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

时间:2023-07-18 16:41:16

导语:在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物理频率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53-01

一、引言

随着9年义务教育物理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要求物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开发,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进步,又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是中学生正式接触物理知识,运用复杂的物理理论解释生活现象,开启智慧的第一步,长期以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新课标下素质教育目标难以有效延伸和体现等矛盾较为突出。因此,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摆脱传统教学束缚,研究和探索全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二、初中生物理学习认知特点和教学重点

初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和规律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的,该阶段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事物外部特征观察的形象思维尚无与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等科学概念相互联系的能力,逻辑思维缺乏深刻性、精确性和灵活性,初中生显著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年龄特征使其难以突破事物表面现象而深入到本质。

初中是接触物理学科的初期,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挖掘,通过巧设疑问、展开各种物理小实验等方式,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疑过程中展现学科魅力,培养学科意识,建立物理概念,把握认知规律,了解和善于运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获得较高的学以致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物理学习影响因素及有效性探讨

(一) 影响因素分析

畏难情绪。初中阶段学科科目的增加、习惯性思维"物理难学"的影响、学习方法没有掌握等因素,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信心不足。

物理学科较为抽象,学生缺乏物理学感性经验和相应的理论基础,主动理解概念、用理论解释物理现象能力受限,陌生的物理属性、物理语言及物理单位等只能靠记忆,对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清晰等,严重分化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学生前概念的形成,阻碍和抗拒了新知识的获取。前概念多为肤浅或错误的,会严重混淆和影响科学概念的形成,如"力"和"功"的学习中,初中生惯常的思维定势"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的原因"、"运动通过力来维持"等错误观念,干扰了学生正确的物理概念的掌握。

此外,教学方法单一、学习习惯不适应、学生缺乏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相对薄弱等也是影响初中学生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二)有效性探讨

明确新课改下教学目标。初中物理新课标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和钻研,优化教学过程。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性格特征,在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内涵和外延深刻理解基础上,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准确驾驭物理课堂教学。良好的备课是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学生触类旁通和碰撞智慧火花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造就未来研究型人才的前提。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浮力"是初中教学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生活常见场景作为课堂导入。将二个鸡蛋分别放置到清水和盐水中,提问:"为什么清水中的鸡蛋会下沉?而盐水中的鸡蛋则悬浮在液体中?"。带着问题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大小;再如,教学《汽化和液化》时,采用提问导入:严冬时在室外讲话,空气中会看到什么?答:"白色水汽";盛夏室内开空调时,为何也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呢?二者是否矛盾呢?学生急于揭开这一物理现象实质,通过"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学习理解了"白色水汽"的实质,会更加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加强实验教学。新课改增加了初中物理教学探究实验和随堂实验数量,提出了学生课堂操作活动要求。教师应加强随堂实验环节,如:摩擦起电实验可直观反映"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学原理;向暖水瓶中灌水,随着瓶中空气柱越来越小,空气振动频率加快,音调变高所揭示的物理现象,再如,比对普通容器和暖水瓶保温效果,加深暖水瓶真空瓶胆和软木塞,所利用的真空防止热对流及软木塞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经典物理学"热传递"实验等,有助于开启学生智慧、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用物理学原理解释生活常见现象的正确思维。

注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阶段性地对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和整个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知识点和难点理解掌握不足的成因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学生快乐学习的倡导者和引导者。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新时期课改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只有正确梳理新课改下物理课堂教学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吴克卫.试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B,2012(2):102.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能力

在高中的学习过程当中,物理的学习是其中一大难点。整个高中的物理学习当中,解题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好物理的关键。由此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解题规律,注重解题的过程,明确解题的思维,通过掌握相应的解题规律以及基本的物理学习的基础,帮助学生理清学习以及解题的思路,从而能达到高效学习、快速准确解题的最终目的。

一、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

(一)抽象化

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对高中物理的态度是觉得难学难懂。对学生来说,高中物理与初中所接触的物理知识跨度很大。在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物理知识是比较具体化的、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甚至有些初中物理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如“融化”“升华”“凝华”等基本概念,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完全可以使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例子,进而让学生不仅理解得快,而且容易记忆。但是,高中物理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讲解起来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如高一物理学中的“向心力”“加速度”“电磁”等概念,它们都是特别抽象化的概念。

(二)公式化

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是难点。例如,初中物理中的公式,无非就是关于压强的计算,电学中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之间的换算,也有关于重力的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等的计算,公式比较少,而且各个板块中公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性,容易记忆。但是,高中物理中的公式特别多,就“物体运动”这一个知识点来说,就有线速度运算公式、角速度运算公式、加速度运算公式。此外,还有周期与频率、角速度与转速等抽象概念公式。学生记忆困难,而且容易混淆。

(三)细微化

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高中物理所学的知识特别细微,或者可以说,高中物理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初中物理大多学的是宏观的、比较大范围的概念知识,如可划分成为“力学”“电学”“光学”等几个板块,只涉及每个板块中表层的知识。而高中物理则不同,就单单在“力学”这个板块中的重力这一个知识面上,就需要学得很细,如重力的计算、重心,还有与重力有所联系的万有引力、摩擦力等,都要学到,并且还要深入学习。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分析了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特点后,有针对性的培养高中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提高学生们物理学习成绩的好办法。下面,我们就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分析。

(一)公式、定律记忆法――解题能力提高的基础

通过对物理教科书了解,我们可以发现高中物理课程中牵涉到很多定律、定理、公式一类的知识,这类知识是前人的总结,对于这类知识除了死记硬背以外,没有好的方法,这些知识是不允许改变的,是确定的知识。解答题目也是基于对这些理论的认同和熟知的基础上,所以学生也只有完全掌握了这些公式、定律才能够正确解答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了解高中物理特点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物理解题能力,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基础。针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可以明确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提高培养的主要方向。要加强理论学习,要求学生对定理、定律等烂熟于心,方便解题过程中对于定理、定律的应用。例如,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包括对具体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等)的概念的理解,也包括对一般、抽象的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包括力作用于物体产生不同的效果的理解等。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力的概念,我们在繁杂的力学问题中,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运动问题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力,通过这些问题不断加深对不同性质的力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抽象的、普遍的力的概念的理解。

(三)高中学生物理兴趣培养――解题能力提高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通过高中物理兴趣培养,可以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通过在物理教学^程中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使物理理论与日常生活常见事物、情景进行联系,调动学生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物理兴趣有着极大的帮助。通过兴趣的提高与培养,促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四)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提高――计算题的解题方式

高中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要通过兴趣培养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物理思维方式找出解题方向。无论是力学题、电学题,在进行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时,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通过认真的审题找出题目中给定的各个条件,然后通过不同思维方式,找出解题方向。然后进行画图,通过画图建立直观的物理情景。物理计算题一般采用两种解题方法,解析法和综合法。前者是利用物理公式,一步一步地从已知向未知求解,后者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列出物理方程式求解。在实际做题时,不但要对物理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数学推理能力,通过双方面的作用来提高解题能力。在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摒弃初中学习过程中罗列公式、生搬硬套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步骤与思路的应用,以此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考题的设置是将多方面知识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考察的。在课程的设置和问卷的设置上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抽象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通过上文分析,我们也能看出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难度,需要教师从业者进行不断探索,希望本文的诞生能为高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提供一点思路。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办学条件标准,实验教学

 

1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标准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了解常用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等。与原有教材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摘要的仪器设备。实施方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调查法等。

2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实验教学的相关概念

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室为教学场地,以仪器设备和实验教材为媒体,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或按照实验方案与步骤)操作仪器、控制条件、观察现象、测量记录、处理数据、总结规律、分析规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撰写报告为基本内容的教学环节。

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物理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物理实验知识、技能、方法、物理实验设计,对物理实验的态度情感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师的素质,物理实验室的建设,物理实验仪器的配备情况,物理实验信息的储备等等。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既可以是学校内部的,也可以是学校外部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是目前已经被利用的,也可以是还未被利用的怎么写论文。有利于实验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都可看成是物理实验课程资源。

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传统的分类标准认为,中学物理实验主要有四种方式,演示实验、边学边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当今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3]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有六种类型: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演示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开放型实验和操作型实验。

2.2 与实验有关的认知学说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4] 认知学习理论中与实验有关的观点主要有:重视人在学习活动(包括实验)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通过实践对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强化的功能;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

3 本课题的实证调查和研究过程

3.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物理实验既是产生物理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所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实验教学同其他教学过程一样实验教学,不应只注重单一目标,而应当追求多维目标;不仅要通过实验教学传授知识与技能,也应当使其成为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此,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实验教学应着眼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改变实验教学的命题形式,发展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的能力;改变信息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改革实验结果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作为探索科学事实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5]

3.2 人教版和北师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梳理

学术研究团队和一线教师合作,选取北京使用较广的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作为基础进行分析,[6] 第一步是熟悉教材中的实验和要求,按照课标的顺序查找实验,在此基础上具体列出两版教材的实验。[7] 学术研究团队有两位教师和一位硕士整理两版教材的实验情况,两位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同时也整理两版教材的实验情况,他们分别将人教版和北师版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下和九年级的实验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按照编号、年级、章节、页码、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备注、实验仪器这八个方面就行统计,然后每一版本教材综合学术团队和教师团队的结果进行整理,人教版共有137个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46个,演示实验91个,北师版共有100个实验,学生分组实验43个实验教学,演示实验57个。然后学术团队的两位教师将两版教材的实验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为模板,基于其实验的顺序安排,将北师版相同课程内容的实验进行一一对应,并找出重复和未重复的实验,取二者的并集。北师版的实验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明,并将重复实验标出,与人教版的实验相区别和分析,找出两版教材实验的特色,声现象举例如表1。

表1 声现象一章两版教材的实验统计

 

版本

章节

页码

实验名称

实 验 类 型

实 验 仪 器

演示

分组

必做

选做

 

  8

人教

一、声现象

p14

真空罩中闹钟

玻璃罩、闹钟、抽气筒

9

人教

一、声现象

p17

人耳构造挂图

挂图

10

人教

一、声现象

p19

音调和频率关系

钢尺

11

人教

一、声现象

p21

观察声音波形

音叉、示波器

12

人教

一、声现象

p21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

13

人教

一、声现象

p22

观察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不同乐器、话筒、示波器

14

人教

一、声现象

p24

音调可变哨子

筷子、棉花(碎布)、塑料管(竹管)、水

15

人教

一、声现象

p24

水瓶琴

8个相同水瓶、适量水

16

人教

一、声现象

p25

观察噪声波形

示波器、铁钉、玻璃、音叉

17

人教

一、声现象

p29

声音传递能量

去底塑料瓶、橡皮膜、三根蜡烛

18

北师

四、声现象

p4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鼓、纸屑、鼓槌

8

重复

四、声现象

p50

真空罩的闹钟

闹钟、真空罩、抽气机、柔软的泡沫塑料

10

重复

四、声现象

p54

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

钢锯条(较窄,长度约30厘米)

11

重复

四、声现象

p55

观察声音波形

二胡、音叉、圆号、示波器

12

重复

四、声现象

p55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音叉、水槽、水(或音叉和示波器)

14

重复

四、声现象

p57

水瓶琴

第4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理念;初中物理课;课堂

初中物理课教学的任务是传授初中物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不同形式的初中物理活动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探究式教学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以下将针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地阐述。

1.探究式教学及应用特点

探究式教学的形式有小组合作讨论、小组调查、团队竞赛等。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物理教学中重视探究式教学。虽然对于探究式教学还没有形成权威性的定论,但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并非把几名或一群学生组合在一起学习就能称为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以小组作为学习的主体和基本单位的,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小组有共同的目标: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为了这个目标组员结合在一起。(2)组内分工责任到人: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承担责任和义务。(3)合作共享成果: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他人,遵守行为规则要求,并且共同分享资源,共同分享成功。(4)集体评价小组成效: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

如果没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没有合理的分工安排,没有良好的合作技能和素养,没有形成良好的积极互赖,没有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探究式教学就只能东施效颦,形似而神不似。

2.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与现状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加强初中物理课课堂管理和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主要内容,然而忽视了发挥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导致以学校为基础的教师地位不断下降,这样极大地阻碍了初中物理课教学质量的发展。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这一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探究式教学理念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是因为学习而学习

公开课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学生分组讨论,物理情景剧表演,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很多物理课堂气氛活跃,场面热烈,探究式教学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是不是给个问题小组讨论一下,给个主题小组表演一下,就叫做“探究式教学”呢?很多物理课上探究式教学出现的频率极高,然而细细看来有时却缺乏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合作讨论活动展开的时候,经常出现人声鼎沸,甚至学生上蹿下跳的混乱局面,教师无力驾驭,课堂缺乏应有的教学规范和秩序。学生探究式教学的表现和学习效果也差别极大,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和基本素养。探究式教学成为了花架子。因此探究式教学法是初中的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建设初中物理课教学,帮助学校为基础的教学和研究,以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时,可以结合情境创设,通过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在对初中物理学习的情况下,将一些情境的内容进行多媒体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探究式学习中更直观。

3.探究式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探究式教学理念交流

教学阶段的划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确定教材的教学时数和教材内容在进度中出现时机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之一。关于物理,人们会有多个角度、不同层面的理解重心与阐释思路。例如,“光的反射”本课将把学习光的反射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主体内容,这样的选择可以说是非常大胆的。探究式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分组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学习了解光学的原理。通过组内探究式教学完成任务,在课堂上通过自制实验讲述展示,分享交流学习成果,绝大多数学生都投入了学习,分担任务,在交流合作中得到提高。因此,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多视角性、多层次性的内容,采用合作的方式来学习才有无穷潜力可挖。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教育活动过程。它是学校教育中的主要形式,是实现国家所要求教育目标的主要方式。要想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精心、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

3.2开展辩论活动

实践训练对学生学习初中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明确的分组,有了明确的探究式教学任务和分工,而且在探究式教学之后必须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与反对方进行激烈的辩论,这些设计促使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合作分享,共担责任。对于探究式教学中的辩论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题要恰当,所定题目必须是能激发学生辩论兴趣,有讨论余地的;二是课前必须引导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让他们占有一定的资料;三是课堂讨论中要注意调节、控制讨论话题,不要让学生随意转换话题或跑题;四是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讨论状况,如论据是否完善,论证的方式是否得当,评价的标准是否正确等,但绝不要就辩论内容下唯一性的结论。

3.3教学任务要明确化和具体化

学生在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技巧性,不能盲目的去死记硬背,这样肯定是记不长久的,要想能够真正掌握概念,就需要与探究结合在一起,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对照,让书本知识自然而然地消化。另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常会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办法,即运用教师导学的知识转向自主探究,但是也要分清楚概念间的区别,使得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学习。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互动为主线,将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教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有效地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的折射规律时,我抛出“筷子弯折”“硬币上浮”等问题,让学生探究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有了探究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由此使学习氛围更加浓郁。学生为寻找答案,积极地进入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修正自己的猜想,对于归纳出的光的折射规律结论也易于理解接受。

结束语

探究式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且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探究式教学转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教学民主和人道主义精神,促进教学相长,提升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区黎里中学)

参考文献:

[1]翟扬.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青年与社会,2012(02):109-110.

[2]宋荣睿.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浅谈在课堂上如何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67-68.

[3]樊强.开发抽象思维,拓展思维空间――论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抽象思维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9):132-133.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就本人在新课标下教学初中物理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1.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建构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1.1 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等言语,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不伤学生自尊心,使他们容易接受。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的探索求知的行动。

1.2 新课程标准关心的是课程目标、课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讲“音色”这一抽象概念时,我让前、后排各两名学生站起来,后排其中一个同学问“我是谁”,前排的学生猜测。然后我问大家:“他们是怎样判断出发问的同学是谁的?”“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就这样不知不觉在游戏中,学生很轻松地明白了音色这一抽象概念。

2.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后,为了让学生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就必须优化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积极的态度倾向,刺激积极思考、探索的需要,培养其创造能力。

2.1 “开放”物理课堂,“活”化课堂。要从每一堂课入手,精心组织,更新课堂管理、新课堂结构,使课堂完全“开放”。比如,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放手让学生做实验,自主讨论,归纳结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题;培养学生自己编题、自己命题考试等。将学生一步步引向“疑问――设想――探索――创新”的思维王国。

2.2 利用“鲇鱼效应”,活化课堂。所谓“鲇鱼效应”是指挪威渔民利用鲇鱼好动的特性,以增大沙丁鱼的活活动频率、激发其活力,使得沙丁鱼的活期得以延续的现象。在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几个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能力强、学习成绩突出的“鲇鱼”。如,通过学科竞赛赛出“小博士”、开展“三小”活动评出“小小发明家”等。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使其产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就会打破沉闷,开创新局面。

3.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现实”中的物理知识

《物理新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物理活动过程性的动词。这就是说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要让深处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以及巩固,经历教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物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物理情感与态度。

3.1 物理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是掌握前人的经验,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某些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经历物理问题解决的探索进程。例如,我在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下列问题:①假如一个人在沙地上玩溜冰,方便滑行吗?②假如这个人是在水泥地上玩溜冰呢,可行吗?③假如这个人是在冰地上玩溜冰呢,可以吗?这样既符合了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6篇

关键词: 物理概念教学 思维障碍 教学建议

一、引言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没有积极性,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难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没学好,成绩不理想。调查发现,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不是因为大题(如计算题)没做好,而是选择题部分的得分率偏低所致,进而影响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做错的题目往往是属于对物理概念进行判断与推理的题型,这一情况说明新教材对许多学生物理概念的学习与运用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要求教师对物理概念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拓宽和提升。本文从探究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学习物理概念常见的思维障碍、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二、探究物理概念教学的意义

1.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物理思维的基础,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特点,所以常导致部分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和运用物理概念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发生一些思维障碍。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效益,避免或减少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出现的思维偏差,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者教学的科学性。

物理概念,其本身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长期探索的活动历程,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并成为物理思维的基本元素与基本工具,是全人类聪明才智的体现与结晶,人类正是借助于物理概念的简约与概括的思维方式,发现了自然界运动与变化的规律,形成并建立了物理方法、物理规律,进而构建了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大厦。所以,概念本身蕴涵“过程与方法”,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思考与研究,势必会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宽、教学方法与和手段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者教学的科学性。

3.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实现新课程 “三维目标”的实现。

物理概念是物理理论的基石和精髓,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第一要务,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首先是物理概念教学中角色的转换。因此对物理概念教学进行探究,有利于 “教学模式”与 “学习模式”的转变与优化,有利于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三、物理概念学习常见的思维障碍

1.感性认识的缺乏是造成学习物理概念思维障碍的原因之一。

感性认识是指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认识的唯物论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发源于实践,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来讲,内容更多,也更为抽象与概括,一些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更加抽象,思维无法跟上。尽管高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它对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此时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如果没有获得相关事物的足够的感性材料,就很难达到充分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处延,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因此,缺乏感性认识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发生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减少学习物理概念的思维障碍,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学习“电场强度”这个概念时,由于电场本身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很多学生在开始学习时,感到非常的茫然与抽象,此时教师一定要做好用点状电极模拟两点电荷带电体产生的静电场实验,若有条件,应做好用同心圆电极产生的稳恒电流场模拟同轴柱面带电体所产生的静电场。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举例多训练,学生才会慢慢有“感觉”。可见,有些感性材料虽然不属于思维的范畴,但却是思维的基础,是形成和掌握物理概念的必要条件。

2.习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学习物理概念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习惯性思维是人们在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指出:“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去考虑问题,思维表现具有倾向性和专注性的特点。”习惯性思维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其积极的一面体现在在处理问题时把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物理思维模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境中去解决新的问题;其消极的一面体现在在处理问题时把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境中去,没有区分所研究的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导致错误的认识或判断。例如,有一个静止点电荷放在一个只知其中一条电场线是直线的电场中,问其做什么运动?其中有一选项是此点电荷一定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很多同学因多选了此项而导致整题失分。究其原因,表面上看是错在误认为电场线是直线的就是匀强电场,所以作出点电荷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判断,进一步分析发现,此错误的深层原因是对匀强电场概念的习惯性思维导致知识负迁移所引起的。可见,习惯性思维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思维障碍的原因之一。

3.缺乏对比思维的品质是造成学习物理概念思维障碍的原因之一。

对比思维是:“通过对两种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物理概念的建立离不开对比思维,同样,学习物理概念也离不开对比思维。高中阶段的物理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物理学中相关概念较多,它们虽然是根据同一种物理现象而引入的,但反映不同本质属性的不同概念,它们既有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若不能把握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在运用物理概念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就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乱套公式、张冠李戴等思维混乱现象。例如:时间和时刻,路程与位移,速度与加速度,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动量和冲量,发射速度与运行速度,热量与内能、固有频率和驱动频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电动势和电势差,等等,学生往往因不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导致解答时发生思维障碍。

四、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1.使物理问题生活化,加强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

新课程所提倡的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物理问题置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当中,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现象的普遍存在,在学习中感受物理概念、规律的具体运用,进而将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转化为他们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如在高中物理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讲解时,我以汽车违章超速的《交通违法处罚告知单》为例展开分析与讨论:“……车牌号:×××,电话×××,车速实测值100km/h,限速值60km/h,车辆类型:×××,违章时间:09-06-11,09:40:36,违章地点:省道×××线,……”,对这种源于生活情境的问题开展分析与讨论,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另外,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使物理问题生活化,加强物理概念感性认识和理解。例如在“机械波”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两组实景录像片段:第一组单个物体的几种运动形式,如直线、曲线、圆周等运动;第二组为波动形式,如艺术体操(长绸舞)、大型团体操(红旗飘飘)、篮球比赛中看台上的人浪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类比的方法,学生能明白:波动也是一种运动形式,各振动质点并没有随波迁移。这样,通过媒体的播放演示,学生不仅能感受物理就在身边,而且能强化对机械波的感性认识,处于较积极的思维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引导学生从数学表达式中领悟物理概念的内涵,减小习惯性思维对物理概念学习的负面影响。

数学表达式具有的高度概括性特征与简捷且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能够为描述具有较深刻内涵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提供最佳表达形式。因此,在平时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在概念的分析、表述和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觉且有针对性地将物理概念和数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既能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又能从数学表达式中深刻领悟其物理概念的内涵,从而扩大习惯性思维对物理概念学习中起到促进作用的积极一面,减小习惯性思维对物理概念学习的负面影响。如高中物理中的“电容”这个概念,它的定义式是C=,如果学生了解用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的特点,就不会受习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所得出“电容与电量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的错误认识,明确电容与电量或电压是无关的,是由电容器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即体现在决定式C=当中所涉及到的几个物理量,就较容易地判断出电容与正对面积和电介质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这样既简单又记忆深刻,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时教师不能够只进行单纯的文字说明,或只让学生死记公式,这都是不可取的,应引导学生从数学表达式中领悟物理概念的内涵,减小习惯性思维的负面影响,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对比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平时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物理概念进行对比与分析,让学生了解相关物理概念之间相似的方面与本质的区别,深化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如在讲电学中“电动势”这一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电动势是表征把其他形式能转化成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的本质特征,并且把电动势与电势差这两概念进行对比,数学式表达电动势是E,而电势差是U=,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把二者区别开来,并较好地掌握“电动势”这一概念。倘若不清楚电动势的本质意义,没有把它与电势差进行对比,学生就容易形成电动势与电势差没什么区别的错误观念。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积极探究物理概念的学与教,认真分析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产生各种思维障碍的根源,拓宽和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纠正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的错误与偏差,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袁运开主编.物理教育学.

[2]乔际平.物理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5).

第7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兴趣 思维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初中学生在物理课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以及思想品德教育,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组织好初中物理教学呢?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第8篇

1.以生活物理实验培养兴趣

实验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非常好奇,看到实验器材学生都有去探索的欲望,而且,物理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抽象概念只要用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实验尝试操作就能很直观的被学生掌握。这样教师不费劲,学生又轻松,课堂气氛又活跃,不仅如此,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从而解决对有些知识的疑问或疑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把老师的"教"转化到学生的"学"上来。如"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些所用的器材,(激光笔、手电筒、洒水壶等)再让拿不同器材的学生演示不同的实验现象,这样,孩子们在多种视角下发现同样的问题,学习的热情也就油然而生了。课堂自然也就成了孩子们的学习乐园。再如:"力"一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方面,就让学生自己用手挤压吹鼓的气球,它会被压扁,用力向前排打气球,它会向前运动,这两次实验结果能说明什么?让学生互相讨论后回答,这是力作用在气球上的两个表现,学生从而能顺其自然的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教学手段相当于给师生们了一个省时又省力的教与学的好工具,何乐而不为呢?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2.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不断地走进了各行各业,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辅助。多媒体深入到物理课堂中,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多煤体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运动变化的易控性和模拟性,色彩鲜艳的启发性,以及及时反馈等多种功能。在教学中,运用多煤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过程,从而突出和强化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观察与实验机制。另外,多煤体课件的展示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直感作用,提高学生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因此,多煤体教学为物理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这也离不开老师们的合理利用。对初中学生来讲,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可以刺激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讲《运动和力》一课时,教师按排学生观看课本图12.1-12.12,1-2,然后播放录制的影片,使学生充分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提高对机械运动概念的认识,再观看足球比赛影片片段,回答相应问题,由浅入深地提高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抓住时机,以片设疑,机械运动有什么特点呢?接着让学生可以很自然的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这节课虽然只用了两次放映影片,但它却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设了一种情景。再结合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点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机械运动这个概念生动形象地逐步表达出来。

而且通过学生的反应也可以知道,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感兴趣,概念容易理解,记忆也既深刻又牢固。

3.提高物理教学中的阅读效率

学生们在阅读物理概念时往往只是一种粗浅的阅读,不能深刻理解其含义。因为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又如在讲光的折射时,让一束光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这里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词。 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

3.1 课下做跑步运动,注意自己停止运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2 坐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4. 注重学以致用

学习就是为了利用和创造,我们每们学科都有各自的用处,尤其物理学科,它的生活利用性比较强。不少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但要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他们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注重会学、会用,即学用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和引导过程中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比如,我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学生上课能积极回答很多问题,也能自行解决很多难题。可当你问到某些周围的物理现象让说其原因时就不知其所以然了。更谈不上去创造什么原理性的作品,这就是我们物理课的失败。我在课堂里会因此设计一些活动,让他们不仅要随之消化所学内容,而且还要随之发现更多的相关内容。如在探索音调时,我就让学生自制实验:(1)魔变的吸管:用力吹一根吸管,并用剪刀将它不断地剪短,会发现声音越来越高。(2)变调的木梳:如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3)土电话:用两只空纸杯,一根棉线(金属丝)制成一个"土电话"。不仅能说明固体能传声,而且还能证明细金属丝比棉线更容易传声。这些自制简单实验的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创造能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也找到了物理学的价值。在每次的实验活动之后,我还会精心设计一些与之相联系的举实例活动。

第9篇

关键词:视力障碍学生;开发实验资源;实践探索

一、物理体感实验的概念和研究背景

物理体感实验是一种不需要实验仪器就可以完成的物理实验。这种实验对实验环境、实验设备成本等的要求很低,所涉及的实验范围又很广泛,在各类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可以给视障学生最直接生动的体感体验,对物理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人的教育对象是视力障碍者。视力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人。

本人以自己所任教的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九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一共15人,其中12人全盲,3人低视力。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研究和调查试验。本人对九年级15名视障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考试测验等,归纳出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对物理概念的掌握情况和动手实验探究等方面的能力的变化情况。

事实表明,通过对视障学生开展物理体感实验教学,视障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对物理现象和概念的理解有显著的改善,且解决生活中难题的能力有所提升。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有利于视障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现象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视障学生由于身体缺陷,无法对物理现象通过最直接的视觉进行观察。如在教授“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时,由于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视障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可以设置一个体感实验让学生感受压强,归纳出影响压强的因素。实验中,让每一位视障学生伸出左手,右手拿一支铅笔用有橡皮的一端垂直压左手手心,左手手心感受右手施加不同力道时手心的疼痛程度;然后右手拿铅笔,用铅笔的橡皮端和笔尖端用相同的力按压左手手心。左手手心感受相同力道下的疼痛程度。通过此实验学生可以轻易得出压强的大小和压力以及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

通过该物理体感实验创设的物理实验情境,能够使视障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资源,体验物理实验的现象和规律,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提高教学乐趣和质量。

2.物理体感实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配合

物理体感实验是要求参与的学生个体通过肤觉等感知物理因素对身体的刺激的教学活动,它与仅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开展的实验相比,能更有效地引起视障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刺激反应,得到更加真实直观的经验和经历,从而形成较完整的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如在学习弹性势能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的物理规律。本人给视障孩子每人分发一个橡皮筋让他们双手各捏住橡皮筋的两端。第一次双手拉开较短的距离,使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较小,放开一只手,使橡皮筋弹向另一只手,感受听声音的大小以及手被弹击的痛感。第二次双手拉开较长的距离,重复以上操作。体验橡皮筋两次不同形变对自己产生的效果。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物理体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刺激和感性经验,引起学生的知觉和注意力的集中,更好地感受物理现象和原理,加强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3.物理体感实验有利于培养视障学生的积极乐观情感

物理体感实验让视障学生的身体全部或部分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在简单直观的实验中体会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对视障学生而言,初中八、九年级两年所学的物理知识具有非凡的实际意义。视障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后,大部分学生需要进入社会寻求谋生就业的道路。而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他们以后的日常生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他们亦能使用掌握的实验技能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开发与使用体感实验的经验和反思

1.由于物理感体实验的实验对象是视障学生,且本学校启明部九年级15名学生中有12名是全盲学生,3名是低视力学生。所以适合他们的实验资源较为短缺,需要量身打造。学生对于自己看不见的实验资源器材等的感知也存在不足,导致实验的开展遇到一定的阻力。

所以,教师需要善于利用适合学生且较为容易操作的实验器材。在利用学生本体为实验的对象以外,要多开发身边常见的资源,甚至废物利用。如教室里面的公物、盲道、文具、简单的小电器等。

2.由于物理感体实验的实验对象是视障学生,学生在操作的时候无法有效借助视觉协助实验,就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人类的肤觉承受有一定的极限,而且不同部位的阈值也不一样。在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超过学生肤觉的阈值。特别是在操作某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时,教师要选好材料,并先于学生进行先行的尝试,确保不会伤害到视障孩子。如比较沙子和水的比热容大小时,注意沙子和水的温度,以免烫伤学生。在感受弹性形变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实验中,橡皮筋不应过分用力拉伸,以免断裂溅射到学生。

3.物理体感实验是人通过肤觉对某些物理刺激进行的定性非定量的感知活动,对视障学生而言,是一种感受客观世界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有益于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动手操作的发展。但是物理是一门严谨精美数据化的学科,实验中的定性感知刺激还是远远不够全面和准确,体感实验不能代替常规的物理实验,它应该与常规实验相互配合使用。但是不可否认,体感实验对视障学生的帮助和意义是巨大的。

四、物理体感实验的操作和应用实例

物理体感实验在普校和特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任课教师也开始重视并应用它。目前我校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明部八、九年级物理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老版本物理教材。因为该教材和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盲文版物理教材配套。以下是本人课堂中部分体感实验的操作和应用实例:

实验一:第13页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让视障学生边说话边摸自己的喉结。此时能够感受到说话时喉结的震动。说明物体的震动能发声。

实验二:第19页音调和物体震动的频率有关。

取7个相同的玻璃杯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杯身,听声音的差异。视障学生能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

实验三:第29页回声。

一名视障学生分别在操场和空房间内大声说话,另一名同学在相距5米处倾听。在空房间内听到的声音和原音不同。

实验四:声波能传递能量。

让视障学生拿着一张纸放在大功率的音响前,感受纸张的震动。视障学生能感受到纸张随着音响的发声而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实验五:第61页凸透镜对光有会聚效果。

让视障学生双手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阳光照射的凸透镜的下面,感受手的温度。阳光照射的凸透镜后面的手感觉温度更高。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效果。

实验六:第29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请视障学生在自动扶梯外侧用手摸扶梯的扶手。感觉扶手在不断运动;请学生乘坐扶梯,用手摸扶梯扶手。感觉手和扶梯之间相对静止。说明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实验七:第60页体验摩擦力。

请视障学生将两本物理书一页页交叉互贴,双手抓住两本书的书脊对拉。感觉阻力很大,需要较大的拉力才能拉开,从而体会出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物理是一门理论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学科,设置视障学生能够操作的体感实验,让他们感受物理的魅力,理解物理的内涵,培养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实验准备的时候也要多考虑视障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多开发合适的实验器具,让体感实验真正地为视障学生服务,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梁晓燕.物理体感实验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1997(4).

[2]李婕.从物理体感实验中开发实验资源[J].物理通报,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