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标准农田建设简报

时间:2023-07-20 16:25:21

导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简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标准农田建设简报

第1篇

一、统一组织领导,形成开发合力

一是统一认识。要改变当前支农资金种类繁多、使用分散、效益不高这一现状,必须整合支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推进规模开发。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对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形成“1+1>2”的规模效应。基于这一认识,武冈市在启动这一工作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反复征求意见,广泛宣传发动,坚决破除遍地开发、“友情”开发等认识误区,把思想统一到资金整合上来,把精力落实到规模开发上来,从而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路。二是成立班子。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项目区建设指挥部,明确为全市规模开发的执行机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经常深入一线调研,解决项目区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各责任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确定了信息联络员。三是制订政策。出台了《武冈市整合支农资金和重点项目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整合支农资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整合范围、管理使用、监管办法、重点项目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分解、考核奖罚等制度,为推进规模开发指明了方向。四是广泛宣传。在项目区组织乡村干部、群众代表共商建设大计,让群众参与项目规划制订、施工建设的全过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定期编发项目区建设工作简报,制作宣传窗,及时通报工作动态,公布项目进度。同时,制作年度项目画册影像,及时在各级新闻媒体刊发了系列通讯报道,扩大规模开发的知晓度。五是加强督查。采取专门督查组定期督查、工程技术组巡回督查等方式,准确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六是加强配合。在确保资金管理权限不变、补贴政策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整合资金,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指挥、调度、协调项目区建设工作。建立完善了责任机制,把责任分解到部门,实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通过责任落实和奖惩激励,激发了部门动力,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统一规划布局,明确开发重点

武冈市坚持以规划选项目、定资金,按规划建工程、办实事,让涉农部门都有施展的平台,让支农资金都有为农服务的载体。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布局的合理性,坚持把群众积极性和自然资源条件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把尊重群众意愿和规模开发大局结合起来,同时,将规划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定并做出决议,确保了规划的合法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不因为人事的变动和个人行为而随意更改规划。在具体工作中,注重“三性”。一是注重规划的统一性。围绕规模开发项目区建设,明确了支农资金投放方向和惠农项目建设地点,做到惠农项目向规模开发项目区倾斜、支农资金向规模开发项目集中、技术力量向规模开发项目区聚集。2010年在转湾大垅整合涉农资金8800万元,实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规模开发两个项目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3.9万亩。由于统一规划,从而避免了开发的随意性,增强了开发的全局意识,加大了整体推进力度。二是注重布局的科学性。按照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标准,筛选出有“全市粮仓”之称的“湾头大垅”、“转湾大垅”、“托坪大垅”作为规模开发项目区,优先立项开发。三是注重项目的完整性。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项目,做到既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又有高效农业发展、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使每个参与单位都有施展为农服务的载体。同时,针对各类部门项目存在的内容交叉、标准不一的实际情况,对同类工程采取规划时地点结合、建设时工程互补的办法进行处理,确保工程标准一致、质量可靠。

三、统一建设标准,规范开发行为

不同部门由于投入机制不同,建设标准各异,影响了群众筹资的积极性和工程质量标准的统一性。为此,武冈市在规模开发中努力做到:一是规范工程造价。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和市场行情,在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下,全市同类项目工程实行同一价格,防止偷工减料;二是规范质量标准。根据有关行业标准,结合总体规划,制订下发了《项目区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标准》,统一规范了路、渠等基础建设项目的选材用料和工程质量标准,使工程质量管理有章可循;同时,采取现场查看、临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通过统一建设标准,各类工程建设顺利,质量优良,没有发生一起劣质工程,没有发生一起工程违纪行为,塑造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形象;三是规范管理程序。制定了《项目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各责任单位对每个项目制订详细具体的实施方案,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工程公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理制,凡不执行上述规定的一律实行“四不”,即不收方、不验收、不报账、不拨款;四是规范资金投入与监管。积极创新受益农户筹资投劳制度,调动农户参与热情,充分发挥群众在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在项目建设开工之前,要求受益村交纳一定筹资投劳保证金,工程才能开工,完成计划规定的筹资投劳任务后,退还保证金。同时,创新项目单位资金集约投入机制,调动市直单位争资引项的积极性。对同类工程,实行投资由部门包干分摊,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投入模式;严格项目资金监管,制订下发了《项目资金管理操作办法》,规定了项目资金结算、审批、付款的具体程序,要求项目责任单位在市会计核算中心设立“整合支农资金”专账,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凡未经指挥部最后会审签字盖章的一律不予付款,杜绝了项目资金的挤占、挪用。

四、统一检查验收,确保开发成效

一是严把材料关。指挥部工程技术组对建设项目所需材料全程参与把关,从源头上控制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二是严把技术关。工程技术人员与施工队同吃同住,对工程施工进行全程监管,发现问题立即限期整改,从而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三是严把验收关。下发了《关于做好项目工程复核验收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复验内容,规定了复验程序,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复核工作小组,在各责任单位对责任项目进行自查自验的基础上,再严格统一验收,凡经复核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办理资金结算手续。四是严把管护关。工程竣工验收后,统一移交所在乡镇、村管理和维护,要求项目所在乡镇成立工程管护领导小组、村成立管护委员会,制订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安排管护资金,进行经常性管护,并鼓励发展农民用水协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工程五年不小修、十年不大修。

五、统一奖罚措施,落实开发责任

第2篇

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009年,全省共有56个市、县(市、区)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落实推广面积3060万亩,全省共投入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3860万元。其中,省政府投入资金1500万元;全省采集测试土样30.4万个,发放施肥建议卡150万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入户率90%以上;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2448个;推广配方肥31万吨,节约肥料6.0万吨;增产粮食4.48亿公斤;增加农民收入7.41亿元。

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

耕地是粮食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耕地质量是决定粮食产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前,保护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已在社会各界形成广泛共识。2009年全省各级土肥部门紧紧围绕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1.积极推动和参与立法进程。把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为我省今后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2.组织实施标准粮田建设。在梨树等31个重点产粮县实施标准粮田建设工程,落实面积124万亩。通过修建田间路、打抗旱井、平整土地等工程措施及推广深松、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等技术,提高了地力等级,实现农田高产稳产。

3.积极开展有机肥补贴试点和有机质提升项目。2009年省政府拨付1000万元,在农安、双辽、东丰、镇赉、乾安等五个县(市)开展了有机肥补贴试点工作。同时,农业部在德惠等8个县(市)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商品有机肥补贴试点工作。

4.有序推进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是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重要内容。按照农业部的统一要求,榆树等15个第二批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市、区),已全部完成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正在准备国家验收。同时,第三批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的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也已启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全省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坚持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耕地质量监测点,是监测我省主要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情况的重要依据,做好这项工作意义深远。一年来,按要求完成了我省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的各项数据监测以及各监测点土壤养状况的检测工作,并及时上报国家。

推广普及旱作节水技术

去年,在我省中部养雨农业区推广土壤蓄水保墒技术1000万亩;在西部干旱区推广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1500万亩。一是开展了农业部旱作节水示范区建设。二是积极参与国家现代农业膜下滴灌示范区建设。三是继续组织开展了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目前,全省在13个县(市、区)共设有省级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点52个,这些监测点基本覆盖了全省旱区各种主要土壤类型。

严格肥料登记管理,净化肥料市场环境

去年全省共对1092个肥料产品进行了登记发证,对104个肥料企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现场考核,完成了94个肥料产品田间肥效鉴定试验。在肥料市场监管工作中,各级肥料执法部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加强了对肥料市场的监督检查,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918人次,检查肥料生产经营企业1354个,查处肥料案件35起,涉案肥料产品80.4吨,印发种类普法宣传资料8.3万份,举办普法培训班141次。通过对肥料市场的监管有效打击了各种制售假冒伪劣肥料等坑农害农行为,保护了农民利益。

加强检测体系建设,拓宽服务领域

2009年全省56个市、县(市、区)化验室建设基本达到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要求,能够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其中一些先进单位和个人还受到了农业部的表彰。一是认真抓了全省各级化验员的技术培训,从土壤、植株的检测,到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进行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大范围培训。二是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按化验室的计量认证要求,规范检测程序。通过国家化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和参比样控制进行检测质量评估,提高了全省化验室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全面推进土肥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更是全省土肥工作在较高起点上向更高目标奋进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土肥工作对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确立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的基本思路,明确指出:“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对节水灌溉设备给予补助”。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增收的一份重担,而土肥工作又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各级土肥技术推广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实化,做到任务明确,目标具体,措施有力。

2010年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在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实现550亿斤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省土肥技术推广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和粮油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业、增施有机肥等技术,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为“稳粮食、增收入”做出积极贡献。

(一)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今年,全省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200万亩。

(二)加大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有机肥补贴工作。继续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第三批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要按照农业部的有关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工作。做好全省耕地质量监测工作。根据农业部要求,今年全省要建立100个省级耕地质量监测点,省站将制定统一实施方案,各地要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及时完成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

(三)加大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力度,2010年,国家将节水灌溉设备列入农机产品补贴目录,为我们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了政策支持。今年我省在中部雨养农业区推广土壤蓄水保墒技术1000万亩;在西部干旱区推广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1500万亩。积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总结好适宜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点的旱作节水技术模式,扩大示范区建设,并充分利用各种项目组合,为旱作节水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在大面积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情况下的长效运行机制。在农安、宁江、双辽等三个县(市、区)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12万亩,辐射示范区120万亩,重点示范推广膜下滴灌、生物覆盖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继续在全省13个县(市、区)52个省级监测点开展土壤墒情、旱情的动态监测工作。通过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及时土壤墒情简报,指导农民科学抗旱,为各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强化肥料监督管理工作,当前肥料市场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假售假以及利用虚假宣传误导农民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扼制,各级肥料执法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关于切实做好肥料登记管理工作通知》要求,加强肥料登记管理和市场监管。首先,对肥料企业生产条件要严格考核,做好肥效田间试验检验,保障登记产品质量;其次,要严厉查处肥料市场中未登记、肥料标识不规范等行为,积极配合工商、质检部门加大对肥料产品质量监管,打击各种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行为;第三,要认真做好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工作,加强对投诉举报产品及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第四,要把好肥料广告审批关,杜绝各种虚假的、有误导性的肥料广告;另外今年我们将加强肥料管理法制建设,做好起草《吉林省肥料管理条例》的准备工作,各级肥料执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五)认真做好土壤肥料检测工作,不断提高市、县两级土肥化验室的检测水平,完成好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监测的土壤化验和肥料质量检测任务。一是建立健全化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有条件的市县(市、区)要开展计量认证工作。二是继续通过国家化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和参比样检测等考核办法,对市、县两级化验室的建设情况和检测能力进行检查、考核,督促各地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检测工作。三是加强对各级化验室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效率、确保检测准确性、扩大提高检测范围及能力。

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我省提出了550亿斤粮食产量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积极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在土肥技术推广、耕地土壤改良、肥料监督管理等方面要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土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有作用。

(一)突出重点,推动全省土肥工作深入开展。当前土肥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脉搏,紧紧围绕增产百亿斤粮食能力建设和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重点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业、土壤有机质提升等工作,充分发挥土肥部门的技术推广和监督管理两大职能,把土肥技术和其它农业增产技术有机地进行组装配套,促进土、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土肥技术的简化、物化。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明确主功方向,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全省土肥工作深入开展,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有新的突破。

(二)创新机制,提高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能力。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出台了多项强农惠农政策,农业部门落实政策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各级农业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实践,大胆探索,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增强落实政策的严肃性,做到不折不扣,严格履行政策落实的程序和手续。在组织领导方面,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联席会议制度、沟通协商制度和分工负责制度,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力度;在技术支撑方面,要坚持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力争在技术开发和组装配套上有所创新、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组的技术支撑作用。另外,对各地好的经验和模式要认真加以总结和推广,如,乾安县在节水抗旱工作中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培训、统一整地、统一选种、统一施肥、统一种植、统一田间管理),洮北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县测乡配”模式,还有永吉县、双阳区、绿园区、宁江区等项目县(市)推广的触摸屏式电脑专家施肥系统,都是基层土肥科技人员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深受农民欢迎。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还会不断涌现出更多、更好、更有效、更灵活的经验和模式,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及时推广。要把机制创新作为落实政策的助推器和催化剂,确保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落实。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土肥技术服务功能。近几年我省多数土肥技术推广部门在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土肥项目的带动下,技术设备和工作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土肥技术队伍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一些地方土肥专业人员缺乏、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思想松懈、缺乏工作主动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全省土肥工作的整体推进,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技术队伍,不断充实人员力量,进一步提高服务手段;其次,要抓好土肥队伍的思想素质建设,培训职工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克服思想松懈情绪,增强工作主动性;第三,要抓好土肥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业务考核,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培训不到位、技术不熟练、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好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补贴中的专项培训经费,努力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第四,要转变工作作风和服务理念,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和指导服务,大力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