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

时间:2023-07-16 08:32:32

导语:在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施工企业经营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建筑工程

目前,经营管理是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不仅可以提供施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在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各个单位都在调整自身企业的经营管理结构,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而努力。

1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涉及诸多方面,主要包括为:体制方面、整体规划方面、预算制度和资金占用等方面。

1.1体制方面特点。建筑企业的体制是指工程在施工各个阶段所要实行的制度,在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下,有利于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合同管理和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对企业在科技上的投入和纪律管理都起到监督作用。由此可见,完善的体制不仅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一定保障作用,还对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提供具有一定帮助。

1.2整体规划特点。建筑企业的整体规划要靠经营规划和进度规定的配合下完成,经营规划属于短期规划,注重的短期管理,而进度规划属于长期规划,它对整个建筑工程起到监督作用,长期规划需要和短期规划相互作用,两者之间形成配合的工作模式,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序进行。

1.3预算体制特点。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因其多元化的特性,为预算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需要对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另外,施工企业在对多个预算编制进行核算和报价是难免出现纰漏,这也为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通过加强预算编制的核算意识,可以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1.4资金占用特点。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的特点,并且在工程初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对施工工程中的收支方式进行管理,以此,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通过对施工工程中的资金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研究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难题,以某个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

2.1经营模式相对落后。该研究企业现在采用的是较为粗狂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属于密集型。该企业获取资金的方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地方融资。通过对2014年和2015年的收入和员工进行对比,该企业的年产值是随着员工的增加而增长的。针对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与同行业的对比得出,该企业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均低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这种注重经营和投入的管理模式,忽略了效益的重要性。

2.2组织结构不合理。该企业属于国有企业,一直在政府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经营,这对于企业的经营会造成一定问题,使企业失去应有的竞争力。该企业与其他企业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并且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也具有一定问题。由于政府和政策的扶持作用,该企业长期处于封闭的发展模式,组织结构不合理,技术和装备也相对落后,这就导致了该企业缺少与外商竞争的能力,自身也没有企业的发展特征。

2.3管理水平低。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缺乏规范的体制,随意性较强,这就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落后。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实行粗犷的管理方式,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将对其经营管理造成一定困难。

2.4人员素质比较差。经过对该企业的员工学历进行调查发现,高学历水平的员工只占据整体员工的一小部分,并且很多基础设施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农村的劳动力,这样的人员配置无法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受员工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是企业无法实现对员工的规范化和系统的知识培训,这就造成整体的员工素质被拉低。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需要先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水平,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3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对策

在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各大建筑企业均存在一定经营管理问题。该企业想要夺回发展的主动权,需要在企业经营中克服各种管理问题,抓住机遇,确定改革的方向,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另外,企业需要在发展的同时,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并且确定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建立符合企业经营需要的对策。针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可以进行以下几点优化:

3.1制定全面的发展战略。要想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先制定较为完善的策略,对于该企业的管理者来说,需要通过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此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该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摒弃旧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引导企业向创新和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发展;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行业市场情况,只有对现有的市场形势做到深入了解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发展方向及确定管理方案时,需要充分听取建筑领域专家的建议,并且在企业内部开展会议讨论,为决策提供一定依据。发展的方向正确选择可以为企业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在建筑工程中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和人才的作用,这也可以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帮助。

3.2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作用是对一个企业各个部门有序运行的保障,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有序衔接提供支持。该企业属于建筑行业,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以市场的需求作为考量,将市场机制充分融合到企业的管理中去,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依据。由此可见,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3.3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筑施工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需要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将企业经营管理和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科学的管理体制可以实现体制创新,实现不同层次的准确定位。该施工企业要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作为重点,把握层面、项目层面和劳务层面的定位。该公司的决策层为总部,管理层为经理部,业务层为施工队伍,各个层面之间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各个层面的管理主体、方法、手段不同,但是三者均属于该公司的经营管理范畴,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自我发展和约束。A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运行机制,实现对各个部门的管理。

4结论

在建筑企业发展迅速的时期,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给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模式带来更大的挑战。要想在行业之间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需要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自身企业的特点作出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杰.建筑施工企业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4):82.

第2篇

关键词:经营管理;风险;投标;策略;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个复杂的程序化综合管理,其管理素质决定企业的兴衰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从经营风险、投标策略与技巧、企业管理核心竞争力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和阐述了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一些经验,以保证企业项目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机制是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

建筑业属高度竞争的服务行业,根据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行以“国退民进”优化产权为核心的国企第二轮改革,将公有资产逐步从建筑企业中退出,引入民营资产或其他优良资产,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存量资本,扩大增量资本,是进一步焕发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经营承包方式。本着加大激励与加大风险相结合,放开经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界定责权利关系,实行利益与风险对等,权力与义务并存的经营权租赁承包,在下属各单位承包班子足额交纳风险抵押金,并对其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明确承包基数和承包时间,实行独立核算、确保上交、超额归己、亏损自负、调动各方经营的积极性。实行经济责任追究制,凡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严肃追究承包者的经济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企业内部全面推行工作和经济责任制。按照“全面责任制,彻底市场化”的要求,将一切可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管理部门推向市场,不能按市场化运作的部门强化经济责任制,并把职责目标细化,总经理与各部门分别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以提高工作责任和工作效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出售、租赁、兼并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第三层面的兼并、重组、剥离等改革工作。分别按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员增效、激活机制的不同要求,对现有专业分公司采取不同的思路、途径与方式进行改革,理顺其产权关系,明晰市场主体,整合企业资源,组建“专、精、尖、特”,适应性强、机制灵活的各类专业公司。对涉及企业产业布局及发展全局的,如对安装、钢构、市政、装饰等经济块进行控股,组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增强其独立运作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在突出工程建筑这一传统主业的同时,加快这些领域的发展,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且体块较小的,实行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经营者和技术业务骨干持大股放开搞活,减人增效。

强化主业,分流副业。主动适应市场,积极慎重地推行生活后勤系统的改革剥离,妥善分流原有职工,促使其面向社会自主经营、自食其力,同时将企业有关职能与社会化管理对接。

二、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来规范全员职工的行为

我们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当前这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要想使自己能够生存下去,发展起来,就必须特别注重自己的经营活动。从思想上重视,从人力配置上重视,从经营方法上重视,从人才培养上重视。企业要在改造内部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次清理,及时废止和修订过时的和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参照国内先进企业管理经验,花大力气抓好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理顺内部管理关系;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标准体系,修订和完善各类定额,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来规范全员职工的行为,使企业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

三、建立健全企业成本核算分析制度

成本管理要制度化、细化、量化,施工成本统计要及时准确上报项目部,通过分析人力、机械、材料、采购、保管、二次运输、职工差旅生活、办公以及业务交际等项成本,查找成本管理漏洞,控制成本虚高部分,减少不合理的成本开支。

四、企业经营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这是指为适应经营管理工作高效率的要求而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1、信息传输、收集手段的现代化

为了文字、图表、信号、语言等管理信息的传输、收集,而采用的电传设备、工业电视、自动显示装置、自动收录记录装置以及电脑控制系统等。

2、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

主要是电子计算机或系统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应该协调发展。其中,经营管理思想现代化是核心;经营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经营管理方法现代化是措施;经营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工具。经营管理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化,建设高度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

五、强化市场开发,运用投标策略致胜

施工单位的经营管理中,投标是经营工作的首当其冲。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属于“僧多粥少”的买方市场,施工任务以合理低价中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多少决定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大小,也决定着投标企业中标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着承包价格的高低。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应以市场的变化为导向,全面搜集信息,及时把握机遇,学习和掌握一般经营预测、决策、控制的方法,高速更新投标策略与技巧,提高工程中标率,以达到多占市场份额的目的。投标报价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着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选聘组建强有力的投标班子。其成员有要有企业领导层的加入,同时应由经营计划、施工技术、商务财经、工程造价、材料供应等专业人员组成。投标机构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预测能力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施工中和多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系统地综合概括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2、加强投标的可行性分析和评估。投标报价以竞争为手段,以开拓市场、低盈利为目标,在精确计算成本的基础上,充分估计各竞争对手的报价目标,以有竞争力的报价达到中标的目的。分析影响投标报价的因素,合理利用好企业的有限资源,对有较大型基础或影响力较大的重点工程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认真细致地研究招标文件,报考招标图纸、工程量清单、评标方法、分析工程成本及施工环境制定合理报价。此外,编制高质量的投标文件,封面、封底、内容都要清晰、干净、理性,能显示对业主的关心、负责,妥善化解预测矛盾的方法,以及对监管部门检测时的可操作性等,也是投标报价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3、优先方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施工企业来讲,资格预审申请是取得投标资格的关键。针对某些重点项目和志在中标的项目,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根据招标文件和施工图纸的要求,仔细地勘察现场,确立合理的施工方案,就能在投标中抢占先机,有效地提高中标的概率。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竞争对手的企业规模、施工能力、社会信誉、技术经济实力以及投标目的、投标决心和对建设单位的影响,分析竞标形势,掌握可能参加投标单位的优势和弱点,客观分析其真正实力和过往投标的表现、报价手法和水平,进行投标环境的评估,就能做到扬长避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获得投标决策的主动权。

4、把握报价的技巧和策略。首先,工程成本是投标报价的依据和底线。通过对预测成本的慎密分析及其效益与风险的评估,投标报价就变得胸有成竹。其次,利用不平衡报价以获得较好的标价。此外,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中标的有力保证。投标的施工组织设计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制定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做到目标明确。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棋高一着,赢得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经营管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审时度势,精心谋划,勇于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占有并扩大市场,创造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企业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火电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法制化;工程招投标;工程索赔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2-016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2.082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火电厂建设复杂性,火电建设招标历来是以初步设计阶段说明、设计原则、图纸(系统图纸、布置图纸)、措施等为依据,而作为招标阶段中主要依据的施工图纸,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才逐步到位,由此埋下隐患,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种矛盾凸显。

1 施工图纸未到位,招标阶段埋隐患,合同签订不科学

第一,火电建设招标阶段,建设方以初步设计阶段说明、设计原则、图纸(系统图纸、布置图纸)、措施等为参考,予以招标,并附以严苛的条件和意想不到的风险。由于现阶段建设市场的不对等性,为响应招标文件,防止废标,施工企业不得不接受。如西北某一2×660MW工程中的升压站绝缘材料表面涂敷RTV涂料项目,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无此施工项目,并在建设方提供的初步设计中,只有“本工程电气设备选型暂按Ⅳ级污秽条件选型,电气设备外绝缘爬距均按3.1cm/kV(最高运行电压为基准)选择”,我方也按照此规定采购相关设备或材料,施工完成后,建设方在不追加合同价款情况下,强行要求涂刷RTV涂料。据了解,升压站绝缘材料表面涂敷RTV涂料属于新工艺,当时在建火电厂很少涂刷,仅在标准要求高的无人值守变电站中使用,作为施工企业仅从初步设计和当时经验根本无法预计。

第二,未按国家相关规定签订工程量清单合同,且合同中霸王条款较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火力发电工程》(DL/T 5369-2011),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以国有投资为主的火力发电工程项目,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而在现场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具体施工图纸未到,编制清单工作量较大,编制精准度不高,实际执行过程中争议较大,扯皮较多,有时甚至影响现场工程进度的推进,竣工结算因争议较大,久拖不结等原因,实际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非常少,大多采用总价包干形式。合同中除涉及变更外,其他涉及合同价款调整的条款几乎没有。与之相比,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涉及合同价款调整的有法律法规变化、工程变更、项目特征描述不符、工程量清单缺项、工程量偏差、物价变化、暂估价、计日工、现场签证、不可抗力、提前竣工(赶工补偿)、误期赔偿、索赔、暂列金额等,能更好地解决与之相关的风险,管控相关分歧,更能有效约束双方。更有甚者,总包方在概算费用与业主签订的合同中,将涉及的预备费作为其既得利益,刚性控制,不论你现场发生多大的不可预计、漏项,一概不予支配,未能起到应有作用,是一种变了味的预备费。合同中霸王条款比比皆是,如“本合同价格不会因为任何未预见的外界条件、困难、风险和成本而进行调整”,在“变更”定义的解释后面增加“合同价格不作调整”等。

2 非施工方原因造成非正常工期(拖延、赶工)无补偿费用

非施工方原因,造成非正常工期(拖延、赶工)无补偿费用,且在合同中关于工期的考核只有施工企业每推迟一天的处罚。

随着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力度的不断加强,绿色发展、节能发展、创新发展方面的提倡和要求,结构性和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电力需求减少,火力发电产能过剩,投资方对其投资意愿不足,使已立项未开工、已开工中途停工以及未审批立项已开工中途环保升级改造致使整体工期拖延火力发电项目不断增多。有中途停建四年的项目,有整体工期推迟比原合同工期还长的项目。而这种推迟非施工企业造成,施工企业只能被动承受,造成成本不可控,如现场机械租赁费、脚手架管租赁费、刚性管理人员的人工费、看护维保人员的人工费、人工降效费等。而合同中对施工企业的误期赔偿约定非常详细,具体到每个里程碑节点、具体日期、考核标准、处罚金额;相反,合同中对业主方/总包方的误期赔偿约定含糊其辞、隐隐约约,如某一总包项目合同约定“业主发出的暂停指令非由于乙方原因引起的,乙方应协助甲方向业主提出相应的工期延长和费用补偿的索赔,甲方在收到索赔款项后及时向乙方支付应付给乙方的部分”。这种约定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得到补偿,(1)业主方为避免索赔,暂停指令几乎不会发;(2)乙方得到补偿前提是甲方得到补偿,换句话说甲方得不到补偿乙方根本得不到补偿,典型的为规避自己风险,强加于施工企业的霸王条款。

3 设计不严谨,变更设计和设计变更随意

设计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设计应该是非常严谨的,设计变更更不应该随意。而实际实施过程中,因为总价包干合同约定设计变更的调整额度起点较高(如某项目设计调整起点为50万元,50万元以内不作调整)以及合同中其他霸王条款协同,设备厂家与设计院之间提资差错,设计院受建设方付款的制约,设计院部分员工素质不到位、责任心不够,以及把关和审查不严,造成变更设计和设计变更的随意。如某项目除氧器吊物孔电动葫芦(型号规格CD3-24),现场安装完后,建设方要求改为起吊高度为33m的电动葫芦;某项目腹肌冷却水泵安装完成后,设计院以“由于厂家要求辅机冷却水管上二阀门间距不小于780mm(原设计间距为744mm),现对辅机冷却水泵出水管上二阀门进行调整”,造成现场重新拆除和安装。

4 工程索赔异常困难,工程结算久拖不结,工程尾款遥遥无期

工程索赔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是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或)时间补偿的要求。为保证双方公平,加强各自责任建设,风险的管控非常有利,而且是双向的,在工程建设环节起非常重要作用。而在实际过程中作为施工企业很难得到应有索赔,实现起来非常难,原因有三条:(1)合同中关于建设方(业主/总包)的约束或责任几乎没有;(2)强加于施工企业关于责任、风险相关的霸王条款比较多;(3)业主方设置关卡较多,要么部分过程资料很难取得,要么不按程序

接收。

为了维护建设市场秩序,规范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活动,财政部和建设部于2004年10月20日出台了《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工程结算久拖不结,原因有三个:(1)误把交付使用后质保期的消缺工作当成工程验收前的消缺工作,工程迟迟不能通过验收和交付;(2)结算资料中涉及费用方面双方争议较大(主要是上述所讲不公平条款所致),很难达成一致;(3)实际工程中关于工程竣工结算审查期限约束力不强,无具体监管单位,无具体处罚细则。

工程尾款遥遥无期,附加不合理额外条件,如某工程约定“甲方在与业主办理完相关质保手续并取得相关款项后,按以下原则办理质保金支付和质保保函的返还”,把“甲方在与业主办理完相关质保手续并取得相关款项后”作为收款方收回质保金的前提,(1)收款方无从知晓甲方需要与业主办理哪些相关质保手续;(2)收款方怎么知道甲方与业主方已经办理完相关质保手续;(3)收款方怎么知道你是否已经尽最大努力办理与业主方相关的质保手续,使收款方既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怎么能看到希望。更有甚者,不但延期付款,也不按双方合同约定付款方式“支票、电汇或承兑汇票”予以支付,强迫收款方以甲方房子作为抵押或房屋租金作为支付方式,因为如果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执行,收款方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执行到位。

5 相关建议

第一,强力推行行业标准《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火力发电工程》(DL/T 5369-2011),完善和加强过程监督体系,出台实施细则,真正使行业标准落地,从源头上解决相关分歧的发生,风险的管控。以问题为导向,倒逼设计的深入、合同的完善、清单的规范、实施的标准。

第二,规范合同的签订,维护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权利责任义务的对等,健全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霸王条款。建议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以国有投资为主的火力发电工程项目,在招标前,合同文本一定要监管备案、审核批准,凡有霸王条款合同不予批准招标。

第三,细化工程价款结算和付款相关规定,加大对责任方的处罚力度,使责任方不能为,更不敢为。同时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欠薪资金来源,更有利于资金流动,增强企业活力,助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S].

[2] 电力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火力发电工程(DL/T 5369-2011)[S].

[3] 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S].

[4] 尹贻林.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第4篇

1、经营机制创新,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

建筑业属高度竞争的服务行业,根据十六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行以“国腿民进”优化产权为核心的国旗第二轮改革,将公有资产逐步从建筑企业中退出,引入民营资产或其他优良资产,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盘活存量资本,扩大增量资本,是进一步焕发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改革股权结构,调整企业内部股金比例,提高经营者和经营层的持股比重和责任意识,实行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入股,鼓励经营、管理、技术骨干持大股,把其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改进员工持股计划,打破人人持股格局,大力培育内部股权交易市场,通过股权交易,使员工股向经营骨干集聚;改变目前职工持股会的持股方式,待条件成熟时取消职工持股会,真正体现出资人到位,形成股权流动机制,并逐步完善股权管理制度;通过吸收外资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资本,引进其先进的理念、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方式。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严格规范企业内部运作,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建立一系列议事规则及监督机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权责明确、协调运转。股东会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应充分行使其权力来决定重大问题,选举产生董事会、修改公司章程,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等。加强董事会建设,董事会处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枢纽地位,制定《董事会决策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发挥董事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资本经营、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借助外脑,吸收专家的意见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档次;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评估,提高董事会的决策功能。监事会是股东会领导下的公司监督机构,建全监督制度,强化监事会的功能,依法对董事、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行使监督职权,保障股东权益和公司利益不受侵犯。

国有施工企业改革创新的重心要放在激活机制上。当前国有施工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就要现从改革管理机构入手,按照精干高效原则,采取“定员、定编、定岗、定薪”,实行全员公开竞争上岗,择优选聘,分流人员,精简机构。在慎重稳妥地清理不在岗人员的劳动关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劳务作业层与企业的分离力度,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公司,通过市场化的办法,促使其走上自主经营、自我发展之路;全面理顺劳动关系,管理人员也实行劳动用工市场化运作;在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建立起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逐步松卸企业多年的包袱,促使企业轻装上阵。

分配是激活企业经营机制的主要手段。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与市场接轨,体现绩效第一的原则,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拓宽分配的思路与方式,重新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充分拉开分配差距,实行贡献与薪酬挂钩,也给与薪酬挂钩,效率与薪酬挂钩,探索工资、奖金、津贴、股权期股、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2、组织机制创新,可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组织机制创新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调整组织机构和整合优势为主线,着力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从而建立与市场化经营完全对接,并同施工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

创新经营承包方式,本着加大激励与加大风险相结合,放开经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界定责权利关系,实行利益与风险对等,权力与义务并存的经营权租赁承包,在各单位承包班子足额交纳风险抵押金,并对其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明确承包基数和承包时间,实行独立核算、确保上交、超额归己、亏损自负、调动各方经营的积极性。实行经济责任追究制,凡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严肃追究承包者的经济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企业内部全面推行工作和经济责任制,按照“全面责任制,彻底市场化”的要求,将一切可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管理部门推向市场,不能按市场化运作的部门强化经济责任制,并把指责目标细化,总经理与各部门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以提高工作责任和工作效率。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出售、租赁、兼并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第三层面的归并、重组、剥离等改革工作。分别按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减员增效、激活机制的不同要求,对现有专业分公司采取不同的思路、途径与方式进行改革,理顺其产权关系,明晰市场主体,整合企业资源,组建“专、精、尖、特”,适应性强、机制灵活的各类专业公司。对涉及企业产业布局及发展全局的,如对装饰、市政、安装、钢构等经济块进行控股,组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增强其独立运作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在突出工程建筑这一传统主业的同时,加快这些领域的发展,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对企业发展影响不大,且体块较小的,实行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经营者和技术业务骨干持大股放开搞活,减人增效。

强化主业,分流副业,主动适应市场,积极慎重地推行生活后勤系统的改革剥离,妥善分流原有职工,促使其面向社会自主经营、自食其力,同时将企业有关职能与社会化管理对接。

3、管理制度创新,壮大企业经济实力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突出资金管理。强调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运作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所有资金进出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实行资金计划调度使用,规范内部资金市场,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采取报批制,重点掌握工程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积极推广网上银行系统,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与规范化的资金流程管理接轨,从而优化资金投向结构,提高资金宏观调控和整体运作能力。

深化成本管理。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企业内部成立成本管理中心,制定成本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系统。加强项目成本的监管工作,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实行材料采购和劳务队伍公开市场竞争制;对项目部实行分段考核,定期开展经济分析,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控制和降低各项费用开支;加强监管审计,形成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从预算收入、主要实物量、价格、分项成本和资金等方面入手,开展对项目成本的稽查工作;严格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审计,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项目亏损。

落实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也是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企业的管理重心应转移到项目管理上,实行项目经理授权经营,建立起科学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组织体系,推行工程项目强制性标准和项目经理考核奖惩办法;强调过程控制,加强检查监督,加大对项目部的运作控制及服务监督力度。总之,项目管理应以合同管理为龙头,以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手段,以经营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

实行质量安全目标管理。健全完善质量安全体系的运行保障机制,贯彻实施三大管理标准,实行体系的一体化,通过三大管理体系的整合,将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解决两张皮现象,进一步增强三大管理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结合开展创优夺杯和创建文明标化工地活动,加强安全质量的监督考核。

加强合同管理。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对合同进行分级、分层、分类管理;建立合同签订前的申报备案制度和合同执行过程中信息反馈制度,并对签约、履约进行过程监控,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加强合同的索赔管理,凡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组织索赔。

严格联营承包。实行分包联营队伍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对分包联营队伍的管理与控制,杜绝“一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同时,收编经多年合作信誉良好、基础扎实的联营队伍,扩大市场份额与整体竞争力。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新举措

一、引言

前些年,我国的房地产业经历了迅速扩张的发展时期。现阶段,施工企业面临的经营成本压力骤增,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并进而自身的发展,都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大难题。施工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施工企业必然面临的选择。

二、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

从近些年来的,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来看,相关的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优劣的根本性因素。在内容和监督方面,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制度都还不完善和健全。在有些管理项目上,为了削减投入,降低投资额度,对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设置任意进行裁剪,也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甚至存在让不相容岗位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形,如果长期下去,对建筑施工企业建筑的质量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2.人才的缺乏

一方面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巨大的缺口,一方面是我国的人才市场不能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确保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保障性因素。如果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施工管理的需求,或者说对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序,施工质量的控制了解的不够深入,那么,可能导致相关安全的隐患遗留,也就无法切实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

3.意识的匮乏

意识的匮乏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很大的问题。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成熟,建筑市场的容量越来越大,我国的很多建筑商为了承揽建筑施工企业,不惜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承包建筑施工企业,进而造成了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的下降,而这主要是发包方意识匮乏的体现,为了节约投资成本,不惜牺牲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另外,有的建筑商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不惜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破坏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形象。近些年来,发生的多起建筑施工企业质量事故,为相关各方敲响了警钟。

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施工企业的良好经营管理的表现之一就是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保证业务流程的流畅和严格执行。但在实际中,很多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形式重于实质,很多管理人员甚至认为“走流程”就是走形式,而忽略了业务流程控制的意义。或者有的施工企业存在领导个人权威凌驾在公司制度上的现象,公司制定的各项制度均处于随意变动和更改的状况中。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阻碍了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的提高。

另外,目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有组织结构僵化、创新动力不足、新环保措施缺失、重施工轻管理、成本高居不下、资产周转率低下、高负债、现金流短缺等等。

三、建筑施工企业创新经营管理的策略

1.树立建筑施工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意识,丰富管理手段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各经营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意识,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经营管理层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方式,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予以转化成为符合具体实际的管理制度。当然,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主体和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当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理论中脱离出来,从实践中提炼出管理的精髓,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监督力度,完善监管制度

从监管方面着手推进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规范的外在推动力。一是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行政职能,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制定出相关的全面的监督制度,形成定期检查的制度,并对检查的对象实施动态的监管,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及时予以纠正,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处罚。

3.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创新意味着对旧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对某些不适应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制度和方法适时进行淘汰,并且根据实践经验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让制度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例如,应当确立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终身质量责任制,对于发现的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从而形成权责利相对应的良性制度,构建动态的经营管理体系。另外,减少管理机构的设置,让机构实现扁平化,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让经营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更有活力,提高施工的质量。

4.加强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人才是处于第一位的生产力。为了解决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突出的问题,有必要通过相关的手段和举措吸引人才,并就如何培养人才形成一定的制度,只有让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具体贯彻到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来,才能改变行业的现状,也才能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和法规,切实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

5.提高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环境

第一,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降低有些施工企业股权过于集中带来的一股独大的负面影响,保证施工企业中小股东的利益。完善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施工企业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独立的董事的作用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一是完善监事、独立董事的选举机制,确保监事会成员和独立董事能够对董事会的决议形成有效地制衡。二是强化董事会的职能,要保证董事会成员与经营管理班子之间的重合度保持下一定的比例之下,才能确保董事会更好的发挥作用。

第二,优化施工企业组织结构。施工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的前提是对组织结构进行梳理,将组织结构梳理之后,再按照组织结构中岗位的设置对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并划分,避免职责出现重合,也要防范岗位空位的出现。施工企业要保证任何一项业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人,这样才能避免管理效率的低下,促进管理效能的提高,而且还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方便员工在自身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还是存在着相对较多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其中的意识不强、监管不力等因素,对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发展有着明显的负面作用,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创新发展,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局面下,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从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各经营管理层意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组织结构,改善内部经营管理环境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的水平,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尹穗.论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J].科技信息,2009(23)

第6篇

一、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

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全新的经营管理思想观念,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创新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现场是市场的观念,将施工现场管理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提高现场管理效率。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决定着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而工程质量也就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企业的市场形象和面貌,施工现场管理如果弄不好,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更谈不上建筑市场的开拓、抢占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合同至高无上的观念,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做好准备。企业要坚持合同至上的原则,在合同签定的过程中慎重,对于业务程序和管理层次进行严格把关,严格遵守合同规定,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市场形象。再次,建筑施工企业要改变员工传统的行政劳动关系,树立起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营造起良好的竞争氛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合理分配制度,让员工积极地投入到建筑是公众去。

二、建筑施工工程的设备经营管理

1、设备的合理配置

经营管理中的设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的设备配置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济效益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建筑施工企业的设备没有得到合理配置,不仅会影响到施工效率的提高和工程成本的控制,还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目前,由于项目施工在设备使用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程进度和质量,这需要施工人员加以重视。为此,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要注重设备的集中管理,并成立专业的设备总公司和设备施工公司,实现对设备的合理配置。例如,有一些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机械化工程公司、基础公司、隧道公司、租赁公司、架桥队及混凝土施工队等专业队伍,这样一来,比较系统的设备管理系统为工程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设备的使用管理

在对设备进行使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科学合理且规范化的措施,以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和机务人员的积极性,彰显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协调的原则。但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设备专业性较强而利用率较低,如果实行专业化的市场经营发展道路显然很难自负盈亏,这就需要设备总公司加强负责,做好设备的合理维护和灵活使用,而发生的盈亏应该由本级财务负责承担。因此,针对此情况,要想做好设备使用管理,除了加强设备维护与使用管理之外,还应该做好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热源的管理,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打造高素质的设备人员队伍,也要实行责任成本控制制度,对每一台机械设备进行责任细化,将设备的生产效益与员工的经济效益挂钩起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以实现对设备使用的完好管理。

三、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经营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创新离不开成本经营管理的创新,创新好企业的成本经营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强建筑市场的开发,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而建筑施工工程的成本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经济利益。因此,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经营管理要坚持降低成本和提高利益出发,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建立好一个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明确公司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权责利相统一的成本管理体系。例如,有了权责利的制约和统一,员工在处理工期与成本关系的时候就会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成本降低了,不会盲目地缩短工期而增加更多的成本,而在工程质量方面也会在保证质量达到设计和合同要求的前提下进行降低成本,不会在偷工减料增加成本利益。

第二,注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技术管理。在制定施工方案的时候,除了考虑经济合理性,还应该对实施技术进行论证,以确保质量和工期目标得以实现。针对占主导地位的技术方案,要进行全面地检验和贯彻,避免“蜻蜓点水”现象的产生而增加成本。

第三,注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经济措施管理,对于可能产生成本或者影响成本大小的各种因素加强控制和管理,如严重控制好各种费用的支出、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节约生产开支、加强对材料采购、使用管理、合理配置好一些生产资料和资源。

第四,注重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组织措施管理,要对施工项目中的各个机构和部门进行职能划分和协调管理,合理分配各部门的工作,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良性配合,避免部门之间的职能或者分工交叉而产生成本增加现象。

四、创新建筑施工工程的财务管理

创新建筑施工工程中的财务管理,不仅能够实现成本目标和工程质量目标,还能够将财务资源合理配置,促进了资源的扩大再生产,推动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新时期,创新财务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实现预算管理,做好管理的计划性。做好预算工作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能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了财务管理的计划性和规范性。首先,企业要在公司和分公司内部设计两级年度预算管理,并在之下设立分项目部预算管理;其次,企业要加强绩效评价考核制度,让定量与定性、承包班子与员工相结合起来,建立起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预算管理全面实施。

第7篇

    我国的供水企业可以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起供水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的模式,采取“按步实施、逐层展开”的方式,打造自己独有的一套财务管理模式,以此来保证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

    使供水企业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整合,统一建立网上银行,改变了过去供水企业各个基层环节独立核算的模式引起的资金沉淀的情况,只有通过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效的调动起供水企业各个基层单位的沉淀资金,将之行之有效的进行统一管理调配,这就可以有效提高内部资金的流通。

    (二)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各个下属单位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首先,将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单位财务的表格进行统一,将其中的各项指标都进行细化,再通过细化后的表格进行层层汇总,分别相对应的进行核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详细的数据结果。其次,在财务的数据上进行数据的监控,对于数额相差较大的数额进行详细比对,并对其中的款项用途做出标注,对处在不同环节的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要做出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制度。最后,财务制度要落实到位,并由公司集团成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小组对下面基层单位的数据进行合理化校验,对不符合制度的数据进行核算,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的进行处理。只有建立了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不出问题。

    (三)建立财务数据处理电子信息一体化

    网络体系将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基层单位的数据信息都汇总到公司集团的服务器中,各项信息通过网络,各个基层单位都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权限登录到网络平台上,将基层单位的财务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上报,在服务器上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设立相关的关联关系,方便对上报的信息进行校验和审核,这样做可以使供水企业的各个下属基层单位之间根据供水的关系实现无缝对接。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的发现,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并且可以提供出一整套的完成财务数据,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比对,可以很快的核算出公司的整体的财务运行情况,并可以根据财务运行情况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要改变传统的老国企管理模式而采取科学化、市场化运作的经营理念,要理性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阶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根据各个基层企业的需求做出行之有效的培训,并按照平台的需求,将现有的财务人员组织成专项的财务管理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职责。

    (五)优化供水企业流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优化

    对供水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流程是和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对供水企业的业务流程来进行财务管理,通过企业各个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规范供水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正是必要的。

    (六)在企业中,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系统

    作为供水企业从事的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一个行业,在生产质量的管理上就更应该有一套强有力的审查考核系统。在审查考核系统中,要明确责任,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做出明确规定,实施定岗定量,专人专责。企业应该对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岗位都做出考核,通过考核筛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发现精英。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对工作敷衍了事的要追究责任,只有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考核系统,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二、采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为供水企业带来益处

    (一)通过财务一体化管理

    可以改变供水企业的内部资金结构,将原来的大量沉淀资金合理有效的利用起来,避免供水企业的资金闲置导致的浪费,高度集中的财务管理一体化可以加速企业的资金流通,使得资金在使用上更加畅通。

    (二)通过网络平台的运用

    可以将财务管理大规模的合并运算,将实际生产和财务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保证了各个环节的流畅运行,并且可以实时跟踪企业的工作进度,并对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作出快速回应。一个良好网络平台,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工作人员忙中出错的概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财务一体化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采用新的财务一体化管理更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从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可以发现企业自身的发展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应对财务危机时不会力不从心。

    (四)供水企业的合理的考核制度

    可以将企业管理者的执行力度一直保持到一线的工人身上,确立了岗位目标者责任化,对企业的自身发展和壮大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将提升工人的工作热情,并对工人的行为规范做出了约束,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三、供水企业创新财务管理之对策

    各供水企业要切实转变观念,认识并运用知识资本,准确把握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集团公司的财务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资本在企业总资本中所占比重。

第8篇

【关键词】市政;施工企业;经营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更要紧跟时代步伐,建立健全企业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推进建筑企业深层次改革,重新构筑新的管理机制。首先必须按照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相分离、宏观经济管理与资产所有相分离、管理指挥劳动与资产相分离的原则,使企业的管理机制从以“行政系统”为轴心转变至以“价值系统”为轴心的企业管理机制。

二、明确管理职责,强化资本运营机制

资本运营机制是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更新,以确保资产收益扩大的资产启动、操作和运转机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发挥部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职能,尤其是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建立客观保证体系,是产品运营的重要保证。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认证、运行和持续改进,建立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不断改造、规范企业的业务流程。从总经理到企管部、生产技术部、质量安全部、机械装备部等职能部门和项目经理部都明确职责和权限,对产品、过程、过程网络进行相互制约的程序控制,从而使质量隐患消失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实现企业资产运营,确保资产增殖。无形资产运营方面,如企业商标专用权、企业资质、专利技术,也包括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信用、信誉等。

三、加强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和大经营􀀁

经过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摸索出一套适应市场的经营开发思路和措施, 即: 转变观念、思路创新是走向市场的前提;一流的人才、先进的设备是夺取市场的基础;经营开发组织结构的完善是取得市场的保证;树立精品意识,讲求市场包装是占领市场的核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搏击市场的策略;得当的奖励机制是取得市场的手段等。这些思路和措施的出台,使企业职工的开发观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开发意识增强了,工程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但是,市场是瞬息万变且残酷无情的, 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大经营战略。

1、大力推行三级开发的模式。鼓励各施工( 生产)单位及工程项目部独立自主进行开发和经营,分解开发压力,逐步从以组织指挥生产施工为主转向经营开发和施工管理并举,并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

2、 进一步加强开发营销力度。为激励开发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加大了经营开发的奖励和兑现力度,提取中标工程总价的0.15% 作为奖励基金,奖励那些在经营开发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人员,调动经营开发人员的积极性。

3、 交市场真心朋友,建客户永久网络。市场经济除了市场手段外,还有一个感情投资问题。交市场真心朋友,建客户永久网络,特别强调一个真字和久字。牢固树立客户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客户的需要就是我服务的宗旨的新观念。对那些潜在的客户也要交真心朋友,避免短期行为。

4、加大项目经营力度,大力推行建筑商模式。具体作法, 一是利用品牌优势, 广泛联合和联营,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共同进行工程项目的经营,大力推行建筑两模式。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扩充资质经营范围,对市政、高速公路、轻轨铁路、机场等领域进行渗透和扩张。三是试点将债权变股权,进行资金经营。

5、有所不为而有所为的经营策略。市场纷繁复杂,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占有份额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市场进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卖方市场,企业可能因为做对了某一点而获得成功;而在买方市场,企业可能因为做错了某一点而导致全盘皆输。因此,经营开发必须树立有所不为后方能有所为的思想,做到科学开发, 谨慎进入。不接亏本、资金不到位、贷款垫资的工程。

( 6) 精益求精,标书质量力求达到国际水准。从外表包装到内在质量都达到高水平。

四、坚持管理创新,继续实现大转变􀀁

1、实行模拟法人管理,赋予各施工项目部更多的自;同时也承担更多的责任,完善其责、权、利关系。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年终兑现靠硬指标。以经济效益为主,其它指标为辅作为考核指标,项目部将年度利润的30%上缴,自留资金为年度利润的70%,项目部年度可兑现的奖金总额为自留资金的16% ,项目人员的经济利益直接与项目经营效益挂上了钩, 理顺了利益关系,大大提高其积极性。􀀁

(2) 鼓励项目部更多地使用自己的职工,以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那些实在无法安排上岗的职工的工资,项目部必须全额承担下来。实施模拟法人管理后, 使每个人学会自主生存和发展,自主进行工程开发。自主支配利润分成及兑现后所余的那部分资金,作为以丰补欠及工程开发、长远发展的需要。

(3)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承包的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工期、质量、安全、效益等负有直接责任。对经营不善、管理落后、造成亏损的,应一年黄牌警告,两年撤职换人,决不手软。

2、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施工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推进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项目承包的道路,实行项目施工和责任成本管理。

3、全面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切实提高资产经营水平。各施工项目部必须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

4、实行全员会计委派制。施工企业特点是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管理跨度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资金及项目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那么资金管理很可能失控,从而造成资金的无序流动和无效运行,极有可能造成经营风险,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可成立财务管理中心,对被委派的财会人员实行统一管理。

五、要注重项目管理模式方面的创新,强化质量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管理

1、对施工进度控制加强管理

控制市政工程建设施工的重点,就是在施工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进度计划。在进度计划中,要包括所有的施工项目,同时要把所有项目的施工进度都明确地注明。然后还要与所有的分包单位签订详细的施工进度合同,约定好施工的进度和工期,如果延误工期,分包单位必须要进行经济赔偿。

2、建立全方位的技术控制系统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涉及到多项的施工技术,而通常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技工管理又十分的单一,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全方位的技术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技术控制系统,需要借助现代计算机处理系统,对影响施工技术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能、资源状况、现场条件等制约因素进行预测、识别、分析和调整,最终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实现设计目标。借助计算机系统,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求解其内力和位移,比较分析实测值和预测值,如果两者间存在较大的误差,及时进行调整,一直到符合设计要求为止。

3、全力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公害问题

(1)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应用各种环保技术,减少施工造成的大气中有害气体、粉尘、以及废弃物和噪声等施工公害。

(2)施工中使用优质的工程材料。施工中材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优质的工程材料可以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优质材料还能极大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出现。

(3)加强施工环节的监管。对于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应该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预防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

(4)引进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施工的效率。

六、结束语

市政建筑企业只有在经营管理和技术质量两方面都有良了表现,保持高质高效的运行状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健康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应鹏程. 项目法施工中质量管理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 J] .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3, ( 4) .

[2] 汤兰英. 关于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 J ]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5, ( 2) .

[3] 魏正学. 经营管理要适应市场经济[ J ] . 航天工业管理, 1995,( 10) .

第9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利润率

企业的日常的各种管理工作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对项目建设、开发的过程都需要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包括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预算等进行相关的审核。随着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工作延伸到了项目组建、生产经营、资金筹集和债务偿还,涉及到了公司业务的方方面面。

一、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和改进方法

目前,受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还远远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和应用,一些单位的领导决定制,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看到财务管理工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依靠经验办事,不重视经济规律的应用,导致企业资金的浪费,投资盲目,资金使用不够精细,投资回报率不高等等,甚至得不偿失等。重视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是重视企业的生命,重视企业的未来。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不严格。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对工程成本进行正确的计量、正确核算建设费用的基础上,才能正确估价。

2、资金管理不严格。没有开设专用银行账户或者一个项目多头开设银行账户。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对属于一个建设项目的,不管其资金的来源的渠道,原则上必须要在一个账户上进行核算。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建筑企业没有建立专用账户,而把项目建设的资金和其他资金放在同一账户中。对于一个项目多头开设账户进行建设资金核算的情况,则违反了相关的管理规定。

3、管理费用支出不严格。对建设单位管理费,根据会计核算要求应当实行控制总额和据实列支的办法。一些单位管理费用超支,挪用了建设费用;还有的建筑企业从其他账户中进行支出操作,这违反了国家对建筑企业管理费用支出的规定。

4、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许多建设单位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公司虽然制定了制度,但是只是作为摆设,没有强制执行的硬性约束。

造成上面财务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对项目建设中财务管理的认识,公司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只注重项目的建设和进度,忽略了项目建设的管理,忽略了工程项目效益的发挥。(2)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对建设单位的财务工作的认识,还有的单位对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不该发生的错误发生。

改进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的领导要主动抓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要对财务工作给予足够的支持,财务管理工作要参与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做好对项目可行性的财务分析,方便领导的决策;严格控制施工合同的设施、变更以及由此带来的支出等问题。(2)对财务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建筑施工建设中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培训,财务工作人员要熟悉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国家会计制度,还要努力掌握相应的工程知识,认真学习合同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3)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的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从项目的可行性调查,工程概算,工程建设以及竣工等环节都要有相应的评估体系,还要考核项目工程的数量完成率和资金完成率等。

二、建设项目中的财务管理

1、要确保建设项目决策的前瞻性和可行性,财务管理工作在建设项目前期应该做好:财务管理要做好相关的市场调研,确保经济上可行,资金准备充足,项目概算要合理,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认真审核投资方案,从源头来防止项目的亏损,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

2、强化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确保建设项目资金的落实,在确保资金到位后,要注意审核相关的出资合同,是否和工程计划匹配,做好工程计划和预案。在确定了资金和计划的落实后,才能进行开工建设。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要确保能够按照工程计划和工程进度供应资金,使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规范资金的拨付,项目建设部门要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向财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财务部门在分析了投资计划和用款计划后及时发放资金,使资金足额到位,不影响施工部门的资金使用。

3、加强建设项目建造的财务管理。严格审核竞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实力、企业信贷与债务和企业现金流的情况,确保竞标企业具有足够的财力履行合同,保证合同能够如约完成。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监督职责,努力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严格执行监督制度,不间断的对项目资金情况、工程进度、工程费用进行检查,确保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力的执行。资金管理工作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基建资金,从源头上控制资金的出入。建立完善的资金审查制度,对于项目资金来源不合理或者低水平的建设项目,财务部门要严格控制,不予批准相关的投资计划。

三、结语

由于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特别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财务部门也随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保证项目资金的需求,有效控制好工程成本,做好工程成本核算,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中的监督能力,对保障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碧忠.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途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4):17-18

[2]贾丽君.浅谈基建项目财务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