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3-07-23 09:24:45

导语:在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1篇

【关键词】时间管理 焦虑情绪 大学生 负相关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96-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大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需要其更全面地发展自身综合素质,承受着更大的学习、社会压力,时间管理的是否得当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时间管理与其生活质量有密切联系,与心理健康水平也存在着显著相关。焦虑,作为一种复合性负性情绪,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往往也受多个因素影响。本研究对学校男女比例失调的电子和光电信息类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究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情绪的相关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被试学生260人,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回收253份,回收率为97.3%,其中男生235名,女生18名。

(二)调查工具

所有研究对象采取同一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该量表共44个项目,分为时间价值感分量表、时间监控观分量表和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另一部分是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简称 SAS)。该量表包含20个自评项目,按4级评分,评定依据为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度。SAS的评定时间跨度为最近1周,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三)调查程序

调查过程中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全部问题,并在预定时间统一回收,对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焦虑的得分状况

表1不同人口统计学指标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及焦虑得分比较

如表1所示,对253名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列,由高到低取总人数的27%作为高时间管理倾向组,由低到高取总人数的27%作为低时间管理倾向组。结果表明,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焦虑得分(30.31±4.81)低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37.56±15.30)。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相关分析

表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焦虑得分的相关系数(r值)

表2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中的3个维度与焦虑均存在负相关,也就是说,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得分越高的被试者在焦虑上的得分就越低。

四、讨论与分析

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上有一定差异,被调查对象中,男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比女生高。

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存在负相关,高时间管理倾向的大学生焦虑得分显著低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即越善于管理、利用时间的大学生,其焦虑程度就越低。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是从时间管理的整个过程来区分的,是一种过程性的特征结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比较高时间管理倾向和低时间管理倾向的学生,反映出:第一,时间价值感强的学生,在时间运用上能够采取积极的方式和态度,从而不易产生焦虑的消极情绪;而时间价值感水平较低的学生,其消极态度将决定他们在自身的时间运用上采取消极方式,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加,易产生焦虑情绪。第二,具有良好时间监控观的学生能够有序地利用和运筹时间,安排合理的计划,能够更容易地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面临的压力也相对较少,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为良好,焦虑情绪就不易产生。第三,有较高时间效能感的学生,其自我效能感也较高,有更强的信心和自尊心以及自我实现的动机,不易产生焦虑;而时间效能感较低的大学生,则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强,导致体验失败较多,过多的失败经验又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就容易出现焦虑情绪。

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反映的是个体自我时间管理的水平。实际中,时间管理较好的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事有规划性,人际关系良好,能进行自我提高,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满足心理需求,心理状态良好。而对于时间管理观念淡薄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划和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因此感觉很迷茫,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中相关系数绝对值与1相差较大,即相关性不强,此结果与原本假设以及其他研究所呈现的显著相关存在差异。

原因可能是被调查者的情况不一定与假设一致。一些学生由于没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浪费时间可能导致的后果,无明确奋斗目标,追求玩乐,得过且过,因此他们并不会表现出焦虑情绪,所以其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不呈现负相关性。而这种现象也是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问题之一,这类学生往往有可能颓废光阴,无所收获。另外,焦虑情绪与多个因素相关,高时间管理倾向者也有可能因其他因素导致焦虑。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情绪的负相关性,可知,大学生对时间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不仅对其学习与个人能力发展有积极作用,也会对其心理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形成积极情绪,避免积累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调查数据反映大部分学生仍需要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改善时间管理对策。

1.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时间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时间管理的认识,增强进行有效时间管理的意识。

2.设置合理目标,掌握时间管理的基本原则,学会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制定高效率的时间计划。

3.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学习习惯,正确处理学习、工作、休息及娱乐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在学生积极提升自我效率的同时,老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干预,积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管理时间。学校心理研究工作者也应对此予以重视,积极研究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训练,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志杰,黄希庭,凤四海,邓麟.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6):649-653

[2]孙慧,姜宇,周士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时间管理倾向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1,2:79-80

[3]阳德华.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研究[M]. 科学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 国有企业;项目管理;企业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57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095- 02

1 前 言

近期,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速,多家国企明确了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改革路线图,但如何在保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布局结构、有效推进企业健康发展是所有国有企业改革路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无疑,优化项目管理办法无疑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手段。

在当今时代,大家对项目管理已不陌生,从广义的项目定义来讲,项目作为一种唯一性和独特性的社会活动而普遍存在于我们人类社会的各类活动中,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现有的各种物质文化成果最初都是通过项目的方式实现的,因为现有各种运营所依靠的设施与条件最初都是靠项目活动建设或开发的,所以项目管理无时无刻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但直到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送上月球,项目管理才逐渐从建筑、国防和航天等少数领域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体系并产生广泛的认知度。

2 管理要素分析

传统意义的项目管理定义是指组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实现特定的目标,以此帮助组织提高计划、实施和控制各种活动的能力,同时也为组织提供合理使用自身人员和资源的方法;在管理方法上由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计划管理这九大管理因素构成(图1)。

以往国有企业在项目管理中偏重于计划管理(目标分解)、质量、时间、风险,但随着改革大潮的来临,国有企业的项目管理就要在原有的基础管理框架上加强如下几点:①计划管理。计划管理就是将项目目标进行逐级分解,在计划的时间节点上,对项目分解为逐个小目标,各个小目标都要有相应的计划安排,细化时间及质量要素,采用全体系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模式,确定里程碑,进行全程控制,以达到总目标的要求。②成本管理。在严格遵守质量和时间管理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开展成本管理,分析过程风险,采取措施以保证相关费用满足目标的要求。成本的管理是实现项目目标的基本要素,是国有企业体现社会责任前提下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除了囊括了项目管理的基本框架以外,还应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国有企业开展项目最大的价值体现就是创新,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其中创新可分有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既包括发现、发明所获得的成果,又包括这些成果的应用的推广。项目的管理创新一方面是探索一种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有效的管理组织方式。另一方面,也包含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灵活的反应机制,使项目在复杂的系统运行中达到最佳的效果。② 知识成果。项目管理过程结束后形成的成果是指对项目所拥有的和所涉及到的资源或创造性资源,进行识别、定义与评价,从而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的对其他项目起到支撑作用。项目的成果最终归纳为知识成果,国有企业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其项目成果是知识成果密集群体,项目开发能力的提高,技能的提升,管理理念的变革,管理能力的创新都属于知识成果的范畴。③成果转化。国有企业承担的项目有别于以基础理论突破为主的基础科学研究,是以应用为主,项目本身是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的。众多创造性项目成果是否能用于生产中,是否有推广应用的价值,是否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改革新时期国有企业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首要任务。

3 风险控制

在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有可预见的也有不可预见的,它贯穿整个项目始终,存在于项目实施中的每个环节,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影响着项目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自项目开始对不同阶段及项目管理全要素开展风险量化分析,用于项目风险的预测和决策。

项目的风险管理是指对项目风险从识别到分析乃至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它包括将积极因素所产生项目风险管理流程最大化和使消极因素产生的影响最小化。一般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三个部分。①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是为了确定风险源。通过项目管理过程的分析,造成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范围重复;二是验收评价体系不完整;三是环境变化;四是未能实现有效沟通,根据以上可预见的项目风险特点的分析,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组织可行性分析及专家论证;完善项目目标及分解目标有效性的评价体系;相关领域的情报跟踪;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等。②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识别风险事件并预测其对项目的影响。现阶段项目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并将其模糊量化,这种量化主要是判断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指数或权重。③风险对策。风险对策所关心的是风险事件的应对策略,这种应对策略是以项目的目标成功实现作为前提的,要遵循“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主动、及时、全过程原则;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这四条基本原则,建立风险对策预案。

第3篇

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为:首先将具体问题进行规范化的表达,并进行抽象化处理,使之归类到TRIZ的矛盾矩阵问题;接着再从已经归纳总结好的体系中筛选出针对该标准问题的类似的标准解决办法;之后将类似的标准解决方法再转化为具体的措施就可以解决具体的问题了;最后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看是否彻底解决了系统中存在的矛盾,若有遗留问题则须再次进行问题的定义进入下一个循环。

2基于TRIZ创新理论的项目管理过程分析

2.1项目管理简介

项目管理是指在有限的内外部资源环境约束下,依据现代系统论的原理,对项目涉及的相关内外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使项目有效的执行。项目管理进程起始于投资决策,终止与项目执行结束。

2.2我国传统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在我国传统的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2.2.1权责不一致。这在组织结构设计中是基本原则,但大多数私人老板不懂得怎么样放权,不知道如何监管从而造成一些管理上权责不相匹配。

2.2.2注重管而非激励。许多管理者没有真正领悟到管理的精髓,常常以权压人,多数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

2.2.3缺乏敏捷性。市场竞争激烈,未知因素增多,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国内规模比较庞大的企业特别是管理能力欠佳的集团组织难以对市场形势作出敏捷的反应。

2.2.4效率较低,管理不规范。当前我国许多领域的项目管理存在着效率低,管理不规范和过度随意化,许多决策往往都是未经讨论验证的决定。

2.3TRIZ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2.3.1定义问题。认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在定义问题阶段管理者应该对问题进行清楚地辨认和透彻的分析,项目管理有9个基本要素,而这9个要素之中又有若干关键要素,各要素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定义问题为运用TRIZ理论解决实际矛盾奠定了基础。

2.3.2转化问题。找准问题之后,需要利用TRIZ所提供的转化方法将其转化成TRIZ方法可以处理的标准TRIZ问题。具体问题转化成标准TRIZ问题的过程主要就是寻找冲突的过程。这一阶段需要运用的TRIZ工具有矛盾矩阵、科学知识库和标准解法等。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范围、项目时间和项目成本的相互制约的关系,项目的质量则是受这三个因素的平衡关系所决定的。本文考虑到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人参与的管理创新特性以及非结构化特性,确定冲突为包含了主观矛盾的管理冲突。这个过程主要是找准冲突的特点,为解决问题所需用的TRIZ分析工具和原则提供依据。

2.3.3解决问题。问题转化完成之后就需要运用发明原理,科学效应以及76种标准解等TRIZ解题工具来进行解决。运用TRIZ理论40条发明原理中的动态原则来解决项目管理中因时间、质量、成本三个关键要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效率低下,管理不规范以及缺乏灵敏性等问题。

2.3.3.1时间管理与动态原则。项目管理长期处在动态的、持续变化的环境下,在不同的项目参加单位中,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工序分布,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项目进度也相应地受到动态的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动态原则,使项目管理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信息有效交流,为项目管理方在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沟通。

2.3.3.2质量管理与动态原则。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依据动态原则进行项目的质量管理,需要将以往的流程式的质量控制变为模块式的质量管理。具体步骤是:把项目管理中的某项工作或者子目标以工作合同的方式进行安排,每个合同都是一个独立的模块。每个子项目根据动态原则,结合子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质量控制模式进行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总负责人只需在及时掌握各个子模块质量管理的情况,协调各个子模块之间的关系,而不需要介入每个模块的具体质量管理过程。

2.3.3.3成本管理与动态原则。在动态的环境下,考虑项目管理通常细分为子模块,因此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表现为对各个工作子模块的成本管理。原有系统的、纵向的成本管理相应的需要调整为动态的、横向的成本管理,使项目管理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本文来自于《创新科技》杂志。《创新科技》杂志简介详见。)

2.3.3.4改进与控制。利用TRIZ理论中标准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后,还需要再进行一次的转换,使得标准解转换成为具体的解决办法。然后对其进行成本、效率、市场、可行性等方面的评估,如果还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则需进行改进或者将遗留问题再次进行转换求标准解。经评估之后可以实施的方法还应该注意对实施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所实施的方案没有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中心而一直沿着预期的方向进行。

3结论

第4篇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2年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一般项目“师范生专业技能与新课改教师技能对接培训课程的开发”和重点研究项目“教师教育新课程标准下师范生全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摘要】依据问卷调查结果,确定了师范生急需提高的11项技能,包括教师通用职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自我管理能力,并根据职业适应的特点,建立了相应技能的达标标准。根据技能训练的特点,提出了师范生职业适应核心能力教学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师范生 技能 标准 训练

我国基础教育在快速发展,而普通高等师范教育由于培养周期和与中小学实际脱节诸多原因,致使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和中小学校需求不契合,直接表现为:师范生教师技能薄弱和产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要采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等办法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

1师范生职业适应课程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1.1课程开发的原则

从理论上来讲,个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之间如果能保持协调、平稳的状态,可称为“适应”。职业适应的形成过程,实质上就是个人和工作组织之间相互满意的过程。师范生职业适应课程是指师范类大学生为适应教师工作所必须补充的关键知识技能的总和。它是高等师范教育专业与教师岗位技能之间“脱节现象”所引起的产物。资料显示我国师范类毕业生一般需要2年的职业适应期。为此,通过建立对接补充课程的方式,在师范生毕业之前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掌握职业适应期必备的核心技能,使高等师范教育大学生专业技能与新课改教师职业技能实现“无缝对接”,以解决师范生专业技能与新课改教师技能脱节的问题。

1.2课程开发的方法

借鉴职业课程开发的经验,整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优势,以新课程教师技能需求为导向,强化师范类课程体系与中小学教师岗位技能之间的联系,开发出系列对接课程,建立相应的培训方案和考评方案,面向在校师范生开展专业课程体系与新课改教师岗位技能之间的对接培训。通过对接教育,促进大学生尽快实现学科专业体系向岗位技能的拓展,达到岗位技能要求,实现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成熟度、职业规划与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满足新课程对教师知识和技能上的需求,实现职业适应。

2师范生职业适应课程内容的确定

课题组借鉴《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标准》[1]制定了师范生职业适应性调查问卷,问卷3部分共20项。第一部分:教师通用职业能力。第二部分:教师专业能力。第三部分:教师自我管理能力(品质)。对2011-2012年从事教师职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89份,收回问卷355份,有效问卷346份。对问卷进行统计发现,认为“急需提高的职业能力”中,第一部分:沟通能力占73.7%,团队合作能力占58.7%,其余在45%以下。在第二部分:把握课程标准能力(65.0%)、教学设计能力(60.1%)、课堂管理能力(56.4%)、学法指导能力(54.3%)、教学评价能力(46.9%),其余在45%以下。在第三部分:责任心(61.9%)、积极心态(54.3%)、时间管理(50.6%)、职业操守(48.8%),其余在45%以下。笔者以45%需求率为界限,划分出课程开发的内容。

3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训练方法

郭黎岩等认为[2]从师范生毕业后一年内的任职情况来看,新教师职业生涯初

期有明显的不适应感,已经逐渐成为新教师群体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不适应主要是源于新教师从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过程中职业心理准备的不足。这种问题无疑是来自于师范教育本身,因此,提升师范生就业竞争力和师范生职业适应能力应从师范教育入手,必须及早地对师范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使他们尽早做好职业心理准备,提高师范生职业成熟度。

职业能力通常可分为:通用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可迁移技能(品质),提高师范生职业适应能力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以提高师范生职业适应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师范生通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内容的建构与训练方法

3.1.1沟通能力课程标准与训练方法

有效沟通技能是教师职业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当前新教师最突出的技能缺陷是有效的沟通。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进行广泛地沟通,通常要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事沟通、与上级沟通、与社会沟通等。师范生的教师适应课程必须突出沟通经验的重要地位。师范生沟通能力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能够倾听对方的表达。第二,能够保持长时间有效沟通。第三,能够及时反馈。师范生必须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即:沟通从友善开始;能够主动沟通;能够做到重视人、尊重人、赞美人;能够善于倾听;沟通过程中能够注视别人的眼睛;让你脸上充满微笑;沟通需要恰当的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等。

师范生沟通的训练一般方法是:选择教法设计训练程序交流教师点评、形成共识达标测评强化。能力训练常用情景模拟、操练、角色扮演、视听等教学方法。实施达标测评既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能力现状,更加明确自我训练目标。通过激励和反复训练,达到师范生的沟通技能要求。达标测评可以用《沟通能力测评量表》来测评。

3.1.2团队合作能力课程内容的建构与训练方法

教师职业既需要教师团队的共同合作,也需要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型团队。因而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教师的职业活动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师范生团队合作能力课程标准主要如下:第一,能够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第二,能够为了实现教师团队的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第三,能够在必要时为了团队利益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师范生在团队合作应坚持的原则是:有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沟通;完成团体任务需要每个人共同努力;要有集体的理念,甘于奉献,遇到困难要坚持不懈;成员间有相互配合意识和能力;团体成果属于团体成员;个人间有合作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与上述沟通能力训练方法相同。通过训练使师范生掌握团队合作的要点:真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换位思考);对他人表现出诚挚的兴趣和关切;使别人觉得他很重要;多欣赏别人的优点;真诚的赞美别人;谈论对方感兴趣或关心的问题;作一个认真的听众;给别人以真诚的微笑;不要随意批评、埋怨、指责他人;避免争吵。

3.2师范生教师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建构与训练方法

师范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是职业适应能力的核心。对于尚未进入职业适应期师范生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体验,在教师职业技能上往往在熟练性、灵活性的有巨大差异,其薄弱环节主要如下:把握课程标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学法指导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为此在职业适应课程体系中,应该突出上述5方面的内容和课程标准

3.2.1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建构

3.2.1.1把握课程标准能力

课程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师范生在从教之前必须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涵义,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准。第一,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运用新课程三维目标来判断和把握课程的整体标准和章节标准,自觉运用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第二,能够理解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基本功能,努力实现新课改中倡导的价值与行为。

3.2.1.2教学设计能力标准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诸多环节的预设。为达到教师职业适应,师范生应达到一下标准:第一,能够基于学情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安全、友爱和归属感、相互尊重的班级氛围。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只有当较为低层级的需求被满足以后,学生才会才产生高一更次的需求,即学习的需求。第二,能够基于课程以及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能够初步学会分析教材,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教学进程。第三,能够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由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

3.2.1.3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标准

教学组织是完成课堂教学的保障,师范生应该能够初步的掌控课堂,达到以下标准:第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秩序。第二,能够较为合理的分解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运用教学策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能够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逐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3.2.1.4学法指导能力标准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师范生学法指导应达到以下标准:第一,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提出学习要求,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进行初步的引导。能够对学生预习――学习――复习――考试等环节进行合理指导。第二,能够指导学生养成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习惯。按照认识的规律,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3.2.1.5教学评价能力标准

教学评价是反馈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过程。为此师范生应达到以下标准:第一,能够运用教学质量评价技术,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运用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指导教学改革,发挥优势,克服不足。第二,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努力做到科学、客观、公平,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全面提高”的评价目的。

3.2.2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方法

3.2.2.1微格教学训练

运用微格教学训练技术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进行个性化训练与指导,能够快速提升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微格教学技术的特点是注重技能的强化与整合,可以提高训练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3.2.2.2模拟课堂训练

技能训练适宜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可以以师范生所在的班级为单位,采用上汇报课、公开课等形式让师范生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体验教师职业活动,体验学生学习过程,通过反馈,提升其教学能力和学习指导能力。

3.2.2.3实习实践训练

实习实践是师范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在真实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活动的过程。具有实战性、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师范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敢于展现,课后认真反思,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达到职业能力提升的目的。

3.3师范生自我管理核心能力课程的建构与训练方法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无论任何职业都必须具备的职业品质。这种品质可以从一个职业迁移到另一个职业当中,具有共性的特征。对师范生职业适应能力课程来说,责任心、积极心态、职业操守、时间管理是师范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点。

3.3.1自我管理能力课程

3.3.1.1教师责任心的课程标准

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责任心是教师职业活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必须用于担当,承担起人民教师的职责。对于师范生来说,责任心应达到的基本标准是:第一,能够认识到教育工作责任感的重要性。第二,能够体会到高度责任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3.3.1.2积极心态训练的课程标准

教师心理状态不仅会直接自身职业活动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师职业活动所出现的不良现象,与教师职业倦怠和心理不健康有直接关系。对师范生来说,积极心态应具备以下标准:第一,能够自我调适,保持健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活动。第二,能够确定积极的目标并始终如一坚持下去。第三,能够控制自己的焦虑和情绪。

3.3.1.3时间管理能力的课程标准

时间管理是职业生涯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生涯规划理论,人的活动内容主要有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三个部分。师范生必须掌握一种以上时间管理方法,如:ABC工作法等。第二,能够指导学生科学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分配学习、生活和休闲时间,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精力投入学习中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3.1.4职业操守

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缺乏一定的实践工作体验,因而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课程标准应定位于:第一,能够从事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第二,能够爱护学生,维护学生的权益。第三,能够依法执教,为人师表。

3.3.2自我管理能力训练方法

自我管理能力训练方法与通用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自我管理能力需要从思想上进行引导,使师范生首先要改变已有的思维定势和习惯,然后建立新的自我管理能力。头脑风暴法、人物访谈法、社会调查法对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桥梁养护;管理;对策;养护质量;养护资源

0 引言

我国现有桥梁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大多数桥梁的设计技术标准较低,通行能力差,不能满足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需要,旧桥养护将处于一个高峰期。桥梁的养护和管理离不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目前桥梁养护观念上存在着重建设轻养护、路桥养护不分、养护概念不明确、危机意识淡漠、缺乏系统观念的问题;在体制方上缺少养护骨干队伍、体制处于形式、管理大环境不全面问题;规章上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技术理解不透彻;资源上,整体的人力资源素质有待提高,养护资金短缺,设备不全,缺少及时的养护信息。另外养护质量、安全上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1 桥梁养护管理概述

1.1 桥梁养护管理的要素

桥梁的养护管理由桥梁养护职能机构组成的管理主体和各要素组成的管理客体两部分组成。人员,桥梁的养护工作者要积极敬业,保证各项工作按时完成;机械,包括养护相关的所有仪器和机械设备;材料,养护中所用到的材料;资金,只有在资金的保障下,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时间,养护要及时的进行;信息,桥梁养护涉及的有关图表、知识等。

1.2 桥梁养护的原理与原则

人本原理,从根本上提高养护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养护意识的培养,使人才各尽所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系统原理,养护工作可能不断扩大,构成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所有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实现从局部到全局的转变;动态原理,在养护管理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变养护管理方法,积极吸收好的养护管理方式,在动态调节中,充分发挥养护管理作用。

桥梁养护管理的原则包括:能级分布原则,将桥梁养护管理按照层次形成稳定的组织机构,将人员的能级位置和其能量相适应,各尽所能,并根据工作中的表现及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各层次位置。效益最佳原则,这里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要将两者统一起来对待,不能忽视任何一面,实现桥梁养护管理的总目标达到最佳。随机制宜原则,避免条条注意,要在发展中不断调节资源利用。

1.3 桥梁养护管理的作用

通过对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研究能够优化桥梁养护资源,将桥梁养护工作由数表引向质变,从而加强桥梁养护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将桥梁养护质量和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 桥梁养护管理理论对策

2.1 桥梁养护流程再造

桥梁养护流程是桥梁养护工作的步骤,重新调整桥梁养护流程,能够提高桥梁养护效率,桥梁养护流程种类有很多,包括检查、维修、加固、财务以及养护技术开发等。流程再造的原则是坚持以流程为导向,以人为本的方式来管理团队;可行性原则为围绕结果进行组织,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

流程再造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构思设想阶段、再造启动阶段、分析诊断阶段、流程设计阶段、流程重构阶段、监测评估阶段。主要内容为在构思阶段得到领导的承诺,发现创新机会,选择养护流程;再造启动阶段通知桥梁养护管理单位,成立再造小组,制定再造计划,设定绩效目标;分析诊断阶段描述和分析桥梁养护的既有流程;流程设计阶段定义既有流程,建立新流程的原型和方案,分配人力资源;流程重构阶段培训人员,建立养护机制,转换养护流程;评价阶段评估再造绩效,持续改进。

2.2 桥梁养护集成管理对策

桥梁养护工作将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所以要注重养护的集成管理,其基本原则为整体性、非加和性及整分合性,桥梁养护管理要以整体为重点,全面考虑,但也不是简单的将各项工作累加,在局部认真分析部署,使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配合。桥梁养护管理集成包括桥梁养护组织集成、工序集成、知识集成等。

2.3 桥梁养护全寿命周期对策

桥梁的养护工作通常是在竣工后开始,产生老化现象时才重视。但是在桥梁设计时,如果忽略构件的可视性和更换的方便性,不充分考虑其耐久性和安全储备等,都会造成桥梁的破坏加速,养护不便;桥梁材料选用时也要考虑环境因素;施工时不能一味的加快进度,压缩工期。只有在这些阶段重视桥梁的建设,才能保证以后的养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3 桥梁养护资源管理对策

3.1 桥梁养护人力管理对策

人力资源包括智力和体力两种,人力资源管理要和桥梁养护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对养护岗位分析,使用各类人才,不断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绩效手段激励工作人员动力。

3.2 桥梁养护设备管理对策

设备管理要从设备的选购、使用、维修上实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两个方面,技术管理上做好设备的选购、验收、调试、使用、修理、改造、更新等,资金管理主要指设备的投资、维修费用管理,设备管理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促进技术改革,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

3.3 桥梁养护材料管理对策

材料管理是桥梁养护管理中的主要部分,能够促进节约,有效的防止材料的积压,加速流通,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材料管理要从采购上,库存管理上以及使用上分布做好控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另外,桥梁养护还包括资金管理、时间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

4 桥梁养护质量管理对策

4.1 桥梁养护质量体系构建

建立、健全桥梁质量体系是为了更好的实施质量管理,实现桥梁养护的质量目标,桥梁养护的质量体系包括桥梁养护招投标体制、桥梁养护质量教育、桥梁养护质量责任制、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几个方面。

4.2 桥梁养护质量控制对策

养护质量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制定桥梁养护工程质量标准和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行为及时的纠正,确保桥梁能够在养护中正常工作,控制的方法有技术交底、技术复核、图纸会审、工程会审;数理方法有数理统计、控制图法、直方图法、散点图法;试验方法有材料试验、结构试验、荷载试验、养护预演;检查方法有自检互检、社会监督、业主旁站、业主抽检;验收方法有工程验收、阶段验收、政府验收和业主验收。 质量控制的过程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

质量控制的主要对策为加强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和培训,培养其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充分发挥养护者积极性。机械设备上要坚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重要设备要定人、定机、定岗,精密仪器的灵敏度要符合要求,使养护设备具有制度化和市场化。材料上加强对采购、保存及使用环节的控制,科学的选择养护材料,掌握质量标准,及时、适量的进行材料供应。养护方法上要做到全面分析,以先进的工艺降低投资,加快进度。

5 桥梁养护安全管理对策

在桥梁养护中要避免养护者及行人的安全,机械和环境免受损害,对养护工作者要做好安全培训,远离危险,安全控制要不仅注重事后控制,在事前和事中更要积极避免事故的发生,运用法律的相关规定,制定安全处理措施,并处理好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以及资金控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俞增建,徐益丰.关于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与建议[J].公路与汽运,2002(6).

[2]袁万城,崔飞,张启伟.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同济大学学报,1999(4).

[3]杨伟军,梁兴文,张建仁,何培勇.桥梁结构生命全过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J].桥梁建设,2002(5).

[4]马健萍.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管理与设备配置技术的研究[D].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00.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基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目标控制

1引言

将项目控制应用于施工管理,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指导项目符合目标,就是根据计划对目标和方向进行设定,尽量使项目进展朝着项目计划所确定的目标和方向前进。其次是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在计划阶段是预见问题、预测问题。在实施阶段是判断问题、纠正问题,对计划要做一些适当变更,使之更好地完成项目施工管理目标。如果在计划阶段我们做出了一些关于团队建设,关于员工激励的方针和措施,那么在实施阶段就要贯彻和实施这些措施,对员工做出的贡献给予积极的奖励和鼓励。

2时间控制基准

一个有效管理的项目必须仔细协调业主、设计人员、建设经理和所有到现场的人员的工作,在时间与费用绝对挂钩的项目中,时间管理至关重要,而管理时间的最好方法是制定进度计划。在详细的进度计划制定出来之前,应事先估计活动的工期。

3费用控制基准

3.1合同价是最初的费用基准

在这个估算中使用的材料量、人工单价和假设的人工费率,都将作为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目标基准。在施工过程中应用"帕累托法则"是非常重要的,即项目的80%的支出都是由它20%的成分决定。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的时候,任何项目控制系统都需要在项目前期确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一个控制系统,对它们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使用详细的总结报表,项目经理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严密控制的因素上,而在只需要一般管理的工序上少投入一些精力。

3.2现金流预测

估价是依据费用决定资源的使用,计划是依据时间决定资源的使用,将二者合并在一起就可以获得现金流量。进行现金流预测主要是在两个层面:一层是在评估和投标阶段,这时的预测只是为某一单独的项目。另一级是公司、部门或某一领域的总现金流,这种预测涉及把所有现行项目的现金流汇总起来,并且每月或每季定期做一次。

现金流预测提供了一套有价值的早期预警系统来预测可能的支付困难,这使防范的措施得以及时采纳,比如:

1)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需求超过它的透支额度,不可立即开始新的项目;

2)在可信的预测支持下,重新谈判透支额度;

3)与供应商谈判延长信用期限;

4)接受供应商的完全信用便利,即便在短期内损失一些折扣。

实践证明对所有的项目的现金流预测进行检查有一个间接的好处是可以引起高层管理者的注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另一个间接的好处是所有现行的数据可以作为投标时的参考。

4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及全面质量管理的基准

4.1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为了实现和维持某种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而必需的活动和技术。除了监控活动外也包括与发现和消除引起质量问题原因有关的活动以持续满足顾客的要求。

质量控制主要与缺陷检验有关,其主要技术是检查和统计质量控制技术,以确保生产过程和原材料的使用是在允许误差以内。通常这些误差范围很难决定,因此一定程度需靠检查员的判断。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完工项目符合规范、减少用户或委托人的抱怨、提高产品或完工工程的可靠性、增加顾客或用户的信心、降低产品成本。

4.2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由质量控制发展而来的,通过广泛实施一系列计划和系统活动(包括记录)防止出现质量问题。其中包括建立一个优良的质量管理体系,评价质量系统的适宜性,审核体系运作及对体系自身的评价。质量保证强调预防,与质量控制不同的是,它主要侧重对产品制造或施工过程中的缺陷的检查。它关注的是产品或施工管理和程序方法以保证该生产系统的质量。

4.3全面质量管理

①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基于持续改进产品及服务原理的质量体系,被认为是包括建筑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能够长期生存下去的必需的因素,其关键在于施工企业从上到下的各级员工都要参加到质量管理中并受其约束,并且必须确保其产品和服务达到以下标准:

l)符合在一贯可靠的基础上确立的目标;

2)提品的同时提供服务以使业主满意;

3)公司产品质量要大大优于竞争对手使业主不会在意其价格。

②施工企业至少要满足其中的两项标准后才能取得成功,可以把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看作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改进过程。全面质量管理作为正常经营的一部分,是为满足内部的或外部的顾客的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动员所有员工进行持续改进所有生产活动操作的一种管理先导的过程。同时全面质量管理为持续改进和一体化质量保证提供基本保证、基本原则、方法和技术以达到发展理念和持续改良的目的。

③为了成功地提高经营的功能和效果,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遍及全公司范围,由高层管理者开始推行,并表明他们在质量问题上的严肃态度。中层管理者必须把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并相互沟通质量承诺问题,同时向员工解释清楚质量承诺的重要性。中层领导也有责任确定下级在这个问题上的努力和成绩所能获得的承认和奖励。如果质量承诺在这一层次实现了,全面质量管理才能有效地在公司各处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贯彻会使员工以自己的工作为荣,使他们真正对质量负责,只有这样公司才能从全面质量管理获取利益。这不是一套为达到质量要求而运行的程序,而是一种基于做好施工管理的心态的改变。

④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每个人都应对上级负责,每个过程都是通过若干工序环节的逻辑关联形成的。任何环节出错都会使其它所有工作功亏一篑。因此在过程中与每道工序相关的员工形成了一条责任链,每道工序的成功都依赖于前道工序的顺利完成。每道工序都可以看作是上一道操作的业主,也可以作为下道工序的供应商,即成为质量链的关系。

5工程风险管理的控制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工程合同中也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6结束语

总之,工程建设项目控制是以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标准为依据,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的所有环节进行调查、分析、建议和咨询,发现项目活动与标准之间的偏离,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供项目的管理层决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言明.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经验点滴[J]. 安徽建筑, 2001,3

[2] 高小旺,高炜.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与结构安全性能[J]. 工程质量,2003, 12

[3] 王政宇.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 2005

第7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管理

1.目前公路施工中管理存在的弊端

机械管理的对象是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因此整个公路施工系统,实际上就是由各种不同的机械设备组合成的、通过机械运行带动施工进程的机械化施工系统。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施工机械不能正确良好的运行,因此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这方面培养专业素质、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操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机械在的牵引特性、动力特性、机动性、稳定特性和经济特性等性能,不仅仅是要成为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更需要操作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正确操作运行。此外,由于市场经济“无形之手”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也难免出现机械管理的种种弊端。

1.1 机械设备到位不及时

由于各企业是在工程中标之后才开始组建相应的项目部,因此从项目部调入的机械设备难免会出现不配套的的情况,如一些特殊的大型机械和设备。如果重新购入新的设备就会极大影响工程进度的质量,因此机械设备到位不及时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1.2 设备管理存在短期行为

公路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工程效益都是企业倍加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施工中,他们也会重点考虑这些问题,而相对忽视其他问题。表现在设备管理上,就是片面强调设备运行的速度与效果,而忽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有的加班加点甚至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这种“重管理轻维护”的行为直接影响机械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寿命。

1.3 制度落实不到位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上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管理制度和细则,能够比较完整的形成固定模式的管理系统机制。但是并不完善,没有一定的监督实施机构,缺乏必要的奖惩体系,这样就导致机械设备的管理涣散,正常的运行难以开展,影响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2.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和措施

2.1 提高机械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使用,工程机械的种类更加齐全,程序更加复杂,对工程机械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懂得工程机械的基本常识,如结构组成、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工程机械的故障识别诊断和维修能力。较高技术水平的操作人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工程机械的损坏,缩短了工程机械的维修时间和维修周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操作人员是工程机械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因此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水平关系着机械的性能和寿命,一个合格的操作人员应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操作的细则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工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并出色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但真正合格的操作人员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必要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适当的考核考评,才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操作技能,不算提高自身的素质,改正工作中的缺失,完善机械运行制度,提高机械管理水平,保证施工工程顺利进行。

2.2 加强工程机械的施工管理

2.2.1 制定施工管理计划

施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对人员的管理还是机械管理,都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制定可行的计划就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包括:熟悉工程合同;学习设计资料;勘察了解施工条件等。受以上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计划做到切实可行还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掌握工程数量;拟定基本的主要的施工方法;初定主要的工序概要;审核工程预算;初定工程期限等。

2.2.2 机械选型及配套组合

机械的选用受到作业受土质条件、运距远近、气象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选用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能与土地的土质地形相适应;2)可满足工程质量标准;3)不破坏周边已有建筑设施;4)能高效的完成既定工程量;5)机械使用费用少、施工单价低;6)易操作、维修方便、可靠性高;7)可实现自动化和节省劳动力;8)安全性能好,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和破坏;9)安装调试简便,转场运输容易。

2.2.3 机械化施工的工序与机械管理

工程质量是在各工序中做出来的,而工程的造价是在各工序中所发生的,同时工期因为可以通过按时期确保动工至竣工为止的工序系列以及管理作业的进度来维持,所以工序管理对施工管理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综合管理手段。工序管理不仅是对动工至竣工为止的工序系列单纯地进行时间管理,而且应该是把评价、测定施工活动的标准放在时间上,最有效的运用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等资源的方法与手段。工序管理,就工序承包单位的对外方面而言,主要是为遵守工期而进行工序管理;就对内的工程经营方面来说,它是为了以最小费用收到最大的生产率而通过工序来管理工程的;就管理对象来说,主要有工序系列的综合管理和单一工序的个别管理。工序管理过程是“计划-实施-控制”步骤的反复运行。运行速度的快慢及其是否合理、科学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和造价,也会影响项目、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作业的施工速度加快时,单位施工量的造价将会降低,但过快而形成突击状态时,造价反而会升高。造价和质量是一致的,在努力使质量提高时,工程造价就会提高,而欲降低造价就会降低质量,工序与工程质量的关系是当搞突击作业时,质量就会降低。实际工程管理中应兼顾三者,进行综合调整。在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期的条件下,求得工程总建设费用最小。

2.3 加强机械设备的更新

设备更新是为了消除有形磨损,用效能更高、性能更完美的设备来替换旧设备,更新过程中经过技术经济分析,以费用总额最小的方案为最佳方案。现代化的机械施工与管理,是在保证工期、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大的可能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4 加强单机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1)建立机械设备动态台账,为核算提供完整的基础资料。1)建立机械设备动态表,实行跟踪管理。动态表具体反映各台设备在何时、何工地、在库、在修或停机待料等情况。 2)建立设备消耗台账。加强设备使用过程中每项费用支出的严格管理,将核算单位划小到单机(车),各台设备建立消耗台账。3)控制消耗,实行交旧领新及审核制。对领用的各种材料和发生的维修费用,必须由机构主要负责人签字,方可报销。

(2)建立单机核算账目,加强经济核算。1)建立单机核算账目。首先,根据设备生产记录和台班收费定额编制作业数量及收入情况表,在此基础上将消耗情况表、作业数量、收入情况表汇总为收入成本表。2)加强经济核算,进行成本分析。为使成本真实可信,将每台设备的油耗和台班或里程列表分析,进行研究。考核油耗是否正常,对同一厂家,同一机型的台班或里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反映出机械使用的正常与否。

2.5 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养护

定期对工程机械进行养护可以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停机日,提高工程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证工程进度;减缓机械磨损,增加修理间隔期,延长机械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机械事故,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机械运行和维修成本,提高机械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是机械的动力、燃润油料、零件及各种消耗材料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养护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养护、正确处理使用、养护和修理的关系,克服“以修代养”的思想,把技术养护制度化,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工程机械养护以“、调整、坚固、防腐”为主要内容,按不同需求分等级进行养护。

首先做好日常养护,主要是维持机械的机容和机况,是机械经常处于完整和完好的状况,以保证正常运行。日常养护以清洁、补给(水、油等)和安全检视为中心,由机架人员在每日出机前,行驶中和收机后进行,详尽项目内容按各级机械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进行; 其次做好一级养护,除日常养护作业外,以清洁、、紧固为中心内容,并消除机械在运行一定时间后出现的某些薄弱环节,尤其要检查有关制动、操作等安全部件,一级养护主要内容包括各总成和连接件的紧固,主要总成和部件的以及在外部检查发现的一些必要的调整作业。这些作业由专业维修工负责进行,机架人员参与; 再者就是二级养护,除进行一级养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中心,对机械进行较深入的技术状况检查和调整,根据机架人员反映和经过技术状况诊断,确定维修附加项目,并排除; 最后就是三级养护,结合二级养护作业,以消除隐患为中心,对局部包括总成件检修,改善机械技术状况,以延长中修及大修周期。

第8篇

【关键词】楼宇及园区;智能化;项目管理

1 楼宇以及园区智能化的含义

楼宇及园区智能化是指建筑以及有关建筑群的信息自动化,是新兴信息技术和建筑行业相结合的一种产物,是把智能型计算机技术、建筑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自动监控设备,对信息资源管理与使用者的信息服务以及其功能实施优化,从而获得满足信息社会的需求、投资合理且具有便利、安全、舒适与灵活等特点的一种建筑物。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与信息技术中,楼宇及园区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其共同关心的一个新领域,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系统所组成,即通信自动化系统、信息自动化系统、综合安保自动化系统、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这几个子系统间相互联系和协调,具有相互操作性特点。建设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并且有效地节省建筑运行费用,保护环境和降低资源消耗。

2 楼宇及园区智能化项目各阶段的管理

2.1 启动阶段的管理

在楼宇及园区智能化项目管理中,项目启动阶段的管理主要是明确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明确建筑的功能以及其智能化系统规划。

(1)制定项目建设程序。建筑智能化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它的建设和规划遵循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的建设质量、进度和投资,并使得建成后的智能建筑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反之则可能花费巨资而收效甚微。建筑智能化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如下:1)建筑物的需求定位与智能化系统规划;2)根据建筑智能化系统规划编制完整的招标文件,包括编制工程量清单;3)对投标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方案分为技术和商务两个部分进行评审,确定中标单位;4)配合中标单位进行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5)工程施工、调试;6)系统管理人员培训;7)项目验收;8)正式运行。

(2)制定项目系统建设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需求为依据,以规范为准绳。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升级,确保建筑智能化系统总体优化、安全可靠。设备的选用应考虑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并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项目启动阶段的规划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项目需求、系统设计、产品选型、人财物的投入、项目进度、项目质量等,它是建筑智能化项目招标的依据。它指导也约束整个建筑智能化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是系统优化设计的根据,合理使用资金的依据。规划方案可请专家进行论证和评审,保证规划方案的质量。

(3)人力资源管理。用户方和建设方都必须对项目组成人员的人数、资格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及管理办法。首先双方提出项目组的人员名单,对项目组成人员的基本情况及其职称及工作经历进行深入了解,特别是了解项目主要技术人员的技术背景及组成人员以往参与项目的经历,避免项目技术人员因技术经验不足,系统设计出现一定的性能障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对项目组成员提出管理办法,要求不得随意更换人员以及相关保密要求等。

(4)进度管理。其主要的工作就是用户方合理管理与控制采购招标时间,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现场施工安装工作。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在对项目实施阶段各项工作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各个设备正常的交货期和和各专业系统在施工顺序以及技术协调等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设备与系统采购招标时间进行合理地安排。

(5)成本管理。要根据项目的类型做好应用功能分析,确定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标准。如住宅建筑有豪华型、舒适型、实用型、安置型等;办公型建筑有高级与普通写字楼之分等;酒店型建筑有普通酒店和星级酒店等;商业型建筑有商场和超市等;生产型建筑有厂房、生产车间等;公共事业型建筑有学校、剧院、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等。要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档次确定不同的智能化标准,并对应用功能的完整性适应性、科学性广泛征询意见。江苏省制定的地方标准,将建筑智能化划分为甲、乙、丙级三个标准。甲级标准:一体化集成系统;乙级标准:准集成系统;丙级标准:可集成系统;将各子系统工程设计标准划分为一、二、三级。从成本管理的角度来看,明确智能化等级是影响项目投资效益和投资高低的首要因素,若用户方自身的筹资能力有限,可通过降低智能化的等级来节约成本。

2.2 项目计划阶段的管理

建筑智能化的项目计划主要包括施工计划、人员计划、进度计划、质量计划、采购计划、调试计划、检测计划、验收计划、培训计划、运行计划、售后服务计划等。计划是控制的基础,项目实施过程就是项目计划实施、检查和分析、调整和再计划不断循环的过程。建设方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上述计划,并对计划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另外,制定计划要根据所管理的内容采用不同的科学方法,目前企业常用的主要方法有下面两种:

(1)WBS法,即任务分解法,针对项目范围管理采用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相应的管理技术前提下,进一步细化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通过细化的工作分别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团队成员中去。这种方法是由最低级工作任务所组成的,是项目每个阶段的路标与时间表,可把项目分解成为一些可操作与更小的部分。

(2)甘特图法,针对项目时间管理采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条状图的方式来展示项目进度以及与其相关系统的发展情况,能够将项目任务计划的实施时间、实际进展情况以及计划要求对比直观地表明出来,利于管理者能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项目每项任务的具体实施情况,对其项目评估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

2.3 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

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中心阶段,所以该阶段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有立体管理模式来适应不同时期的工作内容,既要大面积全方位合理有序的交叉施工,又有各专业的具体施工,整个阶段是工程控制的关键。以下就项目实施阶段中容易忽视的管理环节做重点阐述。

(1)工程文件管理。工程项目的文件管理是工程实施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特别是有关工程的变更、甲乙方及监理间的来往公函、图纸、各类验收资料等等,不得丝毫马虎。工程文件的管理方法具体如下:

1)项目经理确认工程文件的有效性和执行计划。

2)由项目经理负责内部工程文件签发,由工程助理或资料员建档、查询、保管和分发到有关部门、技术工程师及专业施工人员。

3)由项目技术工程师:负责监督、检查现场技术文件的执行情况。

4)由现场技术工程师负责按规定完整、准确填写有关施工记录文件或表格,及时地收集、整理工程施工技术资料并上交项目经理审阅,并由工程助理或资料员分类分册归档。

(2)分包管理。智能化工程总包方可对分包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即让各分包项目经理真正意义上融入总包方的项目小组内,从工程设计、现场协调、施工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安装定位、调试开通等方面实行一贯制服务,以确保整个项目的工期,具体的管理办法如下:

1)严格选择分包,从合同的严密性上对分包商加以制约。

2)分包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现场办公制度。

3)分包商对照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有效规范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并完善监督制度。

4)严格划分各分包商间、各专业间的施工界面与责任界面,从根本上防止施工盲点与相互扯皮现象。

5)按责任界面,在经济方上采取工程款与上下工序衔接责任相结合的方法,即只有当分包商切实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并被下道工序接收后才能获取工程款。

6)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对管理不严、施工不力、拖延计划的分包商予以处罚,反之对各方面做得出色的分包商予以奖励。

(3)工序的管理。由于智能化工程的配管、线、槽和线路敷设安装与调试,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因此在每个工序或工种施工结束后,必须填写相应的施工记录或安装表格。进行单体设备安装,穿线、接线时必须按照隐蔽工程相应的工程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并进行交接验收,做好单体设备的测试记录,提交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防止扯皮。

2.4 项目收尾阶段的管理

项目收尾阶段必须要做好项目的交接和收尾工作,项目收尾工作做的好坏与否,与平时所做的工作有着更根本的关系,也就是说功在平时,主要是指与工程相关的各类文档是否齐全、完整。因为收尾工作的复杂和千头万绪,收尾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1)指定专人负责。一般由项目经理负责,辅以现场资料员、项目助理,熟悉项目情况者,组成一个精干的移交、验收、资料归档、决算小组,具体实施以移交验收和竣工归档、审计决算为主的收尾工作。

(2)充分准备。移交验收是个琐碎、重复的工作,所以得有充分的准备。主要是两方面:资料和现场,尤其是资料。资料一定要根据规范要求,准备齐全;现场主要是缺陷修补和验收前的清理。在准备过程中,尽可能让监理和用户方提前介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有个别问题在验收前实在解决不了,要争取他们同意将其列入遗留问题,以求不致因此而延误验收。所有的问题都在验收前就已经解决掉和沟通好了,真正到验收那一天,只是个形式,签字就行了。

(3)经验总结。一个项目结束后,都会有好的经验和教训,项目经理可召开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项目总结会,对项目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有利于建设方提高内部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珏.楼宇及园区智能化项目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

[2]郑宝君.楼宇自动化智能照明系统的节能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

第9篇

耕耘暂不问收获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凡事计较太多,总难走远。”王毓年先生如此坦然,又不失气度。他总是给人一种亲切、随和、豁达的印象,爽朗,朴实而真诚。

王毓年先生祖籍潮州,上世纪70年代末到香港,初到香港的他二十岁左右,正是风华正茂,有满腔热情和抱负的年岁。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不允许和现实环境的逼迫,而且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很缺乏劳动力,年轻力壮的他只能凭藉一身的力气,去换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回忆说:“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又没有高学历,只得去做苦力,吃了很多苦,还好那时坚持下来了。”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许正是那些生活的磨难和艰辛,锤炼了王毓年先生顽强的生命意志,为他现在取得的成绩奠定了基石。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香港的时间越来越久了,王毓年先生也渐渐地熟悉了香港这个地方。他毕竟还很年轻,还有自己的梦想要去编织,生命本是一颗有无限可能的树,于是他开始思索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他笑着说:“我们的时代是刚站起来不久,还饿着肚子,加上我书读的不多,就想着去谋点什么生意做,养家糊口。年轻时你有力气,可以做苦力,做不动了就去当保安,最后就只能靠政府养着了。”或许就是这颗不甘平庸不甘堕落的心,支撑着他艰难地在人生的道路上摸索。既然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想法,他开始寻找机会。

王毓年先生接着说:“我不愿意就这样平庸地走完自己的一生,我要努力寻找机会,自力更生。再说我本来也是一无所有,即使是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大不了重头再来。于是我就用自己积攒的钱开始做一些小生意,也就是进出口塑胶原料之类的,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行业。”他敢想敢干,心态也很好,小试牛刀的他获得了小小的胜利,这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这一切看似是王毓年先生无心插柳柳成荫,实则是他一直都在脚踏实地的开拓生命之路的自然结果。

就这样,王毓年先生一步一步走上了塑胶行业,改变了一个卖苦力的年轻小伙的命运。然而,人生总有起起落落,哪能总是一帆风顺呢?王毓年先生告诉笔者:“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1989年的时候我就和台湾方面合作了,进入内地市场,前几年生意还不错。从2003年开始,大陆市场发生了变化,各种石化产品已经是做得很成功了。面对这种改变和挑战,我开始思考改行,于是就开始做成品出口,不做简单的原料了。”变则通,王毓年先生不仅对市场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和把握,还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这种眼光和魄力是一个成功商人不可缺少的品格,他以一种耕耘精神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

是现实的挑战和生存的压力,以及王毓年先生不断进取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富通塑化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和富通粘胶制品(深圳)有限公司。问及他能够成功转型的原因是什么时,他回答说:“一直都是在做自己的老本行,有一定的经验,2003年后虽然不好做,但前期的投资不能浪费啊,索性就自己开厂生产,利用原有的资源。只要有理想,能吃苦,去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王毓年先生始终以一种开拓的精神指引自己,在前进的路上永不止步。

王毓年先生用拓荒者的精神要求自己,从苦力到小生意人,从原料进出口到成品生产销售,他辛勤耕耘,像一位播种的农夫,守望自己的麦地,期待收获的喜悦。

天道酬勤不虚行

王毓年先生的努力没有白费,正如他所言:“做了就有成功的机会。”现在的富通塑化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商品,出口至全世界45个国家,1200多个集装箱的出口额,成为全国最大的胶粘带生产厂家之一。这就是一位拓荒者辛勤耕耘的成果,这就是王毓年先生一直守望的金黄麦地。

富通塑化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以建立“诚信”企业和“中国百年优秀企业”为核心经营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所谓“诚信”,他们的理解是: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以高质量的产品、合理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赢取客户的认可,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中国百年优秀企业”,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因为他们珍惜他们的付出,也珍惜社会所赋予他们的机会和使命。

王毓年先生说:“我们做的是传统工业,没有暴利,但我们也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我们为社会提供了一部分的工作岗位,虽然生产一些小产品但也不可缺少。”他深深地明白,企业只有得到员工的支持,社会的认可,企业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使命。

现在王毓年先生的工厂里已经有几百人了,这样一大帮人他是怎样管理的呢?他说:“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其次是培养一班骨干人才;第三是学会权力下放,要知人善用。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员工的认同度和归属感。所有的事情一个人是做不完的,所有的人一起努力,对个人、公司、社会才更有益,实现共赢。”他的理念和坚持,让他的路越走越宽。

王毓年先生很重视企业管理层的素质,群龙无首只会是一帮乌合之众。他肯定的说:“管理层要不断进步,要保持活力,要创新,给企业注入全新的元素,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能松懈。”良将手下无弱兵,胶粘天下客,水载厚德人,王毓年先生带领着他的员工,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他未来的计划还要继续向外发展,寻求新的机会。王毓年先生已经开始在梅州投资建厂了,他说:“那边的土地和人力比较优惠,可以降低成本。”商人的眼光和魄力促使他在事业上又前进了一步。

王毓年先生就像一匹奔马,穿山越岭,爬山涉水,不停地奔跑。是什么让他活力无限呢?“我到一定的时间就会有一个新的想法,一种新思维,要跑,走在前面。要不断的进步,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三五年不动就是倒退,就会被淘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王毓年先生的新思维和敢于实践的魄力,给了企业和他自己新的血液,让其良性循环。

天地之间有杆秤

王毓年先生相信天道酬勤,主张自力更生,他说:“做人要本质好,做事要靠自己。”这些最重要的品质他都重视,也许这就是他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的原因。

一直都忙忙碌碌,王毓年先生也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他打趣地说:“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也没有不良嗜好,小时候家里穷,没钱学习什么,能够自觉抵制不良影响就很好了。后来又不停地忙工作,就没有时间去培养了,正常的工作之余,我会偶尔和妻子一起炒炒股票,做点金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王毓年先生真的是一个很务实的人,也有生活的无奈,有时间的时候没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人生总有一些遗憾。

王毓年先生有兄弟姐妹六人,现在他也有六个孩子,还领养了一个,真是一个大家庭。问及他对待子女的态度时他说:“我那时爸爸妈妈也没怎么管教,爸爸在政府工作,印象中他常常不在家,妈妈也总是在田间忙碌,没有时间管理我们姊妹兄弟。现在我的孩子我也尽量少约束他们,让他们自由发展,只要不偏离做人的基本原则就可以了。我也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些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也希望他们可以成为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王毓年先生可以说是自学成才,白手起家,他完全是凭藉勤力和做人的原则走到今天的。所以,他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只是:做人要本质好,做事要靠自己。简简单单,却是他最真实的人生体验,和最成功的人生经验。

最后他谈起了公司商标的意义,这也是他的人生价值观的体现。那个商标外面是一个中国太极的标志,里面是一把尺子。他解释说:“太极八卦是中国古老的哲学,中国人的智慧是古人传下来的,我们应当好好传承。中间是一把尺子,意思是做人要心中有一定的尺度,不能太过放纵。中国人讲究外圆内方,做人做事,要用心要有原则和内涵。”一个商标,寄予了王毓年先生为人处世的原则,他也以此要求自己,这样去经营一个企业。这个商标是他亲自设计的,可见他的良苦用心。

一个人资质不高不要紧,背景不好也不重要,只要肯努力,不怕吃苦,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趟不过去的河。王毓年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也应该做一个勇敢的拓荒者,用一生的辛勤耕耘,换一片金黄的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