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时间:2023-07-18 16:41:15

导语:在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1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日益增加,大量项目的建设极大地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合理地对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是当前水利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从而充分发挥出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1水利工程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1水利工程项目风险内涵与特点

水利工程风险主要包括人为性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根据本文分析的内容看,除不可抗外力风险外,主要包括:

(1)技术风险。在水利工程建设前、中、后期,由于合同管理、图纸设计、数据计算、投资概算等个人或组织技术环节疏漏或失误所造成的风险。

(2)人为性风险。利用市场差价、擅改发票,多算工程量、伪造交易单据、贪污受贿等所造成的质量行为。

1.2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及其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利用风险管理理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可采取依靠观察、调研、实地勘测、采访或参考有关资料、咨询专家、广纳建议、咨询有关法规、召开研讨会等方法,结合项目建设全过程,制定出面对既发、未知因素导致的风险预控之道。

其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管理的一个过程。在风险管理中,我们应用管理科学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地估计风险大小,找出主要的风险源,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以此为依据,对风险采取相应的对策。

最后,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利于节约项目成本。在科学的风险防控行为中,可减少风险发生概率,降低风险水平,节约项目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2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困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2.1风险管理意识的缺失

一是水利行业在政策引导方面风险管理意识缺失。根据本地市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同时对专业化风险防范技术缺乏专业研究和重视;二是对于水利工程的风险度以及工程进度等工作的核定过多依赖评级结果,对资金的运用概算缺乏科学手段予以审计,对风险的判断、预警也难以及时、到位,监督职能发挥不足。

2.2组织结构的不完善

基于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角度,项目法人来源、审计工作非客观性、日常考评的权威性流失、信息屏蔽时有发生,这一切都会导致风险发生。

(1)项目法人由内部产生

从项目法人尤其是公益型水利公司的项目法人的产生程序来看,项目法人产生具有很大的非市场因素,它是行政领导部门主持建立的国家独资公司予以产生,其竞争市场的范围仅限定在体制内而非面向整个社会。

(2)内部审计的非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他们所审查的活动之外,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法人比较普遍的组织形式是由综合部门、计划合同部门、工程建设部门、财务部门组成。在这种组织结构中,缺少了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

(3)信息共享与整合程度低

目前,在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中,信息管理方面主要的问题是横向信息不能有效整合和共享,不利于资金控制,自然会产生投资风险。

2.3概算制度的僵化

首先,概算制度的僵化会增加工程的风险系数。一方面,若严格遵守概算,就有可能导致承包方偷工减料,压缩成本,有可能诱发安全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客观上就有可能鼓励承包方肆意挥霍,铸就成本浪费和寻租的风险。

其次,概算制度的僵化会设置寻租机会。如上所述,概算制度成了一种僵化的制度安排:作为水利管理及执行主体难于处理的一条刚性规定;同时有的施工主体会利用制度僵化的现实创造寻租机会。

2.4抵御风险必要技能的缺失

(1)合同风险。合同是阻止他人侵犯,保护己方利益的法律依据。一般说来,风险常常位于合同款项和合同管理。

(2)承包商风险。现代工程规模大,功能要求高,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所有这些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市场诚信风险。为了达到不支付或少支付工程款的目的,在合同签订期百般干扰、合同执行期间要求苛刻、故意刁难承包商,滥用权力,实行罚款或有意拖欠工程款是一种常见的缺乏诚信的不良市场行为。

(4)投资风险。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业主的经济情况变化无力支付工程款,使工程被迫终止:不可抗拒的外力导致投资回馈难以落实;物价因素和货币风险所引起的困境在承包工程中经常出现。

3完善水利工程项目风险防控的对策

3.1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在水利工程领域,首先,管理者要有风险管理意识,要改变原来注重上级要求和关系协调而淡化风险管理的观念。其次,应把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常态,进而把风险管理塑造为一种常态文化。在水利工程风险管理框架构建的过程中,注重全局,强调整个流程,即关注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3.2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1)由市场选择项目法人。现在很多地方水利工程项目法人选择采用的往往是非市场行为,具体说即项目法人在水利系统内部是市场竞争,系统之外的单位极难有资格竞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项目法人选择实际上是内部产生,而在系统内部,基本上运行的是一种市场竞争,即竞标是一种有限的市场行为。这种内部产生项目法人的非市场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垄断行为。

(2)内部审计独立性

为保障内审的独立性,理应从制度设计上予以完善。首先,内审人员的地位问题。只向最高管理层负责,使他们脱离利益相关者,以公开公正地展开工作;其次,组织内部理应以正式沟通的手段向所有公司的人员宣布内审人员的任命,逐步走向内部审计职业化之路。

(3)信息共享

在水利工程部门,用制度形式保证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以落实信息公开、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采集、存贮和管理上重复浪费,使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理应做到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以便更加合理地达到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之目的。

3.3科学应对超概算问题

对于该领域的问题,需从设计单位、设计人员选择上入手,注重概算编制,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只有把整个流程上的工作做到位,落实好,概算的编制才会最科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消减该种风险。

(1)初步设计概算。在设计人员的选择上,理应选择具有一定施工经验的设计人员;或在设计初稿交付之前,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其次,强化技术问责,严加管理,并且对不科学设计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问责,并统一惩戒标准,从源头抓起。

(2)设计概算编制。概算编制的质量问题,主要是针对编制依据,编制深度、编制内容三点主要问题落实质量管理,以便防患于未然。

(3)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此制度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树立强烈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导致的返工费由设计单位自负,这种制度设计以刚性的规定要求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4)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为控制概算,一要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二要贯彻执行建设监理制度;三要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四要严把工程结算关,以实现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均衡进度、节约建设投资。

3.4加强抵御风险的各种技能培训

(1)合同风险管理。在水利建设的合同条款中,首先要注意合同内容规定。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一定要从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稍有不慎,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损失。

(2)帮助承包商规避风险。首先,“承包商要采取技术、经济和管理的措施,对风险大的工程派遣最得力的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合同管理人员”其次,对风险大的合同,承包商可以提高报价中的风险附加费;采取一些报价策略降低或转移风险,通过谈判,完善合同条文,双方合理分担风险。第三,工程保险是业主和承包商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开始水利工程之前,必须要落实工程保险。

(3)以法律合同防范市场风险。市场中诚信缺失所造成的一系列风险只有用制度的力量才可以防控。首先,针对具体风险,经过独立性强的中介予以制定合同,对有可能出现风险的方面予以法律界定和风险防范;其次,针对具体的业主、监理、承包商等主体责任予以列举式合同编制,从而为风险制定防范性制度保障。

(4)防范投资风险。主要表现在增强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及风险管理理念的普及和宣传,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水利工程项目专项执法检查,把检查结果作为考核评优的依据;建立完善以项目法人制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完善防控机制让各方各尽其责。

4结论

风险管理水平是确保水利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同时开展抵御风险技术培训等相关活动,并不断完善项目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以此提高水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

1工程概况

武汉四环线汉江特大桥为五跨一联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全长714m,主跨360m,主桥桥面宽度为43.6m,引桥为3×65m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该桥桥面宽度为国内同类桥梁之最,故主梁采用的是超宽前支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标准节段长6m,该挂篮由设置在主梁两边腹板上的辅助纵梁、梁底中轴线的牵索纵梁、前后下横梁、底模平台、侧模及锚固和走行系统组成。挂篮承载能力要求为700t,空挂篮控制重量280t(包括模板和其他施工荷载),其中,中支点距已浇梁段前端0.5m,作用4000kN垂直向下的力,后锚点距中支点的距离为6m,作用1200kN垂直向上的力。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主要是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方法对风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潜在的事故类型、可能受伤害人员、致害物、事故原因等,确定主要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1)致险因子分析。致险因子的分析从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工艺、作业环境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2)受伤人员类型、伤害程度分析。可能受到事故伤害的人员类型分为作业人员本身、同一作业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及周围其他人员;人员伤害程度分为死亡、重伤和轻伤。(3)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分析。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6],不安全状态分为4大类,不安全行为分为13大类,每一大类又进行了细分。根据以上风险分析方法,结合武汉四环线汉江特大桥现场实际,对该桥的超宽前支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进行了风险分析,确定出潜在的事故类型包括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事故,具体风险分析结果见表1。

3风险估测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运用LEC评价法对超宽前支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进行风险估测,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个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通过对风险分值进行分级,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7]。结合现场调研,得出风险估测结果,具体内容见表2,最终确定出超宽前支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过程中应重点防范的风险是挂篮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

险控制措施

影响超宽前支点挂篮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挂篮施工工艺、挂篮设计不佳、挂篮材料不合格及工人技术水平,其中,挂篮的施工工艺及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前支点挂篮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风险防控的重点是坍塌和高处坠落事故,针对需要重点防控的事故,分别从安全技术措施和现场管理措施方面给出了具体的防控对策。

4.1安全技术措施

(1)挂篮坍塌事故①要对挂篮进行专业设计,其强度、刚度、稳定性应满足施工各阶段最大荷载组合的要求。②挂篮拼装、拆除应保持两端基本同时对称进行。③挂篮组拼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做静载试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④精确放出斜拉索锚固点位置,制作定位架控制拉索角度。⑤使用大吨位液压千斤顶牵引挂篮行走,并在轨道上敷设黄油。⑥挂篮对称前移,同时注意挂篮行走的同步性。⑦在挂篮两侧设置横向千斤顶随时纠偏。⑧制定混凝土浇筑方案,严格浇筑顺序,施工中应对称浇筑。⑨对节段混凝土进行精确计算,混凝土浇筑时做好登记,严格在浇筑到一半时张拉斜拉索,并用索力动测仪复核索力。(2)高处坠落事故。作业平台临边应设置防护栏杆、安全网等安全设施。

4.2现场管控措施

(1)挂篮坍塌事故①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操作人员应进行岗前操作培训。②挂篮拼装前,对进场各构件进行检查,与图纸尺寸、数量进行核对。③挂篮应进行使用前的调试组拼,调试组拼后,要仔细地检查各部件联接是否牢固,各接头焊缝有没有开裂,杆件是否会变形等现象,各联接配件是否齐全,尺寸是否按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④检查挂篮施工所需的已预埋的锚杆、锚孔等,确保合格。⑤行走过程中严格执行行走程序,行走过程由有经验的专职人员统一指挥。⑥主塔两侧对称施工,其不平衡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⑦挂篮调整时测量人员进行现场监控;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监测模板和挂篮的稳定状况。(2)高处坠落事故①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防坠落警告标志;②用于高处作业的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③遇有六级(含六级)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高处露天作业。

5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项目管理;风险浅析

一、浅析综述

高校后勤项目管理风险分析在实际的财务核算、成本控制、业务分解、流程管控等多方面应用中发挥着作用。风险控制系统的建设重点在于在实际应用的范围内建设起一套规范、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财务系统管理

财务系统涉及到财务方面数据与核心业务的融合。财务数据发生后首先在财务系统记账,在财务系统形成详细的总账明细账,然后通过实体系统进行汇总报表等,使财务工作协调化应用水平迅速提升,并反应核心业务系统关键部分的财务情况。

(二) 业务系统管理

业务系统按照项目实施流程进行分层次管理。项目组织结构的形式直接影响项目的实际进程及效率,高水平的项目组织构成是系统实施的基础。首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建立项目组织人员, 评估不同层次人员相关技能知识并进行相应的选择,制订一个清晰、简明、完整的项目实施计划。其次,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切实的实施策略。再次,项目组织应采用适当的项目控制方法和阶段性量化指标体系,并特别要做好数据准备和业务流程优化重组。

高度集成应用实现了财务管理系统与实体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达到财务管理系统与实体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从而为进行更完善的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风险分析、流程控制等奠定基础。

二、财务系统风险分析

财务系统的风险贯穿于该系统构建的各个方面,其建设中重点把握以下部分的风险防控。首先,实现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财务数据统一管理整合,实现财务数据大集中。一方面实现充分体现统管机构的整体控制地位。另一方面,按照各级单位自身管理及核算方面的要求,在保持基本核算体系一致的情况下,允许各级单位在项目管理方法上的个性化。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业务资金与自身资金相互一致统筹处理,体现业务系统对应的业务资金账务,同时财务系统兼具处理非业务资金,以加强内部控制。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控制制度,实现行业领先的运作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再次,集中式固定资产管理。对各分支机构的固定资产实现统一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账务集中核算、折旧费用自动计提以及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价值变动、状态变动等统一、集中、全面的管理功能,并为费用分摊及成本核算提供依据,对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提供全面灵活的查询统计和报表生成。固定资产管理是可以采取固定资产卡片的形式以控制风险。固定资产卡片样式根据资产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在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卡片中增减房屋面积等项目、在运输设备类固定资产中增加车辆排照号等项目。对于各种在建工程,资金的拨付和付款通过报账中心进行处理,反映在项目管理的资金台账上。在工程完工后,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支出进行汇总,一次性转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片账并逐月计提折旧。

后勤组织的认知程度对财务系统的实施起到重要的影响。财务系统管理具有牵涉范围广、风险高等特征,这就要需要后勤组织对其效益与实施难度有所了解。财务系统的实施不单纯是的技术问题,更关系到全局发展,只有全员整体的充分理解、持续支持、参与才可能成功。财务基础数据是否完整 、准确也对业务系统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其高度集成性,不准确的基础数据经过处理后会使它们的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大,最后还会导致业务系统的数据模糊。良好财务系统是高校后勤项目风险控制的动力源泉,也是突破实施障碍的关键。

三、业务系统风险分析

明确业务系统,个人和组织对业务的影响需要显现而明确。以此达到控制业务系统风险,提升其运作效率的作用,包括对管理者决策效率的促进,决策准确性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财务信息获得和理解能力的加强,以及财务指标的改善,以上林林总总均能够体现在业务系统的运作上。业务流程设置等专业性问题上应以具体参与者意见为主,由于涉及广泛,还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各种流程关系,避免产生阻力。高校后勤业务信息管理中,共享是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高项目风险的控制力。通过信息共享可以让所关联的人员了解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流程及作用,使其认识到信息共享所产生的效益。也可以使关联人员对自身的工作任务更加了解,清楚了解个体工作对整个的作用,明确各个阶段、内容、层次的要求。有效链接业务信息与财务系统运行模式,熟悉工作规范,清楚明了整个过程。理解基础数据在系统中的来源和用途,深刻理解运行原理和各模块间的关系,根据对应的业务和权限,为整体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成果与作用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风险分析;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风险分析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时间不长。但是利用风险分析管理理论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可有效避免项目前期计划编制、工程设计等环节的片面性,弥补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减少返工浪费、节约工期、控制造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风险分析理论,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控对策,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对工程风险加以识别、分析及应对的过程,其是在掌握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来对风险加以分析,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工程的风险加以控制。风险管理是项目当事人降低风险的负面结果的决策过程,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之上选择和优化组合各种的风险管理技术,对于风险实施的有效控制与妥善的处理风险所产生的损失,进而用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安全保障。

二、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人事和组织结构的风险管理。承包商如果签订了建筑工程承建合同,其先必须确定项目承包的内容与承包的形式,其次要确定项目的规模、种类,最后要明确项目的组织结构与组织结构内部的组成。所以,项目组织结构及组织结构的内部人员构成的风险,是项目签订之后要考虑与分析的主要风险。其包括项目的组织结构能否符合业主方的要求,能否符合项目的内容要求,能否符合企业的目标和计划和其内部人员的知识结构、组织能力、管理素质、领导艺术、经验水平,能否满足项目的需求,这都是存在风险的方面。

(二)项目的计划和实施中的风险。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第一步就是制定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进展及有效协调的重要工具。而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进行合理的项目控制,是完成过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的关键。项目计划与实施控制当中的风险因素包括:项目计划的风险、时间预测的风险、成本预测的风险、工作分类结构的风险、资源配置的风险、施工顺序的风险、项目计划的风险和进度管理和控制的风险,项目结果评价比较差风险,缺乏变化的管理风险,而不能及时的完成正确的行动风险等。

(三)项目质量的风险。项目质量的风险是项目风险的管控当中的最重要一项。质量关系到工程的验收,资金能否按预期收回以及市场信誉的建立等等。所以,工程施工需要的材料、工程的质量能否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技术人员技术的储备是否能够满足工程的需求、工艺是否可以通过验收,这些是影响项目质量主要的风险因素。

(四)项目的安全及法律风险。项目合同、项目组织环境方面是对项目安全构成威胁及发生法律纠纷的主要因素。主要体现是程度和过程当中的决策未形成文件,分包商和劳务队伍方面履约不给力,项目管理的松散,安全措施的不到位和项目合同的草率,细节的考虑不周,部分的重要条款没有写入合同等。

三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不够。在我国目前的施工项目管理者或施工企业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并不强,不能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施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通常会注重业务量,从而忽视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少专业的风险管理。并未将风险管理当作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虽然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有着一些风险管理的对策,但是也仅仅限于有关工程安全、进度、质量等方面的措施,缺少明确和系统的风险管理的目标,没有正式项目风险管理的文件。

(二)风险管理的体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均比较缺少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制,甚至没有设置风险管理的机构,尽管设置了也大多定位模糊,职能并不明确。因为缺少相关的人员和机制,直接造成了企业抗风险能力的薄弱,抵制风险的能力差,使企业一直在高风险的状况下运行。

(三)风险管理系统的不规范。大多数的建筑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于投标前的可行性分析不充分,对于竞争的投标对象估测不够,有了项目就去投标,然而中标率却很低。另外,因为缺乏可靠、全面的数据支撑,建筑企业对于项目施工的过程当中的各种负面状况通常估测不足,导致风险到来的时候并不能及时的做出合理的反应,多数仅凭借着经验进行临时决策来处理风险,其管理的成效低。

四、改善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一)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应使各施工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树立的安全意识。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是否保证安全生产,其决定于工程的主要负责者与施工单位的管理层领导是否将安全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为此施工单位应要明确的提出将安全作为项目经理和管理层以及技术的负责人主要考核的依据之一,通过风险管理意识来完善管理体系,实行责任追究。

(二)风险识别能力的强化。风险辩识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第一先要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作业区域、社会环境等。第二要分析其不确定性。根据收集资料前提下,要对工程项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不确定性的分析:①分析项目建设周期各个阶段的不确定性,②分析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的不确定性③分析各种工艺装置工程内容的不确定性③分析工程施工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辩识的办法有很多,而专家评议法因风险辩识简单易行,较客观 ,而广泛被人们采用。最后是风险事件的确定,编制项目的风险辩识清单。根据分析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对这些风险按工程项目外部和内部、非技术和技术、工程项目的目标加以分类、归纳,进而采用专家评议法去进行风险辩识,明确风险事件,编制项目风险辩识的清单 。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风险管理为一个过程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而且风险管理的质量关系到施工的成败,所以必须要建立并健全风险管理的制度,在施工管理当中落实风险管理。因此须设置专门的机构,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要在施工管理的每个环节贯彻风险管理,进而提升抗风险能力,否则不仅不能够针对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甚至于根本就不能识别施工当中存在的风险,造成施工的盲目性。

(四)现场安全生产的重视。安全风险是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风险,其关系建筑施工企业的效益以及其生存与发展。所以,在施工管理上一定要重视施工的安全。

四、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中包含的因素较多,预算、人员配置、计划编制、本管控、合同签订、成组织结构建立等环节都会存在风险因素,所以,必须树立风险意识,采用必要的风险控制手段,合理的防止影响施工安全、超出工程预算和工程进度的状况的发生,为提高工程质量及效益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美云,于军.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研究[J]. 商情, 2012,(23).

[2]孟召国, 探究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风险分析及其对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25).

第5篇

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夯实税收风险管理基础。

在保持市、县(市、区)两级国税局内部各部门税收风险管理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运行架构等方面机制,形成风险管理“一体化”体系,夯实税收风险管理基础。

(一)确定总体运行架构。将“纵向互动、横向联动、整体推动”确定为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以“集中分析、统一下达、分类应对、跟踪评价”闭环管理作为实施税收风险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架构。构建“上级分析下达—基层应对反馈—上级再分析、有问题再下达—基层再应对再反馈”的完整工作闭环。

(二)建立分析应对机制。发挥市局数据、技术和人力等比较优势,以“专职+兼职”形式组建专业数据分析团队,建立两级税收风险分析机制。加大专题风险分析力度,实施数据分层级、分部门、分环节的分析利用,持续提升数据分析利用的税收贡献率。同时,按照纳税人规模、风险等级,对跨县(市、区)中、小税源和市级以上重点税源,由市局组织进行风险应对;对市级以下重点税源,由县(市、区)局组织进行风险应对,建立“各有侧重、分级负责、分类应对”的两级税收风险应对机制。

(三)建立评查协作机制。针对会稽查能评估的专业人员较少的现状,建立评估、稽查集约机制,使评估与稽查形成人员共享、情况共享、结果共享的格局,不断提升评估稽查集约化程度。积极打造专业评估团队,形成以行业税源管理为基础、专业化分类管理办法为指导、评估模型为核心、主动应对为手段、团队作战为保障的纳税评估机制。

(四)建立控管互动机制。针对风险防控中发现的税收管理漏洞或者薄弱环节,按环节、类别、部门、层级提出强化管理建议,通过风险管控提升税收管理水平;管理工作的不同强化要为风险管控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五)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以风险分析、应对纳税、调整账务处理、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评估约谈技巧等为主要内容,面向基层,组织开展风险管理能力培训,突出实务操作。市局开展行业涉税风险指标指南编辑与应用成果竟赛活动,激发干部业务学习活力,全年计划举办3期培训100余人,为每个县(市、区)局培养6至8名税收风险管理骨干人才,通过切实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基层税务干部风险应对能力。

(六)建立监督考评机制。抓源头,定期数据质量报告,及时清理垃圾数据、修正错误数据、补录完善数据,保证数据质量;抓过程,以数据分析监控报告为抓手,通过上期、本期、预期三期数据综合比较,加强风险流程管控;抓结果,对风险推送任务统一由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确定、主管局长把关,对较大金额的评估案件由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公开合议,从组织管理上加以规范。同时,将评估业绩、评估卷宗、评估案例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作为能手评比的重要依据;对业绩突出的评估人员在全局范围内树立典型,作为评估榜样进行表彰奖励,试行纳税评估重大案件个案奖励办法。

二、完善风险管理流程,提升税收管理效能。

强化风险管理流程中的6大节点,筑牢税收风险管理流程。通过实施控管互动,有效堵塞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制度,增强税收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制定风险规划。市局通过规划对风险管理的目标、任务、进程作出系统安排,进行指导、约束与规范,明确一年内集中开展的风险分析次数原则上不多于4次,并要求县(市、区)局开展分析的次数、时间等要与市局相吻合,自上而下实现了“一体化”。

(二)开展风险分析。充分发挥市局各成员部门的能动性和“大数据”优势,按部门职责确定税收风险分析指标和向税收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风险分析结果,有效提升风险分析的有效性和风险指向的准确性。

(三)整合风险任务。市局税收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依据各部门确定的风险分析指标及分析结果,按“户”进行归集和下达风险任务,有效杜绝“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象。

(四)实施风险应对。对市局下达的税收风险任务,注重发挥县(市、区)局作用,由其组成专业团队采取差异化的风险应对策略,实施多税种、链条式、联动型风险应对。对情况复杂、应对难度大的风险任务,直接提升风险应对层级,最大限度消除无效应对行为。

(五)依法处置风险。风险应对人员在风险任务应对结束后,应分户提交风险应对报告,各成员部门共同审核,严把“质量关”。对已确认的涉税问题,交由主管国税机关依法处理。

(六)风控总结评价。市局对风险应对情况实施抽查复核和跟踪监督,并及时向各成员部门反馈风险应对成效。通过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税收风险从事后解决处理向事前、事中预警防控转变。

三、加大信息管税力度,提升数据利用质效。

以信息手段为支撑,对不同税种的各管理环节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税收风险识别、应对,提升税收管理效能。

(一)全面应用已形成的综合风险分析指标、专题风险分析指标、评估模型,为推进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整合综合征管系统、防伪税控系统、互联网和工商部门等多渠道获取的数据,有针对性地选定股权转让、滞留票、成品油抵扣、政府采购、两税比对、房产网签、医保刷卡、税务窗口与邮政代开发票等风险指标,集中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风险纳税人,统一下发风险任务及明细数据,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转变,做到风险定位准确,应对高质有力。

(三)根据确定的纳税人风险级别,分别采取属地、交叉、差别、分级“四种方式”和税法宣传、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五项措施”进行风险应对。各单位可以结合本地掌握的税收风险信息和税收管理实际需要,及时发起专项风险任务进行风险应对。

四、优化征管资源配置,促进管理要素融合。

大力促进业务、技术、人力、数据等税收管理要素的充分融合,各成员部门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切实减少管理上的不同步、不统筹、不共享现象,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协调难度,形成“要素有机统一、信息互通共享、资源整合优化、各方协同推进”四位合一的税收风险综合管理体系。

(一)明晰职责划分。在纵向上各有侧重,市局侧重于发挥风险管理职能,在整合省局下达风险任务基础上,结合实际新增风险任务,并集合优势力量对重点税源开展风险应对;县(市、区)局侧重于发挥风险应对职能,调配骨干力量进行风险应对,及时反馈应对情况和结果。在横向上统分结合,将市局内部各成员部门划分为“组织协调、分析应对、支持保障”三大相互独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风险管理功能系列,采取“明确职责、专人负责、统分结合”方式开展风险管理;县(市、区)局也成立若干风险应对小组,专职负责税收风险应对。

(二)强化人力整合。面对人员老化,复合型人才匮乏现实,各单位因地制宜,抽调业务、技术骨干力量组建专门的风险分析、应对团队,凝聚管理合力,最大限度释放各级各类骨干人员的正能量。

(三)强化数据整合。全面整合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互联网等内、外部各类涉税数据,定期与工商部门交换股权变更登记信息;搭建“科学合理、标准统一、数据完整、安全高效”的数据仓库,为风险分析应对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任务整合。市局税收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确立“以质量换数量”理念,按照“量能配比、兼顾效率、质量优先”原则,科学合理下达风险任务数量。同时,为便于基层开展风险应对,按指标制定风险应对指南,明确应对靶向,提高精准程度。

五、突出重点行业、项目风险管理,促进组织收入工作。

风险管理任务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总局、省局规定的当年税收专项检查行业和项目,考虑本地重点税源结构特点,考虑征管难点、弱点、以票控税盲点,考虑系统纳税申报数据和第三方信息异常突出项目等因素,做到有的放矢,扩大成果,堵漏增收。拟定下列行业和项目为全年重点。

(一)水泥生产及其上下游企业。

(二)汽车经销商及其维修、装饰、装璜企业。

(三)食品生产及其上下游企业。

(四)大卖场、超市及其场内租赁、承包等经营者。

第6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问题的提出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它具有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风险在任何工程项目中都存在。工程项目作为集经济、技术、管理、组织等各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的失控现象,如工期延长、成本增加、计划修改等、最终导致工程经济效益降低,甚至项目失败。现代工程项目的特点是规模大、技术新颖、持续时间长、参加单位多、与环境接口复杂,项目实施过程风险时刻伴随。尤其是近年来,大型的、高层和超高层建设工程增多,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增加施工难度的同时,使得施工现场危险性也随之增加,时刻威胁着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二、对建设工程常见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及风险管理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其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多、技术要求高、内部结构复杂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大量存在并不断变化,由此产生的风险常常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建设工程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不仅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确保工程顺利按时完成,而且也是增大企业的效益,适应当前建筑市场要求的必然措施。

三、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方法操作简单,缺少规范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抵御风险能力弱。缺乏规范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绝大多数承包商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估计不足,因而危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合理的调整。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经常凭经验临时决策处理风险,管理成效低。

2、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施工企业经营者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一些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分布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等文件。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往往注重业务量。忽视施工技术的管理,更缺乏专业风险管理。

四、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1、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不仅仅是项目经理者或者项目管理部个别人员的事情,而是项目管理部全体人员参与并共同完成的任务。这主要取决于项目管理部的每一个成员的工作都具有风险,从而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风险。所以,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全员性。

2、建设工程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具有风险,所以它具有系统性。

3、建设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但项目风险却不是一次性的。它随着建设项目的内部条件、外部环境、项目范围的变化,项目风险管理的对象就可能不同。所以,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动态性。

4、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需要进行许多的基础性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收集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资料资料收集的成果直接决定项目风险识别工作的质量、结果、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建设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具有信息性。

5、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特点,这主要取决于除全体人员参与外,还要综合运用各种风险识别技术和工具。

五、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的防范手段多种多样,下面主要论述风险控制措施。

采用风险控制措施可降低项目的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测性。风险控制措施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分离、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等。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主要是中断风险源,使其不致发生或遏制其发展。回避风险有时需要作出一些必要的牺牲,但较之承担风险,这些牺牲与风险真正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相比,要小得多。如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因此,在项目决策时要注意,放弃明显导致亏损的项目。因为回避风险固然能避免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因而,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

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要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降低损失的严重性,使损失最小化。损失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预防损失。预防损失是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以杜绝损失发生的可能。例如,通过提高质量控制标准以防止因质量不合格而返工或罚款;生产管理人员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和强化安全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等。要求在合同条款中赋予索赔权利,也是为了防止业主违约或发生种种不测事件。

(2)减少损失。减少损失是指在风险损失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的情况下,通过种种措施以遏制损失或限制其扩展范围使其不再扩展,使损失局部化。例如,承包商在业主付款超过合同期限的情况下,采取停工或撤出队伍并提出索赔要求甚至提讼;施工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救护,安装火灾警报系统;控制损失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3.风险分离

风险分离是指将各风险单位分离开,以避免发生连锁反应或互相牵连。这种处理可以将风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

风险分离常用于承包工程中的设备采购。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对材料进行分隔存放也是一种风险分离的手段。因为分隔存放无疑分离了风险单位。各个风险单位不会具有同样的风险源,而且各自的风险源也不会互相影响。这样,就可避免材料集中存放于一处时可能遭受同样的损失。

4.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担集体风险的目的。

对一个工程项目而言,其风险有一定的范围,这些风险必须在项目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每个参与者都必须有一定的风险责任,这样才有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风险分配通常在任务书、责任书、合同文件中定义。只有合理地分配风险,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提高项目效益。

5.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风险控制的另一种手段。在项目管理实践中,有些风险无法通过上述手段进行有效控制,项目管理者只好采取转移手段以保护自己。风险转移并非损失转嫁,因为有许多风险确实对一些人可能会造成损失,但转移后并不一定同样给他人造成损失。其原因是各人的优劣势不一样,因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风险转移的手段常用于工程承包中的分包、技术转让或财产出租。合同、技术回财产的所有人通过分包工程、转让技术或合同、出租设备或房屋等手段,将应由其自身全部承担的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至他人,从而可以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

第7篇

关键词: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风险防范;工作重点

对于工业项目建设来说,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批复及实施的主要依据,根据不同工业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差异性,在构建环境风险防范对策上,需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各相关法律规范及技术要求,科学有序的进行。然而,在实施中,有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缺乏对相关技术规范的引用,要么过时,要么没有。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内容,与相关工业建设项目存在不符合问题,导致环境风险突出。

一、环境风险构成及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要求

根据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对于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污染源、排污标准、污染控制措施、重大污染源等内容。以某城市科技工程项目环境风险分析来看,燃气及管道安全管理是重点,而对于危险品道路运输则相对较低。从构成来看,环境风险表现为具体的环境风险物质、工业生产工艺,环境受体等部分。如对于某工业企业,其生产工艺需要相应的反应条件,而对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风险源的防控则应该列入重点;对于某电子芯片项目建设,其危险化学品具有高毒、剧毒成分,特别是某些储罐、钢瓶是主要风险源;另外在对化工类项目中的危险化学品的风险防范上,主要从毒理特性、理化特性、贮存量、贮存方式,以及事故应急预案风险防控列入重点。随着《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相关总则的提出,对于工业项目所涉及的各类物质风险识与防范措施,主要从原材料、辅料、燃料、中间品、成品及生产过程“三废”排放物理化性质等方面来进行应对,从构成成分、分类、数量及对环境污染的持久性,以及造成事故的风险等方面,分别从工业工程、贮运工程、装置工程、辅助设施等内容进行风险评价,并逐步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二、构建环境风险评价的具体思路

(1)风险物质的确定与突发应急预案的完善

对于工业项目环境风险的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工业项目爆炸、管道泄露等事故的发生,将环境风险评价及防范工作列入重点内容。然而,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风险物质确定上却存在较多问题。如某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仅将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小的危险品道路运输作为防范重点,而对于地下燃气管道工作只字不提;某液氨项目中对于液氨罐车与吸氨器直接相连,并经由混合器来输送至氨水储罐的工艺装置,未能从事故风险源液氨槽罐车进行防范,而是对氨水储罐进行安全预测,显然是因小失大;某材料项目因使用低毒己内酰胺,在次生及衍生环境风险因素防范上,将一氧化碳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有机胺在热分解中释放无机氨的风险。同时,在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中,对于各类风险源临界量的确定存在模糊,如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规范中,仅将风险识别结果Q值与1进行比较,实施上,对于冰醋酸、盐酸、硫酸、氢氟酸、溴化氢、双氧水、氨气、氯气等危险气体来说,其Q值远大于1。因此,需要从环境风险危险源辨识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种类、临界量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以最小临界量来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对于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完善,需要从应急预案的内容及技术评估中,对不同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进行针对性完善。如明确总则、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机制、处置方法、应急保障、后续处置、附则、环境风险源分析等内容。

(2)引入社会公众的直接参与

从环境立法到公众参与,从环境影响评价体制建设上多存在操作性缺失问题。环境风险评价具有专业性,社会公众缺乏对其生产、工艺、污染危害的了解,更难以进行客观评价。因此,针对环境风险评价,要引入社会公众参与机制,通过企业、政府等多重机构的协同,来对工业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评价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导致的进行预案处置。如某化工项目中对油漆、天然气使用较多,而对于天然气中的乙基苯、甲苯、环乙酮、乙二醇单丁醚等物质,其对环境影响较多,而对于广大社会公众,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该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事故缺乏认知,在无社会公众参与条件下,既损害了公众的安全,又给环境污染带来影响。因此,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方法上,要明确工业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以及拟采取对策方法,要从环境影响社会公众参与评价中,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公示,充分发挥公众对环境风险评价的监督作用,化解可能存在的矛盾。

(3)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

从环境风险可能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也是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差异性,对于专家的风险评估与社会公众的风险评估存在差异,而两者的冲突,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如某地政府在一味提升GDP增长效应中引入的重大投资项目,因缺乏环境污染评估论证,在获得项目审批权及环境、社会风险评估中“走程序”,导致后期项目建设中多项污染源引发重大风险事故,由此给社会稳定带来更大影响。可见,从维护社会稳定风险上,加强对环境风险及可能带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增进广大公众对项目环境风险的认知和了解,是降低工业项目环境风险的有效路径。如政府出台《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中,将环境风险评估与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并从项目合法性、环保合理性、项目建设可行性、可能污染及环境事件可控性四个方面进行明确,切实降低环境风险带来的危害。

(4)构建针对性的环境监理体系

环境项目风险评价与监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进行完善。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具体内容,委托环境风险监理机构及监理工作。监理单位要从环境风险评价及批复文件要求上,对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负责。如某化工项目在设计上存在固体化工危险品储藏、运输等内容,而危险源主要有烧碱、聚乙烯、片碱、苯酚等,这些固体化工品在环境风险评价上均为重大危险源,需要从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风险措施上进行完善;再如某集成电路项目中对氨、砷化氢、磷化氢使用量较大,而这些化学品也列入重大风险源,在环境监理上需要从环境风险评价、风险识别、应急处置措施上进行完善。

(5)项目竣工环评验收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够根据项目建设不同阶段进行细化。如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上,需要从环境保护设施、配套工程、环境监测装置、污染防治设备等方面进行完善。如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管理、重点环境污染点巡检、重要环保设施如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监控、报警装置的维护与日常管理,对各类应急救援物质的储备及供给管理,应急演练等制度,明确环境风险防范任务,加强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与管理,确保各项监测设备正常、稳定、可靠运行。

三、结语

工业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工作任重道远,要从思想上树立防范意识,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重点环境污染点的风险评价与识别,完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和应急预案,切实提升工业项目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出口制造业第一大国,随着国际间贸易竞争不断加剧,出口商品对通关便利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在保证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建立高效、便捷的通关机制,质量监管部门必须创新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机制,以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信息为基础,全面掌握与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风险信息,开展风险分析和质量安全状况评估,落实风险管理措施,依据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诚信情况、质量保证能力实施差别化监管,扶优限劣,提高通关效率。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福州出入境检验检验局选择了较具代表性的出口鞋类商品,前瞻性地开展了检验监管业务风险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了"动态监控、分级管理"的检验监管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实效,同时也对出口法检目录调整之后的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模式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一、实施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指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包括了风险信息采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就是要识别各类出口商品质量风险,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后果进行分析,寻找并引入风险控制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因质量因素带来的潜在危害,从而实现出口商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出口商品质量监管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首先是当前外贸形势的要求。当前出口企业面临诸多困难: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受周边国家的价格挤压,产品单价难以提高等等,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对产品质量不可避免地造成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出口产品面临的国外技术壁垒却有增无减,部分发达国家对产品安全性的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一种产品可能涉及的危害控制项目往往多达几十种,给出口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造成很大的困扰。

其次是促进外贸持续发展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12年初就提出了深化检验监管模式改革,积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机制,提高出口产品监管效率。通过深化和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外贸出口。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利益相关方风险意识,有效配置和使用资源,实施主动性、前瞻性的质量管理,改善工作效率和效果;遵守国内外质量法律法规和国际规范,减少损失,为计划和决策奠定可靠的基础;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出口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总体思路是: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化和全面加强风险管理,通过风险信息采集与识别、风险分析和评价,区分不同风险等级,来确定监管需求和资源配置的优先顺序。同时依托口岸电子信息化手段,有针对性地加强关键风险防控,做到"该严则严、该快则快、打劣促好",构建"动态监控、分级管理"的出口商品质量监管新机制。

二、出口商品质量风险信息的采集

风险,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是一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产生严重损失、或是可容忍的损失,甚至获利。从质量的角度讲,风险与危害不同,危害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如有毒物质对人体、环境造成的危害等,危害是造成产品质量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一定会直接导致风险。

风险信息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需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全面采集出口商品质量信息,并识别出风险。

1、外部质量风险信息的采集。包括各个出口商品输往国的质量法规、标准、行为习惯,以及各种现行和即将出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各国对产品危害点的管制不尽相同,同一产品输往不同国家产生的质量风险也不同,如对产品中重金属铅含量的限制,欧盟国家、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控制要求各不相同。

2、产品自身质量风险信息的采集。不同产品存在不同的质量危害,由此产生的质量风险也不相同,需针对不同产品进行梳理和识别。一般而言,产品自身中存在的潜在质量风险主要包括:一是有害化学物质,如:禁用偶氮染料、邻苯二甲酸盐、富马酸二甲酯、全氟辛酸等等。二是物理安全性能,如:婴儿用品的小附件、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绳带的缠绕,电气安全等。三是卫生性能,如霉变等。四是一般使用性能和外观要求,如:耐摩性能、拉伸强度、变形、污渍等。

3、出口商品质量风险反馈信息的采集。包括出口商品遭遇国外通报、召回信息;出口商品退运信息;遭遇消费者投诉或媒体负面的质量信息反馈;以及对出口商品实施监督抽查、专项检查的不合格结果信息等。

4、企业质量诚信信息的采集。不同企业的质量诚信和质量管理水平也会对出口商品质量风险产生不同的影响。质量文化良好、质量管理规范的企业,相对质量风险低;反之,质量风险就高一些。因此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企业也要进行质量信息采集与风险识别,区别对待。企业质量信息点主要包括:企业的质量意识,企业在各部门、各机构的诚信记录,质量体系建立及运行的有效性,质量体系及产品认证情况,质量管理人员配置,产品检验控制,贸易信誉,过往质量记录等。

三、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等级

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后果,可以根据其严重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理想化来说,所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风险,都需要控制。但是不同风险导致的结果的不可接受程度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对待,质量保障资源的平均分配或者动用对待关键风险的人力、财力、检测资源来控制低风险的质量项目都是不合理的。通过风险分级,有利于突出重点,节约质量成本,化解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实际工作中根据风险后果影响程度的不同,将风险区分为关键控制风险,一般控制风险和基础性质量风险三个风险等级。

1、关键控制风险。其一旦失控,存在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必须被总是监控。它必须是客户、消费者或者政府部门最关注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或者说是最负面的。如输美儿童玩具中铅含量的控制,输欧真皮皮鞋中六价铬的控制等。

2、一般控制风险。其一旦失控,一般不会直接导致不可接受的质量风险。主要涉及产品一般使用性能和外观,如衣服扣子钉歪了,鞋底开胶了等等。

3、基础性质量风险。涉及企业生产规范、设施、设备保障,以及企业道德、行业自律、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规范、社会质量文化等等。这些因素对质量保障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也是降低产品质量风险的治本之举。

四、出口商品质量风险评估

1、运用风险矩阵法确定风险等级。运用风险评估技术中的风险矩阵法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风险的等级。具体而言,对每一种风险发生的频率(即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进行量化的评估,计算出每一种风险的风险指数,同时将风险指数范围定义为不同的三个区间:可接受区间、检查区间和不可接受区间,分别对应风险的三个不同等级:关键控制风险,一般控制风险和基础性质量风险。某种项目风险频率级别的量化值,可以根据该项目被抽查检出的不合格比例,以及被国外通报、退运等数据的统计进行确定;风险后果的级别量化值,可以根据该项目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

2、关键控制风险的确定与动态调整。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得到某个阶段的关键控制风险。风险评估的结果不仅可以作为出口商品质量监管的重点项目,同时也可以成为相关生产企业和贸易商的重点质量保证项目,引导生产企业主动在设计、原辅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对这些项目进行控制。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对不同行业、不同商品、不同企业、不同目的国,甚至不同环节发生的质量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的判定,从而确定关键控制风险。

风险评估过程是动态的,开放性的,当遇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技术规范、标准、风险预警信息、国外通报情况、监督抽查检测不合格情况、生产条件,及其他影响风险分析、评价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须及时或定期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对关键控制风险进行动态调整。

五、出口商品质量风险应对

重点针对关键控制风险,加强质量监管,提高质量风险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理配置行政和企业资源。

1、强化关键控制风险监管。对涉及关键控制风险的出口商品加强审核、查验、检测、监控,介入点可以是口岸查验,生产环节的企业合格评定等。如果出现行业性、区域性严重质量风险时,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性措施,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等,严格控制质量风险。另外,针对特殊商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如出口危险化学品、高风险玩具和稀土等特殊商品,应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监管流程,确保质量安全。

2、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加大服务企业的精准度,相关风险项目的技术指导,包括质量控制方法,生产规范,原材料选择等,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掌握、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化解质量风险。

3、突出企业责任,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对出口企业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培训,牢固树立企业的质量主体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质量风险意识。鼓励企业开展产品风险分析,源头质量检测,和生产过程的自检,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同时引导企业开展首件产品确认,并争取客户的有效确认。

4、强化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任何质量风险的控制都需要质量成本的付出做支撑,并在产品的价格上反映出来。必须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通报退运后续调查、监督抽查、专项检查等方法手段,打击出口假冒伪劣商品,净化市场环境,引导市场走出低价劣质无序竞争的困境。

六、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改革成效

通过出口商品质量风险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验证了关键风险控制理论的可行性,取得了良好的实际运行效果。

1、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对产品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了出口商品质量的持续提高。虽然监管部门的总体抽检批减少了,但检验针对性提高,有效拦截了不合格商品的出口;同时企业对其产品质量风险点能否进行有效控制决定了其产品通关速度和通关成本,管理的差异化有助于促进一批优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了"促好促快"的良性循环。

2、提高了质量监管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改变以往"一刀切"式的、无差别的按比例随机抽检的方式,通过高风险关键控制点布控拦截,增强现场施检的针对性。统计数据显示,针对风险点的抽检批占总抽检批的三分之二,集中了有限的检力资源管住管好了该管的,凸显了检验的有效性。

3、提升了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促进了电子信息化技术在出口商品质量管理中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实现了高风险项目的严密布控、一般风险产品的快速放行和风险信息日常电子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国际标准化组织合格评定委员会 产品监管和市场监督的原则与实践 良好实践指南 2012

[2] 马文拉桑德著,刘一骝译 风险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6

[3] GB/T27921-201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第9篇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the fuzzy evaluation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large economy project, but is not common in the eval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project. This paper aims to help enterprise better grasp control the risk of the project in practical oper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simply and easy applica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 risk prevention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关键词: 风险评估;模糊评价法;模糊评价模型

Key words: risk evaluation;fuzzy evaluation method;fuzzy evalu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157-03

0 引言

项目的风险通常指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项目实施后偏离预期结果而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为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使项目能在预期规划下顺利运行,结合本企业自身长期营运经验以及广泛征求业内专家的意见,对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提出风险控制对策。

1 项目风险识别

1.1 技术风险 本文引用的 “360度翻转救生/救助艇用柴油发动机产业化”项目是s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项高科技含量项目的转产计划,产品市场型号为“新式380J-3”。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同类产品在自由抛落的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关闭或停转的方式来保证发动机的稳定,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耽搁救生时间,新式380J-3能使全封闭自由抛落式救生/救助艇从抛落到入水翻转后一直保持正常运转,从而赢得救援时间,符合目前救生/救助艇行业追求的方向。行业专家预测,未来的3-5年中,行业内更多的企业将会研发出与本项目技术相同、类似或者超越的产品,本企业所保持的技术壁垒将会打破。

据析,在本项目投产后,根据2012年实际订单量以及2013年的订单量并结合预测,本公司将会在两年内逐渐缓慢的提高市场占有率,新式380J-3凭借技术和价格的优势会被更多的自由抛落式全封闭救生救助艇厂商所关注,2015年以后,伴随新型救生/救助艇用柴油发动机360度翻转全程正常运转技术的普及,本产品的市场份额势必也会受到影响。

1.2 市场风险 除本企业外,规模比较大的救生/救助艇用柴油发动机的生产厂家还有日本YANMAR、挪威SABB、丹麦BUKH,这三家生产厂商所生产的360度翻转救生/救助艇用柴油发动机虽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柴油机在自由翻转过程中正常运转,但是很早就进入了自由抛落式全封闭360度翻转救生/救助艇用柴油发动机的生产领域和销售市场,并且为国内外厂家所认同。相比较而言新式380J-3尽管性价比方面占尽优势,但是技术和价格并不是市场竞争绝对指标。

1.3 行业风险 受船舶行业的影响,未来的3-5年内,救生/救助艇的需求量不会增加甚至还会缩水,在市场分析中,根据业内专家的意见,将2012-2015年的全球需求量设为恒定数4300台来分析市场是比较乐观的看法,比较保守的估计全球需求量大约会降至在3600台左右。因此,在市场出现萎缩的情况下,特别是关联企业运营出现问题时,S柴油机的新式380J-3的销量肯定会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可能会使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来争取和保持市场份额。

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项目风险评估

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建立在模糊数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预测和评价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其评价方式与人们的正常思维模式很接近,用程度语言描述对象。他特别适合用来解决那些只能用模糊的、非定量的难以明确定义的实际问题。

2.2 模糊评价的过程

2.2.1 确定风险因素集 确定风险因素集首先应该给出风险因素,新式380J-3产业化可行性项目的风险因素应包含3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多个层次,确定因素集用U来表示,由于因素分有不同层次,不能同等对待,按它们各自所属层次分别处理。本项目的风险层次划分,如表1所示。

2.2.2 模糊权重集的确定 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往往是不同的,考虑到这个客观事实的存在,必须确定各因素集的模糊权重,本项目中采用1~9比率标度法表示任意两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根据层次分析的原理构造判断矩阵,采用方根的办法近似求出各指标权值并归一,并计算一致性检验。

元素之间两两对比,对比采用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教授提出的1~9比率标度法,如表2所示,对不同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在指标层由专家对3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打分,得到判断矩阵。要保证aii=1,aij=1/aji,即评价指标评分与自身相比,重要性相同,与矩阵主对角线相对称的数值互为倒数。

专家打分所得的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首先计算第一个判断矩阵的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根据矩阵理论,利用计算机得到理想精度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但是,由于判断矩阵本身有相当的误差范围,所以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并不需要追求较高的精确度。这里,使用方根法进行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方根法计算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步骤:

①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Mi=■a■,i=1,2,…

②计算Mi的n次方根■■=■

③对向量■=[■■,■■,…,■■]■进行正规化处理,即

W■=■

则W=[W1,W2,…,Wn]T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④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λmax=■■

式中(AW)■表示向量的第i个元素,A为判断矩阵。

运用上述步骤,本例具体计算如下:

①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M1=1×1/3×1/4=1/12

M2=3×1×1/2=1.5

M3=4×2×1=8

②计算Mi的n次方根

■■=■=0.4367

■■=■=1.1447

■■=■=2

③对向量■=[■■,■■,…,■■]■=[0.4367,1.1447,2]■进行正规化:

■■■=0.4367+1.1447+2=3.5814

W1=0.4367/3.5814=0.1219

W2=1.1447/3.5814=0.3196

W3= 2/3.5814=0.5585

④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

AW=1 1/3 1/43 1 1/24 2 10.12190.31960.5585=0.3680.96461.6853

λmax=■■=3.018

⑤一致性判断 当矩阵A具有满意一致性时,λmax稍大于n,也就是λmax越接近n,一致性越好,反之,一致性越差。因此,引入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以外其余特征值和平均值作为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指标,即用CI=■检测决策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

为了度量不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一致性,根据经验,还需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对于1-9阶判断矩阵,RI值如表4所示。

当阶数大于2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数一致性指标RI之比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记为CR。当CR=■

经检验该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最终确定第一层模糊权重集A=(0.12,0.32,0.56),同法可得第二层权重A1= (0.50,0.50),A2=(0.50,0.50),A3=(0.32,0.68)。

2.2.3 确定评语集 令V={V1,V2,V3,V4,V5}分别代表{风险很大,风险较大,风险可控,风险较小,可忽略风险},由高到低表示风险程度。

2.2.4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在讨论360度翻转救生/救助艇用柴油发动机项目批量化生产的可行性风险评估中,邀请5位专家根据各风险层次进行风险等级确定的投票,如表5所示。

分别计算各风险因素的隶属度:u1=(0,0.2,0.6,0.2, 0),u2=(0,0.4,0.4,0.2,0),u3=(0,0,0.6,0.2,0.2),u11=(0, 0.2,0.2,0.4,0.2),u12=(0,0,0,0.6,0.4),u21=(0,0.2,0.6, 0.2,0),u22=(0,0,0.6,0.4,0),u31=(0,0.2,0.6,0,0.2),u32=(0.2,0,0.6,0.2,0)。

2.2.5 模糊综合评价 从最末层开始评价。评价的方法依据综合评价模型B=A°R来进行。这里的“°”采用“乘与和算子”。

第二层的风险模糊评价就是:

B1=A1°R1=A1°u11u12=(0.50,0.50)°0 0.2 0.2 0.4 0.20 0 0 0.6 0.4

=(0,0.1,0.1,0.5,0.3)

B2=A2°R2=A2°u21u22=(0.50,0.50)°0 0.2 0.6 0.2 00 0 0.6 0.4 0

=(0,0.1,0.6,0.3,0)

B3=A3°R3=A3°u31u32=(0.32,0.68)° 0 0.2 0.6 0 0.20.2 0 0.6 0.2 0

=(0.14,0.06,0.6,0.14,0.06)

分别归一化后得:

B′1=(0,0.1,0.1,0.5,0.3),B′2=(0,0.1,0.6,0.3,0),B′3=(0.14,0.06,0.6,0.14,0.06)。

第一层风险模糊评价:

B=A°R=A°B′1B′2B′3

=(0.12,0.32,0.56)° 0 0.1 0.1 0.5 0.3 0 0.1 0.6 0.3 00.14 0.06 0.6 0.14 0.06

=(0.0784,0.0776,0.54,0.2344,0.0696)

归一化后得:

B′=(0.0784,0.0776,0.54,0.2344,0.0696)

2.2.6 求出最优解,给出评估报告 将评语集V={V1,V2,V3,V4,V5}所代表{风险很大,风险较大,风险可控,风险较小,可忽略风险}量化为{9,8,5,3,2},对于最终结果P来说,如果P∈[8,9]时,评价结果为“风险很大”;如果P∈[7,8]时,评价结果为“风险很大”;P∈[5,7]时,评价结果为“风险可控”;P∈[3,5]时,评价结果为“风险较小”;P∈[2,3]时,评价结果为“风险忽略”。

P=■b■■×v■=0.0784×9+0.0776×8+0.54×5+0.2344×3+0.0696×2=4.8688∈[3,5]

评估结果本项目风险较小,可以实施。

3 模糊评价法的实际意义

在项目风险评估中,能够较好的解决多层次风险因素,系统的、科学的对风险因子进行层次性的分析,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将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转化为模糊变量,利用模糊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得到定量结果,帮助项目操作人员了解项目的风险程度,并指导采取相应的项目防控措施,所以说应用模糊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估既能立足现在对项目批量生产前进行可行性分析,亦对未来项目转产后发展,做出了前瞻性的预测,对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敏,翟国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投资模糊综合评价[J].科技与企业,2012(1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