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0:54
导语:在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提升教师探究教学的能力
1.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
(1)探究教材资源。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中,教者呈现潜水艇、热气球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思考:浸沉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如何判断物体的上浮、下沉?轮船用钢铁制造,钢铁的密度远大于水,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
(2)开发网络资源的能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远超我们的认知范围。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缩短知识应用的时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在学习《电能》内容时,教者以多媒体播放日本福岛核泄漏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既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伤害。
2.组织课堂的能力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独霸课堂的话语权,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学习的兴趣。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以做到收放自如。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对学生知识结构深入地了解,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手可及”。教师的提问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浮力》教学中,教者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什么是浮力?什么样的物体具有浮力?什么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什么情况比较小?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如何测量一个物体受到的浮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融洽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对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要宽容学生的错误,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2.猜想假设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结论的机械记忆,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大胆猜想与假设,以致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足。教师不急于说出结论,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动脑搜寻大脑中存储的知识,让学生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教者让学生用手掌压在桌面上,并来回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掌的阻碍作用。在不向任何方向滑动或有滑动的趋势,感受到桌面对手掌是否有阻碍作用。再增大手掌和桌面之间的压力,让手掌在桌面上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掌的阻碍作用有没有变化?
3.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师不要以自己的演示替代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将操作的机会让给学生,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资源,也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实用的实验器材。学生在探究中常遇到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要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如在《重力》教学中,为让学生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准备钩码、测力计等探究质量与重力之间遵循的规律,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准备实验、用直尺绘图,发现规律,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4.有效讨论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不仅是独立的思考者,还是问题的讨论者、批判者,在听取别人的意见与观点的同时,既有包容的吸纳,也有智慧的碰撞,在讨论交流中彼此分享,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如在《密度》教学中,学生用手掂量铁块、铜块、铝块、木块,比较它们的质量,思考物体质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体积,求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在收集实验数据后,小组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一是对于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大小是否有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接近?二是对于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此比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发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结论。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6
众所周知,“教与学”一直是教育教学所探讨的基本命题之一,而“教与学”又是教师与学生关系所衍生出来的,所以要想弄清“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理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是共生共存、互相生发促进的。在新课改的驱动下,“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使得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认可,极大地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课堂,推动师生关系得到调和。笔者认为,教是学的起点和基础,“教”具有引领、促进和优化的作用,因此,笔者从探究教与学的关系出发,找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优学的路子,期待为初中物理教学开创一片新的园地。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进行探究,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与思并重,设计有意义的问题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新课程”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逻辑性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精神。学习的过程不是一味被动接受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思考、批判和创新,一切教育教学重在生成而非死守已有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意识,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疑惑中自主思考,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学生问“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外,为什么从另一侧通过透镜还能看见蜡烛的虚像?”出现此N情况正好可以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探究,尽管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在问题中一旦学到新知识,必然会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驱动力。
学生有疑问是好事,是推动其探究知识的内驱力,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巧设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情景,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在重难点上,设置问题,引发思考,为学生的学习助力,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由此又会反作用于物理学习活动之中,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真正实现以教导学的目标。
二、实验教学必不可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更注重的是知识的讲授,但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设施的全面配备,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设计好实验任务书。纯粹的物理学科知识枯燥且不易于理解,将其放在有趣的物理实验中来进行生动地阐释,学生不仅能有效理解,同时更能较好地掌握。另外教师应该主动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动手、动脑、动心,显而易见直接参与的体验比旁观者的感受要深刻得多。
例如,在进行“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教学中,笔者想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放到水里的乒乓球,它由运动到不动的整个过程中浮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重力又受到怎样的变化?乒乓球在水中的体积又有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假设并独立设计实验,之后分小组交流谈论,改进实验方案并实施,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论证分析。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带着功利性去学习知识,而是怀揣好奇去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此外,也逐渐养成了科学的实验素养,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与感受,进而实现以教促学的目标。
三、授之以渔,注重归纳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教育乃是基础教育,重在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套有效的适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个终生的事业,知识是无穷的,学习也是无涯的,教师并不能一直充当学生的引导者、点拨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另外学习的第一要务就是掌握学习之道,这也是学习的不二法门,学生有了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何愁学不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善于研究和总结学习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根据一个物理问题往往可以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并且教师在教授时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物理学习中常见运用的方法有类比法、图像法和转换法,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相应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主动归纳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学生只有会学、巧学才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重教学反思,实现教学改进,推动学生更好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点,只有做了教学反思,才能代表教学过程的完成。课后反思工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都有必要做反思总结,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总结优点、发现问题并且尝试解决,这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再者,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能够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改进和调整,规避相同错误的发生。
教学反思事实上也是在不断提醒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发展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教师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于学生而言也是作了表率,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不断弥补在物理学习中的弱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也就是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主动改进教学的诉求,那么教师必然会主动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动钻研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这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教师教学的改革必然会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通过教师的反思对教学的优化,必然能够真正实现以教优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物理;承前启后;教学方法
一、做到“承前启后”,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然衔接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就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直观状态.高中物理不像初中物理那样直观性、生活化,其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研究对象与范围都较初中物理复杂繁琐.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高中物理时可能无法适应这一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自然衔接,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能够“承前启后”的进行物理学习.
例如,在初中的物理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学过有关于“力”的知识,像“重力、弹力、二力平衡”等,对于力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进入高中之后,学生需要学习“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力的独立性”等,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似曾相似”但又完全不懂.初中阶段对于“弹力”的要求只是“知道弹力是因弹性形变引起的”就可以了,但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会判断弹力方向,知道胡克定律及其公式,根据二力平衡求弹力”.面对这样的转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进行力的教学的时候首先让学生对初中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找出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速度、速率、位移、路程等的辨析,将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比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高中物理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的了解.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和学生一起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学生铺好台阶以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新知识的学习.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枯燥的,很多学生对于物理都不感兴趣,觉得里面的知识太过于抽象化,知识概念繁琐难懂.因此,对于物理的学是力不从心、得过且过.而许多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有心无力,面对几十个学生恨不得都能够手把手的进行毕生所学的传授.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丰富自己的课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学生兴趣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法来进行教学,将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教师让学生围绕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笔直的跑道为例,让学生进行“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的联系的讨论.这样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大胆的设想与发言,让学生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这个知识的教学,播放奥运会跨栏比赛的片段,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的片段来进行位移、时间的思考,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得出“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中是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三、进行课后“反思”,帮助学生巩固学习
对于高中物理学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时候注重的是知识点的理解,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是如此.而学生对于课后的练习,教师对于教后的反思工作却微乎其微.因此,这里的课后“反思”,不仅仅只是指教师要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后的反思,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之外对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加深巩固.首先是教师.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应该有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很多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很少再进行教学的回顾,备课的时候也只是象征性的写下课后反思内容.因此,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就更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估算,教师可以与物理课代表进行情况的了解,然后根据所了解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措施的改变.教师在课后还要注意进行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以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顺利传授,真正做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后也应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后的反思,这样的反思可以是布置课后作业,也可以是进行单元测评.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在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分享自己在课堂上所获得的收获.这样通过交流让他们更清晰的认清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程度,进而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改变.因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进行课后的“反思”都有其必要性,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以便在以后的物理学习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
总之,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要有相关的进步学习.通过自身努力,让自己的物理课堂能够变得生动有趣,让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这样在物理的教学道路上,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努力才能一帆风顺.
参考文献:
[1]陶家强.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J].中学物理,2013(1).
[2]李伟伦.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物理教学[J].教育战线,2013(3).
【关键词】分组实验;初中物理教学;有效应用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起点与基础,对他们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尤其要格外关注实验教学,做好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补充。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与教学需求应用分组实验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操作和归纳实验,不仅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还能够发展其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
一、合理划分学生小组,明确分组实验任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有效应用分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这受到实验场所、实验器材、教学设施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教师需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当的授课方式与分组实验形式。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划分小组时,可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知识水平、实验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差异性来合理分组,并明确分组实验任务,利用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其积极踊跃参与到分组实验操作中。
例如,在进行“电流和电路”教学时,当学生学习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够初步认识电流的形成与方向、电路的组成与电路图元件及画法,可通过分组实验的方法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电路元件与符号,学会连接电路。此时,教师要先要求学生单独尝试连接电路,考察他们对本课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小灯泡亮或不亮来区分将其合理分组,组内学生存在差异性,达到“同组异质”的分组效果。接着,教师应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各自遇到的问题,在合作模式下一起设计和操作实验,再次进行电路连接,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发挥分组实验的优势和作用,并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二、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创新分组实验器材
在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需加强课前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准备好分组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为学生操作实验做好铺垫。器材是物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初中物理教师在应用分组实验时要用到大量的实验器材,为提升教学质量可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器材来创新实验方法与方式,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及集思广益自主创新实验。这样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理论知识,还能够发展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比如,在“光的折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分为四人一个小组,要求他们在组内一起复习光的反射定律相关知识;并准备好实验器材:烧杯、竹筷、细长铁丝、石块、激光手电筒、硬币、凹透镜和凸透镜等。接着,在分组实验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各小组同学把“小鱼”绑在石块上,浸入水中等待1分钟,请每小组选一名同学出来用细铁丝当作鱼叉进行刺鱼活动,要求迅速且只准刺一次。他们通过操作可以发现如果直接对着“小鱼”刺很难成功,需把握好角度,从而认识到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为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提供准备,初步学会应用探究法获取科学知识。
三、科学组织课堂结构,强化分组实验反思
分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发展其动手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有效应用分组实验教学,应科学组织和完成课堂结构,不仅需关注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中的表现,还应强化教学反思,当他们操作完实验后,并引领学生反思整个实验流程,包括各自的参与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实验收获等。同时,教师也应自我反思和总结,包括分组实验的内容、手段和目标等。
举个例子,在进行“熔化和凝固”教学时,当学生完成海波和蜂蜡这两种固体的融化和凝固实验之后,教师应对本次分组实验教学的展开、实施、完成,以及他们的具体表现、教学计划设置等进行整体反思,不仅反思课堂结构是否科学,还应反思分组实验的效果如何,学生有哪些收获和成长等。在具体的分组实验操作环节,教师自身是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态度,即为他们在观察海波和蜂蜡的融化与凝固过程中是否认真仔细,对一些实验细节掌握的是否恰当、记录的数据是否完整、操作步骤是否合理安全等。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四、总结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用分组实验模式,教师应从合理划分小组、明确实验任务、加强课前准备、创新实验器材、科学组织课堂和强化实验反思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提高分组实验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水平。
参考文献:
[1]韩长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6,33:188.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性 教学方法 能力
引言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设计和实施各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一、巧妙设计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探索真理、追求知识,学生只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才能产生这样的动力。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内容,通过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物理教师可将教材内容和物理观点转变为问题,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契机,让学生努力完成探究知识目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将一些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真理的兴趣,让学生拥有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例如,教师在讲解《光的折射》这一章节时,可有计划地设计实验问题,围绕“光折射产生的现象”这一内容展开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先准备好一盆水、一张塑料袋、一只塑料杯和一只手电筒等物理工具,依据以前所学光沿直线传播和光反射的知识进行独立探究,结合自习,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发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学方法总比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习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开展分层教学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能力、脾气性格、爱好特长、智商潜力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尤其是针对物理学科而言,这种差异更为明显。教学有效性,不是单纯某几个人进步了,而是集体与个体共同获得进步,这种课堂才能称之为有效。因此,在这种巨大的差异面前,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要注重集体与个体的共同进步,否则教师单纯的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可能是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进步,而抑制了另外一部分,无法达到共同进步。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分层分类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校都能在学习中接收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课前先要调查学情,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然后将学生按照特点分成若干个教学班(组),一般可分为A、B、C三班(组),这样就可以让类型相似的学生能够在一起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因材施教,一方面,教师可以提高备课效率,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在因为教师讲的太难或者太简单而缺乏听课积极性。具体来说,在不同类型的教学班(组)中,要遵循A组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点拨B组学生发挥潜能,往A组靠拢;帮助C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的原则。
三、重视实验教学
初中生往往对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想法。正如,物理学科就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就要满足学生渴望动手做实验的愿望,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例如,教师在讲《大气压》这一章节时,在做实验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出“在海拔高的高原上鸡蛋煮不熟,猜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猜想这一原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探究,通过动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让学生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
四、突显学生主体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式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观念,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开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主宰着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差,走上社会后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下,要特别重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与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提高。教师鼓励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获取更多的方法,锻炼了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教师要特别重视物理学习方法的教授,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伏安法测量电阻》这一重点内容时,可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在小组讨论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掌握欧姆定律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切忌教师做演示实验,然后学生模仿的教学形式。有效的教学形式,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教师物理教学的质量。
五、进行教学反思
对于教师而言,在有效教学反思过程中,一是结合教学过程。对照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细化后确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目标反思:课时教学目标是否确当?如果不确当。可以做哪些调整、补充和修改;二是结合预设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课堂教学实际,进行课时教学的对照、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其优劣得失,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提供借鉴;三是根据课时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哪些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哪些目标基本达成?哪些地方还有缺失?哪些目标没有达成?对于没有达威或有缺失的地方,在后续课时中如何补充?四是反思在本课时教学中,学生产生了哪些创新思维火花,我是怎样处理的?其处理方法是否恰当?还可以做哪些改进?五是要反思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否恰当?哪些地方教学方法运用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有欠缺?有欠缺的地方,在后续课时中可做什么样的改进?
结语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是每位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做到有效性教学就要从多个方面着手,不断优化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时代要求,对初中物理实行有效性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的同时,使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物理 教育教学 现状 对策
新课程标准倡导实施启发式教学,改变传统的讲授式的物理实验教学。不要使学生成为灌输知识的“仓库”,压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中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吃力”的现象,要想改善这种现象,改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物理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存在很多不足,初中物理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学习,并在不断实践中总结相关规律,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受到了教学时间的限制,一些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定位出现偏差,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开展灌输式教学。教师不仅掌握教学过程,而且在知识的吸收掌握中要求学生识记相关概念、公式,对于物理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解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物理学习兴趣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物理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再进行实验,学生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导致物理实验教学的形式化。最后,传统的物理教学形式缺乏创新,导致物理课堂教学枯燥和无趣,学生和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知识或者物理现象的前因后果。在对物理学习效果的检测中往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往往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加上物理学科在思维过程中有较强的要求。由于教师课堂形式的单一性,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浓厚,导致整体物理学习效果削弱了。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优化途径
1.教师和学生改变角色。
教师要摒弃旧的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和学生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学生以探究式学习为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在其中扮演着学生的朋友、引导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组织好物理教学活动,把物理教学变为学生发现物理的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物理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生活中到处是物理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物理问题,享受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一些教学者为了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理想化的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小孩滑滑梯、荡千秋、亮度可调的台灯、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3.对物理教师的新要求。
必须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标,以学生为本建立物理教学体系。用新课程标准指导物理教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夯实基础。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材,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实质上领悟新课标,掌握新旧教材不同之处,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教材,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的实践能力。必须对教学进行反思,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是否总结了每一节课成功的经验,是否找到了每一节课的小足,是否向同行们进行了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反思,充实自己。
4.重视实践教学,鼓励进行物理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这门科学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而对规律和现象的准备把握有助于推动科技的创新,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教学丰富了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体现出了新课改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室搬到实验室,让学生具体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弄清楚来龙去脉。此外,开展物理式教学还可以将学生带入大自然中。通过观察发现和解释物理现象。此外,物理教学场所还可以是工厂、社区及家庭。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电线的安装等。但是,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这样才能确保物理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有效性。在实践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实验设计,对实验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再次消化过程。
总之,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勤观察、多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发挥学生物理学习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洁.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0.4.
[2]刘万海.从“课程”到“教师”课程研究域的转向与教师文化重建[M].江苏教育研究,2004(8).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分组实验 观察 动手 探究能力
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指出:“物理教学应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物理教学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实验过程,提升对实验动手能力的要求,应将以验证实验为主改变为探索性实验为主,从而构建探索型学习过程。”从新课改初中物理教材看,更注重了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科标特别强调了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物理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能使学生把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再现,而且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综合可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动手能力。因此,上好分组实验课是实验教学的关键、也是物理教学的关键。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实验准备阶段
1。科学合理分组。实验课前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任务及分工。初中的物理实验普遍比较简单,条件允许,实验尽可能做到2人一个组,学生成绩、动手能力优差生、男女生相互搭配,以好带差,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
2.课前做好预习。为了使学生分组实验有序的进行,在学生实验前,一定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要使学生清楚本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及要达到什么目的,即要让学生明确实验步骤、清楚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用什么方法去完成。
二、实验操作阶段
1. 讲解实验要求。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习方法及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因此,应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从物理实验过程的指导入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究,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从一开始,结合具体实验,采用套公式的方法讲好实验的每一个思维环节。引导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内容,消除每一环节的学习障碍,突破难点,同时训练学生整体把握实验的思路。实验步骤的具体化和顺序,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及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讲难度是较大的,教师要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帮助学生重点突破,还可以通过电脑模拟实验过程,把整个实验“装”在学生心中。
2.示范操作引领。教师在实验中操作规范,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组织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作一些典型错误操作,让学生查找,使学生领悟到错误所在。把此示范演示放在教室进行,因为学生早已适应了教师在教室讲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装置和演示实验过程,能静下心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实验操作过程。然后进入实验室,他们就能有目的、有条不紊的亲自动手操作,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 加强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时,应创造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对其探究内容不过统得过死,否则可能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操作实验时,教师要边巡视边指导,指导他们认真观察现象,并要求要求他们如是客观的做好实验记录。对学生实验中的困难、错误和不规范,教师在巡查中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要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做实验,对于女生和不爱做实验的学生更要如此,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给学生打下手,使他们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初中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大,好奇心强,理解力差,他们中有一部分学生胆大、好动,注意防止意外发生,如触电、试管破裂、沸水溢出等,万一发生立即处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总结阶段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和反思。实验做完后,学生总是有许多问题和感受要问、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分享同学实验后的一些新的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教师还要不失时机的点评实验的得与失,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可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创新实验设计,揭示实验本质,增强实验效果。在学生实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反思,对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活化实验,形成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实验课上的观察和学生写的实验报告对实验的成败做出总结。多表扬学生做实验积极的一面,并提醒他们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的得出和正确性,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处理好实验中学生的过失,不要过分指责他们,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总之,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往往是从物理实验开始的。实验不仅是帮助初中学生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巩固知识的手段,也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思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特别是学生实验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督促学生重视和学好实验,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也是新课改对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成国芳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0期
3.宋京学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2010 年第 5 期
作者简介:向美珍 女 1963年1月出生 大学本科毕业 中学物理实验师
研究方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及管理
工作单位: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
关键词:初中教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的困惑
前言: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当中衔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关键教学环节。其能够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本学科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撰写教学设计应是每位教师都可以掌握的技能。物理学科作为初中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物理课程是在初中二年级才开设的,所以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并不像其他基础学科那么高,为了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其实物理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求在物理课堂教学层面上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然而,在“教学设计”的实际撰写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这些困惑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更阻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进步。因此,加强对课堂教学各方面因素的分析,提高教师撰写“教学设计”的水平刻不容缓。
一、分析与钻研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分析与钻研教材是对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笔者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认为,教师钻研教材基本可以通过通读、精读两步来完成:
1.通读
对教材进行通读,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基础了解的过程,其目的是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体系与结构,从而使教师掌握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和各章节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的选择与阐述方式,以及物理学的方法等。
2.精读
对教材进行精读,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与钻研的过程。教师在精读教材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反复推敲、教材设置的关键内容的分析,以便做到透彻理解,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笔者认为在对教材进行精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解决包括以下内容在内的诸多问题:
①教材各章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其来龙去脉、推导过程,适用范围是否清楚?还有哪些不理解或疑难之处?
②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准备向学生提出哪些问题。估计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学习的障碍是什么?
③教材对科学探究是如何安排和设计的?有没有不妥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④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哪些演示实验,何时做实验?要求学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启发学生分析总结等?
⑤怎样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图表?
⑥如何处理例题、习题和实践性作业?
⑦如何掌握前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相互对照,前呼后应?
⑧教材中有哪些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和其他学科的内容?
⑨认真准备每一个实验;演算每一道习题;广泛阅读一些参考资料或其他一些教材;了解一些动态。
二、学生学情分析的困惑与解决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在应用到实际教学时,不仅难以达到教师“教学设计”所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甚至还没有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好。这使得教师的辛辛苦苦的教学设计功亏一篑,不仅造成了教师撰写“教学设计”的困惑,更大大削减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撰写的热情。
笔者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时由于教师对学生学情分析不够透彻而造成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事情。笔者认为对学生的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可以分为已知的、半知的、未知的。
②了解学生的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
③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哪些学生能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
④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自我监控能力。即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
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不难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完全可以从各个不同事方面去创设物理学习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质疑创设情境。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在我们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就是以疑问为主线来开展的探究学习活动。
2.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用现实生活创设的物理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利用物理学史、趣味故事创设情境。教学课堂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人文情境,使学生在感觉有意思的同时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思路。并且,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种补偿方式。
三、课堂教学反思的困惑与解决
在现阶段的物理教学工作当中,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再理解、学生学情的掌握以及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进步。为此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都会进行课堂实录摘要的记录,然而在课堂摘要记录后,教师却很少对其真正的利用,这使得可让实录摘要失去了其存在的根本意义。另外,在笔者看来课堂实录摘要的确能够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并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反思,而只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记录载体而已。因此,想要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不仅需要做好课堂教学反思,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反思与课堂实录摘要之间的差别。
教师在对教学方案反思和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你是否考虑过学生通过这一教学过程要获得哪些知识与技能?经历哪些过程和方法?在哪些地方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②你是否考虑过在这些要求中,哪些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③你是否考虑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应按怎样的教学顺序(或线索)进行?
④你是否考虑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哪些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⑤通过这一教学过程,你认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哪些已达到,哪些尚未达到?
⑥你是怎样知道学生已经学到这些内容和尚未学到那些内容的?
其中的第①、②题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问题;第③题是安排教学过程的问题;第④题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问题;第⑤、⑥题是考虑如何及时接收教学反馈信息的问题。
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其通过物理内容、方法和思想的传承来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会物理的本质,养成物理态度和价值取向,学习终身必备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方法。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学会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当然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等个方面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为了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克服这些困惑,从而撰写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阶段,真正的喜欢上物理,从而为他们在将来的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更好的物理素养和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丰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提高 初中 物理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51-01
众所周知,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又好又快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进。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势在必行。物理教学只是众多教学中的一种,它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针对目前的状况,彻底突破过去落后的教学模式,树立起营造高效率教学课堂的概念,并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不断调整授课进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以下便是笔者针对物理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所提出的方法之谈:
1 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授课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深奥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本就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做好功课――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授课前精心的备课工作的前提下,还应该认真做好教学方案的规划工作,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确定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方案、检验和评价解决方案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教学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阶段和教学设计结果评价阶段。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结合好课本的知识点、学生的兴趣点以及课堂中的互动环节等等。
2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能在学生的思想、生活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只有两者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氛围才能热情高涨,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注意和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尽量和学生做朋友,理解他们,信任他们,从内心去帮助他们,那样孩子也会和你交心,喜欢你这个老师,爱屋及乌的喜欢你教的这门功课,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发屁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一起体验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赏识学生,是学生成长中的阳光。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例如:在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后,若是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表扬;若其见解的内容中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也应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3 不断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针对这种差异想方设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好这门学科。教师教的目的,不光是教会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初中物理课程最有意思的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部分物理理论知识都可以通过实践来得到有效的证明。初中物理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蕴藏的各种奥秘,能帮助我们揭开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神秘面纱。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利用物理学科这一特征,不断将日常生活情境融入到实际授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现象中蕴藏的各种奥秘,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教师授课的质量和水平,营造出一个高效率的课堂。
4 坚持开展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