时间:2023-07-14 16:36:00
导语:在产业发展状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猪业是**市畜牧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已占到畜牧业总产值的 52%,是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平抑市场物价,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生猪生产正处于重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如何抓好生猪产业,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前生猪生产的主要特点
1.1 母猪存栏量增长,生猪生产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20xx年七月以来由于生猪养殖效益较好,同时我市认真落实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人工授精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奖励、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等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推动了全市生猪生产的恢复性发展。 20xx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达到 7812头,比 20xx年上半年增加 386头(增长 5.2%),生猪生产能力逐步得到恢复,预计 20xx年底仔猪生产可望达到供求平衡,仔猪价格趋于合理。
1.2 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势头较好。近年来我市生猪规模养殖有一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生猪规模养殖效益较好 ,带动了一定社会资本发展规模养猪,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得到了一定提高。 20xx年我市年出栏 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6781户(其中年出栏 50头以上 1197户、年出栏 100头以上 164户、年出栏 500头以上 35户、年出栏 3000头以上3户), 20xx年末适度规模户存栏生猪16.74万头,同比增长 132.1%;适度规模户出栏生猪 18.12头,同比增长 136.5%。
1.3 生猪品种改良逐渐推进,优质肉猪比重增加。优质肉猪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近两年来我市抓住时机指导农户和规模养殖场(户)淘汰老弱劣质母猪,选留优质二杂母猪,推广以外三元“洋三杂”为主的生猪品改,提高优质肉猪比例。至今年6月末全市存栏纯外种母猪达到1315头,良种公猪存栏63头,有人工授精站 12个,全市洋二杂母猪存栏达到 6908头,比去年同期增长 23.16%,出栏洋三杂肉猪 15.75万头 ,比去年同期增长 26.8%,洋三杂面达到 2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4个百分点,生猪品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1.4 生猪产量快速上升,畜牧业产值大幅度提高。近2年来,由于国家对畜牧业的大量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励一大批有志之士投身养殖行业,从事生猪产业发展。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生猪出栏头数逐渐增多,农民的养猪效益明显提高,畜牧产值快速增长,在短时间内缓解了供不应求、猪肉紧张的社会矛盾。
2、生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疫病风险增大。一是猪病种类多,防控难度大。近几年来,我国猪病呈高发态势,疫病种类增多,并由单一性病种感染转变成多病种混合感染,动物疫病防控已从季节性转变为常年性,防控难度加大。二是猪只交易流动性大,外疫传入风险增大。**市肉类加工企业较多,从重庆、云贵等地外购生猪量大,猪只交易流动频繁,对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形成重大威胁。三是部分规模养猪场业主防疫意识淡薄。近年来跨行业进入的新建规模猪场业主防疫意识不强,特别是20xx年以来由于养猪效益高,有的规模养殖业主为了快速达到饲养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大量引种,给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带来隐患。四是防疫设施条件和防疫队伍素质还不适应当前防疫工作需要。近年来 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检疫诊断设施设备落后,疫病防控基础脆弱,乡镇机构改革年初才刚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体系未建立起来,乡镇兽医防疫工作量多难度较大,总之,防疫设施条件和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素质还不完全适应新的疫病防控形势的需要。
2.2 投资融资体系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生猪生产需要较大的投入,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金融对生猪业的投入偏少,已严重影响到了我市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猪肉的市场供应。一是政府投入不足。 20xx年以前国家对畜牧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对畜牧经济特别是生猪生产投入很少, 20xx年由于猪肉市场供应偏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投入,但我市属于生猪生产小县市,达不到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规模,能得到国家投入的资金很少,市财政财力有限,对生猪生产投入不够。二是金融支持力度不大。小额农贷额度偏低,贷款程序或手续复杂,同时因信贷担保与反担保机制未建立等诸多体制机制的制约,难以对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发展规模养猪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养殖户自身投入不足。由于前几年生猪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目前价格又走向低潮,养殖效益低甚至亏本,养殖户自身积累不足,再生产性投入不多。
2.3 生猪规模养殖发展不快,规模化程度不高。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比较效 益较低,加上养殖风险大等原因,散养户不断下降已呈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给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提供了机遇。近年来,我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提高,但规模养殖发展仍然不足, 20xx年规模化程度仅为 26.8%,20xx年虽然有所增加,生猪养殖特别是纯农业乡镇仍然以散养为主,但散养户下降幅度较大,近郊及工业乡镇无猪户已达 75%,远郊乡镇也达到了 40%左右,我市生猪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4 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要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引导千家万户分散农户进入现代畜牧业,需要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生猪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不断提高养殖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 由于我市生猪产业协会或农村畜牧专合组织培育发展不足,已建立的组织作用发挥有限,没有把养猪户有效的组织起来进行组织化生产,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连接。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指导、监管不够,生猪加工龙头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带动力弱,未建立自身原料生产基地,与养殖户还是买卖关系,未形成紧密的利益分享与联结机制,全市生猪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差,竞争力不强。
2.5 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发挥有限,科技贡献率不高。一是畜牧兽医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素质有待提高。乡镇畜牧兽医站仅有 2/3的人员基本具备从业人员素质,另有 1/3多属退伍安置和退休顶替人员,对畜牧兽医技术基本不了解,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有待完善,县(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存在知识老化,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基层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乡镇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不高,工作量大,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二是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管理模式有待理顺。 20xx年应抓住基层体制改革的契机,把兽医体制改革完全落到实处,尽快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体系。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聘任工作中,要严格实行考试考核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录用一批懂兽医技术的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力量,加强畜牧队伍建设。三是新形势下科技推广的机制和体制有待创新。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主要从事检疫、防疫、消毒等日常管理工作,基本没有科技推广经费,科技推广工作乏力,内动力不强。四是业主科学养猪水平低。从事生猪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对良种推广使用、现代科学养猪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动物防疫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等缺乏应有的了解和掌握,科学养猪技能或水平低下,效益不高。
2.6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养殖户的利益保护不力。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在生猪养殖方面投入的增加,一些生猪大县养殖场(户)受到政府扶持,得到一定利益。政府的激励发展势必导致生猪总量的急剧增长,从市场经济规律来讲,供大于求必然引起生猪价格下跌,而**由于畜禽总量偏低,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生猪发展只能靠自身努力,生猪市场价格下跌同样会波及到**市的养殖农户,加上饲料价格高昂,已给养殖场(户)造成了巨大亏损,养殖场(户)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加上屠宰加工环节与养殖环节脱节,屠宰环节低收高卖,牟取暴利,出现严重利益分配不均,政府对养殖场(户)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养殖场(户)丧失了养殖热情。
3、生猪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农民持续增收和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为核心,我市生猪生产要突出解决好疫病防控、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和科技推广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努力推进生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1 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防控平台,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化解疫病风险。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新的《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并把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牢固树立成败在防疫,抓防疫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抓动物防疫就是抓公共卫生的意识,加强领导,准确把握严峻的疫情形势,强化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强化考核,加强防控。建议市政府要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并奖惩兑现。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动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畜牧部门保质量”的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二型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既要重视突发疫情的控制,又要重视平常时期的预防;既要着力于做好季节性的集中免疫,更要着力于建设防控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免疫和疫情监测工作,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市政府应落实好防控经费,做好疫苗、消毒药、防护服等动物疫病防控物资贮备、调运和分发,要加强以冷链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落实好防疫人员的劳务费,改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四是大胆探索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搭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平台。畜牧系统应具备健全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缺乏工作的内在动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限,又缺乏迅速提高能力的经费和手段;而国内一些大的饲料兽药企业为培育占领市场,组建了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开展营销,并开展以猪病防控为重点的产品售后服务,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以稳定其销售市场。这些企业管理规范、其售后服务好,队伍知识更新快,且公司的生存发展建立在生猪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养猪有钱可赚的基础上,与我们畜牧系统的工作目标具有同向性。如何将两支队伍有效的整合,在基层生产一线搭建一个工作平台,创新动物疫病防控机制,很有必要进行探索和尝试。我们建议选择 1— 2个有实力的饲料兽药企业在两个乡镇进行探索试点,建立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以养殖大户和生猪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基层站畜牧兽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诊疗服务人员及饲料兽药企业营销推广人员为骨干的新型猪业专合组织,整合两个网络的优势资源,形成一种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市场化运作的集饲料兽药营销、养殖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为一体的互利双赢的新型合作模式,搭建科技推广和防疫平台,共同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工作,推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并改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模式,由新组建的上述机构统一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和阉割、诊疗及从事饲料、兽药经营、技术服务的人员。依托畜牧系统和饲料兽药企业双方的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提高技能,年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确定来年的续聘或解聘,其工作补贴由政府核算拨付给合作组织再由该组织经考核后发放给村防疫员(或片区防疫员)。
3.2 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着力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通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尽块弥补散养户下降的生猪数量,到 20xx年全市生猪出栏要稳定在 40万头左右,其中规模场出栏 24万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达到60%以上。一是科学规划布局。要按照“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根据土地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搞好规划布局。建议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组织专门人员对生猪养殖小区和规模养猪场(户)做好规划布局,并作为今后发展布点的依据,从而减少布点的盲目性,达到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二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并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生猪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年出栏200头以上的规模生猪养殖场。积极支持鼓励饲料兽药企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大户等企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延伸产业链,推动全市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三是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养殖户贷款难问题。金融部门要简化贷款手续和程序,提高小额农贷信用额度(由现在的 2万元提高到 10万元以上)。创新抵押担保方式,试行生猪保单质押、种猪活体抵押、圈舍等固定资产评估抵押等方式发放信贷。政府要尽快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设立信贷担保专用账户,对发展规模养猪实施专项信贷担保。同时通过猪业专合组织(协会)、龙头企业等,建立以担保、反担保、联保以及风险金为主要内容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规模养殖户贷款难问题。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要抓住国家政策性生猪养殖保险试点的良好机遇,切实加强能繁母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工作,尽快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生猪养殖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场的自然和疫病风险。五是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按照统一的规划布局方案,政府要整合政策资源,配套相关项目切实抓好规模养殖用水、用电、交通、土地利用、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规模养殖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科学养猪水平。 大力开展以对规模养猪场业主为主的养殖技术培训,对年出栏 2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驻场联系制度,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业主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养殖和管理能手。
3.3 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产业化经营。一是政府在产业化经营中要加大作为。要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专项工作经费,从项目上给予倾斜,大力扶持发展猪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并积极指导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发挥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在龙头企业的审批和管理上,从严审查和考核,实行淘汰制。要指导龙头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创立畜产品品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带动作用。要求并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自身加工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和受控生产,要体现优质优价,使养殖户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建立起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带动作用。 三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畜牧业协会、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和经纪人,并发挥作用,做好生猪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市畜牧局已于 20xx年成立了畜牧猪业协会,该协会旨在做好行业引导、指导作用,建立猪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强对生猪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结合基层猪业专合组织做好科技培训推广;协调组织好规模养猪场大宗饲料原料的供给;积极探索参与组建信贷担保机构,达到降低养猪风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各乡镇也要建立猪业协会(专合组织实体),通过专合组织实施饲料、仔畜配送、畜牧科技推广和信贷担保、反担保,促进生猪生产良性互动发展。积极扶持培育生猪业经纪能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在生猪流通中的作用,推动生猪生产的大发展。
3.4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提高科技贡献率。一是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建议市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培训经费的投入,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每年举办 4—5期畜牧兽医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通过畜牧业协会和猪业专合组织每年举办 4期以上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场(户)业主的法律法规意识和养殖技术水平,增加养殖效益。二是加快推进生猪品改。近年来我市生猪品改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推进,但生猪品种仍然较差,特别是散养户仍以太湖、荣昌、内江猪和土二杂为主,外三元杂交面与周边地区差距较大,需要加快生猪品改步伐,建立和完善以纯外种猪场、二杂制种场和商品场或商品生产基地的“三级良繁体系”。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生猪扩繁场建设项目,扶持华禹种猪场、晶顺种猪场和红源种猪场等多个外二杂母猪种猪场的建设,规范生产设施和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优质外二杂母猪的制种和供种能力。对引进优质外二杂母猪的规模场给予适当引种补贴,建立一批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的存栏外二杂母猪 30头以上年出栏 500头以上的规模商品猪场,实行自繁自养,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建立 10个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发展户养 5头以上外二杂母猪的适度规模养猪户 1000户,到 20xx年全市出栏优质外三杂肉猪 45万头,外三杂面达到 60%,切实提高猪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养猪效益。三是加强现代养猪技术的推广。开展现代养猪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和集成推广,重点推广提高母猪繁殖能力、仔猪早期断奶与保育、猪病综合防控、规模养猪、标准化生产与环境控制与保护等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提高我市生猪生产科技水平。
一、我区干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一)我区干果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区是、核桃等干果的主要产区,我区除高海拔山区外,均有野生以及山核桃分布,农民在生产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嫁接和栽种管理经验,“小”、“山核桃”市场供不应求。栽培的品种主要为、茅栗、红毛早、青毛草、桂花香、乌壳栗和浅刺大等,核桃品种主要为山核桃、新疆薄壳核桃等。目前,我区已建干果基地10万亩,产区主要分布于、、、、等乡镇,实际收益面积6万亩以上,年可生产干果近2000吨,年均产值可达到1000万元以上,干果生产已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但是,我区干果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生产条件差。我区、核桃多栽植在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基础设施脆弱,抗灾避灾能力低,不便于管理和采收。二是单产低。由于管理水平较低,多为粗放经营,干果产量低而不稳,全区平均仅在10?20公斤左右,核桃单产更低。三是基地重建轻管。病虫为害严重,粗放、不科学的经营管理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低下,商品性差。以为例,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区受病虫严重为害,损失率达40%以上;年村林因病虫为害,林受害率达80%以上;同年镇麻湾村林普遍病虫为害,造成严重的枯树死树现象,几乎绝产。因受病虫害危害,全区年产量损失估计达总产量的50%以上。四是产业链连接脆弱,贮藏加工能力较低,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十分突出。由于没有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我区干果产业还处于“群龙无首”状态,干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国内外干果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统计,年-年及年?年是我国干果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核桃基地的发展更是迅猛,各地上了很多项目,而干果的结果期是3-5年,盛果期是8-15年,因此,即使干果的种植面积不再增加,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干果产量也将会不断地上升,并会在近几年达到一个高峰,干果生产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要使我区干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产品走出去,开发国内国际市场,换换吃法,也就是搞深加工,在提高品质和产品批量上做文章,在发展干果产业化经营上下工夫。
1、国内外干果发展现状及趋势
以为例,分布于世界多种食用栗子中,属于经济栽培的有中国栗(称为)、日本栗、欧洲栗和美洲栗。世界栗年产量约70万吨,曾占主导地位的欧美栗,因病害等原因,栽培面积和产量下降,与之相反的是亚洲国家生产发展迅速,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已在世界食用栗子生产中占居了主导地位,但仅限于等几个产栗国。中国从十年前的世界产量的25%上升到近年的60%,居世界首位,其独特的风味,优良的品质,良好的抗逆性是世界其它几种所不及的,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我区干果资源丰富,野生和栽培分布面积极广,从海拨不到400米的河谷到2000多米以上的山上都有干果分布。由于品质优良,常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已成为省的干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我区结合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相继开展了、核桃基地的集中管理工作,通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建样板点带动,我区干果基地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量逐年攀升,干果产业带给农民的现金收入也越来越多。
可以预计,干果生产在今后几年内仍是以鲜果()和粗加工为主,预计加产品不会超过总量的25%,其中名优干果品种如我区的“小”、“山核桃”将更具有竞争力。品质差、价值低的品种也将被口感好易加工的优良品种所取代。干果产量的增加必然推动相应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使整个产业组成生产?贮运?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体系,形成生产满足市场消费,市场消费促进生产发展的良性循环。
2、产品市场及国内需求前景
、核桃是人们普遍食用的干果,主要食用方式为直接炒食、煮食和生食,约占总量的90%以上。经加工后的系列产品比重极低,如糖水罐头、酱、栗粉、核桃仁等虽然属于走俏食品,由于加工能力及贮运技术的局限,并未象其它果制品那样遍及各地,产品绝大多数仍以坚果形式出现在商品市场。
我国目前干果出口量为3?4万吨,对外出口中日本是最大的干果消费国。日本历来爱吃干果食品,每年需进口十万多吨干果以满足国内市场,除日本外,香港(含转口贸易)及东南亚每年也从中国进口大量干果。目前国际栗价大约是800?1200美元/吨,核桃大约是1400?2100美元/吨,市场价格波动不大。由于出口干果品质、口感要求严格,国内受货源组织、货源分级标准、贮运等方面限制,多数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并且南方产区在储藏期损耗量达到35-50%。
国内市场目前年干果销售量大约60?80万吨,人均占有量不到0.4公斤,据有关人士预测到年后,市场需求量至少需新增30万吨以上,可见国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现市场一般售价为2?6元/公斤,核桃为6?20元/公斤,我区“小”在冬季销售价格甚至达到了15?20元/公斤以上,价格稳定,需求稳增。在人们深受环境污染危害的今天,回归自然的绿色食品风糜世界,为我区干果食品的开发利用,开拓了无限宽广的前景。
二、我区干果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我区干果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应该是是:“一稳步、二优化、三提高”,即稳步增加干果基地面积,优化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干果产业整体效益。
(一)强化管理,扩大干果生产规模
一是对现有集体和国有干果基地(如栽种、核桃等干果的退耕还林地)实行竞标拍卖,每宗需拍卖的干果基地,均由所在乡镇(林场)、村以及有关政府部门共同确定标底,公开竞争招标,中标者即获得干果基地的一定年限的经营管理权和收益权。也可对集体经营管理的现有基地实行责任承包。承包者对干果基地进行经营管理,并在承包期间内按时向集体交纳承包金。
二是对集体干果基地实行股份制经营。村集体以干果基地土地作股,农民以资金、技术入股,收益按股分红,个人得大头,获益后每年进行分红。
三是积极开展干果基地管理技术培训活动,引导农民对家庭承包承包经营的干果基地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和品质。
(二)狠抓干果生产技术推广,提高科技素质。
一是狠抓科技推广,提高农民素质。通过现场技术讲授、开展科技咨询、举办电视讲座等方式对我区广大农民进行干果栽培和贮藏保鲜技术培训,并积极组织技术骨干赴河北、山东、()和云南、陕西(核桃)等干果生产先进地区参观学习。
二是开展技术承包,搞好辐射带动。鼓励农业科技干部大搞技术承包,承包对象可以是一条沟、一面坡、一座山、一个园,承包年限可一定5?10年,通过技术干部的样板示范,带动全区干果基地管理水平提高。
三是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注重综合效益。一是在管理好我区已有的红毛早、乌壳栗和浅刺大等大基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区特有的小品种,并筛选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小品种的作为我区主推品种高接换种,大力开展。二是在稳定现有核桃基地的基础上,加大野生山核桃与薄壳核桃(纸核桃)等优良核桃品种的推广力度,并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首先对栽植核桃苗的退耕还林地进行嫁接换种,提高核桃优良品种比例。从而使全区干果产量、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三)舞动龙头,打造品牌,开拓市场
目前我区干果年产1000吨以上,市场供不应求,多数农民存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小农意识。但随着干果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高,我们不得不心存忧患意识,提防出现干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大力开拓市场。
一是大打名牌战略。在申报绿色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证书的基础上,由政府支持相关企业出资注册“小”、“山核桃”等相关品牌,并选择在中央电视台等知名媒体广告节目里大力炒作,宣传我区干果的资源优势及品牌地位,扩大知名度,由龙头企业开发粉、罐头、果酱、核桃仁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开拓市场,提高其产品市场竞争力。
乙二醇又名甘醇、乙撑二醇,是简单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它主要用来生产聚酯纤维(PET)、塑料、橡胶、聚酯漆、胶粘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乙醇胺以及炸药。也大量用作溶剂、剂、增塑剂和防冻剂等。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基本化工原料,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多元醇。
1煤制乙二醇
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即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
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1]。聚酯系列产品耗用的乙二醇占世界产量的大部分。第二大用途是用于生产防冻液及化工中间产品的原料等,55%的乙二醇水溶液在-40℃时结冰。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此外还可用于涂料、照相显影液、刹车液以及油墨等行业,用作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等。
2煤制乙二醇发展优势
2.1技术现状
目前国内以煤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
a、直接法: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此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
b、烯烃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后得到合成气,经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MTO)得到乙烯,再经乙烯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及产品精致最终得到乙二醇。该过程将煤制烯烃与传统石油路线乙二醇相结合,技术较为成熟,但成本相对较高。
c、草酸酯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及分离提纯后分别得到CO和H2,其中CO通过催化偶联合成及精制生产草酸酯,再经与H2进行加氢反应并通过精制后获得聚酯级乙二醇的过程。该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受到关注最高的煤制乙二醇技术,通常所说的“煤制乙二醇”就是特指该工艺。
2.2成本现状
由表可得,当原油价格降至20美元/桶时,“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生产乙二醇的成本与石油路线相当。
当前世界石油制乙二醇的生产企业依然占主流。2011年~2012年期间,国内乙二醇各种生产工艺产能占比如下:石油制法为83%,生物质制法为12%,煤制法为5%,但在国际油价长期上升、煤价下跌的情况下,煤制乙二醇的远景更好。2013年~2015年,随着煤制乙二醇技术的逐渐成熟,企业将更加青睐这种制法。
2.3宏观经济政策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通胀较高,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钢铁、水泥等)。国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调控,以及未来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加大了项目建设风险———设备订货周期延长,设备材料费增加。
3乙二醇国内外市场状况
3.1全球市场
全球总体供应过剩。中东和亚洲分别成为主要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据预测,2010年全球乙二醇总产能将达2709万t/a,消费量将达2100万t,开工率不足80%;拥有廉价乙烷原料的中东地区,其生产能力将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乙二醇主要出口地区。
3.2国内市场
(1)国内产能不足,供需缺口大。2009年中国乙二醇对外依存度达到50%。
(2)生产集中度高,中石化、中石油是主要供应商。90%以上采用的是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石化(59.43%)、中石油(19.23%)。2000~2015年中国乙二醇供需情况如图3.1所示。
由图看出:需求量大:2010年国内消费825.5万吨,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国;
增长快:2000年至2010年国内表观消费量平均增长15.7%;
进口依存度高:近几年进口依存度始终高达70%以上。
4发展措施
第一,在保证低成本合成气的稳定供应,降低原料成本。以低热值的廉价煤炭为原料,或利用焦炉煤气等资源;?特别重视加氢工艺,提高工艺的经济性。
第二,重视乙二醇的提纯步骤,以充分满足聚合级乙二醇要求;大规模项目应保证廉价煤炭资源长久供应;小规模项目可利用焦炉煤气等合成气资源。
第三,在项目选址重点考虑乙二醇市场和运输条件;还要关注甲醇制芳烃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构建煤基聚酯产业链。
最后,注重构建产业链,比发展单独产品更具竞争力。在乙二醇市场相对低迷时,关注下游产品是企业发展的明智之举。
5结论
煤制乙二醇可替代石油法制乙二醇,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煤制乙二醇与石油法生产乙二醇相比,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我国建设大型乙二醇装置,可改善我国乙二醇供销格局,最重要的是,减少乙二醇依赖进口的程度,也缓解了我国石油的供求矛盾和满足国内经济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建平,杨文书,吕建宁.合成气经草酸酯制乙二醇技术进展[J].化工进展.2009(07)
[2]吴良泉.非石油路线乙二醇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及其探讨[J].上海化工.2008(05)
[3]计扬,张博,李伟等.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本征动力学的研究[J].天然气化工(CI化学与化工),2010,35:20~24
[4]计扬,CO催化偶联制草酸二甲酯反应机理、催化剂和动力学的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 Murata K,Matsuda A,Masuda T,et al.Role of 1 -methyl-3-ethylbenzimidazoli-um bromide-ruthenium catalyst in theone-stepproduction of ethylene glycol vi-aformaldehyde condensation and inits di-rect synthesis from synthesis gas[J].J.Mol.Catal.,1987,42:389.
[6]晓铭.国内外乙二醇的供需现状及发展前景[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07):33-38
[7]黄格省,李振宇,李顶杰等.石油和煤生产乙二醇技术现状及产业前景分析[J].化工进展.2011,30(7):1461146
[8]孙玉净,于春梅.我国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现状与前景[J].化学工业2012,30(1-2):49-52
人类的文化消费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从最原始的面对面唱歌进步到到唱片的产生,从照相机的发明到摄影技术发展使电影成为主流娱乐模式,从无线电的发现到电视技术成熟造就了数以亿计的电视迷,以及通过电视传导对育实现了远程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做到无缝接轨,大大地增长了文化交流的范围,这都是运用科技手段取得的成果。当前世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数字技术、网络甚至空间技术的运用使得娱乐方式产生了深刻变化。从收音机、电影、电视、电脑等不同的终端所体现的绝不仅仅是文化娱乐工具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文化产业状态的飞跃。其次,现代传媒传播手段可以提高文化的传播速度,使文化产品最大程度地推广出去。好来坞之所以强大,强势推广是制胜的法宝。因此借助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数字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模式,拓宽流通渠道是促进文化产品的流通、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和经营质量的关键。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加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广泛运用,文化信息传播的范围、速度和形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再次,高智能的人才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激活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文化是智能资源含量的产业,文化产品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工作者的智能资源。智能资源是文艺生产各要素的核心,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开发性的资源。因此,可以说高智能的文化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总而言之,运用先进的生产力是促进文化发展出的重要因素和手段。
二、建立完善机制体制,支撑文化产业发展
具体针对不同性质的文化单位,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经营性文化部门应该让其完全走产业化经营之路,自负盈亏,按市场规则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对准公益性文化部门,政府应加强引导,引导其扩大产业经营的范围,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行业资源,着力发展主业经营,积极拓展非主业经营,让这些在城区中有一定规模的行业能不断壮大成为一个产业实体;公益性文化部门是地方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政府要充当组织生产和加强管理的主角。与些同时,文化企事业单位也应大胆地进行体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责、权、利统一的管理模式。对内加快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及其实施细则执行,打破身份,按岗管理,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通过体制创新,可以充分激励内部活力而极大的提高文化产业效率。
三、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实现文化资源重组
关键词:房地产;住房信贷;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7-0057-02
一、朔州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2005年底,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33家,比2000年底净增25家。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资产为146987万元,是2000年底的4倍。房地产从业人员9430人,比2000年底增加了6486人。
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156675万元,是“九五”时期的2.6倍,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九五”时期的3.15%上升到6.50%。房地产开发投资已成为拉动朔州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房地产消费市场持续旺盛。一是市场需求增加,销售看好。“十五”期间,商品房销售面积114.15万M2,销售额121596万元。二是个人成为房地产购买主体。“十五”期间,个人购买商品住宅面积累计102.74万M2,实现销售额累计105788万元,个人购房占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比重分别为89.9%和86.9%。三是商品房价格上升较快。从各类房屋价格的变化情况来看,2001至2005年,商品房销售均价由1023元/M2上涨为1777元/M2。
二、朔州市房地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住房二级市场不活跃
住房既是居民的消费品,也是一种投资品。房地产市场的活跃不仅体现在增量房交易上,也应反映在存量房交易上。总的来说,朔州市住房二级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二手房交易虽说逐年增加,但市场不够活跃,还难以形成顺畅的住房梯次消费格局。
(二)个人住房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住宅面积与有效需求脱节。据调查,目前对面积为80―120M2的住房需求最大,几乎占70%,而全市近几年开发的住宅近80%面积在130―150M2;二是家庭住房两极分化严重。调查显示,目前朔州市中高以上收入家庭住房平均达1.7套,人均住房面积达28.5M2,而较低及最低收入家庭平均住房只有0.8套,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5.2M2,前者分别是后者的2.13倍和1.88倍。
(三)商业用房过剩
截至2005年底,仅朔州市区各类大中型商场就有29家,而市区人口仅为21.9万人,市民有限的购买力难以撑起庞大的商业市场。
(四)房价逐年上涨,居民购房压力加大
2001年以来,朔州市房价逐年攀升,房屋销售价格年均增幅达15%。2005年,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价涨幅虽有所回落,但同比仍上涨10.3%。据测算,一个全部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三口之家,一年也只能买到5.15M2,即买一套商品住宅房需23年的积蓄。而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通常是3-6倍,亚洲地区最多也是11.3倍。
(五)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较差
在全市3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是空白,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只有2家,具有三、四级资质的企业有20家,无照开发仍占相当大的市场。2005年末,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产总额146987万元,负债总额97667万元,资产负债率达66.45%。房地产企业规模化经营程度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短期行为严重,搞一个项目更换一个名称,缺乏品牌意识、延续发展意识和扩展市场意识。
(六)房地产贷款中潜伏着一定的风险
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银行资金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银行对开发企业的直接贷款,约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为6.67%;另一部分是银行对个人购房贷款转化为开发企业的资金,这部分大约占45.7%。按此计算房地产开发中实际使用银行资金的比重在52.37%。虽然由于住房贷款业务开展的时间不长,不良资产比率较低,但一旦房地产市场发生波动,开发商和个人发生还款困难,金融机构的风险就会加大。
三、朔州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原因分析
(一)政府出让土地的市场化
土地按市场规律来经营管理后,其“价高者得”的基本原则也使得在房地产业的发展持乐观预期时地价不断上扬,土地价格成倍、成十倍地上涨。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成本不断上升,最终将体现到不断上涨的房价中。据建设部门测算,目前房产开发土地成本已接近开发成本的70%,相对国际上大体30―40%的占比已相当高。另外,朔州市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城市建设也是在1989年建市后才真正开始,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较小,开发商、居民争抢市区中心地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房价的不断上涨。
(二)政府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冲动
据测算,中国房地产业与57个产业存在直接与间接的联系,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出于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高度依赖,一直是房地产市场走势的最大主导因素,他们会千方百计助推本地房地产市场火爆,而不会容忍房价的大幅下跌。
(三)民间资本的过分追逐
朔州房地产业的发展中,民间资本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测算,当前朔州市大约有3.3亿元的民间资本涉足房地产业,这块民间资本活跃的热土滋生了不少“空手套白狼”的小开发商。据调查,这些开发商在竞拍到土地后,就开始向民间融资,年利率高达15%―20%。
(四)居民客观需求的拉动
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拉动。城市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以及城镇地域外延,促使大量外来及农村人口进城经商务工,房屋买卖和租赁频繁,促进房地产业“超常”发展。二是居民购买力提高的拉动。近几年煤炭价格一路走高,使得煤炭从业人员迅速暴富,特别是煤炭企业主,对购买高档次房产的愿望远远超过对价格的要求。三是居民预期涨价心理的拉动。数据显示,朔州市房地产价格每年以15%的增幅持续上扬,且涨价预期较高,存钱不如借钱买房,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群也加入了购房族行列。
(五)行业高额利润的诱惑
据调查,朔州市开发商品住宅房每平方米成本约为1000元,售价却在1400―1800元之间,资金回报率在三成以上;开发商业营业用房成本价约为1300元,售价高达2200―3000元之间,资金回报率更可观。目前,房地产市场基本属于卖方市场,其低投入、高利润,吸引房地产企业竞相进入。
四、促进朔州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政府部门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运用市场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在房地产市场进行配置。目前要稳步深化土地出让制度的改革,全面实行国际通行的透明化、市场化的招投标出让土地制度模式,进一步减少政府行为,健全和完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产权流转,建立政府出让土地增加的财政收入转入公共投资的机制,既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也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发展,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
(二)正确认识市场供需关系
一是商家应尽量避免房屋开发结构的“趋同”性(一味追求大户型、高档型?)对居民有效需求的约束,根据居民不同的承受能力,设计大中小套型的住房。二是投资者应正确认识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提高对投资风险的认识,减少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跟风投资现象。三是居民应对房价有合理的预期,树立对住房需求的理性观念,做到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理智而不盲从。
(三)提高房地产企业整体素质建设部门要严格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市场准入管理,对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清理,重新核定资质等级,未取得国家统一资质证书的房地产企业,今后不得再承担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素质。实行品牌战略,大力培育朔州市房地产开发的龙头企业,用市场机制促进企业间强强联合,实现资产重组。企业要强化自身素质,改革内部机制,创新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发展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销售市场监管
提高商品房销售市场价格和信息的透明度,在全市全面推行商品房销售计价的强制性标准;对消费者购买商品房方面的投诉要及时处理和查处,严厉打击商品房销售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推行使用国家建设部新的销售商品房格式合同,重点整顿规范房地产广告市场,查处虚假广告,杜绝广告陷阱,维护好商品房销售市场正常秩序,切实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加快二级市场建设步伐
创造住房消费的梯次市场条件。要制定清晰的存量住房入市政策,增加住房交易信息的透明度,简化交易手续,降低二手房交易成本,促进住房产权流动,推动一级市场的发展。
(六)金融要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一是要不断调整住房信贷结构,不断完善个人办理按揭贷款购房服务,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支持与配合力度。二是建立房地产信贷预警系统,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风险的控制,做好对市场的研究分析工作,提高驾驭市场变化的能力和信贷决策的科学性,对贷款客户严格按准入条件在综合评价、信用等级评定、房地产项目等方面进行审查,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三是在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清收转化不良贷款,促进贷款不良率的下降。
参考文献:
1、“2005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其效应分析”《金融统计与分析》2006年第3期;
2、《2005年朔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朔州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课题主持人:康义
关键词:房地产业;发展状况;对策;房价;成本
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第一年,国家及各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关于遏制楼市无序发展的政策。可以预见,在未来有关政策仍具有不断演进的态势。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我国商品房制度,目的在于替代上世纪福利分房的制度安排。通过房产货币化取向,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
一、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状况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该项替代制度在充分运用市场力量对资源进行配置,实现了众多老百姓的住房梦想。然而,建立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的我国房地产业,由各利益主体间重复博弈所形成的合谋效应逐渐显现。反映在房价上,具体表现为:(1)房价上涨趋势已背离市场供求关系;(2)商品房价格已远远超出当地居民的承受能力;(3)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抑制房价的效果势微。由此,关乎民生的住房问题,在一轮又一轮“地王”出现的条件下,变的难以解决。
由此可见,“国八条”的出台,表明了中央打压我国畸形楼市的决心。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房地产业具有强烈的产业关联度,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以前后带动10多个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因此,在十二五时期对我国房地产业上述现状进行调控时,还应考虑这一现实。
二、上述状况的形成因素分析
我国商品房价格普遍居高,有其深刻的国情因素。因此,在形成因素的分析中,本文引入我国商品房价格的构成机制。在该机制中,建立我国针对房地产畸形发展的对策。
从一般原理来看:商品房价格的形成机制,大凡是由内、外两种因变量叠加而成:
(一)内生因变量对房价的形成机制
1.土地价格。土地价格的形成比较复杂,一般而言主要受土地供求关系的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变的更加紧迫。为此,国家作出了全国农业耕地面积不得低于18亿亩的红线。可见,未来我国的土地价格仍有不断走高的态势。这一态势将产生促使房价上涨的强大推力。
2.建筑材料价格。同样受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拓展的影响,建筑材料价格也具有不断上涨的趋势。关于这一点,可通过逻辑递进关系进行推论:(1)城市化进程表现为城市区域向农村地区的延伸;(2)撤乡并镇,使农业人口逐步积聚在小城镇中;(3)人口的积聚就拉动了对房产的需求;(4)商品房的大量建设,造成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同时受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因素叠加,共同推高了建筑材料的价格水平。
3.人工成本。人工费用也可称为劳动力价格。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数量已处在刘易斯拐点。从劳动力价格角度来看,体现为人工成本的上涨。但是,其上涨趋势不及土地价格与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速度。原因就在于,劳动力之间的岗位竞争,促使其工资水平能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稳态;同时,劳动力价格还受其生活资料价格的影响,目前生活资料价格的通胀态势已被初步抑制,也增强了劳动力工资水平的稳定性。
(二)外生变量对房价的形成机制
以上,笔者就内生因变量对房价的形成机制方面进行了阐述。根据估算,如果严格按照这样的价格形成机制来确定商品房的价格。那么,在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中有将近40%的价格是虚高的,也就是所谓的泡沫。泡沫的形成原因则有很多,这里笔者将从外生因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方面来进行阐述。
1.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至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将事权下放而经费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筹措。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可供其获得经费来源的便是区域土地的租金。受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因素的制约,房地产开发商可能开展寻租活动。由此,两种力量所形成的合力就可能抬高地价。同时,受地方政府职位晋升考核机制的影响,通过扶持域内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将明显拉动地区GDP的增长。由此,同时受区域土地资源的逐步消耗,使土地价格未来具有强劲的上涨态势。
2.自住及投资性购房的驱动。房产作为一种资产,被公认为是优质资产。正因为如此,商业银行都乐意投放房贷款项。本文认为,自住性购房需求应得到保护;而投资性购房的需求应进行遏制。(1)自住性购房的驱动。我国80后出生的人口,已进入适婚年龄。这就使得自住性购房的需求明显加快。同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是我国的生育高峰时期,由此,受人口数量因素的推动,必然产生由自住需求而引发的房价上涨态势。(2)投资性购房的驱动。目前,国家已出台许多政策来遏止该需求的产生,如“国八条”。但是,在历史时期产生的投资性购房,所形成的房地产泡沫仍然大量存在。受市场不完全信息的影响,不断虚高的房价又刺激了自住性购房的需求。最后,导致商品房的房价不断上涨。
三、对策
上文分别从内生因变量与外生因变量这两个方面,阐述了商品房价格的构成机制。从商品房价格的形成机制来看,其价格体系主要受市场要素供求关系的影响;同时,寻租、创租活动以及投资性购房需求,也拉动着房价的上涨趋势。针对上文所指出的关于房价虚高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后者所导致的房价体系的不合理组成。因此,在十二五时期,建立我国针对房地产畸形发展的对策,其主要方向就在于:中央政府应利用“公权力”,对不合理的商品房价格组成因素进行规制。
(一)寻租、创租活动的规制
受房地产业寻租、创租活动的影响,我国商品房价格屡创新高。上述活动的出现,其深刻背景就在于目前经济转型多出现的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因此,在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领域,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应纳入调控措施研究中;并且,这也是十二五期间房价调控的趋势需要。
具体来建构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一项需要由上层建筑来开展得,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这里无意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主要目的则是:提出寻租、创租活动的规制,应成为国家针对房地产业畸形发展的对策之一。
(二)投资性购房活动的规制
投资性购房活动,在我国实行商品房供给制度后长期存在。该活动通过囤积住房,预期未来出售而获得高额差价。这种购房行为是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中应着力规制的内容。以长沙市为例:通过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来控房价。对于这种投机行为,长沙市主要运用信贷、税收等政策杠杆加以抑制。例如,第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银行取消第二套房贷款优惠利率;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这样就从政策层面为投机性购房设立门槛、增加成本、缩减利润,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投机性购房(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运用金融政策对宏观房价的抑制
就在本文形成期间,央行在2011年第3次调高了存款准备金率。据专家预测,十二五时期类似的金融紧缩政策仍会陆续出台。当然,金融紧缩政策的出台并不惟一指向我国房地产业,但是伴随着“国八条”的出现,目前各地楼市已出现观望态势。可见,运用金融政策对宏观房价的抑制,并伴以行政政策的出台,抑制房价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然而,正如本文在开篇所指出的: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很高。因此,如果出现一味为了抑制房价而作为的心态,那么结果可能会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调控过程中要刚柔并举。
参考文献:
[1] 梁再培. 隐形的翅膀――浅谈房价波动之调控[J]. 资源导刊, 2010, (12): 12-13.
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万人。据预测,2008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附加值将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占北京市GDP的9%。“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的规划期内,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超过12%。北京将采取一系列举措,包括成立北京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建立北京创意产业发展基金、促进创意产业中介机构发展以及培养和吸引创意人才等。重点支持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798艺术区、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北京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园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中关村软件园等经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认定的集聚区,做好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10年,北京市级重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力争达到30个。充分调动区县积极性,积极引导区县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使集聚区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创意产业正蓬勃兴起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目标是:用10年时间,建成亚洲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用20年时间,和伦敦、纽约、东京一起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上海市一直坚持“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了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有形的高科技发展和无形的人才创意力量发挥两大要素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增长。截至2007年1月,上海已有授牌的创意产业园区75个,入驻的各类创意型企业有3000多家,从业人数2.5万人。另外,上海扩大文化服务贸易、加大文化出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正在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上海已形成36个创意产业基地,涉及38个种类、55个行业,创意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例达到7.5%。未来5年上海将加大创意产业推进力度,到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要努力达到全市的10%以上,把上海建成亚洲最有影响的创意产业中心之一。
长沙: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长沙市每年至少拿出2000万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扶持重点项目,各区县也设立了每年200万至1000万元的发展资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了长沙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了长沙的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360亿元,增加值170亿元,占全市GDP的10%,成为长沙的一大支柱产业。
广州:网游动漫全国领先
近年来,创意产业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网游动漫产业在广州得到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原创性国产网游动漫产业规模以年增长超过50%的速度发展。如今,广州网络游戏开发和运营能力、动画制作和发行能力,漫画杂志发行量以及衍生物的生产能力和交易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文化创意产业已逐渐成为广州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其中,天河软件园中仅3家知名企业网易、光通、世纪龙的网络游戏产值,就占全国的30%。广州网游动漫产业在过去欧美日韩企业的一统天下中杀出重围。
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将软件和动漫产业列为“十一五”期间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扶持网游动漫产业的发展,确定从2007年起的5年内,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目前,广州从事网络游戏、动漫业务的企业有70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根据广州市《关于加快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到2010年,广州动漫产业要初具规模,产值(不包括衍生产品)达到70亿元。
深圳:建设“创意设计之都”
深圳市推出了《深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规划纲要》,并提出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动漫、网络游戏、创意设计、数字视听等优势产业快速成长,深圳还以创新的“形象授权”商业运作模式影响了中国动漫业界。此外,大芬油画村年销售额3亿多元、怡景动漫基地的原创动漫打入日本市场……目前,深圳有各类影视制作机构近60家,动画制作机构200多家,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动漫人才。工业设计占全国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拥有一支2万多人的专业设计队伍。
深圳出台政策每年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对“创意产业”进行贷款贴息、奖励措施等正式运行。如对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鼓励和支持从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出口业务。文化产品出口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对文化企业为出口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所增加的翻译、境外宣传费用给予补贴。对在境外提供文化劳务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免征企业所得税。
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果卓著
杭州市将文化创意产业视为第四产业,视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形式、新载体、新动力。发展文化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杭州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目前杭州已建成的西湖创意谷、之江文化创意园、西湖数字娱乐产业园等十大创意园已成为引领、辐射、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平台;阿里巴巴、网盛科技等企业齐集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已初现规模;100多家原创动漫企业、2007年动画片生产总量达1.5万分钟的现实昭示,杭州正在成为“动漫之都”。
杭州已制定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预期指标,包括创意产业在城市GDP中所占有的增加值、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与增长率、创意产业基地与园区的数量等等,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创意产业的发展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杭州已初步形成了体现城市定位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拥有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字号的文化产业积聚区。2007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493亿元,占全市GDP11%,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实力已名列全国前茅。
成都:投资5.5亿元建立创意基地
以世界流线型设计之父卢吉・科拉尼名字命名的“科拉尼中国工业设计基地”落户温江区永宁镇。该项目首期投资额5.5亿元。“科拉尼中国工业设计基地”首期占地面积约500亩,其中包括以科拉尼命名的博物馆、设计中心、研发中心、设计学院、设计师公寓、设计论坛等子项目,该基地的进驻将带动一批国际国内著名企业进入成都,并对成都乃至中国的工业设计和工业产品研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成都市在《200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抓紧建设国家级的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传媒集团快速发展,尽快形成一批有竞争优势的大型文化企业,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西部规模最大IT产业研发基地和产品集散地,数十家数字娱乐研发企业,全美最大、全球前三的电子竞技游戏平台――GGL中国区以及Intel、IBM等行业巨头落子于此。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有数字娱乐相关企业60多家,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约30亿元。
重庆:创意产业发展后起之秀
重庆市重点打造的视美动漫教学研发基地、海王星科技大厦、水星科技大厦、坦克库、501仓库、巴国城、磁器口古镇、洪崖洞、大足石刻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9个各具特色的载体形成了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被市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授予首批“重庆市创意产业基地”称号。海王星科技大厦和视美动漫教学研发基地还分别获得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称号。
首批九个基地全部建成后建筑面积达400万平方米,现已引入各类创意产业企业(机构)近900家,从业人员15000余人,年营业收入24亿元。重庆市动漫行业、软件行业、工业美术、艺术设计等行业的重点企业、人才大多落户在基地内。目前重庆市已有动漫原创生产企业近30家,动漫链上生产企业50余家,年产原创动漫作品50余部,2007年产量约16000分钟,占全国产量的10%以上。形成了以九龙坡区视美动漫教学研发基地和以高新区水星动漫基地为主的两大区域。
南京:创意产业载体建设稳步推进
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产业载体建设稳步推进。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交易市场、休闲街区、演艺场馆、产品基地等,或规划立项,或开工建设,或挂牌开园。南京数码动漫创业园、江苏文化产业园、创意东8区(南京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南京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西祠街区(垠坤西祠数字网络文化产业园)、三工园(垠坤幕府智慧产业园)等12家产业园区被确定为南京市文化产业基地。目前,民营资本和各类社会资本成为投资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军,南京动漫产业协会中,民营企业占61%,南京文化创意产业协会81家会员单位中,民营企业占69.2%。
太原:文化创意产业崭露头角
为促进太原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高新区管委会支持下,12家文化创意企业共同发起创建创意产业联盟。在联盟框架下,高新区专项出台了《鼓励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实施细则》,细则对重点动漫游戏产业项目予以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对企业自主的原创性动画片也给予高额奖励。通过成立联盟,高新区为文化创意型企业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发展环境。很多进入该行业不足五年的中小企业,现在都成长为业内的“参天大树”,目前高新区已入驻创意企业36家,其中动漫游戏企业22家,占全省总数的80%。
作为高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太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而正在推进中的投资2300万元,建设占地7500平方米的文化创意产业一条街、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16.5万平方米的山西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为区内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一个高水准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使太原文化创意产业出现质的飞跃。
苏州:建设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苏州重点建设刺绣、动画、书画美术、沙家浜江南水乡影视产业园四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文化部命名的第二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苏州刺绣被命名为“苏绣文化产业群”。目前苏绣年销售值已达到近10亿元,仅镇湖街道一年的产值就有5个亿。而有关苏绣的从业人员已超过2万人,各类工艺美术师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300多人,生产企业近100家,产品销往世界几十个国家;一个由电子音像出版、电子音像光盘复制、电子音像制品发行等行业构成的电子音像产业链也已经在苏州形成;2007年国际科技园动漫游戏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国际科技园是国家广电总局授牌的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之一。
无锡:从历史文化名城到创意创新名城
承载千年文化美誉的无锡,近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无锡是经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动漫产业振兴基地、动画产业基地、产权交易保护南方中心。无锡有“创新创意产业园”、“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无锡鹅湖数码动漫研发”、“江苏太湖国际包装印刷城”等四大园区项目。这些文化产业和创意创业项目,既促进了相关创业积聚,同时也挖掘城市的文化特色,待以时日,就可能形成各城市的优势产业群。以创意产业园区来培育和积聚创意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创意产业集群的协作发展,使创意产业成为推进无锡产业优化升级的引擎。2007年度无锡市原创动画片名列江苏省第一,全国第五,总产值超过10亿元。
大连:打造中国北方文化创意名城
从大连实际情况看,目前应继续集中在七贤岭至河口湾一带扩建和巩固动漫走廊,力争把它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动漫产业基地和数字娱乐中心,形成动漫人才培养、原创制作、外包加工、市场运营、相关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体系。同时,在新开辟的大连东部港区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吸引国内外著名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及各类创意公司入驻,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科技创意设计、服装创意设计、工业创意设计、环境创意设计等各类创意产业。另一方面,还可以考虑借鉴上海、深圳等地改造城区老工业建筑的经验,充分利用迁出企业的老厂房、老仓库,改装修建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工作园区、艺术画廊、艺术家工作室等设施。
佛山:创意产业的“佛山模式”
佛山创意产业园与陶瓷文化创意园堪称“另类”。陶瓷文化创意园将把东平河、南风古灶、石湾公园、公仔街连成一片,成为其中一个景点,并成为陶艺家创作的乐园。在这里,将不仅有各国陶艺大师的工作室,有陶瓷企业的研发总部,在那些曾经的破旧厂房里,佛山陶瓷将“借脑”实现新的飞跃。此外,依托创意园这一载体,每年都要定期举办佛山(国际)陶瓷节,举办国际性的陶艺陶瓷大奖赛、全国性的高端论坛、国际柴烧节等等,并筹备建立陶塑公园、设立佛山创意产业研究院等等。让全世界因为陶文化而聚焦佛山、而聚焦陶瓷产业、而聚焦佛山的创意产业。这种创意产业与佛山当地产业基础相配套的模式,被专家称为创意产业的“佛山模式”,这种模式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不仅当地传统产业需要“创意”来提升,而且,“创意”很容易转化为产品,双方互补共赢。
武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推动“两型社会”建设
武汉是湖北文化优势的集中地,而洪山又是武汉文化优势的集中地。作为公认的全国前三大科教智力密集区,洪山辖区内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等部属、省属高等院校16所,在校师生总数达40余万。有3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研单位,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0余位“两院院士”,各类高中级专业人才10余万人。广埠屯“科技一条街”、湖北出版文化城、湖北歌舞剧院、湖北省京剧院、湖北工业大学美术学院等,已经成为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智力密集、高附加值、高整合性等特点,对于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注重智力运用,空间占用少,能源消耗低,能有效克服当前发展中土地紧张、环境代价高的弊端。
珠海:浪漫之城无烟选择
珠海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以及大学园区提供的人才储备,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经过六年的发展,珠海现在聚集了一批在国内知名的文化产业企业,如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蔡氏兄弟影业公司、珠海天行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珠海巨星朝代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珠海特思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珠海未来几年的文化产业的蓝图是“六大产业,两个产业园,三个产业基地”。六大文化产业是:传媒业、印刷复制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休闲服务业、广告与会展业、动漫产业;两个文化产业园,一个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投资39亿元在唐家湾兴建的“南方文化产业园”,另一个产业园计划落户金湾,在2平方公里的园区中重点发展印刷及相关文化产品制造业;珠海还要成立美术品创作交易基地、动漫游戏基地和文化设备制造基地这三个基地。
厦门:启动创意引擎
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文化创意产业有望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正在推进中的“十个一”项目将使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出现质的飞跃。即:一所复合型民办高校、一个标志性艺术园区、一个服务型产业协会、一个强势的会展品牌、一条像样的产业街区、一档大型的演艺节目、一个专业门户网站、一本厦门创意产业期刊、一份决策参考调查报告、一种共同的声音。其中,一所复合型民办高校是指,集合我市众多高校的力量,合作创办一所多学科复合型民办高校――厦门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培养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一个标志性艺术园区是指,结合白鹭洲原古玩城及周边建设首个厦门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园区,使之成为全国知名的创作环境最好、人文气息最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条像样的产业街区是指,将1.7公里长的福津大街改造成代表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区域文化产品流通集散地和文化服务集散中心。
三亚:寻找新产业,向创意高地转身
关键词:两会闭幕;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一、前言
嘹亮的国歌声中,2010年全国两会相继胜利闭幕。此时,已是3月中旬,距离春分时令也只有几天的时间,这意味着一年之中已经过去了将近1/4的时光。切实贯彻两会精神,扎实做好两会确定的各项工作就显得尤为紧迫。根据中国社会调查所2009年12月对全国16个城市2000位公众的调查显示,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住房与物业问题,其关注度高达75.3%。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却使得“住”这个最基本的需求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压力,进而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去年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也遗留了不少问题。本次两会中,房地产行业受到广泛关注,而本文就两会闭幕后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将走向何方,房地产能否长期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具有相关产业链较长的特点,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房地产业发展的措施,而房地产业的率先复苏对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经济稳步增长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房地产业作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房地产投资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经接近20%,占GDP的比重接近10%,个别地区这一比例更高,有些城市甚至把房地产当做地方政府的经济命脉。房地产能否长期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呢?笔者认为,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不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多地少是我国面临的基本国情,如何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一项重要课题。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基本上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但长期而言,对粮食安全仍不可掉以轻心。也正是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虑,我国确定了不可突破的18亿亩耕地红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面对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一耕地红线的维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粮食安全又不可忽视的情况下,将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显然不具有长期的可持续性,不顾中国的这一特殊国情而普遍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无异于饮鸩止渴、贻害子孙。同时,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剧了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房地产业由于具有投资规模大、拉动GDP速度快、带来的经济利益多、彰显政绩效果明显等优势而与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特征相吻合,从而不仅成为地方政府确定当地支柱产业时的首选,而且又反过来成为刺激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的重要因素。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在催生房地产市场短期畸形繁荣的同时,为这一产业和地方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埋下不稳定的隐患。
二、两会闭幕后房地产行业发展状况
第一,住房供给将有所增加。
首先,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增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2010年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其开工建设的套(户)数要比2009年增加三分之一,以加快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安排建设的限价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安置住房规模将比2009年增加一倍,以逐步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其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和供应。第三,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开发土地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增长速度逐步回升,1—11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15.8%。2009年开发商盈利丰厚,资金宽裕,新建商品房供给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
第二,住房销售将趋于平稳。 金融危机中出台的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使一部分住房刚性需求在2009年得以释放;2009年末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促使一部分潜在需求进人“抢购”行列,购买力被提前预支;高起的房价,超过了普通居民的购买能力,加之年末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变化,有实际需求者将会暂时选择观望。2009年末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表明了中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决心,政策调整加大了炒房成本,炒房投机行为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二手房市场受到营业税调整的影响,销售平淡。2010年年初,住房需求将有所减少,住房销售将趋于平稳。
第三,住房价格将由高位盘整转向回落。
2010年初,虽然大部分需求者持币观望,但开发商手中资金宽裕,并不急于销售,供需双方将呈僵持和胶着状态,房价将在高位盘整。随着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普通住房供应增加,投机需求被进一步抑制,房价涨幅将回落。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建筑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有
二、当前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冷静地查找发展的差距,认为当前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吃不饱---虽然我国发展已进入快速阶段,建筑业市场比较繁荣,但是国有大型企业仍有吃不饱的感觉,有的企业没有多少工程可以干,这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快,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竞争十分激烈。我县的四家建筑企业都有吃不饱的感觉。
2、企业在承接工程的时候招投标不规范。现在的施工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外招标来寻找建设方,但是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不具有招标条件的公司或者个人,往往借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的施工资质,因为其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所以相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的大公司,其往往可以因为价格上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中标,这也造成大型单位优势转化为了劣势,从而造成工程量的下降。
3、企业垫资情况严重,影响资金流动。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建筑业普遍存在施工方垫资的现象。企业要想运转正常,资金流动要有保障,但是过多的垫资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再加上投资方或多或少的拖欠施工方工程款,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靠银行的高息贷款来维持正常运转,在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业务支出,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变薄,甚至下降。
三、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机制
逐步消除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运行规定进行市场平等竞争,不断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消除工程款回收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使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力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应站稳本地的市场,不断拓展外地市场,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政府应做好对本地企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力量的有力支持,最大能力的保护好本地企业的发展。
3、加强领导,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在当前面临突出的就业、三农等问题的新形势下,建筑业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市场体系不完善,建筑市场的规范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市场秩序、质量管理、建筑节能推广、资质管理、劳动安全监管、建筑工人权益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企业改革和人才教育培训等都需要政府加强指导、扶持和管理。在新形势下,对于建筑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像重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一样重视建筑业,把其切实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