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32:29
导语:在本科毕业设计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传统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课堂授课,即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首先体现在课时分配上,理论教学授课时间一般要多于实践授课[3]。其次体现在实践资源上,公共计算机实践平台有限,计算机课程同时也是很多计算相关专业的基本必修课或选修课,导致实践资源紧张。实践学习相对于理论学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慢慢体会和提升[4]。虽然大部分学生可以自行配置计算机设备,但是没有公共实践课程的强制约束,能自觉在课下进行实践练习的学生很少。这一点也在传统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得到体现。虽然经过了大学本科前三年半共计七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非常差。很多学生只是记得简单的编程语言知识,缺乏实际的编程经验,没有真正经历过全面的、系统的实践训练。此外,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快速发展的学科,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而课堂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固定、更新较慢,教师们也常常需要依照课程教纲授课,能介绍的新知识有限,致使很多学生只关注于书本知识,不了解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指导老师选定的课题一般都是自己科研领域的较新或者较前沿的方向[5],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需要临时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有好的成果产出。总的来说,传统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暴露出本科培养的两个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没有扎实的实践,就不会有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课程设置跟不上学科新进展,所学知识无法满足实际新需求。
2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发展需求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形势下提出的新时代工科专业发展战略。新工科主演涵盖了与计算机紧密相关的若干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工科建设的目的是探索高等教育新模式、新理念,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型高素质工科人才。传统的计算机本科教学模式及本科毕业设计实践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工科建设的需求。一方面,计算机本科教学对新工科涉及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难以做出及时调整;另一方面,毕业设计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新方向开展深入研究。此外,正如第2章节所述,教师们也难以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将额外新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术[6]。鉴于此,很有必要探索适应于新工科建设需求的全新的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培养方法。
3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本科毕设提升思路
我们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机本科毕业设计培养方式的两方面不足:短周期培养和单方向指导。相应地,我们需要开展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将本科毕业设计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培养周期,进行全流程、可跟踪式培养;另一方面用交互式指导模式代替单方向填鸭式指导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
3.1贯穿式培养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贯穿式培养模式主要有两个特点:全周期和可跟踪。全周期是指从大学第一个学期开始就为本科生选配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将毕业设计融入到大学全周期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去。需要指出的是,全周期培养并不是一开始就给学生指定毕业设计题目,而是根据学生兴趣及指导老师研究方向,在前期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探索与实践空间,后期再让学生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可跟踪是指整个培养周期内,指导老师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动态,根据具体情况实时调整培养方案。全周期模式有三方面优点:第一,充足的实践。理论需要联系实际,公共实践资源极为有限,更多的私有实践资源分散在指导老师那里。指导老师可以为本科生提供实践的物理空间和设备资源,使学生有充足的实践锻炼,深刻领会课堂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第二,更多的收获。指导老师还可以让研究生协助培养本科生,把研究生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传授于本科生;第三,更大的创新空间。本科生思维活跃,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有利于产生创新性研究成果。可跟踪模式的优点在于指导老师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可以根据学生前期的学习及科研情况选定最终的毕业设计题目,做到因人选题、有的放矢,实现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3.2交互式培养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交互式培养是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双向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式培养。交互式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活力,使学生有更大的获得感,从而不断激励学生自发地搜集资料、学习知识、加强实践,实现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最终到达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交互式培养贯彻于整个培养周期,包括前期的学习、实践以及最终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交互式培养在老师指导、学生反馈、老师与学生讨论以及再指导、再反馈、再讨论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实现学生潜能的不断发掘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前期充足的积累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不是简单地完成、调试成功了程序,而是针对所选定的题目,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及调研资料,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并与指导老师不断讨论与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掌握的程序语言和工具,实现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目标。在毕业设计的实现阶段,交互式培养会更加频繁,这个阶段是对整个培养方式的考核,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实现一个具体的研究课题,并要求有创新性思路。
4结语
[关键词]测控技术与仪器 毕业设计 创新人才培养
一、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仪器仪表的内涵发生了很大改变,无论其自身结构还是功能用途都体现出综合化、系统化特征,微型化、集成化、远程化和虚拟化成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测控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
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始建于1977年,专业名初始设立为电信仪表,1978年更名为电子测量与仪器专业,1999年根据教指委指导意见,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我们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对人才培养培养提出的要求,按照南京邮电大学提出的“将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在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在对比研究国内外一流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建设的特点和经验的基础上,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相互协调,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背景、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面广、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掌握检测与过程控制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以电子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从事仪器与测控系统设计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教育科研等部门服务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
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具有合理健全的师资队伍,一直致力于教学、科研综合实力的提高,不断更新教学硬件,完善实验教学环境。长期以来,本专业立足于自身特点,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学科平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信息、通信与网络特点的测控技术与仪器特色学科专业,并已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经过品牌专业建设,已经形成“网络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装置”与“网络机器人”等专业特色。
二、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阶段的总结, 既是培训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又是对培训体系效果的检验。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其教育学生的最终任务是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设计研发新产品的能力。鉴于该专业的上述培养目标和任务,其本科毕业设计有如下主要特点: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同其它专业毕业设计一样,作为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不能局限于某一门或某几门专业课程,它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其涉及到的知识涵盖了本科阶段所学习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等。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要做好毕设课题,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电子电路、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光学、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并具有灵活运用上述专业知识的能力[2][3]。
(2)强化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一门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专业,特别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具备较强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工科基础实践能力、学科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等[2]。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对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来讲,其毕业设计的课题大多为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项目,同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较为紧密,在完成毕设课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硬件制作、软件编程和软硬件联调,因此,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在毕业设计完成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地强化和提高。
(3)培养学生创新应用的能力
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题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主要包括对创新主题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和操作能力、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以及物化能力等[4]。它是创新思想获得表现的载体,因而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灵魂。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除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技能。特别是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强的形式下,非常有必要通过最后的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
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主要特点,剖析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实际,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① 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尽管学校对教育部的文件和学校制定的管理文件进行宣传,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目的没有明确的认识,致使一部分学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完成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研究和认真对待。
②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对课题资料分析不够仔细深入,其工科基础实践能力、学科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③ 受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规模、毕业设计实验设备、经费和管理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毕业设计题目过于陈旧,重复率较高,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改革实践与探索
为提高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我们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建设为契机,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毕业设计选题和方案制定、毕业设计过程指导和监督、论文答辩和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
(1)在毕业设计选题和方案制定方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首先,在本专业学生进入本科毕业设计阶段之前,加强对学生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培养,积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和教师科研项目,指派优秀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和创新活动,对于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项目和学生给予资助;此外,经过创新实践项目锻炼和培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家和省各类科技竞赛。对已经成功申请到国家或省级课外实践创新的项目,可考虑直接作为学生本科毕业设计项目,并进行滚动资助。
其次,对指导教师给出的本科毕设课题进行查新,确保教师给出的毕设课题具有一定创新型和实践性,对于那些陈旧、创新性和实践性结合不紧密的课题一律不予立项。初步筛选完指导教师给出的毕设课题之后,由系所相关部门对拟立项的本专业毕设课题及其任务书进行汇总并制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课题选题指南,应在指南中明确课题的软、硬件性质及对选题学生的基本软、硬件素质要求。学生应根据选题指南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毕设题目,并就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一定时间的前期准备;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前,应进行本专业学生的毕设开题答辩工作,对毕设过程中可能出现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力争做到毕设立题科学新颖、避免重题、学生选题恰当,拟定方案切实可行,努力实现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双赢。
(2)在毕业设计过程指导和监督方面,首先,加强科研毕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兴能力,亦为加强对学生毕设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积极鼓励指导教师把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践同自己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参加一些与自己毕设题目相关的课题团队的科研工作,使其接受创实践新意识的熏陶和激励,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必要的科研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科学思考问题、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对学生毕设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对于毕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
其次,鼓励团队毕业设计,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合理增加硬件实验设备和经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对学生的软件设计、硬件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鉴于该专业的专业实践特点,在毕设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毕业设计,团队成员至少3人以上,这样指导教师可以根据项目要求将课题划分成不同的子课题,团队内不同学生根据子课题功能要求分别进行相应模块的软、硬件设计。这种团队毕业设计的做法,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内成员为完成总的毕设任务,按各自分工的不同,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协商和帮助。此外,通过团队毕业设计,实验室设备、经费及其它的资源可以更为有效地整合和利用。
(3)在论文答辩和质量评价体系方面,进一步健全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监督机制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 论文) 组织管理和操作程序,规范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指导教师评阅和毕业答辩等组织程序和进度管理。建立以检查和评优为动力的质量监控机制, 根据毕业设计( 论文) 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研究制定质量标准,实施质量控制;对于阶段性检查不合格的学生,给出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 论文) 考核办法,制订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评定标准,从论文质量、平时表现和答辩成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在论文答辩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具体分为:非团队毕业设计的学生参与系所组织的论文答辩;团队毕业设计的学生直接参与学院组织的论文答辩;对于参加系所和学院论文答辩且成绩为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推荐至学校,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论文答辩。
四、结束语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本科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提高。论文根据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主要特点, 针对南京邮电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JG00511J80,JG00511J79,JG00511J78),江苏省研究生双语授课教学试点项目,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改项目(TD00511JG11)
[参考文献]
[1] 南京邮电大学2010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2010:136-142
[2]冯旭哲, 陈建云, 明德祥.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1):86-88
[3]牛金星,申杰,李恒灿.关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7,248-248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王媛媛(198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曾祥君(1972-),男,湖南邵阳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07)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03-01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此项实践环节本科生可以对所学的相对独立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促进了本科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本科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和总结提高。
一、当前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教师队伍的增加幅度远远落后于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使学生与教师的比例失调。加之高校教师国际化、博士化要求的推进,使得部分教师处于离岗进修阶段,进一步导致教师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数年年增加。从毕业设计选题陈旧到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不严,都不可避免地导致毕业设计质量降低。
其次,由于指导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精力有限,以及少数教师缺乏责任心、疏于辅导,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同时,大学生进行本科毕业设计阶段与找工作时间重叠,毕业生在写论文和找工作之间,几乎毫无例外地更看重后者,因而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疏忽了毕业设计的质量;而在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即使工作已经落实,但大学生却将时间花费在同学聚会上,此时已经无心进行学术研究。而指导教师大多从学生着想,即使其表现欠佳,也会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只要学生可以达到毕业设计的最低要求,就不会让其不合格,这无形中导致了学生的惰性。上述原因综合起来造就了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下滑。[1]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就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若干问题展开了论述和探讨。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1.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首先,要提高指导教师整体素质,加强科研能力培养。院校可多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组织指导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的师德和教风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指导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减少或杜绝教师责任心不强、放羊式教育模式。此外,部分研究生导师将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任务完全分派给研究生,不过问或很少过问,出现了部分研究生不指导、仅提供参考资料,甚至代替本科生做毕业设计的现象。而本科毕业设计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工作,可以请学生帮忙,但绝不能全权交给学生。
2.参与导师的日常科研活动
高校教师大多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并作为研究生、博士生的指导教师。教师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繁重的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已属不易,而对于需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的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则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教师可以将研究生培养和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有机结合,让本科生在接受教师指导工作外,还能旁听研究生每周的讨论会。一方面,扩展了本科生的研究思路、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加强了本科生的综合技能培养,通过教师对研究生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点评,使得本科生自主反省并学习解决办法,减少教师对同一问题多次重复讲解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使得本科生能更清楚的了解到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使其对本科毕业后的人生有更明确和理性的规划。[2]
3.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具体措施
(1)创新性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结合。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从导师的科研项目中提炼一部分作为子项目,在指导教师的培养下,进入课题的训练阶段,二是依托“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将创新性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结合。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导师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另外,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指导方法,师生展开平等研讨,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性竞赛与本科毕业设计结合。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有计划地定期开展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其中包括:“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节能减排大赛”等活动。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过程中,邀请有经验的教师莅临指导,通过参赛项目的多次预演,明确各项目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通过这些科技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广大学生的踊跃参与,进而改变学生的业余生活方式,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精神。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大四阶段的毕业设计发挥更好的创新性。
4.加强毕业设计督导组管理力度
现在各个学校毕业设计撰写规范和规章制度都很全面,但实际执行中却往往手下留情,因此需成立毕业设计校级督导小组和学院(系)级专业督导小组,两者之间相互配合、层层把关,针对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完成质量进行督查,全过程、全方位、高质量的督导和控制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重点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从毕业设计课题申报、教师下任务书、学生做开题报告、方案设计、模拟或仿真实验、中期检查、撰写论文到答辩评分进行全过程督导。各学校各专业均会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和建设,学校应针对各专业的不同特色,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确定评价指标,而指标一旦确定后,原则上本年度不再更改。
(1)在选题方面,应该做到难易适宜。选题不能过大也不能过窄,选题要新颖,要与时俱进,不能题目几年一贯制,也不能将专业课的课程设计照搬作为毕业设计。对此,院(系)级毕业设计指导小组要进行严格把关,做好审题工作,删除选题不适宜、不新颖的题目。
(2)开展好毕业设计各阶段的检查督促工作。由教师制定毕业设计工作进度计划表,规定每周次的工作任务。院(系)级专业督导小组要对书面记录以及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落实,并及时反馈到校级督导组,以确保毕业设计处在严格、规范的受控状态下,能够做到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3)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目前很多院校出现了毕业设计严重抄袭的现象,有的学生在网上下载,有的学生将上届同学的毕业设计进行全文抄袭,特别是第一章介绍背景和国内外现状的部分,很多学生没有归纳总结,仅仅完成大篇幅的拷贝和粘贴。因此,可以由督导组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抽查,被选中的学生进行。通过这种方法减少或杜绝抄袭现象。
(4)做好毕业设计的论文和答辩工作。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设计工作中,各环节均需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修改。论文完成后,督导组要严格检查论文,可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促进内容、格式等撰写规范。笔者认为答辩环节最需要严格监管,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认真,论文找或者让同学帮忙,大部分工作都由别人代替,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严重破坏了学习风气。因此,督导组可加大对答辩环节的督导力度,充分利用答辩环节无人可替代的特性,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尚需在实践中继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的特点
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准确地评价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是准确地评价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特点,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进而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保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涉及面广,从工作层面来看涉及学校、学院、系、教师、学生五个不同层次的工作,从工作性质来看涉及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三个不同主体的工作,有多元性特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同层次、不同主体工作的综合反映,从整体来看也具有综合性特点。由此可见,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对象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具有层次性、多元性和综合性特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评价也应体现层次性、多元性和综合性。
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的层次性、多元性、综合性等特点,我们可以对不同工作层次和不同工作对象进行分层次、分对象的评价,形成层次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该从制度建设、组织管理、设计(论文)成果、学生情况、指导教师、教学条件等6个方面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形成综合性评价体系。综合性质量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选题、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规范要求、学生工作和答辩情况以及从设计(论文]成果反映出的学生学术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等,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校、学院、系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的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质量。由此可构建由6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31项主要评价内容组成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质量评价和管理工作质量评价两大方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包括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和文字表述、图表质量等规范要求在内,是衡量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核心。学校、学院、系在不同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的管理,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工作是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保障。
1、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质量评价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由设计(论文)正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三部分组成,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评价就是对这三方面的综合评价。
对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的评价主要应是对设计(论文)所反映出的学生选题的正确性,学术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的评价,其次考虑对设计(论文)的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等规范要求的评价。
选题是进行毕业设计,撰写论文的第一步,选好了题目是成功完成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否选好题就要看选题的正确性与否,而选题的正确性主要反映在选题是否紧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本专业相关的密切程度;是否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合适的深度和难度;能否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践进行,现实意义是否明显等等方面。在学术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中主要应考虑设计(论文)研究方案的合理性,见解的独特性;研究是否富有新意,有否较高的学术价值或较强的应用价值;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成果的价值;以及能否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等。在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评价中主要应考虑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表述概念是否清楚、正确;掌握计算方法的熟练程度,以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等。在规范要求方面主要是评价文字表述、图表质量、文本格式、外文摘要、参考文献等,如设计(论文)结构是否严谨,逻辑是否缜密,论述层次是否清晰,文字是否流畅;图表制作是否精确、优美:文本格式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文本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与结论)字数是否达到标准;外文提要是否正确清楚,参考文献是否丰富,其他资料是否齐全等。
文献综述是由学生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从而撰写的综合性叙述和评价文章。对文献综述的评价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综合性、描述性、评价性”的特点,也就是在文献综述中是否较全面地反映了与本课题直接相关的一定时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是否指出了本课题继续研究的意义,以及对原有成果的综合比较和评论情况。文献综述文字数量和所阅读的参考文献的丰富程度等方面也应有一定的要求,也是评价的要素。另外,在收集文献资料时应对一部分外文文献进行翻译,形成外文翻译稿,对其的评价应考虑外文文献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密切程度、译文准确性、字数是否达到标准等等。
2、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质量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包括学校、学院、系在不同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的管理,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工作,因此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质量的评价既是对学校、学院、系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又是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
【关键词】导师制 “前移-延展”型 本科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7-01
毕业设计是工科类高校本科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反映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因此,做好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1.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国内高校在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问题上,作了许多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对目前高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有一些共性认识:毕业设计题目质量不高,且题目全部由教师制定,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态度不积极、时间安排不合理;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难以保证指导时间和实际效果;毕业设计放在第八学期,学生就业和考研压力大,论文拼凑现象严重,等等。
虽然各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但针对我校的毕业设计,仍然有以下问题没有解决:
(1)全部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在第八学期,与考研和就业冲突,学生无心思做毕业设计。
(2)时间短,任务重。真正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3个月,增加了学生的困难;同时,由于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以保证指导质量。
(3)导师定题,学生自少,难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导致学生消极对待。
另外,根据近两年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会熟练应用行业专业软件的学生更受企业欢迎,而我们现行的培养方案中,学生只会简单的二维作图软件,情况稍好一点的会一点三维作图软件(例如UG)。但是,更专业的软件,例如机械方面的hyperworks软件,发动机方向fire、boost等专业软件,一些学生可能听也没听说过,更不用讲熟练应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工程能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必要在毕业设计环节加强相关能力的实践。
为了解决高校“扩招”大环境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情况,本文提出基于导师制的“前移-延展”型运行模式。
2.“前移-延展”模式的理念
(1)“前移”,是指将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向前延伸至大三下学期,解决毕业设计时间仓促的问题。我校现行的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学生真正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3个月,大部分学生匆忙上阵,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流于形式,毕业设计质量严重下滑。
(2)“延展”,是指大三下学期建立导师制,教师与学生“双选”,全面展开对学生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提高查找文献能力、外文翻译能力、文献综述写作能力、设计能力和专业软件运用能力,为毕业设计做好前期准备。
3.“前移-延展”模式执行方案
大三下学期开始确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双选关系”,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前期能力训练:大三下学期,培养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各种能力。
(2)中期工作进展:大四上学期,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提前进入开题、文献综述和英文翻译环节,甚至可以将毕业设计一部分工作提前到该学期。
(3)后期设计攻坚:大四下学期,完成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和答辩。
4.“前移-延展”模式下学生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提出该模式,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毕业设计,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五大方面:
(1)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例如,给一个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图书馆文献和电子数据库(包括中文和外文资料),从中给予指导,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从学生所查资料中,选择质量高的科技文献为写作范例,指导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根据以往情况,很多学生就连“文献综述”是什么都不清楚,更不要提写好“文献综述”。在该项能力训练中,针对学生所查资料,指导学生写“文献综述”。
(3)专业英文翻译能力:专业英语翻译能力包括“英译中”和“中译英”。针对学生普遍不会翻译中文摘要的情况,以文献资料为教学资料,指导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4)专业软件运用能力:专业软件(例如FLUENT, GT-POWER,FIRE, BOOST,HYPERWORKS等)的应用在现行大纲中是没有的,而企业越来越需要会使用专业软件的毕业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趋势,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学习专业软件。既培养学生专业软件应用能力,又为将来学生就业增加了有力条件。
(5)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工程设计中的三大问题: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从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分离出一些适合本科生做的题目,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论
本文提出基于导师制的“前移-延展”型本科毕业设计运行模式,将毕业设计工作提前到大三下学期,避免了时间短、与学生考研冲突等问题。导师与学生共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提高了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兴趣。加强学生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仇中柱,陈小江,改革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2.4
[2]汪强,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3]彭熙伟, 王向周, 郑戌华. 关于提高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中国电力教育,2011.4
关键词:毕业设计;分类指导;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邓方(1981-),男,四川南充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陈杰(1965-),男,福建福清人,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理工大学第十批教育教学改革预立项项目(项目编号:04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69-03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课程体系中与科学研究结合最为紧密,提高学生研究能力最为直接的课程,是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学生可将所学知识直接用于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应该为各类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方面,目前的培养体系中,毕业设计无疑是对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进行科研和实践训练的良好载体。教育部于2010年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高素质人才。该计划强调了各个学期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实践,同时更强调了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毕业设计分类指导的成功案例,也说明现有的毕业设计体系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马上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培养需要。另一方面,应该从本科阶段就对创新拔尖人才进行专门培养,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周彬就是其导师段广仁教授从本科阶段开始连贯培养至博士毕业。许多在博士学习阶段取得多项重大成果的学生,多是从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就跟着同一个导师完成学习。因此,以本科毕业设计为起点做好拔尖人才培养尤为必要。
因此,本科毕业设计作为本科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历来受到重视,但目前的毕业设计存在课时短,命题相对简单,选题仓促,设计与研究不够深入,创新性成果少,研究能力培养不足,各类学生一锅烩等问题。特别是对于本科生中的优秀学生,现有的毕业设计不能对他们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写作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先期培养。
一、现状分析
为更好的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情况进行分析,对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近年来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了全学院1243个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情况。如图1、图2、图3所示,分别对毕业设计的命题来源、题目性质和指导教师情况进行了统计。从命题情况来看,大部分题目来自科研实践,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很少;在题目性质方面,工程设计占了总课题的53%。经分析发现,多数题目是为了完成工程中的部分简单工作,没有深入到工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不能体现创新性,而体现基础研究的理论研究则只有4%,说明本科生在理论研究上没有太多作为,多是以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毕业设计为主。而指导教师的组成中,年轻教师接近半数,这使得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经验不足,命题、指导以及学生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连贯性培养中存在问题。
国家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而毕业设计从时间安排、命题选题、指导方法、分类指导等多个方面与当前的教育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本科毕业设计为切入点,对现有的毕业设计选题内容、指导教师、时间安排、指导方式、考核方式等主要要素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结合实际的实践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毕业设计命题针对性不强,命题质量不高
毕业设计课程的命题与选题都是由指导教师决定。由于大部分本科生能力所限,加之毕业设计时间较短,所以多数毕业设计只能完成相对比较简单的命题,指导教师在命题时常常是为命题而命题,人为降低难度,很难真正与自己的科研结合起来。表1、表2、表3是近年来自动化学院两个本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命题情况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结合生产实际的题目最少;而在题目类型方面,工程设计最多,理论研究最少;在重复性方面,重复题目为18.9%。
2.现有的毕业设计时间过短,完成研究和创新的时间不够
现有毕业设计课程基本都是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部分学校还在该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加上毕业、考研、找工作等各类事情,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总时长平均也就不到四个月。而要在这四个月的时间中完成开题、设计、制作、实验、论文写作、答辩等一系列工作,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对某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以往经验和统计,30%的学生甚至不能完全完成毕业设计课题中要求的全部内容,只有10%的学生可以很好的在四个月的时间中做出较好的结果,而这类学生多数是提前参加到了课题中或是有很好的基础,而60%的学生只能基本完成命题内容。
3.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情况单一,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
表4是自动化学院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统计情况。从指导教师的组成结构上看,人数占三分之一的年轻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是总数的一半,而博士生导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数量少于其人数的百分比。说明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主力仍是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
4.毕业设计考核方式不利于创新性成果的出现
现有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以答辩为主,需要打破原有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和答辩为主的考核模式,将原有的考核按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三个阶段进行分别考核,并制定各阶段的阶段性指标,将原有的以论文为主的考核模式向以实物、程序、科技论文、专利、竞赛结果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转变,从而将原有的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向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毕业设计模式转变。
5.现有的管理机制不能完全适应毕业分类指导的需要
目前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以大多数学生的情况制定,灵活性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很好地提高落后学生的能力,对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体现不足。
三、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1.毕业设计时间上的改革
考虑到以往的现实情况,特别是考虑到为将来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基础,有必要在毕业设计课程时间上进行调整。按照分类思想,将不同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加长优秀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时间,从而将部分优秀学生从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联合培养。
一是对特别优秀的学生(成绩排名年级前5%),从大三第二学期初开始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在大三第二学期末进行开题,大四一年时间完成具体设计和论文撰写,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三个学期。其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当于现在研究生用于研究的时间。二是针对成绩在前30%左右的学生,则在大四第一学期选题、开题,总毕业设计时长为两个学期。三是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选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初,开题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末,总时长为两个学期。四是针对动手能力特别强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可在大三第一学期完成选题,开题并将其毕业设计与竞赛结合,总时长为四个学期。五是针对部分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毕业设计可在大四第二学期完成,总时长为一个学期。
2.毕业设计命题模式的探索
毕业设计的命题需要在题目命题来源、命题类型、命题质量方面下功夫,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毕业设计命题。采取命题评审制,指导教师的命题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评审,只有通过评审的题目才能用以指导本科生。
一是面向以保研学生为主体的优秀本科生。将他们作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主力,命题主要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值得研究的有一定深度和难度且带有前瞻性的课题,锻炼其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从本科阶段开始其硕士甚至博士的培养过程,为将来培养优秀硕士和博士论准备。二是面向以工作为主的部分本科生。主要从项目中抽取部分动手和锻炼工作能力较强的题目,锻炼其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面向考研学生。对科研中的典型问题和一些相对难度较小的题目进行研究,特别注重将来其主要研究方面,为将来进一步的深造打基础。四是面向打算出国深造的学生。注重培养其英文能力,可采用英文论文的方式。
3.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改革
本项目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对指导教师进行分类,从而保证命题的分类效果,保证对学生指导的连贯性,保证学生课题的延续性,从而保证能对优秀本科生从本科、硕士直到博士阶段的贯通培养。
一是实施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并保证优秀本科生能在毕业设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基本师从一个导师,从而保证指导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本科生导师制从大三第一学期开始实施,这类学生毕业设计从大三第二学期开始。二是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后自动成为其本科导师,并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保研与考研、出国和找工作中给予具体指导。如上研究生后在同一专业,其本科导师自动成为其研究生导师,博士阶段如其导师是博导则自动成为其博士生导师。期间学生有一次机会更换导师。三是主要由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要有一定的课题和经验,对于特别优秀学生应选拔博导或硕导担任其指导教师。四是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对有条件的实验室,其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应进入实验室,按研究生进行管理。
4.毕业设计管理机制的改革
为适应毕业设计分类指导探索和改革的需要,必须在学校、学院和研究所层面对管理机制进行改革,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学校层面。允许学生按分类选择毕业课题,并在大二结束时和大三每一学期结束时统计与学生成绩排名。调整教务管理系统,允许不同分类学生在不同时间段跨学期、跨学年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并进行全过程管理。对毕业设计中的优秀学生应优先保证其保研资格。评选毕业设计校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2)学院层面。由辅导员、教学干事一起完成对学生的按成绩、兴趣、未来发展的毕业设计分类。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将本科生导师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结合。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应优先考虑学生的本科生导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成立毕业设计课程命题评审小组,聘请专家进行评审。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按实际时间相符的教学工作量考核。评选毕业设计院级优秀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并给予奖励。
(3)团队或研究所层面。给进入研究所进行长期毕业设计的学生一定的办公和实验条件,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补贴。作好国防项目的保密分解工作。帮助指导教师做好命题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29-2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已经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教育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为实现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为教育活动“价值增值”,必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监控和管理,而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更是如此,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可行性
可行性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是否有效合理的基础。一是时间上可行,能够协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在时间上的冲突;二是教学资源上可行,通过有力的组织、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三是操作上可行,监控标准明确、便于操作。
(二)教育理念先进性
先进教育理念是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是否有效合理的前提。一是可持续的人才发展观。强调学生的主体价值和主体意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意识等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强学生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满足当时社会的需要,又保证其身心与社会、自然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二是注重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如何,不仅受教学主体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包括选题的独立性要求――实践教学环节对选题内容的影响――实习阶段企业评价因素的影响――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导向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背景下,必须树立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思想;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将毕业设计与就业市场密切结合,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缩短学生与市场的适应期,有效解决学生就业供求脱节的局面。
(三)全员性
全员性是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提高对各职能部门、指导教师以及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质量的关键。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任务与责任,而且要求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及有效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学生具有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
(四)监控管理全程性
全过程监控管理是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保证。有效的监控既能指导毕业设计工作,又为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保证毕业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五)全面性
管理内容的全面性是实现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在毕业设计(论文)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中各项内容进行全面管理,主要包括:前期准备、选题、开题、论文的撰写和指导、检查、答辩、推优、总结、毕业设计(论文)材料的整理归档。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新建本科院校普遍的做法是,分别从指导老师、评阅老师和答辩三方面构建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从指导老师角度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指标的选择;二是评价指标的分值。由于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撰写过程比较清楚,所以,指导老师的初评应是对论文内容和写作过程的全面评价。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笔者参考了当前部分高校正在使用的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和细则,同时结合以往学者所作的研究,构建了6个一级评价指标及相应的二级评价指标。其中一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务能力与水平、质量、规范化、创新;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评价指标的细化,把概括、抽象的一级评价指标细化成详细、具体的评价内容,便于实际操作。在确定指标分值时,其中一级评价指标“业务能力与水平”和“质量”分值最大,占30分,其他指标的分值均为10分。具体而言,从指导老师角度构建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导教师评分占总评成绩的30%。
(二)从评阅老师角度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评阅老师对写作过程并不清楚,只能从最终的论文稿来评价,即重点是对论文的学术规范和写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与从指导老师角度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删除了“工作态度”这个一级指标,将“工作能力”提升至“方案的设计能力”,分值增加5分;将“业务能力与水平”具体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值减少5分。从评阅老师角度构建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阅教师评分占总评成绩的20%。
(三)从答辩角度构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毕业论文答辩能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因此在答辩这个环节,构建了4个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级评价指标。其中一级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报告内容、报告过程、创新、答辩;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评价指标的细化,把概括、抽象的一级评价指标细化成详细、具体的评价内容,便于实际操作。在确定指标分值时,其中一级评价指标“报告内容”和“答辩”分值最大,分别占40分、30分,“创新”和“报告过程”各占20分、10分。具体而言,从答辩角度构建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答辩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
三、结语
本文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障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由于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加强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翟岜,王存鹏.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
[2]陈玉现.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利,1999.
[3]楼盛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5):309―312.
[4]张红,易崇英.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余高专学报,2009.
【关键词】 毕业设计 管理 质量 监控
要确保毕业设计质量,不只是注重最终结果,关键是要注重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监控。为保证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确保选题质量,让指导教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信息学院早在2003届将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后期进行,使学生有整一学期多的时间做毕业设计工作。
本科毕业设计进程安排
1.把好选题工作关
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选题应以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选题应力求与社会、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相结合;难度和广度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量饱满,经努力能独立完成任务;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性和专业知识覆盖面,有利于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题要求中学院做出了限制,如:题目不能与前三年的题目雷同;原则上不能够做课件及网站类技术含量底的内容;采取措施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类的题目,对此类题目院系提出相应的基本目标要求。指导教师可将大而难的题目分解成学生可完成的若干子题目,做到学生一人一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需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本学科和专业选择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具有对所学课程知识、实践能力综合训练的题目。鼓励指导教师的选题尽量结合自己的科研、生产实际及实验室创新等方面。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习或调研,特制定了本科生在校外公司或用人单位作毕业设计的规定,校外毕业设计的申请、登记表和审批流程,学生校外作毕业设计纪律等。为了校外设计学生的安全,学院率先制定了“校外设计安全承诺书”。同时为了保证校外毕业设计质量,学生必须确认两名指导教师,其中一名为校内指导教师,另一名为校外指导教师,同时指定一名同学作为校内联系人,以便及时办理其他相关事宜,每周必须以邮件等方式向校内指导老师汇报设计情况。
在网上报题时必须同时上传相应的任务书,采取任务书的形式代替开题报告,要求指导教师必须认真、规范完整撰写任务书,便于学生了解题目的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情况选填三个志愿,并与指导教师联系和交流,指导教师最终确定最合适的学生。学院对少部份最后落选的学生进行统一调整分配。双向选题结束后便安排学生开展资料查阅、实习、社会调查等工作。
学院专设了本科毕业设计专用网站,用于指导教师报题,各系审题,学生网上查询;双向选择、选题结果的确认;学院毕业设计重要通知,近三届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公告的。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为设计过程,中期检查,抽样、面上答辩等环节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平台。
2.毕业设计过程监控
第八学期开学正式毕业设计工作,为了监控毕业设计的进程,学院安排了固定的多媒体教室供毕业设计专用,要求指导教师至少每周指导、检查毕业设计一次,处理相关的问题并与学生交流和见面,并统计全院老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时间,做不定期的检查。要求系主任及领导小组成员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期间,把握整体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指导记要》制度;《毕业设计指导记要》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督促检查,而且也是对教师指导质量的一项考核。对教风、学风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每个学生一本《毕业设计指导记要》,每次辅导均由学生摘要记录,并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全程记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师指导情况。能清淅的体现出:①、上次辅导至本次辅导期间,学生所做工作,毕业设计进度情况,有何问题需要答疑;②、指导教师的答疑时间内容,答疑采取面授形式等
四月底各系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学院随机抽取部份学生进行中期检查,有两种形式,一部份是“答辩+报告+纪要”检查的形式,这部份学生将与专家组老师进行面对面的答辩,检查内容包括:以.ppt文件的形式在5~10分钟时间内,介绍毕业设计任务与要求(带上指导老师签了字的任务书)、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还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中期检查报告;毕业设计指导记要。另一部份是“报告+纪要”检查的形式,这部份学生主要检查:中期检查报告(校外作设计的同学将电子邮件发给校内指导老师,由校内指导老师打印并交到相应系专家组);毕业设计指导纪要。5月初学校专家将抽查部份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根据题目、任务书检查《毕业设计指导记要情况》并反馈意见。指导老师填写所指导的每位学生的中期检查表,反映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文献检索、外文阅读与翻译,学生态度、精力投入、出勤、纪律情况等。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视其情况决定学生按期、延期或终止答辩。
3.撰写论文监控
学院采取多项具体措施确保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本科毕业设计实行导师负责制,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格式,因设计的内容或格式所引起的一切问题由指导教师承担,如果在学生离校后发现论文格式不合格,将由指导教师负责修改、重新排版和装订。严格按照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定;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试行)撰写设计(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了学生对文档格式的规范化训练。
4.毕业设计答辩监控
少部份学生被抽参加学校答辩,其他学生都由各行政系组织答辩,由系主任全面负责安排答辩小组及学生,并在学院网上公布。学院制定了答辩要求:每位学生报告论文5~10分钟,教师提问5~10分钟,演示5~10分钟(答辩必须要有演示,包括硬件、软件等)。最终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审定需经过三关:第一关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第二关各系领导小组,第三关学院集中审定,对推荐到学校90分以上的论文请相应的专家进行最后严格审定。
学院采取多项具体措施确保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健全系、院两级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院系负责人、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老教授组成,负责对本院系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任务书、指导、中期检查、评阅与答辩等环节的全程质量监控。建立了完善的毕业设计文档的整理归档保障制度,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全部单独上架,整理,编号入库。每个学生资料袋中必须有论文(一册)、英文翻译(一册)、光盘(一张)、毕业设计指导记要(一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一份)、答辩记录(一份)。论文定稿后以班级为单位将电子文档存入学院资料室,以便老师、学生随时查阅。
5.结束语
从近几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类型的统计数据来看,的确在提高学术水平以及应用价值,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学院从政策和经费上,鼓励学生从事硬件设计的选题,鼓励学生参加有较高水准的研究性课题,鼓励学生参加到创新性实验的开发中。近六年来,每届都有学生在“泛珠三角洲安利杯赛”和“同方杯赛”中取得突出成绩。为了学生更好的进入毕业设计状态,建议第八学期开学增加开题报告环节。
参考文献
[1] 向玉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2007年5月,重庆工学院学报第二十一卷V01.21.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过程控制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9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省高教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HGJXHB211034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大学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对本科生在校学习过程的一个实践性的总结,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直接反映高校的办学质量[1],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问题一直以来就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着重研究的课题之一,作为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基层单位,学院有包含航空航天、土木和力学类等三个学科门类的7个本科专业,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笔者对保证和提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进行了一些尝试。
加强宣贯力度,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进行毕业设计期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或者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工作中,这也直接影响到其他同学进行本科毕业设计的热情。而高校教师又有很多指导本科毕业设计之外的工作要完成,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往往被认为是易于完成的工作而投入的精力有限。因此,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对此,学院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是思想上疏导和制度上进行规范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此工作的认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导论课程、学院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促进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等机会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讲,同时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学生如果本科毕业设计成绩不合格,将不能正常毕业,更谈不上考研和参加工作了,所以,毕业设计环节是毕业生顺利毕业离校的关键所在,指导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其职称晋升、年终业绩津贴的发放以及年终的评优评奖等直接关系到指导教师切身利益。
注重过程控制,把好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关
1.注意毕业设计环节立题选题的科学性
为保证指导教师能够投入足够的精力,学院要求指导教师必须由讲师以上的教师担任,每名指导教师单独指导学生数不得超过8人。助教可与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联合指导,但两名教师联合指导的总学生数不宜超过12人。
为做到因材施教,要求每个专业的立体数量应为应届学生数的1.5倍以上,并且隐去立题教师姓名予以公布,供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没有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将取消其当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资格。
毕业设计立题要难度适宜,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题目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2]。
2.注意毕业设计环节开题的严肃性
学生需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后第2周末前完成开题,开题报告必须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撰写,体现个性和特色。指导教师必须亲自把关,在开题前对每名学生的报告进行批阅。开题工作由各系组织,并报学院教务办备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展示自己的开题报告及相关材料,一般由学生本人进行5分钟的公开讲述,并进行至少5分钟的答辩,接受专家组和在场同学的提问。
3.注意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手册填写的规范性
毕业设计手册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日记”,此毕业设计手册填写的真实性直接反映出学生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视程度,因此毕业设计手册必须按学校有关要求填写,相关要求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由专业负责人统一进行讲解指导。手册中的设计说明内容以2周为单位进行填写,其填写的内容一定与进度相符,写清楚2周内完成的工作内容、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必须填写充分。指导教师必须逐个过目学生的设计手册的填写过程和结果,并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进行签字。
4.注意指导和过程跟踪的灵活性
这一环节也是学院控制教师和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环节精力的主要手段[3],学院制订如下要求框架,要求各系和各专业参考本框架结合本专业特点进行分别落实,并保留所有书面痕迹(教师签字手稿等)以备检查核实。
(1)指导教师每周必须与学生至少见面一次,进行辅导答疑,并对学生考勤和进度检查(必须有记录),其结果作为学生参与态度评价的依据。不准事后补填造假。
(2)各系根据进度安排每四周一次集中讲座、指导或答疑,并对学生进行考勤。具体安排由各系负责,并报学院教务办备案。
(3)各系根据具体情况安排2~3次指导教师汇报交流会,汇报所指导的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具体安排由各系负责,并报学院教务办备案。
(4)每周进行集中考勤至少一次,由专人负责。
(5)配合学校进行前期、中期、后期的设计的检查工作,进行进度质量检查,具体时间为:前期第3周末,中期第9周末、后期第13周末(土木工程专业第15周末)。检查内容是:设计手册的填写、编程演示、实验准备、计算说明书形成过程的草稿、施工图形成过程的相关草图、指导教师的修改痕迹和签字等相关内容。
(6)配合后期检查在第13周末(土木工程专业第15周末)进行学生答辩申请工作。学生应完成设计成果包括: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设计手册;施工图纸;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图纸、应用程序的电子版。以上成果必须是经过指导教师审核签字的成果,经检查合格后,学生亲自签写申请答辩登记表,取得答辩资格。
5.注意毕业设计环节成绩考核的公正和公平
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给出公平、合理的考核成绩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保证[4],因此,学院要求各专业根据4.1-4.6各项进行记分积累,采取黄牌警告,红牌罚下,分级答辩的机制,即中期检查后积分低于40分者,对该学生进行黄牌警告,并于后期工作进行重点监控,对后期检查后积分低于60分者,将终止其毕业设计环节的进行,不允许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分级答辩即累计积分大于等于86分者,答辩成绩最高为优秀;75~85分者,答辩成绩最高为良好;小于75分者,答辩成绩最高为中等。
总之,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是直接反应高效本科生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到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应用程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将始终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求新的重要课题,本文的实践成果可为各个兄弟院校和同行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元凤.关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分析与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43-144.
[2]洪月华,庞超波. 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2011,32(2),35-37.
[3]武卫莉.加强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实践和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5),117-120.
[4]郑佐桓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定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7),248-250.
作者单位:吴国辉 陈树华 曾繁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