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32:09
导语:在安全课教学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交通安全执法技术;学科建设;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01
一、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发展趋势
交通安全执法技术以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等道路交通事件为对象,研究交通监测与控制、交通违法监测与控制、交通事故预防、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交通事故处理与鉴定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当前国际上本学科研究范围较广,涉及交通安全执法、道路交通安全和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均有大量研究,从信息、传感、通信、控制等技术的初步应用,逐步发展为高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和深度融合,将执法、技术、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建立起交通安全执法理论、方法和技术三个层面的理论体系。具体发展趋势是:
1、交通安全执法方面
以威慑理论为基础,研究针对超速驾驶、酒后驾驶、不戴安全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交通安全执法技术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可行性等,注重智能化执法技术的研究。在交通安全执法技术的有效性方面,强调执法技术的威慑作用,从惩罚概率、惩罚严重性、惩罚时效性等角度研究各种人力执法、自动执法技术、驾驶人违法计分系统等技术措施的一般威慑和特定威慑效果。在交通安全执法技术的合法性方面,从处罚对象(驾驶人或车主)、限速标准、饮酒驾驶标准、自动执法地点、执法主体多样化等方面展开研究。在交通安全执法技术的可行性方面,研究高新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执法成本、公众接受程度等问题。
2、道路交通安全方面
研究交通参与者交通特性、车辆技术、道路安全设施与环境、交通安全管理、交通安全有关其他技术五个方面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有关交通参与者交通特性研究主要有行人横过道路行为模式的安全评价研究,不安全交通行为的分析与控制,心理因素对人的交通行为影响的研究,应急状态下驾驶人反应和操控行为分析,驾驶人交通安全视距测试与分析系统,交通标志识认动态测试系统等。车辆安全技术研究主要有整车系统安全技术、智能车辆安全系统技术、车辆协同式(车联网)安全技术和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四个方向。
3、智能交通管理方面
由智能交通系统(ITS)框架的研究开发到ITS关键技术的研究,近年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车路协同技术、动态交通管理和主动交通控制。车路协同技术研究集中在车路交互式行车安全系统技术、车车交互式协同控制系统技术、车路协同系统交通协调控制技术等方面。动态交通管理方面研究交通监测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信息技术、交通诱导技术等。在主动交通控制方面,研究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和减缓交通阻塞为目的的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可变限速控制、交叉口智能车路控制等技术。
二、主要建设内容研究
交通安全执法技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交通监测与控制技术、交通违法监测与控制技术、交通事故预防技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交通事故处理与鉴定技术等。
(1)交通监测与控制技术
主要包含车辆与道路智能检测技术、交通信息采集理论与方法、道路交通控制理论与技术、现代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四个方面的研究。
①车辆与道路智能检测技术
本研究方向以计算机在公路交通及城市道路智能测控领域的应用研究为主要目标。主要面向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交通运输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交通检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包括无线传输技术,IP网络技术),应用到对车辆和道路的状况进行检测和故障分析。同时开展车、路及环境综合信息交互技术方面的研究。
②交通信息采集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方向以有效、及时获取综合交通信息――特别是动态交通信息――并提供综合服务为主要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理论、方法、技术的研究;基于图像/视频的交通流及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研究;交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研究;基于计算机视觉(单目/多目)的交通安全辅助研究。
③道路交通控制理论与技术
道路交通控制从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主要研究道路交通控制的原理、方法以及控制结果的评价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高速公路监控技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技术和交通控制与诱导技术等;城市交通控制系统、停车诱导技术和快速公交控制技术等。
④现代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
现代交通系统模型描述道路交通流状态变量随时间、空间而变化、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交通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特定道路交通流的内在规律。该研究方向将从交通流数据出发,研究现代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
(2)交通违法监测与控制技术
基于道路交通检测技术的动态交通信息检测系统、车型自动识别技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和道路交通违法监测的研究等。
(3)交通事故预防技术
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与防护技术,如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可靠性理论、容错纠错技术、人机工程与状态监测等。
(4)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主要以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以及成因为研究对象,以痕迹检验、测绘、摄影、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中存在的相关元素展开勘验,并进行记录、提取、分析的专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信息技术是一个具有跨学科特性的学科,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技术领域、应用领域都可以和信息技术嫁接产生新的价值。在信息技术领域中,信息安全技术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安全几乎可以和信息技术的所有领域产生化学反应,如网络技术对应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存在主机安全、电子商务存在交易安全等。因此,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时,我们采用“跨学科思路”来设计信息安全的教学体系。
1 何謂“跨学科思路”?
所謂跨学科思路就是时刻考虑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跨接(跨界)。当然,这种跨接不是凌乱的,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1)本学科要有贯彻始终的主线。
主线就是本学科的一些根本原理、基本原则、基础方法、核心技术、关键目标等等。把握主线能使我们达到跨而不离的效果。
2)掌握跨学科的规律。
通过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几个关键学科的跨接模式,总结和提炼出跨学科的规律。从某种程度讲,这就是主线的具体印证,通过把握各种跨接规律,达到博而不散的效果。
3)要做到“既可上天,也可入地”。
跨学科常常会把理论性、抽象性、形式化的方法与实际应用、操作技能连接起来。这种上下兼顾的安排,能产生高而不虚、深而不呆的效果。
4)要包容一些自由的跨接。
跨学科是非常有活力的,时常展现出思维的跳跃和灵感,这些都是跨学科的特征所决定的。我们要刻意培养和包容这样奇特的跳跃,即使有些跳跃不合常理。因此,笔者常常把信息安金、身体安全(健康)、企业安全(企业的良性管理和治理)等进行比较研究。
笔者从跨学科思路的前三个特性(主线、跨接规律和理论实践),分析信息安全学科的跨学科思路教学。跨学科思路的第四特性,如果要引入到本科教学中目前还很不成熟,有相当的难度,故暂不探讨。
2 信息安全的学科主线——信息安全思维
笔者常说:“安全没有技术”。这是一个极端的比喻,意思是安全总是依附于其他学科和技术。安全表达的就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谈到的安全思维通常包括:
1)安全三要素。
一般技术门类常常涉及两个方面:需求和需求被满足。安全区别于一般技术种类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安全涉及资产、威胁和安全措施三方面,多了一个不受控制的“威胁”一方,从而形成了三方博弈关系。所以,单独谈安全措施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要谈这个安全措施是保护什么资产和业务,对抗什么样的威胁和危害。威胁是资产的函数,安全措施是威胁的函数。安全三要素思维其实充分体现了安全的依附性。
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谈网络安全要先谈网络;谈云计算安全要先清楚什么是云计算;谈防守前先明白如何攻击。这样,那些网络、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等基础课程与信息安全专业方向的关系就清楚了,学习过程就会更有针对性。
2)安全是有立场的。
安全是有立场的,是一个多方关系的交互博弈。我的安全不意味着你的安全;他的不安全问题,可能正是我期望的。这种博弈关系可能是对抗、合作或支持。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对抗的魅力。没有掌握对抗和攻防,信息安全就等于白学了。这种对抗的感觉是在演练实操中获得,甚至还可以在更高级的战略对抗中体会。
3)不同模式的安全手段。
笔者最近常常把信息安全的手段分成三类:基于密码技术的认证加密类、基于攻防技术的检测响应处置类、基于风险管理思想的体系化方法类。教学活动要覆盖这些安全方法,让学生对于安全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4)时空观念。
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很强时空感,信息安全则更突出地体现了这种时空观念。典型的空间就是网络的分布和系统的层次,典型的时间就是对象的生命周期以及时序的流转。
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时空感的建立可以通过用例(Use-Case)来体现,这是借鉴敏捷软件开发中的用例思想。从安全三要素(资产、威胁、措施)出发,分析业务用例、威胁危害场景,最终搞清楚安全措施用例的实际作用。
5)知识价值。
信息安全是一个对于知识具有极高依赖度的领域。学生在实施攻击时,需要了解被攻击对象的系统形态、时空模式、漏洞、防御方式等;在进行防御时,也需要了解被保护对象,了解潜在攻击者的攻击企图、手法、弱点等;还要了解过往的战例。同时,教师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提炼出关键的知识聚集点,使学生了解安全的核心价值到底在何处。
安全思维丰富多彩,上面谈到的是一些典型的思维线索,通过这些线索,不管信息安全如何跨接到其他学科和技术领域,其主线都是围绕安全展开的。
3 掌握信息安全的跨学科规律
在信息安全领域中,跨接其他技术领域最主要的载体和技术形态就是“基于攻防技术的检测响应处置”。
1)跨接操作系统。
黑客攻防是信息安全中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攻防所围绕的核心常常就是各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iOS、Android等)。要想研究高级攻防技术,就要对操作系统的底层有深刻的了解,包括内存分配、系统调用、设备驱动等。如Windows8操作系统就对内存地址分配增加了很多随机因素,用来对抗漏洞挖掘者对于程序区和数据区的猜测和碰撞。
在教学中,通过解释攻防博弈中操作系统关键技术的演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操作系统,如Windows产品系统的内存管理变迁就是很好的教学例子。
2)跨接网络。
网络是攻防环境中的基本空间架构,所有的攻击都要通过网络来完成。在一般教学中,我们学到的是网络的基本知识,而实际应用环境中的网络已经大大超越了我们的课本,而从攻防的角度来认识各种新网络形态,是一个非常快捷的学习模式。
3)跨接程序设计。
所有的系统和应用都是通过程序实现的。程序设计是所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备基础知识,对于程序设计能力的积累厚度,决定了一个人未来可能达到的技术高度。从安全的角度看,稍大些的系统都会有漏洞。这些漏洞有些是作为后门藏进去的,而更多的是程序编写的疏漏导致的Bug。程序员在未来的程序开发活动中,必须具备安全开发生命周期(Security Development Life-Cycle)的知识和能力。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通过对“什么是好的安全的程序”的探讨,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和方法,而且对于程序安全的审视也是串联各种程序语言的线索。
4 上可务虚、下可务实
信息安全是一个上可通天、下可入地的技术。在教学活动中,这两方面都不可偏废。
1)信息安全的理念修炼。
信息安全就其本身特点来说,既有很强的技术性,还有很高的哲学性。要想搞好一个实际有效的安全体系,需要很多辩证的思想、战略的意识、管理的方法、人性的把握等。修炼信息安全的理念境界不能仅靠教学,教学活动只是起一个头,创造一些修炼的环境,如在教学中,系统性地进行产业观察和讨论,对于学习非常有益。同时还要融入其他活动,如对于国际信息安全标准的研读和讨论,特别是ISO 27000系列标准,能够让我们很好地把管理的视角融合进来。
2)信息安全的实操演练。
信息安全的实操演练包括两个方面:攻防操练和工程实践。
在攻防教学中,模拟环境要提供接近实战的攻防训练:攻击方能够切身感受攻击的整个过程,特别是感受攻击所带来的成就;防御方要能够感到对抗过程中被攻击的紧张和不确定性,特别是感受到遭到损失时的挫败感。
工程教学要提供机会给学生去设计比较完备的防御体系,并且能够以沙盘方式操演防御体系的建立过程。信息安全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技术门类,必须培养学生出色的工程思维。
3)能力频谱模式。
个人能力完全覆盖信息安全各种向外跨接领域,上可务虚、下可务实,站起来可以演讲、蹲下来可以调设备……这样的全才虽然不现实,但信息安全领域的内容确实如此丰富,培养出来的人才绝对不是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优秀的信息安全人才,应当按照频谱模式来培养和评价,如图1所示。
只要培养出来的每位学生,能够在各个频段都有一些能力,而且在1~2个频段有较突出的能力,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信息安全人才了。实施这种频谱模式需要培养目标、教育方式和评价机制相配合。
5 信息安全的德行教育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教学设计
[DOI]10.13939/ki.zgsc.2016.40.156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总体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攻防兼备”的网络安全工程师,使其能够在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信息中心、互联网接入单位中从事信息安全服务、运维、管理工作。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已经被提及到个人层面,不仅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受到安全威胁,个人信息也成为众黑客们觊觎的对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讲授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既能够保护自身信息不被窃取,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初衷。[1][2][3]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结合该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且还要结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态势进行研究。
1 教学设计
新形势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地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更多地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生特点,做到结合安全技术前沿知识因材施教。
1.1 教学内容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围绕着四部分知识目标开展设计:
(1)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包含SQL注入攻击、网页挂马技术、密码破解技术、缓冲区溢出攻击等。
(2)精通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包含网络协议分析、端口与服务漏洞扫描、防火墙配置技术、入侵和攻击分析追踪技术、病毒木马防范等。
(3)掌握基本的服务器系统安全配置技术。包含系统安全策略配置、用户权限配置、系统防火墙配置等。
(4)掌握流行的数据加密方法。包含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证书的配置使用、加密软件的使用等。
以某模具有限公司内网的安全防御作为主项目,遵循“一个主项目,八个模块,工作典型化,任务兴趣化”的思路,划分针对企业内网的攻击分析、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通过嗅探分析攻击来源、主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对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对入侵进行检测、数据备份和恢复8个模块,模块间循序渐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学生互评与教师参评相结合来进行项目的考核。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舍弃原理类知识,选择操作类知识[4],重点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成员间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使用工具进行攻击及分析攻击的能力等,将临危不乱、吃苦耐劳、作风优良、胆大心细、团队协作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能力培养的始终。
在教学内容的程序化上以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5]从故障现象到故障处理,最后提出安全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加固,各模块内容按照兴趣点进行安排:从故障入手,到如何进行攻击,再到如何防御攻击及紧急恢复。
1.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采用了包括案例教学[6]、角色扮演、张贴板、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方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每一个模块的特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点,使得课堂实践过程往往无法及时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学院响应大学号召,开放了《融合式网络及安全应用》开放实验室。有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训练,不仅巩固了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及技能,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教学手段
在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应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教学: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利用电子教室实施广播教学,借助于电子教室软件的屏幕广播及屏幕录像功能,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实时演示,并可以将教师对于关键步骤的演示录制下来,反复观看练习。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需要用到多种硬件及多台靶机,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为每位同学配置一套实训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虚拟化软件来虚拟实训环境[7],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来模拟路由器、交换机与防火墙,利用VmWare软件模拟多台PC机等。
2 应用效果
在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的指导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教师讲授理论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与辅助者。按照这种设计,应用于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两个学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普遍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课堂效果
在新的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普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课外实践的意愿,更多的学生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后,他们对于使用网络也更加小心和谨慎了,懂得了学习防范网络攻击与网络诈骗,更加深了对其他网络技术课程的理解。
2.2 课程及格率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得更加扎实,反映在期末考试上,学生的及格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4级和2015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及格率分别为90%和95%,分别仅有2人和1人不及格,反映出新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3 结 论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新形式的整体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莫永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9):43-45.
[2]倪亮,李向东,潘恒,等.《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42-145.
[3]岳晓菊.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6):32-34.
关键词:安全专业;师资建设;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杨春海(1977-),男,甘肃高台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讲师;袁荣鑫(1962-),男,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常熟 2155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81-02
当前我国工业安全生产状况总体基本稳定,但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的种类和规模的快速扩张,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并有一股上升的势头,仅从媒体的报道来看,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1-3]
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有思想认识的欠缺,有专业技术的缺失,同时也有管理层面的松懈,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专业安全技术人才的现状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不匹配。
随着工业企业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发展,安全事故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经济特点,即发生事故的类型都与当地工业企业的种类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石油、化工行业企业集中的地域,频发事故一般多为火灾爆炸、泄露中毒、高温烫伤等事故,制造业集中的地区,频发事故多为粉尘危害、噪声污染、人机安全事故等。
无论何种事故,对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迫切程度也有明显的地域经济特点。但是,对于我国培养安全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来说,安全专业的分布特色,还无法完全满足地方对安全技术人才的需求要求,特别是对于地方院校的新建安全专业,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
一、我国高等院校安全专业的学科设置情况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4]安全专业的学科建设也不例外,不仅要培养适合目前市场迫切需要的人才,更要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统筹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求。
我国安全专业学科的设置,经历了一个从“立足学校特色专业”向“大安全”方向发展的一个过程,其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安全科学领域对“大安全”方向发展的极力推崇,但是是不是所有发展安全科学专业的院校都要奔着这个目标去挤这个“独木桥”?笔者并非完全赞同。
从其他专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一个专业乃至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大多是从刚开始一个学科甚至是一个学科的一个方向逐步拓宽,逐步发展,再拓宽,再发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都是从一个“点”,逐步壮大,最后形成能够在全国有影响的院校,安全专业也不例外。[5]在地方院校新建安全专业初期,无论是对专业的理解、师资力量、资源积累,还是社会的认可和支持都还不完备。一般大多情况下是依据某些特色专业,以此基础为依托,建立相应特色专业的安全学科,例如,依托机械专业建立安全专业,一般在专业设置的基础课大多为机械安全,依托化工专业的安全专业,一般的专业基础课大多为化工安全课程,矿业工程建立的安全专业课,大多以矿业安全课为专业基础,这是安全专业建设初期的通用做法。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较务实,走得都比较“稳”,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逐步转向了向“大”而“全”发展的方向,最后都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其原有特色安全专业有一定程度的淡化,但是最高端的学术研究、学术成果依然是在原有特色专业的基础之上。
形成这种发展规律有其必然的原因:
第一,对安全学科的本征认识不清,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安全学科起步较晚,各专业建设负责人只能从本身擅长的知识结构和对安全科学的认知来制定学科建设规划。
第二,学科建设队伍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加深对安全学科的理解和认知,然后进行不断的修正和强化。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横向科研项目还是纵向科研项目,“半路出家”的教师获得几率相对较小,这就给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阻力。
第三,在试图不断拓宽学科专业方向的过程中简单化增加了学科方向的课程设置,而相应学科方向的师资队伍力量的转向相对滞后,使大多“半路出家”的教师授课压力加大,同时也使学生课程量负担过重,在短期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第四,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由于专业建设在原有特色基础上拓宽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还是学校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这就给拓展初期的专业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五,目前发行的教材没有跟上“大安全”的时代要求。由于安全科学专业起步较晚,教材起初都带有相当的特色专业特点,这就使得“大安全”专业建设的要求和意愿很难被满足。
第六,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是以特色安全专业为主,使得学校培养愿望与就业用人单位的人才意愿产生了错位,造成了学生就业的困惑,目前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工科院校毕业生的特点
工科专业的学生相当一部分毕业后均工作于各种工业生产的第一线,其工作环境大多存在有粉尘、噪音、振动、易燃、易爆、高温、高压、腐蚀等危险源。据统计,我国约有5O万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500万人,职业病的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增病人数量居世界首位。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
因此,无论是对自身职业卫生保护来说,还是对企业、社会和国家而言,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较高的安全理念,无疑意义重大。
虽然大多数企业工厂都配有专职的安全人员,由于我国安全建设领域的不足,很多的专职安全人员受自身素质所限或者是受到客观条件和历史因素的限制,很难将安全隐患降低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果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危险源辨别能力和安全技术知识,就可以及时发现第一现场的安全隐患,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
此外,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锻炼成长,一部分可能会进入企业工厂的领导岗位,如果具备了较高的安全管理素质和安全隐患意识,那么必定会改善整个企业、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严峻的安全形势,为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职业卫生环境以及国际声誉作出极大的贡献。
三、地方工科院校新建安全专业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如师资、实验室条件、地方资源,稳扎稳打,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优势资源,首先建设出特色的安全专业方向。
二是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及早做好长远规划,包括师资力量配置、师资的进修培养等。
三是平衡好“特色安全”和“大安全”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把培养适应所有行业的安全人才作为目标,否则往往会使培养的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不精,感觉什么东西都能干,结果做每一样事情都费力[6],无法满足企业用人期望值。
四是建好学科团队是关键。学科带头人要具备站在学科前沿带领一个群体不断取得学术成果的能力和水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发展,在学术上要有成就,在工作作风上要刻苦、认真,管理上要科学民主,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奋进,积极进取,就会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高水平的师资梯队,就有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也就有了取得高水平成果的必要条件。
五是认真做好学科培养方案的论证,这一点尤为重要。培养方案的形成,关系到教师教学科研的重心,关系到学生对安全专业的“认识特色”,培养方案制定得好,可以使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就业机会都得到很好的提高,尽可能减少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弯路。
六是重视实践环节。特别是初建专业,本来实践环节就非常薄弱,如果不重视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都“眼高手低”,只是掌握了一些“死”的感念和理论而已,毕业后很难胜任实际工作,更谈不上创新,同时也会限制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可行性的几点建议
1.建立合理的学科队伍
学科队伍承担着学科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改革的实验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学科生存的基础。一个合理的学科队伍,应该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鲜明且有优势的特色,符合学校学科规划目标(往往以服务地域经济发展为目的),同时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和巨大的凝聚力;能及时加强对外交流,掌握学科前沿和行业方向。在合适的阶段适时进行进修培养,便可以健康茁壮成长,培育出令人喜爱的果实。
2.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有了合理的学科队伍,必定会发挥每个师资的力量和优势,因此,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就显得顺理成章。值得注意的是培养方案应根据学科队伍的发展、学科前沿和行业动态以及地域经济特点及时进行修正。
3.重视课程实验
对于专业基础课程,应多开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因为由于技术的发展,往往实际生产第一线的设备相对比较先进,因此需要实验课程的实验仪器能紧跟时代的发展;同时,试验过程中尽可能缩小分组人数,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
4.重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习尽量选择具有普遍安全问题的工厂(单位)和地域经济特色的企业单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可有针对性将一些科研问题作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提高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要以特色为依托并逐步向外拓宽
这个过程不可急躁,但又不可不做,逐步加强安全专业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交叉,只有这样安全工程专业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途。
6.加强学生素养能力的培养
安全学科内涵丰富,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不断自学进化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责任心,因为学校最终的目的是培养社会认可的高质量人才。人才的内涵包括知识技能的培养,同时还包括能力素养的培养,因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个特殊的新建热门专业,在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专业建设初期,这一点尤其要注意,这涉及到一个专业面对社会考验能否满意通过的问题,也涉及到学科建设长远的发展前景问题。
7.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与力量
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探索建立长效、良性的与企业互惠发展机制。充分利用社会、政府、研究所、企业、公司等资源与技术,全方位促进学科的积极建设和健康发展,特别是加强校企合作,可以达到互惠互利,既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又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近期三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通报[Z].2012-10-15.
[2]殷文韬,傅贵,袁沙沙,等.2001—2012年我国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41-147.
[3]李亚斌,邓永军.企业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大众标准化,
2003,(3):40-41.
[4]李晓群.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
(9):39-40.
关键词:微课 教学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129-02
微课是一种适应现代快节奏,围绕某个教学主题,精细化设计的,长度不超过10 min的内容精、小的新型课程形态或者说微视频。《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这一课程涵盖的内容多而广,但教学目标多为要求学生认知和记忆,需要独立思考、分析理解的知识点甚少;另一方面,课程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城市轨道交通各组成系统需要对照实物或图片来介绍。针对该门课程采用传统教学形式(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经很难为中职学生所接受,也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采用微课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教学目标的较好办法。
1 微课教学设计基本原则
传统教学备课时,教师有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可以去遵循,如:五环四步法,而微课主要受时间限制而无法实施。结合了大量的参考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遵照以下的几条原则来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
(1)学生是主体的原则。微课是给学生观看的教学视频,应能最大程度地符合学生的视听习惯和需求。现在的微课有很多表现形式和制作方法,无论是手机/DV拍摄,或是录屏,还是可汗学院式白板讲述,都应注意画质和音质,后期使用软件编辑美化。
(2)指导或启发的原则。选取适合制作微课的教学内容,直观地演示操作步骤或简洁生动地阐述原理,从而给学生以指导强化或释疑启迪。
(3)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原则。微课要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这段时间内做到教学设计内容衔接自然、逻辑清晰,使学生能保持轻松、良好的学习状态。
(4)考核评价的原则。虽然笔者提倡快乐学习,但不代表笔者支持学习毫无压力。增加考核评价,能避免出现学生看微视频就像看一段教师自导自演的电影这样的不良倾向。因此,笔者在微课最后都会设计少量的微练习/微习题,可以是填空、选择、问答或论等任意形式,大家可自行斟酌选择。
2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微课教学设计
该文的微课是针对中职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检修专业的学生设计的,该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是后续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学习的基础。课程的重点为:全面地概括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车站类型/线路的设计及设施、轨道车辆、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供电系统、机电设备、自动售检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运营控制、行车组织、乘务组织、客运组织、票务组织、安全设施及管理等内容。课程的难点为:掌握国内外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及设备发展的最新案例情况。
考虑到要处理的教材内容信息量大,知识点与实践结合紧密,且学校实训场地、设备受限,笔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络上收集了海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源,同时利用师资培训和下厂实践学习的机会拍摄了宝贵的现场操作实录和实物照片。从而为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的微课教学设计和微课制作打下了扎实基础。总所周知,好的微课不只是将授课PPT一页页播放录下来就行的,而是需要在设计脚本和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在《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微课教学设计中具体是这样做的。
(1)城市轨道交通的介绍。
在开篇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时,笔者采用了简短的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视频资料,通过它可以清晰地看到该专业领域发展的方方面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学生下一步认识城市轨道交通各组成系统提供了具体直观的印象。
(2)认识城市轨道交通组成系统。
这一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一共7个章节,分别介绍车站、车辆、信号、供电、运营等基础知识。每一个组成系统的学习,根据内容需要设计至少3个微课,包含总体介绍、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三大块。笔者还在微课程中设计了以城轨车头为形象的动画角色小U(urbanrailway)作为陪伴学生一起学习知识的伴读出现在每一个微课中,它的作用是引导(类似于游戏里玩家养的宠物)学生学习。笔者也曾考虑过采用画中画的方式,自己扮演引导讲解这一角色。比较之后还是觉得小U的方案更吸引中职学生,能使其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要了解的内容。这些微视频可供学生课前预习用、课后复习用,突出随时看、随时学的特点,也符合目前时兴的移动式、碎片化、自主进度学习模式。
(3)分析重点,剖析难点,加深印象。
微课程中部分重难点问题,如:城市轨道车辆机械组成,其复杂结构尽量用实物图片展现出来,再配上动画的形式表达其正确结构组成和装配顺序,再配上实际车辆段维检时机械部分的视频,加深学生印象,并在微课的最后引入了仿真车辆设备结构与作用(实训设备配套仿真软件)以方便学生随时练习,从而达到突破重点的教学目标。
(4)注重细节,心得分享。
在具体的微课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有些细节可能会影响到最后完成的微课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学手段,以下是笔者的心得分享。当然采用何种方式属于个人风格,不同的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达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①微课的PPT设计。
不要出现张数太多而导致学生厌烦失去学习兴趣的情况,我认为20张以内为宜,仅供大家参考。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后期处理时加上片头字幕过渡变焦等,注意编辑美化。微课PPT制作应以浅色背景为主,文字要简练、醒目,图片清晰,配色清爽。
②微课中教学视频的设计。
无论是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注意画面清晰、音质纯正无杂音(最好单录再添加音频):教师视频背景可以是墙壁或浅色窗帘等不明显衬托物:画中画时教师视线应直视镜头,并适当做出相应的表情,如提出问题的疑问、解答问题的喜悦等。为了使学生能在放松的状态中学习,在整个微课中。可以适当添加背景音乐,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放松心情,以有利于其知识技能的掌握。
3 结语
笔者真诚地希望与各位交流心得,以上所述微课教学设计正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推广,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在之后的设计运用中不断反思、创新,寻找更合适的方式方法,愿共同学习进步、提升教学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物分析;系列微课;片剂分析
1教学背景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育,而药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不断为社会输送药学专业技术人员。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有两个数据格外引人关注,即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分别达到18.7%和13.5%,与2010年的数据相比,比重分别上升了5.44和4.63个百分点[1]。这就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人们对健康会越来越重视,对药品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药品质量安全关系万家,因此药品质量合格、用药安全是医疗卫生机构、医药行业的重中之重,社会对药学相关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片剂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剂型之一,其分析检查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点,且在执业药师、初级药师、药物检验员、药物分析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中属于重点考核的知识点,因此掌握片剂知识点非常重要。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是由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在2008年提出的新兴教育概念,以5~10分钟的短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主题清晰、结构紧密、内容量大、学习便捷等优点[2-3]。伴随微课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其视频效果、教学效果要求也不断提升,系列微课开始得到关注。而将几个连续的知识、技能点打造成系列微课,重、难点知识各个击破,比单一微课效果更好。
2课程与学情分析
2.1课程分析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分析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药物分析在药物的质量控制、新药研究、药物代谢、手性药物分析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该课程主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其知识性,强化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安全第一的观念,使学生能按照药品质量标准对药品进行全面质量分析,从而掌握药学专业所必需的药物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从事药品分析检验工作的实用性技能人才。而在目前的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程实训课时较少,且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药品检验的基本技能,未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2学情分析
本次微课教学对象主要为高职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来源分为不同层次,有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也有中职升高职的学生,学生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差异。且现阶段,一方面,高职学生大都是“00后”,自我意识强,信息化技术操作非常熟练,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且自主动手能力不强,在平时学习中,自控能力较差[4],课堂40分钟难以保持全神贯注。但学生对专业课程实践项目比较好奇,对实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高,喜欢尝试,渴望得到教师认可。
3药物分析实践项目微课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项目也多是教师讲授或演示,加之目前学生人数较多,教师课堂演示效果不佳,细节演示不够直观,学习过程比较沉闷,而且药物分析实践项目知识点较多,学生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全掌握所学知识难度非常大,但通过微课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学生可以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回顾、课后巩固,能随时反复观看学习。此外,药学专业课程专业性较强,学生压力较大,而微课以短视频的方式,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课前、课后自主学习,这种方式更易于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思路[5]。
4药物分析实践项目微课设计原则
4.1资源完整性
微课面向学生时必须具备微学案、微练习、微视频;面向教师时,应在原有的资源基础上增加微点评、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等[6]。在进行药物分析实践项目微课教学设计时,应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个性化设计,重点解决难点、疑点、易错点。在对不同要点设计时,结合学生操作实际,除微课资源的完整性之外,还要强调知识点的完整性,必要时还可制作系列微课。例如,片剂的分析包括重量差异检查、崩解时限检查、溶出度检查等,就可以做成连续性系列微课。
4.2以学生为主体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以课堂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其弊端是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使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受到很大影响和限制[7]。在传统教学模式背景下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以信息化技术为引领的教学方式得到推广,教育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教学方式,实现了从教师的“满堂灌”到学生的“主动学”。
4.3注重实践性
微课不仅要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应该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注重其实践性、推广性。片剂的分析系列微课主要结合实际药品生产与检验过程,激发学生对实践操作的兴趣,并且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实践项目的掌握对实际药品生产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意识,不管是在校实践还是工作岗位都能注重实践项目质量的提高。
4.4形式多样化
片剂的分析涉及药品生产、检验、安全合理用药等环节,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多种角度的表达,例如视频、影视片段、广告、真人表演、动画设计等。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也可以借助多种平台,例如:登录智慧职教云平台、微信扫码观看、QQ群发送观看都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技能点制作微课,再根据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系列微课,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增加课堂趣味性。
4.5突出重、难点
微课精妙的设计、生动有趣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片剂的分析知识点的应用与理解。在微课5~10分钟的视频中,应更加注重重点、难点的突出,体现其短小精悍的特点,使学生能通过短视频掌握技能操作的要点,可以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重点、难点,注重细节展示。
5片剂的分析系列微课教学设计
本次微课选取片剂的分析中两个连续的技能点:片剂重量差异检查与崩解时限检查作为设计内容,以“四段式”讲授法为设计思路,分别为:用物介绍—样品测定—结果判定—小结,最后以“药品安全系万家,质量安全靠大家”作为课程结尾,融入课程思政。系列微课强调知识连续性,视频画面具有整体协调性,开头与结尾的设计犹如连续剧,让人一看就知道内容的关联性。以CamtasiaStudio2019作为视频制作软件,先将视频连接完整,再调整画面,最后配音加字幕,具体设计如下。
5.1片剂重量差异检查
在微课教学中结合片剂生产视频采用问题导入法,提出问题:片剂在生产过程中每片重量会有些差异,如何能保证片剂的重量符合药品标准、确保用药剂量准确呢?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出主题。介绍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是片剂检查的重点项目,课程开始首先回顾片剂的定义及类型,以图片形式展现,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开始“四段式”讲解,给学生介绍实训用物,这部分注意将图片以清晰、放大的形式直观展示,接下来将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进行讲解,在记录数据时说明需待天平数值稳定。由于片剂重量差异检查注意事项较多且较为繁杂枯燥,这部分内容以图片、动画的形式呈现,分别列出检查的注意事项以及易出错的地方,目的是尽可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此外,还将完整操作视频上传智慧职教云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中练习、课后巩固,反复观看学习,还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练习题或登录智慧职教云完成练习,根据系统提供的数据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5.2片剂崩解时限检查
在微课教学中采用时事新闻报道和问题导入法,提出问题:片剂口服后在胃肠道中是如何崩解把药物释放出来的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主题。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开始“四段式”讲解,给学生介绍升降式崩解仪的结构组成,以实际图片及动画展示,重点将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分步演示、讲解。介绍操作要点时,暂停视频画面,做出重点标示,如标注红线提醒注意,对细节以放大形式呈现,以使学生更直观理解。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入纠错小游戏环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后学会思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判断操作要点是否正确。把课本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直观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练习题或登录智慧职教云完成练习、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巩固学习内容。
6结语
微课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日常教学广泛应用的教学资源,本文以药物分析课程中片剂的分析为例,探索制作系列微课的方法与技巧,在制作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一是注重脚本的编写,在微课制作前,应先建立一个清晰、完整、细致的脚本,这样才不至于在制作过程中出现材料准备不足、内容把握不清晰、不知如何呈现等问题;二是学会用图示表达文字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感,视频看多了或者情景都一样的话,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所以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画面美感的把握;三是系列微课应注重知识点的连续性与衔接性,应做好每个知识点的设计与下一个知识点的衔接,使内容完整,重点、难点突出;四是拍摄环境准备,微课拍摄环境应是真实的教学场景,给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景,同时,拍摄过程中注意保持安静,录制画面要清晰,尽量避免拍摄画面晃动,影响视觉效果;五是微课教学团队的组建,在系列微课制作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充分设计、拍摄、后期处理等,所以首先需要团队成员熟悉课程,其次要学习视频、动画等处理软件,还要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总之,应该充分发挥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探索微课在教学中更多更好的应用,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系列微课的开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路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也要多积累素材,打造更多样化的设计方式,将微课、系列微课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升微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戈晶晶.老龄化加速,如何“智慧”应对[J].中国信息界,2021(3):22-25.
[2]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3]李观德.微课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8,9(4):70-71.
[4]张春华,吴洋,黄金凤,等.微课在高职院校药学教育中应用的现状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26):185.
[5]杜鹏飞.多样化教学在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医药临床,2018(21):58-59.
[6]尹雅娟.护理学基础微课的教学设计[J].现代医药卫生,2016(1):143-145.
关键词:微课;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191-01
1 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具体实践
1.1 项目背景与来源
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研究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南通大学启动了2014年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全校微课的限额是10门。学院按照学校下达的推荐限额,择优推荐校级立项项目,教务处组织对推荐项目的审核,符合校级立项要求和标准的,正式列为校级立项。最终,笔者主讲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被学校正式立项。
1.2 教学设计
“计算机系统维护”共制作计算机硬件组装、数据恢复技术、计算机系统优化、计算机系统故障检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安全问题、密码的科学设置与使用等15个微课视频。在拍摄与制作每一个微课视频前,都进行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其中的教学过程包括:1)设计教学方案及课前探究。围绕选题设计方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2)导入新课。用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增添兴趣的言语导入新课。3)按教学结构营造教学情境讲授教学内容。教学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理论部分采用讲授法,操作部分采用演示法,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总结针对微课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巩固教学重点与难点。
1.3 拍摄制作
拍摄设备选择了索尼HDR-PJ390E,拍摄场地选择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拍摄时间选择了一个光线充足的晴天。为了避免拍摄过程中被外界干扰,在教室外面设置“请勿打扰,请安静!”的告示牌。事先调整好三脚架、机器等设备一个人独自完成拍摄[1]。拍摄过程中教师表现出了平时应有的教学水准。拍摄完成后,用X4版本的会声会影进行片头片尾的制作,并在覆叠轨加入课件内容,最后输出视频结果文件。
1.4 比赛获奖
在“计算机系统维护”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选取了其中的一个微课视频“密码的科学设置与使用”参加了南通大学第二届微课教学比赛。最后获得了二等奖。
2 对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
1)在微课中教师是主角。教师精心准备、精心策划、精心制作的微课,是教师自我风采展示的舞台,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魅力。所以许多教师对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很感兴趣。学校及相关部门要鼓励、支持和引导教师进行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保护教师的积极性。
2)在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避免同一门课程或者是相同内容过度重复建设,避免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统一规划,重点建设一批精品微课。在百花齐放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一批优秀教师,制作一批高质量的微课。
3)在微课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要侧重建设一些比较特殊的微课。这些微课包括:平时不能反复做的、动用设备多的、复杂的演示实验;平时在课堂上不太好讲的、不太好演示的内容;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内容。比如:望远镜、显微镜下的科学研究物体,快镜头、慢镜头、定时拍摄下的物体,教师个人独自拥有的、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找不到的一些教学资料,一些再不用拍摄等技术手段记录下来就要消亡的、需要抢救性记录保存的教学资源,等等。
4)微课肯定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也不是将上课40分钟的内容一分为三或者一分为四就是微课。微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听课对象、教学手段等都和课堂教学不一样。微课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优质教学资源。
5)学校在微课的拍摄与制作过程要加强技术指导,可以举办一些培训或讲座,也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制作团队由教技水平高的教师进行后期剪辑、合成[2]。当然对一些要求不高的微课 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因为真正经常要用到的制作技术不是很多。
6)微课教学资源建设有利于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段大段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而碎片化时间却越来越多。教师精心制作的、每次时长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的微课,正好可以填补这些碎片化时间的空白。在学生学习了越来越多的微课后,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提高。
7)逐渐由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向学生制作微课视频方向发展。当然这是许多发展方向中的一个。贺斌老师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中谈到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记住率存在巨大的差异: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也就是学生自己讲能记住95%最有效。现在手机、DV、电脑等硬件都很普及,录屏软件也很容易使用。只要在学生自己讲的同时做好摄录工作,一个简单的学生微课视频就很容易地完成了。
3 结束语
微课教学资源建设学校的投入很多,教师的辛勤付出也很多。微课教学资源建设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提高了很多,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很多,使大部分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化工实验 辩证关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化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活动,认识、应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对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检验,同时也让学生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实验研究的各类方法原理、规范的操作方法技巧,奠定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和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1]。高质量完成实验课教学目标,需要理论与实践、教与学各方面的有机配合。本文从如何看待、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
1.台上与台下
对于实现教学目的来说,这是潜在的基础性辩证关系。教师既是实验内容的安排、引导者,又是实验活动的组织、管理者。教学的总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角色的扮演。学生在实验台前的表现,往往与台后教师对专业知识扎实充分的积淀、对教学对象的准确分析,以及精心恰当的教学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台前的教学活动,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学经验的丰富和积累,即教学相长。
可以细化为这几点处理这层关系。
(1)台下精心安排实验内容的选择和进度。把握好课程的内在特点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水平,实验内容可以和理论教学和谐地组合起来,实验课程框架要有一定的系统性,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典型题材等。
(2)台上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技能培养型、问题解决型、体验型或探索型等不同的实验内容,安排采用层层递进或多角度对比、正向强化或反向刺激等方式,强调手段的多样性、有趣性、启发式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短短一堂课的效能。
(3)加强台上示范与台下个别指导的结合。面对学生实验操作中的个性特征和差异表现,加强针对性分析和指导,对于重要环节、关键问题或普遍性、经常性错误,突出示范性效应。
(4)注意台上与台下互动性和反馈性。从教学认识论角度来看,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还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提高对课堂常见问题的预见和应对能力,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探索。
2.课前与课后
课前准备是为了实验的顺利开展,课后的总结反思是教学过程的完成,它们都是确保教学效果得以增强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哪一方面都不可失于偏颇,否则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效果和意义。
这里不谈教师在课前课后的布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分析学生常见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实验前后的态度不认真。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准备不充分,课后整理、小结的态度不认真,认为能顺利做完实验就满足了,有些甚至消极对待实验课,觉得只要吃透理论就可以了。
(2)实验中盲目无序,或犯一些不应有的错误。出现不清楚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中发生低级错误、反复失误或操作不流畅的情况。
(3)思考不深入,独立思维能力差。实验时简单模仿或人云亦云、漠视一些重要的化学现象、不探究出现错误的深层次原因、对化学原理的掌握浅尝辄止等问题比较普遍。如酸碱滴定实验,有些同学只注意颜色的突变,不思考观察时间与解离常数的关系;有些做完实验了还不知道pH值突变与是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关系;不懂酸碱性为什么常用C(H+)的负对数表示,与突变有何内在联系等。
教师除了在教学设计中应脉络清晰、突出内容的侧重点外,还应制订详细的分配布置、指导督促、检查评比等计划,确保每个环节的任务、目标明确清楚,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其善于深入剖析、积极思考问题。
3.细节与全局
细节不只关系到全局是否完美,是否有瑕疵的问题。有时细节决定成败,不注意、不抠挖细节,反而会造成全局上的主次不分和舍本逐末。
实验中有些现象细节、操作细节直接关乎关键节点、本质原理或实验成败问题,教师应分别对待。
(1)安全方面,要反复提醒。实验室守则、危险性化学品的安全知识、危险性化学反应的注意事项往往规定很多很细,关系人身和仪器设备的安全,需要自始至终牢记,严格落实。
(2)原理方面,要突出强调。有些化学反应,从气味、颜色、温度等细节的细微变化就揭示了一定的理论原理,必须紧抓细节问题;有的随试剂的纯度浓度、环境条件、仪器设备、反应时间等因素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只有搞懂原理才能成功。
(3)作风养成方面,要常抓不懈。化学实验要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准确细致的作风,这些都得从预习、操作、数据处理等环节上开始培养,特别要从细节抓起。
(4)行为习惯方面,要善于发现。有些不太规范的操作习惯,不太良好的协作精神、行为个性等,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老师有义务帮助纠正。
4.单个与体系
对于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标来说,这是最终的根本性辩证关系。从课程的系统观点出发可以更好地把握单次实验的意义和要点,从单次实验又可多角度理解体系的思想和精髓,其意义在于让学生从“被动”转化为“觉悟”,可让学生逐步深入地考虑以下几点。
(1)要较圆满地完成本次实验,让学生掌握此次实验所用的技能和知识点。
(2)更重要的是要理清其在整个实验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果在找到这个线索的基础上,还能逐层深入牵出和融通其上的知识原理或找到与之平行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就会很有帮助。这在综合性实验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3)随着课程的进度,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整个体系的精神思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提高专业素养。
教学安排上,按科学探究的模式,能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系统思维;采取多重联系的学习策略、多因素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2],则能强化学生类推、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按照课程思想自行设计实验,对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则大有裨益。
上述各关系会体现在每次实验教学中,但重要性往往各异,且错综交织,例如在基础训练实验中,关系二、三较明显,关系一、四在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中作用更为突出,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综合把握考虑。从这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来入手探讨,能提纲挈领,抓住要点,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上,发挥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礼仪教学心得体会一:
这节课教学后,我回顾了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的点点滴滴,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进步,也发现许多不足.
从备课方面看《礼仪展风采》这节课着眼点在于: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文明礼仪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而当今社会青少年文明礼仪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使学生学会以礼待人,不仅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纯洁和美好,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冲突,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本框主要是帮助学生培养文明礼貌的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教学难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在教学目标上,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重难点也得以突破.教学设计方面,我通过国庆60周年大阅兵长旗仪式的视频导入,揭示课题.课上我采用小品,姿态展示等互动活动,整个教学设计各个环节清晰条理,有分析有讨论,有情境有活动比赛,,过渡衔接自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也显现出来.
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多处缺失. 首先,整个课堂教学比较单调,老师的激情不够.《礼仪展风采》用国庆大阅兵60周年视频导入新课,本是很动情动人,学生也马上融入到课堂中,导入效果是很成功的,但教学过程我的声音语气神情没有融入到课堂中.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调控自己的情绪,上课要想打动学生,首先老师应感动于教学内容中,教学效果方可达成.其次,课堂调控能力问题,作为老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并给予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学中应注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后应适当的进行点评,再发挥自己的主导性,给予归纳提升.此外,整个课堂略显枯燥,松散,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更注重语言的精炼,准确,明确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最后,感觉自己在某些问题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周全,多余的语言过多,所提出的问题也不是很恰当,致使问题与知识点中间的"桥"没有搭好,这也给自己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使自己明白设计问题的环节一定要仔细推敲.
礼仪教学心得体会二:
《礼仪展风采》这一框题主要是针对在当今的青少年中,比较多的人还缺乏礼仪意识,对许多基本的礼仪和相关的礼仪知识还缺乏应有的了解。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礼仪正在逐步消失,而现代的礼仪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又没有植根,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乱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现象屡见不鲜而设置的。
讲礼貌、重礼仪是现代人的一项标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无论是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一个人展示给他人的首先是其文明礼貌方面的素养。是否讲究文明礼貌,不只是个人的事,而且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乃至社会风气、民族尊严。而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智力的、学业的发展,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如何与人交往,礼貌礼仪的学习视为“不学而能”的事,无需专门的教育与训练,社会、学校提供给青少年的礼仪示范、礼仪活动和相关礼仪知识不够丰富。事实证明,礼貌、礼仪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一个文明礼貌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系统指导与训练,对其文明礼仪素质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所以本框教材中涉及的礼仪知识相当多,有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国家礼仪习俗及民族的风俗习惯等。而一节课的容量又有限,如果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取的,如何条理清晰地教学是设计本课时要值得深思的,既要理清本框题的知识结构体系,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体验,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首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比较注重活动,淡化说教,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资源,避免回到传统政治课的教学老路上去。文明礼仪这一内容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演变成一种说教。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比较经常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几种社交活动,如拨打、接听电话,接待客人、到他人家作客、扮演小记者进行采访等,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些社交礼仪并能够派代表形象生动地表演出来。从生动活泼的场景中去感受和体验文明礼仪的魅力。
其次,在教学设计时我比较关注认知,强化体验,要尽可能地在活动情景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内化。对于一些可操作性的礼仪,如领取奖状、站立的姿态、演讲等的礼仪要求,不仅让学生说,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亲自体验,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并将其内化。
再次,是表层切入,深层领悟,礼仪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主要从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入手,从常常受到人们忽视的问题入手,如乘车礼仪、站姿礼仪、握手礼仪、待客礼仪、学校开展集体活动时的礼仪要求等,让学生透过生活的小事、平常事例领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此外,通过多媒体,我还设计了四个热气球,每个热气球里面藏有一道有关礼仪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自由选择一个进行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
虽然是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也知道在教学中要精心挑选材料、仔细准备学生活动,避免过多过滥,影响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对一些材料的选择还是取舍不够,总觉得我们学生需要并应该了解掌握的礼仪知识太多了,总希望他们能够在这节课上多了解一些礼仪知识。所以一节课的容量过多,导致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方面不太理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够让学生把礼仪知识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成为一个懂礼貌,讲礼仪的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落实到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礼仪教学心得体会三:
本学期,我们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幼儿礼仪教育的探索,力求通过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在礼仪教育上取得突破,并以此带动幼儿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我制定以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开展一系列的礼仪体验性的教育活动,增强幼儿的切身体验,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2、举行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3、通过评选 "文明小天使"树立榜样,促使幼儿自觉遵守幼儿礼仪行为。
二、具体措施制订礼仪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理解《礼仪教育》内容,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理解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义。班上有考核记录,幼儿园组织复查和考核,使幼儿乐意按《礼仪教育》的要求指导自己的行动,最终形成自觉地、比较牢固的良好行为习惯。
1、创设礼仪良好环境氛围。
根据每月工作重点布置有关的墙饰、展版、宣传标语或警示语;在语言角投放礼仪行为图片。
2、开展礼仪教育主题活动根据每月主题每周有计划地组织一节专门的礼仪活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在不知不觉中趋于礼仪化。
3、训练礼仪评比竞赛活动。
每周开展"文明小天使"评比活动,通过以幼儿主体的相互监督和自我教育保证幼儿的礼仪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
4、与家庭教育结合。
通过家长园地及礼仪环境设置,了解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三、月份工作安排在一日活动各环节渗透礼仪《礼仪教育》的养成教育;"文明小天使"、"文明家长”;创设礼仪良好环境氛围;做好与家庭的交流、配合;
九月份
1、幼儿礼仪教育活动重点是教育幼儿怎样从自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标兵。
2、学习敲门、开关门、打电话、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基本礼仪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十月份
1、本月幼儿礼仪教育活动重点是"尊长互敬我先行",知道九月九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
2、让幼儿乐意在生活中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让幼儿感受老人对他们的爱。
3、举行相应的幼儿竞赛活动。
十一月份
1、在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学会在公共场所中自觉排队知道自觉排队日的是那一日。
2、知道在公共场所中乘扶梯、走楼梯、乘升降电梯、进入旋转门应注意的礼仪。
3、进行研究小结:讨论幼儿礼仪的好处,分享幼儿礼仪培养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幼儿自编礼仪教育故事、儿歌、游戏、教育活动等。
十二月份
1、本月幼儿礼仪教育活动重点是以"交通安全"为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学习过红绿灯、马路行走、知道马路不是游戏场、认识一些交通标志、交通警告标志以。
2、进行研究小结:讨论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要性,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行为习惯。
一月份
1、本月教学重点主要是在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讲解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对幼儿进行火灾安全逃生的方法的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公共场所的礼仪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