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任职经济责任审计

时间:2023-07-23 09:24:38

导语:在任职经济责任审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任职经济责任审计

第1篇

财政部2009年1月份印发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以加强对金融类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监管,规范金融类企业的绩效评估工作。根据金融类企业的特点,新办法设置了盈利能力指标、资产质量指标、经营增长指标、偿付能力指标四大类二十项指标。

国资委在2006年1月份根据《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规范了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内容、程序和评价内容。国资委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指出,企业经济的责任审计主要工作有三方面内容:财务基础审计;企业绩效评价;由企业财务基础审计结果和绩效评价结论对企业的负责人在任职过程中的主要业绩和经济责任评价。

审计署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及责任追究等结果应用制度,制定研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的体系,逐步对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组织方式和方法以及操作流程进行细化,探究及推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告制度,使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体系逐步地建立起来。

金融产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1.统一性与适用性相结合。审计署、国资委等有关管理机关已就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提出了指导原则,具体到各个单位有关管理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将二者结合使用,并具体分析,提高评价指标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2.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统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基建、财务、营销管理等业务活动,应围绕经济责任核心,对相关指标予以甄选,设计能反映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绩效、重大经营决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以财务指标评价为主,在衡量经营成果时以数据说话,客观性高,说服力强,易为当事人接受。但是完全以定量指标评价具有一定片面性。定性指标受会计信息局限性较小,可以弥补定量评价指标的不足。将二者结合使用,使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二)层次分析法模型应用

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方法),是对方案的多指标系统进行分析的一种层次化、结构化决策方法,它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利用Excel表格计算经济责任审计各指标的权重。

实证研究

本文以国家电网公司金融产业单位的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利用Excel表格计算经济责任审计各指标的权重。金融产业各单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金融产业单位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产业各单位业务差别大,并面临较为严格的行业监管;金融产业对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

金融控股集团主要指英大国际控股公司,为国家电网公司金融产业单位的控股母公司,结合对控股公司的管理要求,参考财政部《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通知》、审计署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增加对重大风险事件的控制情况、资金运作安全情况和协同业务完成情况评价指标。共有会计信息质量、重大经营决策情况、法律法规执行情况、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发展能力、经营绩效和外部测评结果九个一级指标构成。

具体如表1所示:四、结论及建议综合汇总得分在90分以上,给予经济责任履行优秀的评价结论;综合汇总得分在80~89分,给予经济责任履行良好的评价结论;综合汇总得分在70~79分之间,给予经济责任履行中等的评价结论;综合汇总得分在60~69分之间,给予经济责任履行一般的评价结论;综合汇总得分在60分以下的(不含),或存在严重安全生产事故、违法违纪行为的,给予经济责任履行较差的评价结论。

对于被审计的领导干部,无论任职于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无论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通过本文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清其在职期间在本部门、本经济单位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

第2篇

为什么建立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如此之难?这从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区别可以发现: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人格化,审计客体由静态的资料,到动态审计对象(领导干部)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从有形到无形,从客观反映到抽象。从某种角度理解,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有着本质联系,笔者认为这就是特色的人的绩效审计,也就是说,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比较,经济责任审计的客体、对象、程序、报告等,都有一个质的变化,过去审计的重点强调真实性、合法性,现在必须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并重。透过现象看本质,正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影响到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责任和前途,不难理解,评价指标很难建立的症结所在了。笔者认为,要能很好解决的症结,评价指标必须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是直观,从经济责任审计受托责任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纪检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提供领导干部个人在其任职期间经济行为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及个人廉洁情况的信息。当然这里所说的“直观”不能简单理解成“好”或“坏”、“一般”等,而是一系列科学、规范、简明的定性、定量评价。换而言之,就是可具操作性;其次是当事人心服,不言而喻,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会对领导干部个人政治前途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审计下达的结论,不是建立在充分、可信的资料基础上,客观、公正的评价,那不仅是没有履行好审计职责,而且存在很大的审计风险;再次就是认可,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大而言之是反腐倡廉,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发展,也就是说,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那就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

要满足以上三个要求,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绩效性指标。从绩效性建立指标的目的,是要充分反映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在其职权范围内领导、推动、促进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政绩”,主要是从纵向比较,可通过以下指标体现:

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额/上年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增长率可按国税、地税)

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额/农民人均纯收入

国有资产增长率=国有资产增长额/国有资产现值

(以上指标基期可定为接任时)

…………

2、实绩性指标。当前各地县级政府对其下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均订有经济责任指标,同时乡镇政府每年的人代会的工作报告中,也有本级制订的经济发展目标,这些指标是否完成?完成的情况如何?应该纳入到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范围。实绩性评价指标,各地情况有可能不同,可根据需要,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基础资料有了,那评价指标就不难。

政府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预期政府可用资金

政府流动负债率=流动负债/资产(单位会计)

(长期负债指以政府名义借用,用于公共支出的债务,流动负债指本单位的债务。政府负债,领导干部前后任按同比口径扣减)

…………

3、真实性指标。真实性指标是用以评价领导干部个人述职报告中反映的经济指标。这个指标和实绩性指标有许多共同性,但这个评价指标的基本资料是领导干部个人提供的,有一个能否是事求实(诚实)反映本人任期内工作实绩问题,也就是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价,客观上还能反映数字以外的问题。这个指标有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述职报告中的报告情况,有的,就将审计查证后数字同报告中数字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没有,就不作评价。

4、合规(法)性评价指标。在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或是违反决策程序造成的损失,也需要用定量指标进行评价。违纪违规问题主要是通过直述的方式予以反映,但为使使用资料者,增加感性认识,可与一些关联指标进行比较,揭示存在问题的程度。同样,违反决策程序而造成的损失,在反映绝对数的同时,也相对数反映所造成损失的程度。

专项资金挪用比例=挪用数/该专项资金总额

乱收费比例=乱收费数额/该项目收费总额

违规支出金额比例=违规金额/该单位支出总额

决策损失比例=决策损失额/该项目投资总额

…………

5、内控制度评价指标。这是一个定性评价指标,通过这个指标的评价,可以反映出用数字不能反映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信息。因为内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体现出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纪法规,维护财经纪律,切实通过制度约束他人和自己的主观动因,当前不少媒体报道的案例中,案件产生的原因很多都是单位财务制度松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大腐败分子胡常青说的“关牛的房子关猫”这句话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这个现象。由于内控制度的制订与执行与单位负责人主观思想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一方面能反映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反映出领导干部对廉政建设的态度。可通过设置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解、掌握:

是否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单位财务是否公开?

…………

6、个人廉洁情况评价指标。这个评价指标可以说是领导干部生命的“一票否决权”,因而需要慎之又慎,但这个指标的评价基础单纯在财务资料中又很难得到,使得这项评价更加困难和复杂。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从财务资料以外两个渠道获取有关线索,一是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前,应当听取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对被审计单位及其领导干部的意见,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部门应当向审计机关通报有关情况”。根据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情况,通过审计查证,作出相关结论;二是制订问卷表调查表,向领导干部所在地区(单位)有关个人或机构发放问卷表,获取有关情况,然后确定审计重点,进行审计查证。这样在审计意见中就可这样评价:“经走访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发放问卷调查表,就获取的资料,经过审计查证,×××同志在任职期间是清正廉洁的……”。或是:“经走访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发放问卷调查表,就获取的资料,经过审计查证,×××同志在任职期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2、……”等等。

第3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管理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做法及成效

(一)评价方法新。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高管的履职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价,为自治区联社任用、管理干部队伍提供了参考。

(二)关注新趋势。充分关注各行社发展情况,促进各行社战略目标的实现。审计不仅仅局限于揭示风险、查错纠弊、评价业绩,还对各行社的持续经营能力、管理水平、管理现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研判,充分发挥了审计的咨询、增值功能。

(三)关注重大风险点。首先重点关注社团贷款风险,对2015年末全区存量社团贷款进行100%的检查,对社团贷款的风险底数有了基本的判断和认识,发现了全区社团贷款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为摸清风险底数、化解风险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化解社团贷款的风险从三个管理层面提出管理建议;其次重点关注行社“三重一大”决策的合规性,揭示了固有风险。

二、新疆农村信用社管理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高管人员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

一是部分高管人员决策意识模糊,分工职责不清,管理缺位、粗放。重贷轻管,重经营指标考核轻内部风险控制,致使具体操作人员养成为上面咋说,下面就咋干的坏习惯,将制度规定束之高阁、置之不理。充分反映出行社高管人员与操作人员职业道德和风险识别能力差,个人意愿凌驾于法律制度之上,合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合规意识与文化。

(二)违规行为问责不够、违规成本低是造成有章不循,制度执行力差,操作风险突出、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审计发现部分行社制度执行力差、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行社领导到中层以及一般员工未能培养起按章办事的理念,制度化规范化观念淡薄,靠关系、感情、惯性办事,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操作风险突出,检查出的大部分问题均是屡查屡犯问题。究其原因是违规成本太低,出了问题之后大多以经济处罚为主,纪律处分较少,从而在县市行社中逐渐形成无视规章制度、敢于与制度、规章抗衡的心理。

(三)财务预算管理不到位,规章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是财务预算管理、指导不到位。审计发现,县市行社能做到年初制定财务预算,但仍存在财务预算依据不充分,营运费用预算内容不详细,未根据变化情况定期调整财务预算,对预算控制-执行差异未进行详细分析,无相关考核资料,费用列支未执行预算管理等问题,不能充分发挥费用预算和资源配置对战略发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二是部分制度不完善或缺乏细化的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如部分制度缺乏相应的操作流程。

四、政策建议

(一)落实责任追究,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理力度

一是对部分有章不循、屡查屡犯、风险隐患高、负面影响大的问题所在行社的高管进行责任追究,有重点、抓典型,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相结合,加大违规成本切实起到威慑作用。二是修订员工违规处理规定,明确违章违规的高压线。制定“新疆农村信用社高管人员十不准”。如有违反,绝不姑息,进行纪律处分直至免去高管职务或移送司法机关,对漠视内控管理制度、屡查屡犯的高管人员“动真格”,形成“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愿违规”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一是实施财务分类管理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新农信办〔2016〕25号)文件精神,对不同类别的联社进行区别对待、差别管理、重点关注、侧重帮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财务管理亟须加强辅导、规范,不断强化县市行社财务管理的计划、控制、监督作用,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全面提高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和业务发展能力。推行财务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自治区联社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预算约束机制,完善财务预算的工作程序,实施分类申报、分项审核、定期研究、集中审批,逐步建立起公平透明、平衡稳固、高效有序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对财务预算执行的情况考核力度,充分发挥预算的约束作用,努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性、效果性。提高行社财务管理的经济性,评估经营的效益性,建立长效激励考核机制。部分县市行社管理层经营行为过于短期化,甚至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自治区联社应定期评估资金投入的长效性,资产配置的经济性,加大对经济资本考核力度。通过期权、延期支付等方式,督促县市行社高管人员逐步树立长效性的经营管理意识。

(三)健全和完善信贷管理责任制,避免经营行为短期化的问题

对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可实行个人赔偿制度,同时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责任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强化源头管理,再造信贷业务操作流程,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信贷管理与服务部门按照流程银行的理念,对原有的信贷业务流程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在既要控制信贷风险,又要提高操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审贷分离、定岗定责、权利制衡、责任追究的流程原则,依据的基本信贷流程架构,打造适合农村信用社管理特点和信贷品种的信贷管理流程模式。

(五)继续推进合规文化与制度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合规文化建设,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管理理念和机制能够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规章制度要随着业务的发展创新不断补充完善;建立和完善制度执行情况的考评奖惩机制。

(六)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特别是对县市行社高管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从源头上树立合规经营意识,力促财务工作走向正规化管理。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经济责任审计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健全领导机制,是完善经济责任制度,夯实工作基础的首要环节,中央两办《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下发后,我市及时成立了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市审计局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研究、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难以进行评价的审计结果进行责任认定。市审计局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萍乡市审计局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管理办法》,该办法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确定、安排、实施、工作质量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为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审计行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健康实施

我市出台了《萍乡市政府系统主要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萍乡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这两个实施办法,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一是通过制定办法,建立上报和审批制度,完善计划管理,科学组织等有效措施,使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临时委托项目逐年减少,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针对过去委托程序和委托形式不规范等问题,出台了《萍乡市政府系统主要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规定,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市政府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含市政府任命的其他需要审计的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原则上任期内必审一次。《萍乡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规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市、县(区)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年底前提出下一年度任中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初步打算,由市纪委、组织、监察、人事、审计5部门联席会共同研究商讨确定,再由同级审计机关上报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拟提拔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其他临时提请的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监察机关出具委托书,由审计机关依法组织实施。

二是审前准备阶段注重审计调查。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风险大的特点,搞好审前调查极其关键。因此,在制度设定上注重要求审计人员把握好三点:首先了解、熟悉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把握好政策界线;其次对被审计对象及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再次在实施审计之前,听取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及建议,以确定审计重点。

三是审计实施阶段找准审计重点和切入点。我们在出台文件操作规程设计上注重抓了以下审计重点:(一)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情况及地方经济发展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定与执行情况;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工商企业发展情况。(二)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三)有关部门的管理情况。(四)遵纪守法和廉洁自律情况。(五)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委托的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根据审计重点这一主线,我们摸索了几个审计切入点:第一从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入手,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综合性测试,找出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第二从有关重大经济决策的会议记录及会议纪要入手,筛选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亲自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作为审计重点;第三从被审计单位干部任期内制定下发的重大经济政策性文件入手,作为检查执行和贯彻国家经济政策情况的切入点;第四从集体和个别座谈了解入手,选择群众关注度高的重大经济活动作为审计工作的审计切入点;第五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提供的材料及群众举报线索入手,确定领导干部个人违反财经纪律及廉政规定的审计切入点。

四是审计终结阶段搞好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成果体现,而审计报告又是审计结果报告的基础,因此写好两个报告是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三、注重成果利用,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与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一直在审计成果利用上反复讨论研究,不断探索创新方法和经验,在今年4月出台的《萍乡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中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并同步出台了《关于在干部选拔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意见》。该意见中明确规定:按照“凡动必审、考审同步、市县联审、先审后提”的原则,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实行“凡动必审、考审同步、市县联审、先审后提”制度,并单独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中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办法的做法在全省属首创,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中国审计报》、《江西日报》、《审计与理财》对此专门进行了报导。

(一)坚持“凡动必审”,是指对按照《萍乡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领导干部在办理提拔、交流、调整等任免事项时,必须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二)实行“考审同步”,是指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干部考察工作结合起来,在考察成果中直接体现、利用审计结果。(三)推行“市县联审”,是指对拟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的乡镇和县(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市委组织部委托市审计局直接派出审计组或派人员指导县(区)审计局审计组对提拔对象进行审计,审计组直接向市审计局负责并报告工作。(四)做到“先审后提”,是指对拟提拔任职的领导干部,需在正式任职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在推行“凡动必审、考审同步、市县联审、先审后提”的基础上,对运用审计结果又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定。

(一)审计部门应及时向组织部门提交审计结果报告,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应当肯定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并指出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违法违规问题,准确界定领导干部应当负有的责任。

(二)组织部门要把审计结果报告归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作为领导干部提拔、交流、调整的重要依据。经审计,没有发现问题或存在一般性问题但不影响正式任职的,予以正式任职;问题较严重的,经查实后,取消任职决定,交由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纪检、组织等有关部门应对审计中发现和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核查。经查实后,根据问题性质、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四、加大执行力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成效显著

第5篇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资产管理分析。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需要将资金的真实性放在重要位置,并全面考察资产的完整性。其中,这涉及固定资产流失状况、无形资产是否受到损害及流动资产与实际是否相符等问题进行审查,以此来保证资产的属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各部门还要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全面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体系,以此来减少资金亏损问题,并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加快推进固定资产的更新,降低经济风险。(二)成果的真实性。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人员为了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的精确度,需要深入分析利润问题,并分析研究是否完成既定任务指标和利润的来源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每个部门都要制定经济指标,并对经济指标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审计各部门完成指标的情况。通过审计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可以更好地体现各部门的发展情况及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因此,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加大审计力度,全面审查经济指标完成的真实性,确保达到具体的审计目的。另外,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经济效益的相关指标、债权指标和质量指标等。通过加大对这些指标的审计力度,以此来明确被审计部门的经济方向,全面提高资产质量,更好地促进部门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预防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当前,针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虽然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其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与其相匹配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将其作为法定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要将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必经程序,以此来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给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多的重视。(二)明确审计重点。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之前,需要明确审计工作的重点,这样有利于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即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需要侧重于对重大经营决策的审计,以此来评价领导经济责任。领导层在实际工作中,会根据市场环境条件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重大的经营决策,这些经营决策会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审计内容要以经济责任人的责任为中心展开,即需要根据各个行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审计内容。另外,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还要协调好自身和其他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全面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三)改良审计手段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较大,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手段改良工作。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需要加大力度拓展审计线索的来源,深入到基层群众中,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同时,还要充分借鉴常规审计的成果,并在审计工作中深入调查前一年度的财务收支报表,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从而确定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另外,还要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做到账实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全面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四)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一直以来,虽然我国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但并没有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当前,我国还没有全面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的审计基础,寻找不同责任和各个单位性质之间的共性,构建与各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确保其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具体性。同时,还要依据各单位制定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各单位部门领导干部进行统一和严格的审计评价,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五)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在于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在于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结果的公开是对责任人权力和责任最有力的监督,但审计结果的公开会形成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挑战、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挑战、对干部管理改革的挑战、对纪监问责问之的鞭策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使经济责任审计效能最大化,企业内部需要建立审计结果公告机制、审计问题整改处理机制、审计资料综合分析机制、审计结果问责追责机制,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制度管理环境,逐步形成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靠制度管权的治理环境,真正发挥审计效应、转化审计的管理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预控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滋生。(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性审计人员队伍,以此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水平。当前,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能够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综合性审计人才。另外,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整合社会的审计资源,通过建立注册经济责任审计师考试制度,以此来选择一些优秀的经济责任审计师,全面提升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结语

第6篇

1.1被审计对象未全面提供会计资料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被审计对象未全面提供会计资料往往会导致审计风险隐患的存在。以云南红塔集团为例,其间开展过多次审计,然而由于未充分提供会计资料,导致多次审计均未发现10亿元“小金库”这一严重违纪行为。因而国内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然而目前国内审计队伍建设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2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就目前审计工作现状而言,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这一问题普遍性存在,且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导致审计质量不高。相比于常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全新形式,审计人员应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然而在审计经费短缺、审计力量不足以及审计任务繁重的现况下,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以及后续教育机会,其业务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1.3审计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的综合评估,与审计对象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现阶段,国内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审计范围、责任的界定与追究、审计工作人员行为准则、评价标准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措施等各个方面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审计机关无法精确审计范围,或评价责任标准不一,容易引发审计风险。

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2.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在现代审计构成中,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风险防范的关键所在。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保证资产完整与安全,并能够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从而实现会计资料合法真实等诸多财务目标。在建立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基础上,内控制度评审能够对企业管理层岗位职责的落实以及管理水平有全面了解。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重点对执行乏力、缺乏健全内控制度或根本未建立内控制度的审计对象展开详细审计。与此同时,还应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结合制度基础审计以及账目基础审计,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2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涉及较多复杂问题,具有较高的要求,审计责任以及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审计部门应针对此点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参与各类培训活动,推进审计团队建设,并提高培训资金投入,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后续教育,确保审计人员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树立严格的法治观念,进而提高执法水平。审计部门应坚持人本理念,对干部人事制度加以改革,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推进干部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现代制度基础审计以及风险基础审计等各类方法,推进审计技术方法以及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2.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保持合理性

首先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并对评价标准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加以完善,确保评价有理有据。应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问题,多角度分析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允和准确性。就国家政策调整与变化而言,审计企业管理层对此无法做出改变,但审计企业经营成果最终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审计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全面、真实以及客观陈述,切忌只看表象,草率做出是非功过的结论。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坚持谨慎性原则、责权分清原则以及对比原则,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3结语

第7篇

正确区分被审计人员所在单位的责任中心归属

1.责任申心的一般概念

对各级主管人员的业绩评价,应以其对完成目标、计划中的贡献和履行职责中的成绩为依据。他们所主管的部门和单位有不同的职能,按其责任和控制范围的大小,这些责任单位分为成本中心、未出闰中心和投资中心。

一个责任中心,如果不形成或者不考核其收入,而着重考核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这类中心称为成本中心。成本中心的职责,是用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任何发生成本的责任领域,都可以确定为成本中心。

一个责任中心,如果能同时控制生产和销售,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负责,但没有责任或没有权力决定该中心资产投资的水平,因而可以根据其利润的多少来评价该中心的业绩,那么,该中心称为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的利润中心,它直接向企业外部出售产品,在市场

上进行购销业务。另一种是人为的利润中心,它主要在企业内部按照内部转移价格出售产品。从根本上看,利润中心是指管理人员有权对其供货的来源和市场的选择进行决策的单位。

投资中心是指某些分散经营的单位或部门,其经理所拥有的自主权不仅包括制定价格、确定产品和生产等短期经营决策权,而且还包括投资规模和投资类型等投资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经理不仅能控制除公司总部分摊管理费用外的全部成本和收入,而且能控制占用的资产。因此,不仅要衡量其利润,而且要衡量其资产,并把利润与其所占用的资产联系起来。

2.国有商业银行责任中心的划分

,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架构体系基本相同,一般有总行、分行(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一级法人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注重权力的控制。因此,对于各分支机构而言,其责任中心性质的归属往往处于变动之中,关键要看上级行授权管理状况。比如上述的二级分行,如果一级分行完全上收了其主要资产增长的权力,那么它就不能成为投资中心,而是利润中心。

不同性质责任中心评价为核心指标及其

由于各种责任中心的职能、责任和控制范围不同,所以对其考核评价也应采取不同的指标。

1.对成本中心的考核评价

对成本中心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是责任成本。所谓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从整个企业的空间范围和很长的时间范围来观察,所有成本都是人的某种决策或行为的结果,都是可控的。但是,对特定的人或时间来说,则有些是可控的,有些是不可控的。所以,可控成本总是针对特定责任中心来说的,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

责任成本的关键是判别每一项成本费用支出的责任归属,判别成本费用支出责任归属的原则是:(1)假如某责任中心通过自己的行动能有效地一项成本的数额,那么该中心就要对这项成本负责。(2)假如某责任中心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某种资产或劳动,它就应对这些资产或劳动的成本负责。(3)某管理人员虽然不直接决定某项成本,但是上级要求他参与有关事项,从而对该项成本的支出施加了重要影响,则他对该成本也要承担责任。

比如,商业银行的分理处、储蓄所,它们是典型的成本中心,考评它运用责任成本即全部可控成本指标则比较恰当。它们对自身贷款资产的发放、固定资产的购置乃至人力安排都无权决定,而只能对吸收存款的利息成本支出,以及一些低值易耗品使用成本负责。

2.对利润中心的考核评价

对于利润中心进行考评的指标是利润,但利润并不是一个十分具体的概念,在这个名词前边加上不同的定语,可以得出不同的概念。在评价利润中心业绩时,我们至少有4种选择:边际贡献、可控边际贡献、部门边际贡献和税前部门利润。

以可控边际贡献作为业绩评价依据是最好的,它反映了部门经理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部门经理可控制收入,以及变动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因而可以对可控边际贡献承担抓。

以边际贡献作为业绩评价依据不够全面,因为部分固定成本是利润中心可以控制的。

以部门边际贡献作为业绩评价依据,可能更适合评价该部门对企业利润和管理费用的贡献,而不适合于部门经理的评价;如果决定该部门的取舍,部门边际贡献是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如果要评价部门经理的业绩,由于有一部分固定成本是过去最高管理层投资决策的结果,现在的部门经理已经很难改变,部门边际贡献则超出了经理人员的控制范围。

以税前部门利润作为业绩评价的依据通常是不合适的,公司总部的管理费用是部门经理无法控制的成本,由于分配公司管理费用而引起部门利润的不利变化,不能由部门经理负责;不仅如此,分配给各部门的管理费用的计算方法常常是任意的,部门本身的活动和分配来的管理费用高低并无因果关系。许多企业把所有的总部管理费用分配给下属部门,其目的是提醒部门经理注意各部门提供的边际贡献必须抵补总部的管理费用,否则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就不会盈利。其实,通过给每个部门建立一个期望能达到的可控边际贡献标准,可以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这样,部门经理可集中精力增加收入并降低可控成本,而不必在那些他们不可控的分配来的管理费用上花费精力。

我们认为商业银行的基层支行就是一个利润中心。它虽然不具有贷款发放和固定资产购建的决策权,但是每一项这样资产的形成,却往往与其直接推荐、建议密切相关,即便它不形成贷款资产,它还可以通过上存资金获取收入,因此它能够控制自己的收入规模;同时它对自身的固定成本不具有完

全控制能力,比如上级行核定的等级式的人力费用,以及总分行分配的其他管理费用等。所以,以可控边际贡献对其进行考核评价,最为恰当。

3.对投资中心的考核评价

评价投资中心业绩的指标通常有以下两种选择: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

投资报酬率是最常见的考核投资中心业绩的指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投资报酬率是部门边际贡献除以该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额。投资报酬率还可以分解为投资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的乘积,并可进一步分解为资产的明细项目和收支的明细项目,从而对整个部门经营状况作出评价。用投资报酬率来评价投资中心业绩有许多优点:它是根据现有的资料的,比较客观,可用于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比较。投资人非常关心这个指标,公司总经理也十分关心这个指标,用它来评价每个部门的业绩,促使其提高本部门的投资报酬率,有助于提高整个的投资报酬率。同时,投资报酬率指标的不足也是十分明显的:部门经理会放弃高于资本成本而低于部门投资报酬率的机会,或者减少现有的投资报酬率较低但高于资金成本的某些资产,使部门的业绩获得较好的评价,但却伤害了企业整体的利益。从引导部门经理采取与企业总体利益一致的决策来看,投资报酬率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为了克服由于使用比率来衡量部门业绩带来的次优化,许多企业采用绝对数指标来实现利润与投资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剩余收益指标。剩余收益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业绩评价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引导部门经理采纳高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决策;当然,剩余收益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比较,规模大的部门容易获得较大的剩余收益,而他们的投资报酬率并不一定很高。

第8篇

一、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解析

在指标体系设计上一般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过于简单,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被审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另一个是过于繁杂不利于使用。为尽量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将指标分为四类,每类又分为核心指标和参考指标两种,这种分类可根据本单位实际加以取舍。

第一类:盈利能力指标

营业成本比率(核心指标)

公式:营业成本比率=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解析:营业成本主要包括材料、生产设备折旧及一线员工人工费用,此指标主要用来衡量被审单位的成本控制能力从而反向揭示其盈利能力。业务性质相同或近似的公司营业成本比率越低则表明其盈利能力越强,在同业竞争中越处于优势。

主营业务利润率(核心指标)

公式: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解析:指标揭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水平,注意由于不同时期或不同行业间主营业务税率不同可能影响主营业务利润率的计算结果,对此要分析使用。

人力资本利润率(核心指标)

公式:人力资本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当年人力资本成本×100%

解析:当年人力资本成本包含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人工成本以及当年培训费、研发费等人力资本投入。指标揭示公司人力资源投入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是本单位的特色指标,由于高科技企业主要利润由人力资本创造,在营销费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人力资本利润率可以揭示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本指标在不同年度的对比可以揭示人力资本投入和利润产出的关系。

经常性总资产收益率(核心指标)

公式:经常性总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解析:揭示当年平均总资产产生的经常性净利润,本指标由于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较一般意义上的总资产收益率更具客观性、可比性。

销售净利率(辅助指标)

公式: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解析:指标揭示销售收入创造净利润的水平,之所以作为辅助指标是因为净利润数值形成可能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较大,对指标的使用者有一定的误导性。如常见的非经常性损益因素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变更、存货记价方法的变更、其他业务利润、各类减值准备的增减变更及营业外收支较大的变化等。

固定资产净值收益率(辅助指标)

公式:固定资产净值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固定资产平均净值×100%

解析:指标揭示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适用于制造业等实物资产对利润贡献较大的行业,在我所在部门只作辅助指标。固定资产净值收益率高的企业表明其盈利能力更强,固定资产减值的风险较小。

净资产收益率(辅助指标)

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100%

解析:本指标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过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可能是由于公司使用了较高的财务杠杆,导致在较低净资产的情况下产生了较高净资产收益率,但由于负债较高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使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考验。故仅把此项指标作为辅助指标使用。

第二类: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核心指标)

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解析:揭示公司利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指标小于1时表明公司无法用流动资产偿还即将到期的短期负债,只能举新债或出售长期资产。指标过高表明公司财务政策保守,缺乏必要的弹性。

速动比率(辅助指标)

公式: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值]/流动负债×100%

解析:速动资产不含预付账款(因为预付账款最终形成存货)、存货及其他应收款。

现金比率(辅助指标)

公式: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100%

解析:揭示公司利用现金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过高表明资金闲置,利用效率不高;过低有短期债务风险。

第三类: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资本充足率(核心指标)

公式:资本充足率=所有者权益期末数/总资产×100%

解析:一般来说资本充足率越高公司偿债能力越强,经营就越安全,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有息负债率(核心指标)

公式:有息负债率=(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计息长期付款)/所有者权益×100%

解析:由于有息负债将会产生利息负担减少公司利润,故经营者应首先考虑降低有息负债率,这对公司实现盈利有重要作用。

第四类:现金保障能力指标

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核心指标)

公式:营业收入现金保障倍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解析:指标揭示一定会计期间内收到现金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指标越高表明现金回收效率越高,现金持有量越有保障。

利润现金保障倍数(核心指标)

公式: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净利润×100%

解析:指标揭示一定会计期间内获得现金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指标越高表明现金回收效率越高,现金持有量越有保障。

综上所述:四类指标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不宜割裂开考察;但是在四类指标中也是有重点的,盈利能力指标是整个体系的龙头,因为经营者的工作目的就是要为投资人(所有者)带来投资回报(当然也要考虑社会责任),同时偿债能力最终也是要靠持续的盈利来保证的。

二、正确使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使用财务分析评价指标的前提,是被审单位的财务账项正确,即财务账务处理正确,财务报表编报正确,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第9篇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思想

引言

企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员在其任期内必须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法规赋予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内部控制、完善组织治理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内部审计深入发展、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和权威、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既要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以决定对其的奖惩或去留;又可借此项审计划清经济责任的界限,为继任的主要负责人解除后顾之忧。由此可知,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基本内容就是审查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其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情况。目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受组织部门委托开展审计,由于多方面原因审计部门不能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了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量,主动性较差;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已逐步形成于其他审计联动的模式如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结合等,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审计项目的资源整合。所以,为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在企业制度设计中,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责,明确对下属单位负责人进行审计,经保证单位负责人认识到自己的重大经济决策是受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检查,为了避免自己的行为不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必要的时候,可以事先告知审计部或监察室等内部监督单位,也维护了国家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制度安排的权威性。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加强企业管理,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同时检查企业负责人是否在任职期间守法、依法管理企业;开展审计可以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与企业负责人耐心沟通,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并责令其认识企业管理缺陷的存在,及时亡羊补牢,可以总结和教育企业管理层加强管理缺陷的整改,可以给企业打上“预防针”。

二、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思想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两种,前者是企业负责人已经离任,后者是企业负责人很可能继任。企业负责人任命目前多数未指定任期,一般不离任不需审计,且受企业内部审计资源也是有限的影响而未实施审计。公司高层领导想借下一级单位负责人换人之际,派审计人员前往实施审计,摸清自己的队伍是否廉洁,守法,以及判断下级单位负责人的企业管理能力,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或者是出于自己新官上任,下级单位必选由自己任命的人选接管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重要子公司或部门,以摸清被审计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由于,时间的紧迫,企业很少能留给审计部门足够的调研时间,基本上是接到审计任务,立即赶往被审计单位现场,收集相关资料,同时,新上任子公司领导也一同到任。这样的审计,很大程度上消弱了经济责任审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依据的作用。针对各种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我们不断科学地改进审计工作的方法:

(一)审计程序过于累赘

审计通知书发放前,按程序应当做前期审计调查,调查后根据委托部门的情况,将审计通知书发送到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主要负责人,同时抄送给现任负责人和委托部门及相关配合审计的部门等等,且在到现场审计开展前,有条件的话,必须在被审计单位召开进场审计会议,传达经济责任审计的精神及被审计单位需要配合的工作。审计组如果能在离任领导干部离任前一个期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组与离任领导交换意见更为方便,毕竟审计发现的问题需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有利于向离任领导干部提供相关材料或形成书面意见。

(二)配合力度受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重视程度的影响

有些被审计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已经离任,只要没违法,任职期间的绩效与本人和单位关系不大,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有些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交换意见的时间安排不重视,推脱、延时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领导干部“新官不理旧账”,认为离任审计是“马后炮”,不积极配合审计工作。我认为如果能在薪酬体系设计的时候,效益部分应由经济及责任审计的意见来决定是否发放,给予审计一定的经济裁量权限;如果离任领导即将到其他的公司任职,应该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而决定是否派遣,这样离任领导会给与一定程度的配合。

(三)审计收集审计证据难

有的企业管理相对比较混乱,内部控制比较弱,有些资料不保留或保留不完整,对审计结论有很大影响。有些有的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较长,时间跨度大,有的事项发生在多年前,查证工作难度大且花费时间长。我们认为应当在任命领导干部的时候,应当实行任期制度,所有领导干部,三年为一个任期,到了任期,不管是否继续任职与否,先让企业内部审计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时间与被审计期间有效缩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下一届任期不在发生类似错误,同时,给经济责任审计取证带来一定的便利。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一)审计对象确定缺乏规范

对那些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任职几年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目前还没有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部门和党委工作部门与审计部门确定审计对象所考虑的因素也有偏差。人力资源部门、党委工作部门也感到困惑,有效领导干部的任命的决定并不是由人力资源部门或党委工作部门来决定,最终的人事权由公司更高一级领导决定,而决定前不会告知审计部门,目前企业没有事先告知审计部门的机制和制度。

(二)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若宣传不到位,容易让被审计领导干部产生疑虑:是上级领导对自己不信任还是自己有重大经济问题,容易产生一定的不安情绪。由于产生不安情绪,被审计领导就会在审计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隐瞒一些可能对他本人在经营上给公司经济利益造成损害的事项,或故意推脱责任,或借故不与审计实施人员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