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32:30
导语:在临床科研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血液学临床研究生培养 临床能力 学习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36-01
血液病的临床工作对于完成本科阶段学习,刚刚踏上临床实习的研究生来说,存在着一道不太容易跨过的门槛,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许多研究生往往难以顺利完成从书本知识学习向临床知识技能学习的转变,许多研究生在血液临床轮转数月后,对于血液病的学习仍然不得要领,处理病情变化时的临床思维仍然不得其门而入,不仅事倍功半,甚而贻误病情,造成恶劣后果。总结我科多年来培养血液学研究生的经验教训,深切感受到要培养出合格的,具备相当的临床工作以及临床科研能力的研究生,需要培养出研究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从病患身上学习的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与同事、老师、护士的沟通能力,临床科研能力。
1 培养自学能力以及从病患身上学习的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始终是一块短板,无论从老师到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多年来的填鸭式教育方法,通过考试的指挥棒去掌握各知识点。这种方法对于临床知识能力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这种方法违背了人类探索科学规律的逻辑过程,不利于自主思维。在复杂多变的临床环境中,血液学研究生急需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自学。自学是需要主动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掌握技能而主动进行的学习行为。培养自学能力的迫切性在于,首先,临床的诊疗过程和临床思维方法与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安排迥异,教科书的安排基本上是按照一个个疾病进行系统的讲述,而临床患者情况多变,主诉、症状常常不典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又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每个患者往往除本身的血液系统疾病外,还有其他相关的合并症,并发症,这些需要临床工作者像侦探一样,不放过蛛丝马迹,又能抓住矛盾的主干,应用丰富的临床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进入临床后仅仅看课本而不主动结合患者情况去看教科书,不仅掌握不了相关知识的要点,还很容易忘掉。我们一直强调,要结合病人的情况去看书,这样能够做到印象深刻,举一反三[1]。并且临床病例的学习符合医学的观察、探索、总结这一自然过程,有利于培养临床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从病患身上学习的能力是临床医学生、临床医生最需要的能力之一。临床诊疗的过程,既是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来追溯疾病的蛛丝马迹,跟踪疾病的变化进展,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临床每日的查房便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临床规律的总结便是从这日复一日的观察当中得来,科学的进步正式在于观察。善于从病患身上学习和总结正是一个优秀的临床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能力。
2 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是医学宗旨的根本体现。医学发展的目的即是救治病人,在国外,人们尊重医生就是因为医生尊重生命,充满仁爱,临床沟通成为国外医学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2]。国内近年来医疗环境复杂,但即便处境艰难,医者仍然不应堕落其悬壶济世之心,为纠正世风尽一份力量。出于仁爱之心,修养自身,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大多数患者还是会善待和理解医生,配合医生的诊疗。血液病患者中年轻人的比例很高,许多人家境并不宽裕,在现代血液病治疗的手段下,也常常弄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也许临床研究生能够做到的有限,但细致观察病人,及时做出处理,耐心地和患者去沟通、讲解,是培养医者仁心的重要源泉。医学是一门人文科学,观察人,与人沟通、交谈,了解人所求极为重要。掌握沟通技巧,也是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方面。
3 与同事、老师、护士的沟通能力
许多研究生到了临床往往仅仅满足于,或者羁绊于临床病人的接诊、病历病程书写的完成;查房时满足于帮老师捉刀写医嘱,开化验单,追问结果。查房结束后热衷于练习血液科的几种穿刺。而随着医院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住院病人增多,查房医生工作量显著增大,要求他们做到经常进行教学查房已经不现实,如此自然带来了临床教学的不足。作为临床研究生来讲,客观上获得老师指导的条件在变差,主观上自己则更要主动出击,有疑难问题积极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向查房老师请教,对比自己的思路,找出差异,进行学习。书本的知识不仅是死的,并且更新较慢,而直接请教查房老师,查房的老师们往往广泛研读学科进展的文献,知识底蕴就要深厚许多。
为日后顺利的在临床开展工作,培养全方位的协调能力,注意积极主动配合护士的工作并与她们沟通,能够学到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模式。记得当年实习每到一科,均是由护士长指派跟着某一当班护士熟悉科室环境,熟悉工作流程,这一措施其实应该继承发展下来,护士的工作虽然较为简单繁琐,但与病人的接触、沟通机会远较医生多,在当前环境下,许多病患不理解护理工作,往往对护士态度很差,对医生则恭敬。理解护士的辛苦与委屈,对于协调医护关系,创建和谐科室有重要意义。
4 临床科研能力
作为一个全面的临床工作者,还需要具备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科研的前提和基础还是建立在对患者的细致观察判断基础之上的,在此不再赘述。临床科研的起点需高,这就像练字一样,首先要学习的便是书法大家的作品,而不是普通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因此,建立临床科研最好的基础即是多中心,大规模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如果不具备多中心的条件,也要认真学习参照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执行、总结,学习GCP原则,自觉运用GCP原则观察处理临务。在医学统计方面,要深入学习,科研设计、统计方法要做到严谨、认真。另外,认真研读血液学临床试验的文献,也是提高临床科研能力的重要方法。
此外,争取在临床期间,掌握常见血液学科的几种临床操作,也是相当有必要的,在此不再赘述。
如果我们的血液科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能够抓住以上重点,必将会使学科欣欣向荣,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转化医学;中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
随着中医学人才要求的提高。承担临床医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研究是涉及临床医学、伦理学、法律、管理和医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实践学科[1],临床研究实践也是催生新知识、新技术的重要基本手段,是推进临床医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临床研究是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医疗技术的必经之路,也是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化的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蓬勃发展,但随着学科专业的不断细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鸿沟不断加大。现在的中医学临床研究生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中医学院校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中临床研究相关知识仍未形成完整体系,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临床研究实践机会较少,当前对临床中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仍难以满足转化医学发展的需求等[2]。
在这种形势之下,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应运而生,它为消除基础与临床的屏障,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转化医学是一个新兴概念,它是指借助一系列医学新知识,将从实验室产生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直接导向临床医疗应用,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能力。它遵循循证医学和"以患者为中心""从实验台到病床旁"知识的交叉整合、学科间通力合作、促进基础研究快速高效转化临床且及时反馈,为防治和诊疗疾病提供新策略[3]。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基础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最后将科研成果投入到临床实践应用中去,最终以提高医疗水平。因此,培养既能进行基础研究又能治病,将基础研究与临床有机结合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1培养提出医学问题和研究方案设计的能力
发展转化医学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在临床应用的诊疗技术的速度。要加快转化速度,就必须要从临床实际需求出发,首先提出有价值的临床问题, 再根据现有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设计临床研究方案,通过临床研究加快基础医学成果的临床转化速度。而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通常会受到更多的重视,而在非医学知识的培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则存在一定的不足。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工作需要较宽的知识面,要求学生具备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提出医学研究问题的能力和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4]。而这两种能力至少需要两种基本技能:文献阅读技能和一定的统计学知识。只有经常跟踪医学文献,了解最新医学科研进展,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而任何严谨的临床研究的设计均要考虑在研究过程的中各类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方案的设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统计学知识。
2强化医学和非医学类基础课程的学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知识。通常情况下,临床研究生比较注重基础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常常忽略科研方法课,如统计学等非医学类基础理论的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是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的基石,在培养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非医学类基础课的培养,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合理的知识结构[5]。我院在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为了培养综合高素质的临床工作者,会开设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DME等课程,以提高临床研究生的临床研究能力,为临床医生顺利开展临床研究的提供保障。
3参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提高临床研究设计和组织能力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IIT)通常指由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作为研究项目发起人的临床研究项目,它通常是由有一定学术地位或专业水平较高的临床医生自行设计并组织实施的临床研究项目。研究生通过参与IIT项目可以启发其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研究方向的思路,拓宽研究视野。任何临床研究项目都是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的,通过参与临床研究,也可以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目前,各研究型的医疗机构开展的IIT研究项目越来越多, 为临床研究生参与IIT研究项目提供了更多的机会[6]。
转化医学的兴起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化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也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教育也应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传统的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技术和学科发展的求[7]。而以转化医学为指导,以科研课题为契机的培养模式也成为新时期提高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刘仕勇,杨辉.医学研究生临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
[2]刘冉冉,雷聪,王金芳.以转化医学为理念的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建[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
[3]姜波.转化医学-需要积极关注的新领域[J].新疆医学,2010,40(12).
[4]展玉涛.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08,22(5).
[5]秦彦文.谈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 ,2012,9(4).
【关键词】 白内障;视网膜炎;玻璃体混浊
【Abstract】Reform and opening ,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equipment greatly pushed our eye treatmen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 Current research of ophthalmology of emphasis on common and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discusses prevention of treatments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diagnosis result 。This paper is the work experience accumulated, contribute to common cataract, retinitis.
【Key words】Cataract ;Retinitis
1致盲率第一位的白内障
目前为止白内障是致盲率最高的眼病且手术是当下唯一有效的方法,以下选择一个样本组进行研究。组内40例患者男21例患眼35只,女19例患眼29只。其中年龄相关类白内障28只眼、外伤性白内障13只眼、并发行白内障17只眼、先天性白内障6只眼(患者病情已影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
治疗方法:年龄相关白内障采用治疗方法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做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
因尚无有效药物可以进行治疗或相关辅助,所以目前选用手术方法最为可靠。针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通常为单眼的情况且是由外伤引起病症,多为晶状体破裂或皮质突入前房。先对本身外伤造成破裂部分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降眼压药物进行治疗和处理,之后进行手术摘除。并发型白内障通常是由另外一种或几种眼病或其他疾病引起,此处以眼病为例可能是由于青光眼或高度近视引起,本组样本中两者情况均有。此类情况应先控制原发病及原发病引起的眼部炎症,术前标准是患者眼光定位准确,红绿色觉正常。散瞳后进行相关处理保证术中低眼压状态进行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一起植入。
2中西医结合的视网膜炎症
视网膜炎症是指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结核性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青年性复发性视网膜玻璃体出血和渗出性视网膜炎,又称冠茨氏病。其临床表现通常为视网膜玻璃体出血、随眼球转动而飘动、玻璃体积血较多时视力可突然剧降,出血过多时可继发青光眼。其发病原因视网膜组织增厚,出现坏死性变化及血清纤维蛋白性渗出、红细胞、白细胞、胆固醇结晶、坏死区被结缔组织包围发生机化使血管扩张、充血。针对视网膜炎症的治疗,笔者建议采取中西医结合方式,西医手术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此应注意的是如果能争取把握治疗时机加以中药辅助治疗,对于患者视网膜炎症的康复率将会有更大的提升。早期炎症仅有渗出、出血无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新鲜的玻璃体出血均可以进行保守治疗,给予维生素、扩充血管、止血、抗炎及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已到缺氧期或有新血管形成时可考虑采用激光光凝或是单纯冷冻等方法进行治疗其目的是封闭血管阻塞区阻止或减少新生血管产生的方法尽量控制病情发展到晚期手术状态。在治疗中推荐使用银杏提取物银杏和婆罗子的提取物相结合使用。
经2周患者对照治疗后取得数据痊愈13显效8例好转6例(治疗组30例总体有效率90%)而对照组(34例,痊愈14例显效5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82.3%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吵以在统计学具有意义(P
眼科疾病除治疗外同时要加强护理,术前要让患者保持好心态确保常规指标和超声图指标正常(不存在影响手术指标即可)同时要加强术后营养补充部分眼病也是因为营养失调产生诱发原因,尽量减少油腻食物多摄取果蔬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参考文献
[1]陈战巧.白内障患者的10例临床术后治疗对比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11期.
[2]朱A川.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第28期.
[3]顾若姝.梁斗立.于雪冰.熊壮.夏凤杰.白内障临床治疗探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第一期.
[4]马立威.陆博.刘冰阳.张劲松.改良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之后,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现象。对这2例患者进行酒精湿敷和临床抗感染治疗痊愈后,疗效显著,治愈率为93.33%(28/30)。结论:发病后,如果确诊为阑尾炎,那么患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的阑尾组织和将腹腔内的脓液清除干净,避免感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122-01
急性阑尾炎又被称为盲肠炎,是普外科临床疾病治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1]。它的发病急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有可能致使患者出现炎症反应甚至造成感染。急性阑尾炎的常见症状包括:反跳痛、阑尾点压痛和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急性阑尾炎采取的常识性的紧急措施,提高了该病临床诊治中的困难[2]。本研究主要以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普外科收治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为19至72岁,平均年龄(48.5±4.0)岁。在这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农民有10例,工人8例,学生9例,教师3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4例,坏疽性阑尾炎患者6例,单纯性的阑尾炎患者16例,阑尾脓肿患者1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3例。
1.2 临床表现:
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出现发热现象的患者为28例,出现畏寒现象的患者为26例,出现全身乏力现象的患者为22例,出现便秘现象的患者为20例,出现腹痛现象的患者为29例,出现腹泻现象的患者为13例,出现食欲不振现象的患者为27例,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的患者为28例。
1.3 方法:
对入院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照普外科常规进行入院处理,包括:补液、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这30例患者进行检查,对适合做阑尾炎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麻醉方法采用的是连续性硬膜外麻醉。(2)手术切口为右下腹斜形手术切口。(3)将切口打开后,用纱布垫将小肠推入内侧。(4)找到盲肠,用阑尾钳夹住阑尾的末端,切除阑尾。(5)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腹腔进行清洗,将其阑尾根部进行解剖,对阑尾进行观察和分析。(6)对动脉阑尾用丝线进行结扎,对阑尾残端进行消毒处理。(7)对包埋的盲肠壁进行缝合,缝合的面积应适中,不要过大。有1例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和身体状况不佳的原因,患者和其家属商量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
2 结果
经过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对这2例患者进行酒精湿敷和临床抗感染治疗痊愈后,疗效显著,治愈率为93.33%(28/30)。在这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为29例,所占的比例为96.67%,采用保守方法治疗的患者为1例,所占比例为3.33%。住院时间为8至21天,平均住院时间为(13.2±4.2)天。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提高,阑尾炎切除术在外科手术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手术,很多医生因此而对阑尾切除手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阑尾炎切除手术中存在很多的不方便的地方。在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中,急性阑尾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别为:周围脓肿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
阑尾管腔内淋巴组织丰富,管腔细小,开口处十分狭窄,阑尾系膜比较短,呈现出三角形,如出现弧形则易导致阻塞现象的出现,阻塞是导致急性阑尾炎的最主要的因素。急性阑尾炎患者一旦病情被确诊后,应立即进行治疗,越早越好,不要推后治疗,那样只会延误病情,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现象。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就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的组织,清除脓液,以免造成感染扩散。如果有患者在突发急性阑尾炎的过程中出现了休克现象,那么相关的救助人员应将休克和感染同时进行,等到休克症状得到改善后再进行阑尾切除手术。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其腹腔内的感染范围很大,因此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中,清除脓液和清洗腹腔是最关键的步骤,清洗可以采用氯化钠(0.9%)溶液进行冲洗,等到冲洗干净之后,为了达到抗感染的目的,还要用庆大霉素和甲硝锉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清洗。对急性阑尾炎采用手术切除阑尾的方法,是普外科治疗急性阑尾炎最好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已经被使用了较长的实践,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4]。本研究中3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之后,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现象。对这2例患者进行酒精湿敷和临床抗感染治疗痊愈后,疗效显著,治愈率为93.33%(28/30)。
综上所述,发病后,如果确诊为阑尾炎,那么患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坏死的阑尾组织和将腹腔内的脓液清除干净,避免感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参考文献
[1] 秦明.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治疗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4,27(19):590-592.
[2] 翟超,陈平,刘涛.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J].大家健康,2013,67(12):290-291.
关键词: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有效
通常将0~14岁年龄统称为儿童。儿科药品就是药物品规相同,在儿科疾病中使用的药物。儿科合理用药就是针对儿童的实际病情、生理特征及药理学理论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生化功能及内分泌系统有别于成年人,因此,儿童对药物的反应性、耐受性都不尽相同。因此,对儿童安全、合理用药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借鉴一些临床经验,可提高儿科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1 儿童生理特征分析
儿童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机能发育尚不成熟,在解剖、生理、功能等各方面都不用于成年人,因此对药物的反应性及耐受性都不一样,在疾病损伤时,儿童具有比较强的恢复能力,只要度过危重期,儿童恢复效果比较理想,再对其合适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身体的尽快恢复;另外,儿童个体差异大,在患儿用药过程中,个体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因此,在治疗儿童疾病时,应了解患儿的身体情况及生理特征,正确、合理用药。
2 儿童用药特点分析
儿童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非常旺盛,药物通过体内吸收、代谢及排泄比成年人快得多,因此,对于影响到酸碱平衡或者水盐代谢的药物,儿童特别敏感,给予利尿药后,容易发生低钾血症或者低钠血症,而水、电解质的变化又会给药品的吸收及代谢带来影响;由于儿童各个系统功能尚不完善,若临床用药不合理常会导致药物中毒及不良反应;儿童身体机能发育还不成熟,抵抗力低,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又会影响到机体对药物的耐受力;对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要注意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以及预防各种中毒及意外情况的发生;对于肝、肾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的新生儿,对肝内生物转化与经肾脏排泄的药物特别敏感,因此,在儿童疾病治疗选用药物时,临床医师应该掌握药物的各方面情况,如对儿童胃肠道有刺激性,或者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害性的,应慎重用药[1]。
3 儿科临床用药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3.1严格把握适应证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来说,身体机能尚不完善,组织器官也还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因此,在选择药物之前要先掌握患儿的具体病情及生理特征,严格把握适应症,在选择抗菌药时,要遵循用药原则,按照病原菌种类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在紧急情况下,还没获得试验结果时,可以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地点、发病季节、感染部位、基础疾病等各方面情况,对有可能产生的病原菌进行合理判断,再和当地细菌耐药情况互相结合,给予抗菌药经验治疗,等细菌药物试敏结果出来后,再给予相应的调整[2]。
3.2给药途径及方法 为了确保药物良好吸收,让其发挥最大的药理作用,要掌握正确的给药途径及方法。为了让儿童方便用药,可以将其制成各种剂型,对于年龄比较大的儿童,可以鼓励他们口服,若儿童拒绝服药或者吞咽困难时,可以通过鼻饲管滴入药物或者-直肠灌药;若使用的药物只能通过注射给予,或者患儿病情比较严重的,可以采取静注或者肌注的方式给药。因此,给药途径要根据患儿年龄、实际病情及药物特性给药,要加强宣教,减少滥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3.3用药剂量的掌握 临床上对儿童药物剂量的掌握通常按照体重来计算,这是目前比较简便且实用的方法,即儿童剂量×体重=儿童用量。计算公式如下:1~6月各月儿童体重(g)=3000g(出生体重)+月龄×600 g;7~12月各月儿童体重(g)=3000 g(出生时体重)+月龄×500 g;1岁以上儿童:儿童体重(kg)=年龄×2+8。
有的药物给药途径或者药物用途不一样,那么公斤体重剂量可能就不一样,要按照药物的具体用途和给药途径选择对应的公斤体重剂量,通常情况所需要的药物剂量可以选择中间平均值来计算得出。
3.4禁忌及适应证 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及适应证。若疑似为细菌感染可以根据培养和药物试敏合理选择抗生素,对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一般都是病毒性感染。在用药时要分析产生疾病的原因,找出病源,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合理使用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3]。对于儿童比较敏感的药物,或者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要注意观察儿童用药后的情况,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出现严重后果。
综述,儿童身体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在临床用药时,要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为保证儿科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尽一份力量,改善儿童用药不合理情况,促进儿童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彭启娟,杨涛.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
1.“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促进活动。互动应包含几层意思:相互主动、相互能动、相互促动。
2.“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2.1教学方式、原则
将能够进行互动教学的内容尽量进行互动教学,同时强调学生的说、学、思、动能力培养,并使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认识,养成一种正确的临床思维。对教学内容的主要采用:以临床疾患为主线,指导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系列教学,如1)课堂提问;2)课堂辩论;3)病例分析;4)课后设问小组讨论总结;5)设问自学课堂发言、老师点评;6)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医学网络平台讲解该疾患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等方式。
2.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感性认识和应用临床思维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是连接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化。为贯彻临床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前尽可能选好比较典型的病例,简单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后,先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发病病因,病变过程,具有专科体征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信息的反馈,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以此来启发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记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习的重要任务。所谓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理论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不同表现这就可以用辩证法的精髓,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把见习前所学的零散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不同的病人身上进行体验。因此,对每个病人疾病的具体诊断和分析,是在学生自己询问病史,进行检查并得到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后,先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如为骨肿瘤,还必需由学生通过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推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做到每一步都要有依据,为什么要考虑诊断该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证实该诊断,为什么不诊断另一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排除?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了正确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
2.3利用各种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在骨科实习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如骨骼解剖模型,指出肌肉附着和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并通过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提示根据骨折的位置不同由于肌肉的牵拉从而出现骨折的不同表现分型,根据骨折的位置从而判断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从而使学生对骨折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具体的认识。在骨科急诊的教学中,体现了“现学现卖”的特点,例如:在处理急诊手腕切割伤的病人时,先教学生如何判断伤情,如何从症状体征推知损伤的部位和结构,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病情简单处理、控制病情恶化等等,同时灌输外科无菌观念和示范清创步骤,从而使实践的传教职能与理论的精髓达到更深层次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临床上有些少见的、疑难病例的诊治,实习时较难遇到或者超出实习范畴的病例,如关节置换的教学中,除了利用X线片的分析外,还应该具体示教如何对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安放、假体角度地调节等等,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术中数码图片及各种手术过程的VCD光盘,让学生观看,从而可以深层次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方式、过程,关节周围结构,术中假体与肢体力线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理性认识,使疾病在脑海里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
2.4使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从查房、开医嘱到手术中的消毒、铺巾、手术及术后处理等临床的全过程中去,在临床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外科手术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每天的临床早查房后,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下达医嘱,学生下达医嘱后,由带教老师修改及讲评下达医嘱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病历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在手术前的消毒、铺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该手术需要消毒、铺巾的范围及铺巾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授。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5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互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单一的灌输式、验证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探索一套崭新的、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到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始终将问题式、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与学互动全程,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其次,我们采取小组式、临床示教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多环节多层次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研思维,比如,在一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教学中,在总结归纳临床特点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利用医学网络平台去更深层次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总结其特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该类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3.“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效果
进行“互动”设计和设问,科学地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整理、归纳、补充完善和因材施教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促使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变传统的授业解惑者为引路导航者。使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思考这样一个自然的良性循环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及处理问题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
一、重视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
目前,对眼科病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尤其应重视对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研究。
1.白内障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研究:目前老年性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的首要原因,估计每年患病人数约在200万以上,不仅影响劳动生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为此我国已投入大量资金治疗这些患者,如能了解其患病的真正原因,并从病理生理角度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可造福人类、多方受益。近年来,白内障的研究多倾向于紫外线照射、氧化损伤、蛋白变性、电解质、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等方面的研究,对其免疫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老年性白内障与基因方面的研究虽有报告,如谷胱苷肽转移酶μ基因缺失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病关系的探讨,但资料亦很少见,如能从以上两方面进行研究,也许会对白内障的成因有所补益。
2.青光眼发病机制及有效的防治方法:青光眼也是致盲的主要眼病,虽然其患病率较老年性白内障低,但其对眼部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如视神经及视网膜不可逆性的损伤,角膜、葡萄膜严重损害等,如不及时治疗,常以失明告终,并失去进一步治疗的条件。因此,从病理生理的角度加强对青光眼患病原因和防治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对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已有一定认识,但对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尚处于研究阶段,是家族性还是散发性均需进一步研究。对青光眼发病后引起的眼组织损伤机制的研究尚不系统、全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青光眼的治疗尚缺乏确实、高效的方法,为使青光眼的损伤,尤其是开角型青光眼的损伤有逆转的可能性尚需做更大的努力。
3.加强角膜病的研究:虽然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和水平的提高,因感染性角膜疾病致盲者有所减少。但角膜感染性疾病仍然可见,如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病率仍较高,真菌性角膜炎在农村亦很多见,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常导致严重后果。此外,由于工、农业生产引起的眼部机械性损伤、化学伤及热烧伤等眼外伤,虽然可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获得好转或痊愈,但仍有因各种并发症而失去复明机会者。应该提出的是,有些疾病的免疫反应、角膜血管化等高危状态,可影响角膜移植手术的进行。因此,从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入手研究防治角膜血管化问题则成为眼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同时应注意对角膜缘干细胞的研究,以期为角膜病盲的防治做出更大贡献。
4.视网膜病变的诊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因此造成视力减退或盲目者也随之增加。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及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引起我国广大眼科工作者的重视,并已进行较多的研究,如血管周细胞的研究以及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等。但在诸多因素中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研究尚少,应用于临床治疗尚需时日。对某些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有一定进展,发现了一些新的遗传基因位点,如RP1,但基因治疗工作尚待研究开发。老年黄斑变性是引起老年人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对其病因和防治方法的研究亦十分重要。
5.眼科肿瘤的研究:眼科肿瘤的治疗方法已有新的进展,除外科手术方法外,目前多采取综合性治疗。如放疗、化疗、冷冻、激光、免疫及光动力学等方法,亦取得了较好效果。对病因的研究亦从基因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底细胞癌、鳞状上皮癌及状瘤等的某些基因表达,如p53、p16、c-fos、ras、c-myc、n-mys等基因与肿瘤发病有关。但就目前的工作,仅仅是初步的研究,只能从某一点或某一角度说明一个问题,尚不能全面了解这些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许多肿瘤的确切基因尚不清楚。因此,应重点从肿瘤基因方面加强研究,探讨预防和治疗方法。
二、加强眼科病理研究工作的管理
1.建立并巩固眼科病理专业技术队伍:近几年来,我国从事眼科病理专业人员流失的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影响眼科病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制约了眼科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因此,应重视眼科病理工作,加强从事眼科临床工作的年轻医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更新,以及相应的经济倾斜政策。选派热爱眼科病理专业、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补充到眼科病理工作岗位上,同时兼做临床工作,并对其进行眼科病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加新鲜血液,巩固和发展眼科病理工作队伍。同时对眼科病理工作者亦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新方法、新技术,提高研究水平。
2.加强协作:从高处着眼,加强协作,联合攻关,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21世纪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生命科学受到普遍关注的世纪,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将在整个生命科学研究中起带头兵的作用。为了在新世纪中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的工作起点要高,应了解国际眼科学专业的研究现状,尤其应在疾病的基因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因为各种疾病,如遗传病、免疫性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等均由基因决定,甚至就常见的感冒也与基因有关。在人类约10万个基因中,直接决定疾病的基因约有3000个,如果能通过各种手段破译致病基因,则可以防治疾病。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和应用更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和效益的工程,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工作的实现,需要一批眼科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劳动,同时也需要有较大的财力来支持。迄今,按我国目前经济情况,1或2个单位单独完成这样大的任务非常困难。因此,宜采取多单位联合,由有条件(医科院校、研究所)或有工作基础的单位牵头,其他单位参与协作,集体攻关,以期尽快有所突破。此外,也可寻求国际方面的合作。
关键词:脏腑求衡;气血求衡;冲、任、督、带求衡;胞宫求衡;天癸求衡
导致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不外脏腑功能平衡失常,阴阳气血运行失调,冲、任、督、带奇经平衡损伤,胞宫、胞脉、胞络藏泻平衡失司,肾一天癸一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平衡失节等。因此遵《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对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关系进行科学思维分析,从多层次辨别导致种种平衡失调的各种致病因素,运用整体观念将各种平衡失调现象进行求衡思维设计,治则用药以达到恢复阴阳气血,脏腑经脉衡定运行的目的。笔者认为:求衡思维辨证法是中医理论研究与现代科学方法结合的有机手段,既体现了中医特色,又提高了临床疗效。兹将自己在妇科临床运用“求衡思维”法研究辨治疑难杂症取得满意疗效的体会介绍如下。
1 调整脏腑求衡法
适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紊乱,脏腑阴阳失调所致的妇产科疾病。常见病证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滑胎、产后诸疾等。采用:益肾、调肝、健脾,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求衡法,以恢复脏腑藏泻、实满平衡的状态。
案1杨某,女,44岁。2003年10月10日初诊。阴道出血40余天未尽,量时多时少,色黯有块,腰膝酸软,气短乏力,下腹坠疼,头晕心悸。B超查:子宫7.8cm×5.6cm×4.3cm回声均匀,双附件(一)。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曾用性激素+止血治疗,效果不佳,现仍阴道出血淋漓不止。面色苍白,唇舌淡白,脉沉细涩。中医辨证:脾肾气虚,血失统摄(崩漏),治宜补脾固肾,益气摄血(调补脏腑求衡法),方用固本止崩汤加味。人参12g,白术12g,山茱萸12g,当归12g,黄芪30g,熟地30g,枸杞子308,三七粉2g,花蕊石(冲)2g。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药3剂,排出黑血块2枚,阴道出血已止,腹不疼,上方去花蕊石加红藤30g更进7剂。精神气色明显好转,继以归脾丸善后。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例崩漏乃劳伤脾肾,致脏腑功能失衡,不能制约经血而出血不止,又久漏挟瘀。虚实挟杂,方用人参、白术、黄苠益气补脾,当归、熟地、枸杞、山茱萸养精调肾,以求脾肾功能恢复平衡,三七、花蕊石化瘀止血,体现了虚者补之。脾、肾双调的求衡思维法。
2 调理气血求衡法
适用于气血失调,反映在气机升降失常,经血凉、热失度,病位在气在血等病证。常见病证如:疼经、闭经、经行前后诸症、恶阻、瘢瘕等。采用郁者达之、滞者行之、逆者降之、陷者升之、热者凉之、寒者温之、瘀者化之等治法,以恢复气血和顺,帅母相依的平衡状态。
案2刘某,女,27岁。2003年7月2日初诊。经行小腹胀疼12年,近3年加重,婚后4年未孕。患者每次行经即小腹胀疼难忍,拒按,每月需服止疼药方能缓解,经期3―5/28―35天,经来色黯有块,经前数日胀疼,带下量多色白,舌质紫黯,脉弦涩。妇科检查:宫体略大,活动受限,子宫后壁有多个豆粒大小结节,触疼明显,右侧附件有约3.5cm×2.5cm包块。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气滞血瘀(痛经)。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调理气血求衡法)。方用隔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2g,川芎12g,赤芍12g,桃仁12g,五灵脂12g,没药12g,香附12g,枳壳12g,延胡索15g,醋三棱10g,莪术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药10剂,月经来潮,小腹胀疼明显减轻,上方加黄芪30g,继服10剂。妇科检查:官后壁小结消失,宫体活动度稍差,附件包块缩小无压疼。继以逍遥丸调理1个月,痛经痊愈,随访1年后生子。
按本例痛经乃七情郁结,气机疏泄失职。气血运行失畅失衡,气滞血瘀所致。故用香附、枳壳、川芎、三棱、莪术行气破滞,当归、桃仁、五灵脂、没药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气血并治,是直接调和气血求衡法的具体运用。
3 调治冲任督带求衡法
适用于经、带、胎、产直接或间接损伤冲、任、督、带、奇经,致阴、阳脉海失衡,所反映出的月经过多,带下、瘕瘕、胎动不安、绝经前后诸症等。采用损者益之、伤者疗之、闭者通之、纵弛者约束之等治法,以求得奇经八脉、经气运行的平衡状态。
案3吴某,女,37岁。2003年2月30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行左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即感腰骶酸疼,带下量多如注,色淡黄,质黏有臭味,下腹隐疼,大便艰涩,少腹坠胀,舌淡红,苔黄腻根厚,脉细弦滑。实验室检查:白带清洁度Ⅲ,白细胞++。B超检查:子宫7.5cmg×4.8cm×3.7cm,子宫直肠窝处可见10.7cm×8.3cm液性回声。诊断:盆腔炎(盆腔积液),证属任、带二脉损伤,带脉失约,湿热下注带下。治宜调治任带,清利湿热(调节任带二脉平衡法)。方用止带方加减:茯苓30g,山药30g,车前子30g,惹苡仁30g,茵陈30g,猪苓10g,泽泻10g,黄柏10g,苦参10g,白果10g。每日1剂,水煎分服。患者共服药12剂,诸症消失。B超复查:盆腔积液已吸收。随访1年未复发。
按本例带下是卵巢手术后损伤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湿热、蕴结,下注胞宫而致带下量多,盆腔积液。故用二苓、车前、泽泻、苡仁利水渗湿止带,黄柏、茵陈、苦参清热燥湿止带,山药、白果调治任脉。约束带脉。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求衡思维法。
4 调养胞宫求衡法
适用于胞宫生理活动失衡,胞宫、胞脉精气血藏泻平衡失司所致的闭经、不孕、崩漏、产后恶露不绝等证。采用暖宫、育宫、益宫、固胞、举胞、荡胞、清胞等法直接或间接调养胞宫,以求恢复胞宫、胞脉的精、气、血藏泻平衡状态。
案4张某,女,31岁。2004年10月17日初诊。结婚7年,流产6次,每次受孕2个月左右即无故流产,多方求医屡治不效。平素月经后错,畏寒怕冷,今又孕43天,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急来求医。望面色晦黯无华,舌体淡胖有齿痕,舌苔薄白,晨起呕恶、神疲,大便每日2次,切脉沉细滑尺弱。诊断:滑胎,证属胞宫虚寒,胎元不固。治宜温肾暖宫,固胞安胎求衡,方用肾气丸合寿胎丸加减。熟地30g,山药30g,菟丝子30g,巴戟天10g,山茱萸10g,补骨脂10g,川断10g,桑寄生10g,杜仲10g,艾叶6g,砂仁6g。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药2周脉象较前缓滑有力,小便频数减少,腰不酸,精神较佳。继以上方加人参10g,间断服至孕24周停药。后足月顺产一男婴,母子健康。
按本例滑胎系胞宫虚寒,子宫藏纳失衡,胎元无所依附而致屡孕屡坠,用巴戟天、补骨脂、艾叶温暖胞宫。熟地、菟丝子、川断、杜仲、桑寄生补肾固胞,使胞官阳气精血藏纳平衡而孕育正常。
5 调控天癸-生殖轴求衡法
适用于天癸一生殖轴内环节失调,所致胞宫规律性的气血平衡协调失控而出现的月经失调、不孕、妊娠诸疾等。多采用中药周期疗法,调促排卵法等手段来调控天癸一生殖轴的功能,以求得月经周期的动态平衡,经期、经间、经后不同阶段的阴阳转化平衡而达促排卵孕育的目的。
案5江某,女,28岁。2003年9月23日初诊。结婚3年未孕。男方检查正常。月经初潮17岁,周期4~5/20-40天,经量少,色黯质稀,经来腰腹酸楚,失眠头晕,舌淡红,脉沉细。妇科检查无异常。基础体温测试单项。B超监测:月经第14天卵泡发育1.0cm×0.7cm,发育欠佳。经前期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诊断:原发性不孕(黄体功能不全),证属肾精亏虚,天癸不充,胞宫一生殖轴调控功能失衡而不孕。治宜补益肾精,调控天癸一生殖轴。方用中药“调周”法。于经后5―10天(即卵泡发育期)服当归15g,山茱萸15g,胎盘粉15g,白芍15g,熟地30g,枸杞30g,菟丝子30g,以促进卵泡发育。经间于月经第12一16天(即排卵期)服当归12g,赤芍12g,柴胡12g,茯苓12g,薄荷12g,白术10g,香附10g,路路通10g,丹皮10g,以舒肝调控输卵管功能。于黄体分泌期,月经第19-26天服黄精30g,山药30g,制首乌30g,山茱萸15g,小茴香6g,艾叶6g,以养精暖宫,为受精卵着床创造内环境。经过2个月经周期的中药“调周”治疗,B超监测卵泡发育良好,于2003年11月30日诉停经38天,呕恶纳呆,查尿HEC(+)。给补肾保胎治疗,后足月顺产一女婴,母女健康。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 ;科学研究; 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70-01临床医学工作是一个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对于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要有的放矢,并在临床需要的立场上来发现、回答、解决问题。然而我国目前的状况却并不如人意,高水平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依然寥寥无几,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旨在以医生角度给予深入探讨。
1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我国现在的临床科研现在的趋势是这样的一个不良趋势:为了才进行科学研究,为了研究成果拿奖而进行科学研究,而不是进行科学研究出成果之后。只要有新颖的题目,只要有热门的题目,只要是在当地或者本院内还没有开展的并能吸引大众的眼球,如果想要出成果并获奖,就抓紧做实验,不考虑本院是否具备研究实力、能力和条件,选题纸上谈兵,然后将关系调动起来立项,结题时东拼西凑。与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研究者不同,临床医学的研究工作的水平决定在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上是不是有创新创意,并且其科学结果别人能重复,经得起临床验证的严格对照,基础医学则是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回答。
所以,临床医生一定要站在临床需要的立场,发现、回答、解决问题。而回答和解决问题是需要有充足的证据的,而证据的来源就是经过长期的随机性前瞻性对照性研究才能够得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充足证据。这样的研究并不是三天两天三月两月就能得出的,这种研究一般是需要经过数年的时间,且要根据其假说和选题,在实际的临床研究过程中会不断的有新的问题新的情况的出现,这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课题的设计进行调整,到时候即使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实际结果和假说不相符时,研究依然无法结题。病人的个体差异、病情演变和诊疗范围都直接影响着临床科学研究的进行和结果。
2科研成果满天飞
我国现在依然是以科研工作成果作为领导考核的重要政绩之一,科技的评价直接影响着研究者的职场,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根指挥棒,职称的评审晋升,工资的增加,立功受奖,推荐院士等,都与其有直接的联系,成为医务人员为了获得各种各样的待遇和荣誉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之一。因此,不论是医学院校,科研院所,还是基层的医疗单位,每一层都在努力的抓科研,形成一种科研的风气。从表面上来看,这是非常有利于国家医疗创新性建设,并又利于医疗技术提高和病人的治疗及康复,但是实际却并非如此,只不过是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自己的晋升,为了多赚取科研经费来挥霍。回过来看看我们的临床研究,在药物技术设备上基本上已经和国际接轨了,可是许许多多的治疗和诊断方法都还是根据国外的医疗思路来进行,这只是一种重复别人的创新获得的经验,对于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收效甚微,贡献很小。
3评审制度的腐败和学术造假
临床医学的科学研究是一件很艰苦的差事,因为临床工作本身就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并且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去坐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真正的懂得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做临床科学研究并静下心来搞临床科研的人,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才能为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非常扎实的基础。可是当前的形式,并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大家都为了快出成果早出成果多出成果,这样的做法违背了科学研究的原则。科学研究并不是为了拿一大堆奖项写一大堆,这是一项创造性德劳动,需要很长时间对规律的总结积累和沉淀,如果一位的追求快短,必然导致临床学术的腐败和造假,直接导致了我国医学的创新水平降低,影响我国临床医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学术腐败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某个教授或者学者的人品问题,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学术领域出现这样的风气,和整个社会风气的浮躁,学术评价机构有瑕疵,学术制度存在缺陷有着很大的联系。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也是造成学术腐败的要数之一,这种作假造假的风气已波及到我们的临床正常诊疗中,比如某些医生为了获取所谓的临床数据违反伦理道德,违反诊疗规范,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而引发了医疗纠纷。同时,监督力的缺乏,也只导致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监督,许多项目结题后没人管,便出现了抄袭剽窃造假等。
4结合实际自我管理,杜绝学术腐败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病人多、病情重、病情复杂等诸多问题也始终困扰着临床,对临床医生而言,这里孕育着一个巨大的科学研究领域,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结合当地情况,结合当地医院情况,结合临床实际,围绕困惑临床的问题,围绕病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思索,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在思索中不断地提出假说,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和验证,当假说被验证为理论后,才能改进和完善诊疗技术,反过来为临床服务,进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实现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创新。在当前学术道德下滑的情况下,应当建立科技评审的回避制和盲审制,成立评审的中介机构,建立异地评审体系。同时科学研究应与领导和单位的政绩、业绩相脱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学术造假和腐败的问题。
5实行分级管理,将临床科学研究落到实处
科研经费是有限的,作为各级管理部门应当有选择的使用,例如:对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科研院所和省部级医院,要加大投入比例,制定相关的政策,大力鼓励、支持开展各种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基础方面的前瞻性研究,以尽快提升医疗的创新能力。医院实行分级管理,专科医生培养也将要实行准入制,那么科学研究与教学也必须实行分级管理和准入制,只有定位准确,才能集中优势、发挥特长,使临床医学真正地做到创新与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真正的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