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经营原则

时间:2023-07-16 08:32:26

导语:在企业经营原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经营原则

第1篇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营运的监督已成为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们对国有资本营运的监督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譬如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税检查,加强审计审核等外部监督,向国有企业派出财务总监进行全方位监督等等。随着国有资本营运监督的加强,国有资本的授权委托经营制度要求我们在做好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经营能力、个人品行等作出正确评价。因而,建立和完善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就成为一个非常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一、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考评制度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对企业的兴盛衰败有着至美重要的影响,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的正确评价更是关系到个人的荣誉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过去,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任免选拔大多是通过主管部门或人事组织部门直接选拔任用,对经营者的考评奖惩也是依据年终审计结果,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以及人事组织部门的考棱结果而定,而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考评结果往往不能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是因为:其一、年终审计结果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未必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其二、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往往会因经营者采取步提步摊、不提不摊等种种弄虚作假的手段变得圆满完成,另外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是否符合实际、是否科学合理也值得考虑;其三、人事及组织部门年终短时问内的考核未必能对经营者作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价。由于上述原因,过去对经营者业绩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样,就使得一部分经营者不能得到正确的评价,该奖的未奖、该罚的未罚,使一些经营者的业绩与所付出的努力在考评这一环节受到影响,使得昼营者的积极性受到一定打击,从而使他们走向消极的一面采取种种变相手段为自己获取灰色收人,侵占国有资产因而建立一种良好的考评制度不但是整个监督工怍的延续,更是对经营者进行奖惩任免的依据。同时也有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能给经营者带来一种荣誉感、社会认同感,也有利于任免部门发现^才、挖掘人才因而,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业绩考评制度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的重要一环,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制度

资本的投人不仅仅只注重其社会效益而更重要的是其带来的增值,这是资本的属性,国家资本也不例外。国家资本所有者将国有资本授权给经营者是希望它充分发挥其经营能力,尽职尽责,忠诚努力地为所有者获取更多的收益而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以不断追求所有者权益最大为目的。可以说资本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共同目标是一致的,而资本的所有者更关心的是其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并且采取种种监控和激励措施来促使经营者台法经营,努力获取资本增值经济效益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获得收益的程度。效益好的企业从侧面也可说明其经营方式可行,市场销售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从这一点来看,作为资本的所有者衡量和砰价经营者能力大小、素质高低、是否努力的关键是要从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出发而不能看企业规模的大小、资产的多少、行业的优劣等等。那么,如何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是选取能反映企业效益的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计算全面衡量负债率、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和资产营运能力。

2、是在考核初期,对所考接企业要求上报企业全面预算情况,并由考核部门对预算情况进行复核调整,根据预算情况计算出考核所需要的指标。

3、是利用企业经营年度结柬实际计算出的考核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求对企业作出准确的定位和拽出差距。纵向比较主要是将考核企业考核年度实际,得到的财务指标同本企业上年情况及预算指标相比较,找出其差异}横向比较是将考按企业同奉行业先进企业相比较,比较时首先要选取比较的对象,比较对象可以选择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是经过严格审查通过的,其经营业绩良好,并且综台反映了所承受的客观政策、市场变化等因素带来的风险,比较具有代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市公司可以代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先进水平。同时,股市又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效益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走向。而上市公司中期、年终业绩的审计和詹息的公开披嚣叉为这种比较提供了可能经过横向的比较,才能找出本地区企业与同行业同类先进企业的差距,才可能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个经营者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取的收益,寸能发现和挖掘出一批有经营能力和品行良好的职业企业家。

4、是利用事中监督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对经营者作出定性的评价事中监督所获取的信息资料主要由派驻企业的监事或财务总监提供.监事或财务总监进驻企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并参与企业的重要会议,能够掌握第一手材料,用来进行定性的评价是可行的。

5、是利用定性的评价和定量的考核指标的计算比较全面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和品行,并把评定的结果作为奖惩任免的主要依据。

三、评价考核国有企业经营者考核指标的确定

前面提到,评价和考核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要从企业经济效益人手。因此.对经营者考核指标的选择要以能反映资本所带来的增值及经营成果的大小为主。1994年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布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试行办法》,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作为评价经营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完成情况的指标但该指标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有一些局限性。一是该指标的设计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物价上涨因索,在理论上不尽完菩;是计算该指标有许多别除因素,增加了人为的因素和操作上的繁琐;三是期初确定该指标容易在利润额的大小上扯皮,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我们应选择当年净利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是因为在一个企业中,注A的资本金是按历史成本A帐的,按照法律依照一定的程序认定的,它的增减不是经营者所能左右的,资本公积金的增减也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盈余公积盘是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的有专r用途.而只有本年利润是经过一年经营后得到的投入资本的增喊或亏蚀。它和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努力程度,品行道德是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有了利润则说明投入资本经过运营带来的增值,亏损则说明投入的资本受到侵蚀。因此,对经营者业绩的考评应以当年实现净利润为主,并设置其它与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相对应的辅助指标,如资本金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来全面考核经营者业绩。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决策;因素;决策

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企业经营者对于经济信息的掌握程度、经营目标的准确性、决策者水平和其他一些外界因素。企业要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满足一些要求。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探讨企业如何进行科学地经营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

1.决策者水平。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主要在于决策者,看决策者是否有着丰富的决策经验,在面对经营决策时是否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决策时,是否具有灵敏的感觉,考虑问题是否全面,能否进行客观地分析,有没有敢于冒险的勇气。只有决策者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够灵活地、及时地做出决策。只有决策者具备了以上条件,最终做出的经营决策在生产上才更加具有可行性,在技术上才更加具有先进性,在经济上才更加合理。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者要管理现代企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且掌握一些现代化管理工具。其次,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时间观念、市场观念、信息观念、系统观念、发展观念、风险观念、用户观念和效益观念,这些都是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体现。最后,企业经营者还应该学会用优化分析和定量分析技术,掌握系统分析方法,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定性分析。

2.经营目标准确度。经营目标就是指将生产任务具体化,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得看它有没有确定可行的生产任务目标,如果其确定的生产任务目标符合客观的实际,那么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正确的。因此,经营目标准确度问题是做经营决策的中心问题。

3.经济信息掌握程度。企业只有及时掌握准确、完整的经济信息,才能够对事情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之时,他必须搜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济信息,对经济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和加工,从而制定准确的经营目标。因此,科学的经营决策依赖于准确、使用、及时、充分的经济信息。

4.其他因素。除了以上三种影响因素之外,企业的经营决策还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业务技术人员素质、企业管理和组织的效率、物质资源的丰富程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水平。

二、企业经营决策要求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出科学、正确的经营决策。从企业来讲,要做出令人满意的经营决策,就必须具备四点要求:

1.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和程序。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之前,首先,必须做大量的调查研究,调查企业的内外条件,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其次,必须确定决策的标准,在找准了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企业的决策者应该确定好决策的标准;再次,对每一个标准,进行权衡,按照重要程度将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再拟定多个可行的方案,再进行设想、分析和初选;再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权重每一个方案,从而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最后是实施方案,用具体的方法和措施落实方案的实施,然后进行信息反馈和调整,当发现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时,应该及时纠正和调整。科学的决策方法是指计量决策法和主观决定法,后者是主要的决策方法,它是指决策者凭借自己的判断力和经验做出决策的方法。前者是指利用数学工具的方法,用在重复性比较强的程序性决策。所以当经营决策的难度比较大时,那么就要使用到计量决策法。企业具体该用哪种方法,得看当时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同时用几种方法。

2.遵循科学原则。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第一是整体发展原则,就是说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必须将企业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第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就是说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符合实际的需要,并且有实际的可能性。第三是信息的准确、完整原则,企业的经营决策是否正确,跟掌握的经济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企业一定要广泛搜集各类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第四是对比选优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应该集思广益,从多种具有可能性的方案中选择最好的方案。第五是减少副作用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执行方案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在之前正确地估计决策方案的副作用,从而将副作用降到最低程度。第六是坚持民主的原则,也就是说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一定要集思广益,听取各位专业的研究人员和专家的建议,从而发挥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3.提高决策者素质。决策者素质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他们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决策者必须具备很强的风险预见性,能够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情。其次,决策者还应该具有灵活的头脑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看到市场的细微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并且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灵活的决策。最后,决策者应该敢于开拓创新,为企业开创新局面。

4.全面了解企业环境。企业的环境包括企业的外部所处环境和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背景、国内外政治条件、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等。企业主要要掌握国外的市场行情和国内的政策,比如说通货膨胀、市场利率、证券市场指数、购买力、潜在需求、购买动机、风俗习惯和可支配收入变动等。企业的内部环境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它包括人、财、物。它的重点是产品、市场和财务。企业只有全面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三、总结

经营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决策者的水平、经济信息掌握程度和经营目标准确性等。企业在做出决策时,就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提高决策者素质,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和程序等等,才能够做出科学、正确的经营决策。

参考文献:

第3篇

无论是用直接法还是用间接法编制提供的企业现金流量资料,都会显示出企业当期(年)内期(年)初与期(年)末的现金流量的净变化量。一般而言,对于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在其正常生产经营成熟发展期间,企业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负,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则是正负相间的。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均属于企业的理财活动,在任何期间内,企业均有可能因这方面的活动而引起现金流量的剧烈变化,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状态不仅将最终成为制约整个企业总体现金流量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判断企业营业利润“含金”量的重要参照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主要包括: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由此可见,对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基本要求,首先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要补偿经营活动所引起的货币支出,以符合“朴素的净利润”含义;其次,它还要为企业的投资和融资等活动提供货币支持,以满足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要求。因此,经营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不同,仅仅满足大于零是不够的,它必须在一种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经营现金流量小于零

经营现金流量小于零,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足以支付因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支出。那么,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需的现金支付,则需要通过以下途径去解决:消耗企业现存的货币积累;挤占本来可以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使投资活动推迟;在用于投资活动现金不能被挤占的情况下,进行额外融资以支持经营活动的现金需要;在融资渠道匮乏的情况下,只能用拖延债务支付或加大经营活动引起的负债规模来解决。

不过,从企业的成长过程来分析,在企业开始从事经营活动的初期,由于其生产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磨合”状态,生产设备、人力等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材料物资的消耗量相对较高,进而导致企业成本消耗较高;与此同时,为了积极开拓市场,企业有可能投入较大的资金,采用各种手段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从而有可能使得企业在这一时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现为“入不敷出”的状态。

经营现金流量等于零

经营现金流量等于零,这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恰好能够支付上述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支出。在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等于零时,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处于“收支平衡”状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需额外补充流动资金,但经营活动也不可能为企业的投资活动及融资活动贡献现金。

需要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在企业经营成本消耗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而确认的摊销成本和应计成本是不需要支付现金的,所以,当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等于零时,经营现金流量是不可能为这部分“非付现成本”的资源消耗提供货币补偿的。显然,从长期来看,经营现金流量等于零的状态,根本不可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货币的“简单再生产”。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于零但难弥补当期的“非现付成本”

这时的经营现金流量,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流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一部分当期的“非付现成本”。在此种状态下,企业虽然在现金流量的压力方面比前两种状态要小,但是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则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从长期看,也不可能维持企业经营活动货币的“简单再生产”。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期间持续出现上述状态,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质量和营业利润的“含金量”仍然不能给予较高的评价。

经营现金流量大于零并能补偿当期的“非付现成本”

这时的经营现金流量,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支出,而且还有余力补偿全部当期的“非付现成本”。在此种状态下,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的现金流量压力已经基本解脱。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从长期来看,则刚好能够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但是,从总体上看,这种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简单再生产”状态,仍然不能为企业扩大投资等发展提供货币支持。

在企业正常经营期间持续这种状态,企业经营现金流量的质量和营业利润的“含金量”只能给予谨慎的肯定评价。

经营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付现成本”后仍有剩余

这时的经营现金流量,意味着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入量,不但能够支付因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支出、补偿当期全部的“非付现成本”,而且还有余力为企业的投资等活动提供现金流量的支持。如果这种状态长期持续,则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将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稳定与发展、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与提升,以及减轻企业融资方面的压力等各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营业利润,仅仅满足大于零是不够的。企业不仅需要营业利润,更需要高质量的经营现金流量。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要想对企业的整体生产经营作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使企业营业利润有足够大的“含金量”,让企业经营现金流量在上述第五种状态下长期持续而有效的运行。

参考资料:

第4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业绩;考核

一、引言

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是运用一定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企业某一阶段的经营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2010年国资委明确将经济增加值作为业绩考核的核心指标后,中央企业纷纷结合自身实情制定相应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此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有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核心竞争能力也不断增强。

二、A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介绍

1.A企业简介。A企业是是一家以航空机电产品生产和研发为主,向航天、兵器、舰船等非航空防务领域以及民用飞机、汽车零部件和车、船载系统等非航空民用领域延伸、辅之于国际贸易、航空维修服务业的全价值链和全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型军工企业。A企业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推进其成员单位整体上市的战略目标为动力,从管理者内部视角出发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融合,制定了旨在全面落实经营责任业绩考核办法。2.A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框架体系。A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按照军民分类的原则,围绕总体战略目标对经营指标及科研型号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百分制评判。其具体评价内容及标准如下表所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得分=(经营类指标得分+管理控制指标得分)*经营难度系数+否决指标得分其中经营难度系数=(平均资产总额系数+营业收入系数+利润总额系数+净资产收益系数+经济增加值系数)*20%各项指标系数根据指标不同数值区间分别确定,并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即指标数值越大,指标系数越大。各项指标系数值最大为1.4,最小为1。

三、A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1.考核办法将考核指标分为经营类、管理控制以及否决类指标,主要体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其中经营类、大部分管理控制指标为量化指标,少部分管理控制指标以及否决指标则是定性参考主要根据相关文件,以客观事实为参考依据,通过合理方式将其转化为量化得分。2.考核办法为了能够更好体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针对企业经营短板设定重点关注及短板指标,以发挥业绩评价的导向,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3.考核办法秉承重要性及代表性原则,在设计难度系数公式时选取了最能体现企业经营规模、盈利能力、价值创造的指标,并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同时在管理控制类指标中将科研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及关键技术攻关完成项目纳入考核评价范围,体现了A企业作为国防武器装备的制造和供应主体,具有坚定依照国家意志完成军品生产科研任务的军事性和公益性等特征4.考核办法严格遵守同类型企业可比原则,在基于军民分类原则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规模和产品的配套关系将成员单位划分为三大类,根据纵向可比原则将同类型单位是否完成计划值或者超过上年完成值作为考核基本评分的依据。根据横向可比原则将该单位否超过同类型单位综合平均营业收入以及平均利润增长率等作为额外加分的依据。

四、A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计算经营难度系数的五项指标被赋予同样的权重,不能深刻反映每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比如国资委在引入经济增加值的考核指标后,通过近年来在中央企业的不断实践和摸索,以及专家学者的充分研究,对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其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股东回报的意义愈发明显,理应赋予更高的权重。2.总资产周转率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目标值纵向考核标准的设定是根据企业近三年历史财务决算完成情况加权平均计算而得。为了避免因企业改制或业务转型素等经营生产以为因素造成的指标波动,进而拉低了目标值判定标准,造成“优惠慢牛”的现象产生。可以考虑在完成原目标值的同时结合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增设上年实际完成值作为目标值,并参照其他指标的评判原则,对超出部分予以额外加分。3.定性考核指标缺乏具体的评判依据。管理控制指标中科研生产任务的评判主要是依靠定性评判,在考核办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评判细则,解释较为抽象,在实际操作中有必要对此进行明确,比如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或行业从业经验的专家通过评议打分形式完成。然后以专家评价总得分除以专家总人数作为定性考核指标最终得分。4.否决指标主要是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以及根据相关部委较为关注其他指标来设置。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旨在对否决指标发生严重问题的成员单位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基础上采取减分甚至降级的措施。但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看也有必要增设加分指标,比如对企业获得省级以上重大表彰、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内控制度不断完善的企业通过直接调增最终考评得分,鼓励企业积极争优评先,开展各项工作,努力适应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增强风险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5.考核办法中指标权重的设计和分配一成不变,没有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进行局部调整。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连续亏损的企业有必要将扭亏为盈作为未来工作的重心,因此应该关注是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的降低而不是营业收入规模的增长,对已在同行业中已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在没有明显短板的情况因该鼓励其加大技术投入比重,并在考核时给予较高的得分。

五、结语

本文尝试在A企业原有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框架体系基础上对其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策。在当今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经营业绩考评办法能够更加激励和促进企业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及各项任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对完成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喻奕 单位: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部

参考文献:

[1]高晖,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改进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2.

第5篇

关键词:财务工作;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决策依据;经营发展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人员定期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的企业财务报表,并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对企业的发展能力做出一个评估和预测。由于企业经营中,各项工作都与财务工作之间会有联系,各项工作也都会从财务报表指标中反映出来,因此,通过财务分析得出的企业各部门、各工作的评测指标,相对来说是具有很强的写实性的,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财务分析,得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业务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预估和计划的基础。

一、探讨分析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作用

(一)财务分析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企业经营中,决策者需要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决策,这样企业才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经营。通过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数据中各项指标的真实反映,企业的决策者可以对企业当前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和把握,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一定的结论,并且通过这些财务数据来制定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经营中主义事项等。

(二)财务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规律,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随着现代企业发展中,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有效地借助财务报表、数据、资料等信息让经营者了解到过于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包括原材料的使用、企业的盈利状况等。让经营者还能找出以往生产经营中所潜存的销售规律。还能让企业经营者还能清楚了解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继而可结合风险分析提前制定应对策略,如此既能提升企业经营策略的正确性,又能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促进企业的有效发展。

(三)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保障

现代企业经营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在逐渐朝着精益化财务管理方向所迈进。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财务分析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更加的精确化、细致化、科学化,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变得游刃有余,无论是在财务工作计划制定,还是财务风险管控等方面,都需要借助财务分析能力。由此可见,完善的财务分析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平稳、高效、安全。

二、探讨财务分析报告编制的原则有哪些

(一)编制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实用性,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尤其财务分析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起到直接影响,如果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够做到具有实用性,那么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上的参考依据便会失去效应,从而也失去了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目标。因此,在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中,要对财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而不断提升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增强其实用性。

(二)编制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一定要遵循真实性原则,财务分析报告反映的是企业在盈利、风险控制、发展能力等综合性的企业分析报告,如果有失真实性,那么必将会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巨大的安全隐,不真实的财务分析报表编制可能与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操守等有直接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经营的决策判断,造成一定的失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损失。

(三)编制要遵循及时性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是为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或者为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只有做到及时,才能够让财务信息使用人,快速的依据财务分析报告中的信息数据来展开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速度越快,其对使用者提供的信息就越及时,越有利于工作质量的提高。如果财务分析报告的编制不及时,很容易造成判断不及时,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探讨企业财务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常态问题

(一)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

企业的经营和经营者自身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企业发展中决定权的实施,主要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来执行的。而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等,导致在经营过程中盲目的追求生产利润,而忽视了对管理工作上的建设,因此,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的情况,那么财务分析自然就得不到有效的建设了。很多管理层在对企业进行决策时,也忽视了财务分析报表的重要作用,容易凭自身的主观判断来进行企业经营部署。

(二)财务分析人才队伍搭建问题

企业财务分析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从事,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必须要由专业的财务技能人员来从事。但是在很多企业中,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并没有达到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首先很多企业因为考虑到成本原因,会出现财务人员的任用由非专业人员来完成。其次,很多财务人才缺少财务分析的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应对财务分析的工作任务要求,大大地影响了财务分析效果,从而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做出有力保障。

(三)企业财务分析缺少对现金流的分析

财务现金流会体现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能力等,从现金流分析中,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企业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问题有哪些,并可以及时的做出反应和针对。例如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是相同的,但是其中一家公司收回的是应收账款,而另一家公司收回的是银行账款,虽然他们的营业收入是相同的,但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却是不同的,通过现金流的有效分析便可以直接的分析出这其中的利弊。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在财务工作实际中,是缺少对现金流的有效分析的,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企业无法及时地判断出企业发展中现金流量、流向去向等,从而很容易产生经营风险。

(四)企业方针政策的变动不利于财务分析的开展

企业财务分析会受到企业方针政策调整及变动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家公司的方针政策比较稳定,那么这家公司的财务分析能力也比较高,财务分析的质量会有所保证。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调整,市场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为了有效应对发展的需要,会经常对企业进行战略方针调整,这无疑为企业财务分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增加了企业财务分析的任务量。而且方针政策的随意调整,会对财务分析在数据、报表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不利于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

四、探讨如何提高企业财务分析能力

(一)强化对财务分析的重视,健全财务制度

鉴于财务分析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企业在经营中要逐渐建立起对财务分析的重要认识,提高企业全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企业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财务分析环境,为企业财务分析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保障。其次: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尤其要做好对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通过完善的财务制度,不但可以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在企业中建立起规范化以及精益化的财务管理机制,从而为财务分析的开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能力,打造一流财务团队

财务分析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对财务人员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要求财务人员无论是在工作态度,还是在工作能力上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才行。针对目前企业财务人员能力素质无法满足财务分析要求的实际情况,企业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来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才行,定期的组织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能力素质。其次:企业要通过健全的财务考核奖惩机制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并且合理的奖惩机制,也有利于企业吸引更专业的财务人才加入到企业当中。通过这些完善的方法为企业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财务人才队伍,从而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三)企业要重视对现金流的分析,引入现金流指标到财务分析中

企业想要完善财务分析,必须要建立起对现金流管理的重要认识,逐步健全企业现金流管理机制,将现金流管理逐渐引入到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去,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可以提到企业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升企业财务分析能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逐渐将现金流指标加入到财务分析中。为企业财务发展、为企业经营决策、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保障。

(四)不断创新企业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想要提到财务分析能力,需要结合原有的财务分析方法,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行,创新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关键所在,尤其在新时期以创新为主导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之下,企业更需要注重对自身财务分析方法的有效创新。可以和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进行紧密的联系,不断总结出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分析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推动企业财务分析的进步与发展。

第6篇

关键词:矿业内控工作 对策 重点

鉴于矿山企业的工作内容,矿山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国家对矿山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支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做好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保障矿山企业的各项工作按秩序运行,使矿山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对矿山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概述

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以专业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的、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全方位的控制系统以对矿山企业进行管理。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遵循的原则主要有政策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帐、钱、物分管原则。

加强矿山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够让企业内部各个生产工作部门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效地制止企业内部人员、现象的产生;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信息交互的各个环节的良性运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以便企业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能够避免企业内部资产的浪费,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能够增强企业内部部门间的配合,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各部门的整体作用;能够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

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全员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定制,内部经营环境的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与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控制、企业内部监督的控制这几个方面。

(一)企业内部控制,强调“全员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调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一种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因此,矿山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同时要做到“全员控制”。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要明确企业内部各成员的职责,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内部交易公平、公正。基本规范认为员工在其岗位上直接操持一定的资源并实现对资源的控制,是最基本的管理者,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落脚点。因此,矿山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协调好内部关系,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

(二)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定制

基本规范从组织目标出发,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的基础上,进行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高,以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具有多样性,包括运营效率、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可靠和法律法规的遵循。矿山企业要想建立自己内部的控制目标,就要先了解企业的使命、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及机遇;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想要从竞争中得到什么。只有针对矿山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设的内部控制目标,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有帮助,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经营风险评估与控制

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战略目标时应该确定和选择一个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偏好,从而估计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对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要注重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报告的审核,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对资源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这就要求管理者积极面对风险,愿意并且能够有技巧的接受风险,以维持企业运行正常。

(四)企业经营环境的控制

做好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控制,有利于矿山企业科学地设置企业部门结构,合理分配各部门的权力与职责,让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在矿山企业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工作的秩序;能够完善矿山企业各部门的人员安排、任用、提升机制,让企业的员工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有利于矿山企业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承担好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企业经营活动信息控制

矿山企业经营活动信息控制指的是要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企业经营的信息以及市场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间的有效交互。做好矿山企业的经营活动信息控制有利于矿山企业充分了解行业与市场的状态以对自身经营活动进行调整,适应市场与行业的发展。做好企业信息控制有利于企业的决策者掌握企业经营的真实状态,为企业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资料。

(六)企业内部监督控制

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测。做好企业内部的监督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力度,有利于督促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利于各部门间互相制约,防止权力的滥用或权利的缺失;有利于企业经营中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有效避免违规欺骗行为,发现并且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减少矿山企业的经营损失,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矿山企业经营者经营理念不清晰

矿山企业经营者掌握着企业的管理权与经营权,其经营理念影响着矿山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规模,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部分矿山企业的经营者素质较低,经营思想不清晰,经营理念模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

(二)矿山企业内部控制人员流通不到位

在内部控制中,对于人员的控制极其重要,关键岗位人员须定期进行轮岗。一些矿山企业却并没有加强此方面的管理,特别是轮岗机制,没有实行,造成出现一个人“绑架”一个部门的不正常现象。矿山企业对施工和管理技术要求很高,如果每一位人员都只负责自身擅长的部分,那么新人就得不到锻炼,同时也就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部分矿山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内控水平低

合理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在部分矿山企业中,内部控工作计划性不强,控制工作分工混乱,控制目标不明确,控制机制不合理,现存的内部控制机制不能满足矿山企业发展的需求。

(四)内部会计核算不规范

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规范中严格要求了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要进行定期的财务盘点、记录、调动、分析、核对,然而事实上,很多矿山企业并不重视日常财务的管理,只是在年底进行了表与表的盘点,这样大面上的盘点自然不会发现问题,但是却可能造成企业财务内控缺失,从而影响整个财务工作的进行。

四、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矿山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水平

要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用,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水平是关键性工作。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设计出适合企业具体实际的内部控制措施,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内部控制规则,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二)建立全面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基础。企业内部的控制工作主要包含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两个方面,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管理者影响其他成员以实现企业组织战略的过程,内部会计控制则是对企业的运转资金进行控制。要做好矿山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就要加强执行力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体系,规范整个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对于领导责任、员工职责、企业目标等做出明确规划,并建立相应的风险应急机制,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部富有竞争力,内部富有企业活力”,从而促进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矿产内部会计监控要求加强会计审核人员自身的能力建设,规范业务流程,明确业务范围,建立完善的矿山企业内部财务运行机制,从而规定人员行为,使企业资金达到有效利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就要从这两个层面入手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措施与控制制度,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在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要明确岗位职责,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要科学合理地分配每一个部门的权利与职责,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让各个部门间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同时,要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增强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解,减小内部控制工作实行的阻力,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由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做好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

五、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经营的意义会不断增长。做好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保证企业规则制度的贯彻,保证企业信息的正确可靠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矿山企业应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把握好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以及改进措施,做好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以提升矿山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爽,孙铭国.中国矿山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与防范[J].商业经济,2010(21)

第7篇

企业经营管理者领导力蕴含一些基本要素。首先要具备相应层次人才的基本素质,如受教育程度、工作阅历、智商水平、财商水平、创新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具体说要具备如下要素:

(一)为本行业的专家,要有业内竞争的比较优势。具备很强领导力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全体员工的领导者,也是企业所属行业的专家里手,这样他的领导力才能有权威,能够把握规律不乱指挥。“外行领导内行”是从更高层次而言的,带有哲学家的色彩。对经营企业而言需要专门人才,一般投资者并不是具体经营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绝大多数是选聘的,因而就形成了CEO阶层,俗称企业高管人员。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离,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当然小企业例外。所有者把握投资方向,经营者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和回报,并不断改善企业经营效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经营管理好企业比投资办企业还要难。可见,任何行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应当掌握本行业专业知识,懂得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甚至每道工序的技术要求,能够指导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审定产品生产的质量保障体系和改善产品质量的攻关方向。同时,还必须能把握同行业国内、国外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的方向。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使企业不在行业内落伍。

搞电动汽车的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他之所以敢搞电动汽车,首先他是一名技术专家。1995年借款250万元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借手提电话抓住中国的商机,创业成功,成为“电池大王”。由于王传福善于学习、改造、创新,最终比亚迪电池业务做到国内第一、世界第二。2003年转身投入汽车领域,他把“机器+人=机器人”这一低成本生产模式应用得如鱼得水,成为世界上搞电动汽车速度最快的。2010年1月F6比亚迪电动汽车在工信部新产品目录中公示。

(二)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较丰富,并能不耻下问,博览众识。“实践出真知”。一项科学成果,必须经过无数次试验、验算、考证才能定论;一项管理创新也是从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中脱颖而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经营始终处在动态中,要应对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的挑战,消费需求的提升,还有社会意识、政治风云的拷问。企业的发展,犹如在大海航行的舰船,需要经验丰富指挥若定的船长和能应对大风大浪的舵手。在应对具体问题上往往实践重于理论,清醒的操作决定胜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力,必须在企业生产经营中验证提高,也包括在失败的教训中提高。

当然社会实践是丰富多彩的,领导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一定会是一位学习型人,能不断捕捉新的知识信息,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同时能及时发现新问题,不耻下问,知其所以然;敞开胸怀向一线人员求解办法,博览众识。即使最复杂的问题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妥善解决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实践出智慧,智慧出办法,管理出效益。

(三)懂哲学,善思考,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要当事前“诸葛亮”,不能简单的放“马后炮”。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不同的企业既有其特殊的规律也具有共同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操作是有共同性的,特别是对外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规则。但任何企业都是具有个性的,内部管理必须个性化,符合企业的特殊规律。对外合作也必须在遵循共同规则的前提下寻求有助于企业个性发挥的条款。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学哲学、懂哲学、用哲学。钱学森同志的科学成就就是科学应用唯物辩证法的结果。如何应用唯物辩证法来管理企业、经营企业,使其在市场风云变幻中健康发展,并取得最佳效益,是每个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门必修课。

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仅要懂哲学而且要善于思考,思考要超前。“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由于世界、国家、区域发展存在差异,贫富悬殊是客观存在,社会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因此在经济生活中矛盾不断发生。抢夺资源、能源,抢占市场,抢夺人才,千变万化。谁能审时度势,把握规律,超前科学预测,谁就能稳立潮头,当市场竞争的第一梯队。任何时段的盲目都会丧失发展机遇,使企业蒙受损失,当然更不能有没有科学预测的冒险行为,其后果更是令企业不堪重负。可见,企业经营管理者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水平、远视水平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本功,也是预测发展趋势、超前决策的基础。但是,现实生活中多是事后“诸葛亮”,善打“马后炮”。这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高成本、高代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代企业经营仍然要遵循“投资―收益”、“成本―收益”原则。投资决策是决定收益的前提,首先应了解市场需求、产能平衡状况,不赶浪头、不跟风;按社会消费趋势选项投入,并且要把握好市场动态周期,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大家都知道企业投资行为是实现再生产的必然要求,要做到减少投资失误,就必须掌握唯物辩证法,不搞形而上学。既不墨守陈规,也不盲目冒进,才能经常选准项目,把握投资时机,少花“学费”。

当然,控制成本也是使收益最大化的重要环节。企业经营者要学会优化生产要素,如劳动者的素质、关键设备的更新、原材料的选购、生产周期的合理化等。从简单意义上讲W生产过程的低成本,就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近年来在世界形成的“中国制造”就是说明。当然,低成本要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从长远利益讲,创新提高产品性能、质量,改进服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合作者的好伙伴,劳动者的好朋友。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是一名理性人物,而不是任性人物。诚信明理,德礼兼备,谦虚好学,与人为善。生产经营是一项人的群体活动,合作交流是其基本形式。从投资角度讲不仅要有好项目,也必须有好的投资伙伴。股份制是当今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所以选择伙伴是一个经常性的课题。企业经营管理者本身就应该是一名好的合作伙伴,能够善于和别人合作,共谋利益实现双赢,建立利益共同体。首先,合作各方都要善于合作,而善于合作要既不失原则,又尊重对方,接受对方的合理意见,还要善于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对方的意愿。做一名坚持原则又善于妥协的精明友善的合作者、在商海中众人称道的合作好伙伴。

物质生产是人类的基本活动。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一项新的发明,必须产业化才能形成创造的效应。劳动者是产业化的主力军。办好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项新工艺需要通过劳动者的双手来实现;一项新设备需要通过劳动者的双手制造出来;高品位、高质量的产品更需要通过千百双手生产出来。所以,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还应该善于和广大劳动者交朋友,密切合作、和谐相处。把严肃的制度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一种气氛,让劳动者有主人翁责任感,把为企业创造效益与为社会创造财富自觉的统一起来,与自身利益统一起来。

(五)善于学习,把握最新信息,面对多变的世界,始终站在事态发展前沿。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变”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应变”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具备以变应变的能力和信心。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捕捉新信息,分析经济动态,提高自己以变应变的谋略和智慧。抢占事态变化的应对高地,始终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动权,既不盲目跟风,也不随波逐流,当变化浪潮的搏击先行者。市场变化有其规律性,也有突发事件引起的偶然性。美国的“两房”破产,虽不完全是突发事件,但也来势凶猛地引发了美国的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使许多缺乏危机感的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停产、停业。信息时代要求每位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善于捕捉最新信号,分析动态,预测趋势,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应对变化的失误。那些缺乏网络意识,不上网又不读报,整天忙于举杯应酬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免不了被变化的市场风浪所吞没。

(六)勇敢的面对竞争,敢冒风险且能抗风险。竞争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共同的“游戏规则”范畴内,通过竞争甚至是合理冲撞,使企业健康成长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基本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常常蕴藏着风险,而且风险程度决定效益的高低。敢冒险同时又有抗风险的准备就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稳步前进和有节奏的加速前进是企业发展的两种方式,前者容易安于现状,后者常会后来居上。

现实生活中成功者令人鼓舞,失败者令人胆寒。人类就是从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历程中走过来的,所以才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我们不能怕失败,但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成熟自己,成为一个敢闯敢干竞争意识强的企业经营管理者。

(七)负责任,尤其敢于事后负责,不推诿。负责任是任何一个社会人的做人条件。人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对社会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者更是要忠于职守,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在决策时,要敢于拍板,承担责任;在执行中,要敢于面对变化,及时修正决策,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出现问题时,要敢于承担责任,多做自我批评,不推诿转嫁责任,甚至能把失败的责任揽过来,把成功的业绩让给别人。要知道敢于负责的人可能一时一事吃亏,但最终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社会的认可、上级的关爱。当然,还要善于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营养,丰富见识,提高智慧。读书是学习,理智地从失败教训中引以为戒是更现实的学习,这是一个合格企业经营管理者成长的必要过程。“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

(八)思想解放,改革创新意识强。经济生活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社会经济体制也不断的改革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必须不断改革,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国家经济政策,这就要求经营管理者要跟上变化了的形势。同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规则也时有变化,要学会运用世界公认的游戏规则,趋利除弊,在经济合作交流中处于主动地位,不吃无知的亏。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主要靠科技进步。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附加值就高,市场竞争力就强,销售寿命也相对较长,企业经营效应就不期而至了,因此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必备的条件。要研究分析科技动向,敢于风险开发,扩展新产品投资,敢于进入新产业发展。海尔就是一个典范。我还十分欣赏华洋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的“做好加减乘除”、完善大精强优、成就专物精美的经营理念。加法是为了做大,减法是为了做精,乘法是为了做强,除法是为了做优。

第8篇

我司自创立以来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97年我司还将公司内部规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汇编编成册以方便各级职员了解、学习和遵循。在本次内部问卷调查中部分职员认为我司内部规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还必须进一步完善,如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母子公司关系等方面,部分职员这一看法是必然的,公司高层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为企业在不断发展,制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今年公司要在健全、完善内部规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方面要下大力气,争取在下半年要把内部规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整理、完善、汇编成册。重点要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以及母子公司关系等方面要有新突破。

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排除以下错误认识:

有的职员认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订的太多,不利于职员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我们十分赞赏有个性、有创造性特点的职员,但任何个性和创造性都必须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利益,否则其个性越强,创造力越强,对企业利益的损害就越大。美国是世界上法律最多的国家,但美国公民并没有因此失去个性和创造力,事实上却完全相反。

还有一部分职员甚至管理人员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能把事情做好就行,不要受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约束。看看中国历史,君命有所不受的大将们"黄袍加身",犯上作乱的血腥场面比比皆是。古代的"君命有所不受"是因为当时信息传递条件的限制,"君"对战场的信息作不到及时、准确的把握。而现代社会通讯、交通完善发达,如果在末经"君"授权的情况下再谈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将决不可予以重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古训。至于"只要能把事情做好了就行,不要受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约束",此想法更欠妥当。今天你也许在没有遵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做好了一件事,明天你就可能因违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而砸了一件大事。

要搞好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严密性原则。理想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在出台前后可能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与因素,措词严密,无懈可击。二是可行性原则。即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如果脱离实际,只图书面上的科学、完整,在实际中无法贯彻落实,到头来反而成为负担,落个"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结局。三是无偏袒原则。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对企业组织内部任何人都具有约束力,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四是时效性原则。任何奖惩企业内部管理制度都应讲求时效,特别是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在通常情况下,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就会模糊正确与错误的界限,随之出现接二连三的效仿者,以至法不责众,骑虎难下。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关于激励与约束机制

企业须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已成大家的共识,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很少有人对此产生异议。但是人们对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解,却有很大的差别,从我司去年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首先谈谈关于激励机制问题。

讲到激励机制相当部分职员首先反映的是工薪、福利待遇或是职务的提升。我认为这是激励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管理专家陈惠湘先生认为,激励说透了也就是三层东西:一是给做事的人充分的权力;二是给做事的人提供成就感满足的机会;三是给有功者提供必要的物质满足。万向集团战略与发展首席代表夏伯尧先生把激励机制概括为薪资激励、股权分配激励和企业文化激励三个方面,而企业文化激励又概括为理念共鸣激励、企业目标激励、企业形象激励、发展前景激励;作为机会激励和文化氛围激励六项。我认为他们对激励机制的理解是较全面的,这对完善我司激励机制也是很好的启发。

在本次内部问卷调查中有相当部分职员认为公司对高、中层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对普通职员则没有。公司高层已充分注意到职员的这一心态,目前公司及公司工会正在积极探索面向全体职员的股票期权方案,该方案如得以实施,我司又将率先打破股票期权一般只在管理层实施的做法。

讲到激励机制不得不谈到经营者报酬问题。目前多数企业在经营者报酬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相当部分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仍然按国家公务员的标准核实工资或是按职工平均工资的2-5倍的年薪制。另一个极端,经营者报酬完全与企业利润挂钩,即按企业利润的百分比计算经营者报酬。

上述两种做法都不科学,前者违反市场经济规律,至少违反按劳分配原则。后者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是一种近视眼光。我认为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应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市场定位和企业发展状况以及有利于企业经营者稳定三个因素。

第一、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必须有体现企业经营市场价值的起码基本薪金,这与企业的盈亏没有必然联系,这是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所决定的。

第二、企业经营者的报酬还取决于企业发展状况即对企业的贡献。企业发展状况除了利润外还要考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包括制定科学可操作性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

第三、企业经营者的稳定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经营者走马灯式的轮换,企业的发展无从谈起,这是确定企业经营者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

其次,谈约束机制问题。

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机制应当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约束,即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以及社会专业机构如稽察、审计、监管。二是来自内部约束,如监事会、职员。职员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关键在于职员持股,也就是说职员只有将自身的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况下,职员才会真正关注经营者的行为,企业经营者也才能真正正视职员的建议与要求。三是经营者自我约束。要让企业经营者感到在经营者位置上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其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关于母子公司关系

本次公司内问卷调查虽然对母子公司的关系所提及不多,但在公司动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诸如"总部管得太多了或管得太少了?""此事该总部管还是子公司管?""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总部有无权力干预子公司?""当总部利益与子公司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如何处理?"等等。目前国内集团化公司大都存在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严重制约着集团的健康发展。母子公司关系问题核心是如何确定母子公司的管理关系,如何在集权和分权、控制和激励上取得最佳点,也就是说如何既能充分发挥下属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地控制和约束下属企业经营者的行为。

陈维辉总裁对母子公司关系概括为要按公司法的规定规范动作,要放权到位、监控到位。我司《XX年经营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根据陈总裁的上述指导思想,也进行了相应的阐述。但是要真正理顺母子公司关系我们仍然要做很多工作,仍然需要一个过程,但关键还在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企业管理人员要在一些原则问题上形成以下共识。

(一)要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和规模经济,服从集团发展战略

集团内的子公司不同于市场环境下的独立法人公司,它更强调整体性,这也是成立集团的初衷。子公司是母公司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一线企业,因此,子公司要不折不扣地接受母公司的理念,接受母公司的监控,按照整个集团的战略规划协调发展。相反,如果子公司诸侯割据,各自为战,甚至与母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唱对台戏,这样子公司的经营者要坚决予以撤换,如果子公司的主营业务与母公司发展战略不相一致,哪怕也能自我生存也要予以关闭。

因此,母子公司要做到以下统一:

统一集团的核心思想和理念系统,保持职员行为规范和企业识别系统的一致性;

统一带普通性的企业标准和规章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保持集团理念的一体化;

统一规划集团的产业布局和投资项目,保持发展战略和决策的一致性;

统一财务管理系统,保持控制体系的一体化;

统一管理层人员的招聘和任用,保持人事、组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致;

统一提供能发挥总体效益的服务,包括金融、培训、信息、人员招聘、社保、法律咨询、重要社会关系处理等服务。

(二)母公司的意志要在子公司股东会董事会中得到体现并予以贯彻

在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条件下,母公司的意志不能用行政手段直接对子公司下指令,母公司的意志要通过股东会、董事会即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的规定予以体现。集团内的子公司是由母公司全资或控股投资而成立的,母公司至少是子公司的最大股东,因此,要强化子公司股东会、特别是董事会的职能,母公司委派的董事、董事长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和职责,要切实贯彻母公司的意志。

第9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要求

市场格局的不断转变,使企业的发展增添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将市场经济与科学发展观进行紧密结合,则是稳定市场环境的有利措施。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科学发展观的融合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具备更多的基础能力,并不断的提高自身水平,以便帮助企业在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中长期生存。

一、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应该把创办和发展企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要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毕生的奋斗目标。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是每一个公民所具有的基本责任义务,在步入信息化时代后,社会责任意识不在是存在于某个地区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整体行为意识,虽然社会责任意识在法律上不具有强制性,但其间所存在的社会约束力,却时刻成为保障社会责任正确执行的标准,互联网经济的到来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同时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在互联网中,任何人都可能利用虚假的面具破坏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规则,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安全隐患,科学发展观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责任形态意识遭到破坏,并保障了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基本权益,因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谋划。

(二)管理诚信意识

诚信对于企业而言极为重要,任何一个言而无信的企业都难以在市场环境中生存,诚信俨然成为衡量企业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的诚信需要由内而外,管理人才对员工,需要时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事件与细节的处理中,要充分考虑到科学发展观中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始终站在协调管理,可持续发的重要角度处理问题,在对外部事件上,需要做到绝对的严格,在法律方面对企业的诚信具有强制性的限制措施,因此不诚信的企业极有可能触犯法律的底线,要严格杜绝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出现,在税务上要有明确的信息及记录,避免偷税漏税,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保持诚信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三)法制观念意识

法律是保障企业向正规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形成基本的法律观念,为企业长期的稳定发展做好铺垫,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企业内部需要实行法律规范管理制度,依法管理企业,从而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法制观念的企业管理团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利用固有的优势,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管理水平,将法制观念设立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二、应具有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

经营管理者需要能够看到潜在的商机,并为商机创造盈收的机会,创造机会并非是等待时机,适时而动,而是要做到在原有的盈利基础上,使既得利益获得翻倍。企业的形成必然是具有社会需要的结果,在供求关系不平衡的市场中,只有少部分的企业能够盈利。因而在市场环境相对平和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得以生存,具有高超水平的经验管理者,不能够按照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进行企业管理,也不应按照流水盈利进行经营。虽然该方式可保证企业的稳定收入,但却不能够使企业在短期内成熟。任何一家上市企业及公司,必然需要有名明智的领导者,在企业经营中,大多数管理者勇于承担风险,在保障企业基础的盈利环境下,为其创造更高的盈利及价值。高水平的经营者不是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前进,只有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为企业带来价值,虽然价值不能兑现即时的利益,但却为未来企业发展做出了铺垫,使企业在经历风浪后仍然能够维持正常运转,所以具有高超经营管理水平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应具有宽广的国际化眼光

在世界一体化格局形成后,世界经济进行了连通,国际化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成为大型企业的最低标准,世界经济市场格局相对于国内市场格局而言更加复杂,竞争也愈发激烈,我国每天新增企业多达数万家,国内的蛋糕显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开辟海外市场,增强国际企业经营及贸易能力再一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能力,同时规划企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中抢占先机,为稳定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同样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需要提升的主要方向,在战略布局上要通过长期摸索与经验的积累,总结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发展模式,其中将法律融入到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中重要至极,利用反垄断与反倾销法,有效的保护企业的基本权益,为企业谋取应有的利益,整合人脉与社会资源,竭尽全力为企业做好发展规划,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自我提升中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结语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始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科学发展观又一次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未来的企业发展也将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与理念不断前行,因而大量培训新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势在必行,是确保我国企业面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措施,也为稳定世界市场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中,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