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12:04
导语:在行政基本职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行政管理的概念
行政管理是指通过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一类活动,而企业及事业单位的行政类管理也被纳入了行政管理的范畴。行政管理的两个基本点分别是政治与管理,一方面,行政是以政治为前提的一种活动,政治决策的实现是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是其重要属性。与企业管理相比,行政管理的起源更早,其社会职能与政治职能更为明显。
2.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内涵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管理、服务、协调等三个方面,首先,行政管理既需要处理企业日常管理中的诸多事务,还需要就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其次,行政管理就企业的各个部门而言,是一个综合性的统筹管理制度,需要保障企业每个部门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为此提供制度支持及物资支持;另外,行政管理也是重要的协调手段,通过处理企业各个部门的关系来达到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基本职能:一是信息收集,包括企业内部行政信息与外部市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二是方案供给,即对企业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有监督职能,同时对生产计划的制定也有决策职能;三是资源分配,即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做好资源分配工作;四是组织协调,通过完善的组织协调机制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转。
二、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国有企业忽略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诸多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制度约束,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流程随意化,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干部的官僚思想严重,行政管理工作趋于制度化、形式化,行政管理的目标难以实现。
2.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完善的组织结构应包括法人财产制度、法人有限责任制以及企业组织制度内容。现有的国有企业层级式组织结构存在诸多管理层次,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层级式组织结构管理效率低下的弊端被逐渐显现出来,组织规模无限制膨胀,而管理效能却得不到提高。
3.信息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管理效率的提高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受制于传统行政体制的影响,信息化发展步伐较为缓慢。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管理平台亟待改进,管理人员信息化素质也有待提高。
4.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受传统观念中的封建人治及官本位思想影响较深,企业管理层及基本工人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决策多由高层领导单方决定,人力资源管理缺乏严格的制度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多限于人员调配及职称评定等工作,缺乏有吸引力的薪酬激励制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国有企业行政管理职能的改革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国有企业行政管理职能增加了顶层设计、环境导向、制度化导向、结构导向、手段导向、知识导向等内容,也为行政管理职能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1.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科学的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要加快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首先应加快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为行政管理职能的变化提供制度保障。行政管理工作应加快责任分配,实现管理流程约束,建立行政管理监督机制,提高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导向作用,从而保证行政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2.组织结构的改革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应加快组织结构改革,突出行政管理职能中的顶层设计、结构化导向等作用。加快传统层级式组织结构的改革,推动扁平式组织结构建设,精简中层管理人员,形成网络式组织结构,推动传统的职能管理模式逐步向流程化管理发展,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信息传递速度,保证行政管理的高效运行。
3.信息化改革
信息化时代的带来也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信息化改革,不断推动行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改革,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灵活性与时效性。引入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不断提高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保证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并为企业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支撑。
4.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实现行政管理的知识导向作用,以满足当前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发展要求。同时,还要重视人力资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的人员聘用机制,建立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效益的提升。
监管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基本职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快了发展步伐。监管职能逐步强化。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工商总局“三定方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的市场监管执法部门,其法定职责就是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概括起来主要是“五大职能”: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实施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二是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秩序,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查处商业贿赂;三是保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打击商业欺诈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实施对商品和服务行业的监督;四是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依法注册商标,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以及依法注册、监管广告行业;五是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因此,努力做到加强市场监管,这是国家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是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
但是,如果一味地、过分地强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甚至是无限放大手中的权力。而忽视了其服务功能,处理不好监管与服务和发展的关系,则有可能会陷入为监管而监管、这也不许做那也不许做的误区,最终把市场监管死了,扼杀了市场的活力,窒息了人民群众旺盛的创造力,萎缩了劳动力就业的市场,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这里,监管不是目的,监管只是手段,监管的目的只能是在尽量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的同时,通过“有形的手”去掉或减少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全部或部分弊端,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勃勃生机与优势,促进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完善。因此,一定要处理好监管与服务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监管与服务和发展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笔者认为,加强监管与搞好服务、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应该是统一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决不能片面的只强调某一个方面。
第一,坚持监管与服务的统一,正确处理履行监管职责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工商行政监管的过程。就是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过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强调,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近年来,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的具体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正确处理加强监管与服务大局的关系,在监管中体现良好服务,在服务中依法加强监管。努力实现监管与服务的统一。绝不能把监管与服务对立起来,一讲监管,就放弃服务,以“管理者”自居;一讲服务,就削弱监管,放任自流。坚持监管与服务的统一,就是实现对法律负责与对经营者、消费者负责的统一。
第二,坚持监管与发展的统一,正确处理履行监管职责与促进科学发展的关系。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是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更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目标一致,相辅相成。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放松管理、不讲规范,必然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最终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的关系,把工商行政监管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统一到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上来,统一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上来,统一到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来。自觉立足监管、着眼发展,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坚决制止以强化监管为由,人为设置障碍,影响发展;又要切实防止在促进发展中放弃监管。要立足基本职能,牢记根本目的,把加强监管与促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科学发展中体现监管职能,通过加强监管实现促进科学发展的目的。
三、如何处理好监管与服务和发展的关系
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好监管与服务和发展的关系呢?或者说,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如何把握好监管的尺度,提高服务大局和人们群众具体利益的能力,从而促进发展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牢记提高服务和促进发展也是职责,也是使命
监管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直忠实履行法定职能,尽职尽责加强市场监管,把手中的监管权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超水平的发挥。相对于这种常年累月不断强化的监管责任意识而言,服务意识则薄弱得多。因此,应该大力提倡牢记服务意识,树立服务也是职责,也是使命的观念。做到监管与服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在做好监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家从体制机制上对作为行政执法单位的许多部门和单位,比如工商、质监、城管、交通行政、卫生防疫等,赋予其行政管理收费的职能,经费保障实施“收支两条线”体制。这种体制机制导致本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其部分工作人员,反而成了常常越位而“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了:本应该尽心尽力促进科学发展。反而成了尽心尽力促个人发展了。如果说当初国家财力有限,尚不足以全额拨付经费。那么,在当前财政收入比较充足、外汇盈余丰盈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全额拨款,除了经过严格核定的工本费以外,不再收取任何费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服务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发展。
为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自觉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政绩的重要标准,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二)改革繁琐的注册登记审批制度,降低创业门槛,从起点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严格的登记制度、繁琐的审批程序,让创业活力遭遇制度性冷漠。在我国,相当多的自然人性质的工作、非正规就业、灵活就业都必须登记注册,擦皮鞋、卖冰棍、修理自行车等如不注册,就是非法经营。事实上在其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自由职业者和非登记企业大量存在。他们不必注册登记,只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即可。
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世界银行的4位教授对85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环境作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注册一家公司到开业平均所必经的审批步骤,加拿大只需2天,而我届内地则需要闯过7道关,历时111天。注册审批费用在美国、英国、加拿大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我国内地,各种审批费用占据了人均年薪的11%。豪情万丈的创业者在门槛上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改革繁琐的注册登记审批制度,将工商注册和鼓励创业与扩大就业结合起来,可以参考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一元注册资本公司”,降低创业门槛:开放注册登记制度。对个体户等实行非登记备案制:放宽经营范围的限制。实行“法无明文禁止即合法”的管理,对公司登记注册地点的管理实行分门别类,区别对待,允许民房作为经营地点等。
(三)改革体制,坚决杜绝乱收费,从工商管理上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企业经营环境
一些小企业历经坎坷成立了,在经营过程中要面对的是沉重的税费负担。对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而言,税还只占其交给政府的1/3左右,而费要占到近2/3。工商管理费、市场管理费、年检费和质量检验费等等。已经让很多个体户和小企业不堪重负。笔者曾问过一小饭馆的老板,需要向政府缴纳多少税费。小老板拿出的单子显示,除了税务部门和工商部门收的税费外,政府的其他19个部门收费69项,还没算上有关部门花样翻新的检查和罚款。如此沉重的负担。如果这些小老板们不偷逃税费,几乎99%都得关门倒闭。
造成如此不尽如人意的创业和经营环境的深层原因在于现行政策尚有偏差。部门利益仍在作祟。目前财政体制中向部门下达收费任务、超收奖励和罚款分成指标,让执法与收费挂钩,刺激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收费罚款行为。创建良好的创业和经营环境,目前最急需的就是放宽政策。首先应清理对创业不利的行政管制体制,改变行政监管的重复、交叉、多层执法状况,杜绝个别机构和公务员为了部门和个体利益恶意执法现象。其次应改革目前执法部门利用公权谋取机构利益的体制,清理和废除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各种收费和罚款,废除财政对各执法部门的超收奖励、罚款分成制度,形成一个有利于人民创业和经营的廉洁的政府环境。
(四)发挥市场监管主体作用,积极主动服务于企业发展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工商行政管理;市场准入;质量监管;执法活动
一、引言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近些年来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暴露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他们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不足,因此,探讨分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安全职能履行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工商行政管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履行的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食品安全监管中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
工商行政管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职能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中,主要需要履行以下基本职能。
1.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管理。食品经营主体必须进行登记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先检查食品经营场所,如果各项指标合格,则下发 《食品流通许可证》,然后再审核其他经营条件,如果合格,就颁发《营业执照》。也就是说,从事食品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必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才能成为合法的食品经营主体。如果没有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核准,则不能成为合法的市场经营主体,擅自进行食品经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取缔。
2.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工商行政管理应该做好对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部门应当对流通领域内的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该责令召回。对于出现的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应该立即进行处理,以降低社会危害。同时,工商行政部门在行使监管过程中,还应该建立应急机制,以妥善处理和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
3.食品经营行为监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食品经营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有权进行监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检查经营者持证经营的情况,对于食品经营者,其《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都应该具备;检查经营者经营范围符合相关规定,应该在核准的范围内经营,不能超出经营范围;检查经营者食品质量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经营者严格执行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保障食品安全;检查经营者商标使用和广告宣传的情况,保障商标使用不违法。广告宣传真实,不存在欺诈行为。
4.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经营活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位于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查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查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查处,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仿造他人商标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以维护商标的专利权和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欺诈广告宣传进行查处,以促进广告宣传的健康发展,维护有序的食品经营秩序。
三、食品安全监管中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履行的现状
1.现状。从1982年开始,工商部门便具有了监督检查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职能。此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满足食品监管的需要,保证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工商行政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不断完善。2008年,国务院重新修正了工商行政部门的职能,在机构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工商行政部门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网络商品监管的职能。食品安全作为工商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被得到肯定。随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完善,工商行政部门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主要包括建立了食品经营者索证索票制度,建立食品销售进货台账制度,加大取缔食品无证无照经营的力度,对保证食品安全,净化食品生产经营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第一,市场准入把关不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食品经营的数目把握不清,一些经营者没有登记入册,一些小摊小贩的经营地点经常变动,难以全面排查,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很大的困难,第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不系统。对于抽检工作不清楚,不了解,专业知识缺乏,检验人员水平较低,对于抽查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对食品进行封存和对经营者进行罚款,忽视食品召回,留下了安全隐患。第三,对食品经营的监管不科学。巡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忽视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样性,造成有些问题不能被发现。对于边远地区的食品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难以有保障。第四、查处各类违法经营活动不规范。执法人员重罚款,轻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执法现象,办案缺乏相应的工具和经费,使得食品监管不能落到实处。
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中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对策
为了应对当前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履行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强化食品经营主体市场准入管理。经营主体市场准入是更好地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把握好市场准入这一关,才能使得食品经营主体符合相关规定,才能使符合要求的食品进入流通领域,为人们所使用,真正保障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者的准入,另一类是食品的准入,工商行政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对于这二者必须齐抓共管,严格《食品流通许可证》的颁发,规范市场准入,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食品安全。
2.健全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管。健全抽样检验制度,加强日常巡查,规范抽检行为,发挥上下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合力,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统一的标准进行抽检,避免重复抽检情况的发生。建立起消费者送检、工商部门抽检、经营者送检机制,对于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较多的食品经营场所,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样检验。此外,检验机构应该具有检验资质认证的专业机构,对于流通中的任何食品,都应该进行检验。
3.深化食品经营行为监管。重视日常巡查和监管,并做好巡查的记录工作,对于信用度较低的经营者加大巡查力度;建立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对于超市、批发商、农村集贸市场等等,根据其经营类型不同,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另外,由于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问题较为严重,工商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食品监管,例如,推行所村挂钩监管模式,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等等,切实保障农村的食品安全。
4.严格规范执法活动。重视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掌握办案技巧和办案方法,提高办案效率。要对行政执法办案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统一高效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行政的合力,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提高办案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认识到当前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完善自己的职能履行,以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任荣.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马建敏.工商行政管理概论[M].江苏: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3]唐刚.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的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09.12
[4]徐磊.论农村流通领域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行政秘书 角色定位 服务
高校行政工作随着高校变革与自身行政工作的深入分工,已经进入到精细化时代。行政秘书室或者行政秘书科等部门的出现,代表着行政秘书工作的制度化。高校行政秘书既是院系行政管理层的参谋与助手,又是院系行政管理层与师生员工间的桥梁和纽带。[1]对于行政秘书而言,是否能够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对于自身未来发展与工作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行政秘书需要在工作中加强自身角色感,深刻领悟工作的合理处理方式。
一、从服务对象上谈行政秘书的角色定位
1. 为领导服务是行政秘书的第一位职能:行政秘书是直接为高校领导和主管部门服务的。所从事的都是辅的工作,秘书的基本角色是领导的助手,基本职能和作用是协助领导开展领导活动和。直接在领导的授意下受理院里发生的行政公务,直接处理在院里发生的与领导和领导活动有关的事务活动。具体体现在:文书工作、信息工作、会务工作、调查研究工作、综合协调工作、档案工作、机要保密工作、值班工作、文印工作等等。
2. 为院(系)内职工服务是行政秘书的第二位职能:院(系)行政秘书的第二服务对象是本院内的任课教师及其他的教辅人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高校里的院(系)对于每个教师而言就像是一个“家”,而秘书就相当于这个家的“管家婆”。因为学校的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等各个职能部门的各类文件只下发到院(系),教师的方方面面的信息都来自院(系)。秘书就要做好“下达上传”的工作。“下达”就是将各个职能部门的文件精神、各类通知内容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传达到每位相关人员。比如:科研项目的申报、教学立项的申报、职称的评审等等这些通知都是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如果这些信息没有及时下达到位的话,势必耽误教师们的科研发展及职称晋级。“上传”就是将各位老师应该上交的各类资料收集起来并及时报送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去。
二、从工作内容上谈行政秘书的角色定位
1. 当好参谋助手:秘书的活动是领导思想的补充和延伸。秘书工作是否得力,直接影响到院系领导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效率。所以秘书工作必须坚持从小事做起,从大事着眼,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围绕中心,为领导服务突出超前性。牢固树立为领导服务的超前意识,全面把握领导的思想脉搏,正确贯彻领导的意图,当好参谋和助手。二是搞好配合,为科室服务突出主动性。在开展重要工作中,我经常与科室领导互通情况,以求统一认识,步调一致,排除干扰,共同围绕中心工作搞好服务、当好参谋,变部门行为为政府整体行为,形成合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秘书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秘书只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工作的性质始终是辅的、参与性的、支持性的,绝对非命令性、指挥性、决策性。
2. 做好协调综合:协调指在整体工作运行过程中,对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诸如人员安排、程序安排等工作拥有足够的统筹能力。高校院(系)是一个中层机构,上联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下接系(教研室)具体的教学单位,秘书工作不仅内容繁杂,而且涉及的对象也很广。因此,行政秘书必须具备出色的协调统筹能力,主要来讲是对于学校各职能部门职责和权限的熟练认知,对于系院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有充分认识。通过整合上传下达的重要能力,保证学校职能部门信息的绝对对称,降低学校与教学系院直接的沟通成本。
三、从行为性质上谈行政秘书的角色定位:在工作上能做到主动补位,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从上述的职能看秘书在院(系)所扮演的角色既是领导的参谋,又是领导的助手,更是领导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可以说他们是院里的服务员。因此,必须从服务性、创造性两个方面来把握行政秘书的行为角色:
1. 服务性:服务性是行政秘书工作的主旋律,是工作的落脚点。高校院系行政秘书部门,历来坚持“三个服务”的宗旨,即服务领导、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用心服务大家才能真正体现这一职业的特殊魅力,才会让人觉得这一工作的伟大、神圣和受人尊敬,才不致让人觉得秘书可有可无。在工作上能做到主动补位,并能与其他各科室人员加强沟通,密切配合,互相支持,保证整体工作不出现纰漏。在工作中我自己确定了一条工作原则,属于自己的工作要保质保量完成,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的配合其他人员能完成的也要按时完成,做到主动帮忙、热情服务。
2. 创造性:创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观念中,秘书工作是领导思想的体现与补充,这点当然是不容置疑的,但为此并不能忽略秘书工作的主动性、开拓性、创造性。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日益普及,秘书工作的智商将成为秘书职业的主要内涵。所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促进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在工作中要以新视觉来观察问题、新理念来思考问题、新方法来处理问题,只有这样行动才会有新举措,管理才会有新效果。
高校引进行政秘书的概念,也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体现。[2]行政秘书一定意义上代表着高校整体行政改革往高效,配置合理方向发展。秘书是没有角色的角色,抑或是多种角色的集中,强化和培养秘书正确的角色意识,在努力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今天,对秘书队伍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一)基本职能
招商策划、宣传推介、对外联络、引进项目。
(二)职责范围
1、负责研究制定工业园资金引进优惠政策及实施方案,编制和落实引进资金工作计划;
2、负责工业园整体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策划等工作;
3、负责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考察、意向洽谈、协议签署;
4、负责协调解决引资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5、负责外事与对外经贸联络,组织招商活动及协助招商接待工作;
6、负责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会议等经济活动;
7、负责收集和整理各类招商引资信息,组织开展项目攻关工作;
8、负责办理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人员配备:×××人
二、规划建设部
(一)基本职能
规划设计、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基础设施管理。
(二)职责范围
1、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业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储备工作;
2、负责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手续,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3、负责组织实施入园项目建设用地预审和临时用地管理工作;
4、负责纠正入园企业使用土地违章行为,敦促企业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
5、负责办理入园企业关于土地、规划、建设、消防、环保、安全等行政审批手续及相关证照工作;
6、负责组织入园项目施工图技术审查、工程招投标,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及工程备案工作;
7、负责工业园公用设施工程预决算工作;
8、负责在建项目的施工协调、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工作;
9、负责对入园建筑企业、建设监理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及备案管理工作;
10、负责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入园项目建设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11、负责组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详规设计,组织实施工业区公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12、负责办理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人员配备:×××人
三、财务后勤部
(一)基本职能
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统计分析、后勤服务。
(二)职责范围
1、负责工业园经济指标统计分析和综合上报工作;
2、负责项目资金落实跟踪工作;
3、负责协助相关部门落实扶持企业的政策性资金和相关审批上报工作;
4、负责投产企业工商年检、产权变更、关系协调等相关后续服务工作;
5、负责受理企业相关投诉工作;
6、负责工业园公用设施管理维护和工业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7、负责工业园资金管理、调度、支付、审核工作;
8、负责工业园资金筹措,确保工业区开发建设资金供给;
9、负责办理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综合部
(一)基本职能
日常管理、文书处理、安全生产监督、人才引进
(二)职责范围
1、负责建立和落实园区管理办公室各项工作制度;
2、负责沟通、协调园区管理办公室各部门工作;
3、负责涉及园区相关会议的组织服务工作;
4、负责文件、材料的收发、传阅、催办、立卷、归档和园区管理办公室发文的校对、呈签、报送工作,起草涉及综合情况的有关文件、材料;
5、负责印信、机要、保密、保卫、档案管理和信息工作;
6、负责来人、来电、来函及行政接待工作;
7、负责入园企业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8、负责入园项目审批及工商、税务等相关证照办理工作;
9、**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公室组织架构及其职责
根据《关于成立**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公室的通知》(**府[**]2号)文件精神,成立东莞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接受联席会议领导,向联席会议负责。
办公室设主任×××人,负责管理办公室全面工作,其人选由联席会议研究决定;设副主任×××人,具体人员和职责由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办公室下设四个部门:规划建设部、经济发展部、财务部、综合部,各部门职责和人员配备如下:
一、规划建设部
(一)基本职能
规划设计、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基础设施管理。
(二)职责范围
1、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业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土地储备工作;
2、负责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手续,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3、负责组织实施入园项目建设用地预审和临时用地管理工作;
4、负责纠正入园企业使用土地违章行为,敦促企业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
5、负责办理入园企业关于土地、规划、建设、消防、环保、安全等行政审批手续及相关证照工作;
6、负责组织入园项目施工图技术审查、工程招投标,建设项目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及工程备案工作;
7、负责工业园公用设施工程预决算工作;
8、负责在建项目的施工协调、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工作;
9、负责对入园建筑企业、建设监理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及备案管理工作;
10、负责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入园项目建设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11、负责组织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详规设计,组织实施工业区公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12、负责办理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人员配备:×××人
二、经济发展部
(一)基本职能
招商策划、宣传推介、对外联络、引进项目。
(二)职责范围
1、负责研究制定工业园资金引进优惠政策及实施方案,编制和落实引进资金工作计划;
2、负责工业园整体招商引资工作的宣传、策划等工作;
3、负责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考察、意向洽谈、协议签署;
4、负责协调解决引资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5、负责外事与对外经贸联络,组织招商活动及协助招商接待工作;
6、负责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会议等经济活动;
7、负责收集和整理各类招商引资信息,组织开展项目攻关工作;
8、负责办理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人员配备:×××人
三、财务后勤部
(一)基本职能
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统计分析、后勤服务。
(二)职责范围
1、负责工业园经济指标统计分析和综合上报工作;
2、负责项目资金落实跟踪工作;
3、负责协助相关部门落实扶持企业的政策性资金和相关审批上报工作;
4、负责投产企业工商年检、产权变更、关系协调等相关后续服务工作;
5、负责受理企业相关投诉工作;
6、负责工业园公用设施管理维护和工业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
7、负责工业园资金管理、调度、支付、审核工作;
8、负责工业园资金筹措,确保工业区开发建设资金供给;
9、负责办理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综合部
(一)基本职能
日常管理、文书处理、安全生产监督、人才引进
(二)职责范围
1、负责建立和落实园区管理办公室各项工作制度;
2、负责沟通、协调园区管理办公室各部门工作;
3、负责涉及园区相关会议的组织服务工作;
4、负责文件、材料的收发、传阅、催办、立卷、归档和园区管理办公室发文的校对、呈签、报送工作,起草涉及综合情况的有关文件、材料;
5、负责印信、机要、保密、保卫、档案管理和信息工作;
6、负责来人、来电、来函及行政接待工作;
7、负责入园企业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8、负责入园项目审批及工商、税务等相关证照办理工作;
9、负责协助园区各类人才的招聘、录用。
10、负责协同其它部门组织筹备工业园重大活动;
11、负责园区人事、劳资、党务、群团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一、认真履行好法律赋予审计的建议问责职能
问责制本质上是一种追究个人责任的制度。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法律没有赋予审计机关对个人的问责职权,但赋予了审计建议问责的职能。《审计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国家规定,审计机关认为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被审计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第五十条规定:“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审计的目的是要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要纠正问题,审计负有督促纠正整改的责任,这是中国审计的特点之一。但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有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纠正,甚至出现屡查屡犯的现象。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对于遏制这类问题会有一定的作用。为此,审计在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查处力度的同时,应认真履行好法律赋予审计的建议问责职能,并以此促进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二、正确行使审计对单位的问责职权
审计机关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对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违法违纪行为作出的处理处罚决定,某种意义上也应属于一种问责。《审计法》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理处罚;国务院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也明确了审计机关的执法主体资格,进一步赋予了审计机关依法对财政违法行为的处理处罚和对单位可以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的权限。审计处理处罚既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措施,又是一种对单位违法违纪问题的问责。因此,审计机关应按照《审计法》和国务院的《条例》的有关规定,正确行使审计处理处罚权,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三、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的问责力度
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一种有效监督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审计形式。加强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审计机关应深入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进一步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审计和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责任缺失和违反廉政规定的问题应加大问责力度。怎样加大经济责任审计问责力度,就是要从对领导干部的权力实施有效制约的角度,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在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上,注重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通过效益落实责任,科学评估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政绩,客观评价经济责任,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促进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四、整合监督资源,建立行政问责沟通协作机制
(一)、基本职能
主要承担全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市场管责任。负责城市公交客运和出租车行业管理,运营性客货运输站场的行业管理和危险货物运输汽车出入境运输管理,汇同有关部门制定运输价格;负责全县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行业管理,指导和实施交通运输行业体制改革和交通特许经营管理,建立健全交通行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
(二)主要工作
1、大力实施“桥梁攻坚”建设。全力抓好跨湖大桥等9个溜索改桥项目建设,力保跨湖大桥年内开工,其余8座桥梁年内完工。
2、全力推进公路项目建设。加快省道确保年内完工。加快九环东线段改造提升工程建设,
3、依法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以“阳光交通”建设为主线,完善和改进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坚持以工程质量为核心,规范建设市场秩序,推进施工标准化,促进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加强重点项目督查,创新质量监管措施,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4、加强运输市场管理。加快推进公交化改造进程,做好新县城新增出租车运力工作。
5、加强公路养护管理。认真落实公路日常管养措施,积极推进公路预防性养护,重点做好公路桥梁、隧洞和应急道路的管养,加大汛期、冰雪气候等特殊条件下的道路抢通保通工作。
6、加强路产路权保护。加快11条路共计316.7公里道路确权工作,实施产权调查、登记造册、签字盖章、装订存档、设置界桩。
7、加强航务海事管理。适时启动7处公益性渡口建设,彻底解决该村群众过湖交通问题。
(三)、抓安全严执法,着力深化依法行政
1、深化平安交通建设。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认真抓好道路客运、危化品运输、工程建设、水上交通等安全工作重心。
2、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进执法形象和“四统一”建设,深化交通运输执法“三基三化”建设。认真开展交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严格执法责任追究。
3、推进依法行政管理。
(四)、抓队伍增活力,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1、狠抓基层党的建设,不断提升系统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打造具有干事创业特质的交通队伍。
2、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深化落实党组主体和纪检监督责任“两个责任”,完善实施相关制度,强化“一岗双责”。坚持把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始终,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三公”管理,严明纪律、严纠“”、严惩腐败。突出抓好“廉政交通在路上”主题活动,狠抓“党纪、法规、责任意识、理想信念”四大教育,着力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的交通队伍。
3、狠抓维稳建设。
二、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县交通运输局预算安排支出主要用于保障该部门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以及承担全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相关工作。基本支出,是用于局行政机关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公路水路运输支出,主要是机关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日常公用经费等。
(二)社会保障和就业,主要用于离退休人员支出。
关键词:政府自利性 政府自利恶性膨胀 公共利益 自利性的控制
1.政府的自利性及其表现形式
1.1政府自利性的界定
政府自利性是指政府除了具有管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的属性外,所具有的自我服务的倾向和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属性。
1.2政府自利性的表现形式
(1)地方各级政府的自利
首先表现在:东西部地区政府利益之争。其次表现在:上下级政府的利益之争,地方政府为实现本地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而与中央争利。再表现为: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府目标而为本地企业争利。最后地方政府自利性体现在:地方政府为了吸收外来投资而无原则地让利。无原则的让利,使本地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2)政府职能部门的自利
①政府职能部门执法产业化。目前在一些地方,某些部门把执法的过程变成实现某种利益和经济收入的过程,执法所得的收入少量交给国家,而大量的却化归执法部门或者执法群体所有,甚至给予执法的个人予以“提成”,这就是“执法产业化”。
②政府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争利。例如:某些职能部门独自发文,擅自执法,与地方政府争夺地方事务的管辖权。有些部门将获得的盈余,直接留下,不上交政府。这种部门为了获得更多的盈余,不遗余力地利用职权到市场中去逐利。
(3)政府组织成员的自利
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常常寻求权力扩张的突破口,以满足自己的利益需要。干违法乱纪的事,那不仅是自利的膨胀,更是对社会的犯罪。
2.政府自利性膨胀的危害
如果政府能通过正常合理、公开公正的途径来满足自身的利益要求,我们可以说这种自利性出于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的自利性能有效地激励政府及其行政人员高效负责的开展工作。然而一旦政府的自利超越了合理的界限,恶性膨胀的话,则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
2.1政府的自利性导致政府实有职能的扩张。政府在自利性的强烈驱使下,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市场、社会、个人进行全面直接的干预或介入,从而导致政府实有职能的扩张和权力寻租行为的盛行。
2.2政府自利性导致政府应有职能的萎缩。政府的自利性往往会导致政府将财政支出投入于容易立竿见影的职能,而不是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战略性工程。而对于战略性工程的不屑一顾也就导致政府的基本职能、主要职能和根本职能的萎缩。
2.3导致公共政策的制定缺乏公正性,增加了随意性。当政府的自利性恶性膨胀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将会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并使这种为自身利益从社会中攫取财富的手段“合法化”,同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政府会人为地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这也是政府一政策制定来设租和寻租的一个表现。
2.4政府的自利性会导致政府机构的膨胀和财政支出的扩大。政府自利性扩张导致行政成本的恶性膨胀。行政成本的居高不下和恶性膨胀,将严重损害公民的切身利益,会引起公民的强烈不满,将阻碍社会的稳定发展。
2.5政府自利性的膨胀则会极大地扭曲政府的行为,削弱政府的能力,诱发群体性腐败,影响政府形象。
3.控制政府自利性恶性膨胀的途径
3.1界定合理的政府自利
(1)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上界定政府自利的合理范围。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的最重要手段,是用法律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对于地方政府的权限越明确具体,地方政府的自利也就能更准确地界定。
(2)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界定政府自利的合理范围。对待企业问题政府管理失效是客观的,可引入政府体制改革中“小政府、大社会”的方法,彻底将企业交给社会中介组织去管理,政府只管公共事务,企业的“私务”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政府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管。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中介组织全权管理企业的事务。
(3)从政府“块块”与部门“条条”之间关系上界定政府自利的合理范围。理顺地方政府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十分重要。理顺关系的中心环节就是更加明确地以法律规定两者的管辖范围、责任和权利。
3.2制度设计
(1)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扩大公民对公共行政的参与。行政公开可以将政府权力运作透明化,将知情权、决定权、监督权交给群众。
(2)量化自由裁量权,减少政府不合理自利。通过量化自由裁量权,将政府行政的可自由处理的额度降到最低,行政相对方就能较好地控制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抑制政府不合理自利的恶性膨胀。
(3)建立并实行人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功绩制,而不是单纯以经济增量和增速为中心的政绩制。
(4)完善体制外监督机制。首先要强化公民的主观意识,其次要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从法律上求保障。还要完善新闻媒体等舆论监督的相关立法,同时要制定能有效保护举报人积极性和安全感的立法,保护举报人的各项权益。
(5)引入竞争机制。即在供给相同或相近公共服务的官僚机构之间引入竞争,拨款机构最终会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部门承担公共物品的提供,在这一激励下,政府会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
(6)实行审计的社会化,追究政府不合理自利。允许社会审计组织参与政府财务的审计,让政府部门有一个外部审计的制约机制,外部审计机制应得到人大授予相应权力,并向人大负责。
3.3运用行政伦理的力量
加强对行政人员进行公共精神、行政伦理、职业道德的灌输、教育。提高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将有助于从个人层面甚至在行政环境层面上遏制政府自利性。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覆盖城乡、比较完整的、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贯彻落实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徐州拥有六成以上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市”来讲,就是要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根本任务是富民兴镇,直接责任在镇政府,主要途径是扩权强镇。近几年来,徐州各级党委、政府牢固确立“镇域强则县域强、县域强则全市强”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推进中心镇创建达标活动,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全市涌现出一批“富可敌县”的经济发达镇和特色产业镇。2009年有24个镇财政收入超亿元,占全市的1/5以上,其中超5亿的有3个镇,铜山镇高达19.4亿元,位居苏北第一。但同时,面广量大的薄弱镇和一般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财政收入不足,导致政府职能弱化,镇域内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成为社会矛盾多发区域。事实表明,镇强,农村公共服务才能强;镇弱,则农村公共服务难到位。面对薄弱镇“镇级体制、县级工作量、市级要求”的现实状况,面对“看得见、管不着”的体制窘境,通过扩权改革激发镇域经济社会活力,通过建设强镇落实服务型政府职能,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作出的重大抉择。
当前,农村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一道绕不过的坎。镇级政府要切实承担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主体责任,切实负起制定服务规划,提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最基本公共服务的根本职责,就必须拥有相应的人权、财权、事权,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因此,很有必要在经济发达镇实施扩权强镇试点,推动以“普惠式放权”为主要特征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要积极调整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经济发达城镇要树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按照强化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规范乡镇政府建设发展职能、授权乡镇政府行政执法职能的思路,加快地方政府的治理转型和职能转变,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二要明确城镇化目标导向,推进服务重点由“乡村职能”向“市政功能”转变。经济发达镇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地区实际,制定实施总体发展战略以及涉及人口、社会保障、治安及社区管理等制度,逐步承担起本地的规划建设职能,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突发性事件防御体系,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三要坚持分类指导,推进镇域发展布局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根据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工业基础较为厚实的以整合、打造优势区域产业集群和生态化改造为主;具备较好区位条件的以建设商品流通集散中心为主;不具备明显交通、人力与资源优势的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为主。力争经过3~5年努力,形成一批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发展的小城市。四要健全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推进考核重点由“单一重视经济发展”向“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并重”转变。改变单纯以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为重点的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发展的考核体系,对镇领导的政绩考核应更多地关注农民增收、生态治理、教育文化、社会治安、乡风文明、科技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指标,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