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7 16:30:57
导语:在通讯的概念和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光纤通讯 发展 应用
一、光纤通讯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何为光纤通讯技术?光纤通讯是一种以光为载体,通过光导纤维传输,从而来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讯方式。其特点有很多,比如说光纤技术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以不受外界的干扰,将信息完整无误的传递到终点;还有损耗低,中继距离长的特点。与大部分传输介质相比,光导纤维的损耗是之中最低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传输容量大。相对于电缆和铜线等介质,光导纤维的传输宽带是最大的,携带信息大,而且是其他介质的很多倍。
二、光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信息、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光纤的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目前国内光纤通讯,其发展呈现出一种较好的趋势。不仅涌现了很多的新技术还对通讯的速度和质量有所提高。光纤入户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以前小区居民的网络都是通过综合布线连接的,线路相当多,安装时很繁杂,后期维护也很麻烦,故障不好排查;特别现在的一些大型楼盘,户数更是比以前多得多,如果还用以前的综合布线方法,势必不是更好的方法了,对安装和施工,以及用户使用中的品质都会把综合布线的缺点线无限的放大。所以及光纤的优势具体出来了,安装线路简单,维护方便,网络带宽大,传输信息品质好等优点,让它渐渐取代综合布线方式,光纤通信慢慢的进入到了我们普通百姓家庭中。
2.1光弧子通讯技术
光弧子通讯技术,通俗的来讲就是信号在长距离的传输过程中,传输速度和波形保持一个状态,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弧子通讯技术更多的应用于保证长距离通讯信号无畸变的通讯领域。光弧子通信还有个独特的功能就是它自身具有远距离的传输能力,所以可以在海底通信中大量应用。并且光弧子通讯技术还有着高速度大容量的特点。虽然光弧子通信技术有着诸多的特点,但是他还是有一些弊端的。比如说如何延长放大距离等方面。虽有技术方面的不足,但是通过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未来也必将得到完善。
2.2波分复用技术
波分复用技术就是一种可以实现一根光纤中多路光信号的复用传输的通讯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是在一条光纤上运用多束波长不同的激光进行同时传输的一种光波技术。此种技术是根据任一频率或是波长不同的光波,将光纤的低损耗窗口划分成若干的渠道,把光波作为信号的载波,在发送端采用波分复用器,将不同的光波合并在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再利用同一原理将不同波长承载的信息的光载波分开,从而达到多种光波在同一光纤中的传输。此通讯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波分复用技术主要应用于波长分割复用器和解复用器。
2.3光纤接入技术
在这里介绍两个概念,一是光纤接入技术,光纤接入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在接入网中采用的介质为管线传输,形成一种光纤用户环路,来实现的一种高性能的宽带接入技术。二是光纤接入网,光纤接入网指的是以光纤作为媒介来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网络形式,它是针对接入网专门设计的光纤传输网络。
三、结束语
【关键词】电子地图;移动电子地图;信息传输;超媒体
【中图分类号】TU14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330-02
引言
从传统的纸制地图到新型的电子地图的变革,不仅为地图的生产和应用提高了效率,更为地图的应用提供了方便。地图产品长期以来专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提供服务,与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品还有一段距离。怎样将地图产品走进寻常百姓,不仅是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也是地图研究者和制作者的使命。近年来电子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当前电子地图的不足,为地图产品走向寻常家庭提供了可能。由于嵌入设备体积小、便于携带、功能完善且价格便宜,利用嵌入式技术的灵活性足以将地图产品放入口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地理信息。而通讯技术的发展则可以将地图资源提供充分共享;同时日趋完善的移动通讯技术,为移动空间定位的实现提供了方便。因此,移动电子的图的研究和发展成为必然。
移动电子地图是显示在无线移动通信设施上的电子地图。移动电子地图能够按用户的需求显示信息,而且显示的信息具有完整性、灵活性、自适应性等特征。移动地图属于虚地图,更新相对容易,传输方便快捷。
移动电子地图广泛应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网络、遥感、虚拟现实和多媒体等技术,同时具有移动设备的移动性、稳定性和便于携带性的优点,所以目前对移动电子地图产品与开发技术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其本身的思考。移动电子地图的特征是什么?移动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与传统地图的区别和联系?移动电子的信息传输理论与传统地图的信息传输理论异同?这些都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移动电子地图的发展。本文将从移动电子地图的概念和特点,传统地图的信息传输和移动电子地图的信息传输对比对移动电子地图的理论进行论述,以推动移动电子地图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
一、移动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1、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电子地图又称“无纸地图”或“屏幕地图”,常见的电子地图的定义有以下几种:“基于电子技术的屏幕地图”;“在电子介质上使用的地图”;“电子地图是以数字地图为数据基础,以计算机为处理平台,在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地图形式”。电子地图的数据来源是数字地图,是数字地图输出介质上的符号化再现,而数字地图是地图的数字存储形式。电子地图与数字地图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字地图是电子地图的数据基础,电子地图是数字地图在计算机屏幕上视觉化的符号地图。
电子地图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有一系列的区别和特点。概括起来,电子地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动态性
电子地图具有实时、动态表现空间信息的优势,电子地图的动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具有时间维的动画地图来反映客观事物随时间变化的推演过程,并通过对动态过程的分析推演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二是利用闪烁、缩放、渐变、漫游等动态显示技术不断生成新的地图,根据需要改变地图显示窗口,使没有时间维的静态现象也能充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2)交互性
由于纸质地图一经出版内容将固定不变的,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电子地图具有交互性,可以进行查询、分析、定位等功能,以辅助阅读和决策,通过人机交互使得电子地图使用非常方便。由于电子地图的数据存储和数据显示是相互分离的,当对地图数据进行可视化显示时,用户可以对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进行干预,这使得制图过程与读图过程在人机交互中融为一体。正是由于电子地图的可交互性,使得电子地图的信息能以较小的损失传输给使用者。
(3)超媒体继承性
超媒体是将超文本的原则扩充至图形、声音、视频、从而提供一种浏览多种形式信息的超媒体机制,电子地图以地图为主体表现形式,同时将图形、文字、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作为主体信息的补充融入电子地图中,通过图文、声音互补并借助人机交互的查询手段,获得更多的精确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
2、移动电子地图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移动电子地图是显示在无线移动通信设施上的电子地图,移动电子作为电子地图的一种,具有电子地图的基本特点,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其它电子地图所没有的新特征:例如,移动性和便携性等。正是由于这种特征,使得移动电子具有其它一般电子地图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移动性
移动性是移动电子地图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由于它是在无线移动通讯设备上来显示的电子地图,地图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地图服务,可以在地图上进行实时定位,通过地图来到导航,还可以将电子地图与实际环境进行比较,以便帮助地图用户更好的认知周围环境。移动性同时还保证了电子地图在信息传输过程,能够更好的帮助用图者对地图符号的认识,从而形成读图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便携性
用来显示移动电子地图的通讯设备一般都是便携式的,如电子导航仪、手机、PDA等设备,因为便携式电子地图更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为了适应移动性的需求,只有在便携的设备上,才能实现电子地图的便携使用。
二、移动电子地图的信息传输论
移动电子地图与传统地图的信息传输过程基本一致,它是制图者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各种信息加工、符号化生成电子地图,把这种电子地图存放在无线网络通讯设备上,如:PDA,手机等,由于这种设备移动性和便携性,使得地图用户可以实时追踪、定位,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比较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
地图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信息损失,信息损失的主要来源于四个传输过程:
1、地图制作者在对客观世界认识加以选择、分类等信息加工和信息搜集的过程。
2、地图制作者将收集整理的数据通过各种制图方法(选取、分级、简化和符号化)转换成地图的过程。
3、不同地图(如: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等)地图生产过程中也会造成部分信息的损失。
4、由于使用者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地图在地图阅读和使用中的信息损失。。
因此,要控制地图信息传输中的信息损失,就要控制以上四个过程,减少传输中的误差,其中前三个过程是地图制作过程,第四个是地图使用过程中的产生的传输误差。因此,地图一旦制作完成,要保证信息的传输,就应该对最后一个过程,即地图的阅读和使用过程进行改进。那么,应该怎样来提高地图使用者对地图的理解效率呢?
电子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发展促进了移动电子地图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由于嵌入设备体积小、便于移动,且功能完善、价格便宜,利用嵌入式技术把电子地图潜入到通讯设备中,用户可以随时随便捷地查询地理信息,大大提高了电子地图信息传输的效率。同时通讯技术使得地图资源可以充分共享,日趋完善的手机基站定位服务又为移动空间的准确定位提供了方便。移动电子地图的这些的优点使得它在信息传输过程的信息损失大大减小,同时也拓展了电子地图的应用范围。
移动电子地图便于携带,方便随时随地查询使用,同时,还可以通过交互实现时时定位,用户能够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并能通过查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到达目的的最优路线,并在实际行进中提供细节性的指导。因为移动电子地图可以向使用者提供方便、全面的查询和分析服务,利用
它用户还可以方便地提取感兴趣的信息,并以统计图表的形势提供给用户。总之,移动电子地图强大的功能为用户更好地阅读和使用地图提供了方便,有效地减少了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的损失。
总之,移动电子地图作为电子地图的新型产品,综合运用了电子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空间定位技术等多项新兴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电子地图发展和的应用新焦点。对移动电子地图信息传输的研究必将促进移动电子地图的交互操作技术、动态显示、三维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为提高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王家耀,孙群等 地图学 2003
[2]龙毅,蒋成环,张亮,周卫 电子地图的基础理论与框架体系 现代测绘2005
[3]闫志刚,盛业华 数字地图理论基础 理论与探索 2001
[4]牟伶俐,杜清运,蔡忠亮,邬国峰 移动电子地图技术初探 四川测绘2002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 专业化 ICQ QQ 贸易通 阿里旺旺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 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当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 liTa 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2)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写作
第一,主题要明确。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结尾才有依据。
第二,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作方法可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采用描写、议论等写法,只要运用得当即可。
4.校园常见的通讯
(1)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社会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2)事件通讯
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例文:(1)
9月25日晚,我院计算机科学系“《系统理论》硕士点考研动员大会”在讲学厅208室召开。出席本次大会的系领导有系主任陈潮填教授和系副主任谢赞福教授。本次大会面向的对象主要是03级毕业生。
大会上,陈潮填教授就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发表了重要讲话:1、为什么考研;2、有没有资格考研;3、考什么;4、怎么考;5、考上研究生后学习什么内容;6、考上研究生后可以做什么工作;7、本学科点《系统理论》硕士考点的基本情况。其中,他也指出了本院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分析了目前我院学生与外校学生的差距与优势所在。陈潮填教授精彩详尽的报告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在场毕业生,激起他们报考研究生的热情。
在讲座完毕后,陈潮填教授和谢赞福教授还就在场毕业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
暨本次动员大会,我院考研将于10月10日开始网上报名。相信经过本次动员大会,我院我系将回有更多的同学参加报考“《系统理论》硕士点”。
附:普通通讯稿三步走:
1.时间、地点、事件、参与人物;
摘要:光纤通讯是利用光与光纤传递讯息,它是有线通讯的一种。像我们所知道的,光经过各种方法进行调变后便能够携带资讯,传递出讯息。温度是现代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要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就必须对温度有一个相当的控制权。所以,本文就光纤通讯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研制进行下探讨。
关键词:光纤通讯 远程监测 温度监测 系统研制
1、研究光纤通讯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的目的
光纤通信具有携带容量比较大,保存数据良好等优点。当今最主要的有线通信方式已经被光纤通信所占领。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它的传输方式:首先将客户需要传送的信息内容在发送端也就是输入端输入到发送机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将信息叠加或调制到作为信息信号载体的载波上,我们传送的是一种光物质,然后将已调制的载波通过不同的传输媒质传送到远处的接收端,也就是最终客户需要发送的地方,再而由接收机解调出原来的信息。知道光纤通讯的传输方式,我们也就知道光纤通讯的优点,不仅仅传送量大,而且保密性良好。
温度是现代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它可以决定生产最后的产物。对于“温度”这个概念,我们应该用全新的理念去解释,它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温度”,现在以一种温度监测系统而存在。所以对温度的监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温度自动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应用已非常普遍。这为我国的工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但是,如何把光纤系统和温度监测系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我们还面临着问题。在工业上,大多数是采用有线的传输方式。但是,远距离的线路铺设,后期维护的成本过高,引线过长等等问题导致整个系统的传输速率变慢,功耗上升、稳定性下降。所以,我们要研制一套通信可靠有保证、运行稳定不出差、采集速度快速迅捷、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实时温度监测系统,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2、光纤通讯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设计缘由及案例分析
我们就拿油田的开采为例来说明光纤通讯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在油田中刚刚开采的石油一般都呈稠状,在低温下,油很容易冻结呈块状,从而把导管堵塞,所以在石油的输送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输油管线采取伴热措施,以确保石油的正常输送。在冬季这种低温情况下,石油堵塞管道时有发生,这就说明管线能否及时伴热是管道能否正常输送的关键因素。现在主要采用高温蒸汽与高温燃气水套炉伴热这两种的伴热方式,而伴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以温度作为考核的。
现在对于伴热线管道检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工现场检测各管线温度,但是在冬天这种环境恶劣,温度低下,工作量又相当庞大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有时管道的堵塞等显而易见的问题都难以及时发现。因此,在冬季温度极低的情况下,必然有不安全隐患。就拿大庆石化为例,它的输油管道伴热线在我国东北严寒地区,这个地区冬季气温很低,而且会持续出现低温现象,造成石油输出的困难。所以,研制一套完善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我们迫在眉睫。
2.2 系统总体设计原理
我们就对东北某石化炼油厂内输油管道伴热线研制的一套远程温度监测系统进行分析。根据石化炼油厂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使用太阳能供电的光纤网络通讯方案。对于系统的下位机部分,使用温度传感器与智能采集模块,采集和处理信息信号。研究了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对各层帧结构及协议结构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设置和调试S02系列通讯模块,我们完成低功耗的近距离通讯技术的远端数据采集与传输这一艰难的技术。并且确定了光纤通讯网络的架构和网络通讯所必须的硬件设备,并完成了对各种硬件设备的设计与选用以及设备间相互通讯的调试,我们更采用互联网这一新颖快速的工业组态软件实现了对温度监测系统远程监测的目的。而在系统的上位机的监测部分,通过对软件的需求及功能分析,在网际组态的基础上开发和研制出中心监测这一重要软件。这个软件的开发,使得我们实现对温度和湿度等重要参数的随时监测、远程摄像监测、超越界限报警、数据随时记录和查询以及用户个人管理等功能,并设计了一套令客户满意的监控界面。这个控制界面简洁易上手。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发现这个系统具有这些优点:通信稳定没偏差,传输速度很快,操作简单上手,数据可靠有保证,系统运行正常,可以满足伴热线管道温度监测的需求。
远程控制我们可以采用系统:以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系列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并采用Dallas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820采集现场温度数据而设计的远程温度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的优点如下:结构新颖、电路简单而且方便控制,其监控的温度范围为-55℃~99℃,完全符合当地的温度,温度值显示的精度为0.01,可以自由设置控制温度的上、下限。如果系统超过设置上、下限温度,该系统还可以自动报警。
3、光纤通讯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讯的远程温度检测系统应用于许多领域。光纤光栅温度在线监测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在线温度监测报警系统,具有防爆的特点;煤矿安全也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煤矿中各类系统相互独立,通讯简单可靠,在煤矿远程通讯中的CAN-bus已被西北东北多个地方采用,大大减少了煤矿事故的发生,光纤通讯远程温度监测系统应用于各个行业。
4、结语
相信,光纤通讯的远程温度监测系统应用于各行各业,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想获得更高的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加大光纤通讯的应用与推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去使用。只有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利益。它的出现,不仅仅是科技的发展,更是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赵远飞.光纤传感器的输油管道远程安全监测系统研究.2012,07(11);79-81.
[2]胡艳兵,李良庚.基于光纤通讯的水库流量检测系统.2008,3(09);69-71.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通讯技术;灵活性
作为旧时代常用的通信技术方式,旧的无线电技术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慢慢成为落后与时代的产物。新的通信手段不断提出,比如模拟通讯、数字通讯、移动通讯等等。而如今的移动通讯为人们提供相当大的便利,在任何时间范围内,无视地点,无视对象都可以进行通讯。于是,在新的通讯方式的互动基础上将无线技术与软件相结合,成为新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1 软件无线电基本结构
软件无线电有三大基本组成部分构成,分为处理射频前端、高速智能转换器、数字化处理信号单元,而最为核心部分即为A/D和D/A的高等级智能转换器。射频低级同步采样器为无线电技术中最为简易的一部分,将电路线路尽可能的减少到最小程度,以达到最大运行速度。通过天线传播信号由模拟数字转换器接收,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而这部分运行过程就依赖转换器的操作要求。如若转换器工作效率低下,采样器的输入信号就难以传递到之后的接收机,同样使得采样过程效率降低。
1.1 射频传输带通采样结构
在以上的采样机器中所提到的工作效率低下问题由射频传输带通采样结构软件就能非常好的解决。由不同于普通A/D转化器的低级较窄电波频率,而是采用了宽带电波调制器,这样就简单解决A/D转换器要求过高的缺陷。同时后续信息处理速率的要求也相对变低。但是该结构并不能完全解决对应问题,对其带宽工作要求也依然不低。
1.2 带宽中频带通采样结构
这是一种新型结构,与中频等级数值化接受器功能相似,运用混合式频道接收器。主要功能全部由计算机软件控制,导致其稳定性差,灵活度不够,适用范围非常小,用作接收装置并不理想。但其单一性也为其成为无线电技术提供好处,即为:对其他配套性设施要求低,可与绝大范围内的低端无线电配件连用。
2 软件无线电在现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如今,3G通信是通讯系统中最为准确的通讯系统,同时其完善性和规范性使之成为现今最常用的通讯系统,商业化非常浓重。但是3G通信依然存在很大漏洞。全球化信息化的现代通信,各国并没有消除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缺乏通讯系统之间统一的综合标准,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要使3G通讯完全达到全覆盖全地区使用还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谓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分为两类:宽带连接,分布网络。其作用是在多个无线接收频道中可以随意实现信息传递、接收、定位以及跟踪,为通讯系统的发展、未来信息覆盖提供便利。特点有高效性、安全性以及其灵活多变性。
软件无线电的另一大特点即为其强大的适应多变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系统软件需要,可以与任意接收器为基础做出相应适用性变化。不仅方便于今后系统开发,更为其提供了良好平台,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作为现在信息通讯系统的核心存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必将在今后被广泛运用。
3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通信发展的今天,3G信息化代替2G信息化系统成为新的主流通讯系统,很快4G信息化也将快速发展,但其多样化标准不能良好统一造成许多通讯问题,而软件无线电却能良好解决。通过个人全球化漫游以及其良好的适应性被各国各方面所关注。欧洲各国,美国等国家争先开始研究软件无线电,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成果。最初的软件无线电运用于军方通讯设备,然而在时过境迁,现在软件无线电强大的功能被各个领域使用,成为真正意义上完全商业化的通讯方式,最突出的即为在移动通信和移动终端方面的成就。简单意义化、普遍化更将软件无线电适用于商业产品推向社会。虽然并不完全成熟,但其试用研究非常成功。
在我国开发中,无线电使用的探讨取得不小成果。软件无线电依靠其终端系统拥有强大的功能,而我国无线电发展之所以不成熟,即为我们终端系统发展的落后,如若终端系统更新发展迅速,软件无线电的成熟运用将带动我国其他产业的巨大变动。而伴着无线电科技的发展完善,更多无线电发展方向都将出现,更商业化并实用化会更突显出软件无线电在通讯系统中的霸主地位。
4 总结
软件无线电特点在于其强大的“安全性,适应性,实效性,可操作性”成为如今软件通讯系统的新兴力量。通讯技术的逐渐发展,软件无线电已经超越了其原本所包含的含义,成为更多方面的创新思想和目标。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信息通讯发展过程中,软件无线电拥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并会创造通讯系统发展的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王雪.浅析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下一代通讯系统中的应用[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09,28(03).
[2]王涛,王瑜坤.软件无线电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电信科技,2003,06,25(06).
【关键词】4G 通讯技术 特点 3G不同 发展情况
一、前言
根据国际电联的工作安排,2009年将集中征集4G技术标准,2010年会推出第一个4G版本,并在2011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通过。4G预计2015年左右投入商用。4G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大用户享受更新、更快捷、更丰富的通信生活成为可能。
二、4G概念通信技术特点
目前,业界专业人士对4G概念移动通信系统的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a) 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地接入网络中来;
b) 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
c) 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业务、应用和网络;
d) 可以实现非常先进的移动电子商务;
e) 新的技术可以非常容易地被引入到系统和业务中来。
根据以上描述,未来的4G系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1) 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h),数据速率为2 Mbit/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km/h),数据速率为20 Mb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 Mbit/s。
(2) 实现真正的无缝漫游。4G 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能使各类媒体、通信主机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真正实现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通信。
(3) 高度智能化的网络。采用智能技术的4G 通信系统将是一个高度自治、自适应的网络。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结合的正常发送与接收,有很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4) 良好的覆盖性能。4G 通信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覆盖并能提供高速可变速率传输。对于室内环境,由于要提供高速传输,小区的半径会更小。
(5) 基于IP 的网络。4G通信系统将会采用IPv6,IPv6将能在IP 网络上实现话音和多媒体业务。
(6) 实现不同QoS 的业务。4G 通信系统通过动态带宽分配和调节发射功率来提供不同质量的业务。
三、4G相对于3G的超越之处
与今年年内即将推出的3G移动通信服务相比,4G技术更为复杂,4G技术在通信特点方面较3G移动通信技术相比,有许多超越之处:
(1)4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要比3G移动通信技术的信息传输级数要高一个等级,其最大的传输速度将是目前“i-mode”服务的10000倍?
(2)主要发展数字广带(Broad band)为基础的概念?在“毫米”过程中,传播条件相对困难,蜂窝小区也会相应小很多,这会引起一系列技术上的难题?
(3)灵活性要比3G强得多?它能自适应的资源分配,能够处理变化的业务流?信道条件不同的环境,有很强的自组织性和灵活性?
(4)4G移动通信技术将可让所有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享受共同的4G服务?
(5)该技术应该能根据网络的动态和自行变化的信道条件,使低码与高码的用户能够共存?这些方面都要比2G?3G先进?
(6)它能综合固定移动广播网络或其他的一些规则,实现对这些功能体积分布的控制?
(7)该技术将以几项突破性技术为基础,例如一些光纤产品公司用来提高Internet主干带宽的技术,它将对无线频率的使用效率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都高得多?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4G在业务上?功能上?频宽上均有别于3G,应该将会是将所有无线服务联合在一起,能在任何地方接入互联网,包括卫星通讯?定位定时?数据收集?远程控制等综合功能?移动无线互联网会是无边无际,而预计两年后3G的传输速度上限2Mbps很可能会到达饱和?所以4G将会是多功能集成的宽带流动通讯系统,是宽带接入IP的系统?
四、4G通讯技术的发展情况
目前,中国的4G网络已经进入实质推进的阶段。工信部已经正式批准了TD-LTE的频段。黑莓、爱立信、华为等电信设备厂商纷纷表示对TD-LTE的支持。中兴通讯甚至推出了兼容3G和4G的双模产品,可以实现从3G向4G的平滑演进,而无需更换基站硬件。更重要的是,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开始积极推动4G建设。因为中国移动的3GTD-SCDHA网络在技术和商用成熟度上不具优势,在3G时代的领先地位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中国移动在LTE的演进上表现得比其他两家运营商更为积极。目前,中国移动在世博会上完成了TD-LTE试验网演示:最近已敲定将在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建立TD-LTE基站,并同期开展多城市TD-LTE的网络规模试验。
当然,要在中国实施4G,挑战不可避免。终端发展滞后是主要问题。4G手机的缺乏将阻碍LTE数据业务的增长,特别是规模试验阶段需要大量终端来配合。目前高通已经为中国移动设计出了TD LTE的工程样片,运营商也在积极努力。最近,中国移动大举号召台湾的广达、宏达电、联发科等大厂壮大TD-LTE的出货阵容。诺基亚公司也推出了首款基于TD-LTE的上网本,用于配合中国移动进行网络测试。
值得指出的是,4G的到来无疑将创造新的商业机会,而电信设备商将首先受益。随着各国运营商不断升级网络,设备生产商也会赢得更多的采购合同。截至目前,诺西、中兴通讯等中外厂商已经在全球斩获数十份LTE网络合同。而未来,国内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很有可能击败爱立信,成为下一代移动网络设备的最大生产商。这是因为,华为和中兴的订单目前占整个行业的30%,但在未来五年将达到一半,而且在技术方面他们已经赶上西方的竞争对手。2009年瑞典电信运营商TeliaSonera在挪威建立的全球首个4G商用网络,就采用了华为的设备。
总之,在目前运营商语音业务收入出现减少的情况下,移动数据传输服务成为重要的收入增长领域,再加上需要满足用户日益膨胀的需求,国内运营商必将全力加速推动4G网络建设。预计中国到201 2年与2013年能真正实现TD-LTE规模商用,到2015年,LTE将会逐步取代2G和3G网络。目前来看,打造LTE产业链非常重要,如何降低开发者门槛,使终端、网络、业务、内容实现互利共赢,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将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Ajay R.Mishra 著,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无线通信研究所译.? 蜂窝网络规划与优化基础.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随着CT在70年代的出现,一大批数字成像设备相继应用于相床。由于生产这些设备的厂家很多,而图像标准、传输方式却各不相同,使得他们的产品不能很好的互连。为了统一各设备的接口标准,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CollageofRadiology,ACR)和美国电子厂商联合会(NationalElectricalManufacturersAssociation,NEMA)在1983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开发出了一套医学图像的通讯标准,其目的是:(1)提供与生产厂商无关的数字图像及其相关信息的通讯;(2)促进PACS的发展,并扩展PACS与其他HIS的通讯;(3)提供一个广泛的、分布式的诊断信息查询库;委员会于1985年正式推出ACR-NE-MA1.0版本,并在其后几次修订。
但是,由于它缺乏有效的网络连接手段,加上其它一些不足,ACR—NEMA又于1983年推出了新的DICOM3.0(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dicine3.0)版本,称作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比之比前的版本,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应用于网络,较之于以前仅有点对点通讯方式,DICOM3.0支持OSI和TCP/IP;(2)阐述了设备对命令及数据的标准响应,DICOM3.0通过服务类的概念阐述了命令及其相关数据的语意;(3)阐述了兼容水平,较之以前的最小兼容水平,DICOM3.0精确地描述了制造厂商如何系统地构造兼容水平,其中可有多顶选择;(4)提供了分隔式多文档结构,便于新特性的扩展;(5)不仅对图形、图像,而且对分析、报告等,都定义了信息对象;(6)确定了信息对象的唯一性,便于在网络中明确各对象的关系。
2DICOM3.0标准概述
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DICOM3.0)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概述。简单介绍了DICOM的概念、组成、内容及其评价。
第二部分:兼容性。它描述了对DICOM以下几部分内容的兼容要求,详细地说明了生产厂商该如何制订并描述自己的DICOM产品。包括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对象(Informa-tionObjects)、服务类(ServiceClasses)、以及传输协议、编码方法等。用户可以从制造商手中得到一份兼容性声明,从而可以选择具有相同兼容性的DICOM产品进行互连。用户也可以向厂商提交一份兼容性要求说明书,指定生产厂商按其要求生产DICOM产品,以获得所需的兼容性水平。
第三部分:信息对象定义。利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采用“E-R模型”,用“信息对象定义”(InformationObjectDefinitions,IOD)把具体事物映射到DICOM的应用范围之内。例如现实具体的患者,在DICOM中就映射为“患者IOD”,其中包括许多属性(At-tributes),如姓名、年龄、身高、体重等。用这样的方法就能很容易地理解DICOM中各信息的含义。信息对象定义包括两类:普通型和复合型。普通型仅表征了其具体应用所固有的属性,例如“患者IOD”是普通型,它包含了前面所说的一些属性。复合型不仅包括具体应用的固有属性,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属性。例如“CT图像IOD”是复合型,它包含有本身固有的属性(如CT图像)和非固有但相关的属性(如患者的姓名等)。
第四部分:服务类定义。服务类(ServiceClasses)是对现实中医学信息间的传递和通讯的抽象概括。它包括作用于信息对象的命令及其结果。在DICOM中,一个服务类是由多个“服务对象对类”(Service-ObjectPairClass,SOPClass)组成的,这是DICOM信息传递的基本功能单位。一个SOP类包括一个信息对象和一组“DICOM消息服务元素”(DICOMMessageServiceElements,DIMSE),这将在其后进行详细的介绍。DICOM服务类还提供客户/服务的角色扮演:服务类提供者(ServiceClassProvider,SCP),服务类使用者(ServiceClassUser,SCU)。典型的服务类有:查询/存储服务类、求证服务类、打印管理服务类等。
第五部分:数据结构和编码。这一部分说明了当两端以DICOM标准通讯时,它们之间的数据流是以何种结构出现,并以何种方式编码的。一个信息对象定义为一个“数据集合”(DataSet),如患者IOD就可用一个数据集合来表示。而数据集合又可分为许多“数据元素”(DataElement),用来表征信息对象的属性,如患者的姓名、年龄、身高等属性就可用一个个数据元素来表示。
第六部分:数据字典。信息对象是由许多属性组合而成的。DICOM以数据元素表征信息对象的属性。数据字典给出了各数据元素精确的定义,包括一个唯一标识符(包括组号和元素号)、:一个名称、一个数据类型以及使用说明。
第七部分:消息(Message)交换。消息是两个符合DICOM标准的应用实体之间进行通讯的基本单元。这一部分定义了DICOM应用实体间消息交换的服务和协议,包括联接的建立和终结协议、消息的编码和交换协议。
第八部分:消息交换的网络支持。这一部分阐述了在网络环境下,DICOM进行通讯所必需的上层协议。DICOM可支持IDO—OSI协议和TCP/IP协议。这里说明了它们对DICOM通讯联接及消息交换的封装规则。
第九部分:消息交换的点对点支持。这一部分说明了DICOM支持的点对点通讯协议,包括物理接口和数据协议。但点对点通讯接口与OSI或TCP/IP网络环境相连时,需要一个网络口单元(NetworkInter-faceU-nit,NIU)。其它一些DICOM扩展部分,描述了DI-COM的可移动存储介质、文件存储格式等内容。其中左半ACT-NEMA一再声明,DICOM是一个开放系统。它采用分隔式多文档结构,便于单独对各部分进行扩充而不需要更新整个标准,这样就增强了它的健壮性。随着对DI-COM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会有新的内容不断地添加进来,使得DICOM能很好地满足网络时代对医学信息通讯的要求。
3DICOM3.0说明
下面将对DICOM主要的几个概念进行说明。
3.1“E-R”模型
DICOM用“实体-关系”(Entity-Rela-tionship,E-R)简称“E-R”模型,描述它的数据结构。实体(Entity)表示一个或一类个体有相同特性的应用对象,如患者IDO、SOP类等,用方框表示;关系(Relationship)表示实体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DICOM以“患者”划分它庞大的医学信息对象体系。各种病历分析、病访报告以及图像资料依其所属“患者”的不同而分门别类。同时,DICOM还以“患者分析系列图像”这样的分层次数据结构来映射现实具体中的医学信息对象。“患者”处于最上层,以下依次为“分析”、“系列”和“图像”。作为最上层的源实体,一名“患者”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目标实体“分析”;一个“分析”作为新一层次的源实体,又包含一个或多个新的目标实体“系列”(可按时间、空间等关系划分);一个“系列”包含一帧或多帧“图像”。
3.2服务对象对类(ServiceObjectPairClass,SOPClass)
SOP类是DICOM信息传递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
3.3网络连接
DICOM3.0较之以前的版本,最大的改进之处是它具有了网络接入的功能,可以通过Internet或其它网络,把世界各地的具有DICOM功能的设备和节点连接来。DICOM的网络实现。在应用实体与TCP/IP层之间,DICOM定义了它的上层协议。其中包括了7个PDU,分别是:
(1)A-ASSOCIATE-RQPDU
(2)A-ASSOCIATE-ACPDU
(3)A-ASSOCIATE-RJPDU
(4)P-DATA-TFPDU
(5)A-RELEASE-RQPDU
(6)A-RELEASE-RPPDU
(7)A-ABORTPDU
当一端向网络的另一端请求基于DI-COM的联结时,发出A-ASSOCIATE-RQ,即联结请求。A-ASSOCLATE-RQPDU包括三部分:(a)“ApplicationContextItem”,一个标识DICOM应用的头。(b)若干条“PresentationContextItem”,每一条包括一个“AbstractSyntax”:表征双方即将协议通讯的SOP类;一个“TransferSyntax”:表征命令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送规则。(c)“UserDataItems”,用来传递如最大通讯帧、异步操作窗、SCP/SCU角色选择等用户信息。网络的另一端接到联结请求后,发出响应,即A-ASSOCIATE-AC。它也包括A-AS-SOCIATE-RQ的三部分。“ApplicationCon-textItem”不变,原样发回:“PresentationContextItem”中,对支持的SOP类,予以确认,对不支持的SOP类,予对拒绝;“UserDataItems”也根据自己的情况予以确认或拒绝。联结完毕之后,传输的P-DATA-TFPDU就是前面所说的消息(message),包括命令集合和数据集合两部分。A-RELEASE-RQ和A-RELEASE-RP两条PDU作为联结的释放,标志通讯的终结。而在通讯的过程中。以A-ABORT中途中断联结。
4结语
关键词:WINDOWS MFE DLL
1 前言
开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CIMS在现代巨大发展机遇的带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更是集合了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等全球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构成了强大的自动化制造系统。Process Control的相关领域对于 CIMS 的引进和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喜欢称之为CIPS。无论怎么称呼,或者两者怎么发展,其关键技术仍然是集成问题,这是核心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型企业的自动化系统都很复杂,且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各个分系统之间又存在着相互联系,每一个分系统和主系统之间都是信息资源共享及对信息通讯的管理和控制。所以大型企业的自动化系统就是把各种信息集合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但是人们在使用网络进行传输文件、图片、彼此之间还可以进行实时的对话,就像面对面交谈一样方便快捷。所以企业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经过,是必然发展的结果。建立一个完善的计算机管理和过程控制的集合系统对于CIPS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是实现最终集合的核心步骤。为此, 我们设计提出了对集散系统及其它控制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的集成框架结构―――设备前端服务器(MFE), 完成了其软件系统的设计, 并在相关试验工厂的集成环境中成功地进行了应用。
2 设备前端信息集成管理总体结构
2.1 基本思想
欧共体ESPRIT 计划提出了CIM―OSA 集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并且提供给开发者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结构化的全系统服务,能够以统一的模式在全系统中服务,在使用时能够使系统内部的信息资源实现完全共享,各个功能之间完美的协调。国外在CIMS 实现阶段引入了软件技术中的开发平台概念,如IBM 公司的使能器、DEC 公司的NAS 、BAS E star 及CIMS 发展中心的CIM Future 等。我们可以纵观世界的软件开发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统一的操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工作的应用程序能以统一的接口与平台下的各种数据库、各类设备、各类人员甚至与其他应用程序发生联系, 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开放性。他们提出的接口有4 类:(1)与数据库的接口, 如SQL 语言;(2)与各类控制设备的接口;(3)人机交互接口;(4)与其它应用程序接口, 如API 。我们所设计实现的设备前端服务器(M FE), 从实现的形式上看与上面提出的(2)类比较相似, 从功能上看它是信息管理系统和生产过程控制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桥梁和纽带, 在整个集成器体系结构中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用户能在这个软件平台上与现场用户交互。
2.2 总体结构
我们实现的MFE 软件系统应用在示范工厂PVC 分厂, 其3 个主要工段(转化、精馏、聚合)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 其中转化和精馏工段各使用一台工业控制PC 机,直接与现场各类装置实施监测与控制。聚合工段已使用日本横河的集散系统(UXL), 其操作站完成对现场的控制与操作。我们通过M FE 把这些下位机、操作站与车间490个工作站连接, 其中车间工作站通过3 个串行口及利用3 个长线器(M ODEM),各通过电话线与现场计算机相连, 另一个串行口通过长线器、电话线接入DECserver90TL(以太网通讯服务器), 完成车间工作站的远程入网。本系统使用了4 个串行口, 而490工作站只有两个标准串行口, 因此插入一块标准的RS ―232C 多串口卡, 扩展出8 个串行口供使用。在上位机上,M FE 始终在后台运行, 定时采集及整理现场数据。
3 设备前端服务器(MFE)的开发策略
3.1 MFE 的软件结构
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时能够实时的监控数据,并及时的把数据收集起来,并根据需要上传网上,另一部分则是相关的通讯服务系统,并且能够把数据最终上传到主机所在的中央数据库,时所得到的数据能够被其他使用者所利用。因此整个软件分为4 大部分:通讯服务、数据管理、API 部分、Application 部分, 我们在相关系统的环境下开发一种集成的软件,核心部分则是服务,把用户界面作为一个始终可以运行的程序,管理各个通讯口及一个实时数据库, 其它用户任务, 包括优化、控制、管理等程序均通过DLL 与Ser ve r 交换数据完成与设备的通讯。
3.2 MFE 提供的两种用户使用方式
3.2.1 用户的使用界面上,开发者开发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人机操作界面系统,它能够完美的实现MFE的内核服务部分相互融合。提供的操作有:(1)对串行口的配置。(2)设定串行口与设备的连接。(3)发测试命令、采集命令、修改现场参数命令。(4)查看通讯口状态。
3.2.2 DLL相关函数在API上能够提供给使用者一个很精确的调用函数。一般情况下可以提供给使用者两种函数,其为:初始函数和通讯函数。主要有:(1)对线路进行测试看其是否通畅。(2)对所需参数进行提前设置,准确的告知下位机在运行时需要什么参数。(3)采集参数的函数。(4)修改某一参数的数据值。
3.3 实现技术
通讯技术服务:我们根据开发出来的软件包和现场的多台计算机进行必要的通讯,在通讯之前指定的相关通讯协议是各不相同的,但是系统都能够用统一的编码来区分处理不同设备的数据。开发一个专用的模块用在下位机的通讯模块,此模块在运行时是独立的,且调用时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2)定时采集及保存:服务的程序一般会采用两个或以上的定时器,能够保证在运行时在一定的时间下对运行模块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并且及时把收集的数据送到上层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
4 结论
MFE 等一系列软件已经在我国很多工厂中投入使用,在其使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改进,获得了更加可靠的理论,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MFE 能够完美的融合各种通讯模块,包括新的模块加入和对模块进行修改,所以其适应能力之强可想而知。同时其操作界面设计的的特别人性化,可操作性强,仅仅从标准的API的函数来看,其操作简单,便宜学习,且市场潜力巨大,适合市场的深入推广,其实用性被用户所肯定。目前我们为了使CIPS 更加完美的被人们所使用,我们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包括集成管理、现场总线、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使其能够更好地在现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常力,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3。
[2]Microsof t Windows 软件开发环境与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