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13:34
导语:在高校校园安全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实验室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20世纪50年代所建的砖木结构实验实训室,大多都是采用木质材料,楼道窄,防火设计不合理;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大幅增加,用电功率增大,原有的供电设备设施陈旧,线路老化,难以负荷。为防止计算机、投影仪等精密设备的失窃,各院校普遍采用的是为实验实训室加装钢筋防盗网,增设全密闭金属门等设施。这种做法虽然保证了实验实训室财产的安全,但是阻塞了安全通道,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安全教育不够、安全意识缺失。首先,学校只把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进展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把教学和科研绩效作为考核工作的量尺,对教学、科研安全特别是实验实训室安全宣传教育严重不足或趋于淡化。仅有极少数教师会在实验实训课程准备阶段――实验实训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醒学生注意有关的潜在危险和必备的安全措施;其次,实验实训者――学生和老师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大意,甚至从未引起重视。一旦发生意外,出现不测,大多数教师缺乏相关的安全救护知识,紧急应对,难以尽快组织学生将事故消灭于萌芽或损失减少到最小,继而酿成大祸,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三)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专业管理“缺位”。安全管理是一门系统科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体制为: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院校长负总责,安全保卫处等下属职能部门具体运作,这种简单、粗放的管理结构,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内容丰富、种类广泛、专业性强,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火、防盗,大量涉及相应的专业技术防护、防范知识和技能。保卫处和实验实训管理机构没有配备专职的安检查,没有专业人员定期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排查和整改,难以对实验实训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不能有效确保实验实训教学安全、无事故开展。
(四)安全管理制度较严格,制度执行不严谨的“错位”。绝大部门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都制定了较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但普遍存在执行不力、落实不细、权责不清等问题。随着应用型、实践型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不断加大,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实验实训“硬件”不断加大,但专业和专职管理人员缺口较大,只能临时招聘非专业人员或学生到实验实训室 “顶岗”。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设备以及实验实训中潜在的事故无从知晓,使得相应的安全措施形同虚设,难于落实。这些都给实验实训室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创建平安校园氛围,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实践证明,创建平安校园氛围是提高师生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安全意识和自觉的安全行为,让“事事要求安全、人人需要安全”的理念,“预防为主”的思想深入人心。上至学院领导,下至全体师生都应接受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开辟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栏,安全知识教育网页,不定期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及教职工进行系统地、科学地、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新建实验实训室投入运行前、新设实验实训项目开始前都要对指导老师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平安校园氛围不仅使教师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后更好地教育学生,也使学生接受熏陶,提高自身安全素质,培养安全行为的良好习惯。
(二)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坚持责任到人。首先,按有关规定和院校安全实际情况,成立以院校法人为首的、分管学院安全保卫工作的副校长以及各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安全工作。并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其次,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并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实训室管理细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教育,使其充分了解实验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掌握规范化的实验实训手段。第三,必要情况下,可在院校实验实训中心下设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科,全面负责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及教育培训工作。
(三)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实训室建设。(1)实验实训室安全运行组织管理标准化。主要是要研究制订以实验实训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标准,并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认真贯彻和执行。(2)实验实训室安全条件标准化。主要要保证实验实训室的房屋及水、电、等基础设施规范,实验实训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实训室通道畅通、整洁卫生,实验实训室安全标志牌醒目直观,实验实训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安全事故抢救设施完备,依此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标准,作为实验实训室建设和检查的依据。(3)实验实训室安全操作标准化。主要针对各实验实训室所开设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制订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操作。(4) 制订和完善激励机制。实验实训室日常工作尤其是安全管理不仅繁重、繁琐、细致和长久,且效应不易显现。因而,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在实验实训教学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驾驶素质;安全行车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6-0036-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以及市场力量的推动,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也逐步增多,高校后勤中车辆及驾驶员数量也快速上升,安全习题日益突出,而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人、车、路的管理,它贯穿安全管理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三者之中,人的因素,特别是驾驶员的素质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笔者认为研究驾驶赠的素质在安全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
一、身体素质与安全关系
作为机动驾驶员必须有一个适应驾驶工作条件的健康体质和敏捷的反应速度,才能适应于现代汽车及运输行业的发展,才能在各种不同道路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安全、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否则,可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我国交通事故属于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占驾驶员原因的7.4%,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对其申请驾驶证者的身体条件有具体的规定,但笔者认为目前对驾驶员身体条件检验存在两点不足之处:首先放松了身体检验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需求,汽车进入家庭,使得学习和掌握驾驶技术的人越来越多。而部分培训学校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对驾驶员的身体条件检验,有些初学驾驶员根本没有通过医疗部门体检,有的人在视力、听力、变色力、身高等条件上根本没有达到其标准,甚至可能有少数人还存在着妨碍安全的疾病或生理缺陷。可以想象这样的人驾驶机动车又怎样能保证其安全行车;其次,随着科学技术成果在汽车上的大量应用,机动车车速越来越快,交通情况越来越复杂。而在行车中,车速越高,驾驶员的注视点就越远,视野越窄(视野与车速的关系如下表),加强员注意力随之引向景物的中心,而看不清两侧较近的情况,形成所谓的“隧道视”,而危及行车安全。因此,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变,在行车速度提高的同时对驾驶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驾驶员身体检验时(特别是对专业驾驶员),除了检查他们的静视力、变色力外,还很有必要用先进的设备检验动视力、视野、反应和立体视觉等,以提高加强员队伍的自身素质,减少发生事故的隐患。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检查了311名肇事驾驶员的立体视觉功能,结果发现立体盲12人,约占3.86%,立体视觉异常者占12.9%。说明立体视觉与发生事故有明显的关系,见表一。
表一 视野与车速的关系
二、心理素质与安全关系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发生交织时一种人的本能判断、理解与反映,它是人的综合知识和意志力集中体现,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当遇到一些意外事件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冷静思考、做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能够把矛盾顺利化解,作为加强员,由于驾车途中,情况复杂多变,会出现许多种危险情况,这要求我们驾驶员能够正确理解、判断并且做出正确的反应,比如说当前发生有人突然横路,驾驶员第一反应就是保持冷静不断慌张,然后正确判断车与横路人的距离,根据当时行车速度,作出急刹、减速或者避让等措施,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驾驶员能够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并且将上述措施有条不紊地完成,避免事故。而素质较差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反映是比较慌张,因而导致头脑不冷静,既而不能采取正确处理措施,最终导致事故发生。从大量的资料调查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时在事故或事故处理中占据主要作用,由此看来,有必要加强对加强员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提高。加强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指对驾驶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实施良好的引导,使其在情绪、意志、思维等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较强的注意力及控制力,能够冷静果断地处理突发事件,提高加强员的心理素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注意驾驶员的心理的自我调节;(2)保持加强员的心理平衡;(3)适应驾驶员心理档案,实行针对性心理教育;(4)开设加强员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医生对驾驶员进行定期的心理测试和咨询,对心理状况不良的加强员进行心理辅导。
三、职业道德素质与安全关系
我国目前交通混乱,交通事故多,与少数驾驶员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放松交通道德修养,在交通活动中以交通强者自居等不良行为有关。其主要征象有:乱停乱放、争道抢行、以强凌弱、、互不相让、蓄意报复等,占因加强员原因造成的事故的44%。这些行为搅通秩序,危及交通安全,污染社会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甚至给国家和 亿的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为了提高驾驶员队伍的思想素质,减少不良加强行为和事故隐患,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员培训学校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考试中增加职业道德的内容,对教练员从严从高要求,使他们真正成为学员的表率,培养品质优良的加强员;其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再教育,深入、广泛和持久地开展安全联组活动,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秀加强员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有不良加强行为的从严批评教育;再者,坚持加强员违章记点和新闻曝光,组织违章加强员办学习班,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安全加强常识,让加强员做自觉履行职业责任,自觉遵守职业,职业努力提高职业技能。
四、技术素质的安全关系
加强员的技术水平包括加强技术和安全行车经验两个方面。因技术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加强员原因的40.7%。其主要征象为:路况估计不足、紧跟太近、车速过高、措施不当等。加强员技术水平低,除加强员自身的主观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加强培训学校的培训质量和加强证的考核标准。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培训与考试发证的考核标准。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加强培训与考试发证处于初始位置,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工作之一。所以,为了提高加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交通事故,就必须从加强员的培训抓起,各培训学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应严格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加强员考试办法》的要求扎扎实实地训练,保证学员的训练时间,狠抓培训质量,让学员学到过硬的加强操作技术。此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驾驶培训学校的管理,大面积地推广计算机管理系统命题、评卷和红外线桩考检测仪等科学考核方式,在坚持异地监考的同时加强考验员队伍的建设,严把考试发证关。并且通过加强员的年度审验和安全联组活动,加强驾驶员的安全和顽固不化教育,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结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自身的安全性能、通路的安全设施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发展,但在形成交通的人、车、路三要素中,人的可靠性都很难提高,从统计资料得知,在所有交通事故中,与人的因素有关的交通事故约占80%左右,而驾驶员负全责或主要的事故占70%以上。这说明:在交通安全体系中,加强员的素质是交通安全中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交通安全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参考文献:
学生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主体,是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其平时的日常行为,这也是教育部提出素质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此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进入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阶段,因此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就相对更早的与外界社会发生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学生的安全,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之一。
1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点
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在校学生的总量还在不断增长,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当前高校安全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是校园内的各类安全隐患依然存在,高校安全形势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因家庭、交友、经济等问题斗殴,造成流血事件的现象屡见不鲜;因随意用火、用电而引发火灾的事件不胜枚举;因不堪承受学业上的压力或感情上的纠葛而坠楼伤亡的案例一再发生;因沉迷网络而上当受骗的学生随处可见;因毕业后谋职不顺而心灰意冷、自甘堕落甚至自寻短见的学生也不在少数。因此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1 法制意识教育 法制意识教育是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基础,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使得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人身安全、社会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等相关法律知识也了解甚少,造成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对他人轻易相信,并且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也没有意识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法律措施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外,也由于欠缺法律意识,学生自身的犯错行为可能上升到违法的行为,最终后悔莫及。因此,高校要首先要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切实增强学生纪律观念,从而规避安全风险。
1.2 安全知识教育 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高校还要向广大学生普及相关安全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身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周边经常发生学生受伤的实例,因此通过人身安全知识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财产安全知识教育。学生的钱财并不算多,但却是小偷、骗子的主要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了解校园内和社会上财务失窃、骗人的一些惯常手段和方式,让其增强防盗、防窃和防受骗的意识,从而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第三,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由于学生寝室的密集性,校内消防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和损失,因此加强学生的防火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校内规章制度,禁止使用违禁电器,从而降低消防事故发生的可能;第四,网络安全知识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在其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因此网络安全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关于网络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增强网络中保护个人隐私,防止被骗的意识,做到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第五,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虽然交通规则大家都懂,但是却被严重忽视,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并且学生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是外出的主要人群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学生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其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悲剧的发生。
1.3 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行为一般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感情矛盾、家庭环境等方面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正是导致其产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正能量,使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人格全面的发展和完善。
1.4 安全道德教育 安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道德层面的意识架构,并且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目的并不是保障某一个人的安全,而是所有学生的安全,这就需要大家具备基本的安全道德意识,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不仅要对自身的安全负责,而且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友善合作,提高整个校园内的安全水平。
2 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为了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武汉市内10所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以及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300份,收回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85份,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2.1 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并不是单一的、独立的一件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并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体系,才能达到安全教育工作的目的。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体系相对并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多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匮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老师,主要是让班级辅导员或其他老师做这方面的兼职老师,其虽然具有较为认真的教学态度,但因为安全教育并不是其所学专业,所以在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上还是有所欠缺,尤其是那些更加专业的法律知识、心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知识等就更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②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教育知识教材。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相关老师都是在网上下载相关资料,以及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教授,并没有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教材,这就造成学生所学的安全知识存在一些不完善和不规范的现象,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自身安全。③缺乏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在切实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生活安全工作中,除了需要其自身的安全保护之外,还需要学校的相关配套制度予以管理和约束。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校纪校规、寝室管理条例等方式和手段达到这样的目的。然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相对松懈,也没有适当的奖惩措施,最终使校规校纪沦为摆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此外,还存在一些学校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注重安全功能,而忽视了人性化的特点,导致师生与制度或保安出现对立的现象,最终也就难以获得理想的安保效果。
2.2 安全教育手段相对落后 安全教育知识是一种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并且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知识类型,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安全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和宣传方式上,主要以上课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其安全素质教育实践性不强、趣味性不够,课堂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就无法起到安全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2.3 忽视安全心理教育 根据我国教育考试制度以及高职院校的特点,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综合类高等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体现在学习能力上、心理素质上以及接受能力上等,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心理问题出现的可能也就相对高一些,一般包括:偏执、焦虑、暴躁、抑郁、报复等。然而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中更重视外部的人身安全、消防安全和网络安全,恰恰忽视了心理安全教育这一点,这就给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最终可能导致其发生安全事故。
3 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3.1 健全安全教育体系
①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对安全教育工作更加重视,首先就要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从外面聘请专业的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或让其成为学校的专职教师,或与其以合作的方式保持联系;另一方面,要对学校内部从事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安全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安全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的培训,保证其能够将专业的安全防护知识完整、准确的传递给学生。②购买或编制安全教育教材。在具有专业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后,还要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购买或编制安全教育的教材,知识要正确,内容要全面,包括相关法律知识、人身安全知识、消防安全知识、网络安全知识、心理安全知识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受到系统的学习和培训。③建立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主要通过校纪校规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管理和约束,并根据具体行为制定奖惩措施,将安全责任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个人,让学校工作人员以及学生都能感觉到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目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具体制度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规定”、“校园治安管理处罚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学生公寓管理办法”等等。此外,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除了要考虑到其安全功能,还有遵守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管理制度更加人性化,更加能够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这样也有利于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
3.2 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安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其需要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实践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时候,就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丰富安全教育形式,通过做报告、视频或图片宣传、社区安全活动实践、访谈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具体措施比如:在讲解法律安全知识时,可以针对大一新生容易受骗的特点,邀请当地公安部门的同志为新生作关于防火、防盗、防受骗及防意外事故的安全教育讲座,这样也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可信度;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的时候,可以与当地消防部门合作,让学生参加消防演练,锻炼其安全实践的能力;在开展心理安全教育的时候,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心理卫生研究、咨询中心,把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挫折教育、健康人格及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纳入安全素质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
3.3 创造更好的安全环境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确保学生的安全,而良好的安全环境也是保证学生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投入,改善校内相关设施,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比如,学校需要对校内的硬件设施进行改良,防止发生安全隐患;在路口处设置减速带和警示牌,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在各地方尽可能的装置摄像头,从而能够对全校情况有所掌握;要在校内的寝室、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地方安装消防设施,以便发生紧急情况;还要在学校设置保卫科以及便捷电话,加大保安巡逻的范围和频率,方便学生有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总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保障学生安全的软件,而创造良好的安全外部环境就是保障学生安全的硬件,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新形势民办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65-01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问题分析
(一)人身安全最重要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发展,校园社会化日趋明显,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高职院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与此同时,各种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治安案件、危及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时有发生。
(二)提防诈骗不容懈怠
现在的高职大学生仍然是容易上当受骗高发群体,因为他们身上有很多容易被利用的因素有,主要包括: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面对诱惑疏于防范,容易感情用事; 自我行动能力差,喜欢有求于人,轻率行事等。这些弱点很容易使他们成为被诈骗的对象,对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地威胁。
(三)网络安全不容忽视
互联网自20世纪90年代落户中国以来,以“世界触手可及”之优势,颠覆性地改变着我们传统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但是,在看到网络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中,对网络信息缺乏必要的甄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针对上述安全问题的实践经验和应急措施分析
(一)懂法守法,洁身自好,重视人身安全
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身体健康不受伤害,没有危险和威胁。目前,常见的高校大学生人身伤害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校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包括高校群体性活动、体育运动以及实验实习中的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另一类是人为侵害造成的大学生人身伤害案件,包括故意伤害、抢劫、抢夺、滋扰及害等形式。在长期从事安全教育工作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大学生人身伤害案件的一些特点。大学生人身伤害分为故意伤害和被故意伤害两种。其中故意伤害一般具有严重的危害而且表现形式多样,这些事件大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往往造成多名大学生受到伤害。
(二)脚踏实地,明辨是非,提放盗窃诈骗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在校园里财产被侵犯的主要形式是盗窃和诈骗,目前大学生陷入传销陷阱的也逐渐增多。不同形式的侵财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通过认识和学习,增强防范意识,当遭遇盗窃或诈骗时应做到:
(1)当自己的财产被偷盗时要做到: 首先,当发现寝室门被撬,抽屉、箱子的锁被撬坏或被翻动时,很可能盗窃分子已来光顾。应立即向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报告,并告知宿舍管理人员及有关老师。其次,保护好现场。犯罪现场是判断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和真实反映犯罪人客观情况的基础,只有把现场保护好了,办案人员才有可能把犯罪分子遗留下的手印、脚印、犯罪工具等收集起来,利于侦破工作;最后,如实回答前来勘验和调查的公安保卫干部提出的各种问题。回答时要实事求是,不可凭想象、推测;要认真回忆,力求全面、准确。
(2)当自己遭遇诈骗时要做到: 首先,在校内被骗,要及时报告辅导员或班主任和学校的保卫部门;在社会上被骗,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其次,要克服不愿报案的思想,不能因为顾虑自己受骗情况被公开,个人隐私可能被暴露而不报案。不去报案,骗子就会抓住你的弱点继续向你行骗,或者继续危害社会; 最后,发现受骗后,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积极协助公安机关破案,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
(三)增强防范,避免沉迷,远离网络是非
目前,科学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网络也成了高职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网络安全不得不防,常见的高职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另一类是网络诈骗,网络虽然无形,可网络对高职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后的求职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一定要注意防范,做到,多利用网络学习,获取有用的知识,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在接受网络招聘时要注意做到:首先选择可靠的招聘网站投递个人简历。其次谨慎填写个人信息。最后,对于招聘条件非常低,工资待遇异常高或者以公司手续正在办理中为由不出具相关资质证明的招聘信息,不要相信。
参考文献:
[1] 周耀华.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 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1(Z1)
[2] 李正中.加强安全管理 确保校园平安[J]. 卫生职业教育, 2007(02)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管理问题越发突出,危害也越来越大,如2015年天津港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2015年北京某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2013年复旦大学学生中毒事件等,这些事件都是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当造成的。高职院校人员密集,实训课程较多,怎样管理、使用危险化学品,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研究显得十分重要[2]。
一、高职院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实训类别多,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繁杂、理化性质差异大,给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缺乏,监管不到位,专业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紧缺,使用、存储条件不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教师和学生安全意识淡薄,随意丢弃危废药品等。[3]高职院校危险化学品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储、使用和危废品的处理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极易出现危险化学品管理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对师生的伤害和影响将是致命或是终生的[4],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受到普遍关注。
1.危险化学品的购买管理问题
高职院校实训类别多,涉及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较分散,一般都是实验管理员或者实训课老师申报审批后自行购买,而自行购买存在弊端:一是人力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二是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三是造成危险化学品的浪费。
2.危险化学品的使用问题
高职院校危险化学品使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广大师生安全意识淡薄;二是管理不规范;三是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四是资金投入相对较少,造成实训条件艰苦,如在没有通风橱条件下做易挥发有毒气体的实训;五是相关管理人员(教师)缺乏安全培养,特别是危险化学品专业安全管理培训等问题。
3.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问题
高职院校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专门、规范的场地,高职院校一般都是谁购买、谁储存、谁管理;二是没有按照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储存,如有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放在一起,有的甚至剧毒药品都随意储存。
4.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问题
废弃危险化学品安全处置是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5],由于条件和人员的限制,高职院校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问题表现在:一是没有专业机构处理;二是实训室科研人员、学生随手乱倒现象非常普遍;三是学校没有统一回收处理等。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的讨论
由于危险化学品种类比较繁杂、盗勘冉隙啵理化性质差异大,对储存条件要求较严,给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造成极大的麻烦。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对危险化学品管理都有自己的模式,如“谁使用,谁购买”“谁管理,谁负责”的模式,还有统一购买、监督使用、具体负责的模式。各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经验,认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危险化学品管理模式较为安全、合理,现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危险化学品管理为例进行讨论。
1.危险化学品的购买
①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需要设计实训课计划;②实训室管理员统计申报耗材;③各二级学院教务科汇总;④实训中心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监总局2015版)、《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把剧毒物品、易制和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根据库存危险化学品数量确定下学期购买危险化学品的数量;⑤后勤部根据申报数量进行招标购买。
2.危险化学品的入库
①购买来的危险化学品统一入库,后勤部、实训中心、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验货登记签字入库;②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登记整理、分类储存。
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①学校根据申报危险化学品老师和管理员名单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后才可以领取使用;②实训室管理老师根据申报表去储存室领取;③理论课老师和实训室管理老师一起带实训课,共同使用危险化学品,并签危险化学品使用记录;④危险化学品管理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情况,没有用完的危险化学品及时返还入库。
4.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
①各实训室用废液缸或废液桶把废弃危险化学品集中;②期末危险化学品由管理人员统一回收;③后勤联系招标企业处理。
三、结论及对策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一个责任重大的事情,又由于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的特点[6],极易发生危险事故。统一购买、监督使用这种模式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有利,主要优点表现在:一是减少了危险化学品库存积压,如一个实训室申报没用完的试剂可以退回管理中心,另一个需要用到的实训室可以使用;二是减少了人员、场地、资金的浪费;三是增强了管理。为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建议是:一是领导重视,成立安全管理部门;二是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445号)及《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制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三是要落实安全责任,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的责任制;四是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五是要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危险化学品是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必不可少的耗材,由于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性,在购买、储存、使用和危废处理每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排除安全隐患,那研究危险化学品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就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志勇,曾青兰,黎八保,等.对高职院校实训(验)室化学品管理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6-17.
[2]李天鹏,孙婷婷.高等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19(5):93-95.
[3]李廷友.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19(1):71-74.
[4]王 妍.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防护工作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 183-18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教育 措施建议
一、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以重庆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4所高职院校中按男女生各50%的比例,随机抽样并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8份,回收率为95.80%。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70%,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
1.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落实不到位
在被调查的学生所在的学校(具体到院系或年级)中,没有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3%,每学期只开设1次安全教育课程的占40%,每学期开设3次以上安全教育课程的只占14%。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甚至根本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列为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
2.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单调
在为数不多的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其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情况,从学生问卷统计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单调、涉及面狭窄,仅仅局限于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几个最基础的方面,而对于安全教育的其他内容如心理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等则涉及太少或根本没有安排。
3.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4%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而且受教育的课时少得可怜。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概5%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低下,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的原因了。
4.高职院校学生掌握安全技能的途径狭窄
安全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内容,自然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是安全教学又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教学。其他的课程教学,学生可通过自身练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安全教育,如安全防患技能、地质灾害、遇火灾逃生等都需要教师或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演习等,学生要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实践才能掌握,所以,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内容中,只有不到20%是通过教师传授的,其余则多是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手段自己学习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保障学校安全,保护人才资源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保护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就是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自身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化,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的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2.满足在校学生的安全需要
加强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防灾抗变的能力。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会去伤害他人,还可以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经受得住挫折,是现代人才素质的一个考验。当学生独立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往往会表现出无知与无奈,不知道怎么运用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终身受益。
三、加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一是要在高职院校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党政领导要站在“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制度上、组织上给予高度重
视。二是作为高职院校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保卫机构,既要抓安全管理,又要抓安全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和辅导员以及全体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2.突出安全教育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
对于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其中安全知识的课程教学应当是主渠道。要根据高职学生可塑性和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切实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安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从师资、教材、课时等方面给予保证。特别是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实用知识的教学。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利用广播、电视、校园网、橱窗以及召开案件事故分析会、办学习班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三是把握时机,突出重点。如与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相结合,以树立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的信心;与侦破案件、处理案犯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防范教育为主,着力提高安全素质
高职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重在实践锻炼。针对高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对高职学生进行常规安全防范训练重点是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自然灾害事故等常规安全防范训练,教给他们一些解决安全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丰富他们的间接经验,提高他们防范安全事故的自觉性和实际应对能力。二是高职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引导高职学生分析因自身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和能力而引发安全问题的事例,增强他们健康成长、遵纪守法、保证安全、珍视生命、预防犯罪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切实提高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三是应急能力训练。采用实战模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临灾应急心理、防护技术的训练,提升应急能力。使其在面对意外事故发生的时候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主动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四是安全管理能力训练。采取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让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和综合治理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端正安全态度,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加大投入,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模式
必须把安全教育理论的内容逐步充实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增加投入,改善设施,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切实做好高职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大力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这对高职学生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1.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的重要保障。
2.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措施。
3.加强高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志伟,燕国瑞.《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accidents of post practice of vocational students happen frequently, and students' safety has become a highly concerned focus of schools and parents. Starting with the problems in practi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ippi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safety management of post practice.
关键词: 港航院校;顶岗实习;分析与对策
Key words: harbor college;post practice;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257-02
0引言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方向,顶岗实习作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种重要培养模式被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广泛采用。港航院校所设专业具有鲜明的港航特色,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面越来越宽。但是,随着顶岗实习单位的不断增加,也带来了一些实习安全问题,只有认真分析当前顶岗实习学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才能更好的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
1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1 事故发生频率高港航高职高专近几年在组织顶岗实习过程中不断发生人员伤亡的信息,事故往往具有集中出现,甚至重复发生的特点。
1.2 安全责任认定缺失顶岗实习是当前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一项新生事物,对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安全事故的安全责任认定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往往会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在制度、法规方面滞后,缺乏明确的界定。
1.3 实习岗位分散,难以管理港航类高职高专院校每年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一般都在1000-2000人以上,分布在几百家用人单位。
2顶岗实习岗位安全分析
2.1 行业具有的作业危险性2012年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界定了“煤炭生产、非煤矿山开采、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生产、冶金、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含民用航空及核燃料)”9个高危行业,港航特色的高职高专院校,港口、航运、机械、电气、工程类学生占总数的近3/4,实习岗位多为交通运输、机械加工、机械操作、机械维修、现场施工等,就业的行业和岗位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2.2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复杂性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些地方和企业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经常出现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由此也引发大量事故。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必然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高低相关联,从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2.3 顶岗实习学生安全素质的严峻性客观上讲:入厂新工人发生事故的比例较高,是企业安全事故的客观反映。以交通部的全国主要港口的工伤统计分析为例:
统计时间:1984年-1993年;
统计单位:全国部分主要港口。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到:进厂1-5年的新进人员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人群,对于新参加工作的顶岗实习学生而言,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是降低安全事故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3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对策
3.1 要对顶岗实习单位进行安全评价院校要组织对顶岗实习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和学生作业岗位的安全现状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安全评价:①顶岗实习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履行情况;②岗位危险源管理情况。学院可以组织专人对定岗实习单位进行现场调研,评价的标准从总体讲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从具体讲有15条,其主要的内容是:①是否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三十六条)。②是否有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包括配备劳保用品,培训经费,是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三十八条、三十九条)。③是否有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安全资格(《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⑤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如实告知危险因素、防范及应急措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三十六条)。⑥特种作业人员是否进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⑦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否做到“三同时”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⑧生产经营场所是否设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⑨安全设备是否达标,是否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⑩使用的特种设备是否是专业生产,强制检测的(《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11是否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一条)。12危险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以及重大危险源是否依法管理。(《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条)。13生产设施、作业场所与周边建筑物、设施是否保持合理的空间,确保紧急疏散畅通(《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四条)。14危险作业(爆破、吊装)是否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15是否对交叉作业和出租或发包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
3.2 调整顶岗实习模式,降低安全风险①降低分散实习管理风险。加强与规模较大,管理规范企业的合作,并派专人监管,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安全。②降低重点专业实习风险。对危险性高的专业,要实施二次推荐就业模式,由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③实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对于机械加工、制造类企业,由学院负责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卡,安排专人负责联系,确保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
3.3 提高安全教育实效性①提高学生安全操作的自觉性。落实好学生安全操作技能考核决定:对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忽视安全,造成事故的顶岗学生,给予黄牌警告,累计两次黄牌警告,顶岗实习成绩不合格,不能按时毕业。②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建立安全教育实训室,增加各专业工种安全案例、实习事故案例,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学历教育的安全内容;聘任有操作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讲座、授课和离校前培训,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
4结语
定岗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及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港航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成效和办学的方向,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岗位选择,是关系到港航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需要学生、家长、院校、企业和社会共同面对的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安全监管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S].
【关键词】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安全规范
0 前言
拓展训练以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拓展训练所需场地、器材和保护器械的特殊性,决定了拓展训练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是拓展训练课程更好地在高校开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调查对象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七所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北京高校。本文研究对象为高职院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所涉及的场地、器材和保护器械等安全因素。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查阅国内外有关Outward Bound及“高校拓展训练的”专著、文献资料、论文、报道等。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面谈、电话咨询等方式对浙江省所属的几所高职院校的拓展培训教师和杭州、上海专业拓展培训公司的培训总监、专家进行访谈。
1.2.3 实地考察法
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校的拓展训练场所,浙江安吉百草园等3家专业拓展培训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高职院校体育拓展课程中的场地安全因素
拓展训练场地的分类主要有自然环境的野外拓展训练基地,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相结合的户外拓展基地,人工建造的拓展训练场地。目前浙江省高职院校的拓展训练场地大多比较简单,方式灵活多变,有利于在校园开展。学校拓展训练架采用规模较小的高空架即可。一个三面体或四面体的器材占地面积仅为36平米,项目操作面积则不过为144平米。场地项目的器材占地面积也为几十米左右,操作面积相对与高空项目更小。学校操场可作为充足的训练场地,也便于与体育课堂结合起来。
场地安全隐患。对于人工建造的拓展场地,其危险度在认知上不如野外来得直接,所以容易麻痹大意,场地拓展训练反而成为最需注意的地方。拓展训练目前在高校来说还是新鲜事物,学生对其充满了好奇,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们在非教学课上攀爬、尝试拓展训练器材的情况。目前,浙江省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拓展场地多是开放性的,没有任何的封闭措施,而且在课外没有任何的专业管理,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除了场地是全封闭的以外,还在场地内设立了《素质拓展训练课安全常规》,对场地、器材等使用和管理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并且设有专人对场地和器材进行管理。
2.2 浙江高职院校体育拓展课程中的器材安全因素
目前浙江高职院校体育拓展课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拥有比较专业的拓展训练基地、器材(主要包括高空、中低空器材),因此开展的是传统的标准拓展训练,如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二是“类拓展”培训模式:舍弃传统的拓展培训方式,较多采用非器械拓展项目和游戏,因此也就没有多少专业器材,只拥有少量中低空及地面自制器材。
拓展训练中的部分项目需要专业的器材,比如高空及部分中低空项目,这些项目所需器材需要固定在地面上,而且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训的安全性。拓展训练高空器材的材料、厚度等都是有严格规定。中低空器材以及大部分地面器材,是可以自制或者购买原材料自行加工而成的。
2.3 浙江高职院校体育拓展课程中的保护器械的安全因素
常用保护器械的购买标准。拓展训练中的安全保护器械主要包括保护绳、安全带、头盔、下降器和锁具等。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的保护器械均为拓展训练和攀岩常用器械,价格不菲,如一根动力保护绳的价格为1500元-1700元,一顶头盔的价格为700元-1200元,市场上各种保护器械的价格会因为品牌和性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不管购买什么品牌的器械,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关机构(国际登山联合会标准或欧洲标准)的认证。
常用保护器械的使用方法。拓展训练的保护器械在安全方面总体上要遵循以下三个大的原则:(1)双重保护原则;(2)器械备份原则;(3)多次复查原则。保护器械的购买要认定产品的产地、规格认证等,要符合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标准)或CE(欧洲标准)。而对于具体使用方法,必须要做到的是:①对于保护绳和扁担,要远离火源,禁止踩踏和接近沙石,定期清洗保持干燥,遇有擦伤、割伤或者磨损的绳子要禁用,过度使用的绳子,两年必须更换;②对于锁具,要定期清污,如果从1米多的高空坚硬的地面或快速撞击在特殊硬物上,就不能再用。
保护器械安全隐患从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来看,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对于保护器械的使用方法是比较合理、到位的,主要是因为这些高校都招聘了专职的拓展培训教师。但由于经费及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器材的检修、更新换代方面做得还不够。由于高频率的使用,部分锁具丝扣的磨损状况已经比较严重;部分动力绳由于长期的扭拉已经扭曲变形且污浊不堪;最严重的是由于经费不足,锁具数量不充分,导致做高空项目时只能用“单保”(只用一把锁保护)而不是常规要求的“双重保护”。这些潜在的安全问题虽然目前尚未导致较大的安全事故,却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 拓展培训安全规范及原则
3.1 安全指导方针:100%的安全保障
安全对拓展培训不仅意味着完善的体系,严密的制度,它更是我们思想意识的一部分,将融入到参加拓展培训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安全与不安全之间没有过渡,只要踏出100%的安全一步就进入 100%的不安全。富于经验的培训师严格的依照安全程序指导、监控活动的全过程,才能确保在拓展培训中实施“100%的安全保障”这一安全指导方针。拓展培训中,只有安全和不安全之分,要么安全,要么就是不安全,没有二者之间的地带。
3.2 安全原则
拓展培训因其选择的场地、器械的特殊性,活动内容的未知性以及特有的心理挑战等,决定了拓展培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何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如何让参训学员在身体、心灵上获得安全保障,是拓展培训课程更好的发展甚至进入培训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3.3 安全操作原则
备份原则:在所有的保护点以及一些实践证明需要进一步加强起连接保护作用的装备位置都采取备份的方式,确保万无一失。
复查原则:所有的安全保护在准备完成后都要再复查一遍,消除操作失误的可能性。
监护原则:培训师对项目进行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进行全程监护,将任何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3.4 保护装备要求
拓展培训中场地课程要求学员在空中完成攀登、跳跃、行进、下降等动作,为确保学员安全,应使用统一定购的进口一流专业登山器材作为保护装备,主要包括:登山绳、安全带、铁锁、下降器、上升器、头盔等。所有登山器材至少应遵循UIAA(国际登山联合会标准)或CE(欧洲标准)中的一个,其中绳索和头盔必须有UIAA认证。所有装备要严格遵守器材的检查和更新制度。只有在活动过程中,认真讲解、规范操作,将安全问题很好的落到实处,才能使我们享受拓展培训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收获。
【参考文献】
[1]许龙成.高职院校拓展训练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于秋芬,王立春.拓展训练在普通高校体育实践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探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50.
关键词:桂林市高校;校园安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05-02
一、引言
多校区办学在1960年之后的美国蓬勃的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我国多校区办学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才慢慢得到发展,目前在国内已形成了一种趋势。本文所研究的多校区办学是指,桂林市内具有统一法律法人代表的,在寻求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及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的情况下跨区域、多校区实施人才培养的高校。高校多校区办学对于扩大办学规模、强化人才质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增强竞争优势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多校区办学格局的改变,地缘因素的影响,校园安全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和困难,针对多校区办学校园安全的研究具有现实的价值意义。
二、桂林市各高校基本情况统计
桂林市各高校基本情况统计见表。
表1可见,桂林市的高校都拥有2个以上的校区,校园面积在4000亩以上的有三所,占42.86%。拥有三个校区以上高校为4所,占57.14%。上述七所高校两个校区之间低于5公里的仅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其他学校的校区之间都相距在5公里以上。其中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有一个校区位于北海市,桂林理工大学有两个校区位于南宁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有一校区位于来宾市。综上所述,当前桂林市的高校多采用多校区办学模式,校园面积大,校区间距离远。
三、多校区办学校园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一)校园面积扩增使安全工作增加难度
高校招生规模及校园面积的不断扩增让校园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难度有:(1)需要不断增加对安保工作的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投入,但是由于建筑面积的猛增,电子监控和预防工作尚有很多盲点,导致安全事故的滋生;(2)学生人数剧增,不同学生层次及群体具备不同的特点,个体性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较为频繁,导致校园安全工作难以做到有针对性的预控,难以做到有的放矢;(3)目前桂林市的高校都属于开放性的校园,难以杜绝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在校园内实施犯罪活动,并且不法分子采用的犯罪设备及手段更先进,作案也更隐秘。
(二)地域性差异对安保工作面临的挑战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桂林市高校的校区之间大部分都是跨越不同的县辖区,更有跨越地市的情况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也给高校校园安全保障工作带来了挑战。首先,地域性文化差异导致安全保障工作的困难,高校安全工作在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情况下,还要尊重相应的地方民俗文化,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做相应的调整,致使不同的校区需要建立自身的安保工作体系。其次,校区扩建过程中征地引发的与地方势力、当地村民之间的矛盾凸现,学生容易成为矛盾的发泄载体。
(三)不良安全系素增加
1.学生自身安全因素。学者谢媛媛对于多校区办学下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内外因做了阐述:一是基础设施等资源不平衡与学生生活需求的冲突;二是教育资源不平衡与学生学习需求的冲突;三是校园文化差异与学生学校认同需求的冲突;四是组织管理薄弱与学生管理需求的冲突。上述因学生自身内因、外因的作用引发校园安全事故的现象在桂林市几所高校中较普遍存在,部分学生常因学校不同校区间的软硬件设施的条件、各校区周边的生活及娱乐条件的不匹配导致不良情绪、心理障碍,进而引发系列问题。再者,学生自身的原因而引发心理疾病等系列校园安全问题,特别是学生对刑事犯罪的认识及防范意识薄弱,容易引发相应的刑事犯罪事件。总而言之,随着在校生人数的与日俱增,由于学生自身因素而发生的安全事件、事故类型在不断增多。
2.交通意外潜在系数增加。多校区办学增加了师生往返各校区之间的频率,因而交通安全系数增加。桂林的高校师生长期奔波于校区之间授课、学习及生活,选择交通工具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教工专用的交通用车,二是学生乘坐的通勤车,三是乘坐校区公共汽车,四是乘坐专业班车,五是自驾车。不管是采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潜在的安全系数提高,无形增加师生交通安全的风险。
(四)高校校园安全事故类型及形式
1.安全事故的类型。(1)危害国家安全类,包括师生在校内外参与的危害国家安全的一切违法犯罪刑事案件。(2)宗教类,师生加入非正规的宗教组织,开展损害国家和学校或他人安全的事件。(3)治安类,师生参与校园内外涉及的治安类事件。(4)心理疾病类,包括精神障碍类型及心理问题类型两方面的安全事件。(5)交通安全类,在校内外发生相应的交通事故。(6)违法犯罪类。(7)消防安全类。(8)公共卫生类。
2.安全事故的形式。桂林市高校多校区办学出现安全问题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师生员工的人身、生命、财产及交通等安全事故。(2)校园不同场合的消防安全事故。(3)在校内外引发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4)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引发的安全事故。(5)校园硬软件设施安全事故。
四、措施与建议
(一)构建桂林市高校校园安全联防信息平台
桂林市高校之间可以建立校园安全联防信息平台,形成“校―校”、“校―公安”、“校―校―公安”和“校―社区”四种联防机制。通过联防信息平台,实现高校之间、地方公安、社区与高校之间信息互通,达到联动联防、群治群防的效果。针对一些突发的、危害性大、传播迅速的安全事件,通过高校安全联防信息平台进行公布,采取相应联防及预防措施,把校园安全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的范围。同时,对于典型的校园安全事例,各高校可通过安全信息平台进行分享、学习和交流,提高校园安全的预防、应急处理能力。通过校园安全联防信息平台对校园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学习,提高理论及实践能力。利用桂林市高校安全联防信息平台,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构建校园安全管理体系。
(二)构建高校校园安全防控及应急体系
建立校园安全体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把安全教育落实到实处,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安全知识及能力,强化师生参与校园安全预防及控制的意识,特别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预防常识,扩大安全教育的覆盖面。(2)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及校园治安制度。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让各项安保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是校园安全实施的有力保障。(3)加大对信息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安保设施的正常有序运行。(4)成立校园安全体系小组。一般以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为成员,履行对校园安全事件的预防、应急及善后等环节的处理职责。校园安全体系包括法律援助体系、安全预防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善后援助体系和监督评估体系,完善的校园安全体系能为高校校园安全保驾护航,降低对师生员工的人生财产危害,减少损失。
(三)创新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及方法
创新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式及方法应做到以下几点:(1)铸建高素质、高水平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成立以校党委副书记及学工部门、保卫处、后勤职能部门和学院主要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的校园安全教育领导小组。针对一线专兼职辅导员、保卫处主要骨干成员及相关职能部门成员进行相应的校园安全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安全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加以巩固。(2)提高校园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与以相应的安全技能训练、实习演练、现场观摩等亲身参及体会的方式紧密结合。(3)拓宽安全教育宣传途径,充分利用多媒体介质、网络媒介开展安全教育及宣传工作。(4)把安全教育列入大学生必修课程。纵观当前社会形态及国际发展趋势,安全对于个人来说已经显得愈发重要,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及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安全方面知识及能力,建议桂林市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把安全教育列入课程教学序列,可作为必修或者普修课程开展,巩固大学生的安全知识。
(四)推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桂林市高校在完善校园安全体系的情况下,可推行安全事故责任制,强化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降低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加强高校自身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多渠道、多途径打造校园安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制度文明等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达到“显特色、树品牌”的宣传教育效果,并让优良的校园安全文化得到不断的传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