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字资产的概念

时间:2023-07-17 16:30:43

导语:在数字资产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字资产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数字油田;石油行业;管理创新;信息化;标准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31

[中图分类号]F272.7;F4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056-02

0 引言

“数字油田”(Digital Oil Field)来源于戈尔在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为石油企业的一项战略目标。当时的“数字油田”只是一个抽象概念,尚未确立明确的构架,但其理论思想在学术界和石油行业中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几年,学术界和业内专家对它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国内的石油企业也立即开始的数字油田的规划以及具体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建设经验。

1 数字油田的理论内涵

1.1 数字油田的定义

随着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的不断推进,人们对“数字油田”这一概念的认识也经历了由狭义到广义的完善。狭义“数字油田”的定义,是一个以数字地球为技术导向、油田实体为对象、地理空间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海量数据和多种数据融合,可用多媒体和虚拟技术进行多维表达,集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可视化特征的技术系统。从广义角度看,数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即指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油田实体和石油生产企业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1.2 数字油田的基础与核心

数字油田是一套贯穿于油田价值生产全过程、覆盖油田开发各技术环节的闭环系统,在平台与井下之间实现一次性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传输以及实时数据处理,将复杂的油田结构以虚拟油田系统中的可视、可交互的三维动态图像形式展示给管理者,从而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对勘探开发方案及具体作业措施的实现监控和指导。

建立数字油田的核心是利用高效、智能的信息平台实现对实时信息流的并行处理,将油田实时的运行生产状况以直观、准确、多维的方式传递给生产管理者,并且从海量的数据中分析出整体的发展趋势及内在规律。

1.3 数字油田的结构

广义数字油田的结构划分为环境层、数据层、专题库层、模型层、应用层、集成层和战略层7个层次。其中数据层包含源数据子层、专业主库子层和数据仓库子层3个分层次。

而战略层作为其中的最高层,负责制订数字油田的整体性方案与建设策略,因而主导数字油田整体的发展方向。在战略层,要依靠数字油田建设达到企业再造的目的。

2 国内外数字油田建设发展现状

2.1 国外发展状况

在数字地球概念的推动下,国内外油气行业相继提出了类似数字油田的概念,如“信息油田(i-Fields)”、“智能油田(Smart Fields)”及“未来油田(Fields of the Future)”等,积极制订数字油田的发展规划,并在科研和实际生产环节中对数字油田的主体技术进行广泛的探索。斯伦贝谢公司2003年采用GigaViz微机集群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虚拟现实系统,发挥其在数据管理、显示和解释领域的优势,并整合入GeoFrame油藏综合描述系统中,形成灵活的综合油藏应用平台;斯伦贝谢公司和雪佛龙从2000年开始就合作研发INTERSECT技术,并不断推出基于该技术的新一代油藏模拟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模拟大型复杂油藏以及高度非均质性体系,并进行复杂的油田管理;英国帕吉特公司致力于油田可视化平台和协同工作环境建设,其独创的“智景平台”技术能够集成运用计算机中控、网络、大屏幕可视化、音视频等设备,打造服务于油田勘探开发生产的智能交互平台;埃克森美孚公司于2004年开始实施“未来地下工作室”计划,核心包括2类设施:①地下数据采集和管理工具,②可视化的地质建模、地理信息及复杂油藏的监控软件,实现内部软件与外部开发软件的整合,并支持全球功能结构。从整体来说,国外油田公司在油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上更加先进。

2.2 国内发展状况

国内的石油企业也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对业务的促进作用,纷纷抓紧投入到数字油田的研究和实践之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资源、市场、国际化”为战略思想,重点投入信息化建设。旗下的大庆油田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以及“数字油田”概念的倡导者,率先提出了数字油田的7层架构模型,并基本建成了勘探、开发、地面工程三大综合数据库和经营管理数据库。新疆油田公司在2002年提出建设“数字新疆油田”的目标,目前已成为国内首个全面数字化的油田。经过的多年建设,中国石油集团通过数字油田的实施,在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控、支持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促进管理变革等方面得到了有力的推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从2001年开始,以ERP系统为切入点,全面展开数字油田建设。集团建立了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生产执行系统MES为核心的生产营运平台以及信息基础设施与运维平台。其开发的国内首个制造业集团级的生产运营指挥系统,实现了集团整个生产运营信息的集成。通过勘探开发源头数据采集实现了油田企业跨专业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高效应用,对原油资源调动的实时监控。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以“业务驱动IT引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为指引, 于2004年进行了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统一规划,提出了以“一个平台、两个重点、三纵四横”的集团信息化体系架构为IT建设目标。经过5年的建设,实现了在集团范围内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经营管理基础信息平台。集团把油田设施资产信息化管理作为建设数字化油田的重点,于2009年实施工程设施数字化项目(EDIS),完成了在建33座平台数字化和数据中心平台建设。

从整体来看,国内数字油田建设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相比于国外数字油田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我们的平均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距离真正的数字油田还有明显的距离。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内石油企业的数字油田建设,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也有一定差距。所以目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整体规划问题。石油企业往往规模庞大,并且内部体系结构复杂。不同层级与不同业务领域的部门由于内部沟通渠道的不畅通,以及各自的信息化水平和发展阶段的较大差异,往往可能导致大量低端、重复性的工作,不仅产生不了任何实际效应,还会造成资源(人力、资金)的严重浪费,极大地增加了企业成本。

(2)数据标准问题。数字油田的实施会涉及到企业内部不同技术领域的海量数据,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操作,首先要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怎样的统一数据标准。在尚未覆盖统一标准的环节,各单位往往由于管理的不一致而使得数据库建设上差异广泛,其采用的底层系统、软件可能不一样。同时已建立的标准化制度也可能因为执行力的欠缺,导致实际落实情况未达预期。

(3)数据孤岛问题。各个油田单位乃至单位的各个部门,都保存了大量数据,并几乎都根据自身需求及业务特点分别建立了局部的数据库系统,以进行相关的信息维护工作。但是由于这些数据大多分布在不同层级的各部门,并且都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因而目前的数据共享性很低,在实现信息的跨部门共享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4)业务部门缺少明确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由于对历史数据长期缺乏充分监控和维护,并且原有数据库系统中数据输入输出过程大多缺乏有效、完善的数据审核机制,导致数据质量不高。在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的条件下,数据使用者对这部分数据资产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极大影响。同时,由于历史数据的维护和纠错成本较高,这也为更大范围内的信息集成和系统整合增加了困难。

4 规划实施“数字油田”的建议

4.1 “数字油田”建设要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促进油田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数字油田”的建设,并不仅仅是由纸质向数字、由手动向自动的转变,更本质的是生产运作模式的变革和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因此,“数字油田”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升级上,而更应当注重借鉴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去推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创新。

4.2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来规范“数字油田”建设的各项工作

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实现“数字油田”的根本保障,使“数字油田”建设的每个环节有标准可依。“数字油田”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标准化工作的重点不仅在于标准的制定,对标准的执行过程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已有标准必须严格地落实到生产管理过程中。同时,对于尚无标准的领域或已不符合实际的标准,要根据科学原则与业务实际,及时予以补充和完善。

4.3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石油专业的理论成果、勘探开发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早期在勘探、开发等石油专业化领域,信息化技术只是作为生产和科研的辅助工具。但随着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难度不断加大,行业逐步意识到信息技术在优化业务流程、突破专业领域技术瓶颈上的重要意义。并且当今高新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已成趋势,石油行业的新技术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因而企业必须投入更大精力,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勘探开发业务的融合, 才能发挥出“数字油田”所具备的巨大优势。

4.4 完善“数字油田”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规避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信息化项目由于特有的虚拟性,往往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也面临巨大的风险。而“数字油田”的建设更是有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牵涉环节多的特点,其风险性也更高。并且,石油企业规模庞大,内部业务链长,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对油田的效益产生巨大的经济影响。因此在“数字油田”及其各子项目的规划过程中,必须对其关键环节和潜在的风险因素予以全面的考量和评估,制定完善的应急策略以备防范。在实施过程中予以重点监控和严格管理,以将各种风险产生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5 展 望

“数字油田”建设是加快石油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数字油田的实现将改变传统的油田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工作流程高度规范优化、处理一体化,经营管理科学化,领导决策智能化。它贯穿中国石油行业的完整产业链,必将为我国石油企业带来管理的革新,并推动企业流程再造,成为企业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引擎。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剑峰,李恕中,张志檩.数字油田[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张军华,钟磊,王新红,等.数字油田要素分析、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30(1).

第2篇

在今天,我们在构建工业基础设施时依然是类似于电机、涡轮和物流机车等物理机器,表面上看来和十年前的情形差不多,但实际这些资产设备已经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设备具有物联网连接功能,工业设备逐渐走进数字化时代。

根据最近的一份报告,大多数工业公司已经认识到工业物联网带来的重大好处,但有八成人表示他们没有一个成熟的计划来把握这个机遇,似乎获得物联网的那些好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随着工业设施中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成熟,企业现在可以轻松利用这一技术浪潮,通过连接实现高效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数字化成熟度。接下来的几年,工业制造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先进。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

人工智能给工业设备运营带来众多好处正逐渐被企业人员所认识,在资产绩效管理中利用机器学习软件算法,通过历史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帮助现场人员预测维护故障设备,为企业提供更高的准确性、更高级的预警服务。

将复杂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实时性能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体现。通过AI技术创造更智能、可以自给自足的机器,同时能使生产线能应对各种需求的变化。

现阶段,很多企业仍然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连接所有工厂和车间的机器及设备资产,各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不同的数据可能会阻碍数据分析和市场决策。

但通过传感器通信更多的设备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的资产业绩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组织和标准化数据输入,也可以增强企业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加自动化和准确的决策。

对于目前工厂运营的一些手动流程,如工作订单和日程安排检查都将实现自动化,从而简化维护实践并提高机器的性能。

数字双胞胎带来关键优势

数字双胞胎产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真正的数字生态系统将为企业提供关键优势,为运营的资产绩效管理提供充足的动力。

预先定义资产如何运作和执行的内容,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资产的复制品。字双胞胎的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通过每个资产的虚拟复制品测试,通知操作员关于设备的健康状况、使用寿命和性能水平。

在数字化基础上,企业完全有能力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对机器进行优化,以调整出生产线的最高生产力水平。对于过每年每秒都需要进行生产的企业来说,通过数字化避免意外停机,将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

只要企业建立了更好理解整个工厂的运营情况的资产的数字副本,就可以识别出任何异常情况或表现不佳的设备,并酌情采取适当的措施。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这些数据最终可以匿名化并在整个行业内共享出云,使用户获得更大的数据样本和更准确的参考。

对于一般的资产运营企业来说,其数据收集和分析统计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只要会利用广泛的共享数据资源以及同行经验,将能为资产管理提供更好的性能洞察力,进一步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和性能问题。

增强现实颠覆设备维护

对于设备维护人员来说,并非所有的工业设备都可以接近。某些机器设备可能拥有数千个零件,而每个零件都嵌入强固的材料层,以及有可能是在世界上最恶劣的环境中运行。数十年来,在设备例行检查或资产显示错误需要维修时,都需在检查过程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检查团队需要对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测试以确定问题的真正所在。

医疗技术设备制造商必须对关键医疗系统保持检查。如果医院有感染,用于检测感染的设备需要立即反应。假如一个制造商的微生物设备有任何性能问题,它会使整个医疗生态系统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这此特殊设备需要定期监测和检查。

新技术正在迅速改变检验团队的工作模式,随着移动设备增强现实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双胞胎的支持,现场工作人员现在可以根据实时信息进行深入检查,而无需将设备脱机并进行物理分析。

第3篇

2016年度的北京中国影视设备展已经落幕,当从业者们还在叹息院线产业遭逢调整和寒流之际,以激光放映技术为突出标志的新放映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降临产业上空,而且还带来更新鲜的概念――“沉浸式”。新放映技术革命是这样颠覆过往的――不单单是放映技术,也不单单是音响技术,而是放映技术和音响技术一起构筑了浑然一体的视听效果。IMAX不再是影厅技术的天花板,也不再是电影放映技术的终结者,更具有技术整合意义的新尝试也许今天才正式开始。

为什么是激光技术带起了视听技术的创新?因为它再次挑起关于银幕光亮度、分辨率、清晰度等的论战,终止了3D放映允许画面亮度减损30%的胡扯,让观众不论是2D还是3D都可以心满意足地看到分辨率无与伦比的画面。

激光放映还解决了光源作为耗材的影院经营成本,影院的运营可以更有效率和更有信心。试想影院不用再背负不断更换氙灯的负担,而放映质量、画面感竟然达到纤毫毕现,加上音响效果的飞跃,这样的革命足以令传统影院焕发新生。

真正的秘密是试听与影厅的设计融为一体。当画面的清晰度以及声音产生傲人效果之时,新的影厅设计让整个场内呈现震撼性效果。例如,画面的光影溢出银幕,好似充斥整个大厅,两边的墙面同时展现出光影与声场的共时性振动。人们叫它作“沉浸音”或者“临境声”。

2016年,颓废者自颓废,精进者仍旧一往无前。声光技术在放映厅释放出更加强大力量之时,环保技术也在衔枚疾进,开始了院线产业的地平线进军。在北方一些新装修的影城内,已经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每个影厅还挂出PM2.5监控值,实时向观众播报。空气清新绿色影城可以举办很多和大健康、环保主题等挂钩的主题活动。从泛娱到沉浸式,从沉浸式体验到大健康、绿色环保空气清新影城,这不就是2016中国院线产业的新进军吗?

有趣的是,上述被发掘的并不是从来未有的新技术,电影院不同的诉求是这里人更多,二氧化碳更密集,或者更需要体验到更加真切的画面和声音带来的沉浸效果。技术革命似乎从来都是将已有的技术做更直观的运用。在乔布斯之前触摸屏技术就已经存在,但唯独乔布斯用这种技术彻底颠覆了手机的功能,并且最先想到触摸屏会令手机变成信息控制系统。真正的技术革新正是让技术有生命且有价值,沉浸式的影厅革命就是一例,拥有了不起的体验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笔者也相信区块链技术、加密数字资产技术,会是比触摸屏技术更具备强大生命力和颠覆性的技术,很快就会运用在院线和影城的创新中。譬如在跨界积分的通兑上,一旦突破,一定就是区块链技术和加密数字资产技术大放异彩之时。笔者更相信,今天任何技术革命的发生都不会停留在单个机构和行业中,而是由若干个行业与跨界色彩浓厚的合作促成。

第4篇

【关键词】 会计要素 相互 逻辑 关系

一、什么是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财务报表所包含项目的基本分类,是构筑财务报表的“积木”或“组件”;它直接与计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关联。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的第3号概念公告将它的定义表述为:“财务报表要素是财务报表藉以构成的‘积木’,它是财务报表组成的分类。”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于1989年7月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财务报表的要素表述为:“财务报表描绘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征,把它们分成大类,这些大类称作财务报表的要素。”由此可见,财务报表要素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经济特性所划分的大类。比如,资产负债表中有许多具体项目,如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等,它们只不过是资产这个大项目的明细分类,均不能称要素。只有根据它们的经济特性所作的概括性分类,即构成财务报表基本内容的大类,才能称为财务报表要素。这种要素是根据报表项目中存在共性的内容来加以归并的,直到不再有共性可以归并为止。

二、会计要素的划分

对会计要素的划分,会计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致的意见。“三要素说”、“四要素说”、“五要素说”、“六要素说”直至“十要素说”都曾经出现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为五要素,联合国《编制财务报告所依恃的目的与概念》中定为七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为六要素。现列表比较(见表1)。

尽管各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所划分的要素在数量上有多寡之分,但其中相同之处仍多于相异之处。这是因为,会计对象是相同的,会计目的亦相近似;还由于会计要素都是用来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我国六要素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要素和英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联合国所规定的三要素基本上是一致的,稍有出入的即权益一词的差别。美国称作“权益”的实质上是将其他国家的“权益”划分为三个要素:“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

但在我们看来,后面两个要素不过是“权益”这一要素的子目,不过是“权益”的增加和减少而已。由于“利润”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结果,非原始发生额,属于派生的性质,与其他要素有本质的差别。为此,英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联合国都不将“利润”列为会计要素,这是有道理的。我国的六要素中包含“利润”在内,据财政部有关文件解释,“这是照顾我国的悠久历史,尊重我国会计的传统习惯。”至于美国和联合国要素中比我国多设的“利得”和“损失”,由于它们都是计算净收入时营业收入和费用的增减项目,近似我国“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内容,因此在我们看来也可以不必单独成为要素。由此可见,会计要素的多少,只是划分得粗细的区别,并不是会计对象本身有什么变化。总之,我国现在的会计六要素是可以和国际惯例相衔接的,而且也照顾到了自己的国情。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

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六要素而言,各个会计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连结和相互依存的,共同组成财务报表体系。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损益表中经营成果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收入、费用和利润。资产负债表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下列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改革前,我国长期没有会计要素的划分,作为建立资金平衡表的会计等式则为“资产占用=资金来源”。这个会计等式不仅形式上过于笼统、抽象,词义也过于含混。“资金占用”不能等同于“资产”,它也不能反映“资产”的完整定义。“资产”一词既通俗易懂,又便于统驭各项具体资产。以往,上一层次的概念使用“资金占用”,而下一层次的概念却是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专用资产等项具体资产;现在,改用资产来概括,当然更为恰当。“资金来源”的概念则更为混淆,实际上它相当于广义的权益。债权人权益对企业来说就是负债,负债需要到期偿还本息;而所有者权益是一项永久性投资,它享有分配利润的权益。划清这两种权益有利于明确不同权益拥有者所占份额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为此,会计要素的划分与会计等式的改变,其意义不单纯是词语的更动,而是涉及到会计模式转变的大事。

损益表三要素形成另一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沟通以上两大会计等式的则是会计期间的净收益(利润)。如果将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要素作为一组(A组),将与损益相关的要素作为另一组(B组),则其互为因果的关系是十分明显的。比如,企业发生收入时,一方面引起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两组同时有所变动。当企业发生费用支出时,一方面引起费用的增加,另一方面引起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两组亦同时有所变动。这一变动表现为B组要素是“因”,而A组要素则为“果”。此外,每当期末结账时,必须将B组的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得出差额即利润;而利润经过分配后,其中的一部分留存收益还要转入A组的所有者权益。这就是两组要素的内在联系。

四、会计要素相互间的数字逻辑关系

为了进一步说明各个会计要素间的数字逻辑关系,本文拟设一简例(以尽可能少的账户和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加以阐明。

例:某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结束时,根据其账户余额所编制的六栏式试算(见表2)。

(注:是根据收入减费用后计算出的本期利润,体现了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两者间的勾稽关系。)

现在,根据上表所列金额,再画结构图作进一步的剖析。为了对应关系的清晰,图中的“权益”为广义的权益,即包括债权人对企业拥有的求偿权(负债),也包括业主对企业拥有的所有权(业益)。即总的“权益”。现作三表关系对照图,见图1。

由于复式簿记这个“特殊系统”所起的作用,形成了“双轨”计算盈亏,即期末资产大于权益的差额,必然与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相符(本文举例为2000元)。从表面上看,它体现为财务报表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从深层次看,它也体现了财务报表要素间的数理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6.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第5篇

关键词:WSN;智能;数字校园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215-02

无线传感网络是多学科高度交叉的前沿研究课题,它综合了传感器,嵌入式计算,网络及通信,分布式信息处理等技术。我国十分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及其产业化,《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提出的157个技术课题中有7项直接涉及无线传感器网络。2006年初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信息技术确定了3个前沿方向,其中,“传感器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和“自组织网络技术”两个方向与无线传感网络研究直接相关。国内方面,很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些知名高校都基本建成以高速校园网为核心,实现科研、办公、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的智能化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国外方面,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进入了数字校园的研究,九十年代,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对信息化校园计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外,美国的副总统戈尔还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后来数字化的概念便被人们普遍接受,随后又衍生了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概念。本研究利用WSN技术来构建智能数字校园系统,有效地弥补了有线方式所带来的不足,大大地提高了数字校园系统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1 WSN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智能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1]。一个WSN主要包含传感器、无线发射机和接收机以及电源等,而且具备计算处理能力。此外,系统体系结构部分也包括多个内容,如操作系统、目标定位与跟踪、时间同步、安全、编程等。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Ad-Hoc网络,是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于一体的复杂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继互联网之后能够对人类生活和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IT技术之一,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制造技术等,是一个比较前沿的,当前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网络规模大、节点密度高、节点能量和计算以及存储和通信资源有限、多跳路由、快速部署、高可靠性等特点。

2 智能数字校园系统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进行全面数字化,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外的一个超时间、超空间的虚拟大学[2]。智能化数字校园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化楼宇系统、智能化信息检索服务系统等八个部分,智能化楼宇部分主要包括用于教学及实验部分的楼宇、行政楼、图书馆大楼、宿舍及后勤楼等。该部分主要以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为中心,实现楼宇内多个部分进行集中监测和分散控制。智能化通信系统是智能化数字化校园的核心,该部分主要实现校园内传感器节点之间、计算机终端、网络工作站的通信以及与Internet互联。智能化办公系统是实现校内智能化办公的基础,其目的是实现校内办公智能化、便捷化。智能化安防系统主要实现安全及消防部分的智能化,实现校内安全及消防部分自动监测、自动报警等功能。智能化信息检索服务系统主要是实现教学科研、教职工数据、学生管理、图书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检索。智能化教务系统主要是实现网上选课、学生学籍、免修重修、毕业处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智能化学生及教职工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及教职工实现智能化管理。智能化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是实现学校的资产智能化管理。

3 基于WSN技术的智能数字校园系统

WSN技术集成了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有效地将WSN技术融入到数字化校园系统可大大提高智能化数字校园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和可靠性。基于WSN技术的智能数字校园系统如图2所示。

图2中所示,传感器节点可部署在校园内多个地方,并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传感器节点能自组织形成网络,可将数据有效地传送到网关,网关可以将从传感器节点收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基站,基站负责收集网络发来的所有数据,并发送到Internet,任意一台接入到Internet的终端都可访问数据服务器或向终端发指令。

4 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是给智能数字校园系统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将WSN技术和智能数字校园系统有效融合,解决了传统研究方式局限于有线的不足,同时也为下一步进行智能化数字校园的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文光,刘士兴.无线感器网络概述[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39(9):1416-1419.

[2] 冯晓刚,王相东.数字校园系统构建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6):9-12.

[3] 杨铁军. 数字校园智能化的探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31(3):52-56.

[4] ZigBee Alliance Ine.ZigBee Specification,2005:209-221.

第6篇

1)网络规划方面,校园网在性能上需满足如下基本要求:①数据处理、通信处理能力强,相应速度快;②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高;③网络易于扩容、升级和管理;④主干网的带宽要高,以满足数据流量不断增长的要求。2)构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3)建设先进实用的应用支撑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科技管理、学生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图书管理、学报管理、体育运动管理、后勤服务管理、一卡通管理与教学评估管理等),实现高职院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2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

2.1基础层基础层是数字化校园的构建基础,基础层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本保证。基础层主要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以下服务:2.1.1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是数字化校园的最基础的设施,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数字信息不能流动,就不可能形成数字的空间。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园数据网络和服务器系统,它们是信息的存贮与传输的硬件基础。2.1.2网络基本服务网络基本服务是数字信息流动的软件基础,包括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络计费、信息、身份认证、网络安全、域名服务、目录服务等,它是衡量网络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2.1.3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是数字化校园的统一的数据存储访问集合,它主要由共享数据中心以及文件、目录、关系型数据库等基础构成。其目的是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以一个共享的数据库网络系统,形成一个唯一的可信数据源,使整个数字化校园的新系统、不同时期已经建设的已有系统的数据能够有机的集成,保持所有应用数据的统一和一致,并为整个学校的信息查询和决策分析提供可靠的、足够的、全面的数据保障。2.2应用层应用层包含了校园办公、教学、科研、固定资产、人事、财务等所有应用系统,以下介绍最常用的几个功能模块。2.2.1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就是用信息技术把传统的办公电子化、数字化,创造一个集成的办公环境。办公人员在同一个桌面环境下一起工作。借助校园网网络系统实现跨时空的作业,管理效率大大提高。通常办公自动化主要实现七个方面的功能:内部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工作流程自动化、文档管理自动化、辅助办公、信息集成、分布式办公功能。2.2.2教务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是以教学为中心的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学院排课、选课、教学和考试的信息化,让教学、课程、考试、测评成为一体化工程;实现师生网上教学互动;自动计算教学工作量和酬金;实现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2.2.3教学与学习系统教学与学习系统可以帮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现全面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信息点播系统?视频广播系统、远程教学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等。2.2.4科研管理系统实现对科研项目、合同、经费、成果、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功能有:学校可以随时查看和统计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的种类;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论文档次与类别;课题立项申报;详细了解科研经费使用情况。2.2.5人事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化的人事管理系统,对人才管理、人事调配、离退休管理、职称评定、工资福利,职工考评进行统一管理。2.2.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固定资产提供网络管理服务,使得校内各部门设备资产管理人员能够利用网络共同进行设备的借出、归还、转移、维修、折旧、报废等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固定资产数据的实时统一性。2.2.7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是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读者通过网络组织访问外界数字化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总体需求是:直接使用校园网络以实现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高速连接和用户的接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逐步扩展和海量存储的分布式计算机体系;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操作性、稳定性和扩展性等进行综合考虑,采用成熟的软件产品;建设医学多媒体文献的资源制作系统,能与其他高职院校,尤其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合作建设特色资源库,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应用。2.2.8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利用IC卡作为电子身份的载体,使师生员工在校园中能够自动完成一系列与其身份相关的活动。校园一卡通系统是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的牵头环节,主要包括用户注册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机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宿舍和办公室门禁系统、电子钱包和校园电话系统等。2.3服务层校园用户最终通过服务层使用数字化校园,它通过各种信息访问方式、信息门户和集成管理工具为校园用户提供服务。

3结束语

第7篇

报纸和读者的关系限度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美国传统报纸正从“提供报纸”转变为“提供信息”,以弥补报纸在时效性和平面性方面的局限;纽约时报公司研制的“时报阅读器”,可以随时对浏览的文章进行注释和评论,自动下载实时新闻,从而戏剧性地改变了读者与报纸的交流方式;英属哥伦比亚报纸快信公司通过其“传媒显示器”,提供全球300多种报纸的阅读和下载服务,让读者可将报纸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离线阅读;挪威奥斯陆报业集团在互联网上的购物行为创造了35%的利润;英国每日电讯报的网站向读者出售物品的收入占了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一。

借助于数字化战略推进报业的转型,是缘于我们对新旧媒体的本质特性和传播形态的不同,以及融合的可能性具有的领悟。

首先,数字化战略和报纸的发展模式不同。每发展一份报纸,都有巨量的成本跟进。我们很难摆脱成本制约,比如纸张、印刷、发行等,成本低于收入,则获得利润;成本不能被覆盖,则出现亏损,重金属化的增长将会伴随高成本增加。而数字化战略在起始成本完成的基础上,可以很快实现零成本状态的无限复制和无限生产,可以通过需求拉动投入,也可以根据投入对接需求,从而灵活地应对无限需求。因此,失败和成功的几率中可以排除对成本的忧虑。这是新媒体一个很大的特点。

其二,报纸信息传播后缺乏动态的即时反馈。报纸作为一种传播介质,与传播对象之间存在过于清晰的边界,不可能达到自觉的互动,也不能像音频一样随时可以进行动态修正。而数字媒体拥有较好的增强型反馈体系,能根据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变化分析。

其三,报纸受出版周期局限。以日为单位的报纸受到24小时出版周期的局限,而数字媒体可以跨越时间半径和资源约束,进行非线性传播,直接依存人们的阅读需求运行传播。

其四,报纸产品难以被描述成故事。一般来说,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很难认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概念形态。但是数字化产品可以在一个概念形成的同时,展现出一个动态的体现未来的传播形态,以演绎中的未来预期收获来吸引国际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做大,产生规模性的市场增值效应,这就是轻资产撬动重资产。这种市场表现优势说明,数字产品的生产链和报纸不一样,其由概念吸引资本再生产产品的路径、特征十分显著。

其五,报纸对市场进行差异化的能力有限。新媒体可以以传播定位精准的微内容为主,不断地细分读者群,而报纸则有局限。所以,数字化战略将可能极为平实地改变现有的报纸形态。

最后,报纸和读者的关系限度和黏度在非多元化社会里,是牢固的不易破损的。但在当下,这种限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黏度随时会被割裂或被肢解。报纸的读者群很可能为他人培养。但这种不确定性可以被数字化战略所化解。数字化战略帮助我们清楚增强与需求的黏度,根据个性来定制产品。传统的“供需方程式”在遭到信息泛滥破坏的同时,又获得了适合于数字化特征的“点对点”对接的发展机遇。我们在数字世界里有什么前途,将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这是一个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报纸来说,可怕的不是它的未来,而是仍然苦苦徘徊在传统生产方式中;可怕的是不了解报纸可以在网络技术帮助下进步;可怕的是仍然不愿意将优秀的人才用于网络编辑;可怕的是仍然不愿意去拓展把报纸影响力做“宽”的能力;可怕的是不愿意借助网络技术做成对接市场追求的“e”化报纸;可怕的是短期行为意义上的急功近利。我们每天所做的,就是要千方百计俘获读者的爱,读者不以我们喜欢的方式表达爱,不是没有爱,而是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爱。我们不仅要研究读者的爱,而且要研究读者的表达方式。今后,这种俘获将愈加困难,但数字化战略可以帮助我们。

数字化战略要清醒规划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发展不同的路径和阶段。认清方位坐标,找准方向。解放集团的数字化战略有四个阶段。数字化战略起步阶段是概念创意,规划布局。2006年,是解放集团“新媒体元年”,是布局年、体验年。我们已经在新媒体无线、宽频、户外、类纸等通用领域上完整布局,先后推出了i-news,i-mo ok,i-paper,i-street,比如在i-paper(电子报纸)这个试验项目上,解放报业走得很早,我们很早开始对移动阅读器这个介质的研究,在2006年4月份通过IREX阅读器下载成功首份中文报纸,随后专门的技术团队开展中文汉化研发。至今,解放报业完成了两批记者编辑的读者体验,我们的记者在上海户内户外开展先锋体验,无线下载,每天写作博客,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手持移动阅读终端用于报业实践的20多项技术标准,并在全球范围内关注更多的终端商。同时,与IREX公司和天津津科继续进行探索性合作,并在产品基本条件具备以后,逐步推出商业化运营模式。与传统媒体不一样,4i概念生成,可以被描述成一个故事,产生独特的价值,产生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然后凭借外部资金注入,形成动力。布局也是体验,步入未成型时期,体验后可产生未可限量的效果。

第二阶段,启动融资,精细产品,拉动规模。做深度精细、激活需求的产品,在达到一定规模后,进一步市场化,打造在线产品。这是一个交互过程,解放集团明年将力争做大规模,引爆消费,同时发展数据库,进一步增强数字化产品的广告吸附力。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战略融资阶段。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到资本市场进一步把概念变成故事,上市推动发展。在战略融资过程中,我们将近距离触摸资本市场的温柔和严酷,认真地经受证券化市场的监管和督察,进一步验证战略路径的便捷和弯曲。当然,过程的形成中包括流程再造。数字化战略,考量我们的投入产出方式、工作流程、组织架构、管理体制、运营模式、交易方式等等,需要我们把这些要素放在新的坐标系上重新考量。在重组内部架构、革新产出方式中,催生一代数字记者,新建数字化信息生产加工链,这是对处于转型期传统报业的极大挑战。

第四阶段,高速扩张、实现盈利。无论是数据库、渠道、品种、营销手段等等,都将跨越资源约束实现非线性增长。这将是一个从自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阶段。高速扩张的含义既指内涵也指外延。在这一阶段,合理的想象、持续的创意将出乎意料地更容易变为可能。传统媒体精心打造的产品也可以通过虚拟组织,以非线性授权方式给予读者。新媒体的介入将使传统媒体的劣势得到某种程度的克服,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延伸,报业集团运营质量不断递进。

必须认识到,从更为广阔的范围来讲,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结合和延伸过程,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对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一种负熵流。物理学家之说熵,是指宇宙越是发展,物质内部混乱度越会增加,唯有增加与外部的有效交流度,熵值才能下降。同样,我们不能把自己始终局限在界定范围内,传统媒体必须和外界能量不断地进行交换互补。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愈开放愈强大,内外无缝隙的交流将为既存的功能结构注入更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还想表明,数字报不是电子版。面向未来的报纸转型,必然是接近读者心目中的“e化”,它的前提是:一个具有品牌优势的信息生产团队,一个强力的资本纽带,一个强大可塑的网络平台,一项适合产品需求的新型技术平台。正如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所说,未来报纸必须建立三个平台:数字平台、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

我们还要进一步表明,数字报业最终应该而且必然是一种“聚合”行为,就是:聚报业转型之力量,合行业发展之共识。

第8篇

究其根本,是被数字时代所衍生的种种“搅了局”,是被数字时代下的昙花现象“蒙了眼”,忘却了品牌初心。

数字时代,改变的是消费者而不是核心价值

数字时代的来临,打破时空界限的网络日益走入广大消费者的视野,全面介入了广大消费者的生活,信息获取、社交、娱乐、购物、点餐、出行、支付......可以说,消费者的吃穿住用行都因数字时代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的意识、认知和行为习惯也在悄然改变。

自然而然,企业忙碌着顺应消费者变化而开展一系列的品牌营销工作,将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投入到迎合数字时代的变化中,甚至部分企业调整组织架构,专门开展数字化营销的工作,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和消费者保持联系。这种“跟得上趋势”的做法没有错,消费者的变化将引发品牌营销工作的调整也没有错,但需要清晰的认知的一个逻辑是:数字时代改变的是消费者,不能过分沉迷于迎合消费者的意识、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变化,而忽略甚至偏离了品牌核心价值,也就是说,品牌核心价值不能轻易改变。

迪士尼、耐克等成熟品牌,并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和消费者的变化而忽略或偏离其品牌定位,不管什么样的时代,不管哪一代人,迪士尼的梦幻和乐趣依然是其品牌核心价值;激励依然是耐克品牌所倡导的核心概念。

为此,在数字时代更加浮躁的环境下,保持品牌初心,拥有并坚持一个清晰的品牌核心价值显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数字时代,改变的是演绎方式而不是核心内容

数字时代,衍生了许多新媒体平台,催生了许多新媒体形式,各种新奇特的语言、词汇和“物种”也被原创出来,企业不得不面对这些新事物,开展品牌营销工作。于是乎,追热点、蹭热度变成了风气;定向、原生变成了必学;H5、短视频变成了必做;品牌传播中,若不把KOL、自媒体都用一遍,那就是没有互联网思维,那就是不懂互联网营销......

不可否认,与传统工业经济和信息不对称时代不同,数字时代已经改变了品牌与消费者原有的沟通模式,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商标所有权”的含义,需要思考如何重新演绎品牌继续为企业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品牌的演绎方式需要重新定义,但这种重新定义的改变,只是演绎方式,不是品牌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

举个例子,自2012年起,百事可乐在每年CNY期间,都会推出以“把乐带回家”为主题的整合营销事件,历时7年,所要传递的品牌核心内容重未改变,变化的只是演绎方式,或微电影,或明星拜年,或借势IP......

也就是说,在数字时代下,更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不可盲目跟热点、蹭热度,更不可随波逐流地赶H5、短视频等形式的时髦,为了跟热点而忽略内容,错把手段和形式当做内容,原本有限的市场费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内容决定形式,最关键的是,仍然是要思考清楚品牌所要传递的核心内容。

如此,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借数字时代的势,抓数字时代的脉,将数字时代下消费者热衷体验和参与的效能发挥到极致,推动消费者能够讲出一个非常好的品牌体验故事,从而形成时下流行的“口碑传播”。

数字时代,改变的是思维方式而不是思维逻辑

当下,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语“某某的思维过于传统”、“某某的想法不够互联网”...... 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俨然已经成为了对立面,呈现水火不相容的局面,互联网思维已经被定义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甚至如果不具备互联网思维,都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的确,做品牌工作,需要随着数字时代所带来的消费环境、竞争环境和媒体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思维方式,创新、预案、快速应变......,但其基础和根本仍然是品牌的系统思维逻辑,如果忘却或抛弃了这一根本,就有极大地可能出现偶然的创意“闪点”、短暂的创意“昙花”,甚至出现“行不散神散”或“行散神也散”的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数字时代下涌现出比以往时代更多的“风风火火而来,悄然无声而去”的互联网品牌(具体品牌名就不在此特指了),也就不足为奇,他们缺失的就是品牌的系统思维,丢掉了品牌应有的“魂”。

以品牌的系统思维逻辑为基础,调整符合数字时代的思维方式,才是正道,才会避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倒退到“一个点子闯天下”的时代。

莫忘品牌初心,永葆品牌差异

第9篇

一、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1、重形式而轻实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观点,“实质重于形式”的含义为“要使会计资料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交易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其经济实质,而不是只根据其法律形式进行反映和核算”。因此,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实质发生背离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经济实质进行会计处理。但长期以来,到底是“实质重于形式”还是“形式重于实质”,这一一直困扰着会计界,而且往往是“法律形式”取代了“经济实质”,并以此指导会计处理。例如,①在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之中,由于各国税法的重大,会计实务依然按照稳健性而不是“持续经营”原则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②按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资产被定义为未来的经济利益,但是会计人员并未真正按照现值而是按照成本属性去计量资产;③再如,有退款权的产品销售,会计人员进行处理时,往往在交易发生时就完全确认为一项收入,但是经济事实却是,与该商品相联系的风险并不完全转移。

2、重成本而轻价值。由于会计主体假设的存在,采用成本或者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在同一时点上不同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立足点的不同:成本是会计主体对“投入”的核算,而价值是会计主体对“产出”的核算。笔者认为,以资产为例,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仅仅代表了资产的存量特征,而价值则代表了资产的流量特征。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重成本轻价值是由于立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主要考虑到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健性。以成本尤其是历史成本作为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只能反映资产的取得或投入,并不能够反映“未来的经济利益”,这样就与资产的定义相违背,资产概念在质和量的规定方面就是相悖的。

3、侧重于历史的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会计要素定义可以看出,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告或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但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了解能够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在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此外,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仅仅重视历史信息,也和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要求相背离。因为权责发生制原则本身已包含了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和展望未来三个环节。

4、侧重于利润的核算。FASB的概念框架力图体现的是资产/负债观,而不是以收益表为重心的收入/费用观,但是在财务报告中却并未始终贯彻这一思想。例如:①过分注意盈利的核算,强求收入、费用的配比而忽视资产的计价;②过分注意最终的利润数据,对企业的实际现金流量状况长期忽视。

5、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完整性。尽管完整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固有弊病。试想,以交易为基础的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势必会拒绝确认乃至报告某些虽然与交易无联系但是却十分重要的期间价值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企业对经营业绩的反映和控制(监督)不能令人满意。例如:①企业经营过程中造就的竞争优势,因为不直接与企业的交易活动相关,因此在财务报表上得不到反映,但是这类事项或情况,对企业日后的经营业绩却有着深远的影响;②那些企业内生的人力资源状况和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智力资产等,对企业意义深远的项目,更是得不到反映;③对企业履行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也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④对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商誉和企业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性很少披露;⑤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表,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殊需要的“专用”财务报表。

6、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不可否认,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例如FASB关于资产定义中的“可能”一词,就含有“不确定性”,然而各项资产却以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之中。事实上,只要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主,那么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估计和判断就不可避免。但问题在于,在财务报表上列示的单一、仿佛十分确定的数字,到底向会计信息市场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即使加总可以抵消单一会计数据的不确定性,但也掩盖了一些十分有用的信息。难道我们不能从个别会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和分部报告同时并存不悖中得到什么启发吗?

理智的信息使用者不会为这些貌似精确的数字所迷惑,但是要探究其本质上的确定程度,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验证和再确认,甚至不厌其烦地去对财务报表上的单一数字进行重新分解,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判断重新组合和汇总。那么我们就要提出质疑——会计人员将零散的会计数据经过确认、记录和计量程序最终汇总为单一的数字,而会计信息使用者又将它按照自己的需要予以分解并进行再组合,这样合了又分,分了又合,会计人员到底起着一种什么作用?对整个资源是否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浪费?我们为什么不对此状况加以改进呢?此外,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重要局限性之一。

二、对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几点设想

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续和的。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具体来看则有以下十点: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相反,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损益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2、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

3、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

4、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余相关企业的信息。

5、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6、对操作衍生工具的企业,应该单独予以披露并进行核算。

7、若存在着多个企业分部,应尽量按照行业分部或地区分部编制或提供分部报告。

8、鼓励企业进行适当的自愿披露,包括披露一些有一定依据的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和管理当局的意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