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3 09:24:46
导语:在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
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的减弱,各企业都在努力发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唐山市民营企业成为带动整个唐山市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的主力军。唐山市民营经济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性和能源消耗性企业。而能源类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都是属于资金需求量比较大的行业。然而,由于资金的匮乏造成民营企业信心缺失,从而不敢接受较大的,需要垫付资金的单子,这样一来就使民营企业陷入了危机后的经济好转和资金匮乏阻碍企业发展的两难之境。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方式现状
现金流量是企业的血液,而筹资是企业现金流量的重要来源。企业的筹资活动通过恰当的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向债权人和投资者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用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活动的理财行为。从近几年来唐山市民营企业融资的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内源融资所占比重过大,急需外源融资
企业筹资渠道可以分为内源性筹资和外源性筹资两大类。从表1可以看出内源筹资是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企业发展所需要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这种融资方式具有容易获得,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内源融资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民营企业创建初期筹集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和基本来源。但是内源融资毕竟存在极大的限制,这种限制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的盈利性都产生极大的限制性影响,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内源融资渐渐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应该积极地寻找能够便捷低成本的其他筹资方式来弥补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
(二)企业的规模决定着银行的态度
银行贷款是除了内源融资民营企业常用的筹集资金的方式。在唐山市民营企业外源筹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银行贷款占总负债的比重有时可以达到60%左右。据人民银行唐山支行的统计资料显示:企业资金困难时,70.2%的民营企业首选银行贷款。但是这种外源筹资方式的可获得性比较差,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享受的待遇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如表2和表3所示。
(三)股权筹资重要性的提升
唐山市民营企业常用的筹集资金的方式中,内部融资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板的开创,为唐山市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筹资途径。股权融资在各种筹资方式中的比重也不断的上升,俨然有成为资金主要来源的趋势。然而民营企业上市却存在着极大的困难。而且从这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到,股权筹资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以及不确定性。股票市场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断波动的情况。
二、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渠道缺乏多样性
内源筹资主要是依靠自身拥有的资金和可以靠亲情友情私下借到的资金,这种筹资方式决定了其在次数和数额上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不可以作为长久之计。外源筹资的方法比较多些,比如吸引风险投资,银行贷款,民间地下资本等,但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不足不能给投资者以信心,导致很难找寻以及银行贷款时的歧视待遇。而民间资本限于合规性问题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所以,民营企业所能合理采用的筹资渠道非常有限。
(二)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
资金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可以说缺乏信息交流机制。好比市场上想买羊的人找不到卖羊的,想卖羊的找不到买羊的。虽然理论上都存在潜在的欲望,但缺乏一种沟通的平台。再有一点就是,风投会稀释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的所有权,对于控制欲很强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可能会对风投产生一定的抵触作用。从而造成其消极寻找拥有资金愿意投资的投资者。上述这种情况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在唐山市民营企业中也经常看到,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三)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营企业由于其创建及成长中的特殊原因,企业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布局和规划,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能发挥出其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挣更多的钱而忽视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致使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还有重要的一点,企业的家族色彩浓重,公司的主要职务往往被同一家族的人员占据而忽视人员是否具备该职位所要求的能力。
(四)资本市场的缺陷较多使企业缺乏上市融资支撑平台
资本市场的滞后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缺陷。特别是股票市场较西方国家起步晚,制度不完善,致使整个市场的存在结构缺陷和层次单一的问题。把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拒之门外。资本市场的缺陷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急切需要一个完整合理的资本结构市场层来支撑。以实现资本市场供求双发顺利结合的体制。
三、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对策和建议
(一)拓宽筹资渠道
除了依靠自身融资和银行贷款以及民间资本外,民营企业还有许多方式可以选择。比如融资租赁、杠杆租赁等。资产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鉴于其可以节省企业购买新的设备所需要的资金,以定期支付较低的租金来获得设备长久使用权,变相的相当于企业取得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再者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直接融资的形式筹集资金。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建立属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目前,国有企业的市场筹资已经十分的完善,就连高科技企业在国家政策的照顾下也有望在我国“二板”市场进行筹资。处于发展阶段继续资金的民营企业可以效仿大盘和二板市场,创造条件建立区域性的小额资本市场,以便为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需要资金时注入足够的血液。
(二)从行业的角度建立唐山市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联合市场
构建行业角度的唐山市民营企业的联合资本市场,用以解决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以此来支持联合市场成员企业的投资。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把具有投资于某一行业的投资人都聚集在一起。帮助那些有多余资金又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对这也行业投资。但这种市场是非正式的,因此特别需要专门的机构在交易的过程中进行操作,以整确保企业不会涉及到违规问题。
(三)提升唐山市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1.一个好的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必须的。要形成一种长远战略目光,理性的看待上市。
2.要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唐山市民营企业上市是从家庭企业到多元股份企业再到现代企业的发展的道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的进行产权的改革,最后走向企业的股份化。
3.要下大力气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持久的竞争力会使企业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4.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绩效管理评价系统。
(四)创造性的利用供应链融资来应对银行融资困难
采取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主要是为了帮助处以同一条供应链上端的企业能够快速的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种方式是通过供应链下端的企业与银行签订合约,以此来供应上游的供应商在资金缺乏时获得所需要的银行贷款,下端企业对其进行信用担保和抵押,保证上端供应商的现金流。在整个过程中银行也会监控合约签订企业,以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采用这种方式创造性的解决了供应商的资金问题,同时也使本企业原材料与供货得到了衔接,是一种多赢的筹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宁.唐山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研究[J].区域经济,2011(11).
2.刘丽萍,王正情.民营企业融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8).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 政府 银行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一)内源融资
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即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它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包括企业初始创立时期由所有者投入形成的资本、通过留存收益以及员工的投入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来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面对外界压力的自身储备和外部资金难以获得。
(二)外源融资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但是,受“所有制”限制,资本市场还不能成为民营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然而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到的有限资金不足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形成强烈反差。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有民间融资,即非正式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由于这种融资方式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加之操作方便,它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民间融资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经过金融整顿对非法接待形式予以取缔,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程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家族经营制弊端多
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家族经营的方式起步,在规模不大的初期这种家族经营的方式是有优势的。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家族经营制已经不能紧随时代的要求。家族经营制的的弊端主要是:家族经营制下的企业决策其实就是由一人决定。个人决策可能会严重偏离实际,造成投资决策或经营方针上的严重失误;家族经营制下,由家庭成员来担当重要职位,企业不能多方面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导致企业丧失活力;家族经营制下,产权单一问题突出。企业主不愿外部人员参股,董事会不能发挥真正作用,企业发展风险大,外部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二)政府政策倒向和法律制度保障缺失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型而来,政府政策明显倾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要位置。民营企业基本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总是享有优先权,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风险时,更愿意贷款给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也是以这些企业的权力及义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对比来看,民营企业的应享受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三)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对我国融资体系而言,主要是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十分匮乏。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发行国债,国债由国有企业垄断;我国的股票市场主要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民营企业进入限制条件比较多。虽然国家为满足其他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发掘新方式,例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基金融资、短期融资权、信托等,但是发展却极为缓慢。由此可见,专门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非常狭窄的。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应该从自身开始入手进行改革。招纳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牵挂的有才能的人为企业增添新活力,致力于建立一个规范运作、能够真正发挥效力的董事会,避免个人独断决策;民营企业应该吸收和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个管理方式,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状况,规范企业的运作,实行财务透明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营企业应该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让诚信沉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提升企业的信誉和整体形象。
(二)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设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基金,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度,可以借鉴美国的小企业管理署为其国家的企业贷款时提供担保的经验,让我国政府机构扮演担保人的角色;民间融资具有自身优势,政府应该正确加以引导,为民间融资行为提供一个以合理合法为前提,可以任其发展的平台,这样就可以避免它采取不法手段提供融资,降低其破坏道德和法律的风险,加强对其的监管,建立专门的有效的监督体系,让民间融资能够发乎作用。
(三)拓宽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渠道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国有银行作为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应该消除歧视,加快深化改革的脚步,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扶持民营企业信贷的力度;在一些政策性银行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部门,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自身灵活性高等各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让其在融资市场上发挥效力;扩宽眼界,积极发展各种融资方式,挖掘身边的资源,如使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能够多方面、多途径的获得资金,让其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帆.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6.
[2] 李根奇.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6.
[3] 李潇.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银行管理体制
一、问题的提出
民营企业融资是指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依照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及业主个人储蓄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
随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推出,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但由于制度设计及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仍受到诸多限制。根据美国联邦中小企业管理局2004年的统计数据,成立不满5年的中小企业各种筹资方式的利用率分别为:信用筹资占26.6%,设备融资占5.6%,担保融资占7.9%,租赁融资占12.65%,企业间融资占5.9%,信用卡融资占2.3%,股东融资占39.1%。这说明,美国中小企业负债融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股权融资的比例也很高。中小企业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筹资,缓解了对银行的压力。我国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中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这些渠道融资,现有的融资环境与企业希望的仍有较大差距,融资难仍是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供求的约束
1931年,英国麦克米兰金融和工业委员会在其一份调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融资缺口”概念,后这个概念便被广泛使用。融资缺口指中小企业对外部融资的需求远远大于市场能够提供的数量。融资缺口可用图1表示:
图中,S为外部资金供给线,D为中小民营企业对外部融资的需求线,E点为均衡点,rE为均衡利率。如果利率是严格受到控制的,可浮动的区间很窄,比如控制在r1附近,则会出现较大的融资缺口Q1Q2。融资缺口Q1Q2既包括信贷资本缺口,也包括权益资本缺口。
由图1可见,如果一国资本市场相对发达,则可以大大减轻对信贷资本供给的压力。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还远未满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中小民营企业把渴求资金的目光盯在了银行贷款上,以至于银行不堪重负。
受金融抑制和信贷紧缩的影响,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慎之又慎是理。人为控制利率是典型的金融抑制,低利率会扩大金融缺口。在低利率条件下,对贷款的潜在需求会进一步扩大,而供给却不能相应增加。随着银行一系列旨在加强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供给反而会减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表现在Q1Q2间距离加大。信贷紧缩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市场不健全,进而调控手段因受市场机制发育程度不高的制约而难以使用,往往使用行政手段调控经济,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信贷扩张与信贷紧缩交替出现。发生信贷紧缩时,企业信贷难度加大, 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
(二)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缺陷的约束
第一,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尚未形成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多数中小民营企业管理实行家庭式管理,其经营机制落后,内部管理混乱,缺乏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缺乏清晰的产权制度,企业行为不够规范,导致中小民营企业面临许多且在风险,市场有效竞争力不足,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当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低,投资者的权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就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单纯的所有权(不参与经营)就没有价值,必然使新投资者忘而却步。
第二,缺乏企业规划、融资知识和融资信息,抑制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企业计划或发展规划方面相当薄弱。当投资者或贷款银行询问其产品、市场、未来发展计划等问题时,他们提供不出一份真实描述企业发展规划的文件,不能给投资者或申请贷款的机构提供一份好的资金使用计划。除此之外,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财务管理技术及银企关系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的致命弱点,缺乏这些知识的关键原因在于缺少这些方面的人力资本。
第三,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相对于大型企业的资产规模而言,设备落后、生产规模较小,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因此,面对大型企业的挑战,它们往往缺乏竞争力,这一点使得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能力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
(三)银行管理体制的约束
第一,商业银行内在的“身份”与融资歧视,加深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我国商业银行内在的“身份”与融资歧视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制度的缺陷,造成了“规模性歧视”。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率,调整了经营策略,纷纷对大企业、大集团,优势产业、优质客户进行重点支持,强化了“规模论”、“成分论”的经营理念,强化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歧视。(2)、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运行机制缺陷,造成“结构性歧视”,在经营指导思想尚对中小民营企业存在歧视。国有商业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大中型企业,留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余地很小,企业规模大小和所有制的不同造成企业之间资金严重不平衡。
第二,成本与信息劣势。大银行不愿意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主要理由有两方面:一是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费用支出所带来的收益太低,即成本收益比太高;二是大银行与小企业之间存在极端的信息不对称,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风险大、信用能力较低;其次,资金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性商品,在它的出租或委托经营中极易受到侵蚀,成为所谓坏账而得不到归还和补偿,由此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具有连锁性和整体性。
第三,银行管理制度的障碍。现行的信贷管理办法大多针对国有大型企业指定的,缺少适应不同类型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从而造成金融机构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时无办法可依、无程序科循、基层部门无权、审批复杂、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被削弱的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从企业角度来考察
(一)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和信誉度。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和良好的社会信誉,是中小民营企业进行外援融资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中小民营企业要认识到,只有保持良好的信用和获得更多的信任,才会与社会各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更容易获得融资,使经营进入良性循环。中小民营企业必须从自身做起,改善经营机制,建立健全规范的生产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打破传统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的财务体系,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强化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尽快形成规范的财务体系,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积极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为企业融资创造好的环境。不仅使投资方敢投资,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的信用升华为现代市场经济进行中的一个重要资本形态,成为企业的无形资长,一种价值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机会。
(二)实行记账,提高企业资信度。中小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业务量少,为之所用的不少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信誉。通过中介机构,实行记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一是可降低企业会计核算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达到规范会计核算的目的;二是可以为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减轻对企业实行会计监督的负担,达到规范中小民营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三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度和透明度,为银企双方降低融资成本。
(三)要积极寻找的融资渠道,勇于尝试新的融资方式。现今,新的融资方式层出不穷,有租赁、典当融资、票据贴现、同业拆借等多种融资方式,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加以尝试。如果行行不同,还可以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协议贷款、利用民间力量吸收多方投资等手段来解决融资问题。力求做到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多样化;融资规模和实现合理化;不挪用贷款用途,做到计划用贷,合理安排资金,严格资金管理。第一,充分运用票据融资和同业拆借,打开融资渠道。第二,努力尝试新的融资方式,通过金融租赁进行融资。租赁融资信贷、融资、融物于一身,兼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在发达国家称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又一重要融资渠道。第三,积极寻找风险投资。第四,中小民营企业还可以通过典当进行融资。
从银行机构角度来考察
(一)建立健全信贷服务组织体系。商业银行应专门成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部门,明确提出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考核制度;各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结合本行实际,在中小民营企业中筛选和培育优良客户,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全面的信贷服务;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要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强化“立足本地、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满足中小民营企业信贷需求;适当调整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重点,在满足农户小额农贷需求的前提下,适当集中资金,积极支持县域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建立民营银行或民间互助金融机构,利用民间资金,疏通民间资本由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从现有的国有银行中获得信贷支持有其历史原因与制度的原因。建立民营银行,利用民间资金不失为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条有效途径。第一,民间资金数额是巨大的,在我国,沉淀着1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为建立民营银行或民间互助金融机构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二,民营银行与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在体制上有着天生的兼容性;第三,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的需求额度一般较小,而且频率打、随机性强,而民营银行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性,经营方式灵活,特别是在发展初期,资金少,客观上无法为大企业提供契机,在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方面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第四,经过长期的合作,民营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经营状况逐渐加深了解,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障碍,减少信息收集成本。
参考文献:
[1]孙忠燕.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7.
[2]王红珠.新环境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梁力.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构建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3).
[4]曹晨光.民营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济南金融,2007(4).
[5]王深德.金融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
[6]张跃进.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J].科技经济市场,2006(11).
[7]王梅.刍议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J].南方金融,2006(7).
[关键词]融资结构;金融制度;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非上市国企;非上市民营企业;信贷机制;金融创新
各种融资方式在资本成本、净收益、税收以及债权人对企业所有权的认可程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在给定投资机会时,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函数和收益成本约束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以确定最佳的融资结构,从而使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
一、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将我国企业分为三大类:上市公司(包括国有上市公司及民营上市公司)、非上市国有企业及非上市民营企业。
1、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内源融资比例较低,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偏好明显。
从上市公司来看,它们的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比例偏小,资产负债比率偏低,尤其是长期负债比例极小,股权融资偏好明显。黄少安、张岗(2001)分析认为中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课题组(2001)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表现为:其一,所有者权益比重高,超过50%,而G-7国家都在42%以下,相应地长期负债水平相当低;其二,偏爱股权融资。中国上市公司比大多数G-7国家更依赖于外部融资,加权外部融资比重为61%,比G-7中对外融资比重最高的日本还高(56%)。而且,更依赖股权融资而不是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占外部融资的73%.陆正飞、高强(2003)对其选择的391家样本企业问卷调查,约3/4样本企业偏好股权融资。
2、非上市国有企业:内源融资的比重较低,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比重过高。
未能上市的国有企业的内源融资在整个资金来源中占有的比重普遍较低,在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占有过高比重。因为他们大多效益较差,甚至无内源资金可融,在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和可用金融工具较少前提下,向银行借贷几乎成为仅有的融资渠道。资料表明,至2004年底,全国3 .17万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仍然达到59. 17%,短期偿债能力持续恶化。因此,其后续资金来源受阻。
3、非上市民营企业:严重依赖内源融资渠道。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59-02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已无法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企业的经济成分由单一的国有化,走向多种成分共同繁荣。随着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资本与人力都在逐步向民营经济转移,与此同时,限制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融资问题也日益凸显。无论是为了公平效率的原则,还是其肩负GDP增长的重任,社会各界都应改变对民营企业的偏见,尤其是在直接金融领域,更应着力改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现状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民营企业,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从控制权的角度看,含小部分国有资产和(或)外商投资资产、但其不具经营权和控制权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称之为“民营企业”。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范围是十分巨大的,截至2015年2月,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达7079.1万户,同比增长15.48%。其中,企业1871.49万户,同比增长21.04%。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现已满两年,“宽进严管”的改革使小微型企业受益最为明显,而小微型企业中97.13%为民营企业,其在改革后一年内增加1890.70万个就业岗位,解决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税收方面,改革一年来新登记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13万亿人民币。其中,民营企业对税收总体的贡献率不断增长,而国企贡献成下降趋势。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上都是不容忽视的,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的经济主体。
(二)直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现状
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尽管近十年来社会各种融资方式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从图表中可看出,我国社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的净增长量较低。截至2014年底共有2613家企业上市,65%的市值为国有成分。不过,为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我国也做了一系列的努力,2004年深交所设置中小板,截至2014年底中小板股票总市值已占深市市值的41%;创业板以及上交所正在筹备的战略新兴板等都是旨在协助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的举措。
总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大体态势是向好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国家及政府各部门也都逐渐在对民营企业提高重视程度。但是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与传统思想使得民营企业仍得不到与其贡献相匹配的融资地位,在直接融资方式上居于被动的从属地位。民营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更有力的支持,需要更公平的外部生存环境。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自身缺陷
民营企业的自身特征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方式灵活,内部管理与协调成本都比较小;区域性强,能够更好地贴近基层,切实满足地方市场的需求。不好的方面,民营企业难以实现规模经济,造成企业进一步发展扩大的困境,自身发展潜力有限。
首先,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公司治理虚化问题。民营企业的管理较落后,财务不规范,难以给予投资人标准的信息。同样,企业的信誉也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创业者创业失败卷款携逃现象时有发生:2009年浙江国泰集团被法院查封,法人代表毛伟国携上亿资金逃往国外;2014年,浙江百舸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俞优静因经营失败,携款潜逃到非洲。
其次,民营企业自身实力问题。一些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普遍金融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漠,市场经济观念不足,自身不懂得利用有效资源和金融创新产品,导致融资机会的错失与浪费。而拥有金融知识的管理者,有的希望通过运作来逃避债务。据人民银行统计,现在想改制的企业90%以上企图利用改制逃避银行债务。因此,民营企业信用评级很难超过AA-级,很难有效发行企业债券。
(二)直接金融体系缺陷
直接融资体系主要分为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从当前形势来看,股票市场步伐更为提前,新三板、创业板、新兴战略版等各种形式的股权融资框架层出不穷。相比之下,债券市场的形势更加不利。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融资以直接融资为主,美国在20世纪后期债券市场开始迅猛发展,到2001年企业债券融资数量就超过了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16倍。而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仍较小,更重要的是民营企业很少有能力发行企业债券。
股票市场虽不断创新,但居于主导地位的沪市和深市主板对民营企业进入仍带有苛刻条件,且小微型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仍旧阻碍重重。
债券市场主要分为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从下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量较少,不足全部债券的50%。从发行条件看,《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了企业债券发行的基本条件,虽然国家已经开放民营企业发行债券,但完全符合规定的民营企业凤毛麟角。据资料考证,截至2013年9月,只有35家民营企业成功发行了企业债券。
综上,直接融资体系的缺陷,即对民营企业的忽视与歧视,也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金融创新不足
我国金融人才还有所欠缺,缺乏能力开发真正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创新。目前,国内产品与制度的创新大多是学习发达国家已有的东西,极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2016年开年实行的熔断制度,因为不符合中国股市实情,实行四天就惨淡收场。解决企业融资需要符合实际,深思熟虑的金融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发展的总方针是去杠杆化,落实到中国经济就是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这种去杠杆化在经济回暖的形势下是必要的,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压金融产品的创新,使金融机构循规蹈矩,力求稳妥。
三、直接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证券市场
直接融资是我国目前亟需大力发展的企业融资方式。它是民营企业最直接、效率最高的获得资金的方法。
股票市场上,各级市场都应有所改进。首先,一级发行市场作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连接场所,对企业实现融资有着直接的作用。证监会应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准入条件,给予中小企业公平的发展机会的同时,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让民营企业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支持;继续推行优先股政策,随着2015年12月优先股制度在新三板铺开,意味着优先股在逐渐走进民营企业。其次,二级市场上,政府和监管机构一方面要对金融中介机构进行严格监管,打击幕后操作与老鼠仓行为,维持市场秩序;另一方面应对广大股民作出指导,将投机思想引向投资思想,树立正确投资观。
债券市场上,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主要在于企业债券的建设。应该逐步放宽企业债的发行数量与种类,让投资者的选择更多,让企业更好地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比如,可以让企业债券的偿还利率与期限和企业发展规律相联系,还可以让债权与股权相挂钩(可转换公司债),更可以通过扩大流动性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信用债的健康发展建立于完善的信用评级系统的基础之上,建设信用评级机制的物质基础是信用评级企业的成长与权威。同时也要思考信用评级的标准,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更加侧重于定性测量,过度依赖于评级者的判断,能够更好地预测与评估难以计量因素的同时也造成了结果的不科学性,并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决策失误。应采用双评级机制,让行业评级与监管评级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另外,也要加强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需要着力构建一个各部门联合惩戒机制。
同样,资产证券化也是企业融资的一种创新,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既可以分散风险,又解决了不同抵押贷款需求状况不平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非流动性资产能够在证券市场自由流动,有力地解决了剩余资产的匹配问题。
(二)企业自身建设
民营企业自身应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政策与市场信息为我所用。在招揽人才方面,不仅要关注行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也要适当储备金融人才,紧跟市场变化,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抢占先机。同时也应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不偷税漏税逃避债务,规范财务管理,配合机构审查,从根本上摘掉民营企业信用差的帽子,缩小与国企的软实力差距。这需要全体民营企业的努力。
加强自身建设,跟上新一波产业转移的潮流,因地制宜以需定产,重视创新创业,努力在区域间形成合作实现规模经济,在硬实力上真正地赶超国有经济,那么趋利性的社会资本自然就会流入资本回报率高的企业手中,根本上改变融资难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
时下互联网金融正是火热之时,与证券市场不同,互联网金融走出了一条“接地气”的道路。P2P网贷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用更细的渔网收集社会闲散资金,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民营企业融资。这无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之路。另外,互联网金融的其他形式,如众筹模式等,也达到了让投资者与企业项目更契合的目的,给予有创意有技术的小微型企业又一条生存道路。民营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更加灵活地实现企业资本的积累,与电脑背后的投资者实现共赢。
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生存率低,这些特点决定了与大企业相比,在融资上处于劣势。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有相当大的困难,已构成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和中小企业自身的资信状况,中小企业进入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十分困难。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启动阶段,为了降低风险,国家对股票市场进行了严格的管制,上市要求高,只有少数条件好的大中型企业才能进入股票市场融资,普通中小企业根本不可能有进入股票市场融资的机会。
2.企业债券市场尚不规范,中小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也有较大困难。政府一般都全力扶持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发行申请难以批准。同时,作为企业资信评估的专业中介机构不具有独立性,从而使它们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不可能公平地对中小企业资信情况作出公正的评估。这些都给中小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造成一定困难。
3.在无法进行直接融资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寄希望于商业银行,但是商业银行在进入市场化运作后,出于对自身经营利益的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变得非常谨慎,更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民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强势”地位已经显现。但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支持十分有限,这种“强势”地位基本上是依靠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支撑起来的。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强势”地位由于有比较完善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保障而得以确立和巩固,其“弱势”状况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这些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也由于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而变得越来越小,而且,中小企业由于其“弱势”地位而受到的“信贷歧视”也表现得比较单纯,主要是“规模歧视”,一般不会出现“所有制歧视”的情况。
但是,在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在获取外源性融资来源时不仅要面对“规模歧视”,而且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它们还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所有制歧视”。这种状况使得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强势”地位很难获得来自金融体制的切实保障。
从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还存在诸如拖欠款、违约、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价格欺诈等严重影响企业信誉的行为,由于企业信用的原因最终导致了民营中小企业较难获得贷款银行的支持。主要表现在:民营企业信用总体上不甚满意、管理制度不规范、经营状况不稳定和信贷条件不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可提供抵押或担保的条件往往不能满足贷款银行的要求。
(二)企业信用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
从中小企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世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也经历了一定的融资困境,但由于这些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就有了切实可行的政策环境。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经济政策对于缓解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使得我们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选择不能不有别于发达国家。
第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和财力都十分雄厚,它们都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百业待兴,资金短缺。在财力匮乏的情况下,即使想效仿发达国家的做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国家财政根本不可能拨出巨额资金用于建立一个类似于发达国家那样的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因此,要想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来缓解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这种做法在我国很难行得通。
第二,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比较完善,无论是政策性还是商业性金融机构,它们对信贷资金的使用都具有较硬的预算约束,所不同的只是它们对于中小企业的授信条件不同而已。而且,由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比较发达,金融工具比较先进,银行的信贷监督机制也比较健全。我国的金融体制由于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带有浓厚的计划金融体制的色彩。在计划金融体制下,银行不仅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实行“内外有别”的信贷政策,而且银行自身的信贷结构和信贷监督机制也很不完善。
第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比较开放,金融自由化程度比较高,宏观金融政策的有效性比较有保障,而通过宏观金融政策的调节使中小企业享受到更多优惠条件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从宏观上看,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难度远不及我国这样的转型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是外生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支新生的经济力量,面对高度垄断的金融市场和体制不兼容的银行体系,民营中小企业除了争取平等的融资机会之外,很难从中获得更多的优惠条件。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消除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体制性障碍的过程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其间必定会产生种种矛盾和摩擦,因此,在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整个经济转型过程中,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恐怕还要更多地依靠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自身的力量。也即在民营企业的“强势”地位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前提下,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要寄希望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利好”和扶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民营企业自己勇敢地去面对和解决,而企业信用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核心和关键。
(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企业信用的关系
从企业成长周期看,企业的成长过程是企业资产规模逐渐扩大、企业信用能力逐渐增强、信息透明度逐渐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就需要不断争取各种融资来源。因此,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上就形成了由不同融资来源构成的融资增长周期范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和企业信用之间形成了一种动态匹配关系。
所谓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与企业信用的匹配,是指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能给予与其信用等级相适应的满足度。这样,一方面资金融出方有效规避了资金风险,一方面又保证了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引导民营企业信用的培育。而动态匹配则是指在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各个阶段,民营企业信用等级的提升,都有与其融资需求相适应的融资渠道可供选择的关系。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和阶段,有不同属性的融资安排需求(见表1)。
种子期、初创期的民营中小企业由于企业信用尚未建立,主要依靠企业主个人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评估放贷风险,因此融资渠道为民间借贷、合伙投资和内部集资等非银行渠道。随着企业信用逐步建立,公司规模和公司治理等逐步走上轨道,中小型民营企业逐渐获得了外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此阶段的融资渠道逐步拓宽,有银行贷款以及民营金融机构贷款、股权融资、内部集资和用来补充临时资金的民间借贷等。待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后,企业信用良好,成为地方的支柱企业,受到政府的扶持和各级金融机构的青睐,同时也被批准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此时融资渠道比较典型的有上市融资、发行公司债券、银行贷款等。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当企业信用能力很弱时,企业外源融资受到的限制比较多。 在外源融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企业一般采取内源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就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源融资的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它是公司首选的融资方式。但是,仅仅依靠内源融资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而外源融资一旦发生,就立即涉及到企业的负债和信用能力问题,只有当企业的负债与其信用能力相符时,企业才能在融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信誉,才能获得更多融资来源并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
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经过长期的演进与发展,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公司制度。在该制度下,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拉开了明显的差距,所以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所谓的“啄序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即企业融资将根据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按内源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序列考虑融资方式的选择。企业筹资先依靠内源融资,再求助于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企业一般优先选择债权融资,即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资金仍不足时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筹资。
(四)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关系的合理性分析
企业信用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核心和关键,正确认识这种相辅相成辩证关系的合理性,有利于民营中小企业快速有效融资,有利于资金提供者获取收益和规避风险,也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优化配置。
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融资方式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企业主利用自身的个人资产初创企业到民间集资、银行贷款直至外源性直接融资,企业的融资渠道和企业信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实际上,即使在发达国家,在政府投入巨资建立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还是要凭借自己的信用能力,这种信用能力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来自于企业所有者的权益资本以及企业主自己的个人财产,另一部分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信用担保者,这些担保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政府或民间的信用担保机构。前者是属于企业的自生信用能力,后者则是企业的辅助信用能力。一般来说,企业自生信用能力是其获得信用增级的基础和条件,而辅助信用能力的介入则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信用能力。
无论是从实践经验还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银行贷款担保所涉及的都是企业的信用能力问题。 在发达国家,由于企业信用能力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因此贷款担保也被广泛使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民营中小企业的企业信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信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说,和企业主的个人信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他们对于企业的财产具有实际占有和合法占有的性质,因而具备了证明自己信用能力的必备条件。目前,贷款人正在越来越多的将其信贷决策建立在中小企业所有者的资信度上,而不是仅仅建立在企业自身的资信度上。由于贷款人希望以企业所有者的个人财产来担保企业的债务,因此,提高对个人担保的使用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企业主作出的个人担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贷款人的贷款损失,因而可能会使他们在与贷款人进行贷款谈判时获得更优惠的信贷条件。
【关键词】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 融资难 治理结构 融资形式
一、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低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1.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产品的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效益低下;2.普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信息披露不规范、会计工作不完善等现象;3.始终未能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机制,没有长远规划,短期行为很严重;4.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用意识淡薄,偷税漏税,拖欠货款,信誉级别低,影响融资;5.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改制、重组、破产、倒闭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监督,甚至出现了人为造成银行贷款的呆账现象。
(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导致了贷款成本比大企业的贷款成本高
国有中小企业一般是由地方政府出资组建的,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管理受地方政府的干扰比较大。民营企业一般是以血缘关系为中心的家族式企业,成本低,甚至没有成本,不需要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但是这两类企业发展到较高的层次和规模扩大以后,其先天性缺陷就暴露出来了,如任人唯亲、专横跋扈、官僚作风、家长作风,家族与非家族企业成员之间的矛盾,经理人的亲信和一般职员之间的矛盾,就会变得日益尖锐,诸如此类的缺陷不利于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使企业难以成长壮大。银行不能通过对其发放贷款,从而建立起优质客户,因此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另一方面,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特点是贷款要得急、成本高、频率高、数量大、风险大,这样,向银行贷款就更难了。
(三)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因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而遭受着体制歧视
现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主渠道仍然是银行,但是我国在法律上没有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地位加以明确界定,尤其是缺乏适应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这就造成了现在金融机构对待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申请贷款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想贷款就贷一点儿,不想贷就不贷。这种待遇上的不公平,必然加大他们的贷款成本和贷款难度,使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雪上加霜。
(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没有直接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在股权融资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中小企业大多在创业期和成长期,很难达到上市门槛。在债券融资方面,由于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融资额度的要求,使得这些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风险大等自身特点,使得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
二、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其资信度
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苦练内功,调整好自身的产业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产业层次,提高自己的产品档次,要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竞争与效益提高的转变,尽快淘汰无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必须不断深化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完善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规模小,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同时,要积极吸纳社会股本,以利于引进资金、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尽快把企业做强做大;四是重建企业的良好信誉。
(二)构建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外部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表彰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加强企业内部的合约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财会管理和雇前调查等,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信用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信用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督等专业人才。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用评级、企业信用制度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支持体系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现在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服务是一个现实的选择和比较准确的定位,在注重“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经营原则的前提下,构建符合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特点的合理、灵活、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真正建立互利合作的银企关系。
(四)采取直接融资形式
创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建立“二板市场”;二是鼓励地方信托投资公司、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投资。
(五)地方政府要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保驾护航
地方政府要利用行政手段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工作进行积极干预:一是要建立健全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二是政府搭台牵线解决融资难。
(六)大力发展杠杆收购融资等间接融资方式
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在间接融资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随之近几年来大量的企业兼并、重组,从而导致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杠杆收购融资是以企业兼并为活动背景的,是指某一企业拟收购其他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以被收购企业资产和将来的收益能力做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收购行为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借人资金占收购资金总额的70%~80%,其余部分为自有资金,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便可成功的收购企业或其部分股权。通过杠杆收购方式重新组建后的公司总负债率为85%以上,且负债中主要成分为银行的借贷资金。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日益朝着集约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生产的规模性已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条件之一。对企业而言,采用杠杆收购这种先进的融资策略,不仅能迅速的筹措到资金,而且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来的快,而且效率也高。
摘 要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最具活跃的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获得了较为自由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民营企业一直受到融资问题困扰,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了民营企业业务的放宽和市场的拓展。本文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出发,对其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进一步拓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渠道 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支最活跃的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其数量大大增加,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来极大的活跃了我国的市场环境,促进了经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民营经济中的科技企业对国民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贡献特别突出,二来民营企业为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也很显著,为地方财政反哺地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来民营企业成为解决我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为社会新增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岗位和工作机会。
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众多民营企业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但发展的前提是充实的资本,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很难开拓新的市场、引进新的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民营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决定了其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发展初期资金需求远远超过其经营实力,抗风险能力不高,企业管理水平欠缺,发展潜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信用情况也是很大的弱点,因此在自身资金积累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外部融资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可选择性就比较狭窄,虽然政府针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出了一些制度和机制上的努力,但民营企业依然在市场融资中处于弱势,有些企业因无及时的资金投入而最终倒闭,留存下来的企业靠薄弱的资本基础在市场夹缝中惨淡经营,很少企业能突破资金限制的瓶颈获得超常规的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及隐含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内源融资依然是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在现实的融资环境下,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自食其力,在迫不得已下才考虑借外债。虽然内源性融资方式成本最低,最易获得,但却无法满足民营企业高速增长的资金需求,特别随着民营企业由初创时期步入稳定发展期,其规模和业务及市场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然而这个质的飞跃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才可以顺利实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基础本来就薄,实现的利润留存既要考虑日常经营运转的流动性需求,也要满足分红等一些现实需要,因此自身实际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将留存利润一下子投入到预期收益不确定的项目需要冒极大的风险。有些企业不仅向业主要求补充资金,还向内部职工发起了借款,但往往是杯水车薪,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难为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增添多少动力。
(二)外源融资方式选择较狭窄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来看,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一是银行借贷筹资,二是股票、债券融资。就前者来讲,是民营企业寻求资本援助效率较高的一种方式,并且风险和成本都相对不高,民营企业也愿意优先选择银行信贷。但我国银行体系融资本来就有向国有及大型企业倾斜的倾向,对中小企业存在诸如信用低、管理差、流动性弱、经营风险高等偏见,中小企业又无法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因此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慎之又慎,在借款合同中规定较多的限制性条款,且贷款额度一般都小于企业实际需求,因而对民营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率都有微妙的影响。就后者来看,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较多的自由,但是在现有的证券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行性也有一定的限制。主板市场较高的融资要求断绝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之路,债券市场也达不到国外宽松的融资条件,供需方有限,虽然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融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企业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等也有准入的限制,因此使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三)民间借贷渠道隐性风险居多
民营企业融资的另一条渠道是民间借贷,在南方一些地下金融活跃的地区民间借贷是众多中小企业的选择。对于一时难找到资金筹措渠道的民营企业而言,民间借贷犹如一根救命稻草,利用及时,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解决资金困境,获得新生机会。但民间借贷隐含的风险因素较多,给民营企业带来可能的风险影响。首先,一些民间借贷组织,如担保公司、借贷公司,其经营不正规,借贷利率很高,且乱收不合理费用,增加了民营企业借贷资金成本,需要以更大的经营利润率才能保持盈利。其次,这些民间借贷组织本身经营也存在风险,有的甚至非法集资来开展借贷活动,其涉嫌违法必然也会殃及民营企业,不仅受到经济损失,还会受到声誉和形象的损失。另外,民营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互助合作的意识,很少建立自发的团体基金或其他互助形式来增加融资的可选择性。
三、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针对以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看到,民营企业要摆脱进一步发展的融资瓶颈,面临着一些难度,但确需为拓展筹资渠道作出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县域经济;民营企业;资本性融资;债务性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2-0045-04)
为了解县域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河北省金融学会结合河北省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了石家庄、唐山、衡水、承德及张家口市代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县 (市),129户民营企业,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县域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河北省县域民营企业发展及其融资基本情况
(一)县域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从所调查9个县(市)的情况看,近几年,民营企业进入了以上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在近两年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热潮中,乘势完成资本扩张,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
一是发展速度快。近两年,县域民营企业增加值平均增长46%,增幅均高于当地GDP的增长,2003年和2004年分别高于23和1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税收平均增长76%,高于财政收入增幅13个百分点。
二是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县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制已经基本完成,国有资本基本上已经退出竞争领域,大部分企业已转为股份制的民营企业。2004年县域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47.06%;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一半多,达到61.92%。
三是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相当一部分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产生规模效益。经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县域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调查中选择的129户企业,涉及采矿、冶炼、建筑、商贸、轻工产品制造及其它行业,企业的资产总值达28.79亿元。
四是县域民营企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如唐山市民营企业大户多从事钢铁冶炼及金属制品业衡水市民营企业以金属制品、化工医药、食品加工和林板林纸等四大产业为主。
(二)县域民营企业的融资特点
一是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所调查的129户样本企业中,2004年末总资产28.79亿元,总负债15.78亿元,资产负债比率55%。按行业分析,建筑业、商贸流通和采矿冶炼业负债比例较高。
二是民营企业贷款在区域内所占比重较低。2002年―2004年,所选择的9县(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5.8%、41.3%、45.2%。据调查,县域企业90%以上已经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但贷款比重较低;2004年百元企业增加值贷款比为34%,比2002年下降5个百分点,贷款对民营企业推动力减弱。
三是资本结构多元化。绝大多数县域民营企业是由董事长或董事长兼总经理控股,68%的样本企业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在 50%以上。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多为股份制或个体私有制,其融资方式趋于多样化。
四是民营企业融资方式趋于多样化。民营企业融资包括资本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两方面。资本性融资是指民营企业在筹资一定数额以下的注册资本时所进行的融资行为。债务性融资一般是指企业为维持生产或经营正常运转而进行的短期性、流动性融资。渠道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渠道,主要方式有(1)股东参股、扩股(2)集资入股(包括职工集资和社会集资两种情况)(3)银行信贷(4)民间借贷(5)票据融资(票据贴现);(6)资本市场融资(7)发行企业债券(8)其他融资方式,如股东利润分红转为投资、债务抵顶、商业信用融资(关联企业间因发生贸易关系而提供的短期借贷行为)、预收款等。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股本在全部资金中比例较大,2004年样本企业中股金占42.75%;二是银行借款或票据融资仍是负债的主要方式,这是维持企业经营的基本条件,2004年样本企业融资中两种方式占52.26%;三是民间融资的比例呈扩大趋势四是民营企业资本市场融资几乎是空白。
二、民营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和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是在融资方面,由于诸多方面不符合金融机构现行信贷管理制度,在获得金融支持方面明显属于“弱势群体”,融资难、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
(一)资金不足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民营企业投入不足,使既有投入的资金难以充分发挥效益。据调查,样本企业2004年末正常生产资金缺口达6.69亿元,因资金不足每年影响企业收益达1.83亿元。同时因资金“贫血”,也助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无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标准,实行掠夺性资源开发利用,忽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引发安全事故和生态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损失。二是企业融资成本高,加重经营负担。受多种因素影响,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普遍存在审查审批环节多、抵押担保费用大。据调查,目前民营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型企业的5倍,而户均贷款数量却仅为大型企业的5%左右。民营企业获得的单位信贷资金,除要支付正常利息外,还要附加8%以上、甚至10%的融资成本。
(二)融资体系不健全,融资功能不完备
我国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是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融资功能弱化。企业通过股市融资条件比较严。法律规定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3年连续盈利,持有股票面值达1000元以上的股东不少于1000人等。这些要求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讲显然“门槛”太高。二是债券市场发展滞后。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采用“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方法,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公开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融资。三是风险投资作用有限,难以依赖。风险投资通常在所投资企业运营一段时间后通过投资的公司上市而置换出原始的投资。在持有一段时间的企业股票之后 (通常为5年左右),通常将股票上市作为其投资退出的出路。这样风险投资所要投资的企业通常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高的成长性,并有极其严格的选择条件限制,因此对缓解中小企业资本缺口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银行的管理机制和融资政策制约了企业正常融资
1.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统得过死。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加强风险防范,强化法人统一管理,注重资产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导致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和信贷投向集中。贷款审批权限上收于总行和省分行,市级分行权限很小,县支行根本无贷款审批权,贷款权的高度集中与中小企业贷款时效性强的特点不相适应,贷款手续的繁琐与中小企业贷款急需的矛盾比较突出。
2.缺乏科学的信贷营销机制。商业银行为防范贷款风险,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实行贷款回收责任制,而缺乏激励机制,造成权利与责任不对等,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基层金融机构没有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贷款营销模式,没有建立中小企业理财中心等相关的客户服务部门。信贷人员不主动去开展信贷营销,对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贷款项目往往会坐失良机。
3.对民营企业信贷限制多、“门槛”高。表现在客户标准高、对担保人要求高、审批环节多、信贷服务品种少。商业银行对增量贷款普遍要求投向AA级以上企业,而中小企业一般难以获得AA以上的资信评级,往往成为商业银行信贷退出的对象。
(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1.政府在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不到位。政府只要求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而对于银行的不良资产清收却不积极。对于高风险区域的信贷规模,金融机构控制得非常严格。不良资产比例越高,潜在的金融风险越大,这直接影响着区域信贷资金的投放。
2.金融司法环境影响着银行债权的收回。债务人或担保人有履约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迟迟得不到执行,银行“赢了官司、赔了钱”的现象较为普遍。大量悬而未决的风险资产严重影响着银行的经营。同时,胜诉案件不能执行助长了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风气,在社会上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3.部分民营企业信用意识差。部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做假账、造假表,甚至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帮助企业造假,使银行很难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还有部分企业借改制之机逃废银行债务。
三、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选择
(一)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
地方政府要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要构筑一个有效的信用征集、评价、系统和严格的违信惩罚制度,以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第一,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罚”的信用监督制度,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失信行为,增加失信人的违约成本,并建立不良信用企业黑名单,实行信贷制裁。第二,加快全国统一征信数据库建设,提高数据的共享程度,便于金融机构查询企业信用情况。第三,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着力打造信用政府、信用企业和信用中介,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要改善金融司法环境。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执法体系,加大依法收贷力度,彻底改变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有效地维护金融债权。
(二)构建完善的投融资体系
1.建立资本性融资体系
一是培育与发展长期持股型民营企业投资公司。以股份制或合伙制方式建立投资性公司,政府则通过减免投资收益税收等措施促进其发展。一方面,合伙制投资公司具有利益共享效应,民营企业作为合伙人不仅可以不以规模大小及时方便地弥补资本缺口,而且可以在合伙投资公司的利润中分红。这对民营企业具有明显的投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投资公司通常采取时段承诺的投资方式,追加投资是建立在分时段检查民营企业投资承诺基础之上的,对民营企业又形成了较好的风险制约。由此形成自由资本的保护制度,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促进民营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是培育与发展民营企业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具有对高风险、高回报项目的偏好性,风险投资的特点、本质特征、投资对象等决定了这种投资机制和高成长性的科技型民营企业资本性融资密切相关,是民营企业高风险的分担者,可以有效弥补民营企业融资的资本性缺口。发展风险投资市场,不仅能有效地解决风险投资与民营企业创业者之间的信息非均衡问题,而且由于风险投资以权益性资本方式进入,还能有效地解决债权融资中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问题。
三是培育与发展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特点、高效率的金融市场体系。全面落实国务院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九条意见",建立健全对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保护机制,依托发达的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同时大力推动商业票据发育与交易,完善企业债券交易市场。
2.构建民营企业债务性融资体系
一是建立专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发展银行。一般中小金融机构很难给予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为此,应自上而下建立一家政策性民营企业发展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优惠的长期性贷款资金。二是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建设,构建民营企业贷款主办银行。金融机构也必须按照规模、地域和客户的产业特征来进行市场细分。中小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具有信息方面的优势和资本成本方面的优势,因而可以发挥大金融机构无可替代的作用。要打破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迅速地、有秩序地实现金融对内开放,创建成百上千各种规模、各具特色的民营银行,让民营银行承担起为民营企业打通融资渠道的责任,形成我国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
3.建立民营企业融资中介机构
一是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民营企业担保服务公司,实行会员制组织形式,采取"自愿入股、滚动发展、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面向县内所有民营企业,只要按规定认股、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后即可成为股东。担保公司可为符合融资条件但缺乏担保品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通过贷款担保、贴息等方式,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聚集社会资本,同时也为银行分担贷款风险。
二是培育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首先,组建以财政出资为主的省市两级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信用担保的杠杆效用,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其次,培育设备租赁融资公司等"远离"风险型的融资租赁类中介机构。
三是降低贷款抵押收费标准,减少企业融资成本。首先,有关部门对小型企业财产抵押贷款过程中收取的有关资产评估、论证和他权证明等,应尽力降低收费标准,禁止借机对企业进行乱收费。其次,对循环使用同一抵押物贷款的情况,资产评估、登记部门应按比例递减或免予收取有关费用。第三,降低抵押贷款利率,特别是对有升值潜力的抵押物,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不上浮或少上浮,以降低企业抵押贷款成本。
4.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按不同地区和行业,制定信用评级标准。对中小企业的授信,应适当降低标准和提高授信效率,建立灵活度大、流动性强、贷放自如的中小企业授信制度。同时适应民营企业信息透明度低的特点,改变单凭财务报表评估贷款风险的做法,实地调查分析民营企业状况,实事求是地判断信贷风险。
5.规范民间借贷,发挥其融资的补充作用
一是制定民间融资法律,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和关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交易方式、契约关系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便民间借贷由“地下”走向公开,纳入法定化、正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引导、鼓励民间融资向股本式投资发展。当前一些民营企业中,职工内部集资、职工参股多数也属于民间借贷性质,可以考虑采取股份合作、合伙经营等形式规范双方借贷行为。国家在制定、完善金融政策时,要制定鼓励民间资金做为股本性投资的激励措施,允许在银行体系之外,民间资本留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为直接融资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三)强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1.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
商业银行要根据县域资金需求情况,适度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扩大授权授信,拓宽县域金融资金营运空间。要以效益为目标,积极寻找、培育和扶持优良民营企业客户群,要适应民营企业贷款需求特点,积极改善贷款方式,对一些经营效益好、贷款回笼快、信用记录好的优质客户,可允许发放部分信用贷款,提高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效率和质量对一些规模相对较大、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实行授信制度,减少对客户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对一些关系密切的民营企业可实行联保贷款方式,努力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
2.强化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首先,加强和改进邮政储蓄资金的管理,可适度返还一定比例的邮政储蓄归农村信用社使用,或通过加大支农再贷款投放的方式,增强信用社资金供给能力,为扩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创造条件。其次,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通过开展创建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活动,提升农村信用意识,提高民营企业信用水平,为农村信用社信贷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课题组主持人:张辰辰