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体育生田径训练

时间:2023-07-23 09:24:43

导语:在体育生田径训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体育生田径训练

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田径训练;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33-01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作为教师,我们教学生时,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强制叫他们去学习。事实上,在体育训练教学中,我们发现一旦学生对训练有了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更愿意去主动地参与训练,接受老师的指导。径赛的运动形式和训练方法相对比较单一和枯燥,对小学生来说仅靠意志去完成枯燥的训练任务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在训练活动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兴趣,以兴趣激发他们对训练的追求,从而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意识和潜能,提高训练的效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以乐激趣

以乐为趣,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就是要把体育教学活动上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锻炼身体。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出来后,学生就会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翁,这样,教师的教学也变得轻松、自然。所以,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利用这种气氛。有些孩子牺牲玩乐时间来参加训练,就是冲着能和这么多小朋友一起训练、一起变相的玩乐,这种环境可以让孩子们忘记训练的疲劳,让孩子们在欢声和汗水中度过,达到训练的另一种效果。

二、以新激趣

小学生特别好奇,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强的新鲜感,对未知的东西都具有比较强的求知欲望。体育教师要牢牢地掌握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体育训练当中善于对与一些素质练习要不断地变换花样或方法手段等来达到训练的效果,以满足孩子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以新来吸引孩子,使他们感到自己优越于别的孩子,学到好多东西也是其他孩子在体育课上学不到的。课后孩子们可以在一起展示,引来别的孩子羡慕的眼光和评价,从而提高孩子在训练中求知欲,培养了孩子的训练兴趣。

三、以疑激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对于体育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如在体育的跑步训练中,体育教师可以有技巧地设置一些疑难问题,激起学生心底的求知欲望,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并合理运用于自己的训练中,解决了疑难,提高了自己的运动水平,感觉到自己学到的东西有用,他们的心情就会愉悦,从而对训练产生兴趣。当然,体育教师应该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动作,让其他同学思考和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等同学们形成了自己的想法后说出来让老师进行分析和评价,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就有了满足感,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加强。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孩子的疑惑,当然大多数的孩子是会自己说出自己的疑惑的。对于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教师要多加关注,发现这样的孩子要正确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所在,帮助孩子从疑惑的根源上去寻找答案,而不是邯郸学步,一味地模仿跑得快的学生的动作,结果会适得其反。

四、以情激趣

在体育训练中,体育教师要善于以“情”感人,以“ 情”动人。情感的作用在体育训练中可以不断地被教师放大,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老师的喜欢,从而喜爱体育训练。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体育教师自己对体育研究很深入,自然能凭借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一旦学生认同了老师以及老师的教法和训练方式,他们就会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饶有兴趣地加入到体育训练中来。另外,教师也要通过一些活动方式来转移学生的疲劳,并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如在短跑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来挑战老师,还有在长跑的后程教师可以通过陪跑等方式来起到保持学生后程训练强度和转移学生的疲劳。

五、以境激趣

在训练中,教师可以让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和动作比较规范的学生去指导一些低年级的学生,或者让田径队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多一些示范、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运用所学知识的满足感;偶尔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带学生们到少体校去看望一些已经被送进体校的师兄们的训练,通过参观学习,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训练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训练的项目有了新的看法。教师通过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了渲染,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兴趣盎然。

六、以美激趣

任何人都有表现自己的心理,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学生对运动中的美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心理,体育教师要抓住这个心理特征,把一些跑步快的、动作优美的同学的跑步过程录下来或拍成照片供大家一同观摩,这样他们就会在跑步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技术动作。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们对运动美的追求,组织他们观看一些比赛录像,领略一下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飒爽英姿。这样,学生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脑海里就会浮现这些画面,并产生良好的运动感觉。当然,在训练中教师要创设机会,让训练的学生人人都有机会表现自我,学会欣赏体育运动带来的美与快乐。

总之,我们体育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们逐渐对田径训练产生兴趣,从而使枯燥的训练变得生动有趣,使他们对反复的练习不再厌烦,而是带着求知的兴趣去练习,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训练量

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必须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根据高中生特定的身体、心理成长期,调整相关体能训练项目。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采用低训练强度、高训练量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神经系统疲劳,进而很难充分发挥其体育潜能。基于现状,必须根据高中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方案,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影响高中生田径训练的因素

1.体育教师因素

在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体育教师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组织者、指挥者,对高中生的田径训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学生整个田径训练活动的总指挥官。(1)体育教师要负责整个训练过程的实施、管理,保证田径训练的有效性;(2)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制订田径训练活动的目标、计划中去,可以说体育教师的个人修养、田径运动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成效。

2.社会、家庭环境因素

(1)中国的家长一般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活动不太重视,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太支持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这对高中生进行适度田径运动非常不利。必须提高家长对田径运动的认识,提高其对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的支持力度,才能更好地让高中生进行田径锻炼。(2)依据最新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社会对高中生是否参与田径运动关注程度较低。而要保障我国田径运动事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各社会主体综合运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田径运动。

二、关于高中生田径运动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思考

1.在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要适中且具有结构性

体育教师必须根据高中生的身体特点,掌握好田径训练强度。(1)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既不可太大,同时也不可太小;过大的话,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学生身体软组织拉伤,一旦治疗不及时,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而训练强度过小的话,常常不会起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既浪费了时间,也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很难提高体育水平。体育教师可以参考我国体育界著名的教练员孙海平对田径冠军刘翔的训练模式,先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然后再进行速度训练,让学生具备了充足的体力以后,以此为基础,提升速度。同时,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训练强度要具有一定的结构,让整个体育训练过程、训练结果和参加体育考试时相差不大,就是说把平常的体育训练当成体育考试,严格按照考试的标准对待每一次训练。(2)要保证训练强度的稳定性,保证体育考试前后学生的训练强度和日常训练强度相符,这样才不会导致日常训练所得成绩和体育考试所得成绩相差太远。(3)要注意田径运动的训练量也应该保持稳定,把训练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在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中,要保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适度性

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并使二者保持科学的比例。田径运动追求的最终的训练效果,只有保证训练过程的有效性,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成绩。所以,在日常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必须把握好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平衡,在重视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方式时,也要重视训练量,一定要把高强度的训练建立在合理的训练量上。

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因为专项训练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速度以及力量等。并且要把训练强度和专项训练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按照适度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把专项训练的相关要求和力度、强度等适当降低,构建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模式,把普通训练方式和专项训练方式相结合,逐步提升高中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3.完善高中生田径训练制度

(1)体育教师要使训练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相互融合,妥善解决田径训练和高中生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间的矛盾,满足高中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2)在训练学生时一定要加强科学研究力度,高中生的田径训练成绩和他们自己的体能水平联系非常紧密,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其田径训练成绩。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掌握丰富的田径方面的体育知识,认真研究田径运动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根据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制订出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4.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确定合理分类方法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学生兴趣、爱好、心理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类教学。具体的分类方法有集中组合式和班级组合式,集中组合式是先进行集体授课,对学生统一讲解田径运动要领,再根据学生的体能,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班级组合式是由多个班级组成体育室外课堂,对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体育训练。一般来说,男生喜欢高强度的田径运动训练,体育教师应适当提高男生田径训练强度,女生喜欢训练量较小的田径运动训练方式等,体育教师适当减少女生田径训练量,针对不喜欢运动及体质较差的学生,可安排其进行跳绳、羽毛球等一些难度较小的运动,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合适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不断研究分析高中生田径训练模式,从训练强度、训练量两方面着手,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制度,才能切实提高高中生田径训练成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波.当前青少年田径训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

[2]彭少扬.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运动,2013(08).

第3篇

关键词 体育 课余训练

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作为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的一项特殊组织形式与活动,在促进中学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如今提倡青少年身心健康,我们如何更好的提高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水平,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老师深刻思索的问题。

一、现阶段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困惑

1、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最主要原因。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15—17岁)时期应是具有田径才能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都将大大增加,唯有如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这时期正是高考制度下最为繁重的时期,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由于社会环境、升学就业压力迫使课余训练让步,运动训练时断时续,甚至是被迫中断课余训练。主动训练的系统性难以得到保证。

2、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最深层原因。

现如今,城乡的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依然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更何况课余的体育训练了。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系统的田径比赛制度,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大为挫伤。

3、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

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懂体育的人都知道田径项目及其它计时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是较球类项目来说是最为可靠的。各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运动员在升学进入高校单招考试中的不公平,影响了田径运动员今后的发展。

4、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

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由于既要完成好教学、教改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展现他们运动潜能,身心疲惫。另外田径课余训练和田径体育教学应属于不同专业领域的两个范畴,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科学,随着科技发展,科技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提高与改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体教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形式与内容。“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与提高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不仅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和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而且也是具有田径运动天赋学生运动员的内心需求。我们发扬体育部门在科技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坚持“体教结合”,通力协作,才能为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平台,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完善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

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不怕订得细,细而不乱、细而不繁,因为这都是为促进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都是为确保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只有在完善的中学体传校田径训练规章制度的保证下,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田径课余训练局面才能得以展开。

3、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核准该校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在体育教学方面不能和其他教师同等对待。田径课余训练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与正常体育教学差距很大,运运员的肌肉类型,机能发展规律,素质敏感期,个性特点,运动技术的经济性等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曾深入了解的知识。更何况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能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4、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严格运动员竞赛参赛制度,确保竞赛的公平。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

新课改的来到,无疑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创新之举,同时也给相当多的教学科目,形成了十分沉重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小学体育,在很长的时间段里,都被严重的忽略,整个教育内容缺乏基础的教学项目和教学体系,一般的体育课程开展都是简单的自由活动。于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小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理解,更多地养成了活动课观念。在这种体育课上,教师对于学生的约束也十分少,学生能够无拘无束的自由活动。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学习固然重要,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缺的内容之一,如果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体质较差的状况,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十分地不利。为此,小学体育应当在新课改来临之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创新和优化,不仅要在设备和场所上,选择一些较为科学合理的内容,还需要实时地创新教学项目,进而产生较高的教育效益。在小学体育当中,田径活动教学一直被视为基础的教学项目之一,伴随新课改的到来,教师应当对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的方法进行创新,进而使得整个田径教学充满实质的教学效益,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1.现阶段的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现状

田径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教育内容,它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有着最为核心的作用,而且它迎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给了学生较多的活动趣味性和积极性,能够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跑步速度、耐力以及反应能力。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小学体育田径教学,都是一种敷衍式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教学,并带领学生进行跑步。而从小学生的心里而言,理论教学本身十分枯燥乏味,而且没有一点儿实践效果,如果不能切实地参与到田径训练当中,小学生会将田径运动视为一种简单的跑步内容,没有太多的趣味性而言。我国现阶段的小学体育田径训练,虽然在设备方面,有了较大的创新和完善,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依旧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之处,很多教师更是单纯地开展跑步活动,本身已然十分地缺乏趣味性,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还在不间断的循环当中,使得学生的田径训练积极性不断下降,失去了最初的教学价值。体育教学,最初是由竞技体育中衍生出来的,它的本质目的是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基本的作用在于使的学生们正确认识体育的重要性,感受到体育运动对自己的巨大帮助,从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所开展的田径训练并不是那么完善,几乎整体地以简单的短程跑为主,而短程跑仅仅能够训练学生的一部分速度和爆发力,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耐力,则没有太大的提升。同时,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是以田径知识教育为主,将相当多的教育内容和跑步技巧传授给了学生,而学生虽然接受了这些技巧内容,但是他们并不懂的学以致用,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技巧实质性地运用到自己的跑步运动中。因此,在相当多的跑步过程中,教师所推崇的跑步模式并没有得到学生的支持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更是认为教师的田径教学内容仅仅是一些纸上谈兵的理论性知识,没有实际的运用价值,这样的思想直接导致体育教学体系十分盲目,不利于整体教学效益的提升。

2.小学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缺乏切实的训练场地,训练经费得不到保障

小学体育教学田径训练的开展,必然需要切实的训练场地作为基础。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由于自身条件有限,并没有完善的400米橡胶跑道,有的仅仅有200米,有的甚至连200米都达不到。同时,很多地方的操场都是简单的土质操场,跑道也没有被完善地规划出来。在这样的形势下,当地的小学体育教师,仅仅能够带领学生简单的参与一些田径训练活动,并且由于缺乏优质的场地和保护措施,教师所进行的田径训练往往都不是对速度的大幅度训练,而是一些不易受伤的训练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整个田径训练,已然出现了相当低的教育效益。此外,无论是操场跑道的建设,还是其他体育设备,都需要以一定的经费作为基础,在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当中,所需要运用到的防护措施、体育器材、运动服装等,都需要得到学校的经费支持。但是很多小学的经费开支十分有限,仅仅能够满足学校的日常开支,没有多余的经费放在田径训练上。于是,这些小学的田径训练开展,由于缺乏基础性的内容,因而仅仅能够满足学生的部分成长需求,达不到实质的教学效益。

2.2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略田径训练作用

虽然我国的教育领域迎来了新课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有了正确的认知,一部分的学校和家长依旧认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其中属成绩最为重要,失去了成绩的支持,其他学科的教学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同时,我国的小学年龄段在6岁到12岁之间,这时候的孩子,严重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很多时候的选择和决定都是由家长做主。即使家长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并不是那么深刻,但他们始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面临田径训练的时候,不同的家长纷纷做出了不同的举动。一部分家长与教师进行了联系和沟通,强调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参与田径训练会耽误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一部分家长则认为教师不应该开展如此乏味的体育训练内容,对于孩子的健康并没有太大的效益可言。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家长的素质教育认知不足,他们盲目地认为,田径训练会耽误自己孩子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成绩提升。但是这样的观念仅仅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压力,而田径运动无疑是学习时候的一种放松。其次是教师的田径训练内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田径训练都是简单的跑步训练,学生的体育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提升。因而在家长的认知里形成这样一种意识,田径训练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开展它没有实际的意义可言。这样的思想存在较大的片面性,而且在新课改之后,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已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田径训练模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

2.3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低,不懂得如何设置田径训练规划

在很多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都是十分低的,他们本身并不懂得如何量素质教育全面有效地贯彻到田径教学当中,仅仅盲目的认为,田径教学就是通过一定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跑步能力。在这样的思想观念下,相当一部分教师所采取的田径训练模式依旧过于传统和乏味,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学生在其中的训练过程,也十分地单一无趣,体验不到田径训练带来的乐趣所在,整体的田径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降低。

3.新课改下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开展措施

3.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认可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依旧认为,学习成绩是小学阶段最为主要的内容,田径训练一类的内容属于课余爱好,不需要加以太大的注重。为了改变这样的思想,小学应当优先对教师展开教育,促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重要性,将田径训练视为体育课的核心内容。其次,体育教师需要切实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共同分析田径训练对于孩子成长的帮助,同时能够为孩子的身体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在取得家长和教师的一致认同下,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便可以切实地开展。而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进行田径训练,而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选择权利,鼓励他们将自己内心对于田径训练的看法阐述出来,并针对学生阐述的各种内容进行解答,使得学生对田径训练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最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去,进而产生较高的教学效益。比如,很多学生不喜欢枯燥的短程跑,教师可以将课程调整为接力跑、任务跑、变向跑,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田径训练的趣味性所在。

3.2培养学生的兴趣,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田径训练,对于许多学生而言,都是一个乏味的体育项目,他们不愿意将较多的时间和心思放在田径训练上。同时,很多的学生在参与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与教师的教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隔阂,认为教师的思想不一定是正确的,渴望在训练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方法开展,但是生怕提出来之后会遭到教师的指责,于是将这些想法搁置在内心,在以后的训练中出现了心不在焉的状况。而出现这些不良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个学生对于田径训练内容,缺乏一定的兴趣,尤其是过于紧凑而乏味的田径训练模式,他们一开始的参与热情会不断的下降,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当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为他们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使得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田径训练。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将田径训练的益处讲解给学生,教会学生一些趣味的田径训练技巧,采取一定的比赛和挑战制度,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提升。在训练计划的设置上,由于小学生的课堂时间十分有限,一个星期仅仅有一到两节体育课,仅仅通过体育课进行田径训练是远远不足的。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定的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如早晨上课前的十分钟,课间十分钟等,逐步加大训练的挑战性,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切实地提升。

3.3创新田径训练活动内容,提高整体教学的科学性

为了提高田径训练的科学性,教师必然需要对当前的田径训练活动内容进行创新,如果再长期坚持以往的训练模式,不仅会遭到学生的厌恶,整体的教学效益也不会有太大的效益可言。在创新田径训练活动内容上,教师可以着重对小学生的田径运动兴趣进行研究,收集小学生的兴趣所在,并将这部分兴趣内容添加到教学当中,使得整体的田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大部分学生习惯采用比赛的方式进行田径训练,教师可以将田径训练设置为多类型的挑战赛,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一部分训练内容可以设置为基础的短程赛跑,另一部分内容可以设置为任务型训练,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上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的田径训练,不仅能够科学促进学生的体育素质,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新课改的发展当中,教师应当正确重视小学田径训练开展的必要性,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为切实的提高田径训练的实效性,进而使得整体的教学效益获得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顺熙.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运动.2014(20).

[2]周军,吴小霞,王彦旎.海口城乡小学开展健美操项目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资讯.2015(07).

[3]徐胜男,杨斌,陆晨倩,林晶.健美操教学法对小学生身心影响研究[J].运动.2015(16).

[4]邬清雁,诸海明,沈初效.提升小学生田径训练效果的几点策略[J].运动.2013(05).

第5篇

摘 要 核心力量训练在现代田径训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业的核心力量训练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山东体育学院教师思想上认为核心力量训练重要,实际操作的过程由于场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频度不高。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频度及实际操作效果;山东体育学院学生对核心力量的训练了解程度较低,建议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开设1-2节专门的理论教学课。

关键词 山东体育学院 核心力量训练 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项课核心力量训练。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山东体育学院田径专业核心力量训练基本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山东体育学院的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程度以60%-80%为主,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提示我院田径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式对和力量训练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促进教学和训练效果的提升。

(二)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观点分析

1.核心力量训练对田径训练的重要程度

从表2中可以看出,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对田径训练较为重要。这就跟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在开展核心力量训练的频度和对核心力量的认识程度之间存在了一定的矛盾。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操作效果。

2.核心力量训练与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

表3是天津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和一般力量训练区别的认识程度。山东体育学院有个别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和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存在一定的误区。

(三)山东体育学院主体核心力量训练主客观因素分析

如上表所示,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影响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的客观因素中,认为主要是核心力量训练的时间较少,其次是场地器材不够,最后是训练方法较少。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思想上认为核心力量训练重要,部分教师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开展核心力量训练;2.山东体育学院部分田径教师对于核心力量训练涵盖的关节、肌肉以及以与一般力量训练的区别的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且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较少,且较为单一;3.山东体育学院部分田径教师对核心力量训练的了解和学习的途径较多,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并不集中,以学术论文最为常见;4.山东体育学院核心力量训练开展总体情况一般,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我院田径专业核心力量训练开展的水平,提高我院田径专业学生成绩。

(二)建议

1.建议山东体育学院田径教师在训练和教学过程中,提高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际操作效果;2.建议山东体育学院加强适应核心力量训练的场地建设和器材的购置;3.建议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制定更多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4.建议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开设1-2节专门的理论教学课。

参考文献:

第6篇

——某某中心小学申报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自评报告

我校始建于1912年,1977年定为镇中心小学,1998年镇政府投资1270万元易地重建,现学校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680平方米,在校学生24个教学班共1312人,在编教师56人。学校于1999年评为中山市一级学校,2004年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现为中山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中山市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实验学校、全国棋类教学实验基地、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信息技术实验学校。

作为镇中心小学、省一级学校,我校秉承“致力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师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办学水平和效益不断提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校就作为中山市田径传统校,开展小学生田径竞技体育苗子的培养,在着眼于提高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培养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在校内初步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练体育的良性体育环境,获得市镇教育界、体育界的高度评价。

我们基本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落实条例。

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两个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按照中山市教育局颁布的课程计划现学校一二年级每周开设三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保证体育课质量是我校一直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如今,我们在过去的偏重技能,与近年的课改游戏体育中找到了结合点,重新认识“四基”即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基础兴趣;培养学有兴趣、学有所长、学有技能的健康学生。体育课质量稳步上升。我校长年坚持每天早上8:15--:8:30为早操时间、10:05—10:20为体育大课间时间、下午3:10—3:15为眼保健操时间,下午4:15--5:0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两操一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时间纳入学校文明行为规范班级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努力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运动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健康起来。”十多年来学生体育考试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5%以上。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学生参与面达40%;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美育节,学生参与面达100%。

我们认真抓好体育常规教学工作,确保优质的教学质量。我们注重抓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原创:学校制定了《体育课教学常规》、《体育活动安全保护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安全参加体育锻炼。十多年我校没有出现过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我校还被全市文明单位。我们要求体育科的教师(尤其是负责传统项目的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周、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使教学工作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阶段的重点而有所侧重。2004年11月,我校徐永岩老师的体育试验课获得专家们的好评,并推荐代表三乡参加全市体育录相课比赛获佳绩。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自2005年以来,我校作为市首批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学校,认真评估学生身体素质并及时上报,同时还参与指导本镇兄弟小学进行测试上报工作,受到镇教办领导的好评。

在面向全体,全面做好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同时,我校逐步形成了田径、乒乓球等特色强势项目。八十年代初,在办学条件十分简陋的情况下,郑慕贤校长争取到了市田径传统校的学生训练任务。二十多年来,学校始终把田径传统校的管理和训练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学校成立了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五任校长亲任组长,再从行政中抽调一名体育专干具体分管田径训练队,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操作教练。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我校田径传统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经过不断地总结,我校已初步形成了抓好田径传统校训练工作的常规管理经验和科学训练经验。2006年2月,学校具体分管该项工作的刘瑞明主任还在全市传统项目学校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

二、条件保障、训练科学

条件是基础。我校体育训练场地和条件经验了一个从无到有的逐步完善过程。八十年代初的祠堂学校,学生训练场地狭小。1998年学校迁址新建后,我校建有标准300米6道田径运动场(目前正在改建塑胶跑道)。学校一楼大堂建有风雨体育场,雨天学生可以大堂锻炼和训练。1999年,学校建设了80平米方沙池体育器材场;2003年,学校筹资建了700多平方米的“欢乐天地”主题体育园地,学校还有两个标准彩色地面篮球场、五个羽毛球场练习场地、一个25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我校体育设施建,已决定投资800万元新建内设两个篮球场的综合体育馆。各样体育运动器材配备齐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进行课余训练。

人员是保证。为了抓好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工作,我校配备了三名专职田径训练教练员(其中一名本科生、两名专科生)、四名兼职体育教师。其中三名专职训练老师均多次参加了镇、市的教练员培训班,两名教练员是三乡镇业余体校教练。

经费是动力。为开展了传统项目训练,镇体委每年补助训练经费一万元,学校为训练教师发训练补助、每年购买教练服。据统计,学校每年所用项目基本经费、教练运动员补助、器材设施购买、外出竞赛等费用达五万元以上。

训练是生命。我校每学期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纳人工作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刘杰校长和分管领导刘瑞明主任林荣立副主任能深入实际,掌握传统项目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工作、生活问题。年级组长、班主任能支持、关心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并制定了三年的体育发展计划,按照有关对体育工作进行了计划和总结;我们还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常规、有序地进行。同时,我校非常重视与市内各传统项目学校的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还与镇业余体校实行教体结合,互补长短,形成课余体育训练的网络,使我校的田径训练能蓬勃开展起来。

梯队和时间。我校田径队训练每周平均训练7次,晨练每次60次分钟,下午每次90分钟。在梯队建设方面,我校田径项目建有校级竞赛队、中年级组、高年级组参赛队、班校运会运动队,我校十分注意年龄梯队衔接,目前,9—13岁年龄段均有队员训练。

三、创新机制、形成制度

激励成体系。为更好地进行常年、科学的业余训练。我校田径训练工作到做到三有五固定(有计划,有救案,有总结;计划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器材固定、人员固定),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学校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考勤、奖罚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刻苦认真,吃苦耐劳,按照教练的要求自觉苦练,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我们注重抓好队员的思想表现和文化学习,教练员经常与班主任联系,了解队员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对学习态度不够好、成绩比较差的队员,班级除进行教育外,还抽时间给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保证他们不掉队。为了更好地了解田径队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状况、文化学习和其他资料,我们建立田径队员登记卡,把队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每学年的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每年的体检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对不同的队员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竞赛成系列。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了校内以传统项目为主的小型多样竞赛制度,安排了各种的系列体育竞赛活动。每年都举行体育美育节和校运动会,今年,将迎来我校第二十届运动会的体育盛会。我们还根据体育传统项目的特点,开展男子、女子田径对抗赛际、年级比赛,此外还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

四.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市镇体育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和我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田径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校十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传统项目(田径)学校,近十年共输送40多名运动员到市体校,郑颖诗等12位运动员被纪中中山中学等省重点中学录取,3名运动员输到省体工队和。在竞赛成绩方面,我校毕业的郑妙诗在80年代初获全省标枪第一名,破省记录、获全国性比赛标枪第三名,郑观航代表参加全军运动会获跳高第一名;毕业生郑惠霞获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射箭第一名。郑建忠、陈淑琴、黄嘉怡多次代表中山市参加全省比赛都获得优异成绩。何文欣、郑建清、刘楚甄等运动员多次打破市跳高、60m市纪录。其中郑永春同学92、93、94连续3年打破市小学女子跳高纪录。我校多次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奖。其中:广播操获市体育节比赛3次获一等奖。篮球、田径多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去年我校单独组队参加中山市第五届运动会田径丙组比赛,14人参赛11人获奖,并获团体总分第四名。我校教练员16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体育教师和田径训练先进教练及市优秀教师。

第7篇

关键词 田径项目 高中 训练量 训练强度

田径是体育比赛当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其比赛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体育发展水平。虽然我国近年来体育事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田径项目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整体实力偏弱。高中生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未来,而且各项身体机能也达到了训练标准,所以提高高中生田径训练的质量也就成为当前高中体育训练的首要任务。本文就以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控制为核心对高中田径训练的方式进行论述,为高中田径训练提供参考。

一、创新训练理念

田径的训练理念对田径训练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练员训练理念不同,所带出来的运动员素质也会大不相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田径训练都是使用传统的训练理念,没有进行创新,在进行训练时,采取降低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的方式,这样虽然可以保证运动员的持久能力,但是在爆发力方面却是有所欠缺,使得田径训练效率不高。当前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的训练理念完全无法满足现代田径训练的要求,所以田径训练理念也要及时创新。在高中田径训练当中,教练应该多借鉴先进的训练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善当前的训练方式,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1]。

二、注意适量训练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田径训练也不例外。高中生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阶段,各项身体机能都开始逐渐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相比青年人来说,身体还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如何合理控制田径训练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就成为高中田径教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不能太小,田径项目中包含有短跑、接力跑等项目,如果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太小,那么根本无法达到训练的预期目标,不仅浪费了训练场地,还耽误了学生的时间;其次,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也不能太大,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许多组织还未完全成熟,比较脆弱,如果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方式,可能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害,一旦治愈效果不好留下了后遗症,将对学生未来的运动生涯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高中田径教练在训练学生时,必须要把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训练强度、加大训练量,使得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三、保证训练时间

无论是何种体育训练,最为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田径训练也不例外。在田径训练时,最为关键的就是保证每天训练的时间,将田径训练当做日常习惯,坚持下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高中的田径训练都很难做到长期坚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大部分高中都只注重文化成绩而忽略体育训练,所以在文化成绩方面管理得比较严格,大量训练的时间被占用,用于文化课程的学习以及文化考试的准备,从而使得田径训练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二)某些高中田径教练在安排学生训练时太过随意,缺少计划和目标,使得田径训练缺乏稳定性。

(三)某些高中田径教练太过注重赛前突击,而忽略平时训练的质量,在比赛前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集中训练,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训练水平,从而保证田径比赛的成绩。当比赛结束以后,训练强度与训练频率都开始下降,赛前那段时间的训练效果也开始逐渐消退,最终回到原点[2]。

针对以上几种问题,首先必须要改变学校对体育训练的看法,让学校认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协调好文化教育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其次要提高高中田径教练的责任心与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田径训练制定好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加强日常训练的质量,在比赛来临前按照计划对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进行微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比赛状态。

四、强调专项训练

在当前的田径比赛中,要想取得耀眼的比赛成绩,就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比如说田径项目中的跨栏比赛,不仅考验运动员的短程爆发能力,还考验运动员的跨栏技术与心理素质。这些能力是通过多种类型的训练方式所获得的,单一的训练方式是无法实现目标的。所以,要将每一项田径项目进行分解,找出田径训练的要点,开启专项训练模式。比如在短跑项目当中,训练的要点就在于跑步的步法以及爆发力;而长跑项目当中,最主要的就是体能训练以及呼吸节奏的调节。田径项目的专项训练主要有速度训练、力量训练以及心理素质训练等。高中田径教练在训练学生时,要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找出学生训练中的弱项,然后针对弱项进行专项强化训练[3]。

五、结束语

高中生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未来,高中田径训练的质量将影响我国未来体育发展的水平,因此,学校必须要重视起田径训练,协调好田径训练与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田径教练也必须改变传统的训练观念,积极创新,合理控制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在保证学生身体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田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德强,陈旭.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青少年田径训练措施的研究[J].代体育科技.2015,5(11):55+57.

第8篇

摘 要 在全世界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当中,田径运动是普及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它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门项目。但是,我国在田径运动方面的训练水平上长期停滞不前。这主要在于对于田径训练的强度和运动量方面未能合理安排。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田径训练强度 训练量

田径运动既是全世界普及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学校体育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门项目。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其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根据学生特定的身体、心理成长期,调整相关体能训练项目[1]。但是,不少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常常把握不好这一点,导致学生的训练效果不佳。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正确安排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使体育教学能够合理地进行。

一、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关系

所谓训练量,是指完成运动的距离和时间,而训练强度则是指完成运动的速度。这两者一旦在分量和侧重比上产生变化,则会对训练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比如,若训练强度降低,则训练量会随之增加。例如,一个短跑运动员若训练强度减少30%,则训练量就会增加3倍以上。这就等于说,训练强度减少了,运动员的跑步距离就会增加好几倍。然而对于一些突破性的体育项目来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训练效果打折扣。比如对于长跑运动员,如果将训练量增加而把训练强度降低,那么就有可能造成训练难以取得突破,从而使预期的训练效果难以达到。反之,如果把训练强度加大而将训练量减少,那么受训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会突然间出现紧张,严重时甚至引发疾病。所以,掌握好科学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便是至关重要的了。

二、如何正确的安排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传统的体育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和训练量比例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神经系统易疲劳,身体潜能难以发挥出来,不仅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还容易给学生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2]。因此,正确的安排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是进行体育田径训练时必须注意的要点。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的安排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呢?

三、科学地安排田径训练计划

对于体育教师来讲,在制定训练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当做到差异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也要充分地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身心发育特点,来科学地安排田径训练计划,科学地为他们设置训练内容。教师要反复进行钻研,把握好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最佳比例,制定出具有高度可行性的、适合于开展田径训练的教学模型。

四、在对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安排上要注意“度”

教师要依照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科学比例,来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一方面对于训练的强度和负荷要适当地高要求,另一方面对训练量也要有所保证。此外还要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专项训练,把专项训练的具体内容同训练强度结合起来,按照适度原则进行有机安排。因为专项训练在对学生意志力、速度以及力量的培养上,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进行专项训练时,不要“一刀切”,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具体身体素质,在力度和强度方面做出有差异性的安排。

五、在对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安排上要注意结构性

前面说过,在对训练强度的安排上,要结合到每个学生分别的不同情r。因此在对训练计划的安排上,也要尽可能地做到合理化,训练强度要做到适中。如果训练强度不足,则开展训练的预期目标不容易达到,同时学生也会感到劳累。但如果训练强度超标,则很容易造成学生受伤,甚至给学生留下终身残疾。

所以,注意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结构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不能跟期末考试差距过大。也就是说平时的训练就要按接近于期末考试的标准来进行。此外训练量还要保持稳定,不要变化过大。

六、在在对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安排上要注意分类

对于学生来讲,除了在身体状况方面存在差别之外,还分别在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方面有着千差万别。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类,这样才能更有的放矢地把握每个学生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类的手段有几种组合与班级组合两种。其中,集中组合是让学生先统一接受田径运动技巧的传授,然后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对其进行分组训练。班级组合则是让不同的班级共同进行田径训练,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

七、结束语

作为最基础性的体育运动训练科目,田径运动一直是各级学校进行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要想提高田径运动的效果,就要正确地的安排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使学生既保证了充足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又能够在教学环节当中,充分地结合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身体状况,做到因材施教,使田径训练方案更加合理,更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1、轻培养输送,重比赛名次。小学时期是选好体育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和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少数人过分注重眼前本校学生在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和名次,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其次,由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少年业余体校办学的影响,许多体育老师忽视了系统训练和培养输送。

2、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学校课余田径训练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认识不足,对学校开展课余田径训练不够重视,“重智轻体”的思想严重,唯恐运动队训练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愿开展课余训练,认为参加训练或比赛会影响学习,旧的功课不巩固,新的功课无法补,同时运动员的课外补习与训练时间发生冲突,造成运动员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影响了参训同学课余训练的积极性。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课余田径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这无疑将影响到课余田径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3、教练员水平制约了训练的成绩。在我区小学中没有专职从事课余田径训练的教练员。由于要承担教学任务,学校体育教师大部分都是“兼职”做教练员。一般一名体育教师每周有十几节体育课,加上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大量工作,再抓课余训练,即使精力旺盛的体育老师也有吃不消的时候。

4、学校体育条件使运动开展受到局限。学校体育条件是保证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科学的训练方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训练条件支撑上,它对条件的依赖远远超出体育教学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条件一般,使训练计划、方案无法落实,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效果,同时运动项目的开展也受到局限,这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5、班主任的体育消极态度阻碍课余体育训练的正常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离不开班主任的支持,班主任的体育态度对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训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对体育持有积极认同的态度,必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进而积极投入体育学习或训练。目前有些班主任缺乏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对学校体育抱消极态度甚至排斥学校体育,无形中将这种思想传播给了学生,削弱学生群体对体育思想、体育行为的积极认同,阻碍课余田径训练的正常开展。

6、学生的文化成绩影响课余田径训练。学生文化学习成绩是影响其参加课余田径训练的最主要因素。而优异的文化学习成绩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之上的,是保证中小学生参加学校运动队的前提。由于受运动训练的特点限制,使学生与文化学习脱钩,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保证课堂40分钟的学习质量。再加上课余时间的运动训练任务,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冲击,自然会出现文化学习下降的现象,导致校方、家长对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偏见,直至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二、应有的对策

1、改变观念,摆正位置。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摆正课余田径训练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从校方领导、老师,到家长都应认识到学校课余田径训练为国家竞技体育服务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支持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训练。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基地, 业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培养为校争光、为国争光的体育人才,充分理解业余田径训练的意义,给予业余田径训练应有的位置,使学校运动训练能健康地发展。

2、正确处理社会、学校、家庭间的关系。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课余田径训练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教育体制、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家长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行为等十一个方面。目前存在的现代社会人才标准与运动员知识、技能结构单一的矛盾、长远效益与短期行为的矛盾、竞技体育比赛项目多元化与课余训练项目开设较少的矛盾,致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陷入冲突与尴尬境地。因此,建议在目标定位、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政策法规制度、教练员的质量、观念认识上采取有效措施,使小学课余田径训练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培养并输送田径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首先应形成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和措施,把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学校或教导处的工作计划内,定期检查。有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作业,定期召开运动队领导和运动员会议,听取情况,及时处理。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