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0:35
导语:在乡村亮化工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加强领导,开成文明创建合力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建立创建工作领导组,进一步完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单位任组员,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创建责任,制定创建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创建工作体系,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形成乡村单位联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劈面。
二、加大投入,加快集镇的建设
以建设响导为商贸集镇为抓手,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不断加大对响导、赵集两集镇的建设力度,提高商贸集镇的品位,年乡党委政府集500多万元完成响导南大街的水泥路面8米拓宽,赵集大街的水泥街,对响导――南王示范区的路段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对合蚌路上进行的亮化,绿化工程。
结合“绿化乡村,清洁家园”工作,我乡集中所有乡村干部集中清理了南大街的遗留问题,清理影响响导发展的“毒瘤”,共投入20万元用于两集镇和两条省道的两旁建设垃圾池、垃圾车,垃圾箱等。
三、加强管理,营造社会文明新风
乡党委政府按照省、市、县的要求,结合“清结家园,绿化乡村”紧抓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乡妇联发出倡议书,号召全乡妇女自觉行动起来“清洁家园,从我做起”。学校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家庭”在农村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通过各种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的组织实施多渠道营造舆论氛围,营造了宣传文明,创建文明的氛围。
四、加大整治,确保整治巩固创建成果
加大跨门营业,占道经营,乱堆放,乱吊挂专项整治,以振兴响导商贸,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形式,统一位置”的三统原则,彻底解决户外广告混乱,货物乱放,摊位乱摆形象,巩固和提高12小时保洁任务,向小学方向迁伸,加大对居民生活巷内的卫生死角清扫保洁力度,确保环境整洁优美。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明确责任、健全机制
根据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规划(20082010年)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编制了《xx乡xx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和我村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年度工作要求。明确了近期的目标任务,以实施净化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居民行为规范工程、建设秩序规范工程为重点,以开展创建文明乡村、卫生乡村、环保模范乡和园林乡村、环境优美乡村活动为载体,切实改善城乡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素质,推动我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健全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责任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自然村,签订责任书。制定了《门前五包管理制度》、《卫生检查评比标准》、《马安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细则》、等管理考核办法,同时增加经费投入,提高清扫保洁人员的工资,并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机制。
(二)注重实效、强力整治
开展了对学校周边环境的专项治理,出动执自查人员30人次,对辖区单位、居民住户、公共场所进行春秋两次灭鼠、灭蟑和环境消杀活动。除四害灭鼠工作通过了省爱卫会的达标验收。认真开展了全村的污染源调查工作,按要求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
民房道路美化、亮化、净化等工作情况: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合理,符合村庄卫生标准。
一、村庄整治情况
1、村庄改厕、改水率达100%。村内主干道已全部实现硬化。
2、修建垃圾池10座。
3、洁净能源、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100%,太阳能普及率30%。
4、村庄内的道路两旁、水塘四周、屋场空地、住户庭院种植了桂花树、广玉兰、四季青、桔树、树苗,绿化面积近千平方米。
二、项目建设完成工作;
1、村里每户都建设化粪池,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奠定了基础;
2、胡勇自然村已建下水道7500米。排头戴工程在待建中;
3、以前我们村是吃鄱阳湖的水现在我们共花费10多万元打了个深水井,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三、组织专人负责,分工如下: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1、各自然村都组办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板报(墙报),完善和制定了《马安村村民文明卫生公约》、《马安村村民文明卫生公约》。
2、狠抓街头宣传活动,环境综合治理义务宣传员共50余人次举行了爱护环境、规范行为、我是马安文明人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同时以片区为主,综合治理观念做到深入人心。
3、以小学生为主动点,积极的参与环境综合治理,并要求学生要把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宣传到自己的家长、兄弟、姐妹,大家一起来做文明开放的马安人。
4、召开村民会议,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到家喻户晓,做到人人参与。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宣传到田间地头和村民家里。
(四)公共场所。全村农村养猪户基本上实行了拴养和圈养,禁上敞放家禽。规划区内企业全面达标排放。
(五)马安村周绿化面积300多亩,共15000株。
(六)狠抓干部教育
切实抓好村干部的宣传教育。自去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以来,先后多次组织村干部胡永自然村,排头戴自然村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学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提高认识,增强参与的自觉性,起好表率作用。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法规及《市民行为规范》纳入干部与群众关系和蔼相处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如胡永自然村的人行道硬化、路灯安装,下水道直排,氧化塘的建设,排头戴自然村的垃圾池建设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2、无经费来源。村委会无收入,严重缺乏经费。
3、村民爱卫保洁和遵守交通规则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村民教育难度大。
4、长效机制建立难,特别是保洁员的安排。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和压缩一切非生产性支出,挤出资金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落实责任,确保进度。安排分管领导和专人对进度进行督查。
坚持科学建设,夯实城市基础
美丽东辽,要先从“硬件”开始。2016年,东辽县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造了东交大街和东辽大街人行道,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建设人民大路和东文大街,向东延伸东盛大街路段。为确保居民过上暖冬,兴源供热公司新上90吨和65吨两个锅炉设备,为及时供热和保障安全,东辽县对换热站自动化信息监控平台进行考察。同时,政府新上供热自动化信息监控平台。对县城内弃管小区供热管网进行改造,改造管网20公里。已完成2015年至2020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连泉山森林公园二期和社保局西侧文化广场正在进行绿化。已经启动了县城天然管网建设。
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城市品质
2016年,东辽县大力开展城区绿化、美化工作,栽植各类乔木2700余颗,灌木19万丛。开展春季卫生清理活动,清理垃圾、杂物1280立方米。开展越冬垃圾清理活动,清运越冬垃圾2400余吨。维修安全护栏76片。清理户外野广告、小粘贴12000余条,大型广告8处。加大城区综合执法力度,专项整治占道经商490家,店外经营80家,流动商贩360家,露天烧烤50家。通讯机站建设监察10处。协助乡(镇)管理街容两次。同时,在社会保险局西侧和供销大厦后的商业街设立两处季节性露天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根据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评议意见整改如下:
一、坚持与时俱进。
对此,县城总体规划及县城总体规划已于年月由市政府批准实施。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大班子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首的县城市规划管理领导小组。确立了具体职责并制定了详细的审批顺序。这大大提高了规划工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使规划审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两年来,局共审批各类建设工程项目项,计万平方米,严格按规划要求发放“一书两证”并对开工工程进行了放线、验线,使之全部符合乡村规划要求。
二、圆满完成了今年乡村建设目标任务
项目最多,年是县有史以来乡村建设投资最大。任务最重的一年,一年来通过全局上下的不懈努力,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总投资万元,今年共完成项目工程项。其中完成了政府街以北及县城局部急需改造的条街巷道路硬化工程,总长度米,投资万元;投资万元完成了建设工程和其它项目工程项;完成了政府东街、街、街地下采暖管网铺设米;完成了街、街、街局部地下污水管网铺设米;完成了条硬化道路路灯装置盏,投资万元;完成了政府东街路口和十字街红绿灯套,投资万元;完成商住楼开发幢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投资多万元完成了街仿古建筑一条街和主要街道楼群霓虹灯亮化工程;投资万元,全面启动了集贸市场,文化广场,停车场和公厕等建设工程;加大了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乡村管理综合执法力度,治理了不规范广告、牌匾、灯箱多块。治理了小商小贩摊点乱摆乱放现象,目前乡村面貌已基本改观。
三、加快了商住楼开发力度与往年相比。全年共完成商住楼开发幢,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工作效果显着我局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先后与宣化利民建筑公司引资1000多万元开发外贸利民小区。开发粮油加工厂住宅小区,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600万元开发检察院旧办公楼5000平方米,目前已全面开工,东关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已与张家口房地产开发公司达成投资协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已投入启动资金200万元,目前已全面动工,还有一批意向型项目正在洽谈中。
五、提高供热水平。
县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近年来。城镇人均住宅面积逐步增加,截止目前已有楼群258幢,由供热中心管理的85幢,供热面积达到25.7万平方米。
改善供热质量,加大采暖费收费力度等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今年的供热管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年初停暖后,便开始对供热锅炉管网、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进行全面检修整改,更换了东龙,南河沿街供热管网1200米,完全解决了供暖死角问题。通过检修整改,今年的供暖质量大幅度提高。2,今年我供热中心重点在供热设施进行技改。供暖前对司炉工进行严格的培训,把供暖时间、温度等方面调整得更科学,更实效。今年供暖温度基本达标。3,组织了专门的收费队伍,实行计酬工资制,有力地调动了收费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其工作效率,截止目前,已回收采暖费共100万元,今年采暖费的收缴工作有望提前完成。
六、高度重视人大、政协提案
一、继续抓好队伍建设。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发挥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表率作用,继续狠抓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及省、市、区廉政方面的规章制度,杜绝吃、拿、卡、要以权谋私违纪违法行为;继续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工作成效。
二、建立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化、长效化机制。按照巩园创文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加强城区“六乱”整治,加强督查考核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好城区市容管理工作,确保创文各阶段工作顺利通过。
三、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抓好省道248线绿化、市政、亮化工程,全区垃圾中转站乡村清洁美工作项目建设。同时科学谋划,扎实有效抓好城区led路灯、全区各乡村led路灯改造工作、“一河两岸,十里画廊”项目规划及公共健身休闲项目建设工作。
四、全面完成乡村清洁美建设工作。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三级管理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以各镇为主体、村委为单位,定时收运至各镇垃圾中转站,由区环卫所统一负责处理和转运。
五、继续抓好查违工作。进一步加大“减存量”工作力度,重心下移,从源头上有效解决“两违”行为。标本兼治,加大对“两违”案件查处力度,继续推进强拆工作,妥善处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20xx年城管局工作计划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路通、街净、城美、人和”为基本要求,“围绕一个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抓好两项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强化三支队伍,提高自身建设;打造四个亮点,形成管理特色”,积极营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大力完善便民利民市政设施,不断提升我县城市管理水平。
一、围绕一个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创建“文明、卫生、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效能。创新管理机制体制,深入实施“大城管”战略,积极促成“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框架,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居委会、物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全覆盖管理网络。
二、抓好两项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关键词:富美乡村;五个一;一城四区;四个五
近年来,漳浦县委、县政府提出“一城四区”(“一城”就是把县城建设成海西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四区”就是要做大做强古雷石化产业区、南太武滨海新区、国道两翼花卉产业区和万安生态产业区)发展战略规划,“四区”中的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地处赤土乡辖区,该区总规划39.08平方公里,利用万安国有农场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及毗邻县城区的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它将成为继古雷石化产业区之后漳浦县的另一个经济增长点。赤土乡以此为契机,提出“打造绿色赤土、创建生态新区”的发展定位,注重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做到产业与环境统筹兼顾,从实际出发努力创建生态文明乡,全面打造富美乡村。
一、战略优势
(1)区位优势是建设富美乡村的首要前提。赤土乡地处漳浦县腹地,在漳浦县“十二五”规划中被列入县城区域内,总面积122平方公里,11个行政村;东临湖西,南接旧镇,西毗绥安,北邻长桥,交通条件良好,x525、x524贯穿全境,朝阳隧道打通后距漳浦县城仅有7公里,距离厦深高铁漳浦火车站15公里、距离漳州古雷港口30公里。2012年底,乡党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对境内绥佛线段、长旧线新源街段进行拓宽改造。一期工程(新源街段)长达1.5公里、实现双向四车道,截止上半年,主路面绿化、亮化已完成,计划7月份完成人行道铺设;二期工程(绥佛线)长达1.2公里,将实现双向六车道,工程已进行路面爆破、施工,计划7月份完成主路面建设,10月份全面竣工。其次,全面服务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建设的万安大道建设工作现亦开始启动,全乡交通骨架不断得到完善,这些区位和交通优势为加快推进赤土乡富美乡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地理位置条件。
(2)经济潜力是建设富美乡村的重要支撑。赤土乡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遇。漳浦县“十二五”时期将充分发挥港口、对台、区位等方面优势,加快建设“一城四区”,把握厦漳泉同城化大好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拓宽城市发展空间。特别是继古雷石化产业区后的万安生态产业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10平方公里,拟规划建成生物新医药、农产品精加工、特色旅游休闲产业、物流仓储业、文创产业的产业园区,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后,将有效减少建设富美乡村、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时为旅游区带来充分的客源。
(3)政策引导是建设富美乡村的有力保障。为了积极落实省委“建设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美好家园”、市委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县委建设“海西生态宜居滨海新城”的政策,紧紧围绕万安生态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自身良好的生态优势,努力打造“生态乡镇、富美乡村”,这些说明了走好“生态”之路,建设生态新城、富美乡村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也预示了“天蓝、地绿、水净”是发展的最终落脚点。
(4)资源丰富是建设富美乡村的必要条件。赤土花卉绿化苗种植面积达1.36万亩,位居全县前列。该产业不仅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而且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以漳浦县、万安生态产业园区的经济为依托,借助山水资源,在大力发展4a级景区天福石雕园和白鹭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和圣能寺、南宣寺、福寿院、苦致堡等人文资源的同时,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购、娱”等要素,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内容与深度,形成“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休闲产业。
二、工作亮点
(1)“早”字当先,全面部署。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好民生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年初,乡党委、政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印发了《赤土乡2013年工作要点》,将“五个一”工作纳入2013年工作要点之中,明确了各项民生工程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年度投资额度、完成时间节点等,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2)“广”字带动,加强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民生工程的宣传报道,采取在漳浦广电、《金浦报》、《漳浦要讯》、《闽南日报
》等刊登专题文章,召开工作会议、张贴标语、印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大宣传民生工程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及进展情况。通过广泛宣传,营造了关心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不仅可以招商引资,也使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并积极参与到民生工程建设中来。
(3)“严”字把关,扩面提标。在确保县委、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基础上,结合乡情,自加压力,提高大部分项目的考核指标,力求使更多的群众得到实惠。
(4)“实”字推进,制度保障。如何抓好“五个一”工作的落实,关键在于制度保障。一是抓“作风”建设,坚决落实《干部绩效考评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严肃干部队伍工作纪律、考勤制度、会议制度、值班制度和请销假制度,严查走读和上班脱岗现象。二是抓“队伍”建设,2013年是我乡队伍建设年,结合实际,对乡政府部分中层岗位进行竞争上岗,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打造一支能上能下、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干部队伍。三是抓“奖惩”建设,将工作人员日常表现与年终目标考核相结合,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
三、存在困难
(1)规划管理力度有待加大。一是“五个一”民生工程涉及范围广、任务多,牵涉部门多,若不能做到专人专岗,将导致部门间协调难度加大,乡村两级工作脱轨,影响项目推进速度;二是有关规划的基础性和引领性工作未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导致规划区域和规划体系不能全覆盖。
(2)产业融合进程亟待加强。“富美乡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及观光旅游业等传统产业融合度不够,导致部分产业资源闲置和浪费。
(3)项目建设进度有待加快。一是由于现有配套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致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开发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动力不足;二是由于审批程序繁琐,导致部分项目尚在立项阶段,如卫生院的迁建。(4)资金筹措压力较大。有的资金计划未及时下达;有的资金迟迟未到位;有的有任务而无资金计划;有的资金配套压力较大。资金的不足导致各项工作难以展开,部分项目尚处在初期阶段。
(5)环境整治任务依然艰巨。少数违章抢建乱建、非法采矿采沙、违规乱排乱放等破坏环境的行为依然存在,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较重,不可松懈。
四、主要举措
(1)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建设。根据“以水为脉、生态网络、有机聚合、低碳示范”总体规划和“改善生态环境,塑造城区特色”原则,结合“一带、一环、多廊、多片”系统布局,以示范点为轴心,极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为一体的功能区域,推进富美乡村建设。一是做好“两轴三区”的规划布局,即以524、525县道为两轴,万安生态产业园生活配套区、白鹭森林公园旅游休闲区、下宫名优花卉产业交易区。二是加快集镇进程,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借助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良好时机,吸引大量的各类人才到镇区安家落户,增加人口基数;开展旧村复垦,将偏远的小村庄人口通过旧村复垦集中到镇区来,提高镇区人口密度;推进商贸安置示范小区开发建设,通过合作开发和招商引资方式,推动小区公园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该区打造成环境优雅、品质高尚的漳浦县新型小城镇建设示范区。三是打造富美乡村前坂村示范点,加大投资力度,实现11km道路、巷道硬化和4km沿路两侧绿化,安装60盏路灯,建设2100㎡农村休闲广场。该示范点的建设,是本乡富美乡村建设典型,为赤土全面规划建设提供参照典型,具有极其重要的长远意义。
(2)加大产业互动,追求富美统一。历来,赤土乡不仅重视特色产业之间的融和,更加注重产业和生态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是万安生态产业园区,紧扣“四个五”(即开工建设主干道5公里、征地5000亩、签约落地项目5个、实施基础设施投资5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项目建设,提升投资发展环境。二是白鹭森林公园旅游区,规划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利用现有126亩油杉树及上万只白鹭的优势,以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开发理念,拟建设成集休闲、养生、度假、交流、体验、娱乐、运动、参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森林旅游度假区,截至目前,完成白鹭森林公园一期工程——白鹭观赏区、木栈道、八角亭、月亮湾亭、连体亭等建设。三是下宫名优花卉园,通过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方式,全力打造赤土名优花卉示范区。通过做好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四个五”, 引进大项目,带动白鹭森林公园旅游区和下宫名优花卉园
发展,实现产业和生态互动,达到富与美的统一。
(3)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城镇建设。通过万安生态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引进大项目和埔阳交易市场、下宫等名优花卉园及白鹭森林公园旅游区的招商引资,以引进项目和招商引资推动道路拓宽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加快推进富美乡村建设重点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完善交通体系。做好朝阳隧道建设,确保今年9月份全线贯通,明年正式通车;推进赤土至朝阳隧道公路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抓好万安大道征地报批工作,加快万绥路、安义路等道路建设速度;全力推进镇区两条道路拓宽改造,确保10月底实现三线下地、雨污分流,完成道路两侧的绿化亮化工程。二是提高卫生医疗水平,抓好卫生院搬迁新建工作。三是全面建成埔阳花卉苗木市场,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各项基本工作,为市场顺利招商引资、开放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4)完善规划管理,健全制度保障。为实现富美乡村的发展目标,加快富美乡村建设步伐,实现集镇城镇化,一是完善镇区规划图编制,成立土地城建综合执法队,制定了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管控违章抢建搭建、占道建棚行为;二是旧村复垦工作进程加快推进,既对部分危房实现全面改造,又为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减少的耕地、林地献上一抹新绿。
第二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是指由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
(一)上级拨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
(二)县级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补助资金。
(三)经县政府批准整合用于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四)接受社会捐赠等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第三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由县财政部门、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简称“新农办”)共同管理。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负责对项目的审批、指导、监督。
县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下达拨付及核算管理。
县新农办会同财政部门提出资金安排意见。
第四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补助范围。
(一)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1.为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2.节能、环保的沼气等能源替代项目工程建设补助。
3.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补助。
4.农村广播、电视、通讯、科教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二)产业发展方面补助
1.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等特色产业补助。
2.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品、小食品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补助。
3.发展乡村旅游补助。
(三)村容村貌整治方面补助。
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以及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等方面的补助。
第五条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县财政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专户。
第六条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管理。专项资金采用县级报帐、乡级代付制,并有专人管理,县、乡镇均建立资金总帐和明细帐,确保各部门、各类别的资金有明晰、完整的反映。县财政部门负责报帐业务核算。
报帐程序和方式参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条项目资金的整合
项目资金是指对上级安排我县的部分涉农资金,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进行适当调整组合,专项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
(一)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需要进行适度调整的,由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意见,报县领导组批准后,由县财政、主管部门与新农办联合发文下达。
(二)县直各部门,在县领导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能确定项目支持内容、资金支持额度,并向上级申报争取项目资金。
(三)对审批权下放和切块安排的上级专项资金,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安排使用。
第八条整合资金的管理
(一)经县领导组批准整合的资金,由县财政拨入“新农村建设资金专户”。
(二)整合资金由县财政和相关部门与新农办联合发文下达。
第九条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对专款到位不及时、挤占挪用专款以及其他违反规定的要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罚,并不再安排其他新的项目资金。
第十条项目实施完成后,各乡镇、项目实施单位要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县新农办及时做好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工作总结,并报县新农村建设领导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文明创建和幸福村落建设为抓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以点带面、点面互促,大力开展清洁乡村建设,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培养全民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突出城(集)镇、村庄、重点流域、乡村道路和旅游干线等重点,全面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实现“六无”(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牵乱挂、乱排乱倒、乱耕乱种)“五好”(建设一批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村环卫好设施、找到一个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的好办法、形成一个环卫保洁的好机制、打造一个城乡好环境、养成一个健康好习惯)目标,建设“生态”、“美丽”和“幸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整治任务分解如下:
(一)农村分散住户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要任务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管线乱牵”的现象,开展以家庭为责任主体的分户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1.垃圾分类处理。在倡导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尽量减少垃圾源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对垃圾分类处理。家家户户设置简易垃圾桶和垃圾填埋坑(集中村落可联合开挖垃圾填埋坑),建筑垃圾用于铺路、砌碚填方;可回田垃圾回田改土;可回收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对有害垃圾进行填埋,改变农村乱倒垃圾的习惯。
2.庭院美化。倡导村民清洁屋内屋外卫生,整理或清除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和乱牵乱挂的管线,清理好房前屋后的散水沟,结合庭院经济对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
3.五改三建。大力实施以户用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推动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化粪池)、建高效经济园、建现代文明家庭。对所有阴沟、下水道及时疏通改造,农户灶间、畜禽圈舍的污水要有专门排放管道与沼气池(化粪池)封闭连通,严禁任意流淌,实现雨污分流。推广以“猪—沼—粮(菜、林、果)”为主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变废为宝,实现家居清洁净化、庭院资源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
(二)村庄(村落和集中居民点)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要任务
1.整治生活垃圾。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强化村庄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的村庄,在散户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可回收、不可回田的垃圾采取“户集中——村庄收集——村庄填埋”模式处理;对人口较集中、距离城镇较近的村庄,采取“户集中、村收集、城(镇)处理”模式处理。要做到路边、河沟边、桥边、墙边和村委会等公共地段见不到暴露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村中心河道、水塘、水沟的漂浮物及时打捞。村落和集中居民点可购置具有分类收集功能的垃圾箱(每5-10户设置1个的标准),也可分户设置简易分类垃圾桶。因地制宜修建垃圾池或填埋坑,有条件的村可设置垃圾房,购买垃圾转运人力车或机运车。村庄垃圾桶箱(房)数量、位置设置要合理,颜色和外形要与村庄风貌协调。
2.整治生活污水。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社区)和新建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伐,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要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行雨污分流。根据地形地势和区位条件,合理选择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靠近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应优先考虑接入城镇系统集中处理;离城镇较远,规模较大、居住集中的村庄,生活污水应采用工艺可靠、经济有效、简便易行、资源节约的人工湿地等生态处理技术进行相对集中处理。要建立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的正常运行。
3.整治“六乱”现象。全面清除露天粪坑,整治畜禽散养,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整治破败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整治村庄周围的无序耕种,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水管等线路、杆线排列整齐规范。
4.提升绿化水平。建设村庄绿化系统,对水塘、沟、渠等适当整治,加以利用。村庄绿化植物配置以乔木树种为主,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与庭院经济相结合,达到绿化、净化、美化、实用的效果。
5.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按照宜居村庄、幸福村落创建要求,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休闲健身场地建设,满足村民日常需求。结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加快推进清洁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结合地域空间和居民点进行村庄亮化布局,按“节约能源、方便可行、灵活设置、统一管理”的要求,以“交通干线”作为纽带,以“居民点”作为节点,使“一线多点”亮化工程在夜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三)重点流域整治的主要任务
重点整治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茅坪河、龙马溪、香溪河、吒溪河(也称良斗河)、泄滩河流域,整治主要内容为:
1.全面清理河面及排入沿河沟渠的有害水生植物、垃圾和漂浮物,达到河岸无杂物垃圾、河面无杂草漂浮物,底清、面净、岸绿的要求。
2.疏通河道沟渠,拆除障碍物,完善涵、闸、泵站等配套工程,达到河道沟渠畅通,提高河道的引排能力和自净能力。
3.进一步加强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河流沿线各村镇要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处理,生活污水必须经处理后排放。规模养殖业的生产废水严禁外排,养殖粪便要规范处理,变废为宝。加强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环境。
4.加强河道沟渠整治和保护。加强河堤沟渠建设,禁止在河床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保持河道清洁、顺畅、美观。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将河坡沟渠空地闲地作为绿化布置的重点,在桥梁两侧、交叉节点等河段两岸适当种植亲水型植物,使河道成为城乡发展的生态景观,促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展现人水和谐的城乡新气象。
(四)重点主干线和乡村道路整治的主要任务
1.主干道路沿线的整治
县域范围内的省道、县道和乡(镇)主干道沿线,围绕“六无”目标针对“六乱”现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原则开展综合整治工作。整治内容与责任分工参照秭政办发〔2012〕127号文执行。
2.乡村道路沿线的整治
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对行政村中较大自然村及村庄内损坏的道路和断头路进行整修或兴建,实现村庄道路通达通畅。乡村内主干道逐年完成硬化,并合理配套节能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道路两边水沟、绿化配套到位,“六乱”整治到位,长效管护、保障机制和办法落实到位。
(五)县城和集镇整治的主要任务
1.县城整治的主要任务
以“全国文明县城”创建为抓手,全面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主要内容为:
(1)加快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推进等改造工程,建成县城垃圾处理场二期工程并投入使用。
(2)加快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在城市绿化中,要见缝插绿、立体布绿,加强城区现有绿地保护,开展绿化带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尤其要加大对破产企业和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的庭院绿化和环境整治力度,使这些小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在城市亮化上,要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尽快在城区形成路灯照明为基础、商业门店亮化为主体、高层建筑亮化精品为点缀、广告亮化为补充的亮化效果。对城市居民集中的小街小巷和背街背巷也要实施亮化工程。
(3)完善居民生活设施建设。重视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九里工业园区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特别是要把居民小区生活设施的完善、生活环境的改善、小街小路的修缮作为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居民生活的方便舒适创造条件。要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力度,修缮城区垃圾房站,补充主要街道果皮箱。要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好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缺乏和综合性室外宣传栏不足等问题,适当设立群众读报栏。
(4)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基层安全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预防和遏制重大恶性治安事件的发生,控制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案率,为市民营造安居乐业的工作、生活环境。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5)抓好市容环境整治。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创新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确保责任书签订率100%。重拳整治城市“牛皮癣”,收缴器具,端掉窝点,处罚违章人员。规范城区经营秩序,严禁在城区主次干道上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乱设广告牌和标语,对沿街出店经营和市场外溢现象进行治理整顿。对流动摊贩实行定点、定人、定经营面积、定经营范围、定经营时间、定卫生保洁,统一经营设施规格,严禁拦路设摊、沿途叫卖。
(6)加强交通秩序整顿。完善城区交通标识,合理规划布局临时停车点;加强号牌管理,坚决取缔非法营运的面的、出租车;所有车辆要按指定线路和指定地点行驶、停靠,坚决制止和依法处罚乱停乱靠现象。
(7)突出城市个性,努力打造特色优势。一是要弘扬屈原文化。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以屈原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屈原文化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地大放异彩。二是要挖掘历史文化。三是要弘扬移民文化。四是要培育地方文化。
2.集镇整治的主要任务
以全县中心集镇为重点,开展集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乡镇根据集镇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环境整治。要注重城乡、区域环境连线连片整治,注重旅游等窗口地带公共服务、商业设施、经营服务场所等空间环境与村庄环境同步整治,整体塑造自然协调的空间形态和乡土生态的独特风貌。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和集镇环境管理水平,主要内容为:
(1)加强环卫工作。加强环卫人员的管理,健全环卫保洁制度,实行环卫工作日清扫、分段包干管理的工作责任制。科学合理规范设置垃圾投放点,在主干道两侧每100米设立垃圾投放点,对于集中居民点每50米设立垃圾箱,对于主要地区设立垃圾池,并及时清运垃圾。搞好集镇污水处理的运行和维护。
(2)加强对集镇车辆的管理整治。规范集镇主干道车辆的管理停放,设置临时停放点,划定车辆停车线,进一步加大对乱停乱放的整治力度,公交车辆集中定点停靠。对社会车辆进行规范管理,要求定点停靠。
(3)加强对出店经营及流动摊点整治。对街道两侧的出店经营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流动摊点实行归行入市。
(4)加强对房屋建筑市场的管理整治。对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临街建房户要做到建筑材料堆放整洁、美观,无污水横流,沙石、钢筋等建筑材料不挤占街道路面。依法处理未经批准的违章建筑。
(5)加强沟渠和河道清理。定期对集镇范围及其周边沟渠和河道进行清理,重点清理有色垃圾和淤积物。沟渠和河道两旁设置垃圾池,做到垃圾不入沟、污水不横流。
(6)加强街道硬化美化。对主街道进行绿化和硬化改造,街道两侧设置花坛、围栏,统一规格,统一模式。对道路两侧的杆、线、管和经营户门头牌、广告牌进行统一规范,对公共亮化设施进行完善。
三、处理模式
(一)垃圾的处理模式
1.垃圾的分类与处理
(1)可还田的垃圾。包括厨房余物、烂果子、果皮、菜叶、渣草、畜禽粪便、煤灰、渣土等,可投入沼气池内进行发酵,也可以自行堆肥处置,或者直接还田还林。
(2)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废纸、废旧农膜、废弃包装物、废金属等,由户分选后,由废品回收人员收购,进行再利用。
(3)建筑垃圾。包括废弃砖瓦、水泥块等,可用于铺平道路、禾场、填方等。
(4)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玻璃瓶渣、农药瓶袋、皮鞋、胶鞋以及废弃衣物等,由农户、村落、村委会因地制宜进行填埋,县城、集镇周边村应尽可能将垃圾收集后送县城或乡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可燃烧垃圾可送到有焚烧炉灶的工厂焚烧利用,在安全前提下也可就地焚烧后填埋。电子、电池和医疗垃圾由户分类、村收集,县镇两级集中妥善处理。
2.简易垃圾填埋坑的选址、建设与管理
(1)选址
垃圾填埋坑选址应符合村庄规划,远离农业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居民集中区、交通主干道两侧、两边、坡区和居民区上风口地段。
(2)建设
垃圾填埋坑应建设简易的防洪沟、截污沟,四周挡墙和维护结构。户用填埋坑每个不低于2立方米容积,村落公共填埋坑每个不低于20立方米容积。
(3)管理
垃圾填埋坑按照“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原则进行管理维护。垃圾填埋坑应定期进行杀毒、灭蚊、灭鼠、覆土碾压。填满后,应覆土50cm,植树种草绿化。先前的垃圾填埋坑填满后再建新的填埋坑。村落、村公共垃圾填埋坑分别由村落理事会、村委会负责建设与管理。
(二)污水的处理模式
为净化农村环境,全面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参照《中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结合实际,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1.散户污水处理模式
散户居民分养殖户和非养殖户。养殖户生活污水处理宜采用8-10m3沼气池进行处理,非养殖户宜采用5-8m3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处理,沼液、沼渣、化粪池废水应还田还林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经庭院湿地处理后外排。每户湿地面积宜控制在8-15m2,植物尽量选用美人蕉、香根草、芦苇等乡土品种,雨水与污水严格分开,严禁雨水进入化粪池或沼气池。污水处理设施由散户负责运行、管理和维护。
2.村庄污水处理模式
村庄是指农村居住相对集中的居民点或村落。一般住户在10户以上,污水应经雨污分流后,集中处理。处理工艺应因地制宜选用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氧化塘和生物滤池等。污水处理设施由村落理事会或村委会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设计处理规模按照250升/人·天计算,选址应选在村庄的下风向,排污口应远离饮用水源地。在城乡结合部宜铺设污水截留管网将污水收集到就近城集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规模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模式
规模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是指农村养殖大户或规模化养殖场废水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应远离农村集中居民点和饮用水源保护地500米以上,养殖废物实行干湿分离后,废水采用大型沼气池进行处理,沼液、沼渣应全部进入农田回用。对位于居民点和水源保护地附近的现有畜禽养殖,要出台政策,逐步进行改造或关闭、搬迁。
4.工矿企业废水处理
工矿企业废水应严格按照项目环评和环境管理部门要求,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严禁废水未经处理直排,污染环境。
四、原则措施
(一)工作原则
1.坚持全面覆盖、普遍受益。努力实现活动两个“全覆盖”,即所有行政村和农户全覆盖、环境卫生整治城乡全覆盖,让居民群众普遍受益。
2.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提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要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围绕农民群众所关心的改善农村环境问题,兴办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实事,严防增加农民负担和新增村级债务,要长期坚持、分年分类分阶段解决问题。
3.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乡(镇)、村委会是实施“三万”活动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农民群众是清洁家园的建设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自觉投身到活动中来,自主筹资投劳,建设美好家园。
4.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乡(镇)、村基础条件和区位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实施项目和垃圾、污水处理运行模式。经济条件好的,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工作有基础的,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拓展;经济条件较差的,要选择一些基础性的项目。要因地制宜创建保洁管护长效机制。
(二)工作措施
1.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充分发挥县城、集镇、村庄的窗口与引领示范作用。县城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抓手,搞好县城、重点流域、主要干道和旅游线路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乡镇要把集镇及其周边村庄、主干道、水源保护区以及规模养殖区纳入重点综合整治区域。
2.以点带面、点面互促。努力实现户户有整治效果,组组(社区、村落)有示范户,村村(居委会)有示范点(村落、社区、路街),乡镇有示范村,县里有示范片。县里的示范片沿“五线”展开,即从庙咀至三峡竹海风景区建东大道公路沿线(含建东大道主干道至三峡翻坝高速茅坪出口处、长岭隧道口的接线段)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委宣传部牵头;从茅坪曲溪至九畹溪漂流风景区(含风茅路主干道至九畹溪漂流终点段)主干道沿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交运局牵头;从聚集坊到文化村的334省道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住建局牵头;境内香溪河沿线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由县环保局牵头。县直相关部门和相关乡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依法依规治理”的原则,积极支持配合牵头单位的工作。
3.整合资金、统筹建设。此次活动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资金需求量大,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广泛筹措资金。以县、乡(镇)为主体,在不改变资金渠道、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本着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将各方面筹措的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入,以获得最大效益。
4.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工作分级负责、资金分级筹措的要求,加大组织发动、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的力度。要对活动开展全过程和实际成效加强检查督办,严格结账兑现。
5.有机结合、协同推进。“三万”活动与“幸福村落”创建、以“卫生星”为基础星的“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有机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与冬季农业综合开发有机结合,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互相促进。
6.健全机制,长效治理。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击整治、注重长远,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在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明确县、乡(镇)、村、户的责任区,建立分级负担、各负其责、适合不同区域的农村垃圾与污水收集、清运、处理模式和体系,结合“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和“幸福村落”建设,形成定期检查评比通报制度,不断创新、健全长效保洁机制。
五、实施步骤
全县环境卫生综合突击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推进。
(一)宣传发动,筹措资金。
1.县、乡(镇)、村通过分别召开“三万”活动暨全面推进幸福村落建设动员部署会,使全县干部群众掌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工作任务、操作规程及技术要求。
2.各工作组迅速进村入户,采取召开村民会议、党员干部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政策,充分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动员农民群众筹资筹劳,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
3.各工作组会同乡(镇)、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选好整治项目,搞好规划设计,制定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完善村规民约,指导农户整治美化庭院环境卫生。各乡镇要在各村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镇的环境卫生整治方案。
4.积极组织开展“支农惠民行动”。动员机关干部、企业、民间组织以及农村回归创业人员等开展捐赠活动,广泛筹集村庄环境整治资金。
(二)组织群众,开展整治。
1.按照全县总体部署和乡(镇)、村环境整治规划,充分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组织实施整治项目,全面启动农户庭院环境卫生整治美化活动。县城和乡镇集镇的环卫整治和文明创建工作同步推进。
2.引导农民群众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划定环境卫生责任区,落实责任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适合分散住户、集中村落、城郊村、边远村等不同区域的污水、垃圾收集、贮运、处理办法与运行机制。
(三)检查验收,总结表彰。(2013年2月22日至3月5日)
1.做好建设项目的验收兑现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乡镇自查验收的基础上,由各项目主管单位采取联合验收的方式对各地“三万”活动中完成的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给予项目实施单位兑现奖励补助资金。
2.分级开展“四个一批”的评比表彰和授牌活动。在活动结束时,由各村委会按5%左右的比例评比表彰一批清洁文明户、评比授牌一至两个清洁文明社区或村落;乡镇按10%左右的比例评比表彰一批环境卫生整治先进村;县按一定比例评比表彰一批“三万”活动驻村工作组、工作队员和先进乡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要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把这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层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职责分工,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强化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大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的投入,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要进一步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集中投入,形成合力,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发挥资金利用最大效益。二是加强政策支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在用地、信贷、规费减免等方面支持村庄整治工作。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保障村庄建设整治用地需求。研究有关生态补偿、农村废弃物能源化以及有机肥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优惠补助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农民群众进行村庄整治的积极性。三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采取村集体积累补助、城乡结对帮促、村企结对挂钩、社会募集、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三)提供技术保障。抽调县环保局、住建局等部门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全县村庄环境整治专项工作方案》、《全县“三万”活动及村庄环境整治项目验收办法》等技术文件,会审各乡镇上报的实施方案和建设项目,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组织开展基层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开展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
小城镇建设暨“百城提质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xxxx办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市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召开后,我们立足x书记对我办提出的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策划方案,明确了“312”的目标构架,即通过三年时间,实施一个战略(xx乡村振兴1336飞鸟型战略),实现两个率先。
(二)主要做法
1、围绕城乡统筹,打造便捷完善的市政服务
一是初步实现了全域谋划规划,聘请浙江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推广中心对我办全域乡村振兴进行整体规划,先后谋划规划了产业、环境、设施等各类项目136个。整个规划瞄准全国标杆、紧贴**实际,真正起到了“看起来心动,做起来激动,完成后实用”的引领作用。二是初步实现全域道路互联互通。我们科学谋划,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围绕村内、村与村、村与景区,办事处外联四个重点,先后改建了xx线,xx线两条县道、新建了8条区内旅游线路,对全域所有村庄的大街小巷进行全面修缮,正在建设联通xx乡的温大线,正在谋划规划联通xx镇和xxx景区的“xx天路”,初步体现了出门不沾土,干活不沾泥,旅游任我行的建设成效。三是初步实现全域旱厕归零。我们紧紧抓住农村“厕所革命”的历史机遇,实施了全域户厕改造,目前,已新建2a级旅游厕所10座,已改造农户旱厕528户,初步实现了入厕没异味,家里少苍蝇,游客喜盈盈的改造目标。四是初步实现全域美丽乡村改造。我们充分利用**小镇确立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谋划,内引外联,把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带上升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战略,先后争取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全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实施安全饮水、雨污管网改造,天然气入户等项目,初步显现了村村换新颜,处处景不同,户户有提升的治理效果。
2、围绕城乡统筹,打造清新优美的宜居环境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聘请省林科所、市林业局、河南农大等单位和高校对办事处进行实地勘察设计,制定了办事处整体绿化方案和各村实施方案,丰富果树档次和品味。二是推进社会化运作,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原则,将办事处绿化工作分段打包给专业公司,解决树木的成活率和后期管护问题。目前,我办廊道绿化、山体绿化、荒山绿化三项工作同步推进,共绿化面积183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15.4万棵。三是加强利益连接,累计流转xxx、xx、xxx土地1100余亩,为群众予以每年每亩800元的绿化补贴,连续补助5年,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热情。特别需要汇报的是:我办克服了去年十年不遇的旱情影响,保证了近90%的树木成活率,辖区自然生态明显改善。xxx等3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xxx等3个村被评为河南省森林乡村;我办被评为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
3、围绕城乡统筹,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一是在**小镇龙头区域,深入挖掘殷商文化、封神文化,与凤凰数字科技达成协议,利用**小镇建成区域,打造主题文化展演区、党建体验区和亲自体验区,深度开发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沉浸式和体验式文化产品,共同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数字科技和文化展示有机融合的精品工程。二是在支点区域,以村庄和耕地为核心载体,植入旅游接待、文化体验、农业种植、村庄休闲、农事娱乐等功能业态,全面改变村庄旧面貌,力争实现人在景中、村在画中的宜居目标,打造古风xxx、五谷xxx、水印xxx等村级名片。三是在重点区域,利用xx、xxx国家传统村落,xxx省级传统村落的金字招牌,争取上级古村落保护资金和国开行贷款,以特色民宿、网红体验、红色教育为差异化内容,打造xxx探险研学培训基地、xx**慢谷乡村度假基地和xxx古**民宿体验基地,构建大框架、多层次、立体化,集游、学、研、养多功能于一身的**特色旅游度假区。随着各类项目的建成投用,我办辖区干部群众投身旅游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截至目前,我办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个,新开旅游餐饮15家,新办民宿6家,新建旅游游乐设施9处,新增旅游线路8条,辖区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基本实现了村村业不同,户户有特色,人人能增收的振兴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乡财县管”的体制中,乡级财政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经费,基本上没有结余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二是土地利用受限,目前还没有配套的土地政策作保障,小城镇建设将无法展开拳脚。三是群众文明素质与小城镇建设的进度还不相匹配,在后续管理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下步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关于资金问题。建议:一是由市、县建立固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小城镇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统筹,按照逐年增加的原则,固定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二是争取发行小城镇建设债券。三是争取国开行长期贷款支持。四是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