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13:47
导语:在精准课堂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转变的外动力是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保护和推动作用。为此,制定“情境探疑”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情境探疑”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特点
1.评价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学”为评价中心。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在教师的帮助与促进下,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对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的设计及为学习者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总之,不管评价学生的“学”还是评价教师的“教”,评价标准最终都是为学生的发展而制定的。
2.评价标准强调对学习环境设计的评价。首先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活动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抓住学生思考问题的关键以及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教师正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使之更具有生动性、丰富性与真实性,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课堂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
二、“情境探疑”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创设情境设疑立标
1.激发兴趣情境: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提出围绕学习目标的问题,师生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归纳、梳理和补充,形成的自学提纲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探究性。
2.出示目标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将学习置于具体的学习环境之中;明确学习内容,知道学什么;教给学习方法,学生知道怎么学;自学时间充分,自学要求明确,学生知道应达到什么要求。
(二)凭借情境解疑构建
1.探究新知情境:积极参与体验学习的全过程,目标明确、主动活跃,具有合作精神,有全局意识,主体体现,气氛热烈。
2.合作探究情境:小组合作交流时全体参与,思维空间开放好,能主动、积极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
3.解决问题情境:教师重点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发现学生共性问题,讲在疑难处、重点处,导学有效。
4.目标达成情境:达成预定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5.灵活运用教材情境:创设开放型的学习情境,创造性地呈现教材、使用教材,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三)拓展情境当堂训练
1.创设练习情境:学生练习精炼、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教师能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情况,反馈矫正及时到位。
2.拓展延伸情境:不同程度学生均得到应有的发展,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堂检测效果好,整体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都能围绕学习目标编拟一些基础题或拓展题。
(四)聚焦情境评价反思
1.评价情境:给予肯定和激励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2.反思情境:能积极反思成功之处,不断积累经验,反思失败之处,及时弥补不足。
(五)优化情境质疑再探
1.质疑情境:在所学基础上,质疑产生新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向教师、课本等“权威”质疑,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学生质疑的问题具有挑战性、价值性和创新性。
2.解疑情境:学生质疑的问题仍由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讲解。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收放有度。
(六)学生课堂表现和个性发展
1.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提炼出有质量的问题。
3.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题,对问题的回答具有创造性并能主动提出新问题。
4.能对本节知识进行基本总结,从整体上明确知识结构。
5.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 新标准 英语情境教学 启示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以教师的有关行为作为评价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提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而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怎么学,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其主体性。那么,在情境教学中,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师不应暗示学生应走的道路,而取消了他们继续思考及发问的机会;教师不应固守教条,而是将问题敞开,因为有分量的决定不是在思考的范围内可以先做出来的。”[1]
1.所谓情境就是指人们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所构成的情与境的总和,是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
2.所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全面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素材,根据情境设置的一般原则,进行价值分析与加工处理,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从而设计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升学习情操的场景和景象的过程[2]。
3.所谓创设教学情境,即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包括:形象情境、愤悱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迁移情境、尝试情境。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或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
二、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对英语情境教学实践的启示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说明了创设情境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情境在教育学中出现,可以通过从‘境’入手,以‘理’入心,教理与教例一体化,从具体至抽象等体例结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和启示: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情境教学,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在情境教学中体现其主体地位。当然并不是说让学生在这方面完全取代教师,只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性、积极性。这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1.让学生亲自设计教学情意场,在师生互动中相互学习与创造。
只有让学生亲自设计教学情意场,才能让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和更深刻的思维,更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譬如,在圣诞节的前一天我留给学生一个任务:怎样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在第二天的课上用3―5分钟的时间说、做、写或演出来,让学生在一个“动”字中更多地了解西方的圣诞节。当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供一些情境素材,但要把创设情境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动手、动脑,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看到在黑板上画着两棵大大的圣诞树,点缀着蜡烛、彩带、礼物、铃铛,并写着“Merry Christmas”;另一个学生用从我办公室借来的录音机给大家放了自己找到的圣诞歌曲“Jingle Bell”,而此时又一位同学戴着自己亲手做的小红帽送给大家几份叠的纸式小礼物……然后我对学生高兴地说:“Hello,Boys and girls,Merry Christmas to you!”然后再让几位学生讲述圣诞节的由来、西方过圣诞节的风俗,等等,尔后做补充。虽然整个“过节”的时间仅占几分钟,但从学生们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那种乐于了解西方文化、乐于学习英语的期盼。“通过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机会,使学生可能因此发展强有力的可通达的思维特质,使觉察需要思维的场合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并在解决现实的问题中增加思维的乐趣”。[4]
然而在实践中,不少老师都是亲自给学生设置情境,然后才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下有所启示,我认为这一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当然教师在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之后还要补充和总结,甚至把自己创设的情境拿出来与学生共享。这种学生先于老师来“创设情境”的参与情境教学的做法,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多边信息交流和多向思维撞击,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的转化率,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2.让学生模拟真实情境,在合作与交流中体验。
弗泽尔(R.Fazio)从另一角度阐述了真实学习情境对于思维特质培养的作用,提出了五种思维特质强度及其在记忆中通达性的因素,它们是:直接经历、感觉经历、情感反应、自由选择的行为、态度的复现。[5]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强了其理解力和思维力,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掌握语言、交流感受,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
3.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学生的心灵在拓宽的新情境中得到净化。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拓宽新情境来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而且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去发现,使学生的情感在独特的发现中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感染,心灵受到净化,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英语教材中的每篇文章中都蕴涵着德育教育的思想内容,如,通过对新教材Unit 1 “Good Friends”中“Reading”这一部分的学习,我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联想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到友情的重要性和真正的内涵,以及如何对待朋友的他人,同时引导学生得出:A life without a friend is a life without the sun.(人生没有朋友,犹如人生没有太阳);并且让学生领悟到友情不仅仅是索取,更重要的是付出,从而让教学过程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而且突出思想性,无处不渗透着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精神文明的熏陶。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大体验量,和谐地变换分配比例方式,不断地丰富体验内容,让学生更大程度地参与情境教学,培养其表达能力,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学生;培养其创新能力,把提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提高其参与意识,把创造的空间留给学生[6],从而在情境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客观世界,在体验中获得全面发展;这是在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178.
[2]陈伟,周志华.中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教学研究,2005,VOL28,(06):499.
[3]傅道春.情境教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
[4]朱新秤.论思维特质的培养与教学变革.课程・教材・教法,2006,(1).
一、课堂教学录播专用教室定义
作为一个非常规装备项目和新生事物,课堂教学录播系统的出现不过短短五六年时间,并且从最初的微格研训发展到现在全自动跟踪及完善的后期点播评估体系,这个系统的功能也在不停地进步。但是在中小学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及其在学校应用中的定位大部分用户可能并不明确甚至根本不了解。在第一章里,我们对此系统在南京中小学中的具体定位做了明确的定义,为现有的和未装备的以及将来有装备意向的用户解释了此系统的作用。
二、教室基础环境建设标准
对于一个对图像和声音的录制有特殊要求的教室,演播级的录制环境是设备能发挥出最好效能的必要条件。
1 选址
在教室选址上要求选址合理,主观上避开嘈杂环境。
2 布局
在教室布局上,由于各学校校舍条件不同观摩室不是必须具备的,但能满足分组讨论需要自由排列是此系统必须能实现的功能,必须能满足上课教师各种灵活的授课方式。
3 教室环境指标
参考演播标准对温度和噪音等提出最低要求,允许高于此标准。
4 教室环境装修建议
在环境装修方面比较好的选择是由系统供应商根据自己的建设方案设计出满足指标的综合装修方案。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需要由用户自己解决装修问题。我们从吸音隔音、材料、灯光、电路改造等方面提出了8条合理建议,供用户在制定装修方案时参考。
三、数字化课堂教学录播系统技术标准
以现有的产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课堂录播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把课堂教学录制下来再播放出去的简单系统了。与学校网站的无缝对接、备课平台(课前准备)、资源平台、平台等功能越来越受到用户和厂商的重视。
所以在技术标准上我们对软件功能和硬件功能分别提出要求:
1 硬件功能部分
在操作上,录播专用教室必须能满足教学常态化和操作简单化的要求,即此系统是为所有学科服务,任何学科的教师都能独立操作此系统,所以自然要求系统能够易于使用。在这个前提下,系统必须具有一键式上下课功能。
视频信号输入上我们提出了N+2(N≥3)标准,即:教师特写、学生特写、全景,另有VGA加一路预留(可做实验特写等)。对于录制分辨率提出能达到不低于DVD画质,直播时声画必须同步(同步误差在100毫秒以内)。
拍摄模式主要以全自动跟踪定位为主,具备手动导播功能。在自动跟踪技术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现在,我们不去强调使用哪种跟踪技术,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环境和使用要求下各有优缺点,对于授课教师是否需要佩戴发射设备也褒贬不一,因此在标准里面我们主要对跟踪效果提出要求,不管用哪种跟踪技术,连续、跟踪主题时刻在画面中央作为硬性要求。
经过这几年录播教室的装备,我们认为虽然自动跟踪技术能降低使用门槛,方便日常使用,但如果作为精品课程上报,自动跟踪定位在流畅度和准确度方面还达不到精品课程的要求,必须要有人工参与导播。另外在一些无法预见的情况下,跟丢目标,跟踪故障也会偶尔发生,为应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系统必须具有人工控制的导播模式,并且能和全自动模式无缝切换。
音频采集使用鹅颈话筒还是分区定向话筒不做明确约定以防止出现技术壁垒的嫌疑,但是所采用的音频采集方式首先要达到优秀的拾音效果,其次要能满足课程分组讨论的需要。
录制人性化措施提出了能在录制完毕后自动加入片头片尾、画面切换要有过渡效果等提高录制品质的措施,在对电子文档和应用软件等的支持上,着重提出了要对主流格式的视频文件有比较好的录制效果。
2 软件功能部分
软件功能分为课前准备和视频部分。
“课前准备”更像是一个资源库,可以对学校服务器中现有的音视频、教案等资料按照学科和年级分类整理,当教师准备在录播专用教室上课的备课过程中可以便利地从资源库中调用需要的资料,加入到课件或者在上课时播放,当然不限于针对录播教室的课程,资料合理调用功能还应延伸到日常备课工作中。“课前准备”功能有部分企业的产品还没有具备此功能或者正在研发,但此项功能的具备必将成为今后录播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视频”既是视频的直播平台、点播平台也是资源的管理平台。各厂家在此部分都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标准里只对几个必须具有的功能做了约定,如视频分类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审核功能、后期编辑、打点标注微格评估功能等,同时考虑到此系统将来的发展趋势必定要和教育城域网对接,进行全市资源共享,提出必须针对此目标预留上层接口,并在将来能对不同厂商的平台和录制的视频格式提供兼容。
四、培训与服务
一、教学目标要准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要求和取得的效果。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必须要研究《英语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教材,并选择一些教案、教辅来学习。每册教材都有一个总体的教学目标,而每节课也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求,因为目标过高,学生无法接受,目标过低,学生又会厌学。由于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或者几个教学重点,所以,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这些教学重点来展开教学。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在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时,教师就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道具、投影仪等直观教具的表现,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如,现在进行时的教学,教师可以用PPT课件把现在进行时的动词的用法规律做个总结,展示给学生,并出示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be动词的选择和实义动词后面添加ing的不同。
二、教学设计要精准
教学设计是对授课的预设。教学设计的制定从大的方面来说,要考虑整本教材的内容,然后考虑各个单元的结构,再考虑到每一课的具体内容。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要做到几个精准:教学的重难点要精准;教学的时间要精准;教学的生成要精准;教学的流程要精准。而要完成这样一个精准的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就是教师要充分地“备学生”),确定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具体并易于操作的学习目标。只有在以上几方面进行周密而审慎的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有“法”可依,从而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如“How many? ”的课时教学设计,有个教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确定了“问答数量”为教学重难点,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用数字歌曲导入,自然进入问答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情景对话表演、游戏猜猜、chant等活动步步深入,最后又把“How many?”的句式融入自编的歌曲中,结束整节课的教学。整节课自然、流畅,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
三、教学方法要得当
英语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都会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入、展开、延伸教学。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对于新课的教授,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也就是说,有时,在一节课上,我们可能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但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比如“my day”一课的教学,教师授课时,可以采用全身动作法,通过做一做的动作,把全天的活动做出来,然后用英语说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参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又如单词教学,教师授课时可以采用游戏法,通过转盘猜单词、抢答拼单词、单词接龙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英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和课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展开教学。
四、作业训练要多样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检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益补充。小学英语作业内容不能是简单的抄抄写写、读读背背。教师设计作业可以采用做一做,把学过的对话、单词表演出来;唱一唱,把学过的句型编成歌曲唱出来;写一写,根据提示来写单词或听录音补单词和句子等形式多样的作业。作业的多样化不等同于题海战术,因此,这也就需要教师在训练题目的选择上做到精选,也只有精选,才能精炼,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其次,作业的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同来分层布置。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英语小作文或英语手抄报之类的作业;对于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朗读训练或听录音说单词和句子的练习。最后,习题的选择也很关键。对于基础性练习,每一节课都要配有相应的基础题,题量不必太多,一两题即可,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课文的重点;而对于那些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就要围绕如何突破难点来入手。例如,在讲名词的单复数时,有的学生总是搞不清楚如何来理解一些特殊名词的单复数问题,这个时候就要进行难点上的配题,将类型题归类,每类讲一道例题,练一道习题,再留一道作业题,这样难点就比较容易突破了。
关键词:移动网络;精准教学;教学模式
精准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现已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然而当时受限于技术条件,精准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许多教学思想和理论很难实施,只能停留在研究和探索阶段。精准教学起初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最初只是用于监控小学生的行为,后来人们开始将其用于评估教学的各个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理念也不断翻新,精准教学逐渐被人们重视,并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目标。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正是为精准教学的落地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使得对学生个体的精准有效的关注不再是纸上谈兵,也使得精准教学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评估的方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能够实现人机合理分工、功能优势兼收的效果,进而激发了精准教学的活力。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课堂教学把交互作为核心内容,形成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从而产生了移动教学。移动教学就是随着智能手机等相关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借助移动设备,师生之间可以更为灵活方便地进行交互式教学活动,这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其他形式的教学相比,移动教学具有学习便利性、交互快捷性、情境相关性的特点,而这为精准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条件。一方面使教师实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更好地把握精准教学,另一方面通过个性化、智能化方式提高精准教学的效果。本文围绕移动网络环境下精准教学的实践展开论述,借助移动学习技术,实时进行教学互动,及时获取教学状态,合理调整教学策略,对移动网络环境下的精准教学实践和改革给出合理化建议,以此推动我国精准教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综上所述,移动网络驱动的精准教学是指以移动互联网术为手段,构建了移动网络环境下的精准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精准进行教学定位、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后复习,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可量化、可监测、可调控。
1移动网络环境下精准教学模式
1.1精准教学定位
根据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对其进行细化、量化,形成具体的精准化教学目标。也就是说,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具体目标。为了能精准化教学目标,就需要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知识储备和思维起点。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无法精确定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现状的,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这使之成了可能。为此,教师可以预先通过移动网络管理平台向学生移动端发送预习作业、课前测验、交流反馈等一系列学习内容,再由管理平台收集回收这些学习记录,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基于该数据分析的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并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与其教学目标的一一映射关系,并以此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要素,从而精准定位教学起点。
1.2精准教学准备
移动学习具有碎片化特征,而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习题、作业、视频等上传至管理平台,并可由教师手工或机器智能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学生则在移动端进行学习、观看、测验,完成知识准备,极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借助移动网络平台,师生间、生生间能实时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能够精准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而学生根据自身基础,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案,精准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
一、提高教师“教”的能力和水平
1. 通过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师只有终生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分析问题才能切中要害,遇到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校内统一的业务培训和选派教师到外地学习或鼓励教师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自学和教师间互学来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
2. 开展在职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我们通过开展“三功一绝”活动,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三功,即说课功、评课功、现代教育技术功。一绝,即能充分展示教师个人特长魅力,能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个人特色基本功:背功、写功、书功、演功等。
3. 开展“一听二讲三计四课”活动。“一听”即听评课活动。开展教学管理人员听课、评课系列活动,校领导带头并带动全体教师听课、评课,定期举办听评课记录展示评比,从而在教师特别是教学管理人员中,形成积极听课、评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良好氛围。
“二讲”即讲座和讲坛。讲座就是教研组长围绕如何提高本学科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一次讲座;讲坛就是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为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三计”即导语设计、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通过开展“三计”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师钻研能力。
“四课”即引路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教学副校长每人上一节引路课;国家及省、市级优秀(骨干)教师每人上一节示范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人上一节研讨课;30岁以下教师每人上一节汇报课。
二、提高教师“备”的精细度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要做到精备,因为有了对教材的精准把握,上课才能得心应手。在此基础上,还要精准了解不同班级、同班级中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精心设计问题,精心布置习题,哪个问题是给哪类学生设计的,哪个习题是为哪种学生设计的,考察哪个知识点等,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问题可答,都有习题可做,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课堂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
1.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对实施备课情况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求教师做到精心组织、积极调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对回答问题不准确或回答错误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保护好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我们要求教师预备铃响前站在班级门口,微笑着等待学生。当上课铃响后,教师目视全体学生,走上讲台,稍停顿后师生问好。此过程不是形式,如果教师能利用好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三小学 张桂英
教坛新秀层出不穷、知名专家此起彼伏,在敬羡他们“武艺高超”的同时,也认真思索,谁也不是天生的教育家,任何成功的光环背后,都有鲜为人知的付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人师者首要之责便是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切实转变学习方式,精准实施教学,彰显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 深度剖析教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教材是我们的第一手教学资源,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认认真真、不折不扣的读懂教材,剖析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无论哪一个学科,教材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插图,每一个泡泡云,每一道课后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深度剖析教材的编写意图,要读懂教材内容是什么,还要读懂这样编写教材是为什么?与课程标准密切结合,本章节的内容,在本堂课上,达成哪些教学目标,落实到什么程度,去课程标准上找依据,不要拔高,也不要降低,恰到好处才是妙趣所在。
二、 精准实施教学(有的放矢,精准打耙)
所谓的精准实施教学,有两层含义:
1、环节预设——意图必须明确
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环环都要为目标达成服务,不是率性而为的想当然;学术问题,更不可以率性而为;我们时刻要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有的放矢,精准打耙。
2、过程实施——策略必须跟进
在教学实施中,必须有明确的策略,当学生遇到问题,学习遇到障碍的时候,老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积极引领,该出手时就出手,积极支招,才是师道尊严。或是点拨,或是示范,或是讲解。
语文课就是一“读”解千愁,到底读什么?一要读懂内容;二要读出情感;三要读明写作方法。
三、 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以“三有”即(有趣、有变有效)为目标,按照“四步”即自主、合作、探究、检测开展教学。课堂效益的高低,学生的参与度是关键之关键,必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人人都经历学习的过程、探究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开启思维之旅。
1、 自主权归还
数学课堂上的对知识点的自主思考,给足自主的时间,充分的思考,去发现、去尝试、去计算,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小组合作学习找下基础;体育课堂上对动作要领的自主体验;以及语文课上的自主批注,尝试感悟读文;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主去思考,以任务驱动学生的探究意识。
2、 小组合作有效实施
孩子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探究后,有了自己独立的认识和体验,有了初步的见解和思考,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各自的学习收获,再进行有效的融合,相互补充,互相博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深入探究的意识。数学课堂上均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归纳解题方法,进行思维的碰撞,小组建制要精心策划,合作时机要恰到好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才是关键,让学生发现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去深入探究,小组成员之间认真倾听,教师更要认真倾听,结合学生发言,教师在困惑处、矛盾处,适时追问,设疑,唤醒学生以往的经验,引导学生如饥似渴的去思考、琢磨,度过一道一又一道难关,破解难题。
四、 彰显个人风格(做你自己,才能精彩)
课堂是学生的,也是老师的,要有自己的风格,我们可能会模仿别人,但永远不会成为任何人,只能做自己,做精彩的自己。精彩课堂,着重体现在教师语言上,语言是一堂课的调味剂,也是教师个人风格的彰显,
在课堂上要发自内心的和孩子交流,眼里有学生,语言有温情,用你的语言和个人风格把学生带入人性、雅趣的课堂佳境。有文采的表达,你讲课时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孩子必定听得津津有味;有温度的评价,你的评价恰到好处,夸出亮点、点明方法,聚焦课堂上的每一个精彩:一句精彩的发言、一次精彩的朗读、一行漂亮的字、认真聆听、积极发言、善于思考的态度等等,聚焦这些日常课堂教学上的实体活动,扬长避短,对学生作出实体性的评价,句句说到孩子的心坎上,孩子必定心花怒放,教育无它,扬长足矣;有激情的讲解,你的语言慷慨激昂、催人奋进,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孩子必定精神百倍。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减负的根本问题
减轻负担,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减负的根本和关键是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因此从课堂做起认真分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上加大研究力度,梳理方法总结策略,应该成为实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工作的重要举措。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获得知识、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立足课堂教学落实低耗高效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减轻学生的负担?关键在于规范课堂教学的流程,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我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即明确教学目标;二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做到课堂教学的“四精”“四有效”:一是教学目标精准,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二是教学流程精简,有效落实自主学习任务;三是教学手段精当,有效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四是练习题设计精减,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1.夯实备课,努力实现“四精”“四有效”
有效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抓住这一根本,对教师备课提出要求。个人备课做到“两个分析”“两个细化”。“两个分析”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两个细化”即细化教学目标,细化练习设计。这样的要求目的是引导教师在备课中关注教材、关注学生,尽量达到每位主备教师都能为学年老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集体备课做到“三个讨论”“三个明确”,讨论教学目标是否精准,讨论教学环节是否减轻了学生负担,讨论练习设计是否精当。明确本单元教学任务,明确单元教学重难点,明确突破重难点的解决策略。主管领导要针对单元重点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进行把关指导。这样的备课要求目的在于引导老师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研读课标、教材,分析学情上,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负担的减轻。
结合学校基于问题研究的主题“抓实备课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各团队积极开展研究,根据学科特点探索有效的备课环节,语文团队研究总结了阅读教学备课环节:即寻线分块定点明法导学,使大家明确了阅读课如何依文本思路确定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数学团队研究总结了数学学科备课环节:四读,理清“教”点。即读懂主题图、读懂例题、读懂教材的对话、旁注、留白,读懂做一做、练习。二连,连点成线。即新知与旧知的联系,新知与后继知识点的联系。 三开发,组线成面。即开发教材资源,生活资源、课堂生成性资源。有了这样的备课环节做指导,使不同层面教师的备课质量都获得提高,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奠定了基础。
2. 规范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四精”“四有效”
有效课堂离不开学生有效的学习,要达到有效学习就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听”为“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实现减负的前提。因此针对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规范了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导入――导学――导练――导创,以此强化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 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导入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导学要抓住新知的关键点,让学习直奔重点,导练要紧扣易错点,避免机械形式,导创要联系生活实际以及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学以致用。学生这样有兴趣、有方法、有重点的学才会轻松。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彻底把老师和学生都从过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换言之,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是减负的关键环节。
为了强化教师的减负意识,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共享,指导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真正达到课堂的减负增效,加强调研跟进尤为重要。学校搭建了“骨干教师精品课”“青年教师跟进课”“学年集体调研课”三个平台,在听课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关注教师预设的“自学提示单”是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要求明确了,再加上及时有效的调研指导,教师也就清楚了自己教学的着力点,“四精”“四有效”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学生的负担才能真正的减轻。抓住典型课例如语文识字教学,词语教学,阅读教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概念课等,开展专题研讨观摩,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地学、快乐地学,负担减轻了,能力提高了。
3.预设有效练习,努力实现“四精”“四有效”
课堂练习的适度精炼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练习会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练习设计的专题学习与交流,分学科、分学年梳理不同课型练习题的设计尤为重要。例如数学课的常见练习形式有:基本题(与例题相仿)――变式题(比例题稍有变化)――发散题(新旧知识的适当整合)――拓展题(仅供学有余力的同学练习)。体现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巩固、加深和发展”的过程,解决了教师们只重视新授环节,设计练习盲目,抓不住训练重点,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
三、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开设特色课程
关键词:高效 课堂 创设 全面 层次 参与 信心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但是,某些所谓的“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仍是一个严重问题。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如何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一再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新型的课堂教学对“教学目标”提出如下要求:
1.要全面。
语文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不可有任何偏废。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这三个领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2.要体现层次性。
教学目标既要体现整体原则,又要注意主体差异性。一个班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我们不妨将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让学生也参与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可以因人而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便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克服了过分整齐划一的毛病。
3.落实要有力。
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优化课堂结构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
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立足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构成协调、高效的课堂生态系统,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发挥教科书的凭借功能,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才能创设高效语文课堂。
1.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教师都起着主导作用。我们教学时不妨采用分层教学法,课上探讨的问题有难有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作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2.努力探求既有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过分强调了统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为了弥补这点不足,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讨论学习、合作学习等。这些学习方法虽然从表面上看课堂乱哄哄的,但学生都在教师主导下“自转”,效率是很高的。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以参加讨论,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要给学生质疑时间和空间,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课上时间有限,自己会的问题就没必要再浪费时间了,应把不会的问题重点学习。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必要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受到惊奇和震惊”。的确,也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们的课堂才会高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呢?
1.精心设计独特、新颖的导入,在不拘一格、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引发学习兴趣。
课堂的导入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段充满哲理诗意的导语,可以是一个寓意深长的笑话或小故事,可以用一件特定的实物,也可以用一处特定的情境。但无论选取哪种开头方式,要切合课文内容;要符合文体特点和文章风格;要简短、精彩,创意独特,蕴含情理,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做到这几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精心设计。
2.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过程,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需求,在变更求新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课文内容,不断改变授课方法,在变更中求新,以新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在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时,我们可以采用层层提高方法,探讨这篇短文写了哪些景色,哪一部分为特写,文题为什么用“始得”二字。学生为了找全问题的答案,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课文,待到学生把握了这些问题后,教师再对作者情况和字词稍加点拨,这样学生就能在较短时间里将这篇文言文译成白话文了。
3.逐步推进,增强信心,以调动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