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统计学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3-07-23 09:24:45

导语: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统计学相关性分析

第1篇

【关键词】肥胖症;Kaup指数;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152-01

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儿童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肥胖症被公认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子[1]。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肥胖症患者Kaup指数及腰臀比(WH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Ic)的关系,为儿童2型糖尿病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37例儿童肥胖症患者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按性别分为2组:其中男21例,年龄8~13岁,平均10.92岁;女16例,年龄7~13岁,平均10.87岁。儿童肥胖症的诊断标准采取《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2]。

1.2 方法

1.2.1 人体参数测定:专人负责对所有受试对象于清晨空腹情况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腋中线肋弓下缘至髂前上连线中点水平面周径)、臀围(股骨粗隆水平面周径),身高、腰围、臀围精确到 0.1cm,体重精确到0.1kg。计算其Kaup指数[2]和腰臀比:Kaup指数=体重(kg)÷[身高(cm)]2×104;WHR=腰围(cm)÷臀围(cm)。以上数据均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1.2.2 HbAIc检测:对所有受试对象于清晨空腹下采静脉血,应用挪威小旋风M300608全定量特种蛋白金标检测仪检测血清HbAIc,HbAIc试剂盒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采血后当天检测。

1.2.3 分析方法与统计学处理:相关性分析以HbAIc值为因变量,Kaup指数、腰臀比为自变量进行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计算其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采取t 检验,P

2 结果

2组Kaup指数、WHR与HbA1c的平均值及2组之间的比较,详见表1。2组的HbA1c水平均与Kaup指数、WH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男性组的HbA1c水平均与Kaup指数、WH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4、0.5965,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41105+2.4248x、 y=0.6959+0.1070x;女性组的HbA1c水平均与Kaup指数、WH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77、0.7757,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5.9184+1.9074x、y=-0.0022+03126x。详见表1。

3 讨论

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肥胖儿童的血糖水平与其肥胖度呈正相关关系[3,4],但血糖水平往往波动较大,而HbA1c是反映被检测者抽血前2~3月内血糖的平均综合水平的一个较为稳定的指标,对个体阶段性糖代谢状况的判断优于血糖测定;Kaup指数用于评价儿童体格和营养状态,可以作为儿童超重、肥胖的分类指标[5];WHR则用于躯干型肥胖与周围型肥胖的判定。所以作者试图通过对儿童肥胖症患者Kaup指数及WHR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儿童肥胖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症患者Kaup指数与其HbA1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肥胖症儿童存在糖代谢紊乱,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糖代谢紊乱程度呈加重趋势,患糖尿病的风险加大。结果还显示WHR与其HbA1c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躯干型肥胖症儿童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以上结果提示Kaup指数及WHR可以作为儿童超重、肥胖的分类、分型指标,亦可作为儿童高血糖的重要预测指标以及其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的指标之一。因为随着Kaup指数及WHR的加大即肥胖程度的增加,外周靶组织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密度降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机体为了维持其血糖水平的正常,必定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大量地分泌胰岛素,使β细胞负担加重,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从而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发生2型糖尿病。但对绝大多数肥胖与超重儿童而言,β细胞功能损害可能处于早期阶段[6],所以必须强调对儿童中的高危个体加强Kaup指数及WHR的监测,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控制体重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沈稚舟.肥胖症[M].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52

[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4,25(2):97-102

[3] 向伟,陈炽,赵水平,等.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糖水平及相关性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1,19(6)346-347

[4] 王文绢,王克安,李天麟,等.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臀比预测高血压、高血糖的实用价值及其建议值探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16

第2篇

【关键词】 (0~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东莞东华医院及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格检查儿童240例(男88人,女152人),年龄(0~3)岁。

12 调查方法,询问病史,排除地贫G6PD缺乏症等特殊性贫血。体格检查、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查。

13 诊断标准 根据贫血患儿病史(特别是喂养史),症状,体征,血常规和微量元素等检查;按《儿童保健学》第二版“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诊断和防治办法”防治。

14 防治方法 合理指导膳食,用复方硫酸亚铁颗粒10 mg/每天,2周复查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四周、八周、十二周复查血常规,3~6个月回访再次患肺炎和腹泻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血红蛋白超过110 g/L为治愈,高于治疗前为好转,治疗后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同甚至下降为无效。

2 结果

240例中,Hb在110 g/L以下的共85例,占总人数的35%,按Hb检测的标准分类,轻度贫血57人,占总人数的237%;中度贫血29例,占总人数的22%。未发现重度贫血患儿,在85例贫血患儿中0~1岁51例,1~2岁19例,2~3岁15例,分别占患儿总数的55%、22%、18%。

除双胎、早产、低出生体重的少数中度缺铁性贫血患儿的症状和体征比较明显外,大多数患儿症状和体征均较轻微。

在服药治疗3个月后,患儿贫血大多数于1个月后得到基本纠正,症状、体征均消失,血红蛋白数值恢复正常。血红蛋白达120 g/L以上者76例,占80%;近期治愈率达90%,远期疗效96%,干预贫血第36个月随访,再发感染性疾病4例。

3 讨论

IDA 是因机体内铁元素的缺乏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病程可分为贮存铁缺乏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缺铁性贫血 3 期,三者合称为铁缺乏症。

贮存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又称为潜在性缺铁期。因为潜在性缺铁期 Hb仍处于正常范围内,需进一步发展至出现贫血,才能成为 IDA,所以 IDA 的血液分析结果其缺铁特征远比潜在性缺铁更明显; 而且在研究对象中,其中 23 名患儿经临床申请行骨髓穿刺检查,均诊断为IDA,与血液学判断结果完全相符。IDA的诊断严格地说除具有血液学的特征性改变外,还应结合骨髓铁染色、骨髓细胞学检查,以及血清铁蛋白(SF),铁蛋白饱合度(TFS)、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等血清生化检查来确诊。虽然因条件有限,本实验室不能完备这些检查,但是IDA 的特征表现是小细胞低色素,其血液学分析特征远比潜在性缺铁更明显,血液中红细胞各项参数除 RDW 外,均低于正常值。孙言平等研究认为,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RDW 和 MCV 代替 SF 与 FEP作为粗略判断有无潜在性缺铁的检测指标。

240 例年龄 0~3岁患感染性疾病儿童中,IDA 患儿 3500%,提示 IDA与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相关性,IDA 儿童易患感染性疾病,而性别、年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这些研究对象,还不包括处于潜在性缺铁期的儿童。如果把潜在性缺铁期的儿童也纳入统计范围,那么,在所有感染性疾病患儿中铁缺乏症患儿的比例将 > 4000%,表明缺铁在感染性疾病患儿中普遍存在。

IDA 的发生与胎儿失血、饮食缺铁、长期少量失血、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快而铁摄入不足等有关。本县地处云南中部欠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儿童喂养缺乏科学的方式以及人们婴幼儿保健知识的欠缺,是儿童缺铁的重要原因。加上人们对缺铁性贫血的危害认识不足和医疗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儿童在就诊后,仅仅是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治疗,而铁缺乏症通常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根治,从而使铁缺乏症长期持续存在并可能发展为 IDA。这增加了儿童反复感染的可能,也增加了缺铁与感染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的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IDA 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衣明纪、马爱国的研究表明,IDA 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和行为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梁颖、赵亚茹的研究认为轻度缺铁性贫血(MIDA) 即可导致婴幼儿智能发育的落后和行为改变,并可能对儿童的脑发育造成永久性影响。

4 缺铁性贫血的防治

41 病因治疗,合理膳食 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食品中含铁高的有黑木耳、海带和猪肝等,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等。用铁锅煮饭、做菜也能得到丰富的无机铁盐。蔬菜、大米等植物中的铁吸收率仅1%左右,植物食品若与鱼肉或其他肉类同时摄入可使其中铁的吸收率增加,但牛奶、蛋等动物食品无这种作用。铁的吸收主要有游离铁和血红素两种形式。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在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的作用下释放出来并变为游离的二价铁。

42 铁剂治疗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其种类很多,一般认为口服无机铁盐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另外,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故多采用二价铁。

421 口服用铁剂 主要有:①硫酸亚铁(属二价铁)。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疗效好,小儿一般用量每次011~013 g,3次/d,饭后口服。②琥珀酸亚铁。其制剂是铁与琥珀酸蛋白乳剂结合而形成的铁蛋白络合物,在pH较高时又重新变为可溶性物质,所含的铁受蛋白膜保护不与胃液中的盐酸和蛋白酶发生反应,因而不会刺激胃黏膜,主要由十二指肠吸收。③右旋糖酐铁。为有机高价铁(三价铁)复合物,研究表明,有机高价铁复合物的生物利用度等同于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理想药物[1]。

422 注射用铁剂 少数口服上述铁剂出现明显胃肠道反应的患儿,可改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亚铁,或将上述铁剂减至半量,待恶心、呕吐、腹泻或胃部不适等症状消失后,再加至常用量。

对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腹泻严重而贫血又较重的患儿,方可考虑用铁注射剂[2]。常用的铁注射剂有:右旋糖酐铁,每毫升含元素铁25 mg,1 ml/d,深部肌内注射;含糖氧化铁,每毫升含元素铁20 mg,静脉注射。

参 考 文 献

第3篇

【关键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作者单位:458000鹤壁,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关系密切,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配伍较多,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1]。笔者分析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新确诊2型糖尿病入院治疗的患者,经实验室、胰岛功能测定和口服糖耐量实验等检查综合分析确诊,符合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感染性疾病、急性代谢紊乱,严重心、肝、肾和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入院前3个月内未使用降糖、调脂、抗血小板等可能影响本研究观察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3例确诊患者均分为普通胰岛素组、胰岛素类似物组和预混胰岛素组,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3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入院后立即筛选病例以符合本研究治疗观察。普通胰岛素组给予三餐前普通短效人胰岛素配合晚上10:00给予中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类似物组给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配合晚上10:00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组给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初始量根据体重指数制定,然后根据上肢末端血糖调节胰岛素给药量以控制血糖达预定目标,常规空腹指尖血糖控制在4.4~6.0 mmol/L,非空腹指尖血糖控制在4.4~8.0 mmol/L。

1.3观察指标于入院第2天及达标后2 d行彩超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检测,配合雷兰动态血糖监测仪等观察血糖达标后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低血糖发生率。计算肱动脉反应后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相对静息状态的扩张百分比,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100%×(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基础状态下肱动脉内径)/基础状态下肱动脉内径;非内皮宜兰县血管舒张功能(NMD)=100%×(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恢复后内径)/恢复后内径。

1.4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3组患者血糖达标后,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比较,见表2。

2.2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血糖波动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比较3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血糖波动系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比较,见表3。

2.3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治疗后普通胰岛素组、胰岛素类似物组和预混胰岛素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分别为20%、22%、2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D分别为23%、26%、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低血糖发生率治疗期间,普通胰岛素组、胰岛素类似物组和预混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76%(4/41)、7.32%(3/41)、9.76%(4/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指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破坏了正常的血液结构,相对减弱了血液中胰岛素效力,经过启动体内反馈系统和漫长的病理过程,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若治疗不当极易进展成心脑血管病变等急危重疾病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因此,快速而稳定的控制血糖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目标。

门冬胰岛素是经基因重组技术,采用酵母生产的一种临床常用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而甘精胰岛素是一种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本研究3种不同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进行比较,血糖达标后,胰岛素类似物组在7:00毛细血管全血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普通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可能与晚上10:00给予甘精胰岛素有关,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后,其吸收远比中效胰岛素缓慢,且持续时间长,且在机体内无药物浓度峰值,而与机体人胰岛素极其相似,医学界普遍认为[3]甘精胰岛素与经由胰岛素受体而介绍胰岛素的作用基本一致。胰岛素类似物组与普通胰岛素组、预混胰岛素组比较,血糖控制相对稳定,血糖达标时间相对较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岛素总用量、血糖波动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等方面与普通胰岛素组、预混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例数偏少有关;3组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胰岛素类似物组更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治疗,与赖淑梅[4]研究基本一致。近代研究显示[5]:门冬胰岛素配合甘精胰岛素能够显著改善血管的舒张功能,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综上所述,三餐前门冬胰岛素配合晚上10:00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确切,血糖控制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郭晓蕙.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兼顾2型糖尿病降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综述.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7):555557.

[2]李金,李春燕,谢俊维,等.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比较.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08509.

[3]郁秀琴,瓦热斯江·衣不拉音,努尔古丽·阿不都热西提.使用不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6):424426.

第4篇

着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键词】 糖尿病;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 , 其发生是因为多种原因影响下造成的脑部组织供血供氧不足 , 进而引发脑部组织的病变坏死 , 多发于中老年男性 , 是一种临床急症 , 前驱症状无特殊性 ,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 , 有资料显示脑梗死的发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一定关系 , 本文选取河南省温县人民医院于 2010年 2月至 2012年 12月收治的 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 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 ,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 2010年 2月至 2012年 12月收治的 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 为观察组 ,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 确定所选患者符合我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 所有病例均在发病 48 h内 , 无妊娠、恶性肿瘤、糖尿病、消化道疾病及其他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 进行其中有男50例, 女30例, 年龄49~78岁, 平均62.5岁;另选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58例, 女32例, 年龄51~77岁 , 平均 62岁 ,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 在患者入院后次日早起空腹采血 3 ml, 将所采血浆注入抗凝管中 , 并进行离心分离 , 应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配套试剂盒对其进行荧光偏振免疫分析 , 正常检测结果≤ 15 μmol/L。同样的方法采血 2 ml, 进行血清分离后适当温度保存 , 营养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叶酸和维生素 B 12。

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避开动脉粥样硬化区域 ,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 在颈动脉交叉及左右 1 cm处连续测量三次, 取平均值。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 -x±s), 比较资料采用 t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相关检测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各项检测指标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回归分析将两组各项检测指标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 , 结果显示 , 血浆叶酸及维生素 B 12水平与其呈现负相关 ,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其呈正相关 , 与其他指标分析无明显相关性。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 ,进行积极的血管疏通与扩张或抗血小板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 ,但是并不能避免脑梗死的反复发作和其他严重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中探讨了脑梗死的发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参考文献

[1]王晓强 , 田笑君 , 张淑伟 .高通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19(8):29-30.

第5篇

关键词:C-反应蛋白;冠状动脉粥样硬;Gensini评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新近的研究显示慢性炎性反应在CA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CRP)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与冠状动脉痉挛硬化有关的炎性标志物,CRP是在炎性反应或损伤过程中,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它能敏感地反映机体炎性反应。研究发现CRP不仅是心血管事件强的预测因子还可能促进炎性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但具体关联程度的报道少见,为了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对81例CAD患者CRP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来我就诊的CAD的患者81例,所有患者经过冠脉造影确定为CAD,并且病例资料都齐全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87±26.3)岁。并且排除合并感染,近期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根据造影的结果分为两组:粥样硬化组34例:造影结果显示早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冠状动脉病变组47例:有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

1.2  方法:CRP测定:在患者就诊的当日清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应用采用美国Beckman CX-V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CRP。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评价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7.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t检验,二变量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对比分析了粥样硬化组和冠状动脉病变组的临床资料发现:HLDL-C,CRP(mg∕L),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病变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粥样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临床资料

粥样硬化组

冠状动脉病变组

t值

P值

TC(mmol/L)

4.67±0.76

4.895±0.89

0.74

>0.05

TG(mmol/L)

2.18±0.35

2.23±0.45

0.89

>0.05

LDL-C(mmol/L)

2.58±0.76

2.48±0.45

1.45

>0.05

HLDL-C(mmol/L)

0.66±0.87

1.78±0.78

12.34

<0.01

CRP(mg/L)

2.23±0.23

6.45±2.87

15.43

<0.01

Gensini评分

19.54±11.36

42.15±12.56

21.24

<0.01

2.2  CRP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分析: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CRP与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6,P<0.01)。

3 讨论

    CRP是组织受到各类损伤或者炎性反应刺激后肝脏产生的一种蛋白,以往研究多认为CRP仅产生于肝脏,但是近来研究显示CRP也产生于受损的冠状动脉。并且CRP具有半衰期较长,稳定性好,无昼夜变异,不受进食影响,检测技术成熟,测量方便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因而进一步探讨CRP与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

    本研究结果显示:HLDL-C,CRP冠状动脉硬化组患者明显低于冠状动脉病变组的患者,这说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但与脂质代有关,并且也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炎性反应有关。本研究进一步采用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CRP与改良的Gensini评分,结果显示析CRP与改良的Gensini评分具有明显的正相关,说明随着血清CRP的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随之增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血清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并且CPR检测技术成熟,测量方便以及价格低廉,因此CR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血清尿酸浓度;脑梗死;预后;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064-02

临床将男性血尿酸超过416 μmol/L,女性血尿酸超过357 μmo1/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1]。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发病有年轻化趋势。目前许多研究表明,血尿酸是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研究血尿酸浓度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笔者对本院2008~2011年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8~201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组。正常尿酸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57~76岁,平均(62.0±11.5)岁。高尿酸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56~77岁,平均(63.0±10.2)岁。其中,合并有高血压病史者25例,糖尿病史者 13例,高血脂史者12例;梗死部位: 基底节区52例,脑叶12例,脑干4例,小脑2 例。两组在身高、体重、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经过头颅MRI或头颅CT 影像学检查和证实,均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在3 d之内入院治疗,同时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2],同时排除下列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心源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有严重的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肝肾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血液病、痛风、入院前1周内未使用影响血尿酸及血脂代谢药物、大量饮酒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于次日早晨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样的尿酸、血糖和血脂水平。将正常血尿酸范围内患者纳入正常血尿酸组,符合高血尿酸标准的患者纳入高血尿酸组。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入院、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Barthel评估,评分从言语、肢体功能、进餐、床-轮椅转移、修饰、进出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穿脱衣服、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等方面评定[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血尿酸组与正常血尿酸组患者Barthel评分的差异,检验标准a=0.05,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尿酸浓度水平与卒中预后的关系。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后Barthel评分比较

正常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327.3±76.4)μmol/L,高尿酸组血尿酸浓度为(478.5±94.5)μmol/L。正常尿酸组,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P < 0.05)。高尿酸组出院时Barthel评分高于入院时(P < 0.05)。结果见表1。

2.2 脑梗死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出院时Barthel评分与血尿酸、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尿酸与Barthel评分呈负相关(回归系数为r=-1.35,OR=0.27,P < 0.05),相关性经过校正后仍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结果表明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

3 讨论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人每天体内尿酸的生成量和排泄量基本是相等的。人体1/3的尿酸由肠道排出,剩下的2/3从肾脏排泄。当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过多或者排泄途径发生障碍时,都可导致高尿酸血症。早期的高尿酸血症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当出现一些诱因时,可以发生急性高尿酸性关节炎。随着研究的深入,尿酸是许多慢性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4]。

目前现有的研究和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血尿酸浓度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其预后呈负相关的关系,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其发生脑梗死后的预后越差[5]。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入院治疗时的血尿酸浓度水平可以用来预测将来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有文献报道,血尿酸每升高0.1 mmol/L,在排除了影响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的其他危险因素后,相对危险度增加0.78。该研究还表明,高尿酸血症会显著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对已知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进行校正后,仍显示高尿酸血症与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6]。在本次实验中,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分析患者出院时Barthel评分与多因素包括血尿酸、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尿酸与Barthel评分呈负相关,相关性经过校正后仍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这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浓度水平,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高血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血尿酸浓度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因此,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同时采用降低患者血清尿酸的措施,以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 叶斌,郑岚. 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2,5(10):719-720.

[2] 夏珍珍,马兰,丁海峰,等. 血尿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3(10):339-340.

[3] 李馨,王小芳. 探讨血尿酸与脑卒中的关系[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83,192.

[4] 毛琴,艾清龙,孟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4(2):14-15.

[5] 曾昭贤,陈茜,颜红凤. 缺血性脑卒中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及 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67-68.

第7篇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SAS评分;症状;体征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34-03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 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AR虽然并非致命性严重疾病,但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1-2]。本研究利用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通过问卷形式对AR患者焦虑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症状、体征之间的相关性,了解AR患者焦虑心理特点,为AR的规范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病例选自2013年1~11月期间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42.4±3.7)岁,病程均>1年,平均(1.92±1.02)年。

1.2 纳入排除标准

变应性鼻炎诊断参照2009年《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4]。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病程在1年以上;言语思路清晰,可独立完成问卷内容。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精神系统疾病者;1个月内曾服用过抗抑郁、抗焦虑及其他镇静药物者;有酒精、药物滥用史者。

1.3 方法

所有入组初诊患者记录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病程等,治疗前在调查人员指导下根据近1周内的感觉,自行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6],SAS 共有20个4 级评分,总分80 分,标准50 分以上为筛查阳性,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同时调查人员对患者症状及鼻部体征进行记录。根据指南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后每2周随访1次,连续随访3次,分别在治疗后第14、28、42天进行第2、3、4次SAS评分,并同时记录症状及鼻部体征,并于治疗第28天进行疗效评定。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7-8]进行症状及体征计分。见表1~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

2 结果

56例入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8.77±1.02)分,体征评分(1.92±0.77)分。SAS评分显示治疗前焦虑状态明显,评分(51.38±9.85)分,其中正常者占35.71%(20/56),轻度焦虑占48.21%(27/56), 中度焦虑占10.71%(6/56),重度焦虑占5.36%(3/56)。治疗后第14天症状及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随访第28天SAS评分下降明显至(36.56±7.35)分,同时症状计分明显下降至(4.79±0.92)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6例中度焦虑患者,3例重度焦虑患者的SAS评分均较前降低;随访第42天症状及SAS评分结果显示与随访第2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体征评分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焦虑状态与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焦虑得分与症状评分存在正相关(r=0.625),相关系数显著(P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发作时常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一系列连锁症状,不直接威胁生命,但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在情感上、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虑状态[9-10]。早在20世纪研究者已经注意到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精神心理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AR患者焦虑、抑郁和不同的人格障碍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11-12]。

焦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不直接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但焦虑所引起的机体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失调,会增加疾病的风险,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影响疾病的痊愈。SAS量表由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学者编制而成,可用于评估受试者焦虑感受的轻重程度以及治疗中的变化情况[13]。本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SAS得分(51.38±9.85)分,其中正常者占35.71%(20/56),轻度焦虑占48.21%(27/56), 中度焦虑占10.71%(6/56),重度焦虑占5.36%(3/56),经过规范治疗,在治疗后第28天症状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AS评分随之下降明显;治疗第42天评估显示症状评分与SAS评分趋于稳定,下降不明显,提示变应性鼻炎患者总体上有焦虑情绪,相关性分析显示焦虑评分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正相关,特别是与患者的症状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随着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的改善,患者的焦虑评分也出现较明显的下降。

研究AR患者症状与心理状态是否相关联,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过敏机制与精神、心理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过敏反应所产生的物质是否影响不同情绪和心理变化的产生,为从分子水平揭示过敏反应影响精神心理因素提供临床依据。同时,通过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有利于医患沟通,进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柯霞,钱迪,朱丽敏,等.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及个性特征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 24(5): 200-202.

[2] 曹瑞娟,许昱,陶泽璋,等.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J].中国医药导刊,2010, 12(10):1769-1771.

[3] 黄宇光,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0,506-509.

[4] 许昱,陶泽璋,张怡,等.不同年龄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9):1469-1471.

[5]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6] 薛金梅,赵长青,常丽萍.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8):866-867.

[7]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2005,40(3):166-167.

[8] 王全桂,刘志贤,张志超,等.影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 20(11):481-483.

[9] 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8-225.

[10] 郭朝斌,高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5):56-57.

[11] Sansone RA,Sansone LA.Allergic rhinitis:relationships with anxiety and mood syndromes[J]. Innov Clin Neurosci,2011,8:12-17.

[12] 吕晓飞,张罗.变应性鼻炎与精神心理紊乱[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34(2):112-113.

第8篇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体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1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21-02

育龄期妇女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发人群,而肥胖人群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还不能完全的阐明,有报道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卵巢产生的雄激素过多,所以多以男性化特征为临床表现,而患者体内的内分泌代谢紊乱又可以对雄激素的产生造成严重的影响[1]。我们收集来我院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对其内分泌及代谢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为此疾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29.3±4.9)岁。入选标准参照美国生殖学会鹿特丹工作组修订的诊断标准[2]。其中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雄激素血症患者排除出本次的研究范围。其中肥胖患者55例(肥胖组),非肥胖患者38例(非肥胖组),以体质量指数(BMI)在25.0 kg/m2以上的患者为肥胖的诊断依据。肥胖组及非肥胖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将所有患者分为有月经者及闭经者,前者于月经的第2~4天、后者采用B超进行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处于早卵泡期时,均空腹采集静脉血,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置-20℃的冰箱内备用。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雄烯二酮(A2);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的测定方法为氧化酶法;胰岛素抵抗指数(IR)计算公式为:IR=FPG×空腹胰岛素/22.5。

1.3 统计学分析[3]

数据的结果使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其中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对体质量及各观察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检验的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

由表1的数据可见,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BMI、LH、PRL、T、A2、IR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明显较高,FSH、E2均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年龄及FPG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各项观察指标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如表2数据显示,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观察指标有:FSH、E2(P < 0.05);与其呈正相关的观察指标有:LH、PRL、T、A2、IR及空腹胰岛素(P < 0.05)。

3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约为4%~8%,其中20~40岁的育龄妇女为高发人群[4],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都具有相似的男性化特征。但是雄性激素增多及长期无排卵为其最重要的特点,并且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异质性,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有报道表明,肥胖人群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占有较高的比例,中心性肥胖患者表现更为明显。中心性肥胖患者腹部的内脏脂肪厚度增加,其相应的受体由于增大的脂肪组织细胞体积而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及代谢失衡,出现紊乱,最终形成胰岛素抵抗。同时由于患者具有增多的脂肪组织,与正常人比较血糖相应的出现升高,脂类代谢的平衡被打乱,使胰岛素抵抗的进展加快[5]。

LH调节卵巢中的雄激素的合成,而促性腺激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分泌异常,增加了LH的分泌,导致患者具有较低的FSH,所以LH/FSH具有持续增高的趋势,卵泡膜细胞由于过高的LH而受到直接的刺激,使细胞内CYP17的活性明显增加,增加了雄激素分泌量,降低了FSH水平,使雄激素不能很好的转化为雌激素,这样患者体内就具有较高的雄激素水平,出现排卵障碍。此外,在脂肪组织中雄激素转化为雌酮,雌酮可使垂体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增加,导致LH的分泌程度进一步增加,使多囊卵巢综合征进展程度加重[6]。从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患者具有较高的LH,较低的FSH水平,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比较LH/FSH明显增高,此结果提示肥胖组患者具有相对严重的病情,在内分泌紊乱中肥胖是一种重要的原因。与雄性激素的正常值比较,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均较高,提示雄激素增高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均有表现,但是程度不同,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患者具有较高的T及A2,此结果与相关的报道具有一致性。

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具有更高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并且具有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程度。但是患者的血糖水平在两个组别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偿胰岛素分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的检测值都没有超过正常范围,提示胰岛β细胞此时未失代偿处于代偿阶段。但是由于肥胖组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IR升高。在肥胖患者中游离脂肪酸及肿瘤坏死因子等因素都与其产生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下丘脑分泌的LH由于胰岛素抵抗而得到促进,卵巢增强了对FSH的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卵巢多囊性变,而卵泡膜细胞由于高胰岛素的刺激产生雄激素。机体内的激素分泌由于以上两个过程出现紊乱,使患者病情恶化程度进一步加重[7]。

相关性分析表明,与体质量成正相关的因素有LH、PRL、T、A2、IR及空腹胰岛素,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有FSH及E2,表明随着患者体质量增加,其LH/FSH随着LH水平增加及FSH降低而呈现持续性增加,使机体雄激素得到促进,T、A2相应的出现增加,在胰岛素抵抗中体质量又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总之,高雄激素血症在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出现的可能性更大,具有更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提示多囊卵巢综合征进展中控制体重是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 田亚琴,王勇.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9,5(1):67-70.

[2] The Rotterdam ESHRE/ASRE-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 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J]. Hum Repred,2004,19(1):41-47.

[3] 孙强,张玲.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内分泌和代谢特点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1):31-32.

[4] Samuel VT,Petersen KF,Shulman GI. Lipid-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unravelling the mechanism[J]. Lancet,2010,375(9733):2267-2277.

[5] Herzog EL. Plasticity of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J]. Blood,2003,102(10):3483-3493.

[6] Galluzzo A,Amato MC,Giordano C. Insulin resistance and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2008,18(7):511-518.

第9篇

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检验科,云南个旧 661000

[摘要] 目的 评价便携式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血糖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53份静脉血,先用各科室使用的便携式血糖仪检测后,在用Olympus AU640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以生化分析的检测结果为参考,对血糖仪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便携式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的血糖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一致(r2>0.95)。 结论 便携式血糖仪血糖检测结果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可用于临床日常的血糖监测。

关键词 血糖;便携式血糖仪;生化分析仪;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6.1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193-02

[作者简介] 王锐(1978.11-),男,云南个旧人,主管检验师,本科,研究方向 :医学检验。

血糖仪属于即时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也被称为床旁检验)设备,因其具有操作简便、采血量少、检测速度快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血糖的床旁检测。临床中常常采取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是临床中测定血糖的标准方法[1]。但是,便携式血糖仪则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测。如何让POCT血糖仪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保证不同血糖仪所测结果的一致性是由此引发的医院质量管理中的突出问题[2]。因此,2014年4月21日—4月25日期间,根据《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3]中的相关要求,检验科对各临床科室使用的便携式血糖仪血糖的检测结果与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4年4月21日—4月25日体检及糖尿病患者肝素锂抗凝的静脉血53份,血糖浓度及数量符合规范相关要求。将抗凝后的静脉血置于37 ℃温箱中孵育使血糖酵解,获得血糖浓度<2.8 mmol/L的标本;在抗凝后的静脉血中加入适当的葡萄糖,获得血糖浓>22.2 mmol/L的标本。

1.2仪器和试剂检测系统一

Olympus AU640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的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检测系统二:强生倍优原装配套试纸条及质控品。检测系统三:艾科益优原装配套试纸条及质控品

1.3方法

血糖仪在检测配套质控品在控后,将配套的试纸进行插入对应的血糖仪中,并遵循随机化的原则进行测定,并在滴加5~30 s后进行记录测定的数值[4],对53份静脉血样本各检测2次,取平均值报告。血糖仪测定完成后,立即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浆,将血浆在30 min内使用OlympusAU640生化分析仪测定2次,取平均值报告。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血糖仪及生化仪结果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

2结果

2.1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比较

先用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符合规范浓度要求的53静脉血的血糖结果后,在30 min内用Olympus AU640生化分析仪完成这53份静脉血血糖结果的测定。两类仪器血糖测定的结果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结果相关性分析

以Olympus AU640生化分析仪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为参考,对便携式血糖仪血糖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出回归方程y=1.000 2x+0.045 2,相关系数r2=0.999 1,结果见图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中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因血糖代谢紊乱引发的多种并发症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5]。各临床科室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检测,可以对患者做出及时的处理,降低病死率及糖尿病的发病率[6]。由于便携式血糖仪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末梢血中葡萄糖的浓度,而生化分析仪则是采用己糖激酶法检测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因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所用的检测方法及检测的样本类型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会影响到血糖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已逐渐成为了医务人员与患者所关注的话题。因此,为保证医疗安全,血糖仪的准确性应与已经建立的实验室方法比较[7]。

通过比对试验,可以看到便携式血糖仪测定结果随机分布于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两侧,即血糖仪测定结果与生化仪测定结果之间存在随机误差,但经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8]。导致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取血方法、温度、湿度[9]、红细胞压积、血氧饱和度、试纸条保存环境、仪器状态及操作人员等。通过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相关性相关性一致r2为0.999 1,回归方程为y血糖仪=1.000 2x生化仪+0.045 2。

不同厂家、不同型号血糖仪检测结果有较大差异[10]。因此,各临床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制定相应的血糖仪标准化操作文件并按照文件进行日常操作及维护保养,并且在每天室内质控结果在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血糖的检测。并且,每半年与检验科生化分析仪进行1次系统比对[11]。

综上所述,便携式血糖仪血糖的检测结果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之间的误差小于《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允许的最大误差,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同时,应注意的是血糖仪的检测结果只能用于临床日常血糖的监测,当血糖仪检测结果过高、过低或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时,应及时采静脉血送检验科检测,以保证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马旭辉,王后兴,林建. 重症患者床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66-168.

[2]吴剑杨,温冬梅,黄燕尔,等.床旁检验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比对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2):2787-2788.

[3] 卫生部办公厅.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Z].2010.12.30

[4]Liu YP,Tian ZM,Xie B,et al.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enzyme heat analyzer measurement of fast blood glucose analysis[J].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2013,21(8):666-667.

[5] 丁红香,徐晓杰,张美芬,等.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的比对试验及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2):1374-1375.

[6]陈丽娟.床床旁检验血糖仪的评价及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198-199.

[7]邓济甦,张菊萍.3款POCT血糖仪的性能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4):430-431.

[8]庞培君.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结果比对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2):1498-1499.

[9]Louie R,Ferguson W,Sumner S,et al.Effects of dynamic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tresses on point-of-care glucose testing for disaster care[J].Disaster Med Public,2012,6(3):232-240.

[10]李素芝.快速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7):8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