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12:14
导语:在统计学基本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吴建月(1979-),女,河北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据库、软件编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校企共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体系研究”(编号:11050036;主持人:田秀萍)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28-03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目前实践教学已占到高职教学的40%以上,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逐渐成为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1]。实践教学督导具有督教、督管、指导实践教学的功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管理,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其主要职责包括实践教学秩序检查,实践教学质量检查,实践教学信息搜集与反馈,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和实践教学调研指导。督导作用的发挥,不仅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导,而在于对学院的各项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为院校领导决策作参考[2]。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可以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进行监控,可以保障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创新型实用人才[3]。本文主要对实践教学督导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基本组成以及实施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一、建立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与常规的课堂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多样的教学活动实施的时间和场地,而且其内容也未成独立体系,教学过程随意性大。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观念相对滞后,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较传统,因此没有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且有些管理不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因此对实践教学督导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一)用户需求分析
根据教学督导的实际流程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本信息系统的具体用户包括:
1.实践指导教师。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了解到教材、课程标准等教学资料的科学性和适用性[5],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授课方式,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对象;通过专家、同行的评价了解到所教课程各个环节设置与安排是否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的建议,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差距。系统根据当前的实践授课标准、学生学习标准、行业企业标准提供的统计分析结果向实践指导教师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各个环节设置等方面提供策略,以提高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
2.学生。学生通过自评了解到自己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操作步骤的薄弱环节、完善解决问题策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实践教师的评价了解自己学习方法的不足、操作方法的欠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专家的评价了解自己在具体实践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步骤、最终作品与今行业、企业标准的差距,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系统根据当前的实践授课标准、学生学习标准、行业企业标准提供的统计分析结果向实践课程学习的学生提供学习方式、方法,行业企业要求等相关策略,不仅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且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
3.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学校教学管理者严格掌握教学情况包括实践教学的情况,并对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严格把关。该用户不向系统输入评价数据,但是为了掌握学院的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授课和学习情况,有查询所有用户的评价信息的权限,而且系统根据所有用户提供的评价数据,结合学生学习标准、实践指导教师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向该用户提供满足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层次的统计分析结果,以保证该用户对学生、教师的学习和授课进行实时监控和指导。
(二)数据流程图
不同用户输入评价形成评价单存储在数据库D1中,其中包括学生用户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自身的评价,实践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行、专家对实践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用户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学生、专家,可以查询自己的相关评价记录,其中学校教学管理者可以查询所有用户的相关评价记录。系统根据专家评价标准D2、实践教师评价标准D3、学生评价标准D4生成模型方程,根据用户的评价结果数据对模型方程求解,最终形成用户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给用户(见图1)。
图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图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的组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
为了提供给不同用户相关的策略,动态跟踪实践课程教师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优化管理,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该系统应该具有统计分析功能,这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核心。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应该具备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评价信息实时的收集功能。
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可对学生培养全过程的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行监控,并对监控的信息进行采集、管理、查询、统计、分析,从而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质量动态信息,并制定相应决策,优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
图2 功能模块
1.信息采集子系统。该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是一切信息的来源。此子系统提供相应的考核标准,引导专家、同行,学生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实训期间的教学质量和专家、学生对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进而采集到更加标准、规范、适用的评价信息。
2.信息查询子系统。该子系统满足包括教师、学生本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系统存储的海量评价信息中快速精确的查询以往相关的所有评价信息。它也是任意一个信息系统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信息管理功能。
3.信息统计子系统。该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提供了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可以通过系统存储的海量评价信息结合学生、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标准对不同用户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以便使教师、学生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能够了解实训课程的教学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改进教学方法、制定相关策略,优化管理,从而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6]。除此之外,该子系统还提供了可以方便用户查看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评价信息对照表的功能,以便用户可以实时观察实训教学质量的动态走向,包括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从而很好的控制当前实训教学过程。
整个系统的统计分析前提是用户输入评价单信息,因为实际情况系统操作员应实时更新输入相关标准;统计分析的过程如下:(1)用户触发系统相关统计分析功能;(2)系统自身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从数据库中提取对应的数据,根据相关数据标准自动生成模型方程;(3)系统根据用户提交的评价单进行求解,最终得出统计分析结果输出显示给用户。
4.信息交流子系统。该子系统不仅提供最新实训教学督导的信息,而且评教、议教论坛很好的解决了专家、实践教师在空间上的界限,为专家、实践教师用户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无空间界限的、开放的讨论环境。用户可以就任何一个实训教学问题进行讨论,以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数据库组成
该系统的数据库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库管理模块,其主要包括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数据:用户登录数据表,用户评价单表,包括学生评价单、实践指导教师评价单、同行专家评价单;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方面要管理多个模型,另一方面它也要从其他模块接受相关数据,根据模型生成模型方程,求得统计分析结果。模型库中存放了统计分析决策所需的各种模型:其中包括学生学习模型、实践指导教师模型等,模型的接口数据来自于不同用户输入的信息和从数据库取得的数据。
其中模型是整个决策支持的核心部件,通过模型或者模型的组合来辅助决策是该系统统计分析功能的中心思想,它的主要任务是在不用用户标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评价表数据,建立复合用户实际需要的决策模型并支持其使用,通过帮助该系统所有用户解决决策问题、检验候选方案和增强预测能力等一系列手段来改善用户的行为表现[7]。
三、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实施的相关问题
(一)工具软件选择
1.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其相关的版本中,SQL Server 2005 Enterprise Edition 达到了支持超大型企业进行联机事务处理 (OLTP)、高度复杂的数据分析、数据仓库系统和网站所需的性能水平。这也是本系统统计分析所需要的。而且与oracle等数据库相比,该数据库只有图形操作界面,因此操作起来简单。
2.JSP编程语言。JSP技术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理逻辑。网页还能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JSP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支持可重用的基于组件的设计,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
(二)信息安全、可靠的措施
该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是基于评价信息的,因此它的安全、可靠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相关措施:
1.用户应使用较为复杂的密码,并保持定期更换的习惯;
2.设置数据库分级权限,要求只有数据库超级管理员才有权限对数据库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其他用户只有查看的权利;
3.对登录系统的用户进行角色控制,严格按照“评价需要”分配角色。
(三)保障用户信息交流的措施
1.专家就最新发现的问题给以解决方案;
2.根据系统动态跟踪的结果,授课质量提高最快的教师交流经验;
3.根据系统动态跟踪的结果,授课质量一个月内没有提高的教师提出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用户在信息交流系统中输入的信息要经过系统管理员的确认之后才可以发表。
四、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目前实践教学已占到高职教学的40%以上,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逐渐成为高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8]。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是满足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达到学生、教师和督导者的满意。系统界面不仅要满足各种功能的实现,还要具有友好性、方便性,便于师生在紧张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搜寻和提交相关信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信息系统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2][8]王建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
[3]张鸣,等.基于ISO9000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4]董维佳.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32).
[5]苏玉仙.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0(02).
本科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是教师教学质量,是体现高校办学综合实力的保障,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工作重要的一环。本科高校的基础职能就是培养各级各类的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教师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教学工作评估质量监控体系,目的是让学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的一个健全的系统,并就此拿出准确、权威的评估结果,让评估体系变得更直观、开放透明。本评估系统在确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做到了评教主体覆盖面广;评教工作的安排科学合理;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强;评教结果真实、可信度高,本系统切实有效地达到了辅助教学的目的。
1 客户端模式
1.1 C/S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有两层结构,第一层:在用户使用的设备上安装了专属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第二层:在服务器端安装服务器所必须的管理程序,在这种模式的相关处理的工作过程中,客户端程序发出相应的请求(如:http请求),服务器程序检测并进行接收处理用户端提出的请求,然后通过内部处理后返回相应的结果.在C/S结构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功能结构的划分,有放在前端机(即客户机、用户机)上执行的功能,也有放在后端机(即服务器)上执行的功能。这样的处理与划分,从更大范上较少了计算机的多数瓶颈问题。
1.2 B/S模式
在B/S模式中,它是对C/S模式的进一步改进的结构,相比较于C/S模式传统意义上拥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系统或者网络软件,它大大地简化了客户端。不再需要像C/S模式那样安装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只需要正常安装通用的浏览器软件。这不仅使安装过程更加简便、系统结构更加灵活、开放性好,还可以节省客户机的硬盘空间与内存。其次,B/S模式建立在广域网之上的,业务扩展比较简单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浏览、查询的业务处理。B/S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它简化了系统的维护功能与开发过程。
B/S比C/S的先进性更为强烈,B/S模式渐渐地成为了当今流行的一种MIS平台系统。很多软件公司都纷纷推出了他们自己的Internet方案,而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系统也采用B/S结构开发。
1.3 相关技术介绍
1)开发环境介绍
ASP.NET 是一个基于.NET 环境的已编译统一的web开发平台,其创建应用程序可以运用于任何与.NET 相兼容的语言,如:JScripts.NET、C# 和 Visual Basic.NET等。它的主要特点是安全、易于部署、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除此之外,.NET Framework可以应用于整个 ASP.NET 应用程序,使得开发人员能够便捷地获知托管的类型安全、公共语言运行库环境、继承这些技术的优点。
ADO .net通过OLE DB和XML一致访问公开的数据源以及提供对SQL Server等数据源。应用程序数据共享使用者可以用到ADO .NET来关联到这些数据源,并操作、检索和更新数据。
2)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0介绍
Visual Studio 是目前最流行的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环境。主要针对基于Windows平台下的相关应用程序,如:Windows和网络应用程序。 也可用来对网络服务的创建、智能设备的应用程序以及相关办公软件Office插件等等。支持多种语言,如Visual Basic、Visual C++、C#。visual studio 2010是一款目前最新集成的开发环境,利用它可以编写C#、VB、Java语言的程序,但更多的是用来编写C#的。本网站就是采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的。
3)SQL Server 数据库简介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化查询语言。通过使用SQL语言来在各种数据库之间建立联系。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提取也需要SQL语句来执行,由于它的强大功能、良好的伸缩性、丰富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以及精巧的系统结构被广泛地应用在Internet上的中小型网站中。主要特点是安全、高效、健壮、适用于多种平台和易用。绝大多数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ybase,Microsoft SQL Server,Access等都采用了SQL语言标准。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规划
教学工作评估质量监控系统采用Browse/Web/DataBase的体系结构,采用ASP.NET技术以及通过ADO.NET技术来访问SQL Server 数据库来实现。B/S模式的三层结构图如图1
2.3 模块详细说明
本系统由下面的两个主要模块组成。
用户管理
用户注册,用户首先在页面上注册,填写注册信息、用户账号、用户密码等。
用户登录,用户通过输入账号密码,然后服务器端提交信息与数据库里的信息相比较,如果正确登录后进入系统,否则提示出错。
用户管理功能:在创建用户账号过程中会有用户权限选择,其中包括学生、教师以及系统管理员等。用户主要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对应的权限,对于不同权限的用户,只能访问相应的界面,执行相应的操作。初级用户是学生录入员等,主要工作是完成在督导过程中的信息录入以及信息的更新。中级用户是指教师等,主要工作是班级信息查询、日期查询、月汇总查询、信息下载等操作。高级用户是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权限为最高级别,登录后可以使用系统所有功能(包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下载、用户管理等功能)。
系统功能操作
本系统用于学院对教学质量开展检查评估工作,系统的主要功能(用户登录后根据权限进入主界面可进行信息输入、信息更新、信息删除、查询下载、查看信息等功能)
1)基本功能
学生角色进入系统以后可对系统里的信息进行必要的针对性添加,由于学生角色权限不够只能针对个别板块进行录入信息、更新信息。
教师角色进入系统后可以针对所有班级的信息进行查询和下载,包括通过以班级查找、日期查找、月份查找等功能可以迅速让教师查看到所想看到的信息,然后再进行下载查看。在进行整个评估监控的时候,不但可以快速地查看信息,
加快督导检查的效率,还使得整个评估监控操作更为简单有效。
系统管理员可对系统中所有功能进行操作,包括信息录入功能、信息更新功能、信息删除功能、查询下载功能、查看信息功能以及管理用户功能)。
2)月份汇总功能:对录入信息按月份进行汇总导出。
3)班级查询功能:对录入信息按班级名称进行查询。
4)日期查询功能:对录入信息按日期进行查询。
5)下载功能:用户登录后可以对系统内的信息按功能查询并下载相应信息。
3 系统实现
3.1 系统开发环境
本系统以asp.net技术为前台,SQL Server为后台数据库,采用三层架构网络。由asp.net来完成网站用户的接口(即界面),进行页面设计,使用.net语言在Visual Studio 2010为开发平台进行代码编程,SQL Server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数据。利用ASP.NET和ADO.NET技术构建基于WEB动态交互式平台,通过网络与后台的服务器进行数据的更新。
3.2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包括了教学日志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教师教学手册填写、教师调停课、教师听课记录、自评工作情况、学风建设及学术出勤率情况等十几张表,以及所涉及的教职工基本信息、学生信息、督导检查等表。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数据的共享性与减少冗余,采用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利用其强大的SQL语句和ADO.NET组件调用,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3.3 部分关键技术实现
3.3.1 安全性
本系统为了保证督导信息的安全性对注册用户设置了权限,对于非我校教职工或者学生的注册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次对各类级别的用户权限有着严格的规范,用户只能根据权限进行相应的操作。所有的用户注册需要最高级别的管理员分配账号密码,学生、教师不能单独进行注册。同时采用SESSION技术,对合法的用户登录后,则把用户账号、权限等信息存储在SESSION对象中。在以后的操作中,就可以根据SESSION信息来判断其访问范围,当用户试图直接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带有文件名的URL时,系统会检查跟踪权限的SESSION变量值,若无权访问,并提示用户无权访问,加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3.3.2 登录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实现用户的登录功能。当用户进入系统时,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对所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验证,如果所提取到的内容(text)与数据库里的字段信息不能匹配上,则会出现错误信息输入的提示框,相反则进入本系统。即进入系统的用户中心,如输入的用户名或者密码不正确,则停留在登录页面。
“用拼音”关键在“用”上,无论是教材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选取,均在“用”字上做足了文章。“用”体现了巩固的趣味性,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学生乐于参与。
先来看教材的编排,本册教材编者精心选编了九道题。这九道题是对难点进行的强化练习,集中解决读音易错、字形易混的字母和音节,强调在语境中复习拼音。“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看看这是什么?还能摆成什么?”这两题是用“连一连、摆一摆”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声母,它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记清楚23个声母。
两项“比一比,读一读”,一组是区别声母“b—d、p—q、f—t”,一组是区别复韵母“ie—ei、iu—ui”,这两道习题的设计均出现了相应的音节词,学生只要能读准音节,就能认清这些易混淆的声母和韵母。另外,前者要利用这些音节指导学生读好轻声,后者要引导学生依据第一个字母区别他们的发音。
“读一读,做动作”,读和做谁是关键?当然,读得准一定是关键,读不准,动作一定是错误的。这个好玩的游戏考查学生是否能把音节读准确,但加了“做动作”这一要求,趣味性强了些,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会增强许多。
“把相同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涂相同的颜色是关键吗?不是。读不准就涂不对。这道题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练习好三拼音节及轻声音节,读准了,涂对颜色也就轻而易举了。
“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些什么?”学生只有读准教材中的音节,才能挑选自己在秋游活动中所必须带的用品。你看,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枯燥的拼音复习巩固就变得有意思多了。
“读一读,记一记,再说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这道题的设计非常巧妙,对声母、韵母、甚至整体认读音节的巩固,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背一背,而是要学生找一找自己的名字中有没有这些字母。
由此看出,关于拼音的复习巩固,这九道题的设计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在“使用”中复习,可谓别具匠心!
相应地,一线教师在关于“用拼音”的教法选取上,也要遵循教材的编排原则,体现“用”的特点。这样,教材编排有趣,学习方法有趣,学生学习就会妙趣横生。
“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看看这是什么?”连一连,成一只漂亮的海豚。看到这道题,学生会跃跃欲试。教师一定要控制住学生动笔就描的冲动,一定让学生先读准一些易错的声母,如“b—d、p—q、f—t”以及一些平翘舌音。在读准的基础上连线,才能达到巩固的目的。
“还能摆成什么?”教材中使用的材料是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不出来的怎么办呢?编一套手形操,边读边做,岂不是很有意思?
两项“比一比,读一读”,前者区别声母“b—d、p—q、f—t”,后者区别复韵母“ie—ei、iu—ui”。教材中的内容,学生熟练掌握后,教师可以适当拓展一些,也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列举一些相关的音节,让学生反复朗读,达到举一反三,强化多练的效果。
“读一读,做动作”,其中“读”和“做”可以千变万化,如:我来做,你来猜;我来写,你来猜;你来做,我来写等。反复练习之后,学生们也就读熟练了。
“把相同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为了让学生掌握得更熟练,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词语,让孩子们涂上相同的颜色。
“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些什么?”教材中呈现出的内容是散乱的,教师可以在孩子们读准音节的基础上,让他们分类说一说自己秋游带什么?比如,吃的、穿的、用的等都可以带些什么。
“读一读,记一记,再说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如果仅仅着眼于找一找自己的名字中有哪些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范围未免太窄了。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练习,如,在你的好朋友的名字中找一找,在你喜欢的老师的名字中找一找,在你喜欢的动画片的名字中找一找,在你喜欢读的书的题目中找一找,等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人物,都可以找一找,这样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二、创新使用“识字加油站”
“识字加油站”的关键词是“识字”,它不仅仅有让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的功能,还承担了让学生识字写字的任务。它颠覆了只有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中才识字写字的观念,贯彻了识字写字无处不在的思想。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材共8个“语文园地”,安排了6个“识字加油站”,要求识字31个,写字6个,渗透了多种识字方法:读谜语(儿歌)识字、反义词识字、偏旁归类识字(家庭称谓)、生活中识字(时间、职业、课程表)。
如何利用好“识字加油站”呢?我用这样一首口诀来做总结:
多种形式读文本,
融入合适小游戏。
适度拓展多识字,
一笔一画教写字。
利用文本重运用,
资源整合高效率。
多种形式读文本。熟读才能弄清楚编者的意图,才能更快地解决问题。但对学生来说,单一的读太枯燥乏味,教师的责任是让读的形式丰富一些,如:读一读,猜一猜(谜语识字);我来读、你来对(反义词识字);按列读、打乱顺序读(时间类别识字、家庭称谓识字、职业分类识字)。花样百出,才能吸引小孩子的眼球。
融入合适小游戏。游戏是一年级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教学“家庭称谓识字、时间类别识字、反义词识字”时,可以融入“我来给你排排队(归归类);找朋友”等游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适度拓展多识字。反义词识字、职业类别识字,可让学生再列举同类的词语。前者可适当拓展“高—矮、前—后、左—右”等;后者拓展“法院—法官、超市—营业员”等。
一笔一画教写字。6个“识字加油站”共指导书写6个字。为了让学生写好这6个字,一定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编好小口诀,指导书写。如:
八:撇低捺高留小口。
十:起笔略低收笔高,竖压中线稳稳当当。
工:下横长上横短,各自居中间。竖压在中线,左右正两半。
厂:一横居中央,左格短右格长,撇写舒展才漂亮。
女:起笔是撇点(强调笔画),横压横中线。
利用文本重运用。语文学习的特点就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它呈现在各个年级、各个学段。在职业类别识字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练习:学校里有老师,老师在学校里工作。工厂里有工人,工人在工厂里工作。当然,其他内容也可以开发这样的资源。
资源整合高效率。在“语文园地一”的“读谜语识字”与“书写提示”中,指导书写的内容都出现了“十”这个字,教学中,就可以将两道题合二为一进行教学。“语文园地七”中“家庭称谓识字”与“我的发现”中都有“妈、奶、姐、妹”这组字,教师就可以将这两道题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三、夯实“字词句运用”
“字词句运用”的关键词是“运用”,循着这一思路,我认真研究了上下册教材。总体感觉是,上册教材关于巩固识字、字词句积累的内容多一些,语言运用的内容少一些。下册教材对语言运用体现得更为彻底一些。
“语文园地一”的“读一读,比一比”利用比较、猜字、组词等方式,让学生区别形近字“人—天、口—田、日—目”。“语文园地三”的“读一读,说一说”要求会读由“车”组成的7个词语,会说与“车”有关的词语。“语文园地五”的“读一读,读准字音”的重点是区别边音、平翘舌音。“语文园地六”的“连一连”旨在让学生学习按汉字的结构进行分类的方法并拓展分类。“语文园地七”的“比一比,写一写”旨在加强学生对汉字笔画名称的认识。“语文园地八”的“读一读”,让学生明白一个字可以组成不同的词,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不同。以上这些内容,均指向积累,这也是由一年级孩子刚刚入学这一特殊情况决定的。
但是,也有一些题目的设计指向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园地二”的“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认识数量短语并学习量词的使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数量词短语描述画面。“语文园地四”的“读一读,说一说”重在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本单元学习的词语,并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园地七”的“看图写词语,再说一两句话”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图上田字格中需要填写的词语并不是唯一的,练习说话可以不受词语限制,只要引导学生将句子表达完整、具体即可。“语文园地八”的“新年快到了,给家人或朋友写一句祝福的话吧”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考查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指向积累的题目,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结构,正确书写;指向运用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坚持“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积累是最终目的,重在坚持。统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8个单元集中安排了古诗诵读、名言警句或俗语等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中古诗四首,分别是《咏鹅》《悯农》《古朗月行》《风》;名言警句或俗语共8句。
同样是古诗,课文中的古诗教学与“日积月累”中的古诗教学是有区别的:“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以读读背背为主,古诗的意思不需要讲解。课文中的古诗,除了读读背背,还需要结合插图及一些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针对这一现实,教师可适当拓展教材,精选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掌握的古诗、对韵等,让学生积累,如《一去二三里》《画》《所见》《村居》《池上》《江南》等。
五、落实“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是进行幼小衔接的重要举措,新教材鼓励亲子阅读,鼓励无压力分享阅读,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版块,在市级以上的学校都会进行得很顺畅,因为学生的家庭文化氛围普遍很浓厚,教师围绕读书设计的相关活动均可以顺利实施,且可以开展得有声有色。而具体到乡村,教师面对的多是一些留守儿童,他们回家面对的是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这样“和大人一起读”这个版块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不同地域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此项活动,乡村教师可以将“和大人一起读”改为“与老师一起读”“与同伴一起读”,这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重视“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重在“书写”,书写是有一定的规则的,“语文园地”中三次“书写提示”均强调了汉字的书写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引导学生学习这个版块的关键是,一定要让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回忆学过的汉字中有哪些运用了这样的笔顺规则,这样才能熟练巩固汉字的书写规则,才能将汉字写美观。
七、拓展运用“展示台”
“展示台”的作用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沟通课堂内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本册教材编排的“展示台”,从内容上看,一是根据学生的姓名和作业本上的名字识字二是从街道两边的招牌上识字。前者可以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认识新朋友,并在班内开展“姓名识字大王”比赛活动,可先同桌评比,再小组内评比,最后,评选出班级“姓名识字大王”。后者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展示,享受识字的成就感。
八、鼓励“我的发现”
1.深圳市光明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深圳 518106;2.深圳市光明新区卫生监督所,广东深圳 518106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类大学生与经济学院学生对抗生素相关知识、使用情况的差别,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为进一步指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开展促进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广东某医学院校预医和临床专业以及经济学院学生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进行抗生素认知和使用的情况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结果 大学生对抗生素认知和使用情况尚存在很多误区,不同专业对抗生素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情况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抗生素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的认知,减少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
关键词 ] 医学院校学生;抗生素;认知;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c)-0059-04
抗生素治疗范围较广,对于多种疾病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种类较多,临床不合理的应用现象也较普遍。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是导致大量耐药菌株产生的主要原因。国外关于公众抗生素知识掌握和使用行为的调查研究已经在荷兰、英国、美国、瑞典等国展开[1-4]。我国是抗生素的使用和生产大国,人均年消费量为138 g左右,而美国为13 g,每年我国使用抗生素的费用占医疗费用的30%~40%,居所有药物之首[5]。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掌握正确的抗生素知识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改善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至关重要。因此为了解广东某医学院校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使用情况,采取问卷调查,对预防医学(以下简称预医)、临床医学 (以下简称临床)和经济学等专业学生进行现场调查。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群,共对广东某医学院校预医、临床以及经济学专业71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抗生素知识及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阅读有关资料,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制定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抗生素的基本认识;抗生素的日常使用情况;获取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我国抗生素使用现状的看法等。根据专业课上相关知识由论文组6人组成调查组,以进班和宿舍等方式,让在校生以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52份,有效回收率91.83%。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19.0录入数据,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用频数(相对数)表示,利用χ2 检验进行多类别、多组别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有效问卷652份,其中男生268人,女生384人,城市(城镇)户口284人,农村户口365人。医学类学生513人,非医学类学生139人,共调查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其中大一149人,大三331人,大四及以上有178人。预医专业301人,临床212人,经济学139人。
2.2 基本知识认识情况
2.2.1 部分大学生对抗生素的认识在性别与户口分类上的差别分析 结果显示:对抗生素的认识在性别和户口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2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抗生素的认知情况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抗生素基本知识的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数据显示在“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阿莫西林是抗生素”、“阿司匹林不是抗生素”、“抗生素联用效果更好” 、“抗生素不能退热”、“机体产生耐药或存在细菌耐药”的问题上3个专业的学生选择分布不完全相同,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表2)。
通过部分大学生对抗生素基本知识的回答正确率的比较,对有统计学的意义的问题在不同专业之间进行了对比。(表3)。
对抗生素的基本知识的回答情况来看,对“抗生素对病毒无效”预医和临床专业学生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预医、临床分别与经济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莫西林是抗生素”、“抗生素不能退热”、“机体或细菌对抗生素耐药”问题上预医和经济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临床和预医、临床和经济学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而“阿司匹林不是抗生素”问题上3个专业之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
2.3 使用认知情况
对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在已有的抗生素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表4)。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抗生素为常备药”、“半年中有不凭处方到药店买药的经历”、“咳嗽时不使用抗生素”、“非化脓性咽炎不使用抗生素”、“症状停止后不马上停药”的问题上3个专业的学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针对抗生素使用情况不同,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表5)。
“抗生素为常备药”方面是临床和预医、临床和经济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医和经济学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半年中有不凭处方到药店买药的经历”、“咳嗽时不使用抗生素”预医和临床、预医与经济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临床与经济学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化脓性咽炎时不使用抗生素”、“症状消失后不马上停药”问题上则是临床与预医、临床与经济学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临床和统计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2.4 问卷中的多项选择题分析
针对问卷中有些多项选择题,3个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选择不同。以上数据显示,3个专业的学生在抗生素作用原理中较多人选择“抗生素可以杀灭或抑制病原体”和“有些抗生素能同时抑制和杀灭很多细菌,有些则只能对某类病菌发挥作用”(57.8%、53%、57.3%);而滥用抗生素危害内容里选择细菌耐药的人数仅为26.5%、24.8%、21.1%;在抗生素获取途径方面3个专业仅65.7%、61.8%、59.6%的学生选择凭医院处方获得抗生素;在抗生素知识获取途径中,学校教育仍占较大比例(表6)。
3 讨论
3.1 抗生素基本知识了解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本校部分大学生对抗生素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对抗生素使用的随意性较大、错误认识较多。在中国近200万听力障碍的残疾人中,就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不合理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成的[6-7];而且我国每年有8万多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此造成的机体损害及病原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8]。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抗生素基本认知情况在不同户口和性别学生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对抗生素的认识差别主要体现着在专业的区别上。医学生更有机会接触到关于抗生素的专业知识,所以医学生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相比对抗生素的基本知识和使用认识方面有所差别。
3.2 在抗生素的使用认知方面
可见在缺乏权威性知识的教育情况下,容易导致学生在未知是否为细菌所致疾病的情况下购买抗生素,而我国各大城市的医院、药店鳞次栉比,各部门之间存在相互竞争,就有很大一部分部门仍为了不正当利益而随意销售抗生素类药物的情况[6]。并有可能因此种情况导致了许多学生家中或者宿舍中常备抗生素,而在下次有类似症状的时候都会自行服药,而这也是乱用药和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一大隐患。由于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却也不是不同专业课上设计的内容,学生平时除了上课摄取知识以外并没有去更多地了解抗生素的知识,就课上知识的权威性而言,说明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医学知识教育存在一定的空缺,与调查发现的获取抗生素知识的途径中学校教育在3个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分布是不同的可以看出。而在药店购买或是自行购买的抗生素使用时绝大部分学生也还是会先看说明书再用药。因为我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抗生素不需要医生处方就可买到[9-11],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到药店买到抗生素的学生也不再少数(21.6%、34.9%、24.5%),因为这种“方便快捷”的自我治疗的办法让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滥用的现象变得日益严重。从调查数据显示出,医学专业的学生比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疾病的自行先处理方面显得较自信,有研究发现医学院校的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相比,医学生倾向更认同自己的专业,学习态度更积极,成就感更高,这可能与医学的学科特点有关,医学课程与实践紧密联系,操作性也更强,所学知识直接与他们的将来从事的职业相联系,能直接应用到实际中[13]。
4 结语
健康教育是预防抗生素滥用最为经济和有效的措施之一[14]。政府及相关民间组织应及时、大量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如健康教育讲座、医疗卫生服务进校园活动;学校方面应注重相关医学知识的取舍,不断改进医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增加课外知识学习活动、抗生知识竞赛等等,尽早培养起不同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用药知识融进教学课堂,多以群体的形式参加,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以增强在校大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另外还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将抗生素的知识在网络上进行宣传教育,也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 Cals JW, Boumans D, Lardinois RJ, et al. Public beliefs on antibiotics and respiretory tract infections: an internet-based questionnaire study[J].Br J GenPract,2007,57(545):942-947.
[2] McNulty CA, Boyle P, Nichols T, et al. Don´t wear me out the public´s knowledge of an d attitudes to antibiotic use [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7,59(4):727-738.
[3] VandenEng J, Marcus R, Hadler JL, et al. Consumer attitudes and use of antibiotics [J].Emerg Infect Dis,2003(9):1128-1135.
[4] Andr$ M, Vernby A, Berg J, et al. A survey of public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related to antibiotic use and resistance in Sweden [J].JAntimicrob Chemother, 2010,65(6):1292-1296.
[5] 雷世鑫,高芸,杨亮.大一医学生对抗生素应用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2,26(9):662-664.
[6] 邱家学,李娜.浅析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及危害[J].上海医药,2006,27(12):555-556.
[7] 马萍.从门诊处方看医院用药误区[J].中原医刊,2005,6(12):47-48.
[8] 胡燕,白继庚,胡先明,等.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128-130.
[9] Rahal K,Wang F,Schindlec L,el al.Reports on surverllence of an2timirobial resiance in individual countries[J].Clin Infect Dis,1997,24(1):169-175.
[10] Woff MF.Use and misuse of antibiotics in Lantin America[J].Clin In2fect Dis,1993,17(2):346-351.
[11] Okeke I,Lamikanra A.Qua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etracycline cap2sules in a nigecian semi-urban community[J].Internal J AntimicrobialAgents,1995,(5):245-250.
[12] 陈强,张占坡,李玉梅,等.大学生对抗生素认知及使用行为调查[N].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72):90-93.
[13] 吴红顺,连榕,庄永金.医学院校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4):6-13.
1背景
现代商务统计是搜集、整理、分析现代商务活动信息资料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主要包含在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中。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统计学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作好铺垫;能明确理解统计这个认识工具的特点、作用;弄懂各种概念、范畴等基本知识;会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现代商业事务的一些具体事例;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将统计学的知识贯穿其中。
对于推断统计部分的学习,数学基础薄弱的商科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其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点:概率统计知识基础不扎实或者没有先修概率统计课程;推断统计中的一些结论、公式的推导抽象;推断统计中的一些思想理解不透彻;推断统计结果不会解读。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研究;口腔内科学;根管治疗;实验教学
如何上好一节课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等医学教育教学领域, 并取得好的效果[1-3 ] 。但是在实验课中应用的效果评价少有报道。
一、材料和方法
(一) 课例设计。
1. 明确教学目标
口腔内科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方面具备从事口腔内科日常工作的能力[4] 。本系列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牙的根管治疗方法,通过本次实验课学生能够进行常规的中切牙根管治疗。
2.教学方式 2006级同学(53名)首先讲解基本知识,通过录像放映的方式将口腔治疗的标准,开髓方法,开髓位置,开髓洞形、根管直线通路的形成、根管预备及根管充填的标准进行形象的再次讲解展现。05级同学(64名)只进行过常规的基本知识讲解和示教,将05级同学第一次进行了根管治疗的中切牙收集备用(2005级同学的实验课程是传统的实验课方式讲解),随机抽取其中的53名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
(二)课件研制
1、收集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等基本知识,临床操作要求、规范,相关的试题,相关的视频录像材料,图片等
2.利用Photoshop、flash、音频制作等制作口腔内科实验中切牙根管治疗的现代化教学课件。
(三) 评价方式 将学生根管治疗过程中的牙齿随时集中进行标准检测,打分。最后发放问卷当场1小时内填写完毕,回收。根据学生治疗的情况及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两个年级同学的中切牙根管治疗情况进行评价。
开髓质量记录内容包括有无去尽髓室顶,是否意外穿底,是否保留健康牙体组织,洞大小是否合适,以及是否建立合时的根管直线通路、根管预备锥度、根管充填质量等方面。
统计分析
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对照组和试验组间根管治疗质量的研究项目进行卡方检验。
二、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见表)。90.6%的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必要,71.7%的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助于掌握基本知识,86.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尽快了解临床操作,81.2%的同学认为喜欢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另外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更好掌握基本操作要领、启发你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学习目的、更好的掌握支点的选择、更好的掌握术者的、去尽髓室顶、保护健康牙体组织、开髓洞形位置的比列分别为:98.2%、73.6%、62.2%、69.8%、77.4%、94.3%、98.2%、58.5%、81.1%、。总体而言几乎所有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对临床开髓操作有帮助。
由开髓质量记录比较可看出,在开髓的正确位置、去尽髓室顶、保护健康牙体组织(包括意外穿底和侧壁光滑无牙体损伤)、开髓、根管预备锥度、根管充填后X线显示是否恰充等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制备合适洞形、开髓后直线通路的形成情况等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三、讨论
口腔医学是医学中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学科,其教学过程有特殊的要求,它既需要有良好的基础知识传授,更需要良好的时间技能训练;它既需要外科的基本技术和无菌观念,又有自身的操作技术特点如牙科器械的应用、矫形工艺、美学艺术修养等,其操作技能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基本操作的掌握及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形成[4、5、8]。在口腔内科教学中根管治疗是一项最基本临床操作技能,基本操作,在临床前期教学及临床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达到形象动态逼真的显示操作的方法,多媒体教学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个难题,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图、文、声、光效果及互动界面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形象化多维的知识体系,使一些抽象的讲解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并且使用互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8 ] 。本次试验课程改变了教学方式,以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步骤作为目的,采用了音像结合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课件中穿插形象的视频,讲课过程中适用互动式教学,每个步骤讲解完毕都让同学自己回顾和模仿,达到效果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讲解。讲课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提问,对于问题教师讲解,学生可以互相讨论。等学生认为基本操作都已经清楚后进行基本操作练习,最终将学生的第一次作业收集分析,与上届的学生作业进行对比。经过分析得到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开髓的正确位置、去尽髓室顶、保护健康牙体组织(包括意外穿底和侧壁光滑无牙体损伤)、开髓、根管预备锥度、根管充填后X线显示是否恰充等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制备洞形、开髓后直线通路的形成情况等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即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对于开髓的正确位置、去尽髓室顶、保护健康牙体组织(包括意外穿底和侧壁光滑无牙体损伤)、开髓、根管预备锥度、根管充填后X线显示是否恰充等方面有明显效果,而对于制备洞形、开髓后直线通路的形成情况等效果不明显。
从问卷分析来看,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口腔内科试验中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大部分同学喜欢这种上课方式。
四、结论
将现代教育技术用于口腔内科实验课教学—-髓腔开通,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得到同学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马艳红,刘国辉,谭国林,等. 多媒体教学在耳鼻喉科的应用[J ] .实用预防医学,2003 ,10 (4) :6072608.
[2]丁穗娟,黄 华. 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课件的设计[J ] .高教论坛,2004 ,8 (4) :1312133.
[3]黄 华,丁穗娟,黎 婷.《口腔预防医学及儿童口腔医学》课件研制与应用[J] .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2006 ,13 (3) :7792780.
[4] 王邦康,王松灵,吕 婴. 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 ] . 北京口腔医学,2001 ,9 (2) :94.
[5] 兰芳芩,胡双九. 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教育改革[J ]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 ,1 (1) :17.
[6] 徐欣,才杰. 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改革中多媒体技术作用浅析[J ] .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0 ,14 (4) :208~20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扩大,社会对经济学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经济学人才的培养逐渐向具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近几年,教育界的同仁已经开始借鉴国外经济学教学理念即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这就对经济学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专家学者结合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了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效结合以及如何进行多媒体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
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与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适应改革开放对人才知识与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形成科学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求更好的体现经济学专业所具有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点。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经济类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点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以三大统计阶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
1、统计学基本知识的讲授。主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统计学的几大代表理论、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和职能等,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的讲授。主要是对统计调查方法、调查手段、数据整理技术、如何进行分组作业等内容进行讲解,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过程的前两个步骤,即统计调查与
3、统计分析方法的讲授。重点讲授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目的是培养和加强学生解决社会经济具体问题的能力。
上述三大块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统计学基本知识是学习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分析方法则是统计学的最核心内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
1、提高教材质量,增加教学材料的信息量
大力提高“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或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教材的使用比重,保证高质量教材进入课堂。双语教学课程全部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同时提本文由收集整理高自编教材的质量和水平,修订和编写出适应我专业培养人才需要的系列配套教材,最终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新体系。当然,除了现有的固定教材外,教学中还需要采用辅助材料,即课堂补充材料。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充实教学内容;增加学科的趣味性。这些材料来源可以摘自近期期刊、重要会议纪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相关学科的教材、网络媒体等。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统计学是关于大量资料的搜集、整理、传输和开发利用的方法论科学。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承担着为其它各门专业课提供相关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的重要任务,通过统计学的学习,着重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实验数据分析、统计调查等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阅读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即把课外自学与课堂讲授、课外调查与实验分析、课内实践与课外科研三种方法灵活运用于教学过程中。讲授与自学——夯实基础;调查与分析——突破重难点;课内实践与论文科研——培养能力,做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统计学的教学应以互动形式为主,逐渐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分析数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把该课程内容构造在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利用实验课时,调整实验难易度,加大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结合案例教学,比如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深入浅出的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1块黑板、1支粉笔、1本教材、1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拓宽培养途径,重视第二课堂的开发
开展学术讲座、科技活动及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从而发现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规律。
这一切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以传授知识为手段,以达到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之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随着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加上教师的潜心钻研,我校统计学的课程设置更为合理、科学,也逐步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达到了复合型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要求。
4、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学》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吸收国内外《统计学》课件优点的基础上,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套质量较高的课件。在课件中以excel作为计算工具,实现powerpoint文档与excel文档的超级链接。同时,我们积极与国内外同行进行交流,获得了许多统计处理软件及教学课件,有利于我们不断改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觉得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可接近,易于接受。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上也提供了许许多多的统计资源。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手段学习统计学,我们除了提供一些统计网站给学生参考之外,还将部分多媒体教室与校园网连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直接调用网络数据,如一些统计信息、统计案例、国外的统计课件等等,使信息量大大增加,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今后,网络教学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方向。
【关键词】中医学;教育,中医;教学方法
对于西医院校学生而言,中、西医学思维方法、理论体系的巨大反差,使已经系统学习了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很难再理解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掌握中医学基本诊治方法。如在诊断学的学习过程中,西医诊断是把具体器官的实质变化以“病”的形式作出说明,而中医诊断则是以“证”这种整体系统的功能失调作为诊断结果,学生依然顺从西医诊断学的思路去理解中医学的病证,总希望教师对其有一个更直观化的定义,如机体组织发生了病变、检测指标发生了什么变化等,而表现出对中医临床诊治理论的无法理解,甚至难以置信。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造成对中医学在医学界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也是影响中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和重视的问题[12]。面对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尝试运用“中医学实践教学探究式建构学习”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构建中医学诊治理论体系思维,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并对此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效果比较与评价,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同一学年、同一学期、相同专业、同一课程、同时开课、相同学时、相同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2个班级: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五年制104人班、2009级八年制59人班。2009级五年制104人班﹙试验班﹚采用“中医学实践教学探究式建构学习”教学方法,2009级八年制59人班﹙对照班﹚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法。
1.2中医知识基线水平
2个班为平行班级﹙都是2009级学生,都未系统接触中医学知识,都是在入学第3年第1学期学习中医学C课程﹚,在授课前对2个班级学生中医药诊治方法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2个班级的中医知识基线水平。试验班104人,发放问卷104份,回收104份,回收率100%,其中非常精通2人,有所了解24人,一般36人,不了解42人;对照班59人,发放问卷59份,回收59份,回收率100%,其中非常精通1人,有所了解15人,一般21人,不了解22人。2个班级中医知识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授课内容与学时
2个班均为64学时的中医学C课程,教学内容均包括:绪论、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的生理观、中医学的病理观、中医学诊断疾病的方法、中医学防治原则、中药基本知识、方剂基本知识、经络学、刺灸学、腧穴学及针灸治疗学内容。课堂教学58学时,见习6学时。2个班授课教师均为本专业专职教师,包括教授、副教授及讲师。课堂教学:教授、副教授承担60%学时,讲师承担40%学时。见习教学:全部由讲师承担。2个班级授课内容与学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教学方法
1.4.1试验班
采用“中医学实践教学探究式建构学习”教学方法。
1.4.1.1课堂教学
中医诊治方法实践知识的探究性建构学习﹙6学时﹚。基于病案的课堂以团队导向学习﹙TBL﹚[3]实践理论知识。根据课程教学的进度,安排基于病案的课堂TBL实践讨论学习6次:中医学的生理观2次、中医学的病理观1次、中医学诊断疾病的方法1次、证治方药的综合运用1次、针灸经络基本知识1次,共占用整体课堂教学6次,每次1学时。在大课中随机分组,3~4人为一个讨论小组,以分析临床案例问题的方式﹙每小组的案例不同﹚,综合运用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小组进行围绕上述6个主题的讨论,探究、分析、判断每个病案的相关中医学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每小组以小组讨论分析报告形式体现小组讨论得出的共同结果。
1.4.1.2见习教学
在实践中探究建构中医诊治方法的实践能力﹙6学时﹚。在见习课中,各见组﹙15位学生左右﹚由带习教师再分为7~8人的2个小组,基于已学习过的中医诊治方法及带习教师做的床旁示范,带习教师分配各小组﹙7~8人﹚1例选好的临床真实病例,由各小组成员自行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运用中医学诊治方法,采集临床资料,进行基于临床实例问题的小组讨论、分析、判断,最后形成小组真实病例的见习报告。
1.4.2对照班
以传统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常规的中医诊治方法见习实践学习,以带习教师示教、学生观摩为主﹙6学时﹚。
1.5观察方法
通过对2个班级病案分析能力及对本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情况进行比较评价教学效果。病案分析能力包括:①中医四诊信息收集的准确度;②病因病机分析切合中医理论、逻辑的清晰程度;③八纲、气血津液及脏腑辨证分析的准确度;④治法分析的准确度;⑤处方用药分析的准确度。对本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包括:①能提高中医学学习兴趣;②能掌握中医学基本诊治方法;③能更好的辅助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2个班级病案分析能力比较
2.1.12个班级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准确度比较试验班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准确度中基本正确、部分正确及不正确人数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确人数与对照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准确度优于对照班。
2.1.22个班级病因病机分析切合中医理论、逻辑清晰程度比较试验班病因病机分析切合中医理论、逻辑清晰程度中很好、较好及差人数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人数与对照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病因病机分析切合中医理论、逻辑清晰程度优于对照班。
2.1.32个班级八纲、气血津液及脏腑辨证分析准确度比较试验班八纲、气血津液及脏腑辨证分析准确度中正确、基本正确、部分正确及不正确人数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八纲、气血津液及脏腑辨证分析准确度优于对照班。
2.1.42个班级治法分析准确度比较试验班治法分析准确度中正确、基本正确、部分正确及不正确人数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治法分析准确度优于对照班。
2.1.52个班级处方用药分析准确度比较试验班处方用药分析准确度中正确、基本正确及不正确人数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正确与对照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处方用药分析准确度优于对照班。
2.22个班级对本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情况比较
2.2.12个班级问卷调查回收情况比较试验班104人,发放问卷104份,回收102份,回收率98.08%;对照班59人,发放问卷59份,回收56份,回收率94.92%。2个班级问卷调查回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22个班级对本课程学习效果比较试验班在能提高中医学学习兴趣、能掌握中医学基本诊治方法、能更好的理解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中非常同意、比较同意、较不同意及完全不同意人数与对照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班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
3讨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4]。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共性则是在教学环节中都包含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并在此基础上由学习者自身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6]。我们的“中医学实践教学探究式建构学习”教学方法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综合了当今教育界较为广泛推崇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和TBL教学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2个班级课前、课后调查问卷及病案分析能力比较,实施“中医学实践教学探究式建构学习”教学方法的试验班学生,能够正确构建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学诊治的实践方法,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并更好的从实践中辅助理解中医学理论知识。使每名同学、每个小组都能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互相学习不同于传统授课方法的知识探究和建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了中医学教学质量,实现了“一言堂”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向“引导学生参与”并“以学生为主体”的集启迪、理解、实践、运用、创新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转变。其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同学高度认可,大大提高了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医学的兴趣、积极性。同时通过以临床病案为基础的探究建构学习能充分认识中医学学科在理论和临床方面的优势,为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事业奠定重要的基础,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及与他人协作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7]。本研究的教学改革方法可在其他综合院校或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中试运行和推广,以期为中医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华楠.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法突破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瓶颈[J].河北中医,2010,32﹙5﹚:792793.
[2]晁梁.浅析传统文化在中医现展瓶颈中的作用及问题[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2627.
[3]郑霞霞,胡兆华,方仙桃,等.TBL教学中学生角色转变的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1﹚:125126.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1722.
[5]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6]任长松.探究式学习中的科学观教育:18条内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5﹚:3842.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49-02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是进行搜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数据的一门学科。近年来,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工作在各高校生物类专业中普遍得到了重视。但该课程与数理统计联系密切,内容抽象,原理复杂,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统计学的理解和体会,在分析目前教学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顺应科学发展,探索改革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探索。
一、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地位
生物统计学是许多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一门必修课程,是进行现代生物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生物统计学主要讲授实验设计方法、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在概率论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统计推断,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现象和本质。因此,生物统计学已成为生物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工具,能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缺乏兴趣
生物统计学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的各种随机现象,是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中的理论抽象、概念和公式多而复杂,难以理解和记忆,导致课程的学习枯燥而单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多数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讲授书本理论知识,忽视学生统计思维的培养,导致结课后学生对统计的理解只停留在书本中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案例,而面对实际问题,很难利用统计原理和方法来解释和分析。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能力较差
多数高校在第三学期开设本门课程,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了高等数学,有了一定数学基础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但相关专业课程尚未学习,对案例中一些专业术语不熟悉,在用专业方面的例子讲解知识点时学生理解存在困难。学生在第八学期才进行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需要实验设计与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科研问题,但有关统计学知识完全“归还”授课老师,“重新”学习统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的难度较大。笔者对农学专业166名学生2004~2005学期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试卷进行分析,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分析题。可以统计出学生成绩在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基本呈正态分布,说明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试卷各题型分析,可以发现试卷中学生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得分较多,且变异系数较小,说明学生对这两部基本内容掌握较好;而填空题、判断题和计算题分析题得分较少,变异系数相对较大,说明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掌握较差,且学生间存在明显差异。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但对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缺乏实践和统计思维能力;二是知识点掌握不细致,导致填空题失分严重;三是审题不细,答非所问;四是难点没有很好理解掌握,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实践课时少,软件应用差
受本课程大纲规定学时限制,目前生物类专业的课堂理论教学与统计软件上机试验不能有机结合。目前随着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类统计软件被广泛开发和应用,比如Excel表统计分析工具、SAS、SPSS、R语言和DPS数据处理软件等,各高校一般都是对各种统计软件进行简单的说明讲授,而不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深入的讲解,是学生理解并掌握一类软件,并能灵活运用。导致课堂所学内容与科研实践不能紧密结合,学生利用软件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不能显著提高。
三、生物统计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一)明确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较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适应科技发展: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的科学试验设计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进行设计试验,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在理论知识方面,主要讲述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实验设计方法、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统计推断和方差分析理论,常用实验设计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基本知识。在技能技巧方面,应选择合适的统计软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上机操作所学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统计学”内容枯燥,公式繁多,理论抽象,单一的教学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早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大纲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应借助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以保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生物统计学”授课教师可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板书教学结合,在推导讲解重点公式和理论时使用传统板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而使用多媒体介绍基本概念和展示图、表等信息。充分发挥利用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以提高课堂学生的互动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加强案例教学,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引入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浅出的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生物统计学”课程与数学及生物学其他课程联系紧密,理论抽象,难点较多,学生很难直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将一些和讲授内容有关的有趣的、生动的、特别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案例引入课堂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和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科研训练,引导学生把生物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实习等科研活动中。课堂上重点讲解理论知识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科研中的案例利用合适的统计软件进行演示分析。同时对各统计软件如SPSS、Excel、DPS等统计软件的特点和应用条件,深入浅出地讲解演示如何进行实际案例的数据分析,从而达到将抽象统计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目的。
(三)不断提高授课教师自身的统计素养
在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授者。作为“生物统计学”的授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基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实践能力。教好这门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应根据这门课教学的特点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将统计学的应用能力和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其次,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四)改革传统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考核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侧重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论性考核。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试验设计、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统计结果解释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考核中除了理论知识外,还应加强学生的对理论知识应用性的考察。由此可将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理论知识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为主,权重占总成绩的50%;而为统计思维和应用能力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相关软件,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要求,独立完成实验的设计,并在计算机上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推断,得出结论,权重占总成绩的40%;最后是平日成绩的评析,根据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和课堂表现做出考核,权重占总成绩的10%。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希望达到能够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灵活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一个准确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对于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知识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统计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该课程的专业教师,还应紧跟时展,更新教学能容,主动学习有关本课程的新知识和技能,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统计学专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