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简述建筑结构概念

时间:2023-07-18 16:41:26

导语:在简述建筑结构概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简述建筑结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 A

计算机结构程序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使建筑结构工程师可以设计出大量优质的建筑结构,给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的现象。不少设计人员对计算机技术过分的依赖,认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很简单,只需要利用相关的软件,并按照相关的标准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在使用的过程中对软件计算结果也不进行论证。甚至有些设计人员没有考虑设计规范和软件之间的差别,对结构设计的整体性和合理性缺乏思考。研究出更为先进的理论,并灵活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认真分析优质建筑材料的运用,使建筑结构的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和人性是现在建筑行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师要善于创新,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扑捉设计灵感,并想法设法将其表现出来。除了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建筑结构分析师还需要有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能够很好的处理建筑结构中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的力学关系,同时将概念设计融入结构设计中,创造出更为杰出的作品。

1 概念设计介绍

在运用概念设计之前,建筑结构设计师们需要对概念设计有个充分、清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灵活的运用。只有深刻的把握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表现形式,才能将建筑结构设计的别具一格。不管是从审美角度还是从居住的舒适度上分析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概念设计一般指对建筑结构不经过数值的计算,尤其是在一些没法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者是规范中也难以规定的问题,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的把握,从感官上进行设计。但是它并不意味着,结构分析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天马行空的想象。为了能够顺利的实现设计的最终结果,结构分析师需要准确的把握整体结构体系和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并遵循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和原则,运用一定的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对建筑结构的相关布局和抗震细节上进行宏观的控制。

(2)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可以表现出很多的优势,比如可以让结构设计的思路突破传统的局限,达到进一步的拓宽。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时,设计师往往将设计的重点集中在提高结构的抵抗力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使用等级比较高的混凝土,并增加钢筋的使用量,对工程的设计没有整体的把握,使工程的造价不菲。因此,我们对一些工程中出现肥梁、肥柱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一般先根据初定的尺寸计算出整个结构的刚度,并计算出抗震力,最后进行配筋。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结构刚度越大,其地震的效应也就越强烈这个问题。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产生的破坏作用也会随之增大。所以为了增加抗震力,而采用多配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为了减少建筑物在震中的破坏,设计师通常会采取一定的隔震消能的措施。这种措施有很多,一般是在建筑物基础和主体之间设置一个柔性的隔震层,它能减少地震能量从基础到主体的传递。还有的为了达到隔震消能的目的,在建筑物的顶部设置反摆装置,在地震的时候这个装置的位移方向和建筑物顶部的位移方向相反,这就加大了建筑物在振动过程中的阻尼,降低地震对其产生的破坏。只要设计的合理,这种方法降低地震破坏的作用非常明显。

(4)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更应该注重概念设计的运用。我们知道由于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在发生地震时,所受到的地震力不确定性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抗震结构的认识比较模糊,对抗震设计分析和计算的结果精度,不能准确的把握,加上使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其它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甚至有些效应现在也无法研究清楚,最终使设计的结果和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同时在震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给建筑物带来损坏,这种不确定因素在设计时很难把握,因此,建筑结构师们必须重视整体的概念设计,从某种方面考虑,概念设计取得的效果比分析计算得来的效果更显著。

2 概念设计的应用

进行任何的设计都要遵守一定的原则,注意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实际的工作做出正确指导,发挥其设计的价值。概念设计同样也不例外,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下面的问题:

2.1 准确把握刚性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合理的确定建筑物的刚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体来讲建筑物的刚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结构设计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建筑结构的刚性太大,其自身的自振周期就短,在地震中比较容易传递能量,从而给建筑物带来较大的破坏,并且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增加建造的成本。刚性太小的话,建筑物表现比较柔,在地震中比较容易变形,影响其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2 注重整体破坏机制

建筑物设计时,考虑的破坏机制有楼层和整体破坏机制。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注重整体破坏机制,避免楼层破坏机制的发生。一般出现楼层破坏说明在设计的时候,对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全,一些部位没有发挥其承载能力。因此设计人员应将设计的重心放在实现结构的整体破坏机制上,这就需要在适当的位置布置塑性铰,并准确的把握其出现的顺序等要点。

2.3 注重等强度和耗能设计

在建筑物抗震结构的设计中,要认真考虑设计的原则,避免由于考虑的不周造成建筑物局部出现缺陷,在水平作用下造成承重结构的提前垮塌。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建筑结构的等强度设计。另外,在关键的部位还需要具有耗能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减弱地震能量造成的破坏。

2.4 遵守其它设计原则

在进行概念设计时还需要遵守其它的一些设计原则,比如结构延性设计原则和强柱弱梁的原则。在设计的时候要尽量的保证结构具有比较好的延性,采用强柱弱梁是为了避免楼层破坏机制的发生。

3 概念设计的意义介绍

(1)运用概念设计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对建筑空间和地理条件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建筑结构的整体效果。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结构和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把握建筑结构的各项性能,从而对分析结果有个合理的判断。

(2)建筑物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里面每一个部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将其看做是一个整体来考虑,但是现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在建筑空间的整体研究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建筑结构工程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的规范和原则进行设计,同时对一些推荐性的规范不能盲目的遵守,而应该将其作为设计中的参考,从而在具体的设计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3)运用结构概念设计能够弥补理论设计的缺陷,现在建筑的结构设计水平,并不能完全的保证对抗震、抗风等自然灾害具有良好的效果。由最近几年国内发生的震灾结果分析来看,在某个层面上采用概念设计比计算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现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计算上都存在着缺陷和不足。例如,对混凝土内力和截面计算采用的理论不同,这两者计算结果存在的矛盾,使其在实际的情况下很难发挥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运用概念设计够有效的弥补设计过程中,由计算理论带来的偏差。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的设计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概念设计的理念,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合理的分析,能够达到减少资源浪费保障建筑安全的目的。概念设计的突出优点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它是建筑设计思想的提升,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灼桥.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分析[J].河南建材,2009(04).

第2篇

关键词:结构概念;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相应算法也逐步趋于成熟,结构设计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结构工程当中,在长时间不懈努力下,建筑结构设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要想设计出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相应的工程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及先进的设计理念。一般而言,结构概念设计所针对的是实践当中的力学分析或制度规定无法准确或精确的问题,不用计算,按照相应的设计原则、力学关系、设计理念,从整体或全局角度解决相应建筑工程当中的布置和细微的应急措施。

简析结构概念

所谓的结构概念就是没有通过准确值进行计算,尤其是对那些难以作出准确分析的问题,根据整体结构同子结构体系之间力学关系、经验教训、试验等获取的新想设计思想,然后对建筑结构进行合理布置。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结构概念,大大拓宽了设计师的设计思路。可是,传统计算理论通常只强调如何提升整体建筑结构抗力,造成使用的混凝土等级也不断提高,加大了配筋量,从而逐渐提高了工程造价。如果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仅仅强调配筋率,就会出现胖柱、肥梁的问题。因为建筑结构很复杂,所以如果受到地震影响,加上材料的质量、抗震的精确度、安装质量的优劣等很多不确定因素,很容易造成设计结果同实际结果具有很大差距,所以至今为止还不能准确计算出作用效应。因为影响建筑结构设计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充分重视结构概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结构概念的意义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精确性及立体化

建筑结构的计算理论是从破损计算、经验估算、概率极限状态计算等等阶段发展而来的。目前,我国建筑业通常采用的都是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知识。现阶段,结构设计标准的基本准则就是极限状态设计理论。虽然概率理论比较先进,但其计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相同的,所以和概率法非常相近。此外,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只采用极限状态理论难以对建筑承载能力进行准确的估计,所以建筑业一定要积极推广并应用结构概念,从而较好的解决现有的结构设计标准当中无法准确计算建筑物承载力的漏洞,提高建筑设计的准确性。此外,因为建筑为一种空间立体的结构,又有大量的构件,并且这些构件的切连方式非常复杂,所以设计师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整体上的布置。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建筑设计师分析建筑结构的时候,通常都会忽略结构材料质量、结构空间作用、阻尼变化等各种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从而增多了不确定因素,所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尤其是馆员抗震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结构概念,从而尽量发挥耗散地震的作用。

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相应的结构设计师如果可以有效掌握结构概念方法,而且能够充分应用于结构设计当中,就能够有效提升建筑设计水平,促进建筑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

结构概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拓宽设计思路

因为传统结构实际的计算理论侧重于建筑结构抗力的提升,所以导致建筑业逐渐提高对混凝土等级要求,加大配筋量,提高了建筑造价成本。下面笔者以建筑的抗震设计做例子,说明结构概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在传统方法中,通常都是设计师根据既定混凝土及尺寸来对结构的刚度进行准确计算,然后根据刚度的大小来计算相应地震力的大小,最终确定相应的配筋量。这种方法主要以提高建筑抗震性作用进行配筋,可是,增加结构的配筋率以后也会提高结构的刚度,所以提升了地震作用。然而,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结构概念之后,就能有效过宽设计师的设计思路,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的时候,绝不可以仅仅加强建筑物刚度,而要通过最科学、最合理的建筑结构来降低相应的地震作用。

结构概念应用于抗震结构设计

为了确保相应建筑物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设计是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应用结构概念,从而在宏观上有效控制结构的抗震性,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应从这样几方面着手:首先,选择那些有利于建筑抗震性的场地,从而避免由于地面变形损坏相应建筑物的问题出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措施稳固建筑物的地基,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其次,进行基础设计的时候,在相同的结构单元中不可以设置在不同性质地基上,还不可以使用不一致的地基形式,从而充分发挥地基的潜能;第三,建筑结构设计不仅要对称,还要尽量简单,从而保证结构的质量、刚度等都能发生比较匀称的变化,降低由于地震作用形成的扭转应力;第四,必须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相应的抗震构件应对称,设置多个抗震的防线,从而防止某个部位成为建筑薄弱环节,结构的传力也更加简单;最后,建筑构件的连接必须特别坚固,还有具有相应的刚度,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降低结构自重,减轻地基向建筑物所传递的震力。

结构概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选择科学合理的结构方案

一个设计的优劣,评价标准为其是否具备较强的合理性及经济性。结构设计中采用的结构体系及形式的可靠性是体现设计经济及合理的重要方面。因而,设计师一定要全面分析材料质量、建筑设计要求、施工条件等,同相关施工负责人进行充分的沟通才能确定相应的结构类型,选择最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科学选择设计简图

设计简图为结构计算的一项基础性内容,所以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设计简图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相应计算简图的悬着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性,所以必须谨慎,一定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简图进行计算,否则很容易产生结构事故。

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比如建筑的抗震性、稳定性、安全性等等。所以,相应的设计工程师必须充分重视对建筑结构的设计,积极应用结构概念,从而尽量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周建祥.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结构概念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5)

[2]程骏.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概念的有效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

[3]程建伟.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与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9(8)

[4]韦润忠.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和经验[J].科技资讯,2008(5)

第3篇

关键词:抗震概念是设计;建筑结构;分析及讨论

中途分类号:TU973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这是即2008年以来,四川发生的第二次大地震。

当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目前为止破坏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当时,山河颤动、大地移位、满目疮痍。

在2011年11日,日本东北部也发生了9.0级地震,造成了日本核电站爆炸,辐射物质外泄,周边人员受到威胁。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进步,城市范围逐渐扩张,地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高。所以,怎样准确的对地震进行预防,降低所产生的经济损失,并且防止地震出现后衍生的次生灾害(例如:核电站爆炸、火灾等),就变成了当前建筑工程部门首要处理的问题。人们在对数次的地震灾害进行分析,总结出:对于建筑抗震性能的设计来讲,其结构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为关键。

一、建筑设计中抗震概念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速发展的阶段,其建筑速度及建筑规模都超越了以往。那么,增强先进计算理论的发展、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发展新型轻质、高强、环保的建筑材料利用,将建筑结构设计同安全、可靠、经济相关联就成为了建筑部门首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飞速提升的背后,隐藏的是粗糙、盲目的建筑设计,其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是十分危险的事情。对于当前的情况,应倡导利用概念设计的方法帮助设计师发挥创造性,同时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概念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理念。

那么,抗震概念设计又是什么呢?抗震概念设计是鉴于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建立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和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来讲,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三个层次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那么,也可以说“概念设计”是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问题。

这里说的“概念设计”指的是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不但要对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关注,同时要根据结构的破坏过程及机制,灵活将抗震标准应用到设计中。不仅要把握整体布局,并且还要兼顾重要部位,进而使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更好的提升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整体结构及细部的布置构造;对于地震灾区建筑工程的结构概念设计中,抗震概念设计、结构抗震计算及抗震构造措施三方面内容应进行关注;从建筑及构造方面进行综合设计。

对于建筑结构中的抗震概念的设计来说,基本为规范。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建筑思想逐渐转变为应用多级设防的观念。当前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通过修改及设定已经趋于完善。在设计规范中,应用了“两个阶段、三个水准”的概念,即“小震不坏、中震可复、大震不倒”。

在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中,包含着一些不确定或模糊不清的条件。例如:地震作用是一种循环往复且随机性很强的荷载,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想要准确预测遭受地震后的情况并进行计算是十分困难的。

二、建筑设计应注重场地的选择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坏,除地震直接引起结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因素;因此抗震设防区的建筑工程宜选择有利和一般地段,避开不利地段,并不在危险的地段进行建设。

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破坏影响很大,常有地震烈度异常现象,即“重灾区里有轻灾,轻灾区里有重灾”,其产生的原因是局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不同。例如:芦山县太平镇一座百年老宅,在“4.20”地震中地处震中9度烈度区,震后建筑安然无恙、毫发未损,该宅地处位置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风水宝地”。实际上就是抗震规范中提到的有利地段的一种体现。

三、合理把握建筑的体型

无数次的地震灾害表明,规则、简单、对称的建筑在地震时较不容易破坏,对建筑设计规则性的要求,已普遍得到了高度重视。在设计建筑方案时,建筑形体和布置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原则,尽量采用规则的建筑方案。也就是说,建筑的平面、立面应力求规则、简单、对称,抗侧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材料强度和质量分布应均匀、连续、无突变。震害表明,不规则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扭转振动,进而破坏。

规则性在抗震概念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然而建筑设计创作是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结合,可构造某种认为环境体系,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要求。为达此目的,建筑设计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建筑体型,这些复杂的建筑体型很难准确的用若干简单的定量指标来划分不规则程度。因此,就需要有经验的、有抗震知识素养的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相互配合,区分不规则、特别不规则和严重不规则等不规则程度;对所设计的建筑的抗震性能有所估计,这样才能设计出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并按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建筑抗震缝,可以将体型复杂的建筑物划分为“规则”的建筑,从而降低抗震设计的难度,提高抗震设计的可靠度。

四、利用结构的延性

一个结构的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对地震“能量吸收和耗散”能力的大小,而又取决于结构延性的大小。延性好,则结构通过弹塑性变形耗散大量地震能量,使结构免于倒塌。利用结构的塑性变形的发展来抗御地震,吸收地震能量,因此增加结构的延性,不仅能削弱地震反应,而且提高了结构抗御强烈地震的能力。

在结构设计中,对于框架结构体系,按规定应采用梁端屈服型框架,使框架结构塑性铰出现在梁端,这就是所谓“强柱弱梁”型的延性框架;以提高结构整体的变形能力和抗地震倒塌能力,防止建筑物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倒塌。同时要求,使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剪承载力大于构件弯曲时实际达到的剪力,即“强剪弱弯”,用以改善构件自身的抗震性能,“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是结构抗震概念设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对于砌体结构房屋,按规定应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或采用配筋砌体,加强对砌体的约束,提高砌体结构的延性和整体性,使砌体结构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发生裂缝后不致倒塌。

五、设置多道防线

多道抗震防线对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在建筑结构中建立多重抗侧力体系,当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在强烈地震袭击下遭到破坏后,后备的第二道及至第三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立即接替,抵挡后续的地震力的冲击,可保证建筑物最低限度的安全,免于倒塌,赢得救援时间,便于救援人员及时施救,提高了对生命的保护。

例如目前广泛采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抗侧力构件是剪力墙,也就是第一道防线,一旦剪力墙开裂或屈服,框架部分将起到第二道防线的作用;又例如框架-填充墙结构体系,如设计得当,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墙就是第一道防线,一旦填充墙遭到破坏,框架梁将起到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框架柱则为第三道防线。

六、注重非结构因素

根据芦山“4.20”地震破坏现象分析,多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砌体填充墙率先破坏,耗散了大部分地震能量,拖延了震害过程,限制了框架变形,减少了整体结构的地震侧移幅值,使主体结构免遭厄运,确实充当了抗震防线的“第一卫士”。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师应注重填充墙对整个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填充墙的布置在建筑平面上,应力求对称均匀,以免造成结构偏心;沿房屋的竖向,填充墙应连续贯通,以避免在填充墙中断的楼层出现框架剪力的骤增。

结语

总而言之,抗震概念设计是决定建筑安全性能的关键所在,从建筑整体方案设计起始,就应利用对建筑结构抗震标准去应对工程中将出现的问题,例如:建筑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从宏观角度去进行思考、判断、选择,再辅助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薄弱环节,提升建筑整体抗震性能。也可以说,抗震概念的设定是基于建筑整体空间及地理问题基础上,运用整体概念总结构件方案,依据力学原理选取设计思路,更好的保证建筑整体性能,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把握抗震概念设计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范红兵,浅谈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把握抗震概念设计[J].广东科技,2012(19).

[2]段敬民,钱永久,张方,底部框剪砌体及结构房屋抗震分析及抗震概念设计;

第4篇

关键字:建筑结构设计原则问题

1.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1.1刚柔相济的原则

所谓刚柔相济原则,就是指刚强与柔和相互协调,具体到建筑结构设计领域指的就是是建筑结构的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承受的各种力的作用,为加强建筑物抗外力的能力在结构设计时就必须对建筑物的刚度进行控制,做到刚度适中,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一般来讲,合理规范的建筑结构体系都是刚柔相济的,刚度过大会使建筑物的适应能力降低,当遇到强大的外力作用时,建筑物的负荷能力不足就很容易使建筑物局部或是全部受损,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但是如果建筑结构过柔,那么它虽然能够很好的抵御强大外力,但是由于过柔,建筑就容易出现变形或是整体倾斜等状况,这样也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那么建筑结构究竟应该刚一点还是柔一点?其实,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及设计理念,所以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将所有建筑物的刚柔度都作统一的规定,刚柔度的把握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

1.2多层设防的原则

安全的结构体系应该是多层设防的,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建筑结构都是超静定结构体系,一旦灾难来临,建筑物的所有能够抵抗外力的结构就通力合作,协调抵御外力,但是这时候如果某个局部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合格等出现了问题,那么建筑物局部或是整体就会受到致命性的破坏。因此对于这类问题,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者就应该做好多道防线的设计,以保证建筑物抵御强大外力的侵害。同时,设计者应该理解并且灵活运用超静定结构体系,因为它体现了多层设置防御线的设计理念。或许设计者会觉得自己的计算等都很准确,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但是看看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故,就能够发现由于结构设计导致建筑物倒塌等问题常有发生,因而在精确计算的同时设计者更应该考虑到结构设计的隐患,理解建筑结构的绝对安全性,以保证结构设计能够更好的加强建筑物抗外力能力。

1.3圈出节点的原则

在结构设计中,所谓节点就是指各构件交接的地方,或者是连接异常处。不同类型的构件相连接,同一构件截面改变之处都会形成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表示清楚的节点。结构体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变化的系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节点是无处不在的。当外力对建筑物的侵袭突然加大时,对于单一的构件,外力的传递能够合理传递,因而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对于复杂的结构体系来说,各节点的复杂性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即便在理论上保证了各个组件的强度等,但是由于各节点的存在都是客观存在的,外力的传递会因为结构的复杂而出现应力集中无法传递或中断的可能,由此就会产生很大的破坏力。

1.4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结构的设计最终是要变成实体建筑物的,它是供人类使用的,因此,在设计结构时,将人的心理、期望等都考虑在内是以人为本原则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的居住办公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都希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的与大自然接触,因而设计者应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出以绿色为基础包含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结合的结构。

2.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

高层建筑的基础的选择应该要以安全实用及经济合理为主要目标。选用整体性好,既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又能满足建筑物允许变形的要求,同时还要能够很好地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一般有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条形交叉梁基础三种基础形式,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层数、荷载及地基承载力选用合理的基础形式。筏形基础有梁板式和平板式,当建筑物层数较多,地下室柱距较大、基底反力很大时,宜优先选用平板式。采用梁板式筏基时,基础梁截面大必然增加基础埋置深度,当水位高时更为不利,梁板的混凝土需分层浇筑,梁支模费事,因而增长工期,综合经济效益反而比平板式差。筏形基础的双向底板的厚度,除满足正截面承载力外,主要由冲切、剪切承载力确定。

2.2连梁超筋等相关问题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连梁超筋是一种常见现象。某段剪力墙各墙肢通过连梁形成整体,成为连肢墙或壁式框架,使此墙段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要达到此目的主要是依靠连梁的约束弯矩。连梁的超筋实质是计算剪力不满足剪压比要求。连梁易超筋的部位,在一般剪力墙结构中,竖向在总高度1/3左右的楼层;平面中,当墙段较长时其中部的连梁易超筋;某墙段中墙肢截面高度(即平面中的长度)大小悬殊不均匀时,在大墙肢上的连梁易超筋。

2.3回弹再压缩问题

基坑开挖时,摩擦角范围内的坑边的基底土受到约束,不反弹,坑中心的地基土反弹,回弹以弹性为主,回弹部分被人工清除。当基础较小,坑底受到很大约束,如独立基础,回弹可以忽略,在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坑很大时,相对受到较小约束,如箱基。计算沉降时应按基底压力计算,被坑边土约束的部分当作安全储备,这也是计算沉降大于实际沉降的原因之一。

由于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作,它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活跃创新的的思维以及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者要想真正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就要从每个基础的细节做起,注意每个部件的设计,使各部件之间相互协调。同时还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建筑结构设计,才能真正做好结构设计;只有真正做到事无巨细,做到细心严谨,才能真正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从而做出更好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结构施工图;基本方法;常见问题

一、前言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在解决施工作业的问题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有加强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分析其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对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够使建筑结构设计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1、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时,是否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呢?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但必须符合相关的抗震措施要求。因此对于砌体结构来说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直接设计即可,但设计中需要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输入建模较好,有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利用软件来进行荷载导算计算现浇板配筋及裂缝和挠度,需要注意的是,基础最好用手算。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以上时输入软件建模计算是最好的捷径。

2、屋顶(面)结构图

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有梁板式及折板式两种。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折板式适用于相反的条件。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且兼做抗裂钢筋使用。板厚尽量大于等于120mm。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通常使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这样更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图纸。正确绘图和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详细的表达屋面起坡的每个细节,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审图人员看懂,而是让现场的施工人员一目了然,最终实现设计人的意图。

3、大样详图

大样详图的绘制可在建筑详图的基础上直接绘制,也可在以前做过的详图的基础上来局部改进绘制。这阶段需要注意在不更改建筑外形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标注标高时注意考虑到建筑面层和保温的影响。

4、楼梯

楼梯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板厚一般取L/27~L/33(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宜参照图集《11GF101-2》板厚取值不小于140mm),框架结构因平台板和梯梁的搁置造成该部位的柱形成短柱,这种情况下要注意框架柱的箍筋需全长加密,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一级时不应小于1.5%)。另外,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必要时应设梯梁。

5、基础

以扩展基础为例,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两个方向的坡度不宜大于1:3,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设计时基础总高度的取值应注意地规8.2.11条的计算前提,即当台阶的宽高比小于或等于2.5且偏心距小于或等于1/6基础宽度时,实际设计中当单个基础长宽比值太大时,应考虑和相邻基础联合做联合基础(单独基础柱基基础底面两个方向的边长比值大于2时,宜做基础梁[4])。

三、结构施工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分析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存在的问题

(一)、框架结构:

(1)、未注明:设计应明确结构的用途,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2)、未注明钢筋的性能指标

(3)、填充墙的要求写的不全面,例如楼梯间和人流通道部位,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这句话往往漏掉,另外,填充墙的材料、容重等都应写明确。

(二)、砌体结构:

(1)、未注明砌体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2)地面以下(潮湿环境)墙材及砂浆应按照砌规的相关要求写明。

(3)楼梯间墙体应加钢筋网片或设钢筋混凝土带及配筋砖带等。

2、建筑构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设计人员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任务急,计算结果存在问题,由于改计算模型浪费时间太多,设计人员根据经验手工将梁的计算配筋及支承情况等修改,结果可能未考虑配筋率超2%箍筋直径要加大和梁腹板高度大于450时,侧面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和0.1%的配筋构造要求。

(二)、梁上部钢筋的净距问题

在住宅阳台的挑梁中,按照构造的要求及规定,上部钢筋的净距应该为1.5倍钢筋并且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而在实际设计中,因配筋太大造成梁上部钢筋净距小于规定的数值,较密的上部钢筋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使混凝土难以振捣,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加大梁截面或双排配筋。

3、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抗震概念设计欠缺

从广义上来看,建筑抗震的思想和原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就是概念设计,它实际上是在很多方面都对建筑提出了要求,是针对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技巧。但在部分实际的设计中,设计者会出于个人各方面的考虑,其设计的施工图并不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作为设计者都应该在其设计的施工图中加强抗震概念设计的理念,设计工作中贯穿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

(二)、局部出现深梁及构造欠缺

在住宅建筑中,如果遇到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倘若底层柱网过密分布、上部结构传力不直接,这就会导致二楼局部出现深梁。设计者在抗震设计中,要本着“强柱弱梁”的思想尽可能地减少深梁出现的几率。这是由于深梁的刚度很大,当房屋遭遇地震时会经历塑性阶段,这时刚度相对较小的柱中会出现塑性铰,这样房屋就会被整体破坏。

四、结构施工图设计改进建议

1、改进设计人员自身问题

首先,作为专业的设计人员必须要有明确的设计概念,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规范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灵活地运用专业知识,概念清新,活学活用。其次,设计软件是设计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要对设计软件有充分的了解,能够较为全面地把握设计软件的原理、构造要求、适用范围、配筋规则等各方面的问题,能够熟练运用,锻炼运用设计软件的技巧,积累操作经验。

2、思想教育和严格审核

设计单位内部应该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反复强调质量才是工作的首位,合理地调整设计时间安排,避免工作人员因为忙于赶工而疏忽了设计的质量,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应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更新知识、加强能力,更要提高素质,做到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理论联系实际。还要规范各方责任的权限和范围,加强审查审核的程序的规范性,各审查机构的审查人员应该是通过认定的专业人士,所有审查人员都应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

五、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在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因此,在工程的后续发展中,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对结构设计作用的重视,严格施工体系,促进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沙欣,丛朝晖,罗恕.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辽宁建材.2005

[2]纪荣洋,王文可.潘可明.建筑结构设计经验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08

[3]莫雪辉.深度探讨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J].科技资讯.2008

[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结构(地基与基础)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第6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研究

1.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简述

1.1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概念

建筑结构安全度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的适用性、耐久性及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安全度来检测结构设计的适用性、耐久性和安全性[1]。建筑结构的适用性主要是指建筑在使用的过程中拥有较好的适用功能,使得建筑各方面的功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主要指建筑能够在正常使用和安全维护的情况下的使用时间,建筑适用时间的设计。建筑安全性主要是建筑能在外力负荷下仍然能够安全使用,同时还有具有一定的抗震作用,保证建筑物的平稳、安全。

1.2检测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方法

随着建筑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利用建筑结构的安全度可以检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安全度检测方法的运用原理主要是利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失败概率来检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把建筑结构本身具有的抗压力和负荷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开,形成随机的变量,按照建筑结构设计经验作为依据,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检测。但是这种方法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还在不断完善中。

2.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建筑结构抗震性较弱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导致房屋倒塌,伤亡严重。地震灾害的发生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我国建筑的抗震性能还十分的薄弱。建筑的抗震性,可以保证建筑的平稳、不倒塌,减少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所以建筑的抗震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的建筑抗震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实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我国建筑的抗震性设计建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2结构设计材料问题严重

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问题重要表现在建筑材料的偷工减料现象上。一些建筑单位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时候,为了节省建筑开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过度节省施工材料,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也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工程施工中有明确的规定,施工所用的钢材量比例要规范合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建筑适用的钢材量,控制高钢材的使用量[2]。还有一些建筑单位虽然钢材量得到保证,但是为了节省财务开支,采用价格较低的钢材。这些钢材虽然具有很好的强度,但是它的脆性也同样很大,稳定性低,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3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

首先由于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佳,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建筑结构不合理,对建筑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只注重建筑的美观度,而忽略了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再者,建筑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对建筑结构设计图进行严格的审核,导致不合理结构设计的使用和实行,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都是造成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的原因,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必须重视。

3.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措施

3.1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素质

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要按照国家的建筑设计规范标准来进行,一个是要依据国家的建筑设计的政策,还有就是按照国家的经济状况和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结构的传力、建筑钢筋使用规定等方面的要求,这些因素都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都有着一定的影响。结构设计人员的素质对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有着根本性的影响。结构设计人员由于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度理论不了解,缺乏相关的设计经验,导致建筑结构安全问题的出现。建筑企业要定期对结构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结构设计人员对结构安全度的认识,提高结构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实现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保证培训的效果。

3.2合理节省建筑施工材料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节省建筑施工材料,是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最佳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就是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可以尽量减少施工材料,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就会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不是满足建筑结构经济合理化的要求[3]。在一些发达国家,建筑结构设计师们都以节约施工材料作为设计目标,但是要在保证施工质量,合理节省建筑施工材料。一些建筑公司为了保证经济效益,过度节省材料,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按照实际建筑工程的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材料,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同时钢材的合理运用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的重要元素,所以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钢材量的使用要充足。

3.3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结构设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的繁杂,难度也变得越来越大。以前的建筑结构设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设计的要求。例如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原有的建筑结构模型不能清楚的计算出建筑结构的建筑物的承载力,或者计算差生偏差,使得建筑物的安全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将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成为了现代建筑结构设计的新方式。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准确计算出建筑物的相关数据,使得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得到很好的保障[4]。所以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要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结语

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引起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关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在节省施工材料的同时,要保证建筑钢材的使用量,善于运用新技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5]。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完善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实现建筑结构的适用性、耐久性及安全性,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松.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9):89-90.

[2]张春明.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67-68.

[3]吕戏洋,马玉刚,沈伟良.浅谈如何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J].知识经济.2009(04):45-46.

第7篇

【关键字】力学;土木工程;计算简图;内力计算

1、概述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求,建造了房屋、道路桥梁、隧道、堤坝、电站、港口、机场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建造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科学技术统称为土木工程。在土木工程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力学知识一直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经验的积累,人类很早就会建房子、架桥梁,但只有拥有了现代力学知识,人们才能建造出摩天大楼、巨型水坝、大跨桥梁、海洋平台、海底隧道等宏伟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主要开设的力学必修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门专业基础课,通常称为土木工程的“三大力学”。 土木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构件包括杆、梁、柱、板、壳、桁架、悬索等。在这些结构构件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土木工程师可以建造出结构优化、安全可靠的现代大型结构物。

2、模型的建立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并不是直接考察其真实的全部,而是通过科学抽象与合理简化、略去次要因素并抓住其本质特征而建立近似替代物来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构的力学分析就是按照上述的道理采用力学建模进行研究的,即利用力学、工程结构知识和实践经验,首先经过科学的抽象,并根据结构实际的受力、变形等主要因素,对结构进行合理的简化;经简化后可以用作分析计算的模型,称为结构的计算简图或力学模型。

2.1 对外力的假设及简化

对外力的假设及简化反映了外力对建筑结构的作用情况。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外力简化成不同的荷载。比如,当外力作用面积相对于结构来说较小,可将其简化为集中荷载,否则简化为均布荷载。若外力相对于结构位置和大小变化均较小,可将其简化为静荷载,否则简化为动荷载。

2.2 对约束及连接的假设及简化

对约束及连接的假设及简化外部约束反映了约束体对结构和约束体连接处位移的限制情况,约束的类别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简化成具体理想的约束。比如,当约束体的刚度很大或者结构和约束体连接处位移受到限制小到可以忽略时,就可以将其简化为刚性约束,如光滑接触面、固定支座、活动支座等。当约束体存在变形且结构和约束体连接处位移产生的影响不可以忽略时,可将其简化为理性柔性约束,如弹性支座、柔索;将杆件结构体系的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简化为铰结点、刚结点等。

目前建筑结构设计采用PKPM软件进行计算,使用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建模,也就是将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简化为一个简单的力学计算简图,这就离不开力学知识。力学模型选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终计算结果的正误。

3、内力的计算

计算机不是万能的,如果在程序的操作过程中,因为某个参数输入错误,导致整个内力计算结果错误,而计算机不具备这种纠偏能力,就需要利用力学知识进行判断、检验,以避免错误的出现。有些构件采用PKPM进行计算相当麻烦,比如小框架结构的楼梯,往往采用手算代替机算,这就需要力学知识首先算出其内力。

4、结语

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必须要有较好的力学基础。若缺乏对三大力学的基本概念、物理意义和求解方法的深入理解,想真正掌握好相关专业课程,做好有关工程设计、 施工、监理乃至进一步的科研工作,是不可想象的。

参考文献:

[1]马崇武,秦怀泉,力学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力学课程教学[J].高等理科教,2007(6)

[2]张明朗.论计算简图的建立[J].山西建筑,2010,36(6)

[3]郭剑, 张福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力学的兴趣[J].山西建,2007,33(2)

[4]黄立新,吴宇华.土木工程专业的计算力学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z2)

[5]郝哲.土木工程专业中的若干力学问题剖析[J].沈阳大学学,2005,17(2)

作者简介:

第8篇

【关键词】结构设计;概念设计;建模设计;施工图设计

前言

结构设计按流程先后可分为结构概念设计、建模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部分,本文通过概念设计、建模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三方面的内容,简述如何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的最初阶段,也是结构设计的核心阶段,贯穿了结构方案、结构布置、计算、构件设计和构造措施等每个设计步骤。[1]概念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抗震和抗风能力以及建筑的经济性。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提高概念设计能力的基础,通过学习三大力学和各种结构设计专业书籍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系统的掌握概念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概念设计能力的关键是要求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并提炼所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熟悉不同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和适用范围,结合业主需求对结构方案进行最优化设计,力求在满足建筑设计要求的条件下使结构传力简明,刚度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延性,并且在满足结构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控制结构总体的造价。在自主设计之余可以参考其他单位的优秀设计成果,在结构性能指标和结构造价上与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对比,吸取其更优的设计方法,充实自身概念设计的知识库,从而快速的提高概念设计能力。

2.建模设计

根据建筑条件确定了结构类型和体系后,接下来便是对结构进行建模设计。建模设计可以分为整体结构设计和局部构件设计两部分。

2.1整体结构设计

整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工作是结构整体建模、计算和分析,这个过程是对概念设计的落实,并为后续的施工图设计提供原始数据,因此计算模型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要求设计人员严格的把控。提高该阶段的能力可以从建模和分析两方面入手。

提高建模能力要求设计人员熟悉不同计算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灵活使用PKPM[2]等设计软件之余,也要重视其他如ETABS、ABAQUS等结构分析软件的学习。使用PKPM等设计软件时应学会如何通过AUTOCAD等绘图软件进行快速辅助建模,如结构轴网和构件的导入;熟悉特殊构件如斜撑、斜梁、虚梁、转换构件的建模和使用方法,另外通过设置键盘快捷键和使用层间编辑等功能提高建模的效率。地震、风荷载和各种调整系数等计算参数的设置也至关重要,要弄清楚每个计算假定和设计参数的具体意义,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分析类软件(ETABS、ABAQUS)等的学习需要更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可以从学习材料本构、计算单元模型、有限元方法、地震波选择等入手。由于结构计算理论的共通性,掌握高等分析软件的同时也会提高设计软件使用能力。掌握各种计算软件模型文件的互导和转换方法,使用不同分析软件对设计软件的设计成果进行校核和分析也是设计人员需掌握的方法。

结构分析能力是设计人员对计算软件给出的各项结果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出结构超出规范限制和受力薄弱的位置,并给出改进的方案。具体可体现为结构模型的调试。模型调试是一个不断迭代和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设计人员采用概念设计的思想,根据规范给出的各项具体要求,分析当前结构存在的各种不足,如结构变形限值、扭转效应、构件抗剪、抗弯能力、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分布情况等,有针对性的对结构布置进行调整。掌握常用的结构调试方法,如通过分析结构重心和刚心的相对位置来调整结构的扭转效应;查找位移最大点并提高相应构件刚度的方法降低结构位移;区分结构风控和地震控时的不同调整方法(提高结构刚度可以明显减小风荷载下的位移,但是却不一定适用于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因为提高刚度的同时也会增大地震力,此时就必须对平面布置的合理性进行调整)。总而言之,提高结构分析能力,必须在熟悉规范条文的前提下,敢于尝试,采用概念设计的思想有针对性的对结构进行不断调试,并不断的归纳总结,找出最优的结构布置方案。

2.2局部构件设计

整体结构设计完成后,需在整体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结构构件进行设计。局部构件的设计包括梁、板、墙柱、支撑、基础等的设计。提高这方便的能力,需从规范中结构构件的设计方法入手,掌握各种构件的计算和构造要求。熟悉运用各种小软件(如探索者、morgain等)对构件进行独立设计。

3.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是结构设计成果的最终体现,是设计人与施工人沟通的直接语言,施工图的质量直接体现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的高低。提高施工图设计能力首先要求设计人熟悉掌握现有的施工图平面表示法,学习各种结构构件的构造图集,掌握构件中钢筋的布置和构造方法。在此基础上绘制的施工图,要求图面表达清晰简洁,方便施工人阅读;对施工中涉及到的所有内容都必须表达清楚,不能发生遗漏。使用CAD进行施工图绘制时,需熟练掌握键盘快捷键、图层管理等的应用,以提高绘图效率。在掌握自主绘制施工图的能力后,设计人需学习并掌握结构绘图插件(如探索者、老虎板王等)的使用,从而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减少绘图错误,使设计人从重复繁琐的绘图中解脱,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结构的优化和提高结构设计能力上。但是不能过于依赖绘图插件,绘图插件仅仅是辅助工具,设计人应具备判断施工图绘制正确与否的能力。

4.结语

本文从概念设计、建模设计、施工图设计三方面讨论了提高结构设计能力的方法,提高以上三方面的能力要求设计人在学习三大力学、有限元方法、结构设计规范、技术措施、施工图绘制方法图集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实践的能动性、并不断的分析、总结和积累。此外,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也是发现结构设计问题、改善结构设计使结构设计更符合实际施工要求的重要途径。提高结构设计能力没有捷径,只能靠大家在工程设计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分析和总结以求日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前言

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贯穿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概念设计运用得好,能使结构满足建筑要求并以最快的方式将荷载传递到基础、地基中,创造更为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节约材料和资金。概念设计是设计工作者进行创新设计的基础。

1 概念设计简述

概念设计就是运用清晰的结构概念, 不经数值计算,而依据整个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实验现象和工程经验等对结构及计算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并考虑到结构实际受力状况与计算假设之间的差异,对结构及构造进行设计,使建筑物受力更合理、安全、协调。

概念设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结构设计进行宏观控制。一是在方案设计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从宏观的角度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及主要分体系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方案。二是在理论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判断理论设计的准确性,并对一些工程中难以作出精确分析或在规范中未精确规定的问题,根据实际经验采用一些结构构造措施进行处理。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力求使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2 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的体现

2.1 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流程中的体现

结构设计的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前期的方案选择、中期的结构计算阶段及后期的施工图绘制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合理选择结构方案。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即选择一个切实可靠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必须对工程的设计要求、地理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型,确定最优结构方案。概念设计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场地选择、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

(2)选用恰当的计算简图。结构计算是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对作用的荷载与构件的约束状态进行一定的简化,使其接近实际状态。现在的建筑物功能复杂多样,以前的手算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结构计算只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所以,要将实际工程的结构形式转变成可以用于计算机计算的模型,并保证有足够的精确度就成为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结构计算的过程中利用概念设计进行判断与控制。

(3)正确分析计算结果。现在结构设计中有许多软件可以供结构设计人员选择,但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计算前,先要全面了解该程序软件的适用范围和技术条件, 使用时要避免操作失误,且对电算的结果再用概念设计进行科学分析,以做出正确的合理判断。

2.2 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概念设计问题

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尚难做到。现在所采用的地震参数只是概率意义上的估计值,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抗震设计不能过分依赖理论计算,概念设计在抗震设计中显得尤其重要。

(1)选择合适的场地。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是各不相同的。一是由于地震时地面强烈运动,使建筑物在震动过程中,因丧失整体性或强度不足、变形过大而破坏:二是由于水坝倒塌、海啸、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而造成;三是由于断层错动、山崖崩塌、河岸滑坡、地层陷落等地面严重变形直接造成。前两种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防治,而后一种情况,单靠工程措施很难达到预防的目的。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2)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及荷载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基础设计应有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情况下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两种不同的类型。

(3)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注意构件的延性性能,加强薄弱部位,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钢筋的直线段锚固长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按均匀、对称、规整原则考虑平面和立面的布置。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应尽量避免出现薄弱层。

3 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某大厦为商住楼,建筑高度46.8m,建筑面积30.949m2,主体平面形状为凹字形,长67.46 m,宽25.34 m,为不规则的平面结构体系。工程设有一层地下室,一至三层为商场,上部为三个联体单元的住宅,建筑功能比较复杂。由于该地区为七度抗震设防区且风压值较高,为确保结构的经济与安全,概念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 根据建筑物现有状况及自然条件进行结构选型,采用框剪结构,以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七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物高度及高厚比的要求。

(2)在结构抗侧构件布置时,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在建筑每部梯间及外周边转折处布置水平抗侧力构件(剪力墙),以加强结构抗侧移和扭转刚度,并尽可能考虑刚心与质心的重合,以减少水平作用下由于结构偏心而引起的空间扭转效应。

(3)合理考虑楼层的平面布置,增大外周边框架梁、连梁断面,增大竖向刚度变化大的楼层平面刚度(增加板厚),以加强周边抗侧力构件的联系,增强结构整体性及空间协同工作能力。

(4)在结构计算过程中,首先根据经验预设较合理的自振周期,并根据初算结果,调整平面中剪力墙的布置,以减少结构偏心,注意控制框架柱及小墙肢的轴压比,以增强结构延性。同时根据规范限值调整剪力墙沿竖向的厚度变化,控制层间位移量及顶点侧移值,以求经济与安全的统一。

(5)在构造设计时,有针对性地对转折部位、连接部位以及由于水平力作用引起结构受力变形复杂或相对薄弱部位的结构构件进行构造及配筋的加强,使主要受力构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变形性能。

(6)尽量采用轻质墙体,以减轻楼层自重,从而降低地震力,同时要求加强地下室外回填土的夯实,通过人防地下室高强度的侧壁与周边回填土的共同作用, 增强对结构的约束,以提高结构抗侧的整体稳定性,减少地震能量的放大。

(7)为减少温度伸缩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在主楼中部设置伸缩后浇带;为降低沉降差在主楼与群楼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通过以上概念设计,使该工程结构构件在刚度、延性、承载力方面相匹配,形成一个在抗风、抗震中高效协同工作的结构整体,从而使建筑物在经济、安全、适用、美观的矛盾中找到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