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8 16:41:13

导语:在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简述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第1篇

论文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

1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

1.1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自主创新能力,而自主创新的基础与衡量指标又为知识产权,企业经过不断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对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开发,并使之产权化,然后再将其投入到生产领域,这样企业所获得的丰厚利润就可以从这些新产品的开发而获得,从而还能将其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1.2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企业由于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这就使其产品具有“独创性”,真正实现所谓的“新产品”的目标,当技术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时,该企业就赢得了市场,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1.3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

企业降耗、节能、减排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蕴涵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而成为可能,企业的运营成本的降低通过技术进步而实现,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大大提升。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知识产权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知识产权管理没有从战略高度上进行规划。有形资产及其管理是企业所重视的问题,而忽略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专利战略也缺乏研究和制定。多数企业由于对知识产权缺乏从战略高度的规划,致使其自主创新成果只在我国申请了专利,而到国外却没有申请,一些企业虽然申请了专利,但宣传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专利成果利用率低,从而无法提高产品的产业化、商品化程度。

2.2知识产权管理缺乏资本化运作

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多数只注重对其表面的保护,而未进行资本化运作。模糊了对知识产权概念和价值的认识,尽管一些企业科技人员努力创造了智力成果,然而企业家对其重视不够,并没有将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进行有效保护,并使之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2.3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与运作的人才

只有拥有严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才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据相关调查表明,当遇到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问题时,企业通常都是直接聘请律师来帮助解决,对于相关的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专门机构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置,也没有相关从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及开发的专门人员的配置,也缺乏较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引导。

3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对策

3.1初期实施防御型战略

企业要以自身现状、发展战略以及外部环境等为依据,编制出不同的知识产权战略,并在企业研究开发、生产营销、资产运作、发展规划等环节纳入该战略,以促进战略得以有效实施。在企业实现防御型战略之后,就会拥有了一定的知识产权资源,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产权制度,此时企业就可以逐步向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过渡。待攻防兼备的混合型战略也顺利完成后,企业再考虑进攻型战略的实施。

3.2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是否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产权,决定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获胜与否。因此,构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是企业当前急需完成的工作之一,并要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归纳到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中。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同时,企业还要将人才市场中吸收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人才,组成一支分工合理、团结互助的队伍,此外,还要加大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得到有效保证。

第2篇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它不仅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发展,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社会的生产生活等日常活动对电力的依赖性不断增大,对供电的稳定可靠性和电能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将促进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

电力行业是高技术、高资金投入的行业,资金短缺是电力企业普遍面临的财务问题,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容忽视。有效管理与控制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保证电力事业的可持续经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1 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简述

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在未来会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是企业经营的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表现[1]。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有着诸多不可控的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将导致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情况产生偏离。财务风险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它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相对性、多样性、复杂性、机遇与风险并存等特征[2]。

1.1 财务风险的评估原则

财务风险评估应遵循如下三个原则:评估结果可能发生变化;评估结果只是估算值;评估方法是依据一般规律而定的。财务风险的变异性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经常、定期地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评估值只是一个估算值,仅作为财务风险的参考值,而非精确数值;财务风险因时间、企业类型、地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应避免限定在一般的简单逻辑中。

1.2 财务风险的评估方法

财务风险评价是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收益之间的变动与关系,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3]。财务风险可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来度量,当前的主要风险度量方法有: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风险价值度量法、综合评价法、风险率度量法等。见表1。

2 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不同于一般企业,电力企业具有高资金和技术需求,其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部分,具体风险成因如表2所示。

3 电力企业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电力企业的风险指标选取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内容的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重要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统计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原则。电力企业的财务主要是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外部风险和发展能力这五个层面进行评价工作的。

偿债能力变量主要是由电力企业的已获利息倍数、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长期资产的适合率来反映的;反映企业的运营能力的变量主要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获利能力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主要指标有销售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电力企业的发展能力一般选取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等指标来反映;外部风险主要是指自然灾害风险、利率变动风险、环保政策风险、电价变动风险等外部风险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电力企业可选取上述四项外部风险评价指标与15项财务指标来构建其财务风险的评价的指标体系。

4 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规避策略

规避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可建立财务风险规避制度,将财务风险的结果管理变为财务风险的过程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实时掌控企业的风险状况,实现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控制体系。电力企业的风险规避可从内部风险规避和外部风险规避两个方面展开。

4.1 内部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1)构建电力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企业可以实时地收集、分析、管理其财务信息,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活动,优化资源配置。

(2)通过“债转股”等金融手段,丰富企业融资方式。

(3)完善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风险意识,落实内部风险控制的责任制。

(4)开拓电力的营销市场,探索电力期货。电力企业可研究并开发电力期货市场,使得市场的竞价方式成为电力产品规避风险的工具。

(5)完善电力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制度。综合考虑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市场发展趋势等外部因素,科学建立长效的投资管理机制,并对投资项目进行重点的可行性分析。

(6)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加强电力资金的监管力度,落实资金风险的相关责任。

(7)强化电力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监控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

(8)提高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建立标准的成本系统,严格控制成本预算。

(9)提高电力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强化资产折旧的管理。

4.2 外部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电力企业应实时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认真分析研究政策倾向,争取相关的优惠政策。在还债压力下,电力企业应争取国家优惠的贷款利率政策;在巨大的用电需求下,争取国家的相关电价政策。参与制定电力市场的竞价上网电价方案,采取防范电力市场风险的措施。

防范自然风险。在灾害前,衡量电力企业的工作环境,预测可能的风险,并制定防范措施。电力企业应做好风险的预案规划,并定期进行演习;通过购买自然风险的保险,来适当转移自然灾害的资金损失。

第3篇

关键词: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market further integratio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will face more challenges from the powerful competitors, its competitiveness be imperative. In this paper, the role of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 measures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how to mak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s to maintain a las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sulting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咨询的作用

工程咨询服务包括:工程调研和分析,项目规划,项目有关的各种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文件的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服务。咨询工程师要具备教育、技术知识及经验方面的资历,而且要有一个或几个专业的注册资格。工程咨询企业对所揽业务及其人员承担责任。咨询工程师及其技术班子和助手的服务,都要付费方能提供。工程咨询各阶段的服务内容:①事前调查与评估。在前期工作报告中,对项目以下各点作出独立的、专门的分析:项目建设费用估计,工程设想的简述和草图,工程选址的评价。②规划与可行性研究。经过咨询工程师的研究,提出工程问题可能和最经济的解决方案。决定未来发展的长期规划、专题研究与分析等。③工程设计。包括平面布置、决定强度和能力要求的计算、设备与材料的选择。④施工协调。咨询工程师在施工监理中要不断掌握进度,检验采购来的材料与设备,检查承包商的施工图、操作图,规定测试程序,研究与批准工程修改,检定各项费用及其支付,监督最后测试和检查,准备图纸档案。⑤试车与运行监督。咨询工程师要为操作运行系统,如生产线、加工厂、自动控制及其它系统,准备用于培训的操作、维护手册。这种服务,在建厂完成后一年乃至多年内,都是需要的。

2 工程咨询企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独立经营的工程咨询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成功地将企业资产用于竞争过程,比其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提供更优质服务,实现更多价值的能力,从而表现出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核心能力是支撑企业在不同环境中实现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并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同时,为客户提供超额附加价值进而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一种独特能力,是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性的、关键性的能力。非核心能力的地位虽不如核心能力的地位高,但也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所必须的。

2.1战略决策能力

战略决策能力在工程咨询企业核心能力构成中是处于第一位的,是决定工程咨询企业核心能力发展大方向的能力,关系着工程咨询企业的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处于复杂多变环境中的工程咨询企业,只有对环境中正在或将要发生的相关重要事件作出及时而又准确的反映,准确预测整个工程咨询业的发展趋势,才能把自身的各种能力转换为竞争优势。若不具备良好的战略决策能力,工程咨询企业则很难通过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来改善经营战略,其发展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只有对战略决策能力适时地加以维护,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2研发能力

工程咨询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工程咨询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已经贯穿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没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作支撑,工程咨询企业迟早会失去竞争优势。众多以精湛的建筑工程技术享誉全球的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大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研发机构。在工程咨询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工程咨询企业在获得工程咨询业务时面临着竞争对手异常激烈的竞争,而且客户对工程咨询企业技术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大型化,复杂化趋势及科技含量的日益提高,工程咨询所服务的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各阶段的技术含量也不断地提高。工程咨询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关键的、尖端的工程技术,已经成为诸多工程咨询企业争相争夺和保护的重要资源。

2.3创新能力

工程咨询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并保证持续领先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善于总结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经验,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获得自身水平的提高,时刻走在工程咨询服务市场的前头。缺乏创新能力的工程咨询企业,即使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不会长久。由于核心能力是企业中各种技术流和技能有机组合与协调而成的,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有机的排列组合,这种排列组合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而,创新能力也就成为工程咨询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构成。在以工程技术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和需求日益多样化为特征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创新能力是工程咨询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体现。

2.4组织协调能力

工程咨询企业要想有竞争优势,必须始终保证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一致地运行,尤其是在战略方案、研发方案、创新方案等形成以后,要及时调动、组织企业所有资源进行高效的运作,这种组织协调能力涉及到工程咨询企业的战略目标、运行机制、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组织协调能力可以优化配置工程咨询企业各个组成部分从而达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工程咨询企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和行为组成的体系,而这些要素和行为必须得到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使企业的产出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以创造竞争优势。对于工程咨询企业来说,实现有效的内外部协调或组合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不可能被企业资产所取代。因此,组织协调能力是工程咨询企业发展与业绩改善的重要动力。工程咨询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通过组织创新和组织学习,创造一整套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来完善自身的组织协调功能,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对核心能力的增强大有裨益。

第4篇

[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

一、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必要性

首先,压力测试作为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是VaR风险衡量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所有市场对极端的价格波动(金融资产收益分布的后尾)都是十分脆弱的,而VaR型风险衡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标准的市场条件下量化潜在的损失.一般而言,增加置信水平能够解释出日益巨大的但却不太可能出现的损失,但基于最近历史资料所作的VaR测量,往往不能识别那些可能引起巨大亏损的情形.压力测试则可以通过测算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分析这些损失对银行盈利能力和资本金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对银行的脆弱性作出评估和判断,并采取必要措施.

其次,是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要求.在当前国内外经济走势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压力测试可以增进银行对自身风险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了解,增强银行积极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为管理层制订或选择适当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且可用于评估经济资本需求,从而部分抵消经济衰退时期资本要求提高的影响.

再次,应对外部监管的需要.作为能够令人满意的运用内部模型的7个条件之一,压力测试是巴塞尔委员会要求进行分析的方法之一,同样也为衍生工具政策集团和国际30人集团所认可.我国自从2007年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后,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工作要求不断严格.2008年下半年,银监会连续要求商业银行进行3次压力测试.2009年上半年,银监会就巴塞尔委员会的《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在全国征求意见.2009年10月出台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要求商业银行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2009年11月,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对6大产能过剩行业及房地产、融资平台进行压力测试.2010年4月20日,银监会召开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大中型银行按季度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工作.压力测试已逐渐成为外部监管部门衡量一家银行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

最后,通过压力测试分析可以较准确地认识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8年,国务院《关于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基本建设项目实行拨改贷,国家成立6大专业投资公司,各省也相继组建建设投资公司,这是地方融资平台的雏形.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在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背景下,开行大力推进开发性金融实践,推动各地加强融资平台的制度建设、信用建设和现金流建设,并以地方财政未来增收、土地收益和其他经营性收益为还款来源,向融资平台发放贷款用于项目建设,这对应对危机、增加就业、拉动投资和扩大消费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力支持了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支持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2009年以来,根据央行和银监会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各家银行大举进入地方融资平台领域,为应对金融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融资平台负债增速迅猛,2009年一年平台负债增加4万~5万亿元,增幅超过100%,其中,银行贷款占平台新增负债的80%以上.然而,随着融资平台的过度发展,目前出现了部分平台管理不规范、资本金不足、过度负债和过度竞争等问题,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通过对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可以较准确的区分出不同平台贷款的风险水平差异,对于化解过量的融资平台贷款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方法选择

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压力测试方法有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最大损失分析和极值分析4种,在实际运用中以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最为常用.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中也明确提出压力测试包括敏感性测试和情景测试等具体方法.

敏感性测试旨在测量单个重要风险因素或少数几项关系密切的因素由于假设变动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其最简单直接的形式是观察当风险参数瞬间变化一个单位量情况下,机构资产组合市场价值的变动.由于敏感性分析中只需确定重要的风险影响因素,而对冲击的来源并无要求,因此运行相对简单快速,而且经常是适时(实时)测试,号隋景测试有较大不同.

情景测试是假设分析多个风险因素同时发生变化以及某些极端不利事件发生对银行风险暴露和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的影响.与敏感性分析不同,情景分析中不论是冲击的来源还是压力测试的事件以及被冲击影响的金融风险因子都需给出定义.

因此,在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方法选择上,可参照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银监会的相关要求,首先确定影响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假设其在轻度、中度、严重压力下的取值(即设计压力情景和假设条件),然后分别测试各贷款项目在压力情景下资产质量分类结果的变化情况,再汇总计算整体贷款组合在压力情景下的不良贷款率.

三、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因素

2009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贯彻中央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快速增长的高额负债也带来潜在的财政和金融风险.根据目前融资平台贷款的通常业务模式,主要有三大风险因素:地方政府债务率水平、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情况和贷款项目性质.

(一)政府债务率水平

由于目前的融资平台主要是政府出资设立,大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承担的是政府公益性项目,项目自身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以还贷,还款来源依赖于政府财政收入或财政补贴收益,因而政府的债务率水平是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直接决定了融资平台的还款能力.如果债务率过高,政府依靠财政收入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将会加大,一旦财政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要么导致贷款违约,要么需要银行新的信贷资金注入,形成新的潜在风险.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等纷纷对地方政府负债过高问题发出警告.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总理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2010年宏观政策方面要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二)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情况

政府融资平台自身是否具有实际经营活动,地方政府是否给平台配置了足够的经济资源,设计的治理结构是否符合市场化要求,有没有实现平台自我造血功能,逐步减轻其对财政还款的依赖等,都决定了政府融资平台对贷款资金的自主支配程度以及还款资金的安排能力.自身机制建设情况较好的融资平台,其贷款受地方财政的影响相对较小,还款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三)贷款项目性质

目前融资平台贷款项目按项目用途可分为公益性项目和有收益项目两大类.按担保方式可分为财政担保、土地抵押或其他担保两大类.按还款来源可分为财政资金还款和项目自身现金流还款两大类.

通常来说,银行以及融资平台对公益性的项目、财政担保的项目、依靠财政资金还款的项目控制力更弱,对政府偿债能力的敏感程度更高,潜在的风险相对要大.

四、压力测试假设情景的选择

结合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风险因素,在压力测试中可采用基于假设的情景分析测试方法,以对融资平台贷款偿还影响最大的政府财政收入变化作为核心的假设情景.同时考虑到目前财政统计的现实情况,土地出让收入并未全部包含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因此假设情景可分为地方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减少和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两种情形.同时再考虑到贷款利率变化对融资平台贷款偿还产生的资金支付压力,建议增加央行大幅提高贷款利率作为第三个假设情景.对融资平台自身建设情况和贷款项目性质两个风险因素,在压力测试中不纳入假设情景,而是作为贷款风险测试中的调整因素.

在假设情景变化的程度上分别采取轻度压力、中度压力和严重压力,评估在以上假设情景出现大幅不利变动的情况下,融资平台贷款的质量变动情况,并进一步测算因此可能产生的损失等情况.具体情景假设如下

五、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的步骤

在假设情景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方式开展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1)以地方政府债务率为主要指标判断地方政府在压力情景下的表现(2)根据平台性质考虑对平台风险水平的调整(3)根据项目相关信息调整项目层面上的风险水平.即通过判断政府整体债务水平变化来测算其对融资平台还款能力的影响,继而对具体贷款形成最终的压力测试结果.

第一步,以地方政府债务率为主要指标判断地方政府在压力情景下的表现,并进行分类.

在操作中首先可参考监管部门意见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实际情况设定银行的政府债务率控制标准其次以最近一期的财政报表数据计算在压力情景下的政府债务率水平,并按照压力下的政府债务率与债务率控制的比例对该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分类.为便于实施,可分为正常、关注、预警、高度预警四大类,分类标准如下表.

第二步,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分类结果映射到融资平台,并根据融资平台性质不同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水平进行调整.在调整中可设定两项调节系数:一是行政级别调节系数,比如省级平台和国家级开发区平台调节系数可设定为1.1,副省级和省级开发区平台调节系数可设定为1,地市级平台调节系数设定为0.9,县级平台调节系数设定为0.7.二是机制建设调节系数,如果平台为纯融资性平台(即只承担项目融资任务,不承担建设、运营任务的),则调节系数可设定为0.8,如果机制建设较完善,则调节系数可设定为1.

第三步,根据项目相关信息调整项目层面的风险水平.一是对同一融资平台下的多个贷款项目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按照政府偿债能力分类和项目重要性两维进行贷款资产质量分类的调整.具体调整幅度可参考下表.

二是按照项目还款来源类型进行调整.如项目自身有收益且现金流能覆盖贷款本息,或者融资平台市场化程度较高,自身经营收益(剔除土地出让收益)能覆盖贷款本息的,即表示该贷款项目对政府财政收入变化不敏感,建议将各压力情景下的资产质量分类结果调整为正常情景下的分类水平.三是政府偿债能力分类达到关注类(及以下)的,压力情景下的资产质量分类结果应至少下调到关注类.

六、融资平台贷款压力测试结果的应用

通过对融资平台贷款进行地方财政收入不同程度变化的压力测试,首先可以较为清楚地分辨出目前各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在不同压力情景下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政府偿债能力不同的地方及平台在各种压力情景下的表现情况.如在压力情景力下,有多少正常类的地方融资平台降为关注及以下,有多少贷款项目资产质量分类下降,下降的幅度是多少,资产质量恶化的贷款特征分析等.使得银行能够更加审慎的区别对待融资平台,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风险.

第5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人们的生活水平飞速提升,在面临财产管理的问题上,理财观念逐渐进入中国的大众家庭。从现阶段中国家庭的金融投资理财发展情况看来,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并从中进行总结与发展,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对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我国家庭投资理财的必要性与现状进行探讨,从中总结出发展趋势规律,希望结合家庭理财为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行情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国家庭;金融投资;现状及趋势

从当今中国金融市场看来,市面上出现着各类丰富的投资理财产品,为具有投资需求的家庭提供了广阔平台。而对于中国家庭而言,只有在长期稳定的温宝基础上才会考虑将闲置资金与金融投资理财相联系。但从中国家庭的投资现状看来,由于家庭金融投资理财认知不足,市场相关产品众多,在选择投资渠道方面容易产生困惑或不理智行为。对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以及总结经验,从中国家庭投资理财重要性入手进行分析,对其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展开详细论述。

一、中国家庭投资理财的重要性分析

二十世纪,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认为银行是安全性水平最高的存放财务的渠道,人们对银行的依赖程度一度达到最高点,而投资理财作为一种“钱的游戏”,只属于富人圈。直到二十一世纪始,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国民经济水平飞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钱的贬值与升值概念,银行逐渐成为金钱贬值的代言体;人们逐渐认为,只有通过投资理财渠道,才有可能在有限的资金基础上获得最大效益。从投资理财的优势上看,家庭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有助于平衡家庭的收支情况。对于我国大多数家庭而言,在温饱基础上的投资理财行为十分必要。另外,投资理财渠道可帮助家庭实现更好的生活目标;平衡家庭现在和未来的收支情况现代人投资理财的最基本的目的,通过理财获得资源配置的优势则是对社会竞争的更高要求。

二、我国家庭金融投资的现状分析

从上文简述中可知,中国的家庭金融投资正呈逐渐热化的程度发展,就现阶段的家庭金融投资情况来说,家庭投资需求程度强。一般来说,家庭投资理财具有较高的投资理财需要,首先,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银行储蓄出现大规模转移的情况,据有关调查数据可知,近年来,我国居民对于储蓄的欲望连续降低,在该现象产生同期,我国股市行情持续走高,具有较大比例的股民存在将自己的家庭存款从银行转移到股市的意愿。其主要由于小部分股民投资获益的选创效益引起,某种程度上属于跟风行为;跟风作为中国公民思维习惯特点,也容易造成巨大亏损,因此,家庭在投资理财方面仍需慎重。除股票外,债券、基金,与股市齐头并进,获得大多数具有金融投资倾向家庭的青睐,其规模同样呈不断扩大趋势。

其次,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投资市场具有种类丰富的理财产品,为家庭投资提供广泛平台。与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保险同步,为了获取资金优势,银行也衍生出大批理财产品,笔者认为,该现象符合金融市场规律,当社会对于储蓄不再偏好时,为了维持住自己的资金源,银行必须改革,投其所好,将大众关注的投资理财引进来,如此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另外,金融投资作为当今中国大众家庭的偏好渠道,同时也发生了从投资有形到投资无形的转变。二十世纪初,房地产市场白热化,在部分房地产商的压盘控制下,房地产产品的刚性需求刺激了房价,在房价暴增的情况下,国家的管制政策及时有效地控制了局面,房地产市场投资热情急速下降。自房地产市场热度下降以后,大批投资者又从有形投资市场走向了无形投资市场,股票、基金、期货以及现货黄金白银成为了投资者的新宠,这些类型的投资项目存在网上操作、收益速度快等特点,交易可在网络系统上轻松完成,许多白领利用午间休息时间就可以完成交易,非常方便。总之,中国家庭金融投资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金融行为,只有真正从调查入手、结合实践与分析,才能真正促进金融投资市场的完善,为家庭投资带来更真实、公平、广阔、安全、高效的获益体系。

三、我国现阶段家庭金融投资的趋势分析

在金融投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加入投资理财行为已经成为无可逆转的趋势;尤其在人口规模庞大的中国,高容积的财富生产体系刺激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快速累积。但是,社会财富总量从来不具备平均分配的职能与责任,财富的运作以市场规律为基础,根据劳动者的参与度与所作的贡献来进行分配;因此,普通家庭的财富增益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资本投资。就金融投资本身而言,其具有不同水平的风险,即并没有必然获益保障,但杠杆效应大,投资者也容易在此过程中获得大量收益。且在可观资本增值的条件下,若个人或家庭不参与投资,则极易发生被财富边缘化的情况。我国证券股票及基金开户数量较多,但是真正投入运作的不到一半。

在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可把市场运动的方向分为基本运动、中期趋势和日常波动。股市中遵循市场规律,有涨有跌处于正常发展态势。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中期趋势,中期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幅变动,安全性高。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要学会掌握基本运动以及中期趋势,忽略日常波动;在此基础上,投资者还应始终保持乐观的投资心态,否则投资的获利亏损的大幅起落容易对其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在相关调查数据基础上,憋着认为,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态势下,人民币币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且依赖于占比超过80%的现有投资者,中国金融投资市场将会引来更多的投资者。然而,由于普通大众缺乏对资本投资的专业技能和资金限制,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会选择投入门槛较低、投资风险相对小、获益稳定、变现能力强的金融投资产品,包括基金、股票以及保险等,该发展趋势对于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购房及黄金、期货投资对家庭投资者而言不具备显著的刺激作用。

四、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IASB ;FASB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项目的产生

随着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各国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之间的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而编制、评估会计准则的基础就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因此,这样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会计准则之间的可比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国经济交流。那么,各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到底有多大的差异呢?我们通过几个国家制定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进行阐述。

(一)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简述

1.美国提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976年,美国FASB提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并在《概念框架研究计划的范围与影响》中列为专业术语。FASB将概念框架描述为相互关联的目标与相关概念共同构成的逻辑一致的一种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可以将财务会计的性质、局限性及作用进行规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等。

2. IASB提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989年4月,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批准,IASB在当年7月《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IASB提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构成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确认、计量、资本和资本保全概念、决定财务报表信息有用性的质量特征。该框架认为,财务报表可以运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如现行成本和历史成本等。

3.英国提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995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的征求意见稿中全面系统地描述了英国财务会计的概念。为了可以最大化地发挥财务信息的有用性,应当由其内容的相关性及可靠性、表达的可比性来进行规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包括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报表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同时定义了报表的7项要素,即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损失、利得、派给业主款及业主投资。

4.澳大利亚提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1987年,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相继公布了多份征求意见稿之后,最终确定了一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公告。框架认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在编制和评价稀有资源配置决策时所提供的有用的信息是财务报告的目标。该框架与其他国家框架描述的主要不同为,报告主体是其首先考虑的,而不是财务报告的目标。

(二)IASB与FASB开展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项目的缘由

1. 现有概念框架提出时间较早,已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

从各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了解来看,大多数提出的时间都比较早,基本为20年前所提出和制定的,其制定的依据及目的均按照当时的财务相关研究成果和准则编制者的基本思想进行。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制定依据和目的都已经发生了改变。IASB与FASB认为,现有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进行重新的审视和修订,以适应现今市场发展步伐。

2. 基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性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很重要的,是指引制定会计准则的依据。21世纪初发生的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舞弊案例,促使FASB和IASB一致认同将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进行调整是必然的,即将以规则导向制定会计准则的模式向以原则导向制定会计准则的模式转变。

3. 会计国际化趋势明显

经济全球化提示我们需要对会计语言进行规范和统一,因此,会计的国际化也逐步产生。IASB的改组成功,进一步确定了会计国际化的方向。会计准则走向全球统一的必然结果和归宿是标准化,而建立标准化的全球会计准则的基础就是能够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概念框架。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的发展过程及成果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项目的启动

从2002年IASB和FASB联合启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项目开始,逐渐意识到,如果想真正意义上实现会计准则上的趋同,必须先要完成概念框架的一致。因此,IASB和FASB将联合制定概念框架的必要性以及该项目应能达到的目标作为重点进行了研究,并在2004年4月开始进行联合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讨论工作,并于10月,正式将其纳入到趋同项目。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项目的初期发展及成果展示

2004年10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正式列入IASB和FASB联合研究项目,其主要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完整且内在一致的通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此框架是IASB和FASB达成以原则为基础建立准则的目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未来准则的必要条件,可以引导财务报告向信贷、投资及类似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按照既定的目标,IASB和FASB通过分析,将建立联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内部初步讨论阶段、向外界初步讨论稿阶段、向外界征求意见稿阶段和最终定稿阶段。同时还根据主题分为了八个大项,即目标与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和确认、计量、报告主体、列报与披露、框架的目的和在GAAP中的层次和地位、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其它问题。

2010年9月,初步完成“目标与质量特征”的研究工作,正式了成果,即《财务报告的目标和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这也是整个项目定稿最早的文件。对于“要素和确认”项目的研究工作,是在2008年7月29日完成的,在联合会议上,提出了资产和负债具体定义的暂时性结论。2008年11月,IASB提出了要素的广义分类方法,主要分为以流量为主导和以价值为主导两类要素。

2007年11月,通过会议对“计量”的讨论,最终将“历史投入价值、历史脱手价值、现时投入价值、经修正的历史价值、现时脱手价值、现时均衡价值、未来投入价值、使用价值、未来脱手价值”作为备选计量基础。

2010年2月,关于“报告主体”的研究成果以“报告主体征求意见稿”的形式。2008年10月,关于“列报与披露”的研究工作结束,并了《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

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在2010年后期暂停,直至2012年,但前期概念框架所提出观点,对于实际操作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IASB和FASB联合概念框架项目暂停两年后,IASB在2012年重新启动了该项目,但由IASB独立进行,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探讨,在2013年7月,正式《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主要将前期研究尚未涵盖的主题进行重点关注和研究。

2014年1月,FASB重新启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项目,并将已完成“披露框架”的成果计入。2014年3月,FASB 在“披露”讨论稿的基础上再次了“财务报表附注征求意见稿”,此文稿中,重点对报表附注披露的边界和目的进行了讨论,披露报表附注的最终目的是“细化和解释报表提供的文字和数字信息”,边界受到“相关性”、“成本”的制约。

(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项目的最新发展及成果展示

2015年11月,IASB新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内容基本完成,IASB期望在2016年完成概念框架最终稿。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债务与生效合同、会计计量、财务报表要素、损益表要素。

1.关于会计目标

IASB在第一章节中对一般目的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描述,其主要内容涵盖财务报告的目标、有用性、局限性,报告主体的权益、经济资源的信息及变动。

2.会计主体

IASB在第三章节中对财务报告主体进行了描述,其主要内容涵盖报告主体的含义、财务报表的合并方法、决策人、信息使用人、投资者所必需的其他类型的财务报表。

3.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IASB在第二章节中对有用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了描述,其主要内容涵盖了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及其成本约束。

4.债务与生效合同

IASB在第四章节中对债务与生效合同进行了描述,其主要内容涵盖债务和履约合同在某一期间内可完成的相关确认标准,交易价格的计量标准,以及限制合同亏损数额的评估范围,亏损合同的认定等。

5. 会计计量

IASB在第六章节中对会计计量进行了描述,其主要内容涵盖明确的计量定义、计量与报告目标和质量特征间的关系;以历史成本、现值、公允价值为基础,以及计量基础的合理选择。

6. 财务报表要素

IASB在第五章节中对财务报表要素进行了描述,主要内容涵盖要素定义、资本保全、现金流量要素、所有者权益要素、财务报表要素、所有者权益变动等定义,而其中财务报表要素确认的内容包括确认定义、与成本约束、确认与相关性、后果及方法。

7. 损益表要素

IASB在第七章节中对损益表要素进行了描述,主要内容涵盖损益与其他综合收益、、收益和费用等,在“其他综合收益”项列入支出和收入以外的损失和利润,权益的定义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区分等。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趋同项目是一项意义深刻且重大的工程,可以为各国未来编制会计准则提供科学指导的工程,但整个概念框架构建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各国学者进行专业的理论讨论,这项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我们也应该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构建过程中去,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提出必要的建议,为后续我国相关概念框架的构建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任永平,蔡宇欣,李伟. 试评IASB、FASB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趋同性[J].论坛,2016(19).

[2] 葛家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与综评[J].会计研究,2004(6).

[3] 任永平,王琴.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J].会计之友,2013(3).

[4] 汪祥耀,史开瑕.从CI 到 OCI及分类列报:IASB 与 FASB财务业绩报告规范的改革进展与最新成果述评[J].财经论丛,2013(6).

[5] 汪祥耀,唐滢滢.IASB讨论稿 “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 述评--概念框架最新进展[J].财会通讯,2013(12).

第7篇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需求;货币政策;向量自回归;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10-0041-06

一、引言

我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建立以来,经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获得了迅速发展和壮大,2007年末,上市公司(A、B股)总数达1550多家,沪深A股市价总值327140.9亿元,是当年GDP的1.3倍,流通市值达到93064.4亿元,开户数达到1.3亿,拥有9200万个投资者。十八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客观上较好地发挥了直接融资功能,促进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增进了实际产出和国民收入,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股票市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力日趋明显,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股票市场波动性大,震荡剧烈,目前正经历新一轮的股市深幅调整。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高点一路下跌至2008年6月19日的2760点,降幅为54.9%,沪深A股市值为也从285388亿元快速缩水至176669亿元,降幅高达38.1%。在此背景下,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成为当前金融研究中最前沿的课题之一。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实证分析方法,考察股票市场价格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以期有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1]

二、货币需求理论及模型构建

(一)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需求研究的文献简述

我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指出,一级市场的新股发行会冻结上千亿资金,而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与同业拆借交易量以及债券回购交易量也有一定的相关性,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货币需求效应。[2]而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而言,对股市影响下的货币需求量的分析、判断显得尤为重要。戴根有认为,股市的财富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因此,如果不考虑股市成长和活跃带来的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而仅以实体经济作为制定货币供应规划的依据,将会增加实现货币供应量目标的难度。[3]易纲、王召的研究表明,我国股市的上涨具有一定的财富效应,能够增加货币需求。[4]段进、曾令华等的研究则表明我国股市只对狭义货币需求具有影响。[5]周小川在最近的一次财经年会上指出央行非常关注资产价格。[6]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新特征,特别是2000年以来的较长熊市和大牛市的出现,更有必要用新数据做进一步的研究。

(二)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

弗里德曼(Friedman)从理论上进行过深刻的阐述。假定短期实际经济不变,股票市场的发展及市场价格的变动会通过四个途径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7][8]

(1)股票价格的上涨意味着名义财富的增加,而财富的增加将增加对货币的需求。这称之为财富效应。

(2)股票价格的上涨反映了风险性资产的预期收益上升,资产组合的风险将上升,从而导致居民通过增加相对安全资产来对冲这种风险,比如增加对短期债券和货币的持有,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这称之为资产组合效应。

(3)股票价格的上涨往往伴随着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增加,这将产生相应的货币需求来满易。这称之为交易效应。

(4)股票市场价格的上涨、交易量的扩张一般会使得股票的吸引力增加,对货币有一种替代作用,从而降低货币需求。这称之为替代效应。

上述四种效应中,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和交易效应会增加货币需求,而替代效应则减少货币需求。

为了实证分析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首先需要构建货币需求函数。笔者运用货币需求理论构建货币需求函数。1956年,在著名的《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阐释》论文中,弗里德曼创造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公式表达如下:

(1)

其中, 为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 为价格; 为财富的指标,称为持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 为货币的预期回报率; 为债券的预期回报率; 为股票的预期回报率; 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公式(1)表明货币需求与持久收入正相关,与债券、股票和商品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负相关。公式下边的符号表示货币需求与符号上面对应的变量正相关(+)或负相关(-)。

(三)变量的选择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货币需求函数的构建选取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9]具体指标如下:

(1)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持久收入衡量指标。理论上讲,国内生产总值越大,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

(2)股票市场的上证指数(SHANGINDEX)。作为股票预期回报率衡量指标。一般来说,上证指数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也增大,但由于不同层次货币的功能不同,指数增加对不同层次货币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3)实际利率(REALRATE)。作为预期通胀率和货币预期回报率衡量指标。实际利率反映居民和企业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用一年定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平均值减去CPI。

(4)货币供应量。选择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为被解释变量,即作为货币需求的实证分析对象。

另外,鉴于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债券规模较小,故未选取公式(1)中的债券预期回报率变量(rb)。

(四)数据选取

选用2000年第1季度到2008年第1季度的数据,样本数据共37个。

本文使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III,即CPI(III)为定基比价格指数,即以2000年3月(第1季度)为基期的月定基比指数,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M1、M2、GDP通过CPI(III)进行平减,变成实际的货币需求量M1、M2、实际GDP,再进行季节调整以消除季节波动因素。M1、M2、GDP都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SHANGINDEX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月度收盘指数以当日成交量占当月成交总量比重为权重的加权平均指数,数据来自《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五)模型建立

依据货币需求函数(1),考虑个别年份实际利率为负值,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方法建立的模型如下:[10][11]

其中LNRM1SA、LNRM2SA,LNRGDPSA和LNSHANGINDEXSA分别是季节调整后的狭义实际货币余额、广义实际货币余额、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余额、上证指数的自然对数,REALRATE为实际利率,i为滞后阶数,P、q为VAR最大滞后阶数,?茁为参数,C为常数项。

三、实证研究

采用Eviews软件,用ADF进行单位根检验,各变量均为一阶差分平稳变量。运用VAR对LNRM1SA、LNRM2SA进行实证分析。[12]

(一)LNRM1SA分析

根据方程(2),遵循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经过反复测算,AIC=-11.09647,SC=-7.099859,满足同时最小,所以,方程最大滞后阶数=5。LNRM1SA方程见表1:

从方程可以看出,股票市场指数仅在滞后3期和5期对实际M1需求的影响较显著。第3期系数为正的0.058427,说明滞后3期流通市值的增加会增加M1的需求,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要大于替代效应,股价的上涨刺激了短期(三个季度)货币需求的上升。一方面,股票市场的活跃,管理部门会增加核准发行股票数量和规模,从而上市公司获得了资金,其存入银行的存款相应增加,并主要为M1范围内的活期存款。另一方面,股价的上涨,更多投资者预期股票的收益率提高,增加货币交易需求,或者一部分投资者收入增加,增加货币持有,以减少股价下跌的风险。而滞后5期的指数对M1需求的影响显著为负,系数为-0.065703,替代效应超过其它效应,货币需求减少。而动态来看,所有指数滞后项系数和为-0.009287,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总体上倾向于减少实际M1,原因在于股票市场具有分流储蓄资金的作用。滞后期实际GDP值的系数和为负值,而通过计算实际M1与实际GDP相关系数高达0.97,表明实际M1更多地是受当期产出影响。滞后期实际利率realrate系数和为正,原因是2000年后长期的低通胀,居民持币机会成本较小,持有现金增加,所以对M1的需求增加。

从图1可以看出,所预测的M1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际货币需求量,说明整个VAR对于M1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为分析股票市场发展的随机扰动对于M1变化的动态影响,现计算脉冲响应函数。M1对来自股票市场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图2),M1对来自股票市场指数一个标准差的随机扰动第1期就有正响应,为0.0025然后增加,到第4期为最大值0.005,之后迅速下降,转为负值,6个季度之后,响应值基本上稳定在-0.005左右,说明经过5个季度后,M1对股票市场活跃的响应即转化为负值。

对变量LNRM1SA进行了方差分解(图3),以了解各内生变量新息对实际M1需求的相对重要性。可以看出,在第一个季度,股票市场、货币需求本身对M1预测误差的贡献度大,贡献率分别为53%、40%,前半年,二者贡献率超过60%,然后逐渐趋弱;第3到6季度,实际利率对M1需求的标准差贡献率最大,达到40%以上;一年半后,随着时间的延长GDP对M1需求贡献率大,贡献率超过40%。可见,各变量方程新息对实际M1需求重要性的贡献率变化明显。

(二)LNRM2SA分析

根据方程(3),方程最大滞后阶数也是=5,LNRM2SA方程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实际M2需求滞后1期值和滞后5期值(系数为0.734983和0.651772)显著进入货币需求函数;滞后的实际GDP各项系数在函数中不显著,系数和为-0.072319,说明实际M2需求主要受当期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影响,这与M1函数的估计一致;滞后3期的股票市场指数系数为正的0.056318,表明股票市场需要三个季度的股价持续上涨后呈现明显的财富效果时,股票的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三种综合作用大于替代效应,M2需求增加,这与我国股票市场波动大时滞长的特征直接相关。然而,股指滞后各期系数总和为-0.011996,说明从中短期视角来讲股价上涨使得股票的替代效应大于其它效应的和,股票市场发展减少了对M1的需求。同时,股票市场对M2需求的影响没有对M1需求的影响大(LNRM1SA系数和为-0.065703),原因在于M2包括证券保证金,对于现金和活期存款转化为证券保证金对M2没有影响(但导致了M1的减少)。实际利率对M2的影响不显著,在于我国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利率并未自由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股票市场发展的随机扰动对实际M2变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实际M2对来自股票市场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响应(图4)。实际M2对来自股票市场指数一个标准差的随机扰动基本为负值。第3期才有较大响应,为-0.001,之后迅速下降,到第7期为最大值-0.002,第10期才转为正值。表明股票市场具有减少实际M2需求的作用,并具有持续性。

方差分解(图5)表明,一年之内,来自实际利率和M2需求新息对M2预测误差最为重要,二者合计贡献率超过60%。一年之后,实际GDP贡献最大,并逐渐增加,到第7期75%的贡献度达到最大,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股票市场指数贡献率一直很低,基本在10%水平之下,说明股市新息对实际M2预测误差的相对重要性要差一些。

四、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向量自回归和脉冲响应函数分别对实际M1需求和实际M2需求与股票市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发展的指标――上证指数无论对M1需求还是对M2需求都有负作用,原因是由于股票价格波动对货币需求的替代效应大于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和交易效应的总和。说明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一般都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因此,当股票价格上涨、风险程度增加时,人们并不会增加其资产组合中相对安全资产的比重来抵消这种风险,反而会由于股票预期收益的增加而减少持有安全资产(比如存款、国债)并增加持有股票。就交易效应来看,目前我国股票市场采用的是足额的现金交易,所以,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交易效应是比较明显的。由于证券保证金计入M2,当股票市场活跃时,一部分货币就从现金、活期存款转化为证券保证金,从而减少M1,而实际M2基本上不受影响,这与实证研究结果――股票市场对M1的影响要大得多――是一致的。就财富效应和资产组合效应来看,由于我国股票投资者多为散户,机构投资者不成熟,行为具有短期化倾向。当股价上涨时,往往有更多的投资者和更多资金以各种方式进入股票市场持有股票;当股市低落时,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又争相撤离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和资产组合效应不大。总体来看,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具有负效应。

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股票价格持续上涨时,股票预期收益率高于实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大量资金滞留于股票市场,此时货币需求就会减少,不应再增加货币供应,否则将助长股市泡沫;而当股票市场低迷时,由于股票市场的替代效应大于其它效应,货币需求是增加的,这时就应适当增加货币供应,有助于活跃股票市场,增强其融资功能。

(二)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启示

我国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很强,往往与实体经济周期不一致。[13]因此,货币政策操作不应追随股票价格,而是将股票价格纳入货币政策参考指标。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而言,着眼点仍应是对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货币需求量以及市场利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判断。[14]

1.强化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能力。充分运用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工具,合理调控银行信贷规模;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突出公开市场操作在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富弹性、更具市场化特性,通过债券、中央银行票据等手段,加大操作力度和规模,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顺畅。

2.应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包含的货币政策所需的经济信息。股票资产价格波动的背后隐藏着许多货币政策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尤其在货币与信贷总量仍是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内容的情况下,更应密切关注这些信息。股票价格的不断上扬可能使货币的流动性增强,引起货币供应数量及结构(如M1/M2)的剧烈变动,使得资金需求大量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更多地为股票市场所吸收,实体经济部门所受到的实际影响相对较弱。同时,流动性充裕条件下考虑一般物价指数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货币政策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15]

3.密切监测银行资金的流向谨防系统性金融风险。要谨防挪用客户保证金或者银行信贷资金直接入市,也要警惕利用房贷、车贷等间接入市的状况。如果有过多的信贷资金违规入市,股票价格的波动则极易导致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形成,甚至是信用危机的出现。作为中央银行,应对经济金融发展中的风险因素,时刻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密切监测银行资金的流向,谨防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 Mishkin,F.S.,2003: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6th edition,New York:Addison-Wesley.

[2]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J].金融研究,2002,(4).

[3] 戴根有.走向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中国实践与国外经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4] 易纲,王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J].经济研究,2002,(3).

[5] 段进,曾令华,朱静平.我国股市与货币需求的相互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1).

[6] 周小川.央行非常关注资产价格[N].新华网,2007-9-24.

[7]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8] Friedman,1988:Money and the Stock market,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6(2):221-245.

[9] 石建民.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第2001,(5).

[10] 姜波克、陈华.证券市场和货币需求:一个新货币需求函数的探讨[J].世界经济文汇,2003,(1).

[11] 谢富胜、戴春平.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0,(4).

[12] 赵明勋.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需求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2).

[13] Fernald,J.and J.H.Rogers,2002:Puzzles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84(3),4l6-432.

[14] Carpenter S B,J Lange,2002:Money Demand and Equity Markets[z].working paper,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and Cornerstone Research.

[15] 瞿强.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01,(7).

Existing Form and Impact of Our Country’s Foreign Debt out of Balance Sheet

SHEN Jian-wen

(Economics & Finance School,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ing stock mark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ing the latest data,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from share prices fluctuation to money supply by the way of modern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tends to reduce both M1 and M2,in which the decreasement on M2 is relatively less. Finally the paper brings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and suggestion that central bank implements monetary policy in reference to stock prices changes.

第8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安全 成本管理

一、煤炭企业安全成本及构成

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是指煤炭企业为了减轻或免除因煤炭产品的设计、开采、销售、维护过程中给国家、社会、自然环境、个人及相关群体造成的损失或损害而进行安全管理所需支付的所有费用,即煤炭企业为实现一定的安全目标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煤炭企业安全成本由两部分组成,预防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预防性安全成本是煤炭企业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而在安全工作上有计划性、预防性的全部投入。预防性安全成本是基础性的,决定着安全水平的高低。预防性安全成本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部分。损失性安全成本是指因安全事故发生或安全水平不能满足需要而影响生产所产生的损失。其经济意义在于它综合反映了煤炭企业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因安全保障水平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付出的代价,包括企业内部损失和企业外部损失两部分。安全预防费用包括安全管理费用、安全培训费用、安全宣传费用、安全奖励费用、安全检查费用、劳动保护费和保险费用。损失性安全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包括停工损失费、恢复生产费用、材料损失费、设备设施损失费、人员伤亡及善后损失费用,外部损失成本包括各类罚款、赔偿费、诉讼法、其他费用等。

二、安全成本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性

(一)提高资金效率,减少矿难。安全资金投入必然会增加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企业总是会设法降低安全资金投入,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资金供给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安全成本管理,控制安全成本支出,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对增加安全资金的供给,确保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从而减少矿难发生。

(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安全成本由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构成,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通过安全成本管理,有助于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二者的平衡点,降低安全事故成本,从而实现降低生产总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促进企业管理标准化,提高管理水平。从煤炭企业事故的性质看,大都属于责任事故,其直接原因是企业没有制定切合实际的、详细的、科学的操作规程,致使从业人员有章不循或无章不循。通过安全成本管理和分析,有助于发现安全事故隐患,促进生产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促使企业各层次、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有序、有效的运行,为企业长期安全发展奠定基础。

(四)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讲,是社会评价的结果。煤炭企业在增加安全资金投入和安全设施数量的同时,加强安全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企业形象,从而提升企业价值。

三、煤炭企业安全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成本控制观念淡薄。煤炭企业领导和员工缺少安全成本控制的观念,由于安全成本是隐性成本,在会计核算中没有单独核算,没有汇总统计,所以在煤炭企业现行成本控制系统中缺少对安全成本的控制。企业虽然在安全防范和安全事故损失方面成本支出巨大,但企业的管理层对其安全成本控制却显得束手无策,听之任之,使得煤炭企业利润中很大一部分被安全成本吃掉了。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多为国有企业,职工还存有计划经济中的铁饭碗思想,在工作中缺少安全成本控制思想,也不关心单位的盈亏。煤炭企业的领导一般是行政式的任命,他们更多的关注煤炭经营中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对于企业总体的安全成本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追求不强烈。

(二)预防性安全成本投入不足。安全资金投入必然会增加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出于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企业总是会想方设法降低安全资金投入。因此,安全资金供给不足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企业安全预防资金投入不足,那么安全培训、安全宣传等工作将得不到落实,将会给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安全就是效益,是每一个企业都明白的道理。但是,这一结论只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才成立。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安全资金投入只是成本,还来不及转化为企业效益。也就是说,安全与效益的正向关系,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平衡的。在效益与安全的冲突中,企业管理者会理性地选择少投入多产出的方案。而且,预防性安全成本投入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其带来的远期效益大于当期效益,当期的投入并不能在当期获得全部回报。反之,减少安全资金投入,却可以使当期的成本立即下降,经营利润立即上升。目前,对企业管理层的业绩评价机制,不管是制度性奖金,还是年薪制,都无一例外地会激励管理者着眼于当前经济利益,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就安全资金投入而言,能不投入就不投入,能少投入则少投入。

(三)事故的外溢性特点。煤炭企业事故的外溢性特点,使得损失性安全成本低。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事故的外溢性特点成为损失性安全成本过低的重要原因,事故责任者造成的事故损失由他人承担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事故外溢于社会和事故外溢于企业职工。在实践中,事故造成的资源损失还没有统一计量标准,致使资源损失价值没有或很少,事故受害者的赔偿标准也普遍较低。由于损失性安全成本被扭曲,使得煤炭企业实际承担支付的事故损失低于事故损失成本。

(四)安全成本没有独立核算。当前,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与制造业企业类似,成本结构主要为传统的料、工、费三部分。煤炭企业的安全成本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金额较大,散布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递延资产、管理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等项目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因而,煤炭企业自身无法准确掌握安全成本的具体金额,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与控制。

四、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内部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成本管理意识。首先,依法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素质和意识。力求以较小的安全投入获得较大的安全成效,从而从总体上减少安全成本,切实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其次,加大安全管理创新力度,依托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合理配置资源,妥善使用和管理安全防护设施。提高装备和劳保用品重复利用率,降低安全生产费用,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最后,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从而使安全生产投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严格外部监管政策法规。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提高对事故伤亡人员的赔偿、补助标准,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安全事故成本,从“经济利益”上对漠视安全生产的企业主和管理者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促使企业采取果断措施,力求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加强企业员工劳动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和对违规企业的执法力度,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从经济上强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察作用,并给企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安全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安全成本管理,控制安全成本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可以相对增加安全生产资金的供给。安全费用预算是安全费用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安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应监督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例如,对于安全生产物资的购置,应当要求财务供应部门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对于无合同计划外采购,财务部门有权拒绝付款;对于安全管理费,安全管理部门必须提交费用预算,经财务部门审批方可列支。财务部门要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查明实际成本脱离预算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安全费用的使用效益。

(四)完善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全方位成本核算体系,由不完全成本核算变成完全成本核算。目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主要是产量成本核算,只核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没有反映煤炭企业生产的全部费用,成本与产出不配比,口径不一致,致使核算出来的成本不能全面反映生产全过程的全部消耗。特别是成本核算资料掩盖了质量安全等工作引起的成本因素,进而制约了煤炭企业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核算的不完全性产生了成本控制的不完全性。为此,要将不完全成本核算改为完全成本核算,不但要核算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而且要核算为生产而支出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质量、安全等工作中的成本因素。为此,需要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开展质量成本和安全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全方位成本核算体系,为深化成本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成本资料。J

参考文献:

1.赵海龙.浅谈煤炭企业安全成本管理[J].煤炭经济研究,2009,(08):79-80.

第9篇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管理层已经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能够揭示企业发展中的矛盾,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造成财务分析质量不高,实用性不强,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采取各项措施提升分析质量,将财务分析作为改善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财务分析 重要性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自我国成功入世以来,经济保持快速发展,金融市场日益完善和成熟,但同时也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分析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艰巨。

财务分析主要是指企业运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相关经营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和提炼,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等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或改善措施,同时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供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者参考。财务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的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打个形象的比喻,企业好比是一个人,财务分析就是对这个人进行体检,并出具健康状况报告,以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财务分析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它能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诊断”,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医生”,它能够为企业管理者各项决策提供支持。

1.企业财务分析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也即企业相关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股东权益的最大化。财务分析通过对过去、现在的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来挖掘企业发展的内在潜力,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企业发展中的矛盾,从而促进企业采取改进措施,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整合企业各项资源,促使企业向着健康、持续、稳定的方向发展,促进企业效益持续提高,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企业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企业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相关报表及附注等内容的整理和归纳,将可能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种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进行比较,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使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了解各项经营指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各项措施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企业财务分析为企业管理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支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经营业务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企业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化。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不仅需要丰富的市场经验,更需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知识,只有具备了丰富的财务知识才能读懂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进行独立的财务分析。

如:作为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最关注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所具备的偿债能力。所以,他们必须随时关注和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态、资金状况、运营风险状况等,通过深入分析,预测投资风险程度和收益水平,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期前景做出客观的评价,为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支持。

三、目前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由于财务管理在不同的企业中所处地位不同,因此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重视程度也有差别。下面就财务分析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析。

1.不能深刻认识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分析能使企业的领导者及时对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及时对企业的经营做出决策、计划,同时协调和控制企业的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但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偏重于市场开发以及生产过程管理,而对企业财务管理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本质,不能利用财务分析对企业各项管理进行梳理和评价,使财务分析工作更多流于形式,其作用并未得到真正的发挥。

2.财务分析依据的基础资料存在一定局限性。当前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数据大部分源于财务报表,由于不同时期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变化、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亦非一成不变,这就使得直接从财务报表中取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削弱了所使用数据的可比性,降低了财务分析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进行分析时还必须将一些非财务信息纳入进来,通过多维度、多角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往往违反规定粉饰财务报表,如果以经修饰的会计信息为基础进行分析,其结论也必然脱离实际、不够客观,从而使财务分析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3.财务分析方法和手段尚不完善。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较为单一,财务分析中常用的一些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虽然都有其本身的特点和优势,但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必须将几种分析方法综合使用,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分析方法使用不当不仅使得财务分析流于表象,不能揭示数据背后隐藏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财务分析中所能够采取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如办公软件的运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互联网信息收集等等,但这些新的分析手段的运用还需要财务分析人员对这些技能熟练掌握。

4.忽视了财务分析中对未来的预测功能。目前更多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事后分析,过于注重对已经发生的经营活动进行财务分析,而忽视了对未来业务活动趋势的分析和预测。这种缺乏未来预测的财务分析只能是片面的发现企业过去出现的问题,并满足于企业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同时,在分析过程中也是以静态的、企业内部的会计资料为主,缺乏对动态的、外部的会计资料的结合使用,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大打折扣,对企业的战略规划及动态调整也难以产生良好的支持作用。

5.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足。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管理也逐步朝着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的方向发展,如何做好企业的战略管理、风险管理,对财务分析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熟悉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熟练运用各种分析工具,还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要懂生产、懂经营。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财务分析人员业务素质距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仍不能适应和满足新时期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

四、企业财务分析的思维方法

企业在做财务分析时必须依托正确的思维方法。以企业效益分析为例,分析的侧重点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费用分析、损益分析等,分别简述如下:

1.成本分析。成本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主要应从四个方面来进行:(1)同期对比分析:将本年数据与上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数据变化原因,指明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不足和亮点。(2)预算完成分析:将本年数据与预算数据进行比较,重点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对预算完成造成的影响。(3)成本趋势分析:对企业连续几年的成本数据分析变动趋势,寻找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今后成本预测和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提供支持。(4)成本结构分析:对主营业务成本各成本要素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关键成本要素,以确定企业成本管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2.费用分析。费用分析主要是指对企业期间费用进行的分析,主要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在费用分析方面,重点关注三个方面:(1)费用发生的必要性,如,企业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发生,是否是企业所必需的支出、其支出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费用支出是否有严格的管控程序等。(2)费用发生是否符合标准,如,员工工资、工会经费、教育经费等相关支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列支标准。(3)费用支出是否有预算,预算控制环节是否有效,对于费用超支和节约都要找出原因和责任主体,以便于今后加强费用预算的编制和管控。

3.损益分析。损益分析,指对企业盈利情况的分析,由于企业的利润是通过收入减去各项支出计算得出,因此,对利润情况的分析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收入变动情况:在收入分析中要明确产品价格变动和销售量变动带来的影响。(2)成本变动情况:见本文第四条第一点的成本分析,不再赘述。(3)税金变动情况:重点分析本企业纳税结构和收税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通过损益分析可以让企业管理者明白影响利润变动的主要因素,为管理者的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

五、提升企业财务分析质量的措施

高质量的财务分析能够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能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能够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要做好财务分析,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企业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并把财务分析作为诊断企业经营问题,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组织、协调好企业内部各项资源,使财务人员在进行分析过程中能都得到足够的支持。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把财务分析工作当做一门“艺术”来进行研究,避免简单的数字游戏,要通过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来做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质量,从而为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最大的作用,

2.完善企业财务指标体系,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企业在会计处理中要严格遵循国家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确保企业报表数据真实性、可靠性。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经营业务特点,选取适用指标(或将相关指标进行“改造调整”),建立起符合本企业特点的、适用的分析指标体系,要避免照搬财务分析理论而忽视适用性。有了适用的指标体系,才能为全面提高企业财务分析的效果打好基础。

3.加强财务分析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利用。在财务分析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对各种分析方法加以综合使用,如对对比分析和比率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等,这样能够更为有效的发现影响数据变动的根本性因素,以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财务人员也要熟练掌握各种分析工具的运用,深入了解本企业的经营业务,以丰富分析手段和扩大信息来源,提升分析质量。

4.加强财务分析实际应用,奖优罚劣。古人云:“用则进、废则退”。企业管理者是否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对财务分析进行有效利用,是否对财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任落实,对分析中总结出来的好的成绩进行褒奖,也是影响财务分析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强化应用,能够提高财务分析人员及各相关人员的参与意识,促进沟通交流,提高财务分析质量。

5.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素质。做好财务分析并非一般会计人员就能胜任,它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应设置财务分析专岗来开展分析工作,一方面要重视对分析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在人员培养过程中,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其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如,分析人员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能够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适用的分析指标体系,从而才能实现高质量的财务分析。

总之,企业的财务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仅是局限于对财务指标的表层分析上,而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者为改善企业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小花.论如何做好财务分析工作[J].中国经济导刊,2010,(7).

[2]涂守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即对策思考[J].电子商务,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