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32:30
导语:在小学音乐大概念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布鲁纳 结构主义 螺旋型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 音乐教育 借鉴与应用
一、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时代背景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出于曼哈顿维尔学院,建于1841年的美国纽约州,是艺术教育的高等学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跻身跃于世界强国,而苏联先在1957年成功地发射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再加上美国虽然其他方面实力雄厚,可文化教育却势单力薄,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深刻反思,由此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革新。1959年美国教育部召开了由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为主席的伍兹霍尔会议,以他所阐述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为核心。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音乐课程改革指导方针的成果,结合了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螺旋型课程设计,最终由曼哈顿维尔音乐学院主任托马斯为领头展开研究与实施,历时五年,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优秀音乐课程范例。
二、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介绍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按照布鲁纳“结构主义”模式,条理性的课程内容、明确的课程目标与超前的理念,解放了传统的学习观念。设计多元化的培养方案和灵活的评价系统,使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设计方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适用于学前班至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的《交往》方案;另一部分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音乐教学的《综合》方案。两个课程方案针对不同年龄,前者用于尚未成熟的儿童,后者用于心智开始萌芽的少儿,层次循序渐进。
(一)《交往》方案简介
因为《交往》方案是对于小学三年级之前的儿童,他们的思维以及智力发展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所以这里面的方案课程内容都是相对来说简单的、直接的知识,在教师专业指导下主要是以音乐的听觉训练为重点来进行,类似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律动。《交往》课程中也正是本着音乐特有的性质,让孩子们用耳朵聆听,从而达到身心发展的结合作用。
它有几个步骤:首先,以聆听音乐为手段,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来体会音乐情感,教师并不限制或者指定想象的范围,这样有助于孩子的发展发散性思维;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发出一些简单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辨,脑海中就会形成对声音的概念;再次,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创作内容很简单,把之前乐器声音加入节奏或者动作来编排,教师会进行指导和完善,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会根据情况对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这四个步骤实际上就是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由简到繁,让学生形成一种对声音的印象,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综合》方案简介
《综合》方案是针对心智开始成熟的少儿所制定的课程,这也正体现了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教育一定要按照儿童的各个年龄段身心特点来进行。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们如何去学习及学习的方法,并不是亘古不变的知识。本课程方案可以说是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点睛之笔,之前的《交往》只是对学生学习音乐做了一个奠基,而《综合》就是拔高。
它的核心框架是按照螺旋型课程来设计的,以音乐的最基本要素音色、音高、节奏、力度、曲式及和声型为主要框架,旋转向上依次叠加深一步的难度知识,共16个层次的螺旋,每个层次都是有原先的六个音乐基本学科结构组成,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与之对应越高就越难,涵盖的内容不仅只是音乐本身了。它要求:“1.每一层螺旋均由音乐学科的基本结构要素组成;2.每一层螺旋中的基本结构要素中所编排的音乐概念反映出音乐学科的逻辑进程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水平;3.整个螺旋体系力图囊括基础音乐教育的完整内容,并促使音乐教学成为以音乐学科基本结构要素为基本单位的、循序渐进的上升过程。”
三、关于学科教学(音乐)本质的理论分析
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学科来讲,其本质一定要研究透彻,才能透过现象到达本质。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对于学科教学(音乐)本质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音乐是思想的反映及表达媒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音乐不是教学内容,是从内心抒发出来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聆听和参与发现音乐的实质,而不是靠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来学习。
(二)“音乐是一种发展变化的艺术,它面对现实并表现现实。”
这句话的概念非常深奥,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不是停滞不前的。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聆听同一段音乐都会有不同的触感,就算是同一个人聆听同一段音乐,如果是在不同时间,还是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它永远是来源于生活,具有思想性。
(三)“音乐是人类不断探索,创造性自我完善的途径。”
它实际上体现的是音乐创造者的功能,人类在创造音乐时一定有他的理由和乐感,为什么有的音乐热情奔放,而有的却是忧郁缠绵,这都和当时创造音乐的人有关系,他们是为自己音乐负责的人。
以上三点诠释了音乐的本质,从专业的角度看,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方案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面临的学生仅仅只是幼儿到初中并且不是音乐专业的对象,但是要求却是相当高,完全按照音乐家的标准来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无疑是很好的平台。
四、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对新课标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学目标决定着整个教学体系的运行,也决定着教学成果好与坏。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之所以能够在音乐教学方面脱颖而出,正是它特有的教学目标。通过深度分析和对比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借鉴和完善中国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让学生了解学科构架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以螺旋型构架为主,学生对于知识有大概的了解,不会在接受新知识时感到茫然与陌生。
(二)注重学生角色,以音乐家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
这与我们本国音乐教育有差别,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来说不是很专业化,没有以音乐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虽然以音乐家身份来要求学生或许太过于严格,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的学习就更加严谨化和专业化。
(三)我们要给予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性质、内容及途径宽泛的选择。
学生不依赖书本,学校开设多门音乐相关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来选择喜欢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涉猎到各方面的学习内容,不用担心学生只掌握自己喜欢的课程。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内在的学习动机与鼓励
音乐课本来就是以自身参与体验才能获得感知的一门学科,它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形式要灵活,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不应该只是一味的教歌唱、听音乐这些乏味的活动。
(五)注重师生互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方案中,一直遵循师生互相评价的原则,他们不仅重视老师的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对于老师教学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教育者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国外的音乐教育经历了多次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体系,对于仍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音乐教育无疑来说是一条捷径。学习和借鉴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优点,总结其失败和经验,对于完善我国音乐教育的各方面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课题名称:《国际音乐教育体系对新课程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项目编号:2015-YJSJYJJ-03。
参考文献:
[1]李勇.试析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2]刘沛,牛芳.MMCP课程的目标[J].中国音乐,1991,(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肖少北.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05).
关键词:新歌教学 有效模式 方法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我们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一旦这个教学模式能为广大学生接受,对于音乐教学会有一个大的突破,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有着十分有效的实际应用意义。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先生认为:“音乐是人的本能,认为通过音乐教学把人的音乐才能挖掘出来,加以发展,让每个人都参与音乐学习,参与音乐训练,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只要方法得当,就是弱智的人也可以训练得很好”。怎样去更好地挖掘和训练学生,把每一接音乐课都上好,是我们每个音乐教育者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此,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教学心得,现在想谈谈怎么样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唱新歌,再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在新歌教学中,我们都要创设一个好的音乐环境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音乐课的时候,创设音乐环境很重要,导言要精辟,到点,有吸引力,从文学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作品的背景,中心思想,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我用这个教学方法应用在教学上的两个范例。
我把这个教学尝试运用到新歌教学上。《驾着马车上市场》,这是一首印尼歌曲,少年小小年纪能自己驾马车上市场了,表现他勇敢,勤劳,天真,活泼的性格,路人对他的夸奖,他心里很高兴,歌声伴着马蹄声,很有生活情趣。新课的开始,先从文学角度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分析歌词,教育同学们要坚强,勇敢,不怕苦;然后准备一幅画,可以挂着黑板,也可以在多媒体上放:少年驾着马车走在大路上,让学生感受少年活泼,愉快的心情,敲击自己准备的打击乐,跟着音乐节奏,模仿马蹄节奏;然后抽出歌曲的节奏型:xx xx xx xx│xx xx x-|,让学生念打,练习,再把旋律套在节奏上,学生很快就会唱了,把学生自己准备的打击乐比如响板,贝壳,双向筒,单响筒等,让学生自己去打节奏,跟着马蹄节奏敲击,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去表达音乐情感,节奏,速度……,也可以让学生边打节奏边唱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这样,一节课就完成了,这是从节奏入手去完成学唱歌曲的教学。
在论述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时,笔者先要向大家解释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多元智能理论是指孩子会运用的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表现,这几种方式大致概括为语言、逻辑、视觉空间、身体、音乐、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和自然观察这八个方面。每个孩子都会在这八个方面的一到两个中最具优势。本文就是通过论述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小学生英语的教学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智能优势,从而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一)教育工作应致力于八项智能的整体发展在此问题中,需要英语授课教师注意的是: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提升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使其八项智能整体发展。任课教师不建议再以单纯教授学科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应普遍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以开发多项智能为目的,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基石。反映到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生活中,教师应当注重在音乐、绘画甚至身体律动等方面去启迪学生,使学生产生对于英语的兴趣。
(二)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因材施教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提出,教授学问应当注意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千年的传统习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依然适用。在英语课堂中,注意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整体的班级英语水平。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应以班级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为基准,课下鼓励前几名学生自学新的感兴趣的知识、辅导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其抓紧赶上大家。以此方式进行教学,相信不久班级的英语成绩就会大幅度提升。此外,任课教师切不可只为追求英语成绩而影响了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
二、应尽可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
如上文所说,英语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很多,再负责的教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而教师关注度高的,往往是学习成绩较为靠前的学生。基于此,教师应当鼓励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把个人独特的智能组合结合到实际学习生活中。根据个人特点找到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才是最好的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八项智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一)促进英语教师对学生多项智能发展的思考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侧面促进了英语教师对于英语多元智能教学的思考。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英语的教学中融入音乐、文学、体育等方面的因素。在英语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多项智能,并能够找到学生的独特智能。建议任课教师可以将这些独特智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一定会擦出奇特的知识火花,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英语的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智能优势激发出来,结合到实际的课程中便会对学生形成一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更快速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
关键词:愉快教学 兴趣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33-01
新时期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和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的培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愉快教学”,让学生乐于学习、快乐学习、愉快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进行“愉快教学”也成为老师们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愉快教学得到了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1 什么是愉快教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于1854年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认为学习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他的理论完全符合心理科学,因此,根据他的理论创造的各种课堂快乐教学法得到了英国教育界师生的欢迎。
在笔者的理解中,愉快教学是个大概念,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属于愉快教学。更深入的理解即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课堂教学和愉快教学法两重性质。
2 小学阶段进行愉快教学的重要性
愉快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法,更注重发挥情感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知识的理解力不强,采用愉快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愉快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 如何开展小学美术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的方法各式各样,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愉快教学:
3.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教多年,不难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如果一个学生不喜欢这名老师,老师即便是讲的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一定会认真听课;反之,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的教学在同等情况下更容易收到学生喜欢,也更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学的前提。
3.2设立形式新颖、内容有趣的教学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美术课上创设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主动获取知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更喜欢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在听、想、说、玩、画等“多元化”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感悟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正是因为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创作出了千姿百态、形象色彩各异、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作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感受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最好不要给学生所谓的“示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鼓励他们敞开心扉,按照他们的想法和认识来完成自己的画作。
3.4正确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更重视让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忽视对学生习作评价方法的优化。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学习方向的风向标,老师表扬哪幅作品,哪幅作品就变成了学生心中学习的范本。因此,表扬要侧重于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方面,不应用“像”与“不像”来简单评价作品。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手段优势创新感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165-01
随着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在小学教学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通过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营造出栩栩如生的教学图像、制造愉悦的教学气氛,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师把数学教学中难以直观地表达出来的东西,更好地展现在了学生们面前,使学生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感官,从而更有效地掌握新的知识。多媒体辅助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习变得更有热情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数学题材的有趣性,生动性和新奇性,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学生对数学知识求知的欲望。让学生觉得学习小学数学就像在做游戏,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儿。很多学生一看到数学公式就没有了学习的乐趣,的确,多媒体辅助手段就能有效地把枯燥乏味的公式以图形声音等形式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直观地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通过刺激学生的眼耳口手脑,把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点,无法实际操作的实验直观的陈述给学生。这不但丰富了课堂的形式,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只青蛙被困在一口8尺深的井里,若这只青蛙每天跳4尺又滑下2尺,那么它究竟需要多少天才可以爬出井呀?面对这种问题,抽象的给学生题目,学生肯定不会做,也没有兴趣做。有了多媒体辅助手段,我们就可以通过flash来做一个形象的动画,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来直观地解读它的每一天跳跃的路线,让枯燥的问题变得简明生动。接着让学生对题目中的数据进行变化,根据跳跃路线动画,得出最后的答案。这么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的兴趣,提升他们参与思考数学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启迪思维方式,升华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认知,一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多媒体工具的帮助。学生有效地记住知识,一般与对教材的认知度有关,认知度越高,思维更加清晰,形成概念和理解知识也就更加易如反掌。因此,为了使学生可以更为具体的理解抽象的概念,就需要为学生供以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直观的表现进行思维方式的认知,从而从直观的层面认知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比较、分析,通过引领学生得到知识要点思维方式过程,达到培养思维,启迪思维的最终目的。另外一方面,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数学的思维构建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精神是进步探究新事物新知识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例如,在上认识物体这一课时,一般的授课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先摸一下事物,通过自己的判断先大概的感知物体的形状,但是如果想让学生直接描绘出事物模型还是有困难的,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容易很多了。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中,关于描述长方体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投影仪先展示一个多彩的长方体盒子,再慢慢引导学生说出像具有这样的物体特征的物体就叫长方体。
3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来达到开拓视野,增长见闻的目的
让学生接触更加广大的天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当今社会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年月日”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通过屏幕演示地球月亮和太阳的运行方位和运行规律,即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月亮的公转周期是一个月,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天。投影过程中,教师可以配以形象生动的解说和吸引人的动听音乐,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带入到神秘莫测的浩瀚宇宙,从而更好的认知年、月、日的来历,通过这一新奇的投影展示,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知识的欲望,增加学生对于宇宙的认知度,学生可以借此来触类旁通的了解更加有趣的知识,扩大知识层面,增加他们的见闻。
4扩大课堂信息,拓展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知识面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手段十分有限。而多媒体辅助手段,数学课堂教学完全可以通过电脑、投影仪等方式,快速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在日常小学课堂中,可以插入一些短小但是有趣的课件,能很好的起到活跃气氛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简介明了的PPT文档,制作出各种生动的效果。同样的,对于一些不直观的图形,也可通过课件来完成,这不仅节约了课堂有限的时间,也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的容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多媒体辅助手段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感知能力。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来促进教学的演变和进步,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方法,它对学生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目前多媒体教学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推广还有待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方法也存在相当大的提升空间。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资源必将进一步得到优化,多媒体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也必将更好的利用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平度市蓼兰小学,山东平度266731)
参考文献:
[1]祖岩,禚柏忠.新课程实施中教学方法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关键词】 合唱 呼吸 发声 共鸣 轻声歌唱 头声
合唱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但如何在小学进行合唱教学,便成了摆在我们小学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合唱是烘托进行演唱的艺术形式,是集体共同创造的音响来进行作品内容的表达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一种集体性很强的声乐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包含着声乐技能、技巧,以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在小学有效地开展合唱教学,就必须从音乐基本训练开始,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合唱中的呼吸
我国著名童声合唱指挥杨鸿年老师和钟维国老师在他们所著《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和《童声合唱训练学》一书中,首先提到的是呼吸。
从生理角度上说,歌唱的原动力是气息。正确的呼吸不但是歌唱技巧的基础,而且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就是这个道理。也有人夸张地说:“歌唱的技巧就是呼吸的技巧”,这虽然言过其实,但却也说明了呼吸技巧的重要性。要使合唱团获得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以及清晰的语言,无不是以正确的呼吸方法为基础。
在训练呼吸的过程中,不需要对学生们灌输什么是胸腹式呼吸?什么是腹式呼吸?什么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等概念,而应该用生动而形象地比喻让学生去体会,如,让学生双手叉腰,先做自然吸,自然吐。开始只要求吸与吐时值相等,进而再做到吸气时比自然吸气时的吸气量要多一些,而吐气的时值尽量延长,吐气越慢越好。要求做到“匀、满、稳”;而且要形成平直的线条,注意恒速持续,好像在吹蜡烛的火苗,而又不让火苗有左右晃动般的感觉。杨洪年老师讲“为了在集体训练时老师能清晰的辨别学生吐气是否均匀,所以吐气时可用[s](丝)进行”。以下例举杨鸿年老师呼吸训练程序:
自然吸——自然吐
缓吸——缓吐
急吸——缓吐
在以上三种吸气状态下缓吐时,可以逐步加上适当的停顿(此时不吸也不吐)即:
自然吸—图—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
缓吸—缓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
急吸—停—吐—停—吐—停……急速吐出剩余的气
训练要领:
吸气时切忌抬肩。此时要求学生双手叉腰,体会腰部的膨胀感,以及缓吐使得收腹感觉。
缓吐时逐渐增加停顿次数,但每次停顿不要超过6秒,否则会引起肌肉及精神的紧张,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那样效果将会适得其反。首先是要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感觉。例如,缓吸时要求他们向闻花或像用吸管吸汽水的感觉,急吸时像是吞东西的感觉。而指挥判断合唱队员的吸气是否正确,最主要的标志是看他们的肩部是否上抬,只要肩膀上抬,那就是错误的。吐气要慢而长,就像医生推注射器一样,腹部的感觉也犹如抬重东西时那样的感觉。吸气状态的统一是发生状态统一的基础。训练学生时,要在协调、平衡运动的基础上,逐步做强化运动。同时注意学生颈部肌肉要自然而放松,不要有憋气时的紧张状态。经过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将吸气的“本能”转化为“本领”了。
二、合唱中的发声
合唱是音乐艺术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合唱驯良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齐、准、合”。其中首先要做到“齐”,“齐”主要体现在发声、节奏、语言三方面。
在对合唱团进行训练时,无论坐、立,均要求学生上身平直,双肩放松,保持积极而兴奋的状态,并在正确的呼吸支持下进行。
在合唱训练中,要求学生的发生在气息的支持点上进行力度、音区、音色与声带张力之间比例关系的调整能力。
合唱中,气息的深浅、大小和发音的高低、强弱与声带的状况要吻合一致。不同的音区、不同的力度,气息的状态是不同的。
低声区:气息较松弛,如气息过深则发不出声;
中声区:声带的闭合敏锐,气息浪费小,所以训练要从中声区(即自然音区)开始;
高声区:声带缩短,边缘变薄,耗气量大。
教师在掌握这些练习要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合唱队员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及感觉,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
三、合唱中的共鸣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演唱时会让大家产生“成人化”的想法,除了发声方法不正确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对“共鸣腔”。
一、教学目标浅析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二、教学准备与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第一,设景。我们就对话进行教学。师:(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瞧,谁来了?生:机器人小叮当。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生:想!(学生很好奇地观察礼物)
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生:喜欢!第二,激趣的发展。师:这么多的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评:用学生喜欢、熟悉的机器人发礼物的情境来开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了良好的铺垫。
三、活动与交流
第一,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
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出示课件:动画球,魔方……)师:请看大屏幕。这是小叮当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想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把这些礼物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该怎么分。生1:把球放在一起,蛋糕和易拉罐放在一起。生2:魔方和玩具盒放在一起,牙膏盒单独放一起。生3:把降落伞和灯泡放在一起,因为它们的形状很相像。师:观察得真仔细,还有补充的吗?生4:我觉得应该把筷子笼、降落伞、灯泡三种东西放在一起,因为它们和前面四堆物体的形状都不同。师:说得真好。小叮当也分了一下,看看你们分得和他一样吗?评:“分一分”是用实物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辨认物体的形状,同时又把电脑屏幕上的“实物”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初步形成这些物体形状的表象,为建立图形概念打下基础。同时,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最喜欢被表扬,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的语气对其进行褒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摸一摸(感知物体的形状)
师:请你们把刚分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看你会有什么感觉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牙膏盒长长方方的。生2: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相对的面一样大。生3:我摸到了尖尖。师:有什么感觉?生:手摸在上面痒痒的。生4:我看到魔方是正正方方的。生5:魔方也有6个面,而且6个面一样大,摸起来也是平平的。生6:魔方也有尖尖。老师逐一肯定学生的发言。评:由大概到细致的辨认,由整体到具体的感知,“摸一模”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图形概念的形成,空间概念的建立,就是在这些分、摸、辨、说的活动中逐步完成。若没有这些活动,孩子们就不可能有那些生动的、形象的、极富情趣的表述。
第三、搭一搭(区别物体的特征)
师:把桌子上的学具像搭积木一样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最平稳。(学生按要求分组活动)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滚了。生2:茶叶筒或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放也容易滚了。 生3:我发现把牙膏盒或魔方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师:说得不错。所以我们做房子的时候用的建筑材料通常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红砖、预制块。评:通过搭一搭,让学生进一步实实在在的区分这些物体的特征,感知它们的根本区别,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是分组活动,组内四同学开始意见并不统一,发生争论,最后在事实面前达成一致。由不统一到一致,由一种搭法到多种搭法,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揭示概念,形成表象,是以上活动的必然结果,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是这些活动的进一步深化,是形成空间观念的最佳时机。
四、拓展提高解释与应用图形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课题)。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其实,像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形状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酉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
从“实践――认识――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学生用刚形成的图形概念来“解释”现实中的图形物体,正顺应了这一认识规律。从学生的表现看,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最后这一环节的设计相当妙,既前后呼应,又进一步深化了本节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能力,一举三得。
关键词:高中音乐 越剧 诞生背景 艺术风格 艺术特质
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秉承传统,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校都开展了越剧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由于现代青少年大多比较热爱流行音乐,对传统戏曲因为缺少了解而失去了主动接触的兴趣,所以,在高中音乐越剧欣赏课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了解越剧,到接受越剧,再到欣赏喜爱越剧是教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了解越剧的发展过程
嵊州,人杰地灵,山水秀美,自古便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说。1906年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雨意绵绵,在嵊州甘霖镇的东王村,当时的说唱艺人用四只稻桶和两块门板搭成一个戏台,就在这简陋的舞台上,越剧诞生了。越剧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落地唱书”到“绍兴文戏”以及“女子越剧”几个重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为依托,各个时期也产生了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代表人物。在向学生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大多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校本教材和视频资料阐明这些越剧发展的历程,在一幅幅旧时生活风俗画里学生了解认识了越剧的起源,引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当然,如果有条件时,带领同学们去实地探幽寻源就更加富有效果了。
二、让学生感知越剧的艺术风格
1.越剧的唱腔美
越剧的唱腔由唱词和音乐两部分组成,越剧的文学语言,兼有民歌和古典诗词的双重美色。它的唱词一般有“七字句”和“十字句”的格式,无论何种格律,它都体现一种音律美,很多唱词蕴含丰富深厚的古典文学和文字之韵味,在做曲目的欣赏时,可以先请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诵这段词,理解词意,然后进行讨论,说说人物在这个特定的情节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老师加以引导,视频播放这个片段,学生在这样一种雅致宁静的气氛中感受了越剧的唱词美。而要使得这词流动起来,必须依托唱腔而进行,从而引出对唱腔的认识。
越剧的唱腔经历几个发展阶段,主要有《四工调》、《尺调》和《弦下调》,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分辨不同唱腔的大概情绪音韵特点。我的做法是各选一个典型唱段赏听,讲解这三个不同时期的唱腔的形成和特点,然后让学生听三个唱段,接着说出相应的唱腔类型,然后学唱这个唱段,加深学生对不同唱腔特点的认识。再深入便可学习越剧流派的欣赏,每个流派的创始人以及代表性的一个唱段,我采用了校本课程教本和我的个人演唱专辑,每介绍一个流派和代表人物,都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在听曲时可以看着课本上的乐谱和词,便于更好地理解词意和曲意,感受越剧的旋律之美。
2.越剧的表演美
中国戏曲的表现特点是:程式性和虚拟性,越剧也不例外。要让学生看明白戏曲表演首先要理解这两个概念。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关门、推窗、上马、上楼等动作,都有固定的格式。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戏曲程式是一种美的典范。虚拟性是指演员某种动作,不仅要表现角色的思想感情,还要表现出角色所处的环境,没有这种动作的虚拟,假想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就失去具体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体会越剧程式化虚拟化特征的最好例子是《情探》这出戏中的“行路”,播放绍兴小百花越剧团陈飞的视频片段:在空旷的舞台上,敫桂英一袭白衣从高台处一个空翻而下,七尺水袖舞动如白练翻飞。学生每每在看这个高难度系列动作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惊呼!这就是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赞叹,使他们初次领略了越剧表演的美。圆场,水袖,优美的肢体语言,敫桂英边唱边做,在飘渺的空中已然夜行千里。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舞台虽小,变化却很多,表演有着无限的发挥自由。同学通过欣赏这样一个表演片段,综合性地认识了越剧表演的古典美。
3.越剧的舞台美
越剧发展一百多年了,如今舞台表演呈现给大众的是化妆、造型、服装、灯光、布景和道具的整体美。随着化妆技术的不断提高,越剧的妆容已由原来的纯粹油彩化妆向现代化妆转变,舞台上淡雅清丽的妆容更适合江南水乡这个婉约柔美的艺术剧种;要排演一出大戏,整台戏的服装会有一个适合剧情人物的的主题造型风格,有专门的服装设计师为每个角色设计服装。越剧古装人物的扮相,是富于现代感的古典美;越剧的布景灯光是现代手段,它的色彩观念和装饰趣味又是古典的、民间的;现在舞台道具的应用也很广泛,舞台装置极其丰富,比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西厢记》里那个转台的应用,让演员的动作和表演更具情境性和灵活性,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舞台背景道具为剧中人物服务。在这个章节的内容传导中,我让学生看茅威涛的几部戏的片段,比如刚才提到的《西厢记》的片段,还有《陆游与唐婉》,这两部戏堪称现代越剧人表演艺术高度的成功范本。另有上海越剧院的新版《红楼梦》“葬花”一场:偌大的舞台满是一棵棵模拟逼真的桃花树,落花飘飘洒洒,抒情的唱腔,林黛玉柔美的形象。黛玉穿行在桃花间,一株株桃花变换移动,整个舞台是灵动的。此情此景怎一个“美”字了得。学生在欣赏了这些整体舞台表演后纷纷表达自己的观后感,品论人物的表演美感、舞台道具运用和整体人物造型特色等等,热烈处进而拓展范围,大家开始交流起相关名著的文学艺术美,无意间如此的交流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认识越剧的特质
越剧女小生这一现象,是越剧区别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在让学生进行越剧欣赏的时候还需要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女小生之所以能获得广大观众的承认与追捧,是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优势的,她们以俊美的扮相、优雅的气质、细腻的表演、动听的唱腔深深地将越剧根植于人们心中。由于女小生在越剧演出中的重要性,这一行当的演员日渐增多,于是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小生流派,它们从声腔到表演,都各具风采,这些不同的流派即便是在演绎同一剧目时,也能给人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我让学生欣赏对比同一出戏不同演员演绎的不同效果。比如同样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回十八”一折,范瑞娟的梁山伯着重突出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憨厚、朴实的个性特点,而徐玉兰所塑造的人物则给人留下一种比较缺乏人生阅历的印象,她的梁山伯,更具单纯、明朗的性格特征。
四、结语
作为一个嵊州人,我们人人都有责任让前辈创造的戏曲文化艺术在年轻一代人中流传,发扬。通过越剧欣赏教学也使得我们的学生接受戏曲艺术的熏陶,了解喜爱故乡的戏曲,真正领略越剧的魅力。
参考文献:
一、简短而清晰地阐明教学重难点
教学语言是否有力,不是由数量而是由质量决定的。有的教师讲课语言繁琐重复,面面俱到但主次不分,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还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口头禅过多,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大大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用尽量少的语句去包含尽量多的内容。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表述困难的情况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切入点,正确引导,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送最大的信息。例如,笔者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在指导高年级一节音乐理论课时,面对有限的时间和相对比较乏味的乐理知识,就是使用准确精炼的教学用语,把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人胜。文坛巨匠茅盾曾说:“与其啰嗦而长,毋宁精炼而短。”古人亦云:“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都说明语言精练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该使用简洁的语言来驾驭课堂。
二、幽默而艺术地表达知识要点
幽默和快乐能给孩子们带来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智能的开发,更有利于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教师的健康的建议时说:“消除激动和气愤,放松拟制的弹簧的第二个方法是幽默。幽默不仅给人增添快乐,也使自己缓解情绪和心理安宁,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有位教师曾与笔者交流称,她一次在讲课时,有两位同学没有专心听讲,她就适时地插了一句“有丢失耳朵的同学,请速到我这认领!”这两名说话的学生立刻红着脸开始专心听讲,还有次遇到课堂上做小动作的学生,这位教师马上停止上课,一直看着他,他的表情诚惶诚恐,因为他不知道老师会采取什么样的惩罚措施,大概僵持一分钟之后,那个学生终于受不了了,站起来说:“老师我错了,你打我,骂我吧。”这时教师看看了他说:“我不打你,也我不骂你,用我的眼神杀死你!” 说完全班同学都笑了,这位同学也笑了,以后这位同学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开小差。诸如此类教学实例都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既不用耽误过多的时间维持课堂纪律,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达到了教育和教学的目的。
当然,教师的语言幽默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艺术性和科学性,都会影响教学目标地顺利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有逻辑地逐步推理,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务必深刻细致地吃透教材、钻研教法,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如同诗人和作家那样炼字炼句,不断锤炼教学语言,课前精心设计,课后认真总结,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白意”的境地。
三、热情而真切地鼓励学生发挥其主体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有激励性。激励性语言评价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积极、真诚的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顶撞老师的学生,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来就很强,如果教师说出一些过气过激的话,可能会使学生在人格和情感上受到伤害,反而产生更加抵触的心理,由对老师的厌恶进而转移到对学科的厌恶。因此我们要尽量启发他们、鼓励他们,做到这一点,才能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如一位低年级数学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计算8+4的得数时, 发现绝大多是学生不借助实物很快算出了结果,但有一个学生胆怯地站起来说他是用小棒数出来的时。老师及时鼓励他的做法,使得其他学生的思维也活跃起来,想出了其他各种计算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打破常规教学模式,还激励了敢于创新的的学生,那不仅极大地挫败了该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得今后其他学生也不敢再有创新,最终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学生。相反,倘若这位教师冷言冷语地嘲笑了这位用小棒数出得数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夸美纽斯语)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语言锤炼的重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教师能否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欢愉、自信、向上的心态中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课堂语言组织有密切联系。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无不得利于经过锤炼的、富有魅力的语言。它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成败紧密相连。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把语言学家的准确、数学家的严密、哲学家的深邃、演说家的雄辩、艺术家的情感集于一身,这样讲起课来不仅内容丰富、思路清晰、论证严谨,而且生动优美、风趣幽默,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极具美感的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教授知识、教化心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苏)B.A.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100条》.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2]肖川:《教学的真情与智慧》.岳麓书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