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科技农业发展

时间:2023-07-21 17:13:38

导语:在高科技农业发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科技农业发展

第1篇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几年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当前我国农业化生产以传统模式为主,机械化水平比较低,会出现管理效率低的现象,导致农业发展止步不前。针对其特殊性,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机械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从具体情况入手,改变现状,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

1.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在具体管理阶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将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发展结构不合理

农业机械化管理过程中对设备有严格的要求,小型机械比较多,配套率比较低,动力机械的数量增加。但是在发展阶段,受到区域性结构的影响,用于养殖和畜牧业以及加工业的机械比较少,用于粮食生产的机械比较多,导致技术低,规模小,装备不合理,进而增加整体管理难度。此外在机械化生产和管理阶段,缺乏创新机制,机械设备效率低,无法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1.2生产效率低

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生产规模随之调整。在具体管理过程要掌握生产规模,按照管理指标的要求进行有序管理。农村社会化组织程度低,导致农民的收入比较低,直接影响设备的购买能力。此外基于大中型农机具的陆续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械化水平无法提升,以资源和能源作为基础,为了提升作业成本,必须按照机械管理指标要求进行落实,适当改变现状[1]。

1.3服务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业以跨区域的形式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在各项作业阶段需要做好产业延伸工作,按照组织管理方式进行落实。以农业机械化为例,由于服务程度比较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适应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无法满足农机服务的具体需求,整体难度比较大。

2.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实践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基础,结合管理要求进行落实。以下将对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分析。

2.1做好农业机械规划工作

当前很多机械设备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作为基础,在机械化生产的阶段,需要适当进行规划和处理,建立符合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促?M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政府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提前对区域发展情况进行了解,针对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当加强在农业设备更新方面的财政支出,为农户和农业合作企业提供贷款。规划调整阶段,对资金有一定的要求,采购大型先进的设备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农业机械化广泛应用在规模化生产中,政府部门要积极落实土地流转方式,提升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对自动化水平以及各项指标有严格的要求,按照生产效率以及使用条件可知,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有效应用,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促进可持续发展[2]。

2.2提升服务水平

如何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是关键所在,在各项活动落实过程中,要以农业服务机制作为基础。农业机械企业要提升服务能力,做好日常宣传和指导工作。以销售和维护为例,尤其是在农忙时节,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势必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在实践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最大程度提升服务水平,以服务管理作为基础,做好农业机械的回访工作。此外工作人员要了解设备使用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处理,以提升设备的性能作为基础,适当进行创新。以市场作为导向,要以市场经济作为基础,建立一体化的维护体系,不断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3]。

2.3引进先进的科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对机械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具体管理阶段要掌握科技水平做好设备的管理工作。多数人存在操作失误或者其他现象,农业机械化管理要做好市场研究工作,了解农户的需求,做好机械化管理。农业机械发展阶段,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水平,改变传统机械化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提升机械化的科技水平,进而提升操作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进而达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升工作效率。

3.农业机械化生产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强化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以优化生产作为基础,提升产品运输和存储质量。为了避免出现损坏或者腐烂的现象,必须以机械化水平作为基础,满足产品管理要求。

传统的农业管理以人工管理为主,进行综合性的管理,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料。采用机械化模式进行管理,合理应用相关机械,能提升管理优势,减少作业时间,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某些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例如机械化电排灌,能够尽可能减少因为水涝、干旱等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第2篇

通过开展调研活动,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县农机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刻查找了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及存在的根源。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农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我县发展大局,以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各项农机化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我县农机总动力已发展到194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8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207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438台,小型拖拉机2639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42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421台,小麦免耕播种机45台。农用运输机械56492台,柴油机59054台,各类小麦玉米精播机10507台,棉花播种机4100台,拔棉柴机3500台。小麦实现了全部机收,玉米机收率已达到了44%,小麦、玉米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播种。从主要农作物的耕、播、收等主要生产环节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达到83%,超过了年初制定的目标。

农业机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农机作业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几年来,我们抓住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这一时机,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先进适用农机具的推广,农机数量大幅增加,农机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有较大提升,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广大农民正迅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了农机产业化的发展,跨区作业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机服务总收入年均2.3亿元,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__年“三夏”期间,针对油料供应紧张、小麦成熟晚、天气阴雨等新情况,我单位高度重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加强领导,努力协调,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强化技术服务,密切部门配合,确保油料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农业机械作用。全县共组织 1300多台小麦联合收获机参加三夏麦收,全部实现了小麦机收作业,做到了适时收获,颗粒归仓,确保了粮食丰产丰收。去年的三夏机收工作好于以往任何一年,广大农民非常满意。

精心组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争取力度大、落实效果好,全县农机化水平得到新的提高。为进一步优化农机结构,加快先进适用新机具的应用,全面提升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单位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成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多方争取支农惠农资金。自20__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共争取各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1300万元,补贴购置各类新机具 800多台(套)。20__年,围绕全县农机化事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我们抓住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这一契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争取国家及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60万元,是前四年补贴资金的总和,工作力度之大,争取资金数量之多,落实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极大地优化了我县农机结构,全面促进了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的大幅提升。

为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机制,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运作,确立了保护性耕作项目的重点实施。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对农机化示范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先进适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全县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蓬勃发展。以引导农机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机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培育农机大户,加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组建农机协会。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了农机服务组织行业备案制度,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加强了日常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在购机补贴工作中作为优先补贴对象,予以扶持和倾斜。农机大户的发展壮大,不仅为农机经营业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农机三大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农机经销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的连锁经营,全县逐步建立健全了农机协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农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的农机服务组织体系,保障了农机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了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在我县农机化事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机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通过调研,共列出了两项当前群众最关注的农机工作热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一级农机组织几近瘫痪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资产被侵占,人员大幅削减,11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已不存在,目前全县现有农机兼管人员11人,平时,他们大部分精力忙于乡镇日常政务性工作,很少有精力从事农机管理工作,一些农机行政执法和公益职能也大大削弱。而且在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中,大部分是差额拨款,直接造成了农机工作在镇村开展困难,落实不到位,实施效果差。另一方面县级农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平均年龄近45岁左右,一部分已退居二线,而受编制限制,无法补充新的人员,给农机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困难。

(二)广大农民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接受能力差,机收水平低

1、玉米机械化收获方面。几年来,由于受玉米地块偏小,作业链条过长、种植规格不适应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要求、农民习惯于手工收

获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玉米机收水平相对不高。几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加大政策倾斜,出实招,办实事,加强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力度,将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列为优先补贴对象,实行优先报名,优先补贴,有效推动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20__年达到421台,玉米机收水平逐年提升。尽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玉米联合收获机价格较高,虽然财政补贴一部分,余下部分金额依然高达八九万左右,大部分农民很难接受,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2、保护性耕作方面。一是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影响了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农民对实施保护性耕作,特别是小麦免耕播种技术的意义、好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农民在没有看到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是农民技术培训专项资金不足,投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速度。

三、农机化的发展方向

为切实发挥好农机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体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的地位,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建议:

1、做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这篇文章

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农机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新的农艺配套工作,具体就是对农作物进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变小块土地为大块土地,在此基础上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来适应机械化作业和农机发展的新要求。

2、开拓农机服务新领域,促农民增收

我县农用拖拉机总数已达12100台,但大中型拖拉机数量不足1万台,小拖拉机数量占主导地位,农机闲置浪费现象明显,农业生产规模经营后劲不足,发展大中型复式联合作业机械迫在眉睫。目前全县小麦收获已实现机械化,而玉米生产机械化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下一步我们要从加强宣传、引导入手,把推广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列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玉米生产机械的推广力度,逐步解决制约三大作物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3、继续抓好农机跨区作业工作

跨区作业是农机适应市场的切入点,是配置和盘活农机资源的一种经营服务新模式,也是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有效形式,我局将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推动跨区作业由三夏向三秋和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展,由小麦机收向玉米等其它作物收获延伸。在加强组织管理,保证信息服务,指导安全生产和保证收费价格的前提下,使三夏外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超过100台,台均收入超过3万元,总收入达到330万元以上。依靠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组织有关人员对“三秋”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市场进行考察,制订详尽可行的跨区作业工作计划,在可能的情况下,鼓励全县90%以上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参与秋季跨区作业,争取创收超过1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

第3篇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现代化

1现代农业的概念

何为现代农业?本质上说就是利用先进的科技,现代化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对农业的生产、管理、到销售过程进行优化,让农业能够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使农业发展符合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现代农业之所以称之为现代农业,与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众所周知,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将现代化的科技引入农业。高科技的应用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今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化等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的应用备受注目。如今,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能够让高科技引领农业的发展为各国所关注。在这种条件下,智慧农业的发展无疑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推动力量,其所涉及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都与当今的科技发展热潮息息相关。智慧农业的到来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将来更进一步的科技化推进做好了准备。

2智慧农业的概念

所谓智慧农业,指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科技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通过设置的各种传感器和网络对农作的生长周期进行测控,通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并对农业作业进行指导,以最高效的资源利用、最低的成本消耗、最低的环境污染、最低的风险使农业得到最好的发展。智慧农业给现代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推动现代农业更进一步发展,其高科技的利用,科学化的管理,科学化的分析指导无疑都将农业现代化的因素融入到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智能农业的发展将现代化的成分带入农业之中,推进了农业的更新变革,推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3智慧农业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3.1智慧农业推动高科技发展,推进新技术运用于农业

科技的兴起带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智慧农业中所运用的高科技种类非常多,如电子传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都是当今时代迅速发展起来高新技术,智慧农业是将这些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农业之中,使传统农业的作业方式得到更新。它改变了以往劳动作业中繁杂的人力劳动以及经验判断,采用更加科学的实时监测与实时状况分析,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了更好的判断,能够随时随地补充农作物所需的养分,给以农作物生长过程最好的照料。通过传感技术的应用,更丰富了农业作业的检测力度。大数据的收集,改善了农田作业制度,将高科技的数据化管理应用于农业,推动农业管理模式的科技化。物联网的建立使得农业的产业模式更加丰富,加深了农业的产业链,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率。这些新科技的推广应用无不推动农业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而这些应用的推进同时也扩展了高科技的应用范围,使这些高科技又在不断的实践中更新,进一退推动其在农业中的作用。智慧农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农业作业方式的改变,更是农业的技术革新,智慧农业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2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作业的手段变化,使农业作业管理

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智慧农业给农业带来的不仅仅是高科技的应用,技术的革新,更使的农业的管理方式更加科学。智慧农业对农业的管理模式更加先进。智慧农业是通过传感器反馈,然后经过大数据处理得到的农业实时数据,这一点在老的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上实现了非常强的突破。老的传统农业对农业的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人为管理,主要通过勘查、观测,做出经验性的判断然后对农业进行管理,缺乏实际评测的准确性,往往在管理中人为因素比较强。而智慧农业一改以前的管理模式,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对农作物生长时的土壤酸碱度、空气温度、湿度及作物的缺水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了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每时每刻的问题的发现,对于各指标不足的情况可以及时调控,同时对于作物的管理也免去了很多人力。在管理模式上,更多的是以数据分析为主,通过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对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对作物阶段性的成长数据反馈到数据库,经过一系列审核,评测之后,有专家综合各种数据资料对作物整体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解析,进一步指导农民农业的作业方向,从而使农业作业更具科学性与预见性。这种管理模式摆脱了以往对农业生产的经验判断,管理更加科学、准确,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管理更加现代化。

3.3智慧农业要求农民的作业更加科学化,职业技能更加专业化

智慧农业发展带动了高科技发展,使得农业的管理模式更加现代化,更要求农民的职业素养能够达到更高的要求。首先,智慧农业中运用的高科技比较多,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含量较高,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从业者有更高的知识含量。对于高科技产品的操作必须能够熟悉善用,能够对农业作业的各项数据的进行读取分析。其次,农业从业者要善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对农业操作、农业作业进行把控。再次,农业从业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农业知识与技能,以及符合农业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只有具备了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所以,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的技术发展,更要求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得到提高,符合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总体来说,智慧农业的应用是对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推进。智慧农业将高科技应用于农业当中,将传统农业进行转变,使农业的生产、作业、管理更加现代化,使得农业更符合时代的发展特征。以科技的进步来拉动农业的发展,让新的技术融入到农业的生产过程之中,同时也让从业者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更加专业化、高素质化。不管从生产、管理、还是人的素质都得到进一步改善,也使得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能够更加顺利,农业的生产效率更高。智慧农业的出现实实在在的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因智慧农业的到来更加迅捷。

4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4.1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

智慧农业的发展无疑是一场农业的高科技革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更将现代化的技术融入农业,我们应当推动农业的智慧化发展,以此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通过智能农业的高科技应用,来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使我国农业的发展更符合时代特征,让农业更快地实现现代化。

4.2加强政府支持力度,推动智能农业发展

智能农业发展能带动农业的现代化。各级政府应结合国家农业发展规划,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智慧农业发展规划,通过加强引导,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有实力的农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到智能农业的发展中来。同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通过规划、激励与引导是智慧农业融入农业的发展之中,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4.3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

第4篇

    立足实际,寻求破题农业现代化从发展实践来看表现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多人少,发展模式为“劳动节约型”;第二种是以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人多地少,发展模式为“土地节约型”;第三种是以法国、英国、德国为代表的“中间类型”。市总人口68.3万人,总耕地面积3.47万hm2,人均耕地面积0.05hm2,属典型的“土地节约型”。基于这一现状,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要立足于3个着力点:一是虽小做“精”,充分发挥资本、科技、装备、理念等因素在发展现代农业方向的作用,叠加一切先进要素,让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打造一大批农业精品园区,并使其呈燎原之势,以点带面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农民职业转变,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关于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济源市农业局冯亮营,加快农业经营专业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从而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三是全力打造多元化发展综合性示范区,济源立地条件多样,小气候种类多,动植物物种丰富,加上不适宜发展规模型现代农业的现实条件,济源市最具备建设“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示范区”的条件。

    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农业的弱质性显而易见,但同时其基础性、公共性也非常明显,财政资金投向正适其用,市、镇两级财政必须充分发挥支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内育外引、培优扶强,“大招商、招大商”,在对现有龙头企业挖潜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入驻,以项目引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为农业发展引来工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的理念。三是加强银农对接,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信贷担保机制、创新金融支农模式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信贷,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通过贷款贴息、定向补助等途径,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贷款支持。四是强化项目资金整合,切实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分散式的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农业、农机、水利、国土、科技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各做一个菜,共上一桌席”,集中打造一批农业农村发展亮点。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规划先行。在布局现代农业产业时,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三化”同步,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规划,与全市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结合起来,统一布局,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二是“五部”协调,将农业、畜牧、水利、林业、农机统盘考虑,循环利用,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三是“五业”并举,确立优质粮食、高效园艺、健康养殖、生态林果、特色产业“五大主导产业”,根据各区资源禀赋、传统习惯、发展方向,突出重点,集聚发展。当前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一城、一廊、两带、四区”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各镇办要围绕全市现代农业总体规划编制好控制性详规;要切实增强统筹发展的理念,突出第一、三产业融合互动,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要合理确定产业分布,不求最全、但求最好,做到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区一品。

    推进产业化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不仅是主导产业发展的样板区,还是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是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重要抓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一是强化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大户主体、镇办主导、财政扶持、先建后补”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一批“产业突出、规模经营、要素集聚、效益明显”的特色园区,对农业园区实行政策重点倾斜、项目优先申报、资金捆绑使用,全面配套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化集群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强化项目实施和招商引资,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基地农产品就地加工,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三是通过拉链与补链并举,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拓展生产示范、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农产品物流、农业功能等功能,集聚资本、集聚要素、集聚规模,促进产业化集群发展。

第5篇

一、开发生态旅游农业的原则

(一)低碳化节能化的开发原理

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人们应尽量结合低碳化节能化的原则。在当地观光房屋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应该选择绿色、环保、节能的新型材料,如:外墙保温装饰挂板,软石地板等等,在进行绿色生态建筑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节能建设,在农业旅游产品的展示过程中,可将风能与建筑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风能提供整个建筑的电能,以此来确保旅游农业开发的生态性。

(二)因地适宜的开发原则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特色,结合当地人的生活情况、环境、地形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在不影响游客观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地方原有的古老的建筑物,让游客不但能享受和谐化的自然环境,还体会到当地的风土民情,让游客身心和心灵有美的享受,感受健康舒适的旅游。

在开发生态旅游的^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特色,充分利用农村的空间、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建设农事体验区农业展示区,将农业展示与农业产品的加工通过流程向游客展示,让游客对农业有更好的了解。

(三)可持续发展式的开发原则

人具有社会属性,绿色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生态旅游农业的开发最终是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讲究的是以人为本,因此,生态旅游农业的开发是让人们能体会的农业的自然,使得旅游者能放松心情,享受旅游的过程。在生态农业的开发上,应建立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农业体系,确保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四)系统性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农业区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讲的是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其主要特点是,在一定时期内,生态环境保持的是一种动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生物质的循环维持了整个大自然的稳定。在进行生态旅游农业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旅游农业看作是一个系统,在设计中加入循环系统,让农业、建筑物当中的水资源,物质资源能循环使用,让旅游与农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二、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

(一)科技观光休闲农场模式

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要向高科技发展的方向迈进。生态旅游农业的建设也从原来小规模向集中连片发展。由于高科技在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中的应用,无论是在生态旅游产品质量上还是在外观上都比传统农业旅游略胜一筹,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生态旅游农业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色彩丰富,可以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以及季节的变化,大面积种植管理油菜花,小麦,蔬菜等,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使得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不但能感受到大自然的亲和力,还能学习到科技知识。

(二)生态农业科技园模式

生态农业科技园是一个集农业的开发,生产以及游客观光的场所。农作物的种植以及培养等高科技方法在科技园中随处可见,为人们提供了随时随地了解高科技的机会。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以及地理环境的优势,扩大生态农业科技园的功能,包括农业教育,科技研究,商贸交易,农业示范等,从创新的角度去建设农业科技园,积极引进国外的植物与农作物,丰富科技园的生态物种,提高游客的观赏兴趣,开阔游客的视野。

三、旅游农业开发应用的典型例子

开发生态旅游的目的是让一切回归自然,使人们更加接近自然,让建筑,人类与自然有机的结合,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同时也给人们营造一个休息调整的环境,正是基于这些优点,好多地方都进行了生态旅游业的开发,下面举一些典型的例子。

1.马来西亚的那亚大厦中绿化种植区域为大厦提供了一个富氧的环境;曲面玻璃的设计可以调整建筑得到的热量;中庭的设计可以使冷空气通过建筑;电梯和卫生间都采用了环保的自然和通风。

2.大别山庄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绿色生态建筑群,同时大别山尊重大自然,建设原生态的建筑,尤其是大别山客房的设计使人更加接近自然。

3.德国“三升房”,由于它的建设要求每年每平方米的使用面积的采暖耗油量不超过3升,所以叫“三升房”。

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借鉴以上地方生态旅游的开发原理,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充分利用当地农村的资源,再借以高科技管理的辅助,让生态旅游业与农业和谐并进。

四、结语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

一、黄冈市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1.发展背景

黄冈市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城市,地理环境较好,相较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有优势。为了摆脱贫困的现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发扬“绿色人文”的农业文化,将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农业转变,是实现农业精准扶贫的必经之路。

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来看,作为重视农业发展的黄冈市,此次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方位运用处于创新性改造的核心地位。对于黄冈市发展现代农业而言,应该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利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农业生产运营模式。

2.发展现状

建立农业观光园,创新农业营销服务,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逐步实现市校结合,是目前黄冈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因此,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应用是当前农业现代化的新思路。

(1)增长方式:数量增加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

在黄冈市农田里,水稻生产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结合草食畜牧业发展,“粮改饲”“油菜―再生稻”、“两种三收”的高效生产模式得到推广。黄冈市加快了良种引繁推广步伐,建立一批市级标准化示范园。如2016年上半年,黄冈市建立了市级标准园13个,其中茶园3个,药园4个,桑园2个,果园4个。同时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订单化生产,大办样本示范点,推广中稻再生稻、春秋青饲玉米连作、虾稻共生等高产高效种养模式,亩平纯收入较单纯种稻可增收1800元以上。

(2)农业功能: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黄冈市举办了英山茶叶节、蕲春李时珍医药文化节、武穴油菜花节等一些大型活动,使农业内部发展潜力被充分挖掘;休闲采摘基地涌现,如:麻城市纯阳山生态农业观光园、浠水金藤葡萄休闲农场、猕猴桃基地,黄梅蓝莓基地,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经营形式: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黄冈市农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向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企业向功能园区集中。黄冈市同时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组建以生产、销售、科技、农技等为合作载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700家,其中种粮大户1373个,家庭农场42家,粮油专业合作社199家,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96家,规模以上养殖龙头企业(基地)358家,牧业专业合作组织1503个。黄冈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稳健,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12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2家。

3.“互联网+农业”发展

黄冈市的“互联网+农业”主要从3个方面体现。第一,创新农业营销服务。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扩大农业对外宣传和合作,强化农产品产销接。第二,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制定“智慧农业”科学发展规划,加快与农信通、普天信息、电信、移动的深度合作,着力打造全市现代农业的数据汇聚中心。将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实现农业信息与广大农户和企业精准对接,提升信息服务的精准化。第三,加快了推进“市校合作”。加快与武汉高校在农业生产基地、项目、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发挥农科院科研优势,加强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黄冈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问题

经实地调研发现,目前黄冈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点问题,是在进一步实现精准扶贫,全民脱贫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农业科研人员缺乏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农业高科技人才的支持。黄冈市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黄冈市留下了大量重点高校的人才,但相对而言,专业技术型人才仍然缺乏,例如农业科技人才。

发展现代农业与高新技术密不可分,而贫困地区农民素质整体不高,科技、文化水平以及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上有很多局限性,针对农业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风险投资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

2.特色农业发展缺乏特色

农业现代化发展要从更多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以及观光旅游区入手,黄冈市某些贫困县虽本着“特色农业”的思想不断发展特色旅游区,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专业指导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照搬一些地区的产业模式,使得农业结构趋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对黄冈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1.创建一村特色农业品牌

延续“一村一品”的思路,进一步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对本地特色农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树立品牌意识,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自己的农业观光园,将农业发展与第三产业相结合。

2.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强农业培训

在挽留人才、吸引人才方面,需要黄冈市市政府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愿意留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吸引更多的人才在黄冈就业创业,需要为高科技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研究条件,逐步扩大受益人群。同时,针对本地人才培养方面,要通过培养种养大户、加工大户、营销大户发展完善的产业链,综合形成农村经营大户,带动周边群众受益。同时,可以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引导当地群众利用土地入股、就地务工等方式参与产业开发,获取发展收益。

参考文献:

[1]刘玉忠,“互联网+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

[2]宋小路 赵丽艳 李琦,现代农业观光园的低碳规划设计路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

第7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问题;对策

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最大的区别在于高科技的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在向着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蔓延,国家对于农业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渐增多,农业科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农业科技在农业投入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农业科技的整体投入规模较小,资金来源相对较为单一,这就可能造成农业科技实施困难,很多地区农业科技投入不到位,所以需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将现代化的科技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来[1]。

1农业科技投入的现状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科技的支持,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充分认识农业科学技术的投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业科技的投入,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2]。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虽然在一些领域已经遥遥领先,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需要不断更新和进步。利用现代化的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农业整体的基础科学技术已经达标,目前生物技术和杂交育种技术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培育了新的品种,杂交水稻、抗虫棉已经被应用到了农业生产当中,为我国农业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生物技术、机械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使用率,目前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丰年有余的水平。

2农业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就目前的实际情况,农业科技投入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不能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为了增加收入,对于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威胁;农业科研人员投入不足,也是农业科技投入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2.1农业生产经营落后

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经营决定着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经营落实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就不能很好达到,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也会降低,我国一些区域资源短缺,资源利用率相对降低。就目前我国农业的灌溉问题,许多区域内仍采用漫灌措施,其利用效率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是较低的[3]。肥料利用率也不是很理想,会严重降低农业生产效率。生产经营需要不断地提高,满足现代化的生产需求,提高农业科技的有效利用率。

2.2农业生态失去平衡,农业科研投入不足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生态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病虫造成了农业的减产,为了防止病虫为害,农民会使用农药、化肥、抗生素等以提高农业生产,这就给生产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而且还可能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农业农业科技的投入也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证农业生态平衡。农业科研在投入方面也存在严重科研不足的问题,其导致科技成果无法得到很好的转化,农业科研人员可以对于农业科技技术进行有效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研制出新的农业科技,保证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有效运用,让农业科技生产更科技化,农业科研投入对于农业的生产十分重要。

3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措施

农业科技的投入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生产,需要政府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有利的条件,发挥现代化高科技的技术优势,农业科技的投入还需要为生产提供农业科技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的投入使用率,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

3.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提供风险保证服务,这样农民就能有效避免新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从而实施新的技术。第三是对于新科学技术提供投入市场的监督主体示范引领,组织成员统一规划、统一建园、统一经营,逐步壮大葡萄产业。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招引陕西农垦集团、韩塬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乡情园、合同兴电子商务等10家企业从事葡萄产业发展,示范带动1200户群众发展红提葡萄200hm2,有效地推进了合阳县葡萄产业发展。2.6抓销售渠道,强化销售网络积极发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的作用,不断拓宽红提等果品销售渠道。培育农产品销售经营专业合作社160家、电商企业52家,先后与北京永辉超市、满洲里口岸森富国际物流中心、沈阳市八家子水果批发市场、福建泉州天宝果业公司、云南鲜想你农业发展公司、厦门两岸农产品贸易公司等30余家企业签订定向销售合同,确保葡萄买得出去。

3存在问题及对策

3.1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

一是群众观念陈旧,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严重制约红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导致市场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二是设施农业前期投入过高(避雨棚投入8000~10000元/667m2、设施冷棚投入15000元/667m2左右、连栋大棚投入30000元/667m2左右、暖棚及日光温室投入10万元/667m2以上),自有资金严重不足,制约设施农业的发展。三是红提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加之第三产业跟进慢、加工企业层次低等问题,导致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

3.2对策

第8篇

??游无锡市现代农业博览园

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六(5)班

顾津文

随着祖国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展现了它特有的“魔力”,就连农业发展也由过去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化转型、提升。最近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位于锡山区安镇镇的无锡市现代农业博览园。这里是一个集农业博览展示、科普教育、生产交易、休闲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经济区,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我们的汽车驶进无锡市现代农业博览园,只见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中央一条宽阔的绿色植物带,植物带中间均匀地依次摆放着一盘盘瓜果蔬菜,有大大的西瓜、白里透红的水蜜桃、紫水晶般的葡萄、月芽般的香蕉……简直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哈哈,别相信,那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彩色雕塑。

我们先来到了高科技农业展示馆,这是一座透明的玻璃大棚。听导游小姐介绍,这里不仅采用地源热泵温控设施和水帘风机降温系统,还安装着雨水收集和自动化喷淋装置,使灌溉时间和灌溉水量得到精准掌握,为植物打造着“永远的春天”。这里的内外遮阳系统、顶开及侧开窗系统、植物生长过程均实现了电脑全自动控制。怪不得天花板上那些大大小小的白色管子相互交错,门口有那么多按钮开关!进门后,我们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室内植物园”,琳琅满目的花果蔬菜树木目不暇接:有白里透黄的鸡蛋花、带有捕虫口袋的猪笼草、小铃铛似的莲雾、青翠欲滴的活血丹、长长的蛇瓜、形如同人心脏的人心果、状如酒瓶的酒瓶椰子、千姿百态的仙人球类等。

在这里还上演了一个笑话呢!听,那两个孩子在吵什么,都争得脸红脖子粗?真不好意思,其中一个就是我!争吵的内容就是棚架上挂着的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南瓜”。我指着南瓜说:“看,玩具南瓜!”一个同学不服气地说:“是真南瓜,不是玩具!”我听了莫名其妙,“它本来就是真南瓜,不是玩具,可它的名字叫玩具南瓜”。“哦,原来它的名字叫玩具南瓜呀!”他摸着脑袋恍然大悟地说。虽然它们都是南瓜,但是大小却有着天壤之别,小的只有拳头那么大,大的却有车轮那么大,我试着抱抱那个大南瓜,它却纹丝不动。

瞧!还有那圆溜溜亮晶晶的樱桃红辣椒多么惹人喜爱呀!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藏在绿叶丛中,好像在和游人捉迷藏。

咦,那棚架下悬挂的是一片什么?成百上千的粉的、绿的丝线洋洋洒洒地从竹架顶上垂悬下来,给人以幽静、淡雅的感觉。走近一看,原来是植物的气生根。听导游介绍,这种植物叫锦屏藤,垂悬下来的是它的气生根,是最佳的隔热窗帘,我第一次听说过这种植物,我惊讶于它的气生根。当微风吹来,气生根随风摇曳,婀娜多姿,犹如飞天的飘带,显得如梦如幻。我手抚着长长的气生根,心中赞叹着它的美丽。我看着长长的气生根,心中一动,觉得它很像我编辫子时用的丝线,就忍不住给它编起了辫子,真有趣!

看,那是怎么回事?白色的墙壁和屋顶上怎么种上了植物?原来是“未来人家”。它展示了房屋造型的管道,墙式蔬果无土栽培技术。不久的将来,在高科技农业技术的报导下,房屋不仅具有居住功能还将具有蔬菜生产的功能。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高科技农业展示馆,来到了农业生态餐厅。一走进那里就好像进入一个世外桃源,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回归了自然的宁静。门口是一帘瀑布,那哗哗的瀑布声使人心旷神怡。往里走,只见几条涓涓的小溪在慢慢地流淌,几条鱼儿在溪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这更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每个餐厅都被绿树环绕,远远望去,只见餐厅、餐桌掩映在假石和缤纷的花草树木之间,服务员们穿着旱冰鞋端着菜盘子穿梭在各个餐厅间,真是惬意。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到品种繁多的海鲜,还可以尝到绿色健康的粗粮菜点。在这里我看到了农业与高科技、与现代生活完美地交融。我忍不住再次惊叹科学技术的“魔力”。

第9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 资源分析 河南

一、休闲农业的涵义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的主体在于对该地区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对农业环境进行整体改善,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收入。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在进行休闲农业的过程中,休闲农业区为一种高度综合的场所,在该地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具有非常好的农业发展前景。

二、休闲农业资源分析

(一)经济资源分析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常见的休闲产业,对社会经济具有非常高的要求。经济资源是休闲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直接决定着河南休闲农业发展的好坏,对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经济资源充足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速度,提高了休闲农业的整体效益。

自2011年以来,河南全省上下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各项社会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723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年末从业人员6090万人。全年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285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21.56亿元,增长24.6%。全省108个县(市)中,有9个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5亿元,有18个县(市)超10亿元。

(二)农业资源分析

农业资源作为休闲农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农业资源的多样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效益,建立多样化休闲农业形势,增强休闲农业的吸引力。

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省政府关于林业生态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2012年,河南省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2.98%,到2017年,河南省计划将森林覆盖率提升到24.5%,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河南省森林覆盖率从1980年的9.97%提高到2012年的22.98%。截至去年,全省森林面积达到了5756.5万亩,森林蓄积量14227万立方米。全省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521.6万亩,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1088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60.00千公顷。

(三)交通旅游资源

当前河南省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95.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年末铁路通车里程4203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96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比上年增长19.0%,旅客运输量增长15.5%,旅客周转量增长10.4%。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入境游客168.29万人次,增长14.6%。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增长22.1%。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253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84处;星级酒店503个,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101家。

(四)工业资源

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工业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的新亮点。通过高科技工业资源实现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休闲农业的多元化,确保新型农业符合当前的工业发展潮流,增强高科技技术在休闲农业中的作用与价值。

河南省目前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401.70亿元,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比上年增长25.3%,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9.6%。高技术产业增长53.3%,整体高科技技术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和改进。

三、休闲农业对策

在进行休闲农业建设的过程中,我省建设人员必须要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地位、生态效益等,对整体的建设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从本质上提高休闲农业的发展效益。

(一)完善农家体验型

要制定科学的整体发展规划,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结合当前的河南农家体验型特点,制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河南农业特色。在进行农家体验的过程中,要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突出乡村特色,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在进行河南地区休闲农业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河南当地农业资源特点和农业资源优势,对农家体验进行完善,将农家体验落实到休闲农业的方方面面。要侧重游客的亲身体验参与,对整体农家体验形式进行完善,将整体农家体验形式多样化。在进行农家体验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丰富整体的农家菜、农家房、农家景观等,将农家体验形式由单纯的农家拓展到景区、农场等,从而丰富农业体验和农业休闲形式。

(二)坚持农业有序发展

在进行河南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要对整体的休闲农业进行管理,实现农业有序发展。相关人员要坚持《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贯彻河南地区的休闲农业发展。相关人员要结合河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式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实现对休闲农业的基础状况管理。

要对整体的休闲农业进行层次化管理,对农业区域、经济区域等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确保休闲农业整体管理和建设的有序化。在坚持有序发展的过程中,要确保形成结构更加合理、建设特点更加鲜明、服务水平更加高级,从本质上实现对河南省休闲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合理分配资源

在进行休闲农业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河南省休闲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发展休闲农业,政府首先要加大投资力度,要对当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增强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对本地区农业资源、交通旅游资源、经济资源等进行合理分配,保证休闲农业结构。

政府要加大休闲农业建设的专项资金投入,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从本质上提高该地区的资本投资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在本省休闲农业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加强高科技资金投入,加强休闲农业的科技建设,提高本地区的休闲农业建设特点。

(四)加强体系管理

为引导休闲农业的规范化健康发展,该省建设人员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的体系管理。要根据当前《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整体管理方针,对休闲农业企业管理中的规划建设、产业培训、安全生产等进行整体规定,建立统一的管理方针。

要完善对自身管理体系的建设,对内部管理制定严格的标准,确保当前的休闲农业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政府加紧制定资源、环境、服务、市场等方面规范管理条例,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增强体系的整体管理效益。从项目审批、人员上岗、价格制定到经营管理各方面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休闲农业服务意识、业务能力、服务水平。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休闲农业是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加强对休闲农业的重视程度,将其效益进行拓展,确保休闲农业带动本省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对本省农村经济建设规划和落实。

四、总结

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建设的一种趋势,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完善农家体验型、坚持农业有序发展、合理分配资源、加强体系管理,从多方面实现对休闲农业的强化建设。要坚持休闲农业特色化建设,将休闲农业向多元化发展,对河南省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确保本省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庆文,邱先强.广西玉林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资源与前景[J]. 中国热带农业,2012(8):6—7

[2]单福彬. 高端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律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