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19 17:12:22

导语:在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业产业发展趋势

第1篇

农民产业园为农民致富搭建平台

2007年,顺庆区确定对22个村进行新农村示范建设,并先在大林乡大林寺村进行农民产业园试点。大林寺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村,自然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条件落后,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一直徘徊在2000元左右。试点启动后,大林寺村利用75亩荒山、70亩荒坡和58亩稻田,引来绿科禽业公司、大百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绿宝菌业公司3家企业,建起蛋鸡、生猪和食用菌3个园区,吸纳57户农户入驻。

作为偏远山村的农民,可支配收入较少,资金便成了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化解资金短缺的难题?顺庆区政府拿出500万元成立了小额信贷担保公司,为发展农业产业的农户提供贷款担保,每户最高可贷款10万元。政府出资为农民贷款进行为期两年的贴息支持,同时制订严密的还款计划,要求农户一年偿还贷款数额的一半。这一机制撬动了资金的放大效应,引来了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投入。

入住农民产业园的农户,通过自筹、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按照政府提供的规划,统一标准,自建鸡舍、猪圈和食用菌大棚等设施。绿科禽业公司带动的蛋鸡产业园吸纳了16户农户,由企业向农户微利提供鸡苗、疫苗、饲料、技术等;大百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的生猪养殖园吸纳了11户农户。对园区养猪农户实行技术承包,统一提供仔猪、饲料、技术和防疫;绿宝菌业公司带动的食用菌产业园吸纳了30户农户,公司无偿给予技术指导、赊销菌种菌袋、对农户生产的食用菌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消除了农户种菇的风险。

2008年,大林寺村的3个园区分别存栏蛋鸡6万只、年出栏生猪1万头、年投放食用菌袋300万袋,共实现产值3500余万元;园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2万元,户均纯收入5万元以上。

农民产业园联结四方利益,破解四道难题

在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上,顺庆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创建农民产业园,初步构建起“担保公司+金融+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融资体系。这种“政府主导、农民参与、企业带动、金融支持”的农民产业园发展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规模的现代农业。有效地将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政府主导。政府引导农民更新观念、科学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牵线搭桥引进龙头企业、大力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和发挥组织推动作用。农民产业园怎么建?种什么?养什么?政府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多次召开农民座谈会,先后6次组织农民外出考察学习,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激发他们的致富热情。在制订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时,区、乡政府邀请龙头企业业主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测算经营收益,谋划产业发展大计,协商合作协议。

农民自主。农民产业园区选择什么产业,完全由农民自己说了算。经过民主表决,农民采取产业自选、资金自筹、设施自建、园区自管的方式,把发展产业的目光投向生猪、蛋鸡、食用菌3个产业上,成立了生猪、蛋鸡、食用菌3个专业协会,订立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公约。

企业带动。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参与、技术参与和销售参与发挥带动作用。园区农户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公司统一购买,贴上自己的品牌,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龙头企业不仅扩大了经营规模,获得了较大利润,而且也发展壮大了自己。 金融支持。由于大多数农户无抵押物,金融机构不可能向农民发放发展产业需要的大额资金。小额信贷担保公司成立后,建立了一套贷款保险机制:如出现贷款损失,由金融单位承担10%、担保公司承担90%;龙头企业在收购产品时协助金融单位逐步扣除贷款。有了这套贷款回收保障机制,金融单位也愿意积极介入。目前,大林寺村所有贷款已归还80%左右。

第2篇

一、零部件再制造的定义

再制造定义为:以机电产品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以废旧机电产品实现性能跨越式提升为目标,以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环保为准则,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或工程活动的总称。简单概括,再制造就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再制造是循环经济3R原则当中的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和制造新品相比,再制造可以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约原材料70%,它的基本特征是毛坯来源于消费过的旧产品、旧零部件,它是采用新技术和传统加工手段进行专业化的修复,再制造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要达到原有新品的水平,产品的销售、质保等都应当按照同等型号的新品要求。

二、农业机械再制造的特点

1.节能减排

业内专家认为,农业机械零部件再制造最主要的优势之一是节能、降耗、减排。由于再制造是以废旧件为加工对象,因此再制造产品成本低于新品的50%,可节能60%、节材70%,环保效益十分突出。经过再制造的发动机价格是新发动机的50%。如果将旧机回炉,其再利用价值只相当于原机的3%,而发动机再制造可以循环利用原机80%以上的价值。

2.延长产品寿命周期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坏损的零部件进行再制造,让它在走完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的全生命周期后避免直接报废的命运,而是“重获新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对资源、能源的消耗,使产品的性能和价值得以延续。因而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链条就拉长为产品的制造、使用、报废、再制造、再使用、再报废。经过再制造,报废的设备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可以延长寿命20-40年。

3.利润丰厚

据了解,农业机械上的钢铁、有色材料零部件90%以上可以回收利用。再制造产品的成本只是新产品的50%,同时可节能60%、节材70%。

三、再制造与维修的区别

维修是指产品在使用阶段为保持其良好技术状况及正常运行而采取的技术措施。20世纪50年代,维修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上了历史舞台。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内部配置越来越复杂,使用要求越来越严格,维修的难度越来越大,维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维修工程与制造工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在这两者之间,发展出了具有鲜明节能、降耗、环保特色的再制造工程。再制造的重要特征是再制造后的产品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有些还能超过新品,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降低。再制造的本质是修复,但它不是简单的维修。再制造是维修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对传统维修概念的一种提升。

四、我国农业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业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农业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不仅能够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而且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研究和发展农业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尚处于探索阶段,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国开展农业机械零部件再制造面临的问题:

1.参与再制造的企业规模和数量少,专门从事农业机械零部件再制造企业现今一家也没有。

2.零部件回收率低

部分政策、法规对再制造产业发展设置了障碍。使再制造企业只能从维修市场收购一些旧件作为再制造原料,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3.对再制造认识不够

公众认知度是再制造最大的困难。再制造对消费者而言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再制造的产品普遍认为是二手货翻新。在我国,这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很多人认为,再制造产品不如新品,不愿意使用再制造产品。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扭转这种观念。

4.行业管理落后

目前,除了在国务院出台的一些文件上提到了再制造外,国内还没有针对再制造企业和再制造产品作出的明确规定。工商登记部门没有再制造业务一项,企业的合法性经常遭到职能部门的质疑,再制造产品经常被作为假冒产品处理。因此,在生产许可标准、生产准入法规、市场准入标准、市场准入法规及政府监管制度等方面,有一系列需解决的问题。

5.技术限制

再制造与维护保养和大修有着本质的区别,修复一件产品往往比生产一件新品所需的技术水平还要高,再制造建立在高端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基础上。目前我国零部件修复、改造等产品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第3篇

关键词:礼泉模式;经验;农业型县区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县区根据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创出了一系列特色型的县域发展“模式”,如知名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礼泉县产业发展走了一条农业特色型产业的主导之路。通过近20年的发展,礼泉县逐步确立起以果业特别是苹果产业的支柱和主导地位。引用礼泉政府网上的一句话说就是,礼泉经济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苹果发展史,围绕苹果产业化、带动了贮藏、运输、餐饮、包装、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使得礼泉在短短的5年左右的时间里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跨越,带动了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1996年《陕西金融》从礼泉县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礼泉模式”,即“以果兴农,以农促工,以城兴工,以工富县,城乡一体”。陕西社科院《县域经济》研究组也指出:“‘礼泉模式’的特征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靠苹果滚动,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纵向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礼泉县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对礼泉模式的产业发展做出以下分析:

一、礼泉模式的经验

1、选取苹果产业发展是适应县域区位、自然条件,并迎合市场需求及农民增收要求的合理结合点。陕西是世界上六大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一方面陕西礼泉县地处黄土高原与渭河谷地交汇地带,土层厚、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特别是县区北部基本符合苹果生长最适宜的七项气象指标。礼泉县选取发展苹果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区位优势;另一方面苹果生产是一项投入大、回报高的农业经济作物,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市场需求量大,不但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并且果品不同于粮食作物这类差异性小的生活必需品,苹果产品具有“先天”的商品性质,果品品种多、口味丰富,能刺激和引导需求增长,因而劳动附加值较高,对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对一些以农业为主体的县区来说,选取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农业经济作物作为主导产业,走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礼泉模式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经验。

2、果业和第三产业互动发展成为带动礼泉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轮子。礼泉县的一三产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例,也是礼泉模式的一条基本经验。当然,从长远来看,第二产业是县域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的主导力量,脱离第二产业的发展模式是畸形的产业发展。但是,对工业体系薄弱、技术、资金力量先天不足的农业型县区来说,这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现实的“次优”选择,或者看作一个产业发展迂回的过度状态。但也要汲取礼泉县的教训,在产业发展到一定时期有较好积累时,就应注重工业化水平的提升,防止陷入僵化的产业结构模式中。

3、果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大量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依靠乡镇企业是中国县域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众多县域经济的壮大都离不开乡镇企业的贡献。礼泉县的乡镇企业从数量、规模、技术条件等方面虽比不上沿海发达县区,但也是促进县域发展最活跃的因子。

4、除了上述几点外,礼泉县的城镇化建设改造、招商引资也是常被提起的一些发展经验。如许多文章就礼泉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资金困难的经验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有人将礼泉县的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和克服资金约束的策略,比喻为促进礼泉经济发展的“三大战役”。解决资金困难和城镇化建设虽不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内容,但对促进礼泉县域经济壮大和提供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礼泉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

礼泉特色农业产业的兴起是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环境的结果。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党的召开以后,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逐步展开。然而,农村的改革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却落后于城市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大多数农业人口沿袭着传统的农民意识和农业耕作方式,农民只是粮食的生产者,很少有人认识到粮食和产品,进而农产品和商品之间的联系。因此,谁能“先知先觉”,谁就能抢先抓住市场机遇,获取农产品供需空缺间巨大的超额利润。

产业发展要以适应市场的供需结构为基本原则,礼泉县果业的发展客观上适应了市场化的要求。首先,从农民所得到的切实利益来看,在20世纪九十年代,种粮食每亩的收益不过三四百元,而一亩苹果的纯收益却在数千元以上,两种农产品在价格上的差异显示出果品生产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当时国家对粮食价格体系不放开和工农剪刀差严重存在的情况下,大多质朴的礼泉农民都做过这样一次简单的账算:“即使苹果价格跌落至每市斤一毛钱(九十年代初主产的“秦冠”苹果批发价格1元/市斤左右),以当时亩产平均7,000~8,000斤计,收入也在七八百元,也比种粮食划算。”这样,从众多农民这个微观经济主体角度来看,礼泉果业的兴起是一个市场化“主体选择”过程;其次,从整个县域产业发展来看,礼泉县率先打破了依靠粮食生产“一条腿走路”的农业格局,并且果业在短暂几年间便取代了粮食生产而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无疑意味着产业结构调整先行一步,对整个县域发展来说占领了产业发展的先机优势,适应了市场多元化、特色化的产业结构要求,因而从礼泉县域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果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市场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三、礼泉模式的兴衰对中国农业型县区产业化发展之鉴

礼泉模式的出现曾抓住了历史的机遇,也是人为选择和市场调节的结果。然而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礼泉模式也日益暴露出繁荣背后的危机,其短暂脆弱的生命力如同昙花一现。礼泉县依靠果业产业化发展,没有突破农业特征性,无疑没有抓住县域产业的根本,产业发展之路难以走得长远。

和礼泉县相似的,在众多农业占主体地位的县域经济中,存在着既要依靠农业又被农业所牵绊的县域产业发展的矛盾局面。如山西吕梁地区农业县的红枣产业化工程,在九十年代初期,对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九十年代后期随着红枣种植面积的扩大也出现了与礼泉县相似的销售、农产品加工业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媒体也不时有报道四川柑橘的生产区出现卖果难等问题。农业县的产业化发展难以突破农业基础特征性束缚,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工农独立发展的结构形成了僵化的发展模式,是这些县域产业发展的根本性症结所在。站在礼泉县后产业化发展阶段,反思礼泉县产业发展历程,礼泉县果业产业化发展之兴衰,对众多农业型县区产业发展后进县区具有重要教训意义。

首先,转变观念、澄清认识。在一些县区基层工作者当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对农业产业化概念的理解只局限在农业生产领域内,认为农业产业化就是培育发展经济型特色农业产业。这只是对农业产业化的浅层次认识,没有从发展农业耕种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农业产业化不仅仅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更是在其基础上的农业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经营,即要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第二步。农业产业的发展不能孤立地脱离二三次产业,最忌讳将农业发展成为三次产业群体中的“一枝独秀”。从农业产业化的第二层含义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发挥产业之间协作互动功能为出发点,来制定产业政策和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县域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是农业产业化的重点。

其次,汲取礼泉县产业发展的教训,防止把农业产业化搞成农业生产单一化。农业生产专业化与发展多元型农业结构不存在矛盾,县区可以把一个农业产业作为产业化发展对象,也可以培育出几个农业产业来进行产业化发展,这不但有利于扩大农村增收来源,从长期来看,对培育县域主导农业产业,增强应变力,在必要时期进行产业结构转换提供了主动的战略储备。

第三,要重视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形式和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是县域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结构功能的创新,也是适应市场化的契约经济组织形式;它既符合当前中国县域经济的基本现实,也是一些较发达县区的经验总结。因而,在实践中不同县区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和借鉴一些成功的产业组织形式,这将对实施“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起到积极的组织作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县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在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许多农业型县区存在着和礼泉县相似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这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滞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健全农业产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系需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以促进完善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体系,健全科技服务体系网络和农产品供销网络。

第四,从根本上说,农业产业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由于缺乏工业实力的依托,农业型县区的农业产业化道路更显出艰难,产业化之路能否走的长远就更应注重产业之间的联系互动和协调发展,从一开始就应该搞好整体规划,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其中包含着工业化之意,即要通过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操作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既要立足农业,重视农业生产,选择好优势产业作为产业化发展的对象,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更要面向现代化,提升农业的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行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农产品加工行业在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县区处于联系工农、消除二元结构关键产业地位。立足农业、发展工业,农产品加工对农业型县区更显得重要,应在规划县域产业发展时做好整体布局,找准工业化发展的突破口。

(作者单位:1.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2.陕西理工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篇

一 、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的制造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但由干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落后,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其主要表现有:

1.设计方案及制造工业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完整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改革,传统制造工艺手法成熟,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也高于我国。相比工业强国的制造业技术,我国的制造业工艺粗糙,现在化水平较低,尖端技术仍在开发中。比如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普及纳米技术、微激光加工技术、复合型加工技术等,而我国大部分的制造业仍是农间作坊的模式,虽有一定的机械工艺雏形,但仍缺乏高新技术。

2.制造行业的落后。工业强国经过原始资本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业制度,在体制内的所有制造业企业都具备相应的准则,而且企业的管理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生产系统运行精确高校,生产模式更新换代的周期短。二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大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只有少数的企业运用了计算机管理模式,而大部分小型企业仍然处于人工管理阶段。

3.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自动化数控机床、柔性制造系统等全自动机械,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而我国仅有极少的大型企业采用柔性制造系统,大部分民间的制造企业处在刚性自动化阶段,非常依赖人工管理。

4.企业管理方面。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发达国家将计算机运用制造业管理中。国外的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组织管理,提出了精益生产、准时生产、高效生产都全新的管理思想。而我国进入信息时代较晚。计算机管理模式运用并不广泛。

二、 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特点

我国对于农业发展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促进了农业发展的进程,也同时为农业机械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在传统机械生产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先进微电子、仪器等信息控制技术,综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基本环境,创造出的更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应用机械设备,对农业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涉及到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农业以及气象环境等多方面领域,整个生产制造是多领域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除了具备一般机械生产的共性特征与需求条件,农业机械绿色制造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作业速度快的优势

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农业复式作业机具与专业化生产机械的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促进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提高自动化水平,也同时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等方面的提升。提高自动化程度,改善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机械使用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为推广使用新技术、进一步降低作业成本创造了条件,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2.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具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的优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消耗掉大量的自然能源,并造成一定的能源再利用不足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人们关注度的不足,大量的开发生产作业产生的废气物质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污染世界环境。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绿色制造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进一步收集和积累农业发展信息,对于肥料、农药、以及能源的使用上利用绿色环保的观念精确使用份量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在农业绿色可持续经济观念的正确引导下,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

3.对于现阶段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机械生产使用产生的原材料与能源的浪费

传统农业机械产品周期缺乏全局性与一致性,在使用年限后不能继续作业,废旧或者闲置设备的回收率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造成了每年均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同时废弃的农机产品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机械的绿色制造,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以上难题,节约人力、物质、能源和财力的投入,从而在全生命周期意义上实现资源利用率高和环境污染小的绿色设计制造,以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技术投入,在农业机械制造上产生明显的“绿色经济效应”,提高信息共享度。

三、 农业机械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

对于现代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来说其是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主要因素的系统结构出发,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和方式,实现 3 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农业机械绿色制造涉及科学、环境等多方领域的综合研究和发展,因此,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的情况中。在带动农业,甚至国家经济发展同时,还将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道路上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更加完美的发展趋势。

另外,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决策目标体系是现有制造系统目标体系与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集成,农业机械绿色制造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参与,并且绿色设计与制造的实施将导致一批新?d产业的形成,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装备制造业、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服务产业、绿色产品设计与制造业以及实施绿色设计与制造的软件产业等。

第5篇

关键词: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1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梅州市梅县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水果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和普及建设。近年来,梅县区农村金柚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1 目前梅县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梅县区金柚水果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产值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最大的柚类商品生产基地,金柚已成为梅县最具特色的主导农产品,成为梅县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因此,组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是大势所趋。目前该区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有能人带动型、农超对接型、企业带动型这3种。

2 梅州市梅县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模式的分析

2.1 梅县区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属于能人带动型

基本情况介绍: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并具有较好经营理念的人才,通过积极发动宝坑村及桃尧镇隆文镇的周边农户以果树、资金等方式入社,组建了金柚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农户180户,有销售专业人员8人,整个水果专业合作社有技术人员5人,主要从事金柚生产种植及柚果销售人员共有283人。该社2016年金柚产品及销售总收入达500多万元,利润收入120万元。固定资产及设施总投入3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200多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级领导对水果专业合作社都大力支持,区、镇2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2015年给予其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补贴,在生产技术和销售方面也都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2.2 梅州市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属于农超对接型

基本情况介绍:梅州市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是r超对接型发展模式的代表。成立于2007年12月,集生产、加工、销售、社会服务为一体,拥有农副产品进出口权,建立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流转果树约3.33km2,该合作社共有社员156人。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经营管理人员7人,固定资产投入1500多万元,配备生产流动资金3000多万元。在松口镇城东镇建立了2处面积约1.33km2的金柚产业园区。“木子”金柚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还出口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木子金柚专业专业合作社大胆创新,借助城市连锁超市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供应和超市销售的有效对接。

2.3 “企业带动型”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

基本情况介绍: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是“企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于2010年成立合作社,是梅州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960多万元。生产流动资金2800万元。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在梅县区松源镇羊角村和桥背村建立了2处面积近1.33km2的金柚种植示范基地。该公司近年来沙田柚〔金柚〕产量都在16000~18000t之间,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珠三角及全国各地。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公司通过示范带动松源镇及周边农户发展种养,并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服务,提高了农民收入,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 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运行状况

合作社选择发展模式必须按照实际条件考虑发展。合作社发展所要考虑的条件主要包括资金、地理位置、产业集群程度等。资金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合作社所在的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地址集群程度好,合作社在销售方面的压力相对就较小,这对经营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利的。

第6篇

关键词: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有机农业基地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52

1 有机农业产业概念综述

1.1 有机农业基本概念

有机农业是指在种植过程中只添加天然肥料,完全或基本不用化学工业肥料、农药、及其他化学制剂来促进作物生长,只采用有机肥以供作物生长的种植业,或采用天然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1.1.1 一般定义

有机农业具有其特定的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生物科技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照作物自然生长原理,使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循环系统达到平衡,采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以使农业生产体系保持平稳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1.1.2 新增定义

近几年,农民已经认识到有机农业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是使用传统的原生态生产方法,包括做规划、记录、更新设备和技术支持,这都需要大量投资。虽然有机农业目前规模较小,但受到国家政策及各方面的支持,美国有机农业农民的增长率可达到13%,而现在全美国从事有机农业的农民已超过13000人。

1.2 有机农业产业特点

1.2.1 食品安全无污染、口味好,保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

现代农业主要靠化学农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会破坏农产品的原有营养,残留的农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现今人类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各种各样的癌症,这都与农药残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买菜慌”的现象。有机农业基本不使用工业化学添加剂,避免产生化学残留,全部采用原生态有机肥料进行施肥,所产出的农产品食用非常有保证,有利于保障身体健康。

1.2.2 较少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

虽然化肥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但是其作用率却很低,一般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0%,其中一小部分残留在农作物上,被人类食用,剩余大量残留物通过各种途径流入生态循环系统中,对环境及生物造成污染。如果化氮、磷物质流入江湖中还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水域原本的生态环境。农药在杀菌除害的过程中,使用次数越多,害虫抗药性越强。有机农业则不采用化肥、农药,从根源上减少污染,有利于生态平衡发展。

1.2.3 增加农产品出口量,提高出口农产品提质,增加竞争力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关税对出口的农产品的作用很小,但却在农产品的生产方面严加把控,无论是生产条件、种植方式和产品质量都严加监管,只有能够保证质量的产品才能通过审核。因此,有机农业的大力发展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与其他国际有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

1.2.4 增加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和激发生产动力

有机农业产业是一种环保产业,是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知识以及技术支持,着重解决未施加农药所产生的病虫害等问题。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普遍较普通食品高,一般会高20%~40%,甚至有些要高出一倍以上的价钱。因此,发展有机农业产业成为增加我国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生产士气,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1.3 国内外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现状

世界各国家都很重视发展有机农业,据调查显示,全球现有约140个国家开始或已经开始发展有机农业,全球共有超过253万hm2的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农业耕作基地在大洋洲,共约87万hm2,其中99%分布在澳大利亚;在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国约有5万hm2有机耕作面积;拉丁美洲国家有机耕作面积已达到50万hm2,亚洲有机农业产业发展速度快,目前从事有机耕作面积约为47万hm2,北美洲从事有机农业耕作面积约为33万hm2,非洲南部国家有机农业发展较快,从事有机耕作面积约为31万hm2,澳大利亚、阿根廷和美国是全球有机农业种植面积占全球有机农业耕种面积的2/3,是位于全球前3位的国家。

1.3.2 国内现状

关于国内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近况有数据显示,总体上,我国有机农业与其他国家相比大面积种植较晚,但扩张势头很快。从市场分布图来看,国外市场占很大一部分,国内市场占比很小。从我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分布图来看,有80%分布在东北部分,如沿海地区和东三省地区,而近几年西部地区着重发展有机农业,受到国家政策支持,发展十分快速。产业结构方面,有机农产品有几类,约400多个品种,主要为蔬菜类、水果类、豆类、水产和野生采集产品。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主要为原生态产品,经过加工而成的产品较少,以植物类果蔬等农产品居多。

1.4 国内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环境

1.4.1 政策环境

我国有机农业行业归国家农业部管理。国家农业部对有机农业产业的管理进行了以下规定:

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有机产业的生产行为,引导正规企业正规生产和销售;

制定相关有机农业产业的国家级标准;

采取相应措施,鼓励企业创新科技,使行业迅猛发展。

1.4.2 经济环境

有机农业的消费现状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模式发生变化,人们消费习惯更加健康化、享受化,消费方式不再一味的铺张浪费,消费领域更加多样化,消费结构将会更加均衡,消费水平将呈现一个全新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由于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加,在食品的消费也在增加。饮食结构更加健康均衡,对有机食品的消费也在随之增加,从而使有机农业产业更加快速发展。

1.4.3 社会环境

近年来国内农产品质量堪忧,调查显示,中国的农药施用量和生产量居世界首位,为了生产方便、产品品相,农药的使用量一直没有下降趋势;中国一般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化肥的使用也是情有独钟。近年来,国内经常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国民对食品安全保障系统非常堪忧。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具有安全、有机、健康概念的有机农产品进入消费者视线,受到有实力的消费群体的重视和青睐。

2 有机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有机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是:有机农业产业科研技术跟不上,相应服务体系有待提高。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体系。普通农业到有机农业的转换是质变,技术是首要关键;有机农业产业的开发,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及后备力量支持,但国内相关技术服务组织却非常稀少。

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缺乏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各地对开发有机产品还缺乏明确的政府扶持政策。

成本与价格较高。有机农业生产的生产成本是普通农业的好几倍,高投入高价格,有机产品价格是普通的1倍以上,甚至是4~5倍;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较小,价格偏高,一部分企业的投机行为使我国有机产品的消费市场发展缓慢。

有机农业标准欠缺。我国有机农产品标准建设严重滞后,尚未与国际接轨,现阶段达标率不高。对有机农产品的检测标准不能统一,国内目前有20多家从事有机产品生产合格标准的认证机构,彼此的执行标准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在这家认证的产品到另一家并不适用。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是:有机农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于广大民众的,一定要严加规范有机农业产业的各项标准,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有机农业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是一个缓慢发展且有利于环境的一个进程,也是一个公益性产业,需要国家各级政府的配合,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未来规划,并制定相应的政府制度和政策。政府有责任在有机农业知识普及、劳动力培训、认证与科研创新等有利于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环节上给予相应的支持,从而提高有机农业产业的生存竞争能力。

加快创建有机农业基地,促进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的有机农业产业,从产生发展有机农业的提议,到进行试验到形成规范到快速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是出于环境保护和身体健康的考虑。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则是出于市场调控和进出口贸易,因此,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之路应理论结合实际,步步深入进行研究。

处理好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加深彼此的信任程度。有机产品的核心理念是诚信,由于国内有机食品产业尚处于刚开发的状态,需要在建立初期就加强监管机制,以树立我国有机农业产业生产、销售的诚信机制。针对消费者进行针对的宣传活动,建立有机产品消费者协会,不定期邀请个别消费者参观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让消费者切身实地感受到有机农产品的健康、环保,建立客户忠诚度,提高消费欲望。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的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到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创新有机农业的核心技术,更新相关设备,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对加快中国有机农业产业进程有着重要作用。有机农业产业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随着种植科技水平的提高,很多问题会随之出现,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将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戚建强,李红.有机农业在中国[J].蔬菜,2009(09).

第7篇

关键词:新时期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措施

目前,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农业产品跟农业产业,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效益。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在上述的基础上实现一体化经营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化管理的实施;区域化布局以及加工系列化灯。多种因素包括农科教、农工商、产供销等。这样一来,在一体化经营体系的前提下,就可以做使我国农业逐渐走向与良性发展轨道,实现一系列有效的自我调节、约束、积累以及发展。并且还可以促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强化,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促使农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程度的提升,最后满足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1.新时期农业产业经济发展趋势

在农业产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也将会朝着几个方面发展:1.1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其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而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走向现代化也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1.2信息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也不断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农业产业经济来说也必将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了农业产业经济当中,不但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农业产业经济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业技术的信息交换,保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效性,提高农产品的生产量。1.3生产化发展农业产业经济朝着生产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合作政策出台之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利益政策所连接起来的农业产业经济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对于农业中的农产品生产也逐步走向了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下,大大地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生产化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2.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问题

2.1缺乏足够的技术信息,传统观念影响较大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还使用传统形式进行生产,几乎没有引进新品种以及新技术。对于农业市场信息掌握力度不够,在实际过程中,整个农业生产还维持在较低水平。并且其劳动形式也是处于传统的状态:高投入,劳动密集型生产形势以及低效益。上述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农民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维持自己家庭的生活,只有少部分农产品才可以进入市场,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产品价格因素非常低,所以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明显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所以很难形成特色产业发展。2.2龙头企业规模有待扩大,带动性明显缺乏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设立龙头农业产业,就连现有的龙头农业企业数量也非常少,规模非常小。并且在经营过程中,发展慢,带动性差。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是没有进步,导致企业自身效益就非常的低,没有在实际过程中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导致大企业家的魄力明显缺少,最后可能会被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所抛弃。2.3没有紧密结合生产基地跟市场活动在实际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一个稳定的生产基地,还需要有一个适销对路的市场,两者缺一不可。农业产业是否能得到健康的发展,生产基地跟市场两者是否有效连接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想要实现农业生产基地跟市场的有效连接,就要设置相应的连接纽带,最为常用的是专业合作组织跟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更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市场中集中带入群众生产的产品。因为市场是不稳定的,如果采取传统的形式,也就是说,一家一户的农民进入市场,风险非常大且市场成本非常高,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且冲击着群众未来的农产品生产工作。

3.新时期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措施分析

3.1鼓励农头企业建设发展,发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实际过程中需要增加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将那部分有实力的公司以及有新技术的公司大力引进农业发展领域。实现龙头企业的构建发展。并且还需要实现现有的龙头企业的巩固壮大,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对于那部分科技含量较高,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跟培育,从根本上提升这部分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后在市场中,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跟辐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实现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构建,例如: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在实际过程中,还需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_产业项目大发展。并且跟当地农业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一部分农字号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建设,这部分龙头企业实力非常强,带动能力也非常强。例如:山东省微山县留庄镇,在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就采取了上述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相对于几家湖产品加工企业来说,这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的有效案例。在实际过程中,这几家湖产品加工企业实施了以下运行模式:公司/基地/农户。企业本身在收购湖产品的过程中,以一个高于同时间市场的价格完成基地农户农产品的统一收购。这样一来周边万余户农户。在2013年,北京睿特环有机农产品开发项目被有效引入,实现了有机水稻种植产业的积极推进。以示范园区为中心,实现农业高品位,高效益发展的有效带动,这一项支柱产业,将会促使农业增效跟农民增收。3.2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工业化理念为基础在实际过程中,想要实现农业的发展,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农业自身发展,那么想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就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农业生产想要进入大市场环境,并且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分工,就需要将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实现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就需要想尽办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且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以及新技能,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有效现代化,同时还可以促使农副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提升农业效益,实现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最大程度提升。并且还需要支持农产品出口贸易,在走向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要扩大国际市场参与度,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3.3做好基础工作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的有效优化在实际过程中,如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缺乏,并且还存在特色优质农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部分主要生产基地跟生产区,实现相关水利工程的全面加强跟有效完善,例如:引水、蓄水、提水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完善排涝工程,并且促使防汛抗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推广大棚栽培技术,引进使用地膜覆盖设备,实施有效的设备栽培技术。如果条件允许,就是要将农业机械操作技术大力推广使用。实现各个农业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3.4优化农业产业经济中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产业经济管理更加侧重于对农产品生产水平进行管理,这也导致一味地侧重与农产品的生产水而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使农民在进行农业工作时丧失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需要对农业产业经济中产业的机构进行一定的优化,努力发展出多元化的农业产业机构。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找寻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所在,利用其优势来扩大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与销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竞争优势。同时,农业生产还需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以此来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在农产品的销售中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链,农业经营者与生产者需要积极探索农产品的加工产业,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产品仓储、保鲜、运输以及包装等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项技术,并通过培养农产品深加工领头企业的方式来促进企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链,才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使农业得到稳步的发展。3.5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产业经济建设的投资力度,一方面能够增加农业技术的效果,防止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能够推进农业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产业经济的管理质量,改善农业产业经济的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农业的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政府还需要重视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出农业信息化所需要的真正技术人才,并普及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技术,使农业产业发展能够与信息化技术形成有机的融合,加快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我国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经济的过程中,也使得农业产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出了许多新农业的新景象。而对于农业产业经济管理,一直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和科学的手段来对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此来提高农业的产量以及质量,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如何在实际过程中强化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起点问题:首先,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明显缺乏足够的技术信息,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导致整个农业生产水平处于稳定的状态,迫切需要引进新品种跟使用新技术来促使整个农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劳动密集生产形势以及低效益生产形式。其次,是农业生产龙头企业规模非常小,带动性不强,所以需要政府颁布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实现大力发展,带动农业生产活动。最后,是农业生产基地跟市场两者之间的脱节。一个稳定的生产基地跟一个合适农产品销售的市场环境是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所以需要发挥市场媒介作用,降低风险跟市场成本,鼓励农民生产,从根本上强化农民生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茂松.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分析[J].湖湘论坛,2004(05):77-79.

[2]武艳茹.浅谈凉城县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J].基层农技推广,2017,5(02):54-56.

[3]周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山西农经,2017(01):23-24.

[4]张俊飚,程琳琳,何可.中国农业低碳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经济研究,2017,2(02):36-51.

[5]左鹏,刘强.重庆市垫江县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1):56-59.

第8篇

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标。本文从和庄镇的实际出发,主要分析了和庄镇特点发展趋势、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发展;产业结构;特色农业

1自然概况

和庄镇总面积86km2,辖31个行政村,现有9412户2.6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3478人,占90.3%。和庄镇有耕地面积1809hm2,人均0.0046hm2;有林地4800hm2,人均0.184hm2,其中,经济林果地1599hm2,人均占有经济林果地0.061hm2,主要种植红冠蜜桃、核桃、板栗、梨、杏、李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2035hm2。

2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和庄镇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自身实际,依托资源和区位等优势,扩大红冠蜜桃、七彩花生、有机绿茶等特色农业种植规模,加大对家庭农场和专业经济合作社的培育、引进、提升和扶持力度,提出并实践了“1234”的工作思路,即围绕1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和庄为中心;走好2条路:促农增收、靠林致富之路;建设3大基地:特色民居基地、优质林果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实施4大战略:产业兴镇、工业强镇、生态建镇、农业富民战略。

2.1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日趋显现

和庄镇初步形成了以横顶村和南麻峪村为重点的优质林果产业区、以上佛羊村为主的有机绿茶产业区、以青石关村齐长城为基地的生态旅游区、以205国道为主线依托的奇石产业区。

2.2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良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打牢红冠蜜桃种植基础。全镇地势较高,昼夜温差大,沙石土壤为主,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特别适合发展林果业。近年来,和庄镇积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着力打造成为红冠蜜桃生产基地。狠抓七彩花生产业发展。和庄镇四季气候明显,属半沙半土地质,水源丰富,适宜彩仁花冠、彩仁红冠、白色、紫色、红色、黄色、黑色七彩花生生长。加之此地山清水秀,肥料采用绿色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料,能够达到零农残无公害标准。麻峪村成立注册资金900万元的金来粮疏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已覆盖10余个村,入社社员600余户,固定生产七彩花生基地1005hm2,覆盖本乡镇20余村,拓展发展茶业口镇、大王庄镇、高庄镇、牛泉镇、口镇、里辛镇等10余个镇268hm2。狠抓有机绿茶产业发展。和庄镇上佛羊村,作为淄河、汶河支流源头,水源充足,加之昼夜温差较大,是茶叶种植的理想区位。

3主要措施

3.1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和庄镇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15项重要文件和政策措施,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结合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思路。

3.2推广科技,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施以良种良法,在适应区域扩推规模;强化农村实用科技培训,运用科技在生产生活当中;加强示范样板建设,变粗放为精耕,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有效利用率,充分发挥出农业特色产业对农户增产、增收的作用。

3.3积极扶持,壮大产业发展规模

按照和庄镇“1234”发展思路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4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受地理条件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单一,群众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和新技术难度大。自然灾害频发,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依然突出,农业增产增收难度较大。生产原料价格高,群众投入不足,科技措施落实难度增大。

5工作目标

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适时调整工作思路,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为和庄镇“三农”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强力推进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大力培植组建各类专业农业团体机构,提升农技推广站服务水平。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现有特色产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注重示范引导,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为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建设各类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着力推进特色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步伐,促进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作者:康国强 单位:莱芜市莱城区和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第9篇

【关键词】农业 金融 集约化 作用

近日,总理在对瑞士的一家农场考察时提到,该农场只有6个人经营,而农场却有将近40公顷,我国的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借鉴欧洲发达地区的经验。早在2013年3月,李总理就曾谈到,通过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新的农业,这样一个方向对新农业是一个有利的支撑。而事实上,李总理的讲话指出的正是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集约化农业产业。

1.农业集约化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同传统农业相比,集约化农业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了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产品的产量。我省是农业大省,2012年又将新增耕地面积12万亩,同时积极推进高标准的集约化农田建设,那么在政府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的过程中,农村金融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农业的集约化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助,而作为传递政策的渠道之一,农村金融自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上半年,我省共投入农业资金72.08亿元,兴建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金融,尤其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政府资金投放的渠道之一,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网点众多的优势,全面协助政府建设和发展集约化农业产业,为省委、省政府的农业发展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2.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的主要融资平台,为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截止2012年10月,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扶持“三农”、扶持地方经济累计发放贷款1791亿元,占全省涉农贷款的90%以上。作为地方特色的金融机构,农信社加强了与基层农资供应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沟通,充分了解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农资、农机需求情况,根据季节的不同为集约化农业产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积极有效的筹措和调度资金,为一个又一个农业合作社开通了绿色通道。

3.作为企业和农民之间对接的媒介,农村金融在促成建设集约化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村,由蔬菜合作社等一些集约化的农业产业负责生产,相关企业负责加工、销售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建设已初具规模,而这其中随处可见农村金融的影子,与此同时,农村金融还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集约化农业组织,通过为企业和农户架设起资金流动渠道来保障和进一步促进农业集约化的发展。

4.全面覆盖集约化农业资金链风险。集约化农业往往初始投入较高,相对风险较大,一旦遇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往往给产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如2008年的雪灾给许多蔬菜合作社带来巨大的打击,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耕地损毁严重,库存农产品受交通运输影响一时难以销售,不少合作社资金链一度紧张。而此时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根据党和国家的指导精神,调拨资金帮助当地产业度过难关,对产业资金链所存在的风险起到了有效的遏制。

李总理指出,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也是未来的努力方向。江西省是农业大省,相对国外先进的农业产业仍有一定差距,农业集约化的发展之路道阻且长,但朝现代化农业产业方向发展势在必行,而农村金融在整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包括传递扶助政策,提供融资平台,引进专业技术等,通过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来为集约化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国家农业的发展刻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葛阳琴,潘锦云.农村金融发展困境、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 李刚.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科学,2012(04).

[3] 罗富民,段豫川.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制约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