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体育老师

时间:2023-07-20 16:25:32

导语:在高校体育老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体育老师

第1篇

首先,我做为一个体育老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我是教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体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小学体育新课标>>为指导,完成工作。教学中对学生首先考虑的是不仅仅要上好体育课,还要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与其他人相处。也就是要学生要有社会顺应能力。学生在学校,他的班级就是他的小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学会与他人相处,看似简朴,实际中要教育学生好多内容。比如说,学生往往都是独生子,个性比较强,别人遇到一点就不能容忍。爱与别人发生矛盾。这是老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告诉学生,要能容忍别人。如果一点都不能容忍。我们都自己在家玩,会孤独的。

在教学中,我从队列开始,立正,稍息,向前看齐,跑步走,齐步走。原地踏步走。等等。体操一直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几乎每节课中都要把小学生广播体操复习一下,纠正错误。游戏是教学中的另一个重点。活动了以下游戏: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巧过拦截区,迎面接力,我是带头人,等十几个游戏。

恶劣天气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运动前后的饮食卫生。小伤的简朴处理方法等。

现在的节气是大暑,这几天特别闷热。有一种压抑感,觉得喘不过气来。不动是一身汗,动更是一身汗。越是这样的天气越是想大海呀,经常想海边凉风,海水的适中,游泳的乐趣。也经常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分,在海边一呆就是一天,最多的时分,一天在海边呆七个多小时,天凉了才回家。

然而,现在不行了,我要早上五点多就到岗执行任务。直到下午二点多才能回家。两天下来,我感冒了,嗓子肿了,脑袋成天晕乎乎的。心想,以前从来没在夏天感冒过呀,今年是怎么了?不能在关键时分掉链子啊。只恨自己太不争气了,天这么热,没有一个人迟到。因为没有大阳伞,只能在太阳下工作,紫外线过过敏的小郭,这几天可受苦了,巡逻一天,到家直觉得皮肤哪都痒,她挠呀,越挠越痒,那难受劲呀,别提了。但是第二天照样来工作。

工作中,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事,一天中最早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女同事的丈夫们,每天妻子早上五点多上早班,妻子走后,他们在家做饭,到七点多给妻子送到执勤的地方,不会做饭的先生就四处跑,买妻子最爱吃的早餐。

第二个让我感动的是一位警官,在执行正常的搜查任务时,那个个妇女不让查,还打人骂人,但这个警官骂不还口,打不还手。

第三个让我感动的是李大妈,看到我们值勤辛苦,给我们送来甜甜的西瓜。

第四个让我感动的是上第三班的同志们,他们是夜班,他们是我的同事,他们从来没上过夜班,第二天早上接班的时分,我看到他们个个晕乎乎的样子,有的还灰头挂脸的。显然他们已经特别疲劳。他们的工作地点没有可以喝的水,更不用说弄点水来洗脸了;没有手电,他们只能睁大他们那已经疲劳的双眼;他们工作在草地上,但他们没有驱蚊装备,他们只能重复地用手驱赶蚊子;他们这一班人多,(酒殇,新郎,文学青年,小王力勤等10人)但只有三把椅子,他们累了,只能轮换着坐一会;他们遇到了酒鬼,说不人性的话,把他们的工作指示牌扔了。不接受检查,扬长而去;他们离居民区近,说话也得小点声,不然会打扰本来就难以入睡的居民;以至他们去厕所都得跑出几百米远的地方;天亮时很多人饿了,只能忍着,看到有小卖部开门了,就赶快跑过去买点什么。,

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有着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负责校车上的学生的安全。无数次地告诉学生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不要站立起来。要坐好。不要在车上写字等。工作做到了,换来的是学生的安全。

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 现状 困难 改革展望

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退休养老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随后虽经几次修改和调整,但国家和单位包办的制度结构没有变化。随着最近十几年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目前这种传统型的退休养老制度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对目前高校的退休养老制度作出分析,解析现存的问题以及实行改革可能面对的难题,是进行改革的首要工作。

我国高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退休养老制度在近三十年中有过几次调整,但总体变化很小。主要涉及退休经费来源、退休条件、退休待遇等问题。首先是经费来源。现在的高校教师退休经费一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总体不足,而高校退休教职工的收入在逐年增长,因此很多高校为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的经费压力非常大。其次是退休条件。关于高校的退休条件,根据国发(1978)104号文件对高校教师退休条件的规定:男年纪到60周岁,女年纪到55周岁,并且工龄大于10年,如符合条件者可以退休,职工所在单位会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相应退休金。再次是退休待遇。现行退休待遇主要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退休费按本人退休时基本工资前两项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统包型的退休制度渐渐不能适应大环境,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分配制度的改革总体方向是适合社会发展规律,提高高校教师福利待遇,而传统型的退休制度不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退休待遇,使得他们对退休以后的收入充满疑虑,这将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增加高校负担。由于我国在养老保险现行制度上实行的是双轨运行,使得包括高校在内的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要远远高于企业,因此高校一些超编人员或者依据相关规定可自行选择去留的部分人员都不愿意离开高校这样的大树,使得高校自身的经济负担一直很重。此外,近年来,高校退休人员的待遇大幅度提高,而政府投入较少,也加重了高校的自身负担。最后,不利于高校教师充分发挥才能。目前高校的退休年龄规定男为60岁,女为55岁。但现今人均寿命大大增长,并且健康程度相对于过去要乐观很多。而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如果工作时间不能延长,显然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目前全国不少地方实行了绩效工资,而绩效工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就是大幅度地提高退休人员的待遇,退休人员待遇的增长幅度远远超出在职人员,并且这些费用都是用高校自身的发展基金。这就比较大地挫伤了在职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校内分配制度的改革,因为在退休人员待遇大幅增长的前提下,高校已无力承担给在职人员相应地增长收入。因此,从目前来看,传统的高校退休养老制度已不适合高校当前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高校退休养老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制度下进行改革需要探索的问题

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充分把握国情,尊重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不能简单地把高校教师的养老保险作为国家负担而抛给社会,这样不符合改革的精神,当然得不到高校教职工的支持,也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政策制定者要改变思想观念,认真听取高校教职工的意见,切实考虑到教职工的的利益。

另一方面,如果改革只针对事业单位而不改公务员待遇,则有失公平。客观上会对高校等事业单位人员带来三种不公:一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目前执行的退休制度和待遇本就和公务员相似,如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而只针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显然是有失公平的。二是近年来,公务员的退休待遇高于事业单位,如今公务员还在持续提高退休待遇,却要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减少相应的退休待遇,显然对事业单位人员是不公平的。三是国人的薪酬和经济学上的“价格刚性”一样,属于“有涨无落”。如果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会减少相应退休待遇,而公务员继续执行老办法当然不能算是公平合理,让高校教职工无法接受。

改革启动初期的费用难题。如果改革正式启动,那资金问题应该是一个主要难题,而高校本来就没什么资金积累。以浙江某高校为例来计算一笔帐:如果以单位缴纳养老保险比例为20%,个人为8%,退休教职工人数为2000来统计,需要高校每年补充近5000万,才能使每位教职工与现有的离退休工资相当,而此高校的学费总收入才7000多万。因此,这个负担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借机让高校另寻财路,可能会导致高校教育脱离轨道,故要解决这个难题还有待于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

改革后离退休人员的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高校离退休人员都是由高校的离退休部门统一管理。退休待遇则统一由学校发放到教职工个人帐户,其中大约30%的经费由政府核拨,其余经费由高校按标准自行补齐。这样一个过程增加了发放过程的复杂程度及退休资金的不确定性,有待改变。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由这个部门专职负责离退休教职工的养老金发放,并由此部门专门协调离退休教职工的其他相关事务。作为社会保障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改革的目的是让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同志有一个更好的福利和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对于退休教职工的社会化服务要引起相关改革政策制定者高度的重视。

高校教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展望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需要尽快建立新的保险制度。在改革的执行过程中,先对过去几次改革进行反省,重新评估改革有可能遇到的障碍,边实践边探索相应的制度改革。

明确《社会保障法》及其相应的实施规范并规划好配套服务。在《社会保障法》中,需对相关规定作出详尽的说明,并对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作出释疑,使得各个单位在改革过程中能有所依据,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法律法规健全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服务网络,以迎接这场关系事业单位所有人员利益的改革,加强与社区所属单位的合作,保障离退休人员移交社会管理后的生活不受影响,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保障。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知度,推进改革的步伐。在我国,知识分子众多,并且他们都有着自己对于各种事物的深刻认识。因此,一项有关于他们切身利益的改革,要想得到他们的认同,必须在宣传的力度上加强,让他们明白这次改革是符合国家和个人利益的要求,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消除他们原本的疑虑。在让广大教职工了解养老保险体系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作为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部分,如职业年金、个人的商业保险等。

形成多支柱、多层次的保障格局。本着从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养老保险的制度不应该仅仅体现单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它应该有多种层次和补充。当然,一些补充,如教师年金制度是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和教师所在高校的实际经济状况,这也能较为客观地体现一定的公平性。至于个人行为的商业保险则由教师根据个人经济情况进行选择。这样几个层次的保险体系不仅可以保障教职工个人的基本生活,而且在通过指定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操作过程中获得养老金的保值和增值。这种由几个层次和支柱组成的体系将更好地保障教职工退休后的生活,符合改革的方向。

保证改革的公平性。改革的公平主要是指公务员、事业单位与企业三位一体同时改革,既有效消除高校教职工的阻力,也能起到引导作用。打破目前养老保险改革的困局有两个建议:一是把公务员、事业单位统一调至企业养老金标准;二是把养老金标准较低的提上来,和标准较高的达到同一水平。

统筹全国养老保险,为养老保险的流动创造便利、安全的环境。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人才的流动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提供一个方便和安全的养老保险接继系统是首当其冲的。实现这一点,有两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每个帐户必须有着清晰的记录;二是能否方便地统计出参保者在多个地区的权益总和,各个地区的核算标准是否一致等。总之,如果在转移和结算的方式上能够便利和安全的话,也会减少广大教职工对改革的抵触情绪,促进改革的开展。

第3篇

【关键词】护生;参与;备课与授课;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52-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的护理教育既面临着人们健康保健需求快速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适应护理模式转变、卫生服务转型等带来的挑战[1],这势必对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改革发展,必教育先行,也就是说,“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等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务必要依赖于护理教育模式的改革。为适应这一要求,我们试图通过护生参与老师备课及授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经研究者说明目的后,被调查对象愿意配合者)

在我校2009级本科护生中随机抽取150名学生,年龄20—24岁,男10名,女140名。由于2009级本科护理班开设了学生参与老师备课及授课这一环节,故将这150名学生设为试验组;在2010级和2011级本科护生中随机各抽取75名学生,年龄18—22岁,男6名,女144名,这两个年级仍采取以老师为主体的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未实行护生参与老师备课及授课,故将此15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两组其他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分组:试验组学生,每8人一组,根据每人都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特长的原则,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决策的方式,每小组选出一名讲课者,并安排好其他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

1.2.2 备课:任课老师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选择可以由学生讲授的部分章节告诉所有同学,要求每个小组根据本小组的兴趣和能力,从中自由选题。大家各尽其职,可以集体讨论、上网查资料、咨询老师等等,然后收集资料,采纳最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观点,决定本组将要讲授的内容,最后由负责写教案和做PPT的同学进行整理。

1.2.3 授课:由每组的讲课者根据备好的教案和PPT进行主讲,主讲人可自备教学模具,若需设置模拟情景,由所在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表演。老师和其他同学在下面听、仔细体会本堂课的成功之处以及仍需改进的地方并做好点评笔记。授课时间限定为三十分钟,最后十分钟由老师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参与、创新、合作、课堂效果、小组教案、PPT的制作情况以及其他同学的点评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价,予以一定的分数,计入学生期末成绩的30%。

1.2.4 对照: 对照组所有课程均由老师一个人主讲,学生不参与备课及授课。

1.2.5 调查:对两组都发放问卷调查,其内容包括: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分析能力,进入临床进行健康宣教及带教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七个方面。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对以上内容产生的影响。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中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2 结果

2009级发放150份问卷调查,实际回收130份,实际有效125份,有效回收率83.33%。2010级和2011级各发放75份,实际回收分别为71,66份。实际有效65,64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6.67%,85.33%。

2.1 两组护生应用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其综合能力提高情况的比较

由表3可见,实验组在提高护生计算机应用、团结合作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护生参与老师备课及授课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及分析能力

从调查结果来看,护生参与老师备课及授课在提高其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及分析能力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产生的(P

3.2 护生参与老师备课及授课有助于提高其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如今,在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影响下,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比例日益增大,他们大多社会关系简单[4],沟通能力相对薄弱。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更应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能力,即沟通能力,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将会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各项护理改革工作的开展,对病人的健康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5]。由于护生在选题、备课的过程中,均需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协商,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还有些小组根据所选讲课内容的需要设置了情景模拟,就如何与患者、家属以及同事有效沟通进行了表演,这为他(她)们以后进入临床在沟通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主讲者在授课时为了使整堂课条理清晰、系统明了、轻松幽默,则必须具备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调查结果反馈来看,较传统模式,新的教学模式适应了以上要求。

3.3 护生参与老师备课及授课有助于提高其团结合作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在传统“我讲你听、我灌输你接受、我要求你照办、我命令你执行”的教学模式下,团结合作的必要性及计算机应用功能几乎得不到体现。而有研究指出:小组合作性学习有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师生互补、教学相长[6]。本次调查结果也应证了这一观点:由于老师会根据每小组的综合情况予以一定的分数,记入期末成绩的30%,在面临压力的同时,更激发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性,因此在参与老师备课与授课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需共同策划、积极探讨、努力配合、集思广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团结合作能力。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护生需要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以及制作PPT,这势必提高了其计算机应用能力,护生在获取大量学术信息的同时,还为以后科研论文的撰写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有利于弥补多数护生在科研这一块上的空白。同时,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也适应了现代护理工作的要求。

4 小结

综上所述,护生参与老师备课及授课在提高护生综合能力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客观要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们的教学任务,为老师去科研、进修等赢得了一定的时间,从而达到了师生齐受益的效果。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尚存在诸如学生因本身知识的局限而使得其参与老师备课及授课的课程及内容有限、老师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范围从而来决定可以交由学生完成的教学内容、课堂过于活跃以致课堂纪律散漫等问题。固倘若要大规模地推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依赖于护生以及老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巨恩,刘华钢,朱卫民.护理学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 高教论坛. 2009(03).

[2] 于永华.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观[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3] 沈宁、何仲、梁涛,等.统一思想创立新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一[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36—38.

[4] 袁晓丽,江智霞 ,酒井顺子,陈凌云,郁艳艳,伍彩红等.遵义医学院学报,2009年 第01期.

第4篇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中国最缺的就是建设人才,要培养符合中国21世纪发展需要的各领域、各专业的人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需要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是学校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阶段,而体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将高校体育教学所具有的高科技优势全面发挥出来,并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实行创新,是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注意练好“内功”,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体育教材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兴趣性,创造出和谐、快乐的教学环境,以达到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

一 体育课的内容需要更新

社会在发展,经济在转型,高校体育教育也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发展和转型,大学体育如何结合学校体育、终身体育与健康体育的需要和要求,应该为大学体育教学界应关注的。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怀着一颗进取与学习的心,对成功,我们要认真记下并发扬;对经验,我们要认真总结并传承;对失败,我们不但不能气馁,更应该查找原因,努力克服。随着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教学方法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化,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在创新不断涌现,新的体育教育思想在不断的变化,要求我们站在时展的前沿,去探讨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变革的新思路。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令人担忧,体质健康方面普遍存在着心理素质低下、耐力差、吃苦耐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弱等问题。原因分析为精神紧张、体育锻炼较少、睡眠不足被认为是造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好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由于高校体育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学习体育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在内容上受教材的局限性。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常常采用知识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较少。这样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要求,如果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枯燥无趣,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最终很难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筹备更多的、有利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获取学习资源的手段比较单一,最终造成整个教学课堂学习气氛不浓,枯燥乏味。

对策:建立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对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课程内容是体育教学之基础,多样化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安排必须满足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其课程设置的内容、确立的教学目标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创新思维,即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见性的心理反应,就是教师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教学方法的改变,便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之一。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总结以往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经验和教训,找出缺点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之上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不断地优化和组合,改变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建立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要求,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二 教师缺少联系实际,总结与思考少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总结,才能更好的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理论在没有经过实践的验证是空洞的,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是盲目的”,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总结与反思后再进行实践,才是更适合当今大学的老师。而我们的老师,特别是我们的大学体育老师,与其他教师相比,更缺少积极总结与自我反思的精神。有人说“体育老师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就是因此而引起的。体育老师,特别是当今的大学体育老师,不仅要在球场上英姿飒爽.也要在书房中能做文章,在运动场上能指导学生并进行总结的体育老师。因此,体育老师应当要做“文、武”两全的好教师。

对策:时代在发展,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及时进行自我总结,还要及时汲取他人的经验与教训,努力提高自我。体育课堂教学既要打破传统,又要继承传统,目的还是为了发展。继承传统,是要把有用的部分保留下来,我们的优势和特色要保留下来;要打破,是为了要创新,时代与科技都在发展,我们的教学也要创新,一个好的训练方法,可能就能成就一个世界冠军,力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如果说是为了改革而否定以往的一切,那么改革必将走上一条死路。

三 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说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生命一点也不为过,如果体育教学方法正确,就能活跃体育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体育课堂质量。反之,如果体育教学只重视学透并吃透课本中的知识,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就会显得非常呆板。

对策:为了很好的解决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就要开动脑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课中,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让更加抽象的体育动作,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更加直观的体育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观看一些体育赛事的视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动作要领。

四 只重视体育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教育

在一些高校,由于有些体育老师自身素质差,其体育技能水平低,在体育教学中往往让学生学习一些难度小的动作,甚至让学生反复的练习某一个动作,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了厌烦心理,教师只重视体育运动技能,而忽视了体育的健康教育,教师没有将健康的体育运动知识灌输在学生脑中,学生只是进行盲目的学习,而且有的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很差,也没有体育基础,对于一些动作的练习,很吃力,而且经常出现运动损伤,学生并不知道学习体育学科的真正目的,也就谈不上如何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和思想认识,根本起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策:对高校体育教材进行改革和创新。将高校体育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细化,在教材中适当的增添一些理论性知识,对与在体育运动技能上和在日常的比赛中,涉及到运动损伤时,应该重点设置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体育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这样在健康体育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能在体育锻炼或者在体育比赛中进行自我保护,使大学生增强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 学生所具有的主体性被忽略

在以往比较传统的教学中,整个教学中对功利性非常重视,这样就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在高校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只能用心的学,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当前,在我国一些高校,有些体育老师仍然在教学中以自我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思想转,这样就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学生也不会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同时也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因此,在新时期,必须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以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体育素质。

对策:增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任何一项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算完成学习目标,体育课程学习的目的是能够让人们强身健体,让学生在平时能够多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让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还要求学生在日常体育运动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巩固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而且对学生的学习终身受益。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营养和摄人的热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却很少,因此,亚健康的人群越来越多。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亚健康人群在高校中呈上升的趋势。大学体育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体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个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为祖国做贡献身体好是前提,也只有身体好才能使专业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造福于人类,因此说大学体育十分重要。体育老师的使命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锻炼身体,掌握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锻炼的方法,为祖国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因此,体育教学要因势利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必须要发挥体育老师的潜能和特色,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特长,对上课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如此,才能百花齐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改革的浪潮中,还需要全体体育同仁共同努力,相互探讨,以达到行之有效,改之有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毕红星.试论体育老师个体主观教学观念的转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

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78-01

独立学院即民办二级学院,不同于传统的公立高校的教学体系,独立学院主要是培养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强的人才。所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独立学院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一直是独立学院办学体系中比较基础的一门学科,并且随着近年来国民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因此,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了独立学院体育教学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一、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由于独立学院是依托在母体学院之下的这种特殊的办学形式,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也不同于传统高等院校的情况,在数量、结构、学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简要分析目前独立学院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

1、体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是目前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师资队伍的数量不够,缺少专职的体育教师。独立学院是依托在母体高校下的办学形式,在教师资源方面也自然受到母体高校的限制,有的独立学院还会聘请退休的体育老师来重新教学,这些老师虽然在教学经验方面非常有优势,但是在年龄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却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在独立学院的体育师资队伍组成很大一部分还是兼职教师,他们可能还承担着其他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些老师会存在一种临时性的心理,无法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体育教学上,更没有时间进行专业的科研活动,这些都非常不利于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的长久发展。

2、缺乏完善的激励体系

独立学院的很多体育教师都来自母体高校,所以关于这些老师的聘请以及奖励制度都是由母体学校来决定。而且,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状态不同于公立的高等院校,有市场化的倾向,所以他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体育老师自然没有完善的激励体系。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体育老师在基本工资之外基本不会再得到额外的奖励,这样的情况严重打消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老师自然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另外,经过调查研究显示,研究生选择成为体育教师的比例明显低于本科生,这说明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无法吸引高学历的体育人才,这就导致了体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可见,完善的激励体系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利的。

3、缺少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和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的学生数量增加了很多,但是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非常有限,这就导致师生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协调,很多体育老师要超负荷工作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的时间要么用来上课,要么用来备课,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和开展科研活动,影响了老师在学术和专业知识上的进一步提高。最重要的是学校也缺少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在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之外很少组织对教学有益的再培训内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虽然近几年独立学院进入了告诉发展的阶段,但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声从来没有减少过,大家都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抱有迟疑的态度,而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建设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过关的教师队伍。尤其对于独立学院中类似体育这样基础学科的教学,应该选择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就是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应该从师资队伍的数量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着手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要增加体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能完全依靠母体高校,还要另外聘请优秀的体育人才,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不断对教师进行再培养,鼓励老师对进行学术和科研上的研究,提高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到更专业的知识。

2、建立科学的教师激励体系

在管理学中,马斯洛曾发表过著名的需求理论的观点,人的发展过程中是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的,既包括生理上的物质需求,又包括精神上的成就需求。所以,独立学院对于体育教师队伍也要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尤其是独立学院的体育老师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首先,在物质方面,要给予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和母体高校教师一样的薪酬待遇和其他福利待遇,对教学成绩优秀的老师还可以在薪酬方面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在精神方面,要充分认可体育老师的工作,在进修和岗位提拔时要给予体育教师平等的机会,以此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

在体育师资队伍构成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年轻教师,他们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很多学校也没有让有经验的教师来传授经验的机会,所以学校方面就要多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再培养,对他们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让年轻的体育老师能够在学校的培训和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快速的成长,成长为一支精力旺盛、专业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在培养过程中,学校还能根据教师的表现情况对优秀的教师进行提拔。

参考文献:

[1] 江 凤.独立学院学习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分析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2,30:76-77.

[2] 吴凤杰.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第6篇

1.1学生参与“三自主”公选体育课程的利益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选择体育教师的权利,不能保证一定会喜欢体育教师,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想获得高分,体育教师不一定认同,师生矛盾突显。而“三自主”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权力选择老师,教师也有权利设置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老师,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质量有相对保证,使学生与体育教师的博弈中达到纳什均衡点,学生与体育教师达到最优化。但是,学生之间属于纳什“公共地悲剧”模型的博弈模式。即在老师和空间资源固定的情况下,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有一个最优化的师生比例出现,持续增加学生数量,会导致博弈主体各方利益受损,而达不到利益最优化。

1.2体育教师参与“三自主”体育公选课程的利益分析

体育教师本身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与参与者,体育教师的最大利益是获得足够教学课时费,获得学校、同行以及学生尊重和认可,体现自身价值。[3]高校体育“三自主”后,打破体育教师了原有的“霸主”地位,体育教师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在高校实施了绩效工程后,体育教师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方式学生不接受,将面临着课程达不到开班的人数,甚至无人问津,甚至没有学生教。如果体育教师体育课程教授方式和内容深受学生喜欢,教师课程可以增多,课时补贴自然会增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高校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申报自己的课程,对教学内容以及考评内容可以在课程统一管理框架下自行拟定,这有利于充分发挥特长,挖掘个体潜能。对于高校来说,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是办好一所高质量的院校的不变宗旨。对于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来说,希望优秀的教师能通过最优的教学方式和传授给学生最丰富的文化知识。所以,“三自主”的体育公共课程模式有利于体育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利益趋向最优化。

1.3高校参与“三自主”体育公选课程的利益分析

高校作为实施“三自主”的管理者,是的权衡和维护教师与学生利益的天平。只有学校和体育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才能实现最优化方案。原有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选择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只需要完成一定次数的课程,即可拿到足够的薪水。让学生有权利选择体育老师,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是学校对体育教师实施激励措施的一种制度层面的手段,体育教师必须更加认真、更加积极地对待体育课堂来获得学生和学校的认可;由于学生有利自主选择,对于体育课堂和体育老师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主动。再则,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内容配置或可供选择的项目应体现出其时尚性、广泛性、适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应当是管理主体的主要策略。横向上看,要尽其所能地提供能满足各类学生选择的需求,包括同一单元的可供选择项目,纵向上看,则重点考虑项目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2.高校公共体育“三自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考核评价标准难于统一

体育课程“三自主”后,由于项目多,横向之间没有可比性,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引起学生的质疑和误解。从而影响他们正确地选择内容,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2放松对课程设置和课堂监管力度

体育教师过度追求自身利益,不少教师的体育课上课过程是:简单地组织———发放器材———学生自行练习———下课回收器材。其一味地追求学生为主体,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出现“学生喜欢什么,我教什么;运动量大的不教;有教学难度的不教;学生不喜欢的不教”的局面,甚至于“放羊式”教学。把“放羊式”与“主体论”相混淆,造成体育教学思想的混乱,体育教学改革误入岐途。[4]

2.3学生自主选课不均现象

在“三自主”课程模式中,因为缺乏正确引导和宣传,学生常有从众心理,容易会呈现一窝蜂的趋势,如师范类院校,健美操类课程普遍受欢迎,导致某些项目体育场地出过度现拥挤,许多学生喜欢的新兴的运动项目受教师和场地的局限,很多高校不能开设。

3.结论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育;影响因素

体育教育是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国家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缺乏体育锻炼是导致当今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重要因素。

××院校教师的性别状况调查结果统计表

通过上表数据表格分析,该院校从事体育教学的男性老师有8人,占调查总数的72.7%,女性体育老师有3人,占调查总数的27.3%。由此可以看出,该院校从事体育教学的男老师居多,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当今社会,多数人更在意孩子的学习和升学率,对体育基本不怎么在意,甚至可以说是可有可无,如果不是国家强制规定,有些学校都可能会取消,因此体育老师的社会地位相对于其他文化科目而言较低,体育老师身心承受的社会压力大,尤其是女体育老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第二,女体育老师不具备先天的生理优势。女体育老师本身的身体素质就比男性体育老师弱,加之女体育老师还要兼顾家庭,担负起生儿育女的重任,生活压力过大是女体育老师较少的关键因素。

××院校教师的运动等级状况调查结果统计表

通过上表数据分析,该院校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一级运动员较少,仅有2人,占调查总数的18.2%,无运动等级的教师没有。主要还是以二级运动员和三级运动员为主,其中二级运动员有5人,占调查总数的45.5%,三级运动员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36.4%。由此可以看出,大学从事体育教育的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均受过系统的训练、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即在一堂课的时间把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讲解完毕,让学生按部就班进行机械式练习,方式过于单一枯燥,有些选修武术课的学生竟在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出现打瞌睡现象。

第8篇

摘要:笔者通过对当前高校足球课教学现状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足球课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的调整、老师素质的提高以及评价机制的改进等方面的见解。

关键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改革措施

前言:足球运动在当今世界来看,当之无愧是世界性的大球,在世界上的影响是相当大,也在高校中也受到大学生们的大力欢迎和无比喜爱。参与足球运动,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参与者的团结、协作和拼搏的内在精神。所以,在高校体育课中足球教学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足球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也比较厌倦,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我国的足球水平长期落后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高校中的足球教学内容也组织不够科学、足球教学方法也相对单一、足球教学的步骤也还不够完善等等,所有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学生不能科学地理解足球运动的动作与技术概念,也严重了学生的技能形成。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性见解。

一、当前高校足球教学的状况

1、在学生间存在足球基础方面的较大差异。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个地区的足球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足球教学方面的差异就更大了,所以造成了高校学生间在足球基础方面存在着很大相当大的差异,更有甚者几乎是没有一点点的足球基础,相反,又有少部分来自足球环境较好地区的学生足球基础较好,甚至具有相当的足球技术水平。因此,他们在足球课上的学习目的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了,对前者来说学习目的就是掌握足球的基础知识为主,而对后者来说,其学习目的则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足球技术和战术。

2、在众多的高校之间也存在着足球教学条件的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尽管现在的大多数高校都基本具备进行足球教学的场地,但仍然还有极少部分高校并没有能够满足足球教学的场地,另外,由于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严重不足,所购置的教学器材也不能很好地满足足球教学,使得足球教学不能有效地开展,当然也严重阻碍了高校足球教学的向前发展。

3、高校足球教学学时严重不足。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主要学习任务不是学习体育专业的知识,而是学习文化知识,所以体育课每周一般都只安排了一次,总共90分钟。这么有限的教学时间使得体育老师根本就没有办法去组织更多更好的教学内容。如果者所传授的动作技术太少,则学生在技术方面的积累速度就会很慢,当然也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渴望掌握更多足球技术的心理需求。而老师所传授的动作技术太多,学生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这也就形成了高校足球教学中的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

二、改革高校足球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1、注重在准备活动中融入有球练习。对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足球基础整体上很差,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又很多,教学时间也严重偏少,因此,笔者建议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体育老师要尽可能地去多设计一些有球练习活动,以给学生增加接触球的时间,可把以前准备活动中的做徒手操、跑步等时间改为足球的基本动作练习,能有效帮助学生去更好、更快地把握足球的基础技术动作。

2、注重足球的基本动作教学。足球的基本动作就是踢球、停球、运球、传球等,客观上来说,大学生基本上都超过了学习足球的最好年龄,除了极少数同学具有一定的足球基础以及足球技术外,很多同学的足球基础很差,一点也不熟悉球性,也不能很好地控制球,导致在足球运动中动作紧张、僵硬和不协调。所以,笔者建议在足球教学中首先必须使学生能够对球性进行熟悉。使他们有更多的接触球的时间,在练习时使他们脚的所有部位都能进行触球练习,体育老师可以从一些较为简单的动作开始着手练习,之后再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进行练习。

3、体育老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教学内容被确定,教学方法就十分重要了,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与老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有着很大的关系。针对当前大学生在足球方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足球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练习时间,不过体育老师也要适当控制好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为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为此,笔者有以下建议供广大同仁参考与探讨。

第一,在足球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差异,做到、做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间的客观差异,老师的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老师在教学的所有环节中的所有教学行为都必须与学生的心理和身理特点相适应,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而展开协作学习,因材施教的思想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足球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密度。这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足球基础与技术能力与水平。第二,在足球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能够共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能够克服掉学习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进一步使课堂教学的氛围更加和谐和融洽。同时也使学生在足球学习中形成了可贵的团体精神,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团体精神的驱使下得到最为有效地激发与提升,也培养了学生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竞争、交流、协作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足球学习中形成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的心理和平和的态度情感。第三,体育老师在足球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机制对那些足球基础很差的学生的作用显得尤其大,使他们在心理上因为得到了他人的肯定而得到了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促进他们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理性、更加主动地去正视自我的缺点。因此,体育老师既要在课前的课堂设计中充分考虑激励因素的作用,而且更加重要的还是在课堂中合理使用各种各样的激励形式去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以及足球兴趣,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因为自我发展而带来的心理上的乐趣。而对那些足球基础原本就比较好的学生来说,通过激励,使他们更有进取精神和责任感。第四,不断提高足球老师的各项素质。作为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就必须要地自我更新和与时俱进。所以,足球老师也要通过阅读大量的书刊杂志来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最新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获得与足球相关的最新信息。另外,老师还要有在平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习惯,从总结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能力。第五,以比赛为契机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而学生们对比赛都有相当大的热情,对足球比赛都是相当渴望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教学比赛,以比赛的形式代替练习形式,在比赛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升教学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的足球教学还存在很不足,还需要广大同仁共同探讨,共同将足球教学发展向前推动,也为我国的足球事业培养出高水平的后备人才。(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陆明辉等.论利用教学比赛提高足球普修课教学质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

[2]陈刚.苏州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受冷落成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

[3]齐锋.朱书祥.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6).

第9篇

羽毛球运动的优点是不需要占用较大的训练场地,适合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进行健身运动,因此在国家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羽毛球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最佳运动项目之一。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羽毛球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选修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教育部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早已遭到摈弃,针对很多体育项目均采用了俱乐部的教学模式,羽毛球的教学同样也不例外,该文就对该校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采用俱乐部式教学进行简单的讨论。

1 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概述

1.1 指导思想

俱乐部的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体育老师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引导和指导来学生进行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生理锻炼和发展的过程中心理也逐渐得到成长。在高校的羽毛球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真正对羽毛球运动项目从心底产生兴趣,那么在训练的过程中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不断增强,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羽毛球的教学活动也更加的顺利。有了学习的兴趣再由老师争取的引导和指导,学生便能够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会在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特点来培养出属于自身的有关于锻炼方面的科学理念,这样可以受益终身。

1.2 教学特点

在高校进行羽毛球教学活动中开展俱乐部模式首先要遵循自愿性原则,所有的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必须是羽毛球的爱好者。由于不同的学生其羽毛球水平的高低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或者分级的方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性也更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学生均能得到水平的提升,由此来看俱乐部模式的羽毛球教学更加注重差异性教学,将因材施教的教学措施完美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有了一层更加深入的认识,增添了学生们对于羽毛球教学的理性认知。

1.3 考核特点

俱乐部模式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结果的考评主要以平时的训练的成绩和技术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将学生的真实成绩展示出来;同时在进行训练的同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区别对待,制定难度不同的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一般的对于技术考试的结果占总分的60%左右,而平时的成绩作为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的成绩主要依据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打分,这样的考核制度更加的公平,考评的范围更加的广泛,考评的结果能够完整的体现学生的整体素质。

2 目前我国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模式教学的实施情况

传统的高效体育项目的教学活动主要的以教材、教师作为教学的重点和中心,过于死板的教学无法使学生激发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因此高校的体育项目的教学呈现出一幅衰败的迹象(体育高校除外),但是随着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为学生,而老师在作用是进行引导和指导,通过有效的指导能够使学生逐渐培养出自主锻炼的运动习惯,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和心理的改变将收益无穷。从目前的局面来看高校俱乐部模式的教学方式成绩斐然,高校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俱乐部模式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感受到锻炼的益处,从羽毛球的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锻炼的乐趣。

3 俱乐部模式的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因材施教目前还在试行阶段

虽然俱乐部模式的教学方式使得高校的羽毛球等体育项目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实施。首先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识,这使得他们对于分层次教学产生疑惑,而老师的授课的过程中却很容易忽略这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体育老师而言没有真正的根据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教学的内容里没有真正的体现针对性,学生的认识偏差和教学方法的缺失导致教学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作为俱乐部教学方式中基本上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的培养,虽然选修羽毛球的学生或多或少对羽毛球运动有着一定的兴趣,但是正是因为理解的偏差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兴趣的大有人在,如果忽略了兴趣的培养,那么教学的效果将不能有效的提升。

3.2 高效羽毛球训练硬件设施缺乏

教学活动最基础的设施就是教学场地,但是大多数的高校其建校时间均比较久远,因此在之前的规划中没有为羽毛球的训练留足够的场地,这样在以后的改造过程中羽毛球场地的设施将会非常贫乏,由此直接影响课程进度和训练的进度等,严重制约着羽毛球体育训练的发展。

4 改进措施

4.1 认真实行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羽毛球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选修的课程,保证所有的羽毛球的训练学生均是对该项运动充满热情的,完成之后首先由体育老师对这些学生的技术、体能、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老师依据评价的结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然后在根据不同的层次将其进行分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老师指定针对性的训练课程和考核标准,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和训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高级水平的学生必须进行高要求,比如一些难度较大的技巧;中级水平的学生则应该要求需要掌握简单的操作规范;初级的学生则要求其重复的进行最基础的训练。

4.2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基础设施

俱乐部模式的教学方法本就是一种改进和创新,但是不同老师对于体育教学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因此体育老师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分层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快速的融入俱乐部教学模式中,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高校应该在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大力改进目前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尽量将学校的教学设施进行革新,采用全新的运动器材和场地,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的所有需求面,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会更加多样化,

4.3 创新学习内容,提升教师的素质

在教学模式发生改变之后,教学的内容应该要和教学模式保持一致,进行优化和创新,比如在教学内容可以紧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在羽毛球的教学过程中,除过最基本的技巧之外就是需要不断的加强实战练习,因此可以时常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出“争强好胜”的心理活动,训练时也会更加认真,通过增设比赛的教学内容能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锻炼的乐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时下最受欢迎的羽毛球体育名将的特点向学生进行讲述,并且通过指导让学生了解冠军们是如何在比赛场地上扣杀对手的,是他们在模仿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羽毛球教学活动中老师的自身素质对于教学质量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作为高校的领导层应该将培养优质的体育老师作为重视体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尽量聘请专业的体育老师,杜绝聘用兼职,或者由体育爱好者代课教授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