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采购管理的应用

时间:2023-07-18 16:41:16

导语:在采购管理的应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采购管理的应用

第1篇

关键词:医院;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医院在医药、村料等物料采购中,采用“价格比较”的方法,对物料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实现低成本采购。据说。比价采购管理是发生在医院以外的所谓“神秘”的购买环节,进入医院内部监督和控制。在对隐蔽权力的采购管理公开,以及权力下放的权力和限制过于拥堵的医院用品和资金管理的漏洞,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计划经济时代,医院的医疗价格和需求的物质都是由商家统一定价和分配,医院是纯福利机构。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随着商店价格的逐步放宽和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目前市场上各种材料价格差异较大,形成的因素价格也相当复杂,对价格投机和欺诈问题的研究尤为明显。因此,医院对物资采购环节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造成资金浪费和效益下降的可能会大于医疗过程造成的浪费,而且很难找到,更难以补救。而很多曾经辉煌业绩,最终以腐败的医院负责人,大多是种植的“黑洞”。医院将停止。材料采购环节要努力工作,挖掘潜力。

1实行比价采购管理的基本条件

买方市场已形成。医院所需要的药品,材料,大部分设备为买方市场,充分表达的选择。价格认为渠道广。目前,商品的价格不仅可以来自市场调查,行业价格信息,报纸和杂志,电话咨询和历史购买价格,但也可以使用计算机查询系统,通过互联网。投标报价的采购经验。最近,国家已经组织了招标采购药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院只要建立严格的控制网络,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科学的经营管理流程,市场价格就可以完全掌握[2]。

2比价采购管理的应用

2.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范围 按照“权责明确”原则,由院长亲自领导亲自领导、向副总裁和领导班子职能的价格监督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医院物资采购工作,形成集体调研、民主决策制度,制定年度平价采购管理目标和任务。建立价格信息采集网。为审核部门和价格监测组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对价格变动、政策信息、市场信息等方面进行研究。价格的实施和控制的脚的购买价格。主要职责是药品采购的转变。提出了药品采购价格的建议,严格执行和控制药品购买的最高价格。物流支持是对各种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价格的执行和控制。负责物料的采购及设备的价格、质量和价格控制的招标,采购的材料和设备。审核部门是落实一个固定的平价采购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的医疗物资采购和管理系统,在采购过程中事前、事后监督和控制。反对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材料采购控制价格,超出了价格控制否决坚持检查治疗医院违反价格规定的购买行为和损害医院的利益:参与以各种材料,建立价格监测台账,对各种物资的采购价格输入电脑跟踪管匈奴;每月对医院物资采购价格保持:向院长报告,并实施奖励措施。财务科是对汇率的采购管理进行动态控制的最终监管部门,主要负责整个采购过程的财务管理的实施[3]。

2.2运作程序 采购管理的一个科学的,严格的和标准的扩展程序的购买价格,一般包括五个阶段:①采购计划。首先,由本部门每月所需的药品,材料和设备。向药学部和物流部、药学部和物流部根据部门的统计和仓库储备量汇总报告;经院长批准后(5000元以下由院长负责审批)使药学部和物流部执行;②价格比较。根据采购计划,提高采购价格建议书或投标的最高价格建议(一般5000000元以上设备采购和个人购买金额超过3000000元以上的投标),购买价格的建议和投标价格的建议必须符合价格的基础上,该产品比询价,审核部门根据价格信息对价格进行比较,如价格的声明,如戈丁市场的价格,以否认需要投标,投标采购;③接受货物。购买物品的图书馆,是在时间的接受程序。受理人员处理各类商品、货物数量、质量等八种情况,严格检查。谁能留下或留样所需的材料验收。必须保留为将来参考;④财务审计。财政部购买材料注意事项应实施审计,审计是否有采购计划,采购价格建议,审计价格的基础上,经济合同,材料验收单,以满足对账单办理结算事项的要求;⑤奖励和惩罚措施。主要考核方案完成,节省量,质量,采购成本四个指标。评估购买低价格医院制定的高价格控制部分的扰动比例提高奖。超过最高价格的控制部分。应全额扣减,以提高采购人员的积极性。

3比价采购管理的作用

有助于降低医院供应过程的成本。顾名思义,进货管理是通过价格比较,以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购买到最低价格的药品、材料、设备,从而降低了医院的物资采购成本,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推动医院诚信建设。通过采购价格和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对整个过程的材料采购监督检查的实施,以消除形成的黑盒操作“高价格,高回扣”现象,规范采购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腐败。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蔓延,促进了廉政建设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医院采购材料质量。平价代购管理在京价比较的同时,精料质量比假、跑、假、劣质产品及时排除,把这类物品放进医院,有利于提高医院物资采购质量,保证医院在临床上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在过去的几年中,医疗回扣的盛行,一些医院在收取费用的人,大多都是谨慎的,心理负担沉重。通过采购管理校验,提高医院物资采购的透明度,降低医院负责采购的人员和思想压力,提高之间的余群的关系。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加强管理,注重工作,使医院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良性发展。严格控制支付结算支付所有款项须接受单,购买合同及财务部门有合同的所有副本和发票结算[4]。除了零星的小采购,所有采购合同必须签署。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和成本,金融部门应监督和督促购买经济的批量和最佳采购批次。经济购买数量和最佳采购批次可通过以下公式(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医院管理,物资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技术部门认真落实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物料消耗定额,并按消费定额控制物品定量配给和安排采购。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区分损失的性质,非正常损失应由有关负责人承担,其正常损失由经批准的程序予以批准。严格的监督和奖惩,全面落实“三”,即审核采购计划和采购计划,审核采购价格,审核交易记录,检查货物的质量。各方面的财务、经济管理、审计、材料等各部门分别在采购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出现的舞弊和腐败。就采购部门的方方面面,对医院的采购管理团队,在员工购买的员工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严格奖惩。

参考文献:

[1]陈华森.购销比价管理[J].会计研究,1999,7:112.

[2]刘洪敏,李兴建,刘慧.微山县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娃果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00,11:365.

第2篇

【关键词】闭环管理;采购订单;物资管理系统

1前言

随着医改的深入,药品加成已经取消,传统以药养医的医院应收方式逐渐不可行,另一方面医院等级评审又对耗材管理有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对产品进行资质、效期管理,并能做到使用追溯,这些新的要求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已经无法实现。医院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包含:物资平台、条形码设置、资质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多级库管理、高值耗材管理、供应室消毒包管理以及报表管理等九大部分。如图1所示。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实现了物流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但是在采购订单跟供货商之间的交接上,即如何将已经生成好的采购订单发送给供货商,供货商收到订单如何处理,处理完之后生成发货单如何进入物流管理系统这段流程上,没有很好的解决。以我们医院的一些经验,抛砖引玉,提供一些浅陋的意见。

2解决流程曾经用过的几种方法及优缺点

2.1原始方法

流程:采购订单生成之后,由医院采购中心的采购员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供货商,供货商收到清单以后,按照清单上的物品进行备货,然后送到医院采购中心。采购中心库管员再按照发货单上的信息进行录入。最初的流程就是采用这种方法,缺点很多:(1)需要采购员来跟供货商进行联系,工作任务重。(2)打电话或者发邮件,容易造成供货商理解不清,发错物品。(3)高值和介入物品必须需要条码,其他一些需要条码管理的物品也存在需要条码的情况,这些都由采购中心库管员录入,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错误率。(4)采购员无法跟踪到供货商是否供货等详细情况。

2.2通过预入库方法

采购订单生成之后,由医院采购中心的采购员打电话或者发邮件给供货商,供货商收到清单以后,按照清单上的物品进行备货,然后根据医院提供的模板做成统一格式的电子发货单发送给采购中心库管员,库管员将电子发货单导入到系统中,生成入库单,然后由库管员或供货商对条码管理的物品进行条码验证,验证完成之后通过审核即可。改进之后的流程。优点是:入库单主要由供货商制成的电子发货单生成,电子发货单上附带了物品的条码,物资编码,品名,数量等信息,库管员只要直接导入就可以了,大大减轻了库管员的工作,直接就可以生成入库单。缺点是:(1)采购订单仍旧需要采购员来跟供货商进行联系。(2)仍旧会造成供货商的理解错误。(3)采购员仍然无法跟踪供货商供货情况。(4)供货商虽然按照模板操作,但是做的电子发货单会存在错误,导致无法入库的情况。

2.3通过网站或者APP方法

采购订单生成之后,直接发送到医院的物流网站或者APP,并短信或微信提醒供货商,供货商登录网站或者APP以后,按照网站或app上的物品进行备货,然后直接在APP或者网站上操作,生成电子发货单,然后由网站或者APP自动导入到物流管理系统。采购员可以实时追踪供货商供货情况。目前采用的流程。优点是:解决了前面2种方法的缺点,实现了和医院内部的物流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并且可以对供货商供货情况进行评价。

3效果评价

3.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概率

(1)以往都是供货商提供纸质的发货单,然后由采购中心的库管员进行录入,不仅库管员造成较大的工作量,而且很容易发生错误,遗漏,非常不方便。采用最新流程之后,采购单都是网上进行流转,供货商做了以前库管员的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差错和遗漏的发生,使库管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验收审核工作当中。(2)以往采购订单都是由采购员电话联系供货商,难免发生错误。采用最新流程之后,采购订单直接由系统生成之后发送到APP或网站上,避免了错误的发生,采购员只是进行审核,大大减轻了采购员的工作,提高采购效率。

3.2方便采购员了解供货商供货实时情况,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网上采购之后,我们可以对供货商进行评价。采购订单发出之后,根据供货商的供货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例如分析供应商的到货及时率,合格率和退货率等,既有货比三家的进行横向评估,又有价格趋势的纵向评估,不断提升采购电子化的应用等级。

3.3实现物流管理系统的闭环管理

好多医院虽然在物资内部管理上实现全程跟踪,但缺乏采购订单与供货商交互之间的管理,使采购订单无法实现跟踪,无法实现整个物资管理系统的闭环管理。加入这一环节之后,整个物资管理系统就实现了闭环管理。物资管理系统——》生成采购订单——》供货商——》入库这一流程上就形成了闭环,提高了物资管理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综上所述,采用新的流程,采购订单通过网站的形式或者APP形式传递给供货商,使得供货商能及时得到订单信息,然后从网上进行操作形成发货单,进而进入物资管理系统形成出库单,大大减轻了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了物资管理系统的闭环管理,提高了物资管理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使采购订单与供货商进行了比较友好的交互。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 医院 药品采购管理 应用

一、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概述

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更为激烈。医院药品采购具有种类多、资产高的特点,是医疗服务的基础保证。考虑到采购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内部审计能够监督医院的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监督和评价作用,才能够对医院各个部门进行审查,通过查缺补漏降低管理风险。具体到药品的采购上,风险管理审计能够保证采购活动科学、合理,提高药品的使用效率,重要性有以下三点。

第一,能够及时发现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完善相关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能够对采购、管理等部门进行审查,评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同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发挥警示作用,降低风险损失。

第三,风险管理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模式,包括思路、内容、职能等要素。和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不仅提高了内部审计的作用,而且在多个方面均有明显改进。在医院中,内审部门是独立的,有利于内审工作的开展,站在客观、全局的角度上,通过识别风险、防范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当前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药品的销售主要依靠医疗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占据85%以上的市场。基于这种背景,医院作为买家在药品市场中占据优势,因此药品的采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成为管理漏洞形成的首要因素,常见问题如下。

(一)采购金额大、折扣高

医院对于药品的需求量大,因此在购买数量和资金上高,成为药商的公关重点。针对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调查显示大型医院通常在40%左右,基层医院则占比70%以上。另外,在购买途径上,大多包括生产企业、批发企业、中药材市场等渠道。供应商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就会采用多种促销手段,常见如商业折扣。其中,明扣能够上交医院,暗扣的受益人则是院方领导、医师、采购经办人员等。较高的折扣降低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长此以往会对药品安全性产生影响。

(二)采购计划不科学

不科学的采购计划,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部分医院在药品采购上,缺乏完善的计划方案,或者药品的购备和临床应用有出入,体现为常规药品库存量大,特殊药品供不应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医院在确定药品的采购种类和数量时,往往以差价大小作为依据;二是部分医院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喜欢采购新药,或者药商上门推销的产品,因此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在以药养医的认知下,个别医生喜欢开具大处方、高价药,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也不利于药品合理使用和科学采购。

(三)采购操作不规范

药品在采购环节上的操作不规范,会导致采购风险的发生。举例来说,为了提高买卖双方交易的便利性,或者出于药品让利考量,部分医院在采购资金的支付上选择现金,可能出现盗抢、上当受骗等情况;而且由于药品质量无法在现场进行检验,可能存在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另外,药品采购人员往往也是出纳人员,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发生舞弊行为,难以保证采购资金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采购合同不完善

采购合同自身不完善,或者没有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这样很容易带来采购损失。例如一些医院对于采购合同的重视程度低,将采购工作交给某个部门甚至某个人员,就可能忽视合同的签订;或者药品采购只提供类型、数量、价格,没有按照合同内容规范履行;又或者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后,对于双方的责任规定不明确,体现在缺少质量保证条款、安全事故追究条款等。如此,违约现象和质量问题的发生率高,但责任赔偿的归属成为一个难点。

三、药品采购管理中风险管理审计的具体应用

(一)完善管理制度

风险管理审计的应用,其前提是医院要建立完善的药品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各个岗位职责。在具体操作上,应该组建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从宏观层面把控管理工作的开展,组员则是各学科专家;对于院内涉及用药的科室,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等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工作任务如下:一是指导临床用药;二是制定并完善药品管理制度;三是做好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四是针对用药差错现象及时有效处理;五是定期药品风险信息;六是评估新型药品的临床安全性,对高危药品进行替换等。而岗位职责的落实,能够保证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规范化,对于药品的使用进行严格监督,提高用药安全性。

(二)识别风险因素

对于内审人员而言,应该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采用有效的方法判断潜在风险,例如决策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实现风险识别和评价的目标。具体来说,在采购计划编制环节,分析计划的合理性,看是否依据药品目录进行编制,看需求药品是否全部覆盖,看采购资金和预算规定是否相符等。在申请审批环节,要求审批手续齐全,按照审批采购计划执行,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验收入库环节,依据质量标准进行药品检验,严格执行各项验收制度,保证采购人员、验收人员岗位相分离,并且对入库单准确填写、存档。在药品领用环节,要求采用定额控制、限额控制,领用过程要有相应的记录,保证流程的规范性。在盘点处置环节,要求对药品定期清查盘点,检查核对制度是否完善,以及亏损、盈余是否按照规定处理等。实践管理经验表明,准确R别风险是对风险进行管理的基础,应该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以风险因素作为依据,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评估风险等级

风险评估就是针对已经明确的风险因素,对影响严重性进行等级划分,为防范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必须采用规范的审计程序,以保证风险评估的科学性,不会因为个人主观因素导致评估结果盲目、随意,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而且,经验表明药品采购风险评估中的关键点,在于采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具有充分的评估依据,保证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相一致。

(四)风险防范措施

风险识别和防范,都是在为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打基础,在具体的措施上,一是可以组建药品质量验收小组,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减少验收异常、验收舞弊现象的发生;二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药品管理信息系统,针对药品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进行全程监管,避免药品出现严重积压、断档等现象,促进管理质量的提升。另外,为了保证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制定期间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防范措施要和药品采购的实际情况相符,从医院的经营管理特点入手,能够和医院管理制度保持一致,并有机融入药品的采购环节;二是防范措施的应用,应该具有可行性,确保采购管理部门能够接受,而且管理期间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保证合理;三是防范措施的应用,可以对采购风险实现规避、分担、降低的作用,能够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五)风险审计报告

对于药品采购的风险管理工作而言,风险审计报告是最终结果,在报告内容中,会对风险识别的充分性、风险评估的合理性、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继而发现其中的不足,为下一步改进管理提供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采购金额大折扣高、采购计划不科学、采购操作不规范、采购合同不完善等方面。文中分析了风险管理审计的重要作用,以及在药品采购中的具体应用。要求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及时识别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等级,继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完成风险审计报告。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加强药品采购管理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佐德.医院药品采购管理审计浅析[J].中国药事,2012,(3):301-302.

[2]雷铎.风险管理审计在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2):71,81.

[3]李榕.加强医院药品采购管理与成本核算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224.

[4]超.发挥药师职能,确保药品采购管理与安全用药[J].海峡药学,2012,(1):257-258.

[5]蔡大伟,古光耀.三级医院药材集中采购供应管理新模式[J].医院管理杂志,2014,(11):1095-1097.

第4篇

【关键词】 信息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 设备采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投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施工企业发展迅速。企业间竞争激烈,如何通过降低施工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施工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当前,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利用程度不高,特别是设备采购管理中,由于不透明、不科学和不经济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到了施工企业的采购效果。如果规范采购程序,增强采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与此,本文对信息管理系统在施工企业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获取施工企业强化企业管理的新途径。

1 施工企业设备采购存在的风险

1.1 本本主义造成施工设备采购浪费严重

当前,施工企业多是采用以各个项目组为独立的管理单位,各项收入和项目的直接成本挂钩,而和设备并不产生直接的绩效考核关系,施工企业的设备的采购和管理多属于施工企业直接管理,这种权责的划分,容易导致本本主义思想的出现。各项目部可能更多的是考虑水泥、钢材等直接成本的消耗,对设备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考虑到设别的新颖和新进性,而不考虑到实际需要或者成本效益因素,甚至有的还采购回伪高新技术的专用设备,导致施工企业设备采购使用效率低下或费严重。例如,某施工企业就花费几十万元采购一台专用设备,因缺乏必要的专业人员以及双回路电源供电,导致施工设备一时间无法满足而闲置,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

1.2 技术周期更新过快造成施工企业设备采购重复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在全球开展的如火如荼。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高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广泛运用,使得施工专用设备的技术周期缩短,很多不同种类但用途相似的设备也纷纷推层出新,新的设备产品进入的周期不断缩短,而施工企业采购部门多非属于非专业人才,有的施工企业虽然进行招标采购,吸纳设备管理人员担当招标人,但不可能对所有的施工专用设备都了解,导致同质施工设备出现重复采购现象。同时,大型设备更新周期也在不断缩短,由于技术进步也导致设备采购风险增大,有时购进的设备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就淘汰了。

2 施工企业设备采购中的风险防范

2.1 采购前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

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可以有效地化解设备采购风险。在采购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防止出现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现象,对设备的制造商及经销商的信誉、设备的性能及售后服务进行考察论证。在采购中要区分轻重缓急,对投入资金较多的大型设备进行重点采购,对采购资金较少的设备进行一般性采购,在采购前要充分考虑约束性因素,如人才因素、设备使用条件因素等等,如在采购专用设备前,因考虑有没有专业人员以及电源供电、设备存放地方等因素,防止因为制约因素导致设备一时间无法使用而闲置。

2.3 建立健全设备采购监管机构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设备采购监管机构,形成既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设备采购也是容易滋生腐败和贪污行为的领域,而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信息的不够透明。重点监督:设备购置计划是否符合规定,采购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招投标手续,设备购置后是否存在浪费和闲置现象。同时,施工企业要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将采购的全过程在网上予以公布,以接受全体工作人员的监督,确保设备采购监管得以全面落实。

3 信息管理系统在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施工企业设备采购计划阶段

为加强施工企业的可行性论证、购置以及维修的科学规范管理,施工企业要成立施工企业采购委员会,相关项目部负责人担当施工企业采购委员会委员。每年12月份,由各项目部上报第二年的采购计划和拟报废计划,并由信息部门统一汇总,输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施工企业采购委员会进行综合平衡,并经过讨论、答辩、论证后作出选择,对于临时出差或学习无法参加会议的施工企业采购委员会委员,由信息中心通过网络传送给缺席的委员,并将该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电子文件传会施工企业,视同该委员参加了会议。对于特殊申请购置专用设备的,考虑到当时的紧急状况,施工企业特批不需要施工企业采购委员会通过,但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传送给个委员,委员在内部网络上及时进行审批,1/2以上同意并经过施工企业负责人审批后视同采购程序合法。加强了施工企业采购的灵活性,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施工企业采购的招标阶段

施工企业将所有的采购都实行了信息化管理,对经过批准的采购计划,在互联网上进行招标公告,实行招标采购。同时,由施工企业的设备处牵头,成立了以财务、审计和设备采购办组成的招标小组。项目部将拟订招标的设备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发给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对设备进行进一步的论证,论证过程中吸收了请购部门的负责人以及资深工程师组成的技术小组,分析每个投标单位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安排谈判的流程,保证招标的顺利进行。这个过程实行无纸张和背对背办公,防止因为集中讨论而可能因为“内部人”因素而可能无法充分表达每个人的意见,确保了整个招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3.3 施工企业采购的验收阶段

施工企业的验收环节虽然处于设备采购的末端,但工作确极其重要,设备在开箱验收前,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信息管理员共同进行固定资产验收,并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签字验收后由信息管理员及时录入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信息管理员验收的重点是根据合同和标书的内容并对设备进行拍照存档,重点查看施工企业的外包装是否完整,设备的型号以及内部配件和装箱清单是否完全一致。对于一些新技术、新型号的设备,由于施工企业的稳定性还无法确保,对该类施工企业经过多项或单项的连续运转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时才能按各项指标及配套设施的数量、质量等进行验收,并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信息管理员共同做好质量的跟踪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定各施工企业的各项主要技术指标都能达标后才能签字验收。

3.4 施工企业采购的成本核算

为推动施工企业的责任主体意识,防止本本主义思想的出现。施工企业将各项目部采购和各项目部考核直接挂钩,挂钩的主要依据是将施工企业的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用计入部门的考核中,确保了设备采购、使用和收益责权利相互统一。另一方面,为保障施工企业采购信息化资源共享,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浪费现象,施工企业将多项目部共同购置施工企业设备,由施工企业统一管理,并由施工企业统一调配使用,确保了施工企业采购的合理以及使用的有效。对五十万以上贵重施工企业无法达到预期效益,则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给予该项目部红牌警告,并在下次请购中将从严审批。同时,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价值分析法,通过计算机和信息化网络进行多人多部门论证和精确计算,对各中设备进行功能价值分析,寻找到更科学和更经济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种类,确保施工企业采购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和科学性。对于多余的或不需用的施工企业及时在施工企业内部进行调剂使用,对施工企业不需要用或多余的施工企业直接出售给一级或二级施工企业,以减少设备折旧的成本支出,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庄福金,刘智军.加强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督和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9).

第5篇

1.1传统采购工作的发展模式。传统采购工作唯一的目的就在于增加目标物在库存中的数量,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库存才会进行采购。在这种采购模式之中,采购部门始终处在相对自由的位置上,除了工作上需要与库存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以外,基本属于独立于企业外部的独立型部门,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产品的销售情况几乎与其不存在着任何关联。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的企业依旧沿用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管理工作严重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使得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分离情况更为严重,导致了企业采购工作呈现出工作流程复杂,资金流转速度缓慢等问题。买卖交易是最短暂的合作形式之一,在达成各自目的以后便各自进行。

1.2供应链采购管理。如果说,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属于被动式的管理,主要根据库存所需来进行开展。而在供应链体系的相关理念下,采购管理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中被动管理的特点,实现了采购管理的主动性建设,使其与订单的内容始终保持着紧密的相关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之所以会产生购买并不是因为库存原因,而是因为消费者的需要而进行的购买。也就是说,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才会产生制造订单,由于制造订单的存在,从而确定了采购订单,而采购订单则是决定最终供应商的唯一标准。如此一来,在采购管理中,各个环节之间始终保持着相互之间的关联,形成了一个供应链体系,大大提高了物流的速度以及库存周转的效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供应链体系为企业采购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相互合作的伙伴,对丰富企业的材料供应源头以及企业外包方面的选择提供了方便。因此,现在的企业采购管理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采购模式中存在弊端,供应链体系采购模式的出现较大的变化。

2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与影响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要将消费者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供应链管理体系描述了物流在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移动,最终目标是商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实现其价值,而采购是这一条链中的起点,采购成本的高低会影响产品的最终定价和供应链的获利情况,因此采购管理在在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了采购风险。传统的采购模式只是实现了采购部门的事务性职能,各部门之间信息不沟通,各企业之间更是屏蔽采购信息,因此造成采购行为的盲目性,导致缺货成本或库存成本过高。采购管理要求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也就是说采购的战略是可见的,这样有利于上下游企业之间共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的体系中其作用和意义已经不同于传统的体系了,在供应链环境下的信息是透明的,趋向于电子化和信息化,企业间信息的协作使得企业能更快更有效地正确工作。

2.2建立供应链伙伴关系,提高物流过程的效率。在供应链的体系中,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建立了一种战略联盟的关系,形成一种特殊的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种战略合作伙伴的特殊关系的形成,可以使供应合同签署的手续大大的简化,不再需要双方反复的协商,采购物资直接进入制造部门,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采购部门的工作压力和工作流程,无论是时间,还是价钱上,都使交易成本大大的降低。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可以协调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计划的执行和完成。供应链体系的特点导致了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和实时性,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执行都由原来的批量化被细分。所以可以做到整条供应链就是个有机的体系,在不停的连续运作。正因为如此,可以实现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的并行,这样就可以缩短各个环节的响应时间,对时间这个稀缺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效率,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

2.3降低了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采购过程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包括支出增加、推迟交货、货物是否符合订单的要求、呆滞物料的增加、采购人员工作失误或和供应商之间存在不诚实甚至违法行为。采购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货物的损失或库存成本。分享信息的采购管理能减少与库存投机密切相关的风险。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企业间缺少交流,也不愿意共享采购战略,因此会引起诸多的风险。采购管理通过建立对供应商的考核机制,利用供应商的专业优势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体系中的采购管理要求信息共享,各供应链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企业的库存与采购信息是公开的,供应链体系中企业共同制定采购策略,避免由于不可预测风险带来的损失。

3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中的注意点

3.1供应链采购的风险管理。虽然伙伴供应商关系的建立能大大优化采购管理,降低了采购风险,但是这种模式下的采购也存在着风险,比如由于没有选择合适供应商,或供应商合作关系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因此在供应链体系中,选择合适供应商和供应商管理是维持供应链体系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供应链体系中,任何一方的失误都会使整个供应链遭受损失,因此供应链体系中的企业要制定严密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机制来选择和管理供应商,除了制定一系列标准定性分析法外,还可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来定量分析来制定绩效考核机制。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供应商的能力、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战略目标等方面。

3.2加快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企业的分散化,信息不通畅,使得在采购时容易忽略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因此加快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方便企业对采购的监控,采用实时跟踪采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有利于企业动态制定采购战略,并通过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实现信息的交换,综合处理双方的计划,以避免采购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失误。在全球信息化的驱动下,电子商务在企业商业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因此,采购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随着经济发展。采购管理已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采购理论。正在创造合作和竞争的新模式,并成为企业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因此,在供应链体系中的采购管理要不断优化与更新。加强伙伴供应商关系发展。增强采购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创新、挖掘促进供应链体系发展的采购模式,将成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吴迪 单位:大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采购研究应用于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环境

1.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需要

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的好坏是决定企业管理是否规范,物资供应是否科学和企业经营是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企业物资管理应该摸清楚影响市场的供需的因素,通过对市场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对买多少,花了多少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避免出现采购人员假公济私的情况,通过加强对物资采购环节的监管,使得企业的物资供应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及时了解市场,寻求市场规律的需要

为了加强企业的物资管理供应,对市场上的一些供应品要进行及时的了解。比如说需要商品的价格趋势,供需环境,对其价格和供需趋势进行研究,从而可以科学的制定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物资供应管理策略,只有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才可以保证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才能更好的把控采购。

3.开拓新的采购渠道,提升效率的需要

在当今企业的不断发展下,物资的供应管理也飞速发展,物资的供应早已不是传统的拿着钱去市场购买所需要的商品,而是根据企业对所需物资的需要,最终供应商通过满足企业的物资需求从而使得双方形成共赢,促使双方都受益,这是一种新的模式,构建和谐的商家和企业关系,从而使双方的利益都得以实现。这样的话,就有利于制定一种持续稳定,集中进货的模式,这种新型的对物资供应品的采购会很大程度上提高物资的供应率,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毫无疑问,这种新型的模式对保障企业物资供应的安全性稳定性还有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保证,成?榱似笠滴镒使?管理的新方式。

二、企业物资采购策略的制定

1.及时对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

企业在对所需物资进行分析时,要将自己企业内部的供需和外部市场的供需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分析。不仅要关注本国市场趋势,还要关注国外市场趋势以及本企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企业,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企业各个部门对未来几个月或者一年的工作计划和安排,来制定企业物资采购策略,只有充分考虑影响物资价格和稳定性的因素,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策略。

2.选择最为合适的供应商策略

为企业提供物资的商品供应商无疑是企业物资采购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对采购策略进行制定时,企业要积极探寻优质的供应商,不局限于一家,通过不断的寻找供货商从而拓宽物资供应途径,增强企业物资供应的稳定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保障。对于所需的物资涉及安全性问题的,应该加大对供应商的检查力度,比如成立专门的安全性能检查小组对供应商的提供的商品进行不定期检查,小组内每个成员分头检查,检查完后坐在一起把自己检查的结果汇报给其他成员,最后大家一起讨论决定,并签署保证安全的合同,这样就从法律上规定了小组成员的负责任性。寻找多加物资供应商还可以在供应商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供应商通过压低价格或者提高质量来拔得头筹,这样对企业也是一种成本的节约。

3.对物资采购方式进行把控

企业对不同的物资都有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制定采购策略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物资制定不同的采购策略。根据物资的特性在确保购买质量的前提下来确定购买渠道和方式。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采购的效率,还可以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与此同时,企业要选定长期稳定的采购方,也就是要强化对相关的专业品牌和团队进行管理,不断的强化其专业技术。同时还要寻求新的物资供货商,不断引进新的资源,从而通过竞争使得物资价格更透明,也有利于促进公平竞争。

三、设定物资采购的相关原则

首先就是客观性,要保证物资采购的客观性,在进行物资采购前,应该对企业所需要的物资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同时也要结合外部市场的供需环境,也就是说,既要关注企业内部的需求,也要关注外部市场的供需。不仅要对当下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调查分析,还要对市场的供应变化进行一定的分析,企业还要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综合考量,将所需要考虑的因素统一进行考虑,形成一致的采购计划。

其次就是标准化。企业进行物资采购应该贯彻落实物资采购标准化工作,也就是说,根据所需要采购的物品,来检查企业现有的设备和资源是否能满足所需供应品的需要,如果可以满足,就不需再进行采购,如果对现有设备稍加改造也可以满足对供应品的需要,那就对现有设备进行一定的改造。这样可以降低对设备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为物资的采购节约一定的成本。

再次就是完整性。企业物资的采购不仅仅只涉及采购这一环节。它包含了对企业所需物资需求的分析,还有对相关商家的选择,对物资价格的把控,对商品质量好坏的把关,物资配送的物流是什么,物流速度的快慢,采购回来如何储存等。这些都是随物资供应品采购所需要注意的原则,强调它的完整性,不能单一的关注某个方面。

最后就是操作性。对于物资的采购不能只是空想,考虑到企业需要什么就一门心思的要把它买回来,要考虑采购的可操作性。采购策略应具有可操作性,企业要把企业这一年所需要的物资列个清单,根据清单安排任务。根据不同种类的物资进行不同的安排和不同的采购方式,保证相关区域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清单上物资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政策。从而可以将物资采购策略对工作人员的约束发挥到最大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本科教学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现状及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 校内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础薄弱。校内财务管理实践是通过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与方法,使学生对工作环境产生直观的认识,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满足日后企业环境中的实践应用。而一般高校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只是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等方面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此外,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增加,这也给高校安排实习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一些学校干脆不实行集中实习,而是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2 校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是通过在企业实习合作等方式,提供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实践运用。目前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其主要原因为:一方面,大多数企业并未单独设置财务机构。而是与会计机构合设,这使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实习部门。因此,实习学生到了企业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业务可供实习。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常以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接待为借口不接收实习生。而且即使学生找到了实习单位,有的也不积极配合,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达不到预期的实习目的。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变化,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职业转换的能力。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应用为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培养职业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

1 培养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多元技能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和鼓励辅修第二专业。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2 培养创新能力。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的创新能力包括:自学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进行科研和发展知识的能力;必要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3 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观察、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专业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培养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等。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价值、潜能、个性与力量在学校以及工作岗位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开发,并能促使自己的地位得到不断的提升。

综上所述,应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意识、分析技能和反求能力,所以培养财务管理应用能力应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二、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现状及素质需求

(一)目前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现状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企业的获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对经营风险的调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财务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而目前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存在以下问题:

1 部分财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执行国家各项财政法规的能力较差,在工作中,抵制违法行为的自觉性不够。

2 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难以实现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预测和决策职能。缺乏广博的知识,缺乏创新能力。缺乏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

(二)企业中财务管理人才需要的技能和素质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一般财务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如下技能和素质:

1 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财务管理人员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其业务范围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领域和知识领域,需要融合生产、经营、管理、市场、投资、金融、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财务管理人员将更多地发挥管理职责。

2 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无论处于何种行业的企业。其社会责任都在不断增强。因此。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真正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不做假账,把国家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

3 应具有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企业会计制度方面不断出台新的方针政策,对于政策性很强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财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国家的财经方针、财经纪律、法规、制度。

4 应具有创新精神。财务管理人员不应满足于财务管理现状。而要不断改进核算流程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环境激烈竞争下的业务快速变化。财务管理人员应能够自觉探讨改进业务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创新精神。

三、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出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解决企业面临的不同层次上的财务管理问题,这就要求从实践的角度来培养财务管理人才,其中包括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方法环节。

(一)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一系列资金运动、资本运作的管理,是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更侧重管理技能的培养。因此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要兼顾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三方面的能力。相应开设的实践课程可以有:会计电算化等财务软件课程、财务分析课程、财务管理及课程设计、公司理财及课程设计、审计案例教学(内部控制)、证券投资分析等。从而在理论上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型财务管理适用的实践教学方法

1 应用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是在对有关企业单位及其相关部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所编写的,反映财务管理典型业务的实例。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案例讨论前期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其次,案例分析与

讨论。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学生要积极发言及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不断修正自己的方案。再次。案例讨论后的总结。教师在案例讨论后作简要总结,要针对讨论的思路、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等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最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2 应用型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对抗。沙盘模拟对抗是一种源自西方军事战争推演的艺术,它将军事上指挥作战时模拟战场情景的沙盘移植到财务管理课程之中。沙盘模拟实验课程采用体验式培训方式,即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进行学习。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可以让学生在沙盘模拟对抗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及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准备阶段。将学生随机分组,每组一般为4―5人,组成六个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制定企业运营需要遵循的规则,包括市场划分与准入、销售会议与订单争取、厂房生产设备购买、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融资贷款等方面的约定。(2)对抗阶段。对抗开始后每一个企业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讨论企业战略和业务策略,开展竞争经营,制定重要经营决策,决策的结果会直接体现在企业经营结果中。几个经营年度完成后,将各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比较,效益优异者获胜。(3)评审阶段。每年的经营结果出来后。各方都要对其进行分析,适时调整企业战略。(4)结束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评审经营效果。

第8篇

关键字:全生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基本涵义

全生命周期成本(Life Cost Cycle,简称 LCC)又称为寿命周期费用,是指从材料最初的选型、设计、制造、试验和营销等费用所构成的制造成本,又包括运行、维护、能耗、保险、风险、检修和报废等费用所构成的运行成本。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须统筹兼顾材料运行安全、运行效能和周期成本三者的关系,从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覆盖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维护、财务、绩效等多个专业领域,在满足既定功能的前提下追求 LCC 最小。影响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购置成本、材料运行成本、材料维护成本、材料故障成本以及材料退役成本。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与实用范围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实际的应用和总结中,人们主要采用现值法、净现法、年成本法以及净现金流法等来分析和计算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相关的具体问题。

(一)现值法(Present Value,简称 PV 法)

现值法是将不同材料生命周期内所消耗的费用都换算成基期的现值,对不同材料的现值总和进行比较,以求出最优方案的方法,又叫做现值成本比较法。当两种材料的使用年限相同时,可直接用现值法比较其优劣,当材料使用寿命不同时,为了使总现值具有可比性,通常从两个方案使用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作为统一的计算期,并假定每一方案在这一计算期内反复实施,然后把它们在计算期内的费用换算成现值,求其和进行比较。当所评价材料的使用年限相同时,PV法是较为适用的。

(二)净现法(Net Present Value 简称NPV法)

计算材料生命周期内每年发生的现金流量,并按一定的基准收益率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到同一时间点(通常为初期)后各年现值的代数和就是净现值(NPV),计算时往往要考虑各项市场因素,如涨价、市场风险等,实际上也反映了资本成本。计算净现值时,首先列出材料生命期内各年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现出量,计算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再按确定的基准收益率将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成现值;最后将各年的现值相加求得项目的净现值。

(三)年成本法

年成本法是指求出各方案投资额、年维持费和残值的等价同额年费用之和,选和值最小的投资方案为最优方案。

(四)净现金流法

对于石油行业的材料分析计算,现金流主要考虑用于生产经营目的中发生的现金。是总收入减总支出,再综合考虑利率和年份的差异。在石油行业分析中,NCF是广义的,它能够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也反映在现金流上。

三、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材料采购与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全周期成本理论来指导材料采购和材料管理工作,可以实现由追求一次性采购成本降低向追求采购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转变。材料的购置价格仅仅是材料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而通过对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从材料的科研论证、设计定型、选择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修、报废处理等环节降低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从而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

(一)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材料采购中的应用

1、综合考虑各因素,优化材料选型

石油行业为高强度、高风险、高危险性、复杂性的行业,它对材料选型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关键材料制造周期长,复杂程度高,应用在沙漠、高原地区,环境较为恶劣的,对材料故障排除和维护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石油行业材料选型应遵循安全、稳定、可靠、经济、先进和标准统一原则。材料选型应首先保证的是材料安全,符合石油行业Q/HES的要求与标准;第二,保证材料性能的稳定与可靠,要选择技术成熟、材料稳定性好、故障率低的材料;第三,在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化前提下,合理追求设计先进的装置与材料。此外,材料选型应符合企业的统一标准,只有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条件下,才能真正减少材料全生命周期的成本。

2、区别材料类别,合理选择采购策略

矩阵分析模型的创建,可以将风险、技术复杂性及重要性与成本、价格的关系表示在两个坐标轴上,对材料进行分类,大致分为战略型、杠杆型、关键型和策略型四种类型,引用全周期成本理论易于对材料进行类型确认与策略选择:

3、甄选供应商,加强培养与管理

基于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进行采购,有利于增进用户和供应商的沟通协调,便于供应商从材料全生命角度统系统规划设计,共同研制出符合用户要求且材料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材料,实现从交易价格的竞争转向共同降低材料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提高企业和材料供应商的竞争力。

(二)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材料管理中的应用

1、有效控制材料运行成本

对石油行业来说,材料运行成本主要包括:(1)试验费用,是在认定材料技术标准时所进行的必要形式的试验项目,如发动机性能试验、制动试验等费用;(2)安装调试费用,是安装时花费的运输、人工时和材料调试等费用;(3)能源消耗费,是在全生命周期内材料运行时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包括水、电、油、气等;(5)故障损失,是材料在规定使用期限内,因发生故障而停运以及效率降低所造成的损失。

在材料运行过程中,应按照技术要求规范操作,节约能耗,减少故障发生率,延长材料生命周期。

2、改善材料维护检修机制

材料维修是企业材料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材料健康水平,保证材料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举措[3]。

材料的修复应结合材料自身特性。对可修复材料,由于在整个生命周期运行期间只损耗自身性能,出现故障可以修复后重新使用;不可修复材料,是指修复成本过高或过程复杂不值得修复、损害即更换、以更换代替维修的材料。

3、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应用有助于优化石油物资采购的统一标准

石油装备标准体系分为钻采材料、石油管材、仪器仪表、海上材料和石油处理材料标准五类。标准和标准化对物资采购工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是确保采购活动的科学规范管理;二是采购的技术依据和质量保证;三是集成、规范采购的必要条件,并降低采购成本;四是降低用户成本;五是实现采购信息化的必备条件。

(三)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应用有利于石油物资战略采购工作的深入推进

通过对全周期成本理论的研究和有效应用,能够突破空间上的集中,在时间上集中石油企业长期的资源和市场,进一步发挥集团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和效益。同时它的应用能在更大程度上推动战略性集中采购工作的深入进行与逐步完善。中国石油集中采购工作的开展是逐渐探索并形成战略采购,就是要集中更大更广的资源和市场,实现由追求一次性采购成本降低向追求采购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转变。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将会引导战略采购工作更加精细化、更趋前瞻性、更具战略性。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在战略采购工作中的应用,符合了战略性集中采购数量众多、成本最优、质量可靠的特点,为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成本分析依据。

四、结束语

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前瞻战略的解决材料采购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中国石油逐步开展和探索形成战略采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方法与科学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基伟等.电力材料管理中的寿命周期费用分析.高电压技术,2003

第9篇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近年来,一些高校引进了CDIO 工程教育理念。CDIO 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强调以真实世界的产品从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 ,即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废弃的全生命过程为背景的工程教育,要求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这些能力具体包括个人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大系统调控等四个方面。本文借鉴国际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从分析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出发,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管理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一)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应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能在工商企业、中介服务机构、金融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其中,以培养具有竞争意识的地方或区域中小型企业财务经理为主要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能力要求 中小型企业的特点是财务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通常合二为一,财务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为一套人马,企业内部机构精简,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财务人员需承担的可能还不止真正的财务职能,还要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相比于大型企业, 中小企业型财务经理岗位职责的范围大,掌握的知识面应更宽。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既要掌握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理财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惯例,又要接受财务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严格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实际能力。在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领导能力,终身学习与研究能力,还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椐财务经理对知识结构、能力的培养要求,本文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归纳为3个部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用能力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与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等。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各级各类外语与应用文写作竞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

专业能力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税收筹划、会计与财务制度设计、成本与费用管理、财务分析、投资与融资方案设计、资本运作等能力的培养。从现实情况来看, 中小企业型财务经理的职业生涯一般都是从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做起,经过三至五年的锻炼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才逐步走上财务经理等工作岗位;再就是, 由于财务管理机构和会计机构通常合二为一,人员有限, 财务经理除需要对会计核算进行指导与管理外,可能还需要从事一些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由此看来,精通会计核算业务、熟练掌握会计技能, 是中小型企业财务经理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实践能力,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强调会计核算能力。

创新能力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科研能力的训练。当今社会, 经济环境复杂多变,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 目前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各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中,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以CDIO项目设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进行培养的,除此以外的培养途径还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大学生辩论赛和大学生论坛等。

三、制定以CDIO项目设计为主体、传统实践教学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制定以CDIO项目设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CDIO 工程教育模式强调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它将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还有学习能力、沟通、组织、团队协作等通用能力,贯穿于每一个项目的教学中。这些项目模拟在企业或社会环境中实际产品运作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所有项目,不管是一级项目、二级项目,还是三级项目都应包括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阶段。其中,一级项目是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每个专业至少有二个一级项目;二级项目是基于多门相关核心课程的项目,每个专业至少有三到五个二级项目,以加强本专业相关核心课程的学习与应用;三级项目(课程项目)是为了加强对单门课程的理解而开设的项目。每个专业每年必须有精心规划的CDIO项目,通过项目设计将整个本科教学阶段的课程体系有机的、系统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和关联的知识群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这些项目除少部分是比较小型的,学生可凭借自己的力量单独完成外,其他绝大部分项目都应该为团队合作项目(学生团队4~6个人一组),是相对大型、复杂的,需要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甚至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这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项目设计应注意难易度,便于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财务管理专业按照财务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了以下项目。图1所示为财务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鱼骨图。

(1)设有三个一级项目:企业创新创业设计、校内仿真综合模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企业创新创业设计在财务管理专业导论课中设置,专业导论课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前半学期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半学期从事实践活动,即企业创新创业设计。要求学生组成一个团队,通过调研创办或改造一个企业,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产品的市场总规模、市场份额与竞争对手,确立营销策略,组建公司团队,制定融资方案与财务预算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公司运作和财务管理有一个初步认识。

校内仿真综合模拟设计是在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中进行的。这一设计是团队合作项目,学生团队的组成,采用打破自然班、专业(涵盖文经管、工科专业的学生)界限,将学生按专业交叉匹配成知识结构相对完整的团队,搭建立体的仿真生产制造公司、渠道商、辅助机构等组织形式进行实习。主要方法是通过大量的行业调查和市场调查去发现创业机会, 自主选择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筹划公司设立、融资、上市、资本市场操作、并购、清算、纳税等一系列方案,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假定企业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中运作,学生面对市场环境及经济业务的变化进行会计、财务处理,使学生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会计、财务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还培养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在教学中学生既是模拟市场环境的构造者,又是模拟企业的行为人;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确定研究思路、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等环节,训练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缩小与社会需求的差距,鼓励学生选用来自社会实践的课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以成长和提高。

(2)设有五个二级项目,分别是:纳税筹划、企业诊断、中小企业会计设计与核算、中小企业财务与会计制度设计、筹资投资组合设计等。如纳税筹划项目,可以针对某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和生产经营情况,充分运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各种税收政策,设计税收筹划方案,培养学生对税收政策的灵活运用,以及培养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的能力。

再如,企业诊断项目是通过对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管理状况(管理环境、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手段等)的调查,运用定量或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诊断,找出问题和症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3)三级项目的设立与否及其设立形式根据各门课程的大纲来确定。本专业主要设置了证券投资模拟(证券投资学),存货管理设计(中级财务管理),筹资投资决策模拟(管理会计)等三级项目。从理论上讲,三级项目所有课程都能开设,但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需要开设,设置三级项目的课程应是专业核心课程。

(二)灵活运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引入CDIO 工程教育模式后,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抛弃,没有必要所有的实践项目都按CDIO 模式去操作。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是否符合CDIO的12条标准。构建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

(1)单项实验。单项实验是针对相关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如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时, 可以设计一些基本的经济业务,让学生从填制真实凭证开始、并登记账簿,编制简化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让学生进行一个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操作,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掌握最基本的核算方法和程序。再如,财务管理课程中的资金需求量预测、最佳现金余额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投资项目决策、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信用政策的选择、财务分析等知识点都可以设置专项实验。通过财务管理单项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操作的程序和技巧。值得注意的是单项实验应与CDIO三级项目区分清楚,不要造成内容上的重复。

(2)校外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可以合二为一。认识实习是我们学完了公共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组织学生或学生利用假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实习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的参观,以及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讲解,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了解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进一步巩固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使抽象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具体的、更为系统的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一些基本技能,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专业实习是学生在学完财务管理课程之后,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的全面认识,如企业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企业设立哪些财务岗位、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融资、如何进行利润分配等。

毕业实习是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参加会计、财务管理实务实践,并定期在不同岗位上轮训。通过毕业实习,不仅检验学生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也是个极好的锻炼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