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8 16:41:23
导语:在新生代智慧档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刚刚走进办公室,来不及将包包放下,陈丽丽就被她的合伙人叫到一旁,商量吸纳融资和股权稀释问题。
“已经有投资人表示,对我们的项目特别感兴趣,这是对我们过去的肯定,也是一件大好事。只是,鉴于你目前的身体状况,恐怕在接下来的股权安排上,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郭晓芳曾经不止一次跟陈丽丽表示过后悔之意,觉得自己的股份不够,不过每次都被丽丽岔开了,所以这一次她决定单刀直入。
“哦,要是有投资进来,我们等比例稀释,我这边没有问题。”陈丽丽像是没有听懂郭晓芳话里有话,故作镇定地回答。
“呃,确切地说,不是等比例稀释。”郭晓芳补充道。
“不是等比例稀释?什么意思?难道只稀释我的,不稀释你的?”陈丽丽压了压心中的怒火,不相信这是真的。
因为一个朋友,她们相识并结成合伙人
2014年6月,上海电影节期间,郭晓芳和陈丽丽通过一个共同认识的朋友郝雷娜的牵线搭桥认识了,几个财经媒体的传媒口记者凑在一起,商量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媒体。那时,微信公众号正如日中天,她们嗅到了其中的机会,决定做一个有关娱乐产业的微信订阅号。不同于扒拉名星隐私的“狗仔队”,它们的定位在整个“娱乐产业”,就这样,一家专注打造“娱乐产业第一垂直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应运而生。
该公众号每天保持三四篇的优质原创文章推送。做过微信公众号的人都懂,这其中的困难和挑战有多大,辛苦自不言说。更何况起初她们都是兼职做的。正职还都是传统纸媒的记者呢。
那个将她们凑在一起的朋友郝雷娜离开了。陈丽丽和郭晓芳留了下来。她们认为此事很有前途,值得大干一场,后来索性成立了一家公司。郭晓芳占60%的股份,陈丽丽占40%。
不过,在陈丽丽看来,她们两个一开始就是比较平等的合伙人,共同出谋划策一起来启动该项目。只是鉴于当时已婚并且年龄比较大、打算要小孩,所以就“让”郭晓芳做了老大。
这个“让”在郭晓芳看来是不存在的。郭晓芳1986年出生,年轻、单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事业上,而且在大学做过辅导导师,相当于带过“团队”。所以自己做老大才是理所应当的。
快马加鞭,2015年夏天,她们先后辞去原来还算稳定、称心如意的工作,专门做起了这个公众号。
恰恰就在这时,陈丽丽意外怀孕了。当然,作为一个女合伙人,她没办法给自己放假,即便在怀孕的前3个月,也是与郭晓芳一起,轮流负责微信内容。当普通人还没起床,她们已经开始做“新闻早餐”,为的就是赶在大家上班之前,将“新闻早餐”做出来,当大家已经下班,她们还在排版、校对、推敲标题。至少在陈丽丽看来,怀孕并没有成为她创业的主要障碍。
眼看陈丽丽的肚子一点点大起来,微信内容后来就由郭晓芳一个人负责,陈丽丽对接客户和广告销售。
说好的60:40呢?
“难道说,我所做的这些,在你看来,还不值40%吗?”陈丽丽有些恼怒,质问郭晓芳。
“我不知道该值多少。毕竟我们之前谁也没有经历过。不过要是能够预见到你这么快就怀孕,当初的股份也不会那么分。天使投资人也不会同意一个未来贡献不多的人占有那么大的股份。”确实,公司正值起步阶段,所有人都必须拿出100%的努力去拼搏,这样大家才会有斗志。一旦某一方偷懒,或者工作能力或者工作质量下降,另一方内心肯定会不爽。
“我们原先约定的6:4不是已经写到工商注册信息中去了,难道说现在我们还要讨价还价吗?这简直太荒谬了!”
“这不是讨价还价,而是要兼顾到公平。股权是用来激励每一个参与者的。换做你是投资人,你肯定也会投资一个创始人100%全情投入的团队。而且股份是用你未来的付出作为质押换来的,怀孕了就相当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付出或者付出很小,所以根本就没资格占有那么多股份。这是创业的基本逻辑。”郭晓芳说得有些冷血。
“到目前为止,我可曾有一天休息过?我并没有休产假,而是天天坚持上班和工作,可以说,承担了合伙人该有的工作量。投资人对我们有兴趣,也是基于我们目前的业界影响力。就贡献度而言,我想,我没有愧对自己这40%的股份。如果天使轮就稀释我一个人的股份,我觉得这没有道理。当然,天使轮之后,我可能会减少投入。那时候我也要开始休产假了。”
“没错,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将一个人独自承担公司里的一切。股权既是对过去贡献的确认,更是对未来的期许。”郭晓芳回答道,好像对手中的60%股份甚为不满。
“如果不是等比例稀释,那我宁可不融资,而是按照现有股份比例分红。”陈丽丽抛出她的杀手锏。未征得她的许可,融资无法顺利往下进行。公司现在账面上每月有将近30万元的收入,除去人力成本和办公室租金,妥妥地还有近20万元的净利润啊。股份也并不是不值钱。
“你这是在拖累整个公司!照你这么说,股份一分,你就可以躺在家里数钱了?你这是投资人,不是合伙人。”郭晓芳很是生气,谈话也就没有继续下去。
按估值补偿,B轮付款
陈丽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知道郭晓芳在组织融资方面很有才华。而且因为孕期的关系,她不方便跑来跑去,所以拉投资这些抛头露面的事情,全是郭晓芳去做了。陈丽丽担心在自己生产后的这几个月,事情会变得更难办。
因此,她主动提出,要是因为觉得怀孕而影响工作的话,她可以从股权里面拿出2个点形成一个期权池,如若她没有达到绩效指标,这2个点就没有了,而是奖励给有贡献的团队成员。郭晓芳则认为2个点远远不够,而且业绩考核一般是针对员工,而不是针对合伙人的。考核合伙人就只有一条,看你是否全身心投入,而不是看你是否达到考核标准。
谈判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郭晓芳的意思归根结底只有一条,以陈丽丽目前的身体状况,因为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已经不适合当创业合伙人,要么在天使轮稀释,要么将其中至少10%的股份拿出来做成期权池,奖励后来的合伙人,要么就干脆“一刀两断,之前赚的钱全部归你(陈丽丽),品牌归我(郭晓芳)。”
陈丽丽自然不会同意,公司这才成立不到一年,账面上区区几十万元就想打发我走?也由此看清楚了郭晓芳的庐山真面目。她非常懊恼当初合伙创业时的冲动,她们不是同学、同事、同乡诸如此类知根知底的关系,也没有跟共同认识的那个朋友打探她的人品。
虽然法律上仍然可以坚持60:40,但是要一直就这么僵着,最后投资人和郭晓芳背地里搞在一起,分分钟没小股东什么事情。所以也就答应退出。只是在补偿金额方面,自然少不了一顿撕扯。
陈丽丽坚持按照天使轮估值,开出800万元的价码,而且要求现在付,现金付,一次性付清。郭晓芳则一顿奚落,惊呼“天使轮40%的股份就值800万元!屠呦呦做了一辈子科研,好不容易获得诺贝尔奖也没这么高奖金。”
最后双方各让一步,郭晓芳答应按照天使轮估值给予补偿,但是要在B轮付款。陈丽丽则觉得真心没法接受,项目能否活到B轮还不一定呢。
来自朋友的建议
陈丽丽将电话打给郝雷娜,希望她能给出一些建议。
“非常巧啊,郭晓芳也给我打过电话了。关于这件事情,你是怎么想的呢,丽丽。”郝雷娜在电话那头说。
“因为我怀孕,就逼迫我稀释股份,这对我很不公平。而且要是因为我怀孕而影响工作的话,可以对我设置KPI考核指标啊。可就算这样,她也不答应。”
“如果不是对你设置KPI,而是对对方设置KPI呢?”
“对对方设置KPI?”
“是呀,给对方设置KPI,如果公司估值达到2000万元,你就退让多少股份给对方?如果公司估值达到10亿元,你可以退让到自己持有公司10%的股份,其余股份退让给对方。10%之后,你就不再退让。这样你一方面可以激励对方做大公司,同时你也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可是公司估值达到2000万元,我为什么要退让股份给她呢?我自己也是有贡献的。我对得起自己那40%的股份。天使融资成功,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
“你要许诺给她好处啊,这样她心理就会平衡了,自然就会积极地去推动事情。这对你们双方都有好处。而且有新的股东资金入驻之后,就坐实了你的收益,她也很难转移资产。随着估值的增加,你将股份逐渐转让给她,而不是一次性按照一个价格,这样反而对你有利,控制权还在你手中。你不需要给她任何股份,除非她能为公司带来新的投资。而且你的收益是随着估值增大而增大的。比如天使融资后,你拥有30%的股份,以后如果不融资,你也可以享受分红等权利。如果对方搞不定天使投资,你也可以始终持有40%的股份,享受分红。”
“我好像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一起做大蛋糕。看起来我的比例是少了,但是分得的总蛋糕还是大了不少。”
“所以,你要忽悠她同意你的方案。按照天使轮估值,B轮付款,其实对你是不利的。当然,也可以折衷一下,按照天使轮估值收购你手中30%的股份,剩下10%由你永久拿着。这样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最后选择什么方案,这要由你们双方来评估,如果你看好公司的未来,你就会倾向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股份,选择将股份逐渐转让给她。而如果她觉得你在公司里还能够帮到她,她也需要你,也就不至于一脚将你踢开。总之,你们两个都要保持理性,好好想想。想想过去,想想未来。”郝雷娜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
李雪娜:本刊特约撰稿
点评1
高孝先
嘉史洁(广州)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
两个曾经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至少在做这一件事情上可以这么说),眼看着自己过往的努力被市场认可,也恰恰面临着俩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对公司能够发挥的作用会有明显变化,面对现实该如何继往开来?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简明扼要,不容回避:
新的投资者进入时原有的创始人股份该如何被稀释?再准确地说,原有股份是不是享有平等权利?
将要休产假的陈丽丽应不应该让出一些股份利益给其他人,以补偿她在此期间无法实际工作?
如果陈丽丽选择退出,该如何保障她的权益?
创业阶段的公司,应该如何设计激励机制,使得公司发展与核心团队的持续成长能够完美地结合?
公司设立首先是创始股东之间的契约,经合法登记注册的契约理应共同遵守。郭晓芳以其合作伙伴陈丽丽将要生产,在未来一段时间不能担当公司职责为由,提出要不平等地稀释陈丽丽原有的股份,这样的思路不仅仅侵害了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也可能导致公司因此违法。进一步而言,国家对孕妇在其生产以及哺乳期间所享受的权利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该相关规定并没有指出创业公司合伙人可以例外。当然,如果陈丽丽本人不希望由于自身离开一段时间而导致公司业务受到影响,自愿让出部分股份,补偿自己的缺憾,也奖励代她完成工作的员工,那该另当别论。而郭晓芳自己认为自己的股份不够,甚至自以为是自己引入的投资人,就可以逼人就范,这个思路于情于理都是荒唐的。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公司,参与者对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公司核心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对公司以股权方式激励员工多少都有憧憬,具体的激励方案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用未来增长来激励团队已经成为普遍做法。公司中任何一个人因自己担当的位置角色重要,企图以此要挟他人进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则是放之四海皆不准的道理。
如果要我给陈丽丽建议,我会建议她尽量选择退出。正如巴菲特所说,“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面两项,那后面的两项会害了你。”陈丽丽与郭晓芳合伙时,只是经过一个共同的朋友引荐,欠缺对对方“正直、善良”这一关键项的考察,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严重的纷争。我想说,像郭晓芳这样的创业合伙人,难保不会出事。早些年在我所在的企业里,有一个高管也是时刻算计自己所得,最后还带走了一批关键人员另起炉灶、重新创业,现在呢?江湖早已没有了他的传说。
至于说到具体的估值,可以按天使轮估值,以公司可以承担的能力分批退出。如果是B轮融资时退出,那就只能按照B轮的估值。如果我是陈丽丽,我宁可选择略低一些估值退出。因为与郭晓芳这样的人合作,实在是太危险了。
点评2
景素奇
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案例非常有典型性,是新生代创业者经常遇到的头疼问题,已经不能套用传统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四权分立来解决新生代创业团队的股权治理,因为,传统商业的创业,规模资金是根本的创业要素,离开了规模资金根本不可能完成创业,而今天新生代的创业,除了必备的资金外(而这样的资金对大多人来讲,已经不算是规模资金,随便一凑,就能开张了),更多的是依赖专业的知识、经验、技能、智慧、资源来驱动。
像本案例中两个主人公,陈丽丽和郭晓芳靠公众号打造娱乐产业垂直媒体的创业,就是新生代创业,真金白银是投资,而个人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专业能力、专业智慧、专业资源等投入的程度也是投资,这些投资不是资金和设备厂房的投资,也不仅仅是智力投资,更重要的是状态投资,状态投入的程度,决定效率、效益和效果。
既然这是新的投资模式,自然没有现成机制可循,产生冲突是必然的,那么如何解决呢?本人由于长期做腾驹达猎头,也算是见了很多这样新生代创业散伙的案例,散伙时,感情破裂是常事,拔刀相向者也有。现给出如下三步曲来避免创业散伙两败俱伤。
第一步,创业前把大的规则讲清楚,且写出来,签字,备存。创业伙伴一定要讨论清楚我们合伙创业目标是什么?合伙合的是什么?不能合了怎么办?创业战略方向遭遇困难时,如何调整?调整时不能有效达成一致意见怎么办?什么情况下可退出创业?如何退?退的规则是什么?企业不同的状态退的规则是什么?退出时利益补偿的最低限和最高限是什么?要把引进新的战略合伙人的规则讲清楚,什么情况下引进?引进的流程、制度安排是什么?原创业伙伴的股份如何缩?达不成一致意见怎么办?像本案中创业前没有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应该考虑到怀孕、伤病、亡故等,退出的最高限额等,所以导致了矛盾纷争。
第二步,创业过程中,要有两个记录。要避免创业散伙时的不愉快,建议做两个文章,一个是理性的会议纪要,即说明文,把平时重要的会议议题、决策,理性地记录下来。刚开始草创阶段,几个合伙人轮流记,或专人记录,最后大家都签字。做到一定规模时,有专人来记录,会议纪要要有编号。
另外,做一叙事文,把关键的战役战斗打完后,用记叙文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配以图片、视频等,适当剪辑一下,形成专题片档案备存。
很多创业伙伴,创业只奔钱去了,将这些看似婆婆妈妈的事不当回事。其实这两文在关键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一是做大以后档案价值,二是纷争时的证据,分手时情感作用。尤其第二个,在散伙时,不仅不会两败俱伤,而且还会分得和平,分得荡气回肠,成为终生的挚友。
第三步,遇到纷争散伙时的回放与展望。创业路上,一定有无数的矛盾冲突。创业绝大多数是要失败的,也就是说要散伙的。所以,一定要做好纷争和散伙的心理准备。前两步走好了,就是为第三步做准备的,散伙一般都是先从矛盾纷争开始,最后散伙。所以把第一步做好了,纷争自然就有底线了,有最初的约定了,签字画押了,双方的期望都锁定在一个区间了,不会狮子大开口。
【关键词】高职文秘;人才培养模式;能力本位
目前,随着用人单位对文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就业率不高和就业质量偏低的情况。出口不畅使得进口也面临枯竭,招生逐步萎缩。为了挽救文秘专业,不少高职院校纷纷调整培养目标,更换专业名称,重新整合课程体系,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局面。其实,高职文秘专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只从表面上更换名称之类是治标不治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关键。高职文秘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从事秘书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1.提倡能力本位教育的背景
所谓能力本位高职教育观,是指在高职教育中,强调以能力培养而不是以学术知识体系学习作为课程教学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能力本位教育观的提出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背景。
1.1提提倡能力本位教育是与用人单位“能本管理”理念相衔接的需要
随着“能本管理”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用人单位往往基于“能力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而“候单位时代”的到来要求大学生要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才能赢得就业竞争的胜利。然而,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并没有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毕业生难就业、就业后难发展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各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必须基于能力本位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1.2提倡能力本位教育是体现新时代精神的要求
21世纪是一个注重能力的社会, 国与国、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资本、资源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个人的能力对个人、集体和社会都变得非常关键。尊重人的能力,激发人的能力,以人的能力作为评价人的基础就成为新的时代精神。高职院校培养直接进入社会生产的人才,必须顺应这一时代精神的要求,把培养具有“能力本位”意识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且能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人”作为目的。
1.3提倡能力本位教育观符合新生代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
90后大学生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他们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自我期望也较高,特别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进入职场后,他们不重视权威和资历,但是尊重能力。他们往往频繁跳槽,期待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待遇更好,福利更优的就业机会。为此,他们必须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能力。高职院校应该以能力为本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他们到社会上马上抓住机遇,较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新工作迁移能力。
2.高职文秘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2.1进行市场调查,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确立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其他一切工作的起点。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所需,高职院校要对用人单位、资深从业人员、历届毕业生、政府相关部门、在校生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从企业实际中来,分析秘书岗位的工作职责,需要的能力模块,确定能力标准和知识标准;然后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同文秘专业教学团队仔细认真地分析调查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具有前瞻性的专业判断, 确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院校一般都将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能够服务于基层、奋战于一线、适应各类行业和部门的应用型秘书人才。
2.2确定秘书职业所需能力模块,构建文秘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高职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分解出从事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能力与相关专项能力,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以本校文秘专业为例,我们邀请资深从业人员、校外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协助教研室将秘书所需能力分为: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办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业务拓展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并建立了几大能力模块:技术基础能力模块、核心( 岗位) 能力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及综合能力模块,每个能力模块都有若干门课程支撑,构建了四阶段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配合公共基础课程和岗位适应训练,致力于培养与用人单位“零距离”的毕业生。
2.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职业能力
实践环节的设计和落实是实施“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过: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么运用它, 运用的智慧乃在书本之外, 不体验就学不到。文秘专业应用性较强,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将实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亲身经历秘书工作实务,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秘书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关键词:教研文化构建;学习文化;合作文化;研究文化;奉献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18-04
区域教研活动开展得是否有特色,是否有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与这个区域教研室是否重视教研文化建构有直接关系,当然也与其行政管理者有无锐意探索教研管理的创新意识有直接关系。
区域教研文化是在区(县)教研室的有效引导下,学校、教师有针对性和有责任感地解决教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的稳定的教学价值追求,及其催化、形成的教学行为习惯所长期营造、积淀、形成的一种社会氛围,是看不见却不可抗拒的教研管理力量,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形成的客观存在的教研管理意志。
作为区域教研的牵头单位――区(县)教研室,必须把建构教研文化当成重点工作来抓,积极营造适宜学校持续发展和开发教师创造潜能的良好氛围,创新搭建教师教研无私交流、真诚合作的实用平台,真正实现教研文化为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目标。一个区域的教研文化成功建构之时,就是这个区域教研管理水平“升级换代”之日。
研究和建构区域教研文化,应该树立教师的终身学习理念,倡导相互合作教研的意识,不断创新教研问题研究的方式,弘扬无私奉献教研事业的精神。
一、教研文化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学习文化”
学习,应是教育工作者终其一生的本分和天职;善于学习,应是教育工作者最值得骄傲的天分和本能。可见,学习是永葆教师良好职业道德的职责所在,更是教师业务素质提升的根本保障。
(一)教研室的学习文化建构
教研员务必从自身学习做起,注重教研文化建构。因此,我区教研室要求教研员每个月读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书目挑选先由教研员相互推荐,经大家集体讨论后确定,由教研室统一购买。教研员利用业余时间按当月书目阅读,每个月末周五下午教研室召开全员参加、教研员轮流主持的读后感交流会,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过程是教研员独自完成阅读之后的知识升华,更是在教研室形成主题鲜明的读书学习风气的有效手段,而最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增强教研员的自尊和信心。交流结束后,要求每人撰写一份读书心得,并由教研室归档保存。
2014年我区小学教研室教研员阅读的书目是:3月,《给教师的建议》;4月,《木偶奇遇记》;5月,《青鸟》;6月,《夏洛的网》;9月,《有效的学习型学校》;10月,《如何阅读一本书》;11月,《学校是一段旅程》;12月,《第56号教室的奇迹》;1月,《破译命运密码:童话人格》。
(二)学校、教师学习文化的建构
教研室要求一线教师每学期必须阅读两本书,书目由教研室推荐,由学校为教师购买,教研室提倡学校间每学期两两交换书目,以避免增加学校的购书负担,同时也实现了学校图书室书目自然补充、更新的目标要求。各学校在每学期中、末各召开一次读后感交流会,并要求在区教研室统一编制的《小学教师业务成长档案》第9页“阅读心得栏”,由教师认真填写学习体会,教研室在教学视导时随机抽查教师业务成长档案的填写情况,检查结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积分。每学年教研室在全区评选一次读书标兵,旨在营造爱学习的良好氛围,鼓励热爱读书的教师。
教师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从学校强制约束开始,逐步转变为教师有兴趣、自愿读书学习,这需要一个过程。良好的师德是教师愿意终身学习的关键,师德的灵魂就是爱心、责任心、进取心。
1.读书是培养爱心的有效途径。鼓励教师坚持读书,是促使教师与时俱进,培养、提升、纯化每一名教师其师者爱心的有效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的天性。师者的爱是一种大爱,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 这种爱是 “泛爱”,不是“偏爱”,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爱 ;这种爱是“严爱”,不是“溺爱”,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是从思想、生活、学习诸方面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是这种爱的重要内涵。
2.读书是培养责任心的有效途径。责任心就是爱岗敬业的精神。有诗曰:“位不在高,爱岗则名;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唯有耕耘。”这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自然流露。所谓“爱岗”就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所谓“敬业”就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教师的责任心是职业情感的基础。当一个教师把爱岗敬业确立为自己的道德原则时,他就会产生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陶行知认为,教师应具备五个条件:一要有信仰, 二要有责任心,三要有共和精神,四要有开辟精神, 五要有实验精神。责任心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加里宁也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这是把伟大责任加在教师身上的一种重任。”这些名言,是对教育家的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的崇高褒扬和神圣赋予。教师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对职业的责任感,是一种内驱力。通过读书学习活动能培养、强化这种责任感,能驱动教师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促使教师自觉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3.读书是培养进取心的有效途径。进取心就是永不止步地追求目标,以终身学习来实现梦想的意愿和责任感。人因无知,故而学习;人因学习,方知不足。作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必须做学习的先锋。作为新时期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时展,其学习的速度要赶上教育变革的速度;面对早已不满足于杯水之需的新生代学生,更要不断进取,竭力充实自己,完善自身。否则,何来自信,怎能立于不败之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至理明言应该是每位教师终生的座右铭。拥有进取心是教师的一笔巨大财富。而教师只有乐读、肯学,才能拥有进取心,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才能拥有推动教师不断学习的重要动力。
目前,我区正在形成一种爱读书的教师职业时尚,爱学习正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也使教师的这种良好品质培养成为我区教研工作的抓手,引导教师将“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转化成自己的终身习惯,从而在整个区域成功建构学习文化的氛围。
二、教研文化是教师互助协作的“合作文化”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相互合作就是同伴互助,其实质是在教师教研活动中形成的互助和合作的文化,是教研文化的标志和灵魂。
(一)教研室积极为教研合作文化的建构创设交流平台
区域教研活动的组织、开展离不开教研室的有序协调,教研室要积极为教研合作文化的建构而创设平台:一是创设中心学区、学校间的教研合作交流平台,二是创设教师间的教研合作交流平台。多年来,我区一直在探索联片教研的合作模式,从最早的“五片、七线、九点”开始摸索,到现在逐步确立的“三片、七线、三点”的联片教研合作模式;从最早的只打破乡镇、中心学区界限,以区域地理位置相近、规模相当、教学质量和教研实力相补的教研室指定划分教研片,到常态式一学期一轮换、整个区域内九个中心学区间“三三”随机组合的84个联片教研方案。各教研联谊片负责人从本片三个学区的普教校长中民主评议产生,民主推选教研片长的优点是教研活动组织顺畅,工作积极主动,合作配合默契,这些都是教研合作文化的内涵。每学期初,由教研片长牵头设计两次以上教研活动,由于活动安排得早,教师准备充分,因而每次联片教研活动都能收到较好效果,整个区域内学校间洋溢着浓厚的教研合作文化氛围。
(二)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成功合作,建立真诚友谊
为增进教师在教研合作中建立友谊,2014年起,我区小学开展了以“五同”(同年级、同学科、同课题、同教案、同级别)课堂教学评优为主线的联片教研活动,将小学六个年级的七学科(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所有教师按年龄分为A级别(30岁以下)、B级别(31~40岁)、C级别(41~50岁)、D级别(51岁以上)共计152个级别组(我区小学英语、科学从三年级开设),在同一个教研联谊片的同年级、同学科、同级别的教师在一起集体备课、一起研讨同一个课题,他们的工作经历、教学经验、年龄认同感相当,在课堂教学相互观摩中,氛围、心境融洽;由教研室学科教研员、校长、主任及学科特聘教研员组成的“评课团”,给予“专家”级的课堂引领与教学点评,教师的教学技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效果仅从“五同”课堂教学评优的“同教案”教学活动就鲜明地表现出来:先是“同课异构”(作课教师各自撰写说课稿),到“同课同构”(“评课团”点评、相互观摩后的集体备课),再到“同课再构”(第一次作课后又一次讲评、集体备课)的过程。作课教师全程参与整个过程中,自己作课的成功或不足之处清晰可见,同伴的优秀教学风格无不影响和打动自己,专家的点评更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受到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两次作课效果对比,作课教师及“评课团”成员也都能感受到教学过程中教师素质的明显长进。教师间的相互帮助、密切合作以及“评课团”专家的有效点评,使教研合作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在教师间渐渐渗透、形成,一种完美、真诚的教研合作文化萦绕、浸润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灵。
(三)建构教研合作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研合作文化建构过程中,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合作是教师合作文化建构的关键。为了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实行学校以年级组、学区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一个教学单位整体取得了好成绩,说明该年级组或者学校的总体水平高,虽然这样的评价难免有“滥竽充数”者出工不出力之嫌,但这现象只会发生在这种评价模式的初期,随着教师个人素质、修养的提升,教研合作文化建设成果就愈加丰硕。当然,在教研合作文化建设过程中,校长必须引领教师积极地与其他教师合作,鼓励教师在教研合作中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要树立在教研活动中涌现的教研合作标兵,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教师尊重他人、与人友善,从而营造和谐、真诚的合作氛围,共同建立起成功合作的友谊。
三、教研文化是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文化”
研究文化是教师在教学中思想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基础上,在教研实践中进一步探究、思考,逐步形成今后解决类似教学情境中相关问题的基本素质。
(一)教研室研究文化的建构
教研室是教学研究部门,其本职工作就是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状态,研究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是负责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技能指导的业务机构。
为营造深厚的区域教研文化氛围,我区教研室将教研培训与优质课评议融为一体,在每学期的两次听课视导和两次联片教研中,根据所视导的课堂教学状态,对其执教教师在教材研究、处理和教法,以及对学生的学法引导等方面的当否、高下,做出导向性评价,创新、建立了我区小学教学质量等级评价方案,更新、完善了联片教研的内涵,从而,通过这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一步一步地帮助每个教师实现着各自的教学成功梦。
(二)学校、教师研究文化的建构
教师的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研究。教研室要求各学校以常规教学视导工作为主线,以学科为单位及时捕捉、积累遇到的教学实际问题,经过归纳、梳理,列为各教研联谊片的教研主题,以此为小课题,引领每一位教师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上,对教研主题有所突破,在同伴帮助及专家指导、启发下,围绕研究主题积极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联片教研的全过程中,我们不仅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后的“专家”教学评议,更要强调研究氛围浓厚的课前集体备课环节的重要性。
在联片教研活动的集体备课环节,所有参与教学问题研究的教师,都发挥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精神,这已成为我区一线教师积极建构教学研究文化的真实写照。
四、教研文化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奉献文化”
所谓奉献,是指一个人为了维护整体利益和他人的利益,而心甘情愿舍弃和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的高尚品质和高贵精神。在教研过程中,教研员和教师只有以无私奉献的态度参与,才使教研文化结出另一丰硕成果――奉献文化。
(一)教研员是无私奉献文化建构的带头人
教研员的工作,光荣而神圣,平凡而伟大。因此,人们赞誉教研员是教研改革的引路人,是引领教师走向成功的铺路石,是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楷模,是学科教学的领头雁,是教师心目中的专家。
优秀教师的教学成果里凝结着教研员辛勤孜孜指导的辛勤与智慧,蕴含着教研员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奉献,闪烁着教研员劳心劳力的身影。正是教研员幕后的精心培养,才使教学一线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是一代又一代教研员唱响了我区教学研究群体的奉献文化的最强音。
(二)教师是无私奉献文化建构的主力军
教师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早已成为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人们用蜡烛来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最能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的奉献精神贵在“甘为人梯”:一方面,甘当学生人梯,含辛茹苦而毫无怨言;另一方面甘与同事互为人梯,成为同事间团结、互助、友爱的纽带。
收藏家
Collector
宗峰的收藏线索是自“85’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架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眼光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学术性:他认为“85’新潮”所产生的新价值观是一场波及全社会的新观念、,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是能够准确涵盖、佐证、代表这一历史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这条收藏线索也伴随着风险。宗峰的谨慎之处在于,在藏品保值方面,他更青睐选择画廊和艺术家,看重藏品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2012年,他继续收藏周春芽、曾梵志、何工等重要艺术家作品,同时兼顾青年艺术家如陈君、魏言、藏坤坤等。此外他还资助青年艺术家举办个展及群展,并资助大型展览,如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式书写”等活动。
52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2012年,站台中国的推出重点还是集中于年轻艺术家,在扶植新人的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12年北京的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举办了马轲、金闪、裴丽、毕建业、高伟刚、周轶伦、亓文章、肖江、孙逊等艺术家个展,以及站台中国驻留艺术家Ben Hart“在他处”个展和“再绘画”群展。这对于刷新艺术圈的生态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站台中国2012年开设了香港分部,并被列为香港十佳画廊之一,成功举办了包括“哈利路亚―贾蔼力个展、”“D For Drawing群展”等一系列画展。各大艺博会上均有站台中国的亮相,而且还作为唯一一家中国本土画廊参加了“Art Dubai 2012国际博览会”。
53 王光乐
艺术家
Artist
2012年农历新年之后,王光乐参加了民生现代美术馆“开放的肖像”群展,并在夏天迎来自己在美国的首次个展。在纽约佩斯画廊推出的这次展览中,王光乐聚焦于“无题”系列的7件新作品,并延伸了从2004年开始创作的“寿漆”作品概念。随后,他参加了“首届新疆当代艺术双年展”和今日美术馆的“自旋―新世纪的十年”群展。作为“70后”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王光乐的创作手法颇费精力和耐心,他的抽象创作影响了不少后起的年轻人,为他们埋下了踏实苦干的种子。王光乐不仅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也开始把触角伸向海外,这意味着一股新的力量将备受海外瞩目,昭示了前进中的中青年艺术家们开拓进取的趋势。
54 刘
艺术家
Artist
刘2011年在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三部曲:刘个展”还在人们的脑海中留有深刻印象,2012年他又在东家空间的主场举办了大型个展。这个准备了一年、拒绝被描述的展览,占据了空间左右两个大厅,令观者更进一步理解他所坚持的“形式是最政治的”观念。相较于早期作品对文化差异、社会及政治元素的指涉及利用,他的近期创作专注于材料和构成世界的客体之间的关系,试图“摆脱单纯的材料,感受物质自身的内在价值”。在19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中,刘这种纯粹形式化的创作深得国外藏家的喜爱,这也使得他在同代人中最先挺立于国际市场,因此他的作品最近几年在不少国际艺博会上都非常抢手。
55 鲁虹
策展人、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
Curator / Art Director of Shenzhen Art Museum
2012年鲁虹主要致力于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其新作《中国当代艺术30年1978-2008》也将于2013年出版。此外他还继续推动着当代水墨的发展,策划了“墨变: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再水墨: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等展览,而由他担任策展人在湖北美术馆举办的“再水墨: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则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对当代艺术的热烈讨论。
56 苏新平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Artist / Principal of School of Fine Art School,CAFA / Director of Printmaking Department,CAFA
苏新平在中国的版画界具有代表性的地位,作品很早即被国际艺术市场认可,也被视为中国版画走入当代艺术转折点的人物。2012年,版画交易回暖,苏新平作为学院派版画的代表人物,作品依旧备受市场青睐,他的石版画也进入版权银行。2012年在教学教务之余苏新平依旧坚持创作,参加了匈牙利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开放与共融―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筹办的“在当代・2012中国油画双年展”、“纸・非纸:中日纸艺术展第一回”以及“视象: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等7个展览。
57 诚品画廊
成立于1989年的诚品画廊,如今已经走到第24个年头。在创办人吴清友先生的坚持之下,诚品画廊始终以华人当代艺术的扶植与推动为职志。在众多艺术品中,诚品画廊选择了当代先锋艺术这一方充满了不可预期与风险的领域,将眼光投向未来,并佐以高度专业与质量的自我要求,打造出兼受艺术创作与艺术收藏领域所肯定的品牌。2012年诚品画廊继续以当代艺术家展览为主要内容,举办“苏旺伸个展”、“越度|归元―洪艺真作品个展”、“陈道明个展”,并参加了香港国际艺术展,在推进当代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行走。
58 向京
艺术家
Artist
运用古典朴素的艺术手法雕塑女性本真之美,向京自成名伊始便被广泛贴上了“女性主义”的标签。而近年来在“通过身体说话”的同时,向京也开始关注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继2011年推出个展“这个世界会好吗?”之后,向京在2012年与瞿广慈再次联手举办同名双个展,同时还参加了“时尚之巅―首届当代女性艺术邀请展”、“未来通行证全球巡回展―今日北京站”等群展,因为参与的艺术家人数有限,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向京之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加之她获评“2012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以及担纲“青年100”评委,也印证了她正在将个人的影响力发挥到更广阔的层面。
59 乔志兵
收藏家
Collector
2012年,乔志兵继续光顾艺术家工作室,游走于世界各大画廊、艺博会和美术馆,搜罗自己喜爱的艺术品。去年他在张晓刚和张恩利举办大型个展时都有出手,尽管有时候买名家作品会超支,但遇到喜欢的作品时他也不吝挪用下一年的预算。即使已经参与收藏多年,乔志兵认为自己还未到形成特定方向和线索的时候,收藏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机缘巧合,碰到了就买,没碰到、没那么迫切想要或者与艺术家本人没什么交流,可能就会缓一缓。乔志兵早年偏好立体作品,后来不再刻意选择媒介,近年也开始关注和大量购买国际艺术家的作品。
60 李小山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Director of The Art Museu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12年,时值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李小山成为了新成立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馆长。开馆以来,美术馆已经举办了“乔治・布拉克:立体派创始人中国首展”、“第三届全国漆画展”、“闳约深美: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师生美术作品展”等一系列展览、学术论坛和艺术教育活动。在馆长李小山看来,美术馆举办高质量的展览和学术活动也为学校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61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2年度,上海外滩美术馆作为外滩地区唯一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依托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潮流汇聚优势,免费艺术文教活动“艺术夜生活”项目继续举行,为艺术机构的人文关照、艺术推广做下良好的示范。同年开展3个大展:“样板屋:2012林明弘”个展以跨界合作模式呈现的最新观念性创作;意大利艺术家波拉・彼薇(Paola Pivi)在中国的首场个展“分享,但不公平”, 波拉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当今世界;群展“时光旅行者”中,当代艺术家用他们虚构的历史和地理帮助参观者重新建构人们的文化身份和存在方式。
62 前波画廊
前波画廊是由茅为清先生于2000年在纽约创办的一家致力于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性画廊,自2007年起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设立分点。经历了艺术市场起起落落,在2012年间,前波画廊依然秉承其一贯的经营理念,将国内外艺术交流项目进行得有声有色,在中美两地举办多场个展或群展,向世人展示中国知名艺术家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作品,例如 “迷楼:洪磊近作”和“不太晚:冯梦波近作”等,同时也在不断发掘极具潜力的新锐艺术家。
63 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
自2005年成立以来,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迅速成为国内最让藏家信赖的几大拍卖公司之一,同时也在积极适应艺术品拍卖行业自身的发展变化。早在公司成立之前,其创始股东赵涌在线便率先引入了在线竞价模式,挑战传统拍卖行业;而在艺术精品日益稀缺的情况下,上海泓盛在2012年主动调整经营方向、拓宽拍卖门类,先是在春拍中隆重推出“虚拟艺术品”―的《地书项目》以及中国第一代先驱水彩经典,后又在秋拍中力推“纸杂文献”专场,为挖掘艺术收藏新领域、拓展新时代的收藏体系提供了范本。
64 空白空间
2004年成立的空白空间原是德国亚历山大画廊的支部,是最早一批将、杨少斌、方力钧等中国当代重要艺术家推广到德国的画廊之一。2008年空白空间转型,开始了田原独当一面的时代,重新确立了以年轻艺术家为方向的画廊定位,扩大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坚持至2012年,空白空间为王海洋、简策、Yangzi、杨宏伟、何翔宇、杨健、石至莹、刘辛夷、李姝睿、谢帆、刘文涛、尚一心等青年艺术家推出展览。田原曾说,“看一个画廊至少要5年”,2012年,我们看到全新的空白空间对本土艺术家的期许,也看到一个画廊的专业和坚持。
65 艺・凯旋艺术空间
2012年,艺・凯旋艺术空间迎来了第5个年头,一路走来,身为画廊掌门人的李兰芳功不可没。作为一位经常走访各画廊、和业内同行互通有无的经纪人,李兰芳的努力付出为她积累了良好的人脉,也成就了艺・凯旋的今天。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艺・凯旋艺术空间着力打造的集结20世纪早期艺术先辈经典之作的大型展览“西臻艺幕:二十世纪早期油画展”,呈现了李铁夫、徐悲鸿、林风眠、群等大师级佳作。除此之外,2012年画廊还举办了“新坐标:当代名家作品展”、“静物练习:贾涤非作品展”等9场高品质的展览。
66 林明珠
艺术赞助人、收藏家、画廊主、中国艺术基金会创立人
Patron / Collector / Gallerist / Founder of China Art Foundation
林明珠出生于香港著名的豪门望族,典型的富家千金,却不安于锦衣玉食的生活,不知疲倦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虽从未进入任何艺术院校深造,却对艺术有着天生的敏锐度和独特的想象力。财富和智慧成全了她的建筑梦,艺术门画廊(原对比窗艺廊)是她又一个实践艺术的领地。
2012年,艺术门画廊举办了中国5位女摄影家崔岫闻、蔡锦、何成瑶 、孙钧钧 、肖鲁在香港的“心尘”展览。艺术门画廊也是第一批专注于当代艺术水墨文化之一的画廊。将中国当代艺术家推向国际,让国际上最好的博物馆永久收藏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是林明珠的理想。
67 武汉美术馆
作为一家位于中部地区的地方性公立美术馆,开馆已有4年的武汉美术馆充分发挥了它的公共职能,即大力支持本土艺术、将艺术带入寻常百姓家。自2008年年末开馆到2012年底,武汉美术馆已经举办了共计116场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展,其中2012年年度展览就有18场之多,作品形式从水墨、油画、新媒体、装置、雕塑到漫画都有涉及。闹市深处有艺苑,武汉市民已渐渐习惯把逛美术馆作为日常生活方式之一。
68 耿画廊
一个画廊经营得如何,往往能从其举办的艺术家个展数量和质量上判断。2012年,耿画廊大张旗鼓地在台北和北京两地举办了11个个展,涵盖了水墨、油画、摄影、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王怀庆和姚瑞中的个展均是首次在台北和北京的空间展出。除此之外,耿画廊还在2012年相继参加了新加坡、中艺博、艺术北京、上海、台北、阿布扎比等地的艺博会,在立足本土的同时,也更为注重亚洲地区之间的推广和交流。
69 林天苗
艺术家
Artist
2012年,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为林天苗举办了回顾展“缠了,再剪开”。这个展览是早在2008年就敲定的,是林天苗个人事业生涯中的首次回顾展,也是亚洲协会继蔡国强、张洹之后举办的第三个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展出的29件作品涵盖了林天苗自1995年以来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包括有“聚焦”系列、“这里?哪里?”等等。此外林天苗还为这次展览特别创作了新作品,并对骨头这种材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70 梁铨
艺术家
Artist
多年来粱铨一直在抽象艺术和实验水墨的实践中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其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核。2012年粱铨的作品出现在各个抽象艺术大展中,比如台湾大象艺术空间馆举办的“墨界无限”展览、偏锋新艺术空间举办的“平心:中国抽象艺术第五回展”等,而由杭春晓策划的“非媒介:张羽、梁铨作品展”则带来了一场关于抽象水墨和实验水墨的深层次思考。
71 星空间
随着“75后”艺术家的的成长与成熟,星空间作为这一艺术群体最早的发现者与培育者无疑要肩负更重要的使命。2012年星空间为的新锐艺术家推出多个展览,包括欧阳春的个展“孩童”、高个展“不现实”、陈可个展“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实验性群展“无处藏身”系列展,“自旋―新世纪的十年”、“我们都爱大坏蛋―陈飞和他的坏蛋朋友们”、群展“新一代的性与爱”。星空间的“造星之术”向来被人们称道,成立7年以来其的艺术家已经成为新生代中公认的市场弄潮儿。
72 尹朝阳
艺术家
Artist
尹朝阳的绘画开启了“70后”艺术家关于青春感伤的主题探讨,并真正开始塑造这一代人的自我形象和情感特征。他的绘画始终把宏大叙事置于人性反省的关照之中,进而对时代性的青春境遇进行了感性的概括。在1990年代,以尹朝阳等人为代表的“青春残酷绘画”,重新使绘画在叙事性、图像概念以及美学趣味上,具有一种不同以往的实验性和思想深度,并构成1990年代前卫绘画的一个重要倾向。这样的影响力也使得尹朝阳在2012年成功入围“龙美术馆开馆邀请展”、“开放的肖像”以及“传神写照―凯旋人物系列收藏展”等重要的群展和活动。
73 宋琨
艺术家
Artist
继“这就是我的生活”、“ 昔珈・忘川”、“羽化”、“ 垃圾宝石”等系列作品之后,宋琨在2012年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个展“千吻之深”。作为中国目前最受关注的“70后”女艺术家之一,宋琨的绘画一直关注自我和身边日常之物,但与其说她是用画笔描绘自身的世界,莫如说她在用情感触摸个人的精神与欲望,并逐渐消磨掉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赋之与独特的梦幻色彩。遵从自己的内心,敢于直面世界,这使得宋琨的创作拥有了难得的自信,也“刷新”和推进着年轻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地位。
74 亚洲艺术文献库
亚洲艺术文献库并不是一个静态被动的资料库。在过去的一年里,文献库除了一如既往地记录亚洲当代艺术史各方面的进展,整理、汇编艺术史资料,不断丰富实物和数码资料馆藏,还举办了20多个展览、讲座、沙龙、在线活动等项目。在这个有系统的研究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和馆藏一起与日俱增的,还有公众的热情参与和对文献库更进一步的认识。
75 西安美术馆
历经3年的发展,西安美术馆策展路线逐步成熟,在完善一个综合性美术馆的同时,有侧重地强调当下,一套属于美术馆自己的运营思路已经形成。2012 年西安美术馆展览总数33 场,学术研讨会7次,公共教育活动20余次。西安美术馆还举办了“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等重要活动,为美术馆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76 录像局
2012年,3位艺术家“局长”朱加、陈侗、方璐成立了一个名为“录像局”的机构。“录像局”是专门针对录像艺术的非营利机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整理录像艺术家的作品、资料,并建立便于检索的档案。“录像局”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没有太多的个人意向,主要靠机缘(包括关系、介绍、影响力)。作为艺术家组织的机构,“录像局”的出现丰富了多种艺术生态的共生、共存。
77 东大名艺术中心
东大名艺术中心是一个独立空间,多年致力于另类与实验艺术活动的拓展。2010年后受动迁影响再没有开展线下展览活动。但是2009年开始,其负责人郑为民发现了跨行业的沟通可以产生出乎预料的新方向,从DDM到ARTLINKART,他开始尝试用网络更完整的接近真实的艺术世界。到2012年为止,ARTLINKART作为一个中英文双语版的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收录了29万位艺术相关人士、31万展览、10万篇文章、58万张现场图片,为当代艺术圈提供了多维度、多视角的信息服务,称得上是目前中国最完整的的当代艺术数据库。
78 奥沙画廊
隶属于奥沙集团的奥沙画廊成立于2004年,先后在香港、上海、新加坡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展示空间。而奥沙集团所属的各类商业公司实体,也为旗下的奥沙基金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堪称以商业模式资助非盈利艺术组织的典范。2012年,奥沙画廊先后举办了石家豪、吕振光的个展,以及“Regional Perspectives: Thailand”和“炼银术―从炼金到炼胶”等群展,践行着画廊为本地区值得关注的艺术家构架商业平台的宗旨,并为其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同时也将自身的视野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亚洲地区。
79 曹晖
艺术家
Artist
曹晖的作品以深入、直接而毫无顾忌著称,表达血淋淋与裸的残酷美学,用最本真的静态写实手法营造视觉上的“温度”,以达到触目惊心的现实呈现。2012年他在偏锋新艺术空间的个展中,从最形式化的硬标准中汲取灵感,并将其成为雕塑语言中感性的一部分,将写实语言的运用到达极致,并赋予作品一种几乎无法让人理解的荒诞的超现实感。曹晖在以科研的姿态把逼真的写实手法推向极致的同时,是将作品的内涵普世化。
80 侯瀚如
策展人
Curator
侯瀚如是将中国当代艺术引介到西方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2012年,他最重要的工作是策划、实施了“刘小东在和田”的展览项目。为了使计划及其涉及的题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得以充分显示,侯瀚如启动了一个与绘画项目平行的复杂项目,其中包括现场研究、历史研究和巡展、电影放映、研讨会和在线出版物等,不仅超越了常规性的展览,也进一步突破了刘小东逐渐建立起的现场绘画方式。这也贯彻了侯瀚如一贯的策展原则,即展览必须具备现实和历史的针对性方向,并借由艺术完成他个人的社会学表达。
81 杨茂源
艺术家
Artist
2012年杨茂源在品画廊举办了个展“光温”,展出了13件最新绘画作品,呈现出不同于杨茂源之前作品全新的表现手法。此次杨茂源从1990年代的工作经历汲取灵感,用几年的时间测量光的温度,再用对照色谱画出时间的颜色来进行创作。与以往惯用的表现时空的艺术手法不同,杨茂源将时间、空间、温度这些元素融入到平面绘画中,用鲜明的色彩和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风格。
82 杨少斌
艺术家
Aritist
从“玩世现实主义”到“红色暴力”,从“国际政治”到“煤矿”系列,坚持模糊压抑的画面让杨少斌被称为“暴力美学”创始人,以及技法最出色的当代艺术家。直到近几年,他回归了更具有绘画性的“蓝屋”,开始突破早年创作,显示出阶段性的巨变。2012年,他在“对话”、“依于仁,游于艺”、“再编码”3个群展中展示的作品依然保留着敬畏生存的残酷性,但继续探索全新的表达方式的执着为他赢得了认同。
83 季大纯
艺术家
Artist
作为“”后的首批大学生,在其他人还沉浸苏俄传统艺术或者批判现实主义情节中时,季大纯已经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在强调绘画语言方面的独立性,画作流露出游戏状态的自然流露。2012年他在aye画廊举办“灰色时刻”个展,在纽约Fred Torres Collaborations画廊举办“与世隔绝”个展,在韩国参加了“非线性实践”2012光州双年展特展。季大纯近期的画作中,除了惯常画面那种善意的冷幽默,增加了更加复杂难懂的画面,吸取了传统文人画的气质,在一些小的情绪气质中,体会到绘画中的个人乐趣,从而也刷新了他个人独特的创作视界。
84 东站画廊
东站画廊经过多年深耕,2012年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画廊与有成就的艺术家同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并行。值得一提的是4月,东站画廊成功进军香港,并以一个阵容豪华的联展“表述”开启了东站・香港空间的帷幕。开幕展“表述”呈现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汇聚了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传承发扬的优秀继承者们,以及一线艺术家与新锐艺术家强档联合,以盛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多样性体现了东站画廊的经营宗旨与实力。这正是东站画廊不断国际化迈出的第一步。
85 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
作为摄影领域的高端学术性峰会,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暨齐鲁国际摄影周在2012年迎来了第四届展会。本次双年展以“回顾与展望―从影响本体出发”为主题,汇聚了约瑟夫・寇德卡、詹姆斯・纳切威和杰瑞・尤斯曼等多位国际知名摄影大师,同时将作品展示、学术交流与研究成果汇集成为彼此关联的“三位一体”,充分体现了本届双年展理念的全面创新。
86 Hadrien de Montferrand
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在2012年开年之初提出了“无框”项目,这是一个全新的以纸为媒介的概念,将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以一个固定的价格陈列出,并向游客提供来自中国顶级艺术院校学生的5,000多幅作品。随后相继举办了凌健、ENKI BILAL等中外艺术家的个展以及经典绘画群展。自2009年开幕以来,该凭借自身的专业性,放大了绘画手稿的魅力,也对纸上技术如水墨、水粉、色粉、铅笔、粉蜡等进行了推广。
87 林大艺术中心
林大艺术中心一直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去年林大艺术中心北京分部举办了“游戏之后:黄木个展”、“母题与个案:隋建国、王友身、、张大力作品展”等展览。2012年新加坡MOCA美术馆举办的隋建国、方力钧、夏小万、蔡志松、孙良等中国艺术家的个展,都与林大艺术中心的推动和协助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在艺术北京、台北艺博会和艺术登陆新加坡等艺博会上,都能见到林大艺术中心活跃的身影。
88 魔金石空间
魔金石空间一直没打算走商业画廊的道路,作为一个实验性很强的学术性空间,市场的起伏不会对它造成太大影响。魔金石空间关注年轻艺术家和被市场忽视的重要青年艺术家,因为暂时还看不到盈利点,画廊每年至少投入100多万运营成本。善于“省钱”的曲科杰说,“开画廊靠的是理想,培养艺术家拒绝不择手段,只要对资金的压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行业还是很精彩和刺激的。”2012年魔金石成功举办了6个展览,包括凯伦・塞特(Keren Cytter)个人展“焦虑为艺术家的工具”、蒋志个展“窄门”,以及李然、王卫、王忠杰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
89 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
中国西部国际艺术双年展是地处非文化中心地带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办的西部地区首个国际艺术双年展。继2010年首届双年展成功举行后,于2012年10月12日开幕的本届双年展邀请了来自15个国家的35位艺术家作品参展,通过“主题展”、户外装置项目“沙漠计划”和“新锐展”3个展览,用各自的作品诠释本届双年展策展人杨・霍特(Jan Hoet)和田野拟定的主题“环境与艺术”。该双年展为当代艺术走进中国西部,为宁夏建设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且良性运转的艺术市场和文化形态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
90 姜节泓
策展人
Curator
姜节泓自2008年开始便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圈,经常往返于英中两地之间学习与研究、策划展览,在中国20多所艺术院校(系)做短期讲学和客座讲座,更是每年在北京、上海或广州等一线城市策划一个群展。2012年,姜节泓策划的“见所未见―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主题展”颇具影响力,受到中外瞩目,也使得他首次上榜。姜节泓是从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学成归来,获得了视觉艺术博士学位,他的上榜标志着新一代的“海归”策展人已经开始在中国艺术界发挥作用。
91 薛松
艺术家
Artist
自1990年代开始,薛松便广泛吸收中西方绘画的传统,并采用拼贴、移植等方式,将焚烧过的现实图像和文本重新组合在油画布上,以此来进行他人文意义的考证,从而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格。2012年,薛松先后参加了“香港国际艺术展”、“视界―中国当代艺术展”、“在历史―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偏看―无意识的当代艺术”、“新续史―龙美术馆开幕展”、“三亚艺术季―薛松作品展”、“图与词:马格利特以来”等多个群展和活动,从不同角度继续“刷新”着他对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的认知。
92 中画廊
2012年1月22日,中国农历大年初一,由收藏家朱高文创建的“首家欧洲中资画廊”中画廊在柏林市中心的画廊区正式开幕。分为两个部分的开幕展“曙光―来自中国的新艺术”和“剥离―来自中国的新艺术”集结了李继开、王光乐、王亚彬、吴笛、刘、贾霭力、康海涛等18位艺术家,将推广目标旗帜鲜明地定位于中国“70后”年轻艺术家。中画廊的成立不仅刷新了之前只有国外画廊抢滩中国的历史,而且也为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93 姜吉安
艺术家
Artist
2012年当代水墨大行其道,成为展览活动和拍卖市场的主角。而姜吉安则是这一领域中活跃多年的代表人物。2012年他参加了十五六个展览,包括偏锋新艺术空间的“A+A”展、上海外滩18号的“在视网膜上弯曲的光”、广东时代美术馆的“脉冲反应”、蓝顶美术馆当代艺术邀请展、元典美术馆的“虚薄”绘画展,艺凯旋的“范姜明道姜吉安双个展”,中国美术馆的“概念超越”新工笔文献展等等。他突破平面与水墨材质的创作方式,充满新意又耐人寻味,完美阐释了当代水墨对传统与创新的理解。
94 美丽道艺术中心
2012年美丽道艺术中心接连推出了“精神・现象2012:美丽道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精品展”、“面觑・侧隐:郭润文陈子君油画展”和“限制与自由:冷军油画作品展”等多个聚焦于经典艺术的高质量展览。和其他画廊相比,美丽道有着更加精准的定位,也是为数不多的主要推广具有学院背景的经典写实派艺术家的画廊,结果也证明了这一领域正是当下艺术市场中的热点所在。
95 千高原艺术空间
千高原艺术空间是2012年成都地区唯一上榜的画廊。该空间主要推荐有创造力的年轻艺术家,也支持有突出才能和价值的艺术家的作品或项目,设有艺术作品展示厅、影像资料收藏及放映室和完备开放的网络文献库,每年举办5-6个群展或个展。过去一年,千高原艺术空间举办了何工、陈秋林、熊宇、刘传宏等人的个展,并将他们推荐到香港、北京、成都等地的艺术展会和美术馆,也举办了“独立电影放映联盟”、“平行的交叉点―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世界”纪录片放映等活动。作为成都致力于当代艺术的代表性画廊,千高原艺术空间对于推动当地艺术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96 张永红
收藏家
Collector
张永红以1990年以来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当代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为收藏线索,逐步收藏了一批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同时她也积极致力于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赞助和推广。
2012年由张永红女士担任出品人赞助推出了三场各具特色的当代艺术的展览,同时,她所经营的力利记画廊和投资机构也在当代艺术的领域进行了颇有助益的活动,首展“静物:阳台小组的艺术实践”和2012年底的压轴展“画吧,我们”,均以青年艺术家为关注对象,坚定了力利记艺术空间的发展方向。
97 白盒子艺术馆
白盒子艺术馆是民营企业涉足当代艺术的代表,在举办当代艺术展览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艺术衍生品,同时还致力于时尚与跨界艺术的展览展示。2012年,白盒子艺术馆相继举办了赵能智、焦兴涛、卢征远等艺术家的个展,并且将巴西当代艺术和芬兰的玻璃艺术引入中国,而年末开展的“白盒子艺术与设计”亦是该馆打造艺术创意品牌的个中代表。以学术包装艺术和品牌,白盒子艺术馆正在这条不平坦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98 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
2012年,由皮道坚担任轮值主席、彭德担任学术主持的第六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以“批评的理论和理论的批评”和“当代艺术批评与当代艺术现状”为主题,从本质上点破了批评家们在市场化的强势冲击之下所面临的压力。他们之所以提倡艺术批评的“低碳化”,即用朴素的语言,回到艺术现场,回到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本身,同时反对艺术批评的“大词化”、“哲学化”、“老外化”和“翻译化”等写作风气,正是老套的批评文风不被大众接受的结果。批评家们提出的矫正,是对艺术大众化趋势的妥协,也是大权旁落之后的集体反击和反思。
99 北京画廊协会、上海画廊联盟
画廊行业在中国艺术市场上可以说是一个新兴行业,而上海、北京等地这几年大大小小画廊不下千余家,但是“画廊协会”这种由画廊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还是新鲜事,在中国画廊发展史上也是值得记录的一笔。继2011年北京画廊协会成立后,上海也于2012年成立了画廊联盟,这也预示着一级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去年,北京画廊协会在全市开展了“北京画廊周”大型艺术普及活动,举办了近70场艺术展览以及行业论坛和慈善活动等。在推动、保护和规范艺术品一级市场上,画廊协会可谓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