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0:52
导语:在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衡阳辖内目前有4家村镇银行,分布于耒阳市、常宁市、衡阳县、衡南县,其中耒阳融兴村镇银行和常宁珠江村镇银行均成立于2011年,是衡阳市成立最早的两家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都达到5000万元,两家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支农支小”功能,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新路径。
一、村镇银行目前凸显的几个特点
(一)存贷比偏高,脱实向虚资金不少
2013年,耒阳融兴村镇银行贷款总额20734.39万元,各项存款总额24302.56万元,存贷比85.3%,不良率为0;常宁珠江村镇银行贷款总额26453.73万元,各项存款总额24045.89万元,存贷比110%,出现两笔合计13.2万元的违约贷款。由于成立不久,居民认知度不高,吸存能力不强,两家银行存贷比均高出了75%的政策范围,不良率几乎为0。
2013年底,耒阳融兴存放同业余额8366.88万元,常宁珠江存放同业余额10763.23万元,且均未有他行同业存放。两家银行在受限于贷款规模的情况下,资金脱实向虚存放同业。
(二)农林牧渔贷款少,经营消费贷款多
2013年,耒阳融兴涉农贷款比例为74.74%,其中,农林牧渔贷款占比例25.8%;常宁珠江涉农贷款比例为59.02%;农林牧渔贷款占比5.5%。剩余涉农贷款均为农户消费贷款和农村企业贷款。
常宁珠江1年以上中长期贷款余额7395万元,用途为住房按揭及装修贷款余额为3804.80万元,耒阳融兴中长期贷款3226.58万元。
(三)利率水平、贷款方式各有不同
2013年,耒阳融兴贷款户数82户,基准利率上浮50%-100%的有61户,占比74%;常宁珠江267户,基准利率上浮50%-100%的有97户,占比36%。贷款主要分保证、抵质押两类(见表1)。
(四)金融服务条件落后
耒阳融兴只有一个网点,正筹备开业一家支行;常宁珠江虽然在水口山还有一个支行,但是其未发行储蓄卡,支付结算很不方便。两家银行注册资本均为5000万,受制于10%的单笔最大贷款限制,每笔贷款最高不能超过500万。
二、村镇银行支农案例
(一)“保姆式”贴心贷,全程跟踪服务
耒阳融兴村镇银行针对“三农”贷款对象普遍存在的信息渠道不通畅、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现象,为客户量体裁衣,推出了“助农富”信贷产品。该产品采用多户联保等方式,坚持“贷前审查、实地调查、持续关注”的信贷管理模式,开通“信贷绿色通道”,为农户解决资金需求缺口。在资料备齐的情况下,通常只需3至5个工作日就可完成贷款的审批发放。
(二)“杠杆式”担保贷,灵活放大额度
由于农业生产集约化、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当前许多新型农村经济主体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普通农户小额贷款的额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生产经营贷款才能满足其需求,但受制于抵押物有限等因素,要获得额度较大的贷款往往比较困难。针对此现状,耒阳融兴村镇银行推出“政府背景担保公司担保+银行+合作社”的创新模式,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放大贷款额度,2013年全年通过担保公司担保发放的贷款达4610万元。
(三)“朋友式”信用贷,注重雪中送炭
农业生产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于欠发达地区普通农户而言,“靠天吃饭”的因素始终还会带来困扰,加之农业保险推广覆盖程度不够,农户一旦某个年份遭遇自然灾害,由农作物受灾造成的资金损失会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常宁珠江村镇银行针对农业生产的风险特征,制订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施细则》,通过信用评估的方式,给予因遭受生产经营风险而暂时出现困难的已贷农户发放“扶助贷款”,帮助农户摆脱资金困境,走出灾害阴影。
(四)“抱团式”互助贷,风险共同承担
目前以为核心的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决定了以分散农户为基础开展农业生产的特点,常宁珠江村镇银行为降低发放贷款的信息搜寻成本,有效解决商业性金融机构开展农户贷款面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成本高等问题,发挥农村熟门、熟脸、熟路的“熟人社会”优势,拟成立农户互助合作基金社,并实现资金互助社与商业银行有效对接。
三、当前村镇银行支农服务的主要难点
(一)缺乏适度规模,小型农户获取资金难
据调查显示,目前规模化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相对容易获得信贷资金和政府补贴,小型农户和家庭农场获得资金支持较难。如耒阳某省级示范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次性获得上级生产项目补贴资金70万元,本级种子补贴50元每亩、作物种植补贴200元每亩。常宁某农户种植蔬菜瓜果,搭建大棚300个,应享受每个大棚300元,共计9万元的补贴,均未到位。耒阳某养殖户,从外地运入鲜活禽畜也被收取了高速公路通行费。
(二)缺乏配套措施,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难
为解决“三农”缺乏抵押担保、融资难等问题,各部门一直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林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农村资产抵(质)押新型信贷业务,但由于有关法规及制度等配套服务跟不上,农村资产的物权确权、价值确定、流转变动、处置变现、抵押登记等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配套措施。如耒阳建立了油茶林权抵押服务中心、常宁建立了农村综合产权流转服务中心等机构,但缺乏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知识,金融机构出于防范风险的需要,通常难以接受上述农村资产作为贷款抵押物。
(三)缺乏支持政策,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难
由于“三农”经济的弱质性和粗放经营特点,农贷主要特征是额度小、回收周期长、综合收益低,同时相关支持政策不到位,影响金融机构支持的积极性。一是风险分担补偿机制不到位。县域地区担保机构缺位,担保费用高昂,信贷成本大幅增加,同时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银行成为风险承担者。二是激励措施有待加强。受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财政实力影响,针对信贷支农的贴息、税费优惠等措施普遍缺失,影响信贷支农积极性。
四、相关建议
(一)打造惠农补贴发放长效机制
既要防止各类补贴跑冒漏滴,又要防止广撒“胡椒面”式浪费资源。对于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要以市场引导为主,通过以奖代补手段,鼓励其做大做强;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家庭农场、普通农户则要注重通过补贴调动其积极性,建立惠农资金直补机制,将政策允许补贴的项目全部纳入直补范围,通过“一卡通”方式足额发放补贴资金。
(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机制
一是建立集体土地公开挂牌交易机制,提高集体土体交易价格的透明度,为银行判定集体土地价值提供依据。二是公开土地信息查询渠道,使金融机构通过公开渠道即可查询到土地的使用者及取得土地的相关情况,消除“一证多抵”的情况。三是完善农村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应组建独立的土地流转评估中心,培养专业资质评估人员,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评估行为,为金融机构开展经营权抵押贷款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土地流转信息库,乡镇和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供服务。
(三)推动涉农贷款风险分散机制
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在县(市)和乡(镇)一级,由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信贷担保基金,其余可在当地企业中募集。利用地方财政设立专门的担保基金,通过对风险较大、金额较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担保支持,实现政府、银行、农户风险共担机制。在此基础上,鼓励村镇银行根据贷款风险情况自主定价,由财政对实际利率和基准利率的差额部分贴息,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为农民就业、生产、生活提供保障,降低村镇银行发放涉农贷款的风险程度,提高发放涉农贷款的积极性。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客户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估,逐步提高信用贷款比重,为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四)建立村镇银行政策扶持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村镇银行技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发行借记卡、资金结算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必要时可以搭建相应的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二是改革现行财税扶持政策。在探索建立和完善支农考核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将按“季末贷款平均余额”定向补贴政策改为按“季末涉农贷款余额”定向补贴,以更好地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同时,落实减免村镇银行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并将农贷风险补偿机制制度化、长期化。三是建议取消村镇银行贷款规模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三农”发展专项基金,为村镇银行富余资金开辟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 金峰.我国村镇银行金融产品的现状、问题及优化.企业经济,2012(10).
[2] 谢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运营绩效与发展路径分析.财政与金融,2013(11).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风险;小额信贷
2007年,县以下的存款有10.12万亿,但是贷款额度仅有5.72万亿,存贷之间相差4万多亿。从供给的度来说,农村金融网点覆盖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构覆盖率低,有的甚至是空白。竞争也不够充分,在针对农户的贷款方面,现阶段只有农信社在做。邮储银行的农户贷款也才起步。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需求之间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质量低下,服务效率低,或者服务质量与素质相对比较差;服务种类也比较少,信用环境不好,信用制度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国家于2006年底做出了重要调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村镇银行97家,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九十多家村镇银行已实现有效贷款4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占到60%以上,一半以上的村镇银行已经过了盈亏平衡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准入资本范围、注册资本限额,投资人资格、业务准入、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一方面,村镇银行的进入,可以有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而另一方面,又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村镇银行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是“穷人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经营环境受地域自然条件、开放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等限制,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更关键的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村镇银行要成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
村镇银行进入农村市场,面临的风险非常之多。截至200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良贷款率高达16.4%,其中农林牧渔贷款不良率27.1%,农户贷款不良率12.8%,均远高于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不良贷款率7.5%的水平。涉农贷款不良居高不下以及其发放不足量主要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1)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首先,农业属于弱质产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很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是农户小额信贷形成呆坏账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任何一种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农副产品的生产又有生产周期长、信息相对滞后的特点,使得生产经营面临着极高的市场风险。
2)经营的高风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小额信贷的功能还处在为农户扩大农业生产(主要是种养殖业)提供信贷资金,这些项目都是小型的生产或经营,单个农户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农业小额信贷一般是向贫困人口提供短期劳动资本贷款,其贷款类型和地区都比较集中,农产品市场信息闭塞,许多农民对市场缺乏必要的了解,又无有效的信息渠道加以引导,一旦遇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将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归还。
3)信用风险较高。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抵押品一般要求具有变现性,而农户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没有抵押品的情况下,单纯的信用贷款将使得客户违约后的强制执行变得没有保障。另外,中国一向将扶贫作为慈善事业,农民已经习惯不归还扶贫贷款,信用环境较差,商业银行盈利性质的农业信贷在回收上面临很大的操作难度。
4)外部环境发展不健全
中国现今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统。完善的农村征信系统,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大范围推广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农村信用问题未被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科学统一的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一些信用社在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时,仅考核农户是否有欠贷和村组提留及税费的情况,没有考察农户的资产情况、信用及道德水平;农户信用资料收集难,多数农户以种养业为主,经济档案资料不全,信用评级缺乏依据。
二、村镇银行自身优势
1、小法人优势。村镇银行是处于银监局监管下的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赋予它“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属于一级法人机构,决策链短,程序简捷,在贷款审核、发放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关系链条非常冗长,基层机构中还有部、处、科等部门。政府赋予各商业银行总行以法人资格,分支行则在总行法人的授权下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央政府、总行法人分支行之间形成了层层的关系,层次过多,造成了贷款审批方面形成“时滞”,容易错过最佳的发放时间从而影响资金的盈利能力。
2、发起条件宽松。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要求:“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一亿元人民币”。而最低要求的“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相对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给了很多有识有志人士以“银行家”的鼓舞,从而也使得村镇银行更加贴近“草根”。
3、根基明晰,无不良背景
农商行是由农信社改制而成,由于体制不顺,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以及历史、政策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始终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顽疾。而村镇银行一般由优质的商业银行发起,产权明晰,无历史债务和遗留问题,运作非常灵活轻巧,在农村金融市场中能够轻装前进,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村镇银行发展的障碍和困境
1、发起行问题。目前村镇银行的发起主体也就是商业银行对组建村镇银行的热情不高,他们更多的是想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这使得组建村镇银行的速度正有所减缓。而另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论各界和实业界都倡议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主体列入其中。譬如现在颇受关注的小额信贷公司转制,由于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持股规定,将导致公司股权将拱手让人,阻挡了小贷公司转制热情,不利于形成一批真正的“草根”银行。
2、接入问题。村镇银行至今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国内结算行号难,致使无法实现在央行开户提现和同业结算,企业资金结算渠道不畅,对公结算业务受限。银行汇票业务只能通过借助别的银行的平台来进行,完成一个支付结算就会产生时滞。现在也有少数村镇银行解决了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大型商业银行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最新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08〕137号)》文件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是,这个文件并没有明确符合条件到底有哪些。
3、利率问题。应该允许村镇银行在利率定价方面有更大的自,有适当上浮贷款利率的空间。由于大部分涉农贷款具有周转性强、期限短性质,适当调高利率既不会给贷款人造成很大负担,也可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调动放贷机构的积极性。
4、政策扶植问题。除对扶贫贷款和助学贷款实行贴息外,至今尚未建立涉农贷款和保险的贴息制度。村镇银行希望能够尽快得到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扶持。既然国家要求村镇银行担负支农重任,那么它在维持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同时就必然要做出取舍,相应的营业税等问题如果不能和现有的农信社持平,那么它的支农活动也将开展得非常困难。村镇银行在营业税、所得税征收方面比照的是其他商业银行标准,而财政对农行、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相比之下,这些都极不利于村镇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无论是从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看,还是从金融生态等非账务因素看,村镇银行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村镇银行。
首先是政府采取政策上的扶持。人民银行应当积极研究办法,帮助村镇银行加速完善结算渠道。人民银行应尽快帮助解决大小额支付系统、征信系统方面的问题。另外,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放宽经营区域上的限制。村镇银行经营得比较好,也符合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就应该有资格跨区经营,有利于分散同质地区的系统风险,提高了银行本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村镇银行需要中国存款保险机构。毫无疑问,存款保险制度会引起道德风险问题,激励商业银行主动承受更大的风险暴露。但金融风险正困扰着我国的商业银行,广大存款人的利益正受到威胁,因此在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水平的同时,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将对保护家庭和中小企业存款者的利益,对稳定金融体系,保护存款人利益,增强存款人对银行的信心十分重要。
其次,村镇银行要注意加快完善自身水平。第一,自身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可以联合农产品公司,将农产品公司的预购销合同作为抵押品。村镇银行可以作担保,用农产品公司与农户签订的购买合同,作为抵押发放贷款,用应收账款抵押担保,则可以让农户手中现成的资本派上用场,这样既保证了贷款质量,又对贷款的回收期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第二,引导农民的联保贷款。一方面可以实现村民的共同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在联保贷款的同时结成风险共同体,村镇银行在这一方面要做出积极行动,引导村民交流种养经验,相互合作,共同抵御风险。这样也保证了还款质量和还款期限的确认。第三,在实际的信贷发放中,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担保方法。现今银行贷款通常是以变现性作为房贷的标准,但是农户手中的不动产却不能象城镇居民一样作为抵押品,这就需要政府尽快建立村镇不动产担保的登记查询系统,并且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使农村房屋、土地承包权等不动产抵押更灵便。
参考文献:
1、Carter, D. A., McNulty, J. andVerbrugge, J. 2005.“De-regula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he business lending perform-ance of large and small banks.”Journal ofBanking and Finance.Volume 29, Issue 5, pp. 1113-1130.
2、何广文, 李莉莉.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银行家[J], 2005, (11): 23-25
3、杜晓山. 印度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借鉴,现代经济探讨[J], 2005, (5): 43-46
4、孙志,韦怀.对农村金融中村镇银行的定位研究,现代经济探讨[J], 2008, (2): 21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对策
一、引言
中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以城市和农村为区域划分使我国经济形成了城市和农村分割的发展模式,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慢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和助推器―金融的发展也呈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农村金融明显滞后于城市金融的发展,这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充分的资金保障,农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三农”问题也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因此,加大农村资金投入,改革农村金融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品质以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三农”发展的需要是势在必行的。
二、村镇银行成立的背景
(一)农村金融机构分布不合理
从地域看,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呈现出中西部分布较稀疏,东部地区较密集;农村地区分布较少,而城市地区分布较多。当然,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都已形成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足鼎立的格局。但这三家金融机构并没有撑起广大农村金融市场的一片天。农业银行已撤并了乡镇以下的分支机构,而县以上的农业银行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作用非常少;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不和农户直接开展信贷活动;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最主要也是具有垄断性的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农村,特别是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村企业和农村居民所能享受的金融服务非常少。
(二)农村金融资源多数流向城市
一段时间以来,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总量呈增长趋势,但其增加的幅度却在减少。长期看,农业信贷资金存贷差在扩大,存贷比在下降。商业性金融机构逐利性特点决定了从农村吸收到的存款大多会流向利润丰厚的城市重点行业和大集团、大企业,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资源供给不足的状况。
(三)农村金融需求增加与供给不足形成矛盾
农村经济格局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后发生深刻变化。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出现了民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户等组织形式。因此,对金融需求的主体过去只有种植户,而现在还包括农村中小企业、龙头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多种主体。农业生产上由粗放型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转变,这些转变会需要大量的信贷资金。
三、村镇银行的主要特点
(一)以小为主,明确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以服务县域、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以小客户、小额度为市场定位。重点以农户、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贷款投向明确;单笔贷款金额以100万元以下为主,最小贷款额度5000元。
(二)以需为上,创新服务产品
村镇银行针对实际需求,分别推出了“巾帼创业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合作社社员联保贷款”以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贷款需求。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融资担保难的问题,有力支持了三农发展。
(三)以快为先简化审批机制
一是简化办贷流程。注重贷前调查和审批现场与软信息搜索,降低对企业正式报表等硬件信息的过分依赖,简化办贷手续。二是实施快速调查方式。快速调查的前提是客户经理要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为此,村镇银行要求客户经理实行分村分片管理,走村入户,广泛收集了解村民生活生产情况。
四、村镇银行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市场定位、服务宗旨偏移
部分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与商业银行相同,方向把握、服务对象与宗旨仍有偏差。
(二)存款增长乏力
因村镇银行品牌影响力及声誉度有限,加上网点少,对公存款、开户管理政策性歧视等,吸存难仍然是村镇银行最大的通病。
(三)贷款风险难控制
虽然目前村镇银行整体风险状况良好,但农村金融环境的天生弱质性使村镇银行的风险防控难度较高。村镇银行以信用贷款为主,即使有抵押物作担保,也难以处理变现。单个法人业务总量规模过小,一笔存款的提取或贷款的发放都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四)法人治理结构优势未能发挥
一方面,其直接复制主发起行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尽快开办业务;另一方面,又容易使村镇银行丧失法人的独立性和自,实际变为主发起行的分支机构,致使村镇银行的特性和优势无法发挥。
五、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政策方面
一要按照民营银行的模式发展村镇银行,坚决执行并用好用足国务院、人总行、银监会等有关村镇银行管理的政策精神,彻底纠正不准社会公众入股,不准村镇银行董事、行长和副行长持有股份等限制,发动民营企业、社会公众、行内员工入股,并放宽持股比例。二要坚决废止一切对村镇银行对公存款、开户管理等歧视性、限制性的政策和规定,尽快制定完善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
(二)坚持方向支“三农”
开办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创新,不能简单地复制商业银行的做法,要以打造支农生力军为目标,结合三农实际,带动观念、管理、业务、服务的创新。服务“三农”宗旨的体现主要是在市场定位、服务对象上,关键是把握贷款的投向,使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与商业银行互助合作、扬长避短、拾遗补缺、合理竞争,总量做大,户均做小,精耕细作。可以采取“笼子”政策,疏堵结合,限定村镇银行只能在县(市)及以下乡镇设置并开展业务,原则上单个法人村镇银行直接支农贷款比重要达到80%以上。直接支农贷款的不受存贷比和信贷规模控制,采取财税减免、费用补贴、人民银行再贷款等优惠政策与直接支农贷款挂钩的鼓励办法。
(三)改善服务求发展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在于累积信誉,当务之急要建立创新服务、便捷高效、取信于民的企业文化,要围绕支农、支小等特点,在优质服务上做文章。一要创新适合行业特点的服务方式,打破传统“坐商等客”的经营作风,送金融服务上门下乡。
参考文献:
[1]伍艳,余兼胜.中国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农村经济,2009(1):63-66.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转型,传统家庭模式受到冲击,婚外恋行为不断出现,尤其是农村女性,婚外恋发生率不断升高。本文以苏北某镇为例,通过描述农村女性婚外恋的现状与原因,以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女性婚外恋的发生。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女性;婚外恋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女性;婚外恋
中图分类号:C9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348-01
中图分类号:C91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348-01
一般提到婚外恋,人们的反应就是男,事实上女性婚外恋也并非少数。1986年,新女性杂志对2.5万美国女性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有四分之一的已婚女性有过婚外恋行为。《香港商报》2001年11月1日标题,沪离婚率居全国第二,婚外恋女多过男。而且这种女性婚外恋行为,已从城市逐步蔓延到城镇化发展较迅速的农村。恋女多过男。而且这种女性婚外恋行为,已从城市逐步蔓延到城镇化发展较迅速的农村。
一、农村女性婚外恋的现状
一、农村女性婚外恋的现状
1.女性经济地位上升,家庭传统模式受到冲击。
1.女性经济地位上升,家庭传统模式受到冲击。
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许多农村女性也开始获得了独立的经济收入。在苏北的农村,以纺纱业为主的小型工厂不断出现,行业类别决定了女性工作机会的获得。据调查,当地的女性工资在2010年时,平均每月1300左右。女性收入增加,在家庭的地位不断上升。传统农村女性心中男性顶梁柱的形象开始被摧毁,夫妻关系改变传统家庭模式开始出现新的不平衡。
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许多农村女性也开始获得了独立的经济收入。在苏北的农村,以纺纱业为主的小型工厂不断出现,行业类别决定了女性工作机会的获得。据调查,当地的女性工资在2010年时,平均每月1300左右。女性收入增加,在家庭的地位不断上升。传统农村女性心中男性顶梁柱的形象开始被摧毁,夫妻关系改变传统家庭模式开始出现新的不平衡。
2.农村被拐卖妇女开始反抗强迫婚姻。
2.农村被拐卖妇女开始反抗强迫婚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刚改革开放,大多数农民勉强能吃饱肚子,农村中出现了大量光棍,这种条件促使了社会上拐卖诱骗妇女的发生,在苏北农村,大多数被拐妇女都来自云南、四川,买他们的人基本分为三类:年龄偏大,家里贫穷,身体有残疾。她们绝大多数感到婚姻不幸,认为是他们的老公毁了她们的一生幸福。所以即使她们的老公对她们再好,她们心里会有愤怒和怨言,长期对自己丈夫的厌恶和怨恨,促使她们和身边的已婚男性发生婚外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刚改革开放,大多数农民勉强能吃饱肚子,农村中出现了大量光棍,这种条件促使了社会上拐卖诱骗妇女的发生,在苏北农村,大多数被拐妇女都来自云南、四川,买他们的人基本分为三类:年龄偏大,家里贫穷,身体有残疾。她们绝大多数感到婚姻不幸,认为是他们的老公毁了她们的一生幸福。所以即使她们的老公对她们再好,她们心里会有愤怒和怨言,长期对自己丈夫的厌恶和怨恨,促使她们和身边的已婚男性发生婚外恋。
3.留守妇女性长期性压抑。
3.留守妇女性长期性压抑。
当前,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或者经商,孩子在外读书或者工作,她们的精神生活十分空虚。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妇女就有4700万之多。调查中,留守妇女隐讳地表达了她们的性压抑,其中69.8%的留守妇女感到烦躁,50.6%的留守妇女感到焦虑。有关专家表示,农村留守家庭中,特别是留守妇女的婚外情已成为影响农村家庭关系稳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留守妇女的丈夫在外务工或者经商,孩子在外读书或者工作,她们的精神生活十分空虚。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留守妇女就有4700万之多。调查中,留守妇女隐讳地表达了她们的性压抑,其中69.8%的留守妇女感到烦躁,50.6%的留守妇女感到焦虑。有关专家表示,农村留守家庭中,特别是留守妇女的婚外情已成为影响农村家庭关系稳定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村女性发生婚外恋的原因
二、农村女性发生婚外恋的原因
1.从社会层面上看。
1.从社会层面上看。
(1)社会性别理论认为,自从进入农业社会以来,社会分工以“男主外,女主内”作为理想分工模式,这种分工模式对于男人和女人设了一整套文化模式、行为规范和评价体系,形成性别定轨,并由此派生出“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基本理论。女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容易形成社会被抛弃和孤立感,需要寻找途径来突显自己的价值。,社会分工以“男主外,女主内”作为理想分工模式,这种分工模式对于男人和女人设了一整套文化模式、行为规范和评价体系,形成性别定轨,并由此派生出“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基本理论。女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容易形成社会被抛弃和孤立感,需要寻找途径来突显自己的价值。
(2)社会风气对农村女性认知性解放产生很大偏差。农村工业化的过程,正是现代文明与传统封建思想的一个博弈期。这种博弈促使农村女性的思想处于一种传统与现在、保守与开放的冲击期,农村女性受到社会上所倡导的“男女平等”,“女性性解放”的影响。极力想冲破原来男权政治下对女性的束缚,但由于接受能力和所处环境的限制,迫使她们过度的将女性的性解放、理解为可以随意发生。
(2)社会风气对农村女性认知性解放产生很大偏差。农村工业化的过程,正是现代文明与传统封建思想的一个博弈期。这种博弈促使农村女性的思想处于一种传统与现在、保守与开放的冲击期,农村女性受到社会上所倡导的“男女平等”,“女性性解放”的影响。极力想冲破原来男权政治下对女性的束缚,但由于接受能力和所处环境的限制,迫使她们过度的将女性的性解放、理解为可以随意发生。
2.从家庭层面来看。
2.从家庭层面来看。
(1)受家庭结构影响,代际权力淡化,家庭权力转向夫妻格局,并趋向平权化。在非农化程度日益加快的过程中,诸多学者对此过程中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状况和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妇女非农就业对其家庭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进一步指出非农就业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从根本上由非农就业的主体来决定。农村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并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1)受家庭结构影响,代际权力淡化,家庭权力转向夫妻格局,并趋向平权化。在非农化程度日益加快的过程中,诸多学者对此过程中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状况和变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妇女非农就业对其家庭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进一步指出非农就业对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从根本上由非农就业的主体来决定。农村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并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
(2)在农村婚外恋的家庭中,婚姻大都具有非自愿性和冲动性特点,婚前夫妻双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婚后摩擦冲突不断,造成夫妻双方对家庭和夫妻生活的不满。虽然离婚在农村已经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受传统从一而终思想的影响,如果女人离婚,将会承担很多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许多女性开始在婚姻外寻找自己生活的寄托。
(2)在农村婚外恋的家庭中,婚姻大都具有非自愿性和冲动性特点,婚前夫妻双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婚后摩擦冲突不断,造成夫妻双方对家庭和夫妻生活的不满。虽然离婚在农村已经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受传统从一而终思想的影响,如果女人离婚,将会承担很多社会舆论的压力,所以许多女性开始在婚姻外寻找自己生活的寄托。
3.从个人层面来看。
3.从个人层面来看。
传统农村妇女原有的重土轻迁,封闭保守、被动从属、自卑自弱等人格特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都得到了改造。在这个日渐开放的新形势下,现代农村女性的自我意识增强,她们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向着一种新型的农村女性转变。感情出轨的农村留守妇女一般都是30—40岁之间,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最旺盛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当长期被压抑的女性寻求精神寄托时,难免会无法抑制自己的性冲动,而出轨。
传统农村妇女原有的重土轻迁,封闭保守、被动从属、自卑自弱等人格特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都得到了改造。在这个日渐开放的新形势下,现代农村女性的自我意识增强,她们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向着一种新型的农村女性转变。感情出轨的农村留守妇女一般都是30—40岁之间,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最旺盛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当长期被压抑的女性寻求精神寄托时,难免会无法抑制自己的性冲动,而出轨。
4.从法律方面看。
4.从法律方面看。
婚外情只要双方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就不构成重婚罪,就不触犯法律。因此,国家法律并没有有关婚外情处理的明确法律条文,婚外情只能纳入道德范畴,受到良心和道德的惩罚。
婚外情只要双方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就不构成重婚罪,就不触犯法律。因此,国家法律并没有有关婚外情处理的明确法律条文,婚外情只能纳入道德范畴,受到良心和道德的惩罚。
三、减少农村女性婚外恋的意见与对策
三、减少农村女性婚外恋的意见与对策
1.社会方面。
1.社会方面。
鼓励农村女性学习性知识, 包括男女性生理、性心理, 适用的及现代性观念。普及正确的性知识,剔除错误的陈腐观念。重视高质量的性生活、性的快乐和享受作用成为加深夫妻感情不可或缺的因素。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关心和支持,完善和规范性生活用品市场,鼓励农村留守妇女选择正确的性生活用品,缓解性压抑。
鼓励农村女性学习性知识, 包括男女性生理、性心理, 适用的及现代性观念。普及正确的性知识,剔除错误的陈腐观念。重视高质量的性生活、性的快乐和享受作用成为加深夫妻感情不可或缺的因素。加大对留守妇女的关心和支持,完善和规范性生活用品市场,鼓励农村留守妇女选择正确的性生活用品,缓解性压抑。
2.家庭方面。
2.家庭方面。
家庭道德中夫妻道德至关重要,夫妻应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由于现在信息发达, 通讯手段多样化, 与他人交往和接触的频率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夫妻之间要给对方交往的自由度, 不要过于提防和猜疑, 遇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 消除误解和隔阂。现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夫妻双方夜不能因对方给予过多自由空间,而感到寂寞,寻求新的婚外约束刺激。
家庭道德中夫妻道德至关重要,夫妻应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由于现在信息发达, 通讯手段多样化, 与他人交往和接触的频率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夫妻之间要给对方交往的自由度, 不要过于提防和猜疑, 遇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 消除误解和隔阂。现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独立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夫妻双方夜不能因对方给予过多自由空间,而感到寂寞,寻求新的婚外约束刺激。
3.法律方面。
3.法律方面。
打击买卖妇女成立家庭的违法犯罪行为,正确引导农村家庭和青少年的婚姻观,加强《婚姻法》对早婚的打击力度,建立婚姻必须遵循合情合理合法,夫妻双方自愿原则。大多数婚外恋现象对于婚姻家庭的破坏作用只是处于模糊状态,所以要用《婚姻法》加以正常的引导与规范,婚外恋是畸形现象,虽然处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现象却必须用法律加以调整。婚外恋及其后果是法律不能回避的,我国的《婚姻法》必须不断完善,引导人们树立高尚文明的婚姻家庭道德观。
打击买卖妇女成立家庭的违法犯罪行为,正确引导农村家庭和青少年的婚姻观,加强《婚姻法》对早婚的打击力度,建立婚姻必须遵循合情合理合法,夫妻双方自愿原则。大多数婚外恋现象对于婚姻家庭的破坏作用只是处于模糊状态,所以要用《婚姻法》加以正常的引导与规范,婚外恋是畸形现象,虽然处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但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现象却必须用法律加以调整。婚外恋及其后果是法律不能回避的,我国的《婚姻法》必须不断完善,引导人们树立高尚文明的婚姻家庭道德观。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钟立.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农村女性的自我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第04期.
[1]钟立.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农村女性的自我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湘潮(下半月)(理论)》,2009年第04期.
[2]马威.农村女性婚恋心态的田野调查——以内蒙古赤峰市郊某村为例.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年4月第2期.
[2]马威.农村女性婚恋心态的田野调查——以内蒙古赤峰市郊某村为例.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年4月第2期.
[3]邓宏碧.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思考.民商法学,1997(7).
[3]邓宏碧.完善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法律思考.民商法学,1997(7).
[4]肖富群.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性别理论.《江淮论坛》,2010年01期.
[4]肖富群.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性别理论.《江淮论坛》,2010年01期.
[5]王淑合.婚外恋的预防.心理诊所 psychological clinic.
[5]王淑合.婚外恋的预防.心理诊所 psychological clinic.
[6]沙吉才. 中国妇女地位研究[M ].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8.
[6]沙吉才. 中国妇女地位研究[M ].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8.
[7]杰拉尔丁•特里.减贫与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 探索联系,评估影响.《实践中的发展》(Development in Practice),卷号14,4,2004年6月.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
引言
我国农村货币资金存在稀缺性与特殊性,难以完全按照市场供求有效配置。据调查,目前至少10000亿元的农村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预计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到20万亿元。另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统计,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中小企业有4200万家以上,而没有纳入统计范围的个体商户远超这个数字,其中90%以上难以得到贷款,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需要制度的创新。
2006年,银监会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批准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从经营状况上看,截至2009年,已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69亿元,贷款余额为181亿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与农户小额融资难问题,填补了农村金融市场服务空白,进一步满足了“三农”对资金和服务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在蓬勃发展。
二、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 村镇银行
银监会2007年1月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定义,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县域经济,它是商业性银行,不是政策性扶贫机构,所以它既坚持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要坚持商业存在原则,达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目前,村镇银行已初步形成资本构成多元化、民间资本过半的局面。
表1村镇银行分布表(单位:家)
地区分布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东部地区 120 105 161
中部地区 100 103 103
西部地区 92 136 107
合计 312 344 371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9年《新型农村金融发展计划表》整理
村镇银行发展迅速,并且占据新型农村机构设置的重要地位,但是其继续发展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村镇银行股权设置方式来看,《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民间资本虽然也有参与,但是大股东的绝对控股地位,导致村镇银行成立之初更像隶属于大银行的分设机构,无论是人员管理还是业务经营都受到约束,难以自主运营;其次,村镇银行设立于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的限制,居民收入水平的限制等,使得村镇银行普遍存在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再次,我国村镇银行主要采取“一般贷款”模式,后来也尝试过“季节性贷款”和“短期贷款”,但是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创新少,使得信贷产品的期限与生产周期不协调,结构上也满足不了农户的需要。
(二)、 小额贷款公司
中央关于小额信贷的有关规定主要有三点:一是“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俩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二是在服务于“三农”的原则下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并且规定70%以上的贷款要用于“三农”;同时限定小额信贷公司只能在县域内经营;三是开放小额信贷利率上限,但不能超过法定利率的四倍。目前人民银行六个月贷款年息是5.04%,其四倍应是20.16%,下限为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具体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
表2贷款公司分布表(单位:家)
地区分布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东部地区 2 17 11
中部地区 14 17 18
西部地区 5 12 10
合计 21 46 39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9年《新型农村金融发展计划表》整理
小额贷款贷款公司在效益性原则下涉足了小额贷款的各项业务,并且业务模式大都效仿农信社或农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规范之处,并且其客户许多具有不良信用记录,他们在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被拒而与小额贷款公司发生业务关系,这就为小额贷款公司埋下了信用风险和隐患;其次,小额贷款公司也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受到各种规定的限制,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狭窄,无法吸引存款,自有资金有限,面对旺盛的贷款需求,出现了相当大的资金缺口。
(三)、 农村资金互助社
按照银监会2007年初出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银行业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在行政村设立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为实缴资本。
表3农村资金互助社分布表(单位:家)
地区分布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东部地区 5 10 10
中部地区 24 26 26
西部地区 20 20 20
合计 49 56 56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9年《新型农村金融发展计划表》整理
农村资金互助社在设计理念上有明显的商业化倾向,不符合农民的金融需求偏好,并且很多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存在产权不明、权责不清及收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稽核制度,成员向组织借贷有时只是打个借条,这样不规范的操作加之没有明确的经济目标定位,业务规划不科学等问题,使得资金互助社的持续经营存在很大的风险。
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结合各地区各类机构发展现状及问题,为实现新型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政府应大力扶持,出台相应政策以奠定农村金融业发展良好基础。政府应大力构建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各类农村金融机构,针对县域经济特点,出台优惠政策,通过降低税率、补贴利率等措施,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成本。通过减免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所得税等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
其次,净化农村信用环境,降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政府在信用环境整治中要发挥核心作用,减少短期行为,增加行政和司法透明度,杜绝执法随意性;要强化农村征信系统的建设,积极发挥工商、税务年检系统;强化失信惩罚力度,建立相关机制,完善部门制裁制度和法律保障机制。
最后,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加强金融服务业务创新。应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放力度,摸索更多融资途径;利用媒体及各种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存款信心;积极探索,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探索多种担保、抵押方式帮助客户解决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222-237.
[2]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77-81.
[3]廖继伟.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发展路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0(7):48-54.
[4]王在全.小额信贷商业化与新农村建设[J].理论学刊,2010(8):46-49.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金融探索的又一项重大创新。自2007年国家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来,村镇银行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拓展农村融资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的问题,研究当前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繁荣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村镇银行的属性及经营模式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服务都是中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薄弱的环节,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每年有大量的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流向城市;另一方面,农村对金融的需求又得不到满足,主要融资方式是非正规甚至非法的民间高利贷。发展村镇银行是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
1、村镇银行的属性
我国的村镇银行是在借鉴西方国家社区银行的模式,以及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理论上村镇银行具有社区银行的属性。按照国际通常定义,“村镇银行”是指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自主设计、独立经营,主要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其具体属性为:设立地区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为“三农”和当地乡镇中小企业;注册资本门槛低,最低只要求100―300万人民币;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当地的存款,且限定资金主要投向本地客户,不得发放异地贷款;资金自主支配权大,决策灵活。村镇银行的这些属性使其成为当地农民和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选择。
2、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
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管理部式。采用此种模式的主要是城商银行和外资银行,例如包商银行、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农村金融部和村镇银行业务部。以汇丰村镇银行为例,其设立的村镇银行业务部对其所有的村镇银行负有管理职责,相当于是村镇银行的总部。第二,村镇银行控股(集团)公司式。我国较多大中型银行都有意采用这种模式,进行集团化管理,例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民生银行。第三,股东共同管理式。这种模式被部分村镇银行采取,有利于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管理。这种模式下,村镇银行股权比较分散,发起行在管理上起主导作用。第四,分支机构管理式。为承担社会责任和跨区域发展的需要,部分银行以独资的方式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域设立村镇银行。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2006年12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村镇银行设立的准入条件、设立方式、监管措施等进行了阐述,并选择四川、湖北、青海等6省进行试点。2007年3月1日,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建设拉开帷幕,特别是2007年10月银监会将试点地区向全国推广后,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近成立的一家是2014年1月15日,宁波鄞州农合行新疆村镇银行管理部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成立。截至2013年10月,全国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000家之多,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国31个省份村镇银行的全覆盖,全国1880个县市的覆盖面超过50%,中西部地区组建620家,占比62%,村镇银行县域覆盖面和服务充分性明显提升。截至2013年8月末,已开业的村镇银行资产达520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1228亿元,小企业贷款1598亿元,两者合计占各项贷款的89%;累计向111.9万农户发放贷款3097.5亿元,累计向28.9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5329.5亿元,支农支小的特色显著。
由图1中的资料分析可知,我国的村镇银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始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12月),在2006年末,我国银监会通过相关法律放宽了设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所有社会资本均可以到我国农村地区建设村镇银行机构,这一年成立了19家村镇银行,迈开了第一步;二是发展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经历了一年的试点探索之后,2008年、2009年两年新增村镇银行分别为72家和57家,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三是提速阶段(2010年1月至今),这四年新增银行数量惊人,分别达到了201家、187家、265家、199家(截至2013年10月的数据),投资建设村镇银行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加入到建设村镇银行的队伍当中。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银行的建设步伐还会不断加快。
当然,虽然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受制于现实的种种情况,阻碍我国村镇银行进一步壮大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三、当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资金筹集困难,运营成本较高
村镇银行主要设立在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储蓄存款的增加。另外,村镇银行是一个新生金融机构,由于对其缺乏了解,农民更愿意把闲置资金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降低资金风险。而且,村镇银行相对于其他银行机构,网点少,办公设施落后,不能开展对公业务,进一步降低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由于村镇银行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只能向当地的金融机构拆借资金,导致贷款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相关数据显示,部分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已经严重超过了75%的监管红线,个别甚至超过了100%,开始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贷款需求旺盛与存款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
2、经营风险偏高
首先,农业属于弱势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风险要大很多,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使得农户小额信贷容易形成呆账坏账;农副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信息落后使得农业生产面临着高市场风险。其次,农户自身可用于抵押贷款的财产较少,加上农户缺乏通畅的市场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投资获利能力不高,信用意识淡薄,一旦农户出现违约的情况,村镇银行强制执行没有保障,存在着极大的信用成本风险。
3、市场定位偏离办行宗旨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为当地的“三农”和乡镇中小企业以及县域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然而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企业法人,企业的首先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体系严重不完善的情况下,部分村镇银行在利润的诱惑下会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从当前村镇银行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村镇银行将资金投放在贷款金额较大的企业或是能盈利的优质项目上,面向大客户和高端客户,这种行为背离了既定的服务“三农”的办行理念。
4、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现代金融业务是一项日益复杂的工种,对工作人员的金融、税收、数学、会计、审计、计算机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由于村镇银行属于民营经济创办的“私人银行”,并且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地区,相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不稳定的工作性质难以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目前成立的村镇银行中80%以上的员工只有大专学历,与国有商业银行本科以上员工占50%以上相去甚远,更不能与股份制银行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70%以上相比,并且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金融领域专业培训,业务的不熟练增加了经营成本,也降低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不利于村镇银行的持续发展。
5、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力度不够
村镇银行虽然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为办行宗旨,但是当前政府在支持其发展的企业奖励、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力度不够,尤其随着村镇银行的逐渐成长,政府对其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都有所降低。另外,村镇银行的结算系统孤立,大型银联公司对村镇银行这类小型银行金融机构政策支持上与其他银行相去甚远,导致其不能办理信用卡、银联卡等业务,降低了其竞争力,阻碍了其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进一步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村镇银行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充满了竞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为了实现村镇银行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一方面,可以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金,较高的资本金可以帮助村镇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尤其在当前吸储困难的情况下十分必要。另一方面,加强与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可以和他们签订协议,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他们充裕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再者可争取早日进入全国银行拆借市场和在政策的允许下发行债券、票据等融通资金。
2、引导村镇银行建立严密风险防控机制
一方面,监管机构加强监督,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完善的银行组织系统,健全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对信贷风险的审批流程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避免因信贷人员的素质或者主管评估失误造成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借鉴创新模式,如借鉴我国农业银行的“三户联保”模式,即三户农民相互监督和督促,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较高的还贷率,而且可以增强风险防控水平。
3、立足县域、面向三农,服务乡镇中小企业
村镇银行的建行宗旨和自身特色就是“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也是其活力和生命力所在。应始终坚持立足县域,吸收城镇闲散资金,重点支持农户、乡镇中小企业,严格限制村镇银行资金的投向,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提供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4、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人才是任何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在村镇银行建立初期,高素质的人才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坚持“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两条方针。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步伐,积极引进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出众的高级工作人员,发挥他们帮、传、带的作用,帮助其他员工快速提升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强化员工培训,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相关农业特长、熟悉当地情况的人才队伍。自身培养的人才队伍成本相对引进低,知识更专业,归属感更强,更适合村镇银行的发展。
5、政府应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在企业奖励、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向村镇银行倾斜。政府对银行的奖励对象不能仅仅限于当前新成立3年之内的村镇银行,对成立满3年的银行也应每年进行一定奖励,以表彰村镇银行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时将村镇银行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延长时限,激发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也应该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
另外,村镇银行应加强宣传,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公信力,让更多的农户了解到村镇银行建立的目的、意义以及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乡镇企业来办理存贷款等相关业务,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
[2] 孙爱琳、彭玉镏: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3] 李晓春、崔淑卿: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3).
[4] 王修华、贺小金、何婧: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优化设计[J].农业经济问题,2010(8).
[5] 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
[6] 彭浩、邢欣: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4).
[7] 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5).
[8]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9] 苗绘、张慧玲、李海申:提高农村村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
[10] 周才云、张毓卿: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及解决思路[J].征信,2014(1).
[11] 戴玉刚: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经济;安徽省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并首批选择吉林、四川等六省区进行村镇银行试点,随后将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1]。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开始组建自己的村镇银行,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银行业向小微企业、乡镇乡村等薄弱领域倾斜。截至2016年2月,安徽省共成立村镇银行66家,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0%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
1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农村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村镇银行,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可以起到以下作用:解决竞争不充分、缓解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2]。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1.1理论依据
1.1.1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抑制理论是由麦金龙于1973年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原因不仅是由于资本的缺乏导致的,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资本市场固存的扭曲现象使得资本利用效率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3]。整体经济状况的好坏决定了金融的好坏,而金融又会对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反作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金融抑制现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还普遍存在,机制、方式和体制都成为了阻碍金融支农的壁垒,使得服务三农的效能无法充分发挥[4](图1)1.1.2小银行理论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有怎样的经济结构,就应当有怎样的金融结构,这样才能降低服务成本,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国内外研究也表明,银行所提供的服务与其规模有一定的关系,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等业务上,小银行的指标都要高于大银行。同时由于服务成本较低,小银行也更加倾向于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所以村镇银行作为“小银行”可以为小微企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更大的金融支持[5]。
1.2现实需要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农村区域内部差距明显,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主要以单一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作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综合生产能力较弱。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无法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不能满足三农生产对于资金的需求。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明显存在着“非农化”倾向,农发行、农信社和邮政储蓄向少数企业集中贷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户贷款覆盖面偏低[6]。由于这种金融瓶颈的存在,抑制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缓慢。
2村镇银行在安徽省的产生及对农村经济的支持现状
2.1安徽省村镇银行的产生及发展
随着国家逐步放宽农村地区金融准入门槛,不断扩大农村金融供给,安徽省也抓住机遇成立自己的村镇银行,以期能够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效率较高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缓解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7]。在这里以安徽省最先成立的两家村镇银行作为范例,即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和凤阳利民村镇银行,他们的成立对安徽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2.1.1长丰科源村镇银行2008年2月2日,安徽省第一家村镇银行长丰科源村镇银行挂牌成立,其注册资本为1亿元,标志着中国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在安徽省结出第一粒果实。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将秉承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按照现代金融机构管理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服务水平和人员素质。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提高支农力度,确保支农质量,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上做出贡献。2.1.2凤阳利民村镇银行2008年4月28日,安徽省第二家村镇银行凤阳利民村镇银行在凤阳县府城镇挂牌开业,注册资本为4100万元,拥有各类员工19人。该行的市场定位是为小微企业、农民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每年支农贷款的比例占总贷款的比例都会不断增加,同时也会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周边集镇。该行将与地方政府在农业开发、卫生、扶贫、教育等方面形成互动,逐步提高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覆盖面,强化对农业的信贷支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2.2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建立村镇银行的初衷就是要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影响范围得到扩大,减少农村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实现普惠金融[8]。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下。2.2.1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由于农业具有天然弱质性,农户在贷款时很难提供抵押品,使得农村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且收益低,导致农发行、农信社以及邮政储蓄纷纷减少在农村地区的金融网点。而村镇银行的设立恰巧可以弥补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空白。截至2015年末,安徽省银行业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行政村15049个,其中网点覆盖行政村6123个,各类电子机具(含ATM、POS、转账电话和自助服务终端)覆盖行政村14176个,其他方式覆盖行政村3196个,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2.2.2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满足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需求增加农村地区金融供给本来就是村镇银行设立的目标之一,村镇银行可以吸收农村地区闲置资金,调节资金余缺,利用自有资本和中央银行再贷款支持“三农”发展[9]。同时在贷款利率和抵押条件上给予小微企业和农户以政策优惠,使得更多需要资金的企业和农户可以得到资金支持,满足他们生产和生活需要。2.2.3初步形成了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20世纪90年代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销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同时收缩其在农村的机构和业务比重。最直接的后果则是农村金融服务长期缺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使得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大。而设立村镇银行则有助于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扩大农村资金供给,形成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10]。
3村镇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多的作用。可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服务渠道单一、偏离目标定位、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依旧很突出[11]。具体来说,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3.1偏离服务
“三农”目标,非农化倾向严重服务三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最初目标,而村镇银行在本质上仍然属于金融机构,盈利是其最内在的追求[12]。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存在着投入大、产出小、风险大的特点,导致村镇银行在农户的贷款中出现“惜贷”现象,不愿意过多的贷款给农户,而偏向于将资金发放给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这就导致需要资金的农户无法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此时的村镇银行充当的却是“抽钱机”的角色,无法真正服务于“三农”。
3.2服务方式手段单一,资金来源缺乏保障
目前村镇银行主要通过直接发放贷款的方式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贷款过程中对抵押品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并且主要以中短期小额贷款为主,无法满足具有中长期贷款需求的农户。并且村镇银行由于受地域和国家政策规定的限制,使得其存款规模和存贷利差偏小,不利于增加盈利水平和扩大贷款业务,导致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功能得到限制[13]。
3.3信用控制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
由于村镇银行尚未加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和结算系统,使得村镇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对农户的信用考察比较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人情贷款”,加大了贷款成本和贷款风险[14]。而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部分农户认为在村镇银行贷款可以先不用考虑归还而产生道德风险。同时村镇银行在结算上必须通过发起行作为结算中介,这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效率[15]。
4提升村镇银行服务水平的对策建议
4.1加强政策支持,坚持服务
“三农”基于村镇银行功能的特殊性,国家应允许村镇银行结合当地资金供求情况、农户信用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选择合适的存贷款利率,保证村镇银行在满足自身生存的同时也能服务于“三农”,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可以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4.2创新服务方式,加大融资力度
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提高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开办诸如代客理财、代销保险、黄金等中间业务,增加盈利能力。人民银行也要给予村镇银行相应的支农再贷款支持,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税收方面提供政策优惠等。
4.3加强信用控制,提升抗风险能力
人民银行应尽快将村镇银行纳入征信系统和结算系统,提供必要的征信服务,降低其在贷款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贷款成本[16]。村镇银行也要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引导和监管力度,确保村镇银行合法、合规、稳健运营。5结束语村镇银行是安徽省农村经济以及三农事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当前安徽省村镇银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市场定位不明确、资金来源缺乏保障、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只有解决了当前村镇银行存在的不足,才能使其更好地为整个金融市场服务,促进三农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传华.村镇银行制约因素与发展路径选择[J].中国国情国力,2012(5):20-22.
[2]陶劲.新农村建设期待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24(5):47-50.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一)数量较少、业绩突出且发展快
目前,我国共有银行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各类农信机构、村镇银行等)约3000家左右,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突破80万亿元。可是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其中的民营银行数目不超过10家,人民币存款余额一共为2200亿元左右,分别只占0.3%和2.75%。总量之小,可以说微不足道。然而,这些民营银行的业绩都是相当的突出,举例而言行,2010年,台州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名列全国银行业第一,泰隆银行名列第四,其它各行的表现也都相当不错。2006年后民营银行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省内的一些老牌城商行,举例而言2012年末,泰隆银行、稠州银行、民泰银存款余额分别达到411亿元、494亿元和334亿元,大大超过金华银行(256亿元)、嘉兴银行(262亿元)和湖州银行(211亿元),超过或迫近了绍兴银行(377亿元)。
(二)运营形式灵活
举例而言,浙江网商银行的存贷模式区别于传统国有银行为小存小贷,即设定存款上限,设定财富下限。并且依托阿里的背景,网商银行主要向阿里平台的电商商户提供融资,并且针对现实有针对性的推出了网商贷(是围绕阿里电商平台,向电商平台卖家推出融资产品);旺农贷(是结合阿里“千县万村”计划,借助“村淘合伙人”模式,结合消费品下乡、农产品上行以及农村生态圈等信贷场景,面向农户推出的小额信贷产品);信任付(是为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赊购赊销、信用支付等账期金融服务)等产品来化解特定群体的资金融通需求,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小商户的融资难问题。
(三)发起人素质良莠不齐,外部环境不健全
国家放开民间资本准入的幅度是巨大的,可是相关规范政策的出台却是循序渐进的,这其中的矛盾遇见民营企业资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状及其容易导致非正式民间营运的产生,而且从退出机制上来看当下我国并没有专门的《银行破产法》对其作出详细规定,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民营银行的“井喷”式设立的背景是国家放开银行业市场准入之后,无论是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经营主体还是资本实力薄弱的小型民企都尝试加入这次资本运作的浪潮之中,并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不同的行业、资本来源、目的等导致了股东群体的良莠不齐而出于此也必然使得其没有国有资本那样容易控制。
(四)“新三十六条”并未得到真正落实
新36条明确说明,允许村镇银行有民间资本“主发起”,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具有说明性的案例是由加拿大华人徐滇庆教授等推动筹建的“沈阳瑞丰银行”等5家民营银行最终未获银监会批准。可以见得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目前只是停留在参股上,并不可以取得经营的主导地位。
二、民营银行发展建议
(一)设置“省金融管理局”进行监管
目前,银监会的机构与人才配备有限顾及自身繁重的任务的同时对于发展微型金融机构已无过剩的精力,因此建议设置“再监管”的隶属于省级政府的省金融监管局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实行,专门监管各类微型监管机构。
(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规避风险
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出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可以借鉴的国际经验,必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同时有效的存款保?U制度有利于防范流动性风险,促进金融稳定以及提高民营银行的社会信誉,促进公平竞争。建立保险制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强制性保险,指所有银行机构都必须参加,无一例外。2.出于流动性和运营成本的考虑被保险的范围应明确,例如实行小额保险,对超出金额的存款不予投保;只投保居民储蓄对于企业的存款可以不投保。3.省级和国家两级组建保险网络,省级保险公司负责小微型银行(或者加上地方性银行)机构,全国性存款保险公司负责其他大中型银行机构的投保事务。
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一、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金融机构的建立健全对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农村的发展情况又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金融服务逐渐地渗透到我国的农村地区,为推动农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的改造步伐的加剧,原有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逐渐地退出了农村的金融市场,如县级以下的基础网点;使得一些地区的金融服务机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农村对资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虽然部分金融服务机构没有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但是在农村地区这类银行仍然存在网点少,农民办理信用贷款手续麻烦、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导致广大农村对金融需求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据我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2年7月末,在全国范围内已经组建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34家,其中376家设在我国的经济不是很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据人民银行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2年8月末,在全国范围内总共设立了只贷款,不存款的小额贷款公司有4122家,通过这些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增长速度比较迅猛,但是根据有关部门对这些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大多是来自财政资金,很少有农民通过这些金融机构贷款,即使有农民通过这些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的也是采用采用小额短期贷款、整贷零还的操作模式,这样的操作管理投入成本过于高昂,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规模有限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我国的新型农村机构存在资金筹集难度较大,并且资金来源渠道少的问题。在现行县级以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部分村镇银行虽然通过一些渠道吸纳了一些存款对象,但是基于这些金融机构起步较晚,农民群众对其功能不甚了解,信誉度积累不够,营业网点较少等原因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业务的发展。此外,从目前农村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职能来分析,这类公司只具备贷款职能而不具备存款职能,并且公司注册资金比较少,致使资金匮乏,后续资金跟不上,难以满足农村贷款市场的需求,这些都是导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能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
2.没有健全的内控制度
基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时间不长、人员配备短缺等因素,使得金融机构的股东会、监事会等未发挥出其职能,不能对金融机构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金融机构内部制度存在诸多漏洞,没有结合本金融机构的实际经营情况而制定,大多是照搬其他金融机构的制度;执行能力比较弱,如审贷分离制度执行得较差、内部机构设立重经营轻管理等,没有设立独立的内审及风险岗位、强制休假制度执行不到位等。
3.政策扶持深度不够
从财政政策方面来看,村镇银行在所得税、营业税征收方面,其标准都是参照商业性银行的标准,享受不到和农村信用社一样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资金覆盖深度和广度不够,财政只针对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所发放的农业贷款进行贴息,而没有对村镇银行发放贷款进行贴息。
4.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因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规模比较小,环境条件差和薪资比较低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很难聘请到业务技能及素质高的金融人才,同时基于农村金融人才接受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并且培训技能滞后,进而导致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三、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
1.努力拓宽筹资渠道
基于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规模较小的现状,应制定相应的融资措施:一是引导民间资本有序规范地投入,改善资本结构,壮大资金实力;二是适当增设营业网点,吸收储蓄存款,扩大资金来源;三是努力探索业务创新,研发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2.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为了保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建立严密的内部审查工作机制;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自2007年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工作指引意见及规定,但这些政策远远达不到“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国家应继续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方面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供给的同时,务必要有相关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