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32:18
导语:在生态农业智能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园区核心A区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发达经济圈内。南接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邻重庆市空港工业园区,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4公里,离长江寸滩深水港码头6公里,临近龙头寺铁路枢纽站。与212、319国道、渝黔、渝邻高速路相连的210国道、市中环快速干道纵贯园区境内。园区具有便利的立体交通和区位优势。
经过十年的建设,园区已累计投资约21亿元用于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园区的环境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而文明的、宜于生产与生活的新型城区已显现出其雏形。其间,新增道路近28.5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5公顷,新铺设各类市政管网达96.99公里,实现了水、电、气、路、通讯、排污、雨水等八通,保证了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自2003年起,园区确立了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和市场农业为主的“四型农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因此而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位于核心A区内的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是重庆市人民政府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纳入“重庆市十一五规划”和“重庆市渝北区十一五规划”。2006年4月,“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授牌。项目规划面积约4.8平方公里,工程建设已于2005年启动,计划投资66亿元。规划建设中的“中国(重庆)国际食品工业城”既注重对高新技术农业成果的“孵化”作用,又把加工农业作为产业主导,大力发展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薯类制品、调味品、休闲保健食品、航空食品等产业族群。通过引进、消化、创新,最大程度整合重庆食品工业,推动我市食品工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食品产业基地。
园区的核心B区建设有面积达600多公顷的“万亩花卉生态园”,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的示范。乡村文明、亲善自然、绿色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在此显露雏形。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园区核心C区,位于渝北区龙兴镇境内,总体规划面积2500.81公顷。主要规划功能包括高新生态农业区和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区,以及由相关产业衍生的商业服务、生活居住、行政办公、生态绿化等其他功能。
自2001年9月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来,园区相继完成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一、二、三轮项目的实施,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肯定和嘉许。园区建立了重庆智能农业信息网,完善了36个示范基地和17个电脑农业工作站,建立了6个农业专家大院,覆盖面包括主城周边和三峡库区部分区县,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科技支撑。自主研发的生猪、油菜、黄瓜、奶牛、马铃薯、辣椒等9个农业专家系统,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园区的核心区主要承担农业科技项目的引进、孵化和新品种的培育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农产品市场建设;示范区主要承担已经“熟化”的科研成果的示范和技术培训以及规模化推广;辐射区主要承担科研项目成果向外辐射扩散应用和生产加工企业所需农产品的原料来源。“三区”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园区强化“三区”联动效应,统筹规划“三区”建设,加快了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了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和商品转化率,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受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前人们为了有效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对于技术进行开发也只是单纯的为了增加产量,但是对于如今的社会,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逐渐对产品的品质及其工作效率加强了要求。农业机械自动化需要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劳动舒适性为最终目的,使农业生产向着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方向进步。
1.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当前农村建设中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我国社会的和谐是离不开农村社会和谐的,从目前形势来看,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很好的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缓解农村社会的矛盾,有效减少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自动化,能够很好的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农业机械的种类分析
一般来讲,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动力机和与之配套的农机具。两者主要以牵引、悬挂或者半悬挂的方式相连接;或者是制造成一个整体,例如谷物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等等。拖拉机假如离开了农机具,那么就不能够在农业生产过程当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农机具假如离开拖拉机等配套动力机,那么将不能够有所作为。经过以上的分析,农用拖拉机和农机具的设计、制造、维修和运用一定要依照农业的具体生产进行,不能够进行分割。农机具和备有动力机的联合作业机种类非常多,一般称其为农业机械,即狭义的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土壤耕作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播种、施肥机械;收获脱粒、精选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产品精加工机械;畜牧和饲养机械;装卸运输机械;加工及其冷藏运输机械等等。同时,还包括了农用汽车和飞机等。
3.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应用分析
3.1已有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装置
3.1.1应用于拖拉机
现如今,农业拖拉机已经广泛应用了机械油压式三点联结的位调节和力调节装置,又开始开发更加完善的电子油压式联结装置。
3.1.2应用于施肥播种机
依照机械的行驶速度及其检测种子粒数来确定播种量是否真正符合要求的装置,及其将马铃薯种子割成瓣后进行播种的装置等。
3.1.3应用于谷物干燥机
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能够很好的维持热风湿度装置停电或者干燥机过热引发的火灾时,自动掐断燃料供给的装置。
3.2微灌自动控制技术
一般来讲,在微灌领域,我国已经研制出了微喷灌设备、孔口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过滤器和进排气阀等装备,建立了一些试验示范基地。在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灌溉系统,能够长时间进行自动启闭水泵从而灌溉。以上这种系统应用了灌水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
3.3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在精准农业中
一般来讲,精准农业主要是以传统农业及其机械设备作为基础,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精准农业要比传统的农业技术先进,主要表现在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能够很好的实现农业的定位、定时、定量等,因为农业管理区管理点比较分散,所以应用传统的方法对于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时往往比较慢,精度也较差。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应用现代方法进行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在灌水、泵站等方面真正实现了自动化监控,农业自动化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精细化设施主要是以温室为主的自动化装置,能够很好的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也能够很好的利用农业资源,保护农业环境,是发展持续农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计算机视觉技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方面已经开始应用,但是在设施农业当中仍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需要强化该领域的研究及其应用。
4.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措施研究
农业机械自动化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不断进行改进,这是不容置疑的。根据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下文对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措施进行研究。
4.1自动化模式选择
应该依照当前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以提高作业精度、效率、节约能源、提高安全性作为标准,正确的评价不同自动化模式在此方面的效果,科学合理的选择自动化模式,不断推进自动化的进程。
4.2传感器及控制系统开发
在开发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装置过程中遇到的较大困难就是在农业生产及其加工过程当中,没有一个较为准确、迅速、非破坏性的传感器,因此,需要研究开发在自然环境之下能够更加准确的检测这些活动的传感器装置,特别是对于能够从田间或培养皿中检测作物生长发育的传感器的开发,它的开发对于作物生长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比较分析从传感器所得数据及其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逐渐开发出相应参数控制装置,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4.3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与其他的行业相比较,农业机械通常都是工作在较为恶劣的环境当中,对其进行后续服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产品的耐久性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自动化装置,因为应用到了一些半导体集成电路等电子化的产品,因此提高产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显得非常的重要。
4.4认识的转换
以前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农业机械化装置的可操作性,一般通过改善机械部分结构或者增加一些装置来达到目的,应用此方法会使机械构造更加的复杂,价格变动更加昂贵,修理也较为困难。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不能够单纯的去改造这些机械,而需要从农业作物和土壤入手,开发出适合生产实际的自动化机械,例如,考虑小规模农户生产的模式需要,由普及大型农业机械转向开发价格较为低廉的中小型自动化机械。
关键词:国内外经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常德;融入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099-02
常德市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之一,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推进,产业竞争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同步提升,是当前常德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放眼国内外,许多大江大河流域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凭借其独有的资源禀赋条件发展成了产业密集带,进而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河湖流域的不少城市也在这一过程中迅速崛起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开发和保护模式。对河湖区城市的开发模式进行系统剖析,能很好地为常德市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经验借鉴。
一、国外河湖流域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北美五大湖
北美五大湖地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拥有优越的水资源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沿五大湖周边,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等市形成了沿岸城市群,其开发经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区域协调合作。为了更好地保o和开发五大湖,美国联邦政府2004年成立了五大湖区域性合作特别工作组,负责管理五大湖治理开发问题。此外,为方便湖区各市州开展分工协作,美加两国成立了国际组织、联邦组织和民间组织组成的多层次的五大湖治理和开发机构,大大提高了各市州就流域问题展开讨论的效率。
2.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是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也是传递辐射带动作用的主渠道。以芝加哥为例,它不仅是美国的水上交通中心,同时也是美国的铁路中心、航空枢纽,公路、铁路呈放射状向四周伸展,形成了发达完善的交通体系,很好地促进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3.以优势主导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各市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
(二)日本琵琶湖
琵琶湖位于日本滋贺县,临近日本古都京都、奈良,以及日本经济重镇名古屋和大阪,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琵琶湖流域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其开发经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发展模式。以位于琵琶湖东岸的长浜城、近江八幡和彦根城为例,三市同为琵琶湖畔的“城下町”(即古代日本以王侯居住的城郭为中心所形成的城市),资源条件和发展基础基本一致,但却在过去几十年中因势利导形成了三种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长浜城制造业相对发达,以机织产业为支柱产业;近江八幡以商业流通和商品贸易为主,形成“商社”集团;彦根城保留了“城下町”构成精髓,继承传统文化,成为日本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20世纪60年代,琵琶湖生态环境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浪潮中遭遇严峻威胁。为此,日本政府1972年制定了“琵琶湖综合开发计划”,之后,一系列法律法规陆续出台,1975年制定《排放污水规则规定》,1979年制定《琵琶湖富营养化防治条例》,1980年《琵琶湖环境保护新对策方案》,1982年制定《湖泊富营养化环境质量标准》,1984年颁布《湖泊水质保护特别法》,为维护水生态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博登湖
博登湖位于瑞士、奥地利和德国三国交界处,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资源条件,博登湖流域若干城市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对于常德发展旅游业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其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对于湖泊开发而言,除观赏和散步外,多为开发水上产品以吸引游客,如游艇、游船、垂钓、游泳等。这种开发方式既受季节限制,同时也因产品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鉴于此,博登湖几大旅游城市在水上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陆地和空中产品,譬如梅尔斯堡,通过设立飞艇博物馆、葡萄种植和酿造博物馆,创办原始人小渔村等,化解了旅游产品单一的困境,延长了游客在当地游玩的时间。
2.在沿湖流域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依托城镇开发湖泊旅游,不仅有利于丰富湖区旅游资源,同时也能有效扩展城镇功能,对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3.以特色活动和节庆的方式做好旅游产品宣传。例如林道有起航日、市镇节、海港圣诞节,梅尔斯堡有葡萄酒节、国际城堡音乐节,布雷更茨有音乐节、春季节、夏季节等等,通过特色活动和节庆日吸引大批游客前往游览。
二、国内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目标是要建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其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截至2014年6月,黄三角共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9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2个。同时,通过一系列项目加快创新步伐,例如启动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打造科教创新园区、建立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等等。
2.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各市立足自身禀赋条件,积极对接国家项目,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的产业园区,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东营市突出抓好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莱州市依托省级园区和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机电、装备制造、生态化工等特色园区。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规划》批复以来,湖区各市积极对接,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其实践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挖掘地方特色,以产业集群化做强生态产业体系。基于对地区间竞争与合作的思考,江西省着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以提升特定产业的区域竞争优势。例如,在发展新型汽车及配件产业时,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基地为基础,打造南昌汽车生产基地、景德镇汽车生产基地、上饶客车生产基地;又如,在建设江西动漫产业基地时,积极整合区域内的勇公司,打造江西省动漫产业集团,以加快动漫产业发展。
2.实施智慧工程,打造智慧城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湖区统一布局,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推广智能化、信息化应用,着力打造“智慧鄱阳湖”。其中包括,构建智能化生态环保体系,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构建智能化交通运输体系,以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成为中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中枢;构建智能化低碳生态产业体系,推动湖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等。
3.争取国家支持,以试点改革带动整体发展。启动先行先试政策试点,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开展低碳经济城市试点、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生态补偿试点、绿色GDP核算试点等,使政策和规划精准落实到具体项目。如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其中选择了若干县(市),将发展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生态效益纳入经济发展考核评价,为完善全区域考核办法打下基础。
三、国内外经验对常德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启示
(一)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国内外湖区城市发展经验表明,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十分重要。就常德市而言,一方面,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底线,推进污染治理,坚决杜绝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粗放使用;另一方面,引导和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采取规范有序的开发格局,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城市建设做出积极示范。
(二)坚持转型发展,构建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生态立市,生态强市,关键在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一要着眼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要立足已有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创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延伸产业链,同时运用市场化理念,打造一批具有常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生态农产品品牌。二要着眼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特色新型工业体系。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对造纸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夯实新型工业基础。三要着眼现代物流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以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园区,融入环湖生态旅游圈,形成旅游发展带。
(三)坚持特色发展,形成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
特色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抓手。常德市应依托市内“四纵三横”快速通道网络,打造沅澧产业长廊,形成大中小城镇集群发展、产业特色明显的城镇布局。一是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推动常德中心城区发展和津澧融城,实现两极引领。二是加快县域经济崛起。立足于各个区县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实行差异化分工,例如,桃源县以旅游资源为优势,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精品旅游区,强化“张家界-桃花源-柳叶湖”旅游线的联系纽带作用。三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四)坚持创新发展,为对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提供动力支撑
一是要大力支持技术创新,为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持。以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依托湖区独特资源禀赋,大力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相关的新技术,革新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形成科技竞争力强、具有良好示范带动效应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要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投融资机制、开发开放机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松龄,李娜,李利.洞庭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2]唐宇文,李银霞.洞庭湖区域新型工业化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鲍曙明.国内外湖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启示[J].鄱阳湖学刊,2009(2).
[4]陈洁敏,等.北美五大湖流域综合管理的经验与启示[J].湿地科学,2010,8(2).
关键词:生态农业;共生模式;建构;曲沃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曲沃县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居民收入得到稳定、持续地实质性提高。然而经济的腾飞也伴随着一定程度的超负荷化社会竞争压力以及社会运行频次的加速化趋势。此外,“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居民的物质需求与生存需求得以满足的背景下,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精神层次需求也必成为时展的要求。
1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范畴
1.1生态观光农业的内涵
从效益的实现层面而言,生态观光农业是通过生态自然领域获取的生态效益带动社会领域所亟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从文化发展的层面而言,生态观光农业乃是新型农业文化的基础性构造,所被赋予的精神涵义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一个具象化表现。从生态伦理层面而言,生态观光农业乃是先辈求古寻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的伦理价值观,是人与自然万物相并行而不相刑的太和状态。
1.2生态观光农业辐射的社会层面
a.经济常识教育生态观光农业所具备的教育性、社会实践性特征,便利了某一区域农业信息与技术相关知识的普及,也便利了受教育者深刻感知国家经济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受教育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由感性认知转为理性认知,最后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绵薄贡献。b.自然生态伦理自然关怀的问题事关人类长且久的发展。东周老子曾言:“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乃是强调乾坤二者的无私性,乾坤之长存是因为,二者不为己生,而为万物的元、亨、利、贞,即生、长、遂、成而生。因此,换位思考一番,人类也应该法天、法地、法自然,给予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合理的伦理关怀。生态观光农业出现在历史的舞台缘起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与生态和谐的长远意义,它所具有的道德规范性、道德调节性,正外化成为新时代人们所要因循的伦理价值观。c.产业集约化与产值规模化囊括本地的土地、劳动力、资源、科技手段等生产力要素利用率最充分化的基础上,农业的发展呈现集约化态势,主要表现为稼穑机动化、操作平台智能化、单位产值以及附加产值链化以及地方剩余劳动力的本地就业型转化。原先流程繁琐复杂的农事实践活动,经过新思维的转化,成为游览者的游览性活动,种植性收益经过增值成为种植性收益与游览性收益互辅互助、不可分离的互补性居民收益方式。
2曲沃生态观光农业的当前发展态势
曲沃生态观光农业从创建伊始,便极为重视这一发展策略的顶层建构,即首先从体系上初步形成对曲沃生态观光农业发展未来的规划。关于此,具体表现在曲沃生态观光农业的整体冠名与局部规划上。曲沃生态观光农业的整体冠名,一以贯之即为“晋之源”,这一冠名乃缘起于曲沃的文化源流与历史发展。根据相关史书所载,沃地曾为唐国始祖建国之地,唐二世国君更唐国国名,名为“晋”,沃于是为晋都。在局部规划上,“晋之源”分设八处农业观光性游览园区,最具代表性的四处园区如下所述。a.史村磨盘岭现代化农业景区。该景区以农业为基础,致力于实现诸项游览资源的最大效度化,特为重视景区多重要素(包括本位文化展示、游览观赏等软经济要素以及基础设施、农业园林等硬经济要素)的集成性。借助省级示范村落的荣誉与契机,定位于省级抑或国家级示范村落的长久标的。扩展农业观光游览区的类型,完备诸项游览要素,创建晋地优秀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区。b.杨谈优质水果园区。杨谈区域背靠桥山一脉,海拔较高,夏日日光充足且持续时间较为长久,优质水果(包括樱桃、苹果、西瓜)的糖分累积较为充分,因而深受市场客体的忠爱。c.曲村现代农业园区。曲村现代农业园区地处曲村大运路东部区域,总规划田亩已达数万,里村、曲村两镇均有加盟。园区分太阳温室菜蔬棚区、东春西秋拱棚园区以及功能性配套园区。在信息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助力下,采取政策主体、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受体以及部门联合等“五毂驱动”的全局策略,园区良性循环可以顺利施行。d.汾河滩涂部。莲藕-鱼虾共生模式、林木-禽鸟互辅模式、游览-餐饮模式三者具有高度集成性,成为该生态农业景区的核心特征。在此集成模式的助力下,自然原貌的复原、河水的合理疏浚、农业水利的覆盖面积得以显著性提升。但此四者之共创共建依旧处于初级阶段,经济、文化、生态三者交融的可拓展区间潜力巨大,资金流尚未实现多源头导入。
3曲沃生态观光农业新发展模式的建构
3.1曲沃本位文化与生态观光农业的融合
曲沃本位文化发脉于先秦时期,虽经历史的风刀霜剑,但文化底蕴仍旧未改,儒道释三家在区域共同体的文化影响颇深,演绎出其他类型的文化也成为了区域共同体的意识形态。建构组合销售的模式,借助生态观光农业这一理想型载体,本位文化进一步得以传承;而生态观光农业在本位文化的映射下,具备了贴近特定区域居民的日常心理,因而效益的增值能力不断强化。
3.2遵循天人和合为太极的生态伦理价值观
过去的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粗放性,主要表现为露天焚秸、野生生物消踪匿迹等,但生态与社会的不平衡性物质交换并非具有不可逆转性,常以悲天悯人之心来悲悯自然,视自然之天与天下之人为一个太极,即为一个整体。自然化育万物,万物理当反哺自然,人类作为具有意识和思想力的物灵尤其应当如此。将人与自然之和谐思想理念内化为本区域居民的土地风俗,容止言辞都能以这种现代化“礼乐”思想和伦理约定来规范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内容的外化以及形式的铺垫,都应成为生态伦理价值观的常态化载体。
3.3提升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与自由度
自由是合理约束范围内的自由,因而市场主体的盈利活动,必须建立在“守夜者”的适度掌控之下,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主体的服务完备度、主题明确度、可节流度等为参照系,释放市场主体的竞争潜力,提高相关产业的总产值。
3.4多元化吸纳可用于发展的外来资金
目前,彭州市正在建设西部最大的蔬菜科技博览园――“中国(彭州)蔬菜科技博览园(一期)”。该项目由成都百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于2008年2月动工,预计于2009年6月竣工。成都百信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生态农业种植、养殖、研发、规模化生产、贮藏保鲜加工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该公司与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签定了长期技术依托及合作研发协议,并在公司基地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与台湾、韩国、以色列等国内外先进的农业公司达成了技术合作意向,确保了公司的产业技术保障和市场拓展的持续性发展。公司于2006年被成都市评为“成都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国蔬菜科技博览园也被评为“成都市2008年重点现代农业项目”。
博览园分为阳核心示范园区和九尺高林纯生产基地,其中阳核心示范园区建设用地800亩,建设内容包括蔬菜优质种苗智能化育苗车间、蔬菜气调与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研发中心、推广及培训中心、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种植示范基地、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展示区等,年产各类蔬菜、瓜果优质种苗3 500万株,生产绿色、有机精品蔬菜600万kg;九尺纯生产基地3 140亩,年产优质蔬菜4 000万kg。其中纯生产区高林村,2007年被四川省农委确定为“一村一品”蔬菜示范点、全省2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之一,并于2008年3月获得国家认定的“国际良好蔬菜示范生产基地”称号。高林村作为全国著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农民具有长期种植蔬菜的传统,并具备了简易的生产设施,项目实施仅需对他们进行简单培训即开展现代农业生产。
博览园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实现工厂化育苗、标准化设施栽培和绿色食品生产。园区内的每个蔬菜品种都将进行科学试验认证,每份产品都有详细的田间管理记载,并定期开展对生产区农民的技术培训,以确保精品蔬菜的现代化生产。博览园内兴建的蔬菜加工与现代物流中心,主要销售地开设的直营连锁店,能够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买到新鲜的蔬菜,享受精品蔬菜产业带来的成果。同时,百信公司还将在博览园内兴建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区、会展及培训中心、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以“自助乡村游乐”为主题的观光农业产业。
目前,博览园已经进入生产试运行阶段,首批生产的产品是水果黄瓜,已于08年8月15日采摘收获上市,在彭州等销售地获得好评,后续的番茄、高山娃娃菜、油麦菜也将陆续与消费者见面。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就是:无公害、绿色、优质、高产、卖相好。园区正在加紧建设设施大棚、研发中心、园区控制室、蔬菜加工贮藏气调保鲜库和配送物流中心,建成之后将成为西部最大的蔬菜新品种展示基地和西部最大规模的现代蔬菜生产科技园区。
“沐和煦春风,品精彩山水”。今天,我们隆重举行美丽乡村游启动仪式,这是...旅游和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活动。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游”活动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朋友们给予我市休闲农业的大力支持和关注表示深深的谢意!
休闲观光农业是顺应城乡消费需求,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提供观赏、采摘、垂钓、游乐等体验性休闲活动,是融农业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为一体的新兴产业。今天,在...隆重举行美丽乡村游启动仪式,代表着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必将为我市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新亮点。
美丽乡村游的开展,不仅是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满足城市旅游者休闲度假的新需求,同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新的突破口,是农村脱贫奔小康、改造农村和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不少地方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独特。我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孕育了众多名优特产。...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滩涂、湿地兼有,江河溪湖纵横交错,有依山傍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浓郁的自然、人文景观。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都有待大力开发与推广。在休闲旅游、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重视的趋势下,发展美丽乡村旅游恰逢其时,我市乡村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我市乡村游发展非常快非常好。目前,我市已建有各种特色农业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00多个,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林业等产业,现已建有各种休闲设施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智能化大棚近2万平方米,展示房1万多平方米。大部分休闲观光园同时具有采摘、垂钓、观赏、游乐、度假等功能。这些回归自然而又富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大受游客的欢迎,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都市生态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马鞍街道地处南京市六合区北部,生态环境较好,适宜发展生态农业。近年来,该街道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注重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结合,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1 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近年来,马鞍街道注重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结合,引进绿色环保项目,淘汰区域内污染企业,促使土地、水和动植物物种资源得到保护。该街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引进嘉瑞蜂蜜食品、隆凯饼干、高能饲草饲料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在特色基地建设方面,认真抓好水芹、龙虾、优质稻米、饼干小麦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生态种植方面,积极培育扶植有机水芹、绿色稻米等基地的认证,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增强。
1.2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马鞍街道十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紧抓绿化造林不放松,促进绿色产业大发展。每年绿化造林66.7hm2以上,到2012年全街道森林覆盖率达24.03%。紧抓农业投入品的安全施用,促进生物种类多样性。目前,全街道化学肥料、农药使用量较5a前分别下降20%、30%以上,生物资源达上百种类,其中植物品种300个以上,野生动物100多种,天敌昆虫10多个种类,昆虫和野生动物的生态群落贴近自然分布。2013年,该街道顺利通过省级生态环境优美乡镇验收。
1.3 特色农业产业形成规模
近年来,马鞍街道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农业,全街已打造以水芹、茶叶和苗木等经济林果为主的3大特色产业,初步建成金银花、茉莉花、桃花、蝴蝶兰4大花卉基地,发展了以河王龙虾为主的养殖基地。目前,全街道水芹种植达400hm2,茶叶种植233.3hm2(为全区雨花茶最大种植基地),苗木种植333.3hm2;已建成金银花200hm2、六合野茉莉66.7hm2、蝴蝶兰年产80万盆、桃树200hm2的花卉基地[1]。大力发展以龙虾、黄颡鱼等为主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其中龙虾养殖200hm2、黄颡鱼66.7hm2。
1.4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为顺应市民渴望走向大自然,崇尚休闲旅游的要求,从2012年开始,马鞍街道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与建设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协调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功能融合,带动了整个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3年,已建农家乐7家,正在建设的泥桥、糍粑墩旅游专业村2家,正在建设的河王湖茉莉花、巴山世外桃源农业旅游企业2家。目前,采摘草莓等体验形式的农业休闲业在巴山、泥桥等村蓬勃发展,为市民提供休闲旅游的良好场所;规划建设的河王湖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项目、巴山六朝古都养生养老示范园区正在强力推进。
2 限制因素
2.1 基层干部群众的认知度不高
目前,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对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背景、概念、功能和基本特征认识模糊。一部分人认为,农忙种种田、农闲打打工,投资少风险小,看不到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前景,从而显得思路不清,劲头不足,认知度不高。
2.2 产业组织的机制不健全
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金融信贷政策、产业组织协调发展等体制与政策仍不能完全适应都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全街道农业经营大部分仍以一家一户分散为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规模偏小,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农业产业化化发展整体水平仍然不够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还比较少。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产业化经营发育不充分,现有产业化组织运行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不够完善,农产品加工能力弱,尤其是有品牌高档品、高质品等精深加工品少;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都市生态农业亮点不多、整体水平不高。
2.3 劳动力素质偏低不适应
都市生态农业是以资本、信息、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业,其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等特点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管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该街道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素质偏低,农民小农经济意识较强,耕作观念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面临着大多数年轻的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素质高的人才供给大量减少的问题;也面临着留守劳动力的知识陈旧、接受能力差、短期文化素质难以提高的问题。
3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宣传引导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推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生态农业发展特征,通过多层次宣传引导,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认识。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引导,让广大干群了解认知;加强宣传工作,让基层干部群众了解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背景、概念、功能和基本特征;通过举办观摩活动,让大家走出去参观学习,明确思路,提高认知度[2]。
3.2 依托科技支撑
都市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有机融合,发展都市生态农业需要应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马鞍街道地处都市近郊,市区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资源十分丰富。该街道要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工作,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依托科技支撑,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促进马鞍都市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另外,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劳动力素质。要充分利用农民培训项目的实施,打造一批高技能、实用性科技人才。要扶持家庭农场建设,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
3.3 营造生态立街
保护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马鞍街道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多的特色,更是其可持续长期发展的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水库和水域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生态湿地等水资源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和丘陵山体绿化与防护林建设工程投入的力度,保护好生态环境;严格筛选和限定产业投资项目,做到园区的产业必须是环境友好型产业,园区项目必须是环境友好型项目,园区的产品必须是生态环保型产品;严格规范入园企业的环境行为,严惩杜绝其对环境不良影响和破坏;大力植树造林,营造美化环境,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经济林果产业和特色有机蔬菜产业,走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道路;实行适度生态经济发展倾斜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组织吸收社会力量投资环境建设,对落户园区的环境友好型企业的产业和项目,给予税收、信贷、利益分配等方面优惠政策。
3.4 发展产业兴街
通过健全产业化组织发展产业,变生态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优势;通过加强资源整合发展产业,以产业兴街,为马鞍的生态农业发展助力。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完善运行机制,促进龙头企业发展,科学确立水芹、雨花茶、富硒大米等产业,打造特色蔬菜、特色林果、特色粮油、特色高效种养业的品牌。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为核心,以兴办养生、养老产业为重点,紧紧围绕生态旅游休闲兴办产业项目,打造生态旅游休闲产业链,开发观光、休闲、体验、娱乐、垂钓、养生养老等经营项目,围绕游客“游、赏、购、吃、住、行、娱、体验”等需求,开发旅游消费产品,以旅游接待和旅游消费带动关联产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玲,朱训永,刘学良,等.南京市六合区水芹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蔬菜,2011(2):1-4.
关键词:绿色经济;环保物联网;发展;促进
引言
自2009年来,在信息技术和经济领域产生了两个热点话题,一是物联网,二是绿色经济。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被世界普遍认为是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绿色经济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平衡式和谐共存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形式。它是一种低碳、资源高效型和社会包容型经济。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末期我国启动传感网研究开始,环保领域作为传感技术应用的重点试点领域之一。2011年10月17日,我国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通过“加强物联网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实时监测等领域的研发应用”。目前环保物联网已在我国引发应用热潮,我国各省环保厅利用污染源监控系统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自动监测。现今我国已将把实施经济绿色化转型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政理念,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将是我国全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展开环保物联网的发展对绿色经济的促进作用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二、环保物联网与绿色经济
1.环保物联网
环保物联网是指在传统环保行业引入传感器和自动化技术来实现环保科学化的网络。其内部结构主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环保物联网通过综合应用传感器、视频监控、射频识别等技术,在工厂污染源位置安装各类的自动监控仪表和数据采集器,从而构建起了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并将污染源的数据及时有效的传送到相关环保部门,推动环境信息资源高效传递,使得环保工作中的污染源监控实现智能化操作,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污染源、建设生态平衡和绿色经济发展的目的。
2.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的实质是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形态,要求工业生产达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绿色经济的特点是要求商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中均实现绿色先导原则,以促进低碳的绿色经济建设。
三、环保物联网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关系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世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物联网将物质世界与互联网整合成统一、有机的网路体系,遍及智能交通、环境管理、公共安全、产业检测等诸多领域。物联网的泛在化性质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环保物联网对绿色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如下:
1.环保物联网智能化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以推动绿色经济建设
环保物联网技术用途广泛,遍及了工业污染源的智能监测、绿色生态农业、绿色智能物流、城市交通系统智能化、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等领域。
在环保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最重要领域之一是工业生产,在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各类智能传感器识别终端不断融入。及时的信息反馈,自动控制产品的生产量,使得企业从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品质,将我国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推进到智能化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工业生产阶段,实现了绿色经济建设的要求。
智能绿色物流包括集约资源、绿色配送、绿色包装、绿色运输、废物回收五个方面。智能绿色物流是把电子商务、仓储最优化等功能整合成为一体化的节能型物流平台,促进了绿色经济建设的发展。
环保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飞速前进,推动在我国经济在全球谋求发展绿色经济的哒背景下的稳步发展。
2.环保物联网的环境监控功能为绿色经济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物联网=传感器+互联网。人类社会在各种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下被有效的联系起来,传感器除了包括射频识别(RFID)、GPS等物理传感器,现如今还融合了纳米技术、生物化学界的传感器等,使得物联网在绿色经济建设过程中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环保物联网会对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改进现有节能减排的技术、智能化的监测系统满足绿色经济的要求;实现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为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信息保障,推动绿色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只有环保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了,才能解决我国乃至世界在绿色经济建设各个环节之中的技术难题。环保物联网有效的作用于环境监控方面,得到的环境数据变得及时、有效,为我国环境治理的优化,环保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3.环保物联网技术促使新兴产业发展进而推动绿色经济建设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把传感器战备嵌入到交通运输网、输油管网、水体网、电网等事物中。可以实现资源最优化规划利用。环保物联网将新一代的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而基于环保物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产业与绿色经济的建设息息相关,环保物联网新产业的发展将促使我国的绿色经济建设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最终实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稳定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环保物联网现实意义
发展环保物联网将极大地改善我国环保状况:在先进的RFID技术下,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大地扼制了企业偷排超排行为,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助于提高我国公民生活质量。
全国各地加强废气、废水等资源的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建设,使得各区域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实现我国的绿色经济战略。
中国全面建成全方位的、高端的、可持续的环保物联网体系,其能够更好的帮助中国政府减少在污染源监测过程中的成本及疏忽,使得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在世界前列。
五、环保物联网的发展展望
未来中国环保物联网发展研究将呈现以下的五大远景:环保产业将建立起信息共享机制,支撑跨区域的统筹管理和决策;
环保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共同应用,将促进新兴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城市建设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智能化的环保物联网促使全国各地加强废气、废水等资源的利用,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环境监控将全部自动化、智能化,最终全方位的实现环境监测、控制、治理及时有效;环保物联网将在技术上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2014重庆工商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 http://
[2] 杨子江.物联网:提升环境监控能力的抓手[J].环境保护,2010(8):29-31
[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迈向绿色经济:通往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面向决策者的综合报告[R].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
[4] 周光军.康佳公司绿色物流方案及实施研究[J].2009
[5] 杨志强,肖青,于蓉蓉等.中国移动:全方位展开物联网应用实践.世界电信,2009(11)
[6] 杨子江,陆励群,林宣雄.物联网时代和环保信息化的梯次推进[J].世界地理研究,2010,l9(1):157-165.
[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管理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所谓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型经济的一个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学者曾计算,如果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能按照硅谷半导体技术的跳跃性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速度和集成度提高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汽车将以超音速的速度行驶,而且每一万里耗油将不到1盎司燃料,购买成本将不到25美分。[1]。摩尔定律表明,技术创新可以使产业显现出相对传统低技术产业的生态化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比如,生产1000吨玻璃纤维所需能源只有生产1吨铜的5%,但后者却能比前者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技术创新节约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的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传统产业的弱化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而必须走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这一点在国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在重视程度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对工艺技术创新青睐有加,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创新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管理手段技术的创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手段对管理方式的重构。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在各产业大规模推广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的共享平台可以实现“虚拟制造”,通过系统整和可以大量节约包括能源、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源,实现运营成本的下降,促进经济生态化的进程。农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利用计算机和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品种培育、模式化栽培、节水灌溉等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工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服务业管理信息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现代物流管理可以优化供应链,降低沟通成本,增加产业附加值。
管理结构技术的创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和生态技术的运用来实现管理结构技术的生态化创新。另一方面就是改变三次产业构成要素的比例结构和要素内部的结构,来实现经济资源配置的生态最优化。
从产业生态学的角度看,在人类构筑的经济系统中,三次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总称),特别是工业,扮演着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角色。在传统工业社会中,作为生产者主体的工业企业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但同时也向自然界排放了大量的废弃物直接导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威胁了人类的生存。造成如此严重后果,究其根本原因是产业系统中的分解者的缺失。因此,大力培育“产业分解者”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我国来说,管理结构技术的生态化创新是一件需要实实在在去做并且需要做好的事情。在消费层面上,国家应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培养公民的绿色消费观念,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在产品制造层面上,要用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全程绿色生产,对绿色生产行为给予奖励,对黑色生产行为给予惩罚。国家要通过政策导向引导企业选择对环境影响小的原材料,减少原材料的使用,优化制造技术,建立更科学的运销体系,减少产品使用阶段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促进报废产品的再循环。[3]
管理结构技术生态化创新的进程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是一个对经济产业全面变革的过程。在工业领域,生态化创新的主要思路是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副产品再循环。生态工业园是工业生态化的主要途径。生态工业园的企业以企业间的工业化代谢和共生关系为纽带,以掌握关键资源的企业核心,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把另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投入或原料,建立产业链。这样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企业来说,企业的治污费用降低了,也就是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利润自然也可以相应的提高。对社会来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变小了;在农业领域,生态化创新的主要思路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科技附加值。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发展以节地节水、再生能源、良种推广、提高单产为核心的农业发展体系。提高农业科技附加值就是要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化急待解决的问题是: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可以使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为出口时规避“绿色贸易壁垒”作好准备;规模化经营则有利于农业科技的大面积应用和农业信息化的快速推广;在第三产业领域,生态化创新主要表现在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加强绿色服务上。深入推行商品的绿色标识制度,激发公民的绿色消费热情;宣传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适度消费理念,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重视消费品的回收、交换,对第三产业产生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是第三产业管理生态化创新的主要途径。
管理结构生态化创新将促进产业的融合,而产业的融合将带动新兴的交叉产业的发展,交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我国就业人口的增长。尤其是管理结构生态化创新将促进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的产业。近年来,生态环保企业在世界上已经得到高度发展,已有数百万人为此工作,大量的环保产品进入国际贸易,据估计目前每年起码有5000亿美元以上的贸易额,而中国的环保产品,估计年生产不过40-60亿美元。与国外比较,我国在环保产业的发展上尚有很大差距,在环保工业技术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环保生产的种类和规模很不令人满意。大力扶植生态环保产业,加强生态技术的研发,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集团,规范环保产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次产业构成要素的比例结构和要素内部的结构对经济的生态化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影响。同制造业比较,第三产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一种比较环保的产业。第三产业充分发展可以改善经济生态化的状况。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第三产业是作为一个服务和配套的行业而发展的,对工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当城市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时,第三产业开始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高级阶段。
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上讲,一国工业化进程,一般有一个先“重工业化”,再“高加工度化”,再“技术集约化”,最后“经济服务化”的“由硬到软”的趋势。这意味着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发展第三产业要受到本国所处的工业化进程的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只能顺应其自然发展进程,对我国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还很不充分。比如拿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印度比较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据统计,2004年工业在印度GDP中所占比重只在27%左右,而服务业已占到52%。而同期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2.9%,第三产业只占31.9%。这样的数据导致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于印度,为印度的1.3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