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例

时间:2023-02-03 09:53:40

导语:在大学生毕业论文范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例

第1篇

【关键词】论文 答辩 规范化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28-01

0.引言

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学校应届毕业生按照教学计划在毕业前必须完成的反映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代表学生见解、能力及成果的学术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对我院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指导学生写毕业论文,是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最后一次执手训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在他们的经历当中还是第一次。所以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的组织、指导与答辩等主要环节的工作程序,以提高毕业论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基本情况分析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共涵盖6个专业共287人,共完成 287篇毕业论文,其中软件技术专业(软件编码方向)39篇、软件技术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50篇、软件技术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方向)32篇,网络技术专业57篇、计算机应用专业(过程控制方向)75篇、图形图像专业34篇。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1 2013届专科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

2.过程分析

2.1 征题与选题

本届毕业生共292人,为了使学生能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我系在教师中进行广泛征题,所拟题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术性,难易程度适中,但未能保证学生一人一题。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实验性、动手性强的论文选题,要求导师以体现工学结合,专业与现实选题为主,报销优秀的版面费,负责统一打印论文;增加动手训练机会。

2.2开题

学生选题经确认后,由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正式下达毕业论文任务,选派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进行开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按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基本上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开题报告。

2.3答辩安排

成立了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论文的评阅及答辩总体安排。对于论文评阅,要求教师按照论文的学术水平、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规范性、论文结果等进行全面、认真地审阅和评分。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进行了审查。

在答辩前召开了答辩组成员的培训工作会议,把答辩的安排和程序提前通知学生,确保答辩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为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了很好的准备。增加了同行评审,抽查了部分学生参与了论文答辩。

在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结束后,答辩委员会进行了毕业论文成绩总评,同时评选出本年度系级优秀毕业论文,共计24篇。

3.加强对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是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前提。按照相关毕业论文工作的规定和部署,组织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指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论文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传达了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具体管理规定。并详细做出了毕业论文工作具体安排,作为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主要管理文件,主要内容为:当年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如动员、部署、检查、评阅、答辩、评定成绩、总结等工作的程序和实施时间安排等。

制定了论文指导教师工作细则。主要内容为: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作用,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指导工作计划、安排与进程,指导记录等。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选题、开题、撰写、指导、答辩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监督和管理。本着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的原则注重过程管理,哪怕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失败,多次尝试,都是对学生最大的锻炼。经过这样的改革,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真正的投入,得到了回报,那就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本身的规范性也有明显改善,基本杜绝了论文严重抄袭行为。

4.对毕业论文工作的几点思考

毕业论文反映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许多问题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科研兴趣和热情。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知识面比较窄,思路不够开阔,对如何撰写论文了解不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欠缺。许多人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错误地认为,这是强加给他们的额外负担,有部分学生不按学院关于毕业论文有关工作的统一要求和我系的具体管理规定敷衍了事。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对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组织有科研实力和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中开展撰写科研论文的教学活动,积极孕育良好的学术氛围,为毕业论文打好基础。

二要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多地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结合起来,提前开展、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加强学术合作精神,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专业,学生科研的方向感更明确,进一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要提高学生索取信息、计算机绘图、数据处理、多媒体软件应用等的能力,以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学会将现有的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切实的表达。

四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责任心,强化学生从事论文工作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对论文选题的审核以及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宋宝坤.关于改进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J].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第2篇

【1】

随着这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后落笔,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忆这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入学时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到课堂上对各位老师学术学识的深沉沉湎,从奔波于教室图书馆的来去匆匆到业余生活的五彩缤纷,一切中的一切都是历历在目,让人倍感留恋,倍感珍惜。

四年湖南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活注定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四年来,我的师长、我的领导、我的同学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使我终身收益,我真心地感谢他们。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XXX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她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她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

在此特向XXX老师致以衷心的谢意!向她无可挑剔的敬业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深厚的专业修养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方式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时感谢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等几年来对我的栽培和教育。

【2】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第3篇

【一】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我的导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在论文的选题立意、资料查询、开题、理论分析、研究以及最后的审稿、定稿等方面的每个环节,张导师还有其他老师,给予我细致入微的指导和帮助,对此我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向我的家人、朋友及同事致以深深的谢意,在学习的时间里,家人、朋友及同事的关怀和支持是我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使我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不辜负中原工学院和各位老师的希望和培养。

【二】

感谢我的导师XXX 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小白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只是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但愿远赴米国的C平平安安,留守复旦的D,E&F快快乐乐,挥师北上的G顺顺利利,也愿离开我们寝室的H&I开开心心。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会记一辈子的。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三】

第4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生 论文写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C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38-01

作者在对毕业生进行论文辅导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力不从心,没有思路,没有方法,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论文答辩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论文提问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的选题目的不明确,思路不清晰,结构混乱,论文整体上质量不高。从而也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某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而论文写作的特点,即选定一个研究的方向,明确研究的目的,从而寻找合适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来达到论文研究的目的。这与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完成项目的过程实质上就体现了一个针对某个学科的某个方向完成论文写作的过程。所以我们对项目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论文写作能力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的内容,大致包括文学,语言学,翻译等几个方向,这与我们在课程中的学科设置基本相同。因此我们企图在教学上,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项目教学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这对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某个研究问题的方法,形成独自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也正是当今大学生比较缺乏的一种能力。

下面以英语专业中文学课作为例子来具体阐述项目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很多学生都喜欢选取文学作品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或评论作品中的某种写作方法等等。但在论文写作中对论文的整体结构把握混乱,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不甚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文学课的讲授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对可以给学生分配的任务进行规划,教师只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运用项目教学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包括七个步骤:明确任务、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进行决策、组织实施、过程检查、结果评估。

比如在讲授美国文学中作家爱伦坡的部分时,爱伦坡的写作方法或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等都是文学研究的重点。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我们选取爱伦坡作品中的一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比如爱伦坡笔下女性主人公的觉醒。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制定适当的计划,从而掌握觉醒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影响等等。在获取信息方面,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参考资料,也可以提供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的途径,让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明确任务以后,就应该制定相应的计划,即通过怎样的步骤安排,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计划中,包括回答学生在计划中某个步骤的困惑,给出建议或更多的选择,或通过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确定更好的实施计划。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以往此类的优秀论文,作为范例来讲述如何实施。也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完成一个论文,让学生参考或提出意见,从而对自己论文的写作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即项目完成的步骤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比如对作者生活背景的分析,对女性主人公生活时代的分析,女性觉醒表现的形式等等。检查一方面可以监督学生是否按照计划对项目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也可以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改正,以免影响整个项目的完成效果。学生完成项目后,对成果进行展示与自我评价,同时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心得。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文学课中的运用,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制定任务完成的计划,明确任务完成的步骤,对整个任务解决过程,思维清楚,结构明晰。因此对未来完成文学方面的论文写作任务信心倍增,通过最近两届毕业生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情况也证明,论文写作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可见,项目教学法确实能够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课型中应用。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电气类专业 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以及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当今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人才发展的环境愈发令人堪忧,所以在这股社会经济的潮流中,想要学校与人才共同发展就必须狠抓教学质量。教师作为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决定者,需要立足于现实,总结实践经验,改革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在学校里不仅能够学到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够熟练地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文章将就这些提出一些理解和建议。

一、对于教师以及教学活动的一些建议

(一)教师应当坚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这一职业作为社会上公认的典范,必须要严于律己,爱岗敬业。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本身要通过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满足时代与教学任务的需求。如今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在不断改变和革新,各高校对其招生专业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为了培养能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的学生,教师必须不断坚持学习,调整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才能有可能胜任不断变化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在电气类专业上体现得尤为充分,例如毕业于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其课程内容完全是以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系统为主,对于技术先进,控制效果好的可编程序控制还未学习过[1]。后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成熟和对节能要求的提高,变频控制已成为当今的主流和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就要求老一辈的教师深入学习变频控制的原理并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动。

(二)教师应当适应社会的转型需要,改革教学方案和计划。高校学生在校的期间其实就是一个摸索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学会如何学习以及了解知识和技能之间相互的结构关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练好基本功,掌握一套好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经受得住长期的考验。

为了培养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的实用性人才,教师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时应当注意到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等等,制定出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对于教材中已经过时或遭淘汰的技术的相关的教学内容,应当灵活适当地作出取舍。例如,当教材出现电动机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这类已经被淘汰的技术时,教师可以考虑不对其进行讲解;但当对于变频控制这类新型节能技术的加入,教师就可以对其充分讲解。只有这样,对教材之中的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使得短暂的课堂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教师应当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不仅仅要对教材的内容掌握透彻,还要在此基础上能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形象、生动、通俗、有趣的范例,这样不仅仅能准确地说明所教的内容,还能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由于每一门专业课都有其本身独一无二的特点,而这些专业课的理论内容会影响学生毕业之后的实习以及工作。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比较注重专业内容的学习和教学,但其内容在逻辑性、连贯性以及对大脑的锻炼上却不如理论内容,这就成了专业课的教学问题之一[2]。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在这个时候就会想到诸如,在课堂上举例、带学生见识实物或去实地参观等手段来增加专业课理论部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得学生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并掌握理论知识。

二、对于教学活动改革创新的一些建议

(一)对备课的形式应当寻求创新。由于电气类的专业技术随着时代的变换发展飞速,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提出了需要创新的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所处院校及其专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在网络已经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的方法,对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资料以及一些相关公司和科研机构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到所学专业的前景及其重要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

(二)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课堂作为教学过程中最为宝贵也最为重要的一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是提高高校毕业生质量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在进行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随时不断地调节课堂的氛围,使课堂不会处在过于紧张或是过于活泼的状态,在讲到与专业知识有关的问题时,可以适当引入两个与之相关的幽默话题或是实际例子使专业知识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同时课堂氛围也得到了活跃。

(三)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近几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开始注重对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其旨在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以提高办学水平。在加强实践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以对下几个环节的探索与研究:1.在对教学环节进行深化实践的同时,对教学一席与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创新。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方面,进行深化地研究与实践。3.应加强对于各高校的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且要着重对实习工作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析研究。4.在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选题、知道、评阅、答辩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由学生亲自完成设计性实验的全部过程,可以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自己设计制作产品的能力,对于个别的本科生或是研究生来说,进行“创新型”的实验设计,甚至可以培养他们接近科学前沿的创新能力[3]。

三、结语

文章结合了当代高校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目的,从两个大方面简要地对当前电气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改善的措施作出了探讨,这样不仅可以推进高校的教育革新,还能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特色鲜明、能适应多种社会环境的应用型毕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宇燕.电气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国外科技动态.2010(11)

[2]马庆发.多远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6)

[3]雷国荣.简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策略[J].职业.2009(12)

基金项目: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13009)

第6篇

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快和促进实验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经几年的建设,家畜繁殖本科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得以优化,实验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实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成效归纳如下。

一、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建设及方法

(一)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与难点

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非常重要,由于专业所定,实验的对象、方法与其他学科存在很大差异。实验的对象多为哺乳类动物,多具有生理活性的离体组织、器官及细胞;实验内容从家畜生殖器官的解剖学生理结构到哺乳动物胚胎生物技术,其中某些实验操作精细复杂,实验难度大、时间长。使用大型仪器的示范教学实验,仪器数量少,实验室学生人数多,效果难以保证。

难点之一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生殖、发育的调控理论。解决办法是在实验过程中多举实例,采用清晰的模式图、显微操作录像及实物向学生讲解,激发学生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难点之二是本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进展较快,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现实发展脱节,解决的办法是加快教材的更新速度,不断更新教材的课件,把新理论和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urp计划”,尽量参加研究生的科学实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新技术。

(二)实验教学条件的建设

本学科建设有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校不断加强实验室和实验基地的建设,为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这种开放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的开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1)实验室条件本科生《家畜繁殖学》实验课设计了专门的实验室,并安装了多媒体投影仪,为实验课讲课使用,仪器设备能满足3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验的需要。并对几种胚胎生物技术的操作程序刻成光盘,供学生观摩。

(2)仪器设备条件在学校“振兴计划”——教学实验室建设的资助下,本学科实验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购置了实验台、进口显微镜、培养箱、人工授精器材、消毒柜和几种主要家畜(公、母畜)生殖器官标本等。

(3)实验基地条件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和学校相继投入了5000余万元用于试验条件建设:在涿州实验站建设有约800m2的动物繁殖教学实验室和15亩的动物舍及运动场,另有北京锦绣大地牛场、顺义区高特种羊场、门头沟区种羊场、怀柔区绿神鹿场和校内种兔场、鸡场6个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

二、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逐渐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我校家畜繁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都有了质的飞跃。

(1)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教师示范的不足,以缓解传统家畜繁殖学实验课教学中时间、空间、教学对象的数量等因素的制约。本课程组不断加强多媒体影像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激素调控通路、胚胎发育特点、分娩过程、人工受精、胚胎移植、克隆及转基因等技术程序均采用清晰的模式图和显微操作录像立体化地向学生讲解。

(2)多媒体教学可增大信息量,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本课程组不仅制作了大量公、母畜生殖器官标本及性腺的组织切片,而且在实验课程的课件中添加了大量图片,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3)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家畜繁殖学实验课程全程使用近120张实验多媒体、图片,并配备猪、牛人工授精、体外授精和动物克隆技术光盘供学生自学。课件内容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时代感强,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记忆效率。

(4)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形象,方便地突破难点。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一些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简单化;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验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抽象的生殖生理现象和机制的理解。

(5)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可以进行远程教育,节约教育经费,降低教育成本。目前,已将制作的近120张实验多媒体、实验指导、日历、备课教案、习题库、试卷范例及标准答案等全部上传至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和校园网,且学生可以自由浏览,实现资源共享。

三、理论与实验结合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课同步进行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强直观感。为此本课程相对每章理论内容设计相应实验,共16课时,且讲课与实验同步,内容互为补充,使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立刻用实验来印证。实验课由主讲理论课的教师总体负责实验课程的建设,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合理衔接。

(二)各章内容与实验平行,用实验印证理论知识

全课程共设计10个实验(含一个综合性试验),既有传统的繁殖技术,又包含现代生物技术:对家畜生殖器官标本各生理部位及雄性与雌性生殖腺切片观察,认识配子的发生、发育的全过程与生理部位的关系;采用外源激素对实验动物进行生物学测定和实施超数排卵,掌握外源激素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同时掌握胚胎的质量分级与鉴定标准;通过品质测定,掌握检测活率、密度、畸形率的方法和判定标准;并对家畜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器材进行认识和安装操作,掌握使用方法和原理。

(三)考核方法的改进

针对每个实验内容,考核的方法不同,其中包括:①分别对学生进行现场提问;②让学生做操作演示;③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占年终总成绩的20%。

四、改革成效与思考

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学研究、从事创新实验与实践活动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科研活动的浓厚兴趣,营造出乐学善思、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小鼠配子冷冻保存技术的研究”立项并获一等奖;2005年以来,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5篇被评为院级优秀毕业论文,2篇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积极开展中国农业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计划),近5年科研训练本科生达32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考取了动物繁殖相关专业研究生,有的甚至到国外知名大学深造,每年有2~3名学生赴美国康奈尔、普渡大学及日本东京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训练对提高其科研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家畜繁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锻炼了师资队伍,青年教师业务水平迅速提高,经校内外专家和院教学督导组听课、观摩教学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后评价,其整体效果无论是教师的仪表、讲课风度、口才、多媒体的使用、知识水平和指导效果,还是教师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均为国内农业院校的一流水平。课程组教师多次获得教学评优“杰出教师”“优秀教师”等称号;青年教师曾申明于2007年获得了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家畜繁殖学》课程继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后,2009年又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7篇

关键词:改革 艺术院校学生 教育教学 强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42-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是有这种灵魂的。创新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同志在接见《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八六三计划”)实施十周年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至今依然振聋发聩。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创新从广义上说是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活动。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摇篮。纵观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总体讲,形势是很好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在“待业”的艺术类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出校门,重新培训”的问题。原因何在?很直接的原因是读本科期间忽视了“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更好地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创新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使我们的艺术学生能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立于就业竞争的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艺术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艺术学校的创新教育是一个认识和掌握创新规律及特点,并将其运用到人才培养中去的过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

一、发挥创新型教师的带动作用,打造创新型艺术“优生群体”

众所周知,为何象罗中立、谭盾、刘索拉、张艺谋、陈凯歌、陈瑾等优秀的艺术院校毕业生,凤毛麟角?原因很简单,取决于创新能力的高低。要创新教育理念,实现变革。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艺术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德、智、体、美、育人,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学校的办学体制、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模式上强化“能力本位”的主线。为了有效指导艺术生开展创新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些艺术学院都做了巨大的探索。例如,成立“创新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有些二级院(系)都指定专人负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校领导们综合协调,统筹开展“创新教育工作”,取得可喜进展。但是,成果的显现比较缓慢,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应该看到,老师的素质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有了创新型教师,才有创新型学生。创新型老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功底深厚的学术水平和坚实的教学能力,能在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不断有所创新,并善于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艺术教学当中。为此,应多渠道的提高老师们的素质,通过鼓励进修、深造等方式让老师们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最新理念;邀请专家给老师们开设创新系列讲座;定期进行教学、科研创新成果奖评比,鼓励老师们在教学方法、学生管理、教学体系、艺术科研创作上发挥示范作用,做到教学相长,人才辈出。

二、改革艺术教学课程设置,势在必行

创新能力来源于宽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创造素质。针对艺术院校特点,应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涵更新与外延拓展,构建合理的以能力为核心的艺术课程体系。

1.改革课程内容。根据形势发展,一些“过时”的内容可以不讲(例如,现在是数码拍摄时代了,若仍然大讲“胶片与彩色上釉洗片”,就实在属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列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设置必修课,确保艺术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课程设置应关注到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获得艺术信息的手段,使艺术生有机会了解学科发展的趋势。例如,艺术摄影专业,就不能只停留在平面焦距摄影,还应关注“高空航拍新技术”的发展,应根据社会生活需要,加大创新课程的内涵建设和更新。

2.按照创新要求适当增加选修课比重。应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推行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能力的“专业”及“公共课”选修改革,鼓励艺术生跨系、跨学科选修课程,在改革传统老系(部)、老学科的同时,加强艺术设计、影视摄影、三维动漫等新设“小”科类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使之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做大做强”,茁壮成长。结合艺术教育的特点,从某一学科如思维科学或心理学、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以此来激活艺术生的创新自觉性,让艺术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使思维具有流畅性和灵活性,培养起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敏感和追求意识,真正实现创新教育目标。

三、突出实践实训环节,实现学以致用

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而是培养艺术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实训环节表现出来的。为此,应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作用,各专业应有长期的稳定的教学实践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可靠场所,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那种“综合实践基地”的做法,固然是“大而全”,但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特色凸显。同时,应加大实践教学学时,针对学生的特长和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挂钩,设立大学生摄影、设计、动漫、舞美实践成果展览,通过展览、展示、演出等方式宣传艺术类学生的创新个性,实现学以致用。

四、加大艺术院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实现创新培养目标的途径。配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创新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以教育方法手段的创新,可推动艺术教育的全面创新。

教学方法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求新与能力创新相结合的转变。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充分调动艺术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尽量采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倡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讲评式等多样化的互动方法,调动艺术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以艺术摄影专业为例,大量的采风活动,应该纳入“学分管理范畴”,并表彰采风师生的范例佳作,帮助学生出版采风画集,推介优秀学生给传媒,把师生优秀的案例写入教材等等。可谓教法改革,大有可为。

五、创新教学评估办法,鼓励创新型学生脱颖而出

应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对老师、学生、课程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多元化和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对艺术生应该打破“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旧的考核方法,而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重在能力显现的考核办法,包括重点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可以采取书面答卷与论文、产品设计、创作演出、摄影作品评奖、电视展播等相结合的方式,改革考试分数的结构比例,以此形成鼓励艺术生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导向。

理论课程考试应适当减少试卷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探讨性的问题,让学生经过充分而深入的思考、讨论完成解答;设计、摄影、作曲类课程应尽量鼓励学生的原创性作品,拒绝抄袭。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创作的评分标准,应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加分体现,鼓励创新型学生脱颖而出。

六、环境育人,营造有利于创新型艺术生成长的文化氛围

学校创新环境的烘托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应定期给艺术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艺术沙龙和知名艺术生成才报告会,出版艺术生优秀论文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有广泛的涉猎,进行不同系科之间的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小组活动;选派专业老师对学生的题目进行定期检查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质;建立异彩纷呈的艺术生社团,举办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对获得校内外高层次艺术成果(摄影、演出、设计作品等)的学生,按学校的有关规定予以重奖,从而推动创新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布卢姆;掌握学习;高职院校;医用化学;目标教学

1掌握学习理论的背景分析

“学困生”问题是困扰各国教育的问题之一,而同一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掌握科学技术的精英人才,以应对来自苏联“人造卫星”的挑战。而20世纪60年代,以布鲁纳学科结构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由于片面强调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从而导致了学校大批“学困生”的出现。

在新技术革命时期劳动力需要具有比过去更为复杂的技能,这就需要扩大教育范围,“问题已不再是找到能够成功的少数人。根本问题在于确定怎么才能使年龄组中最大部分的人有效地学会那些技能与学科内容——它们被认为是在复杂的社会中发展自身所应具备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授布卢姆(B.S.Bloom.1931一)提出了面向绝大多学生的掌握学习理论。他的关于学习教育教学的思想体现在《教育目标分类学》(1964),《学生学习的启蒙形成和总结评价手册》(1971),《人类特征和学校学习》,《教育评价》等一系列著作中。

2 我校五年制高职生源状况

我校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大多数来自地处偏远、基础教育落后的农村,少数部分学生来自城镇;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不扎实,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生,少数学生还没有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且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成绩一般较差;从学习态度上看,大多数持无所谓的态度,个别极端厌学,持积极态度的学生是极少数;从课后学习作业上看,大部分学生自觉性差,有作业也不做;从遵守纪律上看,这些学生自我约束较差,少数自律性缺失,随意违反课堂纪律,受到批评就随意发泄对老师的不满。总之,高职院校五年制学生,从学习水平到其他非智力因素都是参差不齐的,两极分化严重,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是主体。

3医用化学课程与学习特点分析

在医学领域中,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毕业论文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护理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后续医学课程(如生物化学等学科)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医用化学课程的学习特点是:(1)抽象。化学反应虽然时时发生、处处发生,但看不到、摸不着,有限的实验难以达到让学生有真实体验的目的。(2)复杂、难记忆、难理解。(3)规律性相对其他自然科学来说要差,学生要记忆很多知识。例如物质的结构式比较复杂也难记忆。医用化学的学科知识内容繁多,十分难记。

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觉到化学知识“繁难”的主要原因有:化学基本概念的严谨与学生肤浅的认知习惯之间存在差距;化学基本理论的抽象与学生具体经验少之间存在差距;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相关性与学生对规律理解之间存在差距;反映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现象与学生观察问题易于浅表的方法之间存在差距;结构、性质联系的复杂性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存在差距;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与学生的混沌的思维方法之间存在差距。以上几个特点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女生学习医用化学过程中显得更加突出。

4 “掌握学习”的基本内容

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成就大小大致按正态曲线分布。即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完全掌握学习内容;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学会所教的许多事物;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及格或勉强及格。布卢姆指出:“这些使师生学业目标固定化的预想,是当今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破坏性的一面。它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而以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操作程序、教育评价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布卢姆掌握学习法,由于是以常规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操作策略具体实用,因而得到广泛推广。其中“掌握学习”的思想核心在于:许多学生之所以未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因此,只要创造出适当的教学条件,全面地,最大限度地开拓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就能最终达到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目的。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中有很多“学困生”,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就显得很有意义。

5掌握性学习理论的操作策略

在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础上,布卢姆设计了掌握学习策略,这一策略包括三个部分,既掌握学习的准备阶段、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序和掌握学习的课堂操作要点。

5.1掌握学习的准备阶段

5.1.1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

5.1.2教师先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学习单元,并制定具体教学目标。

5.1.3在上课开始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具备了多少有关学习新课程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自信心等情况,以便在新的学习中为学生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实施因材施教。

5.1.4教师根据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编制该单元简短的“形成性测试”试题,硕士论文一般为2O分钟左右,目的是评价学生对该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5.1.5教师根据“形成性测试”试题再确定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材料(如达标练习册等)和矫正手段(如个别辅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等)以备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选择。

转贴于 5.1.6当本学科学习结束时,教师编制“终结性测试”,对全班进行终结性测试,用以评价学生对该学科的掌握程度。

5.2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序

5.2.1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掌握学习的程序,使学生适应掌握学习的方法。

5.2.2教师根据事先安排好的教学目标、内容,采用集体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等同的学习时间。

5.2.3在进行形成性测试时,以正确率达到9o%以上为及格或通过。

5.2.4对于已通过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转入下一单元的学习,或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补充教材进行巩固性活动,医学论文或帮助不合格者学习;对于没通过的学生,教师在帮助其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或矫正手段,进行补充学习。

5.2.5在补救教学结束之后,再进行一次平行的形成性测试(学生回答第一次没答对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9O%以上)在达到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后,方可进入下个单元的学习。

5.2.6在本学科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评定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

5.3掌握学习的课堂操作要点

掌握学习在课堂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5.3.1设计单元掌握学习计划

设计单元掌握学习计划的目的,有利于使教师教学前就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周到地考虑好如何帮助学生达到单元教学目标,主动而有效地控制教学。

5.3.2为掌握而教:大多数学生(也许是90%以上)能够掌握教师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

5.3.3为掌握分等

实施终结性测试,并告诉学生获得的等级。分等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把学生成绩分为“A”等和“未掌握”两种。另一种方式是把“未掌握”的学生成绩进一步分为几个具体等级(如B、C、D、E等),以表明学生达到目标的具体情况。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决不能把终结性测试结果作为最终等级的一部分,否则形成行测试就失去了它提供反馈以便改进教与学的功能,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

综合看来,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中很重要的是用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形成性评价来检测教学和学习效果,利用“矫正”学习来实施个别化教学或帮助学习,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掌握学习。

布卢姆掌握学习的教学过程,也就是掌握学习的教授模式可用下图1表示。

6 评价

6.1 优点

6.1.1学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增强,形成高水平的学习动机,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导致了高水平的学习行为。

6.1.2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心增强。

6.1.3该理论博采众长,具有易操作,易为教师理解和运用的特点。它为解决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的矛盾,认识教师期待与学生成绩影响的关系,将教学评价引人教学过程的必要性研究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6.1.4最为明显的一个效果,就是大多数学生达到了掌握水平。

6.2不利因素

6.2.1一般来说实验班的学生所需时间比控制班大约多10-15%,在实践中运用掌握学习理论时,要避免用超额的学习时间来使学生达到掌握水平的极端做法。职称论文应充分考虑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不搞时间本位,从而加大学生负担,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6.2.2不能完全抹杀传统教育而一味的采用布卢姆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 教学改革 能力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纪的发展和需要,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事生物学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已经在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高科技农业研究、生物制药技术、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数量遗传学研究、生物信息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生物统计学在科学研究中被誉为是“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工具和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缺陷,那就是学生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对统计分析的方法没有真正掌握。因此,我们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结合高校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特点,发挥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观能动性,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摸索出一套对教学内容有效补充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

一、统计实验教学

统计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主讲者的角色逐渐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讲授工具,而且也是学生的认识工具;学生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寻求者。统计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教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实验项目中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问题。

统计实验教学主要以学院的学生科研项目为平台,每年学院都会组织学生申报学生科研项目,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对生物相关专业学生从科研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到科研文章撰写进行跟踪指导。学生在课下根据兴趣设计实验项目,在生物统计学的习题课教学中专门留出自主习题教学环节,学生以项目组形式自行结合进行答辩,并由其他学生对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面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对科研项目进行完善。对于已经开展的实验项目,项目组学生对数据处理提出自己的一套思路,在自主习题教学课上提出,并由其他学生提出意见进行优化,并由老师进行点评。对科研项目的生物统计辅导,已成为学院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教学特色,学院每年的学生科研立项数量均排名全校第一,而且有已有多篇科研论文在核心刊物发表。

二、社会调查指导

我校生物统计学主要针对大二、大三生物科学、生物教育等专业学生开设,学生自己组建了环境协会和人类地球协会等学生团体,对于环境和社会问题,社团经常组织较多的社会调查。课外交流中社团学生对调查设计,数据整理以及数据报表分析等相关统计专业知识有较多的需求。

针对学院实际,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增添了调查报表设计,整理等相关知识。老师与协会形成固定的互动联系,对调查的表格设计,调查点的布置,调查数据的获取方式以及调查数据的整理进行专业的指导。目前,生物统计学辅导已经成为社团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指导,学生的调查更具科学性,自主分析解决调查中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对湿地、城市垃圾等社会调查活动由于科学性的选点、调查和分析,受到广泛关注,被多家报纸和网站转摘。

三、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的教育不能忽视其对教学的巨大辅助作用。通过两年的生物统计教学摸索,我们已经将飞信和QQ网络互动交流平台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每个专业建立有自己的讨论群,根据需要常常设有作业问题讨论、课堂内容讨论、实验设计讨论、调查问题讨论、科研数据分析讨论等话题。每班安排固定的学生对交流信息和问题进行收集,并及时反馈给老师。学生根据自己需要,在相应话题讨论期间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需要,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老师会对有关问题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解答,同时通过交流平台老师也会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改进。对学生反应较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老师进行整理并作为问题在课堂讨论,使得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在构建交流平台的过程中,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是网络交流平台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通过设立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一些讨论话题(如毕业论文设计、科研项目申请、社会实践指导等等)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结合课堂教学的不断宣传,使得网络教学平台已成为生物统计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第二课堂基地。

四、野外实习指导

野外实习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一般都明确植物、动物、生态学等学科都必须安排1~2周的野外实习内容。通过实习,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生态学“课题式”野外实习改革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野外调查布点等统计专业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课题设计,并在实习后,对学生进行相关统计软件和画图软件的培训,提高了学生科研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力。在科学的统计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了多个有价值的实验项目(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种群分布格局、林窗环境对群落物种演替的影响和林内小气候等等科研方向),并撰写出多篇高质量的优秀实习报告,已被野外实习基地(宁波天童山国家生态定位站)作为优秀实习论文收录。与生态学野外实习结合,在生物学专业的教学环节中找到了扩展统计教学内容有效方式,为生物统计学扩展第二课堂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参考文献:

[1]何淼,何洪,彭晓南.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4):97-100.

[2]朱汉春,程龙.《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70-272.

[3]佘泽红.合理构建生物统计学的实验教学体系[J].科教文化,2007,(5):103.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