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41:08
导语:在国际市场定位战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沱牌酒,国际化,现状,SWOT分析
1.沱牌酒业的现状
沱牌酒业现已具备年产销沱牌系列酒2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制造企业之一。并形成了高、中、低档兼有,高、中、低度结合的产品结构新格局,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并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沱牌曲酒是中国低端白酒强势第一品牌。从1997年至今销量连续9年入围全国白酒品牌前十强。由于税收的影响和中高端产品销量的规模性缺失,其与中国传统名优白酒品牌相比处于绝对劣势。其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而五粮液却是49%,茅台更高达71%。论文参考。沱牌酒80%集中于西南,中原,华北以及东北市场,70%销售来自于中低档产品这两个现实对沱牌酒业寻找新的市场,整合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2.沱牌酒业推行国际化战略的SWOT分析
2.1. 沱牌酒业推行国际化战略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分析
沱牌酒业地处四川盆地,四季分明,气候湿润,环境优雅,青山绿水,具有酿酒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沱牌酒业拥有中国首个国家酿酒工业生态园,将生态概念植根于品牌中。
企业技术先进,改进并应用了隔排双轮底工艺,应用了加泥发酵及夹泥发酵工艺、回双轮底糟发酵工艺、糟醅翻酵工艺等特殊工艺,其浓香型曲酒生产技术不断完善。 沱牌酒业借力川酒整体优势,“六朵金花”其心协力,团结互助,共同攻克中国白酒业共性的核心问题,技术优势明显。
基酒储备优势巨大,但却占用了巨大的资金金额。公司司近两年销售收入在8亿元左右,而存货却高达11个亿,远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公司销售面临困难,销售目标过高,激励效果不明显。
2.2.沱牌酒业推行国际化战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2009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酿酒行业面临着成本上升和市场萎缩的双重压力。而压力正是转型的机遇。沱牌酒业以责任为重,抢抓低碳经济发展的先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催生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增添动力。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增加了沱牌就出口的机遇。世界文化也不断交融,中国的白酒文化被广泛接受并受到重视。
但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和运输成本的增加给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进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降低。论文参考。国内白酒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与行业龙头企业在经营实力、品牌竞争力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外国酒业公司的行业渗透都将将影响向海外扩张的步伐。销售数据明显显示,沱牌酒业短期走势过强,补跌压力大。
3.沱牌酒业国际化的策略
3.1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准确。
对产品定位的计划和实施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受市场定位指导。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目标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特色,赋予一定的形象,以适应顾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在进行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之前首先要做好国际市场调研。沱牌酒业应更多地以国际化的思维寻求改进国内生产工艺的技术,从而使中国白酒口感更适合国外消费者,在达到口感认同的过程中提高沱牌酒的知名度。在国际市场上,沱牌酒业的沱牌曲酒可继续实行渗透定价策略,走低端市场。亦可寻求适当的营销策略使舍得品牌得以重新塑造,从而将其再次打入高端市场,取得预期目标。
3.2重视消费文化的营建
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要形成国际品牌,应以文化输出为前提。在不通的国家中加入不通的元素与中国元素紧密结合。即在文化的整合过程中做到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深刻发掘白酒蕴含的文化精髓,然后以恰当的方式加以传播。在文化营销方面,沱牌酒业应在企业的品牌中融入中国元素,利用四川省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发挥其优势。射洪县亦为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故里,具有一定的历史名人效应。沱牌酒业亦可利用中华侏罗纪公园和遂宁死海等旅游圣地,制造营销事件,宣传推广旗下品牌。
3.3 促进品牌国际化,提升品牌附加价值
现代意义的品牌是指消费这对产品的全部体验。在产品同质化的时代,产品的物理属性差别并不大,品牌能给人以心理暗示,注重消费者的情感和精神寄托。品牌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打开商品销路、占领市场的重要竞争手段。在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应关注品牌的翻译和情感定位,以全球化的思维重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打入国际市场。
3.3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建设营销渠道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企业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高水平地运用国际市场的资本、人才等经济资源。尤其是在企业初始进入某一海外市场,尚不具备顺利运作的条件时,建立战略联盟将很有必要。企业可与国际巨头联姻,借助国际巨头销售渠道,建立企业联谊会制度以相互传递经济信息。加快企业海外子公司销售当地化,资本当地化,管理当地化,研究与开发当地化的进程,有助于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实现国际化经营。论文参考。
4.结论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沱牌酒业选择国际化战略无疑是顺从了经济趋势。沱牌酒业想要弄潮于经济之海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沱牌酒业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企业短期和长期规划,逐步实现沱牌酒国际化,为中国白酒国际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1.张宁馨,利用中国元素打造强势品牌,《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月号上(总第362期)
2.杨柳,白酒产业的路径选择,《酿酒科技》,2009年第2期(总第176期)
3. 李家明、庄福明、马朝辉、郎勇金、邓福兵,多种工艺在沱牌酒生产中的应用,《酿酒科技》,2009年第5期(总第197期)
4.张家清、刘杜若,中国白酒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月中旬刊(总第53期)
关键词:对外营销;意识;品牌;策略
(一)树立全方位、全覆盖营销意识
面对国际上经营战略创新加速的状况,中国企业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一方面,要在国内迎接国外企业和商品在国内"抢滩"和挑战;另一方面,又要让自己的企业突破狭隘的区域市场,走向全球市场,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经营者自己首先应该具有全方位战略意识,善于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
通过市场调研细致深入剖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消费者和营销组合因素 对国际市场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是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前提。环境调研和消费者调研主要是为获取国际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信息,通过所收集的信息来测量市场需求。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可以分为直接营销环境和间接环境,直接营销环境是指那些直接对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的因素,通常是指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营销间接环境是指那些间接的对国际化经营企业的国际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因素,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地理、人口等因素。通过研究这些因素,可以帮助出口企业理解国际社会的人群行为和观念、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营销过程,并可以获取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市场类型及增长变动趋势、潜在消费量等方面的数据。取得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理解国际市场现实和未来的需求,国际市场营销组合因素的调研则可以帮助我们全面认识国际市场现实的供给情况。国际市场营销组合因素调研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和竞争调研。
(二)树立细致入微的营销意识
国际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国际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属于目标营销的范畴,即出口企业区分主要的细分国际市场,把一个或几个细分的国际市场作为目标,为每个细分国际市场开发产品和制定营销方案。通过目标营销,出口企业可以把营销努力集中在具有最大购买兴趣的国际顾客身上。国际市场细分时要注意国际消费品市场和国际工业品市场细分标准的不同,我国出口企业在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评估后,可考虑从以下五个市场模式中选用适合自身的模式:密集单一市场、有选择的专门化、产品专门化、市场专门化、完全覆盖市场。
(三)树立区别对待的营销意识
产品策略 国际市场营销产品策略要求对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的选择、产品组合、品牌、包装、服务做出协调一致的决策。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产品标准化与差异化的选择和国际品牌建设上面临的问题较多。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近年来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例开始上升,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为满足全球消费者的共性需求,这一特性要求采取标准化策略,而前几年占绝对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满足各国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应以采用差异化策略为主。我国出口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尤其应注意标准化与差异化策略的结合运用,如一些标准化产品采用差异化策略,改变包装或品牌名称就可进入不同国家市场,事实上我国出口产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就被运用差异化策略的外国进口商转移。标准化策略和差异化策略结合应用有助于企业避免反倾销,例如在1994年美国对我国所生产打火机的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一企业生产的打火机因为多了充气阀特色而免受调查。
(四)树立按需而定的意识
价格、渠道和促销策略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为产品制定恰当的价格是最困难的国际市场营销决策任务之一,所制定的价格既要反映出消费者所感知的产品质量或价值,又要避免被认定为倾销,还需要考虑产品成本。出口商品价格低于目标市场相同或类似商品的一般价格水平是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诉讼的直接原因,单纯依靠低价打开国际市场已经越来越不可行。价格是传递差异化顾客价值的一个符号,我国出口企业应采用需求导向定价法进行定价决策,同时考虑成本和竞争的影响。需求导向定价是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强度和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理解来制定产品售价,采用这种方法定价时要求我国出口企业提高对国外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同时要积极通过有关部门的价格监测系统密切关注国外竞争对手产品价格。
(五)树立品牌为本的营销意识
品牌的本质是营销者许诺向顾客持续传递特定的属性、利益和服务,品牌是公司战略运作、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关键驱动力。中国企业国际营销下一阶段的战略是如何真正建立世界性品牌,中国企业建立世界性品牌的真正难点在于如何建立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品牌价值,而非市场份额或销量。在对出口商品的品牌设计时,要考虑同进口国的文化环境和法律环境相适应,同时要加强品牌的维护。
与市场营销国际化相对应的必然是品牌的全球化。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网络化的宏观环境影响,市场 营销围绕品牌而组合的策略是21世纪营销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点。
造成品牌全球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根植于市场的开放和消费者购买模式的标准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之间的合并。与工业社会不同,越来越多的品牌可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流通,消费者在任 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买到他所熟悉的时装、快餐、旅游或银行服务等。特别是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出现,既 降低了品牌全球化的运作成本,使无数过去在传统工业社会难以跨出国界的品牌,可以一夜之间进入国际市 场,面向全球的消费者;同时,也使过去无法在本国买得到的世界知名品牌,坐在家里就可以轻松地享受到。
市场营销:4p’s组合策略、营销战略、各类特殊行业的营销
营销策划:产品策略、定价策略、目标市场定位、营业推广策划、人员推销策划
广告策划:各类广告的创意、脚本
关键词:洋中药;中医药营销;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33-01
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与“瑰宝”,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最为系统的传统医学体系。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中医药市场与国际医药市场的全面接轨,国际医药需求向天然药物回归的趋势日益强劲,天然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每年以20%~30%的速度递增,中药体系也成为全球各国开发新药的“金矿”,对于我国中成药企业来说,是一个拓展国际市大好历史机遇[1]。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大力开展中医药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已是业内共识。目前,全世界使用中草药治病健身的人数达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0%,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中医中药,1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亚洲、北美和欧洲已经成为我国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2]。然而,在我国积极开展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的同时,国际甚至国内的中药市场均不同程度受到国外自研自产的“洋中药”的冲击。近几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日本、韩国、东南业、欧洲、北美等国的“洋中药”大举进军中药市场,“正宗”中药国度真正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性。日本厚生省批准的210个汉方制剂的处方主要来自我国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医要略》,其生产原料大部分从我国进口,甚至许多中医药品牌业成为口本人的专利产品[3]。即使欧美等曾经排斥中药的国家,如今却也全面参与其中,这充分说明,我国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正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严重冲击,国内中药企业正面临着恶劣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为应对“洋中药”带来的挑战,我国中医药国际化营销策略必须有所调整。
一、“洋中药”的市场优势与局限性。(一)“洋中药”的优势分析。1、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含量高。开发“洋中药”产品的国家(除中国外),一般多为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财政支持,其医疗体系和医药市场制度较为完善,其国内的国际著名医药跨国公司吸收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以及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极强,国际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中药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高。2、用料考究。不少“洋中药”的用料和选材甚至要优于国产中成药,并不一味考虑原料成本,而是注重选择品质好的地道药材,大多进口于中国。3、临床应用指导性强。“洋中药”的品种多样,产品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出产,附有详尽的服用说明(包括注意事项、禁忌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这是不少国产中成药产品所不具备的。4、市场营销方案完善。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洋中药”的市场营销经验极为丰富,均可针对不同产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拥有雄厚经济实力支撑的可操作性强的营销网络体系和一系列广告宣传活动。5、外观精美,附加值高。“洋中药”产品很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其包装都很精美,成为吸引购买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通过采用先进的制药工艺和名贵的药材,使之成为高附加值和高利润类产品。(二)“洋中药”产品的局限性。“洋中药”产品正是靠质量、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形成开展国际化营销和进军我国中药市场的实力,但仔细分析后也能够发现“洋中药”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1、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对中医药理论的深层次理解。不少“洋中药”产品的研制者对中医药传统理论并非十分精通,尤其是年轻的研发人员,缺乏对中国中医药经典古书籍的深入钻研体悟,缺少中国本土“老中医”所拥有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因此很难深层次领悟中药组方中的“玄机”。2、性价比和消费市场的局限。“洋中药”的价格一般会高出国产中药的数倍或十数倍,但其实际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中国国产中成药,还普遍缺乏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加上进口关税等,使得产品零售价格昂贵。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缺乏针对大多数潜在低消费人群的消费能力刺激策略。3、中医药文化背景的先天缺陷。在相同产品、相同价格、相同疗效的前提下,左右消费者购买选择的不仅是营销策略,更包括消费者心理的好恶倾向,而“洋中药”生产国家多数不具备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在文化积淀与传统知名度上,“洋中药”的产品背景缺乏可信度,这种中医药文化背景的先天缺陷很难通过短时间的营销策略来弥补。
二、应对“洋中药”挑战的国际化营销对策。“洋中药”严重影响我国中药企业占领国际市场,并对国内的中药市场冲击也很大,因此,为应对这一严峻的挑战并能占领国际先机,就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医药国际化营销战略部署,积极地拓展市场,加强宣传和合作,促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合法化和竞争力,加强国内中医药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生产转化,建立和完善国际公认的中药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中药产品的国际营销策略和水平,强化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从战略高度切实落实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就现阶段而言,国内中药企业应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整我国中药产品国际化营销策略。(一)重视中药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研究。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中医药专有人才队伍培养,并做好人才保护工作,杜绝关键人才的大规模外流;加强对国外医药产业法律、法规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二)加强在WTO框架内和绿色贸易壁垒环境下的应对策略研究。重点开展国产中成药产品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的应对策略,按照国际化产业运作模式进行接轨,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性规则一致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广使用进出口产品绿色标志,国内中药企业要坚决执行国家药品质量管理的强制性标准,并按照国际化质量检测标准生产检验,提高产品质量;积极采用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策略,保证道地药材的国内使用。(三)开展改善国产中成药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性研究。科学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策略;运用品牌营销提升中药知名度,重塑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形象;改进产品包装,提高出口产品规范化,实现包装的国际标准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包装的民族化;拓展销售渠道,紧扣消费者心理取向,借助中国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全球营销策略。
结束语:面对目前“洋中药”对于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市场冲击,我国实力雄厚的大型中成药企业在探索国际化经营方式、抢占国际市场、推动中药产业和文化站上国际化大舞台、使中医药造福于全人类等方面,责无旁贷。因此,只有将中医药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才能成功实施中医药国际化营销策略,增强国产中医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冯夏红,康庭国,林秀玉.中药国际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药业,2002,(13).
论文摘要: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经营发展中都会采取国际化的经营战略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点不只适用于大型的跨国公司,中小企业也一直积极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本文就来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在海外经营中的一些经验,从而有助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可以更加顺利的发展。
1中小企业概述
在我国经济成分中,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缴税额超过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全球五百强企业在我国更是加快了扩张的步伐。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我国的企业也逐步的实施着“走出去”战略,我国的顶级企业在国际上已经开始逐步站稳脚跟,比如:海尔和联想。在企业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中小企业也更多的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但是中小企业因为规模的限制,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具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中小企业在国际经营中要想长期发展应该独辟蹊径。
2中小企业发展海外经营的国际经验
我国中小企业的海外经营由来已久,有了改革开放政策上的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走上了海外经营之路。其中,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是我国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区位优势,在国内市场还很落后的阶段就勇敢的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从上述数据中已经可以体现出来,现在就来探讨一下,我国成功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这些年来海外经营取得的国际经验。
2.1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
我国发展较早的中小企业一般经营的就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品,丝绸,纺织品,茶叶等明显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现代企业经营中首先要做的就是细分市场并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进行市场定位,从而发挥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一即提供有特色的产品或服务,服务于特定的消费群体。我国的中小企业最初的发展轨迹就是提供服务于海外华侨的民族特色的产品,或者是通过海外华侨对国外市场的了解,针对国外对中国传统产品的偏爱,进行生产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对中国进一步的了解,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旗袍、丝绸、中药等产品就是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元素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充分发挥这些产品或服务的天然优势就可以很容易的打开部分的国外市场。这些产品和服务也的的确确支持着我国最初中小企业的海外经营。中国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宣传中国的最佳方式,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和我国开放程度的扩大,这些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所以海外经营中推广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就是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产业的优势,并一直走在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的最前沿。
我国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我国的传统产业就是依赖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获得的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中顺利发展的,比如我国的服装产业。但是凭借这点取得海外市场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境况也越加艰难,因为我国的服装产品还是中低档产品,这些产品在欧美市场中的需求越来越有限,要想保持这样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我们的中小企业就必须进行品牌化的经营,突出服装的品牌特色,只有培养了一定忠实的客户群,我们中小企业经营的传统产业才可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
2.2在国际市场上找准市场定位
企业国际化的市场拓展战略选择中,有的企业选择“先难后易”战略,比如海尔就是先打开进入相对偏难的德国市场,然后才进入其他欧美国家的。这样的战略使得海尔在之后的国际市场业务拓展上更加顺利。而这种战略对于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优势不大、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是不适合的。众所周知,国际上有成熟的欧美、日本发达国家市场和不太发达的拉美、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前者发达程度较高,需求较大,但是产品进入的要求也比较高,而后者则是一个相对空白的区域。那么中小企业海外经营中进入哪个市场比较占优势呢?答案肯定是后者,事实也证明,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一般不选择进入要求较高的欧美市场,转而发展新兴市场。因为新兴市场虽然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大的市场需求,但是新兴市场进口产品的要求相对偏低,这对中小企业是最有利的。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是中低档产品,虽然在发达市场上的需求和竞争力下降,但是在新兴市场上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所以近期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就瞄准了这些新兴市场。
2010年是很特别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国逐步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去是一个需求层次与偏好各异的经济体,是个更为多样化的市场,我国的中小企业就可以根据各个国家的现状,实施差异化的战略进入这些市场。眼下,欧美市场复苏缓慢,我国中小企业将更多目光放在了东盟市场是很明智的选择。而且关税优势、人民币结算、电子商务工具的广泛运用这些优点,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在原来就拓展新兴市场的基础上,在东盟自贸区内取得更大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2.3充分利用了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
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方式。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都很缺乏的情况下,在起初的发展阶段大多都选择了战略联盟的发展方式。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利用国外的优势并结合国内优惠政策、劳动力富余、自然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来发展企业。战略联盟一般有股权式联盟、非股权式联盟两种;中外合资企业就是典型的股权式联盟发展战略,非股权式联盟包括特许经营、贴牌生产和专项联盟三种。这样的战略联盟弥补了中小企业最初发展阶段缺乏资金和技术的劣势,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结合本国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产品生产。因为采用的技术一般都是国外的先进技术,所以生产的产品质量都很高,并且因为国内市场的狭小,所生产的产品最后大多都销往国外。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就是凭借区位的优势,引入外资和技术,选择战略联盟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战略联盟的发展方式造就了一大批的中小型企业,这样的发展方式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就是在战略联盟中得到快速发展的,而且我国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在我国经济发展的20世纪80、90年代,战略联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发展了沿海经济,而且还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战略联盟中的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争取在某些方面成为战略联盟的核心,只有这样我国的中小企业才能逐步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品牌企业,最终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国际竞争力。
撤切尔夫人敲敲门。这时,从房间里传出丈夫不满的声音:“谁呀?”
撒切尔夫人没好气地说:“是我,撤切尔夫人!”
房门没有开。
撒切尔夫人再次敲门。丈夫的声音更加不悦:“谁呀?!”
撒切尔夫人生气地说:“是我!撒切尔夫人!”
丈夫没好气地问道:“撒切尔夫人是谁?”
撤切尔夫人仿佛意识到什么,她语气温柔地说:“是我,您的太太回来了。”
房门打开了。
这是一个笑话,这个笑话告诉我们的是关于夫妻相处的道理:撒切尔夫人在大众面前的确是个女强人、铁娘子;但在家里,也更应该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
自我定位的不准确,让撒切尔夫人吃了闭门羹,撒切尔夫人在家里仍把自己当成政客,显然是引起丈夫不满的原因。
“你是谁?”和“你应该是谁?”的问题,不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在品牌运营和品牌管理的过程中同样经常出现类似的尴尬。在品牌管理概念里,“你是谁”指的是品牌定位的基础问题,一个成功的品牌首先需要有一个成功、准确的自我定位;一个成功准确的品牌定位,可以帮助品牌或产品得到市场的接纳和客户的青睐。
除了确定“你是谁”之外,企业的品牌定位还需要至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你的市场在哪里?
2、你有什么与众不同?李宁:哪里才是你的主战场?
2010年6月30日,中国体育用品本土品牌“李宁”召开新闻会,宣布李宁品牌从品牌标识到品牌口号都将全面更新。
据国内媒体的统一报道口径称:李宁此次换标意在谋求国际化,由于李宁原先的LOGO与耐克的LOGO相似,原先的品牌口号“一切皆有可能”也和阿迪达斯的“Nothing is impossible”雷同,所以需要“换标”和“换牌”。“雷同”均有“抄袭”和“模仿”之嫌,“山寨版”的品牌和标识,成为李宁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一障碍。
李宁新的品牌口号为“Make TheChange”,意思是“来改变吧”。李宁想改变什么?李宁需要改变什么?李宁的改变,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利益和价值?
客观分析李宁的销售数据和业绩曲线我们发现:李宁品牌的国际化路线选择,也许本身就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区。驱使李宁换标的主要依据来自以下两组公开的数据:
数据一:2009年阿迪达斯全球销售额为1038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以外的销售额达938亿元;耐克全球销售入账1298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以外的销售额达到1198亿元;而李宁当年销售收入仅为83.87亿元人民币。
数据二:李宁约99%的营业额来自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为李宁贡献的销售额仅仅为1%。这个尴尬的数据表明了李宁在国际市场上的弱势。
由于上述两项数据对比所产生的强烈差距,李宁认为其未来销售业绩的提升和主战场应该选择在国外。李宁未来的市场业绩成长,取决于国际市场的销售增长和业绩贡献,而不是中国国内的市场销售业绩和市场占有率。这是个典型的“学术型”错误!
“学术型”最大的误区就在于简单地根据统计结果和分析数据,简单地判断问题,然后简单地做出决策。李宁品牌的号召力和客户忠诚度恰恰在于中国客户对于李宁个人的崇拜、尊敬和好感。放弃具有客户认同优势和良性传播环境的国内市场,却把重点移转到毫无优势、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市场,李宁所做的可谓是舍近求远、避重就轻。
即使如耐克和阿迪达斯,两大国际品牌也都正在把未来主要的销售市场放在中国而非其他国家,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才是未来最具成长潜力的体育用品市场。与两大巨头相比,李宁的失误恰恰在于放弃大本营的战略要塞和丢失本土市场的核心优势。如同一支四面楚歌的部队,却在关键时刻放弃了对自己堡垒的重点防御,非要以微弱之力长途奔袭、深入敌国一样天真和冒险。
李宁的品牌标识也许的确有模仿和抄袭之嫌,但它却并不表示李宁在中国就一定没有竞争优势和品牌召号力。从一个普通中国消费者的情感因素出发,你认为中国消费者选择品牌的意愿更倾向于国产品牌,还是更倾向于国际化品牌?这个问题也许没有明显的胜负答案,而没有胜负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结果:在中国,李宁的优势正在于此!
李宁品牌也许真的“老化”了,但老化的不是“李宁”,老化的是李宁品牌对市场定位的模糊性、老化的是李宁品牌的传播方式、老化的是李宁品牌形象的惰性和沉寂、老化的是支撑李宁品牌活力的技术研发和品质更新,包括老化了的品牌服务和品牌意识。
从李宁品牌创立之初,李宁过多关注的是渠道建设和终端铺货。中国消费者很少从公众传播、健康形象、技术含量、动感诉求、客户服务等方面感知到李宁品牌的价值和品牌个性的存在。
中国消费者除了知道“李宁”个人是个伟大的运动员之外,很少有人知道“李宁”品牌倡导的消费理念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李宁针对的主要消费群体和主要细分市场是谁?即使光顾了李宁的专卖店,中国客户也会被李宁品牌旗下过于纷杂的产品系列弄得眼花缭乱。在李宁的产品系列里,有休闲系列、有运动系列、有中老年系列、有年轻系列,甚至有衬衣和职业女装……一个试图包揽所有人需求的品牌,一定会丧失个性;而一个没有个性的品牌,必然会落入普通平淡的大众品牌陷阱;一个沦落于普通平淡的大众品牌,不可能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回报。
商标和口号,与李宁现存问题的关联度并不太大。就像韩国“现代”汽车的LOGO和日本本田汽车的LOGO“相似”也有抄袭嫌疑一样,LOGO不是最致命的问题;“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口号也不是最核心的关键问题。所以,李宁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不是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有所表现;李宁国内销售业绩的不尽如人意,也不是国内品牌附加值低和品牌知名度不够;李宁最重要的问题是主战场选择和产品品牌的自我定位,以及如何在国内战场击败入侵者,战胜对手的战略问题。
国际化战略对于李宁来说,也许是个美好的愿景和未来必然的选择。所有有期许和有野心的中国企业,未来都一定是国际化的企业。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一个正在遭遇本土市场沦陷和业绩溃退的本土知名品牌,在尚未巩固自身根基之前就轻言国际化,多少有些浮澡、盲目和冲动。
在中国拥有品牌优势的李宁,如果不能解决在中国主战场的业绩下滑,不能有效控制中国主战场的市场份额,不能保住在中国主战场的领导者品牌地位的话,李宁的国际化不会走得很顺利。
就像7年前的联想,联想也是从“换标”开始走向国际化的。联想“换标”没有换回国际化,他换回的是巨额亏损和损兵折将。
“换标”只是换汤,“换标”换的不是药。
如家:你有什么与众不同?
品牌战略,说到底是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在细分类别上包括了产品差异
化、服务差异化、人员差异化和形象差异化等战略形式,任何一种形式上的差异化都有可能最终形成企业、产品或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而一切差异化的源头,都是建立在企业和品牌的自我定位上。
凭借“携程旅行网”一举成名的季琦,仅仅用了30个月的时间就把携程网做成了“中国首家在美上市的旅游企业”,2006年“携程”的市值高过15亿美元,这个数值远远超过了规模更大的新浪、搜狐和盛大等国内知名网络公司。但让季琦成为“明星”的并不是这个携程网站,而是他创立的“如家”快捷连锁酒店以及业内无人不知的“如家”品牌。
一次偶然的机会,季琦在查阅客服记录时发现,客户反映携程网提供的异地酒店订购服务信息准确、方便高效,但由于所有和携程合作的酒店都是星级酒店,价格却过于昂贵,这对于经常出差的商旅人士来说是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季琦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商机摆在自己的面前!在当时的中国酒店行业内,基本上只有两种类型的酒店可供客户选择,一种是硬件设施好但价格昂贵的星级酒店;另一种是价格低廉但硬件设施很差的招待所和小旅馆。那么对于经常出差的人士,以及追求性价比的旅行社等旅行团体来说,这两种选择都不是最好的。
创办一个与众不同、介于星级酒店和小旅馆之间的经济型商务快捷连锁酒店的想法在季琦的头脑中迅速形成。
2001年8月,携程旅行网在香港成立唐人酒店管理公司,开始中国内地经营经济型、三星级以下快捷商务酒店连锁业务;
2001年12月,唐人公司正式以“如家”(Homelnn)命名连锁酒店品牌,仅仅4个月后,如家加盟发展了11家连锁店;
2006年,如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天开盘价为22元,高出发行价59.4%:
2010年,如家被美国纳斯达克OMX全球指数集团纳入纳斯达克中国指数(NASDAQChinalndex)成份股;
如今,如家在中国国内各大城市的加盟酒店已达到500多家,如家平均客房入住率高达95%以上。
如家的成功,来源于准确的细分市场定位和与众不同的差异化服务提供,如家的差异化具体表现象为:
一、准确的“经济型”定位,有效切分了中国酒店业市场的巨大蛋糕:如家高效迎合了商务差旅人员的直接需求,在中国传统酒店业市场内切分出“经济型”这块巨大的蛋糕,并通过“经济实惠”的服务提供满足了70%以上的商务差旅人士的消费需求;
二、以“住宿”为关注焦点,把所有资源集中于住宿服务的价值提升上:如家酒店与其他星级酒店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传统的星级酒店提供从住宿、餐饮到娱乐、商务、会议等系列的服务和产品体系,而如家只关注客户的“住宿”,不追求硬件的豪华和场面的气派。把所有的精力和重心放都在“住宿”服务上,以追求安全、卫生、快捷、舒适和低价位,来满足和提升客户的住宿服务价值;
三、以“低价格”降低客户消费成本,以“高性价比”赢取客户口碑和好感:如家的低价策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硬件设施的标准化和简单化,如家根据不同的房型结构,高效利用空间,陈设简单、布局合理。最具代表的是如家的抽水马桶储水器内都统一放置空的矿泉水瓶,以减少用水量;
管理运营成本的节省。如家每100间客房的服务人员配置比例仅占传统星级酒店的1/3到1/6。如家的管理层次也至少比传统星级酒店的管理层要少两到三层,如家没有部门经理、没有领班。店长兼负营销、人员管理、客户管理和前后台综合支持等众多工作;
如家低价策略的第三个方面来自于客户的自助人住流程,如家门前不设门僮,没有迎宾,从客人人住开始到离店结束,所有侍应类服务全部由客人自助完成。然而,所有人住过如家的客户却从不对此产生抱怨,因为客人知道,如家所做的正是客户想要的“性价比”。
分析如家的成功模式,我们突然觉得,如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服务和特别的创意,如家的差异化看起来也并不神秘。
然而,这正是差异化的神奇所在!差异化的核心表现是与众不同,与众不同不一定需要高技术含量;与众不同不一定需要高资本投入,甚至不需要高智商。
在血流成河的竞争市场中,切割出一块与众不同的细分蓝海:
在传统的产业和行业内,发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
在同类客户群体中,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服务或营销理念;
在同质化产品或技术领域,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推广和应用方法……
也许,市场竞争并不可怕;
关键词:市场营销;现状;营销策略;管理创新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程行业规模也在逐渐的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而这一行业内的利润空间则相应的进行了压缩,使得各工程企业也都聚焦在了国际市场的开拓上。其中营销策略和管理的创新是提升营销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但国际工程涉及的主体较多、范围较广,不同国家的思想观念、处事原则、做事方式都有很大的差距,针对市场、客户群体也因着各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的调研结果也就不同,出现了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渠道不合理、合作缺失以及后期服务无法落实等问题,从而导致营销手段的失灵。因此,国际工程企业要想取得长效发展,就必须立足现状,找出原因,采取新颖的策略和积极的改善创新措施,实现营销资源的整合,构建符合国际经济规律的全新营销模式,从而实现国际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现状
1、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莫测。我国国内经济也受到了些许影响,工程行业的发展遇冷,市场数据并不乐观。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国际市场就成为了工程行业的新选择,直至今日,我国工程行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稳步增长,同时国际市场的工程范围也主要集中在了房建、交通、电子、石油及电力等热门行业,由此市场营销的领域也逐渐的扩大,产生的效果和成绩是斐然的。但也正因为工程针对的主体不同、项目不同,营销的策略和管理模式也就需要不断的变化,这无疑给现阶段的营销管理模式加大了工作难度。由此国际市场营销就呈现出了差异性、复杂性和风险性。
2、因此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产生的问题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策略误区。首先,营销环境的变化。国际市场的主体十分复杂,包括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组织机构,它们所秉承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也不同,这都源于各个国家之间民族底蕴、政治环境、经济条件以及文化风俗等方面产生的差异性,由此也导致了国际营销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其次,价格误区。营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能够通过合理的价格占领市场、获取收益。因此价格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并不占据优势,有很多企业所从事的大多都是简单的国际业务,对一些深层次的规则都不熟悉,加之我国人力资源和核心技术的匮乏都会让价格低廉化,“薄利多销、价格战”是最为普遍的营销策略。
(2)观念误区。国际市场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经济因素,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会积极的投入进去,有些企业认为自己的实力不够,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因而无法或者是不敢进军国际市场,这种市场定位的不明确让很多企业在新的经济格局和政策的支持下而错失良机。
(3)人力资源误区。大多数的人才在择业时会选择报关之类的外贸工作职位,很少有选择风险较大、职业不稳定的营销岗位,造成营销管理人才极度短缺,因此人力资源已然成为阻碍国际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
1、定位策略。企业的战略性部署和规划是企业融入现代经济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手段。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无疑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竞争优势。尤其是良好的管理间性在整个营销环节里,可以通过营销能力与企业自己的技术、人才、产业模式等优势来生成企业的群体影响,便于对市场进行科学的管控,另外也能够以此为基础来对整个的产业链重新审视和定位,从而让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各项资源得以合理的配置和优化,进而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的收益。
2、价格策略。如上所述,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并不占据很大的优势,关键在于技术和人力相对匮乏,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惯用价格战来获取发展。价格低廉化是引起恶性竞争的首要因素。长久下去,对任何一方参与主体乃至整个的行业体系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企业在营销中要通过行业自律、规范、配合来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同时企业也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性分析,制定出符合自己能力的价格。
3、文化策略。国际市场营销要强化文化策略,以其独特的“韧性”来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将各国的文化融合在了一起。通过一帶一路,国内企业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予以发扬,将丝绸之路的精神传达给沿途各国,让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与沿途各国的文化相互衔接起来,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形成全新的文化体系。其次,每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风俗等都不相同,参与项目的任何主体都不能以自己的文化来约束、制约其他人,由此也会导致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相应的法律风险,因此文化的构建能够让每个国家都在自己文化氛围的倡导下彼此尊重、彼此学习,完成文化交流和文化张力,如此可以有效的规避这类风险。
四、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的创新
1、科学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住市场的发展规律和需求,才能够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模式。因此市场调研是否科学、全面、真实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要配置专门的人员,对市场的发展态势、需求等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还要跟踪具体的项目、做充分的比较等,掌握第一手真实的资料信息便于我国企业能够更加科学、理性的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市场的特点。
2、加强彼此合作。蛋糕理论并不陌生。只有懂得分享和合作,才会将蛋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合作共赢是一种新的理念,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互相合作,才能获取最大的收益。正是体现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要求中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主旨。我国对国际市场的拓展就是通过一带一路为基点的,从沿途的国家出发,进而带动整个国际间的合作。因此营销策略也要注重合作意识,加强国内外企业的共同合作,团结起来,才能取长补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这就需要企业的国内对内承包和国外对外承包部分充分的结合起来,让企业能够向着横向发展。催化两者的合作,实现国内外资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而减少国际风险,增加国际竞争力。其次,不现代经济倡导服务理念,营销活动不仅要将产品推销出去,还要提供后期的优质增值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由此才能拥有稳定的客户群,成为自己品牌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3、构建全新营销渠道。信息资源的掌握是做好营销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企业的现有资源十分有限,无法全面的投入到国际市场中,如何提升营销管理能力就需要企业从自身做起。企业的市场部、、策划部等可以举办一些打响的市场公关营销活动,研究市场、策划项目、组装社会资源,才能针对市场,主动出击,构建健全和巩固的大客户关系网络和公关关系网络,如此,对内能够增加凝聚力,对外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从整体上提升管理水平。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国际工程市场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析是势在必行的。尤其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它为营销界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契机。我们应当抓住这个契机,从文化方面、品牌效应、用户和商机方面着手,创新营销策略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营销水平。
参考文献:
[1]宋龙进《浅谈如何提升国际工程的市场营销能力》
[2]薛玉玲《浅谈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及营销管理创新》
中文医学期刊特有的市场优势
1医学研究的广泛性
医学期刊不同于最基础的学术科技期刊,其报道的学术成果不仅有基础科研实验成果,而且有更多的临床试验发现。因此,医学期刊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型基础研究机构可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多中心合作的临床试验,同时小型的基层单位也可以进行独具特色的基础理论探索和小规模临床试验;相应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英文医学期刊可以有好的稿源报道国内外重大研究发现,而影响因子相对较小的中文医学期刊也可以有适当的稿源来报道国内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点滴经验和成果。总之,成果无论大小,都可以发表来实现传播、交流与共享价值。
2我国医学资源丰富
我国的医学科研和临床队伍非常庞大,各研究机构、各医学院校、甚至各社区服务中心等都有成千上万的医药卫生工作者;同时中国的医学研究对象即患者-健康人群更是世界之最,医药卫生工作者会不断挖掘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来深入探究。因此,中文医学期刊会有源源不断的医学研究成果来发现和跟踪报道。
3临床医学工作者的发掘
相对于基础研究人员而言,临床研究工作者更具多样化特点,他们有的精于研究,有的精于手术,个人工作侧重不同则能力不同,往往工作多在临床上的医师,其临床工作能力很强,但科研设计或论文写作能力不足。这一现象,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常常深有体会。但是如果我们中文医学期刊能够在这些医师的论文写作上给予更多服务的话,那将会发掘出非常丰富的作者队伍和稿件资源。假若优秀的英文期刊会选择优秀稿件,那么优秀的中文期刊就应该立足于本土,更多的发掘或培养优秀稿件。
4中国读者市场巨大
虽然中文期刊由于语言局限,较难走向国际市场,但是中文期刊一方面可以努力尝试各种途径的国际合作,另一方面即使只是在国内市场也是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现代人类对医学知识的普遍需求日益增加,人们渴望通过各种渠道更专业地了解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因此中文医学期刊的读者市场将不仅是医学科研及临床工作者,还会有更多的读者后备军。通过对国内市场的深入了解与剖析,结合自己期刊的本有特色或优势,我们完全可以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做强做深,只要能够抓住某些群体读者的强烈关注和特定需求,中文医学期刊依然会有光明的前途。以上是中文医学期刊相比于其他科技类期刊具有的特定优势,尤其在国内市场上其先天条件更为明显。我们在了解后自然能增加自信心和乐观情绪。但这些优势又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加以深刻挖掘和充分发扬,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才能够充分利用或实现这些优势。
中文医学期刊应确定自己的独特市场定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文医学核心期刊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并且做大做强,其关键前提就是须审时夺度,衡量自身特点,最大可能的扬长避短,创办有特色的高水平精品期刊。总而言之,就是明确中文医学期刊自身的市场定位[4]。确定一本中文医学期刊的市场定位,首先是在具体的专业领域内设定自己的大市场。但是同一专业的中文医学期刊往往有很多种,目前还处于重复办刊、分散市场资源的境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文医学期刊整体及各自的竞争压力,不利于其生存和发展。因此专业领域相近的期刊还必须再细分,突出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找到与其他同类期刊相竞争的特有优势以及市场空白点[5]。期刊的市场定位归根结底是要立足于期刊本身的条件和特点。通过进行一些必要的市场调研,在充分了解读者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现有的或通过开发可以获得的各方面有效资源和优势,认真分析,寻找到适合本期刊发展的市场切入点,然后深度剖析该市场领域里本期刊能够进行的最大限度的服务内容。合适恰当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准确而细致的,而其目标就是抓住读者眼球,扩大市场影响力。另外,中文医学期刊在学习借鉴英文期刊或国外期刊的优秀办刊经验的同时,也不要盲目地拿SCI或PubMed来衡量或要求自己。因为,立足于中文期刊的自身定位后,盲目跟进的后果只能是舍本逐末,而模糊了自己的方向,丢失了自己的市场。只有在客观、敏感而细致地把握本期刊的特定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式,把作者和读者市场做大做活,这样才能赢得真正高、精和多的稿件来源,最终通过期刊稿件质量的提高来挺进国际著名数据库。也就是说,确立适合中文医学期刊的市场定位,其最终目标还是为赢得期望的稿件质量和期刊质量。决定期刊命运的根本还是质量,而不是影响因子或检索指标,后者相对于期刊质量来说只能是果,而非因!因此,中文医学期刊在目前被动的稿件市场情势下,可以考虑通过首先提高期刊的策划和经营质量,来提高自身的学术及社会影响力。中文医学期刊的社会影响力,也应该先从中国社会开始,立足于国内市场,通过赢得广大读者的钟爱,赢得更多作者的支持,获得更多优秀稿件,最终提高本期刊的整体质量。相信,中文医学期刊如果以一种立足于本土的国际化战略来在中国创办自己的世界一流期刊[6],那么必然能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主动把握国内医学期刊市场,直至以主动的姿态挺进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也占据主动地位。
中文医学期刊社的相应服务力探讨
一、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
(一)世界金融一体化,竞争环境的国际化。中国履行WTO的开放承诺后,实质上是对本国经济金融实现全面开放,这意味着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金融交往更加的密切,国与国在经济金融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本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开放带来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国内金融业在世界金融业的波动冲击下不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的金融业将更多的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给正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从竞争环境中看,原本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转变,即由本土化竞争转变为国际化竞争。换言之,承诺开放前,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指的是国内商业银行之间在国内的“游戏规则”下展开的;承诺开放后,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本土银行市场竞争将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这集中表现为:一是竞争规则的国际化,国内商业银行将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将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二是竞争对手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与本土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三是资金价格的国际化,资金自由流动和国内外金融机构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得国内资金价格逐步向国际资金价格靠拢,那种国内资金价格与国际资金价格相差悬殊且互不影响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四是服务的国际化,国内商业银行只有提供国际化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才能抵挡住来自外资银行对客户的争夺;五是产品的国际化,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多样化的银行产品,客户只要在国内市场上就可享受到国际化的银行产品。
(二)银行全能化经营趋势逐渐显现,替代市场发展迅速。银行全能化经营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商业银行仍不同程度地受到严格的分业经营限制,但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出现、金融控股公司规模逐渐扩大等均表明这一趋势逐渐显现。承诺开放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将进一步加快银行全能化经营的步伐,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银行的全能化经营来自于市场的需求,而替代市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步伐。替代市场简单来说就是对商业银行某些业务具有替代效应,对银行客户直接产生分流的。比如,保险、基金、证券市场,尤其现在的证券、基金市场发展迅猛,股市正处于牛市的格局,大量的资金涌入基金、证券市场,替代市场的迅速发展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和挑战。
(三)国内竞争对手的转变。城市商业银行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中转变最大的是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已经初步完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基本完成转型。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纷纷成功上市,建设银行还于2007年10月回归A股,农业银行的改革也正在加快进行中,国有银行正在朝着市场化运行机制转变,正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这对无论是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等都处于相对竞争弱势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城市商业银行生存需要填补的四大缺口
(一)人才缺口。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水平的竞争。人才是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如果人才缺口得不到填补,那城市商业银行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将处于绝对劣势。之所以将人才提升到城市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第一要位,主要是因为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多是由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所以继承了大批信用社时期的人员,其人员整体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所以,城市商业银行需要一方面培养和提拔信用社时期留下的优秀人才,一方面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从高等院校、大银行和社会各界引进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和整体质量得到改善,填补人才缺口,这样才能使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是城市商业银行得以生存的关键。
(二)核心竞争力缺口。城市商业银行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核心竞争力缺乏,市场竞争力薄弱。在资金规模上,城市商业银行无法与五大国有银行相抗衡,在技术、产品、创新等领域也无法同股份制商业银行匹敌,而完全开放后,外资银行的涌入则进一步恶化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如果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尽快填补核心竞争力这个缺口,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城市商业银行的前途堪忧。
(三)市场定位缺口。所谓市场定位,就是用于将自身与其他同业竞争对手区隔开来的产品或业务,这些产品或业务通常是这家银行具有的比较优势。诸多经营超过百年的跨国公司案例表明,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市场定位下的长期专业化经营。这就是说,只有制定清晰的市场定位,并且以此来指导业务的发展,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伊始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然而,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投资收益及成本核算等问题并没有坚持这一市场定位,未能在上述业务领域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形成自己的特点。近几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大银行,以及逐渐涌入国内市场的外资银行有加大对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开拓的趋势,而这些领域是城市商业银行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成本,给城市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压力。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定位上的缺口需要及时填补,否则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迷失方向。
(四)风险控制缺口。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较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来说,其风险管理能力低下、抗风险能力薄弱。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金融环境,同时竞争环境更加激烈,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将更多。这就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与其主导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水平。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就是在于将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控制在自身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或研究中心,对每种业务进行风险的量化分析,计算风险成本。每一次创新产品的推出必须要与自己的风险控制水平相匹配才是可行的。风险控制缺口是城市商业银行的一个软肋,必须加以填补,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金融产品的创新。因为新的金融产品将带来新的风险,而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消除风险管理水平低下对金融创新的制约,否则这将会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最大瓶颈。
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三大战略选择
新形势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增加,生存空间受到了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的不断挤压。这就对正在发展中的城市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但无论是业务规模、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竞争力等方面均处于相对竞争弱势的城市商业银行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已显得非常急切。
(一)区域化发展战略。国内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进一步加剧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域经营的限制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受到极大的制约,不能和其他银行进行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无法获得长足发展,这促使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寻求路径,突破区域限制。部分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参股、控股或兼并其他城市商业银行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发展成为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跨区域性商业银行。比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大连银行等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和地域覆盖范围。目前,北京银行、大连银行均在天津设立分行,上海银行在宁波设立分行,真正实现了跨区域经营,通过规模的扩大以增加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扩大影响力、树立品牌。
(二)联合重组发展战略。联合重组发展战略,即城市商业银行通过相互间的联合重组、吸收合并或相互参股的方式实现一体化联合发展。现阶段,金融发展的趋势是以银行品牌化、全球化、信息化、人性化,以及增强抵御风险为目的的混业经营,而这一切,缺乏资金实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进行战略重组才能实现。不论松散型的战略伙伴联盟,还是互相参股式的契约型联盟,都是提高单体城市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拓宽市场空间、整合金融资源的有效途径,只要具备平等对话的空间和相互支持合作的需求,均可以尝试一定形式的联盟。例如,2006年12月底,江苏省内无锡、苏州、南通、常州、淮安、徐州、镇江、扬州、盐城及连云港等10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江苏银行正式挂牌营业。
(三)差异化发展战略。面对国内大银行和外资银行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些规模和竞争实力不是太强,无法走跨区域战略和联合重组战略的城市商业银行只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发展战略,完全可以获得自身的发展空间。所谓差异化发展战略,是企业在确立经营目标,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确定在战略层面或经营层面的某些领域、方面、环节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与竞争对手的差异,赢得市场的经营战略或策略。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本质是企业如何确定在哪些方面或把哪些要素差异化,获得和竞争对手不同的经营要素,也就是对某种要素的相对垄断。差异化发展战略在银行业运用十分普遍。大银行虽有规模、人才、技术优势,但机构层次较多、运作成本高、对市场反应慢。城市商业银行,则有管理成本较低、机构层次较少的优点,能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变化,能及时提供那些适当的、专业化的、价格低廉的亲民服务,有些还能找出客户没有被提供的服务,在与其他银行的差异中扬长避短,做出自己的特色。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由于准确把握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有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在当地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小企业和居民的首选银行。国外机构认为,在资产质量和其他财务比率方面,顶级城市商业银行并不亚于领先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