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0:35
导语:在高层建筑设计标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高层建筑 节能 应用研究
一、高层建筑能耗特点分析
1、能耗组成及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容纳人数众多,信息处理量大。为保持正常的运作,高层建筑在电梯、空调、供水、供暖、管理等方面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主要的能源消耗形式包括电、煤、天然气以及集中供热的蒸汽和热水等。其中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和办公设备系统是建筑能耗的4个主要系统。供暖空调系统耗电量占到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照明系统次之,大约为20%;动力系统约为10% ;办公设备系统约为10%。
2、采光和通风的要求
高层建筑基本空间由主要使用房间、交通联系空间(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辅助使用房间(餐饮和卫生间)以及设备系统等几部分构成,平面布局与空间组织相对固定,各部分功能空间对自然采光与通风的需求都不容忽视。因此,高层建筑能耗对气候的依赖性较弱,若通过调节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效果甚微。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应从建筑自身出发(如平面形式、进深大小、围护构件、设备系统等),进行节能措施的探讨。
二、高层建筑设计常见问题
高层建筑设计中常出现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差的问题,建筑的护结构包括屋面、外墙、外窗以及地面等部位。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其竖向表面面积远大于横向屋面面积,因此,建筑屋顶、建筑外墙及建筑外窗的保温隔热能力成为了衡量其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影响建筑外墙节能的主要因素是墙体材料,以及影响墙体材料节能效果的墙体外饰面,东、西外墙遮阳,墙体构造形式等。
在研究中发现,高层建筑外墙应设置保温层,采用双层玻璃。由于西安高新区清扬国际大厦,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未设置保温层,使得该办公建筑供暖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高达60.27%。另外,当建筑外墙采用玻璃幕墙配合外挂铝塑板的构造做法时,虽然设置了聚苯板外保温但其供暖空调能耗普遍较高,如旺座现代城B座和D座,供暖空调能耗高达54.62%~56.08%。在窗户类型的选择上,分析可知,供暖空调能耗较高的都采用了单层单玻窗,能耗高达56.8%~60.27%。
三、设计对策
1、通风设计
关于自然通风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对建筑的空间形式进行组织,尽可能形成穿堂风,这一点在条形高层建筑中比较容易实现。对于点式高层,应尽可能组织两垂直墙面窗户之间的通风。自然通风的组织需要更大的窗墙面积比并形成风的通路。另外,还可以结合双层玻璃来实现降温。在国外,建筑利用通风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很多建筑在设计阶段均考虑了通风的构造体系,例如津巴布韦的Eastgate大楼、英国中部北安普敦近郊的巴克莱卡公司总部大楼等都采用了这种通风构造形式。
2、护结构设计
(1)护结构材料。针对目前高层建筑护结构材料以实体围护结构和透明围护结构为主的现状,且基于高层建筑护结构并非承重结构,材料选取较为灵活的特点,对于实体围护结构,应尽量选用导热系数小的多孔/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配合外墙外保温和合理的窗墙面积比,控制由护结构保温隔热带来的能耗损失。对于处于寒冷地区与夏热冬冷地区交界的城市,应尽量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
(2)墙体外饰面。建筑外墙饰面是围护结构抵御外界气候影响的第一道防线,其材料的热工性能将直接影响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建筑墙体外饰面对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主要通过围护结构外表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系数表现出来:一是在房间制冷状态下,对房间能耗的影响;二是对墙体传热系数的直接影响;三是房间在自然通风状态下对墙体内表面最高温度的影响。《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外墙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3)墙体外遮阳。除护结构材料的选择外,还可增加建筑遮阳,以减少供暖空调能耗。建筑遮阳包括水平遮阳、垂直遮阳、综合遮阳等方式,可结合立面设计意图进行设计,尤其应注意西向遮阳对节约建筑能耗的作用。《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的“东、西外墙采用花格构件或爬藤植物遮阳(透射比
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系统的能源使用方面,应尽量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利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垃圾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地热利用和沼气发电等,来减少对煤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和电、蒸汽、热水等二次能源的依赖。例如,使用分体空调的建筑建议增设地源热泵,这样可大大降低空调系统能耗;使用螺杆式水冷机组的建筑建议增加蓄冷装置,冷却塔的废热应予以回收利用;热泵作为一种新型节能技术,也应该在办公建筑中考虑采用;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以在冬季利用太阳能供暖、夏季采用太阳能制冷系统,全年中都可以使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和热水系统。[]
四、结论及建议
在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高层建筑因节约城市用地、信息处理量大、容纳人数众多而应运而生,但能源消耗巨大。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推行的今天,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的重点是节能问题,可在设计阶段注意组织利于自然采光的平面形式,亦可采取节能灯具节约电能;通过改变空间形式、建筑角度等组织自然通风或改变围护结构构造等蓄存冷量;提高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以减少供暖空调能耗;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给设备系统等。以上改进措施,如:组织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应在节能设计中综合运用,以有利于高层建筑生态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泳泽: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治理效率与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5).
[2] 布朗GZ著,常志刚、刘毅军、朱宏涛译:太阳辐射・风・自然光――建筑设计策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智能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
现代的高层建筑是在19世纪中期产业革命后逐步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近代高层建筑发展的开始阶段,1851年发明的电梯,为解决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创造了条件,加之钢铁工业的发展,又为近代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使高层建筑不断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高层建筑达到20~30层,1958年达到38层,1962年纽约的美州旅馆高达50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高度记录不断被刷新,迄今为止,最高建筑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于2010年建成的Burj Khalifa Tower,该大楼高度达到828米,共有162层。
二、高层办公楼核心筒设计的注意点
核心筒是高层建筑向高空发展的最基本的结构构件。通常为纵、横交错的剪力墙围合而成的筒体。核心筒也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功能空间,通常布置以下内容:垂立交通与疏散系统、设备空间、服务空间。综上所述,核心筒既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交通、水、电、通讯、空调等设施集中的地方。各种设施内容随楼面面积、楼层数以及设备选型的不同而变化。因此,核心筒的基本尺度是比较灵活的。通过大量统计得到的经验数值:当以上三部分设置于核心筒内时,其总面积约为标准层面积的 20%-30%,高层住宅核心筒所占的比值更小一些。
2.1电梯设计标准
高层办公建筑垂直交通工具依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分为乘客楼梯、服务电梯和消防电梯。它们多为成组集中布置,原则上构成电梯群筒。电梯与平面的交接形式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插入式和直接式。对于层数多、标准层面积和人员流量均大的建筑而言,由于电梯需要量多,采用插入式较节省交通面积。另外这种方式由于可以用防火门或防火卷帘将电梯厅与公共走廊或办公空间进行防火分隔,再配合设计排烟竖井,这样可使候梯厅兼作消防前室。为了有效使用电梯,一组电梯的提升高度不宜超过一个避难层的高度。在《办公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而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规定100m以上的建筑应设置避难层的要求,50m左右开始设一个避难层是一个合理的分段。除货梯和消防梯有功能和消防等方面的需要之外,每组电梯有1个通到地下室即可满足地下停车者的停车需要。
2.2 消防疏散楼梯间的设计
安全疏散是当建筑物发生火灾后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是建筑防火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疏散设计的基本要求是简单明了,以便于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判断,同时提供从室内任何位置向两个方向疏散的可能性。因此高层办公楼在垂直方向的疏散路线中,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的合理布置是防火设计好坏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办公楼设计不断总结借鉴国内外设计方面的经验和问题。一般塔式高层办公楼标准层建筑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1500平方米,有两个独立疏散楼梯就足够了。以1500平方米一个标准层来计算,办公楼一般差不多20平方米一个人,即使以10平方米/人计算的话,每层最多150人,只需要1.5m宽的电梯、服务电梯和消防电梯,设计中后两者通常考虑合用的设计方案。其中1.2m,所以设计两个净宽1.2m的楼梯即可。防烟楼梯间也要约0.8平方米的正压送风风道及6平方米的前室,其中一个楼梯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10平方米的前室。
2.3 卫生间、清洁间、开水间的设计
卫生间男女一般情况下是紧邻设计,这样既方便给排水设计,也可以按规范要求合用前室。但很多建筑设计的男女器具数量是未经计算确定,未达到最佳设计比例。男厕所每4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器一具;女厕所每20人设大便器一具;洗手盆不分男女每40人设一具。根据上述设计要求,每层人数一般不到150人。按男女各半计算,男厕内两个厕位即可,加上3个小便斗。而女厕内需要4个厕位,洗手盆男女各需要两个。清洁间必不可少,但其面积不必过大,一般情况下,一个厕位即可。小开水间可用电开水炉,附设一个洗池和小台面以满足洗涮茶杯和倾倒茶渣等方面的用水需求。
2.4强电井和弱电井的设计
强电井的大小一般根据建设方的使用要求和电气专业的设计计算结果确定。强电对管井的要求较为简单,但要基本满足各类用电负荷的电力配电系统和照明系统。一般与各类用水房间需做可靠措施的隔离,否则容易导致不必要的事故发生。最常见、实用的设计方案是紧邻电梯井道,利用筒体宽度的富余空间设置。弱电部分比较复杂,包括电话、有线电视、消防、电脑网络等,设计中不宜与强电井道紧邻或共用,否则会受到电流强磁场的干扰而导致线路信号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2.5水管井和空调水管井的设计
水管井包括消防水管、雨水管、高位水箱上水、给水管、排污管、冷冻供水、冷冻回水、凝结水、冷却回水、冷却供水、热水管道、热循环管道等,其中热水管道和热循环管道是生活用的,一般情况下根据办公楼的实际需求设计(例如公寓式写字楼)。这类管道直径较大,可达500mm~600mm,大约要占8平方米~10平方米。管井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考虑合并或优化组合设计,一般应分隔为两个以上相对较小的管井,既有利于检修方便,也与核心筒结构墙体的较小空间分隔布置相吻合。但应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为设备管道线路,也是节约工程造价的重要手段。
2.6新风机房及新风井的设计
建筑标准层设计得不太厚的时候一般不设新风机房。同时受到建筑布置和面积上的限制,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新风机房也多设在上下的避难层里,因为避难层面积一般占不到一个标准层,故可兼作设备层用,因此在核心筒里只需要留有新风管道井就行了,根据建筑物的体量由设备专业确定,一般不会超过3平方米。
三、结论
在高层办公楼核心筒设计时需要从上述6个方面进行考虑。根据在设计之初就需要对这些设计要求进行全面考量,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避免大幅修改,减少时间精力的浪费。
参考文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
1.1重点加强结构延展性设计
由于高层建筑物高度较高,地震发生时更容易受到影响,可能出现变形、倒塌等问题,因此,结构设计方面必须加强其结构柔和度,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对结构实施特别的工艺和方法,使结构能够发挥良好的延展性、弹,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地震灾害后的变形等问题。
1.2积极重视轴向变形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物是在竖直方向较大,因此其所承受的竖向载荷也较大,这难免会对连续梁弯矩带来巨大负担,容易造成柱中轴向变形类似问题,可能引发跨中正弯矩与端支座负弯矩值上升,同时,也可能对侧移、构建剪力等带来不良危害,引发诸多结构不安全的问题,特别是预计的下料长度要参照轴向变形的数值范围来科学加以计算、变化和调整。
1.3科学设计水平力
对于高度较高、楼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必须将水平力设计纳入特殊考虑范围,虽然这类建筑的竖向载荷力与结构密切相关,然而,水平载荷的影响却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可以说是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这是因为水平载荷能够对结构带来某种倾覆力矩与轴向力,而且相对已经确定下来、静态的竖向载荷,水平载荷则会根据建筑物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可见水平力设计的重要性。
2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与对策
2.1不合理增设短肢剪力墙
一些高层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增设了短肢剪力墙,从多年的高层建筑建设工作来看,此类剪力墙的设置对建筑结构的牢固度、稳定性以及抗震能力产生不利作用,因此,井盖尽量减少对这种墙体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结构质量。
2.2不科学的嵌固端设置
一般来说,现代高层建筑都设有多层地下室以及人防,而且通常习惯将嵌固端修筑在地下室,以及人防顶板地区,然而,这样的设计实质上并不完全稳妥,相关设计工作者必须细致深入地分析嵌固端位置布局欲将引发的诸多问题,容易造成的不良影响等等,而且要重点思考嵌固端的楼板设计等重要方面,重点综合、精细、全方位地分析嵌固端上下层的刚度比例,而且要将嵌固端的方位布局纳入高层建筑计算运算工作中,特别引起注意的是,嵌固端的布局需要同抗震缝隙保持和谐,注重二者之间的平衡。
2.3建筑结构超高问题
高层建筑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高度超标的问题,凡是超过规定科学标准的高层建筑,无论在结构稳定性、建筑安全度,还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方面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无视高层建筑超高问题,对高层建筑实行无限度增高,面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出台一套科学的法规制度,科学规范高层建筑的高度,当前的高层建筑高度从起初的A级上升到了B级,而且对应的高层建筑的设计模式也得到了发展和更新,当前的高层建筑高度设计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科学控制,同时也要将其抗震性能、防火性能等纳入考虑范围。
2.4不科学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物由于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要重点加强对其结构设计,然而,客观现实条件下,很多高层建筑设计者不是专业水平不合格,就是不了解相关的技术法规规定,在设计过程中没能将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安全度、牢固度等纳入结构设计考虑范围,一些不负责任的设计人员甚至盲目听从业主的指导,无视技术规定胡乱设计建筑结构,这样无疑会影响高层建筑的安全度与稳定性。对于高层建筑结构布置与设计不科学这一严重问题,必须有效把握、积极控制、全面加强,因为只有打造出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才能从整体上维护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在实际的布置与设计过程中,要重点从建筑物抗侧力、平面大小、结构质量、抗震能力等方面出发,进行优化布置与设计,从而全面维护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提高其安全度与稳定性。
3高层建筑结构科学设计的有效途径
3.1优选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数据依据,必须注重对计算简图的科学选择与运用,从而确保建筑结构设计朝着安全、合理方向发展,要想确保计算简图的选择科学、合理,就必须采用科学的构造方法,确保计算的精准、真实、客观,要确保计算简图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2做好基础设计工作
必须严格根据高层建筑所在地的地质状况来科学优选基础设计,必须加强对高层建筑上端结构特点、荷载分布等加以分析,也要顾及周围建筑物的分布、布局特点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在做出综合、全面、细致的分析后,最终优选出最合适的基础设计方案,这其中要明确的重点项目为:要从地基的承受力、承重潜能等方面出发,确保地基这些方面的能力得到彻底发挥,而且也要做好地基变形的检查、测算。
3.3做好结构方案的选择
结构方案的选择与使用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质量,一个科学的结构方案具有以下方面特征:第一,能够达到高层建筑设计的结构形式、结构体系的规定标准;第二,方案的经济性、科学性、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优设计方案,能够明确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各部分之间力量传递相对简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学的设计标准。要确保在同一个结构中,使用同样的结构系统。
4总结
【关键词】高层建筑;总体规划;节能设计
1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我国建筑能耗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家,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过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过高,长期以来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工业能耗过高很早就已引起国家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予以干预。而建筑节能工作开展时间较晚,这主要和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有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重视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相应的工业生产中的节能也较为重视,而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面积长期不能满足需要,建筑节能问题更是退而次之。改革开放后,建筑业飞速发展,建筑面积增长迅速,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能耗,特别是使用阶段的能耗过高问题逐渐凸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业始终保持高速发展,近五年建筑业总产值以年平均11%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建城乡房屋建筑面积约16亿平方米,其中新建城市住宅约5亿平方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一五”计划研究课题组认为,未来城市化率年平均将提高1. 0个一1. 2个百分点,大约是1978-1998年年平均增长速度的1倍左右。2002年底,中国城市人口达5. 02亿人,城市化水平达到39. 1%。到2005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为42. 99,城市人口达5. 6亿人,预计到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5%左右。
有关专家预计,我国城乡既有建筑达430多亿平方米,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数量如此之巨的建筑中,最乐观估计,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左右;即使是新建筑,也有90%以上仍属于高能耗。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平方米建筑采暖能耗尽管约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但热舒适程度远不如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南方城市家庭空调器拥有率年增加速度达到20%,夏热冬冷地区城市居民冬季普遍开始采暖。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室内热环境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差,加上空调采暖系统效率低,导致了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高(约为同纬度气候相近国家的三倍左右),能源浪费十分严重。另外,我国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每年因建筑耗能而导致大量CO2, SO2烟尘的直接或间接排放。据估计,我国因建筑耗能所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己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
所以节约能耗势在必行,如果不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必将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重CO2减排的压力。建筑将超越工业、交通、农业成为能耗的首位,建筑节能将成为全社会节约能源的首要方面。
2 高层建筑总体规划的节能设计
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在规划时多以指标控制为依据,包括容积率、退让距离、密度、高度等,但缺乏对高层建筑群相互之间形成的生态微气候的评估以及高层建筑群总体的布局规划研究。对高层建筑的节能工作十分不利,对此需做深入的研究。
大自然在周而复始的运行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免费”能源一一阳光、水、土地、风等等。因此对于利用自然资源的研究正受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应用。在节能建筑规划设计中,外部环境所起的作用应放在重要位置考虑。由土壤、绿化、水及空气等组成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可以用来减少建筑设备的数量或功率,同时节省能源和运行费用。
2.1 充分利用场地资源
场地的选择是一种综合考虑,场地的方位、风速和风向、地表结构、植被、土壤、水体等都影响其整体状况。在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中,由于场地大多处于城市中心区,因此场地的选择必须服从于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很难保证有最好的外部自然环境,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计算资源利用的程度和对现有自然系统干扰的程度,这些都是支持建筑开发所必须的,其目的在于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和建筑开始使用后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最好的环境开发应使对现有场地的干扰达到最小的程度,并与大型运输工具、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电讯管网相联系。
在可能的地方,公共的场地市政设施走廊应该沿着曾经受到干扰的地区或新修的道路或人行构筑物集中,这样既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场地清理和挖沟,又为不断的维修提供方便。
2.2 合理利用太阳能
好的总体规划应保证建筑室内外在合适的时间接受合适的太阳光照。太阳朝向、天空状况(多云或少云)以及地形是互相关联的,一个场地的纬度决定了一年的每一天中任一给定时刻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场地空地和种植计划部分决定了太阳光的获得,极大的影响着场地的微气候。
太阳光在为我们提供光能的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建筑的能耗,如南昌地区的西晒问题就是建筑节能建筑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整体规划中,既要利用和发挥太阳能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努力地减少其消极作用。
2.3 利用植物调节微气候
植物在夏天可提供阴影和蒸发作用,在冬天可防风。以正确方式布置的植被会在盛夏的烈日下形成自然荫凉,使得建筑外墙避免被暴晒而降低制冷量,减少外部的热反射和眩光进入室内。同时,由排列整齐的植物产生的狭管效应能引导并放大夏日微风,带走大量热量。有绿色植被的墙体或者屋面,可以通过叶片的吸收和反射作用降低燥热。叶片吸收热量的40%通过叶片周围通风散失,42%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其余的通过长波辐射传给环境.
建筑南向的室外植被应种植落叶植物,夏天浓密的树阴可遮挡太阳直射,秋天落叶后便于冬季时建筑的被动式太阳能利用。室外树木还能同时使室内靠窗部分的光照强度降低,以利于微机的使用操作。树林、灌木、草皮等还会减少地面的热反射,给建筑的使用者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同时起到改善建筑周围微观气候的作用。另外,屋顶花园或屋顶水池也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中普遍节能的方法。
3 总结和展望
3.1 总结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建筑节能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政治经济背景、民族文化传统、自然气候条件,必然采取不同的节能策略和节能路线。
从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总体来看,高层建筑的建设量不断增大,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建筑标准不断提高。与之相应,建筑的能耗也迅速增长。建筑是百年大计,及早的通过节能建筑设计控制建筑的能耗,将避免我们走发达国家的老路,防微杜渐,防止危机的产生。因此,应该明确确立高层建筑节能建筑设计总路线,要以立足本土的建筑节能观为指导,以创造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以节约高层建筑的使用能源,特别是减少空调能耗为工作重点,以被动式节能建筑设计为主要手段,通过降低高层建筑的固有能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大量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等途径,采用适宜于我国特定条件的方法和技术,及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以实现用最小的能源消耗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3.2 对未来高层建筑节能发展的思考
随着传统能源的供求矛盾越来越尖锐,我国的用能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地区刚刚摆脱无能可用的状态,又面临着能源短缺的危机,节约能源己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而作为能耗大户的建筑业来说,建筑节能工作任重而道远。未来的建筑节能应如何发展,未来的节能建筑设计应如何进行,这是每一个建筑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我们提出几点:①认识建筑节能的迫切性②建筑节能要政府推动③建筑师的节能意识需要提高④建立良性的建筑节能市场⑤建筑节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4]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9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北京:中国建筑_f二业出版社,1989
[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
[7]房志勇等.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建材f:业出版社,1998
[8]岑幻霞.太阳能热利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9]龙惟定.试论建筑节能的新观念.暖通空调.1999 (1)
[10]涂逢祥、王美郡.中国的气候与建筑节能.暖通空调.1996 (9)
[11]吕丹.高层建筑的生物气候学一杨经文设计理论研究.新建筑.1999(4)
1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1)电力负荷。作为高层建筑供电设计过程中的最重要参考数据,电力负荷设计的是否准确,也将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设备的选择情况,在设计电力负荷时,我们通常选择需要系数法和负荷密度法;(2)电压和供电电源。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供电可靠性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设计工作,供电作为所有设备和设施运行的基础,所以电气设计中的核心工作就是对供电系统的设计。通常我们最少要设立两个独立的电源,具体的数量应依据实际的电网条件以及建筑的具体负荷大小来确定,多个独立电源应是相互备用并且同时供电的,从而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
2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设备选型原则:(1)电力变压器。根据高层建筑设计时对防火工作的要求,重要的楼层内必须设置具备较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2)高压开关柜。由于我国高层建筑的变配电系统都是安装在地下楼层的,因此不建议选用油开关,在确定具体的方案时要充分的参考高层建筑的地下楼层的设计标准,建议选用真空手车式高压开关柜;(3)变电所位置。我国的高层建筑对于电能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我们确定变电所位置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高层建筑主要楼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应将高压负荷中心尽可能的远离主要楼层。
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建筑的非消防电源切断区域设置的不合理
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于“有关部委”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够,所以他们在设计施工时通常都会将切断非消防电源的消防控制模块安装在了民用的以及常用的低压配电室楼层的照明干线回路上,而正是由于这种位置选择不合理的问题,一旦面对突发性的灾难时,消防断电的范围就会变得很大,这样给楼层中的各个居住用户也会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恐慌。
2设计消防设备的供电系统时,选择的专用回路供电不够合理
在建筑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见的一个问题就是设计施工人员将容量负荷并不大的消防设备直接的安装在了非消防系统的供电回路上,这样如果高层建筑内部发生了火灾,消防人员势必会切断与消防设备无关的电源,而同样的消防设备的电源也会被一同切断,消防设备无法发挥作用,不但会造成居住用户资源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还会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
3高层建筑住宅配电箱进线开关的使用不合理
进线开关的选择不科学和不合理是我国高层建筑住宅结构本配电箱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设计施工人员在安装断路器时,通常都是要选择具有过载功能和短路功能的断路器,因此实际上这也增加了供电系统的配电级数。
三、高层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对于高层建筑中的公共建筑非消防电源切断区域设置不合理的这个问题,在我国相关部门所颁布的《建筑设计防火规定》中是有着明确的规定,当确认高层建筑内部发生了火灾后,消防控制室应立即先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也就是说发生火灾了,为了保证消防人员救火的方便和顺畅,消防人员应首先切断与消防设备无关的电源,当然切断这些电源时应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所以,发生火灾时,应是切断火灾发生的楼层所在的电源,而不是立即切断楼层的干线电源。
2同样的在我国高层建筑的供电系统中,所选用专用回路供电也不够合理这一问题,在我国建筑设计部门所颁布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也是有着相应的规定的,消防用电设施必须都是要配有专用的供电回路。所以,对于我国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来说,在配电间就应设有专用的供电回路,这样在消防用电设备的两路还有低压电源,为了避免突然发生灾难时切断民用用电系统的同时也切断了消防设备的供电的问题,建筑物的低压配电柜的两路的不同电源应是直接连接的。
3对于我国高层建筑住宅配电箱选用的进线开关不够合理这一问题,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是这样说明的:自变压器的二次侧至用电设备之间的低压配电级数应是小于三级的,这主要是由于要想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应尽可能的减少配电的级数。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会选择使用放射式的供电进线配电箱,怎样才能尽可能的减少配电级数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进线开关时应选择隔离功能较好的负荷开关或断路器。另外此进线开关还应同时具备断开中性线和断开相线两种功能,只有这样,当火灾等灾害发生时,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居住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特点
在我国,高层建筑物是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随着高层建筑物层数和高度的增加,其技术可行性、适用性、建筑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与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有如下特点: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垂直向载荷所引起的轴向力和弯矩与建筑物高度成一次方关系,而水平载荷所产生的倾覆力矩与高度成二次方关系,因此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遇到大风或地震作用时的水平侧向力;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在水平载荷的影响下,结构的侧向变形加大,再加上轻质、高强度材料的使用和新的结构形式使得侧向位移迅速加大,在设计时必须使侧移控制在限定的范围内;另外,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必须严格控制高层建筑的高宽比,并减轻高层建筑的自重。
二、高层建筑设计的原则
1、选择合理的高层建筑结构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是指在整个建筑结构相关数据的计算方法,是所有建筑数据的根源所在,决定着各个环节的相关尺寸。如果选择的计算简图不合理,在建筑建设中出现较大误差,将对结构安全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合理选择计算简图是高层建筑结构设中保障安全的基础。另外,选择了合理的计算简图后,要采用科学的构造方法与之相适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也要严密谨慎,严格按照准确的设计结果进行施工,将误差限定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2、做好基础设计工作
在高层建筑中的基础设计工作包括地质条件分析、建筑施工条件、基础材料的获取、建筑设计标准的选取等等。在高层建筑中,地层结构是影响地基建设的重要因素,地基建设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在初步确定建筑设计方案时,就要充分考虑建筑上层的结构类型、荷载分布、材料的强度要求、施工条件限制因素以及建筑设计方案与施工的匹配性等。一旦发现建筑区域的地质勘探报告存在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邻建筑资料,对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只有做好基础设计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地基的潜力。
3、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
结构设计是高层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结构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成功与否。在对建筑的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时,要明确分析其受力情况,使其传力简单;在相同的若干结构单元中,可以选择同样的结构体系以提高其稳定性;如果建筑处于地震区,那么在考虑应力时要同时满足平面和竖向的要求。合理的结构方案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工程设计要求、材料要求、施工可行性等多种因素,并在水、电、暖等各方面供应相协调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
4、 准确分析建筑结构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其中,大量的计算机软件应用于结构的计算中。但是软件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的建筑的计算数据并不完全相同,这是由于软件的模型与实际建筑模型并不完全一致所导致的。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对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对计算数据进行严苛的校对。在进行相关数据计算之前,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软件在,并在计算中设定合理的误差限度。另外,在实际的建筑物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而计算机计算出的结果较为理想,使二者并不能完全吻合,这时就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准确判断的能力和控制能力。在计算中,要尽可能的减少输入误差和软件本身的缺陷误差,在计算出结果后要及时进行校正,设计人员要进行合理的主观判断,提高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建筑结构超高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水平侧向力对建筑物影响增大,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稳定性都会大幅下降,因此必须重视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超高问题。在建筑规范中规定了A级高度和B级高度来限制建筑物的超高问题,如果在结构设计中对超高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施工图纸进行审核的时候必然会发现其中隐含的安全隐患,就必须组织对该建筑物的审计或经过建筑方面的专家探讨,对建筑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细致的分析,如果问题较大则要重新进行设计,这将会增加整个建筑造价,延误施工进度。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尽可能地去优化结构以满足高度的需求,高度也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不合理的短肢剪力墙设置问题及解决对策
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的高度和厚度比在 5~8 的墙,根据大量的建筑经验和数据分析,可以知道这种结构在强度和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度。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必须对短肢剪力墙的使用进行限制,对于建筑中有必要加入短肢剪力墙的结构,要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对短肢剪力墙的位置、结构进行合理的设置,尽量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以减小不利影响。
3、结构规则性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一些规定中,对高层建筑的规则性也作出了一定的的制约,高层建筑的规则性在整个在建筑的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在结构设计中,结构嵌固端上层与下层的刚度比以及平面和立面的规则设计等都必须进行严密的描述,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基于该建筑的最优化结构,不能死板硬套其他好的结构设计。
结构满足规则性的要求是建筑设计能够成功实施的开端,在审查中如果发现高层建筑的设计结构不满足规则性的设计要求,就有可能出现返工现象,从而延误整个工期。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最初进行设计时,就要考虑结构规则性各方面的约束,合理调整设计中的相关数据,这也是提高安全性的一项保障。
4、不科学的嵌固端设置及解决对策
在现代高层建筑中,通常将嵌固端修筑在地下室和人防顶板地区。但是,这种设计方法在实质上并不稳妥,在整个设计中应力和载荷分布并不均匀,在建筑基部所受垂向的压力非常大,将嵌固装置设置在地下室和人防顶板处,若不进行合理的设置,很容易影响整个建筑的稳定。在进行相关的设计时,设计师必须重视嵌固端位置不合理将可能引发的问题,细致研究嵌固端的楼板设计和嵌固端上下层的刚度比例等。另外,在高层建筑计算的运算工作中,要将嵌固端的方位布局纳入其中,注意保持嵌固端的布局需要和抗震缝隙的和谐,使二者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以满足抗震的需要。
5、不科学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解决对策
结构设计是高层建筑中可控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要将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安全度、牢固度等纳入结构设计考虑范围,不能盲目听从业主的指导,忽视技术规定随意设计建筑结构,否则将会影响高层建筑的安全度与稳定性。在解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不科学问题时,要有效把握、积极控制、全面加强、严谨规范,从整体上维护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建筑物抗侧力、平面大小、结构质量、抗震能力等因素,进行优化布置,作出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为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度与稳定性打好基础。
四、总结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我们必须重视其结构设计工作,综合考虑地质、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遵循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对高层建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预测和预防,推进建筑行业的健全发展,更好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庄金宏.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筑与规划设计.2014(7)
[3].赵东晓.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2(9)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系统; 采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们的身边,高级宾馆、高层写字楼、高层住宅……一幢幢拔地而起。这其中,由于高层住宅受到使用者及管理者方面的一些局限,其暖通设计仍以采暖为主,用户自行安装分散式空调机为辅。这里笔者简要介绍一下高层住宅在采暖设计方面的一些特点。
1负荷计算
1. 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主要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兼顾夏季防热,其设计应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高层建筑为减小荷载,其围护结构常为轻质结构加内(外)保温。为了保证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在任何情况下不小于按冬季保温要求确定的最小热阻值,必须反复校验保温材料的厚度,直到R>Rmin。其作用一是防止护结构内表面结露或内部受潮,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二是使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能满足人的卫生标准要求;三是为了节约供暖建筑的能源。
1. 2外窗传热系数
因室外风速随高度增大而增大,从而使围护结构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随楼层增高而变化。对居住建筑而言,由于其使用者有一部分是老、弱及儿童,对环境的保暖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考虑到这部分热负荷。引入系数βd,得到考虑了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后的外窗计算用传热系数KJ.d= K(1+βd) 。
1. 3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
低层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主要考虑风压, 即根据冬季室外平均风速确定冷风渗入量,而不考虑热压作用。高层建筑由于高度的增加,室内外温差所形成的热压不容忽视。因此高层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需考虑风压和热压的综合影响。
2系统选择
采暖系统的选择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依《采暖通风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是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 宜竖向分区供热;二是一个垂直单管系统所供层数,不宜大于12层。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的静水压力较大,因此,它与室外热网连接时,应根据散热器的承压能力, 外网的压力状况等决定系统形式。
在当前的高层建筑中,多采用承压能力较高的散热器(如钢制散热器,加稀土的铸铁散热器),为了简化供暖系统,降低造价,施工与管理方便,系统尽量不分区。主要考虑避免立管过粗和垂直方向的失调问题。目前有以下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1)垂直单管系统。上部设跨跃管(或三通调节阀)(图1a)。这种系统与多层建筑的垂直单管系统没有区别,但最多不能超过12层。
(2)奇偶分层式系统(图1b)。这种系统是垂直单管系统的变异,其原则是同一房间奇数层连接一立管,偶数层连接一立管,中间不设干管,但立管增多1倍,管材耗量增加,也不便于建筑装修,影响美观。
(3)单双管混合式系统(图1c)。这种系统的做法是将散热器沿垂直方向分成若干组,每组2~3层左右。在每一组内为双管系统, 组与组之间为单管系统,这样做既能避免层数过多时,双管系统的严重竖向失调现象,又能避免单管系统散热器立、支管过粗的缺点,其散热器还能进行局部调节,适用于大于12层又不便于分区的建筑。
(4)垂直方向分区,高低区均有独立的供回水系统,但各区
供回水管均与外网直接连接。这种系统最好设竖井,供回水总立管设于竖井中。中间要设设备层,以免检修管道时频繁入户(图1d) 。
(5)水平式系统(图2)。这种系统既适用于高层建筑,又适用于多层建筑,是目前提倡的一种有利于节能的系统。对住宅来说, 每个供热单元设一组供回水立管,每户的室内管路单独引出,入口设热量计量装置和锁闭阀门,作为计量收费的依据和供热管理的手段。室内不设立管,各组散热器串联连接(或带跨跃管),散热器上设温控阀,用户可根据室温自行调控,是一种节能的重要手段。但水平串联的散热器组数不宜过多,以免末端的水温低而使散热器片数过多,管道的胀缩问题处理不好形成漏水。这种系统管路简单,节省管材,无穿过楼板的立管,施工方便。
高层住宅由于户数多,卫生设备多,电器设施多,因此采暖设计中要特别注意采暖管道是否与给排水及电器设施相碰。要考虑主立管的伸缩问题及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问题。总之,设计人员要精心设计,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系统。
【参考文献】
杨琳;住宅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8期
姜春明;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8期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低压配电系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对电气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使供电更加安全、稳定,还要符合智能化电气的要求。据有关规定显示,高层建筑的高度必须在十层或十层以上,甚至一些民用建筑要在二十四层以上,在这些建筑中,不仅使用多种建筑设备,而且对电气设备的要求也很高,所以,设计者要根据对设计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得高层建筑中的电气线路更加安全,减少用电事故的发生。
一.配电系统设计原则
1.优化原则
在对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将建筑自身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合理的投入资金,设计者要结合节能意识进行设计[1]。配电系统的设计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能够控制用户在电气设备电量上的使用。为了高层建筑整体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在对线路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必须在配电系统中装置合格的绝缘系统,保证其具有防雷作用,与此同时,还要采取防静电技术,使其安全性达到标准[2]。
2.高效原则
在整理设计方案时,要降低电能的直接损耗与间接损耗,使得损耗数值降至最低。在满足高层建筑整体电气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要对配电系统整体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做保障,要将配电系统所损耗的建设资源作出最大程度的节省,用电负荷要保持在均衡状态,维修费用要降低,节能设备要合理使用,使资源的高效利用得以实现[3]。
二.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在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主要是对电源进行分配,不仅可以对变压器进行维护,还可以将运行的效能提高。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所有用户在正常负荷下的用电需求,还要考虑到发生故障的因素,使用户得到电力保障[4]。
在对高层建筑中的电气低压配电系统进行设计时,要重视接地保护的设计,接地保护设计是电气低压配电设计中最重要的安全保护设计,其具有三种主要的接地形式,低压配电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5]。
2.1IT系统
在设计IT系统电源端口的带电位置时,通常不用考虑采取接地保护的措施,当带电位置有阻抗或高电阻经过时,要考虑采取接地保护措施。另外,用电设备如果有外漏导电部分的存在,必须采取接地保护措施。在使用低压配电的IT系统进行电力供应时,不仅要对其供电稳定性进行保证,还要提高其安全性。多数高层建筑都将低压配电IT系统用于用电量较大、时间较长的供电场所。在电气设备中,如果电气设备的外壳没有使用接地保护措施,发生故障时,就会出现带电现象,甚至发生触电事故,所以,高层建筑应该对安全观念进行强化,尽量采取接地措施,将安全隐患避免,使得高层建筑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6]。
2.2TT系统
低压配电TT系统电源中性点要直接采取接地保护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在设备外漏导电的位置上采取接地保护措施,在整个电气系统中,低压配电TT系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其实际运作的过程中,电气系统中的中性线并没有直接与PE进行通电,也就是说电气系统中的PE线没有电流的经过。通常,高层建筑中用电设备较少、用电量较低的场所才会使用低压配电TT系统。从应用的范围来看,低压配电IT系统的应用较为广泛,我国农村地区覆盖率广,恰好农村应用TT系统较多,所以,高层建筑管理人员要对低压配电系统的发展进行重视,使其可以发挥出自身最大作用,农村地区供电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3.TN系统
在对高层建筑低压系统中的TN系统进行设计时,要用保护线将电气设备的外壳连接起来,并且采取保护措施对系统的中性线进行连接。低压配电TN系统的模式包括:TN-S模式、TN-C模式等,这些模式的确定是依据保护线与中心线的合并进行的,这几种模式的使用情况与范围不同,具有的优势也不同。如:图1所示,TN-S模式系统是三相四线,要对其进行接地保护的设置,尤其是外露的导电部分,接地保护措施的可靠性要得到保证。
高层建筑管理者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最大限度的补充或完善这几种模式,在对其优势进行保留的基础上,将使用的范围拓展,使得高层建筑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其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以上是对低压配电的接地保护的分析,这种接地保护措施的采用,可以使供电事故发生的几率明显降低,保证供电的安全性。
三.低压配电系统设设计中漏电断路器的使用
在设计高层建筑中的低压配电系统时,必须要对漏电断路器进行使用,在选择漏电断路器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如:必须要明白漏电断路器在什么样的电流下才能采取保护机制,要对漏电断路器的电击能量安全界限进行保证,使其能够在标准范围之内。配电系统漏电电流要比断路器所规定的额定动作电流小,防止配电系统因电流过大所造成的伤害,无论是整个低压系统还是各个分支线路,都必须将漏电断路器使用在末端用电设备中,使得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得到保证。
结语: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趋势,社会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也开始对高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重视起来,对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设计者不仅要对接地保护设计进行重视,还要严格遵守相关设计标准,保证系统可靠性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
[1]谭黎.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4(46):9-10.
[2]江海,魏松.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5):447-447.
[3]金威.对于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的探讨与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6).
[4]杜敏.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探讨[J].新材料新装饰,2014(10):380-380.
一. 高层建筑及其预算的特点
所谓的高层建筑就是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深基础、高耸结构和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房地产企业在高层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中,要对深基础施工的成本、施工控制、高耸结构的混凝土模板,混凝土输送和垂直运输系统,钢和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顺序、安装工艺和过程控制等作出全面的预算,以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
二. 高层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在房地产企业疯狂追逐利益的今天,许多工程项目都出现了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现象,导致企业不得已追加投资,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建材价格管理混乱
据统计,建材费约占工程造价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建材费的增加势必会导致高层建筑工程成本的在增加。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管理的混乱和建材价格过度上涨油然而生,使得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同结算价格相差较大。
(二).变更随意性大
高层建筑的工程项目的审批程序较为严格,应经过缜密的可行性分析和投资额度分析。一改不行二改;同时没有人负责监督更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更改造成的人财物力的损失没有相应的问责机制。
(三).无法考虑变更搞工程预算
在高层建筑工程预算中,有些因素是无法预见的,如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标准、设计手段、建材等客观条件,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预算产生影响。另外,高层建筑的工程预算也无法预测如土方坍塌、地下障碍、基坑排水、文物、甚至自然灾害这样无可抗力的情况给工程带来的附加成本,导致结算超预算。
(三).定额的限制
近几年房地产市场的日益火爆加之国家限购令的出台,高层建筑市场的地域壁垒被打破,而外地来的开发商又不熟悉当地的制度,等导致在实际编制工程预算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三.加强高层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
为了使高层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更合理,也更便于控制,必须在高层建筑建设领域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主要从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款结算三个阶段入手:
(一).高层建筑设计阶段的预算管理
1.认真审查图纸。
高层建筑完工后否能够实现预期的功能,有否超标准使用材料在审核图纸的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2.规范取费程序。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人为扩大设计规模和冒算的费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设计概算必须在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管理站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全面审定下,才能以确定的投资限额作为取费基数。
3.鼓励设计人员。
应对优秀的设计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以彰显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此激发他们创作热情。
4.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按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按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限额设计并不是以节省投资为终极目的的,应当做到以客观事实为准绳,尊重科学,低成本与优化设计并重,确保功能不受成本的影响。
(二).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预算管理
1.审查从业人员资质。
对从事高层建筑工程预算人员和机构的资质要进行全面谨慎的审查,对没有能力监理高层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同时,要求预算管理人员在懂工程预算的同时还要懂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技术问题、懂法规、懂管理、懂经济,即一个全面的复合型的预算管理者。
2. 加强合同管理和。
为了避免以后在结算时,因对合同条款不明确而产生经济纠纷和不应有的赔偿,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合同管理、设计变更的管理。编制详细的月工程预结算书,分析合同控制数产生的价位偏差,为开发商了解和调整投资偏差的幅度提供决策依据。
3.加强施工现场造价的控制管理。
在高层建筑工程开工前一个阶段,现场管理的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技术、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应注意对以下方面的控制:控制工程进度、质量管理、实行施工现场责任制、控制现场施工记录及现场签证、确保施器材的合理利用。
4.提高索赔意识,合理进行索赔。
5.建立预算管理系统。
对于高层建筑工程开发企业应建立一套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由定额管理系统、价格管理系统、造价控制系统和造价估价系统组成,可以方便施工过程中搜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数据和信息,以提高成本预算的管理效率。
(三).工程款结算管理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对加快工作进度,避免多算、漏算、重算的情况发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决算时应坚持按合同办事,严格控制除工程预算外的各种费用,严格核减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凡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费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违约的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