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舆情处置存在问题

时间:2023-07-16 08:32:18

导语:在网络舆情处置存在问题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舆情处置存在问题

第1篇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高职院校;网络突发事件;预防;处置

高职院校危机既有一般危机所具有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点。必须加强危机管理与校园网络突发事件预防及处置。我们下边要谈的问题就是如何预防与处置网络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技巧。应对方法技巧,首先没有放之四海皆成立的真理,网络舆情瞬息万变,每个校园网络校园网络突发事件背后都有不同的利益关系、不同的事发原由、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可能有放之四海都成立的真理,更多的问题还是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多的还要靠大家在实践中去进行总结和摸索。我们所谈的方法和技巧,首要集中在以下二个大的方面。

一、建立多部门联动的舆情应对机制,早发现早处理问题

现阶段,网络舆情发展往往过于迅猛,速度过于快,如果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应对机制,我们往往就不能够非常有效的预防与处置网络突发事件。危机应对更多的要上升到制度层面、规则层面去解决,而不能依靠某些负责人个人的这种意愿,比如说我们今天这个负责人可能他的意识比较开明,他的方法比较得当,他可以有效的化解这个危机,如果明天我们换另外一个负责人,他的观点比较保守,应对方法比较陈旧,也有可能把问题搞坏,所以我们更多还是要建设一个制度,建设一个规范,以此建立一种长效的应对机制。我们现在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高职院校等企事业单位都已经制定了很多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预案,但是客观地谈,这些预案在互联网校园网络突发事件的爆发之后所起到的作用还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因为互联网危机的发展速度、传播规律都与传统危机有一定的区别。它对政府反应速度、反应条件这种要求无疑更高。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在充分研究、科学认识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制定一个科学、完善、可操作的网上危机的引导和应对预案,平时加强演练,多多配合,密切磨合,争取在校园网络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能够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开展有序的工作。这是应对一切危机能否成功的一个基本前提。当然,我们认为我们的应对要建立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去解决,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出现危机之后,不可能只有我们所在单位的某一个部门去出面解决,而是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全面看待危机。危机往往是我们现实工作中某些环节不尽如人意所带来的,如果我们工作中确实存在问题,我们应该把解决问题作为这个危机应对的一个前提。有的时候问题本身没有解决,我们单单靠宣传和引导,所起到的作用将是非常有限的。这也就是说我们最近提出的一个概念叫做解决问题第一位,舆论引导第二位。问题不能解决,一切引导归根到底都是在做无用功。不能把一切问题的解决完全归结于宣传部门或者分管宣传的机构去解决。形象地比喻,我们叫宣传部门宣传工作是化妆师,不是整形师,更不是魔术师。如果事件应对过程中稍稍有一点缺陷和不足,我们通过宣传进行放大、引导,有可能可以使得问题的负面效应减少,从而起到作用。这是宣传可以做的,但是如果问题本身很严重,没有解决,而单单靠宣传去引导、去管理,相对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在管理之后,问题还存在,相关的网上言论,相关的负面声音还会出现,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所以说我们要站在宏观角度,建立多部门的这样一个应对机制,多部门联动,去解决问题。而且把解决问题放到第一位,舆论引导放到第二位。

二、注重互动,开辟多种和高职院校大学生网民互动的渠道

互动、沟通是当下互联网的一个主题。过去,我们开办官方网站,政府也好、企业也好,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两个字宣传,把我们的声音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其实我们就达到了目的。而现在我们看,宣传之余更多的还要互动,我们一方面要把自己的声音宣传出去,另一方面要多收听公众的反馈,了解大家的意愿。这样才能形成有序的互动,才能采取正确的措施。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为官民互动、企业与消费者、教师与学生互动,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比如说我们可以开通官方微博和高职院校大学生网民互动,我们可以设置网络发言人,我们可以在各个互联网板块上设置留言板,然后回复大家的留言。我们还可以参加网上的访谈,直接和高职院校大学生网民在网上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些都是很好的网络上互动形式。比如说微博客,微博客就是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一种官民互动方式,而且它具备廉价、高效、便捷等多种优势。当然,在机关事业单位微博的样本分布上还存在一些偏差,比如说地域分布上,仍然以东南沿海地区最多,比如江苏等省份,仍然是微博最活跃的省份。但是,现在我们注意到,中西部地区也涌现了很多微博互动的先进案例,政务微博群目前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建立一个分层督导的机制,现实中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值得大家去参考借鉴。官方微博成为目前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高职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与民众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我们说官方微博其实也对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高职院校等企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它实际上扩大了每一家机构的话语权,在过去,我们有一些地方机构和高职院校其实并不具备话语权,我们想要在全国性的大媒体上发言,其实并不容易。而如果在一些地方性行业性的小媒体上去发言,其影响力也相对比较有限。在微博客时代,其实他们的影响力都在扩大。微博客这种自媒体在很多机关事业单位使用过程中演变成了一种公媒体,变成了一个公共发生的平台,就相当于每一个机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都办了一份自己的报纸、办了一个自己的电视台,而且非常高效、非常廉价,传播非常便捷,可以随时随地把想要的声音出去,同时得到反馈,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去改进工作。

第2篇

(一)、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政府关于信息公开工作的总体情况。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主动公开信息数:117条。主动公开信息分类:2014年,通过政府网站公开信息117条,概况信息:1条,法规文件:7条,发展规划:6条,工作动态98条,人事信息:3条,财经信息:1条,年度报告:1条。

(二)、推进行政权力运行、财政资金使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公共监管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的情况。

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及时公布了我局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逐步建立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行政审批流程图,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行政审批项目调整信息公开,及时公开取消、下放、转移的行政审批项目和承接上级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依法推进行政审批办理信息公开,及时将受理机构、实施依据、审批条件、办结时限以及申请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申请书示范文本、监督渠道等信息一次性全部公开,加强行政审批办理情况公开;推进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面向社会公开我局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细化公开内容。推行审计结果信息公开。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公开,落实采购预算公开制度,招标和非招标项目的采购预算均在招标(采购)公告中予以公开。做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公开,主动公开医疗机构概况、医疗机构环境、医疗服务信息、特殊服务告知、服务价格及收费等情况。做好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公开工作,及时澄清社会上流传的不真实信息。推进安全生产事故信息公开,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对处置、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信息公开,逐步提高安全生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公开,高效快捷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风险信息。

(三)、政策措施和热点舆情解读回应情况。

加强信息解读力度,对一些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比较强的重要信息,及时做好解读工作,让群众更好地知晓、理解相关政策和举措。其中,重点做了登革热疫情和埃博拉病毒预防措施的宣传,并为报考市2014年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考生提供咨询服务。

(四)、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

2014年我局没有收到要求公开卫生信息的申请。

(五)、平台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建设情况。

我局是通过政府网站对外信息,指定一名办公室人员负责信息公开工作。在制度建设上我局制定了《卫生局卫生信息公开考核方案》和《卫生局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等制度。

二、存在问题

一是卫生信息报送人员少,办公条件不够完善;二是网络利用不充分,公众了解卫生信息主要还是通过宣传资料、电话、口头等方式进行咨询。

第3篇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确保公众饮食安全”这一中心,按照提出的“四个最严”的要求,完善食品安全体制机制,大力开展重点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与水平,全省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继续稳定向好。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关于跟踪检查食品安全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浙人大常办传〔2015〕41号)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化体制改革,严格落实监管责任

(一)机构改革基本到位。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整合监管队伍,强化基层工作力量。目前,全省共有10个设区市、23个县(市、区)实行食药监、工商“二合一”,1个设区市和67个县(市、区)实行食药监、工商、质监“三合一”市场监管模式。已到位的市场监管局,全部保留食品药品监管局牌子,并加挂食安办牌子。全省共设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906个,已组建到位并履职的822个(含与乡镇食安办合署办公)。今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要求每个所人员配备原则上不少于8名,至少配备1辆执法车及专业化信息化执法装备,执法人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在领导干部任用方面强化基层导向,要求县级市场监管局中层干部应具备3年以上市场监管所工作经历,新录用人员必须在市场监管所工作3年以上。完成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能调整工作。

(二)监管责任层层落实。一是落实政府责任。年初,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内容涵盖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和《审议意见》重点关注的问题。二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9月份,省食安委出台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新增一年2次的暗访和年中督查,明确了“一票否决”和减分的各类情形,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省政府组织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督查暗访,并将结果通报各市政府,督促及时整改落实。三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定出台我省《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食品安全行政责任约谈办法》,及时督促各地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三)基层责任网络有效运转。目前,全省1335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部成立食安委、办公室,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2472名;行政村(社区)设立社会治理小网格8.7万个,配备协管员、信息员8.2万余名;成立食品安全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138支。2014年至今,全省乡镇食安办受理投诉举报2800余起,协调开展联合执法6400余次,开展宣传活动1.2万余次,协管员、信息员巡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80余万户次,发现并上报违法违规行为1万余起。省食安办组织编写出版《乡镇(街道)、村居食品安全工作实务手册》,有力促进了基层食安办和协管员、信息员能力提升。举办省、市、县三级基层食品安全工作实务知识竞赛活动,全省累计有1.5万名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人员参加比赛。开展全省优秀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评选活动,在全省掀起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健全长效机制,完善全程监管制度

(一)食用农产品准入准出机制建设稳步推进。省农业厅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签订食用农产品合作备忘录,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检验检测资源共享等合作机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下发《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各项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分级分类监管要求,积极稳妥推行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严格查验供货商主体资质、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和合格证明,大力推行农产品批发市场一票通制度,实行供货商“一户一档”全登记,做到票、货同行,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建立IC卡结算制度。严格督促落实不合格产品退市销毁制度,严防不合格产品重新流入市场。

(二)全程追溯体系初见成效。省政府确定了五年内90%规模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体系的建设目标。今年,农业部门、海洋与渔业部门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渔业追溯平台主体信息库建设。目前,全省已有3.7万家规模主体纳入信息库管理,82万条快速检测数据进入平台,4261家主体实现主体责任追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制定食用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农产品智慧监管系统,在全省统一执行《农产品市场信息分类与计算机编码》,形成食用农产品统一编码系统。截至9月底,全省539家城区农贸市场已建成全程追溯体系和快速检测体系,占全省城区农贸市场的50%以上,其中快速检测体系免费向公众开放。

(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经营使用、生猪屠宰、农资打假6个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共出动检查人员5万余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3.5万家次,发现问题451起,行政执法立案520件。在水产品养殖环节,以“五水共治”为契机,重点实施养殖塘生态化改造、稻鱼共生轮作减排、禁限养区划定与整治以及规模化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四大工程,累计改造面积达150万亩,实现整治与转型并举,促进现代生态循环渔业转型升级。在食品生产环节,召开食品安全风险专题研讨会,梳理归纳24大类食品主要存在的不合格和风险问题,形成相应风险提示和监管提示,指导各地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风险管控。组织开展对2014年度抽检监测不合格和问题样品处置情况“回头看”。组织实施“地产食品533安全保障行动”,以冷冻饮品、肉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白酒等五类食品为重点,加强“飞行检查”和抽检监测,治理安全隐患,建立长效机制。在食品流通环节,以乳制品、散装食用油、肉制品、酒类、糕点、米面制品为重点食品,以农贸市场、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以及农村市场等问题多发场所和监管薄弱区域为重点,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并根据排查结果,开展了饮用水、临保食品、网络食品等的专项整治。在餐饮服务环节,建立全省餐饮环节被行政处罚单位、食物中毒发生单位、食品抽检不合格单位、被投诉举报核实单位数据库,将上述四类餐饮单位列入“飞行检查”重点名录和重点约谈对象,要求对其检查覆盖率达到100%。1-10月份,省级共开展餐饮环节明察暗访和“飞行检查”220家次。在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省食安办建立日常舆情实时监测、专项舆情动态跟踪和月度、半年度及年度舆情汇总分析的舆情监测工作机制,前三季度共编发《每日舆情汇编》186期,相关舆情信息750篇,专项舆情监测30期。制定《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防范处置规程》,及时核实信息权威,妥善处置20余起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及舆情事件。

(四)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圆满完成。2013年至今,省政府连续三年把“千万工程”列入对各市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今年是收官之年,各地将“千万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经费投入,注重学校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教育,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强化校园周边食品专项整治,提升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全省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定点采购)率达97.8%、学校饮用水城镇管网接入率达98.5%、学校食堂A、B等级达76.6%、品牌超市进校园比例78.4%,上述指标均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社会共治格局不断深化。一是宣传教育立体多样。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建设工作,设立市级科普宣传展示中心12个,区级科普宣传基地45个,基层科普宣传站1700多个,开通“浙江食品药品监管”官方微信公众号,全省共创建食品安全公众微信号67个。在浙江经视开辟《食药聚焦》电视专栏,每周日20:40播放。开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直通车”、“三品一标”宣传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百部公益广告宣传活动”、“食品安全五进”活动,全方位宣传食品安全工作。二是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有力推进。出台《浙江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成立省级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召开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政保对接会,研究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示范性文本。加强对保险机构落实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六个一”措施情况的督查,切实推动保险为食品安全工作服务。目前,全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投保单位5169家,保费规模比上年增长5倍多。三是“四个你我”活动有声有色。以“四个你我”活动为载体,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去年以来,全省共组织“我执法,你参与”活动7160余次(期),参与人数8.8万人次;开展“我宣传,你传递”活动12580余期(次),开辟媒体宣传专栏772个,宣传报道3747期(次),参与人数134.4万余人次;通过“你点题,我检测”活动,抽检10.78万批次,检出不合格1883批次;开展“你举报,我查处”活动,受理公众举报线索19355条次,查实举报7577起(次),发放举报奖励金90余万元。四是农村食品安全征信体系建设试点成效初显。在丽水开展农村食品安全金融征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将食品安全信息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库,实行差别化信贷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正在总结经验拟在全省推广。五是食品安全义工队伍不断壮大。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与省消保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省食品安全义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指导义工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消费维权义工有7548名。组建“食品安全消费维权义工队”,开展食品安全义工“啄木鸟”公益行动。成立“产品质量百姓买样团”,委托百姓购买最关心最担心最想购买的样品进行检测,公布检测结果,做好后续处理。六是行业协会作用有效发挥。引导各类协会组建 “社会共治监督员队伍”,加强会员单位管理,强化行业自律,指导和督促会员单位诚信经营。省保健品行业协会实施保健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公益工程,免费为从业人员开展培训。

三、整合检验检测资源,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一)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强势推进。市级层面,11个设区市均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组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湖州、衢州、金华、丽水、杭州、嘉兴等6个市级食品检验能力项目列为中央投资项目,累计获得中央投资3546万元。县级层面,2015年拨付专项资金4800万元支持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61个需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的县(市),已有45个启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其中3个列入全国试点。

(二)检验检测能力逐步提升。经过近年来持续投入和建设,我省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基本建成了“省级强龙头、市级创特色、县级重基础”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23家食品检验机构,取得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机构31家,国家食品复检机构8家,我省食品检验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面轮训基层食品检验人员,多层次举办检验检测业务培训,邀请省内外权威专家授课,有效提升各级食品检验人员业务水平。坚持开放检测市场,引导市场力量服务监管,通过公开招标确定11家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食品检验。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目前省、市两级疾控机构设备配置率分别为83.3%、78.6%;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溯源平台,率先推广食源性疾病报告卡与医院信息系统整合工作,提高监测效率与报告质量。

(三)食品抽检监测全面覆盖。持续开展监督抽检和风险检测,安排食用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1.7万余批次。安排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1.5万余批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约40%,实现地产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品种全覆盖。同时,加大专项抽检、评价性监测的力度,根据应急处置、举报投诉及案件查处、专项整治,以及考核评价等工作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抽检或评价性抽检,实现对食品安全隐患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治理

(一)全面推进餐桌安全治理行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2015-2017年)》, 对食品安全整治提升工作进行系统、全面部署。以实施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进口食品、“三小一市场”和餐饮具及食品相关产品等六大质量提升工程为载体,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共治为原则,重点整治群众反映强烈、风险隐患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管控体系。9月份,省政府对各地餐桌安全治理行动情况开展首次督查,及时通报存在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创新“三小一市场”监管。以属地管理为主,采取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手段,破解“三小”整治难题。在小作坊监管方面,积极探索负面清单与申报登记制度,初步做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底数清、情况明、安全可控,为规范管理、提升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启动《小作坊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地方标准制订工作,为基层加强日常监管提供明确的依据和规范。在小餐饮监管方面,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实施监管重心下沉,强化乡镇(街道)监管职责,消除监管盲区。同时,扩大持证小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覆盖范围,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等级公示,提升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目前,全省共有持证小餐饮14.22万余家,等级公示率达91.7%。在小摊贩监管方面,各地结合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全面整治流动摊贩,引导小摊贩定点定时经营。在农贸市场监管方面,目前全省共建成539家农贸市场快检室并免费开放,提前完成今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指标。检测室设立统一标志标识,张贴免费开放信息牌,每日公示检测结果,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三)破解过期食品与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难题。在过期食品监管方面,制定下发《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指导企业落实临保食品提示、临保食品专区(柜)、临保食品退货、过期食品处理等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将过期食品作为日常监管和各项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超过保质期食品台账,如实记录退货、回收、处置台账。在加强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方面,省政府出台《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行动计划》,利用5年时间,开展设施能力建设、收运体系建设、资源化利用产品管理,全面推进我省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在杭州、宁波、嘉兴、绍兴、金华、衢州6个市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督促餐饮单位建立健全餐厨垃圾处置台账、日产日清和流向追溯制度。

(四)开展食品冷库与进口食品安全重点治理。上半年,针对目前肉制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进口和使用未经检验检疫肉品等8种违法行为、冷库和仓储等7个区域为重点,全省开展了肉品和水产品专项整治“百日会战”。行动期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4万人次,检查食品冷库等各类重点区域或场所18.53万个,排查发现风险隐患817个,查扣问题肉品、水产品760余吨,涉案货值1600万元;行政立案4385起,行政部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18起,公安部门刑事立案139起,形成了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强大声势。同时,各地积极探索冷库监管长效机制,规范冷库管理标准,建立冷库经营档案。目前,杭州、宁波、台州、湖州等地冷库管理试点已取得实效,拟在全省推广。

(五)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队伍建设,6个市、29个县(市、区)相继挂牌成立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专门机构。强化涉食品犯罪问题打击工作,明确5大类食品安全犯罪打击重点。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梳理可能涉嫌食品犯罪的种类,解决农产品种植中使用禁限用农药等的定性问题。截至9月底,全省共侦破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517起,刑事打击1065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8%、11.2%,端掉犯罪窝点110个,破获公安部督办案件40起,破获的3起走私牛肉等冻品案件被公安部表扬通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食品安全工作仍处在食品安全风险高发、监管职能磨合和监管力量薄弱的“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基层监管力量不足。基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来,食品安全监管的力量得到有效整合,但一些地方也存在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削弱、专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基层食安办虽已全部组建,但运行机制、经费保障仍显不足,协管员、信息员发现问题、排查隐患的能力相对欠缺。市、县渔业、林业主管部门缺乏专职的质量安全监管编制和人员,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设置尚有84个未组建到位,仍有5个地市、61个县(市、区)未设立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专门机构。二是难点问题巩固成果难。食用农产品限用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常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仍然存在。“三小一市场”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秩序虽有明显改观,但尚不稳固,无证经营、脏、乱、差等现象容易死灰复燃。三是食品安全犯罪打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食品犯罪呈现跨省、跨区域、组织化、网络化趋势,案件侦办成本高,影响全链条、全环节的犯罪打击。对于超限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定性问题,法律适用上缺乏统一标准。同时,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方面也存在检验鉴定不规范等问题。四是食品行业基础薄弱。目前我省乃至全国食品产业发展仍处于低、小、散、乱阶段,产业层次和集聚程度低,安全风险隐患还比较高,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主体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严重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以省人大常委会跟踪执法检查为契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为主线,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食品安全的审议意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一是进一步推进“两个创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对于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国家已同意我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杭州、宁波两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下一步,我们将把“两个创建”作为重点工作,围绕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完善政策举措,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局、取得实效。

二是进一步强化基层监管力量。推动基层市场监管所应设尽设,加强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基层监管力量,强化执法保障,改善基层监管条件。组建专业讲师团队,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和执法人员培训,提升基层监管能力与水平。深化基层责任网络建设,健全各项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切实发挥协管员(信息员)作用。

三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推进食用农产品准入准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完善食用林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执法机制。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犯罪专门侦查机构建设,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线索通报、信息交流、案件会商、倒查督办等制度,充分发挥刑事打击精准有力、震慑违法的作用。

四是进一步深化餐桌安全治理行动。继续开展餐桌安全治理六大提升工程,着力治理农产品源头、小餐饮、小摊贩、小作坊、校园及校园周边食品、进口食品等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深挖风险隐患,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五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抓紧开展我省食品安全法实施办法、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等相关地方性法规制(修)订的前期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订和清理工作。通过组织举办全省食品安全论坛、食品安全法征文比赛、食品安全知识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深化新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履行食品药品安全职责,继续深化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治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持续提升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切实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诚信自律、社会广泛监督”的监管机制,不断开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二、重点任务

今年,是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的关键之年。同时,市政府把“食品药品安全工程”纳入了今年十项民生工程之一。各级各部门要以开展“两创”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这一主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创建工作和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全面加强药品安全工作,积极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是关注、解决民生问题的最佳体现,也是市政府确定的今年工作重点。各镇(街道)、有关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按照职能要求和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特别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认真对照《考核验收细则》,理解掌握创建标准,充分把握创建时间,强化督导调度检查,把创建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力争如期创建成功。

1、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今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增加到了520种,省里还要新增部分基本药物品种。要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全覆盖抽检和全过程监管,及时做好国家和地方新增基本药物品种电子监管工作;重点加大对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中标价格明显偏低的品种要实施重点监管;做好使用环节基本药物质量监管,重点加强对农村卫生所的监督检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和基本药物的质量安全。

2、突出重点环节药品监管。突出“两高一低”(高风险产品、高风险企业和低信用企业)监管。加快新版GMP实施,力争年内1家在产无菌药品企业(车间)和50%的其他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加强对注射剂产品以及药用辅料、药包材、中药材、中药饮片、特殊药品、药品委托生产(检验)、广告药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的日常监管;严格抗菌药和含麻制剂等特殊药品监管,杜绝滥用,防止流弊;做好药品经营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和新版GSP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组织开展药品经营企业GSP跟踪检查,推进药品经营行业转型升级;开展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规范化管理“回头看”活动,探索建立医疗机构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办法,提升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我市药品监管的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环节不出质量安全问题。

3、抓好医疗器械监管。加强对体外诊断试剂、角膜塑形镜、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等高风险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监管产品注册、生产许可两证不全的企业和生产过度同质化竞争产品的企业;健全完善监管信用体系,将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三级以上医疗机构纳入医疗器械信用体系,年底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等级;推行建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继续深化高风险医疗器械远程动态监控工作;确保我市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4、扎实做好药品抽验和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按照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药品抽验计划和安排,认真完成下达的监督性抽验计划任务,重点做好基本药物的抽样检验工作;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部门要通力协作,主动衔接,进一步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加强药物滥用监管,及时药物预警信息,推动临床合理用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5、继续开展药品专项整治。以解决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继续开展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药品企业非法接受委托加工或直接参与制假售假以及进货渠道不清、来源非法、挂靠经营、出租出借《药品经营许可证》、利用互联网收售假药等违法行为;重点查处中药材、中药饮片掺杂掺假、染色、增重等非法案件;严厉查处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流弊事件;加强对医疗机构特别是整形美容医疗机构使用无证、包装标识不规范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发挥好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探索联合打假的长效机制;开展“打假保优促健康”行动,探索政企联合打假有效模式;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做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隙衔接。

(二)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着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食品安全是公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涉及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商务、畜牧等相关部门和环节。对食品安全诸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必须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专项整治,努力加以解决。

1、开展农产品源头专项治理行动。加强重点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全面实施良好农业规范。严格控制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落实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制度,从源头上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年内蔬菜、果品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比率提高到60%以上;“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的比率提高到35%以上。

2、开展畜禽产品专项整治行动。以打击非法使用“瘦肉精”、饲喂不合格饲料、滥用兽药等为重点,深入开展畜禽产品专项整治,切实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全过程监管,强化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畜禽产地检疫覆盖率和规模化养殖场监管覆盖率达到省有关要求。加大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力度,严把定点屠宰准入关,坚决取缔私屠滥宰“黑窝点”,生猪定点屠宰覆盖率达到省有关要求。

3、开展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对食品添加剂、食用植物油产品的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加大整治力度,着力排查区域性、行业性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小作坊监管,坚决取缔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黑窝点”和“黑作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覆盖率达到80%以上。

4、开展食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以食品供货商为重点,对食品经营、仓储场所实施调查摸排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经营“三无”产品、非法涂改生产日期和更换食品标签等违法行为,规范食品市场流通秩序,依法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制定食品销售摊贩监管办法,落实挂牌经营、实名登记、信息公示等制度,规范食品销售摊贩经营行为,全市食品销售摊贩监管覆盖率达到50%以上。

5、开展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实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学校食堂示范创建工作,规范学校周边餐饮服务经营行为,提高学生饮食安全保障水平。制定小餐饮规范工作意见,强化小餐饮监管和综合整治,小餐饮监管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创卫区域内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卫生监督部门要落实好生活饮用水监督监测制度,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管理,监管覆盖率达到90%以上。

6、开展“小吃街”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试点先行、示范引路;部门联合、分步实施;统一管理、规范经营”的原则,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对“小吃街”进行网格化管理,将监管责任落实到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站。相关商户必须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食材,并索取购物凭证,从业人员须持健康证上岗,消毒措施落实到位,相关监管部门定期监督检查。全市年内打造2至3条食品安全示范街,规范小吃摊经营质量和卫生标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要求。

7、开展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小作坊小摊贩小市场、食品初加工集中点等为重点,集中排查出售过期食品、粗制滥造、冒用品牌、虚假标识等侵犯消费者利益行为,加大整治力度,组织开展清剿“黑窝点”和“黑作坊”攻坚战,依法查处非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对肉类、蔬菜、果品、水产品、食用油、酒类、乳制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农业投入品、食品包装材料等重点实施综合治理。开展茶叶、海鲜和肉类批发市场专项整治,对茶叶市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测,农业、工商、商务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海鲜市场和肉类批发市场监管。

8、开展餐厨废弃物及废弃油脂整治行动。推行餐厨废弃物规范化管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建立餐厨废弃物分类投放、专业收集等机制,推行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运营。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和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排查非法收运、加工、处置餐厨废弃物和废弃油脂行为,严厉打击废弃油脂食用化加工行为。建立相关部门协作配合、运转有效的监督执法体系,完善覆盖全市的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管理网络,建设高标准餐厨废弃物终端处置设施,实现集约化处置。

(三)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体制。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完善监管机制体制,是提高食品药品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更是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有效举措。

1、健全监管责任体系。继续落实市、镇(街道)村和相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落实到所有基层政府和监管部门。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对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推行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委托执法,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覆盖。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站根据职责要求开展相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社区和行政村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引导等职责。

2、提高检验监测能力。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制定食品药品监督抽检计划,统筹安排抽检范围、频次和品种,实现计划统一、经费集约、信息共享。强化食品药品快检机制,为保证食品药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加快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强化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3、强化风险评估预警。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会商和舆情监测机制,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分析、研判和舆情通报,及时预警信息,提出对策建议,主动防范,提前介入,及时化解。积极稳妥地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落实部门之间配合协作及信息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各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和协同联动平台,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适时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4、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加大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配齐配强执法队伍。不断充实食品药品执法装备,加快全市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平台建设,改善执法条件,提高监管效能。积极探索务实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细化监管责任,着力解决监管空白、衔接不清、执法不力等问题。

三、工作要求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群众生命安危和健康权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一)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的要求,探索创新监管思路方法,积极主动履行监管职能,认真研究部署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及时分析存在问题隐患,努力破解监管难点问题,确保食品药品各环节安全。特别是今年,要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市”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工程”,促进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整体再上新水平。

第5篇

推进文化理念的创新。思想理念是个总开关。只有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才能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形成新思路,开辟新途径,实现无锡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一是强化“文化是软实力”的理念。文化“软实力”主要表现为十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文化发展对区域竞争力的贡献越来越大。必须把文化建设纳入无锡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部署,摆上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民,切实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和综合实力提升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二是强化“以改革求发展、促繁荣”的理念。积极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基础和体制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束缚,坚持以改革求发展、促繁荣,通过改革进一步提高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质量和效率,拓展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空间,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强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的理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则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无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四是强化“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服务人民作为重要原则,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以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根本职责。以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质量、水平和实效为紧要任务,以最广泛地吸引人民群众参与为基本途径,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标准,努力为全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功能。

推进文化内容的创新。创新文化内容,是推动无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是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的内在需要。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摆上新的高度。要继续抓好“学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市委宣讲团和各级形势政策宣讲员深入基层开展十七大精神宣讲,办好宣传十七大的新闻专栏,在县处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加强理论界研究阐释十七大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十七大对我同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新总结、对中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对我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部署,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转化为推动无锡优化发展、勇攀基本现代化新高峰的强大精神动力。二是把建设和谐文化引向新的深度。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是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加强和谐理念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推动形成人人思和谐、讲和谐、促和谐的生动局面。坚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高人口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深入推进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尚德工程”,研究确定和大力践行市民行为准则、市民文明公约,着力抓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礼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和谐文明的新思想引领社会风尚。积极运用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和机制,大力开展和谐行业(单位)、和谐社区(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组织评选无锡道德模范和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新事,加强“诚信无锡”建设。紧紧围绕培养和谐社会建设接班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培育和推广无锡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品牌”。三是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向新的广度。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新形势下文化内容创新的重要任务。要以无锡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起点,加大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力度,推动江阴、宜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极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群。大力推进名胜古迹和文化景区的科学保护、依法保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开展历史文化遗存、江南乡土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分批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控制单位、乡土建筑保护目录。充分运用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加大对锡剧新创剧目的资助,抓好泥人、紫砂、刺绣、竹刻、纸马等民间工艺和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使地域优秀历史文化永续相继。

推进文化样式的创新。一定的文化样式是任何一种文化生存、传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总结群众的丰富创造,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的有益经验,不断推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新形式,创造社会广泛接受的文化产品。一是促进主题宣传进一步贴近群众。近年来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证明,主题宣传是动员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好形式好方法。当前,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创无锡“一当好、三争创”新局面,组织开展“推进改革、优化发展,勇攀基本现代化新高峰”主题教育活动。特别要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大型成就展览,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看无锡”新闻宣传、理论研讨、文艺演出等活动;注重培育、发掘一批走在改革开放前列、对全市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积极推动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的免费开放,以前瞻的视野、和谐的理念、服务的意识、丰富的活动,建好面向全体市民的大课堂;大力弘扬“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和“四尊四创”风尚,激发干部群众的创业创新创造创优热情。二是促进新闻宣传进一步喜闻乐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坚持正确导向同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切实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宣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统一思想、凝

聚人心。结合党和国家的大事、喜事,结合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节庆活动,开展有声势的宣传报道。着眼展示无锡形象、扩大无锡对外影响力,做好城市徽标、无锡吉祥物的评定和宣传推广工作,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邀请境内外媒体来锡采访报道。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认真落实应急制度,增强政治敏锐性,主动做好工作,加强正面引导,努力营造有利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舆论氛围。三是促进文艺宣传进一步生动活泼。坚持把文艺宣传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不断改进形式、丰富内涵、提高质量。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抓紧编制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运用委约创作、招标创作、跨地联手创作等方法推进艺术生产,重点抓好重大现实题材创作,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精神文化追求和享受。精心举办2008中国(无锡)吴文化节,组织赴海外举办“无锡是个好地方”图片展,推动无锡泥人等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积极整合基层文化资源。以政府采购、补贴的方式,组织实施“四送”(送书、送电影、送戏、送展览下乡下基层)工程。扎实组织“激情周末”广场文艺展演、“幸福进万家,欢乐万里行”系列活动等,打造群众喜爱的文艺宣传品牌。四是促进网络宣传进一步及时有效。高度重视加强新形势下的网络宣传工作,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联席会议、互联网协会,规范网上有害信息处理程序,改进和加强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设立网络文化建设奖励资金,开展优秀栏目、网络好新闻、优秀网评员、优秀版主等活动的评选,推动文明办网和优秀文化产品的网络化;健全完善网上监控体系,加大网上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努力把本地重点新闻网站建成党和政府占领舆论阵地、主导新兴媒体、维护信息安全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