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17:13:53
导语:在数字营销案例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营销;大数据;应用
社会化媒体营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获得蓬勃发展。如图1显示。大数据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面对社会生活中庞大的关系网络,社会化媒体营销在经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高贡献价值,特别是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今天,更能体现其巨大价值。大数据与社会化媒体营销直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将两者有机结合,势必会提高社会化媒体的影响力,发挥1+1>2的作用。两者结合后,随着对大数据信任程度的提高,社会化媒体营销过程中的利润会随之提高。由此可见,社会化媒体营销应当是大数据时代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应当有更多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社会化媒体营销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应用研究,以保证未来社会化媒体营销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社会化媒体营销特征分析
1.1把握受众所需
对于市场来说,销售领域始终将顾客作为上帝来对待。我国曾通过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对我国的消费者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购物领域,我国存在众多潜在客户,并且呈现出更加主动的态势,除了其中部分用户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外,其余用户都容易被媒体中的商品所吸引,从而产生对该产品的购买欲望。由此可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出发点,企业可以有效把握好消费者的购物样式。
1.2经营媒体人脉
互联网时代,要想从媒体营销中获利,人脉是关键性的突破口。作为现代媒体,在建立沟通交流圈子的同时也将很多信息集开放与私密于一体,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多种需求。由此可见,社会化媒体也应当建立起这样的交流圈,并从中获取相关的客户信息,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向客户传递产品的口碑,间接提升自身的销售业绩。综上所述,人脉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关键,对于维系自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加强融合互动
大数据环境下,用户在获取信息时呈现碎片式的特点,基于此,将信息进行融合,为用户梳理有效信息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信息通过网络呈现更加开放的态势,对于消费者的兴趣和爱好应当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和计算,给予准确定位。在进行媒体营销时要针对产品对消费者进行准确定位,实现高效营销的效果。
1.4获取海量信息
在手机移动网络中,用户只需通过手机或APP软件,便可轻松查找所需信息。不少企业已经将目光集中在手机客户端上,通过不断革新技术及产品,实现对产品的宣传营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通过移动客户端宣传推广的广告市场,仅一年时间便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移动客户端已经成为社会化媒体营销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企业营销面前,大数据时代无疑为产品销售带来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当通过分析用户数据,获取更加精准的需求定位,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将更加匹配的商品推荐给消费者,这也是大数据时代数据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实现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必然趋势。
2.大数据为社会化媒体营销提供技术及社交思维
2.1大数据的技术支撑
互联网时代,对用户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是最具价值的商业行为,不同的用户会产生自己的IP地址,通过对用户上网痕迹的搜集和分析,可以清晰地给出客户与商品的互动信息。媒体在营销时只需对于用户产生互动的商品数据进行精准定位,便可以分析出客户对哪些产品有购买潜力,对哪些商品感兴趣。针对企业自身的互联网平台用户产生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同样可以获取用户信息。这些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产生的数据及交互信息对商家来说至关重要,商家只需把握好这些数据信息,便可以直观地了解自己的产品有哪些潜在客户,从而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无限商机。最近,关于数据分析能力又有了进一步地提升,他们可以将产品的理念等信息通过技术层面延伸至营销层面,进一步将客户的社会化关系管理工作升级,客户通过升级后的技术可以获得更加顺畅舒适的体验,并且由此产生的营销成果也较为可观。
2.2社交思维的空间拓展
大数据时代下,媒体营销可以通过数字分析技术带来能力上的提升,通过互联网培养的“社交思维”也是当下企业营销运用的思维模式。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交平台看似眼花缭乱,实则深谙社会化营销的惊喜,企业如果带有发展的眼光,不断为用户带来惊喜和创造快乐,势必会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不断拓展企业的社交思维空间,可以保持企业与顾客间产生良好的互动,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营销品牌形象奠定基础。一个独具个性的品牌,一定能使客户从众多同类产品中一眼识别出来。除此之外,不断组织活动或建立社区等形式,也可以为企业聚集一定的顾客,通过对顾客的积累逐渐深入为营销潜在客户。如果将企业的营销行为置身于社会化高度,不断深化社交思维,则会将企业的产品融合分析吸引用户的亮点,为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发展积累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今后一个时其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方向。
3.社会化媒体营销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
3.1如何切入社会化媒体营销
科技在不断进步,我国的市场也在不断发展,伴随着发展过程中的需求,社会化媒体营销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生产机制定义成更新媒介内容是切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有效途径。过去,在传统的社会化媒体面前,所有媒介的内容都是由媒体自身生产的,媒体主要承担的作用是将这些内容宣传出去,此时的受众无论是主动接受信息,还是被动接受信息,都会或多或少受媒体内容的影响,电视人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而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很多受众都成为依赖网络的用户。不同的媒体内容,对受众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很多时候媒体的内容对受众的认知过程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大数据时代面前,这些影响逐渐被弱化,过去的受众如今已经不再是单纯接受信息的受众,他们也可以承担起参与信息传播的媒体角色。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接触媒体,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体,其表现的内容及思想不同,给用户带来的思考和选择的空间也越来越广阔。因此,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大数据环境无疑是重要的基础,伴随着微信、微博等更多社会化媒体的出现,言论在用户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他们开始广泛参与到传播者的行列中来。
3.2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趋势
互动性、参与性是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显著特点,这也给用户提供了可以不断创造自身品牌的环境。过去传统的媒体营销主要依靠的是广告,用户在接触广告时,大多是被动的,一旦这些用户选择了其中的品牌变成消费者后,遇到问题时,他们找不到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很多消费者面对维权难的困境,会选择自认倒霉。如果消费者将这些问题表达给媒体,企业则需要通过公关来寻找回避问题的方式。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下,自媒体成为消费者发出自己声音的有利渠道,很多问题会被曝光出来,这些也是企业自身难以掩盖的,企业的口碑也可以通过这些传播渠道得到确认。很多企业为了吸引用户的关注,会有意识地利用好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反馈和互动,将用户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与此同时,制造话题也成为社会化媒体营销吸引用户的方式之一,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华为集团有效利用新浪微博作为宣传平台,将企业的最新产品及性能等内容通过官方微博更新动态,并在官方微博中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他们对产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实现与华为集团线上线下互动,从而为自身发展赢得良好口碑。
4.社会化媒体营销与大数据营销案例分析
4.1大数据营销案例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面前,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智能的通讯设备被大数据所推广。无论是出行、还是购物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化实现。以航空公司为例,当用户有出行需要,他们可以利用手机或网络,便捷地查询到所需航班情况,为出行提供更为精准的时间。而这些信息都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不同领域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出行的不同需求,合理分配和运用大数据信息,获取最佳出行方案。
4.2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普及至各个领域,在社会化媒体面前,消费者无疑是其关键性作用的角色。我们就国内运行较为成功的小米公司为例,分析其社会化媒体营销中的成功案例。在社交媒体方面,小米公司无疑是投资最大的公司之一,它主要利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方案,较大幅度地利用互联网的作用,根据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将公司的核心技术展现给潜在消费群体面前,不断赢得用户的支持。现阶段,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大多是30岁以下的青年,他们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大多数学历较高,会通过新媒体接受咨询,基于此,小米公司将产品的受众定位在这部分年轻群体中,并将公司的销售理念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塑造而成。
5.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社会化媒体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1问题分析
社会化媒体营销中,不得不将自身发展置身于大数据的环境下,要想得到长足发展,信息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信息容量在不断扩大,这也是大数据环境带来的必然结果。要想抓住有效信息,需要社会化媒体通过自己的目标,筛选去除其中的冗余信息,将有效信息的保留和分析。分析信息的过程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甄别其中的真伪。特别是随着自媒体的盛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在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发表言论,这些信息真假难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鉴别。尤其要杜绝因虚假信息的传播,扰乱整个市场秩序。除此之外,隐私也是大数据面前,社会化媒体营销应当关注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广泛利用社会化媒体时,很多自身的隐私或身份信息等内容,也会在不经意间被泄露出来。如果遇到居心叵测的不良用户获取信息,将会对用户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
5.2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大数据的应用
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大数据的应用,首先应当对先前的大数据概念产生误解的地方进行纠正,商业智能的思维方式是大数据得以运行的由来,从企业商业运行的层面来看,社会化媒体出现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形成了海量的数据库,企业在发展中要想从中获取利润,首先应当了解自身需要哪些数据,并从海量数据中精准分析出对自身发展有力的信息,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没有精准把握有效信息,则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损失。
此外,大数据时代面前,具备专业素养的专门人才也是十分紧缺的。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不断有产业被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应运而生,过去的IT人才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便会被时展所淘汰,甚至有的人才在培训尚未结束时便已经被淘汰。在社会化媒体营销面前,专门的技术人才非常稀缺,如果不根据相关技术的革新专门培养大量人才,则无法保证大数据面前,社会化媒体营销能够顺利发展。只有有了专业人才的支持,才能助力大数据时代沿着发展方向顺利提高上水平。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核心技术都来源于国外,我国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尖端技术十分匮乏,这也无形当中影响了我国社会化媒体营销发展的速度。革新大数据的分析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社会化媒体营销能够释放商业价值的关键所在。
结语
我国信息社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我国大数据事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掌握了数据信息,便掌握了市场,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关于社会化媒体营销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至多个领域。分析和研究大数据的特点及价值,对于我国发展社会化媒体营销具有十分重要的商业价值。在发展社会化媒体营销过程中,利用好大数据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效益,进而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大数据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0:21-22.
[2]赵文秀.大数据时代社会化媒体营销趋势分析[J].中国报业,2015,16:68-69.
[3]谭运猛.互动整合大数据 赢定社会化媒体营销[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3,12:46-47.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培养定位;体系
一、高职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问题分析
电子商务是当代社会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数据分析,其中还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等相关知识。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但就目前看来,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明显不足,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企业缺乏优质人才,出现了院校培养与就业脱离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比例不够。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电子商务的教学依旧停留在理论教学上,教学的范围也不会超出学校,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有着明显的不足。有些院校虽然安排了实践课程,但是课程的内容也局限于电子商务技术层面,不能与实际的市场营销紧密联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教学课程繁多,很多教师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也会削减实践教学课时用来弥补理论教学课时,这样实践教学的比例就会远远很不够了。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资料的过时和实践教学可操作性不强。电子商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新的技术手段会不断涌现,但是院校的实践教学大多做不到实时更新,教学资料的过时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术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由于受到院校教育的局限性,教师在选择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将某一企业的案例直接拿来用,但是企业一般是在特定的商务环境下进行工作的,在加上很多商务仿真都是依靠教师自己编造出来的,这样实践教学的操作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三)实践教学手段缺乏。现在高职学校对电子商务的教学手段基本采用的是教材教学和模拟教学方式。教材教学基本依靠的是老师的经验进行讲解了,模拟教学则是通过购买几套软件程序让学生自己上机进行操作,学生运用不同的软件模拟对应的操作,从而达到对电子商务各个流程的了解。但是实际的商务环境比模拟的环境要复杂的多,教学的手段就存在局限性,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也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限制。
(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多数教师是通过书本知识与专业培训对电子商务的课程进行学习与教学的,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对于实际生活中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算熟悉,缺乏实践经验,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也是偏理论轻实践,并不能满足实际生活中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市场和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分类别的,不同类别的专业人才需要掌握不同的专业技能,所以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之前,首先要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进行定位,明确好定位,院校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需求进行对应的技术培养。从社会的实践角度来看,电子商务人才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一)操作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类人才是企业需求的主体,他们不需要对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理论原理与技术手段进行深入的了解,他们只需熟练的掌握如何在电子方式下进行操作,例如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营销,收集数据信息,L制电子表格等等,同时他们还需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技术知识,可以针对相关的需求来选择工作方式,懂得电子商务“可以做什么”。这类人才的主要工作是电子商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包括网络营销,信息平台的运营,物流系统的运营和资金流的实现。
(二)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类人才是企业需求的核心,他们需要对电子商务的技术层面有着深入的了解,掌握当代社会电子商务的最新技术,运用最有效的技术手段设计出最方便的信息平台,懂得电子商务“如何做”。这类人才的主要工作是电子商务在技术上的实现,包括营销网站建设,商务平台设计,软件开发,网络编程等。
(三)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
这类人才是高层次的电子商务人才,是企业的管理层,他们需要通晓电子商务的全局发展,时时关注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具备前瞻性思维,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引导企业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懂得“为什么做”电子商务。这类人才的主要工作是拟定电子商务的战略决策,包括目标制定、人员管理、实施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等。
高职教育换句话说就是就业教育,从上面的人才定位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定位应该放在第一类和第二类,培养出来的是应用型人才,可以马上适应企业的需要。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所谓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要把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个教学体系是以技术手段作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作为载体,从而实现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应用。实践教学的构建大概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性实践教学、专业性实践教学、应用性实践教学和创业性实践教学,每个层次的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构建:一是实践教学的内容,二是实践教学的方式。其中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都是逐一递进的,这样可以做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和顺序性,难度由浅入深,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下面就四个层次的具体是如何构建的进行详细讲解:
(一)基础性实践教学
基础性实践教学是电子商务理论通向实际操作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和与开发技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是什么,是做什么的。它的教学内容由计算机的操作实践、网络的使用实践和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实践构成。计算机的操作实践包括计算机的应用操作,程序设计基础,Internet的使用和办公自动化;网络的使用实践包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计算机网络操作基础,WWW、FTP服务器配置和网络服务简单配置;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实践包括网页设计,数据库(SQL Server)、网络编程(ASP/JSP),和网站。
基础性实践教学都是可以在学校完成的,它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机房的操作实验和课程设计训练。
(二)专业性实际教学
专业性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各项工作中的实务操作技能。它的教学内容由企业内部管理实践、电子商务模式实践、电子商务金融实践、电子商务物流实践、网络营销实践和电子商务安全实践构成。企业内部管理实践包括企业管理流程,企业业务流程和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模式实践包括B2B、B2C、C2C业务与管理流程;金融实践包括电算会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和电子支付手段;物流实践包括物流作业流程与管理,第三方物流运作和配送中心管理;网络营销实践包括搜索引擎与网站推广、网上广告和网上信息与管理;安全实践包括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CA数字认证和网上支付安全。
专业性实践教学一定要在模拟的实验环境下才可以进行,它的教W手段主要是电子商务模拟操作,它的实现必须要求有较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例如建立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实验室,搭建电子商务网络环境,购买相关的教学软件系统。
(三)应用性实践教学
应用性实践教学就是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手段,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自学能力。它的教学内容由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实践与电子商务方案设计实践构成。案例分析实践包括电子商务应用案例分析,网站案例分析,系统案例分析和网络营销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实践包括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方案设计,网站方案设计,系统方案设计和网络营销方案设计。
应用性实践教学必须借助外界的环境,它的教学手段主要采取案例演示训练、课外实习训练和职业资格认证。案例教学演示是电子商务教学中一种非常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各种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电子商务是如何进行实际运作的,在运作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是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的,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案例中体会电子商务的实践过程,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积累相关的经验,为以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课外实训练习则要求学生能走出院校,亲自去社会中实践,例如做市场调查,到企业现场观摩学习,参加电子商务竞赛等。学院还应该大力鼓励学生去参加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并安排相关的考试培训,学生获得了电子商务资格证书,就具备有相关的职业技能,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也会多一份筹码。
(四)创业性实践教学
创业性实践教学是电子商务最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它及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基础之上,可以自己创办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意在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组织才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它的教学内容由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构成,包括模拟公司的组建,撰写创业方案书、进行市场调研和创业项目的实践。
创业性实践教学只能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它的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组建项目团队和模拟公司来进行实践,实践的地点安排在专门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组建项目团队就是拿实际的项目进行教学,首先教师提供给学生若干个项目,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向选择参加项目组,每个项目团队的人数和分工由项目组成员自己完成,根据每个项目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团队成员需要完成项目立项工作,撰写项目策划书,分配组员工作,进行市场调研,收集项目信息,进行项目设计,实施项目,最后得出项目报告。模拟公司在实践方式上跟组建项目团队类似,但是在实践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需要自己创立电子商务公司,设立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模拟公司的业务,处理好人事关系,保证公司的业绩不会造成亏损。
参考文献:
[1]郑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忧思录[J].电子商务世界,2015.2-3.
[2]孙学,刘立新,赵凌冰.基于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7-8).
[3]杨荣明.论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过程[J].教育与职业,2015.3 (46-47).
[4]魏安莉.网上模拟公司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 (11、30).
[5]韩静,宋马林.高职电子商务校企互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关键词:技工教育;职业能力;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越来越重视市场营销活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态势。作为技工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企业输送一线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企业希望技校学生毕业后能立即为我所用。为适应企业的需求,让技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学校需充分认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殊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职业方法能力(如“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和职业社会能力(如“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二、培养技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必要性
目前,我校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没有覆盖到全校所有专业和班级,只针对部分一体化教学班级开展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训练。市场营销专业班级仍实行传统的学分制,学校对本专业开设了《德育》课程作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替代,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中未得到应有体现,且《德育》课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主宰着课堂教学,学生对课程兴趣不浓,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有待检验。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2+1培养模式下(即前两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我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分学期开设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实训、市场调研实训、网络营销实训、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创业技能实训等实训课程,以上实训主要依托软件在机房进行,学生的数字和信息处理能力有大幅度的飞跃,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对企业总体运营及营销管理有大致的了解和体会,但机房实训缺乏情境性与连续性。
根据对与我系长期进行校企合作的单位统计,企业在招聘时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顺序是: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吃苦耐劳、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他们对这些能力的看重甚至都超过专业能力。然而,从我校近几年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企业反馈毕业生普遍在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等一些核心的职业能力方面比较缺失,部分三年级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面对一线销售工作的灵活性、复杂性、挑战性难以适应。不少毕业生频繁地跳槽,面对新工作和新环境感到无所适从,就业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可以看出,营销工作社会性和人际化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与人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与未来职场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目前,我校市场营销理论专业课课时占据了总课时的八成以上,在当前无法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条件下,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三、在专业课教学中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市场营销学科是实践性强、应用很灵活的一门学科,其工作对象是人。为了在专业课中强化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着力为学生创设情景,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学生在亲身体验后的获得是深刻的、具有持久性的,而且这种能力可以进行迁移,帮助学生在顶岗实习或正式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
(一)使用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营销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例如我校营销专业学生在中技时就开设了《市场营销案例分析》课程,教师在学期初将学生进行分组后,每一个案例的学习均由预习、分组讨论、发表意见、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等环节组成。经过系统的案例教学,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理论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较强的表达自我、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讨论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同时,案例使学生仿若身临其境营销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营销实践经验。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扮演好指路人和引导者的角色,整个过程中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主导。此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充分结合实际,并保证案例的时效性。
(二)使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市场营销教学中最适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例如在《人员推销》或《商务谈判》课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模拟实践,以当事人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类似游戏般的体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提高了针对某一现实情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可以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最好方式。
在情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尽量让全体同学参与其中,教师应起管理、监督、激励和指导的作用。
(三)使用项目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例如,为扩展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我校在市场营销高技班开设了《品牌认识》课程,该课程部分内容可实施项目教学法。按照项目教学的OPTAE(即目标、准备、任务、活动和评估)五步教学法,所在班级学生自由组成几个小组,每组人数5-6人,并选定小组长。让每个小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一个类别商品的介绍,要求介绍20个品牌及以上,制作成PPT并由小组成员上台讲解。教师在布置任务后,给出两周准备时间,然后分次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展示,同时也是小组间的竞赛,教师在每次课每一小组讲解完后,就讲解中出现的问题及未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对小组进行点评和打分,该小组同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表现最好的小组将得到适当的奖励。
项目教学以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做”而不是教师“讲”。其本质上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以小组团队的方式承接这一“任务”,并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因为竞争机制的引入,同学们变得积极主动,他们通过去商场实地调查搜集到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共同制作出高水平的PPT,并为上台演讲认真练习,在演讲时表现出了良好的风范。他们对课程要求和知识技能的把握,自我学习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超出了教师的预期。
总之,职业核心能力对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目前办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中,按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规律和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真正实现“就业导向”、“零距离上岗”,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承忠.论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2,(9):317-318
[2]余球.适应企业需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之一[J].大学教育,2012,(6):79-80
[3]吴芳芳.职业核心能力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渗透尝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0):256-257
论文关键词:精准营销,定向投放,顾客识别,上下文推广
互联网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将传统的以规模取胜的商业模式渐渐向以信息取胜转变,互联网让营销的力量得到极大的释放。网络的应用让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体会到它在营销过程中的地位和效果,然而单纯通过网络的信息传播,只求受众广泛的网络营销中,许多现实问题开始显现。比如漫无目的的强性对网民传递信息,既无法真正发挥网络传播的针对性优势,又干扰了网民正常的访问浏览。营销成本降低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盲目的开展大范围的营销活动也不一定能为我们的企业带来明显的营销效果,我们要的是低成本高效率的精准营销。网络营销的精准性对于资金不多、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更有利于实现其产品营销、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的目的。
一、目标客户群的精准定位与分析
精准营销首先是目标客户锁定的精准性,这些都必须是作用在客户数据收集的基础上的,而网络环境中的精准营销能利用网络与相关通信技术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为精确的获取到客户相关资料,并通用数据库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深层次的挖掘,得到客户信息帮助实现精准营销。
1高效获取客户信息
(1)语义分析
先进语义分析技术,帮助用户定向投放信息。“语义分析”: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技术,企业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可以得到用户当前浏览的页面的信息主题上下文推广,然后通过后台的内容匹配设定将广告展示在页面上,这种定向在某些条件下更贴合用户的兴趣。
(2) IP定位
通用IP定位指定面向的客户区域,可以具体到地级城市。我们可以了解到客户所在地理经济状况、自然地理状况、现阶段天气、自然环境状况、当地习俗,风土人情,地区人均收入、GDP以及各种消费的支出比例等。对于企业的区域性市场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3)用户监控
记录用户行为,根据以往行为产生广告站。比如最近该客户最近浏览过云南路线的自助游页面,则相关信息会包括路线,交通工具,机票打折信息,酒店订房信息,当地导游信息,GPS产品介绍,户外旅游装备等……。且这些内容往往是我们的顾客乐意看到的,是根据他的网络行为所产生的具有针对性的企业或商品营销行为。
(4)用户行为分析
指定用户类型投放(用户性别、年龄段、收入阶层、用户喜好、宗教习俗、用户群习惯等),对网络背后的用户进行筛选与甄别,判断是属于哪一类的顾客后再对其采用相应精准营销方案。
2、通过网络对聚合客户进行筛选和巩固
在对于客户进行筛选时我们会先对客户价值进行发现即通过价值指标和设定的参数来计算客户价值分数,价值指标包括:
(1)交易类指标:交易次数、交易额/利润、毛利率、平均单笔交易额、最大单笔交易额、退货金额、退货次数、已交易时间、平均交易周期、销售预期金额;(2)财务类指标:最大单笔收款额、平均收款额、平均收款周期、平均欠款额、平均欠款率;(3)联络类指标:相关任务数、相关进程数、客户表扬次数/比例、投诉次数/比例、建议次数/比例;(4)特征类指标:客户自身的一些特征,如企业规模、注册资金、区域、行业、年销售额、是否为上市公司等。根据价值分数对客户进行价值等级的分类,或者根据价值指标设定客户价值金字塔模型,根据客户价值金字塔模型设置客户价值等级的区段。从中按ABC分类法进行客户划分并找到我们的优质客户。
3、利用CRM实现精准客户服务
利用网络的特点挖掘和聚合客户,用户对信息的共享程度高,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分享各种观点,他们自愿地加入符合自己需求的群体中。根据常用IP地址,网站与社区的注册资料,经常涉及的页面内容,搜索过的关键词,及参与过的讨论主题探讨内容等等,我们可以对客户属性进行描述,包括地址、年龄、性别、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最近关注等多个字段,可以进行多维的组合型分析,并快速给出符合条件的客户名单和数量。
二、中小企业实现网络环境下精准营销的方法
基于互联网的精准营销是通过互联网来识别网民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征,相关企业再根据这些网民的显著特征来开展针对性很强的精准营销活动。
1门户网站类目广告
现在的绝大多数互联网门户网站都开设了许多不同的频道,比如新浪网就开设了体育、汽车、房产、数码、旅游、健康等频道。企业可以选择与自己产品特性相符的频道投放广告。进入某个频道的互联网用户一般都对相关内容感兴趣,这时企业的广告投放就显现出精准性了。当然,这种精准性是相对于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广告而言的。在网络上,网友多少都会留下资料,网站平台可以根据资料,加上每台电脑网络连线的IP资讯筛选上下文推广,做更精准的“IP targeting”,以很低的成本,精准地找到目标消费群。
2关键词搜索广告
关键词搜索广告是企业针对搜索引擎的特性(地理,语言,用户群)进行的一种营销行为。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关键词搜索广告具有一对一互动特性,和精准营销的理念相吻合,缩短了交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节约了资源。具体做法是,广告主通过注册购买一定数量的关键词,在同一关键词的广告中,支付每次点击价格最高的广告排列在第一位,其他排名位置同样按照广告主自己设定的广告点击价格来决定。百度、Google、Yahoo等主要搜索网站目前都提供关键词搜索广告服务。许多消费者在购买某产品或服务之前都会通过搜索网站去查询相关信息,企业的产品信息通过搜索网站此时能出现在需要的消费者面前,针对性、精准性就非常强。
3博客营销
博客营销为中小企业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营销平台。这个营销平台强调的是互动、意图和营销的精准性。博客营销的目的,就是希望把营销的本质回归到小众化传播道路上来,强调互动传播,让小众传播影响大众传播,把传播效应从数字上的成功(点击率、页面流量)转移到传播的质量上来。
博客营销注重的是“顾客体验”,所谓顾客体验就是顾客跟企业产品、人员和流程互动,以及和使用过的人的互动。让顾客切身享受消费的乐趣和价值,从而形成“以自己希望的价格,在自己希望的时间,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强烈消费欲望站。博客精准营销以其独特的营销价值优势,为企业提供了表达产品和其他服务的新方式。
4Email营销方式
5上下文广告:智能化的营销新模式
上下文广告(Contextual Ads)是基于搜索和定位技术的一种独特的精准营销形式。相关性,或者说关联性,是上下文广告区别于传统广告的重要特征之一。上下文广告的工作流程并不复杂,就是系统对各用户定制的关键词和网络媒体上文章进行语义分析,然后形成相关关键词典,二者自动匹配,窄告也就会显示在相关正文周围。
定制内容与用户自动匹配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从受众价值来看,上下文广告基于网络新闻,影响的网民中以具有浏览新闻习惯、工作稳定、收入丰厚的中青年人士居多,很多处于管理决策层上下文推广,不仅消费能力更强,决策权也更加集中,主体客户群商业价值较高。其次,从消费者接触面来看,上下文广告和文章自动关联、智能匹配,比如一个关心汽车新闻的网民,不论是通过搜索后点击,还是通过浏览汽车的新闻目录,与汽车相关的商业信息都会自动出现在新闻旁边。再次,从广告价格来看,上下文广告克服了竞价排名广告的单一关键词竞价和竞争过激的缺陷,降低了其成本投入,不仅目标客户群价值更高、消费者接触面更广、花费更少、品牌影响力更高,而且还可以有效弥补竞价排名广告的不足。营销人员可以将竞价排名广告与上下文广告进行有效的营销组合,提升网络营销效果。
图1 定制内容与用户自动匹配过程图
三、总结
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网络精准营销不是对经典营销理论和方法的颠覆,而是对经典营销理论的延伸和发展。这种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潜在顾客的搜寻、顾客沟通、信息传播、顾客增值服务等方面。网络精准营销的营销策略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能够为企业带来目标非常明确的用户群体,这大大节省了公司的推广费用。使公司能够集中资金、集中精力进行操作,把有限的资源用在目标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准的营销,获取高投资回报率。
参考文献:
1邢志宇.搜索引擎技术及使用方法[J].中国教育网络, 2005(7): 8-10
2吕英斌,储节旺.网络营销案例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征宇《精准营销方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J],2007(6)
4王秀峰,柯青.搜索引擎的商业行为分析与思考[J].情报科学, 2005, 23(7)
5陈正辉.网络媒体之于广告——从“强制”到“引导”的角色之变[J].新闻知识2004,(12).
6徐海亮,《论精准营销的广告传播》,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年 第01期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战略规划 协同发展 空间再造服务推广 信息素养
“2016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于6月16―17日在宁夏银川举行,主题为“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及实践”。为期两天的论坛包括两场主论坛、六场分论坛,共46位业界专家作了报告。分论坛主题包括图书馆的长远规划与协同发展、图书馆深层服务与拓展服务、空间再造及服务推广、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及用户信息素质培养、大学图书馆经典案例分享、智库建设及网络信息安全与技术等。
1.图书馆长远规划与协同发展
图书馆战略规划可以帮助和引导图书馆把握未来、应对变化、增强图书馆活力,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与会者一致认为: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从以图书馆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从平台化到工具化、从知识查找到支持知识发现。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常务副馆长Susan E.Parker介绍了UCLA图书馆战略规划的指导原则、六大目标及相应的行动方案。该馆战略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皆以图书馆用户为中心,指导原则主要包括:用户第一、推进全球和多元化视角、支持资源的开放获取、结合所在大学的规划、创造和促进合作、建立和支持创新、增强馆员间的合作以及注重评价和反馈等方面。六大目标为:做有独特价值和影响力的角色、信息资源的有效获取、高校研究中心、教学媒介和平台、合作和交流以及提供有成效的空间服务。行动方案包括:在指导原则指引下,图书馆根据六大目标成立相应团队,通过发放小册子、播放视频和网站公告等形式落实实施。UCLA东亚图书馆陈肃馆长介绍了UCLA东亚图书馆在图书资源随处可得的数字时代,在战略上把主要精力转向对教师和学生的深度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如与教师合作对本科语言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支持和服务,以及对国际学生的服务。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李广建教授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人文社科图书馆张秋副馆长分别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并分享了从中得到的启示。李广建教授主要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美国和英国10所著名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为例,总结了每所高校图书馆的使命、愿景、目标和战略规划特点,提取出十大关键词,包括:用户体验,嵌入式服务,参与科研,原生资源,开放访问,生命周期(包括科研生命周期、信息生命周期和用户生命周期),图书馆与教育者、行政机构和用户群体的合作,基于数据和事实的分析、预测和响应等,并从技术、人才、服务、环境、运维五个层面对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上讲,图书馆要加强校内合作、防止边缘化,加强跨界的对外合作、数据驱动决策是未来大势所趋。技术层面上要重视信息化、重视移动通信技术和重视信息系统应用;人才层面上要对员工进行终身培训、加强对员工的组织领导力培养;服务层面上要开展嵌入式服务,包括嵌入教学、嵌入全校公共课程、嵌入学院专业课程、嵌入虚拟教学环境以及辅助科学研究;环境层面上重视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空间和环境带来的变革,例如建立支持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高度智能化的“智慧教室”,满足各种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同时利用社交软件、协同学习平台、远程通信系统的智慧型学习空间;运维层面上将对图书馆的评价与评估和图书馆营销相结合。
张秋认为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必须为图书馆的新信息环境与学术交流模式找到新的位置,通过功能再造与服务创新重新定义图书馆在支持和参与整个研究生命周期方面的高效作用。如何满足科学研究新范式下用户的需求是图书馆发展战略上的主要挑战和全新机遇。通过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共计39所知名高校和公立图书馆的战略规划调研和总结发现,国外图书馆制订战略规划的时间主要集中在5-6年的规划期限,既有利于图书馆战略发展思路的稳定执行,也有利于图书馆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进行及时反应与调整;资源建设、服务提供、资源获取、空间利用、科研支持和教育教学成为图书馆的六大战略核心;技术创新和合作共赢作为战略理念;在组织管理上人力资源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并重。对国外知名图书馆战略发展规划的体例和内容分析,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如强化战略规划意识,注重创建具有本馆特色的战略文本,加强战略规划的实施、评估与修订,在变化的知识环境中从环境、资源、空间、内容和角色等多个维度寻求新的平衡。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张奇伟馆长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分享了“十三五”规划制订的经验。他指出制订规划要适当处理好发展推进和延续继承、重点突出和兼顾平衡、精准实务和模糊虚化、创新跨越和落实可行这几组关系,尽可能开展广泛的调研和借鉴成功案例是必修功课,落实是规划的生命。将规划分为总结、机遇和挑战、目标、任务,将任务细分为资源、服务、技术和管理。按照以上思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规划中将重点建设馆舍空间,推动馆藏建设体系逐步成型,加强特色资源的建设,深化文献信息服务,提升技术的保障水平以及推动队伍建设和管理精细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孙坦所长就基于智慧数据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架构作了报告,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的现状和挑战、创新的动力、方向与途径以及未来行动设想与规划等。如今数字图书馆面临信息资源局限于文献,交付门槛过高,可发现性不足,信息描述、组织与检索能力不足,只给出线索、而不能直接回答用户问题等“泛在性”的不足,如何从海量数据源中有效提取所需要的数据、如何找到那些代表着问题答案或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必要和潜在可用的却又未知的信息片段、如何集成那些潜在的记录等,是开放信息环境中数字图书馆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开放获取与开放出版、语义互操作技术成为推动数字图书馆创新的动力。语义出版是在结构化出版基础上,为结构化知识单元附加语义的一种出版模式。如自然出版集团明确提出了语义出版的模式,信息的发现是通过结构化、交互化、可查询的图表与文本实现。在语义技术推动下,信息将越来越多地以结构化、数据化、语义化的数字知识表现形式存在,使知识互联、集成分析、计算挖掘和可视化成为可能。数字图书馆未来的创新方向主要集中在语义驱动的泛在学术搜索与知识发现、个性化的集成知识管理工具和计算化的学习研究环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联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图书馆等共同推动数字图书馆创新,筹划启动“十三五”专项课题“数据密集型知识服务关键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语义元数据体系构建,语义学术搜索引擎,基于P联分析、计算挖掘的专门知识服务系统和标准规范体系与长期保存体系等。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凌作了“建设CALIS云服务体系,构建高校图书馆发展新模态”报告。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对图书馆的全面影响,以及学术生态环境的变迁,需要重新确定高校图书馆在学术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图书馆只有通过“合纵连横”,成为学术生态链和学术服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才能在新的学术生态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高校图书馆目前主要面临转型与前沿发展、提升基础业务水平与效率以及建立高校图书馆良好的整体运行环境等三大需求。持续推动高校图书馆整体快速发展、建立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信息协同服务体系以及促进建立高校图书馆与信息产业界的开放协同发展体系,将成为CALIS在新时期的三大任务。CALIS“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主要是:面向传统基础业务、面向数字图书馆、面向学科服务与情报咨询,构建包括文献共享、数据知识、情报咨询、学术出版、培训认证、应用软件和协同创新在内的七大云服务体系。目前CALIS已推出了查收、查引系统,正在试用学科评估服务平台,正在建设采编一体化协同平台、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体系3.0、多源融合资源发现系统、图书馆基础业务云服务平台1.0、北大核心期刊评价与中文期刊总目等系统平台和服务。
兰州大学图书馆沙勇忠馆长作了“高校图书馆风险管理”的报告。他对国内外关于高校图书馆风险管理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评估、风险预防等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有概念界定、国外研究述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模型构建、图书馆联盟风险管理以及案例研究等。图书馆的风险按来源主要分为外源风险(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和内源风险(知识产权、业务外包、信息资源、组织联盟、信息安全、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等)。报告以澳大利亚图书馆和哈佛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图书馆风险的治理、评估和分担等,指出需将风险管理置于图书馆战略层面来考量,识别与评估图书馆面临的风险,建立风险监控与报告机制,定期对内部风险系统进行评估。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读者服务部主任左珊作了“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培育路径研究”的报告。对国内外知名组织或个人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对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影响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因素着手,提出了促进现代图书馆基于图书馆精神的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培育路径,即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强化人文理念建设、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和建设良好工作环境。
2.图书馆深层次服务与拓展服务
不断提升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能力是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传统的资源型服务向创新型服务转变。
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崔宇红副馆长作了“基于文献计量辅助大学学科评估与管理决策”的报告。报告首先从大学评估的视角分析了文献计量学的应用趋势:基于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基于论文数量和引用的文献计量数据是必备指标;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并重;卓越性指标和合作指标成为新兴趋势。文献计量工具在科技评价中主要可应用在宏观层(国家、机构和学科),中观层(学院、研究团队和期刊)以及微观层(单篇论文和研究者)。报告以中国发展态势与对比分析、“卓越大学联盟”高校学科卓越性分析、北理工基本科学指标学科分析与预测、学院贡献度分析与战略选择、研究团队和个人学术成长分析、中国计算机学科合作分析等六个学科分析案例说明学科分析要以需求为导向,从数据分析到决策分析是情报服务的新趋势。
北京大学图书馆聂华副馆长提出了构建嵌入科研、服务学者的学术成果生态系统。以北京大学为例,学术成果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北京大学学术成果――研究论文、专著、研究数据、学术期刊、学者个人主页、研究团队和课程等内容,以开放、可扩展、集成CRIS的体系架构,各部室合作建立学术成果资源的机构知识共同体,从而促进学术交流模式的良性演变和开放获取,培育和深化了机构内外的融合与合作,嵌入科研流程并以增值服务提供给学者。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李玉海馆长的“高校图书馆OA众筹平台研究与实践”报告,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放获取(OA)众筹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实践。由于目前OA资源建设中存在着资源分散、检索效率低和用户体验差等问题,为了实现OA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众筹平台,提供资源推送、统一检索平台,将OA资源网站汇聚起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该馆开发完成了华中师范大学学者机构库和OA学术期刊资源众筹平台,目前已完成服务器配置和后台数据的试运行。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潘卫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实践的相关问题。支持学科发展和管理决策的战略情报服务是转型重点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调研分析和尝试的基础上建立了组织协调团队、规范流程标准、利用工具平台和培养能力四大操作机制,通过辅助学校对引进人才进行评估评价、分析领域专利和分析领域发展态势这三个具体实践,馆员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效支撑了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图书馆的服务与学校主流发展融合更为紧密,向知识服务转型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武汉大学图书馆张洪元副馆长作了“服务视角下的文献资源建设及其发展”的报告。报告认为:图书馆的服务可分为基于文献资源、基于空间和基于技术与设备运用的读者服务,这三种服务类型互联互通,服务的核心是文献资源。服务转型发展下文献资源建设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结构,须俯瞰把握,不能随波逐流;资源的优先保障顺序根据学校不同亦有所分别。馆员将是资源规划、建设与服务的统一体,全面的专家型馆员与团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山东大学图书馆程蓓副馆长提出面对高校的发展需求与信息化服务现状,高校图书馆必须深化数据服务,重新定位机构知识库,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此外,要融入数字校园,构建高校学术生态综合管理服仗逑怠
3.空间再造及服务推广
空间再造是图书馆创新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张甲馆长在“空间再造:大学图书馆标志性改革”的报告中阐述了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原因,和空间再造要达成的四个目标,即鼓励开放和互动为特征的智慧学习,满足个性化学习和研究的使用环境,读者主导的多样化和多重性空间使用以及营造学生的归属感。结合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分析了处于动荡环境下的大学图书馆如何与时俱进、顺应潮流、深化改革,以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重庆大学图书馆彭晓东书记就“大学图书馆的馆舍改造与空间服务”进行了主题发言。他提出了馆舍改造的设计目标和设计三要素――空间、人文和技术。空间上的基本定位是学校的客厅、学生的书房。人文上的考虑是人气与文化的融合,既吸引读者,又可以展示学校的文化元素,体现大学的文化传承。读者需求多样化,对图书馆的功能与布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报告结合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馆舍改造的效果。
东南大学图书馆顾建新馆长结合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实例,探讨了图书馆转型与馆舍空间再造问题,介绍了技术发展和环境变化大背景下学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及随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变化而带来的图书馆空间变化;以田纳西大学、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六所美国高校为例,详细说明了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问题。给出了关于馆舍空间发展的一些思考:空间作为图书馆的一种重要独立资源,同样可以用来服务,要合理规划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和分区。图书馆既要注重舒适性,也要重视人文性。空间设计要注重新技术,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家具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特色,差异发展,走符合本馆特色的空间再造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多媒体部主任李伶作了“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探讨”的报告。新媒介颠覆了图书馆服务的传统理念,拓展了图书馆与用户的交流渠道,改变了读者与图书馆的维系方式,革新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网络环境下新媒介的发展必将引起图书馆功能空间变化与重组,图书馆在原有空间基础上进行空间再造和空间拓展,利用新媒介在原有空间基础上打造智慧空间、创客空间和数据空间。她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微服务为例,介绍了人大图书馆多媒体空间服务实践,包括空间布局、服务特点、使用情况、成果及出现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郭晶副馆长在列举了国内六所高校阅读推广案例和品牌营销案例以及10项国际图联高校图书馆营销获奖案例基础上,总结出图书馆优秀营销案例的特征,个性化服务和主题新颖、体验式的营销活动易受到用户的青睐。报告通过分析国际图联(IFLA)在2016-2020年的战略规划中,将图书馆营销能力建设作为四大战略方向之一,提出图书馆也应进入“营销+”时代,以缩短服务和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在操作层面,关键是要针对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融入营销理念与手段,重点把握“服务营销”和“价值营销”两大层面。
4.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及用户信息素质培养
湖南大学图书馆郑章飞馆长探讨了“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变革。图书馆管理存在三个方面的困惑:定位一战略困惑,人员一人才困惑和投入一产出困惑。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的演变,从建国初期的直线制,到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重大改革后的职能制,再到如今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组织结构有四个特点,即用户为导向,服务为中心,组织扁平化和结构更灵活。有三种适应性较好的组织结构模式:矩阵制、流程型和网络型。矩阵制可以解决协调问题、灵活问题、学习问题和执行力问题等四大问题。流程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而网络型组织结构具有灵活性强,扁平快速,充分体现核心能力和成本低的特点。
清华大学图书馆邓景康馆长作了题为“融入服务支撑体系,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报告。以哈佛大学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研究美国学术图书馆的战略目标,认为“服务性定位”才是大学图书馆的根本性身份定位,要切实在满足师生需求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结合国内外情况,图书馆的服务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夯实基础服务和挖掘新型服铡M际楣莸氖姑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服务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收集、保存、揭示、整合高品质资源;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创建一流的学习、研究和交流环境;协助学校的知识资产管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和文化中心。并结合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从基础服务、电子资源建设、清华学者库的建设、支持研究生学位申报和提供电子教参服务等几个方面做了具体实例说明。
南京大学图书馆邵波副馆长就基于“互联网+”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实践与思考进行了探讨,具体包括大数据和“互联网+”大环境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影响与改变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图书馆相关情况。结合南京大学图书馆“Book+”和“Paper+”两个平台案例分析,讲解了图书馆的服务性定位、服务层次和创新模式。智慧图书馆“二期建设”的主要工作包括:外文电子书管理平台"E-book+”,图书馆智能定位系统“iLib+”,机构知识库和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机器人。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心主任洪跃对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现状调查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调研对象是全国28个省份540余所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图书馆,主要针对教学硬件与师资等基本信息、本科生开设信息检索相关课程、研究生开设信息检索相关课程、专题培训讲座、新生入馆教育、嵌入式教学、开展各项活动以及在线素养教育平台等八个方面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70%的高校图书馆都开设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多为通识选修课,多数课程设置弹性考核。课程处于平稳发展阶段,也正在融入更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手段。只有24.5%的图书馆开设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以选修课居多,一年级新生为主要授课群体。考查方式以期末开卷为主,也有其它综合评测方式。专题讲座内容能够从学生需求出发,超过半数的图书馆提供资源的开放或校内下载以及专题培训的预约服务。但是教学内容与教材开放共享意识、个性化服务方面还有待加强。95%以上的高校均有新生入馆教育计划,主要形式仍然是入馆参观,发放新生手册和志愿者讲解。嵌入式教学体现在嵌入到类似科研方法、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居多,也有一些图书馆以专业课为突破口。62.6%的被调查图书馆曾举办读书会等活动,竞赛式信息素养教育被越来越多高校采用。近半数图书馆举办过讲座报告类活动来促进信息素养教育。2000-2014年间国内高校在线素质教育平台的发展处于缓慢上升态势,还需不断提高对在线素质教育平台的重视。
5.大学图书馆经典案例分享
来自8所高校图书馆的报告者带来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创客空间建设、内部营销、组织氛围优化以及提高馆藏利用率等方面的实践案例。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梁伟波副馆长对高校图书馆文化推广平台的建设与探索进行了探讨。图书馆作为建设校园文化服务平台的基础,有着校内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上海海事大学“海大人文”品牌为例,分析了该校校园文化推广服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海大人文”的设计理念、组织方式、运行机制以及活动内容。“海大人文”的“立体化”的平台服务、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服务效果显著,受到校内相关部门和校内读者一致好评。
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蔡晨以思扬话剧大赛为例,和与会人员交流了该馆阅读推广的经验。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以多种形式倡导阅读风尚,已形成“天财读书节”和“资源与服务宣传月”两个品牌。新近推出的思扬话剧大赛,将书与话剧结合,以经典名著为基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剧形式,让静止的画面和无声的文字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先后有11个学生话剧团参与其中。活动举办后,相关名著的阅览量和借阅量都有明显增加。活动的启示主要有:一要放开思路,不断拓展阅读推广的新形式;二要善于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三要创新形式,吸引更多读者。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图书馆赵婷作了“以‘光影阅动’在线平台进行阅读推广”的案例展示。“光影阅动”阅读推荐活动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式、多媒介的推荐活动,内容包括以电子书库为主体的原著阅读,以简短字句为代表的浅阅读,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的深阅读,基于原声影、音、图的鉴赏阅读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关联阅读。该活动具体实现过程分为遴选、采集、整合和呈现四个步骤。
三峡大学图书馆唐文惠馆长以该馆“大学生创客空间”为例,介绍了图书馆文化育人平台构建的实践探索。“大学生创客空间”以“借势借智借力,共建共享共赢”为建设理念和“构建文化育人平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目的,运营模式“以咖啡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以空间为舞台”。“大学生创客空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也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彰显了图书馆第二课堂的作用,达到了双赢的良好效果。
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贾德智副馆长结合该馆创客工场的建设实例,对创客空间建设在高校图书馆的实践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创客运动的兴起及其与传统社会碰撞的过程,讨论了创客空间与图书馆的关系以及不同高校图书馆参与创客服务的差异比较,又从主导思路、功能设计、空间元素、配套设施、管理方法、图书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入住项目、开展的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创客空间的建设实例。最后,提出了图书馆在创客空间运行中有待探索的三个问题:协调力度不足,专业技术管理能力有限和持续的经费投入不确定。
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参考部主任韩丽风介绍了该馆“爱上图书馆”内部营销活动案例。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因素,该馆借鉴了管理领域内部营销的概念,将营销理念用于组织管理,主张“满意的员工产生满意的顾客”。该活动共分三个主题:营销图书馆服务精神、营销图书馆专业精神和营销图书馆创新精神。清华图书馆通过组织馆员职业分享会、一线馆员工作掠影以及主题沟通会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最终达到了促进馆员成长、推动图书馆发展、更好服务读者和加强图书馆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唐慧燕副馆长以“图书馆组织氛围优化探索”为主题,介绍了组织氛围优化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案例。ClimateQUAL是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推出的从馆员角度针对图书馆组织氛围进行评价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鉴于Climate-QUAL的美国文化基础和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自身的特点,该馆首先对美国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本地化改造,又通过分层抽样方法获取了可靠的测评数据,对引发较低评分指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本案例带来的启示:图书馆组织氛围测评工作是管理优化的重要基础,领导层推动是组织氛围测评结果有效应用的重要保证,馆员队伍素质提升与图书馆组织氛围优化互为因果。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系统部馆员汪志莉以“用数据说话――数据分析驱动下馆藏利用率提升实践”为题作了案例展示。案例将两种大数据环境下个性化图书精准推荐和特色馆藏揭示与三种传统方法(即阅读推广、馆藏布局调整和修改借阅规则)对比后发现,三种传统方法提升馆藏利用率见效较快。个性化图书精准推荐的成功率较三种传统方法相对较低,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和读者个人的喜好有很大关系。但相对传统方法,有其自身所自带的新时代新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6.智库建设及网络信息安全与技术
四川大学图书馆马继刚馆长结合该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探讨了“助学促研,提升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的价值”。促进学习和助力科研是大学图书馆长久以来的根本职责,在新的外部宏观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正面临着缺乏科学规划、角色定位模糊、新技术眼花缭乱和人才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与挑战。马继刚提出,在坚持促学助研这个大学图书馆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上,要通过转型来提升图书馆的自身价值。报告以四川大学图书馆2011-2015年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为例,从布局、策略、用户、竞争、人才、经费几个方面作了详细说明。基于符合读者的学习习惯、满足读者的学习需求和增强教师的教学体验等原则,四川大学图书馆将打造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空间作为新阶段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之一;信息技术馆员在学习空间中应具备作为助学者的新价值,具体起到传授、设计、开拓和t望的作用,技术馆员在新环境下任重而道远。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李欣副馆长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与技术应用思考”的报告中介绍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图书馆面临的问题和对自动化系统的期望,重点讨论了对下一代图书馆系统技术与服务的思考。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思考和行动为实例,从发展方向把握、实体服务深化、服务范围拓展、特色资源建设与数字化揭示以及关注移动服务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
清华大学图书馆窦天芳副馆长探讨了图书馆技术与服务的深度融合。分析了信息技术从业者所面临的挑战,解析了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概念,提出分五步走的技术与服务融合之路,即:理解关键技术、理解核心需求、体验优先及用户参与文化、服务效果及评价和数据建设与展示逻辑分离。以“读在清华”服务为实例,分享了清华大学图书馆技术与服务融合的具体实践案例。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初景利就“图书馆在智库中的定位与能力”作了专题报告。在介绍了智库的概念、功能、需求以及智炀哂械亩懒⑿浴⒂跋炝和质量这三个特质之后,他分析了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的三个原因以及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图书馆需要实现三个延伸和三个转变才能够成为智库性机构,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制订规划,积极沟通,培养队伍,从基础做起并且加强宣传。
在论坛闭幕式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图书馆分会主任朱强作了“网络环境下的用户隐私保护”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图书馆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不仅伴随着图书馆服务理念和运行模式的改变,而且总体的市场环境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种形势下,读者的相关隐私数据如何得到有效保护,运用何种技术来整合、分析和挖掘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跟踪和挖掘用户的阅读行为和个性化需求,并对此进行分析和预测,这些都是图书馆人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图书馆在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还要重视读者隐私权的保护,以加强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