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体育教育

时间:2023-07-16 08:32:32

导语:在高中体育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体育教育

第1篇

众所周知,高中体育课程在高三阶段就取消了,原因是高三学生正全力以赴地迎战高考,课业繁重。这样的举措表面上看是对高三学生的照顾,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伤害,是对高中体育创新教学精神的违背。学生长期坐在教室里埋头苦学,缺乏必要的锻炼,身体素质不断下降,隔三差五就生病,最终影响学习成绩,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可见,现行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创新教学要培养出的是高素质人才,这里的素质既包括学业素质,也包括身体素质。学生只有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后盾,其学业素质才能得到全面展示和继续发展。因此,要开展高中体育创新教学,首先要破除与其教学精神相违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打破高三不开设体育课的惯例。

二、提高高中体育创新教育质量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环境,营造新的学习氛围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对教育而言是很关键的。要是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心理负担势必沉重,其创新的欲望和劲头就会被削弱,即使教师千方百计地弄出新花样,他们也不见得会接受。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就必须进行变革、调整。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不应不假思索地否定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反而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表扬学生的创新性想法和行为,帮助学生在轻松、宽容的环境中养成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和敢想、敢做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实践操作、集体激发、问题探讨等有助于师生间、同学间互动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创新欲。例如,游戏环节是体育课上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在组织学生玩游戏前,可先将传统的游戏规则和玩法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创造新玩法或者新规则,并将新玩法新规则应用于课堂教学,如此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人性化教学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学生的体质体能也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绝不能“一刀切”,不能采用唯一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要求学生,更不能不尊重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削弱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跳远,而有的学生则有跳高的天赋,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针对学生个人的喜好和能力分别加以指导,重点培养学生该方面的技能。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意愿,强迫学生练习不喜欢的运动,或者忽视学生的天赋,让学生练习不擅长的运动,不仅达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反而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最终失去教育的意义。学生的个性被扼杀,还谈什么创新?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开展人性化教学。只有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发展,创新教学才能落实,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四)循序渐进地教学

由于学生有不同的体育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但教师在“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同时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教师要保证学生经过教学训练后,其体育素质较训练之前有所提高。比如,在进行跳高教学时,教师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一下全部跳过1.6米,而应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高提出不同的高度要求,并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适度提高横杆高度,以此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帮助学生发掘潜力。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高中足球;应用

足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中国人民对于足球的喜爱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中国足球在世界比赛中的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当前在教学改革中,足球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被纳入到高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为那些喜欢足球的高中生提供一个从小训练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中国足球培养更多的选手,并且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高中体育课程中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将竞技体育引入到高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成绩。

一、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简介

竞技体育教育模式是通过体育比赛项目而引申和提炼出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理念。竞技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还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因此,竞技体育教学是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的组合和尝试。由于足球属于竞技性和互动性较强的一项体育项目,因此将竞技体育引入到体育课堂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当前在国家鼓励发展足球事业的背景下,一方面竞技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将竞技体育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比赛的理解,以及了解足球战术相关问题,对学生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内在动力,因此,通过竞技体育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提高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的主要途径。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魅力在于队员间的默契配合以及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足球运动中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实践能力。通常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课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这就意味着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是在班级中开展。这样的基础运动单位更加有利于教师通过体育锻炼和项目比赛来掌握同学们的体育能力,从而通过竞技体育教学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上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形成一个最佳效应的团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和体质,并提高班级整体的体育成绩。

二、竞技体育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足球选项课中的应用建议

高中阶段是学生期间学业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而在这一时期选择修习足球已经充分说明学生对于足球这项运动的喜爱和热情。在这一情况下,将竞技体育引入到高中足球教学中更加能够提高学生足球能力和体育成绩。

1、端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

在学生传统意识中受学校和家长思想的影响,认为体育运动就以一项学习之余的消遣和放松的运动。但是在现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体育运动不仅是一项消遣和放松的运动,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帮助学习培养耐力和意志力以及团队意识,这都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所需要的重要能力和技能。竞技体育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来实现学生的体育能力由基础上升到全面。这样,在竞技体育教学的模式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从而在运动中调整和纠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态度。竞技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竞技体育教学中足球课程的学习和锻炼,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运动细胞和运动积极性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并且充分的了解到竞技体育的魅力和规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体育精神[1],而且在足球运动中需要团队精神,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及其重要的。

2、培养学生足球竞技能力

在高中足球体育课程中想要提高学生足球竞技能力,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学生关于足球的理论知识,包括足球运动的规则、动作技术要领、足球所蕴含的战术等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对足球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为学生实践奠定基础。其次,在学生充分掌握了足球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需要进行相应强度的实践训练。实践训练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并且在体育教师严格的要求下做好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规范、正确,这样才能提升足球水平和实力。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只有通过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实践运动相结合,才能够实现足球能力的提高和充实[2]。这样才能够将竞技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

3、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足球项目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需要队员之间的配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合理的分配,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足球运动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和水平,并将自身多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运动中,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运动的热情和团队参与感,从而加强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加学生间的凝聚力与整体性。

作者:董元朝 单位:陕西省礼泉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受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影响,体育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并未受到重视,大家总是错误地认为只有文化课成绩不好才会学体育等。体育特长生是学校的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往往因为人数太少而被人遗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带有一定的投机性,这种教育模式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方式而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如何在高中实施体育教育,帮助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今我国高中体育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的发展现状

1.重视“特长教育”忽视“全面发展”的教育

体育特长生一般都是指那些体格健壮、身手矫健的有一定运动天赋的学生,多数教育工作者局限的认为,体育特长生只需要创造出优秀的体育成绩即可,所以在正常教育时往往仅重视学生的体育技能培训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发展,加上学生在高中时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控能力较弱,导致部分体育特长生的思想素质比较薄弱,容易意气用事,做出不理性的事情。

2.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文化课”的教育

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体育项目的训练上,这容易导致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差,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放弃文化课。另一方面,在普通高中学生的认知中,选择体育特长生这条路正是因为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薄弱,所以他们只要加强体育训练,不需要学习文化课知识。

3.重视“竞赛训练”忽视“科学训练”

这种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健康发展,极度的荣誉至上的竞技观念会导致学生过分追求比赛成绩和奖项名次从而进行超负荷的体育训练,由于没有规范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只是注重训练量的累积,这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过度疲劳,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让学生在心中形成一种训练观也是尤为重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统一认识、统一训练,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体育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训练的效率。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及管理策略的探究

1.明确体育教育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首先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师在体育特长生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除了督促学生进行日常的体育训练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体育特长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等特点,专门制定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的制度对他们进行监督和约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施定期谈话法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缓解他们的压力、纠正一些不良品行。这有利于帮助体育特长生及时走出思想误区,培养良好的品行。

其次应注重学生文化课教育。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兴趣,例如,建立成绩排名奖惩制度,对学习成绩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学习成绩退步的学生加以批评惩罚,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改变他们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般来说,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弱,教师在对他们进行文化课教学时,要尽量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他们文化知识水平进行强化训练,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

再次应合理规划学生的体育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合理规划学生的体育训练时间,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注意劳逸结合,激发他们的训练兴趣、树立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2.做好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管理工作

首先应科学地选拔体育特长生。在传统教育理念中,一些学生认为:如果文化课成绩不好,那就去学体育。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以,教师在选拔体育特长生时,要科学严谨,必须坚持按照一定的选拔程序:初选、报考、文化考试、复试、分析筛选等顺序进行严格地选拔。不能只凭体育教师的直觉和体育成绩直接选择,更要杜绝出现只要报名就可以参加的不严谨的现象。

其次应科学地制定学生的训练计划。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使学生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训练计划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和训练成绩来制定,要具有科学性、现实性、预见性等性质,同时还要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训练时要注意要劳逸结合,避免学生超负荷训练而过度疲劳等不良现象。

最后应严格地实施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明确各阶段的训练计划和任务,更要有完成训练任务的具体措施。制定结合变化情况及选择的训练方法;另外,教师要在整体训练计划的大纲背景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训练结束后,我们还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学省恢复自己的体能。

总而言之,本文结合了现代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和训练状况及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初步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地开发和利用体育特长生的资源,并建立良好的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机制,促进体育特长生的多元化发展,在未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田赤萍.高中体育特长生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14,08:206.

第4篇

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非常需要知识创新型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培养、身体素质、合作意识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这种全方位发展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和家长一味追求升学率的提高,完全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改变,目的是在体育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教学资源内,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灵健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高中时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情感多样、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自我认知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高中生的高考压力很大,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要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每天精神高度集中,非常紧张,身心疲惫。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往往搞得学生身心疲惫,精神紧张,很少安排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时间有限,往往以讲授为主,缩短学生运动的时间。体育课时间不充足,学生没有兴趣,不能尽情地进行体育活动。体育课时间有限,学生不能得到应有的体育锻炼,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对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性提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旨在为广大的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有效性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激发运动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现在的体育教学往往都是枯燥乏味的,因为学生对体育活动提不起兴趣;要把这种体育教学变成充满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很多种方法:一是分层教学法,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不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经过各自努力后都能达到预想的锻炼结果,让每位学生几乎都能体会到运动的喜悦,这种方法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二是知识灌输法,语言是非常具有艺术性的,老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语言组织给学生讲解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以及对人身体的培养好处,授课内容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三是娱乐教授法,高中生对很多新鲜事物感兴趣,教学内容不但要新颖,教学方式也要活泼,增强体育课程的游戏性和娱乐性;四是增强竞争法,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速度相对还是比较快的,为证明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可以采用增强一些竞争项目的方式激发学生斗志;五是标准示范法,教师的动作一定要规范有力,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美和运动的魅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3.发挥主体作用

合作自助小组式学习让学生相互探究学习问题,看似降低了体育教学效率,但是给学生填鸭式的灌输更多的知识不是现代教育的目标,新的教学模式恰恰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着重通过一些体育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各小组通过内部讨论解决一些带有难度或是需要归纳总结的问题,从而使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老师教变成自己学。在内部讨论、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自我表现,希望别人认可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争论,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勇敢表达自我观点的欲望;同时,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思考和理解学习目标,使教学效果更好。另外,学生在讨论、质疑的小组协作过程中创新意识、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高,日后踏上社会就会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知识的自学能力。

4.合理选取内容

体育教学提高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它主要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接收的全部信息。讲求时效、科学、男女分开、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学内容的设置也要符合教师的能力、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和厂地器材条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教学效果等前期调研分析,结合现阶段体育教学条件,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实际年龄结构、接受能力和接受取向等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优化,不仅贴合现实生活,而且使教学目标更容易实现。这里对教师就有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而且要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还要说一点就是教学内容并不局限于教材本身,当地的人文、地理等环境是老师创新的源泉,取其精华,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改进,将教材中的难点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生动讲解,把教材用活,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起来更容易。

5.有效利用资源

完善的教学环境是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保障,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有效体育教学的前提。教学场馆、教学器材等就是教学资源。体育教学有室内和室外教学,在室内教学中学习体育的理论知识,然后在室外教学中让学生实践,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如果体育器材不满足数量及质量要求,学生得不到锻炼,那么教学进度会受影响。所以学校要及时引进教学器材,还有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师应该在一些训练项目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制体育道具或是一器多种用途,充分挖掘体育器材的价值。另外,考虑到体育器材的条件有限性,分层分组教学是种好方法,每组学生充分利用器材轮流练习不同项目。

6.结语

第5篇

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目标。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要元素,它有严格的要求,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必须了解、熟悉和掌握教学内容,明确高中体育教学纲要,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目标教学就是将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分解成具体的目标教学任务,首先要完成一些细节的小目标,其次要完成重要性部分的目标,最终达到完成总目标的任务。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生新课程时,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其次,再分析学生达到目标的难点和重点。以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来明确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和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及时地把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传授给学生。

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设计。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成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在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设计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一,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发挥指导性作用,做到深入浅出,才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二,课前预习,指出难点,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帮助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高中体育教师除了备好课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设计,哪些教学内容能让学生自学;哪些内容让教师来细讲示范;哪些内容需要讲练结合同时进行;但是要避免在高中体育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局面,使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的局面中去,让学生和老师同时容入到主动和被动当中去,才能成为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方法。随着课堂教学观念的改革和更新,高中体育教学方式也大有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通常就会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有可能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各种方式的教学方法来精心设计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每个不同的环节,以发展和围绕学生为中心的健康素质的发展观为学生进行的教学模式。采取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衡量来确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根据高中体育教学大纲要求,体育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以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来决定的。体育教学的基础结构和知识技能的完整性,可以将高中体育教学知识技能分成几个教学环节。除了第一节课外,以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复习已教过的高中体育技能;②教学新的高中体育技术或知识;③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活动。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这几个步骤缺一不可,每一个教学步骤中,高中体育教师所传授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如示范讲解、测试、提问等复习方式,采用实物、借助动作等介绍新的高中体育项目;通过分组等形势操练;做游戏的方式提高运用高中体育技术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 素质 德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才是体育教育教学的总目标。体育教师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的,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加强对高中生 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尽的职责。那么,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现笔者结合自己近几年的实践经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五大教学目标,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三个方面外,更加具体并强调了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体育课程同德育、智育是紧密相联的,除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显然,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体育学科的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它与其他教学活动的区别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通过思想活动来学习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品德教育多以说教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读书指导法等方法。在现代的教育中,多数文化理论教育的古板性使得学生对其本身就有一种潜意识的排斥,如果再在其中加入同样没有激情的德育教育,只会白费力气,收效甚微。而体育学科的教学则是以教师思想活动为基础,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体育教学是将学生品德的教育寓于学生身体活动之中的。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有传授体育技能的室外课,多采用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言行、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更多时候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教师可根据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言行,因势利导,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既具体又实际,其事半功倍效果是其它学科所不及的。

二、注重对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人格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地发明、创新的学科。在体育教学中,创新和个性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个性发展往往决定创新能力的提高,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教学中忽略的,所以我们身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往往更具人性化,教师应多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等,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 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 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体育运动是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教育学生遵从规 则与规定,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装孬使坏,不投机取巧。 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对的就支持赞扬,错的就批评屏弃,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三、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人性化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但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定位,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教学,真诚关心、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的被接受,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要以良好的师行和精湛的技艺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理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和威望。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以此同时,高中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只是在被迫接受,没有独立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反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育教学 关系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72-01

众所周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第一是新课程高中体育的基础理念,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很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导致身体薄弱,难以应对每个困难。新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课这个契机,加大体育运动课程投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去迎接困难。作为一名高中体育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新时期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明确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育方式,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高中阶段的学生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只有构建了和谐、平等、民主教学关系,才能真正使学生放松心态,提高认识,把自己当成课堂教学的一份子,才会更加地主动地去学习,去锻炼,才能在有限的课堂的时间内,增加知识,强身健体。

2 重视德育与高中体育教学的联系

其实,真正的体育教学不止是强身健体,通过体育教学更多的是提高学生德育的发展。对于高中体育教学来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中,都提到注意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体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健康,而且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教育过程中占有一定位置。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情况不尽相同,带有不同阶级的政治色彩和意识形态但都一致确认体育的教育因素,重视通过体育培养年轻一代的道德品质。通过体育能卓有成效地育人,,这是已被实践多次证实了的。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人在从事体育活动,尤其参加运动竞赛时,情绪往往兴奋高涨,其潜在的品质和思想作风最易真实地表现出来,而且这种教育过程是在极为自然,生动活泼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一般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新时期,我们更要加强高中体育教学,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品德的建设,为创造优秀人才而奋斗。

3 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的措施

第8篇

韶关市韶钢第一中学:曾韶山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全社会对教师素质的期望和重视,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逐渐地深入开展开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生们最喜爱的学科之一也随之进入深化改革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次本人积极参加了全市高中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在这里我就体育学科的学习体会进行个人的一些总结:

一、体育与健康教育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强壮的身体不是随便就可以得到的,必须要经过积极、持久的锻炼才能造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兴趣是发展的动力”这样最通俗的一句话说明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一个人生存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最好的锻炼机会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坚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以及用心教学,以心教人的认真态度上,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身体特殊情况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体卫艺是一家

第9篇

(一)调查对象

以笔者所在地区的不同级别(省、市示范中学、普通中学)中的高中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以本地区各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情况出发,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价等方面,找出目前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的对策措施。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文献资料法

3、访谈法

4、实地调查法

二、体育课改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数据分析)

(一)教师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对教改的态度参差不齐

(二)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受客观条件影响很大

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意愿,按照学生兴趣,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由于体育课程并非高中必考课程,学校受教学经费的影响资金投入不够,教学用具、器材、场地、教师人数都不充足。

(三)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正确,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可做重点)

“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生认为体育就是玩,浪费时间,认识不到“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意义,还有不少同学是对体育课内容不感兴趣,认为内容过于简单陈旧,不符合当今潮流与学生的爱好。

(四)学生对一元化的体育评价模式不满。

同样“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状况的评价就是成绩考核,新课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普遍没有得到实施,这样造成体育课也成为成绩好的学生施展的舞台,不能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优势,因材施教。

三、教学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素质,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管理者与教师本身都要不断学习并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工作。

(二)努力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正确意识(可做重点写)

针对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体育课认识不对,认为可有可无的现状。对学生多教育,与家长多沟通,通过典型示范、兴趣项目选择,加强学生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锻炼的理念。

(三)教学设计因地制宜与与时俱进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兴趣

体育课教学课时要固定有标准,理论课可用来讲授健康知识,室外实践课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施、器械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运动课程。教学内容要事先精心准备,教学方法要民主活泼生动,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