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9 17:12:23
导语:在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班级文化的特征
班级文化能够团结和激励学生,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班级学生共同进步。班级文化有着自己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特性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集体的文化,不同的班级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形成班级的价值观,班级之间的文化是互不相同的,因此,班级文化具有独特性的特征。
(二)不可互换性
班级文化应该是被班级学生都认同的文化,但是甲班级的文化不一定也能被乙班级认同,也不适用于乙班级,班级文化具有不可互换性。
(三)难模仿性
一个班级的环境、配备的设施等物质层面的东西都是可以模仿的,但是班级文化却不能被模仿。班级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是班级发展的原动力,是由班集体的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具有难模仿性。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营造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
教师要从教室的布置抓起,营造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室里的每一样布置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契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加。
1.“美化”墙壁
教室的墙上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利用进行墙壁“美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装饰,可以悬挂名人名言,也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还可以张贴班级内的评比光荣榜,提高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度,营造氛围。
2.“美化”课桌
可以在学生的课桌角落设计座右铭卡片,学生可以写上自己的座右铭或者自己的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前进。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意义重大,其作用远胜过教师对学生按照书本进行空洞说教。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
(二)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一个班级必须制定班级制度才能更好地发展,制度的设立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发展的保障。教师要本着平等、民主的原则与学生共同商议制定班规,使学生能够认同制定的制度。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很多事情和道理都没有明确的认识,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规矩的道理。例如,学生一起做游戏的时候,游戏是有规则的;在街上走路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在学校里学习,学生就要有规范意识,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好的习惯。只有让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学生才能在规范中成长。
2.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规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班集体内学生都必须要遵守的制度,包括在班级内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班规制定的过程和最终确定都是学生亲自参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从心理上对班规认同,能够更好地遵守班规。教师要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进而可以约束学生按照班规的要求学习、生活。
3.建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要做好教师的帮手,按照分工做好班级内的各项工作,同时学生可以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民主测评,形成学生和班干部之间互相监督的C制,促进学生共同进步。要安排班干部分组进行值日,对班级内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总结,从班级内部选树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班干部在班级内的工作中要做好带头作用,促进学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通过班规规范学生,但是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为班级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文化氛围。
4.充分利用班会,建立沟通渠道
班会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开班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班会中要充分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也是一种教育途径和教育资源。教师要丰富班会的形式,班会能够凝聚班级的向心力,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教育治理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学生应该摆在主体的位置,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充实学习生活,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仅仅是配合教师,得不到锻炼的方式,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团结同学,共同进步。
总之,教育治理背景下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而班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环境,班级文化促进学生个性培养、素质锻炼。建设一个特殊班级文化对学生发展影响深远,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对班级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通过“美化”墙壁、“美化课桌“以及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为班级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强化班级制度的建立,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树立学生的规范意识,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瑞君,赵冰.解析组织的共同愿景[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董军胜.优化班级管理 创设开放学习环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2).
[3]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
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内涵提升——名校教育考察感悟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略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例谈怎样发现和挖掘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如何正确对待班级中的三种学生
如何提高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例谈用信任、评语的力量激励学生
QQ群里话教育
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例谈一个“差生”的转变
让批评像一支歌
浅谈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及化解方法
小学生减负路在何方
农村小学校本培训策略初探
纵学横联盘活农村学校校本培训途径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尝试
让教学随笔开花结果
浅谈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论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朗读教学水平
三维并举铸造特色
对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让学校成为展现生命价值的绿洲
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让教师在校本培训中成长
保障阅读时间促进专业发展
谈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功
浅谈语文新课程中的教师行为
教师应积极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
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
表扬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谈农村小学寄宿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如何转化后进生
抓生活小事育健康情感
关于生命意义的内涵与人生价值实现途径的理论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西部贫困地区为视角
避免教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
如何根据聋校特点开展德育工作
浅谈中学生自我定位
通过一次家庭作业透视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程度
2009年甘肃省义务教育网络教研——学科骨干教师新课程远程研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实现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新形势下学校民主建设的措施和途径探索
隐性辍学不可忽视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
班主任的管理魅力与班级管理效率
搭建教研平台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几点思考
学名师学什么
浅谈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几点思考
“学困生”心理特点剖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中学生早恋现象及应对措施
情与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困生情感培育模式探究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生价值观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关键性影响。但是就目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如何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班级文化的功能分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一书中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微妙的领域。”班级文化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良好的文化环境,其功能体现在几个方面:
1.导向性:班级文化与师生利益是高度一致的,班级文化的形式与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思方式。班级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班级文化可以引导学生的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处在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不成熟,这是离不开班级文化的引导的。
2.凝聚性: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就是要在班级中营造出发展、团结的风貌,理想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一旦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那么就会形成积极的合理,将师生团结起来为了班级的发展共同奋斗。
3.约束性:班级文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可以将师生的共同理想、利益和追求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合理。同时,班级文化也有着约束性,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受到它的制约,这样才能够让所有的成员都可以规范与约束自己的各项行为。
二、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对策
1.制定出完善的量化管理制度
要建设出良好的班级文化,制度的约束是必不可少的,用制度来约束学生可以让他们产生自我管理与预警管理能力,当然,开展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约束学生,而是为了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要让学生接受班级文化,首先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为此,有必要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这不仅可以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执流制的性质,让班级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的模式发展。
2.注重培育班级主流文化
目前,班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设工作,避免班级文化建设出现实效不明显的问题。各个班级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班级主流与文化,确定好共同的核心价值与行为准则,让其成为学生的共同愿景。作为班主任,要注意将学校愿景与学生愿望相结合,用共同的愿景来鼓励学生进步,这种愿景需要有清晰的目标,让学生可以积极的为之奋斗。实践活动显示,只要具有共同的班级愿景,就可以通过愿景来建设出主流文化,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
3.加强自我教育,增强集体荣誉感
开展主题班会或者情景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设计不同情节,进行自我教育,展开互相辩论,让学生的思想、学习等方面问题得以解决。笔者就在开学之初,就发现学生们对学校的一切都很新鲜而所学内容又很少,于是他们就放松了警惕,打闹、蹿班、交友、看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随意带电子产品及零食进班等现象蔓延。针对这种现象,我开展了“做一名文明守纪的生”主题班会。会上,学生们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不良作风有所减少。在情景讨论班会中,笔者有一段成功经验,正巧一段时间要外出开会,就设置了“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们模拟了学习和生活的情景,表演了班主任不在的表现。经过全体评价,让学生们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影响。这种无形的教育克服了死板的说法教育,而是创新性的实现自律教育,参与性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活动和讨论,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教育,造就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貌。
4.尊重主体角色,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作为主体之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班级管理中也要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主体意识,调整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重点在于学生干部的推选,发挥好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带动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事务中。在班级学生干部的推选过程,还要建立班级班务公开制、值班班长制等机制,给予学生干部充分展示管理才能的平台和机会,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负责态度和责任心。在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为集体和他人服务,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班级自律小组,实现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载体,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更是学校育人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从制度约束向文化影响、文化育人的教育行为转变,以达到教育人、熏陶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云,程宏. “队委制”取代“班委制”的小学班干部管理实践[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11) .
[2] 钟红. 定位 整合 设计――在“一班一品”活动中探索班级文化建设之策略[J]. 中国德育. 2011(03) .
[3] 侯小占,陈娅. 农村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调查及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4(06).
[4] 史卫华. 把牢德育教育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浅谈[J]. 亚太教育. 2015(31) .
重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寝室文化,丰富其生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寄宿制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枯燥,很难达到学生对寄宿生活文化的预期要求。要加强校园寝室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寝室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
关键词:
寝室文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文化建设
一、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责任
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在教育和生活方面有很大不同,寄宿制学校除了承担学生教育任务外,还要承担其生活、娱乐任务。每两周或者四周内,学生都要在学校内完成学习和生活任务。为了保证有效地学习,他们几乎没有出校机会,学习、生活都要在学校内完成。由此可见,寄宿制学校不单单是教育教学场所,也是生活场所。由于寄宿制学校本身的体制已经发生变化,所以在学校管理和发展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以适应学生对寄宿制学校生活的要求。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部分。静态是指表层的、浅在的文化;动态是指深层的,可不定期改变的文化。为了全面丰富寝室文化生活,只有将表层和深层、浅在和内在相互结合,才能使宿舍文化建设有一个良好布局。静态可分为寝室卫生、被褥和物品摆放等。这些是寝室文化的“代表”。首先,寝室管理员要加强对寝室卫生的检查,使寝室空气良好、地面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其次,可以对整体空间进行合理布局。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布局规划,良好的寝室文化才能得以建设。动态文化是寝室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为了彰显寝室文化的教育功能,加强动态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动态可分为寝室文艺、寝室整体风气等各个方面。相比静态文化建设,动态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奖罚分明,更加制度化、民主化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要制定合理的评判和考核方案,做到合理化、规范化、透明化。
2.组织学生自主申报活动:寝室文化设计、寝室格局布置、文明寝室评比、寝室间篮球赛、书法大赛等等,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3.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因此学生的性格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寝室”这个小家,性格差异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意寝室团结,学会自我调节。
二、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发展要求
根据人类需求,可以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需要五个方面。每个人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所以,每个人的成长就演变成实现自我需求的过程,把个人发展的目的变成现实生活的一种转变,从而实现自我超越。同理,农村寄宿制学校也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监狱,它需要自我发展。学生也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他们需要培养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意识。因此,学校寝室文化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和生活都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学校要把学习和寝室文化生活相结合,把寝室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发展内容。
三、农村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寄宿学校的内在要求
学校是学生知识获得、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阵地。学生只有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才能获取良好的发展。通过学校学习,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型人才。丰富学校寝室文化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自我价值的第二场所。寝室文化建设就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条件。在重视全面发展的今天,寄宿制寝室文化建设是丰富农村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步骤。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学校的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寝室”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场所。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可以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因此,重视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陈占红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白银五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作用
1.前言
校园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内以及课间活动的安全文化,例如楼道安全、体育运动安全、设施事故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劳动或社会实践安全、学生身体特殊事故等,均属于校园安全文化的范畴。校园安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学校财产安全以及师生人身安全未得到保障,便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支撑。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营造平安校园环境,确保学校财产与师生人身安全,也属于各学校需注意的重点。
2.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校园安全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⑴熏陶。开展校园安全文化,会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方展,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具有行为的自觉性,注意自我安全管理与防护,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⑵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与心理发展的空间,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的环境。⑶现代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于一体的文化形态,通过校园安全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落实,能够帮助大学生孕育出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与安全科技成果,进而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氛围。⑷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过渡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校园安全文化以及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教育工作,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习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
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3.1明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首先,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安全氛围更加浓厚,强化大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其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完善学校安全设施,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精细,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打好基础;再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使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⑴完善校园安全物质文化。首先,需保证高校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防雷设施设备,所有活动器材必须无安全隐患,同时校园的饮用水及供水设施必须达标,桌椅门窗以及学生床铺等必须整洁、完好;其次,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必须达标,校园四周50m范围内不允许有无证经营的小摊点,200m范围内不允许有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对大学生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场所,也不允许有乱建、乱堆现象以及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再次,需保证高校的建筑完好,无危房危墙存在,无地灾隐患,各种场所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师生的学习与教学需求,还需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
⑵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需注意三点:一,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高校发生自然灾害、治安事故、传染病等突发安全问题时能够根据应急方案紧急处理;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凡是与高校安全有关的工作,其中所用安全制度必须完善与明确,以保证各项制度均能落实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学校的财产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三,高校还需根据隐患程度建立分门别类的安全隐患台账,根据台账的动态性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整改与处理。
⑶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首先,高校应该基于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中,通过课程的渗透加强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科学的三观。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安全隐患警示标志、安全宣传栏、班级安全手册等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意义。再次,高校需针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与法制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精神文化[3]。
⑷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大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形成良好的自我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仍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安全、不合理的行为习惯,这对其后期步入社会工作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还应该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通过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引导大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
3.3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落实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应该分三个步骤加强落实,以保证其能充分地发挥效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良好的影响。第一,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宣传发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第二,贯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点,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与优化,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定期总结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组织会议进行讨论交流,深入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4.总结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国各高校理应引起重视,充分了解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应用科学、先进、有效的手段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落实,进而为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章.浅谈高职院校安全文化教育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16):170-171.
论文化产业主体培育的研究与对策:以济南市历下区为样本说明
以学习型城市为导向的济南市图书资源共享体系研究
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的研究
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述评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中政府的角色
软实力视阈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探析
主体性道德教育视野下的学校生命教育途径探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现状分析及建议
心理学视域下理工科女生班级建设推动力探讨
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入学新生中贫困大学生学校适应性教育
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的分析和思考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创新思路
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改革研究
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效衔接的研究综述
五年制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简论
高职院校对外贸服务行业人力资本竞争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活动情况与能力的调查研究
ICMP协议的应用及分析
我院隆重举行2010届毕业生毕业典礼
济南城市创新能力现状评价—基于对山东部分城市创新能力比较的描述与分析
论后全运时代济南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
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思考
党内监督的历史考察及其经验
论民事责任竞合案件判决承认与执行的管辖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
电视与导游:作为旅游文化传播媒介的比较
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工作误区的主体反思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
从电子设计竞赛探索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大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职教育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验经济模式下从服务的本质看酒店服务方式方法的提升
我院“学习实践活动”全面深入开展
论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浅谈高职院校社区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工学结合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对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研究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略论高职生“一招鲜,吃遍天”现象
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职业专长的先行研究
以理国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
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探析
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略论高校内部管理法治化与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养——从“弑师事件”说起
“一代名师”的意蕴——路过赵宪初故居
觅渡:让学校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策划中心
对教育的校本化定义
PCD模式在小学语文新教师研训中的运用
人本·和谐·幸福——学校管理的应然追求
面朝课堂春暖花开——无锡市旺庄实验小学高品质课堂教学的探求之路
变革:促进自主学习的第一要义
情感教育: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深情呼唤
对话教学:问题设计的合理和优化——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益的另一种视角
对数学活动课的再认识与再实践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方式初探
初中英语教师评价内容及路径浅探
黑板·对话·品德养成
班级文化建设在小组合作中的凸显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在静静的阅读中走向丰富
例谈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智慧引领精彩生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的引领策略
让历史与现实合理交融——以《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的教学实践为例
沉稳迈进灵动发展吴江经济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
我国母语教育的传统优势及其现代价值
国外发达城市教育改革对南京教育现代化的启示
关于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问题反思与建议——以扬州市“运河杯”论文评选为例
渐行渐远渐无穷——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的系统拓展
诵读润声涵泳浸意——关于中学诗歌有效教学的思考
倾听文本心跳声——基于名师备课经验的文本解读研究
“经典阅读”校本课程的课型研究
课堂评价标准的人本性确立——从一个区域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获得的启示
有效探究: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应然选择
鼓起隐形的翅膀——基于整合理念的校本隐性课程的开发
让音乐成为小学德育课堂的营养剂
中国化学史教学研究三十年综述
论教师专业情意及其培养
浅析中专校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定位与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人化”管理:学生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理念与策略
在困境中寻找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生长点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商教育
华罗庚实验学校
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幼儿园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幼儿园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课堂的魅力与创新
张开嘴巴敞开胸怀——“大嘴巴”英语节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视角中的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实践例谈
园本课程建设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批注式阅读:让学生站在高处的阅读
让“插嘴”成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浅谈“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
创新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体验·探究·践行——“知行统一”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任务型教学的研究
分层教学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体育教学与挫折教育
质疑、析疑、解疑——“过程训练法”提高写作思辨力
新课标下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联系和渗透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在课堂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的教育观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为了了解学生的身心是否得到更好地发展,探讨在什么样的教室环境下,才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我们想在弄清楚什么是隐性教育的基础上,想通过研究教室物质文化(包括座位安排、名人名言、班训、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卫生角、窗台等,此外还有课堂中的照明、温度等)来探讨教室物质文化是如何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心理健康、学习效率等产生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程度,从而发现小学教室物质环境中的某些不合理成分,挖掘更多潜在的可用资源,让教室物质环境更好地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并在深入调查与研究之后,能够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班级物质文化;隐性教育;价值;建设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已进入全面普及和提高阶段。就小学教育来讲,基本的教学设备在大部分地区,包括农村地区已基本具备。然而,中国教育发展到今天,当城市的教育已走向现代化,农村教育也能基本顺利实行,接下来的问题就成为:如何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一、班级物质文化和隐性教育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所谓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一般而言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物质文化主要指师生生活于其中的一切硬件设施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
“隐性教育”的概念由“隐性课程”演变而来。隐性课程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叫非正式课程,无形课程或潜在课程等,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指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我国的 《教育大辞典 》(1998年8月,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后来,随着对隐性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将其从学校教育中扩大到家庭、社会环境影响中,隐性教育便作为隐性课程的上位概念出现了。目前,在我国隐性教育主要是指在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以学生自我体验为根本途径的,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的教育文化或校园文化。
二、班级物质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人健康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自然也包括其中。从古时的“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到今天的“环境出人才”,无不在证明着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以致学生的理想、世界观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在班级物质文化中,黑板报与学习园地更多体现示范功能。班级的黑板报与学习园地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挖掘知识“宝库”和教育宣传的好阵地,同时也是展示优秀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班训、班规是班级物质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班级建设中起到指导与引领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班规、班训不仅是为学生的行为做出规范与限定,更是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建立风向标,如灯塔一般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并给他们指引方向。
2.凝聚功能
班级物质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对班训的制定尤为重视,班训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导向与规范作用,更对整个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班训,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班级体,团结同学,所有人劲往一起使,力往一起出,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建设和谐、温馨的班级。
3.熏陶功能
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比如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名人语录、格言警句;美观科学的教室布局;如诗似画的墙壁风光;各种形状的课桌摆设等,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名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励同学们不断地拼搏进取。
4.平衡与协调功能
在班级物质文化中座位安排、图书角有着协调与平衡的作用。现代班级讲求民主与科学,座位安排不再是传统的方式,而是从多方面考虑,综合安排。比如编排座位时,首先要遵循先矮后高的原则。其次,兼顾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最后,定期循环移位。这种方式兼顾了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协调了因座位安排而产生的矛盾。而图书角的设置,既能拓展学生阅读书籍的宽度,延伸阅读的广度,又能使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延伸阅读的深度,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班级物质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的教室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的来说,我国的教室物质环境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不平衡性
教师物质环境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沿海发达地区与内地欠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性。近年来,沿海地区因为经济飞速发展,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在教育上的资金投入相对来说要高出内地很多,这就使得沿海的学校有足够的资金来普及教育基础设施、购买教育设备。而内陆地区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也就使得他们在更新教育设备的时候做不到与沿海地区的一致性,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另外,教室物质环境的不平衡性还表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进行实地调查的时候,我们去了县城最好的小学,也去了两所农村的小学,县城的小学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空调等现代设备一应俱全,而两所农村小学却连一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
2.固定僵化性
有人曾用一句话来形容教室物质环境的固定僵化性,他说:“一个一百年前的医生如果回到现代,这个医生已经不会运用现代医疗设备给病人看病了,而一个一百年前的教师如果回到现代,他还可以继续拿起课本给学生上课,因为在这一百年来,我们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根本就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教育技术飞速发展,但教育技术的发展却没有和教育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粉笔、黑板、课本依然的教室物质文化的主体,这些已经成了教师上课固定要用的东西。这种固定僵化的理念不仅不利于教室物质环境的更新,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种类的单一性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教室里的布置永远都是黑板在前面,学生的课桌在后面整齐地一排一排地摆着,好一点的学校会有一些多媒体设备,其他的全部都一样。好一点的班级可能会有几盆盆栽,一般的就是课桌加墙壁组成的教室。这些教室的物质设备组成及其单一而又缺乏创新,学生不管是学优美的散文,还是古典的文言文,都是处在一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难免会有审美上疲惫感,根本就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总的来说,教室物质环境主要具有以上特征,在现阶段教室物质环境还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四、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1.科学与艺术相并用的方法
在座位编排上,一方面应当兼顾身高、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编排;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学生的性格、人际交往、以及学习兴趣等。在选择名言名句时,教师应当注重所选内容的熏陶感染性、装饰选择的艺术性等。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之后再确定学生们认为对他们学习有激励作用的句子进行张贴。在选择好这些名言内容后,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书写风格(像清新自然、豪迈大气、温婉典雅……)、书写方式(行书、楷书、隶书……)把它们展现出来,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在黑板报的设计上,老师应该组织同学们自己进行设计,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老师出一个主题,学生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相关的设计,调动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在卫生角、窗台等方面的清洁绿化上,通过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们传达“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一起营造”、“教室环境,从我做起”、“教室需要绿色向上的生命”……来培养学生的清洁绿化意识。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一些绿色的小植物养在教室窗台上,让教室充满生机。当然对于教室的光线、墙面颜色、教室的教学设备等方面需要教育领导的重视,利用专业人员的专业的技术知识对其进行有效设计。
2.形式与实践相统一的管理
在设计好班级物质文化之后,我们将要对此进行形式与实践相统一的管理,首先是要定期地进行检查,校方领导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在检查过程中,对于一些做得好的班级应当给予鼓励,对于学习园地要定期的对图书进行更新;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对教室、卫生角、窗台等及时地清扫。其次是教师要及时地总结每次教室布置的优缺点,积累经验,以便更好的开展下一次的布置工作。最后是教师要加强理论的研究,不断地用新知识、新理念来充实自己,在充分理解这些理论之后,很好地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班级的教室布置当中。
总之,一个班级的物质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举足轻重的,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物质文化,能带给师生心情愉悦,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耐心细致地去抓好“立体化”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贾克水,张如山,朱建平.论隐性教育功能和作用机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
[2]张巍巍.浅谈班级文化建设[J].读与写杂志,2011,8(8):73
[3]张雯雯.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策略探析[J].教育与管理,2011(2):86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学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成长的载体。良好的班级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证。班级管理是指辅导员、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每一个班级的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点。班级文化往往渗透在一个班级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整个班级管理的始终。班级文化的构建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制度建设,并最终影响到班级管理的好与坏。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在加强班级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班级的特色文化。
一、加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构建班级特色文化,需要正确认识班级特色文化,把握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质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向、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它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全体师生创造的共同财富,是全体师生的智慧结晶。在学校中,每一个班级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文化建设,当我们提起一个班级时,往往立刻联想到的是这个班级在学校中做的最出色的某一方面,这是因为这个班级文化建设有侧重点,并且长期坚持,形成了其固有的文化风景线。这种长期坚持的特有的班级文化就是班级特色文化,它是一个班级的名片,是一个班级所独有的。建设好班级特色文化,有助于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不断去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将学习专业知识视为自己今后工作谋生的基本需要,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意识。因此,正确认识班级特色文化,把握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质是高校辅导员加强班级管理,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前提。
二、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领作用,对学生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班级共同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基础
大学里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彼此之间可能也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看,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思想都不太成熟,缺乏正确认知社会的基本经验。他们普遍还处于思想的动荡期,他们有对现状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渴望。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够找寻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未完善,对客观社会的看法难免存在偏颇,这就需要我们高校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促使全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必须对学生群体价值观进行整合,对学生个体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进行结合与重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共同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还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集体活动的强烈愿望,在各类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设好每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促进每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从而保证班级的稳定、和谐、有序发展,为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保障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还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行之有效的班规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级规范,有助于加强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在制定班规时,要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相关规定,结合本班实际、本班学生特点,制定出适合各自班级的行之有效的各种相关规定,让班级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通过这些规定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保障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
四、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建立一支高效有序的学生干部管理团队,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重中之重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代表,是协助辅导员处理学生事务的助手,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在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不仅在学习上起带头作用,更要在思想素质上为同学们树立榜样。这就要求学生干部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言行举止上自我约束;思想上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较强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需要班级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班级特色文化的发展和完善,需要班级学生干部的持久经营和维系。如果没有一支高效有序的学生干部管理团队,一个班级就会缺少班级凝聚力,那么班级必然就如一盘散沙一样难以管理。最终,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也会变成“纸上谈兵”。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建立一支高效有序的学生干部管理团队,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重中之重。班级特色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它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一旦置身于其中,耳濡目染,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们必然都会有着共同的愿景和期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也会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和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3]李伟胜.班级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王琳.班级文化特色建设之我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
[5]狂爱农.浅议高职院校班主任如何开展特色班级建设[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6]寇红江.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7]廖锦春.高职院校加强班级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8]丁荣伟.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0(06).
[9]刘伟.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