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32:24
导语:在电厂生产经营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前言
发电厂是人才、技术和设备密集的流程型生产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好。为了实现既定的企业生产和经济目标,发电厂对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同时为满足增加效益的需求,发电企业必须优化自己的生产要素,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而要使管理科学化,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达到信息加工的自动化,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这就需要有一套符合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2.发电企业行业背景和生产特点
2.1.行业背景
基于电力行业对国计民生的关键作用,我国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当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为改变电力工业在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的一体化垄断体制,国务院于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此次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为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首先要实现“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发电环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发电资产直接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5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逐步实行“竞价上网”,开展公平竞争。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力市场将更加开放,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发电企业也在逐渐由纯粹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企业转变。通过“增产节约”满足社会需求并增加企业效益是电力生产的主要目的。由于规模经济的需求,电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日趋复杂,生产和管理的信息量剧增,管理工作量日益繁重,为满足企业增加效益的需求,必须优化企业的生产要素,使企业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处于最佳结合状态。传统的管理方式如报表处理等已日益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而企业综合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的信息太少,信息集成度不高,成为管理的一大缺陷。因此,加快信息化建设,借鉴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
2.2.生产特点
发电企业的生产具有如下一些典型特征:
1)生产工艺过程复杂;
2)产、供、用同步完成,没有产品库存;
3)设备可靠性要求高
4)资产密集、多专业的集成;
5)火力发电厂对燃煤消耗量大、煤质要求严格;
6)水力发电厂的发电负荷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
7)体制正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
3.中国发电企业信息化历程-从MIS到ERP
在未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发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大量数据信息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信息收集、处理、传递以手工为主,工作效率低下;
*管理层次多,信息反馈不及时;
*既懂电力生产和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人员欠缺;
*信息纵向传递滞后,横向交换不及时;
*数据分散、冗余,信息共享性差。
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电力行业信息化,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各省市电力企业独立规划和运作,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加之复杂的专业应用使得同一企业各职能部门只根据自身的需求单独立项,开发功能单一、开放性较差的专用系统,往往使一个电力公司内同时运行着成百上千的计算机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功能不同,开发工具不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而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不可兼容,最终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信息孤岛”。这种情况给企业领导的经营和决策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sePlanning)是一套统筹管理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集成式信息系统。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一出现就被称为企业竞争的“必要武器”。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全部采用ERP实现对生产经营的管理。
3.1.传统MIS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
传统的电厂MIS是根据电厂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成的一种树状结构体系,它基本上与电厂的行政管理体系结构相符合,各部门将其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通过不同的方式录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一定的处理,供各类人员查询和统计,把用户的工作转移到计算机上,实现了无纸(或少纸)办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传统意义和功能上的电厂MIS只能起到比较单纯的数据收集的作用,实现生产、运行、管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展现的功能,但存在几个主要的问题:
(1)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局限性,传统的MIS系统多处于单项应用或局部集成应用阶段,一般包括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政务管理系统等涉及电厂生产和经营的各个方面的多种分立系统,它们形成了“信息孤岛”和数据等信息的“截流”,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应用)整合,部分数据有冗余或二意性,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D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的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2)数据基本上是一种相对的静态,数据分析的功能很少,缺少有效的决策支持,电厂领导在决定申报电量和电价时,不可能亲自去查阅大量基本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可能散布在电厂各个部门,于是决策多依靠经验判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3)对设备的管理通常局限在设备的台帐、检修记录、消缺记录等单一静态的记录上,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检修消缺的管理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以及对流程的监督考核管理。
(4)功能上缺乏与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的接口和相关的辅助服务功能,只实现了单一的接收信息和报价的功能。
(5)信息编码标准不统一,缺乏接口技术和手段,子系统移植性较差,局部之间的数据接口并不能实现业务整体集成,信息的利用率和整合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利用企业整体资源。
3.2.全局集成优化的ERP系统
在当前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电厂的生产和经营的数据,合理规划生产管理流程,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为电厂的经营目标服务”。从需求来看,要求电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内部网为依托,以经济分析、成本管理和报价辅助决策为目标,在对大量生产、经营、交易实时和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电力经济分析方法和决策分析模型实现生产经营指标动态分析、投入产出比较、电价趋势分析、预报以及报价方案分析、评估等功能。这样,传统的电厂MIS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电厂需求,作为独立的发电企业,电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厂迫切需要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引入电厂MIS,来强化管理流程。通过数据整合的技术,将电厂生产的实时系统数据引入到MIS中,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同时要求在传统电厂MIS系统的基础上,能完成根据设定的条件和数学模型,对生产和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非线形多元矩阵、人工神经元网络、决策树等辅助决策模型对数据流进行处理。从而得出各类优化目标下的辅助决策,甚至给出推荐的上网电量和电价。减少盲目性,提高竞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
方面,能通过灵活的流程定义,将设备检修、消缺等典型工作进行规范,增加设备资产管理方面的功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和跟踪,通过项目管理、物料管理,采购管理、人员管理,来提高设备检修的效率,减少设备检修的时间,达到对设备资产运行状态的动态考核。
ERP的概念由美国GartnerGroup于90年代初首先提出,仅经过几年的时间,ERP已由概念发展到应用,并被认为是当前最先进的管理思想。最初ERP的思想主要应用于传统的制造业,它一般分为财务、仓库、采购、分销、制造等模块。从广义来讲,电厂也是一个生产企业,它同样存在原材料的采购、存储、消耗,产品的生产销售、财务的结算。即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在企业的流动。将ERP的管理思想和软件结构用于电厂MIS的建设中,是解决电力市场中发电企业的新需求的可行方法。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从技术层面上看,需要综合采用动态企业建模技术(DEM)技术、企业应用集成(EAI)技术、组件技术、工作流(WorkFlow)技术、数据挖掘(DataMining)技术,企业资产管理(EAM)技术、决策分析模型等来架构,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将发电企业的全部信息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在ERP的思想指导下,运用可定义的工作流,对生产调度、设备运行等原子的业务模块进行规划;用采用合理的决策分析模型,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设备折旧、物资消耗、报价策略进行分析,完成一个发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此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安全技术,来保证电力市场中的对手不能了解到本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电成本、报价策略和报价信息等数据。
3.3.发电企业ERP系统的发展方向
发电企业的ERP系统实际上将信息、业务、人等全局资源进行有机集成。通过集成,使得流程得以疏通,效率得以提高,内部的各项管理控制程序得以真正贯彻。管理软件系统的技术焦点是集成,简单单一的系统容易实现,复杂系统需要解决系统内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集成。随着应用环境的不同,需要解决异构系统间的集成,解决分布式计算环境下的集成,解决业务层面上的业务逻辑集成等。ERP是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的结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工具。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管理思想、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发电企业管理新需求的提出,电厂新一代ERP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大的发展方向。
基础业务平台:为了实现ERP系统的功能集成,应该使系统基于一个统一的业务基础平台,能够将具体业务功能与系统底层的系统服务功能(包括安全、权限、工作流、系统日志等)分离。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业务流程的功能集成。
组件化:采用基于业务基础平台的组件化技术,实现业务功能的“封装”,建成组件库和企业业务模型库,以业务基础平台为基础,保证系统应用时可针对企业特点灵活构建,真正实现贴身化的服务。
【关键词】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现金流量考核体系 现金流量预算模型
一、前言
现金流量是企业的“血液”,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现金流断裂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科学的现金流量管理能够使企业在信贷市场紧张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现金流量,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等。
电力行业属于能源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特点。电力企业现金流量规模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做好现金流量管理非常重要,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是其核心。目前我国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实务研究比较少,针对发电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概述
(一)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定义
现金流量预算指,预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现金预算即现金的流入、流出、净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流出,以及根据现金头寸进行的相应的筹资计划。按照时间周期,可以分为中长期现金流量预算、年度现金流量预算、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和周现金流量预算(实务中习惯叫“周资金计划”)。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指,以现金流量为核心,进行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及考核管理。与全面预算管理类似,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预算编制要准确、预算执行要到位、预算分析要及时、预算考核要严格。
(二)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内容
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
1.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根据周期分为中长期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年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周资金计划编制,预算精度是远粗近细。
中长期一般是3~5年期预算,预算精度可适当放低。由于现金流量计划的实现要预留较多准备时间,所以实务中最常用的是12个月的年度预算,准确度较高。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最关键,所以其预算精度更高。同理,周资金计划的执行累计成为月度资金计划的执行情况,所以周资金计划的完成率要求是最高的。
2.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及分析。现金流量预算的执行,日常工作重点是抓周资金计划的执行,关注月度资金计划的完成率,进行季度现金流量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关键是要严格执行周资金计划和月度资金计划,计划外的一律不予付款或者执行,不要轻易调整已经过审批的计划。同时要认真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反馈给业务部门并寻找差异背后真正的管理原因,再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改善预算的执行。
3.现金流量预算考核。现金流量预算考核作为一种手段,应该建立合理的符合企业实际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并切实严格执行考核奖惩,这样才能真正责任到人,促使全员准确编制预算并认真执行,从根本上提高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准确性。
三、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特点
(一)S燃气电厂背景
S燃气电厂为国有上市发电公司(以下简称“股份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股份公司又是某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股份公司主要有财务部、董事会工作部、审计部等,各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责范围,对各分公司、子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相应的督导。
(二)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管理特点
1.严格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S燃气电厂所属的G发电公司有内部财务公司,采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属电厂和公司在财务公司开立内部账户,实现三个统一即“统一结算、统一信贷和统一保险”。所有电厂资金统一归集到财务公司,所有付款通过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系统对外支付。资金收付活动遵循严格的内控机制和流程,管理比较规范。
2.现金流量管理有明显峰谷期。由于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有明显峰谷期(每年6~8月的发电高峰期,12月-来年2月为发电低谷期),其现金流量管理也有明显峰谷期,宜采取不同管理方式。现金净流量低谷时期,需要筹集外部资金;现金净流量高峰时期,需要利用多余的资金提前还本付息、置换高成本的贷款或者寻找投资机会以实现保值增值。
3.现金流量管理要求相对较高。相对传统燃煤电厂,天然气电厂对现金流量管理要求更高。其大额付款时限性要求非常高,比如天然气付款和主要设备的备件采购付款。按照天然气销售合同规定时间,每次付款通知书上有个最后付款日,延迟付款超过一小时都不行。否则对方会立即停止供应天然气,影响电厂正常发电。
四、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存在问题
1.电厂忽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S燃气电厂自投产以来,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目前从公司领导到中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但是绝大部分人的意识依然停留在项目预算管理和利润预算方面,认为“全面预算=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纯粹是财务部的事。过去10年中,只有2011年信贷非常紧张时,领导关注过现金流量,提醒财务做好融资计划。
2.现金流量预算编制不准确。编制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依赖于两个方面的关键数据:准确的生产项目支出预算、准确的物资采购支付计划。而S燃气电厂由于项目管理混乱,导致这两方面数据都不准确。
首先,生产项目支出预算不准确。S燃气电厂预算管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每年的生产项目预算都不够准确。每年生产项目预算1亿元左右,平均完成率只有75%左右。生产项目预算不准确,项目现金支出预算也就不准确。其次,每年超过1亿元的物资采购和工程合同支付计划也不准确。
3.现金流量预算执行不严肃。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务部的弱势地位,导致月度资金计划的执行很不严肃,造成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两张皮;财务部无法开展现金流量预算分析,最后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只剩下了预算编制。
首先,业务部门不重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每月报未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的数据给财务部。其次,不准确的数据意味着频繁的预算调整,业务部门要求财务部随意调整资金计划。再次,即使财务部有异议,公司领导也支持业务部门,认为财务应做好服务,要想法设法克服困难满足业务部门。
(二)原因分析
1.领导层没有财务专业人士。在国有电厂中,公司领导基本是清一色的发电技术专家,S燃气电厂也不例外。而且除了财务部门负责人,其余中层管理人员全部为技术出身。他们没有任何财务知识基础,不清楚利润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的区别,只关心自己认为最懂的利润指标,只要求利润完成年度优秀即可。
2.公司缺乏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这里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上级集团公司对S燃气电厂的考核,二是S燃气电厂内部的考核。集团公司每年考核一次,公司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现金流量指标只有1分。S燃气电厂内部只考核利润和成本费用,所以即使现金流量预算编制不准确或预算执行偏差大,只能提醒相关部门,无法改善管理。
3.公司缺乏合理的现金流量预算模型。如果S燃气电厂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模型,并按此标准模型编制预算,那么从技术层面而言,预算编制的准确度会有相当大的提高。因为预算编制口径和准则一致了,减少了人为干扰,不受制于具体预算编制人员。
四、改善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对策
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管理问题背后,折射的是更深层次的企业管理问题,而归根结底又是国企体制问题。国企改革非常重要,但是改革何时启动何时完成,根本无法预知。所以本文研究目前如何改善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结合S燃气电厂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两大措施,建议由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牵头,负责一是建立现金流量考核指标体系,二是建立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模型。
(一)建立现金流量考核指标体系
1.选择并制定现金流量考核的关键指标
(1)年度指标(财务部负责的直接指标)
郭艳琼(2006)提出,企业可以选择经过改良的以现金里流量信息为基础的4大类财务评价指标,即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企业发展潜力指标,代替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根据S燃气电厂实际情况,本文为财务部设计的现金流量年度考核指标表见下表1。
(2)年度考核指标(业务部门负责的间接指标)
根据S燃气电厂实际情况,本文设计的具体考核指标见表2,这些指标业务部门完全可控。权重只设5%,因为已在全面预算管理中考核过相关指标,作为辅助考核指标,这两个修正指标主要是提醒业务部门。
(3)月度考核指标
根据S燃气电厂的实际情况,本文设计的月度考核指标见表3所示。
2.关键指标加入年度考核和日常考核中。现金流量考核指标体系要发挥作用,首先要加入公司的考核体系中。为财务部设计的年度现金流量指标比重占到30%,生产经营部的占10%,分别加入公司对这两个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去即可,代替目前无实际意义的其他指标。
年度考核指标依靠月度考核指标实现,部门考核指标依靠员工完成。月度考核指标非常关键,这个考核压力要层层传递,从部门到分部在到基层员工。
公司考核财务部这2个月度指标,财务部要在员工季度KPI中考核资金会计。对于生产经营部,公司要把这10%的考核权给与财务部,由财务部考核评分;生产经营部再把考核压力转移到具体的分部和员工季度KPI中去。
3.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该预算考核指标体系。所有年度考核指标的实际完成数,建议先由被考核部门自评,再由公司绩效考核组核实确认。月度和季度资金计划完成率由财务公司的资金管理系统FMS中直接查询得出,月度付款计划完成率由电厂某管理系统自动生成。
4.对月度指标完成情况,公司绩效考核组保留抽查的权利。该预算考核指标体系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财务部每年做一次考核指标评估,判断哪些指标可以继续保留,哪些指标需要修改或者删除,权重是否需要调整等。
(二)建立电厂现金流量预算模型
何谓现金流量预算模型?指建立一个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模型,也就是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公司3大现金流量的特点,梳理出每一类现金流量的主要明细,针对每一项明细,制定出明确的现金流量预算编制及更新规则。
本文讨论的是现金流量12个月滚动预算,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因为该预算滚动更新,每个月末余额是下月初余额,准确性相对较高。二是兼顾月度预算和年度预算。电力企业实操中,12个月预算也年度预算,便于企业未雨绸缪。
根据张久文(2008)的分析,现金收支法适用于现金流量变化较大的企业,通过编制月现金收支预算方法来控制企业的现金流量。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有季节性峰谷,月度间现金流量变化很大,本文采用现金收支法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1.梳理电厂现金流量明细规律。我们选取S燃气电厂过去6年的现金流量数据,梳理流量明细,分析其规律。
S燃气电厂主营业务单一,为发电业务,主营业务收入即发电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来源单一。一般每月25日-30日之间到账上月全额电费。
S燃气电厂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类别较多,主要包括天然气采购、物资采购和工程服务付款、缴纳税金,这3大项占经营现金流出的约95%。具体见表4。
其中占经营流出比例达70%的天然气采购现金流出有其独特规律。每2周一次支付一次,由于价格稳定所以每次支付金额可以估计。
缴纳的税款也有规律。S燃气电厂有2大税费,即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中占全部税费80%的是17%的增值税,可以根据天然气销项预算减去天然气进项预算估计,12%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随之可以确定。
S燃气电厂的经营现金流量具有季节性高峰和低谷,资金头寸会出现同样的高峰和低谷,那么就要安排相应的筹资活动。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低谷期,需要外部融资流入。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高峰期,及时支付股东分红款或者归还贷款,而每年的股东分红款金额基本确定。
2.建立合理的现金流量预算模型。现金流量预算模型包括主表和2个明细附表即融资明细表和天然气预算明细表。
根据前面的分析,月度融资明细预算分为每月25日电费到账前和到账后。按融资方式分为,银行贷款(长贷和短贷)、银承、债券及其他;每一类银行贷款又分不同银行。篇幅所限,以2014年1-4月份预算为例,5-12月份类似。
由于天然气预算表属于电厂商业秘密,就不在此列示。
3.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该预算模型。认真执行该现金流量预算模型首先,S燃气电厂应按该预算模型编制12个月滚动现金流量预算。其次,建立标准的执行规则,保证该滚动预算的良好执行。比如,每月末必须更新一次,已经完成月份数据的改为实际发生数,继续向前滚动;形成“实际+预测”模式,并且一直保证12个月的现金流量滚动预测数据。一旦生产或经营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合同天然气量减少、天然气涨价或美元对人民汇率发生明显波动,或者机组检修技改计划发生重大调整,那么就必须及时更新现金流量预算。
不断完善该现金流量预算模型在积累并分析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根据S燃气电厂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该现金流量预算模型。S燃气电厂目前处于稳产期,生产经营平稳,较少投资活动,但以后可能会变化。同时,电厂目前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是直接融资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情况变化,就需要在该模型中增加新的融资方式、新的融资银行,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收支项目等。
五、总结
本文主要研究贡献在于:第一,将现金流量管理的理论应用于案例分析中,全面分析了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现状,发现其在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在分析电力行业背景和国有企业的特点基础上,深入分析了S燃气电厂现金流量预算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个性化的改善意见;第三,本文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国有天然气发电厂―S燃气电厂,弥补了我国在发电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研究方面的不足,对其他类似企业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艳琼.基于现金流量信息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出版地不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
关键词:电厂 生产统计 任务 重要性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97-01
显然,电力生产是基于用电需求而有机统整发电、配电和输电等环节,构建起的电力系统,相关环节都发挥了各自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作为整个系统源头的电厂,要想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将生产统计作为日常工作规划和安排的基础。就生产统计来说,可以帮助电厂企业建立机组运行台账,实现机组数据的录入。只有基于生产统计工作获得的数据,电厂企业才可以开展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进而获得企业生产设备的运行规律,找出设备运行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并反馈给检修技术工作人员和企业的主管领导,总结出电厂生产的最佳运行模式,确保电厂能够持续和稳定的运作下去。
1 电厂生产统计的主要任务
归纳而言,电厂生产统计的主要任务为:推动电厂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健全和完善,全面落实业务主管部门和上级统计部门安排的相关统计调查任务及各项统计报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的高效完成、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中心任务,对电厂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统计监督和统计分析,并起到统计信息咨询的重要功能。
2 电厂生产统计的重要性
电厂企业使电力市场的重要组成要素,电厂企业经营生产的最终目标是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资产的升值,维护企业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通过下列数据公式:收入-成本=企业利润,可以发现,要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必须基于节支和开源这两个主要途径。开源,也就是增加电厂企业的收入,在购电合同的基础上,电厂企业最大限度的生产电力,从而生产出更多的上网电量,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显然,由于阶梯电价问题,导致必须重视电量结构,为了有效增加电厂的经济效益,不能没有计划的生产电力。因此,电厂必须重视生产统计工作,开展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对设备运行和企业的工作安排予以合理的调整,从而实现电量结构的有效优化,最终实现谷段少发、峰段多发的工作目标,最大限度的优化电厂企业生产电力的平均电价。从而使电厂企业通过电力结构优化和电量增发来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谓节支,即重视和强化成本管理,尽量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支出项目,利用节能降耗措施,满足国家的同网、同质、同价的竞争要求,减轻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电厂生产统计能够科学和实时的发现电厂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弊端、缺陷和问题,可以为电厂管理者提供管理所必须的数据和资料,从而使电厂能够有效减少自身的非必要成本,利用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在电厂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经常提及增收节支的重要性,但是真正作到的企业的数量屈指可数。现阶段之所以没有暴露出激烈的矛盾,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电力市场还处于绝对垄断的环境之下,还没有引入和放开市场竞争。一旦电厂企业直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不可避免的会使电厂面临突出的成本问题。由于成本+利润=电量×电价,一旦电厂生产成本过高,则会相应的抬高电厂企业的电价,有可能导致电力无法上网,最终使企业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总的来说,科学细致的开展电厂日常经营生产的管理工作是落实增收节支的重要途径,显然电厂生产统计在该过程中能够发挥明显的作用和功能,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设备检修到运行方式调整,从资金运营到科技更改,都需要涉及到电厂的方方面面,要想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就必须依赖生产统计所提供的资料和数据。
对于电厂来说,生产统计具备了监督、咨询和信息等主要功能。通过生产统计,能够详细和全面的获得电厂企业的当前动态数据以及历史数据资料,使电厂在面对动态变化的燃料市场以及电力市场时,可以系统、全面、及时和准确的为电厂管理者提供燃料消耗、燃料供应、机组运行状况、电价和上网电量等诸多重要信息,这也是电厂生产统计的优势和强项。需要注意的是,电厂生产统计一定不要简单的停留在对数据的低层次加工之上,这无法充分展示电厂生产统计的重要性和显著优势。因此,电厂生产统计还应当具备监督功能和咨询功能。也就是要基于现代统计学理论和电厂相关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电厂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予以总结,推动生产统计的多样化和高层次进程。
3 加强电厂生产统计工作的相关措施和对策
(1)结合电厂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推动电厂生产统计工作的开展。在不久的将来,电厂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厂生产统计工作应当立足于服务电厂的基础之上,贴合电厂实际和工作安排构建和完善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一定要全面体现企业的竞争实力、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起到为电厂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服务的目的。细而言之,电厂生产统计一定要涵盖电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具体应当涵盖以下方面:①电厂的电能质量、发电设备可靠性、安全生产性、电厂发电量、上网电量、供电量、厂用电率、煤耗等相关指标;②电厂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生产形势等;③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数据及利润数据;④结合上述几个指标构建得到的固定分析模型。
(2)强化生产统计分析工作。在电厂日常经营生产活动中,管理者为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电厂当前的运行现状,依赖于直观的数据报表和简洁的数据分析。所以,电厂生产统计要在数据认真、实时统计的基础上,发现电厂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电厂领导提供科学管理的依据,以便采取对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严格的落实了电厂生产统计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3)重视生产统计工作的人才队伍培养,有效增强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必须要进行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从思想认识层面提高对电厂生产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其次,必须提高电厂统计工作人员的敏感性和工作责任感,让他们形成企业生产和发展依赖客观详实的统计数据的意识。最后,要强化业务培训,引导统计工作人员学习现代统计理论、预测方法和分析方法、电厂生产管理知识、现代经济学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王萍.生产统计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科技风,2013(24).
[2] 顾艳.生产经营统计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J].中国市场,2011(27).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物流;工艺流;资金流;信息流。
2009年,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是该厂2#机组进行了50多天的首次大修,这意味着要发生大量的大修费用;同时生产经营面临的更大挑战是燃料煤质整体下降,增加了发电成本。针对内部、外部环境的巨大压力,该厂在全厂范围内积极开展节支降耗,进一步强化成本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深化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在全厂范围推行网格化管理,效果良好。
1 网格化管理的“面”管理。
(1)建立指标体系。年初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发电量和利润计划,组织企管和财务部门从煤、油、水、电、运行费用等成本主项,到四项费用、劳保、卫生、教育等成本辅项,全面进行了测算和分解。并与对应科室、车间一对一进行交流,听取意见,直至最终确定承包指标,形成部门、班组、个人和值与值之间的纵横交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时,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避免出现生产和经营脱节现象,强化生产、技术、安全部门的成本管理和经济运行责任。
(2)建立控制体系。指标分解后,厂里以正式文件下发,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每周召开燃料分析会和经济运行分析会等专题分析会,对本周经营动态进行事中控制。月末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全面总结、评价当月经营效果。对指标完成好的单位及时总结和表扬;对未完成指标的单位及时查找漏洞,帮助整改。使每个经营过程、经济指标的运行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下。
(3)建立奖罚体系。虽然对指标进行了科学、详细的测算,对管理过程加强了控制,但仍难以避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指标无法完成。为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同时,出台了具体的奖罚措施。月度指标当月考核兑现,季度、年度指标按季预兑,年终总兑,从而充分调动全厂干部职工开展节支降耗、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2 网格化管理的“线”管理。
“线”管理即抓好经营活动中的物流、工艺流、资金流、信息流。
(1)物流。在物流的管理过程中,主要是围绕燃料的采购、运输、验收、存放、配煤、上煤等方面下工夫。在燃料采购上,根据集团公司制订的内部资源产品交易价格政策(动力煤320元/,t低值煤230元/,t中煤110元/t),结合电厂锅炉实际燃烧所需的发热量,制订了相应的采购原则:禁止采购动力煤,大量采购中煤,根据燃烧需要少量采购低值煤。2009年二季度综合采购成本为137·08元/,t比一季度145·41元/t下降了8·33元/t。在燃料运输上,积极与铁运处、行调联系,保证燃料及时、足量到厂。在煤场安装轨道衡加强燃料的计量和验收,每月与铁运处核对磅单,校正误差。配煤过程中,根据2台锅炉对入炉燃料发热量的不同要求,组织不同煤种之间的配比,以满足机组满负荷的需要。上煤环节上,注意控制燃料的粒度和数量,以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在材料及备品配件的采购上,坚持集中采购物资供应处采购,自购物资市场比价采购的原则。
在自购物资上,严格执行采购权、定价权、验收权、监督权“四权分离”原则,努力降低采购成本。2009年二季度采购价格比一季度下降了5·2%。
(2)资金流。资金流是伴随产品产生过程中资金的筹措、投入、使用、增值的过程。加强货币资金预算管理,每月25日前,由各资金使用单位按照燃料、水、运行费用在投入中急需和必须原则上报下月的资金需求计划,上报的资金计划经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战线领导、厂长审批后上报财务科,由财务科汇总后,上报集团公司内部银行审批,根据公司审批资金按比例分配资金,确保生产安全所需资金。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由财务科负责清理,实行客商负责制,财务科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清收,按月考核,季度兑现。严格执行货币资金支出审批程序:计划内的经济业务,须由经办部门负责人确认,财务部门核对认可,财务负责人审批后财务科方能入账;计划外的经济业务,须经办部门负责人确认、主管领导审批、厂长审批、财务负责人审批后,财务科方能入账;及时统计各项成本支出,以保证及时、准确反映经营成果。
(3)工艺流。在锅炉—汽机—发电—供电生产工艺流程上,重点突出经济运行管理。①加强锅炉燃烧调整,降低排烟温度及飞灰含碳量。②加强汽机动态调整,提高真空度,保证回热系统的投入率,从而提高给水温度,以小指标考核为平台,量化各项经济指标及机组运行参数,使主蒸汽参数及其他运行参数压红线运行,从而提高机组热效率。③在发电环节上,强化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设置发电红旗值,充分调动各值人员积极性,从而提高机组负荷率。④在供电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峰段多发低谷消缺,同时加强用电管理,采用避峰多上煤、多制粉、多制水等措施,提高供电的含金量。在抓好工艺流上经济运行的同时,还强调了安全运行,认真开展了系统性安全评价和治理活动。通过系统性安全评价和治理活动,对系统存在的隐患制订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并逐项实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
(4)信息流。信息流是指人们采用各种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从面对面的直接交谈直到采用各种现代化的传递媒介,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储存、检索、分析等渠道和过程。在生产经营中注重信息采集,主要包括:①购进的燃煤产地、生产数量、煤质变化、水分、发热量以及来厂化验情况;②生产运营中各种运行参数变化情况;③财务经营中各种指标完成情况等。每月按时召开各项专题分析会和月度经济活动分析会,通报上1个月份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安排布置下1个月份生产经营主要工作。管理人员将采集到的各种数据按管理结构层层传递;统计人员按管理结构层层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利用OA办公系统反馈到各单位、部门指导生产经营。
3 网格化管理的“点”管理。
“点”管理即抓好物流、工艺流、资金流、信息流中的关键环节。
(1)燃料物流中的配比环节。电厂采购来的煤种多种多样,有十一矿的低值煤,也有八洗、七洗、田庄的品质不同的中煤,它们之间发热量、灰分、水分等参数各不相同。如何使其合理掺配,从而满足锅炉燃烧需求至关重要。为此,化水车间及时对来煤进行化验,提供准确的发热量报告;燃运车间克服场地狭小的困难,将不同发热量的燃料分堆存放,上煤时根据不同的发热量计算配比,尽可能满足锅炉设计入炉燃料发热量的要求。避免入炉燃料发热量过高,造成燃料浪费;也避免入炉燃料发热量过低,造成机组无法满负荷发电。加强燃料配比环节设备检修工作的前瞻性,加强易损备品备件管理,满足生产需要。加大燃料效能监察工作力度,出台了节煤、节水、节电管理办法,并进行了考核。通过加强配煤管理,克服了煤质太差、耗煤量增加等困难,有效地控制了燃料成本。
(2)工艺流中的安全环节。严格执行厂部制订的安全管理“五个到位”实施细则,对发生事故、造成隐患的责任人,将根据《坑口电厂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和《坑口电厂重大安全隐患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从严追究。组织开展“三零”(零违章、零差错、零事故)班组创建活动;强力推行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和准军事化管理,进一步规范职工岗位行为,提高执行力,创建具有该厂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结合生产实际,开展安全质量达标活动,制订详细的考核标准,重点抓好现场跑、冒、滴、漏;认真落实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认真做好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培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打造本质安全人,创建本质安全岗,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3)资金流中的资金支出环节。要做到“四审四看”:一审支付申请,看申请是否有理有据、是否有计划;二审支付审批,看审批程序、权限是否正确,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三审支付复核,看复核工作是否到位;四审支付办理,看货币资金支付是否按审批意见和规定程序、途径办理。加强二级核算管理工作,做好二级核算员培训,逐步达到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效果。上半年未出现资金违规支出现象,实现了资金安全。
(4)信息流中的信息反馈环节。每月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通报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将生产经营中的各类数据信息上网传输公布,对各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促使各部门查找漏洞和不足,并及时改进工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及时,压减各类非生产经营性支出,以提高办公效率,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文化再造;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发展;发电厂;企业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7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5-016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5.080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说过:国家强大在经济,经济繁荣在企业,企业发展在管理,管理优劣在文化。哈一热电厂的成长历程正是验证了这一点。优秀的理念文化与行为文化在哈一热电厂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创业与守业――生产期企业文化变革的思考
2009年年底,项目一期开始投产,从此哈一热电厂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该厂开始逐步从创业向守业过渡。随着基建期的结束,企业开始思考原有的企业文化是否还适用?是否应该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
1.1 企业文化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们可以看到,基建期的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毕竟是企业成立初期所形成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1.1 理念内容不完整。基建期企业文化符合基建期的特征,但是不够完整和系统。
1.1.2 理念存在一定局限性。基建期提出来的理念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正式转入生产期后,原有的企业理念是否与企业目前所面临的生产环境和经营形势相适应、与集团公司和省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相适应、与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环境相适应,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这就对该厂今后的发展战略和文化定位都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1.1.3 没有经过诊断与评估阶段。该厂在企业理念的构建过程中没有经历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阶段,缺乏对企业文化现状的真正了解和对员工的整体信仰和假设的深入分析和思考。企业文化是一门系统科学,其内容涵盖了人类学、社会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诸多学科,在实际操作中有着特定的规律性和程序性。正如许多企业一样,哈一热电厂在基建期也是无意识地越过了企业文化的诊断和评估阶段,直接“开始”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再造”,这样做的弊端往往是企业无法准确地判断本企业的文化特征,无法准确比较现实与期望的差异、本企业与全行业的差异,无法准确地衡量企业文化创新、变革的方向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适应性。而无法量化某些事物,就无法准确地描述它、深刻地理解它、很好地控制它、适时地改进它。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哈一热电厂意识到必须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企业文化现状的分析,对企业文化进行重新定位。
1.2 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
在对企业文化战略的思考过程中,该厂认识到,我们的企业文化战略必须能够体现出哈一热电厂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企业领导层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目标上容易达成共识;必须能够体现出一种优质的管理,包括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领导层的先进管理理念、员工的科学行为方式等,从而实现企业运作的最高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能够通过多种传达体系最终塑造出优秀的企业品牌,通过企业品牌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从而吸引更大范围内资源的聚合,使企业得以滚动式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最佳效益;必须能够体现出一种良好的经营道德和伦理意识,为企业争得外部公众的认同,创造出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赢得宝贵的社会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外部运作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3 确立现行的企业文化定位
在这样的战略思想引导下,该厂明确了现行的企业文化定位:哈一热电厂的企业理念体系的构建要突出哈一热电厂的特色;是“大唐文化”“龙行文化”的继承、延伸、细化、创新和发展;是哈一热电厂的法定企业文化体系;是引领哈一热电厂生产经营的文化纲领。
确定了企业文化定位后,该厂着手对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了变革。
1.4 成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门机构
成立了哈一热电厂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主任分别由厂长和党委书记担任,副主任分别由其他班子成员担任,思想整治工作部各专责为成员,全面负责哈一热电厂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协调和指导工作。委员会下设立哈一热电厂企业理念项目工作组(以下简称项目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还设立了企业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从组织和资金角度保障了企业文化变革的顺利进行。
2 构建企业永续长存之基――“同越”文化焕发异彩
2.1 “同越”文化的内涵阐释
2.1.1 哈一热电厂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命名为“同越”文化,“同越”即:是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大唐文化”、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龙行文化”一脉相承的子文化;是“大唐文化”“龙行文化”的继承、延伸、细化、创新和发展;是哈一热电厂的法定企业文化体系;是引领哈一热电厂生产经营的文化纲领。
“同越”文化所表达的价值取向充分展示了哈一热电厂的文化理念。通过这样的价值表达,建立起了哈一热电厂以务本重德、承创致远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且以其特有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调适功能、教化功能、维系功能和辐射功能,引领和规范着哈一热电厂全体员工的行为,成为企业和员工工作和生活中自觉遵循的基本准则。
2.1.2 进行企业文化调研和理念征集。项目组成立之后,即开始了积极的工作。通过企业文化调研、诊断与评估、企业理念的征集、企业理念的提炼、行为文化的制定等工作,遵循着实用性、持久性、系统性、艺术性以及个性化的原则,梳理原有文化体系,引入了适应生产期的新的文化要素,从而形成了哈一热电厂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2.2 “同越”文化的具象分支
哈一热电厂的“同越”文化统领整个文化体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等多个分支文化。
2.2.1 安全文化建和谐。
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哈一热电厂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命至上、安全为天”朴实的安全理念,提倡生产安全必须建立在科学管理、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的基础之上,强调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大力提倡人人重视安全、天天确保安全。
安全制度文化科学规范。哈一热电厂把安全制度和安全理念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以规范作业方式、增强法规意识、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行为为起点,进行了相关学习和培训,以丰富多彩、入脑动心的安全宣传活动为基础,以安全行为的先进典型示范和不安全行为的警示教育为手段,促使员工能够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制度、掌握必需的安全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
安全物质文化不断深化。哈一热电厂主要从两个方面建设安全物质文化:一是加强了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提高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有关的安全装置、用品等物态本身的可靠性;二是依据使安全价值观和理念外化于硬件设施和环境之中的原则,从人文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的美化、净化入手,创造学习氛围,丰富宣传手段,加强载体建设,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哈一热电厂通过以上的安全文化的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网络,构筑起了安全预控体系。从基建开始到今天,保持着“安全零事故”的纪录,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2.2 廉洁文化保和谐。哈一热电厂党委把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守廉践诺、行胜于言”的廉洁理念成为反腐倡廉的支撑力。该厂围绕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一主线,建立健全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每年与各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重点岗位人员签订了廉洁从业承诺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廉洁从业行为规范,把开展物资管理和燃料管理效能监察作为重点专项工作来抓。
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的创建和实践活动,为哈一热电厂“同越”文化的产生、落地、生根和进一步提高其软实力奠定了基础。
2.3 “同越”文化的成效显著
“同越”文化体系建立之后,哈一热电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宣贯和推进工作,包括制定宣贯工作计划、明确指导思想、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召开宣贯会、进行企业文化征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加强分支文化的建设、设立企业相应文化标识等。这些宣贯活动有效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使“同越”文化深入人心,成效显著。
目前,哈一热电厂已经形成了尊重员工、善待员工,关心员工的氛围。员工之间和睦相处、互助友爱、团结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工作上讲配合,思想上讲沟通,关系上讲协调,利益上讲谦让,语言上讲文明。该厂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员工之间创造了更多的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增进感情的机会,充分调动起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了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团队,建立起了企业与员工之间和衷共济的关系。
21世纪的企业竞争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土壤。在当今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优秀人才,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发电厂正以独特的企业文化吸引职工、凝聚职工、引导职工,用文化创建一流发电厂,使电厂这颗明珠更亮、更耀眼。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大唐文化手册[S].
[2] 大唐黑龙江发电有限公司龙行文化手册[S].
关键词:火电企业 煤电一体化 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使得火电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燃料成本大幅增加,火电企业亏损严重,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影响到企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火电企业只有通过参与经营产业链上游的煤炭产业,解决煤炭价格、煤炭供应等问题,全面实施“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才能维持火电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煤电一体化”毕竟只是一般概念上的提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企业决策者就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一、“煤电一体化”的概念解读
“煤电一体化”是产业纵向一体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经济学上,沿产业链上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为了资源综合利用、组织产品销售、保证原材料供应等目的在产业链前后环节所进行的布局。对于“煤电一体化”而言,就是指煤炭企业沿产业链进行煤炭产品的采掘、洗选加工,供给下游的火电厂,而火电厂出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目的,在实质上与煤炭企业形成的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相互依托的纵向一体化关系。
二、“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的作用和效果
按照“囚徒困境”的博弈理论,火电企业并不能因为严重亏损,而停止电力的生产。因为如果发电量不足,财务复合杠杆作用将对经济效益产生负效应,同时,做为高负债、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火电企业,在持续经营下的固定成本、财务费用等企业也难以承担。火电企业只有知难而上,通过降低成本和能耗解决现实问题。具体“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的作用和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煤电一体化”下,火电企业的煤炭外销价格可参照市场进行定价,企业内部按照煤炭成本价用于火电生产,解决了火电企业的煤电购销矛盾。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型坑口火电厂大大降低了煤炭运输成本,节省了“煤电一体化”企业的基建投资。集团公司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可以对煤矿和火电厂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设计,合理优化配置企业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3.降低交易成本。煤炭企业和火电厂的每一笔交易都要经过信息的搜集、合同的谈判、签订等过程,交易费用高。“煤电一体化”则不存在这一方面的问题,避免了契约的违约风险,有利于节约市场交易成本。
4.确保供给和需求。“煤电一体化”能够保证发电企业的煤炭供给,也能够保证煤炭企业在煤炭总需求较低时能拥有一个穏定的产品需求方。也就是说,“煤电一体化”能减少上下游企业随意中止交易的不确定性。
5.提高火电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煤炭是基础能源,电力是煤炭的最大用户,煤炭企业与火电企业是相辅相成、唇亡齿寒的关系,一个行业的不景气会波及到另外一个行业。“煤电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火电企业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谈判能力,可以自由的选择自给自足还是外购原材料,或者是自己消费还是外销产品。另一方面,通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自身实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6.“煤电一体化”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型坑口火电厂实现一次能源(煤炭)向二次能源(电力)的就地转换,也就是说,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换;二是大型坑口火电厂不存在因煤炭运输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三、“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经济效益评价
影响火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发电量、上网电价、营业成本等。行业中,燃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至少在50%以上。因此,在发电量、上网电价、固定成本均不可控的情况下,燃料成本是火电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也是“煤电一体化”要解决煤电矛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影响燃料成本除了技术指标--煤耗外,最重要的指标便是煤炭价格。本质上讲,“煤电一体化”火电企业或火电集团公司中,盈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煤炭的对外销售所形成的收入,另一个是发电及供热在煤炭价格内部交易后所带来的电力和热力收入。无论煤价如何变化,与非“煤电一体化”企业相比较,盈利的主要来源是避免了煤炭采购的外部交易成本、内部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其中,外部交易成本主要是指选择供应商的成本、签署合同的成本、企业决策成本、监督和执行成本。合同签署后,对合同的履行、验货等所产生的成本就是监督和执行成本、谈判成本和违约成本等。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煤电一体化”是资源优化配置,减少煤炭流通环节,推进节能降耗、缓解运力紧张的最优选择。就非坑口火电厂而言,煤炭在运输过程中不仅给铁路、公路交通带来很大压力,而且还存在抛洒、污染和热量损耗等问题。火电企业实施“煤电一体化”的大型坑口电厂模式,煤炭直接通关皮带输送到电厂,避免了环境的污染,这些均是对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集团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的理性思考
集团公司是为了一定的经济目的,以产权关系为纽带而组织起来的企业集团,每一个组织(公司)是按照《公司法》成立,企业集团通过合并报表反映其会计期间的经济效益情况。集团公司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的模式是多层次的:
1.大型坑口电厂是典型的“煤电一体化”的具体和完美的模式。本文未通过案例对经济效益进行详述,但大型坑口电厂无论对利润实现、环境保护、管理成本降低等,都达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效益明显。
2.集团公司内部根据地理条件、运输条件、火电机组对煤质的需求等,将煤炭企业和火电企业进行配对,煤炭企业可作为火电企业的成本中心,利润体现在配对的火电企业。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集团公司为扩大经济规模进行股权收购活动,集团内部跨省区的企业普遍存在。实现“煤电一体化”必须要考虑集团公司内部所控制资源的优化组合。
3.集团公司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参股或控股煤炭企业,已保证煤炭供应,同时为和火电企业的配对创造条件。此外,由于煤炭企业在财务管理体制中居于成本中心的位置,集团公司应建立统一的对外销售机构,成立集团公司性质的煤炭运销公司,统一收购和销售煤炭。
4.试图通过实现煤炭企业的利润来提升集团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违背了火电企业“煤电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初衷,也因煤价和火电成本的联动关系,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行的,因为通过煤价上涨所获取的利润同时造成火电厂成本的提高,反之亦然。
5.必须清醒认识“煤电一体化”实施的利与弊,考虑到煤炭生产经营的安全风险因素和煤电行业的不同特点。“煤电一体化”破坏了工业体系的专业化程度,遏制和影响了煤炭产业的自身发展方向,煤炭生产的安全风险也直接影响到火电的生产经营,煤炭生产的风险是电力生产难以承受的风险。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发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压力愈来愈大。煤炭价格上涨、环保排污收费标准提高等等导致发电成本的攀升;怎么样面对这些变化的环境造成成本加大,我们该怎么办?对此,笔者认为公司应该很狠抓内部管理:强化核算,挖潜增效,努力降低企业发电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挑战外部经营压力!
二、成本控制的主要思路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电力企业突破计划经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创造经济效益上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企业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都会受到企业各种管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成本控制要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以及战略抉择等方面来进行。现代企业管理不能忽视成本管理。如果一个企业缺少科学的成本管理,或者不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则不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2.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追求的是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与成本管理涉及了许多内容,如人事、物资、生产、安全、质量、财务等,这些专业管理无不与成本管理息息相关,成本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伸入到每一个专业管理中的每一个过程。因此,企业离开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活动,就不能真正体现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3.成本的控制有相对成本控制和绝对成本控制之分,绝对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的金额中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相对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要从产量、成本和收入三者的关系来控制成本。实行这种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多大的收入量下才会与生产成本平衡,甚至超过生产成本,做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生产出多少产品后以在最经济管理方式下才可以产生最大的效益。4.科学的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工具。企业生产经营中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而成本是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物资消耗多少、设备使用好坏、资金周转快慢、投资收益大小都要通过成本反映出来。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全面预算管理(ComprehensiveBudgetManagement)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在模拟和预算的基础上,据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结合电厂和电厂所处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厂全年主要目标(利润、上缴、电量、费用、经济指标、燃料成本等),科学、合理地制定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指标和费用开支指标,并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3.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量本利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指标管理子系统、综合计划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燃料管理子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等七个子系统。它以全面预算为龙头,以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管理会计与数据挖掘技术为支撑;强调过程与控制,强调绩效度量与整体最优,强调企业信息实时共享。
四、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科学化。要求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成本管理领域越宽,就更要充分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使成本管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2.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各种规章制度,如何建立好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定,即使是同样性质的企业,由于地理环境、规模大小、人文环境、用户结构、经济发展的不同,规章制度的建立也应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适应企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
3.进行成本预测,确定成本目标。企业的成本预测是指对在一定时期内预计要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测算,是确定成本目标的前提。成本预测内容比较广泛,涉及设备老化、电煤价格上调等各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重视调查,详细了解资料,进行反复测算,不断总结经验。
五、制订及修订各项成本考核办法
1.研究运动规律,科学管理企业成本。企业应结合实际,研究自身成本运动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因地因时制宜,建立科学的各级成本管理办法。
2.发电成本按照成本和发电量的关系,同时根据发电生产流程,电厂建设成本来有效地理清哪些费用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然后有目的、有重点地通过各类渠道降低各类成本,降低财务费用,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将可控费用层层分解,严格考核。
3.建立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每一个职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完成既定成本目标从严从实进行考核。
4.加强管理,降低燃料成本。要确保入厂煤的质量关,确保到厂的数量到位。加强对运行人员管理,积极根据电网和机组负荷调整锅炉燃烧。
5.建立成本控制系统,确保成本指标的完成。在成本指标考核方面,以合理的消耗定额为前提,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各部门、把成本管理的责、权、利落实到每个职工,把降低成本作为职工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和自觉履行的义务,成本指标与工作绩效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实行成本否决制。
关键词:电厂锅炉;节能措施;效益
在进行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供应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进行能源生产的时候,也是要对能源消耗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能源储量也在不断的降低,因此,要在能源消耗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节约,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1 电厂锅炉简述
电厂锅炉和其他工业企业的锅炉相比在容量上是非常大的,同时,在参数要求方面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在电力系统中,电厂锅炉是保证电能能够得到源源不断供应的保障。电厂锅炉在不断使用过程中也是在不但的进行发展的,现在的电厂锅炉在压力方面更大,而且,在使用的时候温度也更高,这样就使得锅炉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设备组成方面也是非常的先进。电厂锅炉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在进行电能生产的时候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2 电厂锅炉实施节能措施面临的难题
2.1 锅炉管理者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有待提高
电厂锅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能耗比较大的情况,和锅炉管理者的素质比较差是有很大的原因,同时,也和节能技术比较落后是有很大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电厂锅炉的使用单位在技术人员方面是比较缺乏的,而且对锅炉的稳定运行管理也是非常缺乏。锅炉的操作管理者在管理知识方面是比较缺乏,而且,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和现实出现脱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热电厂一定要对相关的管理进行更好的约束,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锅炉管理者的节能意识,同时也能更好的对锅炉的运行效率进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进行生产的时候能够更好的保证生产效率。
2.2 锅炉燃煤的质量不高
热电厂在进行电能供应的时候,通常都是以加工处理煤炭来作为燃料,因此,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出现燃煤质量不高的情况也是会导致热电厂在进行生产经营的的时候出现综合效益低的情况。在煤炭进行燃烧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燃烧方式不合理的情况,这样是会导致锅炉的燃煤效率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煤炭供应商在进行煤炭供应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将不同等级的煤炭混合在一起进行销售,这样就使得热电厂在进行煤炭采购时进行会出现很多的煤炭一起使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锅炉燃煤的质量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燃煤热值比较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会出现燃烧不完全的情况,因此产生的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
2.3 锅炉的控制系统中的自动化水平较低
热电厂在锅炉控制系统和节能燃烧方面的自动化水平是非常的低,因此,对锅炉的节能措施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在很多的电厂中,锅炉的自动化水平都是非常的低,这样就使得很多的锅炉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更好的实现生产的需求,很多的电厂在生产过程中是没有给锅炉配备相应的报警系统的,这样就使得锅炉在使用中无法进行及时的保护,在出现超压的情况下也是无法进行报警对其进行保护的。锅炉系统对燃煤情况不能进行自动的调节,这样就使得很多的情况下是需要锅炉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对其进行调节的。锅炉在控制系统方面是缺乏自动控制的功能,这样就使得在控制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仪表不适合的情况,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也是经常会出现运行效果不佳的情况。锅炉系统对煤炭的燃烧情况不能进行更好的掌握,这样就会出现燃煤效率低的情况,同时也是会导致锅炉的效率低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锅炉的自动控制水平。
2.4 燃料的综合利用效率低
热电厂在使用蒸汽锅炉以后,锅炉的冷却水就出现了直接排放的情况,同时,锅炉在排烟方面也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的大。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燃料浪费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很多的热量不断的散发到空气中,导致出现温室效应不断提高的情况,这样也会降低燃料的综合利用效率。
3 提高电厂锅炉的节能对策
3.1 加强锅炉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电厂企业锅炉日常管理者的素质得到提高,对做好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实现锅炉节能目标的有效方式之,对锅炉的运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快地提高锅炉节能降耗的目标,通过对电厂锅炉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增强其的专业知识、提高其操作的技能,通过开展培训、定期考核、进行奖惩以及竞赛等活动方式,增强锅炉管理者的责任感、提高其的节能意识。
3.2 充分利用锅炉中的蒸汽
有效利用锅炉的蒸汽也是实现锅炉节能降耗的有效方式之一;电厂企业为了有效提高锅炉蒸汽的利用价值,在锅炉启动之后,应减少锅炉的排汽量、有效利用蒸汽,确保锅炉的疏水器正常运行,更好确保疏水器的热量被回收,有助于实现锅炉的节能降耗。
3.3 通过冷凝水的回收技术实现节能目标
锅炉需要利用产生的蒸汽,通过热设备进而生成冷凝水,通过回收技术有效降低电厂锅炉的能源消耗。因此对锅炉的冷凝水进行有效的回收、实现循环回收的节能环保效果,对降低对能源的消耗、节约用水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率的对策。
3.4 对锅炉的炉拱形状进行改变
电厂锅炉的节能降耗与其的炉拱改造密切相关,电厂企业可根据实际对煤种的使用情况,对锅炉炉拱的位置及形状、燃烧状况与效率等方面进行改变,由此提高锅炉的节能。此外对锅炉进行炉拱地改变,对省煤器的配置技术进行安装,有效实现锅炉的节能措施;在锅炉的烟道部位设置省煤器装置,有利于锅炉排烟的温度下降,从而提高燃煤的热效率,可有效减少锅炉煤耗高的浪费现象。
3.5 回收锅炉中的烟气及余热
对锅炉中的烟气与余热进行回收,能有效地提高锅炉热管中传热元件的性能,从而节约锅炉使用的能源。锅炉中的热管换热器是通过热管相互组合而成,并且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流动阻力均小、传热的功率较大等优点。此外,锅炉的热管换热器的受热面位于锅炉的后尾部,能充分地回收锅炉中的排烟余热,提高锅炉的利用率,更好地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4 结束语
热电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不断降低煤炭消耗成本,这样能够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更好的对能耗过高的情况进行治理,导致能耗过高的原因是非多的,对这些情况进行更好的分析,能够更好的促进电厂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锅炉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能够更好的保证能耗降低。
参考文献
[1]幸福.浅谈锅炉运行中优化调整降低煤耗[J].新疆电力技术,2007(3).
关键词:非独立核算;ERP;成本管理
电力是人民现代生活和进行工业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动力能源,2008 年在我国正式开始执行竞价上网政策,对电力企业进行改革,电力行业从此步入微利行业。现阶段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同时风力、核能、光力也逐步发展起来。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水力发电有发电成本相对低廉,更安全更环保,生产运营的可靠性高的优势。
一、非独立核算水力发电厂加强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水力发电厂由于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一般设立在边远地区,人力和物力跟不上生产经营的需求,另外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方法、思维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水力发电企业发展的要求,所以不仅要从国家宏观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更应在企业的微观层面进行改变,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着手,不断完善,从而去适应不断升温的竞争环境,其中作为水力发电企业的重中之重的成本管理,得到无数企业经营者的关注,发电厂生产的产品具有单一性,电力不具有差异性,电厂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发电量主要受国家计划部门的限制,缺乏可控性,发电厂不适合去采用差异化战略,只能考虑低成本战略。然而长期我国大部分的电力厂存在成本失控,采取的比较传统的标准成本管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不佳,资源得不到合理节约,投入产出比畸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管理层不能全面的了解企业成本费用的明细情况,作为现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站在记录企业的角度来消极把关,而必须是要将重心放在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生产、增加利润、扩大财源上。此时便提出对成本费用的合理开支,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企业成本管理。
二、非独立核算水力发电厂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由于电厂对市场规律的掌握能力较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有成本超支的情况出现之时,采用了不合理的技术与方法,没有准确理解和成功应付物价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等影响因素,进度控制与成本控制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不严格的内部控制造成存货管理混乱、采购业务控制不严、固定资产流失严重、现金不合理的流出等一系列现象,加大了产品的成本压力与经济负担,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经济效益。再者,现今水力发电厂大多采用标准成本法,虽然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生产经营,但是标准的制定过程与差异的分摊处理尚缺乏合理有效的方法。
(二)成本预算不到位
一般的非独立核算的水力发电厂部门之间未能实现通力合作,一般只是针对采购,管理费用,材料费,原料费方面有相应的控制,并未涉及其他方面,相对而言不够全面。预算的编制形式化、可操作性差,并没有根据市场情况测算目标成本,而是直接采用分公司下达的经营考核指标,不能分解到各责任中心,同时,由财务人员按照财务数据编制预算,各部门参与程度不够,预算经不起市场的检验,重编制轻执行。没有从成本发生的源头出发,深入贯穿到成本发生的设计、采购、制造甚至维护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甚至深入到各个职员的活动过程之中。
(三)成本决策系统落后
目前水电厂采用的系统软件,只能实现核算的功能,不能提供时时的成本信息,没有很好的起到辅助决策的功能。而ERP系统作为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的现代信息系统,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对这方面的建设还处在引进当中,在这一块急需加强。
(四)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的水力发电厂普遍是在离发达城市较远的地方,交通不便利,自驾去总部时间长,企业所提供的日常生活条件相应就会比较差,企业提供的工资福利提不上去,从而使得企业难以招到所需的人才,人才资源相对比较匮乏;电厂职工的波动性大,人员稳定性不够,技术稳定性上跟不上,安全无法保证,人才的后备力量不足。对后续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足,偏远地区的培训经费也跟不上。
三、非独立核算水力发电厂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
水力发电厂为使成本管理的流程形成一套标准,应当提高过程控制能力,掌握成本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使责任成本管理存在于整个生产运营全过程中,必须责任到人,比如总负责人、副组长等由相关领导牵头担任,其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成本统计的领导小组成员,专职负责本项目的成本统计、收支审查和决策、监查相关问题;建立健全整套成本核算机制,制订与完善工程成本控制管理方案,由于作为国企,可以设立财务委派制,定时进行分析,当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纠正,使工程成本条理清晰,有章有法。
(二)完善成本预算管理
首先,必须明确成本预算管理的目标,于每年年初正确地制定成本预算,从而可以为下一个经营期设定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为进行成本管理提供直接依据。其次,正确编制成本预算,厂部各责任中心根据厂部下达的年度成本预算按季按月进行分解,以此对各车间各部门上报的季度成本预算和月度成本预算进行审核,并报水电厂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经厂领导审定后,分解到各车间部门,各生产车间根据机组生产耗费预算情况进行作业成本管理细分。再者,建立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机制,审计部门考核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财务部门考核财务基础管理工作,亦可以解释个别指标调整原因,人事(工资)部门考核工资和奖金等消费性基金支出情况,企业管理部门考核企业基础管理情况,如业务量指标等。可以采用SMART原则,做到标准量化,人员激励,任务指标能够按时完成。
(三)开发成本辅助决策系统
电力市场环境下要实现对实时成本的了解必须利用现代计算机科技手段,开发成本辅助决策系统才能实现实时成本控制,建立全面的ERP系统,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取得竞争优势。综合利用电厂现在所拥有的应用系统和实时控制系统,结合电厂的实际业务流程,建立一套属于凤滩电厂自己的信息系统综合信息应用平台,通过分部门建立数据仓库,在抓面的基础上抓点,对具体业务和相关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各级管理人员进行项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动态成本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所在单位竞价上网成本辅助决策系统开况,提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方法。
(四)提高员工素质
提高水力发电厂的人员素质,从根本上改善职工的生活以及工作条件,从生产部门办公、员工学习、技能培训、后勤保障建设入手,改善现有环境,解决长期服务于边远山区,但又是国家必须发展领域的水力发电厂的边远山区职工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建言献策信箱,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实行轮岗模式,提高员工的职业规划能力,鼓励业余学习,提升自己的各方面技能水平,并制定激励政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人才后备力量培训。
四、结语
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竞争也就越来越大,非独立核算水力发电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必须从根源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完善成本管理,提高经营的效率效果,从而提高非独立核算水力发电厂的竞争优势。(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杜岚. 水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思考[J]. 水电及农村电气化, 2011.2
[2]董岩艳. 企业成本管理之探讨[J]. 商业经济,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