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0 16:25:20
导语:在金融风控业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离岸金融可能出现的风险
信用风险。离岸金融为“非居民”性质的个人或团体服务,其广泛地外延使银行难以深入把握服务对象的信用表现及所属产业的资信状况。这种风险尤其是对于外汇贷款业务更加突出。
法律风险。离岸投资者的投资目的虽然有个人差别,但他们的根本一致性是利用存在于世界各国税收金融体制上的差别来维护个人财产的保值增值。离岸金融可能会给予投机行为者机会,目前“洗钱”、“逃汇”即是离岸金融热点法律问题。
利率和汇率风险。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始隐藏在迷雾中,我们对此的监督管理尚未建立。如果人民币被货币投机者利用,就很可能以其在外汇市场上的操纵影响人民币的兑换汇率。虽然我国现阶段采用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严格分开的谨慎做法,但金融经济内在的关联性和可溶性,不可能把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严格分开,因而将影响在岸人民币的利率与汇率水平。
风险监管不力的后果
动摇国内既定的金融体系。1999年以来,以美元利率为代表的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利率连续上调,但是我国境内外币利率处于稳定汇率压力等考虑,没有及时反映国际市场利率走势,有限的几次上调其幅度也十分有限,境内外利差的扩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汇管制将冲击国内既定的利率水平,造成中国资本外流。
外资银行将挤占更多的外汇业务份额。由于离岸业务经营成本较低,那些管理水平高、外汇资产质量好、资金运用效率高的外资银行其外汇筹资成本比国内商业银行低,能够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和更高的存款利率来赢得市场,而一些外汇业务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将无力参与外币存贷款利率的竞争,甚至退出竞争领域,再加上对离岸银行的特殊优待有可能导致在非离岸业务领域的不公平竞争,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民族金融业的成长。
易使资金融通的链条变得更加脆弱,银行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资产不匹配易导致流动性危机。另外,短期资金的套汇和套利投机活动使汇价剧烈波动,对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加强离岸金融业务监管的建议
我国目前对离岸银行业务监管的主要依据是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离岸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实行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的分帐管理,离岸帐户与在岸帐户严格区分。但是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面临着金融监管滞后于离岸银行业务发展的问题,因此,对加强我国离岸银行业务的风险监管本文提出一下建议:
1.制定必要的监管法规。目前我国离岸金融业务虽处于试点阶段,但应允许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范围,建立和国际惯例相一致的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会计报表;制定《信贷资产保全法》和《外资金融机构法》;按国际资本充足率框架,制定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框架;根据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及时调整有关的法规内容,做好规范性监管的程序设计;对税收政策和保密制度作出明文规定
2.监管中应留出合理的避税空间以促进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离岸金融业务主要产生于避税、帐户的隐秘性,规避外汇管制,国际资本只有在充分享受低税收甚至零税收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逃离本国金融市场来到离岸市场。因此,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会同税收管理部门对离岸金融业务作出专门的税收规定,保证离岸市场的税赋水平不高于周边国家和地区。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其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的控制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涉及面广、灵敏度高、综合性强等是企业风险财务管理跟一般风险管理相比的特点。跟一般财务管理相比,其具有管理内容宽、管理手法先进、理财观念新等优势。风险管理问题是现代社会所有金融行业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不确定性、风险性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国民经济中企业的作用决定了企业金融风险、经济风险、财务风险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对于企业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风险;企业财务控制
现代国内、国际的市场环境复杂,现有的企业面对这样复杂的经济环境,在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中,细微的失误就会影响整个企业及其经济状况的发展。企业为了稳步的发展,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利益,必须进行合理的金融风险管理与科学的财务控制。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金融风险问题存在于企业财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每一个企业都具有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注意防范财务问题,在发现问题时及时给予解决、将损失降到最小化可以有效的防止企业在紧张经济条件下出现的瘫痪几率。
一、 金融风险管理
(一) 什么是金融风险管理。使用一切办法避免、减少风险的出现以及尽可能地减少风险过后的经济损失就是金融风险管理。宏观的讲,合理的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可以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流动性,保证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得到稳步的发展。微观的讲,科学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保证每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在风险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通过科学、有效的金融管理就可以在风险来临时有效地躲避,在风险不可躲避时减少损失,保证企业的正常经济流动。
(二) 金融风险管理分析。由于金融行业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复杂性,金融风险的来源有很多种,主要有,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技术风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受国际经济情况影响越来越明显。在金融行业发展不是特别稳固,并且在其国内外的共同影响下,各种经济问题接踵而来,金融行业的风险不断加大。 金融风暴的影响一直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其影响也就连绵不断。我国金融市场也出现了很大的动荡。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汇率、国家政策不断改变,金融行业的不确定性也逐渐加强。在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下,金融风险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金融行业收益的波动性也很大,企业经营的风险一直在提升。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高手也不断增多,通过病毒、黑客软件攻击其他企业,企业机密泄露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如果电子设备突然断电、死机都会给企业直接造成的损失。
二、 企业财务控制
(一) 企业财务控制现状。合理的财务控制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收益、高效利用有着很大的帮助。财务控制给予了企业决策客观的评价,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目标,得到利益的最大化。财务控制也可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合理利用性以及流动性,降低了企业经营时的风险。有效地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就目前来看,企业对财务控制了解得还不够全面,企业财务控制的体系也不够系统,对于财务控制的手段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企业开始重视财务控制,意识到财务控制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资金的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接下来的发展。企业对于财务控制的想法也得到了改变,不再只重眼前利益,首先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行。在调整财务理念之后,企业对资金的规划也变得越来越合理。很多企业将金融风险管理放在财务管理的首要位置。但是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时间短,财务管理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够健全,没有合理的管理部门;财务控制内部的信息交流不够,没有统一全面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财务部门没有占据重要地位,很多建议不被采纳。
(二) 企业财务控制方法。企业财务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保证资金正常流动的同时提高收益。想要有效的进行财务控制:首先,要有系统的财务控制体质。企业领导都需要认同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并且了解正确的财务控制方法在提高企业效益上的重要性,意识到在金融风险来临前如何有效躲避,风险不可躲避时让损失最小化的重要意义。保证财务部门的基本权益,其他部门不能随便影响财务部门的正常工作。适当的给予财务部门权力,以确保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企业当中的所有员工都要有合理控制企业财务的理念,了解其重要性。提高财务部门本身的工作能力以及预判能力,及时的规避风险。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各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积极地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完善企业管理中信息流动的高效性,保证信息的及时转达。及时地了解到各方面的金融信息,尽早的分析出风险所在并及时处理。保证企业机密的保密性,建设好企业的网络系统,信息不被泄露。有专门的风险分析团队,对金融风险进行及时的判断,并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再好的解决办法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都是白用功,金融风险管理必须得到重视才能使企业稳步发展。
三、 企业理财过程中的风险研究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内、外部风险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有损害性、不确定性等特点。财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其发生的时间与概率都是不能确定的,只要财务风险出现,其损失就是必然的。有些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好,其损失可能并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但如果处理的不好就可能使整个企业破产。但是在风险产生的同时,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盈利机会,风险越大,盈利也就越大,但是如果不能好好把握机会,准确的进行投资很可能直接给企业带来致命的危险。我国对待金融风险应该积极面对并制定合理应对方法,而不应该消极躲避,越躲避往往造成的损失越大。
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管理当中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合理地运用风险控制可以有效的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避免企业产生经济危机。在企业遇到危机时,合理的运用风险,在风险中获得盈利、控制损失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目标。
结束语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强烈波动的影响下。企业风险的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高速发展。也可以说,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所在。经过金融危机,我国企业都认识到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重要意义。企业不能就此满足,好好分析在金融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构建系统的金融管理体制,加强在金融风险发生时的抗压能力与应变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和完善。进而改进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财务控制管理体系的作用,要在风险来临前预知风险,及时作出应对风险的手段与方法,将风险损失最低化。保证企业在各种风险来临的条件下,仍稳步发展,不受金融风险所影响。及时的更新财务管理体制,保证在更大的金融风险来临时,有足够的能力与之对抗,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与发展。(作者单位: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魏锋.论资金回收视角下的企业现金流财务风险控制[J].财经界,2014(20).
[2]窦玲.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及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研究[J].商,2014(24).
[3]任曾曾.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探讨[J].时代金融(下旬),2014(1).
【关键词】金融企业 财务风险 有效控制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的提升,现代企业的融资方式多样化,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成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必须加强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以备在融资时能够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现代金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的原因
企业的成立、发展、壮大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属于财务风险的内容之一,而且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多种,例如:融资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因此,现代金融企业应当重视财务风险的多种可能性。根据笔者自己的认知,浅谈一下金融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第一,财务管理环境对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企业管系统不能适应多变性的宏观环境。
第二,明确客观原因,产生财务活动就存在财务风险,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过分的注重收益,进而忽略了收益与风险的相对应原则。
第三,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在财务决策上缺乏科学性,容易出现财务决策失误。
第四,在资金管理上,分配关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资金利用率较低,流失严重。
第五,由于金融企业经营多变性的发展,内外部的环境缺乏确定性以及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降低了财务风险控制的应对能力。
二、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
首先,我国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指导性原则较强,操作性不足,既缺乏完整性,也削弱了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对新技术、新问题的研究调查不充分,使得金融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应对措施落实不到位。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金融企业的关注焦点已经由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财务风险控制,传统的控制方式已经被淘汰了,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企业注重后期监督,对前期和中期的财务风险控制不够;二是工作差错的纠正被风险控制制度取代,很多企业没有及时的适应关注中心的转移,缺乏对风险控制运行情况的了解,以及没有设置相对应的等级考核标准;三是监督手段落后,其中表现最明显就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下,对监督手段、监督人员的基本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其次,尽管现代金融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制定了相对应的控制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会发生一些责任事故和经济案件。因此,希望我们能够增加自身的责任意识,以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违规行事的人要采取强而有力的处罚政策,处理问题时奖惩并用,才会遏制有些人在执行风险控制制度时增加紧迫感,避免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
三、基本规范制度对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首先,应当科学的规范财务风险控制的内涵;其次,基本规范制度能够适时的结合世界的主体经济,增强风险控制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使企业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并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为基本条件,建设完善的风险控制框架。因此,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我国的现代金融企业来说具有巨大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四、我国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对影响现代金融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原因认识不到位
影响控制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较多,如金融企业内在风险的原因、外在风险的原因、企业本身存在的原因等。目前,我国现代金融企业对影响企业本身的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到位,部分金融企业侧重于企业的版图而忽略了影响金融企业资产质量的财务风险控制;甚至,还有一些信托公司对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标准定位不准确,使得企业没有长远的打算,进而没有为企业策划一个有利于长久发展的方案,对企业的资本所涉及到的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不到位。
(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高,风险意识不强
在2008年,我国有关部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中有部分内容涉及到现代金融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条款,明确地指出,控制人员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如果控制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强,自身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高等都会对金融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认识度不全面,相比于国外的财务风险控制人员,我国的风险控制人员的确是缺少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控制的警戒心也不够强。
(三)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机制不健全,信息不畅通,国际化程度不高
在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地指出较控制内部信息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许多企业在实践中对财物风险控制的信息掌控不到位。因此,还存在了一定问题,其中最明显就是机制不健全,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机制,就算企业拥有再多的设备和先进技术,都没有办法纠正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弊端,进而无法对财务风险控制起到有效地作用。此外,在我国的所有金融企业当中,有许多金融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一些金融产品衍生出来产品不够明显,这些因素都会导致金融企业的机制不完善。
(四)财务管理的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金融企业在财务上的开支很混乱,并有严重浪费的现象;名目多,如印刷费、汽油费、水电费等开支存在较大漏洞;人员多,效益不高;这些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对我国金融企业有直接的影响。由于缺乏统一性,对操作性很强的岗位操作程序,不同的人做出来的结果就会不同,有些金融企业的会计师核算制度差异较大,信息的可比性较少,误导决策者,造成重大损失。
五、进一步改进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工作人员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完善企业分析按控制体系
当今时代,是计算机系统化信息时代,许多金融企业都在跟随潮流的发展,不断地完善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全面的提高金融企业的信息技术。金融企业应当经常组织活动,让员工参加企业文化、风险管理意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以此来增强企业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和管理模式,进而会促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此外还应当建立防止系统产生错误的管理控制方案,从而形成严密的控制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系统控制制度
首先,有许多金融企业在建立会计系统上面,并没有做到位,然而,金融企业必须要建立适合自己的会计控制制度,并且还要不断地完善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交接工作。其次,金融企业还应当适时的建立奖惩制度,这是用于刺激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兴趣。
(三)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不确定性的预测水准
我国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外环境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根据基本规范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以此来提高金融企业对风险的识别水准,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并利用各种分析的方法和模型对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进行合理的检验和评估,将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此方法是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根本条件,也是关键步骤。
(四)建设信息控制制度,增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我国应当尽快完善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把基本规范的标准也纳入财务风险控制的制度中,用财务信息质量作为奖励,会促使各个部门的探讨和交流。此外,必须加快我国金融企业国际化的脚步,进而产生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壮大。
六、结束语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环境、文化的改变,让金融企业难以依赖会计控制,为了应对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金融企业的会计控制必须转变为财务风险控制的方向发展。同时,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也要互相沟通和协调,以便金融企业对内部控制有一个跟完善的评估价值。
笔者在本文中,对金融财务风险控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了金融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现状、影响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以此来提高现代金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水平,供相关的企业和决策者参考。
参考文献
[1]谢凡.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欲防范措施探析[J].中国外资,2011(10).
[2]黄珊珊.浅谈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方法[J].中国集体经济,2011(1).
[3]吴纯刚.构建现代金融内部控制体系.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3期.
[4]王斌.企业集团组建于运行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刘健,王晓冰,石文杰,曹文辉.《中国企业财务规制》出台与金融企业财务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7(1).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作者简介:杨娟娟(1984-),女,河北张家口人,财务经理,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金融
本轮金融危机从2008开始,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席卷美国、欧盟、中国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全球经济衰退,经济大萧条,中国作为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重要经济体之一,同样难于幸免,尤其是中小企业。根据国际咨询机构统计,2007年全国中小企业总数较2006年增长了9.6%,经过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减少了55万家。可见中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面前,应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不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丰富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从而使得风险防范系统更加牢固,具备应对各种风险防范的能力,更加符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内在价值和创造力。
一、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金融危机简称金融风暴,指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及地域内经济急剧的快速的超周期性的恶化。这种状况对房地产、证券、利率指数、地价、生产企业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不景气,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经济规模和产生的价值不协调,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工人严重失业。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企业财务风险受到极大冲击。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现实下和特定的时期内,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于或无法控制、预料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流的效益降低和可持续性不协调,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实际绩效和目标发生偏离,对企业生存、发展和长期盈利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一)出口下降、贸易壁垒增加
本次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美国是中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之一,美国经济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必然使得我国出口的进度减慢,贸易规模顺差相对减少。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欧盟、日本和一些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受到影响,进口需求下降。国内,如苏州、宁波、上海等地区,一些大规模的生产密集型私营企业,如玩具、服装、纺织等受到巨大冲击,面临重重的困难。一定时期内,发达国家在立法层面和WTO层面会不断出台更多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所以,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国的出口企业要提高警惕性,要小心谨慎地面对贸易保护主义。
(二)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国诸多经济活动都和贸易往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进出口贸易就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75%以上。近年来,美国贸易赤字加大,境外投资资产的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其维系的赤字贸易平衡,因此美元持续贬值。受到美国汇率影响,我国诸多企业经济收益与成本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幅提高,以美元计价的产出商品成本也相应提高,所以中小企业面对的汇率变动风险已经显而易见。
(三)债务风险
历史上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共同表征就是给国家和企业带来累累负债。每一次经济危机来临,主导国家和所波及到的国家都在经历一个形成外债的过程中,并且数额庞大,有一定的持续时期。如经济危机最先显现的美国,房利美、房地美就是次贷危机,由于次级贷款的不断积累和增加,资不抵债,最终破产。还有一系列金融机构外资参股,在危机的情况下,发行债券让其他国家认购,我国就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经济危机,外资企业当然也严重受损,为美国次贷危机买了单。金融危机过程中,一些美国的债主一定会向美国讨债,包括我国,必然有不少企业花费精力和时间去要账,也一定会有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处理不当背负巨大的债务,导致发生大量的坏账、烂账、呆账。
(四)企业融资的财务风险
由于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形势一直不好。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处于生产规模的发展时期,通过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是相对可行的融资手段,但是通过上市融资有些中小企业还不具备条件。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渠道仍然是银行贷款。国家的主要信贷,大部分流转到了大型的公路铁路基础建设项目和国有大中心企业,留下来一部分来扶植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主要是智力密集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其贷款额度也相对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大批有待发展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在经济危机发生后,由于大量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等级低,即使有国家信贷扶持,银行也不愿意把贷款给他们用,原因是,风险不好控制和风险不确定。所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依然相当严峻。
二、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应对金融危机,应着重做好以下五点:
(一)巩固和加强国内市场的经营活动秩序
1.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美国经济危机,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其他经济主体的正常运作也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的市场的经营,应该立足现实,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大出口增长比例。我国出口企业,应该认清目前的形势,高瞻远瞩,深谋远虑,长线布局,把目标对准如俄罗斯、非洲、中东、印度、拉美等一些和我们一样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并且有进口需求的国家,从而,使得出口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扩大内需,调整生产结构。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的购买力大大提升。因此,国内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化吸收的潜力,通过调整结构,面向国内市场,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会一定程度上均衡外部市场冲击带来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应该认识到,危机,既是风险,又是机遇。扩大内需,调整生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是应对危机的不二选择。
(二)规避汇率风险
当下,规避汇率风险,中小企业可以使用的方式有:变更贸易结算方式、贸易融资、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采用非美元货币结算方式、增加内销等。中小企业可运用的金融产品主要有:保理业务、外汇期权、平衡责任、套期保值、借款保值、远期合同、掉期保值等。规避工具的正确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影响和不利冲击。企业也应当敦促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远期结汇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避免潜在的亏损风险。
(三)控制债务风险
企业的债务货款能否及时的收回,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是企业关心的首要问题之一。所以,企业制定一套完善的适合自己的控制方法非常有必要。比如,运用信用证来收汇,在对外贸易时签订合同等。每一个企业务必高度重视,签订合同的规范性、正式性,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签订合同,还可以洞悉合作方的诚意、严谨、认真态度。同时,对于进出口企业是避免债务违约的必要手段。
(四)提升融资、筹资决策水平
企业在解决自身的资金资本需求的时候,应该遵循,先先内后外的原则。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精简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创新流程,改革变通,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完善资金回流,来解决“内”的问题。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资产质押,融资租赁,商业信用,发行股票等来解决资金,这是外的途径。企业应该创新融资方式,不拘泥于老套的融资模式。具体可以采用,票据贴现,委托贷款,股权质押等。通过并购贷款,银行信托理财等形式广泛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通过一年一度的贷款归还,来获得新的授信额度。寻找较低成本的资本运营模式,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压力和财务风险。
(五)积极面对反倾销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金融危机严重影响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于是他们想方设法获得贸易优势,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主义。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等在WTO层面和立法层面出台了大量对华贸易保护的措施和方案。但是,超过一定的范围,这些所谓的法案就成了,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是一种贸易障碍。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合法的权益,通过应诉来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中小企业,本身就是应诉方,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所以,一定要重视财务信息资料的完善,会计信息统计资料等完备,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从而能够为反倾销提供有理有据的凭证,来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齐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9,(7).
风控包含了两类工作,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但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风控的管理及控制的领域方向也会有所不同。
这并不算是个新职业,但我们发现它的职业发展势头正变得越来越好。根据科锐国际的统计数据表明,在金融行业各职能部门的薪酬涨幅里,尽管中后台部门仍然没有前台部门的15%高,大约在5%至10%之间,“不过风控在中后台其他职能部门中算是涨幅比较高的。”科锐国际金融行业总监李珉说。
之所以能有这样比较有优势的涨薪,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甫瀚咨询董事总经理崔楠认为原因之一在于人才贮备不足。过去很多人都没能认识到风控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不太愿意入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因此整体而言从业者不多。原因之二是因为这两年互联网金融发展非常迅速,大大小小的P2P平台的出现催生了风险控制人才的需求。加上银行、保险、期货、信贷、小贷、小微贷、PE、VC这些行业本身也都有很大的风控人才需求,所以使得这类人才出现缺口。这些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把风控人员的收入拉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当然风控不仅仅出现在金融机构,它也存在于各个行业。中智人才评鉴与发展中心执行总经理彭平根说,许多企业都开始在内部设立风险管理或内部控制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不过,总体来说,企业中的风控工作大都集中于事后的检查评价。因此需求度最高、体系最完善的风控工作还是集中在金融领域。
金融领域的风控工作属于部门,需要参与到具体业务的事中风险评估及审核过程,而非仅仅事后的检查评价。通常涵盖的范围包括金融行业特色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往往有比较大的权力。
高收入、无业绩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转型为风控,他们往往来自于金融业的其他职能岗位,比如银行柜员、理财顾问、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等等。而现在一些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也增加了有志于此的人们的选择。
风控岗位的门槛是什么?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风控岗位有何不同?做风控这份工作又能带来哪些收获?本期《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相关的行业专家,一起认识金融行业的风控。
A
不同金融机构里的风控需要做什么?
总体来说,风控岗位涉及到的工作包括业务审查(业务发生前的审核,通常未通过审核,业务不能执行)、风险监测(业务发生后的持续风险监测,包括预警及应对等)以及业务综合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等)。不过在银行、保险、信托、期货、P2P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内部,风控的工作侧重不尽相同。
银行
相比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更为成熟。“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7月制定的《巴塞尔协议》里为全球商业银行确立了明确的风险管理标准,确定了管理哪几类风险。“尤其对怎么管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说得非常清晰。”崔楠说。
贷款业务是占银行风控日常工作比重最高的一类业务。处于中端的风控部门往往在客户阅读贷款细则时就开始进入风险审核,看贷款对象的个人风险评估是否符合要求,经过风险评估后的业务才会被提交到更高管理处审批―也就是说,风控的工作存在于交易的过程中。
银行风控的这种运作方式也成为许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母本。“比如保险行业大多是参照银行的做法。”崔楠说。
期货、信托、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企业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期货、信托、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企业都算是比较新兴的类型。它们的风险管理以风险为核心,侧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等。
这些行业的新兴之处还体现在业务的复杂和创新需求上。比如信托,以房地产作为信托产品和以汽车作为信托产品是不一样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项目都需要开发一套创新的金融产品。“当一个创新产品出来的时候,这个产品是不是能变成一只基金,或者变成某一种产品推到市场上去,它们的风险管理部就要进行审核。”崔楠说。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部需要判断这个新产品的风险是否可控?风控敞口有多大?万一出现问题,项目坍塌了,储户或者是投资者来向公司要钱时,刚性兑付的资金压力有多大?“有多少可能性这个项目就有多少可能收不回来钱。”崔楠解释道。
风险管理部对于新产品的审批意见非常重要,“如果风险管理部或风险管理委员会不批的话,这个新业务真的可能会被否掉。这是一个权力很大的部门。”崔楠说。
网上个人信贷(P2P)
相对传统金融领域来说,P2P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风险管理工作可能并不是很完善。“有一些企业在做这类金融产品的时候,可能只是从金融企业挖一两个人来就开始管理风险,他们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审核。”崔楠说。
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控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支付宝、微信钱包等都属于第三方支付,在这些应用中,风控人员更需要关注的是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前端产品,比如密码锁、支付验证等―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保护用户的交易安全。
支付宝大安全-安全策略的高级安全策略专家龙屠说,和银行比较关注信贷风险不同,第三方支付平台更重视在线实时交易中存在的欺诈交易风险。如果交易出现问题,用户资金被盗,那么第三方支付平台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
对于这个新兴领域,崔楠认为行业监管是缺失的,对于风险管理的松紧程度完全取决于公司高层对风险的认识度。“他们会有业务压力,在抢占市场时,风控可能没法完全按照理想状态去执行。”
B
风控的入门要求
无论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风控都算是一个硬性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对公司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传统金融领域及P2P中,金融行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重要的。
对于毕业生来说,尽管大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都抱着一种“反正都是白纸,我可以用我们的体系来培养”的观念,但如果是金融专业同时具备一些比如FRM金融风险管理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等专业证书会更有竞争力。
对于社会招聘来说,风控人才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从其他类似机构找人;另一个则来自于大会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后者出来的公司人往往有一些金融企业审批或企业风控的外部服务经验。
第三方支付平台因为工作内容的不同,则需要应聘者拥有数据应用能力和系统思维的能力。
“我们所有的风险都是基于数据的,所以如果不了解不掌握数据,影响风控系统的信息是搜集不了的。”龙屠以支付宝举例,支付宝每天的交易用户数量可能有好几千万,其中每次操作都会产生很多数据,支付宝的风控人员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监控,然后识别出一些异常交易。
系统思维能力则能帮助风控人员在发现风险时,从多个维度,包括数据、业务、产品、用户体验等方面去考量解决办法,这不仅仅是用一个好的数据模型,或是单靠好的产品就能完成的,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协同解决。
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面临着不断发展和迭代的挑战,这使得风控人员必须保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
C
风控的工作状态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及企业的风控因为其职能的不同,所呈现出的工作状态会有所不同。
通常,一些大型银行的风控部门由于业务稳定,规模较大,人员充足,因此工作负荷不大,属于行业中工作压力较小的部门。不过一些跨国银行的风控职能往往集中在国外总部或区域中心,中国的风控部门更多地扮演执行的角色,个人的能力体现和成长空间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
在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风控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将领导的风险偏好转化为合理的风控工作指标,凸显自身价值。
“一些中小型金融企业,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控,由于业务类型复杂、创新性高、变化大,原本就不够充沛的风控人员,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负荷。”崔楠说。这类风控人员的职能压力往往来自于不仅要控制风险,同时还要提高工作效率,即:不错杀好项目,不漏杀坏项目,同时也不能延误业务时机。这种时候还有可能受到来自业务部门的压力,“如何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压力下,坚持风控的专业判断,都是一个好的风控人需要考虑的。”崔楠说。相对来说,这类企业的风控人员压力更大,能力的提升也更快。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控工作则更偏重产品,因此有其独特的地方。
首先是快速响应,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是24小时都在发生的,因此其风控人员一旦发现有风险问题,就要立即进行跟进并解决,哪怕是在凌晨或者节假日。
其次就是需要一直追求更好的客户体验,不断改进风控产品、安全产品的体验。比如支付验证这块业务在有了短信提醒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更好的提醒方式,尝试指纹、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新技术。这部分工作可能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常见的。
另外,对于想要在风控领域达到高度的公司人来说,决策能力会是一个挑战―既要兼顾业务,又要保证风险管理。
D
风控的职业发展方向
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职能差别较大,相互之间比较难转型,但职业发展路线都算明朗。
在大部分金融机构里,风控岗位的职业晋升往往通向首席风险官,最终可能成为银行的副行长,或是其他金融机构的副总经理,主要还是偏重风险管理和控制类的工作。
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情况也比较类似。根据龙屠的说法,随着业务的钻研,风控人员往往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成为风险领域的专家,二是成为数据方面的专家,三是成为产品专家,其中数据能力不仅仅是在风控领域,其他领域也是适用的。
E
风控的薪酬状况
从具体行业来说,银行业风控的薪资涨幅平均在5%至10%之间;保险业相对平稳,因为保险业圈子狭窄,风控流动率较小,薪资涨幅不大。“证券基金业内中资外资风控的薪资涨幅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没法得出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李珉表示。
从区域上来说,风控人员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需求量虽大,但薪酬偏低。
当“大数据”开始进入各行各业的视线,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始利用手中的大数据谋求更广阔的业务布局。
年轻群体因收入与消费的矛盾产生信贷需求,传统金融机构的部分缺席为互联网金融创造了发展空间。移动端可以随时随地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回应,科技发展重塑风控,这些与未被满足的需求产生碰撞,于是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应运而生。
如今,经过四年的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艾瑞咨询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互联网消费金融从2013年开始到2016年,其交易规模从60亿增长到了4367.1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17.5%。如此累积下来的大量数据将被如何运用呢?
数据驱动
对于消费金融而言,数据和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改变着风控和获客效率。大数据风控,通过运用大数据构建模型的方法对借款人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提示,避开传统风控的劣势,发挥最大优势更精准地对业务进行支持和维护。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传统的风控手段已逐渐不能支撑机构的业务扩展;而依托于大数据的风控技术对多维度、大量数据的智能处理,批量标准化的执行流程,更能贴合信息发展时代风控业务的发展要求。“与原有借款主体进行经验式风控不同,通过采集大量借款人或借款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建模的大数据风控更为科学有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刘向丽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分析。
数据驱动下的风险定价是消费金融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采访时回顾,过去三年中,京东金融做了大量的数据、研发和系统的投入,这些投入是固定成本,每一单金融服务的操作成本则是变动成本。“比如‘白条’业务,我们没有一笔是通过人工审核,都是机器决策,这样子每单的变动成本近乎为零,我们的后台系统1秒钟可以处理几十万笔交易,这在过去的金融服务模式中是不可想像的。”区力说。现在“白条”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覆盖了两亿多个京东用户,而且每一个数据模型体系中都有上百个子模型,几万个变量。
区力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京东金融目前已经构建了自身的核心壁垒,即数据驱动下的风险定价能力,具备了获取各种不同维度数据源能力,以及数据技术能力和数据模型产品能力。
与此同时,京东金融凭借在数据领域进行广泛的投资以快速占位。公开资料显示,京东金融已经投资了ZestFinance、聚合数据、数库、聚信力等多个数据公司,这其中包括数据银行、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不同的类型公司。
赵国庆则对自己创立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冠以“典型的大数据公司”的头衔。
目前,马上消费金融拥有的技术和大数据团队人员占据公司总人数的2/3,体现了鲜明的新型金融机构特征。通过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面对不同业务场景和不同需求的几十个大数据模型,拥有超过10W个数据维度。
区力还透露,依据京东金融2017年确定的“坚持技术持续投入不动摇”战略,下一步京东金融将对于自身数据技术基础方面进行布局。
举例来说,根据京东集团的电商业务的一些用户购物数据,基于相应的模型产品,可以在消费金融业务上为消费者提供相匹配的“白条”额度,或者为其提供专业的针对性理财服务,甚至在众筹业务方面。
当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借力大数据大势所趋,业内人士翘首以盼的是,利用大数据将各条业务线的服务、产品、用户打通,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科学化服务。
数据共享
4月25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至2016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住舨棵诺亩唐谙费贷款余额达到5.3万亿元,再加上非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平台的贷款,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在25万亿元左右)。如果按照20%的增速预测,我国消费信贷的规模到2020年可超过12万亿元。
“中国的按揭占绝对主导,25万亿元当中,大概有19万亿元是住房按揭,剩下的大概6万亿元金融机构的钱,加上目前新兴起的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钱,中国差不多6万亿元左右的消费信贷当中,信用卡的规模大概是4万亿元左右,剩下的都是分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报告》会上说。
目前,进军数据、技术支持解决方案是不少已经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消费金融平台的一条“开放合作”之路。
“这几年,京东金融在数据和技术输出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包括和金融机构合作联名信用卡,帮助发卡银行提高批核率。现在,我们的现金贷款产品背后大部分都是对接的银行资金,帮助金融机构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率。”区力表示,今后,京东金融依然会沿着开放的路径,对外输出数据技术能力,帮助推动整个普惠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金融业务,通过金融业务推动主业转型升级,运用资本的力量助推企业跨越式发展,成为了许多需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的国有企业,在“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与初期通过获取金融牌照发展金融业务的模式不同,国有企业要注重进一步升级的“产融发展2.0”,借助产业基金和供应链金融等与主业结合更为紧密的方式发展金融业务,从而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凭借金融手段提升主业盈利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多层次的国企产融发展
纵观过去的诸多案例,国有企业发展金融业务存在三种层次。
第一层次主要着眼于“内部金融优化”,注重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和服务,通常以内部财务银行业务为集团带来产业价值,如降低运作资金成本、提高现金管理效率等,但本质上该类金融业务是成本优化。具体的表现为许多国有企业纷纷申请财务公司牌照,开展资金结算、成员单元内部存贷业务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集中内部资金,加快资金在不同主业单元间的流动,从而优化资金资源配置,降低集团的资金使用成本。
第二层次可概括为“产融互促”,相对较为灵活,既可借助企业金融资源和手段促进集团的主业产业发展,也可借助主业资源和优势促进金融业务投融资收益。企业通过成立产业基金的形式,以一定的出资比例,并依托国有企业为背书,撬动社会资本,来对其自身的产业链及上下游进行投资,从而强化其产业链关键环节,并通过资本市场退出或回售给集团上市公司获取高投资收益。例如,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在发展金融业务上,设立国投创新、国投创益等五只产业基金,一方面围绕主业对中飞等企业进行财务投资,实现了三年10倍的收益回报,另一方面对新能源等行业进行战略性投资,为旗下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探明方向。
第三层次的重点落在“以融促融”上,进入金融业竞争,通过在金融业布局和运作来推动企业金融业务的增长。尽管在发展初期可能会依靠部分集团的资源支持,但在金融业务领域建立业务单元后,主要依托金融业务之间协作和对外服务带动金融产业的发展。华能集团自1987年起开始发展金融板块,先后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获取了券商、保险、期货、基金、信托、融资租赁等多张牌照,构建了业态丰富、结构完善的金融业务系统,每年创造利润约20亿元,成为了集团重要的利润创造中心。
三大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主业投资与金融业投资的协同问题。
国有企业原有主业的投资是围绕主业的内生性发展,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经营项目,获得回报收益。而金融业务的投资是为了资本的最大化,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后续通过资本市场退出,运营项目是手段。两种投资模式对集团层面来说,不是谁优谁劣,而是互为补充、互为协同的关系。比如:主业上下游的优质供应商整合,可交由金融板块或产业基金进行投资,选择具有成长前景的企业进行参股;金融板块在与外部金融机构合作中发现的主业优质项目,可与主业板块进行联合评估,投资后交由主业板块进行持续运营。因此,从集团层面,需要建立起主业与金融业务的协同机制,理顺双方的合作机制,建立内部市场化的交易机制。
其次,是产融发展下集团管控模式的调整。明确了金融业务与主业间的关系,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思考整体管控模式上的变化,由于集团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原本实业的管控模式需向资本管理的管控模式转变,而且对于主业与金融业务,集团应设立差异化的管控手段。
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应强调“战略决策集中化、经营决策自主化”,赋予下属企业更多的灵活性。在重大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上,企业集团以决策中心的身份积极参与并推动,在具体业务的落实与发展上则适度对平台企业进行放权。例如,中粮信托在主要业务上为中粮集团主业服务,设计并推出各类农产品信托产品,为集团产业提供融资等服务支持;同时,中粮信托具备一定的自,自行开展汽车金融等业务领域的深化拓展,增强自身盈利能力。
此外,需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金融业务能力。通过厘清主业与金融业务的关系,明确未来新业务模式下的管控体系,企业得以为其金融业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终,国有企业的关注重点还应回到金融能力的建立和补充上。
其一,要加强金融思维。由于国有企业传统业务与金融业务的模式差异较大,金融业务的投资思维是资本最大化,而实业的投资思维是项目收益最大化,其两者在投资的决策,杠杆的运用,退出的手段,风险的防范上有明显的不同。作为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应能灵活地运用该两种手段。
其二,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国有企业要把精力聚焦到国有资本的投向、流动和增值上,在发现投资标的、股权运作、高价值管理和有序进退方面,强化自身能力,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关键词:商业银行;买入返售;监管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金融机构的多样化与差异化,当前银行资本约束加强、盈利压力增大、信贷规模调控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尤其是买入返售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其中,我国银行同业资产业务中的买入返售业务以经济资本占用少、风险相对较低、创新性强、综合交叉为特点,契合了银行业务发展的目标。尽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可以优化银行资产负债表,提高我国银行竞争力,然而这种同业资产发展的模式,给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金融监管部门要实现合理的监管政策与改革,以良好的态势发展这项极具潜力的业务。
二、买入返售业务的背景
同业创新业务最大的内在驱动力是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原则。潘明忠[1](2007)从几个大的宏观环境为我们分析了业务创新环境:他认为混业经营的趋势、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多元化和差异化、金融市场的建设与完善、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都为同业业务的创新提供的广阔的空间。的确,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现已成为各银行盈利增长的主要业务。买入返售业务之所以成为各银行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其内在驱动因素主要是逐利本性、规避监管、寻求套利空间以及融资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信贷从紧、利率市场化以及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等等也为其提供了发展的环境。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增大,存贷利息差缩窄,再加上监管指标的硬性要求,银行不惧铤而走险,通过“通道”将信贷资产转化为同业资产从而规避监管,实现监管套利。
三、买入返售业务的模式与风险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按照协议约定先买入金融资产,然后按照约定价格,在到期日将金融资产返售给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行为。买入返售的金融资产灵活多样,可以是债券、票据、信贷资产以及应收租赁款和信托受益权等等。我国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属于同业资产业务,其本质与逆回购无异,是资金融出的过程,期限较短。其模式多变,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票据买入返售业务,票据业务主要是在大型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之间合作,模式为“大行签票―中小行贴现―转贴现给大行”。二是,信托收益权的买入返售业务模式,主要是买入返售方与资金需求方签订协议,现在买入证券票据,同时在规定的时间被资金需求方以规定的金额赎回。本质来说,都是通过过桥企业来实现信贷资产的腾挪,给银行业带来较大的风险敞口。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配置资产多样,操作灵活,给银行带来较高的收益,也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其不仅金融市场不断深化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金融创新的一个产物。然而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给银行经营和宏观调控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信用风险。买入返售实际上一种暗保模式。例如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业务采用是“隐性担保”的形式,在签订的“抽屉协议”中,有银行、信托、租赁、证券等金融机构。交易主体复杂,涉及买入方,回购方,过桥方,通道方,融资企业方等等,拉长了业务的资产管理链。而且由于交易对手和融资项目的异地化,使交易主体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从而伴随而来的金融风险关联度也大幅提高,一旦一方的失灵会牵动整个环节的崩溃。
二是,操作风险。从买入返售业务的本质上来看,最终的交易双方是很简单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是由于业务模式设计复杂,为了逃避监管,通过引入过桥银行,签订多方协议,实行隐性担保,这种违规操作为银行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而且法律关系上贷款银行对实际债务人的约束力有所下降,银行对贷款资金的控制力有所削弱。
三是,流动性风险。这也是变现能力的风险,买入返售业务的盈利收入主要是依赖期限错配,以较低的成本拆入短期同业资金,之后用于投资买入返售资产,以获取超额收益。这种“拆短放长”模式迅速积累了流动性风险的隐患。几年前的银行间市场的“钱荒”事件充分验证了流动性风险的巨大危害。金融机构同质性加强,关联度高,则风险传染性的增强。局部风险事件的发生会通过同业链条扩散,引起整个金融业的波动甚至崩溃。
四、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议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始终处于不断博弈的阶段,银行为了逃避监管,不断地开拓市场与业务,进行金融活动的创新,然而随之带来的风险也不使得金融监管不得不一次次的“对症下药”。金融业务的监管在于对风险的管控,只有机构内部的风控措施和监管层的监管政策双管齐下,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全面的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不能只追求高收益只顾眼前,铤而走险。同时我国风险管理体制与架构还不够完善,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也设置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控部门,但是对所有分支包括网点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国外的风控技术,我国的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较为落后。面对金融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的现状,商业银行更应制定科学、完善的方法和计量模型,加强对风险的识别检测和防控。
在某种意义上,买入返售业务是一种创新,它是强调金融风险的监管层与追求利润的商业银行互相博弈下的产物。我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博弈像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我国的金融监管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首先是分业监管政策协调性不够,跨市场金融创新监管机制缺失。创新性业务涉及多个交易主体,且部分环节完全脱离于监管视野,极易形成交叉性风险隐患。再次是业务透明度监管要求不严,金融创新监管标准模糊,信息披露不完全。由于业务的交叉和复合的多样性,监管部门很难对创新资金配置实施跟踪监测,因此监管措施始终滞后于金融市场和业务的发展。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在监管指标上重新细化了资本分类,进一步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要求,这也是监管改革的创新性举措。2014年5月,一行三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提出十八条规范性意见,规范会计核算和资本计量要求,将同业业务纳入统一流动性管理。(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潘明忠,商业银行金融同业合作的创新空间及发展策略[J],银行家,2007,F830.4
[2] 李建云,陈珊,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要“去粗取精”[N],金融时报,2013
[3] 闫先东,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同业市场结构的演变和创新[J],银行家,2013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32岁(1984年4月24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5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2年6个月]
公 司:XX公司
行 业:金融
职 位:风险控制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金融学
学 校:上海交通大学
自我评价
有扎实的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熟知风险控制、规避措施;有审核各类融资项目的丰富经验,能对项目进行独立全面的尽职调查;能够独立提出风险化解手段或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和风控措施;能够指导风控专员完成项目风险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有较强的研究、分析能力,能研究分析融资行业相关的法规政策、并及时更新、完善负责行业的风险控制制度及规范。具备金融风险管理师资格。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金融
目标地点:上海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风险控制经理
工作经验
2010/7—2013/1:XX公司[2年6个月]
所属行业: 金融
业务部 风险控制经理
1.构建公司多层次的风险控制体系,能为公司各类投资项目提供风险控制管理;
2.根据公司投资项目的要求,完成风险分析、现场核查,对股权投资过程进行跟踪和风险控制,并能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3.完成投资项目定期风险报告的编制工作,协助其他部门完成股权投资可行性报告;
4.建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流程,指导、协助领导层控制项目风险;
5.积累了一定的金融行业资源,能与融资企业及各金融机构建立并维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能够构建和疏通银企操作平台,拓展业务渠道;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007/6—2010/6:XX有限公司[3年]
所属行业: 金融
业务部 风险控制专员
1.协助风控经理定期撰写或编辑行业预警、行业指引和宏观经济周期分析,为业务部门操作提供参考;
2.独立评估审核贷款项目和担保项目,确保资料真实、合规、完整;
3.完成贷款和担保项目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相关工作;
4.参与贷款业务的流程优化、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建设;
5.协助风控经理定期对项目经理等进行风险控制的培训工作,提升业务人员防控风险的技能。
教育经历
2003/9—2007/6 上海交通大学 金融学 本科
证书
2004/12 大学英语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