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化学原子质量分数

时间:2023-07-23 09:24:39

导语:在化学原子质量分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化学原子质量分数

第1篇

一、平均值法

该方法常有平均化学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组成、平均体积、平均质量分数等。平均值法是在化学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方法之一,熟练掌握它相当重要。

例1: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粉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反应完全后,得到标况下的氢气1.12L。则两种金属可能是:

A Mg和Cu B Zn和Cu

C Al和Fe D Mg和Al

分析:Mg、Zn、Fe和稀盐酸反应均生成+2价的金属离子,不妨先假定混合金属均显+2价,按得到氢气的体积可求出混合粉末中两种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A)。

解: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R+2HCL=RCL2+H2

Ag 22.4L

1.5g 1.12L

A=30

选项中+2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24、Cu---64、Fe---56、Zn---65,Al为+3价金属,现将它折合成+2价,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2/3=18。

两种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30,则必有一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30,另一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小于30,故选A、C。

二、守恒法

守恒法是另一种使用最为频繁的方法之一,其种类繁多,一般有物质的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体积守恒、浓度守恒、离子守恒等。

例2:用1L 1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 CO2,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A 1:3 B 2:1 C 2:3 D 3:2

解:根据所给反应物中

n(NaOH):n(CO2)=1.0:0.8=5:4

按此比例可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NaOH+4CO2=Na2CO3+3NaHCO3+H2O

所以n(CO32-):n(HCO3-)=1:3 故选A

该题是用原子守恒法,解此类题型最为方便。

三、十字交叉法

例3:红磷放在氯气中燃烧,按P和CL2物质的量之比为1:1.8混合,恰好充分反应后试计算生成物中PCL3和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

A 3:7 B 7:3 C 2:3 D 3:2

解:取1molP与1.8molCL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平均组成为PCL3.6。

由十字交叉法

PCL3

3 1.4

\3.6/

PCL5 5/ \0.6

n(PCL3)/n(PCL5)=1.4:0.6=7:3 故选B

四、极值计算法

该方法适用于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假设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零,推出另一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大值;反之,亦然,这样推出其范围,确定物质组成。

例4:向600ml 0.2mol/L 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为7.6g,则该无水物中可能含有的物质:

A Na2CO3 B Na2CO3和NaHCO3

C NaOH Na2CO3 D NaHCO3

解:7.6g无水物可能组成是NaOH、Na2CO3或Na2CO3或Na2CO3、NaHCO3或 NaHCO3。

若全部为 NaOH其质量为0.6*0.2*40=4.8g

若全部为 Na2CO3其质量为0.6*0.2*1/2*106=6.36g

若全部为NaHCO3其质量为0.6*0.2*84=10.08g

而6.36g

五、观察法

例5:在乙醛与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40% B 30% C 20% D 50%

解:观察乙醛(C2H4O)和乙酸乙酯(C4H8O2)的分子组成,不难发现不管以何种比例混合,C:H=1:2,则质量比为6:1,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0%―60%=30%。故选B。

六、特殊值法

例6:在化合物X2Y和YZ2中X、Z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0%、50%,则化合物X2YZ4中Y的质量分数为:

A 30% B 40% C 12% D 27%

解:设X2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由于X的质量分数为40%,则X=20,Y=60。而YZ2中Z的质量分数为50%,则Z=30,所以 X2YZ4中Y的质量分数为60/(2*20+60+4*30)*100%=27%。故选D。

七、估算法

例7:已知自然界中硼有两种同位素11B和10B,而B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10.8,则两者的原子个数比为:

A 4:1 B 1:4 C 1:1 D 1:2

解:可考虑若两种同位素含量各为50%,则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5,但题目中给出的数据为10.8,这表明同位素11B的原子数应大于同位素10B的原子数。故选A,当然该题也可用十字交叉法。

八、变形法

例8:在铁的四种化合物FeS、FeO、Fe2O3、Fe3O4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 Fe3O4>Fe2O3>FeS >FeO

B FeO> FeS> Fe2O3> Fe3O4

C FeS> Fe3O4> Fe2O3>FeO

D FeO> Fe3O4> Fe2O3>FeS

分析: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因此把FeS中的S可以换成2个O原子,这样FeS、FeO、Fe2O3、Fe3O4中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之比分别为1:2、1:1、1:1.5、1:1.3,根据2>1.5>1.3>1可知,其值越大,对应化合物的Fe的质量分数越小。 故选 D。

九、差值法

差值法常有体积差、质量差、压强差、物质的量差等,且在一定条件下,对于气体而言,其压强差之比=体积差之比=物质的量差之比。

例9:把1g含脉石(SiO2)的黄铁矿样品在氧气流中燃烧,反应完全后得0.78g残渣,则此黄铁矿的纯度是:

A 33% B 66% C 78% D 88%

该题原理是: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量或生成物的量与反应中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的差(如固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成正比,而杂质或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解:设1g样品中含FeS2的质量为x

4FeS2+11O2=2 Fe2O3+8SO2 质量差(m)

4*120g 2*160g 480g―320g=160g

x 1g―0.78g=0.22g

x=0.66g

第2篇

每逢化学课进入“计算阶段”,教师就会感到讲解费劲,学生学习起来也很吃力。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真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认知、理解和分析能力,发现之所以出现上述两难的局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与化学知识之间还不能很好地衔接,还未具备使用数学理念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对抽象的文字描述想象力还欠佳,对文字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不到位,影响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基于以上原因,故在进行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时,笔者进行了一些改进,做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体会。以下是笔者在讲授《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一节课中,有关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时,对教学方法进行的一些改进和尝试。

二、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生: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32。

师:请同学们分析12∶32这一比值的化学意义。

生: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占12份质量,氧元素占32份质量。

师:若想知道碳、氧两种元素在二氧化碳中的质量分数,如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生:(练习计算)ω(C)=1212+16×2×100%≈27.3%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有两种计算方法:①1-27.3%=72.7%;②ω(O)=16×212+16×2≈72.7%。

师:请分析ω(C)中分母“12+32”的化学意义,分子“12”的化学意义,即ω(C)计算式中分子和分母的化学意义。

生:“12+32”为二氧化碳的相对原子质量;“12”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推导出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吗?

生: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师:同学们也能推导出化学计算式了!真是太棒了!接下来,请同学分析一下ω(C)的化学意义。

生:每100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占27.3份。

师:若现有100g的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生:(计算练习)27.3g。

师:请计算出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生:(计算练习)约为17.7%。

师:请阅读课本“挑战自我”第二小题,思考:为什么题中所述NH4HCO3的含氮量只有15%?

生:说明该物质不纯,不是纯净物。

师:考虑一下造成含氮量低于17.7%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思考)可能混入不含氮元素的物质,或混入含氮量低于15%的含氮化合物。

师:分析得很全面。若某同学从实验室中取得一瓶氧化铜粉末,经实验测得含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请你帮他分析一下,该瓶氧化铜是否纯净?

生:(计算判断)纯净。因为根据氧化铜的化学式计算得纯净的氧化铜中,ω(Cu)=80%。(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按64计。)

三、教学反思

以上对该知识点的教学处理目的在于:1.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自行推导出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不仅让学生体验思考和推理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探究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够让学生主动接受计算式,避免“死背公式”、“背死公式”等错误的学习方法;2.注意对每个量的化学意义进行分析,便于帮助学生理解,为后面难度较大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做好准备;3.对于教材所赋予的知识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所给的信息,使学生能开阔眼界,学以致用,化解根据计算判断物质类别这一难点;4.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实际意义,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5.由学生探究完成从数学理念向化学计算的转换。

第3篇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1、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有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

2、水升高温度时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温度降低,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之间到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3、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⑵分子不断运动,获得能量运动加快。

⑶分子之间有间隔,三态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变化。

4、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哪种微粒就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5、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里能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的渗透作用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水的天然循环,即实现了水的净化,有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布。

6、水的人工净化:水的人工净化主要包括:沉降、吸附、过滤、蒸馏、灭菌等方法(沉降过程中加入明矾,明矾是一种净水剂,溶于水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沉降。

7、混合物纯净物

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8、物质的提纯方法:

①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开

②蒸发:把溶于液体的固体和固体分开

③蒸馏: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水的分解

1、条件:通直流电,在水中加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

2、现象:两积极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3、验证两极产生的气体:①用燃着的木条接触阴极产生的气体,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说明是氢气;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阳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化学反应:2H2O2H2+O2

5、结论: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

6、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①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氧气氧化性很强,有时会和电极发生反应,因此开始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会大于2:1.②为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

7、分解反应:有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8、水的合成:

㈠氢气燃烧:2H2+O22H2O(氢气具有可燃性)

①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②点燃氢气前验纯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凡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接触,加热或点燃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㈡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来源广;放热量多;无污染。

9、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在分)

①有些原子可以直接构成分子,有些原子可直接构成物质,有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有原子构成的物质

10、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产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11、氢气的性质: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㈠、α粒子轰击金箔

1、现象: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方向,少数改变方向,极少数α粒子被方向弹回。

2、原因:大多数α粒子通过原子内部空间的空隙,不改变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碰到原子核方向改变甚至方向弹回。

3、原子的结构

4、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和海外电子带的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5、原子中的数量关系:①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一个质子的质量=一个中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

③电子的多少决定原子的体积,电子越多体积越大。

6、注意:①不同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不同。

②同种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③所有原子核内一定含有质子,但不一定含有中子。

④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

㈡、原子中的电子

1、在原子中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高离核较远,能量低里核较近。把电子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称为电子的分成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含义:

3、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决定,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发生改变的只是核外电子。

①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

②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个,易得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③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极不易失也不易得。

4、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带电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如:SO42-CO32-OH-NH4+NO3-等)

5、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原子核不变,质子和中子不变,相对原子质量不变,只是电子发生变化)

㈢、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以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约1.66×10-27千克)作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质量(单位“1”通常不写)

2、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①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1”

③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④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⑤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成正比: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解过程:溶质分子均匀的分散到溶液分子中间的过程。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气体、液态、固体。

3、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一般为液态。

4、溶液的基本性质(特征):

①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性质都相同。

②稳定性:只要溶剂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剂和溶质就不会分离。

均一、稳定的原因:分散到水中分子和离子直径小于1纳米,均匀分散到水中,跟水分子一起不停运动。

③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5、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定

①固体、液态与气体之间形成溶液中一般把液体当作溶剂,固体和气体当作溶质。

②当两种液体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当作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只要溶液中有水时,无论水的量多少,水总是溶剂。

③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简称氯化钠溶液。

6、电离: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够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

7、乳化作用:洗洁精、洗衣粉等含表面活性的物质可以使食用油等物质以细小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油和洗洁精并没有形成溶液。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的比值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2、公式:溶质的质量=╳100%

3、注意问题:

①溶液的质量是指全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的质量。

②一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③注意判断溶液中的溶质,特别是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质是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4、几个相应公式:

①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5、配制溶液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第4篇

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推出最高正价为+5价,得出最低负价为-3价,气态氢化物中表现的就是元素的最低负价,所以氢化物的化学式就为AH3。

设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得出关于氢的质量分数的方程;

3/(x+3)=8.82%;得出x=31

相对原子质量为31,再根据化合价+5价,一般为第5A主族就只能是磷(P)元素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化学中质量分数=物质质量/总质量,质量分数指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也指混合物中某种物质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曾用非标准量名称:重量百分数、重量百分比、重量百分比浓度,现已废弃。

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百分比),或化合物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需乘系数)与总式量的比值。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化学计算能力

例1(黑龙江省绥化市考题)酒楼的食品在制作时常加入味精,味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谷氨酸钠,其化学式为C5H8NO4Na,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9。右表为某酒楼常见食品中味精的含量,根据题中的信息计算:

(1)谷氨酸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2)若某同学一次吃了200g春卷,则他会食用_________ mg味精,其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mg(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本题直接运用化学式中有关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如表2。

另外,化合物里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15:2;(2)160;21.8。

点评:运用化学式中各种量的关系进行计算是化学计算中最基本的计算。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可以让同学们体验到时时有化学,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例2(江苏省徐州市考题)甲醇(CH3OH)有毒,误饮可导致失明,甚至死亡。最新研究证明可以用氨气(NH3)处理含有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转变成无毒的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上述反应中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若处理含有0.32%甲醇的工业废水500t,理论上需要多少氨气?

解析:本题借助甲醇的信息给予,联系工业生产中的甲醇废水处理考查了物质推断,元素的质量分数以及化学方程式计算,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变,可以推断出B为N2;处理含有0.32%甲醇的工业废水500t,理论上需要氨气的质量应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格式的规范化。

答案:(1)N2,50%;(2)1.02t。

点评:这类试题力图使同学们在运用化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化学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多地关心周边的环境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理解、解决相关的一些化学问题,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注重创新思维培养,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1.元素守恒法

例3(江苏省镇江市考题)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 12g B.24g C.36g D.48g

解析:在本题中,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与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是MgSO4,在这一系列变化过程中,镁元素保持不变,所以生成的MgSO4质量可以根据镁元素的质量来求解。选B。

点评:解题关键是找出化学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的元素,并以该元素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作为解题依据。

2.平均值法

例4(四川省德阳市考题)将26g某金属混合物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共收集到2g氢气,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Mg和ZnB.Fe和ZnC.Zn和Cu D.Cu和Fe

解析:根据氢气的质量2g,我们可以算出金属混合物的平均原子质量为52,所以金属混合物中的一种要能与稀硫酸反应且相对原子质量小于52,另一种金属可以是能与稀硫酸反应且相对原子质量大于52的,也可以是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的。选A。

点评:此类计算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加强学科间的融合能力,考查数学思想在化学中的应用

1.数据分析题

例5(山东省淄博市考题)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3(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3中n的数值为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要求同学们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第1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11g,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16g-11g=5g;第2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6g,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11g-6g=5g,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每加入20g稀盐酸后,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5g。但第3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为2.8g,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6g-2.8g=3.2g,没有按照每加入20g稀盐酸后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5g规律变化,所以在第3次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已经全部反应完了,2.8g为石灰石中的杂质质量,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质量是16g-2.8g=13.2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答案:(1)2.8;(2)82.5%;(3)18.25%。

点评:表格式计算题会将有关数据隐含在表格中,要求我们利用表格中的有关数据,或根据需要确定参照对象,对比分析出有用的数据进行计算;或对比分析出两种物质恰好反应时的质量比;或通过确定两种物质恰好反应的量,再分别讨论其中一种物质的过量问题。

2.数形结合题

例6(辽宁省沈阳市考题)在“侯式联合制碱法”的工艺流程中,最后一步是用加热碳酸氢钠的方法来制取纯碱。某纯碱生产厂制得的Na2CO3产品中混有少量NaHCO3。为了测定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100g混合物加热 ,受热Na2CO3不分解),反应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g;

(2)100g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

(3)100g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解析:本题以图像的形式,通过坐标将反应时间与放出气体的质量关系表示出来,使各种物质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这就要求我们对图形有较强的解读能力与分析能力。

点评:解决图像型试题要抓住“三点一趋势”:即起点、转折点、终点和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出图像中所给数据的意义;正确运用有关数据解决问题。

第7篇

一、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为化学计算夯实基础。

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化学概念,首先在形成它们时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它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存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

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二、初中化学计算是化学“量”的思想与数学计算方法的结合,化学计算的关键是化学“量”的思想。

各种计算类型在教材上都出示了相应的例题,它们以清晰解题步骤阐述了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的思想,以简明的解题格式规范正确运用化学概念进行化学计算,表述逻辑思维过程的方式。故而要特别注重发挥教材上例题的作用。如何发挥例题的作用呢?从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学习方法来讲形成两种策略,即传授性和探究性两种教学策略。

第8篇

初中化学复习备考精编习题遵循原则复习备考,除了巩固双基,还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题能力是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在高效课堂中,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根据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精选一定数量具有较高质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可以促进课堂高效。教师在备课时,精选习题,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深化、提高。精选习题,是教师的基本功。对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精编试题在复习课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巩固复习的内容,提高复习效率,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使学生的判断推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复习备考,是知识重现、总结归纳的过程,同时也是解答疑难的过程。复习课,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习题的精选是为练而设计的。好的习题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诱导学生寻求解题的规律,掌握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编习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新鲜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对所接触的知识是否有新鲜感有关。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在积极心理状态驱使下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复习中,若让学生把习题重做一遍,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无新鲜感。在复习备课时,教师应对教材中的习题,认真研究,精心筛选,采用变换形式、变换题型、变换已未知条件后让学生练习,或设计一些实验题,编拟讨论题,组织讨论后回答,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在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将教材中的习题改为:在化学反应前后没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原子种类;⑤分子种类;⑥物质总质量。

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②⑤⑥

在复习燃烧和灭火时,自编习题:如图,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

在应用新鲜性原则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反复筛选或自编习题,防止偏题、怪题、超标题,忽视了基础,片面追求新奇。

二、层次性原则

根据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观点,学生的学习目标可分为识记、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等层次。在复习中选编能反映不同层次的习题,并注重高层次目标的习题,来配合复习课练习,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复习效果的全面评价,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想象、创造等多种能力。如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选编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练习。

(1)____叫质量守恒定律;(2)在一切化学反应中,____没有改变,____没有增减,____没有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____。(3)已知A+B =C+D,若10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5.5gD,则生成C____g.(4)在反应2x+Y2=2Z中,已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Y2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则Z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80B、40C、62D、56

以上(1)(2)为识记层次,(3)为理解层次,(4)为综合层次。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综合应用。这组习题,由易到难,层次依次提高。

三、综合性原则

综合是认知领域中基本的思维形式。对任何事物,没有综合这一思维形式的作用,很难得到全面、完整、系统的认识。复习备考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利用综合这种基本逻辑思维手段,对整个初中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正确反映知识体系内部必然联系的完整印象,为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提供必要条件。配合这一思维活动的进行,需要一定数量的综合性习题,这些习题可以是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这类习题宜在第二轮复习中训练。如:

(1)相关知识归纳性习题。归纳“化学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

(2)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习题。综合计算是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多个知识点综合应用,难度较大,每年中考必考。复习时,要从历年的中考题中选一些,让学生训练。

如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杂质NaCl,为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纯碱样品6 g,放入20 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2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50g。试计算: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③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习题,有多个答案,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在总复习阶段,选编一些开放性习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同学收集的一瓶氧气不纯,可能有哪些原因?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有哪些原因?某同学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未见浑浊,可能原因有哪些?

第9篇

关键词:等效转换;变通;有机题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8-0067-02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B

许多有机题的题示信息比较隐蔽,需要在保持某种特定关系(如相对分子质量、耗氧量、电子总数、结构式、不饱和度等)不变的前提下,经过“等效转换”的技巧处理,使隐含关系明朗化,从而达到化繁就简、快速解题的目的。等效转换思维体现变通的思想。

1等效相对分子质量转换

例:甲苯和甘油组成的混合物中,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63,那么可推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0.06 B.0.174 C.0.087 D.无法确定

分析:据C 、O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如下对应等量关系:3O~4C,所以甘油C3H8O3相当于 C3H8(C4)即C7H8甲苯。这样求甲苯和甘油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就转化为求甲苯中氢的质量分数,答案为C。

2等效耗氧量转换

例: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其蒸气与消耗的氧气及生成的二氧化碳(同温同压)的体积比为1∶4∶3,该有机物不可能是( )

A.C3H4 B.C3H8O2C.C2H5CHOD.C2H5COOH

分析:一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在分子式中增加若干个CO2或H2O均不影响耗氧量。该有机物分子式中只有3个C,又消耗4个O2,故若为烃则应为C3H4;若为烃的衍生物,根据等量关系则有C3H4 C3H6O或C3H4 C3H8O2 。答案为D。

3 等电子数转换

例:某有机物分子中有40个电子,它燃烧时只生成等体积的CO2和水蒸气(相同条件),若该有机物为烃,化学式为_____;若该有机物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化学式为_____。

分析:根据V(CO2)=V(H2O)(9)该有机物为烃时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应为1∶2,其化学式为(CH2)n,因CH2中有8个电子,而要满足含40个电子的(CH2)n,n值为5, 所以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5H10。

根据C、H、O的核外电子数有如下等量关系:CH2~O,3O~4C。C5H10C4H8OC3H6O2

C2H4O3 ……或C5H10CH10O3 (不成立)。故含氧衍生物的化学式为C4H8O 、C3H6O2、、 C2H4O3等。

4 等效不饱和度转换

不饱和度(Ω)是衡量分子饱和程度的尺度。有机物分子中每增加一个C=C、C=O或一个环,氢原

子数便少2个,其不饱和度就增加1个;每增加1个CC,氢原子数少4个,不饱和度就增加2。例:樟脑的结构可表示为 下列4式中与樟脑不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分析:题给出的五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中碳、氧原子个数都相同,只看其不饱和度即可。樟脑结构中有2个五元环和1个C=O键,Ω=3。A、B、C各式上的Ω均为3,只有D式Ω=2。故选D。

5 等效结构转换

例:已知结构为的烃,若环上的二溴

代物同分异构体数目为9种,则环上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

A. 2种 B. 4种C. 7种 D 9种

分析:给出的烃分子结构中苯环上有6个氢原子可被取代,其二溴代物和四溴代物是等效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同。故答案为D。

6 等效质量分数转换

例:A、B是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两种有机物,无论二者以何比例混合,只需混合物的总质量不变,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也不变,试写出符合上述情况的最简式不同的一组有机物的化学式____和____。

分析:在CH4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0.75,将其相对分子质量扩大十倍,则含碳原子数为10,含碳仍为0.75,其余(160-120=40)由H、O补齐,经过讨论知C10H8O2 符合条件。同理扩大其它倍数可推出CH4的其它组合C9H20O、C8H18O、C7H12O等。

7 等效分子式转换

例:由乙炔、苯、甲醛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72,则氧的质量分数为____

分析:乙炔和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CH,甲醛的分子式为CH2O,难以找出三者的关系。若将CH2O改为CH・OH的形式,其关系就明朗化了。设混合物质量为100,则O和H的质量为100-72=28,氧的质量为28×(16/17),氧的质量分数为28×(16/17)÷100=0.207。

综上所述,等效转换思维在有机化学题中广泛应用,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