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32:14
导语:在初中化学定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措施
概念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好化学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概念较多,如果对化学概念理解出现偏差或错误,将非常不利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造成南辕北辙。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这也是保障学习好化学知识的条件。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以书面理解化学概念为出发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在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化学概念时,教师和学生首先接触到是书面概念。例如“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要从书面概念入手,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对于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通过两个化学概念可以看出,都含有纯净物这一词语,那么区别两者就是看元素的组成数量,这样就不至于将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当成是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当成是化合物。
再如,氧化物的概念,“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通过字面可以理解,氧化物首先要有氧元素,并且与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离开了氧元素就不能称之为氧化物,因此,在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氧化物时,首先判断是否具有氧元素,然后再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一步判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基础,要从概念的基本定义入手,并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为进一步深入理解打下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形象化展示化学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的数量较多,而且有很多概念也非常抽象,难以想象概念描述的形态,如果不注重概念的对比区分,学生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混淆。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概念,利用形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概念。通过概念的对比区分,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化学概念,对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时,由于这些物质较为微小,很难让学生进行直观观察,而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较好展示。可以动画展示分子、原子的运动性,利用图片展示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但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再如,在学习“元素”这一概念时,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每种元素的性质和排列,卡通形象也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微观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这些概念的含义、性质,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三、在实验中加强化学概念的学习
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特色,化学课程同样如此,例如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形式,通过组织化学实验来进行化学概念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学习,概念学习不只是记住一句话就算完成了,还要去理解和运用概念知识。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好奇
心比较重,通过化学实验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中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概念的探索,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来进行化学概念的学习。
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通过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学习这个概念,让磷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让学生称出磷在燃烧前和燃烧后的质量变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磷在实验前后质量并没有变化,从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从而对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通过这种实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分析和归纳化学概念,更有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学习。
四、及时加强新旧概念的对比联系
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学习新的概念,旧概念与新概念之间有相似和相近的部分,学生往往会受到旧概念的影响,影响到新概念的学习和消化,所以教师在新概念的教学时,要找到旧概念与新概念的联系,对新概念的分解和剖析。
例如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水变成了水蒸气,变成了冰,都是水的物理变化。再学习化学变化的概念,“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例如酸碱中和,铁生了锈等,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就容易混淆,教师要进行两种变化概念的分析和解读,寻求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差异,两者都是一种物质变化反应,但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抓住了这一本质区别就能够正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师要不断进行类似概念的的分析和总结,例如原子、分子和相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等,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科学的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化学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概念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利用多媒体形象化展示化学概念,在实验中加强化学概念的学习,以及加强新旧概念的对比联系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这也是保障学生学习好化学知识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伟尧.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做法和体会[J].理论创新,2014(02)
[2]李清爱.浅谈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J].中国文房四宝,2013(02)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在初中阶段传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实验教学改革相对忽视,即使组织开展实验教学,也往往是将实验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或者为学生提供演示性实验教学指导,学生真正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相对较少,严重限制了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强化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培B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措施,加强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一)是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的要求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应该重视传授化学知识,还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改革后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促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手段,要想切实践行新课程改革思想,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
(二)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需要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育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性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对其后期学习、研究、探索和应用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对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加以培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相关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强化,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逐步提升。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保持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以实践教学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提供良好的支持,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后期学习过程中取得较为显著的学习效果[1]。
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活动中,还要借助相关实验探索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将能力培养和自主研究相结合,并通过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知识推理应用能力的培养等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进而逐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化学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优化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凭借其生动、鲜明、真实的特点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在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演示能力加以培养。但是传统的演示实验存在一定的弊端,演示方式过于单一,演示内容僵化,已经严重限制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2]。因此,新时期基于教学改革的背景,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促进演示实验效果的全面提升,对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加以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教师将化学演示实验与多种类型的探究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结合演示试验对化学实验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强化。例如在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针对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对“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为何会冲出来?如何对这一装置进行改进?”等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进行分析,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教师在简单的演示性实验中加入质疑和讨论环节,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寻求解决路径的过程中化学实验综合素质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开展演示实验活动,增强演示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促进学生实验学习兴趣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化学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操作的基础,只有保障演示试验质量,才能够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实验演示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为实验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支持[3]。如上述“白磷燃烧质量守恒”实验,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实验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对实验流程、操作技巧以及常见错误、注意事项等形成明确认识,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动手实践操作,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二)加强实验教育,对学生的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加以培养
强化训练是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强化训练与反复强化训练存在一定的差异。强化训练是在教师的科学教育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实践活动,借助科学合理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4]。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能对不同的实验动作形成相对深刻的理解,可以在训练中将实验动作分解成为多个简单的、易于操作的动作,让学生借助单项训练完成综合练习,从而实现对实验技能的掌握。
如在对学生实施“托盘天平的使用”这一实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分解后的步骤进行分布强化训练,即结合天平调零、称量记录与天平复原三个步骤进行训练,并结合每一步骤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完整的操作技巧,为学生实验活动中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在学生基本掌握天平使用方式后,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称量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如称量药品、砝码等,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深入学习,有效推动教学效果的强化[5]。
(三)结合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在探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实验实践能力的掌握,甚至可以说只有在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化学实验学习能力也必然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注意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加以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如在做“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开放型锥形瓶中反应”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完成实验操作后一般会发现实验结论与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矛盾,完成反应后得出的物质质量变小了。此时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就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强化自身实践能力[6]。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拓展性探究项目,即让学生深入思考怎样对实验装置进行调整也能够保证实验结果。学生在经过不断的创新探索后可以得出合理添加小气球装置能够更为明确地看到二氧化碳溢出情况,并且保证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相吻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够得到良好培养,有助于为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理论联系实际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加强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够保证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得到良好的培养,促进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断尝试进行自主探究,并有效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对“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进行教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当地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的地方提取实验样本,然后引导学生检测污染水源中的pH值,让学生分析出现污染的原因并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7]。这样将实验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在一起,学生能够对相关实验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系统的认识,并且学生借助实验来分析问题,自身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严重限制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深入学习化学实验知识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新时期在组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并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为初中学生提供相对科学的教育和指导,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87):157.
[2]黄宏汉.试析如何用初中化学的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才能[J].教育界,2015(08):139.
[3]马明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28):141.
[4]乌兰格日乐.试论对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8):109.
[5]杨孝华.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9):21.
关键词:新课改;化学实验;自主探究;实验规律
大家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我们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供了感性认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教学也越来越被广大师生重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取得了点滴经验。下面是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科学发现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尽力创设实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这一实验时,我先引导学生分析氧气与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气体制取装置的常用思路,然后组织学生根据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让他们自主设计一套最科学的装置,设计完毕后,由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装置的优点,最后由班内评委作出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原先“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创造力。
二、增加实验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新课程也要求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适当地补充一些实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向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这一实验时,学生们明白了“可以用某些植物的花瓣或者果实汁液做指示剂”的规律。再如在做“石灰石和盐酸反应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用盐酸和碳酸钠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等实验室时,我都采取了这样的方法。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既能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教育,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动手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学习新课程精神,努力改进实验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更多主动体验探究学习过程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郝金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M].贵阳:贵州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模式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体验式学习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文章就化学课堂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具体探讨。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体验
在初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针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习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情景创设:
首先,营造化学环境。例如,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教学之前,可以先把波义耳和罗蒙诺索夫两位科学家进行的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告诉同学们。他们曾将把同样的锡块放置在敞口与封口的两个容器当中加热,这样他们就得到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的结论。学生可以对实验的场景进行体验,然后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
其次,通过化学实验创造情境。在教学活动当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化学实验创造出情境体验。例如,在学习“氧气的鉴别”时,准备两个集气瓶,分别装上氧气和空气,然后将带有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集气瓶中,通过这一实验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学习“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状蜡烛火焰”这一课的时候,准备两瓶二氧化碳,其中一瓶吧下层的火焰熄灭,上层蜡烛继续燃烧,另一瓶二氧化碳熄灭上层火焰,由此,学生可以发现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是不能燃烧的。
再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结合教学的内容分,利用对媒体播放一段音像或一些图片,为学生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时候,可以分别向学生展示出不同环境下的氧气:装有氧气的集气瓶、带有氧气瓶的潜水员、鱼塘增氧装置的图片等等。通过情境创设承购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让同学们在情境中积极探索知识,教师也讷讷够在清江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以完成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容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以及学习的信心。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
化学这门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是来源于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是进行化学教学的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探索知识。通过创设具体的条件,让新的学习材料与同学们已经具备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并构建新的知识结构。通过丰富多样的操作探究以及体验活动,学生可以去观察实验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在观察和体验当中主动发现化学知识,弄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先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相应的实验,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向同学们介绍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过程当中产生的现象,学生提出了几点问题:①为什么倒入二氧化碳以后下面的蜡烛比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了?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以后,石灰水为什么变得浑浊了?③为什么二氧化碳不是酸也能让石蕊变红?这些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与观察的过程当中提出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之上,我先指导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如果存在不能透彻解决的,给予同学们适当的启发,让他们对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或总结,归纳出具体的化学知识。这样学生在练习到之前所学的其他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记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再如,我在讲授灭火原理与方法的时候,可以首先设计一个熄灭燃烧的蜡烛的实验。让学生们分析他们可以采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原理。然后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总综合讨论所使用的原理。同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区分原理与方法之间的差异。在具体的实验当中达到学习知识的效果。
三、实施对比教学,让学生在类比和联想中体验
首先,可以将复杂、散乱的化学知识,进行规律化的教学。我在讲到“物质结构”这一课时,先与同学们讨论蜜蜂采蜜的行为。蜜蜂采蜜的时候,看似没有固定的路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就会发现蜜蜂离花最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最多。由此就可以引出电子运动的统计规律了。而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电子运动与蜜蜂采蜜之间的类比准确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
其次,可以将抽象的化学进行具体化的处理,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就是说,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例如,在教授“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这一课的时候,由于电子、质子和中子是微观的,十分抽象,淡出的语言描述难以进行具体形容,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直观的、熟悉的物体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对他们进行描述。利用太阳与地球的关系进行描述,以此类比电子对原子核的相对运动。由于学生对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比较熟悉,就能够在宏观上对知识形成准确的认识。这样,就能够通过类比,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掌握到知识的本质,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实践操作中、类比联想当中体验学习化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进行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义良.初中化学探究教学的情感教育例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164-166.
[2]黄浣清.在实验中探究在体验中学习――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24+38.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在初中阶段的课程教学中显得越发重要。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之下,当前,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正在进行改革与创新。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愈发凸显。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初阶段,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与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有重要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立足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创新初中化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实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基于此,笔者对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学生主体地位开始受到重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1.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缺乏学习兴趣,这是导致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学生对化学失去学习兴趣,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主动探索和学习,甚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认真听讲。对化学知识也没有系统认知和了解,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觉到吃力和费劲,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长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2.教师的教学手段老套
新时代的学生和传统时代的学生有截然不同的个性。在以前,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比较“听话”,思想比较守旧的,因此,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学生都是唯命是从。但是,新时代的学生则完全不同,是时代的新青年,他们有更强的个性,对事物的选择也更加自主。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如果再采取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则势必会让当今时代的学生感觉老套和沉闷。但是,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知识,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进而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3.实验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的实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当前,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并没有发挥应有效果。一些地方上的初级中学,连最基本的实验器材都没有配置齐全。有些学校就算有相应实验器材,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够重视,或者教师仅仅是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没有操作机会。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违背了实验对于课堂教学补充和延伸的教学初衷,也影响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1.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应当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会主动思考,主动提问,并在思考过程中了解化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居于主体地位,而应当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3.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的很多理论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的,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亦可以通过化学实验,重现化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新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化学实验。对于实验器材配置不齐全的学校,教师应当尽可能提出要求,让学生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而对于实验器材配置齐全的学校,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化学实验,规范学生实验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之,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化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本文中,笔者立足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供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静.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09(43).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实验教学
基础概念与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初中化学二者缺一不可。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无论是教学计划安排还是课堂教学任务都必须做到对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搭配。
一、以概念教学为基础,理清知识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受系统的化学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这些概念和理论本身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但学生只有将每一种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都学会学好之后才能进一步理解更为抽象的整体化学概念。换句话说,初中化学中的每一理论与概念都是组成化学整体框架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感知学习、基础整合和脉络理清,以便掌握化学的整体脉络。
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中,就有许多需要感知和整理的基础概念,如原子、元素、原子核等概念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要求将概念知识进行基础整理后再了解这一章主要有四大知识要点分别是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和化学式,并分别列出这四类知识点的相关信息条例,学生熟悉记忆后便能给自己脑中留下一个比较清晰的物质知识点脉络图。此外,在进行概念理论教学时搞清楚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都有所帮助。
二、以实验教学为手段,打牢基础知识
新课改后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多,这无形之中也加重了化学实验教学的分量。现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实验教学的手段、方式、效率提升办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以“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课程中需要涉及到的实验包括实验室制取、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及二氧化碳溶于水等性质的验证的演示实验。众多不同效果、不同参与形式的化学实验,可以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巩固提供帮助。这样,一方面以不同的形象方式展示了二氧化碳的特性,另一方面在开展实验教学时可以对理论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和验证,加固学生对二氧化碳基础知识的记忆。
三、交替开展化学教学,构建基础框架
理论概念与实验教学共存于初中化学之中,从重要程度来看二者属于同等地位。从教学要求来看,只有将二者融会贯通于一体,开展交叉教学,让其相互印证,才能真正发挥这两种不同教学内容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概念原理教学的方式介绍化石燃料的概念和特点。在这个概念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为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可信度,可以向学生列举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化石燃料,以便帮助大家理解化石燃料,并了解常见化石燃料的基本情况。然后安排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甲烷燃烧的实验等。这些探究性或者演示性的实验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一一验证不同化石燃料的理论概念,让大家对化石燃料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
四、教学内容层层递进,丰富教学成果
学习知识就像盖楼,需要从打地基开始一层一层地往上建设。初中化学教学也采用这种模式,将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片面到全面的划分。概念原理性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除了属于两个独立的部分,也分别遵循了这样的排列规律,由教师安排进行层层递进和逐步上升式的教学。当然,这二者在层次递进快慢程度、节奏步调上都比较相似而且相对稳定,教学时产生的效果也能相互呼应。在这种化学教学中,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效率齐头并进,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是比较好的,二者的教学效果还可以相互累加,从而使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不仅整体遵循这一规律,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同样符合这一要求。例如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中,课题内容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每一层次的内容都更为深化,教学难度和理解难度也相应提升。这一单元的课程设置属于典型的层层递进形式,教学时可以给不同深入层次的概念原理内容搭配不同难度的化学实验。如教学时教授溶液概念时搭配蔗糖溶解实验、教授溶质和溶剂概念时搭配碘和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实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概念搭配水和乙醇的互溶实验等。
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在化学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多种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正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部分,能力的培养也是概念原理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双重效果。首先,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比如学生通过观察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洗涤玻璃仪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等演示性的实验,可以让他们更加的细心并且锻炼出能从动作、行为、态度等方面发现重要细节的能力。其次,概念原理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线索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可以学习到从质量守恒定律中领悟对等的化学方程式必须的条件,还能在不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中逐步锻炼出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第三,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学生可以在综合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观察、推理和思维整合能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对化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的时候,就需要将有关碳的概念原理教学与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实验有机结合起来。
事实上,无论是概念原理部分还是实验教学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教学中二者都不可缺少。但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化学教学效果,大家最好能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将概念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有效搭配,使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达到“强强联合”,从而提升化学教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寇中庆.浅析如何对化学概念、原理进行有效教学[J].化学教
与学,2011(5).
[2]黄金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教师,2011(23).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在现在我国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那些传统的基本概念,几乎每个章节都有,但化学概念才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理解概念教学对于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都相对较差,所以,老师们要在教学的课堂中,要讲清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化学的基础,就是化学中的概念。加强初中化学基本的概念教学,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指导物质及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化学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化学概念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包括了原理、定律、规律等。在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推敲的,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呢?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从试验中引出概念,分析关键字词
在化学课中,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同时也是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老师对化学实验进行演示,从中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推理,这样便可以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
比如,在研究化学概念以及物理概念的时候,除了课本上镁燃烧和加热碳酸铜这两个小实验外,老师们可以添加一些类似的有趣小实验,比如把纸张撕碎和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老师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在整个试验中,哪些化学反应有变化,哪些化学反应没变化?这些变化有何不同?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中的不同,然后指出其中的原因,这样就从两个实验中引出了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学结,明确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找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
为了能让学生们领会到初中化学概念中的含义,老师不仅仅要在论述概念时注意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发现在用词上不妥和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比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的时候,学生们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在讲到“单质”和“化合物”两个不同的概念时,老师们一定要强调出“纯净物”这三个关键字。因为原理上,“单质”以及各种化合物本身就是一种纯净物,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成分来判定到底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不然的话,学生很容在此产生误区,比如会把金刚石、石墨等混合物之误解成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理解成是化合物。
在通过实验引导出化学概念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实验,要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比如,在实验室进行制氧气的试验中,一定要把老师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结合起来。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首先进行一个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们将实验做一个对比,经过前后对比,相互之间展开积极讨论,最终得出实验结果。老师们在做完实验之后,要加入引入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这次实验,知道什么叫做催化剂。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催化剂的作用。
二、要在引导中找出概念,并对概念作出解析,加深对概念的影响
在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有些概念含义较深,内容又相对复杂,这必须要求老师们对概念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解析,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对概念有种新的认识和掌握。例如在“溶解度”这章的教学中,不仅定义的句子特别长,而且还涉及到了很多知识点,学生们经常不容易被理解。所以,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好把溶解度的定义解析成四句话,这样的效果就将大不一样。首先,要强调溶解度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第二,指出溶解的质量为100毫克;第三,在溶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最后,要强调出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后,所溶解出来的溶解克数是多少。这四种限制构成了整个溶解度的定义,少一不可。
三、要让学生们从内涵以及外延方面了解到化学课的概念
化学课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化学课有自身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所以它拥有自己的内涵以及外延,因此,化学概念根据不同的定义,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含义,这就要求老师更好的剖析化学概念。比如,在“元素”这章节中,定义中提到“凡是具有相同负电荷数的原子都统称为元素”。可是,钠原子以及钠离子所带的电荷就不相同,可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相同电荷数”以及“一类原子”作出分开解释,让学生们明白“质子数”才是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在之后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们明白元素是一种宏观概念,它只论种类,不看个数,而且,这些“一类原子”指的是相同的中心原子以及带电原子。因此,只有通过更加深层的分析,从基础上真正了解到化学的内涵和性质,才可以了解到化学概念,并且利用这些化学概念指引学生习题。与此同时,还要深化对化学概念的认识。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见形相近,但意思却大不一样的化学概念,因此要找出区别加以练习,要形成化学概念的体系,这才是加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最好途径。
四、要经常进行化学实验,用实验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化学则是反应物质基本特征的思维方式。概念的形成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找出化学概念中最关键的部分,要让学生们了解这些知识,并不是把书上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们也不会用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老师们也要做好课堂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们不断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鼓励他们踊跃思考,形成化学概念,从根本上达到理解化学概念教学的目的。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老师在化学教学上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化学中的字、词都是极为严密和准确的,不可以将其分割开来。更不能添字,减字,不然的话解释出来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比如,“酸”这个字,在化学定义中是指“电离生成阳离子全属于氢离子化合物”,这句话中的“全部”必须加以强调,并且老师还要举例说明。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加强对“酸”的概念理解。
除此之外,随着现在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老师们可以制作化学概念教学的各种课件,比如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老师可以在荧幕上向学生展示原子、分子等各种模型,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摘 要】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和入门阶段,所学习的知识虽然都比较基础,但在结构上显得比较零散。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仍然是教学的重点,而能力的培养又是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的。很多学生觉得化学很难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知识点记不住,知识的记忆同样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掌握好了记忆的技巧,那么,化学将会变得更简单。
关键词 初中化学;记忆技巧;课堂教学;学习方法
在化学的学习中,对知识点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记忆同样是平时的教学目标之一,如果连知识点都记不住,谈何应用呢?而知识的记忆却又是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障碍,要突破这个障碍,让学生提高记忆的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刺激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人们总是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忆深刻的,化学学习也是一样的,如果学生对化学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那么我相信,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也是很容易的。因此,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教学的学科,而恰好学生对化学实验又比较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率。教师除了要把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做好之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活小实验,可以在课堂上演示,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总之,多实验、多探究,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变换教学方式来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比如说在一堂课上,我们可以在学生精神比较集中的时候讲解重点、难点。当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或适当的布置讨论和交流等探究活动,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重新把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学习以及记忆的效果当然会更好。
比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就可以把课本上原定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来得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量是否相等,学生经历过整个操作过程,对质量守恒定律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对该知识的记忆也将更加牢固。
二、掌握有效的识记方法
记忆是有方法和技巧的,盲目和机械的记忆不但达不到好的记忆效果,还容易使人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并倡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记忆方法。
有效的复习,能帮助记忆。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只有对所记忆的知识不断的重复和巩固,才能有效防止遗忘。把这个原理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开始,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在内容的讲解中也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学过的知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些精心的设置,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新记忆和巩固原来的知识,并学习新知识。比如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时,可以让学生先回顾什么是纯净物,混合物。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引入要讲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再一次进行复习和巩固,防止学生遗忘。
总结和归纳,也可以有效地优化记忆方法。有关记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机械记忆的方式对人脑形成的刺激并不够强烈,也就是说记忆的效果并不会很好。而理解性的记忆却不一样,它是全身心参与的一种记忆过程,对人脑可以产生比较强烈的刺激,人脑会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加工,经过这一系列的加工,将在人脑中形成深刻的认知,记忆也会比较牢固,效果更好。因此,在化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记忆。
比如,在学习有关离子反应的概念时,首先要理解到,并非一定要所有的物质都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来参加反应,才是离子反应。而是只有一种既可,在这样的基础上,概念就可以形容成“只要化学反应中包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该反应就是离子反应”,这样记起来就容易些了。
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那么对事物的印象也能更加深刻,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知识记忆的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把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就会更加集中精神听讲。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演示实验等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用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要全方面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比如听、说、读、写、想,如果学生能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和活动中,增强记忆的效果。
例如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相关计算题时,教材上所讲的方法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分析问题的一套方法记下来,熟练掌握并学会运用。
在化学学习中,有些概念或其他内容学生容易产生理解上的错误,像这种学生易错的地方,教师要重点提醒,并指出学生的错误形式,让学生记下来。比如说“溶解度”,很多学生不知道是指100克溶剂的情况下,单位是克。这些就需要学生能够不断巩固,强化记忆。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学好化学,记忆是必须要迈出的一步。记忆是有方法可循的,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记忆和学习,不要机械盲目地记忆,记忆要讲究实效。用科学的方法记忆,不但记得牢固,还可以逐渐提高记忆力,进一步理解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记忆方法和记忆力。
参考文献
[1]马永杰.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年10期
[2]马先武.浅议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15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化学思维;分组实验
化学是一门揭示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教学内容,也是初中化学重要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化学实验,为了让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沪教版化学教材编者遵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精心安排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实验。化学教师应在吃透新课程理念和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切实搞好每一次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分析能力,熟悉常见的物质的化学变化。在“玩”的过程中,去汲取新知,借此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给力化学学习。
一、指导学生做好重要实验,培养学生严密的化学思维和严谨的探究品质
沪教版教材“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栏目中设置的实验,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实验技能来说,都极为重要。教师每次进行实验演示,都要以自己规范的操作、娴熟的技巧、认真的态度,给学生作出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的品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前,务必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用品及操作步骤——尤其要告诉学生不按相关规程或步骤进行操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端正态度,谨慎操作;实验过程中要适时地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严密思考,以期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丝不苟的为学精神,锻铸严谨的探究品质。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只满足于学生把实验草草做完了事,而要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在各个环节提醒学生把握实验技能技巧,用心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顺利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譬如,有关气体制备的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尤为重视,学生做起实验来也饶有兴趣。在沪教版教材第2章第一节“氧气的获得”内容的教学中,就安排了“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和“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药品选择、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仪器、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验方法、验满方法,实验注意问题、性质实验等八个方面分步解读实验学习内容,熟悉操作规程。
二、精心设计分组实验,从不同角度促进化学概念的建构
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了定量认识,明确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会通过实验活动,证明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守恒关系。在利用实验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预期不同,对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同,教师利用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的具体运用方式也不会相同。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出现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中的“活动与探究”这一栏目中。活动与探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假设”,要求学生在图4—13、图4—14所给出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两个实验方案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进而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笔者教学这一内容时,遵照概念教学的推进式思路,即由“概念的引入”到“概念的建立”,再到“概念的深化”,设计并完成了三组不同目的的探究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质量守恒定律概念。通过第一组的两个实验得出了“相等”的初步结论;第二组探究活动利用电脑制作的课件展示实验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进一步肯定了“相等”,突出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第三组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强调了“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使学生明白了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或实验,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称量包括气体在内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三组科学探究活动目的不同,探究方式不同,对形成结论的作用不同,对学生科学认识发展及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培养的功能也不相同,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三、搭建体验与展示平台,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化学实验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做好《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善于给学生搭建体验与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更好地通过实验教学来全面落实化学课程目标。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探究实验,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来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事倍功半,成效显著。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要认真预习、研究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掌握操作步骤,课堂上让学生轮流参与操作。这样,在全班同学的观看和监督之下,参与操作的同学必然会仔细、用心,以防同学指出自己的错误操作。这种将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的方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彰显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理念。比如,在教学沪教版《化学》第5章“金属与矿物”第一节“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内容时,可以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如铁在氧气中点燃、铝在空气中加热、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归纳,进而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由于学生事先对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缺少理性认识,所以做起实验来学生操作认真、观察细致、思维活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