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课程特点

时间:2023-07-16 08:32:11

导语:在初中课程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课程特点

第1篇

一、初中数学课程特点

(一)新课标中对数学的基本理念: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数学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1、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数学活动的线索,成为供所有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出发点,使学生在教科书所提供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发展。

2、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生活事例,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有助于展现数学与现实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突出实际生活“数学化”的过程。

3、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之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同时,章后的回顾与思考、总复习也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理顺所学的知识,形成适应个性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科书对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是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随后,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读一读”栏目提供了有关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的介绍、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延伸的介绍,目的在于给这些学生以更定了解数学、研究数学的机会。有些“做一做”、“试一试”则仅仅是面向特殊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不要求全体学生都尝试都去完成它们

二、新课程下数学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本学期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四)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本节课后,我们倡导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旋转在动力方面的应用,向物理老师请教有关旋转方面的其他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对旋转现象进行更广阔的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复杂的问题,可以当作一次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课后完成,但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和他们一起解决,同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之得到发挥。

第2篇

关键词:成功体验心里补偿严而活

初中学生虽在中学阶段都接受了一定的体育教育,但因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均有明显差别。进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也重,加之正处在生理、心理变化的交叉时期,身体出现较明显的变化,心里也变得复杂起来,她们也可多表现出无兴趣或被动学习,尤其是女生,因此提高女生对体育锻炼的心里承受力,是上好体育课的重要一环。

一、女生上体育课的心里特点

由于性激素的反馈影响,导致相应的心理变化,她们不再像小学那样活泼好动,对青春期性形体的变化非常敏感,变得腼腆、羞怯。进入了区别于小学的课程,使她们感到兴奋,体育课的学习内容和考试标准,又让他们担忧。体育不及格,这对女孩来说,心理压力是大的。由于女生自尊心、荣辱观、青年群体意识等因素影响,又使体育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占有一定位置,她们对体育课的意义、作用都正确认识,但上课的动机确实多种多样的。她们虽然知道体育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消除大脑疲劳,有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但相当一剖分人又怕上或不愿上体育课,不喜欢“达标”,讨厌那些身体素质训练,只想“随便玩玩”;学习动机不稳定,对体育课有很大的惰性;对体育活动的进取精神差,怕失败的心理往往高于进取的心理。

二、利用成功体验,提高动机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太高成就动机,淡化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藏意图,针对个性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调动女生内心的积极心理因素,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有利时机。如变换练习方法,改变动作的某些要素(方向、幅度、力量、速度、节奏),适当降低器械的高度、重量等,使女生也能获得成功和喜跃的情感体验。这样,通过不断的强化,不仅可以消除心理上的消极防御机制,密切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愿望,逐步提高动机水平。

三、借助心里补偿,克服自暴自弃

所谓心里补偿,是指人们在心里失衡时,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掩盖或抵消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已维持自己的心里平衡。心里学研究表明,补偿是弥补自卑心里的最好武器。可以给自卑意识强力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从中获的自尊、自信、自爱。为此,教师一方面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女生并非样样都差,有的女生跑的慢,却投的远;有的女生投的近,却跳的高;有的女生跑、跳、投、差,却课堂纪律好、学习认真、练习刻苦等等。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女生的“闪光点”,利用“闪光点”鼓励女生发挥优势,由强到弱,在由弱变强,从而认识自己的价值,逐步改变消极的自我认识。

四、掌握女生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课

由于性别与个体的差异,初中体育课就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安排。

1、合理选择教材

目前各类初中自编的教材与小学教材有很多重复,突出女生特点和实用性强的内容不多。女生多倾向于一些竞争性不强的内容。如健美操、武术、排球、羽毛球等。她们认为这些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节奏、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对今后走向社会也有实用价值。因此在教材选择上应从学生实际、兴趣和爱好出发,通过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来改变她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戒备心理。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知识,使她们了解运动健身、健美的生理机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

(1)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正确引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要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

(2)结合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通过直观教学如看录像、看比赛等多渠道地让学生了解体育,使她们通过体育课不仅身体得到锻炼,而且心里得到满足。

(4)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要有多种教学手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做好课后的感情交流,多与学生接近,尤其要与体育成绩差的学生接近,多与她们交流思想,缩短距离,达到感情上的沟通。

3、尽量用游戏配合课堂教学

游戏还是很敏感的。体育技能单纯的传授是很枯燥的,特别是对于刚开始的队列、广播体操教学,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充分地备课,找出适合女生做的游戏,让学生们觉得教师的方法很有趣,她们就愿意学习一些看似枯燥无味的体育技能。

五、做一个“严而活”体育教师

第3篇

【关键词】 辨证论治; 方药特点; 骨伤; 中成药

doi:10.14033/ki.cfmr.2017.17.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047-02

多年临床证明,在骨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药治疗具有十分明确的良好效果,但需要注意是,在医疗机构内中成药多有西医师开具出来。而西医师对中成药的药性、组方之法了解不深,导致中成药的不合理应用[1-2]。因此,如何探究方药特点,在中医辨证论治理支持下选择合适的中成药用于治疗骨科伤病,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应用过程中,如何评估骨科病情、根据辨证论治分期结果,选择合适中成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加速骨科患者愈合速度,这对于临床医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3]。本次研究以四肢骨折为例,选择2012年7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75例,经中医辨证判断骨折病情分期后,给予相应的中成药+鹿瓜多肽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7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75例,年龄20~75岁,平均(41.55±8.67)岁,病程3 d~6个月,平均(2.16±0.52)个月;按照骨折类型,肱骨骨折20例,尺骨骨折7例,桡骨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19例,股骨下端骨折12例,胫腓骨双骨折5例,腓骨骨折2例;按照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39例,跌倒摔伤20例,坠落伤10例,其他6例。观察组患者75例,年龄18~74岁,平均(40.87±10.06)岁,病程4 d~7个月,平均(2.54±0.53)个月;按照骨折类型,肱骨骨折18例,尺骨骨折10例,桡骨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21例,股骨颈5例,股骨下端骨折7例,胫腓骨双骨折2例;按照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35例,跌倒摔伤22例,坠落伤13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主要包括:(1)明显外力或暴力导致直接或间接外伤;(2)局部疼痛,血肿,肢体功能障碍;(3)四肢局部畸形,出现异常活动,以及骨擦音;(4)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四肢骨连续被破坏,或骨完整性被破坏;(5)全身无明显并发症,单纯闭合性四肢骨折;(6)本次研究前,及研究中均未除本次研究所用药物以外的接受任何内服或外贴药物,及其他治疗措施[4]。

1.3 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主要包括:(1)由骨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骨病导致的病理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局部出现感染或软组织缺损;(3)对本次研究中药物过敏;(4)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内分泌系统重度疾病;(5)入院后接受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慢性炎症;(6)精神系统疾病,无法耐受本次治疗,或不配合本次研究[5];(7)治疗后出现任何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等重度并发症。

1.4 治疗方案

本次研究中所有受试者均给予鹿瓜多肽注射液进行治疗:鹿瓜多肽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经静脉途径给药,1次/d,直至骨折完全愈合方可停药。其中鹿瓜多肽注射液生产企业为哈尔滨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0001,药物规格2 ml∶4 mg×10支/盒。观察组基础治疗方案同上,在传统医学理论支持下,通过中医辨证方式评估患者病情,并进行分期,不同分期治疗原则及中成药均不同,具体如下:(1)早期,治疗原则以补气血为主,兼以活血、补阳、理气;中药可选择补阳还五汤,但桃红四物汤亦可,二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自制中成药,将原汤剂方更换成散剂,便于临床服用,8 g/次,3次/d;其中,补阳还五汤组方主要包括黄芪、赤芍、当归尾、川芎、桃仁及红花,桃红四物汤组方主要包括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红花及桃仁。(2)中期,治疗原则以补益中气为主,选择参苓白术丸,6 g/丸,1丸/次,3次/d,生产厂家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947;参苓白术丸组方主要包括人参、麸炒白术、茯苓、山药、炒薏苡仁、炒白扁豆、山药、砂仁等。(3)后期,治疗原则以补益肝肾为主,选择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六味地黄丸组方主要包括熟地黄、酒萸肉、山药、茯苓、泽泻及牡丹皮,生产厂家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1283,每6克30粒药丸,6 g/次,2次/d;左归丸,生产厂家为河南省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0696,每1克10粒药丸,9 g/次,2次/d[6]。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减轻时间、血肿缓解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75例骨折处疼痛减轻时间、血肿缓解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22±1.80)d、(5.48±2.52)d及(4.16±1.55)周;对照组患者75例,骨折处疼痛减轻时间、血肿缓解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31±2.68)d、(8.37±3.74)d

及(5.16±1.89)周;观察组患者骨折处疼痛减轻时间、血肿缓解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546,t2=4.2935,t3=4.0410,P均

3 讨论

目前,四肢骨折患者多经手术及保守治疗措施进行治疗,根据病情结合患者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无法耐受开放式手术者可选择经微创手术,或保守治疗,但无法承受过多花费者可选择除微创手术之外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四肢骨折,都存在优缺点,如石膏外固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限制患者肢体或关节的活动度,但操作便捷、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微创手术虽然花费较大,但创伤小,恢复速度较快,开放式手术复位需在治疗中剥离骨膜,很容易造成患者大出血,延缓愈合时间,但部分无法使用微创手术或内固定术治疗的开放式骨折,或重度粉碎性骨折可择其治疗[7]。鹿瓜肽注射液由梅花鹿体内提取,或中草药中提取的能够促使血肿尽快消退、加速骨生长、促进骨愈合的活性物质,经由现代制药工艺制成。在传统医学理论中,骨折能够损伤人体气血,根据中医辨证后分期,根据不同分期的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骨折早期补气血,选择补阳还五汤(亦或者选择桃红四物汤),骨折中期选择参苓白术丸以达到补益脾胃的目的,而骨折后期则选择六味地黄丸(亦或者左归饮),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良好,同对照组相比较,疼痛减轻时间、血肿缓解时间及骨折处愈合时间均明显短(P

但骨折经中医辨证后用药治疗不仅限于本次研究内容。某项关于膝关节炎中医辨C分型治疗的报道中,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损伤软骨情况最重,可作为中医辨证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参考依据[8]。而且,由于大部分中成药开药者是西医师,而西医师对中医骨科方面内容以及中药的深入了解,很多仅通过药物名称选择中成药进行治疗,这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骨科中医药治疗的风险,不仅容易造成最佳治疗实际延误,还能导致毒副作用出现,甚至引发不可逆转损伤,严重威胁骨科患者生命安全。基于上述原因,需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在了解方药特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中成药放入治疗方案中,这需要医生积极提高自我专业素养,加强理论及技术操作专业知识,明确辨证用药理论,以及诸多中成药的药物组成,主要有效成分,临床功效,毒副作用,药物应用禁忌证,是否对肝肾有刺激作用等,降低中成药在骨科应用的不良风险,提高用药准确率及安全性,比如筋骨痛消丸为代表的疗伤止痛药物,内含竣猛中药,如大黄、煅自然铜等,可造成患者动血、损伤脾胃等,孕妇及体弱者也禁止服用此药。此外,部分患者脾胃损伤较大,可加用部分补益脾胃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等。还有少部分患者患有骨质疏松,需在实施中医治疗的同时,加用仙灵骨葆胶囊等具有强筋骨效用的中成药,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状[9]。

总之,临床医师需在详细了解中药现代药理、传统组方、注意事项的前提下,熟悉中医辨证论治理论,选择合适的中成药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骨伤科疾病,能够提高药物应用安全性,避免中成药滥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骨折恢复进程,值得进一步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斌,梅伟,魏成建.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2):114-117.

[2]高云.中医药在治疗骨科损伤中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2011,26(8):1610-1611.

[3]韦振.中医药用于创伤骨科治疗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32-133.

[4]韩特.中医骨科与西医骨科学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2):130-132.

[5]孟向超.中医骨伤科发展现状研究[J].大家健康,2016,10(18):26.

[6]杨建春.中医骨科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204例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2016,10(6):108.

[7]赖铁峰,周振峰,李小权,等.中药外敷、内服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创伤骨科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0):55-56.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 思品 教育 策略

1.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这种矛盾越来越为明显,已经严重制约了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成效,严重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必须对教育方式、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下面,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就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进策略进行简要的探讨。

2.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的特点

分析《全日制义务教育实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在继承和发扬旧教学大纲优点的基础上,作出了很多创新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文性。在老版本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更多的是强调这门课程的政治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似乎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讲生冷机械的政治,而缺少实际生活相关的人文内涵。相反,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其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却很好的将政治与人文结合起来,实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标准在人文性方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思想性”上增强了“人文性”,以培养学生的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关注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重视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熏隗。

2.2 德育性。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会做人的关键时期,但老版本思想品德教育在对学生的德育方面还有所不足,真正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指导思想更完全不够,新课程标准在这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加强。以为初中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根本任务,充实了公德教育内容,将中小学习想品德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教会学生与人为善、平待待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2.3 生活性。“学会过美好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初中思想品德应用于生活才是其真正的任务,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必须切入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能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之中,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能有用,可用。而老版思想品德课程,普遍存在着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一方面使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另一方面使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不切实际。

3.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进策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分析现有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改进:

3.1 充分运用多媒体拉近生活距离。生活性是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对教学策略的根本要求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收集相关图文资料辅助教学,包括如电影、音乐、图片等,这样既可以减少板书讲解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更为直观的认识,通过与生活实际更为相接近的情景塑造,拉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距离。如在《防患于未然》一课中,我们就可以收集关于犯罪危害的影片、相关歌曲、音乐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学生可以直接感知的情境,让学生能从空洞的讲解中脱离出来,产生身临其境,情入其中的感觉。

3.2 改变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极容易固化学生思维,影响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在新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其德育性、人文性,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能完成自我思想素质的升化,完成自我道德的提高。比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并在课堂上结合自己所知的进行发言探讨,然后再演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让学生针对自己所知的事件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

3.3 紧跟时代步伐展开教育。应用于实际生活,与生活实践相接轨,才是教育真正的目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了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性,有着重要意义,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抓特殊事件展开教育。比如近期南海冲突、冲突、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等等,都可以极好的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体现出明显的生活性、人文性、德育性的特点,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势必不能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深入分析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分析时展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要求,以此为基础采用合适的方法展开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乃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J]

[2]陆安好.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探究学习之我见[J]

第5篇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方法

一、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现状

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创新途径,微课程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不同于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氛围,微课程以视频为载体的授课形式兼具精干精练的特点,非常适合初中物理教学。微课程还可以直接存储,如果学生需要使用,可以再次拿出来观看。每个初中物理微课程都是对某个知识点的解说,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对于初中物理老师来说,微课程的出现,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作为教师,应积极适应微课程的要求,打破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实现实时教学,衔接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越是成功的微课程教学,越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量身定做的微课程资源,学生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打开资源学习观看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解放了传统课程中的桎梏,同时也让初中物理教学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扩大,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中,学生也可以实现灵活学习,重点巩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发展将有效补充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构建更为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二、微课程的特点及发展意义

微课程中的“微”字是指每次所录制的视频中讲解的知识点都很小,很精细。由于讲解的内容少,所以微课程授课时间少,教师制作方便,学生使用快捷。一般来说,微课程都是紧紧围绕一个单独的知识点来讲解,开门见山,没有铺垫和引导,重点突出,精细而有针对性。这些特点让微课程具有了移动式学习的优势,特别是在当今节奏快,碎片化时间多的今天,微课程的出现能有力地起到知识的传授作用。不同于过去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的模式,微课程时间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以下,非常适合现在的社会文化传播要求。同时也要意识到,微课程虽然有一个“微”字。但从根本上来讲,微课程还是“课程”。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所制作的微课程资源是以视频为载体进行传播的。在这短短几分钟内,微课程依然构建起了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教学环境。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程不仅要进行教学课件引用,还要配合教学讲义,教学素材和教学案例进行制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是指微课程的短小独立。当然,微课程也可以作为教学反馈素材供初中物理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学生对于自己遇到的物理难点,物理实验操作中的困惑都可以及时反映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课程的制作。这样一来,相比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个个去讲解,去补课,去解答的模式微课程的出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24小时随时在线随时重播可反复使用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统一讲解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三、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

(一)强调系列化的使用

对于微课程来讲,本质上是依托于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而存在。虽然微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如果脱离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堂的背景,也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使用意义。所以在微课程的使用中,应紧紧围绕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立足于课程体系的全局来考虑微课程的设计,形成微课程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系列化使用模式。如先划分好初中物理的知识点,再从知识点出发,设定微课程的主题。分散来看,微课程可以独立讲解某一个知识,但所有的微课程联系起来,要达到串联起整个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目的。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程使用中,对于微课程的练习设计,对于微课程的实施,微课程的使用评价和反馈这一块,则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观感进行实时的调整,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班级学生使用的微课程设计之道。

(二)强调实际化的设计

考虑到微课程需要控制在10分钟之内,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设计微课程中的话题和实验内容。如在《浮力》的学习中,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要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好教学情景。在微课程中列出知识的学习提纲,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微课程的讲解氛围。如笔者就对此节课的微课程作了三个问题的引入:浮力是什么?浮力会引起什么现象?浮力的方向和计算公式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实际上就已经对浮力这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分层。在微课程短短几分钟的讲解中,实际化的课程设计就在于直接切入知识点的本质,直接对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实验和讲解。接下来,笔者引用了中考中浮力的实验题目:用手压住瓶盖,把塑料瓶浸入水中,浸入水中的体积是2×10-3m3,这时塑料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呢?运用动画的形式把整个实验过程模拟出来,然后进行讲解和标记,让学生干脆利落地了解浮力的推导过程的作用类型。

(三)强调教学难点的重点阐述

对于微课程的制作来说,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进行教学难点的重点阐述。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微课程应体现出对知识的预设性。教师应通过作业和训练题来了解学生物理知识的薄弱点。只有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才能更为有效地设计出微课程的重难点。一般来说,笔者会对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当场解答,而对学生提问频率高,知识价值高的问题,则及时调整为教学的重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程在未来将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在笔者看来,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微课程也应遵循这一原则进行设计和制作。

作者:魏长艳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任心燕.微课教学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4(1).

第6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创新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教学中,通常是将室内外的活动相结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增强体质,锻炼身体。而在数年的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提高,让学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一直是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在课程中融入创新性策略,再加上提问式的教学探索,就能有效的对学习气氛进行调节,进而将课堂效果逐渐提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创新策略就是为了能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目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再被适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教学的关键。而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教师开始不断的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对教学方式不断转变中就形成了创新策略。初中体育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既帮助了学生主动走到体育教学中去,又能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以提高。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初中体育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习惯特点展开教学。在此基础上,也要将学生的锻炼意识培养起来,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去。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创新策略的作用

初中体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这在初中阶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教材技巧和知识的特点也显露在体育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取得短期的效果,但是并不一定适合学生长期的锻炼以及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们提高自身心理与身体的素质,还会限制学生们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如过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好。这就需要全体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创新策略有所应用,让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有兴趣,并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争取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心理、身体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策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造让学生放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将教育方法实施的质量逐步提高。如果教学环境适宜,再加上一定的创新策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还要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将创新策略的侧重点掌握好,将学生的锻炼意识不断的进行培养,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只有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初中体育教学能够利用创新策略进行有效的进行。

另外,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提问,让学生们动脑思考,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体育竞赛,将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活跃起来,这也是建立良好教学环境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良性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3.2将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对于初中的体育教师来说,不能拘泥于课程之内的内容,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这样不仅让课程变的更为有趣,还能让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是,对于课程的创新也不能是盲目的,也是要遵循一定原则的。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不脱离于学习目标,对于相应的程序和标准还是要遵守的。这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根据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运动特点,对课程进行适当的改革。

例如,在初中体育在进行“跳远”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和运动素质,来设定相应的运动量,不能“一视同仁”,而要“因材施教”,要让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状况下,进行有效的跳远技巧练习。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将跳远技巧掌握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跳远比赛的练习,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M,注意分组的过程中,组内男女比例以及身体素质比例一定要协调。在比赛中,增加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也可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效率和质量。

3.3创新融入健美健心的体育项目

在初中的体育课程中,应该融入一些新的项目来为课堂增加更多的创造力和感染力。比如说,体操。作为一种健美强体又具有一定艺术造诣的体育项目,绝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精神上的愉悦。体操不仅可以在翩翩起舞中活动全身的关节,让全身各个部位都有节奏的运动,还能将人带到一种艺术美的精神世界中,完成自我艺术价值升华。健美运动已经在全球形成了一股热潮,如果可以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加入健美因子的创新,那学生们一定会对体育课程不再排斥,不仅可以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加以解决,还对他们的意志力加以培养,让初中的体育教学更具有多样性。

第7篇

论文摘要:现行初中田径教材的选择过于陈旧,缺乏趣味性、个性化,以竞技为主线的教材内容标准高,脱离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实现新的课程目标。通过对现行初中田径教材实施“变形”,针对初中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的特点,拓展和开发多种运动形式,呈现另类的田径运动项目类型(如健身类、娱乐类、生活实用类、游戏类等)。

田径教学内容是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围绕具体的体育课程目标,以田径运动作为身体练习、技能学习、教学比赛的形式,经过组织加工以后,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目标管理”的教学机制,因此,“目标统领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原则。根据课程标准学习领域和不同水平目标对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要求,对现行初中田径教材的拓展开发可实施“变形”的途径。

1.初中田径教材单元内容拓展方法程序

传统田径教学内容的设计只考虑了教学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却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传统的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新型初中田径教学内容在选择、拓展与开发中应避免上述问题,要淡化竞技技术体系,提高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拓展、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激发学习动机,真正做到为课程服务、为学生服务。基于田径运动的特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田径运动项目的基础性、实用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等是改革和拓展初中田径教学内容的合理举措。

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设计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下面是以娱乐、游戏为主题的单元内容拓展与开发设计的方法程序。

步骤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跑、跳、投项目,选择、收集学生喜欢的游戏、娱乐素材。如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

步骤2:对娱乐、游戏素材进行整理、分类与相关的田径运动技术相结合,拓展开发出新运动项目。如“跳跃类”“奔跑类”“投掷类”等。

步骤3:确立单元主题,并对上述“跳跃类”“奔跑类”“投掷类”的练习进行方法的改进与充实,形成主题,将多种运动及相关方法、方式融于其中。

步骤4:设计多种游戏、娱乐形式的变化,给学生提供上述“跳跃类”“奔跑类”“投掷类”练习方法、动作变化等的方法指导,创设多种变化的形式。

2.初中田径教材单元方案设计方法程序

初中田径教材拓展以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为依据,以课堂实践为阵地,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使得拓展的教材内容与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相适应,并符合本校实际。因此在教材拓展与开发的过程中,注重教材内容的创新性的重组与拓展的途径与方法,使其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设计合理的拓展与开发的方法程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构建单元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验,根据相关拓展要素,改变原来单纯的按项目构建的田径单元,构建出“力量类、速度类、灵巧类、耐力类”等新型的“发展”单元。 转贴于

3.初中田径教材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论中,教学结构包括理论结构和实践结构。理论意义上的结构指教师、学生及教材三要素的组合关系,实践意义上的教学结构指教学过程中有关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相互联系的纵向结构和构成现实教学活动各要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之间相互联系的横向结构。本着教学实践过程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师主宰课堂,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能力出发,设计初中田径教学的教学结构(亦为中学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新构建提供借鉴)。

4.教学过程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趣味性与游戏性原则:在田径教材的拓展及教学中“揉”进一些趣味性、游戏性、情节性的要素,使学生爱学、愿学、乐学。教育性与文化性原则: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该教材中的教育性和文化性因素,突出田径课程内容的健身、育人和文化价值,使学生在运动活动中受到教育,并了解与掌握各种形态的体育运动文化。适应性与可行性原则:田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校场地器材等条件,并具有可行性。生活性与实用性原则:田径教学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尽可能使田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并能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宪,徐平.《初中体育课程田径教材分析》.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

第8篇

【摘 要】初中语文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我国母语教学的必经阶段。其在学生整个接受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而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较强的人文学科,其教学资源的广泛性就不仅来自课堂,更是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初中教师在当前网络技术发达的背景之下,大胆革新教学传统,并对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分析;开发;效率

引言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资源不能仅仅停留书本之上,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教学资源。例如;课外辅导书、新闻资料、报刊、电影等等。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语文教学资源”作为新兴的课程教学概念,它也是对新型语文课改的有力理论支持。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对于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仍然局限于课改体制内的研究,却没有从本质上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真正地应用到教学中去,资源失去了它本应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的浪费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丰富教学资源,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感染力、促使语文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及写作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

1.1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

首先,学生作为“教学资源”课程改革的接受对象,他们对教学资源的吸收能力直接反映着“教学资源”实施的效果。而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注重学生的 综合素质发展,倡导学生探索发现和对信息的收集及处理能力。那么旧的课程资源就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建立优质的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体系就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习惯性的按部就班、缺乏革新精神、对教学体制生搬硬套,最终造成教学资源更多的是单向资源,而交互性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很多教学资源无法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教学氛围枯燥、缺乏感染力。再加上很多学校对此往往没有针对性的开发利用措施,从而导致它们没有发挥自身的效益,使用率相当低。

1.2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特点

首先,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知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这就说明语文课程资源具有很强的潜在价值,这就需要教学主体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力开发,使课程条件与课程资源做到最有力的吻合,进而发挥其教育价值及课程教学作用。其次,语文课程资源可以来自生活,也可以来自课堂,它具有广泛多样性的特点。因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例如:学校的硬件条件、家庭教育背景、学生基础知识等等。再者,要发挥课程资源的教学价值,不仅要功能性资源的存在,还要发挥课程实施主体的作用。不同的教学主体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同,最终实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进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及动态性。

2.初中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2.1符合初中生认知发展特点

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一个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个班级人数众多,每个学生所接受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不同,接受能力存在个体上的客观差异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上可能就会存在部分学生重复某一认知水平,而部分学生就会无法接受一下阶段的认知水平的升华。在某意义上说,教学资源开发必须从学生品质、记忆力、感知能力、思维四个方面出发。

2.2有助于教师主导性的展开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扮演者,也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引擎。所以在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必须有助于教师自身主导性的展开,进一步有效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课堂内容。例如学习《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时,为了深化学生对新课内容的认识。教师可以穿插一段横渡长江的影视集锦。教师在集锦播放时担当主持人的角色,解读当时的政治背景及人们解放军永不屈服的精神。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当今生活的不易及伟大军人的辛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感染力。

2.3挖掘信息时代潜在资源

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达。学生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量逐渐减少,更多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文学片段。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开发阅读能力及阅读范围,开阔眼界。同时对信息覆盖下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性的选择思考,最大程度的挖掘信息时代的潜在资源,锻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鼓励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阅读,从而培养研究和思索问题的能力。

3.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增加课堂教学感染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多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学生展示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青民.课改十年: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2)

[2]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J].文学教育(中).2011(04)

第9篇

一、我国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够明确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重找寻合理的生物教学目标,进而有效的为后续的生物学习过程提供参考指标.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目标制定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生物教学的明确目的,对于目标的制定的参考原则也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此同时,进行对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将游戏和生物的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目前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在目标制定和方法制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教学内容不够贴合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

现阶段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课本教初中生学习相应的生物词语概念,让学生加强对生物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生物教学内容的单调和游戏精神的缺失会导致初中生的学习方式也缺少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也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的产生.

3.生物教学方式还需调整

在初中生物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物知识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有效地引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进行生物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方式只是机械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难以充分调动初中生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导致初中生的生物能力难以快速提升.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受传统生物课程教学观念的影响

生物作为我国的初中的重点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此同时,我国还拥有着数十年的生物教学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生物教学观念在我国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核心就是“以教师为核心”,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法的制定,导致初中生难以将生物能力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进而导致初中生在进行生物习题演练的过程中,难以从开放的视角进行思考,对生物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也相对比较浅显.

2.应试思维严重影响教学方法设计

截至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已经进行了数年的素质教育改革.但是,目前的中国教育还是主要采用的应试教育的人才选拔方式,而应试教育最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应试教育所考核的教育内容十分复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也体现不出教学的创新性精神.

3.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考核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最关注的一点就是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这也就导致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敢擅自创新教学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只是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感受的考虑,这就导致有效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得到普及.

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探索

1.明确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目标

为了有效地发挥出生物课程教学方法的长处,就需要在进行教学方法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合适的生物课程教学方法,并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贯彻教学的创新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初中生学会生物综合素质能力为首要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例如,可以在进行生物昆虫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昆虫知识的延伸,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2.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充分发挥出创新性的生物课程教学方法的优点,就需要在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对初中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保证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充分的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其次,要保证生物课程教学的内容的制定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最后,要保证生物课程教学的内容的制定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考虑到学生对于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3.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到对于教学方式的选择,就很容易产生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生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对于教学方法的总结创新,制定出适合学生的生物课程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在上开展动物名称猜谜等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游戏形式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4.进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