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12:23
导语:在社会实践精神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终于结束了近半年的实践生活,内心真是百感交集,回想这段时间,我从一开始怀着紧张恐惧的心情到xx医院实践,一直到参加许多活动,熟悉温馨的医院环境与职场文化,并调适自己主动去接触人群,不仅是病人,甚至是与其他工作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都是在学校学习不到的,但却是最宝贵的经验与成长。在实践中最特别的,就是带「精神科团体。以前我对精神科病人的认知是可怕的、具有攻击性的,但是一连带了七次的团体后,我渐渐改变对他们的看法。仔细从团体活动中发现,这一群精神科病人其实是很可爱的,xx医院的医护社工团队藉着活动的设计,激发出他们的潜能。一开始虽然有点错愕要接触到精神科病患,但是现在我却很高兴我可以比其他选一般科实践的同学还要有更不同的收获。
除了精神科之外,在暑假,因为每天都要到医院实践,所以接触的东西变广了,也开始学习接个案。我从见习其他社工员接案的过程中,学习到如何向病人自我介绍,如何用心倾听病人的需要,也了解到一个病人是需要医院里各种专业的相互合作,才能给予病人最大的支持与帮助。
在xx医院里,我看到了许多生老病死,也看到了许多癌症末期的病人不断的在与病魔缠斗,很多病人乐观的心情以及积极想要活下去的那股意志力令我动容,医院志工们对于病人的亲切服务也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很多人都觉得医院是一个哀伤、难过的地方,但是xx医院透过一些活动,例如爱心义卖会,让整个医院变的温馨有活力起来,让许多的病人及家属在这个医院看到向上的生命希望。
在实践之后,我再回去阅读课本,我发现自己比以前还没实践时更能体会书上所要表达的意思,我想这就是实践最大的功用吧!让我们了解理论与实务的差别,也让我们从实务中学习如何去连接理论。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9-013-04
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的并轨,高校经济困难生不再是个体现象,已成为一个群体,迫切需要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高校帮困助学政策体系日趋完善,资助类型丰富,帮扶周到而有效。但从帮困工作的长效机制来看,对经济困难生的关注不应仅停留于此,经济上的帮助只是输血式的,现实中这一群体的综合能力不容乐观,单薄的物质基础导致教育起点的落后,自卑的心理导致在各种能力的试验场“缺席”,甚而在来自各方面压力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解决经济贫困是经济困难学生改变人生的必要途径,但绝不是唯一目的,提高这一群体的综合能力,才能解决帮助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问题 。
目前,昆明理工大学冶能学院的经济困难学生总数为471人,占学院学生总数的34.12%,为帮助他们发展综合素质、顺利成长成才,我们专门针对经济困难生提出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模式,组织经济困难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就业社会实践即为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提高经济困难生综合能力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
1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现状
经济困难生大多来自偏远山区,因受地域教育条件限制,他们接受的教育模式往往比较单一,社会适应能力、表达能力相对欠缺。同时带来自信心缺乏、人际交往被动等心理特征。
1.1 心理状态分析
由于经济困难生这一群体特殊的成长环境、沉重的经济负担、面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使得大多数经济困难生的心理健康呈现出亚健康状况。承受了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双重压力,经济困难学生无法形成自我认同。首先,家庭负担重、经济拮据、社会的偏见及关注、贫富差距落差大等都一定程度地造成了经济困难生心理自卑,缺乏自信。同时,由于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整体能力较非困难生群体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看到他们多才多艺,再想想自己的一无所有,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形成对自我的否定,缺乏信心。【1】由于经济困窘,有些经济困难生担心被别人看不起,不敢在人前暴露自己的家境,不由自主地在内心深处设下屏障,拒绝与人交往,害怕参加集体活动,表现为自我封闭,不合群,从而失去自我,成为一个“沉默者”。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关心经济困难生的生活和学习,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这种帮助也使部分学生产生等、要、靠的依赖心理。
1.2 人际交往能力分析
过度专注于书本知识学习造成了知识面的狭窄,加之经济上的困难,使得经济困难生缺少精力和经济实力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机会,视野比较狭小。
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是影响经济困难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原因。这些同学想关心人,但不知从何做起;想赞美他人,却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交友的愿望强烈,却总感到没有机会;内心想表示温柔,言语则是硬邦邦的。这些情况都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表现。为此,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1.3 学习能力分析
学习能力方面,相比家庭优越的孩子,经济困难生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工具性知识或能力较为欠缺。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性格比较内向,加之周围人的偏见,导致他们很少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也自己放弃了很多实践机会,这又造成了他们后天学习能力偏弱,多种因素导致了学习能力不强。
学校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是经济困难生参与实践的主要途径,而在自主实践方面,经济困难生参与更多的是不需要金钱投入的活动,他们还往往希望能通过实践活动赚钱补足生活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2 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
“授人以鱼”的同时如何“授人以渔”?近年来,我校在建立健全以“奖、贷、助、勤、补、减”等为主要手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同时,大力开展以提高贫困生个人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调查显示,与非贫困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略强,创新能力略弱,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处在两个极端的比例均高于非贫困生中相应比例;除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外,经济贫困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众多经济困难生能力的发展;要真正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发展,仅仅依赖经济上的资助是不够的,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专业发展的机会。高校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还需注意实践内容与专业的相关性、实践活动实践的安排、活动的系统性和持续性等问题,避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学院扩大资助面提高资助力度的同时,注重帮助经济困难生摆脱心理问题、掌握专业技能、学会社交、提升综合素质,开展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项目,坚持“扶志与育人”相结合、“提高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学生近期期望与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能力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使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3能力本位型就业社会实践模式探索与实践
为满足经济困难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诉求,调整他们社会实践的价值取向,努力构建适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能力本位型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社会实践教育模式,让他们了解国情、关注行业动态、感悟成才真谛,让经济困难大学生从在校时期开始就努力缩短与社会的距离,学好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3.1 能力本位型就业社会实践模式的提出
“能力本位”中的“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本领或才能,而非单一指“技能”。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非知识水平,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能力本位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与社会实践教育的目标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第一,能力本位型社会实践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大学,以人为本首先应当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解决学生成才的需要——综合素质提升。以人为本还体现在社会实践重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注重“学”而非注重“教”。第二,能力本位型社会实践模式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应对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大课堂提升自我的需要。第三,能力本位型社会实践模式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规律,它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2 能力本位型就业社会实践模式的建构
高等教育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能力本位型社会实践运行新模式构建主要体现为“组织指导全员化、实践内容课程化、活动场所基地化、运行方式项目化、考评机制多元化”。
3.2.1 组织指导全员化。
引导经济困难大学生开展就业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形成共识、形成合力。第二个方面是受教育者的全员化,即社会实践需要全覆盖。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实现“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学校组织、家庭支持、个人实践”。
3.2.2 实践内容课程化。
(1)实现课程化要注重课程意识的转变。课程意识转变的主体一是组织者、管理者,二是学生。其中,组织管理者的课程意识转变是重点,学生课程意识的转变主要还是受到组织管理者的影响的。
(2)实现课程化要注重课程内容向多层次、多样性转变。实现课程化,就要根据不同年级、专业以及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目标、有计划地展开。
(3)实现课程化要注重师资结构向多渠道转变。社会实践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必然是多元的,师资结构必然是多渠道的。要广泛动员每一位教师广泛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4)实现课程化要注重课程取向向能力本位转变。在社会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中,要不断强化能力本位的取向。它至少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从事本专业和跨专业工作的能力。即既能成为某一特定专业的合格劳动者,又能从事与之相关或相近的岗位群的工作。二是具有适应劳动力市场行情变化的能力,即能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等情况,主动寻找新岗位,并较快适应、站稳脚跟。三是具有现代人生存所必需的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四是具有良好的做人道德、助人为乐的思想情操、积极乐观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3.2.3 活动场所基地化。
社会实践基地是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稳定载体,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由“游离式”向“定点式”、“分散式”向“集中式”、“精英化”向“大众化”、“形式化”向“有效化”转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基地中通过接触人与事从而认识社会、研究社会,或者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从社会的需求中认识自己的不足。简言之,学生在这些基地中受到锻炼,从而为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3.2.4 运行方式项目化。
主张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方式的项目化,就是要在社会实践的深入调研、重点立项、公开招募、加强培训、动态管理、实绩考核等各个阶段大力推行项目申报制,实现组织方式的项目化、经费支持的项目化等等。项目申报制指学生根据学校社会实践总体要求以个人或者团队名义申报社会实践项目,学校根据申报情况通过一定方式确定社会实践立项课程,并给予经费支持的运作方式。
3.2.5 考评机制多样化。
在社会实践的考评、激励机制的建立中,要照顾到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既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及奖励做出具体规定,激励竞争;又要注意对教师以及各个院系管理部门的激励机制建设,院系部、教研室应制定考核措施,将教师工作量、干部业绩、个人经济利益要与其所承担课程特点评定社会实践应当完成的工作量、每学期完成的社会实践指导工作量、工作效果挂钩,使激励机制形成从上到下的完整体系。
3.3 能力本位型就业社会实践模式的践行
2011年1月8日冶能学院申报了昆明理工大学的“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项目,提出了践行了“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社会实践模式”,组织经济困难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就业社会实践模式作为其中的一个子项目,以“走进企业、了解就业、提高能力、指导成才”为主题,旨在学习优秀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了解用人单位的现状和需求;培养我院经济困难学生的调研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与校友学长交流,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以及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经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情况的了解; 拓展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经济困难生思考总结能力、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主动探索知识的意愿,强化专业认知度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就业社会实践主要针对低年级同学分为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自行组队申报,确立“选题——组织学生团队——活动申报——确定指导教师——方案设计——技术培训——活动实施——总结考评”的实施环节;二是学院集体组织,统一安排,2011年4月28日至5月1日到广西某钢铁公司参加实践,具体流程如下:
3.3.1 活动前期——准备、动员。
(1)联系目的地,沟通接洽事宜,购买火车票,预定住宿。
(2)确定带队教师,选拔参加活动的经济困难学生代表。
选拔原则:学生自愿报名,根据学生递交的活动策划、调查问卷和问题提纲进行筛选,最终每班选出一人作为代表参加活动。
(3)汇总学生个人递交材料形成团队活动的策划书、调查问卷(针对公司员工)和问题提纲(针对公司人力资源部一份,针对校友学长一份),再要求参加活动的学生广泛征集同学们迫切关注和期望了解的问题,形成学生个人的问题提纲。
(4)集体动员,强调纪律,分工分组。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调研组、编宣组和后勤组),选出组长,做到尽快熟悉本组成员,以便集体行动,小组查人,信息畅通,保证安全。同时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3.3.2 活动中期——实地参观、座谈交流。
(1)参观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热电厂和炼钢厂,公司安排工程师负责引导、讲解和安全事宜。学生切身体验工作环境,并与负责人具体提问、交流。
(2)与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力计划科领导和我院相关专业的校友进行交流,了解公司现状,公司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以及招聘面试注意事项等,了解校友的学习、工作和成长经验,指导学生更好地规划好大学生活,尽快成长成才。
(3)与人力计划科招聘负责人和校友共进晚餐,继续深入交流,委托校友向同事发放调查问卷。
3.3.3 活动后期——分析总结、递交报告、进行宣讲
(1)学生进行活动总结,每人递交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调研报告,老师提出指导意见后进行修改。
(2)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并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汇总,得出问卷结果,开展调研汇报。
(3)把学生各自的调研报告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汇总整理为团队的调研报告,开展调研汇报。
(4)学生根据调研报告和活动照片制作调研汇报的PPT,由老师组织学生统一进行预汇报,老师提出意见后学生对PPT进行修改,之后在所在班级班会或团日活动时进行宣讲,与同学分享活动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5)根据个人调研报告、调研期间的表现和调研结果的宣讲情况,最终评比出调研活动优秀个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奖励且颁发证书。
3.4 实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就业社会实践活动较为全面地锻炼了参与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实现了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例如:通过学生代表的选拔,广泛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策划思考能力;通过广泛征集同学需要了解的问题,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沟通能力;通过分组分工,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能力;通过参观,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专业知识的认知,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座谈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调研学习能力;通过晚餐交流,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撰写调研报告,锻炼了学生总结思考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问卷的统计分析汇总,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汇总能力;通过PPT宣讲,锻炼了学生的材料整理,PPT制作和公开表达能力。
作为首次尝试,就业社会实践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由于经费有限,尚未实现组织指导全员化,不能让学生全员化参与,不能实现社会实践全覆盖;由于对教师以及各系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导致指导就业社会实践的师资结构向多渠道转变尚未形成,不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仅限于辅导员组织带队;由于时间紧迫,就业实践前期准备略显仓促,导致全盘统筹考虑不周,在一些细节留有遗憾;为了避免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参观调研实际时间较短,学生感觉意犹未尽,就业社会实践应安排在寒暑假较为适宜;由于都是经济困难生,交际表达能力比较欠缺,显得学生总体主动性不强,应在实践前进行充分培训和深入动员。
参考文献
1 英楠,牛栋,杨秀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1,(5):51-52.
2 艳.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的研究[D].硕士学位,河北师范大学,2007.
小与大
*是个地地道道的弹丸之地:国土面积只有697平方公里,人口424万。几乎没有什么资源,连吃的淡水、填海的泥沙都要进口。然而一个国家的大与小,不在于其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而在于其所拥有的综合实力。2004年,*的GDP为1068亿美元,人均25183美元;国家财政年年有余,财政资金积累人均20多万新元(约合人民币100万元);外汇储备高达1128亿美元,跻身于世界高收入国家之列。从这个角度讲,*无疑又是一个“大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当然是来之不易的。因为小,1965年独立时,面临着没有自己的货币和军队,没有水,失去转口贸易货源,失业率高达14%等严峻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气馁,没有抱怨。李光耀先生冷静分析长短利弊,提出符合国情实际的发展战略。着眼于国际大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形成以贸易、银行保险业、运输业、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体系,建立了以电子、化工、生物医药、资讯通信、物流及后勤服务为主的产业群。国土面积小,他们不惜代价填海造地,把几个分散的小岛连成一片,建成世界三大炼油基地之一;缺少资金,他们全社会动员,各机构互相匹配,形成最好的社会投资环境,“寻找”、“追踪”世界最尖端企业到*投资,成为东南亚吸收外资最早、最多的国家;没有资源,他们确立了“两头在外”的策略,引来外国企业,利用外国资源在*加工,产品出口销售。他们投入巨资留住和培养本国人才,注重树立“企业家精神”,在成功的企业家中发现、培养和选拔政治精英。为了提高本国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他们创造了富有活力的“两金”制度:公积金——基本功能是社会保障,在需要时,通过调节雇主缴纳的比例来减少劳动力成本,提升本国劳工的竞争力;技能发展基金——通过利益杠杆,促使各类企业主动积极地开展职工培训,提高职工技能,为重新就业提供条件。这一系列的策略和制度使*奇迹般地迅速摆脱困境,走上了快速、高效的发展道路。
忧与变
*在过去40年所取得的成就世所公认。但是他们始终保持着冷静和低调。几十年来,*政府一直在通过各种管道提醒国民,目前所享有的优势都可能是短暂的,随时会被他人所超越。他们认为国民有危机感,国家才能生存、进步。然而仅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是不够的,必须求新、求变。在这种危机感的逼迫下,*提前预测今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变化,研究今后能够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持领先地位的产业和领域,对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战略选择进行谋划和实际部署。这样,当其他国家和地区迎头赶上时,他们已经在更高层次上全面起步了。这就是*人经常说的生产力理念:“今日要比昨日做得更好,明日又要比今日做得更好。”中国有句老话:有时多思无有时,莫待无时思有时。保持低调,留有余地,才能始终处于主动;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乱与治
在*建设发展局的大厅里,展示着几十幅高4米、宽2米的“百纳被”。这是由15万块十几厘米见方、色彩绚丽、图案各异的布艺缝制品拼接起来的。在抗击“非典”时期,*全国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的民众缝制了这些小布艺,表达了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的心愿。如今它们被融合在一起,连结成几十幅巨大的“狮城聚福图”,象征着民族团结、国家安宁和社会和谐。*是一个多种族、多的国家,建国之初,社会动荡混乱,种族冲突不断,环境污染严重。几十年来,*政府在治理动乱、稳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比如,建设政府组屋,让不同种族的民众在一个组屋区内生活,从而逐步淡化血缘、地缘、业缘与精神缘意识,增强了民众的守望相助精神和社会内的凝聚力。他们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实行各种族一律平等,明确华、英、马来、泰米尔四种语言同为官方语言;设立直属于总统的少数民族权力理事会,由大法官领导,仔细检查法案,确保没有针对任何种族、宗教或社群的歧视;在大选中专划若干个集选区,保证每个集选区至少有一名少数民族议员当选;建立种族互信圈,开展有种族和谐日庆祝、不同种族家庭互访等活动,让青年和家庭通过亲身经历更好地了解本地文化、种族和风俗。在社会和谐方面,注重基层组织的建设。人民协会是一个法定机构,作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桥梁,致力于促进种族和谐和社区凝聚力,培养积极的公民,为民众提供参与提升生活技能与生活方式的活动。以人民协会为核心,构建了公民咨询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民众联络所与民众俱乐部等2000多个基层组织。每个选区产生的国会议员,定期在居民委员会接见民众,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困难。
关键词:精神健康 社会工作 开放病房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方式逐渐由封闭式向半开放式、开放式转变[1]。开放病房主要特点是有家属陪护。家属陪护对协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提供安全监护、生活和情感支持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是涉及精神医疗与社会工作双重领域的专门学科和实务领域[2],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其理念与医院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和护理倡导的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是一致的。正因如此,使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可以和开放病房医护工作相嵌合,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医疗机构和医疗照顾处境中就某些领域或某类患者的社会服务而形成的一套相对规范的专业服务模式、服务流程和工作方法[2]。目前内陆地区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开展社工服务的较少,精神健康社会工作也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作为民政部社会工作试点示范单位之一,经过五年的摸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合开放病房患者的工作流程:
患者入院初期,病房兼职社工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患者家庭贫困,兼职社工协助家属办理相应的费用减免申请。在康复期,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和病情需要,医护人员推荐患者参加各类康复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需要单独辅导的服务对象,社工采取个案跟进的方式,必要时转介给心理咨询师。患者出院前,社工协助医师填写出院计划表,注明出院后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出院后,对部分个案,采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对患者服药情况、康复状况、社会功能情况进行回访,并将回访情况反馈给主管医师。从患者住院时的入院评估,到治疗和康复期的小组活动和个案服务,再到出院后的跟踪回访,社工全程介入,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情绪疏导、心理调适、协调沟通、经济减免等连续,并形成了有我院特色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即“一主三辅”的服务模式。
“一主三辅”的服务模式即以小组社会服务为主,个案服务、社区服务、“亲情工程”慈善服务为辅的服务模式。
小组服务: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敏感、自卑、有较强的病耻感,很少主动求助,因此采用小组的方式主动介入,将病情稳定的患者集中起来开展活动,增进交流,减少他们的病耻感,并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开展不同类型的小组服务。
家院互动支持小组:结合开放病房有家属陪护的特点,除组织由医生、护士、家属、患者、社工参加的座谈会之外,针对家属也专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社工开展的小组活动家属全程参与,他们积极反馈患者的变化情况,在活动过程中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家属间的交流分享也降低了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情绪。
患者自助成长小组:助人自助是社工服务的宗旨,使患者最终能够自己帮助自己、自我成长。在开放病房的服务中,经过多次尝试和探索,基本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患者中设小组长,负责协助社工组织患者和家属、搜集反馈意见、发动新入院患者和家属参加活动。在小组中,组员们的协调组织能力快速提升,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与自尊,而且从社工、医护人员、其他组员和家属的积极反馈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精神科疾病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每期健康教育前,社工提前搜集患者和家属意见反馈至病房。结束后,再次汇集反馈意见,并根据患者和家属反馈作相应的调整。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将精神疾病知识、抗精神病药知识、常见药物副反应及应对措施、康复期注意事项、预防疾病复发等知识通过各种方式传授给患者和家属。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家属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及注意事项有了明晰的认识,降低了焦虑感和由于对精神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而造成的心理紧张。
其它康乐活动:主要包括在重大节日之际组织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集体庆贺、为患者过生日等,这类活动主题明确,形式轻松活泼,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欢聚一堂,借助情境模拟、角色互换、竞技游戏等方式增进彼此交流机会,使得因医患沟通不畅、交流减少而产生的矛盾大大减少。
个案服务:个案服务是社会工作重要服务方式之一。在开放病房中有家属陪护,开展的服务大部分以患者和家庭成员为对象。因为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主动求助的患者较少,个案服务对象一般是医护人员转介及社工在小组中主动介入。目前主要服务内容有协助患者及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经济、情绪、行为及简单的心理问题、院内适应与安抚、个案咨询与辅导等。遇到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转介给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
社区服务:我院社区服务的主要侧重点在宣传。一是宣传精神卫生常识,二是宣传医院开展社会工作的相关情况。在助残日、精神卫生日之际,社工人员与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增进居民对精神疾病常识、社会工作、心理健康的了解,为精神疾病患者营造理解、宽容、关爱的氛围。
医疗救助服务:医疗救助是医务社会工作者最具有历史渊源和基础性的服务之一,旨在为罹患各类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重性病和需要长期治疗的弱势群体给予医疗费用减免的服务。我院的特色医疗救助服务是“亲情工程”慈善救助项目。该项目是经山西省慈善总会批准的一项旨在救助我省贫困精神疾病患者的项目。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结合入院评估材料,兼职社工对在我院申请医疗救助的患者进行初评,根据评估情况对患者减免20%-50%的住院费用。项目实施7年来,累计为3600余名患者减免590多万元住院费用,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将社工评估和医疗救助相结合,救助过程更加严谨规范。
精神疾病患者的全面康复正逐渐成为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12]。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弥补了医护人员服务患者的不足之处,彰显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彭乐存[6]、柴双[7]、刘寒[8]、张一奇[9]等人的研究表明:社工介入医务社会工作可以起到搭建医患沟通的纽带、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构建资源连接的桥梁、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等作用,并使医院服务范围从纯粹的生理性、技术扩展至心理性、社会性的综合服务,患者在接受医疗技术服务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医院的人文关怀,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总之,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扮演独特而基础角色[5]。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必须结合医院和病房实际情况,在做好院内服务的同时适度整合外界资源,形成有自身特点的精神健康社工服务模式,才能真正满足患者的需求,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也才能发挥出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家属的朋友、患者陪伴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晓英、闫翔、王雪梅等.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J].西南军医,2007,9(11):143-144
[2]赵环、何雪松.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新的发展方向[J],社会福利,2009,9,39-40.
[3]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8.
[4]刘继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J],特别策划,2005,9,(11):12-16
[5]刘林晶、王安君、汪胜男.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医疗干预效果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3):178-179.
[6]彭乐存、诸惠萍、邬春华等.社工介入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作用初探[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5):460-461
[7]柴双、徐金凤.军队医院引入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思考[J],医院管理杂志,2011,4, (18):339-341.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现阶段我国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
1978年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是我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也是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妥善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实现以改革促发展的前提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一)加快推进由政府主导经济向由市场主导经济转型,是理顺投资和消费关系的重要前提条件
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扭曲投资和消费关系的重要原因。在投资收益率不高的情况下,为保证投资收益,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不可避免地要抑制劳动或其他方面的收益,进一步抑制了消费需求,导致投资以更高的速度增长,消费在GDP 中的相对的份额却不断下降。2011年我区投资率达到76.7%,比2001年增长近1倍,而消费率仅为38.5%,比2001年下降了32.3%,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已经大大偏离正常状态。同时,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我区资本产出增长比率由2001年的3.45:1下降到2011年的1.32:1。
(二)加快推进由政府主导经济向由市场主导经济转型,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保障
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抑制居民收入增长、导致消费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为保证投资收益或回报,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不可避免地要而抑制工资水平,进一步抑制了消费需求。2001-2011年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2%,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22.3个百分点,高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23.3个百分点,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个百分点。
(三)加快推进由政府主导经济向由市场主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
政府主导经济模式有利于宏观调控,保证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但对于目前以GDP 政绩考核体系下,导致地方政策重短期、轻长期,重总量、轻效益、轻民生。热衷于追求短平快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式的增长,过于注重资本密集型重化工、制造业等工业大项目或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项目,而这些项目难以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但对于见效慢的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及就业容量大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却没有重视。为此,必须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更好地引导经济健康发展。
(四)加快推进由政府主导经济向由市场主导经济转型,是减少政府投资挤出民间投资的重要途径
我区财政收入由2001年的117.38亿元到2011年的2261.81亿元,而财政支出由335.98亿元增加到2989.21亿元,财政收支差由218.6亿元增加到727.4亿元,收入和支出差距的扩大,使得政府占用资金越多,国家财政政策的扩张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投资。此外,受市场准入等因素影响,导致非公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明显障碍,直接影响私人投资的积极性。为此,只有加快推进由政府主导经济向由市场主导经济转型,才能减少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才能提高社会投资效率,从而更好地拉动经济的增长。
三、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增强我区发展活力和动力
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入推进以行政体制改革为主线的政府转型,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明确政府和市场的功能定位,突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政府正确行使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在保持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条件下,着力强化政府中长期经济战略职能、市场监管职能,正确协调好国有制与集体制、私有制经济的关系,通过建立公平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才能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企业、居民三者的收益分配关系
完善按生产要素贡献水平进行收益分配的机制,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建立健全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吸引、留住科技创新人才。探索建立以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权激励等多种分配办法,保障科技成果分配权益。鼓励以品牌、创意等参与分配,拓宽分配渠道。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三)放宽市场准入,强化征信体系建设,营造全民创业的和谐环境
降低创业成本,激发非公有制资本投资活力。在深入落实《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规定(试行)》的基础上,切实推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创新公司登记制度,降低准入门槛,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促进形成诚信、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进一步落实2013年10月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的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五项具体措施,切实让这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创业活力,催生发展新动力。
【关键词】基层工会 经费审查 制度化 监督
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是基于经济领域各项活动监督的大环境下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社会对各项经济工作进行监督的宣贯之下,需要重视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并针对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加以全面的分析,并采用有力的举措,强化基层工会经费审查监督职能,提升基层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水平。
一、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意识倾向
在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中,部分经费审查组织大多将视线聚焦于基层工会是否足额上缴工会经费,重视工会经费的收入具体情况,而对于工会经费的管理和具体支出却较少关注,尤其是对于工会经费支出获得的成效关注过少,显示出对工会经费审查监督指导的力度不足的问题。
(三)对工会经费支出缺乏合理的制度约束
在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中,工会的日常开支通常由工会筹集的经费总额中支出,而对于日常开支占工会经费总额的比例却并没有制度上的具体、详细的规定。因而,有些基层工会的日常开支较为随意,有的甚至超过了工会经费总额的一半以上,同时,有的工会经费也主要用于对企业干群职工的资金和福利发放,并没有真正将全部的工会经费用于职工教育和培训等领域,存在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使得工会经费在缺乏制度的约束下,没有全面发挥出其功能。
(四)事后审查,使工会经费审查监督职能有名无实
在当前的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之中,也设立了工会经费审查监督的机构,然而,这些工会经费审查监督机构的制度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现象,而且一些基层工会的经费审查成员大多为兼职,较少听取工会经费审查的实际使用情况,存在事后审查的现象,使工会经费审查监督职能有名无实,无法充分体现出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的时效性。
二、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与监督职能的实现路径
(一)从思想观念的角度,提升各级工会领导的工会经费审查监督意识
在基层工会的经费审查工作之中,要加强各级工会领导对工会经费审查的重视力度,要从主观认知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工会经费审查监督的重要性,将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与企业民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相联系,并将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纳入各级工会领导干部的年度工作规划之中,要对各级工会领导干部进行考核,采用一定的惩措施,提高各级工会领导干部对工会经费审查监督的认知。
(二)优化和完善工会经费审核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三)构建和完善基层工会经费审查会委员定期轮流审查和巡视制度
在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中,要由工会经费审查会委员负责对工会经费进行定期的审查和巡视,这样,可以对工会经费的日常使用和管理进行及时的、有效的审查,也可以根据检查情况对相关制度的运行状况加以了解,对于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政策或规定可以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为审查建议的提出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依据。
(四)建构和完善工会经费审查与审计联系的制度
在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中,还要建构和完善工会经费审查制度与审计制度之间的联系,要充分体现出经费审查与审计之间的目的一致性,使工会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依法依规,具有良好的使用效益。然而,由于审计制度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它在审查监督方面的话语权更大,因而,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要加强与审计工作的联系,要注重工会经费审查制度与审计制度的相互融合和交流,在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与审计相协同的条件下,充分运用社会审计资源,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措施,了解审计动态,根据具体情况实现对基层工会的审计,并且要明确基层工会审计的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还要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从而确保审计结果的效能,全面显示出基层工会经费审查与审计相融合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优势。
三、注重基层工会经费审查监督的预算审查
在对基层工会经费审查的工作之中,要从审核工会经费的预算入手,从这第一道关口,实现对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在审查工会经费工作之中,要落实“统筹兼顾、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预算原则,要依照工会财会制度要求,对工会经费进行资金收支的合理安排,并将工会经费的收支情况纳入预算监督范畴,确保工会经费的预算编制科学、完整而准确。
四、强化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中的项目资金审查
在基层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之中,还要强化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审查,要以民主原则为依据,对重要项目的资金支出实施民主监督程序,对于10万元之上的项目必须要有经过专家认证的可行性报告;对于50万元之上的项目则需要走政府采购流程,以确保工会经费专项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
五、重视并提升工会经费审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之中,要以工会经费审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关键点,首先要将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工会人员推荐到经费审查工作领域中来,并且,还要强化对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对工会经费审查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并采用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工会经费审查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
六、借助外部审计的力量,增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的力度
在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中,要引入外部审计,借助于外部审计的力量,实现基层工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交流与联系,谨慎对工会经费审查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增强基层工会经费收入、支出、管理的水平。
一、坚定赶超式发展的信心,努力跟上现代化浙江建设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几年,温州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克难攻坚,扎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温州发展纵向比成绩很大,而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按照中央“三步走”战略部署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求,省委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迈进,到2020年浙江要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基于当前发展状况,温州与全省同步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任重道远。
当前,温州发展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机遇前所未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温州形成了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陆海空间广阔、创新活力强劲、民间资本丰裕、温商网络遍布全球的比较优势。尤其是“两海两改”国家战略相继在温州实施,为优化环境平台、再造体制优势、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通过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可以提高温州资本和各类要素的配置效率,为产业发展提供巨大支撑,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通过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可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产权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动城市和社会转型。通过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州的空间容量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温州的沿海优势。通过推进海西经济区战略,可以把温州打造成为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重要门户,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把握温州发展的时代坐标,抢抓历史机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定赶超式发展的信心,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向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阔步前进。
二、加快转型发展,推动省委战略决策部署在温州的具体实践
省委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立足浙江扎实的基础条件,顺应时展要求,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标志着全省发展进入了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落实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创新温州发展模式,走在改革开放前列,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最根本的就是要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
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推动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把温州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的幸福城市,最大限度地增进民生福祉,这是“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把这一核心要求贯穿于提高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加快建设“三大强省、三个浙江”的总体部署,着力推进政府、社会、经济三大转型,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竭尽全力使美好的蓝图成为现实的幸福生活。
一、提前行动,努力争取机关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
2008年下半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转发》(人口厅发〔2008〕36号)下发后,我委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的学习领会,重点学习研究了职责调整和主要职责的相关内容。在深刻领会国家人口计生委“三定”方案的基础上,立即组织相关人员着手起草我委“三定”方案草案。其间,了解了全国多个省市区人口计生委的“三定”情况。“三定”草案形成初稿后,又先后两次征求处室意见,三次召开委主任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王苏布道主任先后向自治区副书记、常务副主席任亚平,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佳,自治区副主席刘卓志、刘新乐等领导汇报情况,争取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目前,我委与自治区编办沟通后,已将“三定”草案正式上报了自治区编办,草案中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均有所增加(增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处,增加编制1名)。
二、深入调查研究,大力推进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
建设。
年初,委领导分别带4个小组,深入12个盟市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召集由盟市、旗县区、苏木乡镇党政分管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领导、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盟市、旗县区公安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民政局代表,村计生工作人员代表参加座谈。座谈采取听取汇报、自由发言、现场解答相关问题的形式,提出并分析了问题,明确了有关政策。
这次调研着重了解了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人口计生系统公共服务抓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要综合运用宣传、科技、行政、法律、保障等手段来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控制人口数量,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二是要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通过免费婚前检查,出生缺陷筛查等有效手段,从源头上堵塞出生缺陷的发生,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是要与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合行动,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严格B超管理,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选择性别行为,确保婴儿性别比正常。四是要全面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努力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手术“知情选择”、免费“三查”。五是要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加大对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各项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六是要积极推进优质服务活动的创建。加强技术服务规范化管理,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标准和技术法规;加强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知识,加强对新生儿护理、婴儿保健、哺乳期避孕和中老年保健指导;积极开展妇女常见病和性传播疾病的筛查、诊治和随访工作,降低妇女常见病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七是要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平台。在各地建立人口信息库,并做到资源共享,以便随时掌握跨区流动及区内流动人口的生育状况。八是要配齐配强技术服务人员。加大技术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争取自治区财政支持,开展免费培训项目,切实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服务半径配齐工作人员。同时,利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优势,引进一批成熟的技术力量,切实改变技术服务在低层次上徘徊的局面。
三、以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生 殖健康咨询师培训、考试、认证工作。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和《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们积极探索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管理模式,制定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试点方案》,确定了通辽市和赤峰市松山区为职业化建设试点地区。包头市人口计生委先行一步,自行组织开展了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培训、考试、认证工作,给全区带了好头。
包头市人口计生委在2008年8月,与市人事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包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生殖健康咨询师资格水平评价工作的通知》,分五个阶段进行了组织实施:一是宣传、报名阶段。二是审核阶段。三是培训考试阶段。由市人口计生委和人事局组织相关专家按照规定科目,采取集中辅导、自学等方式进行培训学习,而后组织考试。四是评审阶段。在考试合格的基础上,由市人事局组织评审。五是公示、核准和发证阶段。评审通过并公示无异议后,由市人事局核准,统一发放“包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助理咨询师(咨询师)资格证书”。将助理咨询师定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咨询师定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去年,参考人数为288人,通过人数为241人(其中助理咨询师为17人,咨询师为224人),淘汰率为8.3%。目前,市级生殖健康助理咨询师(咨询师)已聘用。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工资约增长200元左右,生殖健康助理咨询师约增长100元左右。旗县以下人员的聘用工作正在与当地人事部门协调解决中。为了调动广大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包头市人口计生委与人事局还联合下发了《包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对岗位的设置和名称进行了详细规定,特别是对取得国优、区优的旗县区,在生殖健康咨询师的设置中分别予以5%--3%的的上调。今年,该市又组织72人参加了考试,评审通过率也将掌握在90%左右。
为了搞好试点地区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培训认证工作,2009年10月,我区专门召集经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的省级师资进行了座谈,提出了要求,进行了分工。10至11月,对通辽市和赤峰市松山区组织了3期培训(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我们组织所有省级师资都参加了第一期培训班的试听,为明年全面培训做准备),培训了360人。2009年5月,我们还组织了由各盟市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30人进行了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技巧培训班,为各盟市生殖健康咨询师的培训工作准备了师资。今年上半年,通辽市人口计生委组织30人进行了心理咨询的培训,并全部通过了考试。11月,该市人口计生委又组织240人参加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生殖健康咨询员(助理咨询员)考试。
四、明年参加考试人数
据统计,明年2月,我区试点地区参加生殖健康咨询员(助理咨询员)考试的人数约为620人。
公民意识培养必须注重社会实践,我们应积极充分挖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公民意识教育价值,大力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域。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公民意识教育价值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获取真理的根本途径。为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民主法治观念及道德观念等公民意识,高校应在重视学校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和认识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重要价值,彰显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体验性、反思性和创造性。
(一)社会实践的公民精神培育价值。公民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备公民精神无疑是必须的。然而,信息化及全球化的到来,多元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了挑战,也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大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使他们客观认识国情、了解社会、亲身体验社会变化和差距,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明确自身的使命。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伟人故居,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对于国家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的信仰;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扶贫开发、心理援助及其他以志愿服务为目的实践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学生在自愿并不图回报的参与社会服务,不仅能促进社会进步,也在无形当中培养了爱心与奉献精神。
(二)社会实践的公民道德养成价值。公民的道德状况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升公民道德意识,要引导大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和互助互爱的良好品质,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益的行为习惯。高校应引导学生关注参与社会生活,关心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法纪素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努力培养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公德意识、文明行为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内容还应包括社会生活中两难价值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情境问题和生活中的人际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主体的价值判断能力。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应组织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环境意识等突显时代特色的公民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