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13:33
导语:在建筑工程经济纠纷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风险的来源
建筑工程合同风险属于建筑工程风险,建筑工程周期较长,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多,风险较大。虽然参与工程的各方均有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却有所不同。具体来讲,在一个工程中,在建设工程决策阶段,业主承担主要风险,投资决策失误意味着整个项目的失败。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建筑企业承担的风险远大于业主。正是这个原因,建筑行业中增大了建筑企业的索赔权限。建筑工程合同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投资风险;二是非建筑企业原因造成的社会风险和客观风险,如地震等自然灾害,这种风险一般难于预料和防范;三是主观类风险,这里特指不讲诚信的欺诈类风险。
二、风险的识别
应该看到,任何建筑企业在承揽工程时不可能不承担风险,但如何承担风险,承担多大风险,以及如何化解风险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化解风险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识别,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识别、确定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过程。
建筑工程风险识别有以下特点:第一,个别性。由于建筑工程的地点不同,投资方不同,地区间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环境的差异,工程的风险有很大的差异。反映在合同风险中,建筑企业应对投资方拟建工程的意图和投资方诚信度作出专门考察,认真研究其项目风险的个别性。第二,风险的识别是由人来完成的,无论是专家团还是领导层都面临本身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在风险识别时,要收集一切有用的信息。第三,鉴于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要尽量对风险评级,作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初始风险清单。第四,对风险结果的不确定性要作出适当的预测,且不要过于乐观,因为它是随时间和事态的发展而变化的。
总之,只有在充分认识拟建项目风险的特点后才能正确评价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在风险识别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判断。风险评价尤为重要,在准备合同文件和谈判之前,风险评价是必须的,其结果将会直接影响风险对策。在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上,风险评价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目的,要对不诚信类风险高度重视和充分评价,因为许多投资方诱使建筑企业垫资承揽工程项目,待工程竣工后,这类投资方或长期拖欠工程款或将工程出卖转让抵押等,并不打算给付工程款。这类事件在国内发生不少,给建筑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对策与防范措施
尽管施工企业面临的经济纠纷原因很复杂,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有其必然性。但通过对施工企业经济纠纷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施工企业只要提高自身法制观念和聘请法律顾问,由此达到减少施工企业经济纠纷发生的机率,从根本上预防企业陷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做得到的。当前急需解决的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施工企业法制教育与培训
在建立规范有秩序的现代企业制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加大对施工企业经营者(包括项目经理)的法制教育,提高施工企业的法律素质。有的施工企业经济纠纷不断、屡屡败诉,企业资产严重流失,从反面告诉我们,提高企业经营者法律素质是减少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发生的关键,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内涵扩展的重要内容。若不提高经营者的法律素质,施工企业陷入重大经济危机的重大案件仍会发生。因此,要把企业经营者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作为考核、相关的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知识,作为继续教育和选拔经营的必要条件之一,针对施工企业经营者的现状,把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强化教育的重点,使施工企业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具备依法管理的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
1、合同问题
通过大量事实证明施工企业经济纠纷频频败诉往往是合同本身或履行过程中存在重大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合同没有归口管理,企业内部没有专门合同管理机构;(2)忽视对对方作资信调查,没有对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3)合同条款不完备,在签订重大合同时缺乏法律论证;(4)对合同专用章、空白介绍信缺乏管理。
2、完善企业内部法律管理制度
这正是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内部法律管理机制造成的。无数事实表明,内部法律管理松懈,漏洞百出的企业,就好像一个没有篱笆围墙的果园,随时都会发生果子被人偷摘祸害。由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以上几个问题往往涉及到合同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经营部门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水平。当前,建立企业内部法律管理制度要做到以下五点:
(1)加强企业重大决策的法律论证制度,达到减少企业决策失误的目的。企业聘请法律顾问直接参加企业有关生产经营的决策会议,对重大经营决策或重大项目,再聘请法律事务部门的人参加;(2)加强合同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签订合同有效性和合同的履行率。制定“公司经理和三总师合同会签负责制”、“重大合同履行报告制”、“企业对外担保管理和对内承包办法”、“企业对外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3)加强企业财务结算的管理制度,堵塞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4)加强企业内子公司、分公司注册登记和项目经理信誉等级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5)加强纠纷管理制度,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经济、民事经济纠纷管理办法》、《企业对外争议和经济纠纷管理办法》等制度,并根据发展需要,及时制订或修改相关规定。将企业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顾问是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管理层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施工企业在相对合理和小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生产的保障系统。其作用不仅仅是处理纠纷,更多的是着眼于事前防止经济纠纷的发生。
(四)合约前的评审和签约后的评审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 全寿命经济分析 混凝土耐久性 安全性能
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能对于整个建筑项目来讲都影响巨大。因此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寿命经济分析绝不能只考虑到建筑项目的经济问题,同时也要兼顾到建筑项目结构的安全性能问题,特别是由混凝土耐久性不够所引发的建筑结构安全性能下降的问题。对建筑工程进行全寿命经济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保证工程在结构安全的前提条件下,使得项目的全寿命净收益可以达到最大或者是全寿命的费用LCC值最小。
一、全寿命经济分析
(一)全寿命经济分析的内涵
全寿命经济分析(也就是LCCA)的本质就是要从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考虑整个工程的造价以及成本问题。它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整个工程项目寿命周期中的最大化收益或者说是最小的成本投入。全寿命经济分析是对建筑项目管理的一种指导手段。从投资决策的科学性角度上来看,全寿命经济分析是指导人们自觉全面且综合性的考虑到项目的造价以及运营维护的成本,从而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择出最佳的投资方案。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上来看,全寿命经济分析可以指导设计者选择出更为合理的设计方式以及更加合理的建筑用料,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建筑的设计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从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全寿命经济分析可以在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通过一些节能节水的设施以及符合国家无污染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来达到环保的目的,提高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从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角度上来看,全寿命经济分析可以使施工方案的评价、工程合同的策划以及最终施工方案的确立更加的科学合理。
(二)全寿命经济分析的主要特点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寿命经济分析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全寿命经济分析是包含了整个建筑项目的寿命周期,从决策阶段一直到项目废除阶段,它涵盖了整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同时也更加合理。
2、全寿命经济分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总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总成本的最小化。(全寿命周期成本主要是包括工程项目的初始造价以及工程完成之后运营过程中的费用以及维护成本)。
3、全寿命经济分析不但可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决策过程中的一个分析工具,同时它也在工程的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运营维护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以及结构寿命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时候,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发现有些建筑,特别是那些基础性设施开始出现耐久性的问题。美国许多地区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建成不到三十年甚至是更短的时间之内就出现了严重的劣化现象。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时间还比较短,但是建筑工程耐久性的问题却日益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过去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的建筑物在使用二十五到三十年之间就需要进行大修,处在环境比较恶劣条件下的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只有十五到二十年,有的甚至坚持不到十年就需要进行大修。像桥梁、港口等一些基础性的设施,其耐久性问题更加严重。许多工程在建成几年之后就开始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的情况。
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不足导致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巨大的。目前我国正处于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的时期,这些设施起码要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如果因为混凝土耐久性的问题致使建筑需要经常大修,那么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社会影响已经远非过去所能比拟的。但是在工程建设期间为了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所付出的的成本对于整个工程造价来讲比例并不算大。因此,对于整个工程来讲,利用全寿命经济分析来合理确定使用寿命以及结构耐久性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三、基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全寿命经济分析
一般来讲结构全寿命经济分析取决于结构的劣化,也就是说,对其进行分析是需要准确的预测出结构的劣化状态,从以往的经济评估中来看,大多数的工程都采用了确定性的方式,所采用的数据一般都是来自预测或者是估算得到的结果,但是再精确的估算与未来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十分吻合,尤其是影响建筑结构耐久性因素的随机性以及模糊性很强。这些不确定因素以及人们对于结构劣化认识的程度还比较局限等原因,导致了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具有很高的风险性甚至会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是从目前的技术水平上来看,仍然不能准确的预测出建筑物若干年后的结构性能。目前相对来说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利用与时间相关的可靠性结构管理系统,来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定期的检测,并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来进行结构的性能分析。一旦发现问题则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同时也要将其记录在案,结合以往的数据进行分析,更新建筑结构劣化的预测方法,及时调整建筑结构性能的劣化模型曲线。 由于对建筑结构性能检测以及分析的投入也很可观,因此要对之后的建筑结构检测制定相应的方案,并对其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明确好结构的最低性能要求以及相关的安全标准。在每次的检测修复之后,都要及时更新最优的维修计划。这种基于可靠度的维护管理系统,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有效的计划实施维护措施,争取在整个建筑物的寿命期内不但可以满足建筑结构安全性能,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建筑单位的投入成本。除此之外,对建筑结构修复时机的选择以及修复的程度也会对全寿命经济分析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语:
现如今,我国各项设施都处于基础建设的时段,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基础性建筑项目,因为投资相对较大、应用的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在进行建筑项目全寿命经济分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问题。因为,混凝土耐久性的问题大多是出现在项目完工若干年以后,所以对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关注以及寿命期的成本分析,建筑项目全寿命分析要有一套与之相适用的法规。另外,作为建筑项目投资决策以及运用管理的重要依据,全寿命经济分析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决策、管理以及维护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伟良,牛荻涛.工程结构耐久性与全寿命设计理论[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1.
一、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
目前常见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合同主体不符合要求。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特征就是合同主体的严格性,建设工程合同主体一般只能是法人。发包人一般只能是经过批准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法人,必须有国家批准建设项目,落实投资计划,并且应当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六、二十七条规定,承包人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而且应当具备相应的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资质。无营业执照或无承包资质的单位不能作为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只有具有主体资格的当事人,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有相应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相应的经济义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由经济法规确定,一般法律规定一定条件或规定一定程序成立方式予以确认。这种确认包括:邻里宪法和相关法律由国家各级权利机关批准成立;依照法律和法规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批准成立: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或经济组织章程由经济组织自身批准成立;依照法律、法规由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向国家有关机关申请并核准登记而成立:由法律法规直接赋予一定身份而成立等各种情形。未取得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组织不能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不能从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受法律保护。但是,依法成立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也只能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范围内参加经济法律关系,超越法律规定或认可的范围的经济法律关系不再具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不受国家强制力保护。资质等级低的单位不能越级承包建设工程。但由于建筑市场管理尚不规范,以联营、承包、挂靠等形式使一些不具备相应建筑资质的企业、无建筑资质的企业甚至一些自然人也成为施工方。
建筑工程质量关乎社会公共利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乃至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确保城市规划的实施,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作出了一系列强制性和禁止性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必须由计划管理部门批准,由规划管理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施工许可证: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法定的所承揽工程的相应资质:严格禁止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司法实践中,违反上述规定的合同都将被确认为无效。施工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原则上不应依据合同约定确定工程价款。
二、处理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的相应对策
(一)关于建设方不具有建设工程立项、规划和施工批准手续,或者施工方不具备承揽工程相应资质的工程价款结算。按照现行法律规定,立项、规划和施工批准手续既是建筑施工的法定前提条件,也是判定建筑工程是否合法的标准:施工企业具备相应的资质是承揽工程和签订承包合同的法定条件。因此,对于诉讼前建设方未取得上述手续,或者施工方未取得相应资质的,由于承包合同违法性的瑕疵不能弥补,已签订的合同应确认为无效。
其中,对于建设方不具备建设条件,而施工方具备承揽工程相应资质的,实践中往往建设方隐瞒违法事实,没有履行告知及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系先合同义务的违反。因此,建设方应对合同无效承担主要过错责任。此情况下,以公平角度考虑,施工方得到与订立合同时所预期的工程价款较为公平、合理,即其应得到工程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利润等。如果双方在合同中对工程结算的计价标准和方法有明确约定,且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应当按合同约定结算价款。鉴于施工方对建设方违法建设的事实未尽到必要的审查义务,对导致合同无效,其主观上亦存在一定过错。因此,对于合同约定的违约金等损失,按照过错相抵原则,施工方不应得到全额支持。
同理,对于建设方具备相应的建设条件,而施工方不具备承揽工程相应资质的,施工方对合同无效在主观上应负主要过错。因此,合同中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不应作为结算的依据,其工程价款应当根据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定额标准据实结算。其中,属于低资质施工企业承揽高资质要求工程的,按施工企业的实际资质等级采用上述方法结算工程价款:施工方无施工资质的,只应给付其垫付的资金和构件费、机械设备使用费、人工费和其他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此类案件,由于合同约定的工程价款与实际给付价款的差价部分由建设方取得无法律依据,审判实践中往往依据《民法通则》第134条“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予以收缴。
0前 言
合同管理是否严格,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相关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工程施工合同对承包方开始实施工程建设,发包方要通过各种各途径来支付工程的造价款项,共同来控制整个工程的质量,保持工程合理的进度,控制整个工程的造价,保证整个工程活动建设高效优质进行的法律文件,对整个工程的建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工程的合同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举措。
一、建筑施工合同管理存在问题
1.合同文本缺乏规范化操作,法律意识淡薄
工程施工合同涉及的合同条款多,内容冗杂,但是很多当事人对合同不够重视,合同的签订往往草率进行,导致合同签订的条款不完善、不严谨,甚至是内容上产生很大的歧义,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工程量的计量、进度款支付以及工程结算时缺少依据,产生合同纠份。而且在工程施工中,合同不规范也会反映在承包商得不到业务而迁就业主,按照业主的意愿签订合同,使得合同中内容产生不平衡的问题,工程施工起来,一旦是牵涉到经济权利,终将导致经济纠纷的产生。
2.施工合同不严谨,重要条款缺失
施工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招投标文件和招标书的使用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但在实际签订合同中,甲乙双方往往会过多考虑自己的利益,肆意避开招投标文件中没有设定的内容和指标,例如:所依据的定额之外的计价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合同条款用词不准或模棱两可;承发包双方职责划分不清;缺少工程变更、合同变更等处理程序,对索赔的处理、合同纠纷的协调等问题缺少规定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包干的风险系数,导致施工合同与政策文件内容的背道而驰,极易发生经济纠纷。
3.忽视合同严肃性,等价索赔工作难
建设工程合同履行中,违约现象普遍存在,很多都是集中在工程建设中建设方不按合同支付工程进度款;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方不及时审核竣工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履行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合同的信用度、合同的严肃性、合同的权威性受到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秩序,导致建设市场工程款拖欠的顽症。在最近十年间有关全国拖欠工程款的情况来看,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拖欠工程款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是法律制度尚处在完善和适应阶段。
4.合同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专职的合同管理人才
大多数项目管理机构都未设立合同管理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流程,对工程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动态的合同管理。目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人员,大多数是非合同管理专业人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大部分是工程施工、工程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职或中途转用,管理人才匮乏,严重的影响了合同的管理。
二、加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措施
1.施工合同管理关系
工程造价实现量价分离后,工程量清单将由投资商或业主委托设计单位依据设计图纸直接计算给出,可减少图纸理解错误,并大大减少工程量计算的重复劳动,施工单位在投标中只负责审核,并根据自身的管理水平及采购能力等报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工程单项报价,在以后的施工中得以严格贯彻执行,这样就真正实现了招、投标管理与施工合同管理的内在联系,并保证了管理实施的一致性,从而理顺了两者依存的内在关系。
2.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文本的拟定与分析
在合同文本的形式上,应该尽量采用合同示范文本。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使用不同格式的合同而产生经济纠纷的例子并不鲜见。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合同样本,比如各类公用建筑、民用住宅、工业厂房、交通设施及线路管理的施工、设备安装的合同样本。非特殊情况,不要使用发包、承包双方自行拟设的合同文本格式,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所拟定的合同出现缺项、漏项及不平等条款。同时,也有利于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实施进行监督,有助于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及时裁判纠纷,维护双方的合法利益。
3.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制度并善加利用。合同管理环节繁多,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行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建筑单位要规范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就应该首先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可操作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其合同管理有章可循。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及进度款审查批准制度是每一个建筑单位都应该建立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签订后,合同管理人员应做好合同交底工作。
4.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4.1 重视现场签证。在按照合同条款履行时应该防止过早、过量签证,特别是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的签认须格外谨慎,签证必须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衡量,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尤其要重视设计变更与施工图错误,此类签证只需签变更或修正的项目,原图纸不变的勿重复签证,已经下料和购料的,务必签写清楚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详细情况。
4.2 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件(如图纸、计划、技术说明、规范、变更指令等),对合同变更部分进行审核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合同变更应该与提出索赔同步进行,须业主与承包商双方达成一致看法后再进行合同变更。
4.3 及时处理停工损失(包括由非承包商责任造成的停工损失),双方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以书面形式,按合法程序签认停工的相关具体内容。
4.4 严格执行定额规定,对于未对定额进行规定的情况,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或者参考相同类定额及有关的规定做出补偿。
5.明确合同管理分工,权责分明
在工程合同签订完毕之后,要加强对合同的贯彻执行,加强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遵守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对合同管理的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实施项目经理的负责人制度,并代表施工企业全面管理合同,加强合同职能的执行,在此过程中,并设立专门的合同监督管理机构,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发现合同中存在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三、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只有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合同管理,搞好施工合同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和控制,才能在项目管理上不断创新,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在现代工程中,没有合同意识则项目整体目标不明;没有合同管理,则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系统,难以有高效率,不可能实现项目的目标。为使企业能够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并更加牢固地立足市场,必须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要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建筑项目的投资管理应该更加规范化。只有对投资进行合理的规划,严格的按照造价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权力、责任,合理合法的处理在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能够如期和高质量的完成。
1.合同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工程造价就是指整个建筑从开始到结束花费的所有资金。造价的控制就是把整个工程的花费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在建筑施工之前,建筑方应该和施工方签订的书面合同,保证双方的利益,明确双方的权力。合同是施工阶段对造价的有利依据,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合同的公平性,保证双方的利益。假如合同对一方的利益产生了影响,那么势必会出现纠纷,这样严重的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只有签订清晰明确的合同才能够保证双方的利益,才能够有效的控制整个工程的投资。在合同签订之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合同进行修改和补充,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并且要将合同完整的保存。
2.工程造价合同在整个工程中的作用
在整个工程中,造价合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工程造价合同是解决经济纠纷的依据。签订合同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双发的合法权利,如果有一方不能够按照合同履行义务,那么这样就会影响另一方的权益,那么这时就可以根据合同进行诉讼,要求违约方承担民事责任。这时就要以合同为依据,最终进行衡量,让违约方进行经济赔偿。
2.2在工程的招标阶段。招标是指招标单位将施工任务进行发放,鼓励企业进行投标竞争,然后从中选择信誉度高而且技术过硬的单位,同时其报价必须合理,在确定之后再签订合同,并以这种方式约束双方的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能够如期高质量的完成,也能够控制工程的造价。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在进行合同的签订的时候应该明确合同价款,这样就要求在招标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这样有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进行合理的造价控制。
2.3工程的变更。在工程的建筑过程中,业主可能会因为个人原因和自然原因对工程的某些方面进行修改,或者是建筑方由于一些原因,产生变更。在产生变更之后,会对整个工程产生影响,所以说处理好工程造价对合同的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能够控制工程造价。对工程变更的处理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1)确认。在建筑工程中发生工程变更是常见的状况,当工程发生变更的时候,工程师应该及时的处理,是变更更加合理。在进行工程变更的时候,基本流程是这样的。提出变更的地方;然后建筑方根据实际情况对变更进行分析,分析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然后再通过相关的合同查询变更的合理性;然后再对变更所需要的费用和时间进行评估;最后再确定工程的变更。(2)处理。如果是建筑方提出工程变更的话,那么根据有关法法律的规定,建筑方必须在14天之内将变更方案交于业主,如果变更超过原来的设计或者是扩大了建筑规模,那么就必须向有关部门进行申请、批准,并且与原来的设计进行对比,详细说明变更的地方。然后业主必须支付甲方变更的费用。
建筑方没有权力对工程设计进行变更,所以必须交由工程师进行审查,确保变更的合理性,才能进行工程变更,当然建筑方的费用和损失都由业主承担,延误工期也是正常的现象。如果建筑方通过科学的方法为业主节约了费用,那么业主应给予建筑方一定的奖励。如果建筑方没有经过业主的同意,进私自进行变更的话,那么所花费的费用由建筑方承担。
3.工程造价合同的管理
想要通过合同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那么就应该知道其制约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3.1制定好造价合同。造价合同是整个工程花费的依据。由于建筑工程的花费较大,而且时间长,涉及到的方面也很广,所以必须要求合同内容清晰、规范和完整,合同尽可能包含工程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够保证合同在履行的时候能够顺利。在制定合同的时候,应该保持其与在招标的时候所定的高度是连续的;仔细的分析合同的每一条规定,明白其要求。
3.2工程变更是在工程实施的时候无法避免的。但是变更的价款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制定合同的时候,应该将变更因素考虑进去。给出合理的变更价格,并且按照合同上的价格计算变更。(2)合同中应该列有类似变更的价格,建筑方可根据其进行合理的变更,并且参照上面的价格进行。(3)如果在合同上没有相应的变更,也没有给出价格。那么建筑方就应该把变更告诉工程师,让其进行计算,给出变更的价格。
3.3现场签证。现场签证就是指为包含在合同里,工程建筑过程发生的特殊情况。签证所产生的费用也是属于工程造价一部分。那么为了能够降低造价,就应该加强签证的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凡是在合同中有涉及到的签证,不许建筑方再次签证。(2)建筑方在现场签证的内容、时间、数量还有花费的款项都要进行仔细的记录,这样方便最后的结算。(3)对于现场签证,一定要及时,不能有所延误,除非是有极特殊的情况,但是在之后一定要补上,同时对于重大的事件,要有影像资料,以便最后的确认。
3.4质量的管理。工程的纠纷往往与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在合同中应该明确对质量的要求,以及建筑方未到达要求的质量的赔偿方法。还有就是工期,工期的延长也会增加纠纷,由于工期延长,那样随着增长的就是经费,这样也间接的影响了销售等等环节,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那种比较大型的建筑合同应该分阶段进行设置。
3.5计量管理。应该加强工程的计量管理,工程的计量管理就是说根据招标文件、工程的设计图还有承包的合同等等进行计算,对建筑方完成的工程质量进行核验。因为在签订合同时要求的质量会和实际质量有差别,所以要根据实际完成的质量进行核查,作为支付合同价款和工程结算的依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合同应该更加合理,更加规范化。在制定合同的时候,应该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保证工程能够如期,高质量的完成,并且将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参考文献
[1]焦彩霞.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J].山西建筑,2008(23).
关键词:工程决算;建筑业;决算审定
建筑工程决算作为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评定还是相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标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决算的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权威性和科学性,是审计机关对建筑企业投资状况的参考标准。但是就我国目前项目工程的决算而言,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尤其表现在项目工程决算的审定上。
一、建筑工程决算的现状
(一)、建筑工程决算上整体上所存在的问题
1、虚增工程量。
虚增工程量是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增加施工成本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有的时候,这种虚增工程量并不是施工企业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2、高套定额。
我国一些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决算的时候,常常会出现高套定额的问题,高套定额就是在进行项目工程决算的时候降低工程标准,但是却套用了高标准的定额,从而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建筑工程中决算审定上存在的问题
1、缺少工程决算审定的准据法
工程决算审定既然是工程价款结算管理的一个关键监控点,实践中理应有其相应的准据法。但由于目前相关法规还未健全,造成工程决算审定工作中无法可依,给解决由此引发的经济纠纷造成了困难。这不仅对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不利,也给整顿建筑市场、加强企业管理和维护甲乙双方合法权益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2、乙方提供工程决算资料不及时、不全面
有些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前,不能按规定向甲方提供结算资料,或提供的工程决算资料不及时、不全面,影响了工程决算审定的时效性。不能不说,也是造成甲方拖欠工程款的一个原因。
3、甲方奉行“拖而不审”和“审而不定”策略
目前建设单位普遍存在资金到位差的问题。甲方为避免给施工企业提出法律诉讼或工程索赔提供事实依据,在工程决算审定上采取“拖而不审”、“审而不定”的策略,以达到拖延工程决算审定时限和拖欠工程款之目的。据调查,在拖延工程决算审定上,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有些建设单位本来具有工程款支付能力,但为了自身利益,久拖不审,造成决算审查时限无限延长,同时也损害了承包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4、工程决算审定就是审减的误区
由于建行不再代行财政职能,因此不少地方改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定。这些中介机构是有偿审定,并常以审减工程决算额作为计取费用的依据,从而走进了工程决算审定就是审减的误区。
此外还要指出,目前我国工程建设单位类型不一,有的是营建分离体制,有的是营建合一体制。
二、建筑工程决算完善措施
(一)、建筑工程在决算中存在问题的完善
1、对于建筑工程决算中存在的高套定额的现象,我们要根据高套定额的不同,实施分类审核的方法,审核人员不仅要能够熟练掌握工程组计算的规则,而且也要掌握建筑项目施工的要求和竣工图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己知彼。
2、严格控制决算,避免重复计算。对于一些建筑工程在决算中重复计算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控制方法就是要严格控制决算中的计算方法。例如,首先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工程量计算技能,并且要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并且也要项目主管部门有严格的隐蔽工程现场签到和记录制度,达到有证可查。
(二)、如何规范工程决算审定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方式
1、工程决算审定的解决原则
工程决算审定解决原则至少包括:①工程决算审定机构确指化原则;②缩短工程决算审定周期原则;③工程决算审定的逻辑顺序与法定控制相统一原则;④维护工程决算审定中相关权益主体合法权益原则。
2、工程决算审定的解决模式
选择工程决算审定的解决模式有两种基本选择:①单项形式,即对工程决算审定单独制定专项准据法;②由现行法律对工程决算审定加以规范。可考虑完善现行有关法规,对工程结(决)算时限及审查机构作出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使工程决算审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完善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范例,增加工程决算审定方面的条款。
3、工程决算审定的解决结构
工程决算审定的解决结构通常包括宪法性规范、中央专项单行性规范和地方性规范三个层次。结合工程决算审定结构的实际,中央专项单行性规范结构较为适宜。为了增加工程决算审定的权威性,最好选择中央专项单行性规范结构。当然,作为临时过渡,也可考虑本地先自行制订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待时机成熟再选择中央专项单行性规范结构。
4、程序规则
工程决算审定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的,从工程决算编制、报送审定到审定落实,其间经历着不同程序阶段。因此,在工程决算审定上应制订程序规则。
其内容包括:①专管部门;②确定程序环节范围;③规定编制、报送、审定程序等。
5、实体规范
工程决算审定实体规范,至少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①审定主体。如前所述,建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不再代行财政职能,有关工程决算审定、仲裁权需要有一法定机构来行使。这点应在实体规范中加以明确,使工程决算审定主体得以确指。②审定时限。针对目前工程款拖欠的实际情况,在实体规范中,应对工程决算审定时限明确约定下来,以利于工程决算审定时序的阶段性管理,便于工程决算审定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反不正当编报审条款。应在实体规范中增加反不正当编报审条款,以防止或处理工程决算编制、报送、审定中的不正当行为。④争议解决。主要规范工程决算审定中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如协商、调解、诉讼、仲裁等。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的工程决算,尤其是工程决算的审定中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如果不加以良好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工程中的决算工作和决算作用的正常发挥。同时,对于建筑工程决算的审定是一个科学性和专门性很强的工作,工程决算人员一定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身的专业水平,实现对工程决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合同管理
引言:近年来,高校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修缮工程也越来越多,为进一步加强修缮工程管理,有效维护学校利益,必须高度重视合同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认真梳理基建合同签订及履行阶段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保证学校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1、基建修缮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合同签订主体、内容不合法导致合同安全风险
主要存在着承包方无资质投标,挂靠经营。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是建筑市场的一部分,高校基建修缮工程承发包过程中,承包人假借其他法人资质承揽工程的现象普遍存在。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自然人借法人资质参与投标和工程建设;另一种就是资质级别低的法人借资质级别高的法人参与投标和工程建设。 此两种违法经营方式给合同管理及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隐患,前者尤为突出。例如:承包人(自然人)非法借用其他法人资质,组成施工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施工组织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差,不仅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特别是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极大增加工程管理的风险。
1.2合同形式与内容不完备,导致合同安全风险
施工合同流于形式,内容不完备这点在修缮项目中尤为突出。合同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是确认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中参与建设的各方权利义务的依据。合同条款不完备,有缺陷、有漏洞。特别是违约责任条款签订时不严谨。有些合同对于技术条款要求比较高,但是对于赔偿条款和违约责任约定不清楚。比如:在签订合同时,往往格式合同使用比较多,对承包人的权利规定的比较详细,而对于义务却规定的较少,一旦出现纠纷以后,对承包人的责任难以追究。另外,合同价和中标价、中标单位与合同签约单位也出现很多不一致的地方,违反了招投标的原则;工程款结算办法、质保金标准制定以及如何返还、质量保证期限等合同条款不明确等。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在工程结算时,往往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风险以及资金的损失,有时还会出现与承包方的纠纷。有的合同以“协议”的形式出现(特别是乙方提供的样本),导致以后出现经济纠纷时,该“协议”不受“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变更合同时太随意。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1.3缺少合同审核的人才,合同签订质量不高
在目前我们大多数高校中的绝大部分合同签订时,一般是施工方提供工程合同样本,也就是我们说的格式合同,尽管学校建设部门进行了修改,并且还有的高校有常年法律顾问进行把关,但由于这些人对合同的一般规定较熟悉,而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业务尤为缺乏,所以合同总体质量仍然不是很高,执行到最后往往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损失。
2、解决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2.1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合同管理人员一般包括工程技术人员、招标采购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要求相关人员对各种法律、法规尤其是合同类以及建筑工程技术等内容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我们要选好相应的管理人员。学校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学校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当然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进行选拔。要加大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他们必须精通合同业务,对于合同拟稿、修改、解释以及合同纠纷处理必须很好的掌握。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我们学校要对合同管理人员明确岗位责任,明确其责、权、利,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对在工程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2加强合同审核管理。目前,很多高校根据各自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合同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都建立健全了合同审核管理制度。该制度规定,在签订工程合同时,内部审核要层层把关,按级负责,尤其是在签订经济合同时,还必须增加审计处审批程序。另外,在进行商务谈判的工程项目签订合同时,由项目负责人提供商务谈判会议纪要,经审查没有问题后,加盖基建工程合同章,主要目的是防止因合同内容与商务谈判会议纪要的内容不一致而导致合同纠纷;对合同内容超过两页的,必须加盖骑缝章,目的是为了防止乙方自行更改或更换合同文本内容;在需要外部审核是,要考虑到合同涉及多个部门要共同把关,对各个部门进行征求意见与建议。要加强对合同主要内容的审核把关,这方面除要依靠我们学校自身的法律顾问对合同整体的内容进行审核外,原则上还要请懂得建筑工程的专业人士对工程相应的技术条款加强审核并参加中标单位谈判议程,并对最后做出总体的把关。另一方面,还要加以完善招标文件中包含合同条款内容,对招标文件中承诺的对中标单位的优惠措施、相关让利条款要及时加入补充条款中方可签订正式合同。一定要纠正工程全部完工后合同还没有正式签订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问题。
2.3为规范基建工程采购活动,维护学校的经济利益,加强制度建设,要求在货物、施工、服务等基建工程采购过程中,必须使用格式合同(采用由国家或地方编制的格式合同除外),提高了合同的审核效率,使学校的基建合同管理工作步入更加规范、严谨、有序的轨道。
3、结语
总体来说,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工作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合同是保证建设方与施工方共有利益的书面证明。合同签订的成功可以保证学校建设资金资产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丽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工程咨询,2009(07).
工程造价管控决定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情况,关乎着建建筑企业的综合效益,它至关重要。而本文笔者将围绕房屋建筑工程展开探讨,首先对工程造价进行概述,然后剖析管控现状,最后探讨管控途径及及细节问题,希望可为房屋建造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控途径;细节问题
工程造价管控不仅具有复杂性,而且十分繁琐,这是因为建筑工程通常会应用较多的资金,除此之外,工程造价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当前建筑市场也不完善,造价不科学,施工变动显著,进而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出现了不适宜的问题,为此,亟待改进和完善,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
1工程造价概述
1.1内涵
工程造价指代房屋建筑工程实际建造过程所需费用,一般涉及投资估算、整体概算、工程图纸预算和竣工决算等不同内容,且从投资者与业主的层面进行分析,工程造价具体指资费用,但若从市场经济的层面而言,工程造价则指代项目的实际承发包价格。
1.2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包含评价、调控、估测和控制。评价指代基于项目投资有效性所进行的评价,还是评判建筑安装企业自身经营是否科学的标准;调控则指代国家面向物资消耗、工程规模和投资所进行的调控;估测指代造价前期估测,借此来为后续的投资与造价管理提供一定的基础;控制指代基于投资和商品供应商所进行的控制。
2工程造价管控现存问题
工程造价主要指代房屋建筑涉及的所有费用,着手工程造价管控工作时,每一笔资金均应有效落实到具体的施工活动中,控制资金浪费。它在整体施工效益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且还存在多个影响因素,当前的造价管控局面也不理想,下面本文将进行重点阐述。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施工现场不存在明确、具体的管理制度,且施工进程主要取决于包工头,不具备清晰的制度规范,制度约束力不强,致使施工人员散漫、懈怠,擅自挪用公款,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不好的习惯,造成资金的浪费。我们只有提供健全的制度,严格约束人们,方可发挥应有的警示作用。
2.2管控意识不强
现阶段,在建筑设计过程,存在强调质量、技术和进度,忽略经济性的问题,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出现了不科学与不适宜的问题。
2.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现阶段,房屋工程所用造价管理人员自身的学历都不高,专业技术也不达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的学历均不及本科,同时,和工程造价相一致的从业人员也少之又少,致使职位和专业出现严格的不对称。因造价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化知识,为此,他们无法有效管控工程造价,进而会造成管理偏差,严重还可能引发资金浪费问题。综上可知,打造一个专业、优良的造价管理团队非常必要。
2.4合同内容不清晰
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发商与施工单位共同签订的合同中,基于成本问题并未给出具体的规定,一般会把成本界定在预算左右,实际施工过程,无人能有效预算总费用。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他们希望获得充足的资金投入,但开发商却希望通过较少的投资换取优质的房屋,这实际上是一种资金冲突,不清晰的合同面向施工单位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可能,但超出预算资金投入便是一种浪费。
3管控途径及细节问题
3.1完善制度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若不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便无法约束常规施工行为,同时,还可监督施工人员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制度建设的初衷不是惩罚,实际上是一种约束。因施工现场环境十分繁琐,所以,人员观念便显得至关重要。制度管理和人管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管理部门应编设适宜的奖惩制度,把施工人员自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等划列到奖金评定标准中,进而便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全体工作人员,使其优质、如期地完成工作。
3.2建立成熟的监管机制
设立此机制的根本目标为监督造价人员的日常工作,规避监守自盗现象的出现。造价人员会定期深入现场勘察,并详细调查资金流动问题,而这会接触大量的材料供应商,但常规条件下,供应商大多会给予相应的好处,让该工程应用其生产制造的产品。其中一部分人员迫于金钱的驱使,做出违规行为。监督管理机制可预防和规避上述行为的出现,在构建监管机制后可在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的局面,这有利于对成本进行控制。
3.3改变管理观念
为管控好工程价造价,首先,一定要改变现有的管理观念,做好成本输出控制,减少成本投入。但成本管理的重点便是基于施工成本所进行的管理,仅仅进行预结算与成本结算还不够。为此,造价管理人员需将工作重心放到施工中,并非施工前后。
3.4大力招纳人才
工程造价区别于常规的会计计算,其计算方式更加复杂,且涵盖面更多。为此,造价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财务预算水平与丰富的管理经验,精准掌握材料技术。另外,因工程造价自身较为特殊,所以,造价人员也应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与突出的责任心。众多周知,工程造价不仅繁琐,且工作量也大,所以,当挑选人员时务必要非常谨慎,这是因为此项工作与整体利益密切相关。
3.5增强合同意识,明确合同内容
合同为商品交易的基本参考,还是成本控制的基本依据,由此可知,增强合同意识十分必要,我们只有这样,方可保障造价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并依据合同规范开展造价管理工作,也是防范经济纠纷与风险的重要手段,维护法律性与可靠性,并做好合同资料管理与日常存储工作。对于造价人员,不仅要提供控制、审核剖析文件,也应适当调整变更内容,以此来规避风险。另外,开发商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合同时应弄清成本价问题,基于施工单位提供清晰的成本波动值,一旦超出应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不可否认,如果施工过程发生突况需交付较多的资金,则可向开发商递交相关申请,待获得开发商的同意许可后方可投入资金。合同只有确定双方各自的责任与义务,才能规避未可知的经济纠纷,并消除施工单位肆意挥霍资金的不良想法。
3.6综合思量各个因素
开展造价管控工作时,应妥善处理质量、进度和经济的内部关系,首先,经由优质方案完成施工进度的科学设计,再降低和控制材料成本。这是因为工程投资主要表现在建材采购上,为此,降低成本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并可适当降低索赔费用。建筑工程项目充满动态性,且不断变化、工期偏长,包含较多的内容,在施工过程极容易出现变更,有时还会出现安全事故,而这些均会引发经济纠纷与索赔。因此,降低索赔费用能够适当地增加经济利润。但质量与安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的生产标准和要求,我们只要严格参照国家规范,便可保障最终的建筑质量。
4结语
房屋建筑造价包含不同的内容,且工程造价管理还具有综合性,为做好该项工作应提供专业化管控队伍。经由上述探讨不难发现,现下的工程造价管控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而我们需明确这些不足,积极改进,并提出可行的管控途径,做好细节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春林.房屋建筑中加强造价控制管理的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7(30):36.
[2]王丽君.房屋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7):279-280.
[3]管雪飞.有效控制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的方法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
[4]顾月香.论如何实现房屋建筑中的造价控制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4948.
关键词 预算 工程 编制 审核 知识管理 提高 重要
预算工作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对促进建筑安装企业的发展、贯彻经济核算起着重要的作用。工程预算是根据施工图纸、现行预算定额、费用定额、地区单位估价表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技术资料编制的,一般称之为施工图预算,即设计预算。怎样做好预算工作,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编制工程预算必须执行国家法规和政策
编制工程预算,是建筑企业各项业务中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它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对指导生产和组织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成本核算等有着密切关系。凡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坚决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坚持即反对多做、又防止漏算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完成工程预算的编制任务,做到开工有预算,竣工有决算。
二、不断提高预算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市场变化的情况
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是《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又具有预算价、基数大、材料下调或上调幅度大等特点。这对建筑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因为建筑企业是微利企业,如果预算员的业务水平不高或自身素质太低,就会造成建筑产品价格偏离实际,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亏损,另一方面也可能高估冒算,影响企业信誉。特别是有些建筑单位压级压价,一是因为市场经济,价格越低越好,所以没钱硬干,钱少多干;二是建筑市场不规则;三是“僧多粥少”;四是就工程类别而言,高层大。跨度少,取费标准降低使建筑企业“背着钱褡子”干活。在这种情况下,预算员就要有主人翁思想,有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效益观念、法律保护意识,适应市场变化情况,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情况,扩大知识面,同时掌握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合同管理、财务知识、招标投标索赔以及成本控制等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技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做好基础工作,按程序编制工程预算
1.熟练掌握预算定额中的内容和项目。施工图预算有单位工程预算、单项工程预算和建设项目总预算。单位工程预算包括建筑工程预算和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其主要编制依据是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该定额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它是根据不同的房屋构造,按分项工程分类,规定各项工程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的数量。一个分项工程项目多少不一,多的几十项,少的有几项,需要预算员熟悉预算定额的内容,项目划分,施工内容,操作要点,计算公式,计算单位等等,以便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能熟练地套用。
2.熟练施工图纸和说明。施工图纸和说明是编制工程预算的主要依据之一。在编制预算之前,首先要看施工图纸和说明书,通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意图和工程概况,避免预算员在编制工作中走弯路和返工。另外,还要参加施工图交底会,通过技术交底,把有关人员提出的技术问题,由设计人员解答做出决定,纳入预算,作为补充依据。
3.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内容。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施工单位依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现场的情况编制的,是编制预算的依据之一。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影响编制预算的因素很多,例如:标高、余土等。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加强同生产技术等部门的联系,及时确定有关预算内容、定额项目及数量。
4.工程量计算方法与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相一致。工程量的计算是编制预算过程中最重要最繁琐的一个环节。由于工程量是编制施工图最基本的数据,其准确程度直接影响预算造价。工程量的计算要严格按照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否则会造成所计算的工程量无法套用定额、少算或多算工程量等。预算人员必须掌握且熟练使用各种计算工具,使计算工作既快又准,并作到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计算符合定额口径,计算准确、清楚。
5.工程预算书内容应力求完整。定额编号要填写准确,使用补充单价和换算单价要附有单价分析。
6.工程预算审核是提高预算编制质量的保证。为了确保工程预算有较高的质量,必须加强工程预算的自审和复审,确保编制预算人员能对预算全面负责,同时保证企业的合理收入。
7.认真写好编制说明。它是对预算的编制范围、编制依据及有关问题的说明性文件,是施工图预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依据及其他有关问题等交代清楚。一份好的编制说明应将问题披露。在提醒使用者注意的同时,降低自己的职业风险以利于保护自己。
四、做好技术变更工作,保证工程预算的准确
施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可能会发生一些设计变更或工程增减。预算人员应在施工中,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按规定进行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费用增减的调整,以利于调整工程预算造价和工程竣工决算。
五、做好竣工结算工作,确保工程竣工后“工完账清”
现在有些工程已竣工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但工程结算迟迟完成不了。竣工结算是落实单位收入、确保工程造价的最终环节,它关系到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程度,因此,必须认真抓好,做好“工完账清”工作。
除做好以上重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套用定额是否合理,按定额说明中该调整系数的,是否调整;二是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三是有无重列、漏项的子母;四是损耗量是否按规定计算了;五是未计价材料价格是否正确;六是主材调差问题是否按文件执行;七是取费是否按上级规定工程类别和资质等级执行等等。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