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时间:2023-07-19 17:12:10

导语:在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第1篇

现将年第一季度信息报送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围绕以下七个方面及时组织上报相关信息。

一、关于经济运行。物价走势及分析;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面临困难;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加强土地管理和调控,节约集约用地,保发展保“红线”工作情况;房地产市场动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鼓励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推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降低商贸物流成本工作进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煤电油气运保障及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情况等。

二、关于对外贸易。外贸进出口形势变化情况;重点行业和商品进出口情况及趋势分析;出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面临困难;鼓励和引导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工作情况;吸引和利用外资情况;企业“走出去”情况及经验做法等。

三、关于财政金融。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政府性债务风险处置情况及经验做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场流动性变化和信贷投放情况;对中小企业、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信贷支持情况;民间借贷和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动向及对策建议;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拓展外汇投资领域工作进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

四、关于农牧业生产。春耕备耕进展和畜牧业生产情况;草原生态保护以及补助奖励机制落实情况;“三江源”生态保护,以及林业建设情况;稳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具体措施、面临问题;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进展;落实“米袋子”和“菜篮子”,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以及鲜活农产品生产供应工作情况;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等。

五、关于民生工作。帮助城乡困难群众有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企业劳动用工情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关工作情况;就业形势变化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情况;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落实情况;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情况,遇到的问题及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工融入城镇问题的工作情况;扶贫开况;农村义务教育和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

第2篇

一、年政府信息公开基本情况

一是努力营造政府信息公开良好氛围。派人参加市政府举办的“加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会议”和“电子政务工作培训”;专门请人进行一次电子政务和信息公开专题讲座;进行一次“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培训”;开展一次“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活动月”专题教育,重点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提高了全体办公人员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和运用电子政务进行办公的技能。

二是很好落实机关信息公开制度。按照“开拓、透明、诚信、高效”政府信息公开原则,完善了《市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健全了局机关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重新确定各科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本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补充了《市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坚决按照值班工作制度,组织值班人员认真学习知识,教育管理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热情接待上访群众,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负责答复与解释,并认真做好来电来信来访接待、登记、转发、转送等工作,逐步形成政务公开工作机制,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

三是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软硬件设施。对科技网和知识产权网等网络进行扩容;充分利用局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宣传专栏;机关各科室都能及时更新和补充重要工作和业务信息;局办公室能按时完成负责局信息公开的收集、整理、审核、上报等事务。着力抓了科技电子政务办公系统建设,实现了科技信息报送系统,科技信息报送和反馈工作基本实现了电子化和无纸化办公。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省科技厅的统一安排下启动的“一网库三平台”设施,真正实现了与省、市、县(市、区)公文流转的四级连通。

四是积极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中国网政务信息公开系统、科技网为市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工作平台,开辟了市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加强了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性。通过新闻会,报纸、广播、电视,《科技》杂志等途径进行,每年的各类科技项目申报、科技进步奖评审等信息、科技政策和措施都会第一时间在这些平面媒体进行宣传,切实增强科技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公开公平。利用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等形式进行答复。通过印发文件、致公开信(函)等形式进行。公众对科技项目申报、科技进步奖评审等栏目最为关注。为做好我局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工作,我们采取统一受理,任务分解,归口答复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信息咨询的有序答复。

五是有力加大信息工作力度。继续坚持了信息工作“五手抓”:一是抓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了信息员队伍,要求各县区科技部门推荐一名文字功底好、理论素养高的信息员,在确保队伍素质的基础上确保优质稿源。二是抓动态通报。为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促进信息工作全面均衡地发展,每月进行一次工作动态通报,对各地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进行公开,使信息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三是抓机制完善。建立健全了信息工作奖励机制,通过一年一度的全市科技系统信息工作会议,表彰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对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交流,推动了信息工作的全面进步。四是抓深层次信息。积极履行好信息工作是领导“耳目”和参谋助手的职能。五是抓信息互动。在科技系统、科技型企业建立了科技创新联络群(QQ群),该流活跃,信息交流及时快捷。

六是及时加强信息反馈工作。根据局里的实际情况,完善了《市科技政务公开信息报送、反馈工作实施细则》,对群众来信来访、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办理、回复等各个工作环节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工作时限和工作要求。特别是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更是高度重视,制定完善了《市科技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办法》,做到从交办、办理、催办、答复到检查落实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办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切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年共承办政协提案3件,委员满意率达100%。

二、年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年度全市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0件。

年度受理的依申请公开信息0件。

年市科技局无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也无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年,我局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社会公众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参与度不高,前来咨询和查阅的人数不多。

二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

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局将总结经验,围绕增强政府信息公开便民利民的实效性和群众的满意度,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打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础。确保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落实。认真查找、总结、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别的部门的好做法、好经验,改进工作方式。

二是进一步改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服务。进一步拓宽受理渠道,为申请人提供便捷的依申请公开服务。进一步完善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程序,及时搞好有关记录保存备案。对于申请事项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范畴或无法按申请提供政府信息的,主动与申请人沟通,尽量取得申请人的理解。在答复申请时,依法有据、严谨规范、慎重稳妥。

三是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府厅发[]1号)的总体部署及要求,建立权责进一步明晰、程序更加严密、权力运行透明高效、监督制约更为有效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第3篇

摘要: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快打造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信息技

>>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浅谈宽松货币政策给我国影响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试论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 简论我国机械制造业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液晶显示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论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及干预政策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趋势及政策完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 发展趋势及政策展望 我国酒精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我国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及趋势 我国档案管理智能化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构建及发展趋势探讨 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广告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年3月11日。⑤马岩:《发展潜力巨大智能制造亟待构建统一标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7年2月13日。⑥刘垠:《二一七,科技任务清单“连连看”》,《科技日报》2017年3月6日。⑦杨帅:《我国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趋势及其政策支持体系》,《中州学刊》2016年第4期。⑧左世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4年第3期。⑨孙立:《工业大数据对智慧云制造的推动与创新》,《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13期。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crucial stage of quickly building a powerful manufacturing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showing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China′s current finance, taxation, inno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olicies had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cosystem. The futur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manufacturing service system,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policy support system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as the goal, and with the market mechanism as the core.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trend; policy constraint; policy support system

第4篇

关键词:科技特派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研究;应用

2007年起,辽宁省全面开展了农村科技特派行动。由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人事厅、辽宁省农委、辽宁省财政厅组成辽宁省科技特派行动协调小组,并联合印发了开展农村科技特派行动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以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为切入点,广泛开展下派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组、科技特派员和农民技术员培养“四位一体”的科技特派行动工作模式。为使科技特派行动的信息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及时统计分析和科学准确反映全省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情况和工作的进展情况,我们开展了科技特派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一、平台主要功能

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应用于辽宁省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便捷、高效、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使我省科技特派行动的信息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并能及时统计分析和科学准确地反映全省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情况和工作的进展情况。平台将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平台功能表现方式简单易用,可通过统一的界面访问各功能模块,操作、维护便捷。采用RBAC身份验证技术保障系统访问安全;采用关键数据对称加密及非对称加密技术及日备份策略保障系统数据安全;通过详细的操作日志实现系统的安全审计。平台分为四个子系统。

(一)省级应用子系统

省级应用子系统应用于省级科技管理部门,实现科技特派员、农民技术员、农民科技经纪人的信息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科技特派员信息删除数据卸载功能。科技特派员查询与统计:通过多条件逻辑组合进行查询,实现单点与群组信息检索,按国家及省有关要求实现多口径数据统计及报表自动生成功能。农民技术员查询与统计:通过与前期研究开发的《辽宁省农民技术员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互联,实现农民技术员的查询与数据统计功能。农民科技经纪人查询与统计:通过与前期研究开发《辽宁省农民科技经纪人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互联,实现农民科技经纪人的查询与数据统计功能。科技特派员信息删除数据卸载功能:为保障系统数据安全有效,防止各种意外事故,系统的数据删除操作均由省级应用实现,下级部门可提出删除请求,由省级确认删除并卸载需删除数据。

(二)市级应用子系统

市级应用子系统应用于辽宁省各市科技管理部门,实现科技特派员信息审核、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信息审核:各市可以审核其下级单位录入的科技特派员信息。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可以驳回。市级还需对其下级进行的数据删除操作进行审核,确认后提交省级进行数据卸载。信息查询:各市可以通过多条件逻辑组合进行查询,实现本市的单点与群组信息检索。统计分析:各市可以实现本市科技特派员的多口径数据统计操作。

(三)县(区)级应用子系统

县(区)级应用子系统应用于辽宁省各县(区)科技管理部门,实现科技特派员信息录入、维护、删除、查询与统计分析功能。信息录入与维护:各县(区)可以录入和维护本县(区)的科技特派员信息。信息录入后,上级单位即可进行数据审核。信息删除:各县(区)可以提出数据删除请求,由上级单位审核后提交省级单位确认并进行数据卸载。信息查询:各县(区)可以通过多条件逻辑组合进行查询,实现本县(区)的单点与群组信息检索。统计分析:各县(区)可以实现本县(区)科技特派员的多口径数据统计操作。

(四)系统管理子系统

系统管理子系统由省级部门使用,实现系统参数配置、部门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字典代码维护、日志查询与分析等功能。

二、技术方案

辽宁省科技特派行动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采用MSSQLServer2008数据库以及IIS7.0web服务平台,Web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VisualStudio.Net2012;数据库建模工具:采用SybasePowerDesign16.0。平台利用分布式技术、组件技术、MIS、数据库技术、信息聚合与共享等技术开发网络平台,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与共享。平台将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有机地融合到一起,采用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和组件式设计方法,采用RBAC的身份认证授权体系和关键数据对称加密及非对称加密等技术,以使系统可用性、稳定性、功能扩展性、网络安全性等方面得到保障。

(一)信息共享

特派员信息、技术员信息、科技资源数据库、农业科技资讯等信息分布在全省各个单位和领域,每个信息宿主对信息的管理也是分布的,因此形成信息孤岛。分布建立了一个信息集中存储与备份、按权限共享使用的机制。

(二)协同管理

特派员的信息管理涉及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县(区)科技局及派出单位,各单位之间是松散的业务指导关系。而特派员信息又涉及到录入、修改、审核、删除及查询等各种操作,本系统通过建立公共平台,使这些单位分工协作共同管理特派员信息,形成有机的协同工作体系。

(三)可扩展

系统建立的灵活的功能模块划分机制,每个功能模块是逻辑独立的,是授权的原子单位。管理员可以方便地加入新的功能模块,重新授权既可集成使用,系统的可扩展性强。

(四)易用性

系统界面采用WindowsGUI机制,通俗易懂,操作方法与操作系统一致,减少了用户学习成本。数据录入采取了前端验证与后端验证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对非法数据进行了排除,另一方面保障了系统安全性,明晰的操作反馈使用户对操作结果易于判断。后端管理系统采用导航机制,引导用户正确操作。系统易用性强。

(五)安全性

在安全方面,主要体现在身份认证、权限划分、数据存储三方面。系统的所有模块(页面)均有登录验证及权限验证,系统功能权限划分是细粒度的,关键数据(如密码)是采用散列算法存储的,破译成本高。另外,系统的密码设置等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组合,提高破译难度。

三、应用效果

平台开发应用以来,累计采集特派员信息两万多条,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大学生、乡土人才等,服务类型包括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各类特派员分布区域和领域一目了然,系统的数据作为县区政府工作考核的数据来源,为特派员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平台的研究与应用对科技特派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平台的开发、应用及维护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各级管理部门的信息化设备配备、人员操作水平及网络条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系统功能的应用。2.信息维护与管理目前限于管理部门,特派员和服务企业尚未参与到信息维护中,系统的互动功能暂未充分应用。3.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建设是一个持续渐近的过程,需求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机制尚需改进和完善。为此,我们对于特派员信息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发挥基层科技管理部门的作用,为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特派员和被服务企业建立扁平的、实时的网络沟通平台,形成基于现代科技手段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特派员服务质量。2.探索平台长效运行机制,引入社会技术力量和资本,使平台能不断应用新技术、满足新需求,建立平台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生态链,为特派员和被服务单位提供高质量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第5篇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我院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附设诊疗所,目前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担负着医疗、教学和科研三项中心任务。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科研领域的重视,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度的增长趋势,科研经费来源途径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科研课题的完成质量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医疗人员申报课题的积极性以及医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工作。[1]为了使科研经费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和规范管理,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并自行研发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使科研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现就本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践做一点分析研究。

一、科研经费基本情况

2008-2012年我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71项,科研项目和学科人才建设经费从3515万元增长到1.76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从686万元增长到4432.5万元,5年来,科研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都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情况

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科技处和财务处的双重管理,体现在科研经费申请预算、项目经费使用和结题经费决算等各个环节。在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单独立账”原则下,利用科研管理系统完成从科研项目的申请到科研经费的入账、支出、结余情况的信息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拨付到财务处后,科技处根据拨款通知对科研管理系统中相应的课题进行立项入账,并将入账经费明细通知单提交财务处,财务处根据入账单对各个项目分别进行单独建账管理。科研人员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填写报销单,并打印出系统自动生成的具有唯一流水号的报销单经项目负责人签字,附报销凭证递交科技处,科技处管理人员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报销单中报销凭证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初步审核,经科技处长、分管院长审批签字,由科技处统一移交财务处,财务处负责对科研经费报销单进行二次审核签字,并在科研管理系统中给予审核确认,系统自动发送短信至报销单申请人手机,申请人凭工作证和相关短信至财务处进行相关财务报销手续的办理。

对实验用试剂的购买和报销,规定除购买试剂发票外还需提供盖有试剂公司公章的试剂出货单,并有具体的验收人签字,此外在试剂报销单上还需填写具体的试剂公司名称、发票号等信息。

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等设立开支上限和开支标准,如会议费的报销需提供具体的会议通知,会议时间、地点以外产生的费用均不予以报销。劳务费的领款单需注明发放事由、人员名单、身份证号,除领受人签字外还需项目负责人签字并实行银行卡打卡机制等。

在研的科研项目,除已经列入项目合同的设备购置预算计划,一般不予购置。列入项目合同的仪器设备,由项目负责人提交设备购置申请表,经科技处和分管院长审批后,设备处按照政府及医院规定的采购办法统一采购,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为提高设备利用效率,节约科研经费,医院公共实验中心及各科实验室均对外开放。

依据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办法,利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明细情况、经费结余情况的实时查询功能以及科技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加强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质量。

三、存在问题

1.经费预算细化难度高,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脱节

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及部省级重点项目,在项目申请立项时都须制定详细的经费预算,包括经费的使用方向、开支范围、开支比例等。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部门并不参与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编制,不熟悉相关财务制度的科研人员,编制预算时往往侧重于技术层面,使项目经费预算不够细化、准确、全面;同时编制预算与项目批准、实施一般相隔两年时间,[2]由于物价变动、医学科学研究中不可预见的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如技术路线的改变,使实际支出与预算产生不一致。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主要由项目负责人以个人名义申报获得,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经费是通过自己的能力争取来的,不需要严格管理,因此要做到科研经费有效监管兼顾最大程度保证科研经费使用自由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难题。

2.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挂账时间长

除国家科技计划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外,科研项目结题后,在项目实际财务支出中并不作结账处理,项目结余经费长期挂帐,有些科研项目结题多年,账面余额仍未结清。

3.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科目分类不全,缺少预算录入功能

目前科研管理系统项目经费分类主要有五大类:研究经费(包括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国际交流合作费、劳务费、管理费、其他费用,已与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不符,不利于科研项目预算经费的管理和项目结题审计。此外,科研管理系统仅对科研项目经费按研究经费60%,国际合作交流费10%,劳务费15%,其他费用10%,管理费5%,进行初步分流,虽然后期可对项目经费进行调整,但目前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同时我院在研项目众多,要对每一笔入账经费按实际预算进行后期调整工作量过大,不利于实际操作。

4.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缺少效益评价

多年来医院科研项目普遍存在“重项目、轻规划;重申请、轻实施;重经费预算申报、轻经费使用管理”的问题,[3]此外医学科学研究选题多偏重于基础研究,实用开发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研究较少,相对于医院每年获取的大量科研经费以及医院本身投入的大量配套科研经费,研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不足,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更是少之又少,加上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没有事后的效益分析评价,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

四、对策建议

1.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编制,科研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无缝对接。预算编制不仅是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研究需要进行编制,还需要财务专业人员的指导,结合国家有关专项经费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确保资金的准确性、合理性、必要性,使预算细化到位。目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有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报销明细和结余经费与财务部门的实际结余经费存在不一致现象,建议加强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使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

2.完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结题或验收后,允许保留一定期限的结余经费,用于科研项目后续工作及新项目申报前期支出以及开展科研活动时的一些其他必要性支出,对于结题后如三年内无任何经费支出五年后仍有经费结余的账户,由科技管理部门通报财务处,统一办理财务结账手续,结余经费上缴医院用于配套科研经费或购置公共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等,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与流失,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3.细化科研经费支出科目,增加预算录入功能。建议按科研项目预算11个支出科目(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设立经费报销支出科目,同时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预算录入功能。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申请立项时按项目合同书中经费预算明细录入系统中,入账经费自动按预算比率(按规定设置上限)分流。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部门可随时查询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监督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4.重视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制度,从科研项目的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设有科技奖励办法,对标志性成果、项目、论文、出版著作、专利授权、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均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医院鼓励支持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践应用的理论、技术、规范和药物,倡导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医疗工作者积极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热情,用科研成果指导临床,服务临床。

总之,科研经费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科研经费管理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昂慧,路维列,赵辞瑶,顾晨.规范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8(2):188-189.

第6篇

关键词:光网建设;PPP项目;民资引入;风险管理

一、ZZXDX光网建设PPP项目现状分析

ZZXDX分公司从2012年开始启动光网建设改造工作即原有的入户铜缆改造为光纤,为用户的网速提升(由原来的2-4M提升到100M以上)打下网络基础。

按照省市公司规划,ZZXDX分公司要在2015年期末实现城区光网100%覆盖,农村光网覆盖70%的行政村,为达到这个建设目标,在2013年的建设基础上,ZZXDX分公司在城区范围内还需对24000套商住楼宇进行光网改造,在农村区域还需对210个行政村、近60000户居民实施光网覆盖。折算成建设规模相当于在2014年-2015两年时间内ZZXDX分公司要新建50000个光网端口、投入2000万元的建设资金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ZZXDX分公司2013年-2014年预计可用于光网建设项目的资金不足200万,因此完全依赖自有建设资金,是不可能满足这一项目建设需求的。而竞争对手如移动、联通等运营商逐步加快了接入网光纤建设的步伐,如果我们不加快光网建设步伐,势必将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并导致宽带用户发展滞后。电信运营业是个资本密集型行业资金需求具有集中、巨大、时间长的特点,传统融资方式很难有效满足需要,加强资本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已成为必要选择。

二、ZZXDX光网建设PPP项目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资本进入积极性不高

国外光网建设PPP项目的运作经验表明,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等都是PPP成功的必要保证。但是,尽管近些年来ZZXDX公司在PPP项目管理方面在持续探索,但目前所在区域内PPP项目签约率低、社会资本投资合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二)项目建设质量风险问题

对于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光网建设项目,在实际项目投建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项目质量无法把握。由于项目是由社会民资筹建,施工也是由民资进行。施工方为了达到足够的投资回报,也许会造成偷工减料的问题,使得项目质量本身存在问题以至于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出现仅仅占有市场,没有能力持续进行后续发展。

第二,项目质量的监管标准难以制定。也即ZZXDX公司在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如何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标准,即电信公司制定项目建设的标准规范,社会资本按照项目建设标准进行投资建设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

(三)项目运营风险管理问题

ZZXDX光网建设PPP项目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运营问题:

第一,项目运营存在退出风险。光网建设PPP项目在ZZXDX公司并没有运营先例,并且在整个电信行业也只是处于尝试试验阶段。通过前期引入民资的实际效果来看,大多数社会资本投资主体只是为了抢险占领所在区域内的市场,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营经验并不能很好地扩展现有市场、获得足够数量的用户。因此,对于日常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投资与收益的偏差,民资会选择在五年经营期到期后退出该市场,从而造成最终还是由ZZXDX公司接手的不利局面。

第二,项目线路与设备的日常维护问题。根据前期与社会投资主体签订的合同,项目运营期内设备或线路的日常维护由社会投资主体全权负责,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社会投资主体一般只会负责区域内用户的数量的拓展以及相关营销工作,不会管理日常运营过程中线路及设备问题。对于出现的线路或设备问题,区域内用户一般不会联系社会投资主体,而是会在第一时间要求电信公司负责维护。

三、ZZXDX光网建设PPP项目实施保障与政策建议

(一)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地方政府应贯彻落实国家民间投资有关政策,破除民间投资的隐性壁垒,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在PPP项目社会资本的选择过程中,政府应摆正自身定位,对国企和民间资本一视同仁,营造公平透明的竞争市场环境,选择最合适的社会资本,保障PPP项目的顺利高效运行,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二)保障PPP项目合理收益,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一方面,民间资本具有逐利性本无可厚非,但民间资本也应清晰地认识到PPP项目多为微利项目这一事实,合理预估项目收益,切忌试图从PPP项目中牟取暴利;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全面认识PPP,不可将PPP视为传统融资平台的替代,仅仅为了融通资金,应体会PPP模式的精髓,保障民间资本的合理收益,对于没有现金流的PPP项目可视情况通过整体开发等方式提高项目收益。

(三)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针对民间资本的融资难题,建议拓宽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完善融资市场,积极吸引和整合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社保基金这些投资的金融资源,构建涵盖股权投资、信贷、担保、保险的多层次的PPP融资市场。同时,继续加强对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规范退出机制,保障退出通道畅通

完善的退出机制是民间资本参加PPP项目“盛宴”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建议将“退出机制”作为重要的一环予以规范,政府应借鉴国外PPP交易所,依托各类产权、股权交易市场,为民间资本提供多元化、规范化、市场化的退出渠道。

(五)健全补贴机制,保障社会资本的合法权益

PPP是一项重大改革,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包括理论创新、治理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等等,所以在PPP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确保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健全财政补贴机制,保障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目前ZZXDX公司所在区域内PPP项目存在签约率低、社会资本投资合作积极性不高、建设质量和运营管理等问题,本论文通过对ZZXDX光网建设PPP项目现状进行分析,针对ZZXDX公司的特点,为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公司在PPP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始终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及时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搜集与评估、应对。针对光网建设PPP项目的实施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健全光网建设PPP项目组织结构,加强项目团队建设,发展公司项目企业文化。其次,完善项目责任主体的责任风险考核制度,建立项目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相关政策方面应各方协同,建立和完善PPP立法,建立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相关配套机制。(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拉姆.项目融资:为私营融资项目融资一英国的实践和策略.[J].项目融资国际前沿论坛,2005.

[2] BOT融资中的风险分担及合同管理[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8:28-31

[3] 彭桃花,赖国锦.PPP模式的风险分析与对策[J].中国工程咨询,2004,7:11-13.

[4] 李永强,苏振民.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博弈分析[J].基建优化,2005,26:16-21

第7篇

林毅夫(2008)提出技术变迁是农业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与农业科技创新需求较大的矛盾,无法为现代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现状。为全面推进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不断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努力突破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缓慢、农药残留浓度高、优势特色农业整体效益不高、农业标准化建设滞后、农业面源污染较重、农业生产低碳化转型不力等现实问题。同时,切实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不仅包含硬技术创新和软技术创新,同时还包括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多次应用。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创新资金和创新团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平台不断趋向完善,企业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但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业科技投入带有开放系统的许多明显特征,农业科技投入的内涵和外延差异性较大,导致统计口径具有较大区别。本文采用福建省科技年鉴(2011)统计的统计数据,2010年福建省R&D经费内部支出总计为1708982万元,按行业来分,其中农林牧渔业为5357万元,占总数的比例仅为0.3%;在农林牧渔业中基础研究支出为45万元,应用研究支出为807万元,试验发展支出为4505万元。数据表明,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仅总量较低,且存在资金投入结构的问题,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或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例失调等问题。由此,福建省在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局限,仍需加强和完善,同时在全省范围内也尚未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官产学研民(民:指农民及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农业技术供需问题凸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需存在较大矛盾,一方面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和结构存在问题。主要是由于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其中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能够显著增产、增收的突破性成果少,一般性成果占主要部分。而品种类成果比技术类成果多、生产类成果比加工类成果多、粮食作物类成果比经济作物类成果多、农作物成果比畜牧业成果多以及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等则是结构问题的主要表现。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提供的质量和结构也存在问题。由此导致农民(企业)无法获得生产中迫切需要的技术与服务,存在着产前愁信息、愁资金、愁种苗;产中愁技术、愁服务;产后愁加工、愁运输、愁销路等问题。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示范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中试示范环节的不足。在当前的科研推广体系中,科研与推广由两个系统来完成,而成果的中试熟化却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承担。尽管农业科研部门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相当部分成果由于缺乏中试熟化的条件,在生产应用中效果不显著,加之农作物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且处于不同类型生态区,新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配套栽培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农作物新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仅能发挥其产量潜力的60%~70%。

三、提升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改革,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新型农业科技体制机制。1、加强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在实践中,基于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合理统筹和配置区域、产业间的技术难题和创新资源,以确保农业科研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目的,建立合理、规范的农业科研项目审批和立项制度,使科研与生产能够顺利对接,从而形成科学、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机制。2、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农业科技研发机构是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载体,农业领域基础性研究以及相关共性技术的研发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大量投入。为保障农业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实施,弥补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在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资金不足等现象,在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以委托企业承担科研任务等形式和方式来拓宽投入渠道。3、充分发挥各级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按照农业科技管理统一规划、地方和部门共同实施的原则,完善由科技、教育、农业、计划、财政、金融、林业、水利、环保、气象等政府主导、市场多元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切实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二)完善条件,建设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复杂、连续动态过程,且成果具有公共产品特性。因此,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创新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多元化主体诸如政府、高校、农业科研机构、推广机构、中介组织、农户以及涉农企业等众多创新主体各自承担着特有的创新功能,并相互产生合力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和成效。1、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信息资源作为基础,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有利于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以及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议以省农科院、农林大学、省林科院等省级科研机构为依托,构建具备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坚持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产业导向”为平台的工作导向及原则,重点突破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2、建设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手。实践中,福建省可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同时通过农业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建设,结合重大科技项目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精干的、在科学前沿勇攀高峰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努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普通中专、农民中专、中央农广校和高等农职校资源以及县、乡科技人员,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和教育,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推广服务型人才和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技术人才;以企业为主体,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尤其是高等农林院校,培养和打造一批精研发、懂市场、懂生产的企业科研人才。

(三)加大投入,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王安国等(2003)认为,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每年用于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的总支出。吴文元等(2006)认为,应该对农业科研投入机制进行创新,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对农业科研进行投资。在目前农业科技创新产出高效的前提下,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明确以政府引导全社会投入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方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农企农户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以保障可持续的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福建省各级科技、农业等涉农部门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福建省现有的各项建设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重点向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倾斜,加强衔接,形成合力。2、探索完善符合农业科技特点和规律的支持机制。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加大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同时,更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中试熟化的投入,建议对农业综合开发、防护林建设、“菜篮子”工程等重大农业建设项目经费,提取5%~8%用于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科技难题和相应的技术进步与开发工作,使科技创新、转化和推广都得到有效支持。3、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贷款扶持。协调好各类性质的银行机构的职能,改革完善农村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信用合作金融的业务种类,合理分工。同时,通过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创业,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高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贷款幅度。4、建立及完善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的扶持机制。企业是农村科技创新主体与成果应用重要载体,政府可以适当的增加由企业承担科研项目的形式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如委托农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农业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申报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等;同时在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的同时对涉农企业给予较大幅度的优惠额度。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不仅能促进政府引导农业企业对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意义是使科研成果更符合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从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在全省范围加快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企业研究中心或内部科研机构,增加企业在科技创新的投入,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

(四)开展合作,加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进程从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现状看,农业科技创新活动在产学研合作以及省际、国际之间的合作程度均呈现比较滞缓的趋势,既无法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全面共享,也还难以达到与世界接轨的水平。1、强化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深度与广度。福建与台湾地理、气候、土壤等相近,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技术相同,开展农业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合作的基础上,加强闽台农业信息、科技、教育、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运销体系建设的合作,建立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主的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出口生产加工基地,加速福建省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不断拓展合作的内涵。福建省应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对福建省闽台农业合作项目的资金支持,努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为闽台农业合作项目提供优质高效服务。2、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与支持农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等方式,开展技术项目合作,通过提供研发所需部分资金、联合攻关等方式,提前介入高校、科研单位的应用研究,取得知识产权和成果优先转化权,促进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目标的实现;鼓励与支持产学研共建技术研发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研发中心,包括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机构,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的深度与广度。3、设立福建省农业技术引进与合作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业育种新材料、新品种、先进技术和设备等的引进、创新;鼓励企业、社会力量投资农业技术引进工作,用于引进技术的费用可全额计入生产成本;鼓励省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合作、实验与应用开发合作、推广产业化合作。

(五)提供决策参考,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管理领域的社会科学研究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还存在农业技术供需脱节,农业企业创新投入低,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合作程度低等问题;同时,学术界对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约束背景下,农业企业或农户低碳生产技术、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等应用程度的研究结论不够广泛,无法为政府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提供有效决策参考。因此,为了准确把握福建省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了解农业企业或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低碳技术的应用意愿,需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管理领域的软科学研究,加强对农业企业或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和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机理等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政府把握政策制定的侧重点和落脚点,提出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提升福建省的农业科技能力,也有利于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约束背景对农业生产提出的新挑战。

第8篇

〔关键词〕查新工作;服务质量;重要性;吉林省

科技查新(简称查新)是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性情报研究工作,它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为手段,以检出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和客观评价,并撰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

我国的科技查新工作始于1985年,科技部于2000年颁布施行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在很多方面已不适应科技查新工作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创新。

1 科技查新工作的作用

1.1 有助于科技管理决策科学化

目前,科学研究中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学科交叉越来越广,学科相互渗透越来越深,给科技管理机构在项目立项审查、成果鉴定验收、项目奖励评审、新产品申报评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科技管理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管理者很难及时、全面、准确、详实、客观地掌握和反映待评审项目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水平及发展动态,而查新工作恰恰可以通过文献检索和情报分析,如实反映项目国内外研究客观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如能完美地做到管理者决策与科技查新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就可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相关决策和评价工作。

1.2 有助于创新过程中规避风险

一个高质量的查新报告,是建立在一个严格进行质量管控的查新机构、一个行业内颇有见地的管理者,一批优秀的查新员和审核员,一套完备的文献资源系统的基础上。上述4项基本要素构成一个完善的科技查新支撑体系,这样的支撑体系能确保查新员最大限度地反映待查证项目研究的客观存在及新颖性所在,从而避免科研人员重复立项、避免项目研究走弯路、缩短科研周期、规避知识产权纠纷、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加快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规避盲目性技术与设备引进等。

2 吉林省查新机构分类及基本情况

2.1 查新机构的分类

1985年,原省科委确定15家为省、市级科技查新单位,并公布了相关省、市级科技查新资质单位名单。这些单位主要分为3类:(1)以情报所为代表的省、市综合性情报所内设查新机构,人员多以理工科不同专业背景的查新员为主;(2)以省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内设查新机构,多设在大学图书馆,人员多以图书管理专业背景的查新员为主;(3)专业特点较强的单一专业查新机构,多设在专业研究所(院),如吉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等,人员多以同一专业的查新员为主。

2.2 基本工作状况

2003年以前,我国将查新工作归为国家科委情报司奖励办管理。2003年,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国家科委情报司撤销,同年国家科委取消对全国一级科技查新机构资格评审,此后全国科技查新工作处于各自为政,无行政机关管理的状态,科技查新工作依靠各级查新机构凭责任心自律工作,科技查新工作质量无人考核,难以维持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2004年,在国家科委取消对科技查新工作管理的第二年,国家教育部在教育系统率先恢复部级科技查新资质评审,近年来,发展势态良好,已拥有部级查新机构50余家。

2007年,省科技厅对我省15家查新单位进行了重新考核备案,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吉林大学查新站共10家单位参加了备案。

3.1 查新流于形式,用户的查新意识淡薄

目前,在各层面普遍存在着“重立项申报,轻立项查新”这一现象。常常是查新委托人在上报材料的最后时刻才想起要查新,甚至有人想上午交委托书,下午就要查新报告,查新质量难以管控,人为造成查新失真。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查新报告仅作为科研立项、成果鉴定、产品鉴定等工作中的一个附件,并不看重查新报告对项目国内外现状的分析和项目新颖点的查证及综合对比分析结果,仅仅看结论是否有一个“未见报导”的字样,只要形式上有个查新报告就行了,项目的研究与查新报告结果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很多用户委托查新机构作查新报告,也仅仅是为了应付科研立项、成果鉴定、新产品申请等,更有甚者称:“到你们这来,就是要你们一个章,简单查查出个报告得了”,没有一个认真的科学态度。

3.2 查新人员对查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些查新人员为了完成查新任务,不认真查新,大概检索一下,仅简单找出几篇相关文献,就撰写报告轻视深入分析或者几乎没有分析对比,而只是简单罗列一下所检到的文献,然后直接给一个“未见报导”字样的结论,导致报告质量严重降低,给管理者和用户一种“科技查新工作只是一个简单化、批量化、定式化,而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流水式体力劳动”的错误导向,时间长了,自然导致管理机构和用户对查新工作的不信任,严重降低查新工作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一个好的查新员应是一个: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熟悉和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较高的文章撰写能力、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中,每一个查新员要明确自身在工作中肩负的历史责任,真正了解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明确这一点是作好科技查新工作之根本。

3.3 查新机构不注重查新质量的控制

一些查新机构不注重查新质量,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撰写报告不认真,有的甚至雇佣不具备资质的查新员(如在校大学生,他们流动性很大,往往刚刚熟悉查新业务就毕业了,总是换新人,难以保证质量)查新,有的则是查新员查完文献,直接由用户写对比分析,综合结论,失去了科技查新的公正性、客观性、独立性、严谨性;不注重查全率和查准率,尤其针对国外数据库的购置上往往只在乎成本,不在乎资源的完备,科技查新重中之重是要全面、公正、客观、严谨地反映待查证项目的客观存在和创新程度,没有完备、全面的数据库资源很难做出全面、专业、高水准工作报告。

目前一些查新机构报告仍停留在常规模式,随着用户对科技查新意识的增强,用户对查新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服务要求。时下科研人员查新,绝不仅仅满足于一个简单的查新结论,而是希望得到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国内外进展的详细信息,最终通过科技查新指导科研工作,缩短科研周期,少走弯路,避免知识产权纠纷。这就要求查新机构的查新工作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打破传统的科技查新模式,不断赋予新时期科技查新的新内涵。

3.4 科技查新人员专业配置不合理

作为综合性科技查新机构,人员配置要尽量考虑各个专业学科的分布,由于人员编制所限可能不能完全考虑到各个专业面,但至少要考虑若干重点和热点专业的人才配置,如计算机与通信、物理、光机电、化工、生物、农业、机械、医药、冶金、汽车、航天航空、地质地理等。在查新与咨询工作中作到专业对口接题,便于和项目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层面的沟通,进而从专业角度制定准确的检索策略,作到查全查准;从专业角度进行深度分析,作到分析到位;从专业角度进行报告撰写,作到科学严谨。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科技查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5 特定阶段查新工作量巨大

用户在特定阶段,立项查新集中扎堆等因素,要求查新机构加急并做到立等可取,不满足就换查新机构。时间紧、任务重这一现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导致一些不负责任的查新机构,只能草草做查新,草草写报告,质量大打折扣。科技查新是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的精缩板,是脑力和体力劳动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高智商、高体力劳动集合,是一项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的高强度、高专业化、高复杂度的调研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粗检、精检、文献整理、初步分析、多次补检、综合分析、精准结论、报告撰写等多道程序,才能做到尽可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所需检索问题的研究全貌。

3.6 查新机构无序竞争现状严重

一些查新机构为了抢客源,不惜以底价吸引查新用户,大打价格战,扰乱查新秩序,致使科技查新不能按正规化、标准化、质量化进行。

4 对查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查新工作应紧紧围绕科技厅中心工作,以为项目管理服务、为企业创新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作为工作指导思想。

4.1 应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提高查新报告的质量,努力实现查新工作质的飞跃 应打破传统的科技查新模式,不断赋予新时期科技查新工作的新内容。只有高水平、专业化、深层次的科技查新报告,才能满足新形式下不同用户的要求,使我们的查新工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

4.2 应对科技厅科技立项等重点科技管理工作,加大服务工作力度 在立项查新、奖励评审、成果鉴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论文认证等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综合科技查新机构的优势和作用,为科技厅提供正规化、标准化、高质量的查新服务,为科技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提供全面、准确、详实科学的决策咨询。我所查新机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较高的查新水平;较好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的机构才能保证科技查新的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独立性、严谨性,只有这样的机构才能在查新过程中,坚持公道正派,不徇私枉法,不办人情案。这也是优秀查新机构、审核员、查新员的最基本准则,也是检查和衡量合格查新机构、审核员、查新员的底线。

4.3 应突破常规科技查新业务,拓展服务新领域

科技查新工作不仅要满足和适用常规科技查新,更重要的是应紧紧围绕科技厅中心工作,为科技管理决策服务、为企业创新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查新机构应跳出传统思维方式和框架,充分发挥和利用查新机构软、硬件设备及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科研项目从申请到项目评估、项目鉴定、成果报奖、成果转化、最终产品申报新产品、申报专利、产品技术推广、规避侵权纠纷、侵权认定等全过程提供全方位、深层次、多样化、全链条跟踪服务。对于重点看好项目应给予重点支持,并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到项目组中去。不断扩大科技查新工作的辐射面。

4.4 应尽快建立科技查新门户网站和网络管理平台

随着电子政务和查新工作的快速发展,建立我省科技查新门户网站和网络管理平台已成为我所查新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该工作第一,可以将我所查新网络管理平台与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系统有效链接,为科技厅相关领导提供网络化便捷服务;第二,可以实现用户远程网络化查新,用户不必到我所就可以查新,大大方便用户;第三,该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可大大简化科技查新工作中部分繁琐的、机械的手工劳动,提高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科技含量。这项工作需人力和财力的支持,这也是我们的困惑所在。

4.5 应构建全面完整的数据库资源服务支撑体系

没有强大的国内外数据库文献资源服务体系支撑,科技查新服务很难做到全面、专业、及时、准确和高质量,就不能更好地为科技厅和科研主体提供高质量服务。因此,我所应尽快建立健全数据库资源(重点是国外数据库)体系,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科技厅“双十”工程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科技引导计划中的重点项目;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计划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重点项目进行项目申报前、项目申报中、项目完成后各阶段提供全面的跟踪查新服务,使项目研究全过程都有强大的国内外数据库体系支撑,使项目研究有目标、有科学依据、少走弯路、缩短研发周期。

目前,国内外数据库逐年涨价,尤其是DIALOG数据库,到今年10月底DIALOG的CA化学文摘库将要停用,这使我们不得不购买CA套餐,一个套餐需七八万元人民币;国际会议论文认证系统ISTP系统也逐年涨价;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作为科技论文认证体系的重要数据库之一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文献经费紧张未购买,造成本中心无此库可检索。上述客观情况仅靠查新收入难以为继。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部.《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2000年颁布[S].

[2]国家科技部.《科技查新规范》2000年颁布[S].

[3]王雪,王欣,贾志雷.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现代情报, 2012,32(2):124-125.

第9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 岗位配置 考评 思考

事业单位改革是继行政机关推行公务员制度、企业实行全员合同制之后,国家在干部人事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其目的在于建立灵活自主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以新的分配办法激发广大职工的活力,增强单位可持续发展能力。

1科研院所员工岗位配置存在问题分析

1.1岗位设置等级太多,人岗矛盾加大

科研单位实行了科技体制改革,一般每个单位削减了人员编制的1/3,研究所人员规模变小,多数所人数在50人左右,有的只有30-40人。如按照13个等级划分,每个等级上也就两三人,无法体现出科技人员实际的业务水平,挫伤部分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隐忧已经出现。由于是固定的岗位、固定的岗位等级、固定的岗位比例,以及较高级岗位设置的数量少,加之科研单位科技体制中实行的一次性政策,一部分同志已提前退休,近3~5年根本没有退休的同志,所以,有人聘上了,其他的同志就只有等到这个岗位空缺了才有机会去竞聘,有的同志可能退休时都等不到岗位空缺的机会,改革中新增了一些不和谐因素。

1.2实施办法仍然难以摆脱身份管理的“窠臼”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聘用制是今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也是当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中的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规定,需符合国家和本省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因此,具备相应的任职资格是第一必备的条件,也就是身份第一,即使胜任某一专业技术岗位,因不具备(或在一定时间内尚不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也不能获得岗位聘任,实际上仍然扭转不了按身份管理的现状。就一个科研单位来讲,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更多地体现在研究室功能的合理分工上,其岗位职能体现在承担科研课题、取得的知识产权、发表的学术论文、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岗位应是按研究方向、工作职责设置。在研究所岗位整体结构呈金字塔排列的情况下,各研究室岗位更应按照金字塔结构进行设置。

1.3岗位评价指标体系难以量化,难以排队确定等级

河北省科研单位一般为法人单位,除了具有研究系列的职称外,还有农艺师、会计师、经济师、档案师、工程师、教学系列等其他专业技术系列,其评审委员会分布在农业、财政、教育等不同的部门,各系列职称评审自成体系,评审条件相差较多,与农业科研单位的主系列即农业科研系列评审条件根本无从比较。目前,按照研究所整体设定比例的办法,各个系列在一个单位进行评价,很难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标,系列之间没有可比性,难以明确岗位职责条件。

2科研院所员工岗位配置与考评的建议

2.1岗位设置高等级宜细,中初等级宜粗

对于一个单位整体而言,岗位设置等级越细,对职工的细分程度就越高,进入相应岗位的人数就越少,人岗矛盾和激励作用就会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因此应该区别对待。按照这次1∶3∶6设置想法,人才结构控制为金字塔形,高端人才少,中初段人才多。对高等级岗位设置较多层级,涉及人员少,激励作用大,这些科技人员一般工作资历长,群众公认度高,其工作能力、贡献也较易划分。相对而言,竞争带来的有利因素多,不利因素少些。中初等级科技人员,一般工作年限较短,工作能力和经验正在积累,彼此在水平上相差较少,但他们的上进心更强,如果设置的岗位等级差距过大,涉及的人员又多,相比较竞争引起的不利因素多于有利因素,因此减少弱化等级有利于维持一个团队良好的合作意识。

2.2强化团队意识、科学设岗,真正按照岗位管人,按照岗位要绩效,加强岗位考核

首先,依据单位职能划定研究室及辅助部门。按照专业技术人员等级在各研究室、辅助部门进行岗位分配,在尊重现有人员分布的前提下,合理分布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等级的人员,使各研究室、辅助部门之间人员等级呈金字塔排列。业务水平高、合作意识强的研究室团队,给予相对较大数量、较高比例的高级岗位或重要等级岗位。这样职工就会意识到,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密切相连,不能只顾自己的业绩,还要合力把团队建设好,把业务水平提高上去。没有个人业绩是不行,但光有个人业绩和资历也是不够的。

2.3辅助系列

全院排队辅助系列总体比例较小,应放在更高一级集中评审,如在全院范围内。这样既利于主系列统一量化打分,保证主系列更加公平,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也有利于辅助系列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增进交流,促进公平竞争。上级单位按照一定比例,设置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统筹使用。

2.4配套措施要完善

从我国的现实来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实际上只能是非营利的或非企业的,在短期内不可能是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尤其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其难于市场化和对“三农”工作的社会公益性,应从政策上予以倾斜和保障。其次,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如未聘人员的就业、补偿和安置问题,人员流动后社会保障制度的连续与衔接问题等都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3结论

岗位聘任工作的改革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促进了科研事业的发展,是否促进了一个单位的和谐。岗位聘任工作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政府主管部门应及时分析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指导岗位设置工作稳步健康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赵宏远.农业科研院所岗位设置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6):89-91.

[2]李欢欢.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模型设计[J].科学与管理,2008,28(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