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0:37
导语:在公司培训的意义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铁路 企业 职工 教育 培训
随着高新技术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广泛运用,我国铁路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大秦2万吨重载运输,京沪350KM/H高铁的运营,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已成为世界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国家。大秦重载运输及多条客运专线的运营,使铁路企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企业中多数职工的专业素质与新技术、新生产模式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职工的思想素质对于一系列的新变化也相对滞后,形成了高端设备低端运用、自动化设备人工操作、问题设备带病运行等诸多问题。为使一线职工更加适应铁路高速发展的需求,铁路企业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职工培训,如:列车分布式动力系统、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等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动车司机、动车车辆检修、新重载设备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储备等等。目前,如何开展好企业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素质,已成为影响铁路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企业培训,对提高职工素质、促进铁路行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企业的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发达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其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二分之一是创新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是设备投资带来的。而教育程度高的职工,其创新积极性也高。研究表明,多一年科学文化,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百分之六。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很短,1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企业要创造世界一流经济指标,永久保持世界先进行列,要靠高、新、尖技术人才,而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于企业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培训来保障。
当前,关于铁路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缺乏相应的探索。职工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也是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职工培训不能仅仅是强调岗位的适应性,更应该培养职工对工作的构建能力,要从注重短期目标转变为重视长期目标。
为了使铁路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技术进步服务,在教育培训方法上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培训方向上要对准需求
做到主动调研、主动适应、主动服务。要充分树立企业是继续教育主战场的思想,深入调研企业需求,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铁路企业的改革服务。
2、在教育培训内容上要讲求实际,强调实用、实效的教育内容
要把重点逐步转向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上来,直接为企业新设备、新任务服务。例如:在职工中普及重载运输及高速铁路新知识,印一些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小册子,职工人手一册,随时看随时学,(笔者认为,可以参考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使职工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有了一定认识,即提高了职工业务素质,又可以潜移默化的运用于工作当中。使职工教育培训内容,真正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
3、在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注意长短结合、业余与脱产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注重补充交叉的网络性的教育结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由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等构成一个横向系统,纵横系统互相交织、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的网络工程。并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形式于一体,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教育方式。例如:脱产培训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使职工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灵活选择,既方便了生产任务紧,抽调一线职工脱产培训紧张的站段,又解决了沿线职工路途遥远、乘车不便的实际困难。为企业职工提供广泛的、实际的、人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
4、在培训方式上要分层次
培训高级管理人员与培训生产工人,在时间、内容、形式上各不一样。
5、在培训教材上要抓好自编教材
重视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目前,职工教育要求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注重先进性。对于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例如:对于重载运输中列车分布式动力系统,LKJ-2000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高速铁路中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车辆安全防范预警5T系统等等一系列的新技术,职工们大部分只是听说过,实际内容却知之甚少,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需求,自编一些相关教材,即结合了实际工作,又能直接服务于运输生产。
6、在培训的师资队伍上要专兼结合
充分发挥企业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7、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时,不仅要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还应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培训,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领导、职工大都看好业务能力、管理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的升华,这是一个在企业职工培训中经常出现的“误区”。对于我们铁路企业来说,职工职业道德的好坏、个人品质的修为直接体现在工作当中的“责任心”上。许多工作中的纰漏,并不是职工不会干、不能干,而在于工作当中有没有真正的“责任心”。通过相应的培训,使职工在道德品质上有所提高,做到:做事讲原则,作业按规章,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将“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新技术、新设备更好、更快、更安全的服务于社会,促进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共同发展。
在抓好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要采取加快培养核心人才的方式来带动企业智力开发,突出抓好重点培训、层次培训、个性培训和需求培训。如:以构建机、车、供、电、辆“五大”专业技术人才群体为目标,抓好专业理论、先进技能、科学知识和良好作风的培训,着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
总之,企业要搞好教育培训,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树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培训理念,构建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确保职工在工作中能不断增强知识、技巧,提高能力,达到职工发展、岗位需求和企业目标三者的完美结合,以促使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培训 存在问题 思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74-0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最近,我们通过召开县区培训部主任座谈会和举办新教师在岗培训项目检查与评比活动,针对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广大教师对培训的期待等作了调查与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深入了解教师今后的培训需求,我们在如下几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一、教师培训面临的困难
作为培训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培训主客观因素产生了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教师方面。近些年在岗教师缺口较大,很多毕业生根据需要招聘到了教师岗位,分布在市区及各县、市区,尽管我们的岗前培训是以县、市区为单位集中面授,但由于一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重或者说离面授培训地点远,不能按时参加培训,即使安排在双休日或者是假期,也有部分教师因家务琐事,也不能再抽出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培训。还有部分新教师认为自己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教育教学理论方面无需再学习,对组织培训认识肤浅,多数是为了一年的考核合格证参加学习的。
二是中老教师方面。部分中年教师认为自己从经验到经历都已成熟,在学校已经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无需再参加比较初级的培训,对培训内容、地点、方式挑挑拣拣。而部分老教师由于工作需要仍然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但他们又因为视力降低、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足,而不愿参加培训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的培训,如计算机中级培训等等,我们感觉困难较大。
三是资金落实方面。财政规定的资金不能到位。个别县、区以及学校的培训经费多数采取自筹。有的学校这部分资金没有用到教师培训工作中来,甚至舍不得在教师身上花钱。
四是培训时间方面。基层学校没有可以随时代课的教师,特别是重点学校,人员非常紧张,教师们的课时安排的满满当当,分身乏术,有人形容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造成了能参加骨干培训的教师无法离开,离岗培训根本没有办法实现。
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认识的问题。部分领导重视不够,没有给教师创造参加培训的机会,有的教师上级部门指派了培训教师参加培训活动,校长也会以各种理由不让其参加,即使有的学校组织了培训,允许参加了上级部门的培训,也是对培训的管理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部分教师观念陈旧、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自己已在大学学到了有关知识,不必再进行培训,对培训应付了事,点卯走人的现象经常出现。
二是培训内容上的问题。培训内容大多数是自上而下确定的,上级规定什么内容,基层就培训什么内容,大多数教师们只是被动接受而已。培训的内容多以理论为主,实践部分较少。造成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够和可操作性不强。
三是培训方式上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两种,集中培训多数是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参训教师只是一个聆听者,被动接受者。而校本培训应该是学校培训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真正的专业引领,多数流于形式,成为了教研活动的代名词。
四是培训者的问题。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者多数由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个别培训者不是来自于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称不上是最优秀的,因为所在单位或部门而承担相应的培训任务,很难让教师们信服,而外请培训者费用又太高,又不能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进行指导。这给培训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三、对今后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今后培训的需求,思考了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建议。
一是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各级领导要将教师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常抓不懈,并将培训经费落到实处,建立适应本县区、本学校的教师培训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奖励。将教师培训的成果作为校长年终考核的一项工作内容,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是要使培训内容贴近教师工作实际,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培训者在培训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目的性。做到分学段、分学科进行培训。以解答教师们提出的具体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操作方法,例如,一线教师最普遍关注的是:这样的课堂我怎么驾驭?这样的内容我怎么教? “这样的问题我怎么解决?要立足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际水平,以利于教师的全面发展。
三是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不论是集中培训还是校本培训,教师们都喜欢积极参与上下互动的培训方式,愿与专家对话交流,以解决自身的困惑与问题。还有部分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培训的方式方法要根据培训内容不同举办相应的活动,将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例如,专家引领的名师大讲堂活动,校际交流的案例观摩活动,专题指导的送教下乡活动等等。由于多数学校资金短缺,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有网络条件,逐步改进和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公司广大员工对北京公司专家组的莅临指导,表示最衷心的欢迎!(介绍本公司领导)
我们××公司是豫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家食品企业,经过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同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为了提升企业形象,规范企业管理,取得更大突破,公司决定在北京××公司的指导下,对公司进行全方位的ci策划设计。ci系统的实施主要包括理念识别、视觉识别和行为识别的策划与设计。我们进行ci系统的实施,是将企业经营理念与精神文化,运用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周围关系者,使其对××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也可以说就是为××改头换面,换血健身,为公司创造最佳的经营环境,塑造富有个性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经营战略。通过ci系统的实施不仅对公司现有的办公系统、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以及营销、包装、广告等宣传形象形成规范设计和统一管理,由此调动企业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认同感,使各职能部门能各行其职、有效合作,而且通过一体化的符号形式来形成企业的独特形象,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来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增强社会大众对××形象的记忆,提高对××产品的认购率,使我们的产品更为畅销,从而为××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今天起公司ci系统就要正式启动了,这是我们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一步,因此,我们各个部门、各位员工都要高度重视这件事情,把[找各类范文,到]它当作工作中的重点来做,认真细致的做好涉及本部门的工作,全力以赴地支持、配合专家组的工作。另外,ci系统工程是又是一项长期工作,以后还有大量的后续管理工作要做,我们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必须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的形象深入人心,使员工对公司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公司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以及员工的行为模式等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
1 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符合企业特色的人才培训工作
通过实践总结,要开展符合企业特色的人才培训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1 把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和建立人才使用的竞争机制
结合起来
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交流、轮岗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使职工的教育、培训、选拔、使用、考核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1.2 把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和建立人才使用激励机制结
合起来
我们在住房等福利待遇上,为技术业务精的人才提供优惠待遇。与此同时,还高度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物质和精神激励二者相互促进,从而确保了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
1.3 把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和建立留人机制结合起来
按照“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的企业精神,在全公司大力倡导“人尽其才、成就价值”的人才理念,牢固树立“三种”人才观(即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良好的人才成才通道,企业发展的前景,通过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促进职工年努力学技术,争当各类带头人。
1.4 把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建立退出机制结合起来
对曾经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因年龄、体力原因,不能承担重要工作的老技术人员,建立退出制度。同时,使学技术、肯吃苦的职工有工作的盼头,有成才的希望,有成长的渠道。
1.5 把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结合起来
同时要着力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加大“选青”工作力度,两年来,新提拔中青年干部35名,交流干部24名(包括退居二线),一批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走上中层干部管理岗位,中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2 建立校企结合技能培训机制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一种以市场与社会需求为基准点的运行体系,同样是高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一个过程,以深化未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力以及竞争力为本,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教育资源,利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去全面深化目前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其基本理念为:双向参与、产学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人才有下述几个特性。
2.1 开放性
校企合作教育是企业和学校一起培养人才的一种开放式教育机制。其最大特性就是科学的运用了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优势,挣脱了常规教育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对学生实施培养的模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环节,双方拟定统一的培养目标、一起去完善技能,同时双向对学生予以指导,最终对学生的生产成果与实践知识予以评定,这样可以全面深化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
2.2 顶岗劳动
经实践证实,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特性就是需要相关专业的学生独立进行生产性工作,完成企业交给他们的工作任务,担当相应的项目。通过实践,让学生大脑中的理论知识得以深化;经工作实践,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完善,这样的学生再纳入到企业之中,那么其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将会出类拔萃,并可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相应需求。
2.3 互利互助
产学合作教育即产与学两者进行结合,共同予以教育,因此产学结合是要顾及到产与学双方的需要以及利益,让校企双方相互制衡、互相协调。因为教育工作、经济工作以及科研工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及特点,无论违背了哪一种规律,那么产学合作都不能有效的实施;同样,无论伤害了哪一方的利益,双方都无法达到相互制衡的局面。所以,只有按照相应的规律、找到双方的契合点,才能达到相互制衡,并增加产学合作的外延性。
3 新形势下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进行全面的转变
3.1 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向深化技能转变
现阶段,我们一提到“培训”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深化工作人员的全面素质,不过素质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主要还是技能构成的,所以培训工作人员其实就是要深化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能力,素质的深化涵盖了安全素质、遵纪守法、思想品德以及技术水平等,而技能的深化才是工作人员培训最为主要的目标,遵循此培训理念才会抓住培训工作的核心,进而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工作。
3.2 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向分层次办班转变
企业再试试集中办培训班的过程中,通常员工的数量偏多,同时员工的水平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非常容易发生针对性弱、工学矛盾显著以及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而且这样培训师也无法有效的进行培训课程,要顾及到差异化程度的员工,因此培训的内容就无法全面深入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企业要挣脱常规集中办培训班的传统形式,在办班时要分层次的开办培训班,同时要将新形势所需要的技能渗透到培训之中。
3.3 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向集中某项新工艺、新技术、新
知识学习转变
企业在为工作人员构建培训课程时,一些工作人员要学习的内容看上去十分繁杂,不过在培训中却发现这些内容在实际的生产中缺乏应用性,若想从根本帮助工作人员解决实际生产技能中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就要多为工作人员构建一些适应新形势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知识的培训内容,这样才会从根本深化培训的时效性。
3.4 企业技能培训工作要向实践操作考核转变
培训环节里的考核工作要与成人教学的特性相匹配,同时要向技能考核以及实践操作考核的方向发展。国内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实施非常密集的体力生产工作,因此只要可以辅助工作者深化其操作能力,那么就会从根本促进他们消化新知识以及新技术,这样的考核机制可以完全适应新形势,这种培训中的考核才可以切实的变成延伸培训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4 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确保人才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4.1 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
过去的两年,尽管我们经历了电力体制的重大变革,但是公司的人才评价工作没有受到影响,我们成立了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三支”队伍评审委员会,并且根据人员职务的变化,对人才评价的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做出调整,为人才评价工作的科学、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一、基本功和表现力的联系
芭蕾舞的学习是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芭蕾舞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进行艺术的表现力,所以表现力在芭蕾舞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芭蕾舞的基本功则是展示芭蕾舞的关键因素,所以要想把典雅的芭蕾舞表现的震撼人心,就需要吃苦耐劳的毅力和扎实的基本功。芭蕾舞的基本功学习是漫长的一个过程,所以基本功是芭蕾舞的基础,表现力则是芭蕾舞演绎的精华。
芭蕾舞的基本功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肢体动作的要求是比较讲究的,从芭蕾舞舞者的站姿、手的动作和脚的动作,都要求一致性,从一个单一的动作到一系列单一的动作,形成一小段的舞蹈,这些都是芭蕾舞的基本功的内容,也是最基础的动作。当芭蕾舞舞者学会基本功的内容后,还需要学习更加深奥的舞蹈技巧,舞者也需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使得芭蕾舞的艺术表现力增强,这样芭蕾舞舞者的感情、舞蹈的动作和音乐相结合,芭蕾舞才会更加的震撼人心。
二、基本功和表现力的培养思路
对于芭蕾舞舞者而言,在学习芭蕾舞时,芭蕾舞的艺术表现力中有自控力的影响,所以芭蕾舞中基本功和艺术表现力的主体就是基本功的自控力,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芭蕾舞舞者的表演,让台下的观众看到舞者在舞蹈中的艺术表现力,从而享受视觉得冲击。这种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的方法,在芭蕾舞的教学中是比较有效果的。
(一)基本功控制力培养。芭蕾舞基本功中的控制力是芭蕾舞的主体,例如芭蕾舞舞者对自身身体的平衡感和身体的协调性,以及舞者的情绪控制、基本功中要领的掌握程度,这些都是芭蕾舞基本功中的自控力。只有把这些芭蕾舞中的知识掌握熟悉,才可以使芭蕾舞舞者对舞蹈的技巧得到提升,所以芭蕾舞的基本功艺术表现力也会得到提升,这样芭蕾舞的艺术价值会得到提高。
(二)基本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在芭蕾舞舞者成为优秀的芭蕾舞演员之前,舞者还是需要练习好自身的基本功,这样才可以实现芭蕾舞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芭蕾舞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就是在显示舞者的展示力,使舞者在深层次的理解上,对芭蕾舞境界的更高提升。艺术表现力在舞蹈的基本功中只是一种肢体动作的表现形式,它可以使芭蕾舞的基本功和艺术表现力合二为一,在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所展现出来,所以艺术表现力在基本功中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芭蕾舞舞者的舞蹈水平,还增加了芭蕾舞舞者的艺术气质,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体验。
(三)基本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目的。芭蕾舞的表演目的,除了给观众视觉上震撼人心的芭蕾舞的动作外,还有芭蕾舞的创新,也就是在原有的动作上,加入了现代化的元素,使得芭蕾舞的表演更加优美。由于芭蕾舞的动作幅度比较大,在基本功练习中对舞者的动作要求较高,所以舞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标准性要好,所以一般学习芭蕾舞的舞者在基本功的学习上,身体的自控能力较强,所以芭蕾舞演员在表演时,呈现出的芭蕾舞也是比较精彩的。
三、基本功和表现力的培养途径
(一)芭蕾舞创新。芭蕾舞的基本功动作是通过许多舞者长期积累的经验、完善,但是现在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基本的舞蹈动作在艺术表现力上的创新能力大不如前,这说明现在的芭蕾舞基本功中的舞蹈动作已经进入了瓶颈期,想要打破现在的局面,就需要舞者强化芭蕾舞基本功动作的理解,在深层次理解创新出新的舞蹈动作,这样才能使芭蕾舞基本功在艺术表现力上拥有一致性和进步性,才可以不断地满足观众的视觉体验。
(二)文化底蕴。芭蕾舞舞蹈的文化底蕴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芭蕾舞与美术学、艺术学、历史学等都有关联,舞蹈就是在表现抽象性,比如舞蹈中既可以表现抽象的艺术动作或者所演示的图形,又可以表达一个故事,表演故事中的人物、事物和感情。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演员,首先,必须要具备与舞蹈相关联的历史知识,比如熟知历史有利于芭蕾舞舞者可以更好的展示历史。其次芭蕾舞也与美术学有相关联性,这不仅可以扩展舞蹈的空间,还有利于舞蹈动作的跌宕起伏。同时舞蹈也与形体学有关联性,舞者了解自身条件,可以科学的练习基本功,降低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身体的不适。最后,修身养性也可以培养芭蕾舞舞者的文化内涵。
(三)现代芭蕾舞。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除了贸易往来,文化艺术的交流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芭蕾舞这种高雅的艺术在各个国家也比较流行。芭蕾舞舞者的训练非常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对于舞者而言,基本功的练习也是芭蕾舞舞者在学习高难度动作时的必经之路。古典芭蕾舞是符合17世纪贵族的舞蹈,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人们对于舞蹈的需求了,所以作为一名芭蕾舞舞者,应该将动作融入感情。芭蕾舞可以感染不同的人群,舞者更是如此,以最本质的力量将芭蕾舞回归于舞蹈,抒发不同的情感,释放舞者的灵魂。
·干部整体水平上升,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对培训的内在要求不断上升;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外部环境多元而充满变化。干部工作日益繁重,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适应新形势的能力;组织部门面临新挑战,亦要求干部培训的形式、内容、方法不断创新,对培训所达到的效果,无论广度、深度、宏观、微观,均有更高要求;
·既有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尚须大力创新,激发活力。随着需求日趋多元化,细化程度愈来愈高,这无疑需要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来应对。往常如来高校培训,因时间有限、沟通不深、课程设计、师资等因素,容易“粗线条”、“一刀切”,缺乏有效的系统性,难以量身定制最符合受训人员和组织部门需要的课程体系,容易在受训单位的多项需要、综合需要上偏废其一,顾此失彼,因而难达预期之效。
二、干教工作三大核心问题的再思考和对策
经过长达4-5年的积累、沉淀、学习、交流,我们深刻体会到提高培训质量,必须很好把握培训的三大系统,尤其要把“实”需求,把“细”师资,用“心”管理,真正使课程内涵和教学既“高深”又“平实”,两者和谐统一。以下就两大核心问题谈些体会:
1、核心问题之一:如何提高教学本身
培训师资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学本身的关键。
目前,除了党校行政学院是针对干部培训的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专业师资”外,其他教学单位(如高校),均不太具备这种“专业性的师资”,讲课多理论不“贴肉”。但高校在教学方面尤其是多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学术功底上具有独到优势,因此我们始终围绕“使合适的老师针对干教特点讲合适的课程”,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同时结合社会教学资源,打造一支适应干部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
1)初步建立适合干教培训并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
a)筛选师资:我们一方面经过几年教学质量评估,各地组织部及学员反馈,筛选出一批老师,(有高校、有社科单位、有政府机构、有企业咨询师等);另一方面,通过学术交流平台,深入了解教师重点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了解教师个性特征、教学特长、教学风格等情况,以便更全面了解。
b)储备师资:新建立的师资关系,我们通过现场听课了解、邀请老师来旁听优秀讲师在干部班的讲课等多种形式,使其及早了解、把握干部成人教学特点,从而不断充实、提高我们的师资队伍。
2)加强教学前期与讲师的研讨和沟通是搞好教学本身的必要流程
·将需求方整体情况以报告的方式发送至相关老师,使其对培训对象及培训要求有切实了解。
·在开班前,邀请相关课题的老师一起就有关课程目标、内容进行界定,便于各有重点,又能分阶段、分层次传授,保持系统性,整体性。
案例:譬如宁波市委组织部“领导力发展”主题班:我们邀请来自文化智慧学、西方领导科学体系、领导者深层次的心理活动、现代思维科学、生命科学、艺术管理、危机处理等各个前沿和交叉学科的专家探讨提升领导者的诸多方面,集体商讨,确定大纲、方案;由于集思广益,认真备课,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学结束后的交流会:真实将客户对讲师的意见反馈至讲师本人,作针对性改进;有两次以上的同样意见者,一般不再邀请上课。
总之,我们要求讲师自身始终站在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前沿,更多看重实际内功;为人处事有责任感,也有意愿努力深入了解干部培训情况。具体分三类:
1)能帮学员构建起所学知识的理论框架或将理论与现实运用层面能打通结合。
2)能帮学员从新学术或交叉学科,或探索未知领域中催生新思想、新的理念,启迪被培训者的创造性思维,开发潜能的,真正开阔一片新天地。
3)向被培训者传授专业知识、新技能,讲解能力能求实务者。
2、核心问题之二:如何切实了解需求,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政府:宏观、战略需求,如当地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目标,人文历史环境等。
组织部门:社会发展的指导性需求,如主题需求,干部整体情况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距离等。
干部自身:岗位发展需求、综合提升需求、个性化内在需求。
上述需求往往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成为一体。为满足这些需求,培训机构应对需求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汇总、归纳、提炼,细分目标,才能在分阶段、分层次传授时,突出重点、要点,而非一刀切,才能把握好课程设计的深度和关联程度,授课师资相互配合,教案重新修订和编写等。否则无法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案例:温州组织部初步来复旦与我们洽谈,确定了培训方向(公共管理和管理能力的提高)。随后,我们收集关于温州当地的资料,携带好问卷及调查表去文秘站 当地和温州组织部当面洽谈,再次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温州组织部将要来受训的学员采用了必要需求调查技术和手段,整体把握了情况。随后我们对材料进行了梳理和提炼,确定了主要目标和若干个子目标,将这些情况和授课老师充分沟通,在设计两周培训时间中,突出主干课程,围绕普遍关注重点、难点问题,力求讲实、讲深、生动探讨,兼顾相关联的学科,完善知识结构,了解前沿动态。由于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也使案例更加生动,能符合并满足当地需求。随着培训交往增多,彼此更了解、信任,教师更有积累,形成良性循环,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3、核心问题之三:如何做好项目评估:培训的评估是整个培训系统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针对干部成人培训的特点与规律,我们提炼了十大评估要素。
1、培训的课程高度结构化,充分体现主题,使受训者能够形成清晰的框架
2、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是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设计课程让受训者很好地了解他们想学的内容
4、在课堂的每个阶段能否引入新颖的观点
5、探索未知领域中催生新思想、新内涵,启迪被培训者的创造性思维6、鼓励课堂讨论,运用案例,课堂气氛良好
7、展现教学热情,激发受训者的兴趣
8、内容准确度,内涵深度,精彩度
9、教学方法是否多样
10、教学管理有序,顺畅,亲切
三、我们的建议
改变培训途径和方式:即以咨询式的工作态度、方式、技术手段进行培训工作
1)系统化需求调查及细化目标
2)相互关联的课程设计和内涵的层层递进
3)把握干部成人学习特点,专业型培训教师
4)评估系统及有效反馈,更新,再开发机制
5)积累长期关系便于双方一步步全面了解,熟悉,也是有效工作的基础
四、总的体会
1)真实了解干教的特点、需求、趋势;
2)做细与适合讲师的沟通,探讨工作;
【关键词】餐饮业 基层员工 培训管理体系 建议
一、餐饮业基层员工培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一)培训对餐饮企业自身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培训活动的组织是餐饮企业从自身整体利益角度出发所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它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来实现自身整体利益的提升,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对企业自身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管理,可以增进企业对自身的了解,帮助企业发现自身存在哪些不足,从而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弥补现存缺陷。
(二)培训对员工自身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从员工角度考虑,餐饮企业组织实施的培训活动对于所有员工来说都是一种福利,这是因为通过培训员工自身的职业素质、业务执行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知识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经过餐饮企业的培训,基层员工对新的知识不断学习,不断吸取,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从而可以更加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尤其是在现代知识更新迅速、技能折旧频繁的形势下。
二、A餐饮公司基层员工培训现状
(一)A餐饮公司基本概况
A公司成立于2009年,属于一家餐饮企业,以经营川菜、湘菜为主,旨在弘扬地方传统特色饮食文化,打造民族特色饮食。自成立起,公司一直本着顾客至上、诚信的经营理念,经过几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构建起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公司现拥有员工一百多人,中高级厨师20人,技术人员10余人,基层员工80余人,学历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下,一次可容纳顾客数量240人,提供有大型豪华包间,小型独立包间。在保留川菜、湘菜传统特色基础上,不断研发新的菜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二)A餐饮公司基层员工培训现状
在员工培训方面,A公司始终给予了较高的重视,并设计了一套基层员工培训管理体系,包括岗前培训(面向新入职员工)、在职培训(技术培训、执行力培训、管理培训等)和转岗培训(适应培训)三部分。每年公司定期对基层员工进行服务技巧培训、素质培训、绩效提升培训等多种培训活动,以期提高基层员工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基层员工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虽然参与培训的部分员工培训后在素质、工作绩效、技巧等各方面上均有所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提升的人数比例占总培训人数比例较小,表明大部分被培训人员培训后较之前依旧没有太大的改变,不仅造成了A餐饮公司成本、精力的投入未能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且员工培训应有的作用未能正常发挥出来。在面向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中,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内容有限,使得一些新员工,尤其是基础水平较差的,缺乏工作经验的新员工,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工作实效性低,在短期内A餐饮公司在培训方面的投入将没有回报可言。在以管理、技术和执行力为主的在职培训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管理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执行力,培养管理型人才,技术类人才,但技术的学习和提升,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员工基础素质要求较高,且是一项长期性工程,若员工现有基础水平较差,那么与岗前培训一样,A餐饮公司在短时间内也将难以取得显著培训成果。转岗培训基本上也面临着其他两种培训类似的问题,都是在短时期内难见成效。针对这样的培训状况,由于A公司目前仍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因而长期以来,其培训效果一直不够理想,不够显著,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基层员工服务、素质、能力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究其原因,除了现有培训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之外,该公司在基层员工培训方面还存在着以下几项突出问题:
(三)基层员工培训存在问题
1.培训认识存在误区
虽然A公司对员工培训的重视度较高,但现行培训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在较大程度上与公司对培训认识存在误区有关。就该餐饮公司而言,其培认识误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基层员工对培训的认识存在误区。餐饮企业基层员工普遍认为培训是人事部、培训部的工作,自己只要等着上课就行了,其实培训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相互配合,以人事部为主,其他部门为辅,所有员工积极配合,若员工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培训与自己无关,且意义不大,无疑会降低培训效果。第二,企业管理层对培训的认识存在误区。餐饮企业管理层对基层员工培训认识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员工培训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与财力,成本高,见效慢,得不偿失,不如从外界高薪吸纳所需人才。一些管理层认为只需对基层员工与新入岗员工进行培训,对于高层职工和工龄较长的员工则没有必要培训,否则是对企业资金的一种不必要浪费。
2.培训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由于餐饮企业基层员工学历普遍较低,缺乏良好的素质与较强的工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培训的难度,提高了对培训人员的专业技巧要求。若培训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培训技巧掌握不够熟练,将难以满足餐饮企业基层员工培训需求,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培训效果。而这正是A餐饮公司基层员工培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事实上,不仅A公司,许多其他餐饮公司的培训人员专业水平也较低,在实际培训中只能起到一个组织作用,而不能自己独立的编写培训资料,设计培训方案,所用培训方法也较为单一,对基层员工培训的重点也不能很好的把握,严重限制了培训应有的作用。
3.培训效果评估与成果转换能力较差
对于A餐饮公司来说,基层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培训成果转化也是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基层员工培训,只有通过评估才能知道培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才能方便培训成果转化,但由于A公司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够科学完善,评估指标选择不够适用,大大降低了培训效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阻碍了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虽然较之一般餐饮公司来说,A餐饮公司对员工培训的重视度要高,在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设上也相对要完善,但这种重视度却使得A公司容易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员工培训方法和培训策略的制定上,放在员工培训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上,而忽略了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科学性的提高和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导致员工培训所取得的成果未能及时转化成为公司所需要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餐饮公司更进一步发展。
三、完善餐饮业基层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纠正误区,加强对培训的正确认识
生存是所有企业的最基本需求,在保证生存的前提下,企业还在不断的追求着发展,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客户对象、需求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这一系列变化,要求企业必须实施培训策略,面向所有员工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只有通过培训为员工不断的充电,帮助员工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积累经验,企业才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满足新客户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培训不是单纯的将新知识、技能灌输给员工,它是一项有意义、有目标的投资过程,需要公司、员工和培训人员对培训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
受A公司基层员工培训启发,餐饮企业在实施培训之前和实施培训过程中,应有意识的纠正员工对培训的错误认识,纠正培训人员对培训的认识错误,在纠正认识误区的同时,强化员工和培训人员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加强对培训意义的理解,引导员工和培训人员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在纠正的这一工作中,除了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理解错误的地方之外,还需要引导基层员工树立如下意识:一、培训是餐饮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面向的是企业各阶层员工,它要求企业为培训营造一个可应用的、适宜的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培训内容向工作行动转化,向培训成果转化。二、培训是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的福利。通过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操作技能、管理水平和顾客满意度,增强员工业务执行能力,为其晋升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所需必要条件。三、培训是优化服务、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餐饮企业整体服务水平与综合竞争力,不是单纯的与某一阶层员工相关,而是与所有阶层员工,即企业既要注重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也要重视对后勤保障等基层员工的培训。这才是实现优质服务、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手段。
(二)提高水平,强化培训人员专业技巧
培训人员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其自身专业水平、培训技巧高低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有效性,餐饮企业选择适合的、专业水平高的培训人员来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非常重要。现代培训人员分为多种类别,包括企业内部培训人员、外部培训人员(社会专职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内部培训人员对企业内部情况和员工情况相对了解,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可以较好的保证培训内容与员工工作的相关性;外部培训人员依据客户要求可以量体裁衣,提供更加新颖独特的培训内容,但成本费用较高[8]。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素质良好、专业水平高的培训人员来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并要求培训人员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各种培训技巧、专业知识对餐饮企业基层员工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培训人员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整合一切可利用资源,将培训内容传达给每一位基层员工,提升员工工作能力与素养。
在选择适合的培训人员基础上,对于培训方法的合理选择同样非常重要。关于餐饮企业基层员工的培训,培训方法主要有讨论法、操作示范法、自学指导法、角色扮演法、讲授法、情景对话训练法、四步培训法等等。这些培训方法各有特色,餐饮企业在开展基层员工培训时,应根据基层员工现有专业水平、素质与能力,确立一个适合的培训目标,给出具体的培训要求。然后根据目标要求选择适合的培训方法,对培训方法进行合理的运用,充分发挥培训方法优势与特点,提高培训效果。
(三)科学评估,提升培训成果转化能力
评估是检测企业培训效果的最直接有效方法,通过培训效果评估,企I可以直观清楚的了解到每一阶段培训的有效性与培训存在的不足,并为培训成果转化方式的确定提供依据和参考。餐饮企业应注重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训评估体系,采用科学的、适合的评估方法对每一阶段培训效果进行客观评估。首先,确立评估对象与评估目标,选取科学有效的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收集评估资料,实施基层员工培训效果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核实,深入分析评估结果,将定性评估结果进行定量转化,最后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根据基层员工培训评估结果,将取得的培训成果进行转化,引导和促进员工将自身在培训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员工培训成果转化能力。
四、总结
文章主要阐述了餐饮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相关方面的问题与对策。经过上文分析,相信餐饮企业对于培训的重要作用、对基层员工培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际培训中应注意的事项会有所进一步了解。但本文研究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总之,餐饮业作为服务行业主要种类之一,其必须要高度重视起对基层员工的培训,积极构建完善的员工培训管理体系,推动自身发展,推动整个餐饮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琼瑛. 酒店基层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
[2]钱艳. 餐饮业员工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调查与培训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
[3]蒋婧硕. 国有企业基层员工培训管理现状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4:62.
[4]张倩. 餐饮业基层服务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的建构[D].扬州大学,2014.
企业员工培训方案【一】为了满足公司发展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执行力团队;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较强的生命力,竞争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的:
本方案属于新员工入职制度之一,在于帮助新入职员工快速溶入公司企业文化,树立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了解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职业素质,为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训的意义:
1、培训的态度:也许培训真的很糟糕,也许真的对你的工作帮助不大,但你一定要记住:哪怕最烂的一堂培训课,或最烂的一本书籍中,你也能发现最有价值的钻石,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学习,态度积极。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
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
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
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
2、培训的意义:
①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职业道德,从而胜任工作。
②可学到新的知识,多获得经验,从而有机会提升。
③坚持接受培训,可减少工作中的安全事故。
④新、生手变为熟手,老手不断更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⑤会增强自身对胜任工作的信心。
⑥增强工作能力,有利于未来发展。
三、培训的纪律要求:
1、不可迟到、早退,不得请事假(特殊情况除外),擅自缺席,视为自动离职。
2、进入培训场所,禁止吸烟,不得吃东西,不可大声喧哗。
3、见到上司要主动打招呼,对上司要服从,不可当面顶撞。
4、培训时要保持安静,不可窃窃私语,注意力要集中。
5、培训中同事之间要互相谦让、友爱,不可发生争执、打架;不能拉邦结派,一切不利于团结的事,一律禁止。
6、培训期间必须爱护公共财物,故意损坏公共财物者除照价赔偿外,还将视情况处罚。
7、培训时应认真听课,作好笔记,不得做与培训无关的事。
企业员工培训方案【二】一、培训目的
1、让新员工了解集团,公司概况,规章制度,组织结构,使其更快适应工作环境。
2、让新员工熟悉新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与工作相关的安全,卫生知识以及服务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训程序
1、大学生或合同工人数多,文化层次,年龄结构相对集中时,由集团职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培训,共同考核。(不定期)
2、人数较少,分散时,由具体用人单位从中心具体班组负责培训,培训结果以单位和员工书面表格确认为证,职校负责抽查。
三、培训内容
1、中心(公司)岗前培训 --中心准备培训材料。主要是要对新来员工表示欢迎;按照各中心(公司)行业特点,中心(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性质,中心(公司)有关规章制度和本公司服务行业基本素质准备手册或专人讲解;指定新员工工作部门的经理或组长作为新员工贴身学习的辅导老师;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2、部门岗位培训 --新员工实际工作部门负责。
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参观工作部门;介绍部门环境与工作内容,部门内的特殊规定;讲解新员工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待遇,指定一名老职工带教新员工;一周内,部门负责人与新员工进行交换意见,重申工作职责,指出新员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估,给新员工下一步工作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3、集团整体培训:集团职校负责--不定期
分发《员工培训手册》(简述东南大学的历史与现状,描述东南大学在南京市地理位置,交通情况;集团历史与发展前景,集团的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集团组织结构及主要领导,集团各部门职能介绍,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标准等;集团有关政策与福利,集团有关规章制度,员工合理化建议采纳的渠道;解答新员工提出的问题。)
四、培训反馈与考核
1、各中心(公司)制作的培训教材须经过集团职工培训学校的审核,并交集团培训学校存档,所进行的中心(公司)部门培训应在集团职工培训学校指导下进行。各中心(公司)每培训一批新员工都必须完成一套新员工培训表格,部门中心(公司)集团职校的培训链,应环环相扣,层层确认
2、培训实施过程应认真严格,保证质量,所有培训资料注意保存,并注意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3、培训结果经职校抽查后,统一发放培训结业证书;职校对各中心新员工培训情况每学期给各中心总结反馈一次。
五、新员工培训实施
1、召集各中心(公司)负责培训人员,就有关集团新职工培训实施方案,征求与会者意见,完善培训方案。
2、各中心(公司)尽快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教材,落实培训人选,配合集团职校组建从上至下的培训管理网络。
Karen女士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过各种荣誉和奖励,其中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授予的“行业最具影响力女士”尤为珍贵。她编著、撰写的文章发表于行业内众多知名出版物。作为研究咨询顾问,她为2012年国际事故车高峰论坛撰写《中国事故车维修及后市场的发展机会》一文,已发表在我刊2012年第10、11期上。她也是知名的演讲者,在全球多个行业会议及高峰论坛,包括国际事故车行业高峰论坛(IBIS)、法兰克福展览等场合,发表演说。
KerenOr Consultants咨询公司为事故车维修行业的相关领域及政府机构、律师事务所、软件公司、及行业出版物提供各类咨询服务,致力于为美国本土与外资企业间的战略规划、市场研究分析、公共关系、公开政策、结盟合作、项目管理以及跨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其客户资源来自于美周、英国、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色列等。
(接上期)
I-CAR:如何提供培训
这是I-CAR专题系列中第三部分内容。我在前两部分介绍了I-CAR的诞生及发展,没有讲述I-CAR如何为行业提供培训。本期将着重论述I-CAR的培训战略,以及它的成功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事故车维修领域的技术培训,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在中国,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辆碰撞的事故也随之增多。事故不分大小轻重,把车修好才是最终目的。然而,事故车维修既要考虑维修效率和保险费用,又要考虑修车成本、维修资质及技术水平等。中国汽车维修厂的数量相当多,而市场对高级培训l技师的需求也不断加大。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接受过培训的技师数量尚不能与事故车维修厂的数量保持同步。
当前,中国事故车维修市场的技术培训主要由汽车制造商、油漆或汽保设备生产厂商、职业培训院校及维修企业组织并实施。大多数职业院校由政府主办,为促进事故车行业发展,政府对设有钣喷车身专业的职业院校提供政策及经济支持,钣喷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进入事故车行业并从事事故车维修工作。但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迅猛,社会对环保、安全、优质的事故车维修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仅靠职业院校的培训课程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
在上两期专栏中,我详细介绍了成立于1979年的美国I-CAR,它专门从事美国事故车行业内技师所需的各类培训,目前已被美国事故车行业广泛接受并认可,在事故车行业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在行业内取得成功,I-CAR不断改进其培训方法以跟上时代的需求。目前I-CAR员工总数已超过100人,另有1600名志愿者及450名接受过培训的授课导师。2013年7月I-CAR的统计报告显示,从1981年开始至2013年6月30日,大约324万学员接受过I-CAR课程培训,授课学分总计970万分。
导师培训:导师招募及其培训
正如在前两期I-CAR栏目中所提,鉴于市场上的一体式车身越来越多,I-CAR成立之初的想法是研发能够指导技师们维修一体式车身的培训课程。为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I-CAR花了5年时间才研究出最初的9门课程。由于汽车钢架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为学习并理解如何正确、安全地维修新车体结构的事故车,即使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技师也需要重新接受培训。另外,为了有效传播一体式车身的维修课程,I-CAR同时还向培训中心提供有经验的授课教师。
创立之初的I-CAR,面对预算低、人员少的情况,只能完全依靠志愿者导师开拓市场,组织传授地区性的课程。上世纪80年代初,招募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技师及评估员作为志愿者导师,相对来说并非难事。每一个志愿者培训导师都有各自不同的背景。当然,他们必须了解一体式车身的维修技术及方法,更多情况下,他们还必须学会如何传授课程并指导学员进行实践。
刚开始,I-CAR通常是每年召开几次区域性质的培训导师资格工作会议,或者在年度性的美国国家事故车行业展会(NACE)期间举办一次全国性质的。会议通常先进行8小时的培训指导,随后导师将得到一本培训手册作为参考指南,并接受I-CAR区域经理及当地委员的指导及安排。志愿者导师将根据参加课程的学员数量获得I-CAR支付的佣金。每班学员的数量由导师和当地I-CAR委员会市场推广的有效性决定。
现在,若想成为一名I-CAR导师,其评审过程非常严格。I-CAR与事故车行业相关领域合作密切,以利于鉴别、招募更为理想的指导老师。想要成为I-CAR的导师,需要通过人员面试、提交手写技术评估报告来确定是否具备传授I-CAR课程所需的技术能力和水平。目前的培训导师资格工作会议则包括40小时的面对面培训课程,培训课程的重点强调成年人学习风格以及管理课堂的技巧和方法。
培训导师的课堂现场完全是互动性质的,包括实际课程安排、现场演说以及同伴的现场评论及点评。另外,为了在授课风格上获得成功,候选人还要证明自己具备传授特殊信息的授课能力。导师资格工作会议结束之时,根据导师培训的每一个课程,他们将参与一个技术评估测试。候选人一旦被认可,他将成为I-CAREE式员工,授权后即可传授I-CAR课程。在开始几年的工作中,很多新入职的导师是兼职性质的。除了授课,还将在从本地维修企业学员招募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市场推广方面,I-CAR的确非常积极主动。
有些人认为,持续不断的培训会让人产生敬畏之情,还不如为维修厂的业务提高附加价值。但I-CAR培训对个人和维修厂业务都是有益的。由于维修标准不断变化,I-CAR能够根据需求设定技师培训目标,为维修企业提供特定培训,并为经过培训的企业授予“I-CAR金牌”称号,可用在维修企业的宣传推广中。有人认为“I-CAR金牌”是维修企业的一个卖点,能够吸引保险公司与其合作。另外,“I-CAR金牌”也能够体现企业工作技师的培训水平。
从教室到计算机时代的发展
除了传统课堂培训外,I-CAR于2006年超前地引入了在线技术培训,而当时在线培训方式还是很少有的。经过之后几年不断地演变发展,2010年在线培训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授课形式。I-CAR非常重视每节课的课程内容,由于课程资料性质差异,有些课程是不提供在线内容的。如今的在线课程,多数情况下都是观看带语音的PPT文件或者视频资料,同时配合一些技术资料上网阅读。学生们将通过测试来验证自己掌握资料及课程学习的真实情况。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及角色,I-CAR还将提供多种不同的特殊课程。
I-CAR学员参加在线课程的发展状况如下图所示:
职业发展项目(PDP)培训
当前,事故车维修面临的挑战是越来越多的车体使用了不同材质的钢性材料,而新型钢性材料的维修不同于过去传统的硬质轧钢材料;再者,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以及混合动力发动机等新技术,也为事故车维修带来新困难。然而,现如今面临的新挑战可能完全不同于当初出现一体式车身时的境遇和状况,很多人担心事故车行业将再次面临一场危机。为保证安全维修,几年前已接受培训的技师必须再次参加新的培训,以适应21世纪汽车技术的革新和变化。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对于在事故车维修岗位工作多年的老技师,再次参加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也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意识到新技术对维修带来的影响和挑战,I-CAR对其之前制定的愿景与使命进行了调整并重新定义。愿景与使命代表着I-CAR成功运营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I-CAR重新定义的愿景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客户利益,事故车行业的每个人都拥有安全、彻底维修车辆所需的知识、信息及技术。I-CAR调整后的新使命是:为事故车行业内人士,提供市场所需的、更易获取的相关教育、知识、服务及解决方案。为让技师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信息及技术这一目的,I-CAR希望通过现场、在线以及店内手把手传授的各种方式,增强培训的易获取性和有效性。
在过去,有人认为有些培训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然而,针对维修企业的“I-CAR金牌”项目则让人们把培训当成了一种“必须”,而非仅是一种“解决方案”。但这样也会存在一些弊端,譬如维修厂派员参加的课程培训虽然便利但不一定适合,也有可能出现参加培训的技师水平及经验参差不齐、选课不当,或者技师们参加培训只是为了获得保险公司认可、增加业务量,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技能培训和提高。
为了给维修企业以及技师个人提供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技术培训,I-CAR最近开发出一整套全新的培训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讲,I-CAR与行业专家及俄亥俄大学共同合作开发出的这套课程体系及教学思路,将大大增强I-CAR培训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2010年引入的这套“职业发展项目(PDP)培训”是一套综合性、职业方向明确的培训项目,既突出个人培训意义、也重视企业认知价值。它强调培训特点、提供职业晋升、关注个人发展。根据技师培训前的技能、知识及经验水平,PDP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培训项目。I-CAR现有的上百门课程已经划入这套培训体系,而其他额外的一些培训课程还在开发阶段。这一套初、中、高3级的培训课程覆盖了事故车领域6个行业认可的职业角色及方向,即理赔评估、铝车身结构技师、钢车身结构技师、电子/机械技师、非结构性技师、喷涂技师。针对保险公司与维修企业合作的一线员工,PDP还有一套“物理损伤鉴定”培训追踪项目。
无论对I-CAR还是事故车行业,PDP培训都是全新挑战,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意义。当然,这套项目仍处在介绍性的传播阶段,I-CAR正在从过去的培训方式向新PDP项目推进,因此,目前得到的市场反馈大多是较为正面的。
总结
由于中国在技术培训市场需求以及文化等方面与美国存在着差异,因此I-CAR组织模式,如果放在中国,不一定会获得同样的成功。但是,I-CAR如何在地域辽阔的美国传播、讲授技术培训课程,这里面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这包括导师培训的重要性、为技师提供职业提升机会、让事故车维修这个职业对未来从业人员更具诱惑及吸引力等。
这些年来事故车维修行业已改变很多,不断变革的新技术、新工艺已成为技术培训关注的核心内容。汽车公司、修补漆厂、工具/设备企业等提供的独立培训是远远不够的。I-CAR的成功体现出整提行业内各领域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这一点对于事故车行业的未来非常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I-CAR也将重新调整、改变自己,与不断革新变化的汽车工业保持同步。
I-CAR的成功,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从I-CAR的模式及成功中,我个人认为应该学到以下几个基本点:
1.事故车行业内相关领域间相互合作的意义;
2.建立、建全志愿者服务的文化意识及其重要意义;
3.培训合格指导教师的有效方法及重要意义;
4.对于独立、不相关的专业课程,如何提供专业的开发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