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时间:2023-07-21 17:13:33

导语:在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科学发展;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调节经济的重要枢纽,其能否根据自身的实际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显得尤为重要。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科学发展观”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健康、长久理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其揭示了发展、协调和持续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坚持银行的理性发展。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整体呈良好局面,但针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部分业务增长过快,甚至过热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宏观手段调控才能使经济健康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亚须关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不准确,同质化现象明显现在的商业银行以城市银行为主,城市银行是中央进行整治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商业银行发展规模小等弊端逐渐凸显。商业银行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城市,面向的客户群体狭小,处理的业务简单,这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很不利。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现状,存款人逐渐增加,对商业银行各方面的服务要求提出了新的标准,不同消费群体对于商业银行的要求不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不准确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商业银行应重视提供有差别的服务,避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雷同。由于地理位置、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较低,所以缺乏特色的竞争优势,同质化现象严重。其经营模式、目标客户群与国有银行类似,很多客户宁愿选择知名度高的国有银行。不利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明确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避免银行整体的经营方式趋同。

(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交易风险大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的金融产业遭受了重创。我国商业银行业经历了一段不景气时期,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刺激,正在逐渐复苏。商业银行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战略模式对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进行改进,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依然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重要方面,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完善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比如不能及时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状况进行审核和评估,造成商业银行管理混乱。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缺失也是造成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原因之一。而商业银行的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对商业银行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使其金融产品交易风险增加,客户将存款存人银行,不能得到有效的安全保障,关联贷款等情况依然普遍存在。近年来,关联贷款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许多贷款不能及时追回,银行面临巨大的压力,造成银行资金链断裂。巨额坏账时有发生,严重时甚至造成银行的破产,所以商业银行要重视内部管理系统的构建,避免给银行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创新能力和知名度低下,缺乏先进人才缺乏创新能力是造成商业银行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创新能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如水对于鱼,水为鱼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鱼在水的保护下自由自在的成长。而创新能力如同水一样为商业银行提供生存发展的能力与条件,只有良好的创新能力才能促进商业银行的进步,创新能力就像是商业银行的造血细胞,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才能充分发挥造血的作用,才能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注人新鲜的血液。才能保障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保持强劲的竞争与进步态势。而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于这种创新能力十分的僵乏,部分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抢占市场、抢占先机对其他银行的金融产品进行模仿、复制,不仅造成了银行间同质化严重,还导致了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加,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缺乏先进的人才也是导致商业银行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技能的专业性人才才能不断创造出优秀的金融产品,才能促进商业银行不断创新,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增加。没有优秀的金融产品,很难将商业银行的名字打人市场,造成商业银行知名度低下,不利于其发展。

二、国内商业银行科学理性发展的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从注重高速度转向质量和速率兼顾的发展方式,商业银行实现有效的发展进步,就必须把握好三个理性,即对市场理性、对同行业理性、对待自身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在面对其他银行的威胁时能够沉稳应对。“三个理性”时刻提醒商业银行的监管者: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始点的概念,而且要兼顾到长远。在发展态势好的时候,也不能被利益冲昏头脑,要理性对待。

(一)立足自身实际,寻求差异化发展道路商业银行的背后尤其发展形成特殊的历史背景,不同城市地区也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根据自身实际、寻求银行间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是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商业银行要知道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地方,分析其处于的社会经济地位,根据城市居民的收人、消费现状,制定适合商业银行发展的道路。高估自身实力可能导致作出盲目的扩大市场、追求利益目标的决定,低估自身实力则可能导致客源的流失,所以要努力做到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扬长避短。同时根据地区发展状况,商业银行可以寻求各个地区的有头脑的投资者的投资。对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达到扩大经营的目的。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以将发展的目标转向于小城市、城镇乡村,注重小地区开发,走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参与投资建设新型农村,走新型的发展道路,避免同质化的产生,实现多元化发展

(二)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立银行决策监管系统首先,银行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部门作出的决定进行审批。确定其决定是否符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目标与规划。其决策是否能有相应的资金能力对其进行支持。其次,处理好高层管理机构人员与基层职员之间的关系。同时对高层的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促进人员间的有效沟通。努力做到责权明晰,提升银行整体的管理运行水平。基层银行工作人员对于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完善内部评估评价体系,是银行能够建立独立、权威、有效的审计体制,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最后,要保障相关信息公正公开和获取的渠道多元化,以强化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体制,增强客户信心。

(三)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实现防控专业化在商业银行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体系的发展,可以从两方面来完善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一是重视对职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在银行整体文化建设上,要重视风险文化的建设,考虑商业银行的风险是否合乎国家法律的规定,避免产生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避免商业银行因违反国家相应的规定受到制裁,产生金融损失的后果。二是在不断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学习有效的风险降低措施,对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定期对风险管理初始信息进行收集,对收集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以便对新产生的风险或原有风险的变化进行评估。

(四)满足客户需要,科学理性进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理性是前提,所以在进行对自身状况科学评估的前提下,努力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创新计划,稳定、有序的开展金融创新。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金融创新:一是完善业务流程,提升商业银行整体服务水平。二是完善金融创新机制,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细分,重视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三是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赢得顾客尊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商业银行要紧跟时势潮流,做出正确的决策来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践行科学发展、理性发展观,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l[]马蔚华.论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观[J].金融研究,2004口).

[2]国际金融报一2012.1222.

3[]郑申竟.逐互联网金融正当时「N].金融时报,2012一10一巧.

第2篇

互联网已经成为引导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互联网技术发展改变了我国社会的生活生产方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具有交易成本较低、资金配置率较高、支付便捷等众多优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弱化了银行的职能,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从技术及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与改革,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加强技术创新、信息管理及财务风险控制,增强用户的体验等,实现转型升级,紧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

二、互联网金融简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新型技术,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新型的融资模式,具有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精神,优化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资源配置及支付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型的金融交易方式已经产生,已经取代了直接面对面式的交易,交易类型是完全透明的,并且成本较低、方便快捷,交易价格与时间由交易双方决定,增加了交易可信度,大大提高了金融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金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成本较低,配置效率较高,能够推出新型模式与产品,这对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逐渐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势头,如在2012年的“双十一”活动中,淘宝在这一天的交易额高达200亿元。这样高额的交易额只能出现在互联网中。再加上互联网金融企业门槛较低,能够承担风险保证收益,也严重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地位。

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信贷业务也十分安全便捷,如蚂蚁花呗、人人贷、宜信等推出的信用贷款业务也对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这类互联网金融贷款可以实现小额贷款,能够满足人们的小型资金需求,缩短了贷款时间,简化了贷款流程。可以看出,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地位被挑战,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步取代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位置。在部分社交网络中,网络与信息借贷平台合作,实现信息对称问题,满足了人们的短期资金需求。由于互联网金融融资成本较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已经严重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模式。互联网平台主张平等、开放、合作式的交易,通过信息交流与技术探讨提供多元化、灵活化的金融产品供人们选择,也是传统商业银行难以做到的。

四、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转型对策

(一)明确转型方向

传统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互联网思维,在发展过程中以用户体验为主,转型更新。由于银行的核心就是用户体验,所以传统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核心来改善自己的营销模式和营销渠道,以客户体验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开拓互联网精神,保持平等、开放、合作式的发展原则。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上,融入多元、创新的发展思维,利用原有的客户基础及自身的品牌信誉,通过网络渠道及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发展优势,构建新型的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营销范围,根据用户需求创新产品,为用户的体验着想,推出超出用户想象的产品及服务,在发展过程中追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思维,确定发展方向,实现创新型发展。

(二)以创新作为发展的驱动力

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以创新为银行转型升级的驱动力,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重点集中在IT技术与业务流程方面,推动业务的盈利发展。根据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技术核心来优化产品,将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寻求新的发展方式。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原有客户的行为习惯来完善商业银行的智能化与网络化建设,加强与客户间的交流沟通,使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更加便捷、人性化,进而增强客户体验,降低银行转型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借助互联网思维构建业务平台,将闲散的银行用户集中起来,紧密结合用户的生活与财富需求,打造第三方支付平台或是借贷平台。以互联网创新思维为发展重点,活跃互联网金融平台,增强品牌黏度。并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风险及投资偏好,进一步细分市场,保证投出的资金与宣传都能够落实到实处,进一步增强营销效果,保证金融投资的透明化与一体化,实现金融资源分享的最大化。

(三)将大数据管理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

传统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户信息及交易数据,同时应增强对数据的分析及挖掘能力,利用互联网手段对信息技术进行分类与整合,实现商业银行的精细化管理。由此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必须重视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大数据资源分析库来充分掌握数据资源,以大数据提供的信息作为商业银行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整合银行内外的发展数据,构建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结构化管理。建立分析平台必须整合银行内部的数据情况,结合银行外部的市场发展情况,深度挖掘用户信息,实现统一的数据化管理。通过分析客户的行为及投资偏好来规划用户的价值曲线,进一步满足用户在金融产品和投资、信贷等方面的需求。利用大数据能够分析商业银行客户流失的重要原因,能够帮助银行及时正确地加以改正,从而促进银行的长远发展。

(四)将风险管理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严重影响着银行的转型升级,因此要将风险管理作为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支撑。分析银行的金融风险及运营模式,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联系,探寻新型的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保证风险精细化管理,也能细化分析客户的动态需求及行为,从而保证银行的财务风险成本,降低风险,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同时在线金融监督能够加强银行的监管体系,保障银行投资与金融管理,实现透明化、统一化管理,管理机制进一步监管银行的资金流向,使银行的每一分资金投入与产出都有所考究。

五、结语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

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影响着商业银行整体水平的提升,除此以外,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能力也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财务管理对于商业银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创新财务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出良好的内部环境。

一、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实现财务管理创新,可以对于当今社会变化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需求给予满足和适应。当今社会属于互联网金融的时代,银行的制度环境也由此发生着改变,银行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发生改变,需要将自身的财务管理进行加强,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商业银行当中,其内部管理的重要部分就是财务管理,以发展基础就是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将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进行调整,财务管理和控制可以不断得到加强,这样就可以将成本进行降低,从而对于风险目标进行控制,这也是当今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顺着这个发展渠道,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使自身可以更好的应对这个社会,满足当今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各种发展需求。创新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才可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创新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可以对于当今的市场经营环境进行更好的适应,将自身的财务发展需求进行满足,针对财务管理,实现风险评价,可以实时更新风险评价和管理方式以及资产成本。创新财务管理,可以将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进行降低,将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将银行的价值进行最大程度的实现,优化资源的配置,商业银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也会更加高效的开展下去。创新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可以将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进行提高。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衡量基础就是存款和贷款的增长率,当今互联网金融不断进行深入,因此也不断增加其衡量标准,当今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主要衡量标准包括管理模式和创新能力以及经营能力等,商业银行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治理能力对于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都具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今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要想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就要对于财务管理和控制进行不断的加强。

二、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

和互联网金融的企业进行比较,我国银行的发展资金比较充足,还具备丰富的客户,社会认知度也比较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比较强的,在我国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却影响到新型模式的继续经营和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改革发展的有效契机。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应对信息化时代提出的各种需求,将企业的价值进行扩大,需要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提高,因此商业银行开始将资源进行整合,在多个角度实现全方位的改革,将银行内部的业务结果进行优化,从而促进银行的市场格局可以实现转型,利用这样双重的改革,转变商业银行的发展格局。当前微信转账、余额宝等各种各样的网上交易模式,冲击了商业银行的传统产品类别,各当今的互联网行业这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资金诉求给予满足,对于商业银行的一定的贷款市场份额进行挤占。针对家庭水电费等各种日常的开销,人们更愿意在网上转账,更加方便快捷,金融机构的代缴网络平台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各种业务,产品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逐渐加大,银行作为中介的地位已经逐渐得到弱化,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可谓是举步维艰。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的财务成本管理理念

针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成本,不仅包括固定资产和各种费用,还包括资金和利息支出等等,这样一来财务成本管理就会变得非常复杂,因此这就需要建立出完善的财务陈本管理理念。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商业银行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单纯的认为财务成本管理就是节约成本。一些业务人员对于发展模式过于重视,但是发展奉献却没有得到重视。由于这种过于重视经济指标,轻视经济效益的观念,对于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造成影响,使互联网的金融时代的商业银行实际的财务管理效率得到降低。

(二)制度体系和应用方法不够完善

我国实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会使银行内部产生差异化,行业之间的联动合作在配合方面也会更加具备难度。通过相关的调查,银行的财务管理对于核算比较重视,但是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一来,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就会不够规范。除此以外,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将产品创新不断加强,将其服务质量进行提升,使实际业务等到一定的重视,将银行成本核算管理需要得到完善,使成本核算的分配系统更加具备实际操作性,这样将各种盈利能力指标得到满足,从而使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深入的进行下去,避免流于表面。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需要得到加强

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的财务管理才会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利用和建设信息化技术方面,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和发达国家的银行信息化进行比较,我国商业财务管理在信息化的技术水平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对于财务管理的各种需求仍旧无法满足。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低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逐渐变得复杂,突出了财务管理的作用,因此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也比较强。针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缺乏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缺乏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当今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于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各种要求无法满足。

四、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措施

(一)实现全面的财务成本管理

实现全面的财务成本管理,需要创新财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提高,可以降低银行的成本,增加效益。实现全面的财务成本管理,将成本投入进行优化,从而将各种财务成本风险进行规避,从而使财务成本结构得到改善,从而实现全面的财务成本控制管理,从而将其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全面的财务成本管理,核心就是风险管理,使成本管理变得更加全面和科学。使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树立出正确的控制管理观念,让他们在思想上对于财务成本管理给予重视,并且将财务成本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使财务成本管理具备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财务管理运行体制

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将传统的运作管理模式进行改变,实现矩阵管理,建立出来的组织结构模型就是中心辐射式,建立出有关成本的效益原则,将银行的内部管控得到强化,实现全年的预算管理,针对各种具体的指标,实现量化考核,并且建立财务管理理念,建立出系统的预警观念,高效利用商业银行的资源。除此以外,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出具有综合性的考评体系,使各个部门可以将任务指标进行及时的完成,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促进商业银行的运作管理更加具备精细化的特点。

(三)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水平

当今社会属于信息化时代和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可以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赢得一席之地,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针对现有的信息资源,可以针对资源进行全面和有效的整合,预算管理也要具备全面性,对于商业银行当中的各种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可以顺应当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在管理商业银行的财务的过程中,需要系统的分析财务信息管理,并且以当今的发展计划和市场状况以及顾客业务需求为基础,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商业银行可以共同发展。将各种相关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的引用,这样一来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平就会具备有效的支撑。

(四)革新成本管理

在当今的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成本核算,以产品创新和客户的多元化特点为基础,在银行各个方面入手,全民多核算经营成本理念,将那些收效比较微小的项目直接放弃掉,对于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需要将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在实际此案无核算的过程中,将费用支出进行合理的分配,实现摊销,全程监控成本的支出。除此以外,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向服务性的模式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服务成本的管理需要得到加强,利用各种相关的因素,通过动因分析法,对于商业银行当中各种目标成本管理,将其成本分配管控不断细化,将银行的价值链不断进行有效的延伸。

(五)创新大数据的产品组合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当中,商业银行对于大数据影响性需要充分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和互联网金融建立有效的联系,将大数据产品组合进行创新,可以和互联网金融联系产生良好的联系。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探索管理体系的具体运用模式,将相关的数据挖掘出来,并且进行全面的分析,加快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的转化技术成果,高效利用各种大数据,促进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获得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和外部资源加强合作,例如可以和电商核心企业建立有效的合作,将各个环节当中产生的数据尽心掌握,将外部的数据进行整合,对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采取有效的融资,将信息进行重构,建立出有关数据传递的机制,创作出来的大数据产品组合需要满足客户的需要。

(六)加强风险管控的工作

在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各个金融机构都在迅速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商业银行来说一种巨大的威胁,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将内部控制管理进行强化,建立出风险意识,将资产价值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对于项目实现有效的监管,针对内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中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使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可以获得有效的保障。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下,商业银行需要实现产品创新,将服务质量进行提升,除此以外,将银行的成本核算管理进行完善,使成本核算的分配系统具备高超的实际操作性,对于应力能力指标等进行满足,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当中,不再流于形式。重视商业印上的管理人员的培养,引入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将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在当今的互联网金融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并且在激励的竞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全面的探索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深入的分析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银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创新财务管理,使其可以对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需求予以满足。

参考文献:

[1]梁慧.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挑战与应对[J].统计与管理,2014,01:59.

[2]王亚娜.传统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创新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4,22:70-71.

[3]刘加旺.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4,09:3-5.

[4]李涛.互联网金融时代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07:119-120.

[5]苗娟.浅谈“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07:45-46+49.

[6]钱靖.试论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策略[J].新经济,2016,21:47.

[7]吕洁.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创新[J].上海企业,2015,06:60-62.

[8]谢波.财务和ERP云平台服务:云计算时代商业银行的战略机会[J].中国银行业,2015,07:65-67.

[9]孙文博.互联网金融时代吉林省商业银行创新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30:54.

第4篇

【关键词】不对称信息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现代风险管理

针对中国的银行业发展情况,面对信贷风险如何防空的问题是目前阶段的重要研究课题。保障商业银行的信贷安全能够有助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且重塑了商业银行平稳、安全的运营秩序,保障了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增强了我国银行宏观发展信贷风险管控能力,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平稳、安全、持续的发展环境中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商业银行的防范能力进行科学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手段,有效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能力。

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一)道德风险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中,企业道德性主要通过资金使用、运营、收益、偿还情况等具体信息展现出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对于信贷企业的实际数据信息了解不清晰,在商业银行执行了信贷过程后,信贷企业作为债务人并没有进行良好的数据反馈,针对商业银行所关心的资金使用合理性和信贷资金安全性方面内容信贷企业没有及时的回馈和掌握,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信贷安全存在不可控性,如果信贷企业出现破产、贷款挪用等问题会造成商业银行的单方面经济损失,并且信贷企业将经营风险直接转嫁给商业银行,严重威胁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

(二)逆向选择风险

信贷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风险主要是指潜在的不良信贷来源于积极寻找贷款人,并且理想预期与实际情况相反的交易过程。信贷企业和商业银行在签订信贷合同时,企业经常会选择性的隐瞒自身的经营信息,造成了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企业信息的不完整性,商业银行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信贷资金交给了空间利润高、风险系数也高的接待人,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逆向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和信贷企业的数据不对称性,造成了商业银行在未知的情况下产生了逆向喧杂,形成了不良贷款。

二、信贷风险管控手段

在信息经济学内容中,有效提供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具体办法,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实际经营情况,有效制定具体的商业信贷风险管控机制,具体执行办法如下:

(一)信贷企业数据搜集完整性

在商业信贷的前期调研过程中,由于商业信贷存在逆向选择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必须通过科学的数据信息调研,完全性掌握信贷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信贷偿还能力。商业银行要保证调研的数据信息真实有效,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信贷企业信息调研过程中要学会对信息真实性的甄别,保证数据信息的数量齐全、可信度高、时效性强。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信用评估体制

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通过不断借鉴外资企业的信贷审核机制,组建了信贷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信贷企业的信用评估有效反应了企业的信贷偿还能力,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的评级机制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数据调研指标完整性、量化分析模型设置科学性、数据整合信息的全面性等等,有效将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进行科学剥离,并且通过有效清理信贷企业的不良资产后降低新生信贷不良资产产生。所以商业银行的信号用评估体制要有效结合工商、金融、税务等众多部门结合制定,综合信贷企业的贷款偿还记录、经济实力等进行科学评级,并且建立完善的跨行信用信息公开行动,有效解决信用系统的信贷风险问题。

(三)加强合约限制性

在商业银行信贷过程中,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坚持依法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并且在信贷合约中添加限制商业接待企业参加金融风险活动经营等具体条款。在信贷合约中加入限制性内容能够有效监督信贷企业的经营项目,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接待企业在接收到银行贷款后,如果从事不可控性风险经营活动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在审核信贷企业偿还能力情况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信贷企业的履约习惯性调查。商业银行必须严格监管信贷企业的经营内容,加强信贷企业的强制性合约执行监管,有效保障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

(四)强化外部建设环境

在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过程中,通过完善金融法律体制,增强对数据报表的虚假编造和提供不真实信息等行为进行依法严惩,保障我国的会计审核标准体系和国际进行科学接轨,促进会计审核信息能够全面准确的将企业的资金流动能力、资产负债情况、贷款偿还能力等等展示出来,有效完善数据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建立科学的企业数据系统,让商业银行能够快速的搜索到企业具体经营信息,便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5]。增强商业银行的审计、会计和企业的信用数据评级等等社会监督机构的建设,并且依法加强社会监督机构虚假的数据信息和信用评级报告等等不合规项目的运行,保障商业银行获得的企业数据信息真实有效。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控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发展要求。信息不对称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制约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的提高。通过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掌控能力,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投资风险,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为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云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的策略[J].经济, 2017(1):00041-00041.

[2]武春桃.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经济经纬, 2016, 33(1):144-149.

[3]何振盟.论述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J].财经界, 2016(32).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对策

前言:我国商业银行是以经营货币借贷为主要业务的高风险金融行业,其风险的存在伴随着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由于商业银行所发生风险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的存在时刻有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倒闭破产。因此,完善建立有序的银行风险防范对策,成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1.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风险的主要体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血脉,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独有的特点,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划分为以下三部分:

1.1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风险金融机构。自商业银行风险认识产生以来,银行信用风险就成为商业银行最为重要的风险问题。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是指银行的债权人未能按合同签订的条件按时偿还债务,造成银行蒙受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但是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却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呈现上涨趋势越发严重。具体表现为:首先,许多银行工作人员为达到个人的自身利益,对银行的贷款审查不严格,对不满足贷款审批标准的借款人,代为虚报审批信息,造成贷款人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无法进行债务偿还;其次,银行人员大多盲目的相信大客户的信用值,对大客户的贷款要求,有求必应,没有对大客户的现实状态进行实地调查,造成大客户其实没有能力偿还贷款又经营不善,不断向银行借贷的恶性循环;最后,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对国外银行放宽监管政策,外企银行已经可以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导致银行竞争的日趋激烈,而国有商业银行大客户源的流失,新型客户体系的加入,等等上述问题都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1.2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利率风险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使用的利率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单一性和固定性,不能很好的适应中国商业企业在社会中的发展。因此,商业银行面对市场经济下不同贷款对象,不相同的贷款内容时,不能使用不同利率对各种贷款进行控制,削弱了商业企业的经营利润;同时,当社会出现通货膨胀时,银行利率会出现负值情况,严重危害了商业企业的发展,大量导致商业银行经济业务的亏损。

1.3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其实质是商业银行各方面风险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为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责流动性风险,即商业银行以正常价位变现能力和降低价位以达到变现能力所产生的风险形式。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较高,不良贷款仍具高位,银行的资金流动环境较差,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流动性风险发展,极有可能迫使银行进行提前清算,导致商业银行面临资金链断接的状态,甚至能够使商业银行破产。

2.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我国想要完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其根本是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商业银行风险发生的不同状况,采取不同的针对防范对策,具体对策如下:

2.1规范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

信用风险作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工作之一,信用的规范在整个风险防范中有着尤为重要的地位。规范商业银行信用防范工作,最点在于:一,商业银行应该引进国际先进的信用评价标准系统和风险防范模式,致力于从结构上建立完善的银行信用体系;二,建全商业银行信用管理,加强对贷款人的事前走访,事中分析,事后管理工作确保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减少企业不良信贷的发生;三,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的员工管理体制,加大员工激励体制,在工作上要求员工严格控制信贷的操作流程,明确个人的责任关系,对品质不好,有道德问题的银行员工予以开除,树立好的商业银行内部风气;四,运用科学先进的金融理念、技术分析,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回收率,使商业银行投资的证券基金以及各种经济业务投资的衍生品及时收回成本转嫁风险。

2.2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利率风险都严重威胁到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其风险的产生,降低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下的适应性,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利润的产生。因此,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的改革管理迫在眉睫。

2.2.1创新资金管理体系,完善内控管理

在健全商业企业流动性和利率方面,应建立统一的资金操作平台与管理平台,对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在资金分配过程中,创新建立经济信息和风险控制的监督预警机构,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的抵御性。

2.2.2 设置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部门

商业银行应设置独立的内部风险部门直接隶属于银行董事会,监管银行不良信贷经济业务,为银行部门提供外部监控力量。内部风险部门不属于银行任何部门,同时,内部风险员工也不就职于其他部门,真正做到以局外的眼光,对待商业银行风险,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内外双层的全方位保障。

2.2.3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变现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想要摆脱流动性风险与利率风险的影响,应该加强商业银行资金的变现力,同时增加银行贷款业务的种类,改变传统资金结构的固态化,增强各个商业银行的活动资金,压缩不良信贷影响,全面科学的改变以往束缚商业银行发展的机制,促进商业银行快速发展。

结束语:

我国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工作。对我国而言,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商业银行应该在日常经济活动中透彻分析风险本质,抛除表面现象,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配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规避商业银行风险,提高经济流动,从实质上化解风险,改进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朱然,李斌.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其防范.商场现代化,2005;08

[2]陈炜.商业银行会计管理探析.调研世界,2009;12

第6篇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影响;策略

一、引言

金融脱媒理论实际上与金融中介理论是密切相关的。所谓金融中介,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是指除了包括了商业银行外,还包括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以的身份通过证券市场为证券投资方和证券融资方提供证券发行、证券交易等服务;而狭义的金融中介就是指商业银行本身,商业银行通过提供存款利息从资金供给方吸收资金,通过收取贷款利息将资金以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等形式提供给资金需求方。“金融脱媒”的“媒”实际上就是指金融媒介也就是金融中介,但这里仅仅是指狭义上的金融中介,也就是商业银行。因此,所谓金融脱媒,就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近年来,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脱媒的程度愈发加深,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在金融脱媒的冲击下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每个商业银行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二、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长期以来,商业作为我国金融经济的支柱,对我国的金融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其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长期居于垄断地位,居民存款、企业贷款首先想到的就是银行,使得商业银行成为我国金融活动的核心。然而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脱媒的现象日趋显著,对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金融脱媒增大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流失

近些年,由于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由于这些新兴的金融企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服务上都比传统的商业银行更具优势,因此大量的资金流入到这些企业集团当中,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典型的例子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滋生出了许多庞大的互联网金融集团,像阿里集团旗下的余额宝,蚂蚁金融等互联网理财产品,这些大的企业凭借自身信誉及业务技术优势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资本,极大的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大了银行的存贷款流失。除了互联网金融公司,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也给商业银行的存款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许多大型上市公司凭借其良好信誉,自身已经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小型企业也可以通过创业板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这些以前都不得不向商业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大中小型企业,如今都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获得资金,大大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贷款。

(二)金融脱媒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比

息差收入一直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然而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许多大中型企业凭借其自身的信誉,开始绕开银行独自在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进行融资,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较以前不断缩小,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始开展一些新的业务来增加收入。这样就使得息差收入的在收入总额中的比重逐渐下降。随着金融脱媒趋势的越发加深,商业银行的息差收入所占比重也将会越来越少。

(三)金融脱媒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管理难度

首先,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会导致其风险管理难度的加大。由于资本市场以及金融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大型的信用良好的优质企业开始自己通过债券市场或者股票市场进行资金的筹集,而不需要或减少了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商业银行为了保证其效益,不得不拓展其中小企业的市场业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资金、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信用水平远远不如大型优质企业,这必然会导致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信贷风险。并且随着直接融资的发展,商业银行中关于利率、汇率等波动性较大的业务也肯定会显著增加,这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互作用将会大大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

其次,客户管理难度增大。金融脱媒过程中,大型优质企业不再仅仅依赖商业银行的贷款,使得其在与银行交往的过程中地位在不断上升,甚至处于优势地位。最突出的表现便是企业比以往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商业银行一旦不能满足这些企业的一些特殊需求,不能为其资产增值,不能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这些客户就会选择其他能为其解决问题的银行。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客户管理的难度增大,对商业银行客户服务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金融脱媒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以往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居民储蓄和企事业单位的存款,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存款利率较以前有所降低并且波动性也比较大,使得大量存款开始流向资本市场。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开发,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量身打造符合客户利益的不同的资金投资规划,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重新把资金存款吸引进来从而应对金融脱媒产生的影响。

(二)调整客户结构进行以拓宽投资渠道

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融资渠道变得多样化,许多大型上市公司凭借其良好信誉,自身已经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来进行融资,从而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只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发展战略,转而积极开拓中小企业市场,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加上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使得中小企业市场空间巨大,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市场业务的开发,降低对大型企业的依赖,从而减小金融脱媒所带来的影响。

(三)拓展新的中间业务来提高非利息收入

通过拓展新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优化资金配置,减轻税负,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压缩了资金使用成本,增加了银行利润。如今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金融经济联系愈发紧密,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力争在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之前,抢占中间业务市场,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开办以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个人理财和银行信用为载体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抢占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减少由于金融脱媒带来的冲击。

四、总结

金融脱媒的产生对商业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商业银行应当努力降低这种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利用好它所带来的机遇,稳定自身发展。无论金融环境如何变化,商业银行必须不断的根据环境的变化,从客户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地进行创新和改革,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增强风险控制水平的条件下,扩展信贷范围,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成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利用自身本土优势,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只有这样我国商业银行才能更好的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得到长足发展,在金融市场化、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屹立不倒。(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金融;声誉风险;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6-0097-04

近年来,国际社会掀起了低碳经济的热潮,尤其是在低碳投资领域。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可持续能源市场的投资已从2002年的22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750-20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其数额将增至4000~5000亿美元。尽管如此,低碳发展的投资缺口依然巨大。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单靠政府的资金仍无法完全满足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为满足低碳投资需求,撬动经济主体低碳投资的热情,必须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通过日常借贷业务,与消耗化石燃料的大型企业发生频繁和直接的接触。这种接触使得商业银行能够通过自身的经济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间接的影响。同时,气候变化对贷款企业的资产价值、经营业绩和投资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银行的经营业绩。因此,商业银行与低碳经济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近年来,已有一些文献开始研究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关注采纳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问题。但相关研究多是从道德自律的角度去论述国际商业银行业务调整如何影响企业信贷进而影响低碳经济,并没有论述影响国际商业银行业务更新与调整的具体因素,也没有考察银行业务的调整类型。实际上,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迫使一些国际商业银行更新了业务种类并调整了信贷决策。本文试图对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商业银行业务调整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国内商业银行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低碳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国际金融公司2005年进行的题名为《银行考虑可持续问题的关键因素》的调查,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出发解析了哪些因素在促进社会责任机制与银行业务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调查结果,银行可持续问题的关键因素包括:信誉增强与声誉提高、投资者的需求、较低风险且较高收益、利益相关者收益增加、银行/客户面临责任索赔、业务发展潜力、客户的需求、不良贷款经验。在上述因素中,信誉增强与声誉提高、投资者的需求、低风险且高收益位于被调查银行所列因素的前三位。而利益相关者收益增加、银行/客户面临责任索赔、业务发展潜力、客户的需求及不良贷款经验对银行可持续问题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与前三个因素相比,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小。

商业银行之所以关注低碳经济,关键原因之一是低碳经济对银行的信誉与声誉有重要影响。信誉与声誉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银行信誉增强与声誉提高会提高存贷款数量,增加银行股票的价值和流动性。相反,信誉和声誉的下滑会影响银行的收益,尤为甚者将造成挤兑效应和羊群效应,此时银行面临的不仅仅是业务量的急剧减少,还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另外,低碳投资者的需求及低碳项目的低风险和高收益特性都是商业银行关注低碳业务的重要影响因素。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是获取高额利润。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要收益来源之一,低碳资金需求者的需求结构与数量自然是影响银行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低风险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是任何投资者追求的目标,具有低风险和高收益的低碳项目自然也成为商业银行投资的重要对象。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信贷风险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环境因素很可能会影响银行的信贷业务,加剧银行的信贷风险,尤其是对于气候脆弱型行业和温室气体排放密集型行业的客户群体。这里的气候脆弱型行业是指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行业,如房地产业、农业和旅游业。温室气体排放密集型行业是指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行业,如石油、天然气、煤、重型制造业和运输业。各国新颁布的环境标准将加大上述行业的环境治理成本,从而降低他们的投资收益和股东回报。可见,气候问题会直接影响上述行业的经营绩效和收入以及他们的还款能力,从而加剧银行的信贷风险。此外,银行也会遭遇抵押品贬值而带来的信贷风险。一般情况下,一国政府会根据国际协议来制定和执行本国的环境标准,并根据此标准执行抵押品评估行为,这就容易降低环境绩效较差的抵押品的价值,进而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

(二)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也称品牌风险。国际银行和大型私人银行向有环境风险(劣质)的借贷者放贷的行为,会受到来自民间社会组织的公开谴责,追究其贷款给对环境不利企业或项目的责任,进而影响该银行在民众中的信誉和威望。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7年由美国知名的环境保护组织——热带雨林行动网络(RAN)所引导的反对德克萨斯州建立11个煤炭发电厂的案件。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和美林集团负责安排该项目的融资,结果成为RAN指责的目标。RAN一共向54个金融机构发出正式信函,要求他们拒绝对该项目融资。这些环保行动对于有效捍卫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成为银行声誉的“品牌杀手”,而声誉对银行的运营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民间社会组织外,气候问题也将对股东决策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对银行不利的市场和公众反映。除了非政府组织以外,股东也开始关注与气候相关的问题。当股东动员反对具有环境风险的项目时,将对银行产生不利的市场和公众反映。一个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根斯(Gunns)公司纸浆厂的融资案例能够比较贴切地证明这一观点。Gunns公司的一个融资项目具有严重的环境影响。澳新银行是Gunns公司的长期融资方,由于公众呼吁和股东反对,澳新银行被迫放弃成为这个项目的贷款人。

(三)诉讼风险

对于对环境不利的低质贷款行为,银行除了面临公众的道义谴责外,甚至会遭遇被诉讼的可能。以美国为例,1980年美国政府颁布了《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该法案规定,如果贷款人承担了土地污染的法定责任,那么其贷款银行也将被追究受污染土地的清理费用,即使贷款银行没有拥有土地。一些银行因此被卷入到许多备受关注的诉讼案件之中。美国进出口银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2007年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和美国进出口银行被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之友”、奥克兰市议会和四个以上的美国城市。该诉讼称,被告给予资金支持的项目,其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8%,因而被告对诉讼人城市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负有责任。这一案例开创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被诉讼的先例。而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银行面临诉讼风险的几率也将随之增加。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以上风险的集聚,甚至将进一步导致银行市场机会的丢失。一些国际再融资项目仅在附有符合环境标准的承诺时才可得到。那些未承诺或者曾有劣质环境信贷先例的银行很难得到这一市场机会,进而导致客户与资金的损失。

三、商业银行开展低碳业务的国际经验

(一)绿色信贷业务

低碳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逐渐兴起。绿色信贷是指银行有权决定是否提供全额融资、条件融资或直接拒绝为产生较高温室气体污染的重大项目融资。反过来,银行可以鼓励先进的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创新。为鼓励绿色信贷业务发展,金融业创建了一些自律守则。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自律守则包括:赤道原则、气候原则和碳原则。

1.赤道原则创建于2003年。目前该原则仅包括项目融资,并且要求银行筛选所有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融资以防潜在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影响,从而达到国际金融公司(IFC)设定的标准。目前,世界各地已有超过60家大型商业银行采纳了赤道原则,使得绿色项目融资规模涵盖了全球项目融资市场的85%以上。

2.气候原则创建于2008年12月,该原则要求参与者在营运、决策和发展等方面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尽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最终达到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该原则适用于商业银行提供的所有金融服务,包括保险、企业信贷和投资银行业务、项目融资和资产管理。目前,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汇丰银行、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渣打银行、瑞士再保险、(F&C)资产管理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等8所银行已经接纳了此原则。

3.碳原则提出于2008年2月,由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富国银行共6家金融机构与电力公司和环保团体联合制定了旨在降低美国电力项目融资中的碳风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碳原则。签约银行鼓励自己的客户投资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利用的项目,以促进碳捕获和储存技术的发展。

(二)低碳理财业务

以低碳理念为卖点,商业银行进行了大量的金融理财产品创新,主要低碳理财产品可以分为以下3类:

1.国际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与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环保概念股票、气候交易所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世界级权威机构的水资源和可再生能源指数及气候变化环保指数等挂钩,推出碳金融理财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包括碳信用证交付保证、风险对冲和与碳信用证价格联动等新型金融产品,从而分享碳减排成果。

2.国际商业银行与环境交易所等机构合作,以低碳公益类理财产品为载体,在投资人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同时,通过建立“个人绿色档案”,将预期投资收益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额度,培养大众环保意识,实现自愿减排。

3.国际商业银行创新销售方式,推出具有低碳性质的理财产品,通过短信、电子屏、宣传单等方式,建议投资者登录网银或拨打电话银行购买,从而省却了传统购买方式因交通、办公成本而耗费的人力物力,倡导低碳生活。

(三)低碳投资业务与中间业务

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方面,除绿色信贷和低碳理财业务创新外,商业银行也可以成为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经纪人,或者成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市场的投资者。自2005年全球碳市场建立以来,其市场总值从最初的108.6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760亿美元,增长了15倍。据世界银行估计,碳交易市场最终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市场。碳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给商业银行创造了套利空问,吸引了许多大型商业银行的加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技术领域所呈现出的市场机会同样吸引了国际商业银行的关注。自2007年,在民营技术开发、设备制造、项目融资及企业并购活动等领域的投资额超过了1.1万亿美元,位居投资榜榜首;其次是超过22亿美元的“效率和绿色建筑”投资;然后是包括智能电网在内的清洁技术投资,投资额也超过了16亿美元。如,智能电网的融资机会是互联网的1000倍,很多大型国际商业银行都被吸引到这一领域。

(四)低碳风险监测与管理业务

一些大型的国际商业银行开始扩大他们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范围,使其包含“气候风险”指标,主要包括信贷风险、声誉风险和诉讼风险。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自己的环境、健康和安全(EHS)标准,以评估和降低“气候风险”。目前,已有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和OECD内部的金融机构建立了自己的环境影响评估程序。

四、结论与启示

根据国际金融公司2005年的调查结果,信誉增强与声誉提高、投资者的需求、低风险且高收益是国际商业银行可持续问题的关键因素。低碳经济背景下,鉴于国家和国际环保法规的不断发展以及民间社会组织的“实时”监督,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发生变化,尤其是信誉风险、信贷风险和诉讼风险的加大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收益。同时,考虑到低碳经济的高额回报,一些国际商业银行进行了大量的业务调整与创新,并为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和向低碳经济转型做出了贡献。国际商业银行从事碳金融业务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一些重要的启示:

从推动商业银行从事低碳业务的外部力量来看,信誉和收益是商业银行从事低碳业务的主要动力。国家和国际环保法规的不断发展及民间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为商业银行从事低碳业务创造了空间。因此,为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低碳业务发展,政府应出台明确的低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同时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作用。

第8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现状;发展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临当前内外经营环境的巨大变迁,城市商业银行何以有效应对,是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现实处境 

“双轨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绩效显著的主要原因,即在保持国有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放松国家垄断,使新兴部门进入,利用竞争所形成的“鲶鱼效应”,提高国有部门的效率,带动经济增长。与此相似,我国金融业改革同样走了“双轨制”之路,即在原先国有银行框架内引进中小商业银行,利用“长出”的新体制推动旧体制的变革。 

尽管从量的角度,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实力还不是很强,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在经济、金融各个层面上仍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首先,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其次,提高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再次,有效地化解了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最后,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资本充足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以往存在问题的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集中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程度严重失衡 

当前,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差异较大,发展程度严重失衡。这一方面受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战略的限制。 

(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和吉林银行外,其他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单一城市经营,这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其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单一城市经营势必使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集中在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经营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和市场的扩大,企业的区域扩张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空间布局提供金融服务。 

(三)产品服务创新不足 

目前,通过为广大客户提供理财咨询、投资顾问等中间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均比例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却对中间业务认识不足,没有把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收入当作新的利润增长点,再加上客观上受经营区域单一、经营网络过小等因素的限制,不能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只能从传统的存贷业务中求生存。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是其股权结构不尽合理,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与过多,真正关心银行生存和发展的私有企业、自然人以及外资股东所持股份比重并不大。这就导致了城市商业银行被少数人控制,其贷款受政府意愿的影响很大。另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不明确,无法达到有效制衡等问题。 

三、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欧美中小银行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兼并、重组和联合 

城市商业银行应兼并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城市信用社以及寻求同级之间的兼并联合。通过兼并和重组,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能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还能减少不良资产的比例,增加资产实力。统一内控制度建设、统一科技电子化建设、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业务凭证、统一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社会信誉度。

(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对经营者的产权约束,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城市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地引进人才,加大业务创新力度。 

(三)正确的市场定位 

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成功经营经验的总结,城市商业银行应主要依托地方政府及地方人民银行;为地方中小企业和市民当家理财;参与地方经济改革,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简而言之:服务地方、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 

(四)政府的政策支持 

首先,央行应允许城市商业银行针对不同的贷款对策和贷款种类确定不同的贷款利率;其次,中央银行应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再次,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处于组建时间不长且内部存在着一定的兼并和重组,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对并购实行免税优惠;最后,政府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并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提供支持,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一种国民待遇。 

(五)加强产品创新,扩充业务范围,促进中间业务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业务品种多样化原则 

各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品种全而精。 

2.市场营销高效化原则 

要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问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3.营销策略针对化原则 

要了解辖内企业和个人对中间业务产品的需求,在市场调查中制定营销策略和使用国际惯用营销手段和方法,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使开发的中间产品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树立独具特色的品牌,扩大市场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集中配置 营运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我国银行逐渐转变为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经济时展的必然。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以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标,商业银行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符合市场价值规律。自央行取消商业银行贷款限额以来,商业银行开始实施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商业银行获得更大自由度的同时,也招致一些新问题出现。如巨大的经营规模、复杂的业务体系、多变的经营环境等都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在这种情势下,商业银行仍然存在资金配置层次低、配置方式落后等弊病,要想彻底解决就必须加强资金营运管理。

一、资金营运的基础认识

资金营运,是商业银行对通过资金投放所形成的各项资产的利用、管理和调度行为。作为财务管理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保持货币性资产的合理持有数量,及时取得和有效利用货币性资产,保证其流入与流出在时间上和数额上的平衡。实践证明,加强资金营运管理,对于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特别是对保证流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单纯从保证资产流动性的角度看,资金营运管理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营运资金实施管理。从既保证资产流动性又提高资产利用率的角度看,资金营运管理主要是对商业银行流动资产中的准备金、现金以及应收账款实施管理。

准备金与现金,既是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项目。准备金和现金的持有数量和利用效率,不仅能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产生作用,而且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明确准备金和现金的有关问题,是加强资金营运管理的前提。商业银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行业,它由于经营不善而产生的严重后果比其它企业厉害得多,它不仅损害存户的利益,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信任气氛,一家银行经营不善,常常会诱导其它银行的顾客纷纷提款,引起金融风潮,迅速减少全国银行货币的供应能力,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目前商业银行的应收账款主要以融资业务为主。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大约在5.5万亿人民币,占企业总资产30%,甚至一些企业的60%是应收账款,所以打通这一渠道十分迫切。商业银行针对应收账款业务主要有两个类别,一是应收账款转让业务,另一个是应收账款质押融资。银行业对于应收账款管理的作用:通过保理业务对企业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在必要时实施对企业资金活动的控制;对企业信用评价,动态掌握企业的偿债能力;借助存款与结算功能,了解关联企业的资金活动,从而进行管理。

二、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市场经济建立较晚,市场机制也不够成熟,在这种环境下商业银行必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无法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观念陈旧,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盲目增加贷款比率等,这些问题如果不理清将影响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面临经营危机。

(一)资金营运机制不灵活

国家不断加快银行商业化进程,试图通过商业化的转变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这就对商业银行资金营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资金调控是检验资金营运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环境下只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资金调控手段,才能使资金得到高效化利用,才能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从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调控手段单一,主要是内部贷款、定期存款、二级存款准备率、系统内资金往来利率等,这些方法并不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产生的,也没有按照市场发展规律来进行。因此,商业银行的营运机制亟待改革与完善。

(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银行将利益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但是大多商业银行对利益最大化的认识不足,又受计划经济影响,导致在营运过程中过分追求利润而忽略了长远发展。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只是将经济效益作为一种口号,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计划,也没对资金的合理流动进行实际性操作。商业银行的资金营运观念淡薄,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商业银行不断加大筹资力度,资金流动层次较低,没有考虑到长远发展。

(三)资金运用方式单一

事实上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是十分宽泛的,一方面商业银行十分重视资金筹措,一方面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商业银行除了存款之外,还有诸如债券回购等,这些使得商业银行在资金来源上压力并不大。但与之相对应的资金应用就显得比较单调,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以贷款为主,这也是他们唯一的资金动作形式,虽然有不少商业银行试图开发一些新内容,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在资金运作方面也并不是合理的,短期资金被长期占用,而长期资金在短期之内又无法收回,银行陷入了利益荒的尴尬境地。

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管理对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迅速攀升,与此同时国外一些银行开始关注中国市场,逐渐将资金注入到中国市场之中。在这种情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的竞争,对此必须针对资金营运方面的问题制定对策,以保持平稳的发展。

(一)建立灵活的资金营运机制

一个好的资金调控方式是检验资金营运管理的标尺。这是因为可以对内部各项业务及产品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准确计算,从而促使资金向高效益方向流动,促使经营由被动变主动,为经营业绩提供了基础。同时,统一的内部资金调控制度,还为其最优化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资金集中、统一配置和内部资金价格体系的重新构建,必然带来两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一是决策层次的提高,二是价格杠杆作用的强化。通过这两个根本转变,必将对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益、防范经营风险产生重大和积极的影响。

(二)认真分析资金运营情况,做好资金预测

从资金营运期限的角度看,银行必须对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予以管理。从短期的角度来看,银行要保证储备所需的资金,同时,也要保证有替代资金来源用以弥补资金的流出。短期需求主要满足客户存款提取或合理的贷款需求,也就是一种即时需求。从长期的角度来看,流出与流入的资金必须得到平衡与协调,从而使未来可知的和不可知的资金流出得到有效的资金补偿。在银行的经营中对资金长期需求的预测,是为满足长期发展的营运资金需求,其作用是为贷款扩大提供资金。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地区,贷款需求没有多大变化,存款则可能稳步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对流动性需求有长远打算可以使银行保持更充分的投资。

商业银行对长期需求的预测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基础上的,客户未来的资金需求可能对商业银行目前的资金营运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它毕竟是一种潜在的需求,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也可能给商业银行产生压力。

(三)加快转型脚步,探索新型的资金运营方式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快转型的步伐。首先,要在国家法律法规支持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内部责任机制,增强管理、执行各层的责任心。其次,重视业务创新,引入市场机制,不断使金融产品推陈出新。最后,要有的放矢,不同的机构因地制宜地实施不同的运营政策,切不可一刀切,要给网点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总之,商业银行发展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应该对商业银行所处的内外环境有清楚的认识,不断改变思想,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资金营运新方法,为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