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

时间:2023-07-17 16:30:50

导语:在老年临终关怀护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老年临终关怀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老年; 肿瘤; 关怀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101-02

doi:10.14033/ki.cfmr.2015.25.047

对肿瘤患者来说,大多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并使患者的生理健康出现进一步的恶化,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帮助肿瘤患者克服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困难,使其身心得到康复,是当前医护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心灵关怀护理是新型的心理辅导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通过和患者共同分担困苦悲伤,使患者的心灵得到安抚,提高生活质量[1-3]。本文主要探究老年肿瘤患者临床关怀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86例,分为两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2.36±3.78)岁,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3~73岁,平均年龄(63.88±3.53)岁,采用关怀护理模式。在所有患者中,肺癌18例,胃癌12例,鼻咽癌10例,乳腺癌11例,宫颈癌12例,卵巢癌8例,直肠癌9例,结肠癌6例;采取手术与化疗相结合治疗的35例,采取手术与放疗相结合治疗的7例,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次所选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经相关病理学进行确诊为恶性肿瘤。本次研究经笔者所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并与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所选患者均排除目前或既往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排除存在智力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服用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患者,排除同时参与其他健康干预的患者。

1.3 护理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如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饮食护理、疾病知识宣传、出院指导等。

1.3.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灵关怀护理,具体方法:(1)对患者调查表进行填写,以收集并掌握患者基本信息。挑选出具备肿瘤护理专科护士证书、并有10年以上肿瘤专科护理工作经验的心灵关怀员开始准备工作,对辅导场地和相关设施进行筹建和完善,建立起心灵关怀护理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2)对患者实施心灵关怀护理,2次/周,1 h/次,持续时间为4周。护理方式为一对一的心灵关怀护理,并和小组交流相结合。心灵关怀员从心理和精神灵性两个方面进行介入,与患者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沟通途径主要采用倾听和心理咨询等方式,以从身、心和灵各个方面对患者给予全面细致的照护,并对患者就如何更好地释放压力和面对痛苦进行指导。建立心灵关怀的相关档案,根据每次对患者的探访情况,做好详细的探访记录。在第1次探访中,心灵关怀员应向患者做自我介绍,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并从中获取患者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合理利用倾听技巧,如发现患者存在灰心情绪,不应急于对患者进行安慰,否则会使患者产生被否定的想法,进而拒绝再与心灵关怀员沟通。在探访过程中应注意提问技巧,以有效促进感情的融洽,增进医患间的交流[4-5]。在第2次探访中,心灵关怀员要注意培养患者树立健康心态,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如果患者存在紧张、恐惧或抑郁的情绪,心灵关怀员应注意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相关性的讲解,并根据患者情况为其提供心理方面的辅导,培养其积极态度。在第3、4次探访中,可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对烦恼根源进行探讨,并引导患者进行尝试性的宽恕,尝试原谅自己和他人,以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探访过程中注意对患者需要及问题进行聆听,给予适当的鼓励话语。第5、6次探访中,心灵关怀员应对患者进行情绪产生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情绪和健康间的关系进行讲解,帮助患者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患者开展冥想练习、音乐欣赏和气功练习等活动,以调节身心,使患者压力得到缓解。在第7次探访中,帮助患者对自己进行分析,让患者学会善待自己。第8次探访中,对患者信心进行进一步巩固,帮助其重建希望,并制定出下一步的康复计划,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

1.4 观察指标

以百分制评价患者护理后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指标,得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的状态越好。同时,以百分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满意:分值≥85分,一般满意:60~84分,不满意:分值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为95.35%,与对照组满意度86.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越来越高,对肿瘤患者的临床关怀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对患者实行关怀护理措施,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心理得到较大的安慰,因此这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推广价值较高[6-7]。

医护人员应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并对其情绪进行稳定,解除患者的焦虑。如果患者的文化程度较高,对医学知识较为了解,医护人员可使用医学术语与其进行交流;如果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缺少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则医护人员应使用较为直白的语言与其交谈。交谈过程中语气应和蔼,并可适当使用微笑和点头等肢体语言,放松患者的心理情绪[8-9]。

癌症患者随病情变化有5个心理变化阶段,护理人员需根据不同阶段对癌症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1)否认阶段:对处于该阶段的癌症患者,护理人员需与其进行坦诚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向患者撒谎,也不能将患者的自我防卫揭穿,而是要使癌症患者对自身的病情有全面并且真实地了解。(2)愤怒阶段:对处于该阶段的癌症患者,护理人员需体谅患者的心情,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帮助患者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同时予以患者理解和关爱。(3)妥协阶段:对处于该阶段的癌症患者,护理人员需把握时机予以患者积极主动的关爱,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此减轻病痛并控制病情。(4)抑郁阶段:对处于该阶段的癌症患者,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使其增强医治的信心和战胜病魔的勇气,给予患者安抚以及帮助,同时叮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陪伴以及关爱。(5)接受阶段:对处于该阶段的癌症患者,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倾诉予以耐心的倾听,同时通过肢体语言给予患者关爱,从护理的每个小细节予以患者理解、关爱和包容,以此减轻病痛给患者带来的压力[10-12]。

本次研究中,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淑兰.老年癌症患者临终护理中人文关怀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5):172.

[2]汤新辉,刘翔宇,谌永毅,等.心灵关怀照护对老年肿瘤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7(23):21.

[3]万育红.老年肿瘤患者临终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应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32.

[4]马佳玲,王忠太,王波.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患者中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07-109.

[5]佟金谕,王建秀,郭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我院压疮管理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78-80.

[6]陈舒敏.护理组长主管负责制在普外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1-83.

[7]苗洁,郭丽梅.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79-81.

[8]冯树梅.社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84-85.

[9]徐卫英,黄诚.乳腺癌术后运动计划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67-69.

[10]赵香兰,黄笑燕,虞春华.我国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现状及展望[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140-143.

[11]朱玉珍.预见性护理在老年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8):101-103.

第2篇

关键词:老年人;临终关怀;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一、绪论

随着社会转型的发展,老年朋友的临终关怀问题逐渐凸显。传统的死亡模式人们对临终关怀认识的影响、日益小型化的家庭结构使子女无力对老年人进行细致的家庭照顾、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成为主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对有尊严死亡的关注等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人们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关怀临终者、让临终者“善终”“优逝”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老年人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老年人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临终关怀通常整合了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的力量,成为一支跨学科、专业性又很强的队伍来共同参与完成的,承担了包括治疗、护理、控制疼痛、减除病人及家庭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等一系列任务。

老年人临终关怀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对老年人的关怀,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帮助来减轻老年人在临终时的痛苦,使他们能够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二是对家属的关怀,主要专注于老年人家属的心理。社会工作的介入主要针对老年人和家属的心理问题提供一些专业方法来减轻他们的痛苦,达到临终关怀的目的。

二、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的意义

(一)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生命尊严。传统的临终关怀主要以医疗关怀为主一般来说,医疗行为主要以治愈疾病为目的,并未着眼于老年人临终的特殊需要进行关怀与照顾。而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可以更好地协助医护人员,缓解或解除老年人生理上的痛苦以及心理上的不安与恐惧,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使老年人带着人世间的温暖静静地有尊严的离世,并且使家属的悲伤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

(二)通过宣传教育改变人们错误的死亡观念。目前我国仍缺少有效的关于死亡的教育,绝大部分人对死亡的认知还比较模糊,对死亡怀有恐惧心理,也不能接受这一事实。美国学者Kubler Ross提出人们在面临终老问题上总要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接受期五个临终心理发展阶段,而开展老年人临终关怀,就是让老年人平静地度过这五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在与老年人及其家属接触时,可以利用社会工作理论与专业方法适时地开展有关死亡教育的一些活动,使他们意识到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也属于生命的一部分。社会工作介入可以降低老年人对死亡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死亡。

(三)减轻老年人家属的悲伤使其顺利度过悲伤期。老年人临终前后,其家属心里必然承受痛苦和折磨,最终给自己留下阴影,而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可以使家属顺利度过哀伤期。社会工作者对老年人家属的安抚和照顾可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生死观,使老年人家属保持平缓的心态,积极配合对老年人的护理治疗;同时在老年人去世之后,老年人家属的悲伤情感也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使之不至于破坏老年人家属的正常生活,使之能够正常地生活下去。

三、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的途径

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一种专业的助人学科,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专业的价值理念、专业的服务过程、专业的伦理守则,同时还可以通过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来解决老年人的心理等问题以及老年人家属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够更好的走完余生。

(一)个案工作对老年人临终关怀的介入

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感情方面的支持与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良好的正常状态。

临终老人常常会在心理上、情绪上出现各种问题,个案工作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主要在于为临终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心理上的辅导和情绪的支持,以帮助老年人能够正确认识现状,明白死亡对于人生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帮助老人做好面对未来的打算,并做好当下的安排,调整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跨专业资源整合的作用,协助其他团队成员对老人进行全方位的呵护,如医护人员对老人的治疗和疼痛的减轻,心理学工作者对老人的心理平和和情绪稳定等工作协调和协助。最后,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临终的老年人计划其临终生活,帮助老年人进行后事的交代工作做出葬礼计划,也可以帮助老年人完成一些特殊的心愿。社会工作者帮助老年人找到生命中有意义的事情以及存在的价值,使老年人回顾自己的人生,并为自己的一生做出总结,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并无悔地与他人道别。

个案工作的对象除了老年人,还要为其家属进行服务。在老年人去世后其家属也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一方面,社会工作者通过安抚照顾老年人家属,使家属在对老年人的后事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主动地配合其他机构,共同完成对老年人的临终关怀,从而能够使老年人善终;另一方面,使老年人安安静静地离开人世,也使家属能够平静地度过悲伤期。因此,为家属提供悲伤辅导也成为社会工作者临终关怀工作内容之一。一般来说,丧失亲人的家属都会产生悲伤甚至一些反常的行为,悲伤辅导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家属适应因亲人去世而引发的各种情绪困扰而提出的,使他们及时调整不良状态,从亲人离去的悲痛中释放,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二)团体工作对老年人临终关怀的介入

团体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团体成员增进社会功能,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问题的方法。团体工作介入老年临终关怀,可以通过建立临终老年人团体和临终老年人家属团体两种团体形式,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老年人临终关怀事业,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首先,建立临终老年人团体。临终老人群体是属于同质性极高的群体,社会工作者据此把临终老年人组成带有自质的小群体,通过引导,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老年人朋友获得经验的分享、人生的感悟和精神的支持,从而促使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精神状态,消除其面对死亡的消极心态。社会工作者经常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为临终老人提供一个积极的支持平台。

其次,建立临终老年人家属团体。把临终老年人的家属组成一些相似性群体,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为大家构建相互交流平台,促使家属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彼此能够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朋辈处获得精神支持和生活鼓励,获得建立相互支持网络,彼此之间分享照顾老人的经验,这种经验的分享可以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家庭护理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维护生命尊严,从而让老年人更加舒适地度过余生。

(三)社区工作对老年人临终关怀的介入

社区工作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专业方法之一,它是以整个社区及其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方法。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临终关怀,主要是通过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开展有效互动,整合社区所拥有的资源,为临终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和相关机构建立联系,利用专业技能开发、整合社区内物资、人力等各种资源,为临终老年人营造一个更适合他们晚年生活的舒适、便利的社区环境。对社区其他人士进行关于老年人临终关怀的宣导,从人文关怀上为老年人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从而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家庭访问、社区活动(如茶话会),邀请相关机构(如非盈利组织)和专家讲解相关的知识,为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方法,促进老年人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四、结论

老年人临终关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社会工作者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社会工作真正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还有一段漫长的路。因此,我国的老年人临终关怀事业需要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支持,也离不开政府和其它机构的支持。社会工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应用专业的方法来帮助老年人,其着眼点既在于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也在于发挥其专业的工作方法来解决老年人的困境。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也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因此,社会工作介入老年有利于改善老年人的余生生活质量和家属的生活质量人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3篇

关键词 临终关怀 养老院 服务体系

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然过程,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口“老龄化”,人们在追求有质量地开始生命的同时也逐渐关注到了要有尊严地告别生命,这为临终关怀提供了潜在的市场需求。核心家庭模式的增加及家庭经济水平的上升,使需要社会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院则是老年人养老的首要选择。但通过调查发现,72%的养老院都重视前期的宣传体验和中期的服务过程控制,而忽视后期临终关怀。针对此现状,本组提出养老院“2+1”服务体系,在前期和中期这“2”方面的基础上,倡导引入并完善后期临终关怀这“1”部分,从而健全养老院服务体系,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一、临终关怀定义及发展

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是生存期限有限(6个月或者更少)的人,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生理、精神和经济方面的全方位服务,不以治愈疾病、延长生命为目的,而是通过缓解病痛来给患者安慰,提高人生最后一站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

英国在1967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院,目前,英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澳大利亚有完善的社会公共照料系统及专业的社区团队;美国在1982年就将临终关怀纳入医疗保险领域,截至2011年,美国年去世人口中有42.14%的人接触过临终关怀。但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据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有200余家,服务覆盖率仅为12%,而西方发达国家均在80%以上。让每个将死之人获得善终,这是健康者对同伴的一种责任,也应该是整个社会要做出的承诺。

二、天津养老院临终关怀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天津是继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三大老龄化城市,综合近年来人口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天津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剧,有较大的老年市场。且天津临终关怀事业的起步较早,1988年,天津医学院就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并随即筹建了第一个临终关怀病房,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故本组以天津为例,开展养老院临终关怀调研。

针对天津市内六区及四郊五县有代表性的26家养老院的老人、亲属、护工及志愿者等相关人群,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临终关怀态度、养老院服务满意程度及知识了解度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5年2~11月,以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情况的了解与数据的收集。本组共发放两套问卷,各400份。第一套对临终关怀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调研,问卷包括10道临终关怀相关基础问题,及10道对临终关怀态度取向问题,调研对象包括养老院院内老人、老人亲属、护工及志愿者,获得有效样本量379份,问卷有效率为94.75%。其中养老院内老年人89份,老人亲属97份,护工95份,志愿者98份。第二套对养老院内老人对临终关怀态度及对养老院满意度调研,获得有效样本量386份,问卷有效率为96.5%。

(一)对临终关怀知识的了解程度

养老院内老人对临终关怀知识了解度为34%,老人亲属对临终关怀知识了解度为67%,护工对临终关怀知识了解度为52%,志愿者对临终关怀知识了解度为49%。由以上统计结果可知,相关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了解度普遍偏低,对其概念、内容、护理的基本把握较差,特别是护工及志愿者方面,更应加大对死亡教育的理解,从而实现专业服务。

(二)是否有必要在养老院内引入临终关怀服务

64.6%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21.87%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13.53%的被调查者持无所谓的态度。由此可证明将临终关怀引入养老院有市场需求。

(三)老年人对待死亡及濒死的态度

91.2%的老年人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实,63.7%的老年人认为自己面临死亡时会和别人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81.3%的老年人觉得自己得了致命的疾病亲属应该告诉自己,但42.9%的老年人害怕濒死过程中的疼痛。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死亡不再是一个避讳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能以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但对临终关怀实施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四)对养老院志愿者的满意度

41.19%的老人反映经常有志愿者来养老院做志愿服务,47.15%的老人反映偶尔有志愿者来养老院做志愿服务,6.99%的老人反映几乎没有志愿者来养老院做志愿服务,4.67%的老人反映从未见过志愿者来养老院做志愿服务。关于对志愿服务的满意度方面,有15.02%的老人认为非常满意,29.01%的老人认为比较满意,20.47%的老人认为一般,35.5%的老人认为仍有进步空间。调查结果显示,志愿者服务的质量与数量不成正比,故在志愿服务方面应做进一步探究,提高服务质量。

(五)养老院环境及设施方面的满意度

32.76%的老人认为非常满意,7.19%的老人认为比较满意,47.95%的老人认为一般,12.1%的老人认为仍需改进。针对养老院服务设施不合理的地方应进行相应的整改,使其更符合老年人及临终老人生理及心理需求。

三、养老院临终关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临终关怀概念普及度不够

通过对天津市各大养老院的调研,笔者得出大多数老年人都能够接受临终关怀这一理念,并对其持以积极态度,但真正能够参与临终关怀教育以及自我评估的情况并不乐观。社会理解程度不够,一是缺乏对死亡的了解,临终传统文化强调孝顺的观念,如果将老人送去临终关怀机构,就会被认为是抛弃老人,推卸责任而受到舆论谴责。二是缺乏对临终关怀的了解。临终关怀是一个舶来品,少有问津,听说过临终关怀的只有寥寥数人。因此,临终关怀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护工缺失及专业化程度不高

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使津城养老院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护工缺乏与流失的现象始终制约着养老院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由于临终关怀方面工作者普遍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且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差、风险责任重,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各大养老院特别是民营养老院频频招不到人。现有的临终关怀整体素质整体不高,行业工作者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相关知识,从而造成行业服务标准及内容缺乏统一标准。临终关怀行业也不易于吸引医科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工作环境及性质的考虑使大多高校毕业生将此行业排除在职业规划之外。故目前,服务队伍整体与临终关怀需求严重不匹配。

(三)志愿者服务工作持续性较低

目前,天津市72%的临终关怀志愿者为天津市内各高校大学生。由数据反馈得知,目前临终关怀志愿者的服务数量与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群体普遍有着高涨的服务热情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但临终关怀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且人生阅历尚浅,又面对生与死的严肃问题,使得众多大学生在临终关怀服务中仅出现一次,因无法处理自身在面对死亡时的压力和痛苦而选择终止志愿服务,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服务过程,而短期的志愿服务并不能从实质上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四)临终病房生活环境较为简陋

临终关怀主张让生命走的温暖,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给临终者带来良好的心理暗示,有效提升生命质量。通过对养老院临终老人的走访,得出主动入院老人的比例为50.98%,其中16.87%需要全程护理,62.74%能够生活自理。虽然大多数老年人能够自理,但行动较为缓慢,同时其自理能力也在逐渐下降,故临终关怀的环境质量的提升刻不容缓,大多数养老院并没有设置有关临终关怀的专用房间。同时,医疗设备缺失,饭菜口味单一,多个老人住在简陋装修的病房中,临终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满足,老人的起居环境急需改善。

四、对策探讨

(一)大力宣传临终关怀理念,开展死亡教育

养老院可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对老人开展死亡的普适性教育,促进其树立科学的死亡价值观,使其能客观地面对死亡,有意识地提高生命质量。同时,养老院可以举行一些义卖活动,呼吁社会关注、参与临终关怀,让人民了解到当医学治疗不能拯救生命的时候,减轻临终者的痛苦和恐惧才是最重要的。

(二)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倡导志愿者长期帮扶

养老院及相关养老机构应从多渠道招聘临终关怀服务人员,建立社会合作机制,与高校签订订单式合约,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对现有服务人员要做好教育与再教育工作,使其在技能、知识、业务及奉献精神方面全面提高。志愿者方面,要倡导其进行临终关怀长期帮扶工作并进行必要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其能更好地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院方也要做好护工及志愿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关心其心理动态,表现出社会对临终关怀服务的尊重和认可,良好的保障服务有利于减少服务人员的流失。

(三)设立养老院临终病房,提升生活起居环境

临终病房环境的建设包括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因为人文环境难以量化,所以常常受到人们的忽略。关于人文环境的构建,养老院院方可以把年轻时有相同经历的老人或有共同话题的老人安排在较近的病房,并倡导其亲戚、朋友主动与老人聊天,从而增加老人的心理安全感。物质环境方面,由于临终老人的感官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等反应度严重下降,并且极易产生失落感、孤独感与怀旧感,因此,临终关怀病房应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房间。老人对光感反应较慢,所以应选择合适的夜灯,且可将房间进行个性化布置,使其充满温馨气氛,令老人处于一个熟悉的空间,增加归属感。

(四)呼吁政府扶持临终事业,给予政策及资金支持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临终关怀服务保障与社会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措施,对涉及临终关怀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相关部门在卫生部相关制度下,结合临终关怀的特点,制定收治、护理、转院等各项标准及工作规范,解决临终关怀无章可循的现实问题。政府可通过提取福彩公益金、争取慈善资金、鼓励社会资助等方式,筹集设立专项资金,对于公立医院的临终关怀病床给予合理的开办经费以及收治病人的资金补贴,保障临终关怀机构的正常运营。

五、结语

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应受到尊重,临终关怀的目的,是通过医学和心理上的关怀,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呵护生命的最后环节。将“2+1”服务体系引入养老院,实现养老院对院内老人晚年生活的全程负责,减轻即将离世老人心灵及躯体痛苦。

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养老院临终关怀体系的建设有所帮助,也希望为提升养老院内老人晚年生活的质量作出贡献。因为笔者能力和时间的有限,仅从几个方面着手研究和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但是,笔者还将持续关注养老院临终关怀相关问题的发展,为更好地建设养老院临终关怀体系和解决老龄化的社会问题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为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058185。]

参考文献

[1] 白旭晶.北京市临终关怀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1,51(36):1-6.

[2] 陈春燕.当前我国临终关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2005,5(2): 26-28.

[3] 吴茜.临终关怀需求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4):1291-1293.

[4] 刘素群.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实践应用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9.

[5] 章然.美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杭州: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5:47-50.

[6] 王星明.西方主要国家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4,35(1A):40-42.

[7] 黄莉.养老院老年病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 80-81.

第4篇

>> 从媒体看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 浅谈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报告看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式管理 从患者与员工满意度的相关性看医院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设计 社区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现状调查 浦东新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建议 重看“设计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伦理视域下公立机构临终关怀发展策略探析 从科技角度看可持续发展 从绿色建筑看可持续发展 临终关怀服务事业 浦东新区中医药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浅谈临终关怀服务(护士在综合医院的角色) 小额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信用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实证研究 浅谈招标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时期浦东新区发展的机遇、挑战与新思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0] 毛伯根, 严勤, 谢懿珍, 等 临终病人病情评估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医药前沿, 2009, 4(19): 4-6.

[11] 赵丽, 常江梦, 王晓鹏. 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护理人员匮乏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 29(2): 274-276.

第5篇

【关键词】HHN模式养护;临终病人;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3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12-01临终关怀是指社会各层人员组成的团队,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一种全面性支持和照料,是一种深层的社会卫生保健服务项目。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已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传统家庭照料关怀模式开始动摇,少子化、高龄化的现象导致高龄老人缺乏照料。特别是在老年人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临终阶段,大多数老人得不到需求的服务,我国目前虽已有临终机构约100多家,但与临终老人的需求还相去甚远。在我们地区这一问题也非常显著。关怀临终者,让临终者“善终”、“优逝”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体现。[2]为使临终老人安详平静,有尊严的离世。我院老年养护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一项创新的工作模式-HHN。采用HHN模式即医院、家庭、护理三位一体模式。这一模式的开展是临终老人在人生的最后历程同样得到热情照料和关怀,体现了生命的价值意义和尊严。

1资料及方法

1.1评估临终老人对进入病区的老人热情接待并对其生理状态及心理情况进行评估,内容包括肌张力、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胃肠道功能、知觉、意识、疼痛情况及老人的心理反应过程所处的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级并判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2全新的房间环境,将病房家庭化,于2012年将房间墙面改为淡蓝色系和淡粉色系两种,去除白色给人以刻板、冰冷的印象,保持室内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中,每个房间备有电视、衣柜、双屉桌、扶手椅、小茶几、床头柜,床位改为木质软床以达到使人舒适的目的,房间内配以装饰画及音响设备,并放置绿色植物,以艾草、薰衣草、万年青为主,即可净化空气又能散发安神气息,使老人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有限的时光。

2护理家庭化

2.1人员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能给人以尊重、关怀、不可厌倦。护理人员着装改为分体式粉色服饰,上岗化淡妆,具备临终关怀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护士之外,配备护理员(经过专业培训)根据老人的要求设置一对一,一对二陪护即24小时专人陪护,将所有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更加精确化。护理人员具备死亡相关知识,选择适当时机进行相关知识宣教。

2.2临终关怀内容

2.2.1身关怀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疼痛,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

2.2.2心关怀透过理念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心安、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2.2.3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说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如永生,升天堂,往极乐世界等。

2.3护理措施

2.3.1改善老人呼吸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根据老人情况采取不同卧位,长期卧床或肌力差的老人定时拍背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吸氧。

2.3.2做好皮肤护理每日清洁皮肤1-2次,包括面部、背部擦拭,会及四肢清洁,对大小便失禁者要保持会阴、肛周皮肤的清洁。保证床单位干燥、整洁无屑渣,放置气垫,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必要时使用减压贴,防止褥疮的发生。

2.3.3疼痛的护理做好观察包括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时间,护理人员要以同情、安慰、鼓励的方法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采用有助于镇静病人情绪的暗示措施,为其创造一个舒适、清洁、有序的良好环境,提供书籍报刊或感兴趣节目等措施分散注意力,改善情绪,提高痛阈降低疼痛感,采用WHO推荐的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注意用药后观察。

2.3.4加强饮食护理当临终老人出现恶心、厌食等不适,护士应给予耐心恰当的解释,以减轻其焦虑的心理。在饮食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品,并注意新鲜水果及蔬菜的搭配。必要时采用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保证供给。

2.3.5对感、知觉的护理出现眼部不适时要及时给予护理、清水擦拭,纱布湿敷及眼药的应用可消除老人的不适感。临终老人的最后阶段可伴有听觉的消失,此时护理人员应以触摸等非语言交流方式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3心理疏导

3.1针对临终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每个人都会经历十分复杂的心理历程,依照美国医学博士布勒.罗斯于《On Death and Pying》一书中对临终患者心理反应五期的划分[3]。护士不仅要做出及时的评估,且要以同情、关爱、细致、耐心来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使他们在不同的心理阶段都能得到工作人员宽容、真诚充满爱心的照料,安详、平静有尊严的度过最后的时光。在可能范围内尽量给予老人活动的空间,保护老人不受到不必要无意义及残酷医疗措施,让其体会到自己的人生在宇宙中是有意义的存在。

3.2针对家属,接受亲人濒临死亡的过程充满痛苦和压力,进而会产生出复杂的心理反应和行为,适当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护理手段会使家属尽快的平静面对,获得心理慰藉,也可弥补其照料缺憾。

4中医手法按摩,以轻柔手法对老人进行全身按摩

首先对头部以指疗法在督脉正中、两侧1、2线进行按摩,力度轻柔,达到提神醒脑的目的。其次对四肢以捏拿法进行按摩,起到舒筋活血的目的,然后对各关节进行按摩,以手掌捏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酌情给予360度旋转式按摩,在下肢,可捶打环跳穴以双掌贴于膝关节两侧,做360度环节按摩,至发热为宜。还应注意腓肠肌的按摩,以捏拿手法力度适中可防止肌肉萎缩,不可忽略足底涌泉穴的按摩。按摩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老人的面色、精神、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对老人腹部和背部进行按摩,最后还可对全身实施拍打性按摩、抚摸式按摩以促进睡眠达到舒适。

5天使亲情服务队,医院党办、护理部、工会等部门定期组织亲情服务队为临终老人提供各种服务,使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仍能体会社会关爱,获得满足感。

6满意度问卷调查,自制满意度问卷,就环境、服务、健康宣教等十项问题进行调查,对我院给予HHN模式的30位临终老人及周边老年公寓同等数量的临终老人进行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60份。

7结论

HHN模式对临终老人的护理,是老人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获得生理、心理、情感、精神方面的满足,引导老人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安详、有尊严、平静的接受死亡,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在安宁和舒适中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对于家庭使其尽快的平静以度过居丧期,获得情感支持,保持身心健康。HHN模式的开展使临终关怀的意义在较大程度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冯书铭.老年群体临终关怀的社会保障与支持,2009:501.

第6篇

关键词:晚期肿瘤;护理;临终关怀

癌症发病率持续攀升,并且朝年轻化方向发展,对于肿瘤晚期患者提高其整体生存质量为主要需求。此期间患者共同心理特点为被尊重和关怀,从而减少身心痛苦。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阶层对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性支持与照料,使得癌症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1-2]。本文探讨实施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00例晚期肿瘤患者(均于2013年8月~2015年8月入院),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均经家属知情同意,且均符合伦理委员会基本要求。观察组患者年龄55~75岁,平均(63.4±2.4)岁,男:女=27:23,病程5年~12年,平均(8.5±2.8)年,癌症类型包括肺癌、消化道癌、乳腺癌、妇科癌症等,分别15例、10例、8例、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6~77岁,平均(65.6±2.7)岁,男:女=24:26,病程4年~12年,平均(8.3±2.3)年,癌症类型包括肺癌、消化道癌、乳腺癌、妇科癌症等,分别13例、12例、9例、16例。组间资料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3]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各肿瘤晚期的诊断标准,并且有病理学检查等诊断依据;②男女不限;③取得患者以及监护人的书面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①明显意识障碍患者;②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患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临终关怀贯穿护理工作中。

1.3.1建立关爱小组 采用自愿原则,选择自愿作为志愿者的临终关怀护理人员,并通过奖励制度增加人员报名积极性,主要选择责任心强、工作仔细、富有爱心、同情心的护理人员,选择1名护理经验最丰富者为组长,并给与所有成员相关培训,以了解患者病情,培养小组成员沟通能力,心理辅导能力以及临终关怀方案流程。

1.3.2临终关怀需求评估并制定流程图,见图1。

1.3.3临终关怀方案制定

1.3.3.1心理疏导 一般说来濒死者的心理需求可分三个层面,保存生命、解除痛苦、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患者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关爱小组成员应随和地陪伴并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小组成员耐心聆听患者及家属的倾诉,并给与一定疏导;同时带领家属一同陪伴,给予花、音乐等美的事物,帮助患者完成其最大的心愿。可以安排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培训心理沟通的成员进行良好的心理辅导,过程中细心讲解病情,并告知克服心理恐惧对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性,并给与一定生死观教育和指导,通过宣教使患者正确面对死亡,以积极态度和思想度过最终生存期限。另外,应对家属进行专门心理疏导,告知家属通过关怀等方式稳定患者情绪,同时对家属进行安慰,缓解面对患者死亡后的痛苦。

1.3.3.2生活护理 做好常规护理,同时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可通过勤翻身和拍背等方式,减少褥疮以及肺炎发生几率。协助患者家属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注意营养供给,选择易消化食物,可适当根据患者饮食需求给予其喜爱的食物,避免强加自身想法儿强迫患者,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癌症患者,根据患者需求给予特定关怀,比如,消化道癌症患者后期进食困难,应以流食为主,并尽量符合患者口味,增加患者舒适感。

1.3.3.3疼痛干预 癌症患者晚期患者全身疼痛感明显,放疗或化疗治疗者同样具有明显疼痛感,剧烈疼痛感多使患者难以承受,疼痛发作时应密切陪护于患者身旁,以紧握患者双手等方式给予患者精神鼓励和安慰,对于难以忍受者给予止痛药物干预。

1.4观察指标[4]

14.1情绪评分 采用SCL-90量表评估:焦虑:本项得分在0~40分,>20分表明易焦虑,14分表明恐怖症状较为明显,26分表明个体的抑郁程度较强,

1.4.2满意度与依从性 自拟制定调查表,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依从和不依从,调查满意率和依从率。

1.4.3 SF-36量表的评分 主要包括8个维度:躯体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躯体职能(Role Physical,PR)、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生命活力(Vitality,VT)、社交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 Emotion,RE)和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患者资料的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观察指标的计量资料t检测(x±s),P

1.6质量控制 研究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以及入选标准选取研究对象,进行严格审核。严格操控指标检测过程,确保指标准确性。完成数据收集后合理应用统计方法,杜绝编造数据,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研究方案。

2结果

2.1组间患者情绪以及满意度、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情绪评分情r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躯体功能(93.0±9.3)分、躯体职能(60.2±5.8)分、躯体疼痛(81.4±8.5)分、总体健康(75.6±6.2)分、生命活力(82.5±7.2)分、社交功能(87.5±10.1)分、情感职能(86.4±9.1)分和心理健康(79.5±7.1)分,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晚期肿瘤患者多因脏器功能衰竭儿存有多种生命体征紊乱现象,可伴有明显疼痛感、呼吸困难等表现,加重患者痛苦[5-6]。临床观察以及学者研究显示,晚期肿瘤患者存有明显心理特征,主要经历5个阶段,包括否认、愤怒、协议、抑郁、接受,由于患者认知和性格等个体因素差异,患者所表现出的情绪阶段多不同,但最终多希望能够在安静环境下安详的完结生命。因此,着重给予晚期肿瘤患者心理治疗是最符合患者需求和最人性化的干预方向和措施。

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情绪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

总之,临终关怀的开展和落实最大限度地满足晚期肿瘤患者的意愿,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使他们更多的感受人间的温暖和真情,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真奋.临终关怀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生命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7):50-52.

[2]仇蓉.临终关怀对改善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59-60.

[3]许克璞,刘英杰,徐春燕.临终关怀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208-209.

[4]李华珍,魏雪玲,王咏梅.老年癌症晚期患者人性化护理服务与临终关怀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3):2022-2023.

第7篇

【关键词】 压疮; 临终关怀; 护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阻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又称为压力性溃疡。国际NPUAP-EPUAP给压疮的定义为:压疮是指皮肤或(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位于骨突部位。这种损伤一般是由压力或者压力联合剪切力引起的。而临终关怀期患者是压疮的高危人群。据统计,发生压疮的老年人比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死亡率增加6倍[1]。如何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护其尊严,做好临终关怀患者的压疮预防与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评估临终关怀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1.1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疾病的终末期是压疮的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对高危及易感人群和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充分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1.2 结合临床判断使用结构性和一致性的方法常规评估新发压疮的危险,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布雷登量表(Braden Scale)、诺顿量表(Norton Scale)、沃特洛量表(Waterlon Scale)等。当诺顿评分法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布雷登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当积分在9分或者是以下时,有极高度发生压疮的危险。据统计,使用布雷登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办法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了50%~60%,每年全国可节约治疗费用4亿元[2]。

2 临终关怀压疮的预防管理

临终关怀患者强调的是根据患者的意愿和耐受进行压力的重新分配。

2.1 马志群等提出要做到“五早五到位”:早评估、早报告、早落实、早指导、早督查,落实到位、评估评价到位、指导督查到位、培训到位、持续改进到位[3]。

2.2 吴玉琴提出翻身法,对于病情稳定者定期给予翻身,采取翻身采取翻身循环卧位,即翻身间隔时间根据局部受压和肢体的情况,每2 h一次,严格按时间进行。翻身交替顺序为:右侧位30°左侧位30°平卧位。可配合使用30°的翻身枕,从而减小易发部位压疮的风险。

2.3 杨丽丽等提出压疮的预防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宣传教育的内容[4]。

2.4 国际NPUAP-EPUAP提出临终关怀患者要根据患者的意愿和耐受力,每隔一段时间翻身并重新摆放。根据患者的偏好、耐受力和所使用的可使压力重新分配的支撑面装置的特点,建立一个弹性的改变的时间表。对于在移动中承受显著疼痛的患者,在定期改变前20~30 min前,预先给予药物止痛。对患者解释翻身的理由后,观察患者的选择,包括他/她是否有一个舒适的。对于面临死亡的患者来说,舒适是首要的,或是使他们有条件维持一种单一的舒适,某种程度上可以取代预防和伤口护理的重要性。为了改善压力的重新分配和舒适性,可以考虑更换支撑面装置。对于临终关怀患者,争取至少每4 小时更换,并安置于压力可重新分配的床垫上,如有粘弹性的泡沫材料,或每2 小时在一般的床垫上翻身。患者的翻身和更换的时间表应个性化,以确保符合患者自身的目标和意愿、临床表现、多种疾病状况的综合情况,以及医疗可行性。记录翻身和更换的情况,包括影像因素,如患者的意愿和医疗要求。最新《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年版),对压疮的预防提出,对于“高危人群的骨突出皮肤,可使用半透膜敷料或水胶体敷料保护”。

2.5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 尽可能保证皮肤的完整性,可使用不含香精的温和的皮肤润肤剂,以保持皮肤足够的水分,防止干燥,尽量减少尿失禁可能对皮肤产生的不良影响。各种原因引起潮湿情况都可能引起压疮的发生。潮湿是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项目,潮湿的皮肤比干燥的皮肤发生压疮概率高5倍[5]。欧盟压疮委员会、法国医疗委员会对应用局部制剂进行了多中心的对照临床研究,发现赛肤润能降低皮肤压疮的发生率。

2.6 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临终关怀患者统统存在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是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维持机体营养的动态平衡。对预防压疮发生十分重要。患者病情允许和意愿相一致时,争取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摄入,给予合适的热量和蛋白质饮食。允许患者摄取所选择的液体和食物,每天可提供几顿小餐。对于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给予鼻饲流入机体的各种营养物质,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要。

3 临终关怀压疮的护理

对于临终关怀期患者来说,疼痛的管理、气味控制、渗出液控制是在压疮护理中与患者舒适度最密切相关的几个方面。

3.1 疼痛的评估和护理 每次交接班和更换敷料时进行常规的压疮疼痛评估,评估压疮规律和不规律的疼痛。在换药前30 min,或换药过程中,以及之后可根据医嘱提供阿片类药物和(或)非甾体抗炎药。根据疾病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患者的意愿,可为成人患者使用含布洛芬的敷料减轻疼痛。可选用粘帖时间长,能保持一定湿度和温度,吸收创面渗液,维持伤口适量血运和养供。保护新生组织,防止细菌污染的新型敷料,如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藻酸盐敷料、银离子敷料等来减轻患者病痛。对于承受压床疼痛的患者,可听听音乐,变换冥想,指导性意念疗法等,可缓解疼痛。

3.2 局部创面的处理

3.2.1 压疮Ⅰ期患者局部使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最新《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年版)提出加以保护[6]。

3.2.2 压疮Ⅱ~Ⅳ期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定时换药,清除坏死组织,选择合适的敷料,皮肤脆薄者禁用半透膜敷料或者水胶体敷料[6]。用抗菌敷料来控制微生物负荷和气味,用水凝胶敷料来舒缓疼痛,达到创面坏死组织自溃清创的效果。用泡沫敷料和藻酸盐敷料来控制严重的渗水和延长粘帖时间等。

3.2.3 创面气味的控制 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溃疡和创面周围组织,清除坏死组织,对于有恶臭味感染的溃疡可先用双氧水冲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创面。可适当使用抗菌剂来控制已确认的感染和怀疑严重定植的情况,如可考虑局部使用甲硝唑,控制由厌氧菌和真菌感染引起的伤口气味,可考虑用含杀菌剂的敷料(如含银离子、碘、医用蜂蜜)来控制细菌符合和伤口气味。可考虑使用含炭火活性炭敷料来控制气味。在病房里可考虑使用私用的气味吸收装置如:活性炭包、香草、燃烧的蜡烛来吸收房间里的气味,使患者产生舒适感。

4 小结

总之,做好临终期患者的压疮护理,让其有尊严的,舒适的,无痛苦的,安详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是我们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追求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 贺成芳.压疮的预防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2):287-288.

[2] 张世民.压疮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3-195.

[3] 马智群,田芸,王君,等.临床压疮预防管理模式的质性量性合征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5):2847-2852.

[4] 杨丽丽,赵春玲.压疮防治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4):224-225.

[5] 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道造口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10.

第8篇

【摘要】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特征和临终照护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目的在于使临终前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减轻其肉体及精神上的痛苦,使其平静、舒适、无痛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建立临终关怀机构是一项造福社会、尊重人格、关爱生命、构建和谐卫生文化的重要举措,笔者有意对射阳县内随机抽取15个乡镇,346个行政村,进行走访调查,为创建临终关怀医院的可行性做一些前瞻的研究。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调查与研究;延伸服务;卫生文化

1社会背景

射阳县位于苏北沿海中部,土地总面积2795平方公里,列江苏省第二位;全县辖1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2005年未全县总人口104.7万。60岁以上人口14.45万人,老龄人口比重为13.84%。2008年60岁以上老人15.57万人,占总人口的14.92%;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11.62万人,占总人口的11.13%,按国际通行标准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死亡率也有增长的趋势,2005年全县死亡人口为0.4591万,2006年为0.5483万。其中不包括非正常死亡人口数。全县农业人口数为83.2万人,常年在外劳务人员约为51.6万人,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导致慢性病患病率、伤残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社区预防、保健、康复及护理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滞后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使许多留守的老人和在外劳作子女都在关心,许多癌症病人或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人在死亡前异常痛苦,这些对于子女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为数不少的子女是病急乱投医,搞了许多非医学费钱、费神的无效劳动,结果均为徒劳。如果把病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实施临终关怀,情况应该有明显不同。但我县尚未建立这样的机构。对于我们射阳这样的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农业大县来说,临终关怀事业是否有潜在的市场呢?笔者通过两年多的市场调查,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第9篇

一位朋友的父亲年逾八旬,肺癌切除术后转移,同时伴有脑血栓后遗症,终日卧床。先后雇了几个保姆,都嫌麻烦辞职了。联系了几家医院,没有一家愿意接收。无奈,老人只能住在家里。虽然家人可以料理生活,但癌痛的折磨却无法解除。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老人痛苦不堪。

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医学研究显示,人在60岁以后,消耗的医疗费用约占一生所用的40%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费用是在人生最后一个月花费的。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人超过总人口的10%。据预测,到2050年,80岁以上老人将超过1亿人。而老龄人口的增加,必然带来疾病负担的增加。尤其是高龄重病老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更是未来养老问题中的难点。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所谓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患者提供全面的关怀与照料,从而使其生存质量得到提高,能够在舒适安宁中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这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医学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医学的目的是治愈疾病、避免死亡;而新医学的目的则是避免早死、安详死亡。新医学从单纯追求延长生命转向对人的整体关怀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从单纯治疗转向治疗与关怀并重。因此,医学的最高境界不是阻止和延缓死亡,而是给死亡以宁静和尊严。

我国是世界老龄人口第一大国,但目前临终关怀机构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这种现状如何才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